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

营养与食品卫生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38: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营养与食品卫生,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营养与食品卫生

篇1

目前基本改变了坐月子吃鸡蛋越多越好的传统做法。产后饮食搭配均衡,切勿太油腻,忌辛辣食品和调料。选用绿色无污染安全食品。

分娩后产妇坐月子期间,常以鸡蛋为主食,但吃鸡蛋并非越多越好,分娩后数小时内最好不要吃鸡蛋,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体内消耗大,出汗多,体内体液不足,消化能力随之下降,若产后立即吃鸡蛋,就难以消化吸收,增加胃肠负担。这时应以吃半流食或流质为宜,有些产妇,为了加强营养,一天吃多个鸡蛋,其实这对身体并无好处,产妇每天吃三个鸡蛋就足够了。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鸡蛋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最需要的完全的蛋白质,其中的脂肪、铁、钙也最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鸡蛋中含量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等都是人体迫切需要、且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D对于婴幼儿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即经济又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如此营养丰富的鸡蛋,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也并非人人都可以放心的食用。

蛋白质过敏者吃了鸡蛋会胃痛。因为鸡蛋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与胃黏膜表面常有抗体的致敏肥大细胞作用,即可引起过敏反应。肥大细胞颗粒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使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胃痉挛,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因此不吃鸡蛋或不吃含鸡蛋成分的食物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海带营养学家认为,海带中所含的热量较低,胶原和矿物质较高,易消化吸收,抗老化,且不用担心发胖,是理想的女性保健食品。粥可以添加海鲜、肉丝、蔬菜、杏仁、松子等,配肉汤、菜汤长时间煮熬,能起到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胃口不好和身体虚弱“坐月子”的人最适合食用。如果有高血压病史最好用荞麦和大米熬粥,因为荞麦含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维生素P具有降血压和助睡眠效果,还是大肠“清道夫”。因此将荞麦和大米熬粥具有保健降压作用。此外营养学家认为,白菜可以退烧、解热、去毒、止咳化痰,还能抑制乳癌细胞,所以坐月子一定要吃白菜。

新妈妈买蔬菜水果都要挑选绿色无污染安全食品,因其农药残留很高,这样通过母乳影响孩子的健康。新妈妈虽然需要增加比平常多的热能食物,但是饮食搭配要均衡,切勿太油腻,否则孩子会患腹泻,大便呈泡沫状。

良好的睡眠、愉快的心情、正确的哺乳方式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母亲分泌足够的乳汁,且能母乳喂养孩子成功的关键。母亲的饮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能量供应,还关系到孩子能否获得成长所需的足够营养,因此母亲哺乳时口味都应尽量保持原味儿,吃低盐食品,且忌辣椒、胡椒粉、味精、葱、姜等辛辣食品和调料,否则孩子易发生过敏。

篇2

二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90年2月08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9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3个月]

公 司: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

职 位: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学 校:上海大学

自我评价

熟练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操作,能对上述仪器的故障做出原因分析并排除;掌握化学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非水溶液的滴定)方法,按照分析检验规程或标准,对原材料、中间体、成品等物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或进行定性测定,或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分析,为评定其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或为试验研究提供分析测试数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

质检部 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1.负责现场与质量相关内容的监督控制及相关工艺参数的检测控制;

2.成品、半成品的微生物常规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理化检测;

3.处理质量投诉,与相关部门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质量隐患;

4.协助质量经理建立、维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产品流程、供应商程序等文件;

5.根据GMP规定检查车间卫生及硬件设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不符合项报告并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6.微生物样品取样,并根据结果放行原料及成品。

2012/7—2013 /7:上海XXXX饮料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质量部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1.协助维护公司质量体系运行。

2.负责质量月报,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各类型图表及数据的定期维护负责文件体系的维护及相关文件的维护。

3.GMP修改并监>!

教育经历

2008/9 --2012 /7 上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3

关键词:营养学 食品卫生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56-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的内容,是预防医学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占据很大的比例。实验课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和理论课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文将对目前大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 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高校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过程中使用的实验指导多过于陈旧,部分院校使用校内自编实验指导,但也多摘录于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实验指导,多年来未做改动。营养学实验内容多为营养素的测定,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索式抽提法测定脂肪,通过尿负荷试验来测定水溶性维生素,食品卫生学部分开展的实验如酒中甲醇的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这些传统的实验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比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存在漏洞,它会将所有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统统记作蛋白质,而肉中瘦肉精的检测也急需纳入本科生的实验课程当中去。

2 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课程多选取一些经典的实验,如利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牛奶当中的蛋白质,这些经典实验的操作步骤在实习知道中都有详细介绍,且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也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每一步做出详细讲解,同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仪器如何操作都做出详细介绍,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介绍和实习指导中的步骤操作即可。并且由于时间关系,实验老师会提前准备实验中所需仪器,配制所需试剂,学生甚至课前不用预习,只需简单记忆实验步骤,机械的模仿老师的实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这使得学生及时完整地完成实验操作也不能完全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若出现问题不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课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开展中,首先必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膳食调查,我们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自主调查,然后对获取的结果进行分析。所有过程结束后进行结果展示,不同组之间相互比较,学习对方的优点,提出对方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对营养学这一部分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另外,实验课程的教学地点也并非局限于实验室,比如关于HACCP和GMP的学习,我们就把学生带到乳制品企业,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在好奇和兴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3 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各高校考核学生实验课成绩主要依照上课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这种考核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一些虽然到课但是没有参与实验操作,课后抄袭同学实验报告的同学拿到了高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甚至有一些同学,在其他同学实验过程中完全不参与实验操作,而是急于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相互抄袭数据。这种考核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实验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一组同学分步骤完成一个实验,带教老师根据其操作情况,结合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进行打分。

4 重视实验结果的讨论

每次实验结束后,都会有学生拿着自己的实验结果问老师自己的实验结果好不好。其实,只要是实验,就会有误差,只要学生对于实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能够分析出误差出现的原因就是对所学内容有了好的掌握。而实验结果的讨论,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需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而通过实验也使得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总之,实验课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符合国家教育的方针和策略,符合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2]。通过实验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院校;食堂;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

【Abstract】 How to ensure that the college dining room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problem is the universities and even the social attention a important topics. College cafeteria food safety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Strengthen the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working staff and managers’ safety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skill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ood hygiene institutions canteen. 

【Key words】 Colleges HTK HT, Dining room, Nutrition and food, Sanitation, safety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人口稠密,高校食堂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是在校师生,高校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其饮食营养与安全问题是食堂工作者考虑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着师生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近年来,各类高校不断发生食堂饮食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师生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高校食堂饮食服务工作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维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充分发挥院校食堂的服务性能,加强饮食安全管理,提高院校食堂饮食安全程度, 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院校食堂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

1 严把物资采购源头关,做好食品储藏工作

高校负责采购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采购工作。采购员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必须到获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进行物资采购,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索证;相对固定每次食品采购的场所,确保食品质量。若是向食品生产单位或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时,则要确信经营单位是否持有资格证明、食品卫生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明等;全部食品按要求记录,建立台帐。应保持运输食品工具的清洁,防止食品受到污染,若是冷冻食品时应当备有一定的保温设备。

贮存食品的场所和设备等应当保持清洁,避免霉斑、苍蝇、蟑螂的出现, 保证贮存仓库的通风良好,仓库内不能存放有毒有害物品。食品应按种类分架存放,与墙壁、地面距离保持在10厘米以上,使用食品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及时清除变质过期食品。需冷藏、冷冻食品的贮藏温度要符合冷藏、冷冻的温度范围。食品加工前,需仔细检查待加工食品以避免变质异常食品的继续使用。在使用前各类食品原料应分类分池充分洗净,必要时还要做消毒处理。原料加工所使用的各类工具、容器等必须要有明显的标记,分开使用,用后洗净,保持工具的清洁。切配好的半成品应与原料分开存放,以免食品被污染。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意已盛装食品的容器的放置,不得直接置于地上,避免食品污染。

在烹调前,同样应仔细检查待加工食品,剔除有腐败变质异常的食品,保证烹调食品的质量。加工熟制食品时,要保证食品烧熟煮透。且加工后的熟制品与未加工食品必须分开存放,而半成品与食品原料也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凡使用冷冻熟制食品时,必须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才能食用。需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然后冷藏储存。若有隔餐或隔夜熟制品再食时,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2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与教育

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种全员活动,从事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重要,对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影响甚多。因此,我们要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工作,总的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强食品从业员工的卫生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各高校制定食堂管理和从业员工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从业人员经培训达到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安全卫生的理念灌入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去,使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从业员工都能有思想上的认识,认识到饮食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形成正确的观念,自觉地参与到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去。对于高校食堂安全卫生工作管理者的培训,目的除了基本的认识之外,还应使其具有能满足加强高校食堂安全卫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且能够正确的应用和实施。另一方面,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条款作为承包经营者必须保证的重要条件,承包方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若没有卫生许可证者不得承包学校食堂。建立校方、承包者、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食堂监督工作的机制,促进提高食堂卫生安全程度

3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利用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板报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宣传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促进提高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知识,统一组织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 结束语

高等院校食堂卫生安全程度关系到师生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做好高等院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是一件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对于此项工作,有很多的客观影响因素,然而,只要在食品加工制作各环节中严格要求,是完全可以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然,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配合和支持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食堂从业人员的辛苦劳动与默默奉献的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姚如胜.高等院校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2] 魏霞.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体系[J].中国校医,2010,24(3):230~231

篇5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问题教改对策

[作者简介]吕和荣(196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60-02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

实训课程是高职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达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据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状态调研表明:我国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错位,对实训课程的管理尚有一定的欠缺。表现在:一是实训课程的课时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训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小,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是缺乏高素质双师型实训教师。现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专任教师大都是生物、化学专业等相应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新时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上更新的需要。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不健全。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室,但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同时,部分学校校外基地的建立流于形式,不能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和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四是实训内容长期不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训方式单一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实训课程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基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制定一个严格的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发展,抑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策略

1.实施分层次、递进式实训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长期以来,实训课程一直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相对完整性、系统性和独立性。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课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在第一学年,可以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机体营养状况的检查能力和评价方法,着重训练各种营养门诊检测仪器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并到居民社区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咨询及指导居民膳食营养,了解不同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使学生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人群营养健康检查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单项实训。在第二学年开设实验室营养配餐基本操作和技能,进行各单项实训技能练习,按照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营养餐食谱。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食堂进行实际操作,到社区开展居民膳食营养调查技能训练,并能独立完成居民膳食营养水平评价。组织学生到医院营养科进行见习,掌握典型病例的营养治疗方案,并针对临床营养的特殊需要,让学生掌握配制各种肠内营养餐、流食及匀浆液的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并通过认定考核,为下一步进行营养实习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加学生烹饪技能训练与营养膳食管理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厨师资格证和相关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到食品企业和餐饮单位了解食品加工与功能食品加工技术,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地保存其营养价值和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今后学生在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上广开门路。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训。即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外实训过程中开展多项营养学综合技能训练,如开展营养门诊、营养治疗流程及营养代谢等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制定膳食食谱,并对其进行营养教育和健康咨询,从而提高了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做出营养调查和评估的能力,掌握膳食调查结果计算和评价的方法,并根据分析和评价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膳食改进建议。

2.更新观念,加大双师型实训师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同时又具备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本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更新观念,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和聘用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建立灵活有效的培养机制,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此大大改善学校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时为了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到多家医院营养科、大中小学、幼儿园、宾馆、饭店、运动队、食品企业、社区、养老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第一手实践经验,使学校的实训课程由“纸上谈兵”状态,发展到把实训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处于“实战”状态。同时聘请专家开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营养师技能培训,由业内专家对实训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行业、职业实训能力进行评估,合格者上岗。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通过培训,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师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丰富的实训经验,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实训教学,彻底解决本专业学生实训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突破瓶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教学改革的难点。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根据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特点,构建了以校内实训室为辅,校外实训基地为主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实践基础。一方面在校内建立了“营养实训室”“营养配餐室”,并正在建立“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同时又与生物系、化学系进行资源共享并建立了基础技能操作实验室,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实训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与我校专业委员会协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现已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淮安市人民医院营养科、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和常熟创兰集团等建立了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感受企业的文化,并且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解决了专业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的专长、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

4.改革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彰显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本着突出实践能力、注重过程等原则,对现有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针对以往实训课程考核依附于理论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层次,采取分阶段考核,考核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成分分析能力、食品质量管理能力、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控制能力、社区人群营养与食品分析统计能力等。二是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能力、营养教育能力、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能力、健康评估与保健指导能力等。考核方式有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建忠,陆林,吴少雄,等.云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6).

[2]赵金娥.浅谈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篇6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张乾勇等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篇7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营养、关注健康。因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不仅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部对广大医学生开设,同时据了解,广大非医学背景的学生也迫切希望学习这门课程。每次开设的《饮食与健康》公开课都非常受学生欢迎,而且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学习,希望能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有所交流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例如每次课后,学生都会围着教师问问题,积极跟教师讨论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索要教师的PPT课件等。另外,由于营养学公共课课程开设人数的有限性,不能给非医学背景每一位学生提供这门课程的学习机会来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要求。鉴于此,十分有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开设,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促进师生、同学之间协作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作为一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本文作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建立这门课程的网络课程,向广大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通过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视频音频媒体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FLV等软件工具的应用、Flash及Flashpaper制作、思维导图绘制和应用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拓展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有益补充。

2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构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

Blackboard教学平台是国际领先的教学平台及服务供应商,该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的虚拟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将该数字化教学平台与现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查阅文献与科学探究技能,倡导学生进行网上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基于此,利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初步建立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网络学习平台,以期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该教学平台课程结构设计具体如下。通知及教师信息:通知栏主要向学生教学安排、布置学习任务等,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与。教师信息栏简要介绍了授课教师的个人简历、联系方式等,方便学生以多种途径与教师交流。课程信息:课程信息栏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学习的思维导图。课程简介对本课程进行了简单说明,如课程性质、地位、主要内容、课程结构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认识到学好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大纲主要介绍了各章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注明各章节学习内容中哪些是一般了解、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以及哪些是必须重点掌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盲目,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本课程学习的思维导图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本课程学习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便于学生理清本课程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另外还可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思路、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激发创造和促进创新。课程资料:本栏放置了课程PPT和精品网络课程。课程PPT教学课件主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按章节细化,将授课内容用powerpoint文件上传至学习平台;精品网络课程直接放置了该课程的相关链接,点击该链接可直接进入精品网络课程学习网页,例如放置了著名营养学专家蒋卓勤教授开设的《饮食与健康》精品网络课程。课程内容:本内容区直接展现了各章节的授课内容,并辅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屏、音频和flas等多媒体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易于理解。课程作业:本内容区放置了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题,课后作业和测试题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必须手段,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作业的类型包括了课程期末考核的所有试题类型,如单项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学习资源:该内容区主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书籍、课外阅读文献、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软件,学生可以下载自主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教师通过检索国内外学术期刊将相关知识最新动态在课外阅读文献区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广泛,视野更加开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讨论区:教师在讨论区中主要组织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讨论,通过给出营养状况案例介绍,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有关文献后将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同时对学生讨论的方向或内容给予适当的引导或作出解释回答。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媒介的营养状况案例讨论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使之在组员的相互协作下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另外,教师也可通过讨论区一些学科前沿热点话题,例如目前研究比较热的膳食因素与基因对慢性疾病发病的交互作用、非营养素植物化学物对健康的影响等,组织学生自学和自由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弥补了现有教材知识更新滞后的不足。同时,讨论区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教师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还鼓励其他学生帮助其答疑,最终根据大家回答的情况给予总结性陈述。

3结语

篇8

关键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食品相关课程 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urriculum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professional food rela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specialty food related courses.

Keywords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①实验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开设院校少,其培养模式尚不成熟,教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足。②③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谈谈对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现状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402)原名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204S),学制四年,为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19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医类院校(如徐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中医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以及农林类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④据统计,现阶段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医院营养科以及食品、生物科技、餐饮等相关企业。

徐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批了食品卫生c营养学专业并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经连续招收8届学生,每届招收约50名学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知识,能在教学、科研、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公共餐饮等机构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以及营养教育和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等4个模块组成,其中营养学和食品科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我校食品科学模块的专业课程主要由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工艺学导论、功能食品学和食品安全监督等7门课程(以下简称“食品相关课程”)组成。食品相关课程总学时为351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256学时,实验课学时为95学时。

2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各个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办学经验不足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实验教学内容结构不当。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不强。(3)实验教学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失。(4)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偏少。(5)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尚不完善。(6)学生创新能力不足。(7)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师资短缺。

3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3.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压缩简单验证性实验,逐步淘汰落后的、过时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综合实验能力。经过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课程达到100%。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传统的实验准备工作主要由实验中心教辅人员完成,而学生对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甚了解。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预实验等工作,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指导学生科学的采集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验样品,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良好手段。如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河水、教师办公室饮用桶装水及实验室自来水等水样;色素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超市出售同一品牌的三种不同风味的碳酸饮料;蔬菜农药残留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的样品来自不同品牌的香肠。由于样品源于日常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兴趣。⑤近年来,本专业依托省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建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引入了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凯氏定氮仪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测定仪测定食品中的粗脂肪含量,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等。这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的使用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3.4 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食品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搞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和生产实习,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食品原材料的加工、食品的生产、检验分析、品质控制等环节有所了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带队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问并进行讨论,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改革实验教学考评方式

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⑥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考核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规范性考查,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了实验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纪律、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协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4个方面完成实验考核。实验纪律考核占比10%,主要考核学生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是否轮流参与值日等内容评定。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比4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协作能力占比20%,主要考核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比30%,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情况、原始数据记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情况。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学生需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合理分析实验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实验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部分学有余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训练,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欲望。一方面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构思、标书的撰写、实验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等工作。近3年来,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校级7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担当科研助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以提高专业素养,以此保证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讯作者:李远宏

L芑鹣钅浚盒熘菀窖г阂判闳瞬趴蒲衅舳鹣钅浚D2014002)

注释

① 马万里,刘丽艳,齐虹.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48-249.

② 顾翠英,韩志芬,夏花英,孙丽红,朱明哲,刘霞.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更新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2.3:27-30.

③ 戴霞.高等中医药院校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3(11):69-70.

④ 孔刚,孟莉,吴学森,王建军,何慧.医学院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2015.15:123-125.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37-03

所谓“123”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双元制”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性地提出的符合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一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两个特色:实践特色和提升特色;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在此模式中,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之一;两个特色是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以校企结合推动办学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推动学习模式改革,以双证结合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改革,实现“双证融通”,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就业导向的重要保障。

“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营养、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相关权威机构预测,与公共营养、身体健康相关的职业将是我国本世纪最热门、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之一。作为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服务的高职院校,我校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申请并开设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正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营养相关人才的重大举措。虽然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传统的营养本科教育及医学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面临专业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现实,这就对本专业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顺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要的各种合格人才。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社科院的2011年度《经济蓝皮书》指出:2000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从每年107万增加到611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1年需解决700万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微观发展等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环境也处于不断发展变革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整个就业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未来几年,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

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如果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等定位不清,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简单模仿、套用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将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离,使专业人才培养失去自身的特色优势,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传统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面临的境况:一是因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二是培养方案与社会及市场需求不符;三是培养模式单一,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四是与职业资格脱节,创造力弱;五是教学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实训严重不足;六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当然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就业率必然较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是导致人才供求脱节的关键。因此,以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为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找准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的相关研究多倾向于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而缺少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更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笔者的研究在我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并实践“123”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将“两个特色”与“三个结合”有机统合,探讨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包括两个特色体系:实践体系和素质提升体系;三个结合层面:校企结合层面、工学结合层面和双证结合层面;其核心是一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在市场调查、专家咨询、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据此建立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测评形式。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中,不仅体现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如通过营养学、营养餐配制等强调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能力,通过营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强调营养宣教能力和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能力以及健康评估与保健指导能力,通过食品安全与法规、保健品概论等强调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控制能力,而且突出了继续学习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谐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通过网络信息检索等强调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教育、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等强调创新能力,通过普通话演讲、社会交际与口才、市场营销等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通过职业礼仪、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强调社会适应能力。这些能力的分析都是就业导向核心作用的集中体现。

实践体系和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 实践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具体包括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营养教育、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肠内外营养液配制、营养门诊、营养代谢、营养品营销等。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各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以及营养调查、营养配餐、营养宣教、营养门诊等综合技能训练和各种社会服务与毕业设计等。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是指对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因素和对象,如师生、设备设施、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制度和评价指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拥有高级营养师等“双师型”教师、营养配餐室和营养门诊室等实践实训设备、《美容营养学》等实践教材,以及医院营养科、疾控中心、配膳公司、健身中心、美容美体企业实践基地等。本专业的素质提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及内容,具体包括继续学习、服务创新、自我发展、和谐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提升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和超越、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要求。在继续学习素质提升方面,着重专科教学与本科自考的无缝接轨,在培养计划中密切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目,如营养、食品与健康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制定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兼顾自学考试的特点。在服务创新和社会适应素质提升方面,以大学生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等课程为抓手,在服务创新教育及实践、遴选服务创新项目、建立校内外服务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于学生入学之初就着重让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将学生的服务创新实践训练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自我发展和素质提升方面,主要通过出版《营养与健康》小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强调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在和谐人际关系处理素质的提升方面,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开展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实现教育目标。

三个结合 在校企结合上,改变了以往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员工等较低层次上的办学模式,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上,改变了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目标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悖,企业往往碍于关系而勉强接受学生实习,并无真实的可提高学生技能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践,学生大多是在做重复性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工学结合最终只能是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真本领的现状。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等形式提供大量的服务对象、岗位和机会给学生,进行学习模式的改革,将部分课程、论文答辩等移植到企业,使企业不必担心因工学结合导致运行成本增加,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具有很鲜明的可操作特征。在双证结合上,改变了以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脱节的现象,注重两者的同步性,利用我校作为省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的优势,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注重融合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在进行培训时,注重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缺少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更没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123”人才培养模式具备鲜明的突出实践特色和学历层次、创新能力的提升,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方式,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同步性等特色。在形成了包括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后,我校对本模式进行了规范的实施。

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设计方案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咨询业内专家、市场相关行业负责人以及开设营养相近专业的兄弟院校的专家,对研究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进行深入讨论;结合已有的培训模式进一步查阅文献,修改并制定更完善、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初步构建高职院校“123”式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本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进行调研,采取实地走访用人单位、召开学生座谈会、发调查表、设置网络调查、搜集企业人才招聘信息等方式,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进行全面了解,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初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高职院校“123”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新模式进行设计。其具体内容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学历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中“三个结合”的具体体现,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体现“一个导向”的根本保障。要以校企结合推行办学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工学结合推行学习模式改革,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以双证结合推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改革,实现“双证融通”,实现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无缝对接。

对高职院校“123”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评估 对高职院校“123”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评估应贯穿于从模式的建立到实施、到效果分析、到推广及可行性分析的全过程。不仅要评估模式建立的必要性,也要评估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要评估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具体包括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初衷,不断完善该模式的内涵。

完善新模式 在市场需求调研、实践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模式,为下一步推广做准备,可以首先应用于本专业新入学的学生,经过专业评审后,再应用推广到省内及省外高职院校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学生。

“12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实施,学生不仅在各级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各种奖项,而且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届毕业生“双证书”通过率均为100%,每届中有93%左右的学生被吸纳为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64%,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94.6%,这充分显示了“12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曹华,杨凤琼,兰小群.医学营养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114-1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罗纲,赵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55-357.

[4]周育辉,李军民,等.高职院校基于“3111模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107-108.

[5]柯玲,刘吕高,等.城市型综合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1(5):43-46.

[6]蒋新革,刘国生,彭.“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与行[J].教育与职业,2010(35):26-28.

[7]闾振华,杨立静,王燕平.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6):146-147.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以教师在黑板写好并讲解实验目的、意义、实验步骤、结果计算、意义、注意事项及讨论等内容,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及演示进行效仿。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实验课授课方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本学科的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实验教学经费相对不足,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破损,导致上课时部分实验由于仪器设备的原因无法顺利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进步对实验技术快速发展要求的现实情况;第三,部分实验内容受课时限制,无法在规定的实验课时内很好的完成;第四,按部就班的实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五,传统实验教学需要接触一些强酸强碱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实验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2.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逐渐引入到本学科实验教学当中,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2.1加强实验演示,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课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由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理论学习中涉及到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比较晦涩的概念和内容。因此在实验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互动反馈

多媒体课件集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元素,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再辅以教师的适当应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并且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案例讨论这部分实验内容,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播放大家熟知的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视频代替原来枯燥的文字叙述,便能大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另外,在多媒体课件中还可以整合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做题,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2.3降低实验成本,便于操作管理

由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在实际工作中以及实验课程中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也较多,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昂贵的仪器,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演示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不仅可以节省实验试剂的消耗,更可以减少昂贵设备的损耗及故障,进而减少实验经费的支出。同时通过投影仪播放实验演示视频,还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的看到实验操作过程和要领,避免了传统实验课中由教师亲自演示而导致只有靠近老师的学生能看清实验操作过程的弊端,使得实验课更加易于操作和管理。

2.4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的部分内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以及实验室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无法完整的实施,比如食品中总氮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这一实验内容,单是样本的消化和定容就要耗费4个学时左右的时间,再加上后面的蒸馏、滴定和计算,整个实验完整的进行下来需要8个学时,而这个实验仅安排了4个学时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无法完成这一实验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样品消耗和定容过程的视频,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枯燥单一的消化过程给学生感官上的认识,节省了课堂时间。其它的实验内容,比如蛋白质功效比值测定以及采样以及样品制备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解决实验时间和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

2.5提供最新信息,了解前沿进展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并了解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更全面的背景知识,其中包括本学科的科技前沿、实事动态、文献报道等。另外,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还可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习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

3. 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3.1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限。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包括Power Point、Flash、Authorware以及Dreamweaver等,而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使用的都是Power Point,该软件虽然容易操作但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交互性能较差,其他三种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交互性能较好,但是使用这些软件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大部分教师很难熟练掌握,因此不易推广使用;第二,过分依赖课件,忽略学生实验技能培养。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自身的操作演示,以播放视频代替现场操作,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3]。

3.2 针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首先,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固然有多种优点,但是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不同的实验课以及实验课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多部门合作,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本专业教师自身课件制作水平有限,除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课件制作水平外,还需要与电教、计算机教研室等多部门的教师及教辅人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整合资源,才能制作出一部好的课件;最后,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总之,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合理运用就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缺点,进而全面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鹃,白雪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5):303~304.

篇11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 重视实验课、动手能力较差、科研意识比较淡薄、 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以及实验 报告不规范等问题。同时,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比如:①实验教学知识体系更新滞后。无 法满足我校长学制教学的需求。②与食品卫生工作 实践需求脱节。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 方法单一,“不接地气”。③与理论课教学内容互补 不足。④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实验 课强化食品卫生教学内容,尤其是热点、焦点问 题。⑤侧重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训练不够。⑥ 实习教学形式单以学生按步进行实验操作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契机。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为了适应长学制教学需求,我系对营养与食品卫 生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实验课分为3 ~4个 主题进行,每个主题再分若干板块,通过查阅文献、 现场观察、实验室检验、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形式相结 合的方式。目前该改革已顺利实行一个学年。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本科阶段实验课程设置和 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我校现行实验课程 设置情况,反思不足,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以 更好的体现专业特色,适应长学制教学的需要。

1 方法

     选取当年教授的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75名。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设置的看法和建议、学 生对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生对考核方式等 方面。通过本系老师集中按要求完成问卷,收集到 的资料通过整理用epidata 3. 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 用构成比分析描述。

2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100%。调 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2  学生对于实验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评价53.3%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非常有必要,33.3% 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13.3%认为可有可无。

2.3 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目的的明确程度 8.0%的学生很明确,62. 7%的学生比较明确, 24.0%的学生一般明确,尚有5.3%的学生不太明确。 2.4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 总体而言,16.0%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 非常满意,46.7%的学生比较满意,26.7%的学生 认为教学内容一般,10. 7%的学生认为可以对该课 程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就实验课的内容与理论课 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程度:25.3%的学生认为结合的 很紧密,45. 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密, 21.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1.3%的同学 认为不太紧密。就实验课的学习对理论课的学习和 促进作用方面:5.3%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6.7% 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大,37.3%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10.7%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小。就实验课内容与 今后学习及工作实践的结合程度:5.3%的学生认 为结合的很紧密,40. 0%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 密,45.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9.3%的同 学认为不太紧密。

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16.0%的学生希望课程 是纯动手实验,26.7%的学生希望是理论讲解和教 师主导的案例分析相结合;29.3%的学生希望是理 论讲解和以学生为主导的分组案例讨论,22. 7%的 学生希望是外出参观,另有5.3%的学生希望是以 文献阅读。

2.5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程度 学生从教师对实验课内容的讲解情况、具体指 导情况、是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实验课课堂气 氛,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度进 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满意度 为100%,说明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准备符合学生 的标准,教师授课水平较高。

2.6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80%的试 卷成绩和20%的实验课成绩的总和作为期末考试的 总成绩。69. 3 %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考核方式合 理,22.7%的学生认为一般,但是仍有8.0%的学 生认为有待改进,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2.7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要求和自身情况,33.3%的 同学认为自己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掌握了 85%以 上,64. 0%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70 - 85%,另有 2.7%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60 -70%。

对实验课的具体教学效果方面,72.0%的同学 认为扩充了知识面,56. 0%的同学认为提升了团队 协作的能力,49.3%的同学认为提升了解决问题和 实际运用的能力,48.0%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动手操 作的能力,32.0%的同学认为实验课是一种有效的 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18.7%的同学认为提 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7.3%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归 纳总结的能力,13.3%的同学增强了文献检索的能 力,另有4. 0%的同学认为只做了简单的重复工作。 

    2.8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态度和感兴趣程度从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自评结果发现,88.0%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学生对于课程 的感兴趣程度显示,只有9.3%的学生对于实验课 不太感兴趣,其余学生对于课程感兴趣。

2.9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扩充情况的意见对于课程内容的扩充情况,大多数学生认为实 验课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同时增加复杂实验、案 例分析及企业参观的内容。

3讨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的特点规定了教学 的特点和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 泛,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 和实践能力,而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完善预防医学 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如何更合理、更加优化的设置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 加满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我系现 行的实验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 从2009级的43.1%上升到2010级的62.7%。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实验课教学 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课的课 程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是带教老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显示,学 生希望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和重复实验,希望能够自己设计、实施实验,提高 实验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增加设计性 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以学生为主 体”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培 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自学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授课老师的态度和水平能够增加学 生学习的兴趣。实验课强调授课态度的端正,授课 方法的灵活多样。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授 课态度和水平满意度为100%,说明当前的教师授 课水平较高,但也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完善自我,运 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合理地安排教学内 容,不断提高授课艺术。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具有丰 富的知识储备,娴熟的授课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及对教师这一行业的热爱。

篇12

关键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生;研究生;就业;考研

旅游烹饪学院是扬州大学的特色学院,是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届的黄埔军校。学院在开办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后,结合烹饪专业,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营养知识又熟练掌握烹饪技术的高级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2014年10月14日,教育部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显示,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而相比较而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对应的研究生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却有很大改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对比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三届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研究生就业情况,探讨该专业学生考研升学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4~2016届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毕业生共计111人,有效样本111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毕业生65人,有效样本65人。

(二)研究方法

spss19.0軟件进行检验、分析。

二、结果

(一)就业率

2014、2015年,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及其对应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2016年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10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96%。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中,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二)就业的单位类型与对口率

如表1所示,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类,食品生物类,健康医学类以及其他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其他类公司企业。从表2可看出,2014年到2016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就业对口率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三年中研究生的就业对口率保持在72.6%左右,而本科毕业生则只有8.4%左右(综合考虑考研升学,其比例也只有27.9%左右)。

(三)薪资待遇

根据笔者对三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生第一年入职的薪资平均在3000元,而研究生第一年的薪资平均则可以达到5800元。

三、讨论与分析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大力培养特色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特异化、个性化,使该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就业质量相比较对应的研究生而言却有很大的区别,其中专业对口率低、薪资低是突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在制造业,娱乐业,金融业从事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就业很难对口率。这些岗位相比于食品行业技术型岗位,就业“门槛”较低。这些工作虽然好找,但缺少应用专业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生满意度低。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研究生多在食品生物、健康医学、教育类行业从事技术、教学工作,专业对口率很高。在这些岗位,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得到锻炼,发挥自身专业知识。

四、结论

篇13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实验教学 问题及对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教学受课时、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多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被动地遵从教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验教学目的不吻合。笔者通过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工作的总结,以期探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预防医学高级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

传统实验教学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好并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分析评价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及演示进行效仿。此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黑板面积有限,提供的信息量受到限制,例如,由于黑板面积的限制,更多内容需要老师口头讲解,因此学生的接受度受到限制;黑白文字无法生动地展现授课内容,特别在展示仪器的操作上,在一些高端仪器的操作上,如气相色谱仪,直接在仪器前示范操作,由于仪器放置场地的原因,部分学生无法直观了解操作的详细步骤,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需要的待检测样品、试剂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在听完讲解后只需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操作得出预期结果。例如:油脂中脂肪酸的测定实验,实验的操作工程简单,加之试剂又是先前准备好的,降低学生的参与性,不能充分了解试剂的作用原理,同时油脂样品也是准备好的,使得学生被动地完成实验操作。这样的模式能有效保障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结果的一致性,但学生没有参与整个实验流程,使学生忽视原理理解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性,未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1.3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实验课的考核单纯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没有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操作过程,以至于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和结果,影响学习效果,挫伤多数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但不反思自己实验数据不理想的原因,反而抄袭他人的优异实验结果,没有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改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

授课老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式的问题。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1],这种教学方式集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元素,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再辅以教师的适当应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使授课内容更生动和直观。例如,实验原理和操作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来体现,而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这样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知识的被动接受程度。多媒体教学手段虽有多种优点,但是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实验课及实验课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做到教学内容适应时展的需要,最后,才能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注重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不仅为学习检测方法的实践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的部分内容在课堂上的时间比较充裕,如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一实验课程样品制备步骤少,样品上机检测时间一定,适当丰富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明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显示指导意义。如在课堂上增加油样的取样和试剂的制备,学生不仅学习了一种检测方法,还能从样品的取样、试剂的配置和检测分析方法这一整套流程中了解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及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对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有积极意义。

实验课上除了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制约了这种能力的培养[2]。对于常用技能实验,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验证食物中某营养素或有害物质含量,而是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常用实验技能实验中。如鲜奶的卫生实验不仅是对新鲜牛奶的卫生状况加以评价,还可以增加隔夜乳等试样,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善考核制度。

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领会和反馈,老师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整合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就能既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在最后评分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加分,保护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除完成常规的实验报告格式外,对自己实验数据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多数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缺乏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评判的能力,或者语言描述不符合科学语言,写空话等。如豆奶粉中蛋白质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值偏低,大多数学生不管自己在实验中有没有操作失误,讨论部分统统描述为取样不准确、消化不完整等笼统的语言,而对实验中导致样品丢失的具体操作却没有描述,这反映了学生思考、总结和文字表达力有待加强。但也有少数同学能从取样、消化、蒸馏到滴定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样品丢失的原因入手,得出影响结果的原因。对于认真评价的学生予以加分的同时,在第二次课上占用5分钟时间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判断结果、分析原因、推敲用词完成整个实验并提交报告,这样的评价方式既防止同学间抄袭实验报告,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2.4结合现实情况,提供新信息。

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学科,授课老师不能以单纯教实验的目的教学,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科技前沿、实时动态,将这些内容糅合到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而且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前沿的科学动态,并将这些课本上简单描述的科学理论贯穿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今后发展有初步认识。

总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使理论教学不再空洞抽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只有不断地通过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既懂医学理论又精通实验技能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大肠菌群;微生物检测;食品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果大肠菌群存在于食品中,表明食品未做有效的消毒处理、加工后保存条件不良或消毒又受到污染。快速检验大肠菌群,有助于食品的卫生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本文探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1 乳糖胆盐发酵法

1.1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式阴性无芽孢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1],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1.2 实验前准备

1.2.1 检验样品

食糖、糖果、饮料、蜂蜜、饼干、果冻、饮用水等7类食品共381份

1.2.2 培养基和试剂

冰箱:0℃~4℃;恒温培养箱:36℃±1℃;恒温水浴锅:46℃±1℃;显微镜:10﹡~100﹡;均质器或灭菌乳钵;架盘药物天平:0g—500g,精确至0.59;灭菌吸管1ml(具0.01L刻度);100ml(具0.1ml刻度);灭菌锥形瓶:500mLo;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灭菌培养皿:直径90mm;灭菌试管:16mm或160mm;灭菌刀、剪子、镊子等

1.2.3培养基和试剂

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乳糖发酵管;EC肉汤;磷酸盐缓冲液;0.85%灭菌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

1.3 实验方法步骤

1.3.1 检样稀释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 (mL)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用灭菌均质器,以8 000r/min~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l: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人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l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1.3.2 乳糖发酵试验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发酵试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醉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三管,置36℃ 士1℃ 温箱内,培养24h士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1.3.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 土1℃ 温箱内,培养18h~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1.3.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个一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式阴性无芽孢杆菌,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接种乳糖复发酵管,置36℃ 士1℃ 培养箱内培养24h士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2结果

采用乳糖胆盐发酵法测定和最可能数(MPN)法,对食糖、糖果、饮料、蜂蜜、饼干、果冻、饮用水等7种食品381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显示:检验合格的样品均为330份,两种方法对样品检验的合格率相同,均为86.6%,两者合格符合率100%;两种方法对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相符的有365份,符合率95.8%;不合格的51份样品有16份的结果略有不同,占所有样品的4.2%。

3讨论

乳糖胆盐发酵法是根据大肠菌群分解乳糖胆盐中的乳糖,产酸产气,并且使伊红美蓝培养基中伊红与美蓝结合而成黑色化合物,故菌落呈黑紫色,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大肠菌群菌落特征色泽和形态,对检出率影响很大。为了避免假阴性的判断,通常需要多挑菌落,只挑取一个菌落,由于机率问题,尤其当菌落不典型时,很难避免假阴性的出现[2]。判断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挑取菌落数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有密切关系,所以挑菌落一定要挑取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应多挑几个,以免出现假阴性,因而造成工作量加大。并且一般来说,产气量与大肠菌群检出率呈正相关,但随样品种类而有不同,有米粒大小气泡也有阳性检出。对未产气的发酵管有疑问时,可以用手轻轻敲动或摇动试管,如有气泡上浮,即应考虑有气体产生,做进一步实验观察。正中情况的阳性检出率可达半数以上。对可疑菌落的选择和判断非常重要,因此这种检验方法对检验人员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比较严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