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细化管理思想范文

精细化管理思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38: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细化管理思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细化管理思想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游已成为绝大多数人在假期的首选。而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由于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游客增速屡创新高。根据自治区旅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9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268.74万人次,增长22.1%;接待入境旅游者22.32万人次,增长14.5%。旅游总收入165.18亿元,增长30.6%;旅游外汇收入12786万美元,增长21.0%。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由2009年的12.7%提高到2013年的20.5%。而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一大批旅游景区,正面临着每年旺季在旅游接待人数方面的超负荷运转,和游客体验度的大幅度下降。如何既保护好景区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能很好的满足游客需求,增强游客在参观游览时的体验度,值得旅游从业者深思。

管理的功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尽可能高的欲望。其中,精细化管理在生产制造业企业中取得的成功,论证了“向管理要效益”这一方法的正确性。笔者通过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以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布达拉宫为例,探讨如何把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思想运用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中。

二、管理中的精细化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于20世纪50年代源于发达国家日本。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三、布达拉宫景区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与管理者

1988年11月布达拉宫管理处成立,为县级单位,在人事安排方面直接归自治区文化厅管,在文博业务方面接受自治区文物局的指导。而布达拉宫管理处作为保护和管理布达拉宫的专设机构,是具体落实政府保护管理布达拉宫行政政策的职能部门,直接负担着保护和管理布达拉宫的任务。由文物部门来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是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通行做法,其结果往往是采取看家模式来进行管理,很难在旅游方面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布达拉宫管理处内设机构有:布达拉宫管理处行政办公室、安全保卫科、文物保管科、文物研究室、宣传接待科等。行政办公室下设有财务室、有偿服务部、日常维修组、档案室等。总编制为50人,现有人员49人,均为藏族。具有业务职称者12人,其中正高1人、中级4人,初级7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低,缺乏遗产保护类人才和旅游管理类人才。管理者意识普遍落后,特别是在旅游管理方面。除大修外,布达拉宫资金来源的90%都为门票收入,但管理者似乎缺少如何更好地服务游客,使遗产保护与旅游和谐共生等方面的思考。

(二)管理方式

1、重标准,轻方法

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第一个层次,好的管理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而当管理者有了科学管理的意识之后,便纷纷上马管理标准的制定,企业管理里如此,旅游景区的管理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布达拉宫的管理中,就对旅游接待工作制定了标准:遵循“游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礼貌待人,主动热情服务于游客。不与游客发生争吵……问题是这些规定都没有告诉员工怎样做才是热情服务于游客,如何做才能避免与游客发生冲突等。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在制定标准时未对具体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和量化。造成标准高高在上,而一线工作人员要么对标准视而不见,要么对标准无所适从的现象。这既造成管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又无法带来管理效益。

2、重制度,轻执行

目前,我国众多旅游景区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省一级政府,到景区自身,管理规章制度重重,但普遍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

(1)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甚至有的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现象。

(2)缺乏有效的监督。

(3)在管理中人情因素作怪。例如:由于流量管控,每年旅游旺季布达拉宫一票难求,很多游客觉得来不看一眼布达拉宫实在太可惜,为求一张购票的预约票彻夜排队,但布宫内部管理人员的倒票行为却屡禁不止。为此,布达拉宫管理处在旅游接待工作的内部规定中针对门票问题的规定就达到四条之多。而据笔者亲身经历,打人情牌,弄到预约票的情况还是存在。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提倡制度和规范的重要性和约束力,而制度缺乏执行力就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加大管理难度。

3、重硬件,轻软件

作为第三产业支柱的旅游业,除了讲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就是软件服务。特别是《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颁布,很多旅游景区为了尽快提升自身等级,在硬件建设方面快马加鞭,而硬件条件好达到,软件服务却很难跟上。究其原因:

(1)本位主义作祟,很少,甚至没有从满足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例如:对于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布达拉宫,里面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无数,而对于内地游客来说又十分陌生,如果没有导游讲解无异于在黑暗中前行,使游客的体验度大打折扣。同时,文化遗产所承担的教育方面的功能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目前,国内很多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依然把景区导游讲解作为一个重要的有偿服务点。特别是布达拉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本身门票收入就相当可观,没必要再把景区导游讲解弄成有偿服务。

(2)缺乏细节关注。例如:布达拉宫进门需要通过严格的安检,水是绝对不能带进景区的,本来很贴心的为游客在景区里准备了饮水设施,但基本用不了。旅游旺季,炎炎夏日,从上山,参观,到下山,两个多小时,游客口渴难忍,只能在景区里高价购买瓶装矿泉水。这样做游客自然会对景区颇有微词。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4、重定性,轻定量

科学管理提倡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较喜欢选择定性管理,很少或者回避定量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定量管理操作起来难度较高。而缺乏定量管理产生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很多旅游景区都在旺季游客流量控制方面狠下功夫,规定了单日游客参观游览数量,但却忽视了同一时间段在景区里同一地点的游客数量,造成大量游客拥堵在景区里最知名景点处,既不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又大幅度拉低游览体验度。作为游客流量控制中最关键的游客疏导,保证每个景点处合理的游客数量所涉及到的定量管理操作起来具有很高的难度。在这点上,布达拉宫做的较为成功。除了限流,游客分时间段预约参观,限制参观时间,规划参观线路外,还在各点有专门的的工作人员及时疏导游客。可这样做也仅停留在人为管理层面,无法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界定和支撑。

四、精细化管理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应从管理体制和管理者入手。对于文化遗产类景区,应改变原有的文保部门单一管理体制和看家式管理模式,借鉴欧美国家的文化遗产综合管理办法。既很好的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又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研究,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理念,管理者的意识和理念高度决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引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应更多地把管理者送出去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到欧美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相关景区去学习。

(二)遵循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景区管理精细化在各个层面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可检验。管理者在制定规定时,要多思考怎样做才是更好地服务于本组织的目标,分解和量化工作流程,让每位员工都了解到自己应该怎样开展工作,怎样做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结果是要提升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同时,由于管理的外在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游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景区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

(三)遵循专业化基础上兼顾系统化原则。目前,景区管理已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分工也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在日常管理中,往往问题就出在不同岗位和不同环节的衔接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员工在处理问题时意识和眼界只停留在本岗位上,没有意识到整个景区是一个整体。只有所有环节都做到位,都很好的服务于游客,实现了本组织的目标,自己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在景区管理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中都应该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怎样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应往前或往后多看一眼,做好及时的向前和向后补位。这样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四)遵循不断创新原则。新技术,智慧旅游等的引入将进一步为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注入活力。例如:智慧旅游的实施既为游客在景区的参观和游览带来便利,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三维立体呈现等方式对旅游景区有一个深入了解。同时,又为景区管理者在客情实时统计和管理方面带来便利。

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04002

1 系统开发背景

某公司是属于异地办公形式,销售客户部分在北京,技术部在桂林分公司,协作进行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所有需求都是总公司逐步设计完善出来的,一边开发一边修改的过程,所以整个开发过程,需要北京公司的市场和规划人员和桂林的技术开发人员密切的高频率的交流,同时,因为该项目是个很庞大的门户网站,包含几十个子网站和独立的小系统,在研发过程中,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出现更新的问题。尽管公司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强化管理,但由于庞大的系统和有限的人力,总是不能很好的解决。

对此笔者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来设计一套适用于当前这种情况的问题管理系统。随着在开发应用完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系统大大的减少了问题管理中的各种不足和低效率的情况,提升了项目开发速度,同时对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细致应用,使得该系统逐步拓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型IT公司应用的大型平台。

2 基本设计需求和开发步骤

北京实创信通公司自从其2007年成立以来,就接受总公司委托,一直致力于面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创新园等几个高科技园区的综合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由于该公司采取市场部在北京,技术部在广西桂林分公司,两边协同开发的模式,因而在市场和技术以及技术开发本身对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大型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数量和种类繁多,因此,公司很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专门针对此问题及任务管理的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经历了4个步骤,第一,分析实创公司当前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于各类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其他相应问题,第二,针对现状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三,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和表现形式。第四,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计相应的参数指标和内部绩效管理体系。

利用内部管理系统以科技驱动型实现成本管理的发展步骤:

第一步:问题管理。

包括问题的提出,备案,问题的分配,问题的确认,问题的限时解决,问题的评论和交流,问题解决结果的提交,问题的验收,验收失败的流转,问题类型的统计,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责任人完成情况评价等功能。可以实现对于公司所有问题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步:计划管理。

包括计划的制定,整合、修改、流转、批注到确认和,分配,确认,自动统计和总结全程在线流程,可以大大节省计划阶段的耗费时间,节约成本

第三步:流程管理。

包括对项目实施流程的多元化定制以及流程固化,对于控制点的验收和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把控等功能,可以避免对于流程的执行经常出现问题的情况等

第四步:成本管理。

包括公司日报,周、日工作时间统计查询,周、日成本自动核算查询,项目日成本核算查询,项目成本自动预警,项目成本效益自动计算查询,项目成本多维度查询,个人任务成本查询,公司周度月度成本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可以全盘清晰化掌握公司的全部环节的成本。

第五步:绩效管理。

包括个人详细工作及耗费时间列表,请假管理,会议管理,身份管理(专职,兼职,临时等),个人超时任务及提前完成任务自动统计,个人绩效分自动统计等功能,可以清晰有依据的评估出员工的价值度以便真正在保证公司效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所产生的价值落实对个人的激励,产生促进作用。

第六步:发展管理。

建立起完善的项目效率库,记录公司已有项目所有步骤和功能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和完成人员以及相关技术水平,根据设置的百分比值,自动估算同类项目应该提高的效率和完成时间等,可以使得公司发展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实现自笔者激励功能。

3 问题管理系统的初步参数和流程设计

3.1 任务管理的流程是

提出任务――确认任务等级和紧急程度――分配给主管――主管分配给技术员――确认任务以及具体完成时间――完成任务的过程或者阶段性报告――完成任务并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成功则提交总监验收――主管验收失败或者提交了修改意见则任务返回未完成状态(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任务失败还是需要完善)――继续完成并提交验收申请――主管验收成功提交总监验收――总监自己验收或者委托某人验收并进行评定――验收完成后正式交付任务――任务归档 。

3.2 任务管理的状态有

状态有:提交任务――任务性质确定――第一次分配任务(总监)――第二次分配任务(主管)――确认任务(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汇报(通过现在的日志或者跟帖实现)――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并提修改意见――确认修改意见(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修改并阶段性汇报――再次申请主管验收――循环该过程――主管验收成功并评定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提交总监验收――总监验收或委托某人验收――提交修改意见并分配给主管――主管二次分配给技术员――技术员确认修改意见并上报修改时间――循环该过程――总监或总监委托人验收成功――总监签字提交交付――任务日志评价。

3.3 任务变更的情况

第一次提交任务――走任务流程――任务出现变更或者需求变更――在原有任务下进行跟帖――该变更任务由总监进行第一次分配到主管――主管第二次分配到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确认需求并上报时间――该新确认时间自动更新原任务完成时间(但不删除原先提交的预期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报告(通过日志)――提交主管验收――走任务管理流程 。

任务变更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原先的问题的那个帖子下,再加一个跟帖,并以这个跟帖作为重新任务分配的的任务 。

3.4 问题管理的流程

问题管理的有些区别,就是多了一两个环节主要是:

①提出问题(可以写重要性和紧急状态,但是不是确定状态)――②问题的分类和重要性的确定(由总监确认,如该问题是属于无效问题还是有效问题,还是暂缓解决问题,以及该问题的重要性)――③问题的第一次分配给主管――④主管对该问题的第二次分配给技术员――⑤技术员确认该任务以及完成时间――走任务管理流程――主管验收――总监验收――问题提出人验收――总监对该问题的归档和分类(如个人责任问题,还是非责任问题)――问题终结――记录该问题整个流程――将该问题记录到责任人的个人文档。

3.5 时间管理

就是对于完成时间,由责任人或者主管提交的时间,假如笔者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再交给主管以及责任人进行确认。

3.6 涉及到的管理

①任务管理;②问题管理;③时间管理;④问题的性质管理;⑤任务的过程管理;⑥任务的交付管理;⑦问题和任务的归档管理。

4 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是从以前以文档处理和工作流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成为以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协同化的办公和服务,以问题和任务(计划)管理为主要应用的功能。创建一个共同使用的办公平台和集成的办公环境,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电子化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具体来说,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修改,确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的构造设计。

5 问题管理系统应用条件及初始步骤

该系统是专门针对IT企业进行设计的,其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在工作期间一直处在开机状态,这样才能保持系统一直处在激活状态,并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进行精细化的把握和控制。下面是该系统初次使用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1)该系统默认保存帐号密码,登录一次后,下次使用时候不用重新登录,建议大家作为自己电脑的主页,若是在外面电脑上使用的时候,则每次用完必须退出登录。

(2)每次打开页面后,最上方显示的是两个栏目是“笔者未确认的任务”和“笔者未完成的任务”。

(3)提出问题(任何人):就平台以及管理管理,经营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注意提问题的时候标明期望解决时间,同时最好上传问题截图图片。

(4)分配问题解决任务(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直接分配或委托部门主管分配):分配问题之前和责任人协商好大致的时间,分配的时候直接到具体的责任人,协助人以及完成时间。若有必要,需要对问题做一些分析说明。

(5)确认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任务责任人到系统确认自己的任务已经接收。

(6)完成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接收到该任务的所有人都完成任务并提交任务完成,由任务责任人提交验收申请。

(7)第一次验收(任务分配人):由分配该任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等委托部门主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提交。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第二次验收流程。

(8)第二次验收(问题提交人):由问题提交人员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已经解决问题,问题结束。

(9)问题解决的过程情况汇报可以通过“写日志”来记录。

(10)对安排的某个任务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用发表跟帖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战军.吉粮集团收储经销有限公司精细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徐松杰.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方法及其应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

篇3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管理;学生工作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概念最早源于日本企业,后因其显著成效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步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精细化管理》作者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五精四细”,基本原则是做到“精、准、细、严”四个字,基本特征是重细节和过程、重基础和具体、重落实和成效。“精”是精心求精,“准”是数据信息方法决策时间等准确规范,“细”是工作细致到位,“严”是执行严格。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确、细致、深入、规范,是一种体现科学管理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先进文化和手段,对于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借鉴和吸纳其思想的基本理论,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建构合理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2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学生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细节管理,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开展学生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最优化和管理效益最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科学理解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培育“精细化”意识

精细是一种意识,是一个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和习惯。高校学生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科学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到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落实管理责任,制定明确具体的学生工作管理,将事情做实做细做精,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细化”意识,树立责任意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和系统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从每人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发挥全员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2 强化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保障,落实“精细化”过程

2.2.1 完善现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课堂教育、党建团建和社会实践等)和学生事务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日常行为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等)。需要制定完善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工作制度、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党团建设制度和各项评奖评优考核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现有的学工制度进行梳理并补充完善,突出可操作性,增强实效性,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理可据。同时明确岗位分工,确定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因人员变动等原因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2.2.2 实行规范流程,重在细节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学生管理各项管理流程,细化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责任。关注细节服务,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工作过程中及时弥补细节管理漏洞和缺陷,形成规范化的常规工作流程,促使各项工作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记录、有监督。比如学生工作通知时要做到信息有反馈,反馈有记录,执行有监督,过程有控制,材料有收集等。学生报到、评奖评优、资助管理、宿舍管理等各项常规工作汇编成流程,使学生工作者按流程规范操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2.2.3 狠抓落实考核,提高执行力度。缺少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无法落实到位,检查不得力是管理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实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执行力的管理,强调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实行奖惩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良性互动,将工作内容和评价考核相结合,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大检查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和个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2.3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教师和学生既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和参与者,也是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精细化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规范学生思政工作每一个环节。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评奖考核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思考学习和提高,将具有特色和长效的学工项目打造成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同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工作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的学工人员培训体系,制定学工队伍培训规划,全面提升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4 实践创新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延续性和持久性的内在动力

精细化管理本质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无止境的过程。管理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观念从理解到认同,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美,只有完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管理过程,注重细节,在过程管理中将精细化理念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中。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要求师生员工具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学生工作制度和流程及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同时将精细化管理理论与目标管理等其他管理方法组合,发挥协同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得最佳管理效益,保证精细化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董庆岭.精细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7).

篇4

(一)合同订立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一般而言,石油企业行业特殊,经营范围广,合作单位多,合同种类多,履行周期长。唯有做好合同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绩效。合同订立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投标和合同谈判。在这一阶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准确衡量和确定投标合同合理的价格。因此,在投标报价前,石油企业就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思想,组织管理人员、专门人员技术人员成立专项合同工作机构。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负责对合同内容涉及的市场价格、竞争对手、成本投入、预期利润等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编制、递交以及合同保函获取等工作。并重点对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以及计价规则、计量支付条件、合同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以及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进行仔细审核、校对,寻找可能出现的纰漏。发现问题,及时呈报决策部门,邀约合同单位进行洽谈,修订。避免因问题遗漏造成合同履约风险。

(二)合同的履行阶段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秉承“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思想,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立足专业、科学量化,强调细节、务求精确。石油企业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在履行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尤为必要。具体实施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工作。

1、建立量化的考核制度

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精细化的岗位职责体系和标准化的考评体系是合同履行阶段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避免权力寻租、杜绝黑箱操作,降低履约风险的必有途径。因此,石油企业在合同履行阶段,首先就应制定明确公示管理目标和岗位管理制度并形成和职位晋升、工资、奖金调整挂钩的量化考评体系使企业涉及合同业务的班子成员人人明白企业管理目标,各个知晓自身岗位职责。从而积极、自觉、高效履行自身职责。

2、组建业务水平高的项目经理部

合同履行的结果取决于合同项目组织的科学程度。因此,配备具有较强履职业务能力水平的项目经理部是合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石油企业履行合同初始阶段,就应根据合同业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专业团队,分配其相应的职权范围和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强化合同履行各环节的管理水平,激发相关人员对合同履行的积极性,以提高项目绩效。

3、实行考核责任书制度,权责落实到具体人

明确责任是合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将相应权、责和奖惩措施分配到具体的责任人。使其履职既受制度约束,也受激励措施鼓励。努力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认真执行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职责,精心维护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因此,石油企业对合同相关人员实施内部考核责任书制度,不能仅限于企业经营中的成本、收益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合同涉及的价格、进度、安全和质量目标、技术经济、政策风险和社会效益等等内容。以相应的权责分配和激励措施,使企业和内部考核责任书签订人都能积极主动地为圆满履行合同而努力,全面提高石油企业经营效益。

4、进行项目资金管理

保持项目收支平衡与合理推进的统一是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精细化管理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具体实践中,首先要特别重视加强资金管理的预见性,要根据企业合同执行计划和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计划期内的收支平衡情况进行预测和把握,以便于资金调度,确保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要建立支付台账,详细记录与写作方签订的协议内容及合同预支付总金额、当期支付额、到上期末累计支付额和到本期末累计支付额。对存疑问题要及时与财务管理部门对账,定期查缺补遗。同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实际的需求、承受能力和财务成本,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做好资金筹集、调配工作,有效保障资金供给。

二、结语

篇5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开发背景

某公司是属于异地办公形式,销售客户部分在北京,技术部在桂林分公司,协作进行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所有需求都是总公司逐步设计完善出来的,一边开发一边修改的过程,所以整个开发过程,需要北京公司的市场和规划人员和桂林的技术开发人员密切的高频率的交流,同时,因为该项目是个很庞大的门户网站,包含几十个子网站和独立的小系统,在研发过程中,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出现更新的问题。尽管公司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强化管理,但由于庞大的系统和有限的人力,总是不能很好的解决。

对此笔者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来设计一套适用于当前这种情况的问题管理系统。随着在开发应用完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系统大大的减少了问题管理中的各种不足和低效率的情况,提升了项目开发速度,同时对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细致应用,使得该系统逐步拓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型IT公司应用的大型平台。

2基本设计需求和开发步骤

北京实创信通公司自从其2007年成立以来,就接受总公司委托,一直致力于面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创新园等几个高科技园区的综合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由于该公司采取市场部在北京,技术部在广西桂林分公司,两边协同开发的模式,因而在市场和技术以及技术开发本身对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大型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数量和种类繁多,因此,公司很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专门针对此问题及任务管理的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经历了4个步骤,第一,分析实创公司当前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于各类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其他相应问题,第二,针对现状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三,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和表现形式。第四,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计相应的参数指标和内部绩效管理体系。

利用内部管理系统以科技驱动型实现成本管理的发展步骤:

第一步:问题管理。

包括问题的提出,备案,问题的分配,问题的确认,问题的限时解决,问题的评论和交流,问题解决结果的提交,问题的验收,验收失败的流转,问题类型的统计,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责任人完成情况评价等功能。可以实现对于公司所有问题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步:计划管理。

包括计划的制定,整合、修改、流转、批注到确认和,分配,确认,自动统计和总结全程在线流程,可以大大节省计划阶段的耗费时间,节约成本

第三步:流程管理。

包括对项目实施流程的多元化定制以及流程固化,对于控制点的验收和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把控等功能,可以避免对于流程的执行经常出现问题的情况等

第四步:成本管理。

包括公司日报,周、日工作时间统计查询,周、日成本自动核算查询,项目日成本核算查询,项目成本自动预警,项目成本效益自动计算查询,项目成本多维度查询,个人任务成本查询,公司周度月度成本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可以全盘清晰化掌握公司的全部环节的成本。

第五步:绩效管理。

包括个人详细工作及耗费时间列表,请假管理,会议管理,身份管理(专职,兼职,临时等),个人超时任务及提前完成任务自动统计,个人绩效分自动统计等功能,可以清晰有依据的评估出员工的价值度以便真正在保证公司效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所产生的价值落实对个人的激励,产生促进作用。

第六步:发展管理。

建立起完善的项目效率库,记录公司已有项目所有步骤和功能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和完成人员以及相关技术水平,根据设置的百分比值,自动估算同类项目应该提高的效率和完成时间等,可以使得公司发展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实现自笔者激励功能。

3问题管理系统的初步参数和流程设计

3.1任务管理的流程是

提出任务——确认任务等级和紧急程度——分配给主管——主管分配给技术员——确认任务以及具体完成时间——完成任务的过程或者阶段性报告——完成任务并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成功则提交总监验收——主管验收失败或者提交了修改意见则任务返回未完成状态(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任务失败还是需要完善)——继续完成并提交验收申请——主管验收成功提交总监验收——总监自己验收或者委托某人验收并进行评定——验收完成后正式交付任务——任务归档。

3.2任务管理的状态有

状态有:提交任务——任务性质确定——第一次分配任务(总监)——第二次分配任务(主管)——确认任务(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汇报(通过现在的日志或者跟帖实现)——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并提修改意见——确认修改意见(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修改并阶段性汇报——再次申请主管验收——循环该过程——主管验收成功并评定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提交总监验收——总监验收或委托某人验收——提交修改意见并分配给主管——主管二次分配给技术员——技术员确认修改意见并上报修改时间——循环该过程——总监或总监委托人验收成功——总监签字提交交付——任务日志评价。

3.3任务变更的情况

第一次提交任务——走任务流程——任务出现变更或者需求变更——在原有任务下进行跟帖——该变更任务由总监进行第一次分配到主管——主管第二次分配到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确认需求并上报时间——该新确认时间自动更新原任务完成时间(但不删除原先提交的预期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报告(通过日志)——提交主管验收——走任务管理流程。

任务变更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原先的问题的那个帖子下,再加一个跟帖,并以这个跟帖作为重新任务分配的的任务。

3.4问题管理的流程

问题管理的有些区别,就是多了一两个环节主要是:

①提出问题(可以写重要性和紧急状态,但是不是确定状态)——②问题的分类和重要性的确定(由总监确认,如该问题是属于无效问题还是有效问题,还是暂缓解决问题,以及该问题的重要性)——③问题的第一次分配给主管——④主管对该问题的第二次分配给技术员——⑤技术员确认该任务以及完成时间——走任务管理流程——主管验收——总监验收——问题提出人验收——总监对该问题的归档和分类(如个人责任问题,还是非责任问题)——问题终结——记录该问题整个流程——将该问题记录到责任人的个人文档。

3.5时间管理

就是对于完成时间,由责任人或者主管提交的时间,假如笔者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再交给主管以及责任人进行确认。

3.6涉及到的管理

①任务管理;②问题管理;③时间管理;④问题的性质管理;⑤任务的过程管理;⑥任务的交付管理;⑦问题和任务的归档管理。

4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是从以前以文档处理和工作流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成为以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协同化的办公和服务,以问题和任务(计划)管理为主要应用的功能。创建一个共同使用的办公平台和集成的办公环境,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电子化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具体来说,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修改,确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的构造设计。

5问题管理系统应用条件及初始步骤

该系统是专门针对IT企业进行设计的,其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在工作期间一直处在开机状态,这样才能保持系统一直处在激活状态,并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进行精细化的把握和控制。下面是该系统初次使用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1)该系统默认保存帐号密码,登录一次后,下次使用时候不用重新登录,建议大家作为自己电脑的主页,若是在外面电脑上使用的时候,则每次用完必须退出登录。

(2)每次打开页面后,最上方显示的是两个栏目是“笔者未确认的任务”和“笔者未完成的任务”。

(3)提出问题(任何人):就平台以及管理管理,经营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注意提问题的时候标明期望解决时间,同时最好上传问题截图图片。

(4)分配问题解决任务(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直接分配或委托部门主管分配):分配问题之前和责任人协商好大致的时间,分配的时候直接到具体的责任人,协助人以及完成时间。若有必要,需要对问题做一些分析说明。

(5)确认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任务责任人到系统确认自己的任务已经接收。

(6)完成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接收到该任务的所有人都完成任务并提交任务完成,由任务责任人提交验收申请。

(7)第一次验收(任务分配人):由分配该任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等委托部门主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提交。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第二次验收流程。

(8)第二次验收(问题提交人):由问题提交人员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已经解决问题,问题结束。

(9)问题解决的过程情况汇报可以通过“写日志”来记录。

(10)对安排的某个任务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用发表跟帖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战军.吉粮集团收储经销有限公司精细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徐松杰.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方法及其应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5日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企业的运营发展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新时期电力企业需要开展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能真正实现优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预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然而,现阶段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不完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财务管理职能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但是,目前电力企业部门间的管理混乱,存在交叉管理、越权管理等现象,这就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矛盾,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各种阻碍,难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财务管理认识不全面。由于电力企业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涉及到很多因素,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就必须明确管理目标。具体来看,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企业基建的财务预算额度和财务管理预期效果。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缺乏整体的把握,对于财务管理定位不准确,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这些都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展。

(四)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现在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基本较为规范,但是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财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二是财务管理人才投入不足,没有加强现有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注重引进先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增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其中财务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有些部分电力工程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注重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没有建立全面财务管理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片面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增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通过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分解,然后再向企业内部推行计划的精确化、决策制作的精确化、成本控制的精确化、员工考核的精确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最深层次的挖掘企业价值。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深化对财务工作职能的认识,将财务工作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进行转变。

(二)实行全过程财务管理。电力工程企业还必须坚持全过程财务管理,不管是新建电网、迁建电网、扩建电网等工程,还是小型电网基建工程,都必须遵循全过程财务管理理念,实现全员、全部门的参与,这也有利于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全过程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从项目的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及竣工等阶段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每个项目相关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当然,全过程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保证财务全过程管理工作高效完成。

(三)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主要针对的是电力工程项目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等工作,要全面做好监督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确保电力工程资金合理应用,确保整个工程财务管理的有序;(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约束财务管理行为,保障财务管理成效。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重增强财务审计的独立性,通过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3)建立财务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通过奖惩措施,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电力企业财务分析应多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减少因为分析人员的主观偏好而发生的财务分析失真情况的出现。在财务分析中可以较多的运用数据模型,既可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又可以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的方法增强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联系相关法规政策,考虑不可计量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并实际修正定量分析的结果。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必须结合起来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财务分析,以减少分析的主观性。

(五)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目前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在信息的展现形式上也不再仅限于表格、数字等枯燥的形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到声像结合的方式来传递,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报表资料的及时性。会计电算化只是分析的手段和工具,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分析工作的真正主体。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选拔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担任这项工作,同时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适应本企业的专业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人员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基本分析能力、数据的合理修正能力还有综合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再者,为了让决策者不做出错误或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的结论,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及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可以确保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也已经采用和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传统的财务工作相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利于避免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干涉,有利于确保财务管理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七)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财务管理的数据管理中,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几个方面有效地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数据的价值。此外,如果数据收集不到位,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捉襟见肘。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财务数据的收集,不断拓展数据收集渠道,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财务信息,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再者,数据快速增长也给数据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数据存储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完善财务数据库,系统的进行数据整合和储存,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不完善,而且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基于此,电力工程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降低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军.电力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措施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2.1.

篇7

关键词:县乡财政 精细化管理 对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发挥县乡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县乡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一、县、乡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机制不够完善

预算编制比较仓促、粗糙,不能及时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的其它政府收入编入预算中。这样造成一定数额的预算外资金不能被政府所统筹安排。另外,统筹年初预算资金到位率偏低,使预算执行力不够,往往追加较多,均衡性低。

(二)公务消费粗放式管理

当前公务消费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上难以把握公务消费特别是职务消费的标准,导致行政开支偏高。

(三)资金管理疏于问效,使用效率低

财政管理中常有下列问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从而造成财政管理基础性工作仍很薄弱。其中,对于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或部分重点项目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没有事前、事中的跟踪问效,造成资金使用率不高。

(四)财政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财政监管机制尚不够完善或仍处于“空白”,致使财政监督部门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不能明确监督对象、监管范围、监督方式及目标等。因此,监督成效不高,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时有违规现象出现。

二、加强县、乡财政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首先,应健全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确保财政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让财政工作人员依法理财、认真履职,推进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一是细化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从而提高核算质量,并完善监管机制,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中资金运作的安全。二是在工作中要把好“三关”,即凭证审核关、财务复核关和事后监督关。经办人员必须仔细审查所有外来凭证,确定其真实性,并审查凭证上的相关要素是否完整;审查支拨用途与金额是否真实、合理。并且将账务交叉复核当作会计核算的核心工作来抓,保证由三人共同审查复核相关凭证帐表。三是完善凭证帐表对账制度。单位报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现金收支的日清月结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另外,相关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每月和银行对账,以防范于未然,从而尽量消除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二)重视预算管理,使财政收支行为规范化

一是乡镇政府与相关财政部门应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安排乡镇人大审查批准乡镇级财政预算工作。同时,由乡镇政府根据有关法定文件,树立法制观念,强化预算工作的法律效力,并依法执行相关预算追加程序,健全预算调整手续。在财政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如《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等,做到依法理财、依法管财、依法治财。二是严格追究个别人员违反预算法的责任,强化监督作用。三是必须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将政府性的相关收入均纳入财政预算及会计核算中,从而保证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县、乡财政的收支情况;同时,应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按时拨付相关经费,提升资金使用率。四是县乡财政应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将其摆上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上来,避免任意改变预算收支现象,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力。五是抓好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环节,针对报账的原始凭证应严格执行相关现金管理制度,并遵守结算纪律,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并落实“四方签字”制度,即审核合格后由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四方共同签字确定。此外,严格落实票据管理制度,避免出现违规发票入账的问题。

(三)强化财政监管机制

一是推进政务公开进程,使财政资金管理逐步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并主动接受来自人大、审计部门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充分利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相关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的相关指标体系,并慢慢增大考评范围,善于利用考评结果指导工作开展;三是落实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措施,实行全程动态跟踪,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并完善执行过程,尽量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协调统一的监督机制。五是必须统一支出项目、相关标准及范围,严格根据相关政策与程序操作,切实发挥出基层财政的监管职能作用。作为基层财政部门,县、乡财政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对财政工作的监管职责,应参照相关的经济法规与会计制度,做好日常的财政管理,并严格管控支出,节约公费开支。凡涉及到大宗购置、专项资金、重要建设等支出时,财政部门必须遵循下列财务支出原则“事前参人、事中检查、事后审计。”此外,还应严格审核相关原始凭证,确定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完整、合法,从而避免支出漏洞。

(四)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对财政人员应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确保让所有财政人员都熟悉相关的财政法规及财政制度。同时,要求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包括会计执业资格证、会计继续教育合格证、电算化等级证等。财政人员必须会记账、熟练使用电脑、具备处理日常财政公文的能力。另外,还可建立财政干部交流机制,允许财政人员在全县范围中流动。通常每3-5年开展一次,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业务知识的互补性,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三、小结

新形势下,加强县乡财政精细化管理对政府的整个财政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县乡各级政府必须创新理念,健全财政管理精细化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从而推动县域财政效益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李肖红,杨燕.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与提升财政科学化管理的思考[J].苍溪财经,2009,(2):47-48.

篇8

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它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成为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苦心孤诣,精心经营是任何一个管理者在关注过程,采撷成果前经历的磨砺。学校管理者应是工作中的有“心”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精心做好每一件事,才“一切皆有可能”。

只有用心,才能发现事物内部规律。每一种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它不是理论家的故作高深而是真实地隐藏于看似琐碎,无序的表象之下,用心观察简单的事,用心专注平凡的事,才能发现其中的不简单、不平凡,实实在在地做到按规律办事。另外,事物彼此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若违背规律,必将导致我们的管理工作与期望值背道而驰,甚至受到严厉惩罚。

只有用心,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效率的提高源于问题的解决,而管理工作事倍功半往往是不能准确、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学校管理无小事,事事都可出问题。当管理者成为“睁眼瞎”,在实施管理制定决策时难以避免“盲人摸象”或“梦里看花雾里望月”的情形,让管理工作成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毕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

只有用心,才能自发产生责任意识和爱心。没有责任办不好学校,没有爱心办不好教育。在学校管理者的胸中,责任应与爱同住。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一件事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山一样的责任重担扛在每个管理者的肩头。缺乏责任意识,危害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所学校,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学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学生,关爱是联结彼此心灵的唯一桥梁。我校教师来源于五湖四海,很多是孤身一人身处异地,如若感受不到学校管理者真诚的关爱,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是一叶漂浮的浮萍,没有凝聚力没有忧患意识,难以与学校同舟共济。当爱心成为一个学校管理者身上的稀缺元素时,他得不到教师的尊敬与拥戴,更不要再奢求教师把爱心的灯传递下去照亮学生。学生年龄尚幼,心灵脆弱,关爱是他们受教育过程中必需的氧气,缺乏爱的管理必将导致学生灵魂的窒息。

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通过科学评价,形成良好的校风。

能够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师评价制度中应突出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即评价教师时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广泛全面收集信息,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工作的全貌;强调自我评价,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思想管理;多元化经营;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033-01

一、煤矿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原因和现状

1、煤矿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的原因

煤炭资源储量、开采条件的优劣、煤质情况以及开采成本等外在因素直接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可耗竭性,每个矿区都会经历一个由建设、兴盛、衰竭到报废的过程。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单纯依靠煤炭资源生产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的现代工业企业方向转变。只有积极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放眼非煤产业的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两条腿或多条腿同时走路,才能让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市场优势。

2、煤矿多元化经营现状

我国煤矿企业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施行多元化经营,煤炭工业多元化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业群体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居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煤矿企业通过多种经营,营业总额已经高达1000多亿元,有超过800多万的从业人员。其经营领域涉及到了电力、冶金、建材、化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仓储贸易、工艺美术、电子仪器、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商业、餐饮服务、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有超过6000种生产产品。

二、企业思想管理在提高煤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作用

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触及各种不同的行业。这些心行业,对于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来说,一方面带来了心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管理的困难。中国有句古话“隔行如隔山”,面对新的行业,管理者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员工如何在新行业中重新定位自己,是煤炭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所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要想做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工作,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思想管理工作。只有做好思想管理工作,才能使员工能够更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避免由于心理等方面因素影响工作、生产。只有做好思想工作,才能使管理者重新定位自己,在新的管理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可以说,思想管理工作能否有效、科学地施行,是保证煤炭企业成功转向的关键保证,只有真正抓好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思想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成功向多元化经营转型。

三、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管理

1、积极引导,克服消极因素

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社会经历的不同,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要求从事思想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因人而异,切忌盲目地实施统一策略。每个人在岗位变动或调整的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变化,这个时候的心理变化会影响到其在新的岗位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状态。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每一位员工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工作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加强思想引导。

2、注重依靠,夯实群众基础

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力量。职工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翁,要想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必须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群众是思想工作的对象,只有以群众为依据,有针对性、有区别的开展工作,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群众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只有积极发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能顺利推进。

3、以人为本,坚持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要想做好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的工作只有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在多方面了解并满足职工的需求,坚持将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4、务求实效,防止说做“两张皮”

务实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在过去,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说与做是分离的,进行思想工作时,不以实际行动力为指导,空泛的进行说教,而不付诸实施,导致在职工群众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具说服力,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因此,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积极开拓思路,寻找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法及途径,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结束语:综上,企业多元化经营线路的发展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满足职工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保证,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多元化经营路线能够正常、顺利、科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只有将思想管理工作与多元化经营有效的整合起来,才能够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资源面临枯竭的大环境下,保证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洛阳龙门煤业常村煤矿企管科

参考文献:

[1]郝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2]乔东.试论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J].商业研究,2003(03)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项职业人才提出了诸多挑战。新时期,我们应该正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影响,并从中找寻积极部分,从而将积极影响作用发挥到极致,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受信息化的影响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然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渗透与应用,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职业消退

信息化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局重组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开始推行电子商务模式,使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时还简化了原本繁琐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历史证明,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旧事物的消退。信息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不可避免地造成传统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力资源管理受信息化的影响,工作实效有着显著的提升,而且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合理。然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势依然不容忽视,毕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此时依旧需要人力资源经济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补充。正是因为如此,传统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虽然在消退,但是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不可丢弃,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优秀人才始终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

(二)提出新的要求

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消退,在青黄不接的时期,大量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出现了空缺,例如数据库管理员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应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做到训练有素,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将所学的新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遵循经济市场运行规律,保证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客观地意识到信息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逐渐从传统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塑造新形象。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受信息化的影响,面临着重重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长久生存下去,人力资源管理员要紧抓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并在此动力的驱动下,努力完善己身,通过培训、学习等,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才培养

作者结合上文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受信息化影响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两种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专业培训

如上文所述,受信息化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那么,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新一轮的改革,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人力资源改革精神保持一致,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信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向优秀的人才学习,不断积累新经验。而企业也需要加强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此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成长环境,认真分析他们工作中的足与不足,量化职员评价标准,并建立与之相符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同时为专业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就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言,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职业素质提升,这是其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数据分析、合理的有效手段。具备良好素质、技能的员工才能被称之为人才,才能在工作上游刃有余。

(二)提高工作实效

时至今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领域信息之间的流通加速,它正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渗透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俨然成为了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而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重要素,应该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具体而言,企业应该在遵循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基础上,认真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理论,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开疆扩土”。这种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经济师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人力资源经济师应该准确地认识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在学习思路和方法上力争突破与改进,扩大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面,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和掌握层次,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检验,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予以改进,从而藉此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效,最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认真分析其对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多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创新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霞.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5(11).

[2]梁彩兴,刘冬蕾,朱园园. 基于多元化雇佣方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精细化管理 策略

在初中各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其中重要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优劣以及教学效率高低均会对初中德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能够获取必要知识,同时也会在教师引导和指引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这对于其日后人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1]

一、教师在初中思政教育课堂中应针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能动性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要想实现有效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应遵从新课程理念指导精神,教师应对课堂时间有充分把握,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动性。同时还应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堂知识中的要点和难点,并对教学形式予以拓展和丰富,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其不仅可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效率也可有整体性提升。例如可着眼于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因图片富有直观化特性,教师可对此加以充分利用来强化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之“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章节教学中,教师若直接讲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纵然有所理解,但缺乏深入性,或仅仅停留于表象认识。而结合图片,将日常生活用品、饮食、果蔬、植物动物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进而引申出资源有限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自然灾害等图片来凸显资源匮乏对人类的影响,并通过图表形式描述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从而令学生对于我国资源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教材内容有了直观认识,同时也接触了大量图片所传递的信息,教学内容显得尤为丰富,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此外,教师还应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设计小组讨论、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等课堂互动环节,尽可能拓展学生认知度,为其创造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课堂氛围。

二、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管理

1.从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出发,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初中教材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选择不同着眼点,从不同角度入手来展开课堂德育教育。但应注意教师需要对教材相关德育教学任务有熟练掌握,同时能够将其与政治教学活动联系为一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道德意识水平,使其道德行为逐渐趋于规范。

2.开展法制教育。初中生年龄普遍偏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人成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尚未成型,同时现代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其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被左右。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开展法制教育,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对是非对错有一定判断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各类不良诱惑,做到日常行为的自我规范,严格约束自我并控制自我。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之“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章节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各类不良诱惑,并剖析了此类诱惑产生的不良影响、发生原因、表象以及对我们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运用实践教学方法来探讨应对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从而使学生应对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2]

3.组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合作意识。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活动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组织各类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发挥的课堂氛围,并在活动过程中推动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提升合作意识。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活动课能够有效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在学生们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予以指导,与学生一起思考、探讨并归纳总结。还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取代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非必要环节,学生们通过明确分工以及相互交流而提高了自身认识,其在团队实践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有利于教材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其集体意识以及团队责任感得到强化,。

三、结语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应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为中心,其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延伸的课题值得我们在日后教学工作中予以深入分析和探讨,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逐步丰富,我们会不断丰富完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精细化管理,使之更有效地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连丽梅.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篇12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

一、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以施工企业为例,施工作业点多面广,施工条件差,人员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市场这一调控手段的影响,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较大冲击,“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企业中逐步蔓延,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下滑。因此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就目前而言,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是以经验型管理为主,缺乏能够使人愉快接受的管理手段,显得比较粗放。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偏重于宏观说教,缺乏对服务对象的思想状态的精确把握和对工作成效的检验,也就是说量化落实和量化考核内容较少。再次,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敷衍了事,工作浮于表面。为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就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把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手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跑、冒、滴、漏”。

二、如何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一)教育和引导员工,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

只有抓好员工思想教育,才能抓好施工全过程控制。在抓好安全思想教育方面,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理念,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安全,行动上落实安全;坚持召开班前会,明确分工、确定责任,班组长每天班前对各个系统进行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利用每周一、三、五安全例会学习各种规章制度,项目队长每周组织各职能负责人进行隐患排查;坚持施工方案现场技术交底,对现场作业进行指导;在施工期间,对各项工序、各个节点进行检查,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稳妥进行。在抓好质量思想教育方面,利用各种会议宣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施工理念,施工期间现场技术员在各个工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并跟班检查,质检人员不定时随机抽查工程质量,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二)把“四个一点”真正落实在员工的实际行动中

(1)落实承包核算,项目成本低一点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把成本意识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根据施工图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提高机械的利用能力,转变人拉肩扛的传统施工模式。严格管理材料的使用,要求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牢固树立“节约一分钱光荣、浪费一分钱可耻”的勤俭理念,合理、科学用料,降低施工成本,勤勤恳恳抓控制,踏踏实实抓落实,以科学的施工方法,力求效益的最大化。

(2)提高质量意识,施工质量好一点

在项目施工中,每一个单项工程严格按施工图要求,编写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每一个节点严格按照自检、互检和专检的原则进行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教育员工树立“我的质量我负责,他人的质量我有责”理念,想方设法、潜移默化的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员工自觉养成严谨的施工习惯,不把质量通病带到下一道工序,真正做到交“满意工程”、交“放心工程”。

(3)合理组织人员,劳动效率高一点

现场施工根据单项工程量,合理的安排人、机、物。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使用机械的,尽量减少劳动力;不能利用机械的,尽量减少和高效使用劳动力。只有在施工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的情况下,才需要根据工程量适当增加劳动力和加班加点。要教育员工务必恪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原则,真正把“提升劳动效率”的理念印在员工的脑海、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中。

(4)精确使用材料,施工浪费少一点

在浇筑梁、板、柱砼施工中,特别是钢筋的制作,需要提前安排材料计划,根据图纸要求及需要搭接的情况,采购适应现场需要的钢筋,减少废料,增加钢筋的利用率。在模板使用上合理下料,对多次使用拆下的模板,进行以小拼大。为了鼓励员工用小模板拼制大模板,拼制一平方模板给予一定奖励,要想方设法增加模板使用次数。在浇筑砼时,精确计算、节约控制使用量。认真贯彻“合理用料”理念,减少“跑、冒、滴、漏”,用员工的实际行动,实现工完、料尽、场地清的目标。

三、如何做好思想政治精细化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因为这是一种符合时展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观念上求转变。精细化管理是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思想政治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也是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之初进行完善管理制度和修订标准的基础工作,势必会相应地增加工作量。可能会造成部分政工人员的抵制情绪。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简报、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让这部分政工人员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给企业及员工带来的好处,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之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直至深入人心。

二是流程上求细分。首先是管理层在研究、规划、部署思想政治工作中能不能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执行层的能力,特别是能不 能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真正把上级的要求和自己部门的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本单位具体的而不是复杂的措施。其次是管理层要尽可能地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进行细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具有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标准,使执行层能够准确领会上级要求,精确落实上级部署。

三是考核上求严格。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实效,严格考核是关键。要建立起系统化的考评机制,将考核工作落实到细分的每一项工作流程中,做到考核标准制度化、考核实施经常化、考核管理规范化。通过考核,才能查找和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为今后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完善思想政治精细化管理的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靠保证。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精细化的标准关键是要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抓住企业创新、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与员工对话交流平台,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形成一整套思想政治精细化管理闭环管理机制。不仅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责任分工上进行细分,还要在监督检查、量化考核、整改落实进行明确,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成效分析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取决于决策前的定位,执行中的检查监督,实施后的情况反馈、总结和追踪调查。对于取得的成效要全面分析,在满意度,支持度、参与度中进行细化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流程更加合理,目标更加明确。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好”或“不好”,而要精准分析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程度如何,进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可行方案。

三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及时向员工公布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决议、制度,让员工共享信息资源,令决策更加民主、透明和公开,激发员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热情。要从员工的切身感受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真正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员工的心坎上。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奋发自强的精神风貌。

篇1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已经彻底进入到信息化的网络时代。近些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以说,如今的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颠覆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人力资源经济师和信息化为基础,对当前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所受信息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师 信息化 职业素质 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这个职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明@,比如,如何掌握在信息化时代下人力资源经济师的稳健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提升人力资源经济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如何做到快速有效的培养人力资源经济师的创新与改革能力。只有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变得更为科学,从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与信息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呈现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科学分析为手段的态势。要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最新理论知识方法和学习最新管理观念,要把所学知识最大化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引领了时代的步伐,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对人力资源经济师管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到随时随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推出的最新理论,适应新的时代工作要求,以达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成长的同时,保证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强大,以避免自己被时代所淘汰,被市场所遗弃。

二、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所受信息化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效率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技术之下基本已经没入在时代的长河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是时代的必然发展需求,是社会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标志。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提高,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极大减少的态势。具体来说,首先,人力资源经济师管理人员已经开始使用电脑办公,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随着信息技术进入企业,使企业避免了对冗杂资料的管理,而且也实现了无纸化的管理,一般都通过办公软件将工作内容直接上传,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人员工作强度,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物力投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虽然信息化使得人力资源经济师的职位大幅减少,但是,剩下的人力资源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需要积极吸收信息化给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具有发展的眼光,脱离传统的单一化工作模式,要做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人力资源经济师,要树立信息化新形势下的新工作形象。否则,当前处于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同样会失去现有的工作。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适应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信息化模式下,他们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树立危机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发展得更为稳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信息化方便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先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破除了员工间距离时空的界限,实现了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之间的直接沟通,企业内部已经可以由人传人的传统沟通方式转变为通信工具和网路工具间的沟通交流,这为各个部门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企业内部与外部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使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之间的中层组织机构的作用大大减弱,使承上启下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差,所以现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对中层组织机构进行大幅度的合并或裁员,有的公司甚至直接取消了该组织机构,减少了资本开支,使这部分开支用到了更需要的地方。

三、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的相关思考

(一)提高信息应用技能。人力资源经济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在新型信息化模式出现的同时,重点加强自身对计算机信息理论的学习,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今的世界,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要增强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了解最新的理论知识,加大信息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培养,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到最新的知识,并使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只有掌握好计算机信息理论知识,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应用技能,才能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工作中站稳脚跟,才能做好数据的分析,确保工作的严谨。

(二)增强人力资源经济师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师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管理职业,他们不但要考核企业人员的绩效,而且要进行人才招聘、人才分配、人才培训等工作。所以,首先要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人力资源经济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要提高人力资源经济师的业务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经济师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做到训练有素,只有如此,才能调动企业整体工作气氛,才能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

四、结语

人力资源经济师职业受信息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必然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这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其中人力资源经济师人员也需要不断汲取信息化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发展,促进该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霞.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5(11).

篇14

关键词:组织绩效;精益;信息化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两位工程师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首创了“精益化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生产方式。8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Jones于《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在具体的生产形式的基础上,“精益思想”于1996年由James P· Womack和Daniel T. Jones共同提出。实质上,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就是要求企业找到最佳的方法确立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最大化的哲学,它要求在所有的系统过程中持续剔除所有形式的浪费。在精益化的生产过程中,改进流程所采取的每个行动都是经过根据系统的总目标进行计划、贯彻并评估的。如今,精益思想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其不仅体现在生产方面,而且体现在包括质量管理、维护、评估等一系列流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结合企业文化的精益绩效管理思想。不论公司的规模大小、技术水平或职员的专业化技能水平的高低,这套思想可以应用在任何经济模式下,任何制造业或服务业公司中。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的情况

对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推动企业系统的改进。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II 软件以来,管理软件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ERP/MRPII系统作为在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有助于规范我国企业的管理运作制度,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辅助手段,大大改善了企业原先低效与混乱的运行状况。ERP在调动企业内外可用资源的能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由于IT技术的迅速提高,ERP在实现方面更是体现出准确、快速、信息易集中和便于决策等优点。

我国政府已经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但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这主要是很多企业不结合自身的组织特点盲目引用高科技软件所导致的问题。企业实施的很多信息技术的项目和信息系统往往存在一对固有的矛盾: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持续有效贯彻商务策略,而一次性装入的固定的生产管理工具却根本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很多的商务流程重组、系统变革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事先没有系统地应用较好的项目开发方法。所以,企业的管理也应形成一种更成熟的观念,就是通过精益生产、需求拉动方式来实现生产的运行,形成流动生产,与此相适应,完整的绩效管理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二、精益绩效管理

绩效分为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组织绩效。

传统的绩效管理侧重于绩效评估,即强调在公司现有的业务模式下对企业绩效的产出进行鉴定,并在这种后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并调整设定下一评估周期的绩效目标,评估标准一般参照年初提出的企业目标规划。这种考评方式在绩效目标的设定标准上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同时,对绩效产出结果而非过程的考评,容易造成为了实现企业设定的目标,忽视管理过程均衡性等问题。

精益绩效管理(Lean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不同于企业一般的绩效评估,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而是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高效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盲目引入高科技软件并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并不是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我们知道,单纯的绩效评估仅仅反映过去的绩效,采用秋后算帐的形式,只关注工作的结果;而有效的绩效管理从一开始便有计划地展开,更强调未来绩效的提审,注重工作结果的同时不偏废工作过程,从而能够解决问题,有效地实现系统优化。

精益绩效管理是基于精益思想的绩效管理体系,它是站在股东和客户角度上的一种价值增值的思考过程,作用于当前的流程,使得流程优化并且使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灵活运用。这种新思想的原理主要是:系统变革面向流程思考(考虑做什么先于思考怎样做);流程质量决定产品质量;每个流程都有其相对应的流程标准;流程负责人是技术专家也是优秀的管理者;下一级流程是当前流程的客户;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己任;对流程数据的评估推动流程的持续改进。对价值流的态度方面,要求明确产品的价值;识别每种产品的价值流;毫无中断地实现价值流;以客户的需求拉动价值流的实现;不断改善,追求完美。

这一思想基于流程,以团队开发作为系统变革的基础。精益绩效管理的目标体系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导出,围绕组织流程开展的。它针对流程设定目标或关键绩效指标(KPI),层层映射下去,激励每位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组织或职位的目标。通过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目标体系落实到了管理者和员工身上。然后就是建立统一、完备的绩效评估制度,最后成立由公司各层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监督绩效实施情况,形成有效的绩效组织责任体系。

三、在现代企业中贯彻精益绩效管理

由于精益绩效管理作用于现存的流程,它使得流程优化并且使高新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贯彻精益绩效管理思想的团队对其全程负责。企业想合理实施信息化,标准的精益绩效实施步骤是:项目筹划——部署管理策略——绩效分析——制定计划并进行流程改进——按照精益绩效管理思想持续改进。

1. 筹划项目。(1)精益绩效项目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系统变革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撑。(2)对当前企业进行精益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筹划。设计一些精益绩效评估检验单可以帮助管理团队分析公司成功实现精益绩效项目的可能性,分为四个方面:①公司意愿(公司希望信息化的程度;当前所处行业位置;其他供选方案;各种技术和管理思想可能实施的力度);②公司精益信息化的机会(价值增值流程分析;分析组织实现流程跨越不同职能和不同部门的机会;分析各种流程精益信息化的潜力);③公司精益信息化的能力(领导者能力;他们能否贯彻精益思想所需的特质;管理层具不具备完成精益绩效所需的条件);④精益绩效项目的约束条件(公司贯彻传统生产体系的程度;不支持精益思想的人员;因为变革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经过评估,并且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支持开展精益绩效项目后,公司才能依照下面的步骤展开行动。(3)为精益绩效项目做准备(初步指定项目团队;设计一个试验流程并给出一段试验期;对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提供所需的支持)。

2. 部署管理策略。在精益绩效方法体系中,由企业商务方针和战略驱动管理策略的部署。精益项目策略需要结合商务计划和战略计划中出现的商务策略和系统策略,它由管理层确认并层层贯彻下去,项目目标是由管理者和精益绩效团队成员根据企业与市场环境结合各种知识分析得出的。

3. 绩效分析。项目团队还需要观察并收集数据以及员工或客户的意见,所有这些输入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将数据分析与管理策略部署结合,可以依次寻找流程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出在哪一块结构就寻求哪一块的负责人,如果项目跨流程、跨领域,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确定主要流程和辅助流程,将流程与流程的结构与关系描述清楚再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4. 制定精益绩效计划并实施流程改进。企业挑选合适的负责人组成项目的指导委员会,他们来自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供应商和主要客户,在精益项目中承担各种角色。指导委员会互相交流业务方针、项目策略和项目目标,确认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指导委员会会议需要定期召开。

项目团队直接向指导委员会负责,它是公司管理层、项目管理层和各部门交流的平台,负责具体的开发、培训工作,层层部署任务并协调各项业务活动且认真监控负责的流程。

指导委员会传达他们对项目的期望,特别是对于企业信息化这种类型的管理项目,他们希望能削减多余的工作量和无用的业务流程;实施唯一的、备有证明文件的业务流程;指定流程标准,这里的流程标准包括了工作流程图、工作指令、培训内容和必要的QS/ISO文件。除了建立基于流程的性能评估外,还必须为制造和财务业务奠定一个稳定的信息基础。

指导委员会和项目团队的沟通很重要,保证信息的有效畅通。项目团队要准备随时反映项目进度安排的简图;建立渠道维持项目的有效沟通;使项目按计划开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最合适的组织方式并不能一次确定,于是需要不断地管理更新其组织结构;密切维护流程的质量;定期向指导委员会报告进度。

5. 持续改进精益绩效。当前的工作跨入另一个阶段时,采用计划——执行——检验——实施(PDCA)循环将可以继续提高企业的绩效。活跃的市场经济给了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科学的企业环境建立起来以后,以此为基础的维持改进才能保证企业的活力。管理者们在变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逊色于技术专家,项目团队结合技术和管理上的精英,追求的是持续的精益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些孤立的、暂时的成功。

持续改进已经成为企业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组织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自上而下的方针配置和自下而上的连续改进。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创新的激励政策对于持续改进的文化能否融于企业文化很关键,这种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动力结合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战略导向设计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