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绿化的概念范文

城市绿化的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1: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绿化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绿化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绿化概念;城市;幸福指数;绿色系统

城市绿化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进行的,是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协调城市生态、创造优雅城市面貌、使其在一种健康和谐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种植植物的行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筑的不断推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人们周围的“绿色”也渐渐失去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

1 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园林规划不规范

目前,我国少数地区还没有编制城市园林规划,大部分编制了城市园林规划的地区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城镇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急需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园林规划应当在大量科研分析和相应技术的基础上,使园林在整个城市拥有合理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不健全

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建设相对落后,目前,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如: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园林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又如:城市园林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尽管已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但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市园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也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一些城市的园林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议程上排不上号,造成城市园林管理工作后劲不足。

1.3 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

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结果使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首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一要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认识;二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并以公共利益为重的工作状态。

其次,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认识。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要树立全民绿化意识。

2.2 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

城市中有限的各类绿化专用土地中,如何合理地、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绿化质量?实践证明:采用乔、灌、草、花相结合,进行立体绿化是有效的途径。乔、灌、草、花高低搭配,层次分明;利用阳光,发挥地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乔、灌、草、花如何有机组合和搭配,把园林各种要素统一到园林构图中,并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创造出美的境界。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研究证明,每20 m2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配植1株乔木, 6株灌木是最合理的种植比例(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绿化方式无论从景观、植物配置或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了认可。这种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会节约维护费用。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产出比草坪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经济效益。这种复层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

2.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也就是文化功能。日本的樱花,洛阳的牡丹,北方的白桦林均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情。所以多选用市花市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不仅可以为人们美化环境,更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2.4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区域环境绿化和建筑物外表面绿化两方面。据有关人员的实测研究表明:在建筑物外墙面种植多年生攀援类植物后,室内环境温度较室外气温低约3~9℃,可降低墙体外表面(极端情况)约23℃,室内表面温度约0.8~1.7℃,可缓冲墙壁外表面昼夜温度剧变,并使有植物覆盖的房间室温较无植物覆盖的低约3℃,尤其在午后极端高温时,可降低室温6℃左右。同时有关文献资料显示:1 hm2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 L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茂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效应,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

建筑物外表面绿化,可以通过植物冠层的遮挡,有效地减少护结构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量,降低建筑物表面的温度;通过绿化可有效降低微环境的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和含尘量、降低噪声危害,改善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热工状况,为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提供条件,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 结语

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必须以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根本,宏观上强调城市绿地规模的科学合理和城市绿地的连续有机;微观上应强调城市绿地的精神生态建设,从环境文化的塑造上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营建生态性强、结构稳定、景色优美的绿色植被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慧俊.绿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1)

2 姜夕奎,孙淑君,李进等.建设生态园林,创建宜居环境——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绿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篇2

论文关键词 园林绿化种植 工程 技术

通过阐述园林绿化的规范与特征,回顾其发展历史,指出园林绿化的不足之处,对园林施工规范提出具有的指导性作用的意见;并尝试着提出一些规范性的技术原则和要求。

1、园林绿化工程概念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2、施工前准备

2.1 城市绿化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及有关文件施工。施工人员应掌握设计意图,进行工程准备。

2.2 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施工人员应按设计图进行现场核对。当有不符之处时,应提交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2.3 工程开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书,计划书:2.3.l 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2.3.2 各工序的用工数量及总用工日;2.3.3 工程所需材料采购进度表;2.3.4 机械与运输车辆和工具的使用计划;2.3.5 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2.3.6 施工预算;2.3.7 大型及重点绿化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4根据绿化设计要求,选定的种植材料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规定。

3、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

3.1 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生长旺盛,姿态丰满,品种优良,苗源取近原则。

3.2 苗木挖掘、包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一般土球大小为胸径的8-10倍.包装时用草绳将根部土球包扎好,使土球不松散。

3.3 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

3.4 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5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3cm。

3.5 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

4、种植前土壤处理

4.1 种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4.2 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表4.2的规定。

园林植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 表4.2

植被类型 草本花卉 草坪地被 小灌木 大灌木 浅根乔木 深根乔木

土层厚度(cm) 30 30 45 60 90 150

4.3 种植地的土壤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以及强酸性土、强碱土、盐土、盐碱土、重粘土、沙土等,均应根据设计规定,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

4.4 绿地应按设计要求构筑地形。对草坪种植地、花卉种植地、播种地应施足基肥,翻耕25~30cm,搂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种植穴、槽的挖掘

5.1 种植穴、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

5.2 种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 种植穴、槽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在树穴弄挖前施行种植放样定位,骨架大规格乔灌木可用插杆法标志点,群植小灌木及地被可用白粉划线标志确定种植面及林缘线。5.2.2 种植穴定点时应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应标明边线,标线要直。5.2.3 定点标志应标明树种名称(或代号)、规格。5.2.4 行道树定点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

5.3 挖种植穴、槽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规格应符合表4.3-l~5的规定。

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cm) 表5.3-1

树高 土球直径 种植穴深度 种植穴直径

150 40-50 50-60 80-90

150-250 70-80 80-90 100-110

250-400 80-100 90-110 120-130

400以上 140以上 120以上 180以上

注:另外,树穴的尺寸还需依各树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区别对待。树穴形状为圆柱,要求壁直底平。挖掘时将表土,心土分开放置。

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cm) 表5.3-2

胸 径 种植穴深度 种植穴直径 胸 径 种植穴深度 种植穴直径

2-3 30-40 40-60 5-6 60-70 80-90

3-4 40-50 60-70 6-8 70-80 90-100

4-5 50-60 70-80 8-10 80-90 100-110

绿篱类种植槽规格(cm)表5.3-3

苗高 深×宽 种植方式 单  行 双  行

50-80 40×40 40×60

100-120 50×50 50×70

120-150 60×60 60×80

5.4 在土层干燥地区应于种植前浸穴。即在种植前先向穴内浇灌水。

5.5 挖穴、槽后,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肥料不要直接与根头接触,即在肥料上盖层土。

6、苗木运输和假植

6.1 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

6.2 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吊时在树身上绕草绳或其他保护材料。

6.3 起吊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应用绳网兜土球吊起,不得用绳索缚捆根颈起吊。重量超过1t的大型土台应在土台外部套钢丝缆起吊。

6.4 土球苗木装车时,应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

6.5 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应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如长时间运输每超过12小时在根部洒水一遍,最好用湿布盖根部。6.6 花灌木运输时可直立装车。装时要整齐,带土球的把土包扎好。

6.7 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6.8 棵根苗木必须当天种植。裸树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h。当天不能种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

6.9 带土球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应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应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6.l0 珍贵树种和非种植季节所需苗木,应在合适的季节起苗并用容器假植。

6.11种植后一定要浇透水。

7、苗木种植前的修剪

7.1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7.2 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7.2.1 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1/5~1/3。7.2.2 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树木,可疏枝保待原树形;对干径为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7.2.3 枝条茂密具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7.2.4 常绿针叶树,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7.2.5 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分枝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7.2.6 珍贵树种的树冠宜作少量疏剪。

7.3 灌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7.3.l 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木不宜作修剪,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处理掉。7.3.2 枝条茂密的大灌木,可适量疏枝。7.3.3 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条剪除。7.3.4 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7.3.5 用作绿篱的乔灌木,可在种植后按设计要求整形修剪。苗圃培育成型的绿篱,种植后应加以整修。

7.4 苗木修剪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7.4.l 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7.4.2 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置以上1cm7.4.3 修剪直径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或漆油漆将截口包裹住。

8、树木种植

8.1 应根据树木的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时期进行种植。

8.2 种植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8.2.l 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8.2.2 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种植密度适宜。8.2.3 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8.2.4 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8.2.5 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8.3 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l0~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

8.4 树木种植后浇水、支撑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4.1 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8.4.2 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三遍。8.4.3 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8.4.5 干旱地区或遇干旱天气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l0时前和下午15时后进行。8.4.6 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8.4.7 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再筑堰时,不得损伤根系。

9、大树移植

9.1 移植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应属大树移植。

9.2 大树移植前应对移植的大树生长情况、立地条件、周围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移植的技术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机械移植作业。

9.3 当要移植大树时,移植时间宜一年前确定,移植前应分期断根,修剪,做好移植准备。

9.4 大树移植应符合下列规定:9.4.1 移植时对树木应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9.4.2 一般地区大树移植时,必须按树木胸径的6~8倍挖掘土球或方形土台装箱。9.4.3 吊装和运输大树的机具必须具备承载能力。移植大树在装运过程中,应将树冠捆拢,并应固定树干,防止损伤树皮,不得损坏土球(土台)。操作中应注意安全。9.4.4 大树移植卸车时,应将主要观赏面安排适当,土球(或箱)应直接吊放种植穴内,拆除包装,分层填土夯实。9.4.5 大树移植后,必须设立支撑,防止树身摇动。

9.5 大树移植后,两年内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做好修剪、剥芽、喷雾、叶面施肥、浇水、排水、设置风障、荫棚、包裹树干、防寒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养护管理工作,在确认大树成活后,方可进入正常养护管理。

结语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种花栽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于一个融汇着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当中。因此我们应该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营造优美宜居的居住、生活环境放在首位,通过对景观植物的科学设计与栽植,满足人们对绿化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ity greening, proposed the present city greening construction deficiencies. Based on the city green construction train of though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ty greening, stable, sustained and efficient economic goal, better play the city greening in cit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ain body function.

Keywords: city greening; ecological city; quasi fores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城市热岛现象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子。作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生态状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20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城市林业”概念,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拟森林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化要采用相应手段,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1城市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绿色生态体系。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1.1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1.2复合式植物群落更具生态意义

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而草本则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草本植物均很少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一: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

其二: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其三: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有研究表明50生长良好的草坪的生态效益才相当于10 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2.2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

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前不久从报上看到某城市花几十万元种植了四株南方植物,结果仅每年的养护费就高达近十万元。

二是由于绿地设计时植物品种较单一,植物群落自身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比如群体对水分的吸收和保持,合理的植物搭配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现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结构非常单一的草坪景观呢?据统计:草坪种播或铺设草皮工程造价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而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费要每年每平方米5~10元,加之草坪数年后要老化、退化,需重新栽种,费用更甚。

2.3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对大树移植情有独钟。为了快速成景或达到某种效果大量移植大规格树木,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而一些专家学者早就对这种违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

2.4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

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3城市绿化要点

3.1改变观念,精心设计

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建设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3.2合理选择树种

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不应仅仅追求美观,甚至只要能种活就好。应考虑的是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所以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使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模式形成最和谐的生态关系,能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3乔、灌、草合理搭配

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研究证明,每20 m2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配植1株乔木,6株灌木是最合理的种植比例(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绿化方式无论从景观、植物配置或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了认可。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及种植地点的自然特性是紧密相关的,能够形成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会节约维护费用。

3.4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循环的功能和规律,最接近自然的生态才是最好的生态。因而要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改变以往总是把杂草除尽,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做法,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森林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森林,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森林的抗灾和抗破坏能力。

3.5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绿化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基本不予考虑,只重视单一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设计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的是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氧、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

另外,对已建成的绿地要做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方面的基础控制数据,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4展 望

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力求通过充分利用种类繁多的绿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结构复杂和生态多样的城市绿地系统。当然,城市绿化应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的生态结构、绿地的养护管理目标及技术、小环境等。同时,应普及科学思想,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城市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生活空间。

绿化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人人参与、户户重视、持之以恒,形成人人懂绿、个个爱绿、人人护绿。增强市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绿化质量,加强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式、生态型城市,使城市在园林中、园林在城市中。城市环境不能靠金钱堆积,那种认为只要舍得花钱、敢想敢干,就什么自然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想法,狂热而虚妄,如照此行事,到头来不仅会受到经济惩罚,还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总之,城市绿化建设的实施,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拥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因而,要有能力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追求生命与美的相随相伴,渴望精神境界质朴的感动与愉悦。

篇4

关键词: 城市 绿化 低碳环保 施工管理 发展策略

一、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发展的积极意义

所谓的城市绿化就是通过先进的园艺技术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城市建设的艺术化,美感化的活动。城市的绿化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使居民的生活幸福度有所提高。绿色生活已经逐步成了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并且也成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而绿色生活中最大的一部分组成就是生活在绿化程度相对好的地区,但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很多人违背生态发展和科学规律,不断的恶化环境,是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城市尤为严重,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人们更加渴望能够生活的更健康所以进行绿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城市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通过绿化改善和调整城市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和绿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的居环境也不断的优化。城市绿化施工就是依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对城市进行进一步的绿化改造,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绿色生活。城市绿化施工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的程序进行规范,对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防范和管理从而确保绿化施工的顺利运行。所以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对于绿化施工,对于城市的绿化建设,对于人们的绿色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建立合理的城市绿化施工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城市绿化施工管理的发展策略探析

虽然现在的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城市的发展一向是趋向于高科技化,重工业化的,所以绿化工程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和顺利.绿化施工中还存在着缺乏科学、专业的景观设计的现象。对于绿化工程的管理还缺乏经验和合理的指导,对于城市绿化施工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现象。

(一)随着城市绿化施工项目越来越多的投入,政府在城市绿化控制管控能力就开始逐步的减弱,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绿化投资项目已经超出了政府所能承受的管理范畴,导致城市绿化施工缺乏有效监督。针对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不是十分乐观,有些开发商虽然出发点是增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但是没有组织性没有纪律性的开发反而导致城市面貌没有得到改善,所以绿化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怎样控制好城市绿化施工和绿化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绿化是一项非常专业的事业,技术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并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而一些人对绿化的错误概念概念就忽视了绿化的专业性,没有弄清楚其中的环节和最基本的园艺技术就盲目的搞绿化,实质上不仅没有达到绿化的效果,反而使城市显得杂乱无章。这时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不清楚绿化概念随意的更改城市面貌的开发商,或者是没有专业的园艺技术团队,不具备绿化工程中应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绿化施工管理有权停止开发商的 开发活动。只有拥有优秀的团队,过硬的技术,懂得工程程序的绿化行为才是倡导的绿化事业。

(三)城市绿化无论是对于城市来讲还是对于居民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所以增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是有些城市在绿化事业建设中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希望通过改善城市的绿化程度从而借此提高自己的政绩。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城市的形象从某种程度讲实质上代表着城市建设的好坏,有些城市为了实现绿化的目标,坚持追求“一日成林”从而大规模的对植物进行移栽和移植。这些现象严重的破坏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要求。这样不仅仅对植物有着毁灭性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所以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对于绿化事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可以对规划设计水平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的一些开发商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指导服务,有一些开发商虽然对绿化建设充满了热情,但是由于养护管理不专业而忽略了城市绿化的特色,没有规范绿化建设的相关程序等,如果将绿化建设只是简单的等同于种花种草,那么就失去了艺术性和规划性,也就失去了绿化的价值,只是简单的绿色而已,所以无论是开发建设何种项目都需要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对于一些特殊的开发企业也应该特殊的提出相关规定加以规范。只有真正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管理才能够保障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三、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城市绿化施工管理

规范规划绿化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事宜是施工管理的最重要职能。对于生态的设计,区域的设计,文化的设计,立体设计等等,这些都依托于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存在。城市的绿化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关系为出发点。绿地生态设计可促使城市内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给居民带来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良性循环。区域的设计上主要体现在对于土地的合理规划,由于人口的增长,用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绿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规划,达到既能改善环境又不会杂乱无章占用居住面积。目前状况来看,城市绿化需要严格掌控区域特征,所以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在此过程中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绿地规划要能够将环境和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协调好各项事宜,绿化建设工作才能够开展的更加顺利。所谓的设计就是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对于绿化的形式进行改造,而立体设计就是从空间上将绿化建设最大化,从而更大程度的开发绿化项目,提高质量。绿化建设不是单纯的进行移栽种植,而是要加入很多的文化因素进行全面的文化设计,突出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从而表现城市的特色。一个城市的外在形态能突出这个城市整个的内涵,所以要通过城市绿化施工管理严格的控制质量对于一些不能够充分展示和美化城市的绿化开发项目就应该禁止其开发活动。

四、总结

城市绿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因为要考虑协调好所有过程的一切事宜,也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建设。城市绿化施工管理是对各开发商进行的绿化建设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手段。真正科学合理的绿化施工管理不仅对绿化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所以开展城市绿化施工管理需要严格控制筛选开发项目,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绿化建设要严格的进行把关,提高绿化事业的质量。本文针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城市绿化施工管理的发展策略探析和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城市绿化施工管理。城市绿化事业一定会在我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利表,周建国.当代园林绿化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5.期

[2]赵荣华.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8.期

[3]李鸿利.陈中文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0.年8.期

篇5

摘 要:城市生态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新思路, 新的理念, 它包含了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规划方法, 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还包括环境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本质上是千丝万缕,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因此如何做到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文化社会资源, 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环境平衡协调的程度, 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本文从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角度出发, 对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工程布局和规划效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 生态城市, 绿化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子。作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生态状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在这里, 有必要谈谈生态城市和绿化.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 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生态学应用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现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态的重要,但却不一定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此,将生态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应该是规划工的理想。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则是更强调的是生态学的应用部分,并且范围更为广泛,是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作为“应用者”不一定要把生态学的原理都讲的清清楚楚,但应用者本人却要对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非常熟练。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

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而草本则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草本植物均很少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城市绿化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基本不予考虑,只重视单一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设计入手,在提

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的是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氧、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 绿化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人人参与、户户重视、持之以恒,形成人人懂绿、个个爱绿、人人护绿。增强市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绿化质量,加强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式、生态型城市,使城市在园林中、园林在城市中。城市环境不能靠金钱堆积,那种认为只要舍得花钱、敢想敢干,就什么自然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想法,狂热而虚妄,如照此行事,到头来不仅会受到经济惩罚,还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篇6

关键词:发展角度 城市绿化 思考建议

新的历史条件必然会有新的要求,城市的绿化建设也不例外。过去较为简单的植树种草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绿化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建设,才能有所改善,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1.城市绿化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笔者认为,要想站在发展的至高点进行城市绿环建设,首先就要对于城市绿化有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的去谈相关的思考与发展。所以笔者将在下文中先介绍城市绿化的相关内涵,从而使读者能够有个整体上的认知。

1.1城市绿化的相关概念: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是通过对于包括绿色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形态物质等的自然环境的改造达到社会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的有效措施。因此,其是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以绿引资,因绿兴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可以有效的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从而塑造城市形象。

1.2城市绿化的意义:首先,城市绿化植物可以起到一系列的生态作用:如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从而使城市有充足的氧气;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等有害化学气体,减少粉尘污染,从而有效降低某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而城市绿化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降低减弱噪音和震动;植物涵养水源的作用则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小气候,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其次,城市园林绿化可以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从而为城市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创造了基础的条件,使城市也能成为多种生物发展的乐土,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城市化进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最后,城市绿化美化了城市,为人们提供游憩的空间,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将会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城市绿化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不容忽视。

2.现阶段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了解了城市绿化的内涵后,必须要结合现阶段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关的论述,才能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发展角度看待城市绿化建设的措施。

2.1城市绿化的观念缺失:现在还是有不少地方的人民政府一味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而怠慢甚至是忽视了城市绿化的建设。而在政府的这种态度影响下,当地居民的绿化观念往往也十分淡薄。这样短期内是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是长此以往,不仅城市居民的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该城市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软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城市的结构升级。

2.2城市绿化的规划不当: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城市绿化的规划很难较多的结合自身实际,体现人文关怀。如很多住宅小区、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等单位自建的园林绿地,很少从如何为居民、职工、学生创建一些适应不同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优美、舒适、恬静的室外活动空间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而是较多的参照国外既成的规划格局,缺乏科学理论与自己的特色。这样就直接导致城市绿化的利用率低,往往是花费不少还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

2.3绿化品种单一,缺乏变化:目前我国城市人工绿化的植被结构,多为乔+草、灌+草、乔+灌、乔、灌等五种形式,即乔、灌、草的两两搭配或单一配置。而由于乔、灌、草之间的高度相差要么太大,要么就太小,这就直接导致地上和地下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绿化效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此外,这种绿植的搭配模式还十分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美观效果被大大削弱。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整体化效果, 将行道树均设置为单一树种,而没有任何与之衬托的其他树种和灌木植物,这就直接影响了绿色植物美化和改善环境的综合功效。

3.基于发展角度的城市绿化措施:

3.1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谨遵《城市绿化条例》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定,积极做好城市绿化的宣传与建设工作,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提高城市居民绿化意识,使其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从而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公民们则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自觉的遵守“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

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等法律条文,爱护城市绿化,保护环境。

3.2转变城市规划观念:在进行城市绿化规划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规划问题,切不可将几个方面割裂开来,只考虑某一方面的因素,否则设计出的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相关具体情况,显得生硬而且效率低下。如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又要注意扩展市郊,从而体现出绿色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3.3在遵守生态学原则基础上尽量做到美观: 只有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才能较好的协调社会、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首先就要尊重客观事实。如在选择绿色植物的种类方面就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植物的生理特性是第一要素,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耐旱,是否抗虫等。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进一步考虑植物的市场价格:如果太贵了是否可以用其他物种替代。最后则可以考虑这些绿色植物的组合是否具有层次感,是否美观等问题,从而选出最适宜的绿化植物的组合。其次,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还需要注重协调性:此处生态学的作用主要是研究既能使绿色植物群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又能使其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从而使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景观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和谐。

3.4加强城市绿化的人工管理:现阶段,不少地区都存在着城市绿化重建设、轻管理维护的现象,这就导致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建设城市绿化,却收不到预期的好效果。其实在生活中,由于当地气候忽变、温度骤降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绿化遭受病虫害的现象十分正常。此时,专业人士的治疗对于保障城市绿化的存活率就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了。

结语:

总而言之,首先我们要提高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与认知。其次,在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处完善,综合生态、经济和美观等各方面的因素,得到一个最优的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环境优雅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曾万明.浅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1998,(4):67―69.

篇7

1.1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3管理策略

3.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4市场导向

篇8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问题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城市绿地系统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从开始的环境美化到生态城市建设,国内的绿地系统规划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2001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2年,为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建设部又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衡量标准,在指导和评价城市绿地质量和绿化水平方面应该起到指向标的作用,但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非适用性。

2. 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的问题和分析

20世纪50年代,我国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指标仅包括公园的数量和面积、树木株数、游人流量。1979年提出绿化覆盖率的概念。1993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提出按人均建设用地来确定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目前,建设部对绿化指标的规定主要包括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等。《〈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说明》指出:考虑到城市绿化规划指标都受到城市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应有所不同,在此只规定了指标的低限。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新开发城市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等,都应有较高的指标。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的广泛开展,按照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表一)制定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现象非常普遍。以下就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的具体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

表一 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绿化指标

2.1 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1]。2001年2月召开的“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绿化覆盖率的值比绿地率高5%,这一差值的制定忽略了城市地域和自然条件上的差异。而且,绿化覆盖率往往会随着植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而变化,再加上统计上的误差,最终统计的“覆盖率”与实际有很大差距,无法准确反映城市的绿化水平。绿化覆盖率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它的实际指示作用并不明显。

沿用至今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以二维的面积为绿地的评价标准,可统称为二维绿化指标。这些指标在指导城市绿地规划、衡量地区绿化的基本状况及落实国家绿化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指标在评价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绿化结构的绿地功能水平,特别是在系统地统计和分析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时,却收效甚微[2]。例如,绿化覆盖率相近的两个城市,一个多为层次单一的草地,而另一个多为乔灌草复层的植物群落结构,其生态效益相差很大。因此,在二维绿化指标难以衡量城市绿地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情况下,一个新的绿化评估概念――绿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绿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指所有生长中的植物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它能反映绿地生态功能的强弱,把对绿地的研究细化到每一种植物的每个枝条和每张叶片[2],突破了以往二维绿地指标的局限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绿地植物构成的空间结构差异与生态环境效益。

绿量作为对绿地系统指标体系的补充,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也有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随着绿色植物的不断生长,绿量值通常是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植物寿命或养护管理水平的限制,绿量值会有相应的损失。因此,绿量在量的概念上始终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得人们在确定规划指标时必须确定规划时限,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诸多因子,最终确定在规划时限内所能达到的绿地指标。其次,由于落叶树种的生态习性,冬季绿量总是比夏天小得多。因此,为保证冬季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绿量指标必须和常绿树/落叶树的比例指标相结合,形成彼此控制和调整的组合指标。

2.2 人均绿地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户籍人口日益增多。而城市用地不变,城市绿地是一个恒量,人口增长使得人均绿地成为变通量,而且不同城市的变化系数差异巨大。因此,人均绿地指标应视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性质而定。

人均绿地指标应改变目前以户籍人数作为人口基数的计算方法,而采用城市实际承载人数。根据调查测算出城市进入公共绿地活动的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有可能导致进入公共绿地活动的人数增长或减少的因素, 确定合理的人口基数,从而指定合理的人均绿地指标[4]。同时,为保证城市绿地的负荷不超过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水平,人均绿地指标应与绿地容量指标相结合,形成相互控制和调整的组合指标。在保证城市绿地总量的同时,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树种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要求在树种规划时“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纲要》中提出的确定植物比例,没有说明是种类的比例抑或是数量的比例,此两种指标在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性和合理性方面都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实现城市多样化景观的前提,也是反映城市绿地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合理的树种比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指标。而数量比例则影响到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的绿量水平。

2.3.1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

常绿与落叶树的比例对城市冬季的绿量影响巨大。提高冬季城市绿量,需要合理调整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数量比。不同种植结构的绿地,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之间差异很大,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绿地所占有的土地,营造出具有最佳生态效益和其他综合效益的绿色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问题。

由于气候带差异,我国高纬度地区的落叶树增多而常绿树减少,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数量比例无法达到低纬度地区的水平。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树种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应在丰富种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种树木的数量比例,因地制宜。数量指标应对绿量指标形成补充,构成互相控制和调整的指标。落叶树一般生长较快,对污染物及恶劣环境的抗性较强.栽培管理也较为简便易行,所以一般比重较大。常绿树种可使城市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和防护作用:但常绿树种一般生长慢,栽植时需带土球,大树移栽需大型工程机械,比较耗费工时,管理费用也高,故所占比重宜小。因此就北方城市而言,在确定树种规划指标时,应考虑以乡土落叶树种为主,而不能不顾成本和树种的生态习性大量引进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的外来常绿树种。应结合城市冬季所需的最低绿量,制定一个合理的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数量比例,以当地城市实际情况为准。而南方城市常绿树种较多,城市冬季的绿量比北方城市多,主要以绿量指标调控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2.3.2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

在确定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时,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国内普遍存在轻视乡土树种,追求新、娇、贵的外来树种现象,甚至不顾经济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结果导致外来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长势不佳或者死亡,甚或成为入侵树种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既费钱费力又破坏了乡土风貌。事实上,建设生态效益主导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植物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都具有特定的优点,在生态系统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诚然,在条件适宜时,有节制地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对城市绿化环境也颇有意义,所以,抛开盲目肤浅的树种等级观念,合理地确定这一指标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方面。

2.3.3 速生与中生、慢生树种比例指标

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慢生树种生物量比例趋于增大,中速生树种生物量比例逐渐减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遵循自然演替的法则,在确定速生与中生、慢生树种的比例时,应满足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绿化需要,为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期作好合理规划。速生树种绿化见效快,往往寿命较短,而慢生树种绿化见效较慢,但寿命长,较速生树种有更为持久的绿化效果,且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植物景观风貌。为了能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应注重生长快、冠型好的速生、中生树种为主,配以少量与慢生树种配合,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逐渐淘汰速生树种,这样既能较早展现绿化效果,又能保证城市绿化的长期稳定。

2.3.4 其它树种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乔木与灌木的数量比例指标及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数量比例指标在提高城市总体绿量水平,发展城市垂直绿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草坪与地被的比例指标也应该加入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体系。调查结果表明,地面层主要以草坪为主的绿地系统,虽然视野开阔,但生态效益较差,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绿量少。而乔灌草多层复合,地面层以地被为主的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叶面积,增加总体绿量,并且植物景观层次更丰富,季相特色更为明显。因此,草坪与地被植物的比例对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极为重要,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提出适合其城市绿化总体水平的指标量值,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和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北方城市常绿树种较少,冬季绿量不足,通过多提高常绿地被的比重来增加城市绿量是较为合理的途径。因此,北方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可结合冬季的绿量,制定合理的草坪与地被比例以及常绿地被与非常绿地被的比例。而南方城市由于常绿树种较多,常绿地被与非常绿地被比例的指标控制意义并不明显。

3. 结语

城市绿地指标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指标体系,现在沿用的指标体系在某些单项上不一定完全适应新的情况和城市发展的特点。绿化覆盖率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指标一直在使用,但由于其统计上存在的问题和指标本身的不稳定性等缺点,已经不适合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质量和评价城市绿化工作主要指标,但其作为次要的指标仍有参考价值。新的指标如绿量的提出和使用为新阶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使规划工作指标的焦点从传统的二维角度迈向三维的角度。当然在以绿量作为指标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的工作也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困难,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均绿地指标的人口基数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应重新定义科学合理的人口基数,否则该指标的指导和评价价值会渐渐丧失。对树种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的规定在数量和种类上没有进行科学的划分,具体操作上困难很大。这些指标的制定应该因地因城制宜,并和绿量指标结合,互为控制和调整。

本文在分析和评估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指标的取缔、补充、以及在新的层次上细分,对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以期能对城市绿地质量和绿化水平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估,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发展进行更为明确的定位。

参 考 文 献

[1] 建设部.城市规划[1993]784号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Z].

[2] 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5): 32~34.

[3] 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篇9

【论文摘 要】分析了城市绿化管理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作用,分别介绍了gis、数据库技术和.net技术三种技术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基于信息管理技术的城市绿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对城市系统和生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主要载体。我国城市绿地的破碎化程度很高,采取人工手段提前绿地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变得非常大,运用信息系统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管理能够推进城市绿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绿地管理效率。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减轻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管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信息,以便于统计部门进行规划,实现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城市绿化管理条理化。

一、城市绿化评价指标

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仍在不断完善中,与此同时,关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际上关于城市绿化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例如,联合国在1996年提出市区公园绿地定额为60m2/人,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城市都超过了这一指标。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我国基本建设委员会于1980年颁布了《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确定了城市绿地定额近期3-5m2/人,远期7-11m2/人,跟地区根据此指标也规定了本地区的绿地系统指标。

二、城市绿化信息管理技术

城市绿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对城市绿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在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化管理,较为明显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数据库技术和.net技术。

(一)gis技术

gis最早出现在60年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gis将传统分析方法中单一、静态的数据进化为多数据源、多时相以及时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能够进行数据综合和模拟分析,并且能够得到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因此,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绿地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城市进行规划的必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gis软件公司已经把开发组件式软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因为组件式的gis技术成为现在各城市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主要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国际上主要的组件式gis商用软件的分类包括mapobjects和arcobjects。mapobjects 技术能够实现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数据分析,并实现地图操作相关功能,arcobject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平台,也是目前功能最强、组件最全、结构最复杂的平台。gis在国内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都对这一软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发展gis组件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能够将数据集合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和描述性特点进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而且数据的独立性非常高,具有易扩展性,能够为多种用户进行共享,非常适合我国城市绿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在城市绿地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方便性和简单性,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运行。数据库技术有很多,配合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三)系统开发平台(.net技术平台)

net开发平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很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数据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可再利用价值。.net开发平台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都有共同的标准和规格,存在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解决过去城市绿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无法使信息产品彼此实现兼容的问题。这一开发平台在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三、构建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议

建设城市绿化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绿化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元数据库的建设,确保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一体化集成。第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绿化规划数据和绿化现状数据库;第二是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植被规划目标、系统资源的属性数据和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的元数据。

建设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植被地理分别的信息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效率,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任务都是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在各项管理中存在大量杂乱的、分散的资料和数据,因此建立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并为城市绿化管理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杨凤海.基于gis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

[2]姜文峰,郑文刚,王彦文,赵春江.城市绿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j].节水灌溉,2005,(1).

篇10

【关键词】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信息管理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对城市系统和生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主要载体。我国城市绿地的破碎化程度很高,采取人工手段提前绿地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变得非常大,运用信息系统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管理能够推进城市绿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绿地管理效率。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减轻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管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信息,以便于统计部门进行规划,实现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城市绿化管理条理化。

一、城市绿化评价指标

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仍在不断完善中,与此同时,关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际上关于城市绿化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例如,联合国在1996年提出市区公园绿地定额为60m2/人,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城市都超过了这一指标。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我国基本建设委员会于1980年颁布了《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确定了城市绿地定额近期3-5m2/人,远期7-11m2/人,跟地区根据此指标也规定了本地区的绿地系统指标。

二、城市绿化信息管理技术

城市绿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对城市绿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在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化管理,较为明显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数据库技术和.NET技术。

(一)GIS技术

GIS最早出现在60年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GIS将传统分析方法中单一、静态的数据进化为多数据源、多时相以及时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能够进行数据综合和模拟分析,并且能够得到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因此,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绿地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城市进行规划的必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GIS软件公司已经把开发组件式软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因为组件式的GIS技术成为现在各城市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主要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国际上主要的组件式GIS商用软件的分类包括MapObjects和ArcObjects。MapObjects 技术能够实现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数据分析,并实现地图操作相关功能,ArcObject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平台,也是目前功能最强、组件最全、结构最复杂的平台。GIS在国内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都对这一软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发展GIS组件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能够将数据集合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和描述性特点进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而且数据的独立性非常高,具有易扩展性,能够为多种用户进行共享,非常适合我国城市绿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在城市绿地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方便性和简单性,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运行。数据库技术有很多,配合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三)系统开发平台(.NET技术平台)

NET开发平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很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数据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可再利用价值。.NET开发平台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都有共同的标准和规格,存在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解决过去城市绿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无法使信息产品彼此实现兼容的问题。这一开发平台在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三、构建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议

建设城市绿化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绿化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元数据库的建设,确保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一体化集成。第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绿化规划数据和绿化现状数据库;第二是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植被规划目标、系统资源的属性数据和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的元数据。

建设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植被地理分别的信息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效率,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任务都是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在各项管理中存在大量杂乱的、分散的资料和数据,因此建立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并为城市绿化管理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杨凤海.基于GIS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

[2]姜文峰,郑文刚,王彦文,赵春江.城市绿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J].节水灌溉,2005,(1).

篇11

关键词:宜居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65-1

0 前言

“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公共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宜居城市”的建设,既包括住宅小区、道路交通、服务设施、城市生态、综合防灾等硬环境建设,也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氛围以及公共秩序等软环境的建设。根据“宜居城市”的内涵特征,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应包括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文化丰富厚重、经济持续繁荣、公共秩序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等诸多方面。其中园林绿化为关键因素。为此,宜居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各类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应包括社会公共政策的调整完善,以协调兼顾好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有很强的社会归属感。

1 宜居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绿化设计理念有待更新

城市的整体面貌如同人物一样,需要具备独特的魅力。城市景观需要彰显个性。当前,我国的城市绿化缺乏新颖的设计理念,整体布局不够完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优势突出体现各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大部分城市缺少标志性园林景观,道路以及公园游园缺少特色雕塑小品,水景相对较少。

1.2 城市绿化覆盖率较低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被公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环境最直接的综合指标。国内外生态学家一致认为,城市环境中,公共绿地面积只有占35%以上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占60%以上才可评为最佳居住环境。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市平均绿地率为22.4%,人均公共绿地为5.2m2,与2008年城市绿地率1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m2相比,分别提高了5.2%和17.3%,但是与全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仍有较大差距。

1.3 城市绿化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公共绿地、公园游园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城市郊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绿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干线逐步形成,而连接居住区的小街小巷绿化还不完备,不能形成辐射城市的绿色道路景观网络。

1.4 城市绿化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是制约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费用较高,资金缺口较大,市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完善,不能保证养护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水平。

2 宜居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对策

2.1 科学规划布局

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我们应注重城市个性、城市景观主题的营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的搞好城市景观科学规划设计,做好城市节点、城市出入口和主干道路两侧的街路景观以及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等景观的规划,实现景观规划的超前性、个性化、科学性。城市绿化建设应遵循城市的个性特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水系、乡土树种等因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贯穿人文理念。把生态文明、文化特色、自然景观融入城市绿化建设中,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从而全面提升城市魅力。

2.2 城乡绿地一体化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我们应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不仅要消灭绿化死角,同时,还要打破城乡界限,充分考虑到城郊绿地、生态林地等地区的绿化潜能,大力开展这些区域的绿化建设,从而最终实现城乡绿地一体化,城市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良好局面。

2.3 确保绿化资金投入

城市绿化建设是公益性事业,是造福于民的重要举措。绿化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城市维护建设费,同时还应考虑在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比例安排一定的绿化建设资金。此外,政府在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应配备足够的绿化建设配套资金,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保证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2.4 以植物造景为主

坚持植物物种多样化,做到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宜草则草,宜树则树,绿化植物材料充分凸显城市的地带性特色,以乡土树种为主,积极引进适合城市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园林植物,促进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园林景观。在大力开展城市道路绿化、公园、单位、居住区绿化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行立体绿化。进一步加大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各种立体绿化措施,切实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2.5 加大宣传力度

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绿化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资源,通过倡导绿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逐步提高市民的生态景观意识,从而使广大市民在参与绿化建设和享受绿化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自觉爱护绿色的新风尚。

3 小结

城市园林绿化是建设宜居城市最直接的标志和象征。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城市的经济建设,加速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洪涛,高德政.关于西部地区宜居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6,13.

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林业;城市绿化;生态城市

1 城市林业化与城市绿化的内涵

1.1 城市林业化内涵

20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城市林业”概念,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拟森林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化要采用相应手段,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1.2 城市林业化绿化的内涵

城市林业化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1.3 城市林业化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

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

2 城市林业化绿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①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②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③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

2.2 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

为了快速成景或达到某种效果大量移植大规格树木,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而一些专家学者早就对这种违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

3 城市林业化绿化的绿化要点

3.1 将森林引入城市

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建设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

3.2 树种要合理选择

应考虑的是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所以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使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模式形成最和谐的生态关系,能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3 把乔、灌、草合理搭配

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及种植地点的自然特性是紧密相关的,能够形成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会节约维护费用。

篇13

关键词:生态观念;城市绿化;和谐共处

收稿日期:20120322

作者简介:吴春英(1967—),女,湖南怀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3202

1引言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尤为重要的,做好绿化建设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因此应当加强对市民的生态观念意识的植入,使市民能够在进行绿化工作的同时,发现各种问题的紧迫性,真正把城市绿化活动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做。

2科学化的生态学习空间

2.1科学引导法

对于绿化宣传者来说,为使市民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生态知识,必须先将将这是进行系统,进行科学性的引导,给市民一个进行绿化建设的心理意识。

加强对市民的生态意识的培养,应该把市民清楚目前生态环境的各种不好的状况。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多数工厂在进行生产制造时,都会产生出许多废弃物,严重危害着周边的环境,比如工厂排除的废水、废气、废渣,致使大气污染、水污染加剧,不利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城市的建筑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可用的绿地消失,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而且城市的建筑建设造成许多污染,其中以噪音污染最盛,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使居民无法正常的生息作业。

应充分认识这样的社会现状,使人民群众愿意加入到绿化队伍中来,不断增强生态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制止和打击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

2.2生态知识的输入

市民应该转变观念,使自己的生存的家园更美好,必须先从改造现在的生态环境入手,从小我做起,再联合大众一起进行相应的城市绿化建设。

市民应该懂得更多的生态建设的知识。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应明白绿色生态的环境才是长治久安的生活状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人们应该加强防患意识,进行有效的环境破坏防治,在源头进行有效的治理,相互监督,真正对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重视起来。

2.3在社会实践中加强生态宣传

在城市建设中,市民应该加强对绿化系统建设的参与,在进行防治和打击环境破坏的行为时,应该督促他们进行有效的改善,改变当前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绿化更加完美。

进行生态宣传和制止生态破坏行为,要进行思想教育,给建筑公司或者工厂企业一个生态概念形成的空间,帮助他们走出破坏环境的怪圈。

让破坏环境的人明白他们在制造生产过程中,也进行了环境破坏,进行科学性的引导,帮助这些人找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理环境破坏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意识的培养,从心理上使他们认识到城市绿化的意义,并且从行为上督促和引导他们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使城市的建设向着绿色生态的方向进行不断的迈进。

进行城市绿化的宣传,重点还是在于对城市居民的感染度,使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把生态建设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对比,使人们真正意识到当前的处境。

3生态观念问题改变措施

3.1从身边环境得到启示

一般市民都会感受到这样的景象,就是不远处有大工厂的黑烟在空中飘着,进出是正在建设着的高楼大厦传出的建工噪音,在近处是小区公园绿地的垃圾成堆。这样的景象令人寒心,城市居民应该把这些现象都收集起来,让周围邻居看清社会环境的现状,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而且给城市绿色环境建设造成了危害,我们要从身边做起,督促这些环境污染破坏的行为。

年轻人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他们富有朝气,有思想高度和环保知识,如果把环保的重担都交给年长的人士,他们也是在短时间内想不出很好的治理办法,更不会进行很好的环保实践。所以年轻人应该在上班之余应该从身边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启示,使自己对环境保护重视起来,腾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实践工作。

另外,市民应该把身边的绿色环境保护起来,如组织建筑商对身边绿地被破坏后,把绿色的家园进行修复,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就是保证我们有长远有效的生

态环境供我们使用。打消个人的种种破坏环境的意念,当我们在进行垃圾随意乱丢,或者浪费水资源的前一秒想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保障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自己建设起来的新鲜家园,这个家园就是生态环保的,使自己能够为城市绿化建设增瓦添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2从大环境中发现端倪

人们应该发现世界环境破坏导致的危害性,各种地方性的破坏不但影响它的周边环境,还会带来沙尘暴或者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使整个人类的生活都受到破坏,不利于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重视身边的环境破坏现象。从根本上进行环境的治理,应明白社会的有效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

3.3加强绿化建设

加大对绿化建设的参与力度,就是要把城市绿地加大铺设面积,市民应该在居住地附近进行树木的栽培和绿色植物的养殖;利用科学化的防护绿地的方法,对现有绿地进行有效的养护,对原有的绿化地区的养护主要表现在:对其周边垃圾的清理,对绿地的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加强对季节性和地方性植物的种植,同时也要对稀有绿色植物进行适时种植,增加城市地的绿化植物多样性。

4结语

进行生态观念的学习和实践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城市绿化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大家都应该把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重视起来,转变生存发展思路,使环境保护真正能够得到实施。另外,转变现代人的生态观念尤为重要,大力进行环保宣传,积极打击身边的破坏现象,使大家能够真正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军.以生态文化理念强化民族地区城市规划建设[J].科学发展,2009(7):112~113.

[2] 陈秉钊.城市规划系统工程[J].城市建设,2010(6):56~58.

篇14

关键词:城市绿化设计;近自然景观;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近自然林业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在对人工林进行长期大面积栽培经营和改造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近自然林业理论”,其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强调的是人类要尊重自然,尽可能按照自然规律来构建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设计要结合自然,对城市内的空地系统的潜在价值和约束因素要综合考虑,这对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借鉴近自然的思想,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林业领域也做了相关的探索性研究。相对过去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人工痕迹过重、生态效益不高的城市森林建设模式,通过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创建富有活力的高效城市森林,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提出了模拟自然状态下森林的特点进行近自然的城市森林设计和管护理念,讲究“师法自然”,模仿植物的自然组合,强调植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把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结合起来,形成自然或近自然式的森林结构和环境,以满足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回归自然的双重需求;针对国内园林景观建设的一些反自然现象,祁新华提出了近自然园林发展模式,突出园林资源持续性满足需求的能力,更注重自然界自身而非人类的作用;结合德国“近自然”整治概念和日本“多自然型”河道改造技术,达良俊提出了“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系恢复和水景观建设的理念和模式等等。这些近自然思想的应用研究,为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环境、拥有蓝天一青山一碧水以及和谐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成了城市林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具有亲和性、富有人情味、舒适性和文化教育性,同时兼顾居民健身娱乐、社交活动的绿地景观,才能激起人们亲近的欲望,使城市森林的综合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2、系统性的设计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设计绿化隔离带时,要综合考虑其各个子系统和各组成元素,使它们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要协调发展城市绿化和城市空间,要充分考虑城市绿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和城市绿化,使城市绿化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营造出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生态屏障,以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各个城市、地区在自然条件和原有地形特征方面的差异,要从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规划出发,从一定的战略高度合理布置隔离带的类型,要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设计创新,既要考虑到绿地景观的社会作用,又要考虑到绿地景观的生态影响,从而使绿地景观达到最优、最佳的效果。

4、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在大范围扩建城市地域范围时,严重破坏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景观,使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将生态观念引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为当前日益复杂的城市化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生态化设计原则要求在进行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时,要按照大自然的法则来办事,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只考虑其经济效益,要努力构建近自然的森林生态建设模式。

三、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理念

1、设计遵从自然 自然界在长期的自然适应、竞争直至稳定的过程中,每个过程都会出现独特的自然适应形式,表现在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组合结构中。我们在设计中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式,以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自动稳定。城市隔离带区域的绿地景观设计,就是要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城市风貌、结构特征、空间属性等进行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组景和美学作用,使绿地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功能定位 城市绿化隔离带具有调节城市气候、防治大气污染、涵养水源、防治风沙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环保功能,同时可以控制城市发展形态,保障城市的合理格局,给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在对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系统布局时,要考虑隔离带的生态功能,结合所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特点,分析确定隔离带的主要功能及附属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功能与整个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间的关系。运用整体功能定位的方法,综合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对绿化隔离带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创造的景观要具有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各要素及其属性不仅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性,即具有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时空耦合异质性特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区域的自然特点,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模式。斑块绿地应以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搭配设计,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布置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务必避免优势物种在某个区域和范围的绝对控制;廊道绿化则可以视具体情况处理成块状或节状,从而与斑块绿地一起构成具有层次性和异质性的近自然复合植物群落,从而使该绿化隔离带充分地发挥优秀的生态功能。

4、丰富森林文化 城市森林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和构建过程中,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物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隔离带的建设中,使城市森林系统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立足于森林文化的建设,引导和发挥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形成具有特色的绿地景观。

5、营造人性空间 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场所,其绿地景观设计应是“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将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取得内在同构,从而使绿化隔离地区环境充满人性——邻里感、乡土感、归属感,提高城市生活的宜人度、舒适感和人情味。在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物态与文态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努力营造人性空间。

四、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模式

城市绿化隔离带处于城市人工环境和农村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是城市有生命力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是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城市生态建设主体。在进行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近自然景观设计时,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原有地形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从而为现代城市构建一个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生态屏障。如有的地方是山坡、荒地或河道,则可将其改造成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或综合公园等。对于缺乏山林公园的城市来说,更应该在城市周围营造出大面积的绿色斑块,只有这样才能将本地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新的水平。另外,也可充分利用郊区的一些河道、公路两旁的沟渠、铁路两边的走廊来建设带状绿地,从而将有力地将绿色斑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开放型绿色空间,构建一个连贯有绿色斑块和绿色廊道的系统化、网格化的城市绿色空间。

结束语

总之,城市绿化隔离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设计人员要本着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