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旅游的起源范文

智慧旅游的起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8 14:39: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旅游的起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旅游的起源

篇1

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由IBM公司率先提出,智能技术正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的具体实践,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相继提出,“智慧旅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智慧旅游”是“智能”概念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运用,是一种新技术背景下的旅游信息化升级,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旅游管理是一门集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于一体的学科。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多年来众多高等院校向旅游市场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积极的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进行相应改变。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专业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第二类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的操作。基于“智慧旅游”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更应该承担起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拓宽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为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力争将现有的课程与旅游行业的素质能力要求相呼应。但是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大部分是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近三十年所传承下来的传统课程,培养的是从事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只能满足旅游的需要,而无法体现“智慧”二字。“智慧旅游”的开发和营运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对旅游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网络营销、管理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改变与优化,以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而到底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是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就旅游专业而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餐饮、模拟导游等实训设备,这些可以满足基本的旅游工作需求。但是,“智慧旅游”除了要求有旅游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信息技术的知识。虽然高职院校都有机房,在硬件上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很多相关的软件却没有配备。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工作软件方面的设备,硬件软件齐步走。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各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力求高度仿真。在布局实训基地时,可参照基本的工作流程,以独立的工作环节为单元进行合理布局。

篇2

关键词:智慧旅游;毕棚沟;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11

1 智慧旅游的概念

IBM公司在2008年首先正式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间的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个方面为特征。随后,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国内许多城市如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都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践,不少旅游景区也开始了智慧景区的打造,“智慧旅游”应运而生。目前,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和上网终端,及时旅游资源、及时了解旅游经济、及时安排旅游活动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利用。金卫东(2012)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以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为手段,以智能手机、计算机、智能终端等多媒体作为媒介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广泛的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方式。张凌云(2012)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智慧旅游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类似的研究还有叶铁伟(2011)、鲍豫鸿(2011)、沈萍(2012)、姚国章(2012)等。综合众多学者的见解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应用互联网、云计算、4G通信、三网融合、GIS等“智慧技术”技术手段,整合优化旅游资源,以增强旅游体验,改善旅游服务,创造更大价值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模式。

2 开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对于旅游者而言,开展智慧旅游能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前就能够更直接、快速的获取旅游地相关的信息,方便开展预订服务,并且制定其特色路线,在旅游过程中及时实现信息的查询、交通状况、景区导览甚至紧急救援信息等,帮助旅游者提升旅游体验,旅游活动结束后,更能及时真实的反馈旅游感受,为其他旅游者提供有用的借鉴。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智慧旅游可以为之提供一种更高效的营销模式并且带来较大的客源,通过智能化手段的运行,企业能及时的追踪景区内各种活动数据,管理人流、车流等及时状况,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进行景区综合数据的分析,通过旅游者的在线反馈和评价,获取景区满意度数据等。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智慧旅游的开展可以使旅游市场监管、旅游信息与其他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有效地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现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做出最优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

3 智慧旅游背景下毕棚沟景区的开发建议

3.1 毕棚沟旅游景区简介

毕棚沟风景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距成都198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阿坝州第一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红叶景区之一――米亚罗风景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东连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接小金县四姑娘山风景区;北接米亚罗、古尔沟温泉,并与阿坝州四姑娘山、卧龙共同构成“大熊猫走廊世界遗产地”。景区以原始生态和奇山异水为主要自然特色,原始森林、湿地草甸、高原湖泊、溪流瀑布、终年冰川、千年雪山、彩林红叶、峡谷温泉构成了毕棚沟的景区“八绝”,充分体现了构成了其山雄、水异、林秀的特色。

篇3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2014年中国旅游日主题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时代正式到来.随着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精准营销必将成为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主流模式.智慧旅游的基本框架便于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特征,进而提出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的改进.

关键词 :智慧旅游;精准营销;旅游企业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44-03

精准营销一直以营销成本低,营销效果好而被很多企业所青睐.在移动互联大潮下,智慧旅游成为旅游行业最热的

关键词 ,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旅游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在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企业必须深度挖掘游客的旅游信息,对其提供定制化服务,使其精准营销更加精准.

1 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00年12月5日,由加拿大旅游业协会的菲利普斯在其演讲中提出,他将智慧旅游定义为,“简单地采取长期的、全面的以及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规划、开发、经营旅游业务和营销旅游产品.”在菲利普斯看来,智慧旅游需要智慧营销技巧,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点对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和提供精准的信息[1].

2009年,“智慧旅游”的提法在我国出现,从此智慧旅游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经过5年的发展,国内不断深化了对智慧旅游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也实践了智慧旅游,但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还处在探索和研究的阶段[2].本文探讨的问题是以智慧旅游的鲜明时代特征为前提的,所以采用的是姚志国等学者给出的智慧旅游的概念.他们认为,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营销、旅游服务的融合,以游客的互动体验为核心,对旅游信息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化融合和深度开发利用,并服务于公众、政府和企业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3].

2 智慧旅游时代的特征

“智慧旅游”通过应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来整合与旅游相关各种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共享.在智慧旅游时代,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量的日益增多,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4].智慧旅游的基本框架主要分为使用端、数据中心、服务端.其中,使用端包括通过终端设备取得或者旅游服务信息的旅游企业、政府机构和旅游者.数据中心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是使用端和服务端的桥梁,主要是由多数服务器组成,服务器收集了大量的旅游信息,并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交流等服务.服务端是指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信息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包括交通、住宿、娱乐休闲、购物、以及自然社会等相关信息[5].下面通过智慧旅游的基本框架来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特征.

2.1 旅游资源充分整合

传统的旅游资源整合往往只是针对景区景点,即狭义旅游资源中的“游”,而忽视了其他旅游资源要素的开发和整合.事实上,购、食和娱等方面不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要素,而且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旅游资源.

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竞争从传统的产品竞争和渠道竞争转变为资源整合的竞争,这就促使智慧企业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在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中,使用端中的智慧旅游企业是指服务游客和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旅行社、酒店、车辆租赁等旅游企业,使用端中的智慧游客是指利用智能终端来查阅各种旅游信息或者订酒店、订门票、订机票、查询当前地理位置,进行汇率换算等.一方面,智慧旅游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平台旅游、购物、娱乐、住宿和交通等信息,从而实现了景区、景点、餐饮、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手持智能终端的游客可以随时将自己拍到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等在微博、微信、或者智慧旅游交流平台等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游客分享.从上面阐述的两个方面可知,在智慧旅游时代,不但实现了智慧旅游产业方面旅游资源的充分整合,而且实现了旅游企业与游客双方旅游资源信息的融合.

2.2 旅游供给和需求的信息趋于对称

在以往的旅游行业中,游客大多从旅行社获取旅游的相关信息,可谓是信息高度不对称.而在智慧旅游时代,使用端中的旅游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各种旅游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这些旅游信息的数据传送到服务端,游客在出门前便可通过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掌握大量的旅游信息.游客还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与网络实时互动,旅游安排由此进入“触摸时代”,旅游信息的传送非常快捷和便利,从而实现信息共享,逐渐乃至完全消除旅游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从实质上来讲,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工具,把各种涉及旅游方面的大量信息包装在一起,从而将旅游过程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旅游业涉及的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并且旅游信息更加真实、透明.因此,智慧旅游一方面可以使游客获得全行业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使旅游企业获取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满意度调查、行为追踪、数据统计及挖掘等价值,旅游的供给和需求信息也趋于对称[6].

2.3 游客选择多元化

中国旅游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旅行社模式,在此模式中,游客主要是服从旅行社的安排,可供自己选择的服务比较单一.但是在智慧旅游时代,游客只需要利用手机、平板等工具,就可以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直接向服务端付费或通过数据中心付费,从而取得旅游中的行、食、娱、购等的服务信息.游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定制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日程,从而充分利用旅游时间.同时,旅游者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消费,借助虚拟辅助系统能够全面、直观、深入地进行旅游体验,获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在洛阳旅游指南客户端中,选择景点名胜,即可看到所有星级景区,包括行车路线、门票、地址、开放时间、游客评价等详细信息[7].

2.4 旅游企业更易把握游客偏好

旅游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很难收集到游客消费信息的大量数据,要想了解游客的偏好,一般只是凭经验或者是进行抽样调查,而依靠分析少量的样本数据来把握游客偏好,在这种简单的算法下,准确率也较低[8].而智慧旅游时代可以说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可以从数据中心获得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游客的消费记录、搜索

关键词 、浏览旅游信息主题词、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评价等,通过整理这些翔实的旅游信息数据资料,可以更真实准确的把握游客偏好.

3 旅游企业精准营销在智慧旅游时代的进步

3.1 精准营销的概念和特征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在2005年提出了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由于精准营销的精准性,使得更易明确目标客户,从而营销效果就更为明显,营销成本也会降低.精准营销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可控性,因为受众精准,所以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跟踪研究,企业通过反馈的信息能够及时调整其营销策略,从而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精准营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市场细分,二是锁定目标客户,三是目标客户的互动,四是提高顾客价值[9].

3.2 旅游企业精准营销在智慧时代的改进

3.2.1 基于游客反馈的更有效的市场细分

旅游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能够集中力量为最有价值的目标游客创造差异化的价值,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化,营销目标从大众到分众到小众到个人逐渐推进,而网络的普及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媒体的普及使得精准营销成为一种趋势.

在智慧旅游时代,在线预订旅游服务和商品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大趋势.《2012~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到2013年6月,在线预订机票、火车票、酒店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亿,达网民比例的22.4%.而2012年12月底,在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1.12亿,达网民比例的19.8%.半年间,在线旅游预订网民的渗透率增长2.6%,2100万人.旅游企业通过收集并整理游客的搜索

关键词 、浏览主题词、到访页等数据信息以及消费记录信息,建立营销数据库,然后采用统计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不同游客群体的消费习惯进行研究,有效区分出不同的游客群体,根据每个游客群体的总体特征细分游客市场.由于旅游企业是根据获得的精准数据进行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可以对游客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对游客的细分程度也就越高,精准营销的效果就越好.

3.2.2 数据中心帮助定位最有价值的目标游客

旅游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市场定位.在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优势是它将每一个游客细分群能带来的确切价值融入到营销活动中,测量细分出来的游客群的潜在价值,从而精准定位最有价值的游客群.通过定位对旅游企业有较大价值的游客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通过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挖掘,能够反映出细分游客群的意向、偏好和旅游消费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揭示出游客的不同情绪和心理.旅游企业对最有价值的目标游客进行精准营销,相比传统的营销手段来说,能够降低旅游企业投放广告的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同时,旅游企业可以更具实时性的营销效果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2.3 对目标游客进行私人定制

与传统旅游营销方式相比,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可以对目标游客私人定制.旅游企业根据分析数据中心中目标游客的各种旅游及相关信息,了解目标游客偏好,从而为游客制定出个人旅游计划,精准地把信息向游客推送,这在智慧时代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同时,旅游者可以利用智慧旅游提供的服务端,完成旅游的在线咨询服务,如网上预约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等.游客还可以利用智慧旅游的APP,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游路线.

旅游行程结束后,游客还可以将旅游服务的意见和投诉等反馈到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可以进一步优化定制的旅游服务.对游客来说,只要有了旅行的念头,就可以通过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选择目的地,预定行程,使旅游从由旅行想法的那一刻就开始.

4 结语

在智慧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理念正在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要随之改变.旅游企业要与时俱进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扎扎实实地收集并整理数据资料,同时也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游客能够接收或搜索到真正有用、好用的旅游信息,促进游客与智慧旅游系统的良性信息互动,从而使旅游企业为游客精准提供旅游服务和产品,并且不断创新,使游客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其乐于享受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hillips S G. The tourism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Canada [EB/OL]. slideshare.com,2000-12-05.

〔2〕林若飞.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3):11-13.

〔3〕姚志国,鹿晓龙.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17.

〔4〕金江军.智慧旅游及其关键技术和体系框架研究[A].金江军.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荆门,2012.

〔5〕吴寒.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的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7):85-86.

〔6〕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7〕殷小燕,李梦.旅游智慧年,智慧游洛阳——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193-194.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全域旅游;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一、前言

“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球旅游业正经历全新变革,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全域旅游”是在特定区域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促进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理念和模式。使旅游从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多看景点的观光旅游转变为追求“舒适静谧”的休闲度假旅游。

二、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错位分析

(一)课程设置无法适应旅游岗位能力需求变化

“互联网+”模式带来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出现了旅游电商、定制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和销售方式;互联网信息搜索、预定、结算的便捷性,已完全颠覆传统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全域旅游”起源于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突破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方式,实现消费升级。现有旅游企业热切需要既拥有专业技能,又通晓互联网、物联网、自媒体平台运用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课程体系基本没有涉及这些最新知识,无法满足岗位能力要求。旅游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变化见表1。

(二)课程体系断层和重复问题突出

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职旅游课程设置涉及到营销知识的课程只有《旅游市场营销》1门,课程体系的断层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营销手段多样化和营销方式智慧化的需要;部分知识点在不同课程的机械重复描述,跨学科属性导致的对同一知识点的多角度分析等教学内容的重复,导致学生思想变得僵化,厌学情绪严重,教师负担增加。以《旅游学概论》部分知识点为例,重复情况统计如表2。

(三)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现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沿袭了本科学科教学体系,涵盖了基础理论、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旅游学科专业理论等几个层面。这样“厚基础”的课程设置占据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学时,使实践实训课时大为缩减。很多院校虽然制订了实践教学计划,但出于实训场地不足、经费支出高、技能型师资匮乏、担忧学生安全等多种因素,很多院校的教学实训学时开出率严重不足,这和职业教育提倡的“轻理论、重实操”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四)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域旅游的推进,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职业岗位多,社会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在线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企业运营分析、旅游行业大数据分析等教学内容基本空缺,人才培养难以应对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口径狭窄,用人单位评价较低。

三、“互联网+全域旅游”视角下课程体系优化对策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支撑,决定着人才能力培养的高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冗杂等。以专业课程内容知识点重复为例,可将《导游业务》内容整合到《模拟导游》课程中,《模拟导游》课程中增加智慧景区的应用,注重导游员角色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要充分融入新媒体营销的内容,增设网络营销、移动APP等内容;将智能停车、景区容量控制、环境监测、电子票务等智慧景区管理方面的内容充分融入《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中.

(二)重构基于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鉴于“互联网+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基础上,构建新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来优化课程。依据以下7个行动领域,遵循认知学习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将其转换为岗位基本领域课程、岗位核心领域课程、岗位拓展提升领域课程三部分,并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序化学习领域,进行课程设置

(三)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

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者,应改变传统观念束缚,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优势,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力求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建设教学云平台,给师生提供另一个交流学习、交流互动、共同提升的平台,巧妙地将课堂交流时间延伸到课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记载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利用学生网络学习痕迹,汇总出大数据,掌握学生学习薄弱点,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实现知识结构完整性。

(四)利用校企合作丰富课程教学,实现工学耦合

企业的经验主义制约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资源,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所需人才能力脱节,加强校企合作势在必行。课程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开发岗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如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教学文件、数字化教材、虚拟教学软件、教学课件、业务流程、企业案例、实训视频、习题库、试题库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校内实训一律按照工作岗位工作要求,将学校学习和工作岗位深度结合,可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实训、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化地设计学习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和企业见习、工作过程参与、企业顶岗等方式,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工学耦合。

(五)课程设置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办学宗旨一般是“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其重要职责。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知识和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深刻挖掘其内涵,可起到强化当地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如民族聚居地可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学校可加开有关“丝路文化”课程等,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结语

“互联网+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升的一次重要契机。通过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努力,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优化课程体系,方可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磊.岗位群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25-27.

[2]罗丽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研究[J].经济师,2014(3):243-245.

[3]马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74-79.

篇5

今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出去旅游,到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可真大呀!圆圆的一个硕大的地球矗立在浦东新区。我和妈妈先去了生物万象园,里面有热带雨林、石林、各种各样的花虫鸟兽和傣家竹楼景观,让人们体验物种起源、生态和基因的多样性。然后我和妈妈就去了视听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戏,不过都是人造的,那里面有一个没有水龙头的管子,名叫“天上落水”,看着高空中落下的一股水柱,让进来的每个人都有了去探究它的好奇心。还有一个景象就是如果你在这边骑自行车,旁边的屏幕会有一个骷髅和你一起骑,你速度快他也快,你慢它也慢,可真吓人!

来到机器人的世界,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有的能灵敏地跟人下围棋,有的能听从人的命令在众多玩具中拣出你想要的东西,还有些机器人给我们表演了节目,有舞蹈、京剧、武打等等,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跟真人一样,可真好看!机器人好聪明呀,不过我们人类更聪明,因为我们的科学家能设计无数的程序来指挥他们。

接着我和妈妈观看了蜘蛛展厅,我见到了穴居狼蛛,扑鸟蛛,寄蛛,跳蛛等。在地球家园,讲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关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智慧之光园,让我们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悟科学。在探索之光园,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就。

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我还意犹未尽。在科技馆就象到了一个智慧的大宝库,里面无穷无尽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篇6

在全国近300座智慧城市试点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这座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中西部城市,正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信息产业。

然而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储备,正在考验银川的数字化崛起。另外,如何让民众从智慧城市建设中获得实惠?也成为银川政府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考验主要参与方中兴通讯公司(下称“中兴”)的关键题目。

打破信息孤岛

多年前起源于国外的智慧城市概念,如今正在丝绸之路上的古老城市银川焕发生机。

目前,银川市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建设为依托的公共服务查询系统正在全市铺开,惠及每一位银川市民。

今后,手机APP将使银川市民与城市紧密地连接:人们不用再为等公交发愁,通过手机APP,可以清楚知道公交车几时到家门口;身体不舒服、有疑难杂症,可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三甲医院挂号;之前诸多需要到现场办理的证件,今后只需点开手机APP“刷脸”就能进行认证,实现网上业务办理。

将市民与城市连接到一起的手机应用背后,是银川打破信息孤岛的大数据建设。中兴政企事业部总工程师孙鹏介绍,按照银川政府的要求,中兴将银川的公安、交通、城管包括社会上的摄像头等数据进行整合,为银川交通、环境、旅游的智能管理打下数据基础。

对于银川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便民、惠民的大数据建设,中兴将其总结为“智慧城市2.0”。

“普通市民不了解智慧城市,甚至身处‘智慧城市’中也毫无感觉,这是‘智慧城市1.0’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兴高级副总裁庞胜清告诉记者,真正的智慧城市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实现整个城市甚至全社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对于普通市民就是享有更便捷的生活。

目前,银川市作为“智慧城市2.0”的典型代表,包含了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10大系统13个模块,最大限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共享。如智慧政务上线后,实现了政府部门432项业务一站式审批,审批时限缩短78%,企业注册由5天压缩为1天,市民在一个窗口就能办成所有手续。

破解资金难题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能为银川市民带来便利和实惠,然而作为中西部城市,银川市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2014年,银川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117.7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低。

智慧城市建设的钱从哪来?又能为银川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银川市政府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兴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率先考虑的。

“中兴在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时,就围绕如何实现惠民、企业转型、政府效率提升以及投资回收来开展。”中兴副总裁徐明说,中兴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解决了建设资金、后期运营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项难题,实现政府、企业互利共赢。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100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采用全范围的智慧管理,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发展的收益将增加2.5?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规划,在银川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将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注入。“今后智慧城市业务收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收入,另一个是大数据运营产生的收入。未来大数据运营将产生巨大的价值空间。”徐明说。

“围绕智慧城市未来将会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就像互联网的发展,有一群人跟着阿里巴巴,有一群人跟着腾讯,将来一定有一群人是跟着智慧城市的。”徐明还告诉记者,未来在大数据上会产生巨大的价值,而智慧城市建设正是打通大数据间的壁垒,实现标准化、统一化。有这样优质的城市大数据作基础,商业模式自然会出现。

构建价值平台

据IDC的预测,随着中国“十三五”的规划颁布,智慧城市的投资会逐年增加,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

除了银川,中兴还将目光聚焦在更多的大中城市。庞胜清表示,中兴已在中国部署超过110个智慧城市,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新型人才短缺成为困扰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中兴同样也遇到了人才困难。但与其他企业热衷挖人不同,中兴选择组建智慧城市学院,自己来培养更多智慧城市人才。

孙鹏介绍,中兴的学院今年正式在深圳挂牌成立,学员既有来自高校的研究生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员工。与传统的学院派不同,中兴的学院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篇7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稻花鱼的起源

现今国家对乡村旅游非常重视,中国网7月10日讯 今天,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会,介绍了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共同宣布,“十三五”时期,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预计2015年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武夷山,2007年有旅游部门工作经验的江涌将吴屯鲤鱼干改名为稻花鱼参加在当年的9.8厦门贸洽会后,稻花鱼声名鹊起。如今,稻花鱼产业已成为武夷山市吴屯乡一大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武夷稻花鱼是在稻田里养殖,在其成长期间是不喂养饲料,主要以稻花和田间的蚊虫、杂草为食物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在其统一养殖模式和鱼干的制作标准后,稻花鱼干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下属乡镇,当地农户都有一种旅游思维的操作方式开始运作稻花鱼产业。

如:像武夷山每年各乡镇举办斗茶赛一样的模式,2014年和2016年在吴屯连续两次举办吴屯稻花鱼文化节。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也为武夷山景区增添一到靓丽的风景线。

稻花鱼在区域范围内,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其未来作为一个特色的旅游文化要如何发展呢,以下将从武夷稻花鱼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和目前旅游市场的大环境中汲取养分,寻求稻花鱼旅游产业链的扩展之路。

二、武夷山稻花鱼现状分析

稻花鱼作为一种稻田养殖的生态农业项目,在吴屯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一个武夷主景区下的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竞争对手众多

武夷山稻花鱼这个品牌竞争对手非常多,第一作为产品本身,其出名是以鲤鱼干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出名。出名方式提倡的是“生态养殖、稻鱼共生”的绿色产品概念。但这种方式全国有很多。如:浙江的德清、绍兴、景宁、青田;贵州的南部地区等各个地方都有稻田养鱼。在国内各地都有,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是对一些零散农田的有效利用。其依靠产品本身参与全国休闲食品的竞争优势不大。其次,作为旅游产品来说,其有先天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

1.距离武夷山主景区距离较远,且周边配套设置不齐全。在武夷山提倡一乡一特色的乡村旅游中,武夷山有很多乡村主题“五夫的荷花,岚谷的鹅;桐木的野茶,下梅的茶路,大安源的瀑布,星村的茶“多少乡村旅游需要推广。稻花鱼作为武夷主景区下一个旅游项目,能够在这个大市场下获得份额并不多。

2.从外部环境来说,外地游客如1-2天的体验一般在当地郊区的乡村进行体验,到武夷山的旅游体验基本是主景区的旅游体验。这要把远方的客人吸引过来,要花费多大的成本。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多完善,其设施的回收期又要多长呢,这外部的竞争依然不足。

(二)推广方式单一

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而依靠武夷山主景区这个大品牌下如何获得旅游收益,目前,吴屯的做法是形式过于单一,从2014年和2016年办了两届的稻花鱼文化节,这样宣传效应只能在一时体现出来,过了,就没有人记得,这使当地的很多旅游资源的闲置。如文化节过后,当地民宿、宾馆的入住率,当地产品的推广又回到原来的途径。这种文化只能运用在当地旅游市场完善可持续运营的综合营销。如在当地特色旅游的无法做到持续运营的情况下,做这种文化节的营销,只能“叫好不叫座”。所以在本人看来文化节这种推广模式,只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模式,可以吸引一部分当地的游客,对外地区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记住一点,一种不可持续的活动的影响力,将随时间的过去而快速的消失,现在除了记住稻花鱼的吃法,游客们还记住什么呢。

(三)季节性

吴屯稻花鱼要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在稻花鱼的成长这么长的周期中,其展示的时间只有在短短的九月期间,通过一种稻花鱼文化节来进行短时间或季节性的展示,这种短期的营销行为,如何能够打造“吴屯稻花鱼”的乡村旅游呢。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其一个活动的开展,其后续的运营操作手法的断层,使得这个旅游产品呈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

从上面三方面的简单的阐述,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吴屯稻花鱼的发展到现在从一种旅游地的特色食品转为一种旅游文化,目前现状综合如下:竞争压力大,从传统渠道上获得资源和客流有限,传统营销方式不能有效助力吴屯稻花鱼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武夷山稻花鱼突出重围的建议

发展的潜力发限制,只有重新进行梳理和定位,并根据其定位梳理其发展方向,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由此,本人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找吴屯稻花鱼乡村游的发展道路。

(一)产品定位

从旅游目的性的六大要素来说,吴屯的稻花香在环境、经济层面尤其优势,其旅游特点是“生态游、环保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的特色产业链相得益彰,而其“稻、鱼共存、共同发展”的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但其文化和社会互动层面没有较好的开展。目前只是从绿色健康饮食的概念来进行运作,对产品的旅游定位非常不清晰。让我们思考一下,吴屯稻花鱼的旅游是什么呢。

首先,吴屯稻花鱼这个旅游产品是一种乡村特色旅游,游客对乡村游是一种什么概念,是一种休闲游和一种参与体验式的旅游。可以说,在目前城市化大进程的环境中,城市中人对于农村生活的一种回归体验是一种很大内在动力。

其次,吴屯稻花鱼的生长周期是两年,一年的鱼塘生长,一年的稻田生长,而其成熟从4月清明前后放进稻田到9月的收获,这么长的一个成长期,我们是不是让游客参与进来呢。这样无形中提高当地旅游设施的运用。

再则,这么长的生长周期中,有多少个环节可以游客产生互动呢,在互动过程中,让游客体验到绿色、环保健康稻花鱼产生的过程呢。由此,来反哺稻花鱼的米和鱼的效益。

对此,本人对于吴屯稻花鱼乡村游的产品定位:让游客全过程参与体验稻花鱼成长全过程,体现吴屯稻花鱼特色乡村游的绿色、环保。

(二)平台借力

对于吴屯稻花鱼乡村特色游定义为“参与体验稻花鱼成长全过程”,要让顾客满意,我们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借力,来吸引顾客参与进来。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借力。

1.借力武夷山主景区这个旅游平台,做好“吴屯稻花鱼养殖体验全程,绿色、环保乡村游”宣传,让来武夷山的游客们知道吴屯稻花鱼特色游项目,并对其产生兴趣。我们知道,很多游客通过“印象大红袍”了解武夷茶文化,我们同样可以让顾客“参与体验”知道吴屯稻花鱼。这个主景区的宣传第一步做到了让顾客对“吴屯稻花鱼”知道的更具体。

2.借力政府固基础,乡村旅游特别是绿色环保游,对基础的投资比较大,但回报期比较长。这一部分对于吴屯来说已经基本完成,但在交通方面有较大的缺陷,目前在武夷山到吴屯方向的公共交通只有农村巴士在运营,且频率很少,而从高铁北站、景区南北入口都没有该条线路,这条旅游线路的交通就要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来协调解决。只有去的方便,顾客才会去,只有去参与才能感到这个旅游产品的魅力。

3.智慧旅游来互动,武夷山作为一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手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武夷山旅游。但其重点的推荐在于主景区的推荐和茶的推荐。在这一块吴屯稻花鱼的参与体验游一样可以运用互联网这个凭条倡导“智慧旅游”如运用“微信、QQ、微博”的社交工具将稻花鱼成长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并运用“吸粉”模式对具体游客进行互动式营销,让目标游客更直观的体验稻花鱼的成长之旅。

一个设想:想一想 2008兴起年时的QQ农场小游戏,有多少人参与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是否可以操作呢,后期在城市的效区是有出现过这样的农场,但由于当时的手机智能不发达,跟游客互动不多,造成这个农场的效益趋向一般。但在目前智能手机、PC、平板ipai普及的情况下,跟游客实时互动式有可能的。这种可能的实现,游客是否在办公室、在家里就可以承包吴屯稻花鱼田,当地的农民是否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即时讲其所承包稻花鱼田的稻花鱼成长情况与游客互动呢。在互动过程中是否会增加游客到现场实际体验参与的频率呢。这样,当地的旅游设置的利用率会增加吗。这样,当地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吗。这样,当地旅游市场是否更有吸引力呢。

这是肯定的。

(三)建立互联网的思维

从业者的互联网服务思维,“智慧旅游”,“互联网的运用”这都需要当地的旅游相关方面从业者,建立一种互联网的思维,在目前国家倡导的互联网+的模式下,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熟练掌握互联网社区互动的技能,时刻通过互联网与游客互动。这个都需要行业内专业人士对其从业者进行系统培训。让吴屯当地农民成为当地乡村特色旅游的从业者,从互联网社区方面推广“武夷山吴屯稻花鱼成长过程参与体验”的核心。让游客自己参与绿色食品的培育当中。

四、结语

篇8

智慧城市的智慧定位

智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真正智慧城市必须体现人类文明的精华,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利用最新科技,更应该思考要建设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为谁建智慧城市。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定位问题。

从中国城市的起源来看,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先有城再有市。城的功能既有行政管理的功能,也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因此早期的城都有围墙、守卫和城楼。有了城就有人,就需要生活,因此就逐渐有了货物交易和交易的场所,这就是“市”。中国早期更重“城”的功能,近代更重“市”的功能,也就是交易功能和产业的发展。中国近代也有许多城市纯粹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如大庆、攀枝花等。早期的城市以行政和防御功能为主,因此,一旦这种功能丧失,城市就衰落了。如元上都、元中都。也有一些城市是因交易而发展起的,后来交易衰落,城市也就衰落了,如楼兰古城。因此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其核心功能。古代城市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军事和行政管理,因此一定要有坚固的城墙。而现代城市的发展动力则主要源于其交易中心和产业中心。尽管现代城市仍然具有行政功能,有些也具有军事功能。但现代城市的核心职能是经济,或者说是产业发展。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都来源于其产业竞争力,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失去了竞争力,那么这个城市就会衰落,就像早期的元上都和美国的底特律衰落一样。

现代城市又是为谁而生、为谁而存呢?计划经济时代,可能说城市为国家而生,虽然这在当时不无道理,但现在看来,更恰当地说城市就应该是为城市居民而存。当然城市居民也并非完全固定,有些人离开,有些人进来,一旦定居了,城市就要为这些人服务。城市居民追求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安居乐业”。“安居”就是要住得舒适、健康、安全,“乐业”,就是要有工作,有事业,而且还要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所长,能激发自己的热情,体现自己的价值、乐在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安居”相对容易一些,“乐业”要求就比较高。早期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生产,较少考虑安居问题,结果欠了许多“安居”的账。现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又过分关注形式上的“安居”问题,较少地考虑“乐业”的问题,片面发展房地产,甚至将房地产本身当成自己的主要产业。暂时来看,这个城市可能看起来热火朝天,但是如果只有房子,没有人住,那就会成为“空城”,即使有人住,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那最终就会变成“睡城”,“睡城”是不可能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空城也好,睡城也好,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智慧城市。

一个智慧城市,首先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充满希望和梦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这个城市的人能够“乐业”。因此,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有竞争力的产业,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定位问题。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宣传自己城市的秀美、大美、壮美、尽善尽美等,似乎要以旅游为产业龙头。实际上,旅游虽然号称无烟工业,但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旅游只是其他产业的附属产业,很难成为龙头。与此同时,另一些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则还在发展化工产业,这两个产业天然存在冲突关系,如果同时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实际上说明多数城市很少认真考虑自己城市的定位尤其是产业定位问题。

现在存在的千城一面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对自身缺乏了解,缺乏产业定位,缺乏对文化、历史,以及当地人的了解。城市的产业要有竞争力,必须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盲目地发展、引进的产业是很难扎根的。

产业定位,就是要发展自己相对优势的主导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集群,例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产业集群,也促进了这两个地区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定位要与别的地方有差异,也要有所取舍,有所牺牲,有些城市不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城市不宜发展化工产业,有些城市不宜发展高能耗、高水耗的产业。

产业定位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清晰的,尤其需要企业家大胆探索,而政府要加以引导,例如深圳早期以商贸、三来一补加工业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出电子、金融、房地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多个产业领域尤其是通讯设备制造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深圳的优势在于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人具有开拓创新和包容精神,而且好学上进,因此越是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越具有竞争力,而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逐渐被淘汰了。

因此,一个城市的产业定位不一定是一个单一产业,而往往是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主导的产业集群,其他产业如果不相互冲突,可以包容发展,但是一个城市无论有多少个产业,形成最具竞争力、最具特色的产业至关重要。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要发展高科技、动漫、互联网或旅游、文化产业,许多传统产业都非常值得发展,而且传统产业也并非没有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也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演变。

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选择什么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极为重要,尽管许多资源型城市最初是无法选择的,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说,选择产业非常重要。

判断什么产业是一个城市最合适的主导产业,我觉得有三个标准。

一是是否充分发挥这个城市的资源和文化优势,或者说当地的资源是否能在该产业中最大程度创造价值。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源。例如交通要道就是一种资源优势,熟练劳动力充沛、民众勤奋、水资源充足等都可以是一种资源优势。例如四川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能做一手好菜,因此发展餐饮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反之则是资源劣势。一个城市要注意避免发展受到自己资源限制的产业。由于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不一样,因此不同城市应该有不同的优势产业。

二是这个产业能不能在当地扎根,当地人是否乐意从事整个产业,当地人是否以从事这个产业为荣,是否有大量当地企业从事这个产业。因此,优势产业不是一两家企业,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例如浙江温州的纺织服装产业、福建晋江的运动鞋产业,都因为有大量的当地企业家从事这个行业而得到发展,成为这些城市的优势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为了发展太阳能产业,引进一两家大企业,但没有扎下根。结果在这个产业遇到困难时就成为当地的负担。现在许多城市喜欢招商引资,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引进外资,也需要本土化,需要扎根当地,否则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真正发挥当地地域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的企业和产业最终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而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一定会成为城市的负担。

三是这个产业从长期来看是否能形成竞争优势。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城市靠短平快的项目很快得到发展,甚至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许多城市的产业发展,不用考虑长期发展问题。但最近几年的教训以及国外的教训表明,一个城市必须发展有长期竞争力的产业,而这样的产业可能需要长期的培育。例如许多城市因为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长期来看,随着资源枯竭,这些资源产业将会失去竞争力,这样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如何培育和发展未来的优势产业。

没有产业优势的城市是不可能有活力和前途的,这一点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类似的教训,例如,美国就有著名的铁锈地带,就是因为钢铁业的衰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随着汽车产业的衰落,美国的底特律也不得不申请破产。因此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主导产业,并逐步培育和发展,使之具有竞争优势。例如义乌的小商品城、白沟的皮革城,都是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步建立竞争优势的。

产业定位的核心,就是发展城市的优势产业,这个优势可能是在某个区域具有竞争优势,也可能是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优势。优势越显著,这个城市的活力越强,越有特色。

智慧城市的智慧规划

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不仅仅是政府选择企业和产业,更需要企业本身的选择和发展,而这需要城市功能建设本身提供有益的支撑。但现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存在规模过大、扩张过快,功能失调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雾霾、拥堵,看病难、上学难、房价高等问题。居民难以做到安居乐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根源在于缺乏科学的城市规划,其表现主要有三点。

一是规划赶不上变化。过去三十多年尤其是最近十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规划赶不上市民需求的变化,例如道路的宽度,商业中心、医院、学校附近的停车位等就难以适应小汽车时代的需求。有些规划是考虑过于短视导致设计不够科学。例如,城市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的设计使用年限都超过五十年,但规划师们在设计住房和设施时很少考虑五十年以后城市会怎么样,需要什么功能,因此许多地方2000年以前盖的房子没有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面积远远不够。现在许多城市在开膛破肚拓宽马路,导致城区拥堵不堪,但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等这些路修好,这些城市还会照堵不误。因为缺乏对城市整体、长远的科学规划,仍然是采取头痛医头的建设模式。

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GDP至上观念的影响。为了发展经济,许多城市搞了一个又一个开发区。GDP是上去了,但城市功能失调。开发区企业的员工虽然实现了工业化,但却没有实现市民化。结果导致这一群人像浮萍一样没有在城市扎根。这些人不扎根,实际上说明企业没有扎根,而没有扎根于当地的企业很难拥有持久的竞争力。

三是城市的规划没有有效执行。现在许多城市在建筑密度、容积率方面都有规划,但在执行过程中都有突破的现象。早期提倡大城市控制市区规模,大力发展卫星城。这几年,主城区与卫星城连成了一体,绿化带变成了居民区,农业带变成了开发区。其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是观念和利益协调问题。

要建设智慧城市,就要对智慧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

许多城市的功能失调如交通拥堵、雾霾等都是因为城市规模过大导致的。许多城市城区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盲目扩张,导致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不适宜居住和工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房地产业是一种内部循环,长期来看只能构成辅助产业,而不能构成主导优势产业。房价上涨最终会增加城市主导产业的成本,降低产业竞争优势。这一点从珠三角的加工产业转移到内地可以得到证明。

房地产的发展需要人口的持续增加,而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许多城市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城市人口的10%,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超过30%。一旦房地产业萎缩,这个城市就会快速衰落。

过去的经验就是城市规模和人口只有增长,没有减少。实际上,最近申请破产保护的底特律,四十年来人口是逐渐减少的。中国许多城市也可能会经历城市人口减少的过程。虽然不是最近几年,但估计不会超过十年。因此我们现在担忧的城市空间不足和功能不足问题,可能在十年后演变为城市功能过剩问题。就像许多希望小学刚刚建起就废弃一样。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市智能化、交通便利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小城市尤其是离大城市不太远的中小城市的优势会越来越显著。这些城市不仅房价更低,更有生活情趣、环境更好、交通便利,而且在信息、购物、金融、教育服务等方面也不比大城市差,对于许多产业而言,小城市可能更有竞争优势。

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模规划时,不能贪大求快,而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律和资源约束,同时一定要考虑规模扩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要考虑规模对市民宜居的影响。如果一个城市不宜居,就很难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一个城市的规模往往与产业规划有关,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与产业的盲目发展有关。尤其是最近十多年许多城市盲目发展重工业和房地产,现在看许多城市都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控制规模的关键在于做好科学的产业规划。一个城市除了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以外,还应该有相应的配套产业。产业规划应该包括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速度与规模,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培养与保障条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拓展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有些产业是现在的优势产业,有些产业是未来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将来如何顺利更替,都要进行合理规划。

一个地方除了主导产业外,还有众多传统产业、不太重要的现代产业因为种种原因也在发展,这些产业高度分散,但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活力。我们称之为辅助产业。辅助产业不一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它是整个城市产业生态的一部分,往往构成产业环境和活力的主要基础。许多地方的优势产业最初都是从辅助产业发展起来的。

保障与支持性产业主要是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而言,金融和相关服务业就是支持性产业。房地产可以说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是支持性产业。因为它并不提供真正的产业竞争优势。

现在有许多新兴产业刚刚出现,一时很难看清未来前景,这时可以将其视为潜力产业加以培养,例如前几年兴起的动漫产业。

产业规划关键就是要进行产业定位,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就是要支持某一类型的产业,同时要限制某些产业。有些产业之间可以协调发展,有些产业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例如有些城市要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就不适宜大力发展制造业。姑且不谈污染问题,制造业本身会打破一个旅游城市的节奏和宁静。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产业城市就不宜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规划的核心是使城市主导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最终使城市成为安居乐业之地。

一个城市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城市相关功能的有效支撑,因此智慧城市还需要进行功能规划。

城市早期的核心功能是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城市都是围绕政府大楼向周边发展,后来商业越来越重要,因此许多城市都发展CBD,包括步行街等。但未来的城市核心功能是什么,非常值得思考。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CBD功能很可能面临挑战。因为现在的CBD不仅成本高,而且还存在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等问题。而现在无论办公还是购物都可以在网上实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CBD的功能都可以被网络替代。传统城市的核心功能――商业上聚集效应会逐步被解构。这样一种新的城市核心功能――文化、休闲娱乐和体育功能将成为城市的中心功能,因为互联网不会消解这方面的聚集效应,反而会强化这方面的效应。

首先,互联网越是发展,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多,因此从事娱乐、休闲、体育的时间就越多,这方面的需求就越强。

其次,体育、文化、休闲娱乐需要现场参与,而且追求的是体验价值,只有亲临现场才能获取这种体验,而互联网很难替代这种体验价值。

最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这方面需求越强,而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还远未满足,这是安居乐业的必然需要。

因此,将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核心区域,是一个适当的选择。因为只有文化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文化和体育也是激发一个城市创造力的源泉,能激发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农村不能替代的。

一个智慧城市具体的功能规划,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城市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分清哪些功能要强化、哪些要削弱、哪些要改造、哪些要创新。

需要强化的功能。文化、娱乐、体育,这些需要大力发展,现在这方面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例如图书馆、体育馆和博物馆,许多城市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因为这些设施的功能没有现代化,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当我们对照迪斯尼乐园的理念,就知道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

需要弱化的功能。要使城市真正成为市民服务的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就要适当弱化城市的行政功能。现在许多城市最好的建筑往往是政府部门的。这恰恰说明这些城市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的,城市行政职能的过度强化不利于城市商业和文化功能的发展。

需要改造的职能。要建设智慧城市,现在城市的许多功能都需要改造,除了对传统的交通、城管、安全、商业购物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外,智慧城市在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方面都可以利用网络科技做很多的改进。

需要创新的职能。智慧城市将来可以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住宅方面,将来城市住宅本身具有生态功能,可以在能源、水、空气等方面实现自我循环;二是工作方式的创新,在家办公将成为时尚,而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多家企业的员工,这样可以丰富工作内容,且更具效率。三是度假式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度假没有本质区别,而度假也可以和工作结合。这样人们就可以真正摆脱各种束缚,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智慧城市的智慧管理

一个智慧城市,要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必须得到良好的运营和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主要由政府或政府主导的企事业单位完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有合理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城市的许多核心功能如供电、供水、供暖都已经企业化,因为完全由政府来建设城市已不现实。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哪些是政府的职能,哪些是企业可以做的?

政府的核心职能,应该是建立城市这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上最好的演员是企业和市民。因此政府要做好的工作主要如下。

规划。不仅要制定城市的规划,还要将城市规划落到实处。

立法。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立法解决。因为每个城市的定位和产业特点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地方法规。

执法和监管。监督城市规划和法规的实施。

沟通。对外要宣传城市的特色和品牌,对内要教育市民。对于新兴城市来说,许多市民的生活习惯等不一定健康、科学合理,需要政府加强教育和引导。

除了上述职能之外,可以委托企业做的,应该委托企业来运营和管理。过去修路都是政府来做,现在主要是企业来修,而且企业也可以进行道路经营和维护。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建设和运营比政府更有效率。随着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过去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可以由企业或事业单位承担。只要运营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设计合理,传统的垄断行业如水、电、气、路、环卫等都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企业化经营。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将成为城市舞台的主角。企业除了可以发展优势产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之外,还将参与智慧城市的管理。如果真正放开让企业参与城市的运营管理,就会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例如平安城市的建设之所以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就与企业的推动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智慧城市概念最先也是由企业提出,真正的推动力也来源于企业。企业的创造力往往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大城市打车难是许多城市政府努力想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了叫车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乘客司机都满意。如果没有企业参与,完全依赖政府,很难想出这个办法。

真正的智慧城市一定需要民众参与,需要市民智慧地生活和工作。现在的许多城市问题,与许多市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普及。同样,市民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城市公共资源方面也还远远不够。智慧化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节约城市资源,创造城市的外部价值。例如市民应该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互助机制,避免城市孤岛化。同时也要学会尽量利用网络来解决生活问题,如各种缴费、办证、咨询等,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降低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

智慧城市真正创新的主角是企业,现在试点的智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创新正在呈现。例如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慧学校、智能城管、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智能一卡通等。我们看到,凡是企业能够施展才能的地方,创新就更快,如智能导航、数字旅游等就出乎大家的预料。因为企业有财力、动力和创造力,本身也可以试错、投入,不存在复杂的决策流程和风险顾虑。这正是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的优势。

篇9

孙旭东大学就读于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参与并主持过两个省会城市和3个地级市的总体规划、十几个大型地产和旅游项目的概念规划及法定性规划的编制。

“一个城市的规划可能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孙旭东说其实每个规划师个人本身都没什么特别个性的东西,因为城市规划是集体的智慧,条条框框很多,不允许天马行空,不能张扬个性。

这也许是促使年轻的孙旭东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主持了多个城市规划后,2007年孙旭东开始转向一些比较微观的旅游地产项目。2008年孙旭东赴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城市规划硕士,进一步深造规划和建筑学知识,希望能以更宏观的视野做好微观的规划。

从宏观到微观转型享受更直接的成就感

现代青年:城市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孙旭东:一般来讲,城市规划的本质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城市或某个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且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青年:你在国内做过哪些项目?

孙旭东:我早期在中规院的时候做的都是宏观的城市总规,包括成都、海口、玉溪、郴州4个城市的总体规划,2007年开始将重点转向一些比较微观的地产项目,比如五指山风景名胜区总规、尖峰岭风景区总规、玉溪生态文化区控规、天津海滨浴场改造控规、天津武清兰海泉洲水城总规及控规、海口羊山地区总规及控规、陵水两湖湾概规、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概规等。

现代青年:宏观项目不是应该更有成就感吗?为什么想到要转到微观的项目?

孙旭东: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成就感,我转向微观的地产项目是因为我的个人兴趣。一个城市的总规,可能得经过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但是微观的项目成果很快就能见效,自己的作品马上就能呈现在世人眼前,成就感来得比较直接,我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而且宏观总规涉及的只是设计、规划方面,微观项目的规划我会参与整个项目的运作,包括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推广等,我觉得我更喜欢后者,这也是促使我转型的主要原因。

在微观中追求细节在细节中享受过程

现代青年:你最近完成了那些地产项目?

孙旭东:最近完成的一个项目是海口美林谷。美林谷历时3年时间,考察足迹遍布世界,规划方案也经过非常漫长非常耐心的修改,再加上能工巧匠的手工打磨,我们这个规划团队就是为了打造尊荣独享的私人家居空间。在这个项目中,我不仅是负责前期的规划,还负责后期运作。

现代青年:美林谷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孙旭东:美林谷的核心理念是打造海南式托斯卡纳风格的花园洋房。众所周知,托斯卡纳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算是一朵奇葩。托斯卡纳是意大利一个大区,以莫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艺术遗产而著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充满贵族精神和浪漫艺术气息。

美林谷正是要将这种贵族和浪漫搬到美丽的海南岛,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规划不能生搬硬套,建筑不能照猫画虎,一个有生命的项目必然是生长在当地、扎根于本土的项目。在设计美林谷项目时,规划团队对海南的人文、环境和气候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充分尊重海南气候和人文特点的同时,在整体规划、组团布局和建筑设计细节等方面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斟酌。美林谷所要创造的绝不仅仅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而是充满温情和优雅的生活方式,一个承载梦想和依托的港湾。

现代青年:那在规划上美林谷如何实现你的这种细节理念呢?

孙旭东:在规划上,美林谷充分尊重场地原始地貌,建筑依坡就势,错落有致,结合本土的果树林木,形成一条条不同主题的、花果飘香的悠悠溪谷,开创海口坡居生活的先河。结合海南处在东南季风带的特点,组团和建筑单元都是顺着主导风向布局,并将所有建筑向东南偏转了12~15度,从而形成了通风的生态廊道,达到最好的通风散热的效果。此外,规划把海南岛最吸引人的阳光生活发挥到极致,每个户型都配有大露台与大飘窗、每户三面以上的通透设计保证了居住空间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

现代青年:最近有没有在做新的项目?还是微观规划项目吗?

孙旭东:是的,最近在做一个新的地产项目,位于海南琼海东升农场,占地5000余亩,是一个集度假、养生、休闲、居住、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包含主题型体育运动休闲公园、温泉SPA、国医堂、药膳房、度假酒店、特色商业街、热带植物花卉园等设施,非常值得期待。

现代青年:主持了这么多项目,哪个项目是让你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的?为什么?

孙旭东:规划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使是负责人也只是规划组成员中的一份子,我很庆幸自己所参与的规划都有一个非常棒的规划小组,同时还有中规院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项目审查团队,所以我对每个参与的项目都很满意,也都比较有成就感。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我很享受去经历每个项目,每一个都能带给我新的启示、新的感悟,我也在作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和提高。

可持续发展海南可以更美

现代青年: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什么?

孙旭东:以人为本、以史为鉴、宏观统筹、中观落实、把握重点、突出特点。

现代青年:英国留学深造对你规划理念的形成有帮助吗?

孙旭东:从社会发展背景上看,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脱离不了19世纪工业化及城市化状况。作为工业化起源地的英国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源地之一,英国留学的经历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规划的理解,尤其是对规划的深层内涵、规划的本质、规划的社会意义等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英国的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国外的规划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包括社会背景、人文背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政治体制,不同的规划措施、理论或者政策必然对应着特定的背景,对于不同的规划,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不去客观系统地分析,而是机械照搬的话,那结果必然是南橘北枳,文不对题。目前,我们国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加上我们特殊的国情,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别的国家没有经历过的,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能通过我们自己摸索,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症下药,才能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为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现代青年: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整体的城市建设规划有什么建议?

孙旭东: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是海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南的城市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整体目标,深入挖掘地方人文和环境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避免低级重复建设,避免对资源的简单粗暴利用,以人为本,以生态为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10

关键词:共生理论;旅游资源;竞合发展;武陵山片区

本文为湖南省情项目:“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竞合发展对策研究”(2015BZZ134)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共生理论的大湘西旅游竞合发展研究”(15C0796)研究成果;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5年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研究”课题资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共生理论

“共生”起源于希腊语,最早来源于生态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它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共生的本质就是协作,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发展最基本的动力之一,20世纪中期后,共生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农业、经济等各种领域。共生并不排斥竞争、是一种竞争式的合作,在竞争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而“旅游共生”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最大利益。其本质就是合作竞争思想的旅游延伸。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但也并不排除竞争,不摒弃自身性质和状态。这种竞争是通过参与共生的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竞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武陵山片区概况。武陵山片区横跨重庆、贵州、湖北和湖南四省份,具体涉及到71个县(市、区),该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由于少数民族众多,跨省交界面大,并且贫困人口连片分布,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河流遍布、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整个连片集中了张家界、~山、恩施大峡谷、贵州梵净山、武隆喀斯特等自然旅游资源品味高、景观独特、发展潜力巨大的景区,也有凤凰古城、乾州古城、里耶古城、芙蓉镇等人文风情浓郁的景区。故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多样,且自然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也是武陵山片区旅游竞合发展的潜力之所在。

(二)武陵山旅游竞合发展困难分析。首先,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除张家界、武隆等几个核心增长极外,其他地市旅游业发展规模偏小、且顾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不高、同质旅游景区恶性竞争突出、景区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产品设计单一;其次,片区很多旅游景区都是以民族进行划分且行政隶属不同,政府虽然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模式,可更多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签字合作,市场主导的合作形式较少;最后,武陵山片区交通、通信虽有很大的改善,但整个片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有待加强,如:~山虽是世界地质遗产,但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仍然很差。此外,片区内客源单一导致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整体落后。

三、武陵山片区旅游竞合发展对策

(一)加快片区法律法规保障,整体编制片区旅游规划,为区域竞合发展创造条件。武陵山片区应出台多项促进政策、地方旅游法规并落实,来促进区域内城市内“竞合式”发展。同时,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应服从整体的旅游规划布局,合理、适度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共同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武陵山”旅游经济圈的形成。

(二)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提升自然旅游资源整体实力。政府可以结合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宣传区域内浓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积累、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同时,积极引导游客了解当地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等文化,并不定期推出历史之旅、少数民族风情之旅、文化之旅等主题活动。在古城、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突出“城”的同时,也要突出“市”的特点,开发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游客的参与度,并为当地居民增收。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整体开发、协调共进”的开发模式,整体宣传、整体开发,塑造出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在强调整个区域的特点的同时,差别化景区的个性,以知名风景名胜区带动其他非知名景区,发挥旅游发展潜力。

(三)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完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组织环境。加强区域旅游市场调研,建立旅游目标及营销重点,区域内资源共享、客户共享、主动出击、多方行动,加大景区文化国际宣传和推广力度,加速推进景区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智慧化。加大国际游客吸引力的同时,加强“武陵源”、“凤凰”、“梵净山―恩施大峡谷”等区域内核心景区旅游规模,并注重接纳“长株潭旅游圈”、“武汉―三峡旅游圈”、“重庆都市旅游圈”等知名旅游圈辐射、进行有效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跨区域合作。

(四)加强区域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壮大当地旅游企业。扶持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当地旅游企业,科学、合理的规范旅游市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并对域内旅游人才进行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区域的整体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水平。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域内应该利用国家武陵山攻坚扶贫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国家的交通大项目、高速、高铁,提高武陵山片区与其他地区、武陵山内部各个地州市的交通通达度、确保游客的可进入性。同时,旅游企业也应该合理设计旅游线路,提高效率,景区则应该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好现有设施设备,加快引入“智慧景区”、“互联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手段,有效、有序、合理控制景区接待能力,以促进武陵山片区旅游整体的发展。

(六)转变政府职能,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推进“旅游扶贫”攻坚,政府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加大财政对旅游业、景区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加快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同时,多方向、多渠道引导片区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旅游经济发展及扶贫开发中去;其次,政府本身也应该打破行政区域隔阂,开展跨区域政府间合作,进行片区整体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旅游营销、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与设计等全方位的合作。此外,政府有必要合理引导武陵山各景区旅游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互惠互利,而不是恶性竞争、过度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高,汪宇明.基于SWOT分析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业的竞合发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12.27.30.

[2]晏枭,姚娟.区域旅游竞合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4.5.

[3]史春云.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

[4]罗碧波.湖北武陵山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11

于是,美度将建筑的时空哲学演绎腕间,用灵感创造永恒,续写腕表传奇,为人们呈现精准的时间表达。

2012年5月25日,充满创新精神的瑞士美度表,将灵感与永恒的新锐艺术体验首次带入了历史名城南京。在南京时尚新地标——鹏欣水游城举办了“灵感创造永恒——谁把建筑戴在手上”南京站的活动。

当晚,美度表携手亚洲人气巨星吴尊,为所有嘉宾打造了一个华美而又略带神秘的灵感空间,现场的梦幻灵感元素将南京鹏欣水游城广场映衬地分外璀璨。美度表中国区副总裁王颖也亲临现场共同印证美度这一重要时刻。

当舞者在舞台上用灵动的舞姿描绘出代表每个时代艺术与智慧精华的经典建筑时,时间在这些建筑中凝固,台下观众的思绪随着这一件件建筑艺术品的变化,穿梭在不同的时空,感受每个时代独特的艺术气息与建筑之美。佩戴着瑞士美度表系列腕表的模特款款登台,每一位模特仿佛是代表着一座经典建筑的精灵,完美演绎建筑与制表的独特关系。

相信2012年瑞士美度表所带来的灵感风暴一定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充分体验凝固的建筑与流动的时间相交融的制表艺术。

作为瑞士美度表的老朋友,吴尊表示,美度表将建筑灵感融入腕表设计,非常富有创新精神。2012年吴尊与美度表再次携手,关注并参与今年美度表线上、线下的活动。“灵感与创造,无论对于一个品牌还是一位艺人,都是最为重要的。”2012年,吴尊将与美度表一同努力呈现给爱他的观众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活动现场,吴尊还非常愉快的回顾与分享了去年的“美度之旅”并与王颖一同介绍今年美度表“灵感创造永恒——谁把建筑戴在手上”灵感创意大赛。

除此之外,王颖还与台下嘉宾、媒体分享了2012年美度推出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建筑”、“灵感”与“创造”展开极具互动性的线上活动,为消费者呈现一个充满建筑艺术与创造灵感的腕表空间。例如,在美度表为消费者精心打造的网络创意平台,参与者可以在“创意空间”互动专区中上传自己的灵感作品,展现自己的创作能力;在“游戏时间”互动专区中了解美度、发现美度的制表哲学;更有机会获得“瑞士双飞”、“万元旅游基金”等诱人大奖。

同时,为了感谢吴尊对美度表的支持,王颖代表美度为其送上精美的贝伦赛丽Ⅲ全新天文台认证男士腕表,希望这款腕表能够陪伴吴尊未来的人生之路,同时也祝愿其艺术发展之路能越走越好。

贝伦赛丽Ⅲ系列男士腕表从米兰伊曼纽尔二世拱廊无限对称和无限延伸中汲取灵感,将其完美融合于腕表设计,也由此成就了贝伦赛丽Ⅲ系列男士腕表的经典外形。

半球形蓝宝石水晶镜面表镜设计,让读数伴随着古典优雅气息,内敛的表冠设计更是让整表的外观出落得更为优雅、匀称,令人爱不释手。表盘直径为39毫米,罗马字刻度更显韵味盎然。

装配有经COSC认证的天文台机芯,该款腕表除了拥有夺人眼球的外观设计之外,在走时的精准性上同样出色卓越。

篇12

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同时过热的现象也令人担忧。建设智慧城市的切入点在哪,如何让智慧城市落地惠民?对此,《物联网・智慧城市》记者专访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普天)政务网产品部王仑总经理,希望能给智慧城市建设者一些启发。

智慧城市建设

――要秉承创新、集成、绿色、高效的理念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普天的概况。

王仑:中国普天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以信息通信产品制造、贸易、相关技术研究和服务为主业,经营范围涵盖通信通信、广电、行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和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中国普天是历经百年发展的央企,起源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官办电话局铜匠处,1999年由中国邮电总公司改组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部电话机、第一部电传打字机、第一条市话电缆、第一部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套SDH光通信传输设备、第一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手机等均出自中国普天。

中国普天拥有东方通信、上海普天、南京普天、东信和平、成都电缆5家上市公司及31家子公司,净资产超过100亿元,在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建立了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制造基地。中国普天拥有国际招标资质,提供国际通信工程总承包、国际招投标及产品进出口业务,产品服务销往非洲、东南亚、欧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普天“POTEVIO”是国家重点支持出口的知名品牌之一,是中国电子企业十大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年确定的三年翻番目标。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幅度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与负债水平均好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经营增长状况均处于电子行业良好水平。

记者: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外,中小城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什么?中国普天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案和优势?

王仑:城市整体的智慧化演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首先是城市管理,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整个城市的运行;其次是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防等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金融系统、智能商业系统的生产管理信息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中国普天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为:把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和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与控制的城市发展形态。我们认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秉承“创新、集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城市理念。

中国普天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了通信、广电、行业电子、金融电子和新能源五大重点产业,这五个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通信产业,普天能够提供政务专网解决方案、公共安全与应急通信解决方案、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平安城市解决方案等;在行业电子产业,普天能够提供行业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和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智能安防解决方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在新能源产业,普天能够提供新能源电动汽车运营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

这里重点介绍中国普天政务专网的解决方案。中国普天政务专网解决方案是全球首创的基于4G技术的专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完美地将4G技术的高速率、大带宽特点和传统的窄带数字集群系统的资源共享、快速呼叫建立、完善的语音指挥调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一代的政务专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得到实施和应用,政务专网将会给智慧城市提供一个政府专用的、高带宽的无线传输通道,有了这个通道,很多应用可以在这张专网上来运行,如数字城管应用、公安移动视频监控应用、公安智能交通应用、智慧旅游应用等。

记者: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发展中,您认为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哪些,其建设的切入点或先行领域又是哪些方面?

王仑:总结各地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基础设施导向型、产业导向型、应用导向型三种。基础设施导向型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设施基础,以东京“U-japan”计划和美国国家宽带计划为代表。产业导向型更加关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感应技术、生物识别、纳米科技等科技发展趋势,以新加坡“IN2015”计划和智慧宁波代表。应用导向型以解决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重点,关注城市企业、市民、政府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以智慧北京为代表。

目前,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较多,且发展趋势较好。

TD―LTE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网络建设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目前,我国城市通信网络的发展怎样?

王仑: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网络属于传输层也是整体架构的中间层,起着信息承载的作用,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光纤网络建设已经取得很大发展。2010年4月,国家七部委就联合《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据统计,2012年全国FTTH覆盖家庭实现新增户数4900万,固定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增加了2510万,累计达1.75亿。其中在2012年我国的光纤产能已达到1亿2千万芯公里,这些均反应了我国宽带网络的发展情况。

而我国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4G网络也即将部署。国家也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作为重点战略方向,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相对而言,我们国家的政务专用网络发展严重滞后。现在公网已经采用3G技术,但是专网连2G技术还达不到;有的专网还在使用模拟制式。另外,目前主流的集群标准都是欧美的,主要设备来自国外厂家,信息安全存在隐患。我们国家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要发展,必须持续要加大政务专网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政务专网,尤其是宽带的政务专网。

记者:据了解,TD―LTE在公众移动通信网公网的应用还处于外场实验阶段时,中国普天就已经把TD―LTE在政务网、企业内部网络进行了应用,那请您介绍一下TD―LTE公网及专网的区别。其中,专网在技术及终端应用方面,如芯片、终端、频段等与公网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王仑:无线专网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特定人群提供语音、视频、无线接入等通信业务的专用网络。公网与专网的最大区别在服务的用户群各异,自然相关的产品性能也迥然不同。在可用性、可控性、覆盖范围、安全性、低时延、可靠性方面,专网和公网都有非常大的差别。此外,还要补充一点,专网除了上述的各种性能外,还要求灵活性,即灵活使用单呼或组呼进行通信的能力。

此外,专网和公网运营模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公网是面对老百姓用的网络,是一个盈利性的网络。而专网的运营更多的是公益性的、战略性的,要为政务和行业服务,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来运营的。同时,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大都采用BT的方式来建设。目前,主要有BOT和BOO两种建设和运营模式。

TD-LTE专网能充分利用TD-LTE产业链的优势。当然,在TD-LTE公网产业链里存在的问题在TD-LTE专网里也存在,TD-LTE专网甚至还会更困难一点。原因很简单,毕竟TD-LTE公网市场更大,参与者更多,市场一旦起来,出货量也大。不过,经过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的发展,TD-LTE专网里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获得了解决。比如:频段问题,现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就在1.4G频段里分配了20M给TD-LTE专网来用。对TD-LTE专网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另外,如芯片产业链,目前支持TD-LTE专网频段的芯片也越来越多。

记者:随着3G TD―SCDMA向TD―LTE演进的加速推进,中国普天在TD―LTE的支持也越来越多。2012年我国决定将2。6GHz频段的2500―2690Hz,全部190MHz频率资源规划为TDD频谱。此举对于TD―LTE的规模化应用有何帮助;而对中国普天在这方面的业务有什么影响或者突进?

王仑:2012年9月20日,工信部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国际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事宜的通知》,正式将IMT的核心频段2500MHz~2690MHz规划为时分双工(TDD)方式的IMT系统工作频率,使我国目前的公共移动通信的TDD频段带宽超过了FDD频段带宽。此举表明了我国发展TD-LTE的决心,充分发挥了我国在推动TD-LTE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有效提振了业界对TD-LTE以及后续演进技术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加入到TD-LTE阵营,有利于TD-LTE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普天专注于3G(TDS)和4G(TD-LTE)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已经有十多年历史。在TDS领域,中国普天是TD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和首届TD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作为主要厂家全程推动了TD-SCDMA发展,中国普天研发并产业化了TD-SCDMA全部3G功能的系统设备。特别是在中国移动连续五期TD-SCDMA商用网建设中,承担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云南、贵州、海南、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网络建设工作;2008年还率先将TD-SCDMA推向国际市场,积极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基于TD-SCDMA的3G精品网络。中国普天等十家单位共同申报的“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于TD-LTE领域的积累,中国普天从2008年开始投入力量,在业界最早开始研发采用TD-LTE技术的专网产品。2010年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牵头承担并完成了TD-LTE宽带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研究工作,成为宽带集群标准的首创者和主导者,该标准已经在CCSA立项。2011年9月,还获得了全球首个TD-LTE专网的商用合同,成为第一个在TD-LTE专网领域里获得商用订单的设备供应商,同时也是第一个在TD-LTE专网领域里全线产品获得型号核准证的厂家;2012年12月国际安防展上,普天推出了全球首款4G头盔式和腰挂式终端。现在,普天已经成为TD-LTE行业专网领域里领跑者,在TD-LTE专网领域承担着行业领导者的角色。

记者:在2012年中国普天参与了很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建设和活动,未来TD―LTE的规模化应用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哪些体验?

王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近50个,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已经提出和正在实施当中。在智慧城市升级过程中,各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因此,在2012年9月24日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普天、武汉邮电科学院联合牵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上海贝尔等单位参与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智慧城市术语》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体系研究,进行标准梳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国家标准,实现智慧城市有序、有质、有量的发展。

相信未来,以TD-LTE等网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会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作为4G通信的标准之一,TD-LTE可以提高无线上网的速度,也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通信技术之一,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

城市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高速率的无线城市宽带网络,为整个城市提供了一张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特别是以TD-LTE技术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海量化的信息内容聚合,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而且为百姓生活提供一个更便利的信息化平台。

政务专网作用凸显

记者:在2012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建设的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示范网中,中国普天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王仑:北京市海淀区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示范网,是建设“智慧北京”的重要示范性工程,而且是全球首个面向政务网用户提供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业务的网络。这张网络将采用中国普天首创和主导的宽带集群标准来进行建设。

我们在这张网络里主要是提供设备,负责设备的调试开通,并最终开通网络。网络开通后将在这张示范网里进行宽带集群的业务应用示范,为宽带集群网络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先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记者:该网络建成后对政府的工作具有什么作用,对为老百姓的而言有何好处?

王仑:这张网络作为一个示范网络,主要目的是给新一代的专网技术――宽带集群一个应用示范的平台,一方面促进宽带集群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走向市场,另一方面探索在应用层面怎样更好地利用TD-LTE集群的大带宽和集

群融合特性。

这张网络比较之前的集群专网(北京正通运营的TETRA数字集群专网),最大的差异化特点就是不但可以提供语音指挥调度的业务,同时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数据业务。

篇13

关键词:板凳龙 民俗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43-02

1 桂林福利镇板凳龙的历史与现状

板凳龙是一种舞龙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了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是,由于水龙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的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且把它连接起来,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而生。板凳龙主要遍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而板凳龙的种类是不计其数,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较多,而广西桂林阳朔就是其中之一。不同类别的板凳龙有各自的特色,广西桂林福利镇的板凳龙则是与广西传统戏剧与彩调相结合。

福利镇当地板凳龙表演者不仅传承了板凳龙的表演技巧,而且还创新的加入新元素,增加了一些喜剧性的角色。如,丑角夫妻幺姑与海老三,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无不体现福利镇板凳龙传艺者们的文化创造力。目前,阳朔县福利镇活跃着一支“老寿星”板凳队,5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以板凳龙为载体的板凳龙文化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然后以口耳作为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一项“活”的文化。正是这么一项“活”文化却遭遇传承危机,福利镇的板凳龙文化内涵正在逐渐被淡化,活动阵地逐渐缩小,缺乏系统的和有组织的培训和传艺。如果再不加以关注,那么板凳龙这样的优势项目会因活态传承的链条断裂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福利镇板凳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2 桂林福利镇板凳龙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物质需求膨胀的时代,各种原生态的文明成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原生态文明不断被外来现代文化所侵蚀或者不断做出让步,随时面临消失的危险。那么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如何在发展和保护间找到关键要点,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然而传承板凳龙文化并不只是缺乏传艺者们的系统的有组织的培训,还面临另一些现实问题。

2.1 缺乏政府的支持

板凳龙都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传承,才能让大众知道福利镇有板凳龙这一民间艺术,虽然在传承和保护上政府也有做一些积极的工作,但就福利镇板凳龙的文化传承的现状而言,政府的工作仍是不够。福利镇当地政府对板凳龙文化的传承意识弱,一切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投入比较少。就算政府组织了活动却也是走走形式,并没有去了解为什么要传承板凳龙文化。所以现在板凳龙文化的传承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让传艺者力不从心。

2.2 板凳龙文化传承文化阵地萎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城务工,留下来的年轻人则是在周边做小生意或者打工务农,家里老人带带小孩。有些民间舞板凳龙艺人的孩子放弃舞板凳龙,外出挣钱,而且经济收入也是远远超过舞板凳龙的收入。而福利镇是阳朔县的一大文明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也不错。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福利镇只是作为一个镇,福利镇却是越来越接近城市的结构,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导致参与舞板凳龙的人并不多,人们的娱乐方式被麻将纸牌等等取而代之。可以说,并不是人们不喜欢板凳龙,而是生活状态改变了,使他们无暇顾及板凳龙。所以,板凳龙文化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

2.3 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如今各种国外文化生活信息通过影视、报纸和发达的互联网等媒体涌入中国,这些外来文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信仰和游艺等方面的民俗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很难看到当地人舞板凳龙,而且会舞板凳龙的也已经很少。这也是前面所说的缺乏福利镇当地政府的支持,对于福利镇板凳龙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相关部门没有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而且受外来文化影响,人们开始追求时尚娱乐,当地部分年轻一代对板凳龙文化表示不认同,认为舞板凳龙没有很大前途,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不够时髦,也就不愿学,不愿舞。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良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那么福利镇的板凳龙这一民俗活动将逐渐被人所淡忘。所以福利镇的板凳龙文化现遭遇香火难续的困境。

2.4 旅游业发展负面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文化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与宗教、民族等相关的文化成为商业链上的一部分。福利镇历史悠久,有较高的文化传统,所以福利镇并不仅仅只是拥有板凳龙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画扇,而福利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画扇第一镇”。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或是为大众所认可的民俗文化则大力发展。旅游业商品化现象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之一,虽然它给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但是也存在威胁。现在人们都有了商业意识,却缺乏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意识,所以面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使旅游商品化在民俗文化的“生态发展”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两者之间得到平衡,这也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

3 桂林福利镇板凳龙文化传承困境的解决方法

中国民俗文化的出现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继承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正是国人对古人的敬爱和对古人成果的保护最好的体现。要想板凳龙文化能够在桂林福利镇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

3.1 政府加大资助力度

政府在努力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板凳龙这一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这一传统文化也能得到发展。政府应该对传承板凳龙这一文化的人进行相应的资金资助,给予相应的补贴,避免发生有想继承这一文化的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放弃。在板凳龙的表演服装、道具、场地等方面应该提供大量的资助,让这一文化才能够得以传承。

3.2 地方加大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这一民俗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文化,同时让大家知道这一文化的起源,让大家知道这一文化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大家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建立相应的宣传网页,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各地张贴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

3.3 在当地组织板凳龙表演和群众节庆相结合

板凳龙文化要想得到有效传播那么就必须有表演,但是大型的表演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可以考虑的方向是在群众进行节日庆祝时表演板凳龙。比如,在群众婚礼、升学宴、满月酒等,如果加入板凳龙的表演,可以营造一个欢乐的氛围,给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可以和宾客一起互动,让大家都能够接触到板凳龙这一表演,可以使大家对这一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对于该文化的宣传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娓娓.基于徽州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12.

篇14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开发滞后

一是观念相对滞后。与很多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认识上存在差距,旅游综合开发能力不强。二是资源整合不足。旅游属地化管理导致旅游资源无法形成合力,形不成规模效应,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三是缺乏统一规划。远景规划不足,没有统一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在开发旅游资源中各自为政,开发水平低、重复建设问题时有发生。四是偏离文化轨道。一些景区过分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浪费、毁坏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不突出,缺乏吸引力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中缺乏互动环节,无法让游客获得深度体验。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解说系统落后,展示方法原始,游览过程中互动性差,游客难以获得独特、深刻的体验。二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新意识淡薄,体验主题不鲜明。由于对游客体验需求的关注意识淡漠,多数文化类主题公园往往是盲目模仿,缺少自己独特的主题,而且本已平庸化的主题下面还设置了很多与主题缺少关联性的景点,冲淡了主题,游客难以获得集中的旅游体验。三是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不足,无法持续提升体验价值。

(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产品以短途周边游等大众观光产品为主,深度体验休闲类高端旅游产品较少。旅游景区以传统观光型为主,体验休闲型文化旅游景区仍处成长阶段。二是产品文化性差异突出。一方面,但凡与文化沾边的资源都进行所谓的“包装”,但由于水平有限,产品良莠不齐;此外,受商业利益驱使以“伪民俗”方式体现和展示民族文化风情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另一方面,由“专家”在其高品位视角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易出现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旅游体验设施投入不够,文化旅游资源所依附的大环境不够理想,如景区内或者周边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要素不配套,一些景区建设不合理,游客活动范围小等等。

二、体验经济视角下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有利条件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群雄逐鹿之地,历代帝王之都,东方文明的摇篮,历代名人辈出,文物资源众多,有些资源甚至还是独一无二的。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形成了大力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华夏文明之源,体验型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是博大精深的古文化。河南在历史上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是东方文化之根,留下了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最古老、最权威的文化经典《河图洛书》现于洛阳,群经之首《易经》源于安阳羑里城。二是源远流长的寻根文化。有1500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包括“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海外四大姓氏均源于此。河南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以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炎黄文化为核心的中原传统文化成为连接河南与境内外华人的纽带和桥梁。三是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教圣地嵩阳书院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古老的宗教文化。河南有被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我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古今驰名的相国寺、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等。四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南是中国功夫的故乡,享誉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和陈式太极拳均源于此,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届;民间习俗也丰富绚烂,如规模宏大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独具风采的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展,旗鼓喧天的开封斗鸡斗狗、郏县农民赛马等。

(二)市场氛围良好,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链已逐步形成

近年来,由于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施精品战略,河南省已成功打造了中原古都文化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中原红色文化游、三国文化主题游、水浒文化游、黄河文化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功夫文化体验游等多个特色精品,成为河南旅游面向国内外推介的重点品牌;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洛、新、焦、濮、三、商、济等沿黄城市群的具有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的沿黄文化为主体,以豫北和豫南文化旅游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旅游区块为支撑,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产品发展新格局,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使得文化体验游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之中。

(三)政策环境适宜,体验型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旅游可以使人见多识广,而旅游的过程往往就是体验感知、自我教育的过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体验型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发展环境。2013年2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河南省也印发了《“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体验游的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平台。

三、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当前,我国文化旅游产品多以静态的陈列与展示为主,注重突出文化旅游的科普和教育功能,而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不利于旅游者进行体验。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以及体验经济的到来,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基于体验层面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开发原则[3]79。

(一)突出主题性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鲜明的文化主题可以有效地调整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现实感受,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能够充分地调动旅游者的感觉器官,使之留下难忘的经历,强化旅游体验。

(二)强调独特性

独特性要求在进行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时应力求独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时刻保持旅游产品与众不同的个性,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和参与性的需求。

(三)注重参与性

参与性是加深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增强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旅游者通过参与、互动和亲身经历,可以更加深入地领阅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历史文化的精神,从而收获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亲切感和满足感。

(四)倡导真实性

在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体验物的塑造和项目的设计应为游客获得真实体验创造条件,如在开发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在尽可能地按照历史文献恢复文化遗产本来面目的同时,景区从业人员还应把自己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从而为旅游者创设出逼真的氛围。

四、体验经济视角下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一)提炼产品主题,推出新型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合适的主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游客获得体验的第一步。因此挖掘、提炼当地文化旅游产品的主题会给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体验机会。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可以围绕深度体验目标开发以下几种主题类型的旅游产品。

1.智慧旅游项目

智慧旅游是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旅游者个人提供旅游地与旅游有关的各种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并可针对旅游者的喜好为旅游者制定特色路线,游客从旅游开始到旅游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能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品质,从而深切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2.生态旅游项目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近年来迅速普及。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的旅游收入中生态旅游占10%。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通常,在生态旅游体验过程中,交通以步行为主,住宿多为帐篷露营,且多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相关信息的标牌体系,让游客在愉快中增强环保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3.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因其符合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放松身心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还可以将其与寻根旅游、探亲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增加文化创意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满足自身的体验和求知欲望。

(二)转变经营方式,注重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体验开发

文化旅游企业要利用现有资源,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方式,强化体验性项目设计,倡导和提供具有深度体验模式的旅游产品,大力提高静态文化项目的体验值,提升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重游率,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刚性收入。

(三)加强文化旅游商品的体验营销,推出“定制旅游”服务模式

文化旅游商品的选择与购买是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制约着游客的旅游质量。伴随着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旅行社也应转变经营思路,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在“定制旅游”服务模式中,游客可以提出自己想去的景点、想住的酒店,再由旅行社帮助设计线路。定制旅游的产品服务,是对产品设计、资源配置、专业技术保障的合理演绎,是定制旅游的商业价值体现点。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氛围

1.以服务提升为核心,优化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行政部门应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服务业的准入、退出机制,对于不达标、不合格的景区、旅行社、饭店,应坚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责令其退出市场;积极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美好的体验经历。

2.加强体验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推广建立旅游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等旅游咨询服务场所的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推动航空、高铁、公路与景区的交通的无缝连接和快速换乘,建设旅游快速通道;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体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