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云计算技术研究的重点范文

云计算技术研究的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6 15:21: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云计算技术研究的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云计算技术研究的重点

篇1

关键词:

信息化;电子政务;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02-02

1 云计算

1.1 云计算概念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人民对互联网的需求从传统的门户网站向具有互动性的网服务转变。面对网络服务的更高需求,网络供应商(或机构)需要在不断地提高数据处理设备的数量和性能,信息资源获取、存储与的相对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也相应地提高。针对上述困难,最近提出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成为协调资源、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理数据的技术。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虚拟化技术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云计算中的“云”即为资源池。“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网络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就是利用”云”资源的集中性和自我管理特点,使应用者摆脱复杂繁琐的细节工作,使应用者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模式创新和成本改善等全局工作。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1)超大规模。云计算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依托于”云”资源的规模。目前,网络中的各类机构可以为”云”资源提供数以百万计的服务器来作为云平台服务器、云存储服务器和计算节点服务器。

(2)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网络平台或节点使用终端应用服务。应用服务任务通过网络分布到在“云”中处理,任何规模的任务处理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

(3)保障性。“云”使用了多副本容错技术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处理结果的正确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扩展性。“云”资源的规模可以自我动态调整以满足用户应用服务增长的需要。

(6)低成本性。“云”资源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独立数据中心系统大幅提升,并节省了独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费用。

(7)储存服务性。用户应用“云”资源中的存储服务,不再是对某一对具体存储设备的直接访问,而是使用整个“云”资源中众多存储设备和存储服务器构成的存储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服务。用户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平台、跨应用程序地实现数据访问。

2 电子政务

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自 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目前,我国学者对电子政务的定义是: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以及职能公共机构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现代通信网络,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完成各级政府所有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在政府部门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对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达到降低流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科学决策的目的,并可向公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2.2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伊始,中国政府密切追踪发达国家的信息变革,并且迅速跟进。1993年实施的“三金工程”,标志着中国信息化的正式启动。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得到了积极推进。总体上看,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电子政务预备阶段。

1993 年“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了中国信息化的开始。1997年,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随着北京、青岛政府网站和海关报关网的建立,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上来。

在电子政务预备阶段,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电子政务”没有正式的定义;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为目标,尚没有形成“公共服务”的理念;信息化建成项目的数量比较少,并且网络线路在中国还属于稀缺资源,进一步推广信息化建设存在资源和技术瓶颈,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所影响力比较有限。

(2)电子政务迅速展开阶段。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呈现井喷态势,由此,中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电子政务阶段。与此同时,Internet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普及,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广泛的服务关系提供了硬件保障。电子政务应用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地拓宽,公众从电子政务系统获取信息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并且,政府与公众间服务关系的增强也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能的内在动力。

针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利局面,中央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框架以及未来规划,为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3)电子政务完善发展阶段。

经过大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应用技术落后、人员培训不足等因素得到根本解决。中国的电子政务进入到由注重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内涵建设的完善发展阶段。

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不断的完善,在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平台服务项目、平台信息更新速度与安全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服务公众”的理念正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不再孤立存在,通过顶层规划,各级政府网站在组织形式上以群的概念出现在公众面前。

由此可见,中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和国家已经提出将电子政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电子政务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3 云计算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通过云计算在成本、技术和应用上的特点,该技术可在多个方面推动电子政务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3.1 云计算应用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中国电子政务网络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架构。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异构数据库普遍存在,用户要访问不同数据库的内容需要检索不同的数据库,这些都给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造成困难。云计算模式则可以在技术和管理上将众多分布式的信息资源统一成一个”云”资源,通过建立一站式的检索界面,可有效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和共享范围。信息资源的集成标志分散的数据库在云计算中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可有效降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运维费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3.2 云计算应用于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当前困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问题。云计算可将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服务器统一于”云”资源之中,在逻辑上形成了统一的服务器集群。据此,为统一的服务器集群建立基础安全架构,通过基础安全架构共享所有设备的检测能力,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主动地完成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威胁检测和漏洞弥补工作,信息安全防护由被动变为主动。另外,云计算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可促进政府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3.3 云计算应用于电子政务内部资源整合

由于技术、需求、经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彼此之间相互封闭,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内部流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影响到了部门间的有效交流。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内部信息交换平台,可开展平台之间信息的无缝交换,提高政府内部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交流效率,实现电子政务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展现给世人面前。有理由相信,将云计算应用于电子政务之中,必将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鹤.云计算体系结构论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2]汪玉凯,吴倚天.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上)[J].电子政务,2009,(3).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电站的所有设备进行控制、监视、管理等。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行生成历史、分析统计、事故分析、信息共享、制表等功能,不仅方便电力系统的管理,还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安全性能。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简介

电力系统自动化也就是在电力系统的运营中,工作人员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完成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营管理,使电力系统能够达到无人管理同样运营的效果,使电力系统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管理。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通常会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其中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完成对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管理。目前在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大多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输电操作、配电操作以及发电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未来的发展研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营管理也开始使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尤其重视对计算机的运用,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在以后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对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网系统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综合的控制了电力系统的各个运营环节,完成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及时的对电网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调整,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营。其次是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研究,目前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红外线成像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通过图像来详细的分析电力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的使用,可以参考下表1。

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还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1、计算机技术在数据收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数据收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重中之重,是对所有电力系统进行调整运营的依据。在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收集的数据集中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工作,然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能够清晰的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以便工作人员及时的对电力系统进行管理。其中在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存盘线程以及WinSock编程。首先使用WinSock编程把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后输入存盘中,然后使用存盘线程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监管,及时的对电力系统的电量大小进行管理,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在工作中,如果一个线程的存盘时间间隔为10分钟,那么就可以使用此技术把这10分钟产生的数据全部输入到数据库系统,并且完成对数据的各种处理。

2、计算机技术在中间件中的应用分析

中间件也就是电力操作系统中服务器和计算机客户机的一个基本部件,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负责对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资源的监管。它是以分布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在电力系统中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管理框架。通过在中间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资源之间的共享以及各种通信。在电力系统中使用中间件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在工作中,使用中间件把数据进行接收保存起来,以便于后期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管理时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在对数据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中间件进行快速的访问,然后使用相应的通信程序完成对信息的传递工作。

3、计算机技术在应用逻辑中的应用分析

应用逻辑主要是指应用服务器,它是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建设相应的应用逻辑来确保电力系统的服务器中的资源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用户只需要使用相应的应用逻辑程序就能够完成对电力系统中资源的访问。除此之外,应用逻辑还具有许多的优点,如使用应用逻辑能够轻松的对电力系统里面的数据以及电力系统的版本进行更新,详细的来说也就是当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只要使用应用逻辑即可完成对电力系统数据的更新,这样简单而又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加的自动化、方便化,对于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来说更加的容易管理。但是在电力系统数据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用户不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进行随意的更改,但是若有一些用户更改了一些必要的数据,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就要启动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对其数据进行修复,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合理的运营。

四、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各级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终端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存储器、计算机网络接口等,这些设备都是经过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在电力系统局域网进行参数测量和状态检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分析和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采集实时数据、评估电力系统安全状态、预测电力负荷、控制省级以上电网控制等,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营要求。

五、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近年来,我国电力部门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电力一次设别在线状态检测可以长期连续地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开关、断路器、变压器、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实时监控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科学分析电力一次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出现运行故障,及时对一次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电力一次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性能。

2、新型测控和继电保护装置

光电式互感器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使得电力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测控设备装置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型测控和继电保护装置省去了部分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电路和隔离互感器,极大提高互感器的响应速度。

3、智能化电力一次设备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的安装位置相距较远,两者之间用大电流控制电缆和强信号电力电缆连接。而智能化电力一次设备是指在设计电力一次设备结构时,充分考虑二次设备的运行,将电力二次设备的基本功能就地实现,节省大量的控制电缆和电力信号电缆,实现电力一次设备的保护和自带测量功能,如常见的箱式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开关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智能化电力一次设备很容易受到电力系统大电流断开造成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电子部件和电磁兼容的供电电源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同时国家应该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不断的研制新的技术,并且对研制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际的应用分析,明确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作用,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是我国的电力系统能够更加的完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林.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4,(7).

篇3

[关键词] 不孕症;子宫输卵管造影;计算机X线摄影;碘海醇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119-04

不孕症在我国近年来发病趋势有所升高,其中60%是女性原因所致不孕,而女性不孕中输卵管因素占到33%左右,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临床常用的诊断输卵管阻塞的方法,对伴有输卵管轻度粘连的患者具有诊断同时也起到治疗的作用[2-3]。传统HSG是用油剂(碘化油注射液)或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作为造影剂X线摄片,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应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及计算机X线摄影(CR),显示造影剂不良反应低而且显影效果较好[4-6]。为了进一步比较传统输卵管造影与CR子宫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09年9月~2012年9月对行输卵管造影术的患者20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输卵管造影技术造影,观察造影效果及患者术后受孕成功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行输卵管造影术的患者20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不孕症为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症。③已经排除男性原因不育。④有慢性盆腔炎症症状及体征,测卵巢有正常排卵,性激素检查正常。⑤碘试验阴性。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45岁者。②患者有急性感染性疾病。③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④碘试验阳性者。⑤亚急性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炎症者。⑥有阴道炎者。入选患者平均年龄(28.64±3.37)岁,不孕时间2~17年,平均(3.31±1.34)年;原发性不孕76例,继发性不孕124例;临床症状伴有慢性腹痛者87例,有人流史或药物流产史者47例,有宫外孕史者17例(其中切除一侧输卵管者8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设备及试剂

东芝500AM胃肠机、KONICA SRX-210冲片机、CR系统、DZ-I电子注射器、AGFA5503激光打印机、40%碘化油注射液10 mL、30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20 mL。

1.3 方法

造影检查时间为月经后3~7 d,术前3 d无性生活,术前30 min常规肌注654-2为10 mg。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输卵管造影方法检查。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在无菌操作下将硅气囊双腔导管插入宫颈内口,注入3~5 mL空气形成气囊固定双腔导管,在东芝500 AM胃肠机电视监视下,缓慢注入40%的碘化油注射液5~10 mL,当子宫输卵管显影满意时,拍摄第1张片,术后24 h拍摄第2张片。术中如出现血管或淋巴管造影剂逆入(防碘化油注射液栓塞),则立即停止造影检查,造影结束后,患者留置观察至少30 min,并记录受检者造影反应。术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1个月内禁止怀孕。术后采用洗片机洗片,读片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三级分级读片诊断分析图相质量,并记录。

1.3.2 观察组 采用CR子宫造影术方法检查。病人的插管定位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在东芝500AM胃肠机电视监视下,应用DZ-I电子助射器缓慢注碘海醇注射液15~20 mL,当子宫输卵管显影满意时,置于IP板拍摄第1张片,在退出双腔水囊导管后20~30 min后观察盆腔弥散情况,拍摄最后一张片。计算机系统下观察,取得满意的图像应用AGFA5503激光打印机打印胶片,读片人员与对照组为同一组人员。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射线剂量、图像噪声、图像质量、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卵管梗阻情况,妇科医生随访患者1年后受孕情况。图像质量判定标准[4]:①优:造影剂显示宫腔及输卵管显影良好,图像清晰可辨,对比清晰明显,细微结构满意。②良:显影剂显示宫腔及输卵管显影清晰,对比度好,但是对细微结构显影不清。③差:宫腔及输卵管显影质量一般或较差,对比不佳,细微结构显影不满意,影响诊断需要进行二次造影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造影结果比较

对照组6例血管或淋巴管逆流则中断造影,观察组4例血管或淋巴管逆流,但可顺利完成造影。

2.2 两组图像噪声、射线剂量、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图像噪音、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噪声、射线剂量、图像质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输卵管梗阻情况比较

观察组检出输卵管阻塞58例,输卵管畅通33例,输卵管阻塞率为58.00%,对照组输卵管阻塞67例,输卵管畅通16例,输卵管阻塞率为58.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输卵管梗阻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20例,对照组发生4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4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输卵管阻塞患者受孕情况比较

对输卵管阻塞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组失访16例,对照组失访12例,失访率为22.22%(16/72)、20.69%(12/58),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 > 0.05);随访成功的患者观察组有37例怀孕,对照组20例怀孕,妊娠率为66.07%(37/56)、43.48%(20/46),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 < 0.05)。

3 讨论

不孕症在我国被定为为夫妻有正常性生活1年未避孕而未怀孕,在国外则时间定义为2年[7],女性引起不孕症的原因有先天性的输卵管、子宫等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也有后天的炎症所致的生殖器官堵塞,男性则以异常多见。临床上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以输卵管炎症所致的阻塞最为多见。

对输卵管进行通液及造影检查能明确输卵管有无堵塞及严重程度,其中造影具有能将阻塞部位明显显影的优势[8-9],因而是临床上评定输卵管有无阻塞的主要诊断方法。传统输卵管造影通过将40%的碘化油注射液或泛影葡胺注入管腔内,在普通X线上进行摄片,后采用传统洗相技术洗相,取得影像学诊断资料。CR系统是通过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作为载体,要经过X射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这一过程,能全程取得摄像资料,能选取摄像显影最佳的图片以利于读片,而且多幅造影图片可打印在一张片子上有利于对比分析,如患者丢失胶片则可从计算机再次提取图像进行二次打印。常用的造影剂有40%碘化油注射液、泛影葡胺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等,其中碘化油注射液为离子造影剂,为油剂,在造影时弥散较慢,因此在造影术后24 h后需要拍摄最好一张片,需要注意的是在行造影过程中碘化油注射液可能引起患者过敏,因而术前必须行碘敏感试验,在宫腔注入碘化油注射液时要由于碘油浓度高、表面张力大、黏稠度高,推注时压力较大,因而如输卵管存在阻塞则可能出现碘油逆流可能性,还存在进入血管引起的栓塞情况。泛影葡胺为复方制剂,为离子型单体碘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为非离子造影剂,具有渗透浓度低、流动性好、流速快的特点[10],造影剂弥散较快。

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输卵管造影与CR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在不孕症中应用,为了减少研究偏倚,对传统输卵管造影患者全部采用碘化油注射液作为造影剂,未采用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研究结果显示CR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的观察组图像噪音、射线剂量明显低于传统输卵管造影的对照组(P < 0.05),图像质量观察组中优和良较多,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CR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输卵管造影,而且减少了患者受到的射线剂量及噪音。有研究认为碘化油注射液造影优于黏稠度高容易出现假阳性情况[11],而碘海醇注射液则更容易进入微小结构导致细小的输卵管阻塞情况下造影结果显示是通畅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卵管阻塞率为58.00%低于对照组(71.27%),表明CR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对输卵管疏通效果更好。输卵管造影时造影剂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不同,碘化油注射液最容易出现逆行腹痛,部分患者甚至于无法忍受需要终止造影检查,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7.87%),也进一步表明了碘海醇注射液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小一些。输卵管造影不仅能明确输卵管有无阻塞,还能对轻微的阻塞具有疏通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造影过程中能通过强大的液体压力将阻塞粘连组织撕开,同时带着阻塞及坏死物质,有研究认为油剂相对水剂在这方面更具有优势[6],本研究结果通过妇科医生进行随访,随访1年观察到有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观察组妊娠率66.07%,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率43.48%,表明CR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对输卵管阻塞疏通率明显高于传统输卵管造影,与以上研究结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是碘海醇注射液造影为非离子造影剂因而在输卵管存在阻塞时加压输注压力更容易增加,油剂则不然,即使加压实际输卵管管腔内部受压可能不是很大,并且造影时存在怕非常大的压力有可能使得油剂进入血管的风险,因而医生在造影时更为慎重加压,对部分输卵管粘连未能起到有效疏通作用。

综上所述,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CR子宫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较传统输卵管造影方法显像质量佳,降低了患者接受射线剂量及摄片噪音,提高了诊断准确性,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妊娠率高。

[参考文献]

[1] Peivandi S,Batzer FR,Fossum GT. Uterine cavity-myoma fistula after 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mimicking uterine perforation at hysterosalpingography: case report [J].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1,18(4):534-537.

[2] 张晓峰,苗杰.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管腔粘连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48-49.

[3] 武英敏.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10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08-110.

[4] 董军.不同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11-1612.

[5] 王淑珍.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比较[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1):98-99.

[6] 谭孝华,刘凯,郑聪,等.碘化油注射液与非离子碘造影剂在女性不孕症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192-193.

[7] Marinakis G,Nikolaou D. National survey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infertility in women aged 40 and over in the UK [J]. J Obstet Gynaecol,2012,32(4):375-378.

[8] 王来友,刘秀娟,李素荣,等.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操作技巧及其对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9):1421-1422.

[9] 贾兴平,刘文秀.不孕症子宫输卵管造影的X线诊断[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4):105,108.

[10] 王来友,刘秀娟,张莉,等.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应用水溶性造影剂的优势[J].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19):3036-3037.

篇4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7

0.引言

云计算技术作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热点之一。云计算技术应用广泛,能实现远程数据资源的共享,并提供云服务。智慧校园现在产生的数据资源量越来越大,存在数据资源分散,难以集中,未能实现互通共享等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进度缓慢等原因,能实现数据共享互通的学校很少,通过对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给出有关建议措施,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海量数据智能分享与互通。

1.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缺乏规划建设内容

经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中缺少云计算技术应用有关方案内容,有些学校即使有,也不是必建项目,从而导致云计算技术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信息化工作中被忽略,进而造成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应用缺乏逻辑性、前后工作脱节等问题。

1.2缺乏基础设施平台

云计算技术要在智慧校园中全面使用,除了需要配套的基础网络设施设备、感知设备等以外,还需要有数据库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等云设施设备,而且搭配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性能要求,方能实施运行,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普遍较慢,资金短缺,无力购买设备,导致大部分学校都缺乏这类设施设备,有个别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网络设施都没有保障,根本无法满足云计算技术使用的设施需要。

1.3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

云计算技术属于高端前沿技术,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相对较为昂贵,在智慧校园中应用该技术投入比较大,而高职院校本身资金就很紧张,学校首要任务在于保正常运行,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应用投入方面即使有也不会很多;另外,高职院校对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也不是很重视,学校缺乏这类专业人才,这也是影响云计算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

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中全面应用的建议措施

2.1合理规划

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及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中要合理规划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硬件建设、软件安装、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等阶段要科学考虑云计算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服务的搭建,确保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各阶段建设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防止技术方案的脱节。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云计算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科学搭建是云平台、云服务的基础,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建设,要本着节省资金、功能保障、维护方便的原则开展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技术咨询工作,解决有关技术难题,防止硬件设施重复投入,缺乏逻辑性,影响云平台、云服务的功能实现。

2.3增加建设资金投入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实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海量数据互通共享,并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从而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为师生带来便捷服务,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因此,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视智慧校园云平台技术的应用,增加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基本云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服务建设资金。

2.4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云计算技术属于前沿技术,技术复杂,专业性很强。要成功应用云计算技术和构建云技术平台服务,必须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用公司专题培训、学校内部培养或者专门人才引进的办法解决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2.5加强云技术应用研究

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前景光明,但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技术应用模式,高职院校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比如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用户相对偏少等,在智慧校园建设及云平台技术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这些特殊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应用技术及云设备,比如服务器的规模等。高职院校要加强本校实际情况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应用研究,以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技术应用到本校智慧校园中,防止不接地气,重复建设,功能无法保障,云平台服务无法提供等问题的出现。

2.6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使用架构模型

高职院校要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客观条件分析,并对云平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使用架构模型,为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正确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防止云计算技术使用杂糅、技术标准不搭配、功能无法实现等技术问题出现。

篇5

关键词:云计算;概述;发展现状;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

1 云计算概述

什么是云计算?目前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它存在一个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等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并且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是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由很多廉价服务器组成,可以提供动态的网络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等的核心计算机技术,使得互联网成为用户的数据和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云计算的发展建立在并行计算、分布式处理、网络计算的基础上,是当今信息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 云计算发展现状

目前云计算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外,IT界巨头Google因为其自身发展的软硬件优势,其在云计算方面的成就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对外公布的云计算技术主要包括MapReduce、GFS和BigTable,旨在将全球多所大学都纳入到云计算中。微软也注资10个亿建立云计算的服务器农场,平均占地超过7个足球场,设置10万台计算机服务器。IBM在2007年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并表示“云计算将是IBM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业务”,它将为企业客户搭建分布式、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的云计算体系,是一个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同年亚马逊也向开发者开放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服务,使得软件公司可以按需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雅虎也将一个小规模的服务器群,即“云”,开放给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惠普、英特尔和雅虎三家公司联合创立一系列数据中心,目的同样是推广云计算技术。我国的相关科研研究结构也紧跟着时代的发展,纷纷展开了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2008年3月17日,Google全球CEO埃里克・斯密特(Eric Schmidt)在北京访问期间,宣布在中国大陆推出“云计算”计划,清华大学将是第一所和Google合作的高校。清华将与Google合作开设“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并协助学校在现有的运算资源上构建“云计算”实验环境。未来Google将把课程推广到其他多所高校。中国电子学会也在2008 年专门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旨在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云计算问题。我国电商行业的先锋―阿里巴巴,也首次建立起“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开发更多云产品供应市场。

3 未来云计算主要研究的问题

3.1 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可以说云计算得以提出的最初的思想来源就是并行计算。是未来云计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并行计算是指在一个时间点同时利用多台计算设备完成计算问题的过程,它将计算能力从单个处理器扩展到多处理器,主要被用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能力,同时它也解决了大主存容量的求解问题。并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是将计算问题分解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立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然后再汇总形成问题的最终解,它需要多台处理器共同参与工作。并行计算系统既可以是专门设计的、含有多个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也可以是以某种方式互连的若干台的独立计算机构成的集群。通过并行计算集群完成数据的处理,再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目前并行计算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说并行程序的实际达不到规范化标准,可读性差;并行程序开发难度大,一般的程序员难以将算法进行并行化实现,这就有了自动并行技术的需求,但目前还未实现;云计算多并行计算的要求高于现在的大部分应用,但现在的并行计算技术超过一定的处理器后就很难再提高加速比。并行计算是云计算的核心,只有实现了并行计算的突破,才能顺利解决云计算中大规模的求解和扩展问题。

3.2 大规模数据挖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海量的信息数据产生,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规模数据挖掘,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提取分析,来获得数据中潜藏的知识的过程,也是当今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比如说电商的商品推荐服务,就是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对用户在网上购物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商品推荐。但是由于信息数据一般规模较大,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都相对很高,因此数据处理效率一直是数据挖掘领域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云计算的数据挖掘也要解决处理效率的问题,只有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才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他们的需求。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可以考虑从数据挖掘算法和并行计算两方面着手。现在已经成熟的数据挖掘算法有很多,数据挖掘工程师要根据具体的数据格式和用户需求选取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要在实践中分析和改进算法,以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另外,原创性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应该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行计算也是解决大规模数据挖掘效率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并行计算的发展受到制约,数据挖掘也无法实现突破。

3.3 云安全。紧随云计算和云存储之后,云安全也出现了。云安全是指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硬件、用户、机构、安全云平台的总称。云安全”是“云计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反病毒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是通过大量的网状客户端,对网络中的软件行为进行异常监测,在获得网络中木马、恶意程序信息之后,将其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最终的目标是把整个互联网变成一个超级杀毒软件,是决定云计算发展规模和前景的重大因素,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云安全技术是P2P技术、网格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分布式计算技术混合发展,自然演化的结果。云安全技术的应用还要解决很多问题,要建立云安全系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海量的客户端、专业的反病毒技术和经验、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开放的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组件,而且还需要大量合作伙伴的加入。国内云安全技术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发展,比如金山毒霸的“云安全”,它是为了解决木马商业化之后的互联网严峻的安全形势应运而生的一种全网防御的安全体系结构,包括智能化客户端、集群式服务端和开放的平台三个层次。

3.4 系统级容错技术。利用云计算,用户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查看自己在云端存储的文件,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他不用依赖特定的计算机来共享网络资源,甚至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软件就可以在云端顺利地可用所需的应用,用户所需的各种资料和软件都存在云端。因此,云计算安全系统必须具备容灾和数据恢复的功能,以保证用户的资料不丢失。但是由于云计算本身的庞大,以往的系统容错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系统容错是十分必要的。保障容错系统的高可靠性要从系统结构的设计出发,目前经常用到的容错技术包括服务器群集技术、双机冗余服务器技术和单机容错技术,云计算系统级容错则是一种多机容错技术。云计算系统中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其中存放着大量的数据、服务和应用,容错系统也必须可以解决大范围失效问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应用层面的检查点和重启技术,但这回增加云计算容错技术的开发难度和工作量,降低系统运行性能。所以急需提出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来为云计算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保障。

4 结束语

现在商用和科学计算的计算量在日益增大,云计算必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选择,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大好。明确云计算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未来云计算研究的方向,为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使中国的云计算技术研究和云计算产品在世界IT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方巍,文学志,潘吴斌.云计算: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篇6

【关键词】SOA 流程调度 减灾应用

1 引言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深入,网路上虽然聚集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等各种资源,但还存在总量丰富而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为了有效满足面向互联网的复杂应用及对大规模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必须将广域分布的异构、自治的资源进行按需组织和管理,更加有效的整合分散的计算资源,以便为用户和应用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环境。云计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式,它是在分布式计算特别是网格计算的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是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一种体系架构的方法,它指导着业务服务在其生命周期(包括创建和使用等)的方方面面,SOA由一系列相互交互的服务组成,屏蔽了不同平台、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之间的差异,实现了服务的高可重用性、灵活性,以及更好的扩展性和可用性。云计算是一种能够动态提供虚拟化可扩展资源的计算模式,这些资源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向外,所以云计算可看作是SOA应用的延伸。面向服务是云的核心理念和技术,也就是云的架构要面向服务,SOA正好迎合了云的架构需求,对现有的SOA成熟框架进行一定改进,将可以建立不同的云服务平台。

2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由于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Google、Amazon、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Vmware、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刘鹏,2011)。Google在2007年率先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开发了电子邮件、在线文档等一系列SaaS类型的服务;Amazon在“云计算”概念出现之前就开始了提供弹性的计算、存储等服务,其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最为全面深入;微软在2008年了云计算战略及云计算服务平台Windows Azure Platform;Vmware在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充分利用了自身在虚拟化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2008年与EMC、思科等公司联合推出了vCloud计划,在2009年又推出了首款云操作系统vSphere。

总体来看,IaaS 是目前云计算的主要服务类型,国外具有代表性的IaaS实例有Amazon EC2、Scientific Cloud: Nimbus、OpenNebula、Eucalyptus等,PaaS的代表实例包括Google App Engine、Apache Hadoop 、以及Microsoft Azure等;SaaS代表实例包括GoogleDocs、IBM Lotus Live、IBM Lotus Sametime、Unyte、、Oracle CRM on Demand 、Sugar CRM和WebEx等。

在国内,云计算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2008年5月,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陈康等,2005);2008年11月,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9年12 月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四十多家企业一起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2010 年8 月上海公布云计算发展战略,要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转型,培育10 家年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 个云计算示范平台;2012年6月,科技部公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云计算成套系统和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等四项重点任务(中国科技部,2012)。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典型的云计算应用包括中国移动“大云”计划、“阿里云”等(钟志水,2010;刘鹏,2011)。中国移动“大云”计划,是以中国移动研究院为主体,为打造中国移动云计算基础设施而实施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开发计划;“阿里云”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新成立的子公司“阿里云”进行专注研究的,旨在支撑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从而降低进入电子商务生态圈的门槛、成本,并提高效率。在云安全领域,瑞星、360 安全卫士等纷纷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3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技术路线

任务级并行计算技术使平台能够结合现有软硬件资源情况对减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高效实用。任务级并行计算技术主要基于SOA架构将所有业务算法集成起来,通过PLATFORM资源分配软件实现任务的并行计算。如图1所示。

本文研究SOA流程调度框架与PLATFORM云平台的结合。采用云计算平台管理软件Platform来实现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通过运行Platform LSF,使得集群的计算机成为一个整体,不但能把各个节点机的计算能力集合在一起,而且彼此间能够分担负载、共享资源。基于Platform进行云平台任务调度和状态查询命令的封装,同时研究SOA架构下的流程向Platform平台下流程的转换,从而实现了任务和流程的资源管理和调度。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主要是为了在高分减灾协同服务平台中实现以下功能:

3.1 云平台任务调度

以WebService形式对Platform平台的作业和任务调度命令封装,执行调度任务。如bsub命令,可用于提交作业。

3.2 云平台状态查询

以WebService形式对分别Platform平台的作业、流程、服务器状态等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进行解析,返回解析后的结果。

3.3 云平台流程解析

对SOA流程进行解析,转换为Platform PM可识别流程文件格式。

如图2所示。

面向高分减灾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包括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云平台模型改造方法研究、业务流程格式转换研究和云平台与SOA平台集成研究等多项内容,技术路线图如图3所示。

基于云资源池,在Platform软件支持下,开展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研究资源调度策略和资源调度方法;由于各个业务模型采用的开发语言和运行环境各异,为了使业务模型能够运行在云平台,需要开展高分减灾云平台模型改造方法研究,实现业务模型在云平台上的运行;然后开展业务流程格式转换研究,实现基于SOA的流程向基于Platform作业格式的流程转换;最后,开展云平台和SOA平台集成研究,实现整个原型平台集成。

面向高分减灾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内部接口包括LSF Server管理节点和资源的接口,LSF Master管理节点和LSF Server计算节点的接口。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向LSF Server提供LSF节点的资源,LSF Server将物理主机或虚拟主机形成集群中的节点;LSF Master通过命令来管理和调度装有LSF Server的集群各个节点的资源,LSF Master向LSF Server反馈节点的状态信息。

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实现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一方面和虚拟资源向云计算平台提供所需的资源,云计算平台对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另一方面向云计算平台申请资源;云计算平台根据申请向高分业务协同与信息服务子系统提供所需的资源。

4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技术实现

通过配置流程级、任务级流程,测试SOA与云平台结合的系统的服务集成运行功能。

4.1 运行环境

HP 8核2G CPU服务器2台,在服务器上分别部署虚拟机4台。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上开辟一个共享磁盘作为实验数据的共享。

4.2 实验方案

以洪灾和台风灾害应急监测评估业务为蓝本,抽取其中的三种并行方式进行测试。如图4所示。

依托platform的节点管理,选择了三种典型并行方式进行并行任务执行,通过算法注册、流程编排、和界面监控功能操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1)单个流程中批量任务的并行实验: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中需要对一批数据做高精度正射生产,则可以分解出50个高精度正射生产任务并行处理,每个高精度正射生产任务处理一景数据;

(2)单个流程中不同任务的并行实验: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中需要对数据做多种指数计算,则可以同时分解出植被指数计算、水体指数计算、气象指数计算、湿度指数计算等多个任务并行处理,每个任务处理一种指数计算;

(3)多个流程间的并行实验:同时有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和灾情快速评估任务在运行,这两个流程中的任务就是一个并行处理的过程。

5 结论与分析

基于现有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软件Platform,结合SOA系统架构和流程,实现了SOA流程与云平台流程的结合,突破了面向减灾业务运行的多层级调度策略与协同计算关键技术,完成了动态调度业务流程,提供了高性能处理及协同计算能力以及对减灾业务和计算资源进行多层级调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良,孙广中,徐云,and龙柏.并行计算的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54(8):1043-1049,2009.

[2]陈国良,孙广中,徐云,and吕敏.并行算法研究方法学[J].计算机学报,3l(9):1493-1502,2008.

[3]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文东,张艳.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实验平台[J].实践教学.134-135.

[5]张超.VMware虚拟化服务器的构建方法与展望[J].通信技术,2010,(09).

[6]周翔鹰.基于VMware构建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09-212.

[7]郑广成.一种SOA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2):12-19.

[8]张晓洲.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1(9):19-21.

[9]王佳隽.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虚拟化资源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陶亮,男,河南省信阳市人。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从事减灾信息化与云计算研究。

篇7

关键词:污染;监控;云计算

一、引言

作为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始终保持GDP的高速增长,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给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带了诸多问题,其中排名第一的当属环境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2/3的能源生产企业以煤为燃料,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高达几百万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源之一。有毒的工业化学废水污染着河流和湖泊,七条大河一半以上的水质不适合直接安全饮用。全世界20个重度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一半,并且中国的汽车还以每年几百万辆的速度递增,交通堵塞、尾气污染,都成了不堪重负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增高,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利用云计算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控,对于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好地加强对城市污染的评价和测定,加强对于制造工业污染的企业进行治理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云计算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是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如今这个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应用于环保监督和治理的各项新技术日益受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视。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先进,使该项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应用手段也越来越多元。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计量方法,对于各项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相关研究人员对于环境污染指标的测评,可以说,云计算在现代城市污染治理中已经越来越发挥出基础性的作用。这源于它强大的多区域整合计算能力。这种跨区域同时进行多方面数据的整合和计算能力,能够有效进行对需要检测的城市区域环境中污染颗粒浓度,评估、划分出高危污染区域,并进行具体数据的的准确检测,并根据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大小,进行果断报警,是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城市环境污染监测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当前,一些科研机构和研发机关对于云计算发挥基础性作用下的智能化、及时型的城市各个地区污染防治监测系统的开发和研制,主要以云计算的高度交互功能为先导,众多研究机构在云计算服务设计研究的过程中,都把高度交互式研发作为重点。

三、更加有效地利用云计算开展环境的实时监测工作

在未来城市污染监测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实现污染信息的高度交互已经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性问题。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污染监测系统,与其他计算机技术对于城市环境监测的应用系统相比,云计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多个区域内各项污染信息的广泛领域和平台的资源共享,并且能够在现有的云计算技术水平支持下实现各个地区的动态信息的互通和交融,从而支持各个地区的信息在云端形成有机的,动态的联盟。在动态联盟基础之上,云计算技术可以推动各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数据进行创新型统计和分析,推动对于环境污染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的最新进展。作为一项在技术层面掌握和控制环境质量,事关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国目前的云计算技术在应用领域收效明显,但依然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目前,我国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能够达到的水准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由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已经快速经济发展的几十年里累积的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发挥云计算监测和分析环境污染作用上尽管大有可为,但在对于污染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还难以与世界上的的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地区的一些在环境治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统一的评估水准。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环境的评估和治理方面采取多角度全方位手段,通过对于排污企业、城市汽车、农村污染物焚烧等多个领域的污染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监督。单纯依靠云计算得出的污染结果,除了增添人民群众对于我国污染情况的悲观情绪外,很难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应该有效地进行我国污染治理效果进行云计算统计。先是对各个小区域的污染状况进行分别检测,并对该区域在历史上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得出该地区污染的总体程度评估表,再将统计得出的该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污染情况结果,与世界公认的污染评价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出该地区污染的总体水平,并进行分级统计。最后,将国际公认的环境健康标准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考察出该地区与正常环境质量下的各项空气水与土地污染指标进行对比得出的差值。以此方法,分析和收集大量一定地区之下的小区域的污染数据,并通过大量的计算得到整个大区域的污染浓度报告。事实上随着各个小区域的不断增加,污染颗粒浓度不均匀分布的加剧,各个区域的污染浓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且在云计算应用历史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还会存在污染数据的误采集、和整合错误等问题,造成污染虚警率较高,这些都是一些智能化的多区域污染检测平台众多学者在日后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雷,张云勇,吴俊,房秉毅.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研究[J].通信学报.2012(S1)

[2]刘婷,张爱丽.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J].绿色科技.2012(06)

篇8

大型建设项目审计一直是我国审计的重点对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施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过投资项目开工前审计。到了本世纪,大型建设项目审计逐步走向正轨,审计的内容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以及工程质量管理等。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青奥会等不断在我国举办,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加快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另外,在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这些体育场馆不仅是开展竞技体育的重要硬件设施,将来也是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为了加强这些大型体育项目的建设,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建设项目审计,一般来说,在审计范围确定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现场审计,获取审计证据,进而给出审计结论。从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审计的实践来看,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审阅法、观察法、调研法、简单检测法、专业检测法等。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活动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其数据资料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工程管理数据系统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获取证据,就需要采集工程管理数据系统的电子数据,然后再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场审计变为远程审计,从静态审计变为动态审计,从事后审计变为事中审计”,中国审计署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型重点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实施方案。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对联网审计的一些理论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环境下开展联网审计的需要,探索了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问题。综上所述,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针对已有联网审计方法的不足,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二、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时代开展联网审计面临的问题 联网审计的实现原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图1所示。概括来说,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可以分成4个步骤:第一、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采集主要是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第二、审计数据传输,通过审计数据传输,把采集来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中去。第三、审计数据存储,审计数据存储用于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传输来的电子数据采取一定的方式存储在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系统中。第四、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

进入大数据(big data)时代,联网审计实施与运行将会面临以下问题:(1)联网审计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在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系统中,采集来的数据量大,因此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需要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设施。(2)联网审计环境下,审计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由于数据量大,为了能做到实时审计,需要高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和处理设备。(3)现在正在应用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实施与运行成本较高。

(二)使用云计算的优点 一般来说,云计算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存储能力强大。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数据存取,支持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存储业务。(2)使用成本低。使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且可扩展能力强,云计算平台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数据存储环境升级到巨大容量,另外,使用云计算平台不需要用户频繁的升级相关软件,不需要用户自己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从而减少了相关成本。(3)能够提供高效、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云计算在处理用户需要的计算时可以将用户的庞大数据分析程序分解成多个子数据分析程序,然后将这些数据分析任务交由云计算平台中的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分析系统,由这些分析系统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再将分析结果汇总后回传给用户,云计算平台可以使这一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使用云平台能高效、快速地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4)云计算平台能够提供专业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相对于用户自己管理数据存储,如果用户选择好的云计算供应商,将数据存储在这些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机平台中,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用户自己因各种安全管理问题而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其他风险。

(三)为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提供机遇 由以上分析可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提供了机遇,主要表现为:(1)云计算技术为降低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成本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如果审计单位采用云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平台来开展联网审计,则审计单位不需要任何基建投资,审计单位不用承担机房空间、电力以及人力等成本,审计单位没有硬件购置成本,审计单位也不需要软件许可证或升级,以及雇佣新的员工或咨询人员。因此,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2)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提供了机遇。云计算技术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以及很多供应商也建立了大量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这为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提供了机遇。 (3)应用云计算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情况下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对于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包含有大量的工程图纸自动计算,为了更好地满足云计算环境下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而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大数据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

三、云计算环境下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这两种情况来实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一)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主要原理可描述为:审计部门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平台服务和设施服务,开发运行于云平台的审计作业系统,主要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等功能模块。审计部门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审计数据采集软件把将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电子数据采集过来存储在云平台中,这些数据包括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一些工程图纸等文件,然后,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审计作业系统)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审计证据。(2)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可以自动对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并生成工程量清单,自动套定额,综合单价分析,价差自动计算、计算含税工程造价,生成工程量清单计价,识别、读取、转换工程预决(结)算编制软件的数据文档,进行验算,生成差异对照表,实现对主流工程造价软件数据文件的读取、识别和转换,并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设计审计工具进行审计取证作业,生成各种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等。

(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 当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成自己的工作时,审计单位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应用系统中嵌入一个审计监控模块,并在审计监控模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该模块用来检查输入到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中的每一笔数据,输入的数据和定义的相应规则的任何差异都会被及时预警,并能跟踪异常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另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在传感器和数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和参数,从而满足实时审计的需要。这种方法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四、结论

本文根据目前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的需要,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为今后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都适合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联网审计。相对于传统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实施方法,云计算环境下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一般具有较多的审计风险,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时,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优点,同时注意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云计算环境带来的风险,这就要求在实施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最佳的联网审计实施方案。

[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网审计取证技术及其泛化能力研究”(编号:70971068)和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13GLC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伟、Smieliauskas W:《联网审计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RC和AHP的组合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8期。

[2]陈伟、Smieliauskas W:《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2012年第3期。

[3]陈伟、尹平:《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4]陈伟、刘思峰、邱广华:《计算机审计中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商业研究》2006年第17期。

[5]陈伟:《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篇9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存储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是由于网络信息容易受到各种非法攻击,容易出现机密信息泄漏的情况,从而带来严重的影响与巨大经济损失。对此研究中应该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储中面临不足,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信息存储的可靠性。而借助云计算技术完成数据存储和备份,能够让网络中数据存储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1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增加、交互的一种处理模式,是继1980年之后的又一次计算机革命。云计算技术包含了很多内容,其中有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存储技术等,是将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融合之后所产生的,通用性、规模性、高效性是其最主要特点[1]。在互联网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各行各业每天会形成海量信息数据,如何安全存储其中有价值的数据,是现阶段信息领域面临的一项难题,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问题解决创造了条件。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海量信息也主要存储于网络中,主要包括商业机密、用户隐私等,与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等密切相关,加强对网络数据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网络环境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挑战,在网络信息存储过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而云计算技术与网络存储服务相结合,让社会各行各业也快速变革,不仅有智能移动终端提供的“云话薄”、“云相册”和“网络云盘”等,也有为企业定制的云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将云计算技术的作用在网络存储中体现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资源虚拟化技术,能够让网络内存储的资源进行虚拟化,通过云端整合为虚拟资源池,可以享受到更有效的数据存储功能。通过对所有数据信息资源的科学调度,采取集成管理方式,既能够让存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也为用户使用这些资源带来了便利,从而更加灵活使用各种资源。与本地服务器、数据库等模式不同,在云计算技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增强用户的形象数据存储体验。

2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的云计算技术

2.1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的优势很多,在整个存储系统中应用时具体方式如下:第一,口令认证。用户要结合系统提示输入同户名、口令等信息,完成验证后确定其内容的正确性,并确定用户是否获得相应的授权。第二,智能IC卡认证。将用户各项信息传送至智能IC卡内,验证中用户完成用户命、口令等输入后,再向认证服务器进行发送,服务器则验证接收的信息[2]。第三,Kerberos认证。通常采取第三方可信认证协议的方式,借助资源访问机制预授权服务器形成的密钥,能够与用户口令保持匹配,并依授服务器的票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只有票证满足相关要求,用户才能享受所需的各项服务。第四,PKI认证。其核心是公钥基础设施,根据密钥匹配情况完成加密与解密,同时借助恢复机制、密钥备份和密钥更新等手段,能够实现安全存储的目标。

2.2数据加密技术

应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创造有利条件。对数据加密技术来说,主要通过密文的方式将明文呈现出来,对加密与解密来说,不仅需要发挥密钥的作用,也应了解相关算法。在数据加密过程中,一般分为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前者在加密、解密方面有较好效果,能够为数据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缺点是会影响传输与管理的效率。后者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不会影响到传输、管理等正常进行,缺点是加密和解密时效果较差,算法也很繁琐,数据存储缓慢,整体上不够方便。

2.3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通常而言,云数据存储系统很多时候将应用数据备份、恢复等方式,目的在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为数据保存创造有利条件,系统出现意外后也能最大限度降低数据损失。此外,快照技术的扩展性较强,可以保证储存池有更大容量,达到存储数据物理空间管理目的[3]。这样就为文件系统管理创造了条件,也避免受到物理设备方面的不足,大幅度提升了计算机网络存储的可靠性。当前越来越多的云存储软件会用到数据备份与恢复手段,特别是数据恢复方面,能够快速完成对用户数据的恢复。

2.4密钥管理技术与纠删码技术

文件存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文件共享方面也有很多阻碍,应用密钥管理技术能够消除以上缺陷。密钥管理技术能够让系统获得安全存储功能,为文件存储和共享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说,其中内部分布式储存系统重点是找到误码内容。但是纠删码稳定性不足,很难将位置与内容确定下来,需要借助纠删码技术完成处理,具体有码字信息、码元信息、码集信息、分组码信息和监督码信息等。对存储系统来说能够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纠删码技术,包括无速率编码技术、级联低密度纠删码技术等。对无速率编码技术来说,能够显著提升编解码速度,从而有效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存储系统

3.1总体框架

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数据存储服务系统主要包含云架构、安全数据存储等内容,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客户端由云端接口实现网络上传、下载数据。数据池不是单独的存储场所,也是保留各项数据的场所,数据池自身无需提供各种运算能力。构建网络安全存储系统,保障数据池中保存用户的安全性。因此,数据池也可被设计在云之外提供存储空间的位置。云的运算主要集中在节点上,由控制中心直接管理节点群,实际运算过程中被动态调整能够伸缩的云,主要任务是处理用户端数据,并将具体运算结果保存至数据池内。

3.2拓扑结构

如图2所示,为网络安全存储系统使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可以充分展现云的可伸缩性。由于云中各节点属于动态分配操作,对此必须采用中心控制服务器作为控制中心设计相应的星形结构。云控制中心服务器对不同阶段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各阶段与数据池进行连接,达到相互通信的效果。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各个用户发出的传输请求,实施相应处理后,与云中客户端一系列端点完成通信。控制中心是云中的主要节点,不仅与不同节点一直保持通信状态,中心节点也可接收并及时反馈用户接口的信息。

3.3节点管理模型

节点管理模型主要包括节点初始化、分配等方面,控制中心对云中各类资源运行情况展开管理,借助一系列算法实现合理调整云中各种节点的目的。以实现NumberOfchildNodes属性为例,以下代码演示如何计算节点个数[4]。若云中不具备充足的运行节点,无法及时处理新客户端的请求信息,控制中心可开启新的节点并运行相对应的服务程序,将以上节点实施初始化处理后合理分配云中节点集权,达到合理扩展云端运算负荷能力的效果。如果云中某个节点处在空闲状态,控制中心对节点进行释放、回收处理,合理处理各节点数据信息。

3.4动态加密与解密框架

安全数据存储服务使用动态生成的DES密码,并与RSA加密相互结合,这种方法能集合两者的优点,基于保障动态生成安全DES密钥,整个数据随机组成DES密码分段实施加密操作,并把DES密钥本身及相对应的分段信息借助RSA完成加密[5]。基于安全性能接近DES算法的环境下,确保其安全性与RSA算法相接近。若对整个数据加密,则将数据划分为多种段落,分别采用相应的DES密钥算法实施加密。这样若用户想要还原原始数据,可通过RSA密钥解开相应的信息,方可解开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1]尹光銮.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的应用路径[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9):11-12.

[2]王照.试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4):4-5.

[3]冯涛,魏昌超,李兴香.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6):170.

[4]夏颖,周禹轩.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航道科技,2019(1):56-59.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716-03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量移动设备涌入网络系统当中,增加了信息系统负载的压力,而各项资源负载压力与有限性,使得与有关信息资料与设备成本间的矛盾加剧,急需新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资产的一种,经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强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大势所趋。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最早来自网络就是电脑的思想,后来,亚马逊提供了弹性的计算云服务,而云计算一词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并在谷歌推动下,云计算成为世界各大高校的研发项目,在2008年,IBM公司在我国无锡首先成立了全球的云计算中心,目前,云计算已得到全世界各国认识与重视。云计算是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其云所指的是因特网与计算机网络的比喻形式,是个抽象虚拟的网络资源。广义云计算所指的是根据需求与易扩展等形式,运用网络对服务内容进行获取的统称。而狭义云计算所指的是用户终端运用远程连接,对数据库、计算与存储等计算资源进行获取的应用模式。云计算包括数据中心所提供服务与互联网应用服务中的软硬件设施,通过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目前全部数据与应用软件均能按照相应形式进行云中存储。也就是说,只要有浏览器,并安装一操作系统,其功能相对简单就可,经过因特网与云相连接,就能在网络环境里尽情畅游,通过云中各计算资源,尽量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计算机云计算与软件、网络相关联,云计算还能进行买卖流通,并具有强大安全性、规模性与虚拟性,其云计算平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云计算是在传统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上融合来的产物,将各种物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共享的基础构架,各物理资源可虚拟化为巨大的资源池,经过网络资源整合,依靠商业模式把云计算力向用户终端布局,云计算力提高,可减轻终端负担,享受云计算所带来的成果,目前,云计算技术所常用的格式为软件、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服务形式,但它们各具特点,均存在一定利益风险。

2 云计算技术

2.1 支持架构与部署的自动化

目前的云计算多采取半台体系的结构给予支持,具有支持系统自治与架构敏捷的特点,其中,支持系统自治是指支持体系需要把自动化有关技术镶嵌到其中,降低管理任务与人工部署的影响,用户各应用要求可被云计算平台进行自身智能的处理;而其架构敏捷,可对需求变化或者实际需求进行迅速响应,增强效率。云计算经过自动安装及部署,可实现云计算的自动化应用,并让计算资源由原始状态向可用状态进行转换,通过资源池资源的划分,能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并以部署与安装过程的完成来体现,在系统资源当中,允许采取多步骤部署,对有关脚本进行部署,以实现应用软件部署配置与不同的设备管理工具配置,防止大量人机的交互,让部署不再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而是采取工作流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部署,以提高云计算的工作效率。

2.2 虚拟机与安全管理

虚拟机作为云计算关键技术,虚拟机是虚拟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能把离散硬件资源进行统一,实施共享平台的创建,虚拟机的优点为:可整合服务器,降低计算机技术的成本;通过暗哨计划内外停机,能对业务连续性进行改进;对运行很少或不应用服务器能动态关闭。云计算通过计算机资源整合,运用云计算设备当中的任一计算机,对任何隐私的信息均能找到。这使得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成为亟需解决问题,Siani等人,对云计算的服务设计提出了一些用户隐私保护设计原则,如加入与退出机制,反馈机制,个人信息少发送到云中,数据应用目的限制与明确,禁止未授权复制、访问与应用等。

2.3 资源监控

资源监控也是云计算技术当中的关键技术,对系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并向其他的子系统进行性能信息的提供,以完成系统资源分配。给云的资源动态部署可提供重要的依据,以监控资源的应用及负载状况,运用云计算能对资源可用性与性能进行跟踪,以提供信息问题的解决与资源均衡,对资源池全部资源的监控与管理,可经过监视服务器来实现,经过各种资源服务器的配置监视,可部署程序,并定期将应用有关信息的数据资源上传给数据库。

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3.1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形式

图2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下,云计算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服务、软件、互联网整合、商业服务平台与管理服务的提供商,如图2所示。其中,软件就是服务,在人力资源管理类的程序当中,常见的一种云计算应用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可将程序信息向用户传输,有效节省了资源成本;商业服务平台为软件与管理服务混合的系统应用,能为用户与提供商间提供互动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网络服务或软件关系较为密切,经过API能促进开发者实施更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研发;互联网整合是将网络供给类的服务公司资源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恰当快捷服务的供应商;管理服务的提供商,与其它的云计算应用形式相比,这种应用形式最为长远,所面向的是信息技术行业服务的对象,像病毒处理等。

3.2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状况

云计算技术起步时间不长,其实力还较为微弱,但随着云计算技术广泛研究与应用,在实践领域以获得较大进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产生影响。有些运营商把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后,运营商的总体投资能够得到降低,服务器整合,对服务器数量增长进行了遏制,降低了IT设备采购量,大幅度降低了有关IT设施采购量,设施数量降低,减少了隐性成本消耗,还避免了环境污染,响应了目前节能减排理念。经过虚拟技术,能构建虚拟化的集群,其高可靠功能,可让应用系统业务得到连续性保障,增强了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如X86服务器的虚拟节能技术,可在数据中心应用云计算技术,以达到节能减耗作用,首先把数据中心服务要到期的X86或者低配置的服务器整合,用高性能的服务器进行取代;然后,把高性能服务器整合后,实施资源池化,在资源池中,运用动态资源进行调度,对计算资源高低阈值进行定义;接着,对资源池当中的主机与虚拟机进行关联性则的设定,管理主机的启用电源;最后,对资源调度与电源管理等策略进行制定,对业务忙时的主机负载高低阈值进行定义。当业务不忙时,经过实时迁移,可把低负载主机中的所有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没有达到负载上限主机上,对于空闲主机的待机模式进行控制;业务忙时之前,可把待机模式主机进行唤醒启动,经过实时迁移,把部分的虚拟机迁移到已启动但处于空闲的主机中,此过程按照计划策略实施自动化控制或者人为控制执行均可。云计算概念是谷歌首次提出的,也是这领域的积极开拓者,云计算多是由谷歌文件系统所构成的,IBM也正在实施蓝云计划,实现其云计算理念,在我国无锡成立首家的云计算中心,在2008年,Microsoft公司实施自身企业云计算平台,提出了有关三屏一云的战略,主要是电视、电脑、手机屏和云计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发云计算技术,对于信息化社会来说,影响巨大。

3.3 云计算应用实践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科技进步,云计算技术发展起来,并在研发应用中获得了很大进步,逐渐成为国际关注及竞争重点,在计算机领域,未来将向虚拟化与云计算进行发展,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下列方面,其一,公共云与私有云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很多企业将采用公共云与私有云两种技术结合的方式,如因特网一样,成为任何机构与组织内外交流方式,有些信息资源成为两种云技术的融合产物,很多厂商会交付新管理工具、基础架构与安全工具,并用云计算计算看IT发展;其二,软件服务产品会得到更为广泛应用,要有效控制用户访问,就需要采用更好解决方案,尽管次产可给企业发展提供诸多帮助软件应用业务会由工具式应用像免费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进行转变,并进而转变为在线企业软件全面的应用,以提供更为综合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其三,更多企业用户会使用云计算与虚拟化设备,这样就需要更多技术来支持,由于海量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分类控制,会容易造成混乱,其信息就无价值了,并众多技术会存在诸多断板,而云计算技术能弥补此缺陷,将混乱信息状态进行清除,确保信息库规范有序,为海量信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处理平台,促进信息管理科学化的实现;其三,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性,云计算应用实践,为世界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信息技术,并让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公共设施应用,在云计算技术下,用户运用云计算,能够用较小成本获取较大计算力,在这种变化下,会激发新理念与新创新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应用,并促进新技术创新,产生蝴蝶效应,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

4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与计算机技术进不下,云计算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应用实践当中,获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全球关注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市场需求增大,云计算技术将会成为技术的新改革力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巨大影响,云计算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有关云计算的普及有限,很多用户在云计算接受与认知程度较低,要改变计算机传统应用方法,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融合推进,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我国生产生活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 高巍,李洁.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 ICT 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明显[J].世界电信,2011(4).

[2] 赵越.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1).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6年“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及十大流行语,这一时代的到来即表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更高水准的信息化技术与更广泛的网络平台为各个传统行业带去了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传统与新技术的碰撞下产生的一系列新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能得以体现。在会计领域亦是如此,传统会计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朝管理要求精确化、管理数据信息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大数据、云计算、ERP、IT等技术与管理会计领域的紧密结合不断地加强了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优化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更好地发挥了管理会计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显而易见,在当今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一趋势已成为时代潮流、时代之需,其前景日益明朗。

二、“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媒介进行虚拟资源的流通、交易、共享即为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内涵。这一云计算技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可靠性、通用性、高扩张性作为云计算为人推崇的显著特点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在会计领域,云计算亦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云计算技术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对财务职能的转型、财务管理决策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更新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其也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获取更加真实完整、可信可靠的数据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第二,云计算平台的不断拓宽、网络化商业环境的日益成熟、行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会计人员获得了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前线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力量建设,这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及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由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上述影响可知,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有其必要性、合理性的。

三、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云计算技术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虽已小有建树、成果日益彰显,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难点:(一)信息数据的安全隐患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为信息互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时代,全球人民的生活都毫无例外地暴露在无形的“互联网”下,显然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机密性数据也存在着被人为泄露或因系统故障外泄的风险。信息数据的安全可信是企业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来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前提。因此如何提高云计算下信息安全保障程度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二)管理会计部门职能结构的调整及人才队伍的重建随着云计算深入应用下信息化的逐步渗透,企业会计逐步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相应地,企业会计部门职能结构也应该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财务由粗到精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决策,这需要企业重建一支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工作新要求的综合型高效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这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高效运转的必由之路。(三)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完善程度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两大领域都是刚起步不久、已取得一定研究及实践成果的新领域,而二者的结合运用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上的一座崭新里程碑。故这一结合下的相关软件、服务系统是未经过重重考验的新系统,必然存在着一些尚未及时发现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一项要被企业长期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云计算平台下各服务系统、软件的完善性至关重要。

四、优化“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运用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举措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采取云计算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创举,但其的高效运行还要依赖于以下措施的切实执行:(一)完善会计安全相关法律、加强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当代,营造一个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规范的法律环境是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法律保障。其重点是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灵活应用新时代下新的管理观念。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数据化、网络化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建设有效的防火墙、建立黑客防御系统以保障信息安全性;建立严谨合理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加强系统内部的访问控制以保证云计算平台的使用安全性。(二)组建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促进由传统会计革新进化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关键是改进人才力量。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活动、加强会计人员对新管理观念的理解程度,使他们灵活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环境及工作要求的变化、高效地工作。这是使云计算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程度更加深入的重要途径。(三)优化云计算功能及服务云计算作为新技术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尚多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把推进云计算技术研究的进度与推进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结合,以前者推动后者发展。

五、结语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52-01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量移动设备涌入网络系统当中,增加了信息系统负载的压力,而各项资源负载压力与有限性,使得与有关信息资料与设备成本间的矛盾加剧,急需新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资产的一种,经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强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大势所趋。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最早来自网络就是电脑的思想,后来,亚马逊提供了弹性的计算云服务,而云计算一词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并在谷歌推动下,云计算成为世界各大高校的研发项目,在2008年,IBM公司在我国无锡首先成立了全球的云计算中心,目前,云计算已得到全世界各国认识与重视。云计算是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其云所指的是因特网与计算机网络的比喻形式,是个抽象虚拟的网络资源。广义云计算所指的是根据需求与易扩展等形式,运用网络对服务内容进行获取的统称。而狭义云计算所指的是用户终端运用远程连接,对数据库、计算与存储等计算资源进行获取的应用模式。云计算包括数据中心所提供服务与互联网应用服务中的软硬件设施,通过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目前全部数据与应用软件均能按照相应形式进行云中存储。

2 云计算技术

2.1 支持架构与部署的自动化

目前的云计算多采取半台体系的结构给予支持,具有支持系统自治与架构敏捷的特点,其中,支持系统自治是指支持体系需要把自动化有关技术镶嵌到其中,降低管理任务与人工部署的影响,用户各应用要求可被云计算平台进行自身智能的处理;而其架构敏捷,可对需求变化或者实际需求进行迅速响应,增强效率。云计算经过自动安装及部署,可实现云计算的自动化应用,并让计算资源由原始状态向可用状态进行转换,通过资源池资源的划分,能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并以部署与安装过程的完成来体现,在系统资源当中,允许采取多步骤部署,对有关脚本进行部署,以实现应用软件部署配置与不同的设备管理工具配置,防止大量人机的交互,让部署不再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而是采取工作流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部署,以提高云计算的工作效率。

2.2 虚拟机与安全管理

虚拟机作为云计算关键技术,虚拟机是虚拟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能把离散硬件资源进行统一,实施共享平台的创建,虚拟机的优点为:可整合服务器,降低计算机技术的成本;通过暗哨计划内外停机,能对业务连续性进行改进;对运行很少或不应用服务器能动态关闭。云计算通过计算机资源整合,运用云计算设备当中的任一计算机,对任何隐私的信息均能找到。这使得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成为亟需解决问题,Siani等人,对云计算的服务设计提出了一些用户隐私保护设计原则,如加入与退出机制,反馈机制,个人信息少发送到云中,数据应用目的限制与明确,禁止未授权复制、访问与应用等。

2.3 资源监控

资源监控也是云计算技术当中的关键技术,对系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并向其他的子系统进行性能信息的提供,以完成系统资源分配。给云的资源动态部署可提供重要的依据,以监控资源的应用及负载状况,运用云计算能对资源可用性与性能进行跟踪,以提供信息问题的解决与资源均衡,对资源池全部资源的监控与管理,可经过监视服务器来实现,经过各种资源服务器的配置监视,可部署程序,并定期将应用有关信息的数据资源上传给数据库。

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3.1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形式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下,云计算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服务、软件、互联网整合、商业服务平台与管理服务的提供商,其中,软件就是服务,在人力资源管理类的程序当中,常见的一种云计算应用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可将程序信息向用户传输,有效节省了资源成本;商业服务平台为软件与管理服务混合的系统应用,能为用户与提供商间提供互动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网络服务或软件关系较为密切,经过API能促进开发者实施更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研发;互联网整合是将网络供给类的服务公司资源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恰当快捷服务的供应商;管理服务的提供商,与其它的云计算应用形式相比,这种应用形式最为长远,所面向的是信息技术行业服务的对象,像病毒处理等。

3.2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状况

云计算技术起步时间不长,其实力还较为微弱,但随着云计算技术广泛研究与应用,在实践领域以获得较大进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产生影响。有些运营商把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后,运营商的总体投资能够得到降低,服务器整合,对服务器数量增长进行了遏制,降低了IT设备采购量,大幅度降低了有关IT设施采购量,设施数量降低,减少了隐性成本消耗,还避免了环境污染,响应了目前节能减排理念。经过虚拟技术,能构建虚拟化的集群,其高可靠功能,可让应用系统业务得到连续性保障,增强了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3.3 云计算应用实践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科技进步,云计算技术发展起来,并在研发应用中获得了很大进步,逐渐成为国际关注及竞争重点,在计算机领域,未来将向虚拟化与云计算进行发展,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下列方面,其一,公共云与私有云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很多企业将采用公共云与私有云两种技术结合的方式,如因特网一样,成为任何机构与组织内外交流方式,有些信息资源成为两种云技术的融合产物,很多厂商会交付新管理工具、基础架构与安全工具,并用云计算计算看IT发展;其二,软件服务产品会得到更为广泛应用,要有效控制用户访问,就需要采用更好解决方案,尽管次产可给企业发展提供诸多帮助软件应用业务会由工具式应用像免费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进行转变,并进而转变为在线企业软件全面的应用,以提供更为综合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其三,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性,云计算应用实践,为世界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信息技术,并让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公共设施应用,在云计算技术下,用户运用云计算,能够用较小成本获取较大计算力,在这种变化下,会激发新理念与新创新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应用,并促进新技术创新,产生蝴蝶效应,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

4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与计算机技术进不下,云计算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应用实践当中,获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全球关注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市场需求增大,云计算技术将会成为技术的新改革力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巨大影响,云计算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有关云计算的普及有限,很多用户在云计算接受与认知程度较低,要改变计算机传统应用方法,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融合推进,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我国生产生活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 高巍,李洁.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ICT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明显[J].世界电信,2011(4).

篇13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安全

1 概述

云计算的发展并不局限于P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云计算服务已经出现。根据云计算的定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是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等的一种I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当移动互联网产业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移动云计算成为ICT行业炙手可热的新业务发展模式。2009年7月ABI Research一份关于移动云计算的研究报告提到,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并最终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由于拥有开放的技术接口、分布式的计算理念、超强而又灵活的处理能力,云计算正在被人们所接受。经过了一年多的市场培育期,人们将注意力逐渐从对云计算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的分析转向对其业务所提供的可用性与响应速度的关注上来。借助于移动云计算,Google的手机导航系统、手机语音搜索系统以及Android平台上各种服务的表现已经让人赞叹不已。2011年3月,美国苹果公司的市值和利润都超越了微软,其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有创意的最有价值的IT公司,这也证明了移动云计算的重要性。

2009年中国各大运营商获得3G牌照,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国3G网络投入了过万亿,其成功应该且必须借鉴于类同苹果AppStore方式的移动云计算。利用移动云计算的各种移动互联网服务正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各类服务的大量使用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着“移动云计算”市场与技术的发展。

正如任何新技术或新业务模式的发展一样,云计算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云计算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网络资源、业务资源、用户资源在应用模式上发生重大变化。多租户、资源共享、数据存储的非本地化、承载业务类型的多元化以及网络带宽的快速增长,不仅要求进一步强化应对传统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要求应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引入的新安全问题。因此,在云计算快速推进、广泛普及的同时,有必要重点对移动环境下的云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在云计算中采取更强大的安全措施;否则,云中的特性以及云提供的服务不仅无法控制,还将对国家、企业、用户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问题

2.1云安全的含义

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1)云计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分支,即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安全系统的服务效能,比如基于云计算的防病毒技术、挂马检测技术等。

(2)安全技术在云环境下的应用

利用常规安全技术,解决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提升云计算自身的安全性,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可用性、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隐私的安全性等,这是云计算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传统安全厂商多立足于第一层面,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常规安全问题;云厂商多位于第二层面,构建云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

2.2云计算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

从总体来说,云计算技术主要面临如下安全问题:

(1)虚拟化安全问题

利用虚拟化带来的经济上的可扩展特性,有利于加强在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层面提供多租户云服务的能力,然而虚拟化技术也会带来如下安全问题;

如果主机受到破坏,那么主要的主机所管理的客户端服务器有可能被攻克;

如果虚拟网络受到破坏,那么客户端也会受到损害;

需要保障客户端共享和主机共享的安全,因为这些共享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其漏洞加以攻击;

如果主机有问题,那么所有的虚拟机都会产生问题。

(2)数据集中后安全问题

用户的数据存储、处理、网络传输等都与云计算系统有关。如果发生关键或私隐的信息丢失和窃取,对用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如何保证云服务提供商内部的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符合客户的安全需求?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安全监控?如何避免云计算环境中多用户共存带来的潜在风险……都已成为云计算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

(3)云平台可用性问题

用户的数据和业务应用处于云计算系统中,其业务流程将依赖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这对服务商的云平台服务连续性、SLA和IT流程、安全策略、事件处理和分析等提出了挑战。另外当发生系统故障时,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快速恢复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4)云平台遭受攻击的问题

云平台由于其用户、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的后果和破坏性将会明显超过对传统的企业网应用环境的影响。

(5)法律风险

云计算应用地域性弱、信息流动性大,信息服务或用户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因而在政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可能存在法律差异与纠纷;同时由于虚拟化等技术引起的用户间物理界限模糊,可能导致的司法取证问题也不容忽视。

2.3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涉及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整个架构的安全,移动互联网毕竟是在固定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安全问题两者必然存在着相似性,但在每个环节上却又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具体体现在其终端、网络、业务和应用几个环节,既包括上面分析的云计算安全问题,如租户的接入控制、认证、虚拟化安全、数据隔离、业务隔离、云服务滥用等,也包括移动终端使用云服务时的安全问题。

(1)终端安全

作为移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服务、个人信息和业务创新的载体,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固定互联网的最重要环节,其安全问题贯穿并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各个环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软、硬件技术存在的局限,从总体来说安全性比固定互联网终端好。但是在移动云计算环境下,终端也有其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即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目前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Always-on的特性会招致更多的窃听和监视问题;其“个性化”容易引发涉及隐私等的恶意代码攻击;同时,较PC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缺乏安全意识,病毒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如短信、彩信、蓝牙等。

(2)网络安全

移动互联网建立在固定互联网基础之上,其网络节点和相应的协议由于引入了“移动性”需求进行扩展。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多种多样,因此网络安全也 将呈现不同的特点。相比较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封闭,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安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网络结构、协议及其网络标识几个方面。互联网主张开放、平等,网络中没有控制点,而移动通信网多主张封闭性更强的“围墙花园”模型和有差别的服务。网络中可以部署关键控制点,便于实现可管、可控;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标识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除了可以像固定互联网一样使用IP地址作为位置和身份标识,在移动互联网中也可以采用SIM卡信息作为用户标识,精确定位终端及位置。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的溯源性要优于固定互联网。但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使用云服务时,对于传输中数据的最大威胁是不采用加密算法。通过移动网络传输数据,采用的传输协议也要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应用和云平台安全

对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复制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特点,而融合“移动”特征的业务创新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方向。因此,其业务系统环节会更多,应用涉及到的用户及服务器的信息也会更多。由于云计算技术中的数据是存储在云中,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存取机制,方便不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分享。但是,服务关闭的事件近年来在云服务提供商中时有发生,包括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大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对一个移动云服务提供商服务的过分依赖会导致服务发生故障时受到致命的打击,因为用户将自己的数据全部托付给移动云服务提供商,同时又没有选择价格昂贵的备份和容灾服务,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一些关键数据不能恢复。

(4)信息和内容安全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不同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虽然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是往往会造成服务负载过大。移动云服务使各个服务之间的资源得到共享,有效地降低了服务成本,但同时也造成了更多信息内容的暴露,涉及大量的私密信息和位置信息。因此,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攻击和信息发掘,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及其对于特定群组的敏感信息搜集等。

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建议

本文针对上述安全问题,借鉴互联网和云计算安全保障措施,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提出建议:

(1)加强对于云终端的控制,发现漏洞,弥补漏洞;较固定终端而言,移动终端对用户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已经如身份证一样不可或缺,而且用户使用云业务,大量的信息存储云端,因此必须加强云端的安全性。

(2)加强移动网络接入和传输的安全性。避免身份假冒、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遭受拒绝服务攻击等。对用户隐藏网络拓扑,使得用户无法对网络节点发起攻击。

(3)加强移动云服务业务系统之间访问控制,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防止业务流程被非法修改、业务被非法控制、业务流程被中断等。

(4)加强移动互联网云应用的统一认证技术研究,可以避免用户在登录多个业务系统时用户信息泄露。

(5)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采用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弹性地为用户提供资源,有效地利用多个应用之间周期的变化,智能均衡应用负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保证每个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运营商加强对移动互联网运营的优化,包括对不良内容过滤、网络流量清洗、在关键节点部署DPI/DFI的策略。

(7)加强统一身份管理(IDM)及IP地址的溯源机制的部署,降低各种安全威胁,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强度。

篇14

还记得在2012年上映的电影《碟中谍4》中有过这样的场景:在茫茫人海的火车站,目标可疑人物一眨眼的功夫已经被认出,随即被特工盯梢,美女杀手迎面走来时,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杀手的姓名和信息。看到这些场景令人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已不仅仅是电影中炫目的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从一场科幻演变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生物人脸识别技术的兴起和瓶颈

众所周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被列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比尔·盖茨曾经预言: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之一。

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证件、ATM卡等)和身份标识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但由于主要借助体外物,一旦证明身份的标识物品和标识信息被盗或遗忘,其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指静脉、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因其与人体的唯一性和不可分离,因此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精确、安全和方便性。

在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基本与国外同步,并因技术成熟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静脉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研究上,相对要滞后10年之多。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证件比对技术早在20年前已经实现,但在劣质图像(图像模糊、分辨率低、光线、表情、角度、遮挡物等)的识别技术上遭遇识别障碍,识别拒绝率高,导致人脸识别技术缺乏推广普及的现实意义。

人脸识别技术的革新突破

2012年12月12日,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学成果鉴定会上,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人脸识别系统”获得鉴定专家组的高度赞许。经中国模式识别之父、中科院院士戴汝为率领的专家组评议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同类研究中整体系统的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质图像模糊图像复原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编号:晋科鉴字[2012]第308号)。这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对人脸识别大型系统鉴定评估的最高赞誉。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人脸识别系统”具有超强的劣质图像兼容性,其独有的小图像、模糊图像重建功能,支持肉眼不可分辨的模糊图像的重建,可以宽幅适应年龄变化、胖瘦变化、疾病变化、模糊图像的识别,使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因此,该系统获得了太原市2012年优秀科技项目一等奖、2013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2013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的殊荣。通过公安厅反恐局严格的同行比拼测试赛,该系统荣获国内同行测试第一名,比对效果领先第二名40%。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1.2亿次/秒的比对速度,高出2012年世界人脸识别最快速度3600万次/秒3倍,超强的劣质图像兼容性及高速比对效率,使人脸识别具备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的基础。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公司核心团队就担当了北京奥运会人脸识别票证安全系统的研发、设计与实施的重任,将人脸识别票证实名制系统成功应用于奥运主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式检票通道。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人脸识别系统”实战效果已经显现,在武汉沿河大道拎包案、南京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天津蓟县黄金抢劫案、内蒙古特大杀人案、太原某洗浴中心失窃案等十余起案件的破获和证据提供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广东湛江市户口清理整治中,查出双重或虚假户口6912个,抓获网上逃犯3名。

该项人脸识别技术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革新性突破,已达到国际人脸识别尖端技术水平。

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组成战略联盟,同时以与太原市公安局、太原理工大学共建的实验室为强大技术后盾,成立院士工作站,不断创新,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为全国公安系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以公安业务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公安及行业实际应用为目标,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抓手,以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和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产业化基地,为全国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撑。

人脸识别技术未来发展重点

山西中科博杰未来的发展目标要瞄准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后台分析,每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确保在国际国内技术持续领先的优势,在已经建设完成的人脸识别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衍生和拓展应用,在视频侦查数据分析上满足公安系统业务的大量需求,将模糊图像复原,微图像重建技术深入优化,推广成为未来公共安防的重要手段。

为了能够扩大产业化成果,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实现该项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公司将以山西作为总部基地,面向全国战略发展,将知识产权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放在太原,设立以太原为中心面向全国的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以太原为核心的华北技术中心、以南京为核心的华东中心、以成都为核心的西南技术中心、以西安为核心的西北技术中心、以北京为核心的覆盖东三省内蒙天津等地的技术中心和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技术中心,整合完成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人脸识别全国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