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7 14:38: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41-01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在字面理解过于广阔,但凡从眼睛所传递诉求的信息皆作为其专业设计的对象,的确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然而教师惯以平面设计的教学思维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将二维设计的基础作为其学科基础,甚至将绘画基础练习直接作为教学的基础训练。由于受到这种传统思维与教学模式的制约,一些授课教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知识、新媒介技术缺乏了解,不能与时俱进。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很少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另外多数高校普遍对教学实践关注不够,对教师参与企业的设计施工业务不支持。这就导致了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实践能力低下。
3.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知识缺乏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以视觉符号为基础,因此,学生需要找到视传学习的切入点,通过教学, 本人发现多数学生可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知识, 但对实践运用的了解相当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忽视草图绘制。作品的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作思维发展过程。本人发现多数学生忽视草图绘制,此情况断裂学生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同时只强调最终成品致使许多学生做方案时不画草图。该现象的发生与社会上片面强调电脑效果图也不无关系。
5.缺乏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另外学生缺乏创新,在设计时抄袭他人。设计确实需要借鉴,但更需在适用的基础上寻找改变,做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设计作品,而非抄袭。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综上问题,笔者据现状对视传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渔。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华立学院所处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先进的设计思想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类型和教学课时,校企结合也正是华立学院现正推崇的,可采用设计公司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创作等多种形式和内容。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要有选择地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选择一些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权威性比赛,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加强与校外企业如北汽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从传媒学部的视觉传达专业发展来说,可推荐优秀的学生团队来协助北汽的广告策划部做出相应的市场推广工作。
3.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审美心理学、广告学及品牌策划等。课程整合要求把这些学科知识在教学中进行相互渗透。
4.做好方案草图。构思草图是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推敲、完善的过程。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手脑合一,设计思考和思考的表达是同步进行的。优秀的构思源于前期天马行空的各种思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草图构思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也是帮助学生搜集资料的好方法。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设计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能指导具体的设计活动。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剖析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活动。
第二,发展聚合思维。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如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等。其次,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示范。学生初期经过模仿,使头脑中的表象活动起来进入练习的阶段,在练习过程中观察教师的示范,进而形成表象并进行表象练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提供高效准确的反馈信息。
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头脑风暴的结果。在教学中,发现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不但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且善于汲取他人优势。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视觉传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视觉传达的文化内涵
视觉传达是以某种目的为前提,通过可视的视觉符号或艺术形式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视觉传达的价值是利用特定的视觉符号传递信息,设计师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信息的倡导者,使人们获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设计是人类改造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活动,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人们的生活变得卓越、优雅,改善着人类的一切活动。设计追求实用性、美观性及经济性,设计也要合理利用资源,达到设计为生活、社会尽善尽美的服务的目的。由于设计在人类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设计本质上与现实生活又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导致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古典而现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复杂性和多元化
视觉传达从本质上属于生理交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老百姓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经过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最终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集体特征的现实文化。视觉传达的形成就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生活、劳作等内容不断地重复,不断地人为归纳,最终形成一整套价值观体系。因此它的存在体现了复杂性和多样性。视觉传达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抽象概念,但是又属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它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种本质。总的来说,视觉传达主要分为精神类和物质类两种。精神类有民间小曲小调的舞台表演、美术工艺品的形象设计等;物质类有饮食、生产、建筑等。但是通常这两种文化都呈现出相互融合的一面。比如扭秧歌,它既是精神类也是物质类,而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民族生活呈现出区域性、地域性、聚居杂居的特点。总的来说,这种特点都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然后根据阶级、民族成分、区域成分等因素展现出多样的特点。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视觉传达也开始有了改变。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更加呈现出多元性的特质,再加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对于视觉传达的整理和划分更加难以进行,这种关系也愈发复杂。
2.古典而现代
视觉传达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基础,也是最为基础的文化。进入现代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文化层出不穷,但是视觉传达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作用。它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视觉传达成为社会日益讨论的话题之一,它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思路和灵感。的确,只有视觉传达才能真正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核心源泉。在我国传统的视觉传达文化中,讲究隐晦地传达。这和民间的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原始宗教讲究万物皆有灵,这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而言,极具诱惑性。由于人们长期受这种观念影响,在许多劳动、生活中,充满了隐晦的色彩,比如过鬼节、烧纸等,这种敬神敬鬼的思想仍然存在。另一面,这恰恰反映了视觉传达中的实际一面。过去孔子说,鬼神可以敬而远之,就是强调鬼神不要得罪它就可以了,现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心灵,因此我们在视觉传达中,能够看出这种实际性。总之视觉传达的实际性体现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3.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信息化环境中,视觉传达作为最直接有效的符号名片,把一个信息的内容元素进行了有效的归纳整理,形成了传达内容的具体源泉,比如在具体的形象设计中,这些符号名片填充了某种形象的框架,让其变得丰满有肉,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视觉传达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脱轨,也就是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晰。很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和现实接洽,使得很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冲击,是视觉传达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
1.教学实际效果不明晰
实际效果是指教学在实践中的社会效果,它偏向于视觉传达的正确导向的效果。目前来看,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实效性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在于实效性不足。毋庸置疑的是,视觉传达教学对于社会的正能量很大,视觉传达教学对于互联网文化的繁荣、社会公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就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关于视觉传达教学的成效甚微,比如在过度商业炒作、信息欺骗等方面很难甄别和管理,有关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在制订视觉传达的问题的制度上面,缺乏有效的治理制度和管制约束,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导向性的界定和管理,也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其次,在治理的有限手段中,很难跟得上视觉传达教学发展的速度,因此对于视觉传达教学的治理往往捉襟见肘,鞭长莫及。比如过度的商业炒作和包装是否值得推崇,这本身是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它的实效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2.教学理念难以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丰富的物质形态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发生了巨变。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虚拟技术、高科技技术的普及,我国公众的文化理念和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物质主义、唯美主义、精致主义、个性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比比皆是,深刻地影响了当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在视觉传达教学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夹杂了这些观念。众所周知,视觉传达教学属于艺术教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它早在互联网媒体成为常态之前就被广泛地研究,只不过研究的理念有所不同。传统的视觉传达是在美术馆、会所等地方进行传播,这种传播受到了时空等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或者说,传统的视觉传达教学具有限定性和不对称性,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层面上不具有公平性。互联网媒体变革后,为视觉传达教学提供了新的场所,它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或者说限制的幅度大为缩短,这也为双方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加公平对称的机会。这是客观条件所导致的。主观来看,互联网文化对当代人群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影响颇深,人们所追求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层次多种多样,这也一定程度促进了视觉传达教学的主体多元化态势。
三、视觉传达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
视觉传达充满了强烈的视觉符号和视觉元素。这些符号和元素是我们视觉传达教学的主要切入口,也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所在。通过分析视觉符号,可对以后视觉形象的传达设计提供支点作用,现分析如下。由于本文篇幅有限,能够代表通常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视觉符号又过于庞大,因此经过整理,按照三大类笼统叙述。
1.寓意型视觉传达
这类视觉符号具有寓意的功能,它的出现通常具有一种形象性特点,如东北地区的熊、梅花鹿等。尤其是梅花鹿,它的全身都是宝贝,古代名人李时珍就把这种动物的鹿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写入了《本草纲目》里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梅花鹿当作教学内容的设计之一,通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里面发掘人们对于梅花鹿具有的一种特殊感情和寓意认知,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视觉传达的内涵。教师可以拿东丰制药集团举例,让学生看到他们的一些药品的图案被设计成了鹿,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种寓意本身就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同时也可以稳定人们的情绪,对生活树立美好的信念。另外,鹿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禄”,这两个字是同音的,因此有时候鹿也代表功名利禄。这就是寓意的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更直接更快速地明白视觉传达的真正内涵。
2.精神象征型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教学的创新必须要结合人们的时代精神的转向,不同的精神视觉符号在信息化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达内涵。东北地区最具有精神含义的民俗视觉符号恐怕就是岁寒三友。关于岁寒三友的典故不胜枚举,简直就是家喻户晓。在古代众多文人的渲染下,岁寒三友早已成为精神类的象征。它们用来象征人类的精神品格,人类以此为榜样鞭策自己。东北的岁寒三友和哈尔滨的冰灯节一样,为世人所知,几乎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并且可以体现出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教师通过这方面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对视觉传达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3.直观型视觉传达
在教学改革中,要利用好直观型视觉传达方式。直观型视觉符号大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符号,其类型很多,比如大秧歌、二人转、农家饭等。通常可以在视觉图案当中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为人所懂。农家乐就是典型的直观型视觉符号,通过视觉的描述,几只鸡、一个篱笆扎的院子、一口大锅、简单的几个符号,就可以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直观型视觉符号的优势。相比前面两种类型,直观型视觉符号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教学。教学中的创新,并不是否定传统的直观型视觉元素,而是将老话题弄出新花样。在进行视觉传达教学时,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挖掘现代大信息环境最具价值的文化体系。重点将具有互联网气息的艺术类题材选入视觉设计的范围中,将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图案、人物的艺术形象纳入平面设计中,让互联网环境下的视觉设计具有更高的艺术与推广价值。比如东丰县就把农民画作为东丰县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源泉,开展地区农民画文化展、主题文化周等活动。视觉设计和平面设计从本质上属于艺术手段。在视觉传达教学中,通过艺术手段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创新视觉传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理念非常现代,符合现代潮流,它面对的人群不同,更加具有朝气和时尚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展开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视觉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是经过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沉淀的,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来说,起到了积极意义。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设计的内涵和意义,具有较强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并能够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研究过程中,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传达设计的影响,并就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传达设计中应用,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概念是外来品,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在我国历史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传统文化符号从创立到应用,本身就体现出了视觉传达这一内容。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文化符号本身就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更好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传统文化符号不单单具有一般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1]。目前来看,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处于一种反思阶段,如何跳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国画、书法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文化内涵反映,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以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情况来看,美学设计中的白当黑、以少用多等美学思想,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文字设计过程中的篆字、篆刻等艺术手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出现,加上传统文化符号对文化、思想内涵的体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二、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符号本身的内涵,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地对其进行应用,更好地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并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是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2]。
1、注重受众心理特征
受众心理的特点,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方面内容。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好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但是同样地,也带来了一种视觉疲劳。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发挥传统文化符号作用,改善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同时还能够弘扬我国古老的文化,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
2、考虑到文化观念
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观念,将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将二者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样一来,中国人的视觉审美势必会有传统文化发展保持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这种契机,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融入,满足受众的需要。文化观念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不单单可以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气息,还能够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3]。关于文化观念这一问题,我们从中国工商银行标识就可以看出,其设计体现出了文化观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和谐共生。这种设计,不单单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3、进行思想升华
思想升华是文化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传统文化符号在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体现出了思想升华这一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渗透于各个方面,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要注重借用传统文化的形体,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同时还要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并就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符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影响。对此,在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房菲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奎霞.论民族性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0-12.
关键词: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理念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明确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可供创新理念落实的主体方向。针对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概括介绍,可以更深入的实现设计理念创新,帮助提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影响效果,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发展体系。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艺术设计;创新设计
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念
(一)视觉传达艺术的兴起
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产品宣传还是包装方面,都更注重产品艺术性的体现,并通过技术性方法来在现场营造出更具有长期应用可行性的方案,这也是视觉传达艺术兴起的重要铺垫。将设计与艺术充分结合,可以促进所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可观性,并且在产品所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中,也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更深入的提升使用效果。商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兴起的决定性因素,在其中存在大量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且有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美感体现也能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最初只是对纸质媒体资源的应用,目前已经能够充分的结合新媒体资源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使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市场竞争体系所接受,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视觉传达设计是直观的,对于各项使用方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能通过表现形式的配合使用来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逐渐扩大应用领域,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增多。视觉传达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配合,能够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应用这种艺术设计方法,并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效果,居住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各个企业也逐渐采用这种艺术途径来对产品进行商业宣传,更快速的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在现场形成理想化的经营管理形式,促进管理计划可以进一步的落实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正在向着创新领域发展,将多种艺术相互融合,可以采用抽象与具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实现现场氛围的营造,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在基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提升,这也是目前创新设计理念主要针对的发展领域,对实现艺术理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视觉传达的基本理念
视觉传达是通过观赏来向人们传递一种艺术理念,这种方法是直观的,同时也是长期存在的。视觉传达艺术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群众来开展的,对于其中存在的设计理念表达形式不足,会不断的调查大众审美取向,在设计期间充分的融合大众趋势,这样所形成的设计方法中,能够在群众视野中得到更理想的发展。在艺术中融合创新理念元素,在保障现有的观赏者群体前提下,可以帮助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影响范围,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艺术设计理念与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进步,得到基层群众视觉审美上的认可。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对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进行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种艺术表现语言,在设计过程中想要实现创新目标,需要在语言形式上做出整改,观察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对大众审美趋势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前沿艺术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视觉语言创新,并为所进行的管理计划打下良好基础。艺术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这也关系到艺术理念中人们审美观点的改变,视觉艺术语言中,包含了色彩的搭配运用,结构优化配合等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语言设计创新,也能够更好的探讨出优化解决方案,并促进现场的设计方案可以与环境更好的融合,实现理想化的设计标准。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理念中,要与整体艺术设计作品保持一致,观察在现场是否能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积极的采取解决措施来进行,并为管理计划发展落实创造可行性研究方案。视觉传达艺术创新需要从社会的整体审美趋势方面来进行,并且创新要具有独立性,不能完全的依赖这些规律来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在所设计的艺术作品中先引入一部分创新元素,观察市场反馈效果,逐渐引入更多的创新语言,实现全面的创新设计理念应用。
(二)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
在同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中体现出多个主题,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各个主题的表现形式要积极明确,当发现现场存在影响应用效果的情况时,及时采取保守方法处理,逐步的进行个性化创新理念的应用,这样可以避免在现场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问题,也能帮助更平稳的渡过多元化艺术理念的衔接应用时期。追求产品的个性是常用内的创新手段,在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可以帮助设计效果更好的展现,产品投入到市场后,也可以快速的被消费者所记忆,观看产品的外观设计时,能够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有更好的了解,这一点是传统设计理念中很难实现的,同时也关系到传统理念与创新理念的进一步衔接,需要艺术作品设计者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将产品使用功能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要表达的艺术理念展现在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艺术设计;创新设计
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念
(一)视觉传达艺术的兴起
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产品宣传还是包装方面,都更注重产品艺术性的体现,并通过技术性方法来在现场营造出更具有长期应用可行性的方案,这也是视觉传达艺术兴起的重要铺垫。将设计与艺术充分结合,可以促进所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可观性,并且在产品所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中,也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更深入的提升使用效果。商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兴起的决定性因素,在其中存在大量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且有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美感体现也能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最初只是对纸质媒体资源的应用,目前已经能够充分的结合新媒体资源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使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市场竞争体系所接受,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视觉传达设计是直观的,对于各项使用方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能通过表现形式的配合使用来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逐渐扩大应用领域,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增多。视觉传达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配合,能够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应用这种艺术设计方法,并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效果,居住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各个企业也逐渐采用这种艺术途径来对产品进行商业宣传,更快速的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在现场形成理想化的经营管理形式,促进管理计划可以进一步的落实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正在向着创新领域发展,将多种艺术相互融合,可以采用抽象与具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实现现场氛围的营造,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在基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提升,这也是目前创新设计理念主要针对的发展领域,对实现艺术理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视觉传达的基本理念
视觉传达是通过观赏来向人们传递一种艺术理念,这种方法是直观的,同时也是长期存在的。视觉传达艺术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群众来开展的,对于其中存在的设计理念表达形式不足,会不断的调查大众审美取向,在设计期间充分的融合大众趋势,这样所形成的设计方法中,能够在群众视野中得到更理想的发展。在艺术中融合创新理念元素,在保障现有的观赏者群体前提下,可以帮助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影响范围,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艺术设计理念与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进步,得到基层群众视觉审美上的认可。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对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进行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种艺术表现语言,在设计过程中想要实现创新目标,需要在语言形式上做出整改,观察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对大众审美趋势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前沿艺术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视觉语言创新,并为所进行的管理计划打下良好基础。艺术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这也关系到艺术理念中人们审美观点的改变,视觉艺术语言中,包含了色彩的搭配运用,结构优化配合等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语言设计创新,也能够更好的探讨出优化解决方案,并促进现场的设计方案可以与环境更好的融合,实现理想化的设计标准。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理念中,要与整体艺术设计作品保持一致,观察在现场是否能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积极的采取解决措施来进行,并为管理计划发展落实创造可行性研究方案。视觉传达艺术创新需要从社会的整体审美趋势方面来进行,并且创新要具有独立性,不能完全的依赖这些规律来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在所设计的艺术作品中先引入一部分创新元素,观察市场反馈效果,逐渐引入更多的创新语言,实现全面的创新设计理念应用。
(二)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
在同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中体现出多个主题,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各个主题的表现形式要积极明确,当发现现场存在影响应用效果的情况时,及时采取保守方法处理,逐步的进行个性化创新理念的应用,这样可以避免在现场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问题,也能帮助更平稳的渡过多元化艺术理念的衔接应用时期。追求产品的个性是常用内的创新手段,在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可以帮助设计效果更好的展现,产品投入到市场后,也可以快速的被消费者所记忆,观看产品的外观设计时,能够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有更好的了解,这一点是传统设计理念中很难实现的,同时也关系到传统理念与创新理念的进一步衔接,需要艺术作品设计者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将产品使用功能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要表达的艺术理念展现在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理念的民族特色和绿色创新理念
关键词:视觉传达;信息图标设计;视觉信息图表
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图表设计作为视觉传达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抽样性数据与概念的形象化转变,对强化信息理解与沟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对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的解读,有利于促进设计文化的发展,提升视觉传达有效性。
一、信息图表设计相关概述
从信息传播角度出发,在进行信息共享时,信息传播者需利用一定的信息传播介质用以对所要传播、共享的信息进行编码,并通过传播介质基本单位元素的组合与形态变化进行自身意愿、情感的体现。通常情况下,传播介质符号与传播介质信息的不同,对受众心理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信息接受者只有正确理解设计者者的“编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设计者的沟通与对话,完成信息的传递。而信息图表设计(Informationgraphicdesign)作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组成部分,则是以可视化的形式,实现对信息、知识以及数据的有效传播。在此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借助多元化的媒介表现方法与可视化语言要素对复杂性的信息、数据与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整体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借助或形象、或直观、或简明、或凝练的视觉语言,进行符号、信息的重构,用以强化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互,是其能够快速、明确的认知信息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信息蕴含情感或思维。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的应用有效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在经济学、数学、信息传播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的原则
要想保证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有效性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进行实践操作。1.准确性原则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的宗旨在于满足人们快节奏的信息阅读需求,是信息接受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认知并理解信息内容。随着近年来信息的大规模、多元化发展,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对信息载体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速性、准确性已经成为设计师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在进行信息图表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通常情况下,视觉信息图表设计不仅在于图表的科学设计,更侧重于信息严谨与细致的梳理与整合。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在众多信息中找到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提炼将复杂、繁琐、抽象的知识、文本与数据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做到条例清晰、信息应用准确、逻辑合理。例如,著名设计师杉蒲康平先生则善于通过对复杂性的数据与知识进行科学整合,并在信息解析、梳理、整合中,借助具有趣味性的可视化语言进行信息图表构建。2.便于理解性原则基于信息图表设计宗旨以及人们在信息获取与阅读时的实践需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师需为信息接受者提供便于认知、理解、记忆的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信息梳理时,应用统计学理念,将复杂、抽象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概况,并借助视觉语言进行信息重组,用以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性、高效性以及便于理解与记忆性。例如,关于医学领域中人体穴位图的设计,是通过符号、图形以及文字的科学组合进行信息的有效传达。而在此过程中,在保证信息准确性(信息图表中的穴位位置与人体对应位置要一致)的同时,需保证信息传递的“易读性”、“易理解性”。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升信息的趣味性、灵动性已成为视觉信息图表设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借助可视化语言,在转换与重构中提升信息趣味性、交互性,有利于加深信息接受者的理解与记忆。3.艺术性原则视觉信息图表设计不仅在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递,也富有设计者的情感与思维。著名设计师乌尔曼曾说过:关于图形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而是基于文化传播下对信息、知识、数据等的理解,是通过设计实现内心情感与思维的一种传达,需存在具有知性的艺术创作[4]。这就需要在视觉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实现艺术的渗透,使其有表面装饰富有内涵与意义。即在相互理解与沟通基础上,借助视觉语言,如文字、色彩、空间、符号、图形等,进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作,给予设计者发展空间,给予信息接收者情感体验(图1创意视觉信息图表设计)。在关于信息图形设计是否具有吸引性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特异”与“新颖”是引发人们视觉注意力,激发人们信息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就特异性而言,在规则的集群中,当某一点发展改变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的关注;就新颖性而言,人强大的好奇心、求知欲决定了自身对新鲜、奇特、个性等事物的关注与探究。因此,在进行视觉信息图表设计时,需坚持艺术性原则进行实践操作。
三、视觉传达中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解读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遵循准确性、艺术性以及便于理解性的原则用以实现其信息传递的视觉化、信息化以及艺术化,增强设计有效性。对此,关于信息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其有效性的实现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信息编码的有效性。即,设计师在进行信息资料分析、梳理与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信息源的准确判定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准确的信息编码。第二,注重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即,在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各项信息编码所用视觉(非视觉)语言元素的准确性,提升信息吸引力。第三,注重信息解码的有效性。即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设计者传达的信息后,能够将自己的意识渗透到信息中,并感知信息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意愿。可以说,信息解码的有效性是评定受众信息理解性的重要指标。此外,关于诗句传达中的信息图表设计有效性,从信息传播学层面出发需注重组织结构与逻辑思维上信息的负载量。通常情况下,要想通过合理应用视觉元素增强信息传达效率与质量,则需依据信息接受者心理与生理的审美特性与规律进行视觉元素的准确定位、规范化分布与系统化组合。因此,在进行信息图表设计过程中,需针对不同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创新思维为指导跳出固定模式,在学科与文化的不断跨越下进行设计构思。在此过程中需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便于理解性以及视觉传达艺术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价值的挖掘与提炼,剔除非本质元素,并依据视觉语言应用原理,采用可行性方法进行视觉语言应用价值与意义的延伸,营造秩序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审美效果,并提升图表信息传播的吸引力,使受众能够清晰、准确、快速、及时的接收信息。总而言之,信息图表设计是视觉传达领域视觉形态设计得重要表现,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满足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视觉需求,成为视觉传达领域中信息设计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解读信息图表设计,加强对其的认知与理解,对信息图表设计潜力的发挥与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雅堃.基于可视化设计的信息图表在报刊编辑中的应用[J].中国出版,2015,01:45-48.
[2]刘思.浅析图表设计中信息可视化的分类[J].艺术教育,2015,04:286.
关键词 视觉语言视觉次序 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emonstration to prob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quence and the lingual of the vision, and tries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of the sequence of vision.
key words lingual of visionsequence of vision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wallop of vision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lw881.com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 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 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根据这两点我们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主题信息进行
以统一方便面的平面广告为例。这则平面广告的主题是推出三款不同口味搭配不同形状面条的方便面,创意点出现在广告口号中——创意搭配才够味。根据这个创意点选择的产品代言人(图形)是带有创意风格的明星——周杰伦,同时这个选择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目标消费者(青少年)。色彩的主题色调选择红色,取其活力与积极的色彩意象。就图形和色彩的视觉次序来说具体流程如下:
1.色彩
由于明度在色彩中的先决作用,视觉会选择三原色中明度最高的黄色作为介入点(黄——蓝——红)最后视觉收束于红色。这样第一视觉流程传达了三个人物形象和三碗方便面的包装以及分段的说明文字。
红色背景的延展将视线带领向画面上方的口号式广告语。
再次被色彩明度吸引收束于黄色,完成一个完整的色彩次序。
2.图形
因为黄色的明亮度,视觉的介入点在画面右方。在画面右方有一组发射构成形式的同心圆式弧线,明亮度明显高于其他图形,(紧转第87页)
(紧接第141页)圆弧线具有张力效果和旋动的动感暗示,带同视线向画面左方移动。
画面中部和下部延续舒缓的波浪线引导视觉缓慢移动,经过主题形象。
左侧弧线起到和右侧弧线同样的作用,旋转的动态带动视线向画面上方移动。
画面上方的自由曲线明暗渐变形成箭头式的形态暗示,方向指向性明确,引导视线划过广告语。尾部渐变消失,使得视觉向下收束至黄色的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次序。
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编排,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视觉引导,在这个潜在的动态线上是这则设计的主题内容。最后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组合:
周杰伦代言的统一方便面,广告形象的选择切合广告主题并迎合产品的消费群体。
产品具有三种口味,分别有不同的配料和不同包装。注意此时设计者在文字的设计上加入了细节的调整,这些细节的强调一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节奏感,二是加强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溜圆两字运用圆形归纳的美术字,滑细两字运用细圆头体,劲宽两字运用粗黑体,通过文字本身形象的变化适合文字内容,强化创意搭配的主题。
视线划过广告语——创意搭配才够味,加强特定消费群体的印象
这样我们在作者的精心带动下完成了一个不自觉的视线流动,可以说很多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通过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它在传达信息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里图形、文字、色彩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增强阅读效率,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将大量信息次序的传达给观者,利用这个潜在的向导达成一个流畅的阅读次序,在这个流畅的次序中有目的的编排信息,依次传达层层递进。
本文所讨论的几个例子说明,科学的调动视觉语言来完成平面设计的视觉次序,是如今设计师们的又一大课题。平面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了带给人们视觉的美感享受和使用的简易方便,忽视设计给人们带来便捷性的问题,单纯强调设计的创意与悦目势必使平面设计走入歧途。在追求设计独创性的基础上完善视觉次序才是真正的平面设计,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性,而且必须具备完善的设计基础知识,两者共同运作才能奠定设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 辛华泉.平面构成.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8
关键词:视觉语言视觉次序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根据这两点我们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主题信息进行整理。
以统一方便面的平面广告为例。这则平面广告的主题是推出三款不同口味搭配不同形状面条的方便面,创意点出现在广告口号中——创意搭配才够味。根据这个创意点选择的产品代言人(图形)是带有创意风格的明星——周杰伦,同时这个选择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目标消费者(青少年)。色彩的主题色调选择红色,取其活力与积极的色彩意象。就图形和色彩的视觉次序来说具体流程如下:
1.色彩
由于明度在色彩中的先决作用,视觉会选择三原色中明度最高的黄色作为介入点(黄——蓝——红)最后视觉收束于红色。这样第一视觉流程传达了三个人物形象和三碗方便面的包装以及分段的说明文字。
红色背景的延展将视线带领向画面上方的口号式广告语。
再次被色彩明度吸引收束于黄色,完成一个完整的色彩次序。
2.图形
因为黄色的明亮度,视觉的介入点在画面右方。在画面右方有一组发射构成形式的同心圆式弧线,明亮度明显高于其他图形,圆弧线具有张力效果和旋动的动感暗示,带同视线向画面左方移动。
画面中部和下部延续舒缓的波浪线引导视觉缓慢移动,经过主题形象。
左侧弧线起到和右侧弧线同样的作用,旋转的动态带动视线向画面上方移动。
画面上方的自由曲线明暗渐变形成箭头式的形态暗示,方向指向性明确,引导视线划过广告语。尾部渐变消失,使得视觉向下收束至黄色的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次序。
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编排,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视觉引导,在这个潜在的动态线上是这则设计的主题内容。最后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组合:
周杰伦代言的统一方便面,广告形象的选择切合广告主题并迎合产品的消费群体。
产品具有三种口味,分别有不同的配料和不同包装。注意此时设计者在文字的设计上加入了细节的调整,这些细节的强调一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节奏感,二是加强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溜圆两字运用圆形归纳的美术字,滑细两字运用细圆头体,劲宽两字运用粗黑体,通过文字本身形象的变化适合文字内容,强化创意搭配的主题。
视线划过广告语——创意搭配才够味,加强特定消费群体的印象
这样我们在作者的精心带动下完成了一个不自觉的视线流动,可以说很多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通过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它在传达信息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里图形、文字、色彩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增强阅读效率,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将大量信息次序的传达给观者,利用这个潜在的向导达成一个流畅的阅读次序,在这个流畅的次序中有目的的编排信息,依次传达层层递进。
本文所讨论的几个例子说明,科学的调动视觉语言来完成平面设计的视觉次序,是如今设计师们的又一大课题。平面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了带给人们视觉的美感享受和使用的简易方便,忽视设计给人们带来便捷性的问题,单纯强调设计的创意与悦目势必使平面设计走入歧途。在追求设计独创性的基础上完善视觉次序才是真正的平面设计,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性,而且必须具备完善的设计基础知识,两者共同运作才能奠定设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辛华泉.平面构成.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8
关键词:动画;视觉传达;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影视、网络等新媒体更多地进入设计师的视野。视觉和影像已作为独立的传达手段而存在。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能在各种领域熟练应用现代媒介手段,从事信息、影象、广告及视觉艺术设计工作的高级人才。但在课程设置和具体专业实践中,许多学校立足于影视、网络等二维三维运动传播媒介只注重影视媒体的特点及技术要求,把重点放在动画、影像编辑等专业课程内容上,而对视觉传达课程有所忽视。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且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设计人才已成当务之急。然而“动画设计”一路走来,虽然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但很大一部分年轻设计师不能沉下心对待设计,为了谋生也在思考全新职场的发展。刚熟悉市场动向的这批人因缺乏坚强的意志等原因离开了设计市场,设计行业迎来的也是一批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从“学院派”到“商业派”的转型。针对这些问题,对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模式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构建科技化、市场化且具有现代形态的设计教育体系,是我们每个热爱设计的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动画设计作品中的不可或缺因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读图”为标志的“图像化生存”时代,当代主流文化形态也正在向视觉文化嬗变。作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成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
动画作品借助动态方式向人们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带来平面媒体未有的视觉感受。但影视作品都是由平面来组合的,每一帧精美的界面设计造就了精彩的整体完美影像。所以说,视觉传达已渗入了影视设计作品的整个全过程。动画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动画、技术、传播等方面的需要,还要满足视觉审美和品牌宣传需要。对每个画面进行组合设计,视觉形象会更加整体。对影片色彩的组合把握,使流行设计被带入整体设计环境。这些设计内涵,与字体设计、版面设计以及构成等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增强作品内容传播的准确性
信息传达准确度已成为衡量影视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将产品或企业商业活动抽象信息概念转化为形象化的视觉语言 ,进行形象的 ,艺术的描绘 ,通过传播感染大众情绪 ,影响他们的心理 ,完成商业运作及宣传。设计中的信息传达已经成为一种包容性极广的文化现象 ,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造型、美学、传播学 ,还有语言、市场、社会、生理和心理等诸多因素。设计者通过作品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 ,达到指导或劝说目的 ,而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作品 ,与自身经验印证 ,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
传达(communication )一词源于拉丁语 ,基本意思是“给予”和“沟通”,是以不同个体之间进行传达与联系为基本宗旨的。但我们常忽视其“沟通”的含义,只注重“传”而未注重“达”。随着时展 ,人们对于“传达”的理解在不断深化。今天的“传达”,除单方告知信息外 ,更重视“沟通”与“互动”的潜在内涵。已非传统意义上视觉设计 ,而是沟通人-产品-环境-社会-自然的中介。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设计、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鉴于此,注重传达意识的加强,对作品内容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三、设计师的必备素养
视觉传达在动画设计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影视媒体设计师理应掌握很好的设计技巧,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操作形成自己的视觉经验。在作品设计过程中,这些经验有助于设计师构思出完美的产品形态,并表达自我的创意思维。
四、关于课程的开设构想
动画专业的课程重点不在视觉传达方面,而视觉传达包含的课程量多面广,究竟哪些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必须或需要开设的呢?
为培养学生将构成原理运用于实践设计能力。版面设计、文字设计、形态分析等专业基础课是必须的,这些课程占用课时不多又与以前的知识不脱节。而包装设计、CI设计等综合性课程,占用课时量大,可安排为欣赏选修课程。
通常本专业学生三维、立体的感觉很好,有良好的构思。但涉及到每一个面的文字图形编排时,对文字、色彩、图形、位置等把握就明显有所欠缺了。经常遇到学生精心制做的作品,从创意构思到制作技术都很完美。但因为没有经过版式、文字的设计训练,没有将构成课程应用到界面设计的实际操作经验,或者根本未意识到这也是整个设计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帧没有传达出作者思想意识,导致造成画面视觉混乱,使观者误解创意者意图。在对作品整体制作过程中,对作品整体感觉把握不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避免配色失误,有的作品仅以单调原色表现。有的平面语意表现较弱,引不起观者注意。所以,引导学生重视传达设计训练,使他们的作品趋于更加完美,是设置这些课程的宗旨。
五、视觉传达设计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设计发展至今,分类越来越细致,但由于社会与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挑战,综合型的设计人才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需要,除了要求设计师要有横跨诸多设计领域、门类的专业特长,还要有能够将不同设计领域细分又能系统地加以综合思考的能力。而就目前的设计教育看,重视觉表现,轻文化内涵和专业实践,课程之间仍然处于被束缚的孤立尴尬状态之中,各个专业互不联系,只局限于自己领域内,缺乏有机的衔接和交流。于是在就业中弱点逐渐被暴露,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适应能力差,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学生就像盲人摸象,只看到了局部,从而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理论与实践失衡,出现“学难致用”的局面,大量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设计作品普遍出现,部分毕业生进入社会还要接受企业的“二次回炉”,浪费了时间,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外行内行人士误认为人人都可以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景观、动画、民艺的学生纷纷加入“视觉传达设计”的队伍,也因此出现了“人人可以搞视传”的错误理念,阻碍着创新能力的发挥。诸如此类情况的出现,直接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个现实的命题,如何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并在有限的专业课程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设计师作为引导新生活风尚的人群要灵敏地捕捉时代的瞬息万变,在设计和作品推广过程中,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所以,在课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关设计形态的设计过程,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优秀视觉传达作品。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更加深入发展学习提供正确思路和方向。
加强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和教学是作品本身的需求,也是培养一专多能高级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本身快速适应工作和社会对设计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 燕.视觉传达设计概论纲要[J] .包装世界 1996,(01).
[2] 何丽萍.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信息的传递[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04).
1.文字的编排设计
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文字的编排设计有字体的选择、创造以及运用等。在网页页面设计中,与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文字更具有辨识性。所以说,只要对文字进行编排设计,浏览者就更加容易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在处理文字造型时要适应文字的形态构成、空间布局、色彩搭配。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2.图形图像元素
图形图像是网页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易于浏览者理解和接受。图形图像的有效应用使网页更加美观、生动,这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图形图像在网页设计中有着传达性、装饰性、表现性、趣味性、超越性等重要功能。网页页面主要是向浏览者传达信息。图形图像是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对图形图像采用夸张、象征、比喻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可以让浏览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信息。个性化的网页设计,新颖的图形语言,人性化的组合方式,往往会更加引人注目,给浏览者独特的视觉体验。图形图像使得“艺术无国界”,它用特殊的语言来传达信息。网页作为全球性的媒介,当浏览者在网页上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版本时,图形图像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信息需求,拉近了信息的传达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
3.色彩设计
在网页设计中色彩的主体色调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网页让浏览者产生心理共鸣。运用色彩传达信息,增强了网页的可理解性和易识别性。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页面更加生动。色彩设计是页面设计的语言,是网页页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在网页设计中有视觉区域的划分、重点主题的突出、视线的吸引。只有利用色彩的力量,不断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优秀页面,在网页页面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或含蓄优雅,或端庄大方,或单纯简洁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增强网页视觉信息的传递。
4.版式设计版式
在网页页面设计中有着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网页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就是人机交互。在网页设计时要了解网站的目的及想传达的信息,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特色、重点。网页中设计的导航栏和空间划分组合的版式编排,及清晰合理的设计元素要符合整体风格,版式合理有序的排列使得信息有效传达。网页版式中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浏览者的心理需求,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版式设计使他获得了快乐与舒心的体验。网页版式各视觉要素要进行平衡与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保持布局设计的独特风格,可以提高网页界面的视觉表达和感染力度。
二、数字网页设计中的媒体视觉传达
1.网页主题及整体风格的视觉传达
网页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的设计和建立网站的目的,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网站受众的情况,确立网页的整体风格,使网站的全部信息按照主题来设计。网页设计做到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的页面传达不简单的信息。网页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统一,而整体风格要与主题前后一致。同时,信息要及时更新,使网页页面中所掌握的信息一定是即时最新的,这样才能增加网页的访问量,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2.网页设计的受众及情感传达
网页设计需要对受众定位,不同受众主要体现在人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从年龄上看,不同阶段年龄的受众所关注的事物各不相同,因此在网页设计时可以把握这种特点,使得网页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人们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时受态度、愿望、需求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会对信息有选择性,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决定了网页上的视觉信息应当尽可能的丰富,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所用。
3.网页设计在视觉传达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网页的版面设计。在页面上,图片和文字同时展示给用户,将所有产品都放在一个网页上,不分主次,这样导致浏览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文字设计影响到网页的质量。为了突出字体内容,会将字体加大,加下划线和使用艺术字体。将字体和段落有序组织,才不缺乏视觉美感。再次,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也极为重要。色彩搭配要合理、适度,主体风格要统一,才能够给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为了网页有视觉冲击力,将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图片、文字等放在页面上,却适得其反。最后,图片的不合理导入。现在很多网页设计中图片的选用不合理,编排不得当,使得页面零乱、空洞,极大影响了网页视觉传媒的质量。
三、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创新既要统筹全局也要兼顾细节,应当在一个完整、有效的课程结构指引下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更具整合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课程在授课时实行非单元制,即每门实践课之间都是相互平行,且贯穿整个学期。这种非单元制授课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保证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量,由于课程贯穿整个学期,让学生完全没有受到填鸭式教学的感受,同时有各种机会来体会与研究老师教授的课程;第二试行探讨式教学,该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在于有效评价与集体讨论,课时分配中合理安排师生相互讨论与交流的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空间,此外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材料直至课程作业的完成。在编制教学大纲及授课内容上注入更多的关于实践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材料的介绍,使学生进入实训室创作之前就已对本课程所需使用实训室有一个较全面直观的了解。
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做铺垫,应该着手于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实践级别包括几种类型:基本型、提高型与综合设计创新型。在这些类型中,实践教学的知识点逐一深化,从模块直至综合项目实训,从而可以确保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念与水平,同时让创新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基本型实践主要内容是代表性的设备认知;提高型实践主要是设计的深入研究;综合设计创新型实践就是通过实践模块这类先进的手段与实践方式来提升处理设计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对理想设计和实际操作的理解,在设计时由感性逐步加深至理性认识,实现整体的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目标。其次,教学手段:必修实践―选修实践―探索实践。在做好必修实践前提下,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思维平台,显示自身的智慧,简单轻松的进行操作,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意识与观念。再次,辅助教学方法:实践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按照学生的创作思维,将设计理念满足“以人为本”的需求和实践相结合变成现实,进而完全的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实践热情。最后,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实践报告―实践成果。如实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整体修养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知识等方面的提升进行引导。
为了做好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教学工作,则需要借助于实验实训室,全部的实验实训室不能仅仅只在上课时间对学生开放,建立更加合理、人性化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尽可能在课余时间也让学生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处于思考状态,他们的艺术构思和作品创作也应该得到持续的提高,所以他们可以在不受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前往实验实训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时对其构思进行不断修正与完善。由此可见,实验实训室是视觉传达设计非单元制实践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平台,开放学生使用实验实训室的时间显得极为重要。
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创新
要想让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在满足市场应用型条件的基础之上和学生的认知思维形态相一致,同时有助于沟通与监督,从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考虑,可以认为教学实践项目是由3种实践所组成的,即:基础实践、综合设计实践、研究探索实践。
(1)基础实践,以“熟悉”和“掌握”为认知目的。这项实践内容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基本认知水平,了解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其中涉及到验证性、认知性与感知性三种实践。
(2)综合设计实践,以“综合”与“应用”为认知目的。此类型的实践内容大部分面向的是中年级学生,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的基础之上就步入了学习时期,该时期主要学习的是专业课,同时专业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会带着处理问题的想法来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设计实践一方面应该确保学生通过发散式的思维模式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掌握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使学生走进实践室时就认识到担负着研究课题的任务,在创作时增强学生的思维与操作水平。
(3)研究探索实践,主要目标在于深化研究认知。要想不断提升整体实践水平,在了解核心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前提下,学生带着处理与钻研问题的思路,通过在实验实训室的自身操作来处理问题。该实践模式的核心在于课题,学生协助导师研究该课题,或学生积极通过课题与毕业设计等方法对现阶段社会一个问题进行反思。
这种通过实践项目训练为出发点,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方案实施与施工管理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三、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教材创新
课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教学能力与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有效表现出教学内容创新意义与课程体系内容。由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时占据着关键位置,是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同时实现理论共享的前提支撑。所以,打造出杰出的实践课程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课程教材的内容除了能够给予实践操作带来一定的帮助,更应该对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原理的研究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出研究与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把部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做到同专业相结合。
【关键词】视觉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16-04
一、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
人们一般认为,视觉属于本能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的感性知觉,思维则属于认真进行筛选、分析、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过去人们一直将视觉与思维分隔开来,视为两种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
“人们在视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会本能地去追求所见事物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形态,而不只是注意其局部形态。”这是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在其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中阐述的观点,韦特海默将这一现象称为“格式塔”。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滕守尧也曾在其著作《审美心理描述》中说到:“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格式塔”现象向我们证明了视觉不仅仅是人的本能的感性知觉,同时还证明了视觉与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视觉思维。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较早对“视觉思维”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的学者。阿恩海姆从更高的角度研究了视知觉的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阿恩海姆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理的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视觉思维这~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也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同时,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合适。
视觉思维是建立在眼睛对外部刺激进行正常反应的基础上的,大脑所形成的视觉意象会直接成为视觉思维的材料。那么,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被称为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真实现实情况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视觉思维是始终依靠意象,在观看、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笔者认为,“视觉符号”和“传达”是视觉传达的两个基本概念。通过眼睛看到的能表现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就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比如说电影、广告、建筑、钱币、摄影等。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传达”,“传达”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自然与自然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都是传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传达者——传达信息——受众——传达效果”这四个方面。
视觉传达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受众(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无论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还是受众(传达对象)的信息接受过程,都要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都有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的心理过程。所以,视觉思维与视觉为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的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视觉传达作品如何让观赏者看着好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要创作出好的视觉传达作品,必须创新视觉思维。创新视觉思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视视觉中心
视觉思维在寻找既存图像对应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对视觉对象的扫视过程中,兴趣中心是专一的,只对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图像感兴趣,只关心能与眼睛背后储存的既存图像起对应作用的图像。对于其他不懂的、不熟悉的画面会漠然处置。随着一次视觉认知的完成,视知觉又会很快转移到另一个兴趣中心上,进入下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视觉流程。这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保证了辨认物象的可能性和快捷性,但也存在着认知过程的狭隘性和习惯性,以及对视觉中心意外的图像认知的模糊性与简略性。
在欣赏一件画作时,人们会有一个欣赏次序:先观整体,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注意到某一处,这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遍观全画。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可以解说这一现象,因为人眼瞬间只能产生一个焦点,人的视线不能同时停留在两处。视觉中心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读者对设计核心元素的认识。视觉中心在平面构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要将视觉中心优化就要协调好设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按照格式塔的观点,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其特征就越容易参与到整体中去。也就是说,视觉中心越明显,就越有利于实现整体的传达效果。这里,我们就要运用换位思维,思考人们的第一印象和认知,循序渐进,设计出既要符合设计者心意,又要符合受众欣赏次序的作品。
(二)把握比例与尺度
中国人所说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古人常用“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来形容绝代佳人,这一方面说明美与不美往往差在分毫之间,另一方面阐明了尺度对于美的重要性。
比例与尺度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和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与比例不同,尺度是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与把握,往往能体现设计者水平与修养的高低。
(三)控制对比与统一
在两种相比的效果之间所能看出的明显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对比。每一种对比在性质上和艺术价值上,在视觉、表现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手段。如:色调的明与暗、冷与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与异;形状的大与小、粗与细;方向的垂与直、水与平、倾与斜;数量的多与少;排列的疏与密;位置的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远与近;形态的虚与实、黑与白、轻与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在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
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对整体美感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英国美学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所有看起来是合乎目的的和符合人的意图的东西,总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因而是令人喜欢的,统一也属于此类。当我们需要表现静止和运动的稳定性时,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非常必要。”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艺术作品是根据作者内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地统一起来的。”因此,在设计表现中强调统一的相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四)注重对称与均衡
对称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对称的形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蜻蜒的翅膀、人的身体、车的外形等等。这里我们就要根据人们审美观的共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
均衡是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与对称是不同的概念。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形式,而均衡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协调。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类在观看任何东西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阿恩海姆说:“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的反应,应该被看做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均衡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所要体现的是“同形不同量”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稳定状态。
(五)协调整体与局部
视觉思维关心的是形的完整感觉和整体印象,能够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自觉的组织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创造力。比如说一个人换了个发型,化了妆,但是视知觉仍然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做出正确的辨认,这是基于视觉思维对视觉对象整体上的把握和感知。视觉思维并不是孤立地和机械地反映个别现象和离散要素,而是具有整体反应并进行进一步组织的能力,视觉思维对图像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视觉思维在认知对象特征时,能够自觉地按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组,视知觉会根据相近的因素的内在张力,对线条、形状、空间进行组织和分类识别。视觉思维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补充残缺的形象部分,在心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观赏者在看一个平面作品时,首先会在视觉上对版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所谓整体感,就是版面上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各要素不孤立存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总体设计中,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都应统筹规划,局部服从整体。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思维的形式因属性不同,有多种分类。从视觉的思维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模式则有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模式。设计师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创新和综合运用这三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创意,活跃创作思路,寻找出最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大脑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对象性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与因果联想。顾名思义,接近联想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联想思维是一种比较冷静、理智,逻辑性比较强的思维方式,运用这一思维,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就比较清楚。它拥有连续性、形象性、概括性这几个特点。
联想思维是最普通也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产生思维创意的一种很重要的视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人们比较容易做到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视觉传达设计运用联想思维,对原有的多种表象通过想象,进行整合、重构,联想出的事物会慢慢改变原有属性而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维创意。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指导人们的思路向相反的方向指引,从常规的设计观念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和设计方法。
在视觉传达作品的创作中,设计师可以采取与正常思维相反的方式,用一些夸张的、对比强烈的方法进行设计。为了在脑海中有新颖别致的想法,为了让思路打破常规,得出新的创意,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活跃、特别,让自己的思路反方向运行。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就容易落入俗套、表现平淡,这样的艺术作品就会过于平凡,个性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社会的生命力所在。有创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者的眼球,达到引起受众关注的效果,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发挥它存在的意义。逆向思维实际上打破了我们平时思维层层递进的一般规律,当设计师采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寻找创意的生活,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能够围绕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扩散式的比较和联想的思维形式,拥有多种选择和开放性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这种形式从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向,尽可能多地发展思维空间的基点。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个思维的要素,我们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各个因素。比如说风格、色彩、图案、题材、材料或肌理等。在设计过程中,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就多一分设计出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可能性。视觉传达设计要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大大增强人们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和多感官性。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国画艺术;影响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发展成果,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视觉传达艺术的出生决定了它与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时效性和功利性比较强,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有超前的意识观念和引领时尚的手段,从而更新人们的审美观、消费观以及投资意识。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在探索中认识到传统国画艺术的重要性,并且逐渐运用或者借鉴国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知识性和拓展性变得更强。而另一方面,国画艺术在当代社会需要有所创新与突破,需要开拓本时代的艺术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国画画家发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可利用的东西,并将它应用到国画创作中。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特性
1.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共性
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共通之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可视的艺术形式来传达一定的信息给信息接收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点、线、面、色等要素得到合理的编排[1]。而国画则是用毛笔蘸水、墨、彩在绢或纸上作画的过程,同样注重点、线、面、色的编排。因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视觉艺术体系的范畴。
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作品中都带有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个性。就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而言,虽然它的创作考虑客户、市场的因素比较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表现出作者鲜明的审美个性,现代的直观“美”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消费者所看中的也是作品中的独特审美表现。就国画艺术而言,国画画家在画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操,画面、情感与美融为一体,形成画家独特的审美格调。
1.2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顺应时展的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产生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涉及多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可见其顺应时展的特性。在舞台设计和影视设计等四维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运用最多,且效果很好。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内涵,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虽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商业性比较强,但是设计者必须站在比商业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创作,而这个更高的角度就是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2]。而这一点正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探索的问题,因而它是顺应时展的。
国画起源于汉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而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国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画家积极寻求传统国画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结点,并对国画艺术加以改进,使得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因此从其发展轨迹来看,国画也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具体而言,这种顺应时展的特性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现代的创作手法,在国画的内容中融入了现代人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生活形态等。
2.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2.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对国画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画艺术吸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构成手法。比如,国画画家在画某一物体时,为了隐去其主体性,而借鉴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只用一块颜色来赋予物体以形状,这就是国画借鉴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空间构成”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体现[3]。第二,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重叠构成”的构成手法。“重叠构成”是指利用形态之间的遮挡关系来构成空间。比如国画画家通过在画面中有规律地重叠玻璃的方式来构造空间,就是一种“重叠构成”的应用。第三,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艺术中“分割构成”的构成手法。“分割构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及秩序来进行划分或切割的构成方式[4]。国画中原本并没有这种切割构成的手法,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之后,画家开始把这种分割构成法应用到国画创作中来。除了以上几种构成手法之外,国画艺术还吸收了“肌理构成”、“形象的群化”等构成手法。
2.2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内涵方面。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色彩之美。国画的色彩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黑白色,一种是彩色。彩色在表现情感方面比较强烈,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设计者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借鉴了国画丰富的色彩表现。比如黄色象征着尊贵和疆土,红色象征着喜庆、热情等。而在黑白色的运用上,则借鉴了国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的方法,利用水的稀释作用将墨色调出浓淡。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构图之美。构图是指形象符号对空间占有的情况,国画中有散点式、鸟瞰式、边角式、布白等几种构图方法[5]。而视觉传达设计以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为设计原则,所以它借鉴了国画中的布白构图手法,从而达到增强语境的目的。第三,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中的诗书画印之美。国画中的题诗、印章等使画的内容更加丰富,画面更具美感。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受此启发,也将诗书画印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作品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深层的意蕴,深化作品的主题,而印章的使用则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儒雅气息和中国韵味。
3.结语
视觉传达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双方的艺术创作都走向了新的高度,各自取得了新的成果。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继续吸收国画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使作品更具张力,引领时代潮流与消费风尚;而国画艺术则要在借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构成手法来使自己的绘画更为挥洒自如,从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况燧媛.浅谈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J].青年作家.2014(20)
[2]仇琛.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3]聂森.视觉传达设计在数码时代的蜕变与革新[J].文教资料.2011(0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创意思维;设计师;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利用种种平面视觉符号,如文字、图片以及标志等等,来给信息接收者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和推广信息。因此,对于我国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创意不仅仅是当今的一个时尚流行词汇,更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所在。学生只有在能够正确地表达出视觉信息的同时,更能够利用更多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来突破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表达方式进行设计,从而让其设计内容更加具有个性和特点,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创意思维。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如何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1 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意思维的概念
创意既可以是创造力的表现,也可以是一个新颖的点子;既可以是静态构思活动,也可以是动态实践活动;创意在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简单来说,创意思维就是思考怎样将旧元素形成新组合的过程。创意思维需要摒弃传统的惯性思维,发现他人之所未发现,设计他人之所未设计,从而追求新颖独特的观念与事物。创意思维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分析认识阶段、观察发现阶段、联想发想阶段以及组合创造阶段这四个阶段。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若想实现创意思维设计,首先要做的是采集、整理和归纳好所要传达信息的各方面完整资料,分析其各自概念、特点、意义以及相似点和不同点等,找出其关键元素,然后再对这些元素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后传达给信息接收者,从而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更加具有鲜明特色而不流于大众化。利用创意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将过往的视觉表达内容用新形象展现在众人眼前,让人在眼前一亮的同时,对其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2 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的有效措施
2.1 通过开展群体创意阐述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通过开展群体创意阐述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往往并不是单独一名设计师自己的事情,大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都是一个团队的群体工作,而团队中的每名设计师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的,只有适合与否。因此,教师若想有效培养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开展群体创意阐述活动,也即是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逐一阐述自己对某项设计主题所产生的设计创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项目,然后先让学生展开一定的自主讨论或者思考等,之后再按照相应的顺序让所有学生一一阐述自己对于这个设计项目的设计想法,并且在这一阐述过程中不能允许其他学生或者老师打断,直到一位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其他学生才可以根据其阐述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提问等,最后当所有学生都阐述完毕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学生对大家的创意思维进行评分和投票等。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对每位学生的创意思维都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创作自信,让学生在创意思维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2.2 利用丰富多彩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利用丰富多彩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也是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的一大有效措施。观察是一种感知形式,并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感知形式,它是以某项目的或者任务为出发点,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感知方式来对某一特定对象产生知觉的过程。在观察过程中,人类的知觉、思维以及语言是相协调和统一的。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一大重点内容,因为一个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必须要能够观察到他人所观察不到的事物,并对其展开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丰富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符号或者一个视频等都可以是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给学生观赏这些素材来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和所想象出来的画面通过文字、语言、视觉语言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打开创意思维的大门,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2.3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向专业设计师的方向培养
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的另一大有效措施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向专业设计师的方向培养。大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本专业,就是为了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师,这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最主要目的。那么作为学校和教育者,也必须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所考虑,因而学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的目标与定位也应当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师。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当中以一个设计师的身份来进行企业开发项目的设计,从而更加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令学生愿意更加积极地去进行灵感创作,以求能够在企业当中脱颖而出。
3 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也是基础内容,学校与教师必须不断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有效措施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雁杰.设计定位的终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