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范文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6 15:21: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流体力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48-03

一、引言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J.K.Gilbert教授在其组织编著的“Visualiz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 Science Education”一书别强调:可视化技术在现代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1]。Gilbert教授从认知模型的角度考虑了可视化在宏观、亚微观和符号层面认知中的作用,讨论了照片、示意图、图表等可视化技术在科学知识描述中的功能。本文在总结“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以及“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参考文献[1]中的教学思想,系统探讨计算流体力学(CFD)可视化技术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CFD是采用计算机模拟流体流动及相关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涉及物理、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CFD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理论研究的历史则更早一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FD所能求解问题越来越复杂,最早是求解简化方程控制的跨声速流动,到了80年代初就可以求解二维或三维的Euler方程,随后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也成为可能。经过本世纪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CFD技术基本成熟,相应的软件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生物、材料、气象、海洋以及石油工业等领域。

在应用需求的牵引下,目前大部分CFD软件都已经具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不仅能够以一定精度计算流体运动控制方程、模拟复杂的流体流动,更能够通过一定的可视化技术显示所计算流场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化特征。因此,流体力学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中涉及的诸多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关键问题等,都可以结合CFD软件进行直观而科学的探讨。

二、基本概念的解释

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流场、梯度、散度、旋度、流线、迹线、点源和偶极子等,常常采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或抽象语言来描述,这对学生理解实际的流体流动问题是十分不利的。借助于CFD软件,上述概念可以采用云图、矢量图和等值面等十分直观的显示出来,下面举例来说明。

标量场可采用云图来显示,所谓云图就是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标量数值。图1所示为利用云图显示喷管流场中马赫数的分布情况,其中黑色到白色的渐变表示马赫数从0.1变化到5.0。由喷管内部流场中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喷管内部马赫数从左到右是一直增加的。这样一种显示方法不仅直观的显示了什么是流场,更从物理上说明了流场中马赫数的变化规律。

由于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场不能像标量场那样仅仅以颜色的变化来区分。在CFD中矢量一般用具有一定长度的箭头来表示,箭头的方向对应矢量的方向,箭头的长度代表矢量的大小。图2所示为喷管内部速度矢量场,由图可以看出流场中每个点处的速度相对大小和方向,很直观的表示了喷管内部气体逐渐加速的过程。图3所示为喷管内部流线,每条曲线表示定常流动条件下流体质点在喷管中的运动轨迹,同样直观的表现了喷管的流场结构。

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经常会从简化的模型出发,讨论理想状态下的流动问题,如点源、偶极子等的流动。这种流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通过电磁学或其他方式类比来显示相应的结构往往也不够直观。借助于CFD软件则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求解简化的控制方程,得到理想状态下的流场,然后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动态的流动演示。随着CFD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大部分流体力学教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假设等,均可以通过CFD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流体力学基本物理现象的演示

CFD软件是通过求解不同初、边值条件下的流动控制方程来研究流体运动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流体运动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很多关键物理现象,如边界层、激波、射流、混合层、卡门涡街等,也可以通过CFD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在流体粘性的作用下,绕流物体表面一般都会存在紧贴物面非常薄的一层区域,这层区域被称为边界层。边界层概念的提出是流体力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3],然而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往往很难把边界层的重要性讲清楚。借助于CFD软件,可以直观地观察水流、气流中边界层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别,通过显示边界层速度剖面的形状解释边界层如何影响流场结构,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壁面附近气流速度的降低,体现了气体的粘性效应在近壁附近的作用。

激波是超声速流动中广泛存在的流场结构[4],采用CFD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类型的物体绕流,显示对应的正激波、斜激波和弓形激波等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激波这一物理现象的理解。射流、混合层和卡门涡街同样可以通过适当的CFD技术模拟,甚至可以显示其中非常精细的流场结构。图5所示为混合层涡结构的CFD数值模拟结果,由图可以看出混合层流动的失稳过程,类似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流体力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是大有助益的。

四、流体力学应用问题分析

在流体力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常常会涉及生物流体力学、飞机空气动力学、环境流体力学、化工流体力学、汽车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应用流体力学课程。CFD软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这些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图6、图7和图8所示为鳗鱼[5]、高超声速飞行器和F1赛车绕流流场的CFD数值模拟结果,从中可以分析绕流物体的流动和受力特征,探索隐藏在背后的物理规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五、小结

CFD软件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具体实例展示了CFD软件在流体力学基本概念解释、基本物理现象演示和应用问题分析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在教学中恰当的应CFD软件,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J. K. Gilbert,M. Reiner,M,Nakhleh,Visualiz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 Science Education,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2008.

[2]J. H. Spurk,N. Aksel. Fluid Mechanics,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8.

[3]G. E.A. Meier,K. R. Sreenivasan,IUTAM Symposium on One Hundred Years of Boundary Layer Research,Springer,2006.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本课程有如下三个难点。

(1)该课程的内容多、跨度大、学生把握重点有些困难。

(2)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内容综合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知识和理解程度有所差别,授课中比较难掌握。

(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本人分析了目前该课程在授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要求出发,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

问题

(1)目前,大多数老师采用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接受状态,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没有充分运用。

(2)有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往往较低教学难度,大部分时间讲授基本概念,而对程序设计和调试技巧等较深的知识只是点到为止或者避而不谈。导致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只会背诵几个基本概念,并没有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很多精华思想和编程技巧,更没有了解软件是如何管理计算机全部资源的。

(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课在机房内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教师只是把实验目的、具体程序、程序实现的功能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学生直接输入程序代码,然后获取实验数据,验证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程序录入,不用独立思考,所以不能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试,

2 课程教学改革

(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过程实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信息交流,从而达到知识与兴趣共存,进而实现教学共赢。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

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尤其是讲解新知识时,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思考;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引导的课程教学,能为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学生带着多个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任务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学习,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枯燥的概念,以及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讲授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优化教学内容。

(3)注重实践环节

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必须把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讲解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它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的练习领会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在上机的指导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的基本技巧,还要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对实践环节中的软件设计从“给定题目”―“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程序实现”―“运行调试”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启发。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 结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文针对该课程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被娜.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 物质的量 摩尔 概念

上了高中,开学的第一个月非常关键,对于化学学习,俨然就是一个分水岭。因为这里涉及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养成,还涉及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有关“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概念,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中学化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基本概念,“物质的量”作为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化学学习的一个关口,是教学中公认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用来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集合体,“物质的量”可以把肉眼无法看到和用现代化工具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跟宏观上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1mol某种微粒集合体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由于“物质的量”用于表达微粒数目,因此在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指明具体的微粒,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应该注意: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切忌将摩尔当做物理量使用,例如说水的摩尔是1mol是错误说法。长期的错误认知将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作为概念教学的重点内容,应该认真分析其内涵及外延,才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概念,才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

新课标对“物质的量”做出了规定,它要求学生能“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因此,“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处于化学计算的核心地位。如果物质的量知识有所缺失,则势必会影响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这是由于“物质的量”不仅是一个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且“物质的量”外延比较广,通过其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微粒数”、“溶液体积”、“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之间众多的转换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概念系统。而在初中化学知识中,“物质微观组成”等知识将影响学生正确掌握“物质的量”概念,从而影响“物质的量”系统应用于物质组成与结构问题的解决;“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分数”等对“物质的量”系统应用于化学式确定、混合物组成问题的解决将产生影响;有关溶液组成的知识将影响“物质的量”系统应用于溶液计算问题的解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将影响“物质的量”系统应用于单步或多步化学反应计算问题的解决。

造成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1)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物质的量和摩尔这两个专有名词,且学习这个基本物理量,学生需要有相当多的知识储备,新、旧知识不能顺利地融会贯通。对后面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影响了他们进一步接受下面的知识。所以有一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物质的量”太难学了,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2)高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认知能力处在较低水平。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延续初中的那种定势:老师会替我总结好;到时考前再背一背,等等,会出现不同的情感体验。面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学生会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对教学会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或情感体验理解概念。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之前,学生已经熟知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中长度、质量、时间等,掌握它们的基本单位,具有熟练运用能力。而且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一定分析能力,初步建立实验观察能力,能借助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事物。

如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为了更直观体现这集合体的关系,理解“物质的量”概念,我介绍了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去超市买一打毛巾就是12条,某品牌矿泉水一箱20瓶,10箱共200瓶。我再设计了以“称量1粒米”的问题情境:用托盘天平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而实验的事实说明托盘天平难以称量1粒大(小)米的质量,而称量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得到的。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并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因此教师在设计这节课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一些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揭示概念产生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发现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再探究该知识的实际应用,得到一个完整概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过程的体验既克服了他们的思维障碍,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物质的量”在教学中的困难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概念本身的特殊性,主观原因是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性。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客观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

[2]吴菊英.高一学生“物质的量”相关问题解决的研究,2006.

[3]刘志刚.“物质的量”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2007.

[4]刘瑞东,祁雪莉.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化学教学,2004,U,13-51.

[5]孙国娣.正确把握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5.

[6]王彩霞.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式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1.

篇4

为了满足化学教学发展的需求,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文章主要对慕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根据化学知识特点,有选择地“翻转”;获取多方支持。

关键词:

慕课;中学;化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应运而生。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性的网上在线学习课程。与其他网络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在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者可以实现课上学习、交流探讨、完成作业、课后小测的整个过程。慕课的诞生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新的曙光,它将成为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

一、中学化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2014年5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大会上强调: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可见建立符合中学化学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教师应转变化学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使课程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慕课这一教学形式由高等教育发展到基础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将慕课与中学化学有机结合,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慕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学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传统化学教师对慕课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去了解慕课,并结合中学化学的教学特点,联系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敢于将慕课与化学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实现“慕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根据化学知识特点,有选择地“翻转”

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笔者将化学知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记忆性知识、理论计算以及化学实验。教师在采用慕课授课时,要根据以上三部分内容进行有选择地“翻转”。第一,记忆性知识。化学中的记忆性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应用。教师对记忆性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慕课对课堂进行“翻转”。教师利用慕课进行记忆性知识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①教师录制基本概念的慕课视频并设计配套的学案;②学生根据慕课视频掌握基本概念并完成学案;③回归于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引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理论计算。化学中的理论计算一般是根据公式或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教师利用慕课进行理论计算教学时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①教师录制相关的公式或方程式的慕课视频并设计配套学案;②学生根据慕课视频掌握相关公式或方程式并完成学案;③课堂上,教师设计例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小组讨论,掌握理论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④教师设计习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计算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第三,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考查内容一般是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实验原理部分主要是实验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知识的准备、物质的准备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先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实验原理或者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再做实验,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但实验技能是视频课程无法替代,学生必须亲自体验其过程才能积累基本的化学实验经验。为此教师应有选择地进行“翻转”。

(三)获取多方支持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方参与。将慕课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家长的参与。只有家长了解并接受慕课这一模式,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慕课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也应支持将慕课应用到中学化学教学中,并构建网络化的慕课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研讨、实践及反思。

三、结语

慕课是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这种学习模式可充分地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及课后复习,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慕课的出现符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将中学化学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作者:宋柏萱 孙和鑫 朱春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5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计算机;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9-4590-02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云技术的对比,对云计算的技术结构做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云计算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个计算机的性能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以及解决的现实问题。用户在使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的优势取代了以前个人手中资源来实现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转换为了现实。由于网格计算的概念主要是面向应用层面的,所以在网格计算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就面临这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的用户需要将其使用的程序转换为网络共享所需要的分布式程序结构,程序员面临这更多的技术问题,技术方面的障碍导致一般的用户在应用网络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对于高性能的计算具有强烈的需求,面向WEB技术的网络服务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从面向WEB的技术获得成功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网络的发展使得其功能已经由简单的信息传输或者信息的转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应用。计算机云计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了。尽管云计算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云计算的思路已经涉及到了诸如分布式系统技术、集群技术、网格计算等多种技术。从这个方面来分析,云计算可以认为是上述技术的综合以及升级。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如微软的Azure ,Amazon的EC2等云计算平台为代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实。

1 云计算的定义

美国的Larry Elliso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见解,他认为计算机云技术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需要根据目前已经完成使用的产品来重新定义云计算。Andy Isherwood也在2008年提出,对于云计算的专业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都存在着差别。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的业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能够实现云计算的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Ian Foster等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云计算的分析与总结。

1)云计算中的每一朵云都是目前计算机并行分布式系统中一种,是由一些了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计算机提供的同意的服务层。同事会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同步。

2)网络中用户不是基于较长的时间间隔来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用,目前可以实现分钟级甚至是秒级来实现基础设施的规划,这样应用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网络资源的过载。

3) 云计算不是孤立的,云计算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概念。一般认为云计算是软件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逻辑阶段。对于用户而言,最能够被理解以及接受的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在因特网层面上的集成软件。本定义中强调了云计算网络服务的基本属性。其他一些定义则注重了网络中基础设施的虚拟化,从本质上而言这些都是对于云计算概念不同层面的阐述。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云算是通过网络进行常用的服务形式,其中所有涉及到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的总称。与云计算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集成技术、网络计算、超级计算机等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分但是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云计算中主要是以其服务形式对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因为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比传统的集群系统具有更为广泛的优势以及规模,所以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平平所能够提供的计算机性能就很有课程超过目前使用的超级计算机。另外在灵活性以及规模等方面,云计算技术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2 云计算发展背景

云计算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与网络的应用紧密相连。随着Web2.0相关理论的成熟以及相关技术的现实应用,云计算已经由商量的实验性网站逐步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校园内网以及多种应用方面。网络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一般运行的商业化网站为例,对一个可以获得较大商业利润的大型网站继续宁维护,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含了对系统硬件的维护以及对于市场调研的分析。这样就需要一个涉及等多方面的工作团队,同时对于网站所涉及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要负全面的责任。网站最终的获利只是这个超大规模团队的顶端的一小部分。这种极为不平衡的特点阻碍了网站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传统的计算模型主要存在一下的困难。

1)目前服务支持平台的规模缺乏可伸缩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当服务业务的需求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传统的计算模型无法作出适应性的及时调整。

2)目前建立大型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成本较大。一般企业或者商业组织要在短期筹备相应的运行资本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商业机遇总是争分夺秒的,快速岂不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极为重要。

3)服务商对于提供的定型服务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因此就没有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新业务的开发。云计算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网络用户可以根据目前现有的服务快速建立起许啊哦的系统。同时可以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任务由计算机提供商操作。因此用户可以集中各项资源进行业务方面的操作。云计算的还具有可伸缩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并降低服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