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

财务管理与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1: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管理与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管理与审计

篇1

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其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进行。本文先分析了农村财务审计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极不乐观,其中农村财务审计对其也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农村财务审计的意义,并探究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措施十分重要。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借助工作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造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出现大量的无头账目,此外一些公职人员还会借助工作的权利侵占农村公有财产等,这些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能够避免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这些不良现象,此外,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有利于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农村财务管理中财务审计的推行与加强能够定期审核农村财务状况,此外将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向农村居民公开还有利于农村居民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从而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且公正,进而大大减少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农村居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1.3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素养。财务审计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审计制度对农村的财务状况进行记账和报账工作,从而帮助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1.4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财务审计工作能够让财务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农村的财务状况,从而帮助农村相关部门更好地对农村的共有财产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使得农村的各项财产情况都公开清晰地展现在群众面前。相关部门进行共有财产使用与分配时有据可依,群众也会更好地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农村财务的分配工作,从而促进农村公有财产高效、合理地使用。

2进一步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措施

2.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建设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开展,并且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来完成。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大农村财务审计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其综合实力。要经常开展培训,增进沟通交流的机会,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积极改善审计环境,严肃审计纪律

要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需要让农业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积极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的环境并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农村财务审计制度的推行不仅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因此加强农村财务审计需要充分树立财务审计的权威性并制定严格的农村财务审计纪律,以使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肃对待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素养的提升。

2.3加大审计力度,拓展审计范围

审计工作同样要因地制宜,必须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再开展审计工作。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内容需要根据农村建设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全面构建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范围,以对农村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审计,从而帮助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农村的财务状况。此外农村的财务审计内容需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展,逐步加大农村财务审计的力度。开展农村审计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当加大审计力度很有必要,审计范围的扩大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拓展。

2.4突出重点,把握环节,审监结合,巩固审计成果

财务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不能小视,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帮助农村相关部门随时掌握农村的财务状况,增加农村财务的透明度,这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因此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财务审计的结果与特点,将财务审计与财务监督相结合,既促进了财务管理部门公正的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又巩固了财务审计的成果。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主要要求农村财务要与财务账目记录相吻合,财务的收支状况符合农村财务支出的规定,农村的债务及债权需要确切落实。因此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财务审计制度及农村财务管理规定执行,明确按照农村财务审计的重点要求进行财务的审计工作,把握审计的每个环节,以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3结语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要想进一步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单靠以上的对策还远远不够,希望广大农业工作者可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王书峰 孟曙光 单位:大安市大赉乡三资服务中心 大安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关系辨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73-02

自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监管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源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尤其是立足医疗日常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现状,从合规、合法性审核评价中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医院管理综合效率。然而,在维护医院良好经济管理秩序实践中,由于缺失对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的关系协同,使得职责分工产生一定对立性。因此,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从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梳理上来正确辨析两者的概念及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差异分析

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都是基于医院自身经济活动来展开的,其总体目标在于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但从概念及内涵划分上,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第一,概念上的差异。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的基本工作,基于单位财务活动实施综合性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其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为管理性,与医院其他部门一样,诸如物资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等,都作为一个子系统而存在;二是体现为专业性,即财务管理的对象为资金,而物资管理的对象是物,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人,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其主体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从而又表现出综合性管理职能。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资料,从合法、合规、有效性、准确性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评价活动,其职能在于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降低医院财务管理风险[1]。所以说,内部审计的实施,旨在通过对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评价,是否遵循相应的程序和标准。

第二,依据上的差异。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其各项业务的开展依据必然遵循医院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遵循相应的财务职业道德守则要求。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则需要在审计准则指引下来收集和整理审计依据,依照审计程序来做出审计结论,并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由于两者所遵循的标准具有差异性,从而决定了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不同限定与约束。

第三,工作方法上的差异。从两者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上来看,财务管理主要有财务分析、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会计报表及管理会计等,其流程主要由财务部门来对各项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核算与管理,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采集、数据加工、存储与归类输出等[2]。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在工作内容上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在工作方法上以审阅、复核、核算、函证、观察、检查、询问、调查等方式,围绕审计程序来进行,即审计计划、审计准备、计实施、审计终结、整改落实等。

第四,工作重点上的差异。从工作重点来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侧重于理财,并从资金的全程化管理来量化考核财务约束机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财务参考依据。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尤其是对财务信息合规性、合法性检查与监督。另外,内部审计并非局限于财务活动,还要关注医院内部控制、资源、环境等其他方面的监督与评价。

第五,监督方式上的差异。财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形式,结合医院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医院具体业务过程中,并受到各项经济业务的制约,缺乏独立性。相反,审计监督一方面从财务信息资料评价中,来监督财务资金的运营状况是否合规;另一方面,通过审计证据,借助于不同的审计分析方法来得出审计报告,以评价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可见,财务监督其职责在于对日常会计业务的监管,处于较低层级,而审计监督不仅要监督会计资料,还要监督与医院财务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具有较高层级。

二、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联分析

尽管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不同的概念及工作要求,但两者也具有一定关联性。

第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财务收支数据反映了医院日常经营状况,而财务管理是基于具体会计业务来展开合理、合法性核对工作,对医院的经营目标、资金运作等活动是否符合医院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及医院内控制度,以医院会计资料为基础来检查各项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其实质也是对医院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再认定。

第二,着力提升经营效益。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中,结合财务制度、内控要求,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收支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同样是基于医院具体经济业务数据,遵循审计制度及内控要求来对各项财务信息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审计,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缺陷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医院管理者进行改进,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在于监督经济活动,而内部审计是再监督过程,两者都是围绕具体经济活动来展开监管工作,承担着促进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健康、合法、有序发展的监督使命。

第三,两者都涉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医院财务管理贯穿于医院日常经济活动中,并与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关联,来促进各项财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范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进而保障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内部审计管理贯穿于医院审计程序中,特别是在维护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上,参照医院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强化医院审计质量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两者都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息息相关。

第四,财务管理为内部审计提供凭证基础。会计信息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根据会计准则来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如各项会计核算帐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结果进行完整记录,生成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资料,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收支、权益、结余等会计信息,这些会计资料都是对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直接反映[3]。同样,内部审计从职能上是对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的评价,需要结合医院财务数据、凭证资料等进行核算、审查,而如果缺少了财务信息资料,则内部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医院财务数据资料是实现内部审计的基础凭证信息。

第五,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相辅性。基于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异同性分析,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审计,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辅佐,共同实现对医院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在财务管理中,通过会计核算来完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财务制度来规范经济活动的执行。在内部审计中,通过审计监督来提升财务审计工作质量,来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并从审计结论及整改建议中来强化财务管理,健全医院内控制度。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依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依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重视医院内审工作,保障内审机构、人员、经费、业务的独立性,来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管理者水平。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管理战略性体现,将直接影响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从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及审计结论、整改建议中,管理者可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并从完善医院决策,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等方面,明确改进方向和具体工作任务。因此,内部审计的实施,从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真实、可靠的财务审查报告,有助于促进管理者发现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内部审计有助于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与财务制度执行偏差中,为优化财务管理思路,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也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自身工作实际,全面认真对待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上,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第三,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财务执行效率。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查找问题的根源,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方案,实现对问题源头的控制。如结合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薄弱环节,从完善医院资金安全性上,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和减少财务风险。因此,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升财务执行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辨析,两者既存在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性。在战略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分别从不同的管理内容及职责分工上,来强化医院管理服务能力,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紧密配合与互相支撑,进而改善医院财务效率。另外,在认识与理顺两者关系上,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注重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学习,增强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完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如引入岗位轮转制度,从业务知识、技能、岗位互换中,增进理解,共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席庆荣,吕耀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g学院学报,2015,(2):23-25.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分析 审计

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种经济形态成几何速度发展变化,企业作为经济浪潮的核心,管理的是否完善有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将阐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从审计工作用应对财务风险,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的完善有序。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企业经营时产生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经营产生的风险。企业在生产时,产生的不可控的、无法预计的风险称为经营风险。在企业经营时,产生的收益分配、营销营运、理财投资等财务方面的活动时,出现的不确定的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生成的财务收益及与财务预期背离的收益则称为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通常从广义的风险和狭义的风险进行阐述,其中,企业为发展进行举债融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就表现为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同事又被成为融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负债经营在债务到期后无法偿还本息或者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而企业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发生的财务风险则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包括企业活动中的企业分配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等。广义的企业风险包括狭义的企业风险。

二、目前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如信用等级下降的风险、财务流通性风险、汇率变动风险、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一)在银行信用等级的下降

优良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度,并且可拥有这从银行贷款的优越的借款环境,银行愿借贷给效益好的企业,但银行自身为盈利性企业,企业的还款能力终究存在风险,因此当企业无法按时偿还本息时,将面临着难以继续借款的局面,信用度下降,将是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

(二)财务流通性的风险

财务流通性指企业在固定资产不能变现或企业正常债务不能正常履行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财务方面,由于支付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的不足,导致企业现金不足,出现现金短缺而不能偿债的风险。

(三)汇率变动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企业财务存在风险,企业在支付或结算时,由于币种不同,导致汇率变动时存在着风险。

(四)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企业运用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易出现失真现象,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企业面临着种种的财务风险问题,为规避及减小企业财务面临着风险,审计工作将具有着重要作用。

三、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应对财务风险

(一)高风险意识, 构建全员参与机制

由于现代企业在运营时,财务风险存在着持续性风险和普通性风险问题,审计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将为应对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提供保障。在内部审计中,要改变传统式审计模式,建立“管理型”审计模式,利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及了解财务的优势,及时了解和调查企业员工,形成普遍性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将审计结果和调查内容交给领导,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将企业文化及企业规章制度渗透每个员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和健康发展。同时,审计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计业务能力,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优化作用。

(二)强化内部控制, 构建动态管理机制

在现阶段企业在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及财务不断增加的各种问题,内部审计应该建立健全设计监督机制,并构建科学的、有效的企业金融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在企业动态管理机制中,结合科学管理手段,并结合定性及定量的科学的手段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从而筛选和判断其中主要的企业财务风险,从而评估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财务风险的方法,对实行的方法进行再次评估,不断的进行改善。通过动态的调整,使企业保持着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活性,使企业处于最佳的状态,这都离不开审计对内部的控制。

(三)优化风险管理, 构建风险环节控制机制

企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需要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优化风险管理,构建企业对面临风险的控制。而审计内部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审计工作,将企业发展的风险显现出来,利用审计人员掌握的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保障,从而建立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的强化自身业务,真正发挥审计优势。同时,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部门的独立性,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合,实现优化风险管理的目的。

(四)发挥审计作用, 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变化速度较快,许多财务风险并未在第一时间显现,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作用,不断的深入和挖据,在进行相应的分析,再通过分析结果将财务风险显现出来,这就需要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

企业内部通常形成相互依赖、并相互制约的内部审计预警体系,这就形成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对于盘活企业的活力,预警企业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风险预警机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始终走在企业的前列,从而通过审计的优势和作用发挥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的推动作用。这也体现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实现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企业的良性发展则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对管理风险的控制。因此,企业要不断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司 财务管理 审计 优化模式

从传统视角来看,审计活动是作为财务管理的“对立面”而存在着。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最终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合规性。然而,从推动公司生产经营有效开展的角度来看,二者却又能形成相互融合的态势。或者说,可以将审计已有的监管、审核功能,转换为向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建议的功能上来。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笔者提出:可以建立公司财务管理与审计融合下的优化模式。

文章首先探讨二者的融合机制;之后,再提炼出二者融合下的优化原则。最后,给出具体的优化模式。

一、二者的融合机制分析

从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可以根据资本循环公式的逻辑:G—W—G',先后在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资金回笼三个方面进行机制分析。

(一)资金预算中的机制分析

资金预算构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中一般根据项目、任务驱动来进行资金预算和划拨。此时,可能因缺乏整体视阈而导致资金预算效果处于次优状态。同时,因诸多干扰因素(如人际关系因素)的作用,也会使预算偏离合理轨道。而审计活动不仅关注资金循环,还涉及到公司生产、经营等整个环节的业务运作。因此,这里就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和建议。

(二)资金使用中的机制分析

根据笔者的体会,资金使用中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诸如,资金流量、流向,以及使用中的效益性都构成了财务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对此,公司财务人员一般根据各账户资金的流转进行监管与控制,但仍无法避免资金使用与公司整体发展的偏离状况。这时,审计(包括跟踪审计、事后审计)就能为此起最后保障的功能。

(三)资金回笼后的机制分析

公司作为盈利性组织,必然面临着对利润的追逐。其中,利润的合理分配就成为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般而言,利润被分配为:发展基金、积累基金、福利基金等三个部分。此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确立三项基金间的比例。而审计活动的整体视角优势,就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建议。

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指明了二者融合的机制。

二、二者融合下的优化原则

那么如何根据上述逻辑,建立二者融合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呢?针对这个问题,还须提炼出二者优化的原则。

(一)财务管理先行原则

从财务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就能知晓,考察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手段。通过建立会计报表,来分析一个会计周期后的公司资产流动性状况。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应先于审计活动而出来。而审计活动在此处,则主要为财务管理提供业务保障功能。

(二)财务管理主体原则

从功能上看,二者之间是无法替代的。为此,应建立财务管理为主体,审计为支撑的二元结构。所谓“主体”可以理解为,针对公司的资金预算、使用、分配应以财务管理手段来实施,并着重从资金循环周转的科学、有效性方面来进行价值判断。所谓“支撑”则可以界定为,通过引入审计活动的整体视角优势和建议,降低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不难看出,以上两个原则抛开了传统认识,而是建立了二者在融合基础上的相互地位,这也成为指导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路径指向。

三、原则导向下的优化模式构建

结合上述讨论并在原则导向下,下文将就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优化模式进行阐述。

(一)针对公司资金链条风险的财务审计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公司财务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二)针对公司资金优化配置的财务审计

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职能(G)、生产职能(W)、商品职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

当然,建立在二者融合机制下的优化模式远不止这些。但在有限的篇幅内,笔者选取了更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仍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之效。相信,随着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将会逐步深化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四、小结

可以将审计已有的监管、审核功能,转换为向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建议的功能上来。具体应遵循:财务管理先行原则、财务管理主体原则。

参考文献

[1]邵柏清.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2]刘建华.小规模企业审计风险与防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经济实体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是当今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题,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将对企业财务风险定义和分析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中内部审计的地位,最终探索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可以将企业风险划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其中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就是经营风险。而企业收益分配、营运、投资、筹资等财务活动过程中,在无法预料和控制因素作用下产生实际财务收益和预计财务收益的背离就是财务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实际当中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其中企业举债融资时产生的财务风险就是狭义企业财务风险,又称之为融资风险:通常指企业负债经营时面临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危机或者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等情况。企业理财活动中的各种财务风险就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由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收益分配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等构成,其中囊括了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本文将以狭义财务风险为例进行阐述。

二、内部审计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过程中地位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职能和地位,其他企业职能部门是无法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审计也难以取代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不参与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所以能够实现对内部财务风险更加有效的管理,同时对各项业务管理中问题企业审计部门也不承担直接责任,这样就具备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应当具备的超脱地位。

三、内部审计方案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市场经营管理中的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特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具体财务风险防范不仅能够使自身获得发展,而且实现了企业内部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和保证工作,成为企业治理活动中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方案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内部审计通常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方案: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对已有风险进行恰当地评估和衡量;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构建;监督检查企业财务风险方案体制。

企业只有实现对风险的识别,才能够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际中如果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就会造成财务问题的发展和财务状况的恶化,而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财务预警信号没有得到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视。所以,为了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完善,通过对财务风险征兆的有效捕捉和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观察,有效识别企业财务风险[1]。

市场经济活动中到处充斥着企业财务风险,要想实现有效应对就需要对这些风险的起因进行深入了解,通过科学的衡量手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展运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手段实现对风险大小的评估,并对其中的主要风险源进行判断和识别,进而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再次检查已有风险的衡量结果,然后对其是否恰当进行再次判断,并且及时更正不恰当的估计,实际当中主要应用解释方法、风险当量法、专家测评法、深入调查法等方法。

尚未显现不利后果的某种可能就是财务风险,在相关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其本质。内部审计应当在各项工作中对可能形成财务风险的不利趋势进行挖掘和分析,并通过相应评价活动及时地反应出来,而要实现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作用就需要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2]。

企业在财务风险方案中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盘活企业财务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就是在企业内部引入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内部审计优势和作用的发挥,使得风险责任能够为企业、员工、管理者共同承担,让权、责、利有机融合。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方案中监理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

四、内部审计参与财务风险方案的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都存在独立性不够的问题,这样就会严重限制其应有监督和风险防范作用的发挥,同时企业一些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内部审计还没有实现充分参与。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方案中的参与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非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有效掌握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同时,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行强化。要想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整体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与企业财务风险方案的不足,并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加和审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4]。

篇6

一、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各自的产生与表现

1.审计人员和审计活动

审计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的账目和报表等进行评估,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评估出企业财务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同时生产经营和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而审计工作的出现不仅需要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查看和核对,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作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估,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建议。外部审计主要是政府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产生于责任委托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主要外部的组织和人员用外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企业的账目和报表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和账目进行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从内部和外部审计我们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

2.会计人员以及活动

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会计随着企业经济管理和控制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会计主要工作是使用最专业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和整理,进而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会计工作是一种总结经济活动的过程,并且有效记录结果的一种方式,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会计活动作为职能管理活动的信息基础,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会计部门还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与企业的财务部门基于科学实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经济活动信息。

3.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活动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定的方面,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活动。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管理的职能,能够正确的处理人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反应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对企业的运营中产生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上了解企业财务和资金的动向,为企业带来清晰的盈利和亏损信息。

二、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关系模型的构建

学术界对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模型的分析也十分少见。本文提出一种自行车模型,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行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前轮、后轮和车架。其中前轮主要是提供方向,后轮提供动力,车架联系着前后轮,三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自行车整体的运行。而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师三者就犹如自行车的三个结构,而企业犹如自行车,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

1.自行车模型下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按照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等。会计工作主要进行核算,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现状。企业理财和会计的关系有关的学者认为有四种。一种是大财务观念,财务的管理包括着会计活动。第二种是大会计观念,认为会计活动包含着财务管理。第三种是财会管理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相互融合。第四种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并列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界限分明。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并列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各自的职能以及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不存在包含的关系和大小的关系。财务管理和会计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是属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的客观基础,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质、属性和职能。在实践工作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属于不同的工作部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带动和影响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共生,并且企业的经营提供科学的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的并列同行在自行车模型中表现为前轮为财务管理,后轮为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并列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是正确的选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符合。因此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部门。但这并不是否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会计信息作为支撑,而会计工作用与财务管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会计获取资金信息流动的主要途径,进而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合理调动企业的资金,达到企业资金的平衡流动,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人员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控制企业资金的消耗。财务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是建立在有效的科学准确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的,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决策。而会计工作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的追踪,获取企业资金流动的信息。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预测,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而会计工作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结果进行核算和审核,并且为财务管理提供进一步游泳的价值。在自行车模型中,财务管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财务管理把握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方向,会计工作为财务管理提供动力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审计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作为客观获取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事务认定的证据,进而证实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且传递给使用者。国内外学者对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属于血缘关系,该观点认为审计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基础上产生而来的,并且将审计作为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属于平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部门。本文的观点认为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之上的,对财务管理和会计起着制约的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方向,会计提供正确科学的决策信息,而审计是建立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审计依靠会计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作为决策的前提条件,并且对会计工作还具有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因此审计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是监督和审查的关系。在自行车模型中,审计作为车架,财务管理是方向,会计是动力,财务管理和会计是基础,审计作为车架凌驾于前轮和后轮之上,并且将两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进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科学的进行,实现三者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影响,为企业获取长远的利益提供有效地保障。

三、协调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三者关系的建议

1.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加深对三者关系模型的重要性认识,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以自行车模型作为诊断自身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准,及时发展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结构设计、职能划分等问题,进而以该模型设计企业合理的结构,进行组织上的调整。明确三个部门之间的界限,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要按照国家的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进行,遵循财务管理的相关原则,对被审计的单位进行科学完善的监督和评价。财务内控审计需要查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体制是否健全,查看有无遗漏、信息不对称等环节,及时检查财务内控的有效性,进而为企业的改进提供正确的依据。重点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科学方法,促进企业在改进财务管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财务部门的水平和工作质量。

3.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则,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处理提供具体有效的规则和程序,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审计过程的过程化和规范化。

篇7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2.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3.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诸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

1.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篇8

摘 要 预算管理就是科学地编制整个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根据预算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工作进行综合性的指导与调节,并通过对实际情况和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本文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财务 预算 审计 管理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要求100%的企业都做预算。在我国,财政部于2002年4月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由于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执行。2007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年6月25日起实行。要求中央企业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根据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也认识到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对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预算管理已成为集团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管好用好资金、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实行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权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为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必然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管理成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需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二)预算管理的程序化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审计

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分解落实后,各责任单位能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高层不得不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三)内部审计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

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集团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某些制度和政策还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完善、合理的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审计监督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只有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才能有助于支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促进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按章办事。财务部门是具体组织预算资金收入、分配和管理的部门。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杜绝挥霍浪费,为集团公司把好关;三是有利于监督部门规范运作。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门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流失。而预算执行审计则通过对部门的审计监督,跟踪监督其收支,从而促使其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思路

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新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力度,从而才能不断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转变审计思路

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监督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到边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维护整体利益。

(二)明确工作职责

应当看到,财务预算管理不只是集团总部的事,下属各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部门在集团的财务管理预算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牵头单位”。同时财务预算部门作为“操盘手”,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三)强化监督力度

企业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体制以后,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强化过程审计监督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即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实施审计,关注那些资金支出数额较大的部门,检查其支出项目是否合理、真实,有无虚列、空挂等现象。通过“同级审”检查财务部门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是要加强对各项费用的审计,重点是检查财务支出的结构,看其是否按要求列支及支出的合理性,检查福利、业务招待费等重点子目。三是加大对部门的延伸审计力度,检查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及合规性,防范部门支出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加强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程序合规合法性,招标的公开程度和公正性,以及采购价格和质量等。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算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集团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实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三、加强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审计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预算管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审计部门应依托科技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管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企业预算管理审计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调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和审计业务管理程序,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注重效率,讲求实效。综合考虑各部门实际需要,编制兼顾全局和部门的综合预算。各责任中心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开支,预算的实施要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篇9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化,相关部门重视与配合程度不够,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质量。多年以来,大多数高校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内审只是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导致内审工作比较单一,定位不够准确。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办学经费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矛盾不断突出,导致在收入方面监管不力,在支出方面违规行为较多。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逐渐显示出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内容不完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性重视不够等问题,致使预算执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与结果。

    (2)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审计方法落后,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应有的服务职能发挥。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所不同,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根据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特点,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入手,弄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摸清财务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3]。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重视对预算收入、支出执行的结果和差异原因进行确认和分析,重视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和对效益水平的评价等。但目前高校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业务能力提高不快,常年审计工作量大,往往重数据、轻分析,审计报告缺少创新,利用效果不明显,对促进财务预算执行的服务效果不明显。

    (3)缺乏统一、有效的预算执行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效益无法准确判断。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以批准的预算为审计依据,考核和检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同时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中,检查对国家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任务有所侧重,突出绩效审计的特点,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与效果。但就目前实际而言,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缺乏公认的绩效审计标准。况且高校规模差异较大,评价标准口径难以统一,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判断,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审计评价。这样的审计评价结论往往缺乏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导致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结论产生怀疑,可信度较差。

    (4)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尚未形成体系,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明确规定,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目标不明确,审计责任意识不强,责任制流于形式。目前预算执行审计基本是依照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中有关审计程序、审计目标责任以及审计文本的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考核。对于预算绩效审计,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预算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审计方式、审计结论、底稿编写、报告内容、成果转化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对其质量要求和控制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导致了预算绩效审计评价没有一定的秩序保障[4],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建议

    1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审计内容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常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预算支出的合法性审计。主要审查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经费项目和支出用途进行开支或拨付经费;是否专项专用;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行为;是否有切实可行地保证预算目标实现的控制措施和办法等。二是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审计。主要审查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多列、不列或少列支出的现象;预算支出中有无虚列支出、以领代报和以购代置现象,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是否按特定项目或用途专项专用,有无挤占或虚列行为,会计核算是否合规、正确。严格按计划执行,有无超计划等问题,是否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支出,各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效益如何。三是预算支出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预算支出中有无利用应付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持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在这些常规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应该适当深化和挖掘审计内容,增加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内控和管理措施完善情况、薄弱环节改进建议等内容,使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由“单一财务审计”模式向“综合财务审计”模式转变,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大胆创新,在提高资金效率与效益上下功夫,在确保监督审计职能的同时提高管理服务审计水平,用全方位系统审计的理念扩大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节约资源,提高审计效益。

    2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审计资源

    高等院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协调好外部环境。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被审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他们的配合,是搞好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保障。其次,要整合内部审计资源。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涉及面广,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全面的财会知识和较强的审计综合素质。再次,利用电算化提高审计效率。高校是科技产生应用的基地,应充分利用新的审计软件及信息互动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电算化,促进审计方法与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探索计算机管理审计的新模式。

    3逐步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经费日趋紧张,高校面临的各种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愈来愈突出。切实解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对于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是未来一个时期的计划,预算管理是指运用预算对单位各部门、各种资源进行配置、控制、反映与考评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并以此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高校预算管理就是要根据高校年度内所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合理确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为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提供依据,以确保高校的正常有序运行。高校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评价等方面。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促进高校的收支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对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促进高校办学计划的开展与完善,减少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预算管理,使高校能够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避免盲目发展导致不必要的损失。3.预算管理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4.有利于绩效考核和强化内部控制。预算管理能够提供绩效的评价标准,便于对各部门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规范员工的日常活动,减少高校办学活动的随意性。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审视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由于受过去财政预算管理的影响,目前高校大多还是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虽然财政预算改革要求实行零基预算,但由于财力不足,各种矛盾难以平衡,零基预算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到位,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同时也会引发各部门盲目扩张预算规模,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供给紧张的不良局面,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预算的准确性较差。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预算编制难度也随之增加,难以准确预测。二是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一些单位即使想做好预算编制,但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基础数据搜集难度大,也是有心无力。三是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随意性较大,造成预算与实际脱节。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由于受利益驱动,一些高校往往没有将全部收支纳入综合预算,搞资金的体外循环,脱离高校财务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在收支预算编制时也不具体、不完整,在预算执行时随意性较强,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预算执行控制机制薄弱

主要表现在:1.预算执行不全面。预算执行不仅包括支出预算,还包括收入预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对支出预算比较重视,对收入预算执行的管理比较松懈,其结果是全年支出预算安排基本全满,而收入预算不一定全部实现,从而导致预算赤字。2.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下达之后,未能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实行及时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使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同时,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管理、监督和相互约束的现象,使预算执行的控制约束力大打折扣。3.预算执行制度不规范。在预算执行、调整等方面由于没有相应规范的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片面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预算项目直接或变相改变用途、追加预算等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经费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1.预算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落实却不够到位,缺乏预算责任追究机制,使预算考评流于形式。2.预算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简单。大多数高校的年终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执行数与定额数进行对比,看是否超预算,缺乏深度剖析和科学评价,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系统,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理财积极性。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预算编制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因此,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一是要建立组织机构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同时要建立较为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建立健全原始数据信息网络,确保预算编制依据的准确性。三是要建立预算评审制度,保证在审核预算时有严格的标准,避免人为因素,力求公平。2.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预算编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能简单地沿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收入预算要能体现资金来源多样化,支出预算也要能体现高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3.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学校内部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程序可以参照《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关于对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对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要求,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减少随意性。4.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要科学划分预算控制科目,各部门要将所有收入和支出要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以便监督预算的执行。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1.加强预算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中的各项制度,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明确预算方案中各个预算经费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程序和监督方法等,尤其是要强化审批约束力,严格审批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维护预算的权威性,自觉执行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抵制一切无预算、超预算开支现象。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预算调整,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2.加强审计监督。学校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全校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审计,及时发现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有特殊情况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预算,以保证预算的正常实施。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网络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部门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通过设置权限划分,一旦发现超预算或无预算用款现象,系统立刻自动提出预警信息或禁止动作。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学校内部局域网,将学校和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传递给学校决策者,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作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要把预算管理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学校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进行科学评价。2.建立奖惩制度。要强化节约有奖超支要罚的观念,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奖惩挂钩,鼓励学校各部门积极增收节支,不断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效益。3.实行预算项目追踪问责制。高校应建立预算项目具体责任人追踪问责制度,特别是对大的预算项目和重点开支,要对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及收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不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追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紫莹.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J].经济师,2012,(3).

篇1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日趋专门化、复杂化、流程化,已基本形成一套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的规章制度,结构化的财务编制计划,流水化的资金管制机制以及财务计划执行指导体系。在这样的财务管理发展背景下,组建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来评价和完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搞好财务整合工作,协调各财务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节约医疗资源和建设资金,保证医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医疗设施的充分使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赢。

一、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的监管效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各医院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迎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大公立医院立足升级管理机制,统筹医疗资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这就急需要在公立医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和医疗资金的流失,为患者提供一个“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就医环境。建立持久、有效、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将财务项目和财务行为全面纳入审计制度中来,有利于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带来的重大医疗事故,有利于堵塞医疗资金的暗中流动,有利于防范借助医务工作进行灰色交易的不法行为。

(二)内部审计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决策支持

未来医疗卫生机构的大规模扩建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就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的决策机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医院财务结果的科学审计,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到医院的管理层,有利于科学调整医院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转变工作重心,调整工作强度,准确的判断医疗卫生市场的动态,有利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金投放的准确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促使医院未来的决策通道不仅畅通,而且能获得良性循环,避免专制决策对医院管理事业的破坏,维护决策机制的开放性和持续性。

(三)增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构建全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计划经济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依然存在,使很多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的危机意识,旧有的“垄断心理”还没有完全根除,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清醒认识到在资金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市场的变革对财务管理带来的紧迫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强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直接构建起全成本核算制度,对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对医疗成本的审计,会直接影响到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的普遍建立,只有全成本核算制度才能为内部审计提供前提支持,才能为内部审计组建科学的平台,才能更好的指明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一)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力度

医院基建项目是医院扩大规模的基础力量,针对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和维护基建的正规程序,一是从项目职权角度进行严格审核,包括项目建议规划书、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授权手续、决策责任制度等方面。二是对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进行重点审核,这一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敏感区,也是财务管理的疏漏区,要通过内审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筹措的渠道进行先期审核,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和工程结算款进行分层把关,并实行配套的责任到人制度,分部门,分区域,分期限进行核算和整改,防止在这一环节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依靠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要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职能的发展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要在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等方面延伸,从硬性监督向弹性价值评估进行转化,逐步构建起以监督为核心,以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职能为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医院要借助内部审计转型的契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数据统计与核算为特色,转变为以注重节流、适度开源、统筹协调、“计”往开来为特点的新型财务管理战略。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尤为要注意咨询职能的提升,促使每一次审计工作都能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是医院长久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决策。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部审计新平台

各大公立医院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下的内审机制的构建,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技术的手段将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彻底摸清,对侵吞医疗资金的当事人严肃处理,维护医疗卫生队伍的纯洁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医院各级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交流平台,注重医院工作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网络平台的运营范围扩展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扩大财务监管的视角,引导全员参与监督,全员为内控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通过内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010,6(21):98

篇12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内外部因素。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的特征:(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2)损益性。财务风险的损益性可以给企业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而且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具有不确定性。(4)相关性。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和影响都与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成因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如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等,难以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瞬息突变的市场,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且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体系不健全,使得很多机遇就此流失。另外金融机构放贷门槛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规模较小、资产数额低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管理模式陈旧,观念落后。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造成了管理模式陈旧,且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落后,风险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环节薄弱,产生诸多财务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多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内部监控缺失,如对存货、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企业大量库存积压、资产流失、物资浪费等;对客户信用等级不了解,应收账款中坏账、呆账比率增大,资金回收困难。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多一人多岗,甚至存在一人从事不相容岗位的现象,体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

(3)资金管理水平较低,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往往缺少对资金使用的合理计划,导致公司资金捉襟见肘,易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负债比例过高,企业需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而使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加强风险意识,科学强化企业财务运作

中小企业要保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长期合作的关系,保证企业有稳定的物资供应来源;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品种结构,使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增加企业收入。

2.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就要在优化资本结构上下功夫。一方面,需要企业根据自身资产规模、可融资渠道和经营现状等因素出发确定最优资本属性结构,平衡权益资本融资时的风险与成本;另一方面,定量核算企业筹集到的资本,与企业现金流进行匹配,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阶段资金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3.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实现由“利润”向“财务”的跨越

现代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利润为导向”,要转变观念,“以财务为导向”,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

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内部审计关注的就是企业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立足于企业全局发展,协调并监督各个执行部门的管理职权,整合各种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和现代内部控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作用

1.审查与评价作用

企业的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中,处于经营活动的核心与上游地位,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哪怕只是苗头与迹象,也会对周边或下游部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并不是只有财务部门独自承担的,而是波及到各个职能部门,由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被动承担。针对财务部门工作的内部审计所具有的审查与评价作用,完全可以提前知晓并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做合理规避。从而避免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2.决策与指导作用

企业财务指标的制定,来自企业自身发展与外界市场两重因素。若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内外因素,必然会出现指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偏左会造成企业发展过度膨胀,偏由会打击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内部审计,运用数据说话,可以将管理者情绪化管理归于理性,可以有效防范各类过激的管理行为,可以理智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可以协调企业良性发展的规划。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能够冷静看待问题,做出符合发展规律的决策。

3.反馈与预警作用

篇13

[关键词] 财务与审计 区别 联系 处理

随着审计的恢复与发展,为解决会计处理中的弄虚作假,人们寄希望于审计人员发挥监督作用。但现实却并不尽人意,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理顺财务与审计的关系。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1.概念不同。所谓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工作重点不同。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3.监督内容不同。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1.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2.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的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其次,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也多半走过场,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理顺并处理好财务与审计的关系,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财务与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更好地实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重要性

引言: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而且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全过程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要想有效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就要求要有良好的制度和优秀的人员素质作保证。建立在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和有效的(公允公正的)披露和沟通的基础上,而监督、控制、信息披露与沟通,必然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之上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就财务与审计工作在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中重要性加以阐述。

一、财务会计工作是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石。

现代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框架等等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源自于对于财务信息披露或者说是由于财务舞弊现象的泛滥,而造成了对于股东及相关各方面利益的侵害,所引起的的严重后果,直接导致了公司治理概念的提出、内部控制框架、相关法案、以及进一步的有关风险管理框架的提出。而上述相关内容的介绍中,我们也看到,对股东及各方利益的关注,没有客观公正公允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记录、计量、计算和记录,管理与控制也就完全失去了效力。

财务会计与审计的监督和预警作用

仅仅靠财务会计本身的工作还难以保证其发挥最大的效用,现代公司治理的特点就是在关注各方面利益的前提下,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和内部审计三方面互相制约完成内部控制,还要加上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配合、相制衡。而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从公司外部获取有关信息,对公司内部的财务与管理进行监督。

无论是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仅仅是着眼于眼前的监督也并非是其最重母的。现代公司治理(不是管理)要求的是对于企业未来战略的的长远考虑;而企业长期战略,考虑到各相关利益方的利益,也必然会涉及到对于风险的测量、评估、控制和回应。要想做到这一点,仅仅是与经营管理过程相伴的监督控制是不够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审计等部门能够起到对于会危及企业生存,进一步危及股东利益的事件、因素、潜在危险要有充分的估计、预警,以便于提前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一切却又再次回到我们的起点,那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包括内外部审计)工作的配合,才有可能做到。

二、发挥财会审计部门在现代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几点措施

①完善转型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的股权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保障股东利益的最大保证;可以说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一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保障股东利益等等话题,就全都是空谈。

②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前提,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③有了制度的保证,人就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商业银行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必须把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把培养一直长期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可靠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力量作为长远战略、作为重中之重。高素质的人才是制度得以贯彻的关键,是企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保障。

④有了制度的保证,人才的储备,进一步就需要要有长期战略性的思考。而长期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和审计部门,也必须拜托传统的仅仅是记账算账和简单的走过场式的监督,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要求相关部门的工作,也要有战略性的眼光,需要企业财务部门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提供在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精确有效地财务分析,及时有效地信息沟通,高效能的风险评估测算,真正成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扮演好参谋总部的角色。

⑤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发挥预警机制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许多原来财务审计部门做起来困难的工作,在现在看来实现起来要容易许多。比如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健全数据库,通过各种管理软件的研发结合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行之有效的数学模型的运用,及时录入各种财务会计的讯息资料,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面临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起到预警作用,做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的预防工作。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具备高度危机意识的必要性

也许有人会说,危机意识?我们当然有啊!是的但是本人想在下文中试着探讨一下我们的危机意识应该更多的告诉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去衡量、预警、防范和应对我们的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为此,我们不妨回忆一下百年前的一次早已被人遗忘的危机。最近几年,随着山西大院文化成为旅游热点,随着《乔家大院》等一批影视剧的热播,曾经久已被人遗忘的晋商票号、山西钱庄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晋商如何长袖善舞、如何富可敌国成为人们热衷于谈论的话题!

然而,又有多少人曾经思考过如此强势、曾经遍布华夏大地的山西钱庄、票号,如何以及因何而在全中国版图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面临着即将开放的金融市场,确实也曾经有忧国忧民之士,大声疾呼,以山西钱庄的消亡为前车之鉴!大有金融市场一旦开放,外国资本的“狼来了”,我国固有的银行业便会像山西钱庄一样,于一夜间消失殆尽,将全部金融市场的阵地拱手让与外国资本群狼。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山西钱庄的消亡,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于其内部以及当时的政治体制所造成,还是仅仅因为外国资本的进入?之后的事实是,似乎这些人似的担忧全属多余。在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之中,一支独秀的恰恰是我国的金融业,我们的银行捷报频传,一会儿是某某银行世界排名第一了,一会儿是某某银行进入了世界500强的前几名了。就连本人供职的中国农业银行也在世界500强中名列155位,在权威的《银行家》杂志评选的世界银行1000强评选中,也排名高达第8位!

但是在一片赞歌声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居安思危,即使是世界发达国家巴林银行和金融危机中美国一系列银行的倒闭,就连大名鼎鼎的花旗银行也是在美国政府注资后才免于破产的厄运,不能不说是给我们提前敲响的警钟!综上所述,正处于改制转轨进程中的商业银行,在风云变幻、波橘云诡的现代国际化的商业竞争领域,要想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提早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及早结合我们国家、行业和本企业的实际,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建立健全我们自特有的适合本国本企业实际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控制制度。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和审计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想发挥好这样的作用,有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加强观察、学习、思考和探索,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而这些又需要有高素质的稳定的人才队伍作为其实现的保证。

结束语:笔者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在自己实践、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对这方面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探讨。由于水平所限,笔者的这些探讨,或许贻笑于方家,还望大家不吝批评和指教!

参考文献:

1、COSO委员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