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缓解压力的策略范文

缓解压力的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缓解压力的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缓解压力的策略

篇1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篇2

关键词 压力控制 情绪管理 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The Mitig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LI Hongmei

(XingZhi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groups of teachers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ulting emotional problems in many university teachers , anxiety, insomnia phenomenon, and even many mental plague, depression, tendency to pessimism, through effective counseling to ease the pressure to the crisis, balance themselves, manage their emotions and do the masters of mood.

Key wordspressure control; emotional management; mitigation strategies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篇3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柔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4-03

所谓教师压力的柔性管理策略就是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应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教师压力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使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是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用柔性管理方法有效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

一、改革管理制度,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制度“活力”化解教师压力

缓解教师压力首先要从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开始,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自主、宽松的制度环境。

1.考勤制度松一些。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改变坐班制度,凡没有课的教师,都可以在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二节课到班。这样,教师就改变了过去“上班、坐班”的呆板机械的工作状态,消除了“怕罚款”的紧张心理。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

2.工作负担减一些。为了平衡超负荷工作教师的心理,学校要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调整,如调低教师的满负荷工作量,对超负荷的教师加大课时津贴补助;对学生的作业量、教师的课外辅导次数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对不同资历和水平的教师在备课、听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上,做出不同的要求。

3.评价机制活一些。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的评价中多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最主要的依据,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业绩考评、评优、晋升、奖金直接挂钩,导致一些教师为了得到好的评价不惜牺牲学生和自己的心身健康。为此,教育系统应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回归,同时也将教师从考试压力中解放出来。

二、淡化“官”念,树立服务意识,以领导“威力”化解教师压力

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认为,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是社会分工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与之建立起一种平等、亲密、友善的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平时要多关心被管理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洞悉他们的思想、感情,多体谅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真诚。另外,管理者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做到胸襟坦荡、言行一致、廉洁奉公、不计前嫌私怨、不抱成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校的管理应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应淡化“官”念,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持之以恒地为教师服务,不以“言”威号召人,而应以德服人。作为校长,只有真正被教师信任、拥护,学校的发展前途才远大,教师才能正确面对压力,克服压力,化压力为动力。

三、尊重关心理解教师,满足教师情感的需要,缓解教师发展的压力

自我实现的人性观认为: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管理的全部内容和惟一目标,情感需要、发展需要才是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一个人性化的管理者应着力创造一个适宜人性张扬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尊重教师的劳动、创造、需要,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要爱护、保护、关心教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当教师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和大胆维护教师权益,严肃处理侵犯教师身心健康的现象。其次,要重视教师的公平需要,营造公平的环境,做到考核评价公平、物质分配公平、奖励惩罚公平、发展机会公平,以增强教师的满足感。再次,必须重视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管理不仅要做到“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还要做到“依赖人、满足人、发展人”。工作上,依靠他们,充分授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挑大梁”,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示个人的特长;学习上,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再提高的机会。

四、加强领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减少校园人际内耗压力

在学校中构建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助于思想统一、信息共享,减少心理隔阂、缩短人际距离。沟通是释放压力的良好渠道。领导与教师加强沟通,有助于减轻其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减少对自我角色的不确定性。同事间的沟通可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猜疑,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很多人际关系紧张往往是由于缺乏沟通与理解造成的。因此,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一点,即管理不善会成为压力生成的重要根源。如管理者设立不现实的目标让教师去完成,或者没有同教师进行充分交流,没有认真倾听教师的声音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压力。所以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加强人际沟通。竞争虽然不可避免,但要尽力维持教师间良性竞争的关系,避免恶性的不正当竞争。如开设教师论坛、举办教师联欢晚会,开放校园网站聊天室、博客、校长信箱,举行学校领导与教师代表恳谈会议等活动,使之成为学校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能起到融洽校园人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的作用。

五、善用激励力量,形成合理的压力氛围,变压力为动力

学校领导要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在学校中形成合理的压力氛围,促使教师保持高昂的士气、饱满的工作情绪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善于利用压力,激励教师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己。

1.目标激励,增强使命感。应给教师创设既远大又切实的奋斗目标:(1)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将青少年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人才;(2)把学校办成规范加特色的学校;(3)把自己造就成全能型、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并把以上几点有机结合起来,诱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激发其内心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激励的渐进性。可表述为“一年入门,三年懂行,五年成熟,七年显才能”。因为,教师的所有进步都是外在教育和内在进取两大互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应科学地为教师设计近期、中期、长期的奋斗目标,启动其从教的强烈内因,激励其发展成才。(2)目标激励的调适性。倘若期望值过高,盲目乐观,实现不了,会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期望值过低,缺乏信心,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所以,应及时帮助教师调整期望值,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2.荣誉激励,增强成就感。首先,应大力提倡集体荣誉感;其次,应充分肯定正当的个人荣誉感。在实施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帮助教师摆正成就与荣誉的辩证关系。应充分利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成就心理,积极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2)充分运用知名度效应。即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师生中形成明显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凝聚心理。(3)充分运用竞争激励机制,使其成就在竞争中产生,荣誉在竞争中获得。

3.物质激励,增强实惠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奉献”应多于“索取”,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讲精神不谈物质。注重运用物质激励手段,增强实惠感,可缩小与其他行业物质待遇的差距,调整教师心理的不公正和不平衡感。但也应注意两点:(1)引导教师正确地对待物质待遇,不能“一切向钱看”,特别要注意防止工作责任和奖罚上的“一刀切”。(2)合理使用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

六、培训、教育、引导,增强教师抗压耐压能力

学校应组织一些培训和活动,如请一些专家给教师作有关心理调节和压力调控的讲座,利用学校工会的“教师之家”的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和增强抗压能力。

1.引导教师有效管理时间。引导教师关注一下自己的时间是如何应用的,了解自己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找出自己时间管理上的误区,并设法把它们从自己的习惯上排除。引导教师运用80/20定律,勇于舍弃不太重要的事情。许多人喜欢将任务集中于期限之前完成,结果常常把事情留到最后一刻去做,这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压力感。

2.引导教师认识教育工作的价值和乐趣。教师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在同等压力下,有的教师感到单调、枯燥、疲惫,有的教师却感到充实、丰富、幸福。区别就在于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引导教师从工作中认识教育的价值和乐趣,与同事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引导教师改变对压力事件的感知,改变思维方式。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也有些是由于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用不同的态度看待它,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应引导教师找出那些不实际的、且可能会引发压力的信(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条(如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赞扬),并改变他们的看法、态度。

4.引导教师加强锻炼,学会身心放松。一个积极的个人健康计划是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锻炼会减轻对心理压力源的反应,也可阻止或减轻诸如沮丧、消沉之感,改善在工作压力下大脑的活动节奏,清理、宣泄在人际交往或工作压力中的情感,降低压力水平,摆脱轻度烦恼,增加自控、自主、自我满足感。教师长期伏案工作,工作忙碌,坚持锻炼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且为生理能力所接受的锻炼方式,坚持锻炼。(稿件编号:090820005)

参考文献:

[1]姚立新.学校系统的压力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4).

[2]彭小英,方平.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篇4

关键词:高压氧;颅脑损伤;治疗和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是脑外科、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多由严重的外力创伤而发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长期以来重度颅脑损伤的致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容易诱发认知障碍、神智障碍、意识昏迷、器官损伤等后遗症,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巨大的负担。高压氧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医学界关注的一种新兴治疗思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比较广,收到的效果也较为理想。本次研究讨论高压氧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1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治疗观察。140例进行无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70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实验组7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为21~67岁;实验组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为19~69岁。两组患者均接受脑部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为重度颅脑损伤,致病因主要为钝器伤33例、坠物砸伤18例、车祸意外47例、脑血肿21例、脑挫裂15例,其他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致病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择成年且有自主意识的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对存在脑出血病史、脑梗死病史、神经科疾病、神智障碍、昏迷或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病变的患者进行排除[1]。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策略。进行消炎、止血、平稳心率、平衡血压、神经营养、扩充血管、消毒抗感染,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颅脑减压术或其他救治手术合并常规心电监护等护理策略。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高压氧救护策略。空气加压舱设定舱内空气压为0.2~0.25Mpa并稳定气压值,患者接受微阻力吸氧装置吸氧60min,中间停止吸氧10min,前后加减压时限为20~25min。全程治疗时间为110~120min。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5~7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观察效果[2]。

1.4护理方法 患者入舱之前做好病情病历登记,询问患者有无过往病史并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护。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尽量保持呼吸道顺畅。对存在抽搐、躁动不安等情况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对有外伤性癫痫的患者给与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处理。

患者入舱后要及时提醒患者做好自主调压活动,保持吞咽、咀嚼、闭口捏鼻鼓气,适当喂食少量水,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对高压氧患者经常出现的抽搐、呼吸困难、氧中毒等情况采取预备措施,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表现。

患者出舱之后需要及时做好体感自查和排查,避免发生关节疼痛、肌肤瘙痒、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1.5效果评价 以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DCL);以格拉斯昏迷指数评价表(GCS)进行评分。

痊愈:患者自觉无不良反应,所有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患者自觉无不良反应,各方面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语言功能等未好转。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t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的康复效果比较 实验组痊愈29例、显效3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1.4%。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日常生活评价和格拉斯评价的效果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比对照组有明显好转,见表2。

2.3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肢体控制失衡、阵发性头痛、外伤癫痫、神智不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后遗症21例次;对照组发生此类不良反应47例次。其中有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或后遗症等。见表3。

3讨论

高压氧治疗重度脑损伤的效果较好,特别是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其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方式有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康复效果、日常活动和精神状态评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数据都验证了这一点,这和相关研究中证实高压氧治疗脑损伤、脑血管破裂出血、脑部缺氧等情况效果较好的主张保持一致[3]。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0.2Mpa压力下微阻力纯氧吸入可以有效增加肺泡中的氧分压,可以起到激活病灶区域血管心生,激活脑部供血系统,维持脑部正常用血量的效果。②高压氧气吸入还可以有效促进脑部血管收缩,从而避免外伤引发血肿。相对于脑血肿清除术和前期护理手法来说,高压氧吸入预防血管水肿的效果更突出,血管出血量可以降低30%以上,颅内压下降明显,颅脑出血严重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4]。③高压氧可以吸收血栓、阻抗血凝,可有效避免继发性颅脑损伤中血栓对病情的加剧作用,也可对急性颅脑损伤送医延迟造成血栓成型的患者起到良好的紧急救护作用。颅脑损伤常伴随血栓堵塞和血毒感染,且脑部血管网络发达,精细微创的血管维护疏通操作也并不能有效融通血栓,高压氧治疗则可以弥补不足,促进血栓、血肿自溶自消,维护患者脑部血管网络正常运转。④高压氧对神经元组织的损害较小,可以促进葡萄糖代谢[5],促进脑部组织自我修复,对患者术后康复、心智恢复、神经系统修复都有重要意义。

高压氧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氧中毒、减压过速引发血液组织中气泡游离和血栓,氧气重度或造成器质性、功能性损伤等。这和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不良反应诱因相一致。实验组不良反应21例次,其中4例死亡造成治疗无效,其余不良反应均可自行耐受或在调整救护策略后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情况不佳,最终无效患者较多。

4结论

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方面表现出色,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高压氧治疗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9.

[2] 成之奇 阮文华.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6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

[3] 彭尊.高压氧治疗50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4.

篇5

关键词: 小组工作; 自闭症儿童家长; 压力; 倾诉

中图分类号:C916;B8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5)04001706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方法是针对多个服务对象开展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服务形式的服务方法,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以及组员间的互动,来处理个人问题、个体之间的问题、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问题,引导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个人潜能以实现个人成长的目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认知和沟通技巧发育的延迟和偏离为主要特征。在照料和教育自闭症患者的过程中,家长们常遇到多方面的问题,以至于家长们普遍都会有挫折感出现,承受较大压力,这些家长普遍会经历痛苦、绝望、无助等历程。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家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照料患儿,这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通常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家长低。同时,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行为受自闭症儿童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直接影响,大多情绪都源于儿童的病情的变化,他们在生活里更多的是以自闭症儿童为中心,容易丧失自我。

小组工作中,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组员之间不仅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表达性支持,而且还强调通过经验的分享给予彼此帮助,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行动等工具性支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帮助组员增强摆脱问题困扰的信心,维持和提升保持正常生活能力。因此,在针对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缓解压力、提升应对困难信心的小组中,成员在小组中通过互相支持、分享,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并可能收获其他帮助患儿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快乐星”自闭症康复中心的18名患儿家长为小组工作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看护者,其中自闭症儿童的母亲12人、父亲5人、外婆1人。

(二)研究过程

首先,通过查找资料和与部分自闭症儿童家长沟通,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根据已有文献和访谈资料制定小组计划书并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中,先选出组长,主要由组长组织讨论,小组组织者更多的是起到协同、维持和促进小组正常运行的作用;接下来是在组织者维系、组长组织的框架下,组员的交流、沟通,舒缓消极情绪,释放生活压力。最后,通过半开放式问卷对整个小组活动进行评估。

(三)数据分析

对收集回的问卷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18名儿童家长中,男性看护人5人,女性看护人13人。其中,母子关系12人,父子关系5人,祖孙关系1人。年龄在28~33岁之间的,占722%。学历普遍较低,集中于初中和高中的有10人,占555%;大专及以上的仅有4人,占22%。经济方面,调查对象的收入低且不稳定,其中以打工为生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611%,仅有两人收入较稳定。

(二)调查对象的压力反映

1.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情绪表现

在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时,调查对象具有的心理反应,见表1。

从统计数据看出,父母在发现孩子是自闭症时都会产生否认、自责、罪恶感、困惑、沮丧、接纳、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也与李凤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她认为自责、忧虑、否认等反应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得知信息后产生压力的最初反应,尤其是当他们明确自闭症可能是一种终身无法完全康复的疾病时,甚至会产生绝望的情绪。甚至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家长们已经接受了孩子是自闭症的现实之后,仍会表现出悲伤、压抑和自责的反应。

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在发现孩子症状时的家长出现自责和沮丧的情绪表现的比率分别为611%和556% ,绝望只占56%,他们多数相信孩子的症状一定会好转。

2.家庭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态度

当发现孩子是自闭症儿童后,“家人是否经常因孩子的病情而吵架”这一问题用来评估家庭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态度,见表2。

从统计数据看出,在有患儿的家庭中家庭功能偏弱,他们都会为孩子的事情吵架,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是影响其压力的因素。

3.对机构的态度

在发现孩子症状时,有429%的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机构寻求治疗,有571%的家长是经过去机构寻求治疗。到机构后,63%的人都相信在机构里自己的孩子会慢慢好转;333%的家长认为在这里得到了依靠。

患儿家长们都经历了“迷茫――找到希望――坚定信心――坚持治疗”的心理变化。最终结果是自闭症儿童家长都愿意让患儿继续在机构治疗。

4.家庭在发现孩子症状后的压力来源

自闭症儿童所在的家庭在发现孩子患病后都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面对压力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见表3和表4。

从统计结果看出, 在“快乐星”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一半的家庭都会有经济压力,经济条件是自闭症儿童能否接受训练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89%的家长对子女未来能否融入到社会感到担忧。由于“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之一,表现为不愿意与人交往,对声音缺乏反应,儿童期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喜欢独自活动,缺乏正常情感反应”。因此,家长们担忧孩子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不能融入社会,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对于他人对孩子的看法,家长们更害怕孩子在面对他人目光时受到二次伤害,再次降低他们与人交往的意愿。

500%的患儿家长在面对压力时都曾经找他人开导,患儿家长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向他人诉说,家人、朋友、邻居、机构工作人员都是其倾诉对象。但是,更多的时候,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面对压力时会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比例达到了833%。

缓解压力的方法见表5。从统计结果看出,667%的家长们相信孩子会好起来,611%的家长因为孩子的进步而缓解压力。可以看出,这样的信念和孩子进步的表现都能对家长的压力缓解起到积极作用。倾诉和开导是患儿家长普遍运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但多数时候因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亲身体验,没有同理心,致使患儿家长没能很好地缓解压力。如果倾诉对象也是自闭症患儿家长的话,即使是没有专人组成的自然小组,哪怕是“没有特定的和明确的目的的交流,也可以使小组成员通过分享、倾诉达到情绪宣泄,经验交流和互相支持的作用” [8]。

5.不同性别家长的反应

(1)发现孩子症状后的表现。男性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时主要的情绪反应为困惑、沮丧和自责;而女性家长则更多地表现为沮丧、自责以及否认和接纳。说明不同性别的家长在刚一面对这一现实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男性家长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原因的思索上,而女性家长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反应上。但是在选择“改变孩子症状所做的努力方式”方面,不同性别的家长都同时选择了医院、专业人员和网络作为最主要的寻求帮助的对象。

(2)确定孩子病症后不同性别家长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性别的家长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上的答案也比较一致,都认为“他人的看法”是他们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精神压力和经济困难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于许多学者认为的可能的问题“长期照料孩子”,家长们却并未选择这一答案。在“最大的压力”这一问题上,不同性别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答案也比较一致,都认为“子女未来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压力。而面对压力,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这一方式来应对。 在具体使用何种方法减压时,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家长,更多的还是选择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更多的与外界沟通来减压。家长们都采用“相信一切会好起来”和“孩子的进步使我减压”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综上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家长面临许多压力,且没有适合的途径进行舒缓,因此,适宜的小组工作可能在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小组工作过程及反馈

研究共进行了四节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使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加深了解、分享感受、增进支持。

1.第一节:加深了解,获取认同感

主要使用“自我介绍和孩子情况分享”为活动主题。促使小组成员进一步熟悉彼此的情况,拉近彼此的距离,为之后的小组活动做铺垫。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从之前的“点头之交”变得像“熟人”了,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感情。

2.第二节:压力倾诉,获得正常感

主要使用“压力倾诉和压力描述”为活动主题。使得小组成员明确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治疗过程中,他们会遇到类似的情境和相似的压力反应,他们身上那些“与众不同”的情绪情感和压力反应是“面对非正常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这节小组活动,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别人和他们一样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反应。

3.第三节:压力缓解,获取方法支持

主要使用“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压力缓解”为活动主题。小组成员互相倾诉面对压力时自己的应对方式,并特别详细描述自己应对方式中比较有效的方式;在别人的描述里面摒弃不良的应对方式和发现适合自己家庭的有效的应对方式。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他们学到了更多的有效应对压力、缓解压力和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

4.第四节:可能的未来,恢复控制感

主要使用“想象未来”为活动主题。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与小组成员共同勾画未来,他们对于自己、家庭和自闭症儿童的将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变化后最好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这样的认知能够让他们对未来更有准备,对可能的困难也更有信心应对。

(四)开放式评估

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小组工作后,对其反应主要通过5个问题进行了开放式评估。

问题1:您觉得第一次小组活动之后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

家长们都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压力说出来。而且大家都面临共同的困境和问题,所以更能够互相理解,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此外,通过在小组中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学习到其他家长治疗患儿的有效方法,改正自己的不足,对患儿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问题2:通过学习能不能获得一些新的方法?对您缓解压力有没有帮助?

家长们都认为通过小组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方法,能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问题3:您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否有效(10分为满分,您打几分)?

共有16名家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其中7分的有2个,8分的有6个,9分的有3个,10分的有6个。

问题4:第一次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是否愿意再继续进行小组?

家长们都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小组活动。这说明家长们都对本次小组活动评价很好,对小组的结果认可度高。

问题5:总体而言,您希望小组能给你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共有14名家长对此问题进行了作答,他们都希望小组能在治疗孩子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以便从专业的角度缓解他们的压力。

多数家长表示活动效果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其自身得到了心理上的理解、支持,并且建立了自信,同时为训导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提供了平台。还有一部分家长表示,尽管此次团辅工作收获较多,但要让家长互助小组真正在自闭儿童康复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并希望机构、社工对其有进一步的帮助。

三、讨论及建议

(一)小组工作在帮助患儿家长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上有积极作用

自闭症儿童家长在照料、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无法有效解决,进而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同时,由于知识技能有限,很多家长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照顾、教育和治疗上不知所措,对他们的交流和认知方式以及具体的行为表现都不甚了解,反应在对其康复训练中存在极大的茫然性。正因为这样的现实情况存在,所以许多家长即使是对专业的治疗方法不了解,但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机构接受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尤其低文化程度家庭,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所限,他们对病症的了解更少,没有其他更多的有效方法能够支持自己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反倒对机构的信心更高。

本文研究对象具有这样的特点:文化程度不高,学历普遍较低,收入低且不稳定。由于教育程度和经济实力所限,他们会面临医疗机构资源少、专业方法缺乏、治疗信息匮乏等问题。进行小组工作时,在一个小组中可以享受资源共享,每个家长都能把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拿出来与其他家长分享,同时有困难的家长也可以在小组中向其他家长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使组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缺乏经验和信心动摇时,通过彼此分享、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够重建和坚定信心。在小组中,通过对孩子的症状和训练技能、方法和经验的讨论、沟通和交流,为训导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活动里,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找到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小组工作在帮助患儿家长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上有积极作用。

(二)小组工作在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西方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与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显著相关,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小。中国学者研究则认为智障、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每月经济收入越低,家长的心理压力越倾向于偏高。 [11]这样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东西方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扶持对象和扶持力度的差异造成的。在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患儿家庭收入较低,经济压力普遍比较大,经济条件是自闭症儿童能否接受训练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

在面对各类压力时,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会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说明自闭症儿童家长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找到和使用有效的减压方法和途径。这使得自闭症儿童家长们所感受到的压力日积月累,长期的默默忍受造成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家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虽然有611%的家长表示会因为孩子的进步而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是由于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的治疗和训练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所以正常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的好转和康复需要很长时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家长们会一直面临着很大压力,耐心也会因情绪而发生变化。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倾诉和共情是普遍运用的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因此,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不应该压抑自己,每天以泪洗面,而是要通过与他人的积极交流沟通来主动表达想法,抒发感受,有效宣泄情绪,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小组工作强调组员的同质性,组员通过各类互动能够充分倾诉和共情,在这个过程里充分表达、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因此小组工作在自闭症儿童家长缓解压力方面有独特功能和强有力的作用――小组使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这个有着类似困扰的群体中深刻地体验到被他人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的积极体验不仅对自闭症儿童的恢复有益,也对家长本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建议

针对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他们会面临着比一般家庭更多的问题,综合小组工作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以及以往相关研究,建议可以从四个角度缓解压力、应对问题。

1.丰富知识技能储备

自闭症是神经广泛疾病,它有自己特定的具体表现、变化规律和治疗体系。低收入家庭的部分家长由于学历的问题,很少主动去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是把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改变自闭症孩子现状的责任交给机构。但是,自闭症儿童在机构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能给予的关注也是和其他的孩子共同分享的。因此,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关于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技术、方法也是需要家长们自己关注、积累、学习、掌握和应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给予孩子恢复的支持。

2.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有效的时间管理

自闭症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照顾也需要点点滴滴的时间积累。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要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分配好照顾孩子和工作的具体时间,使得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人有时间出去赚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3.扩大经济获取渠道

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经济投入具有持续性和高额性的特点,自闭症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的陪护具有长期性和不可省略性的特征。这样的特点使得本来经济就略显困窘的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仅依靠之前的收入是难以保证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的,甚至也很难保证家庭的正常开支。所以,除了正常和必要的工作之外,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还需要增加获取经济收入的渠道,例如领取贫困残疾儿童补助,寻求公益基金支持等。

4.加强人际支持体系

正如调查结果中显示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们普遍受到很高的压力,面对压力时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的人际支持。各类研究都表明,人际支持是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条件。因此,加强人际支持是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提升应对水平和积极解决困境的重要方式。在加强人际支持时,不仅可以考虑亲友支持,还至少应该寻求社区支持和其他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支持。这样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对于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应对压力、解决问题尤其有效。

小组活动是围绕着帮助他人缓解压力和改善生活中的问题来展开的。而在现实生活和实际操作中,它能做到的更多。尤其自闭症家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来源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小组工作更加可以通过有针对性活动设计和安排对这些患儿的家长们进行支持和压力缓解处理。正如学者们指出的:把自闭症家长们集中在一起沟通,一方面可以有效和充分地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社会支持,弥补自闭症儿家长们在人际交往上的缺失,通过小组获得经验的增长、压力的缓解以及社交的丰富。

因此,在自闭症儿童家长结束小组工作后可以把这种“小组”活动延续下去,通过组内倾诉、解压和自助来长期有效地缓解压力。

[1]利爱娟,李振鑫,方香廷.小组工作在改善大学新生个人评价中的作用研究[J].社会工作,2012(12):40―42.

[2]张洁.浅谈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J].文理导航:中旬,2011(11):69.

[3]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J].心理科学,1997,20(5):398―401.

[4]于德丞.小组工作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的介入[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5―10.

[5]李凤.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心理压力与调适[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68―70.

[6]徐琴美,丁晓攀,傅根跃.孤独症儿童及其矫治方法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6): 59―64.

[7]SILLER M,SIGMAN M. The behavi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predict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ir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s, 2002(32):77―89.

[8]李宗华,许永霞. 康复教育中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压力及其因应方式研究――基于照顾照顾者视角[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1―4.

[9]林云强,秦F,张福娟. 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51―57,96.

[10]SANDERS J L, MORGAN S B. Family Stress and adjustment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Down's syndrome: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J].Child Family Therapy, 1997(19):15―32.

篇6

如何处理压力,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要摆脱压力,先要了解它的程度。评估压力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叫做“生活事件时间估算法”,操作如下:拿一张白纸,在上面列出你一天要做的所有事情,包括上班、吃饭、睡觉、锻炼、娱乐等,并在每一件事后面写上你做这件事需要的时间,然后把所有事情的时间加起来,如果总和少于24小时,表示压力不大;24到28小时,表示压力较大;超过28小时,则说明压力太大,可能要出问题。

知道了自己的受压程度后,就要根据它的来源选择不同的放松方法。压力来源一般有3种:耗费脑力的,如思考、计划、决策等i耗费“心力”的,如喜怒哀乐等情绪起伏:耗费体力的,如搬运工等。耗费脑力者下班后要放松大脑,进行散步、听音乐等活动,而不适合长时间阅读:耗费“心力”者则需要调适心情,比如一个人静静地坐会儿、唱唱歌或者找个人倾诉一番:耗费体力者应注意休息,通过洗澡、按摩,睡个好觉来恢复体力。对所有人而言,良好的营养、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都是从压力中恢复的前提和基础。

在弄清楚了自身的压力程度并针对压力来源采取初步的措施之后,就该亮出缓解压力的6种武器了:

给自己表达的空间:寻找朋友、博客等宣泄渠道,借助别人或某项互动活动缓解压力。

学习生理调适之道:多健身、调整作息时间和保证良好睡眠,游泳、跑步、瑜伽、太极拳等都是非常有用的方式。

尝试新的休闲方式:拓展个人视野与经验,让自己的休闲活动更多元化,让生活更丰富,尝试一些以前没有进行过的体验。

自信乐观弹性成长:乐观地看待压力与挑战,不过分夸大难度,能采取灵活有弹性的应对策略而不墨守成规,通过进修、充电帮助成长,以更轻松的方式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需要时就要寻求外援:当遇到

篇7

摘要:本文根据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特点,通过上海勘察院员工离职的原因调查,分析了员工的主要压力来源,提出了消除或缓解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勘察设计 自我实现 压力管理 工作负荷 角色冲突

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是工作压力过重或时间过长,则对人的身心健康起负面影响。本文对勘察设计人员的压力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勘察设计人员特点

勘察设计人员是知识型员工,渴望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价值,工作过程中能锻炼能力,也期待自己的工作对企业有贡献;注重他人、组织和社会的评价,希望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尊重。员工特点如下:

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等素质。

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注重自身的个人成长;热衷于从事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渴望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很高的创造性;倾向于在宽松、自主的环境工作,有很强的自主性,能够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尊重知识,信奉科学;个性突出,不人云亦云,不惧怕权势和权威。

二、压力管理

1、离职原因及压力来源分析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年在编员工292人,离职3人,近几年离职率都在2%以内。近几年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是:①能力不满足岗位要求,到期终止合同;②工作态度不认真,造成质量事故,提前终止合同;③认为企业缺乏足够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主动辞职;④追求更高的目标——考博或出国,主动辞职;⑤认为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主动辞职;⑥工程施工现场女孩子较少,长期在工地上找对象的压力较大,主动辞职;⑦工作压力大,与家庭角色冲突,主动辞职;⑧工作内容相对轻松,缺乏挑战性,主动辞职;此类辞职者多为博士。

工作负荷重,时间占用多,致使大量员工越来越难以在工作和家庭方面达到平衡,特别对于年轻员工来说,他们更侧重于家庭而不是工作,所以他们会寻找工作更灵活的组织。另一方面,对于博士来说,无挑战性的工作或相对轻松的工作也是一种压力,他们如果认为自己的能力在企业中得不到发挥和展现,逐渐会产生焦虑感,时间长了就产生消极作用。

2、压力管理策略

针对离职原因第5项,管理者可以提供应聘人员进公司实习的机会,让他们熟知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工作的和公司的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信息,减少应聘者选择的盲目性。对于其它压力来说,消除或调解压力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转贴于

①工作重新设计,减轻工作负荷。重新设计可以提高员工控制力,以降低忧虑和紧张。首先,通过提高工作决策范围来实现,例如对工作顺序、时间安排及项目人员的选择有更大的决策权;其次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荷。

②设置明确目标,减少角色冲突。为员工设置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且为目标完成的程度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明确的目标不仅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使他们清楚了解组织的期望、消除角色冲突,从而降低工作压力。例如:有些项目涉及几个专业,项目部人员可能由几个部门员工组成。项目部员工既要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又要完成项目部的工作,就会角色模糊,没有归属感。因此,企业因以项目部管理为主,为员工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消除他们的角色冲突。

③加强团队建设,营造组织内支持系统。组织内支持系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同事或上下级之间的情感关怀和帮助、支持,信息的反馈,授予员工参与决策权等,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有助于缓解员工的压力。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影响雇员生产率和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薪酬、奖金或工作环境,而是雇员与他们直接上司之间关系的质量。

④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缓解压力。此项工作宜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三、结束语

勘察设计企业应设计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建立科学的压力管理、激励与约束制度及合理的薪酬制度,真正体现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继星.天津市政工程研究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2009,18

[2]M.Elias.“The Family-First Generation”. USA Today December, 2004, 5

篇8

一、引言

旅游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意象的研究,相比客观存在的有形资源而言无形的意象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大。旅游地意象决定了旅游者目的地的选择和评价从而影响其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因此,旅游目的地意象十分重要,并借鉴到景区的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研究从Hunt(1975)和Gunn(1972)将旅游目的地意象分为了两类进而延伸划分为三类( Fakeye和Crompton)到三个连续体结构(Echtner和Ritchie)再到Gartner(1993)的多阶段关联理论最后到Balogulu和McCleary(1999)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及整体意象构成理论。在国内,白凯(2009)认为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乌铁红(2009)强调地域文化差异的总要性;白凯、赵安周(2011)认为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会产生有效的交叉与融合;周永博(2011)探索了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去探索梧桐山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甜区”和“盲区”,进而使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甜区”得到增强、“盲区”得以重塑。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5%。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运算和分析,根据研究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数据主要采用了IPA分析法进行分析。

三、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意象分析

(一)总体意象概况

由表1,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区位交通方便”的重要性最为突出。“景区等级高”相比而言最不重要。“规模面积大”表现均值最高,其中区位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如图1可知,位于第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规模面积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属于景区的优势所在;第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景区等级高”,属于维持区,不宜刻意追求;第IV象限的总体意象有“空间布局好”、“市场知名度高”、“区位交通方便”,需要重点改进。

(二)景观意象概况

如表2,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山脉景观”最为重要,游客对自然景观的期望值高于人文景观,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山脉景观”。景区的景观与游客的需求大体一致。

如图2,位于第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山脉景观”、“动植物资源”、“园林景观”、“海滨景象”,表明景区在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表现性都是非常强,属于景区的优势区;第I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建筑风水”,属于维持区;第I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古代遗迹”、“宗教文化”、“节庆活动”,表现不好且重要性低,可列入“低优先”事项。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处于第IV象限需要重点改进的景观。

(三)功能意象概况

如表3,梧桐山游客主要的旅游目的是“观赏风景”,“缓解压力”、“寻找刺激”重要性不大。从现有表现值来看,最为突出的也是“观赏风景”;“体验新生活”、“娱乐消遣”表现较差。

由图3可知,位于第I象限有“观赏风景”、“亲近自然”,说明该景区游客认为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较大,并且达到了游客的期望,是景区的优势所在。“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缓解压力”、“寻找刺激”位于第II象限,属于维持区。第III 象限分布的“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和“增长见识”在该景区的重要性和表现一致且一般,可列入低优先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第IV象限的“娱乐消遣”、“体验新生活”、“增长知识”,游客反馈表明这三项功能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但是景区给游客的实际感受却低于期望,还需要重点改进。

四、研究结论

(一)游客对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感知为规模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应该继续发扬其优势;景区等级高于游客期望值,可以维持现状;游客对空间布局、区位交通和市场知名度满意度比较低,需要重点改进。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阅读教学美育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育气氛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美育的优势和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开展美育教学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美育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现美、理解美、感受美以及升华美。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意大利的传统民歌《明亮的窗户》,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威尼斯美丽的风景和形态各异的小艇,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领略异域风情的美,徜徉在美的海洋中。

二、感悟自然,进入审美意境

大自然不仅是人们休闲放松、缓解压力的绝佳胜地,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多姿多彩的素材。将大自然的清幽之美写入文章中,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还能够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供大量美育内容。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让学生感悟自然美。首先是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险”之美,桂林山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秀美之处在于“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郁郁葱葱,色彩明丽。”惊险美在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其次是漓江的水,漓江的水具有“静”、“清”、“绿”之美,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意识,让其感悟自然的优美风光,在感受中缓解压力,释放自己。

篇10

职业压力概述

职业压力是在工作中产生或形成的各种压力,包括因工作任务过重、人际沟通困难、工作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种种因素带来的压力。本质上,压力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当个人没有把握去完成面对的问题时,就容易产生压力。阿伯瑟里认为,心理压力一般开始于一些特别的需求,一项特殊的需求是否产生压力取决于个人对需求的理解。如果个人没有体力、精神或情感方面的资源去满足需要,需要就被认为是潜在的压力因素。所以,可把压力看作是需要和个人身心的适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的结果。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但长时间都处在压力之下,就容易导致崩溃。造成个人没有把握解决面对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个人人格特质、工作的质与量、工作环境等。

职业压力在不同行业与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就行业而言,销售员、教师、市场调查员、媒体从业者等与人接触较多的职业,以及民航业、银行、警察、煤矿、医护人员等意外事故高发职业,容易成为职业压力的高发区,因为这类人群的工作可变因素较多。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显示,在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排在第一位。另外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5年针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当前中国各年龄段中职业压力最大的人群。

职业压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又称“短期压力”或是“突发性”性压力,是指突发性的职场事件或政策变化所造成个人工作经验的改变;后者则与职场长期累积的个人工作经历耗损有关,又称缓慢性或进展性压力。

职业压力症状表现及影响

职业压力的症状及影响通常会通过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工作过于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 记忆力减退,情绪时常烦躁易怒,并伴有睡眠、消化、内分泌等方面的不适症状。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等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因其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甚至会导致“过劳死”。近年来由于工作过劳、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猝死日见增多。此外职业压力还导致了一系列有关精神疾病的发生,如焦虑症(恐慌症、畏惧症、强迫症等)、忧郁症、适应障碍症、身体疾病、睡眠或饮食障碍及酒药瘾问题等。

常见职业压力症候群有科技压力症候群、妇女职业症候群、人事异动症候群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6年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心理专家将职场压力的个人症状表现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第三阶段会产生攻击,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产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由职业压力的三阶段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压力的影响是逐渐加深的,程度是逐渐加重的。如果不在初期阶段将职业压力进行化解,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个人身心的危害,还将给企业、机关团体甚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压力将影响工作效率与企业效益。压力可能导致长期缺勤、工作效率低下、人员调整增多;导致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下降,甚至产生无可弥补的损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二千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因为压力所造成的企业损失就超过三百亿美元,在英国由于压力所耗损的产值占了国民生产毛额(GNP)的百分之三点五强。研究表明,压力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联想集团在2004年3月份的大裁员也曾让整个集团的员工人心惶惶。“在面临裁员时,所有的员工都疑虑重重,员工们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工作,许多人成天都没有精神,有的甚至在考虑找其他工作”。

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职业压力已经成为职场中最常见的问题。既然压力无法逃避,就要学习与其共处,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缓解压力,避免压力对企业和个人带来不良影响。欧美的体

育、企业方面的心理专家提出“压力管理学说”,主张通过幽默、情绪控制、放松神经训练、食物疗法、呼吸训练,想象、视觉化训练等专业方法,来有效地对付“压力症”。

1.找出压力源并寻求解决办法。记压力日记,对主要的压力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一下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分开归类,并列出清单。如果是自身无法控制的事件所造成的压力,如社会环境、相关政策、他人等原因造成,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不过多考虑,不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对可能控制的压力,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至少列出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必要时可与亲朋好友、领导长辈或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协商解决。

2.进行宣泄减压。给亲朋好友写信或对他们诉说,或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压力、烦恼一吐为快。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事、朋友、亲情)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源泉,另外体育运动以及其他适当的娱乐也是压力宣泄的好办法。

3.改变工作方式减压。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工作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尝试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以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具体工作方式包括:(1)把过多的工作进行分摊或是委派,学会同他人合作,同他人分担责任,以减小工作强度。(2)从全局着眼,不拘泥于细部琐碎的小事。(3)勇于决断。错误的决断比不决断、犹豫不决要好。不决断,迟迟犹豫不决,会导致压力持续且逐渐增大。(4) 工作场合的人际沟通,要保持意思的明确交流,少批评,多提议。(5)严格界定工作的场合与时间,不把工作与生活混在一起,不把工作带回家,给自己留一个彻底不受工作困扰的空间和时间。

4.改变观念减压。 通过改变观念减压,是缓解压力最经济最直接的方法。主要包括:(1)正确认识评价压力。研究压力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2)适时进行自我鼓励。有时候要“自我吹嘘”、“自我赞美”一番,保持自我良好感觉。(3)不过分拘泥失败或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意义、有经验的失败要比简单的成功获益更大。(4)学会从事物的两方面看问题,多看问题好的一面,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除上述所列几种主要减压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与生活有关的减压小窍门,如做到未雨绸缪,一切事情早做准备,早期消解产生压力的原因;学会休息,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绿茶与纤维素食品有很好的减压作用;用幽默、微笑来应对压力等。

篇11

柔性管理[1]被认为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辅相成,刚性管理主要凭借硬性的约束机制、奖惩制度和组织纪律来达到管理目标;而柔性管理则充分顾及到在执行管理过程中,作为被管理者“人”的情感因素,尊重被管理者人格的独立与尊严,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柔性管理最初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广泛,医院护理管理领域更需要开展柔性管理。护士是医院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为女性,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压力大,且服务对象是具有身心疾患的患者。如果护士感受到的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他们则会心情舒畅,满意度提升,从而也将这种美好的情感移情到患者身上,为患者提供柔。如何将柔性管理应用到护士长管理中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护士长柔性管理应用到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2]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通过为护士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制定消除不良健康行为的措施,为护士提供生理、心理、应用、运动方面的保健策略,如心理咨询,营养保健讲座等。从而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增加沟通缓解压力

由于护理工作繁忙,琐碎,紧张多变,再加上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时护士长应发挥缓冲作用,努力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站和能量加油站,在工作和生活上为护士提供同事支持系统[3],缓解护士的身心压力,促进护士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护士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护士心中的困惑,及时帮助缓解压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护士营造和谐安全、舒适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之余组织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护士的身心得以放松,长期以往护士便会在低压力、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学习。

3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调动和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创造性[4]。护士需要学习,需要接受再教育,作为科室护士长,应满足护士的需要,为护士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层次护士的特点,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多途径的学习途径。

4 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指当员工觉得现在的工作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就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要求相近的另一岗位上工作[5]。护士长应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年限及岗位性质进行轮换岗位,使其尽可能的全面熟悉科室各项工作,为培养全能型护士提供前期准备。通过实施工作轮换后,激发了护士继续学习的动力,新的岗位工作职责重新唤起了她们的工作激情,护士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6-7]。护士工作热情得以高涨、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质控考核良好、论文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5 鼓励护士提出合理化建议

护士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者,更了解患者所需,应鼓励护士提出满足患者需要的建议,另一方面对较重要的工作调整、职责安排和分配变动等实施前,应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充分发挥民主,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科室的进步和新制度的实施和改进,避免的护理差错的发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之,在护士长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通过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建议在以后的护理管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63-64.

[2] 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

[3] 李大洪.从木桶原理谈员工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26.

[4] 翟凤平,张梅,梁爽.人性管理M 理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7C):1957-1958.

[5] 稻香.柔性管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66-168.

篇12

游戏是对现实的虚拟,具有挑战性和智力性。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住房、学业、婚姻等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游戏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缓解压力,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

游戏技术产生的问题

目前游戏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游戏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游戏制作者往往偏重于对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对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游戏作品往往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国游戏产业和发达国家的游戏产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游戏的设计和制作方面欠缺大量的专业人才,相关的游戏技术不够先进,使得我国的游戏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并且各高校缺少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游戏的设计和制作相对简单,无法达到高端的技术水平,影响了我国游戏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游戏玩家对游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游戏的设计和制作技术需要及时的更新,在新数字媒体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需求也急需增强,在游戏中发展新型技术,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官体验是未来游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在游戏的研发制作中提升游戏产品的质量,确保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更新发展同步,增加对游戏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使数字媒体技术和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完美结合,让游戏玩家能够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对于促进游戏的发展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投入,使学生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游戏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专业性人才。例如:某高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了统一的考核,将技能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划分成小组培训专业知识,定期举行教师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奖励,并号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们学习其优秀的经验,总结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培养更加专业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做好准备。

游戏玩家是游戏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游戏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玩家的支持,所以游戏的设计与制作需要结合玩家的意见,利用新数字媒体技术提高游戏的创作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游戏产品,开发中高端的游戏技术,将我国的游戏产品推出国门,走进世界。在科技不断的发展中,游戏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的质量,通过新数字媒体使游戏随着时展的潮流转换,满足不同玩家对于游戏的不同需求,将游戏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于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游戏发展与创新应当以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游戏,创新游戏设计与制作的思维,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对游戏制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对游戏市场的管理,将传统的游戏和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出设计和制作动画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动画创作的热情,例如教师在二维、三维动画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想象力、丰富多彩的动画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数字媒体技术和动画设计制作相互融合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动画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将数字媒体技术合理科学的运用到动画的画面制作、人物设计、后期动画处理中去,培养出更具备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动画人才,对游戏发展与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篇13

在心理学上,压力是指有机体对于不能力所能及或扰乱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stimuli-events) 所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状态。“刺激事件”也叫压力源,指的是有机体面临的各种内外的情景。有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状态通常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反应。其中心理的压力反应,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出现攻击、厌食或暴饮暴食;在情绪方面表现为脾气暴躁、忧郁、沮丧、愤怒等;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呆板,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所下降。“教师职业压力”是压力一词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指的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职业压力(teacher stress)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根据国外的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如:Natrass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Dunham调查发现,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和更严重的压力,不良反映更为严重; Traver和Cooper发现教师的压力水平比一般普通人群(如医生、护士等)高;而在荷兰的一项调查中,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工人的还大;美国学者迈纳(J. B. Miner)和布鲁尔(J. F. Brewer)、英国学者哈格里斯(D. Hargreaves)分别指出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Hanson、Hargreave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紧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H研究指出个体除了对某种特定压力来源的反应外(如机体遇到寒冷会出现血管收缩),长期性的高度压力会使机体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国内关于教师压力的心理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基本状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方面,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如徐长江研究表明:有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邵光华等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有压力的;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潘欣等的研究发现,80%的教师长期感受到职业压力太大,75%的教师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亚健康状态,而1/3的教师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以至于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如贾善德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SLC-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李作佳等人(1998)调查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症发生率低于其它群体等。

教师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悄然弥漫的教师职业病。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使教师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不仅可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大学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

二、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的特殊性分析

综合国内外研究,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教师这一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教师工作社会化要求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身素质。主要表现为:社会改革加剧了教师行业的竞争;教育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期望使教师深感责任重负;行业比较使教师深感无奈。第二,来自学校的压力。教师绝大部分的工作在学校进行。学校作为教师的具体工作环境,它的氛围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学生情况比原来变化较大,教师难以适应;学校及内部的班级之间竞争激烈;学校管理不合理,对教师的限制太多、太死,使教师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三,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如性格、认知过程、控制点、自我效能感等。主要表现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缺乏职业安全感,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负荷过重,角色冲突,过强的感受性等。

对目前大学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压力由于专业个性、工作个性等使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力,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师资匮乏。大学教师之所以教学任务繁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扩招后学生大量增加而教师培养跟不上,导致工作量增加。比如,一般的工作量在周课时20节左右,有的高达30节;另一方面,科研的压力不轻,为了晋升职称或者年度考核,科研是一个重头戏,这就无形地给教师很大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抽出休息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导致身心疲惫。

第二,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高涨,大学教师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压力。这主要体现在学历提升、专业进修等方面。为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业余学习中,为提高学历而作出各方面的努力。

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适

大学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以化解压力的负面影响,发挥压力的动力功能。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应对策略作为压力与健康的中介变量,在人们的适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帮助大学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地面对职业压力正是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国外的研究表明,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助于增强教师个体的成就感。相反,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则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并危及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主动积极的应对策略的长期效果要远远好于消极退缩的应对策略。

为此,就一般情况而言,针对教师个体来讲,处理压力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行动法和缓解法。直接行动法是指教师做那些能够直接消除压力来源的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压力的来源是什么,然后再设法消除压力根源。直接行动法包括,更有效地管理或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我的认知评价水平、各种工作能力;遇事能与同事商谈,与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缓解法不是解决压力的根源问题,而是以缓解压力感为目标。缓解压力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心理策略是指教师的认知重组,积极的认知方式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改变对自我与对环境的评价,正确地理解和看待问题;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与管理好时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同事共处。生理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身心上的一种轻松状态,这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然而针对当前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殊性,缓解、调适他们的职业压力的具体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为了从工作量上减轻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需要大力引进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缩小师生比。

第二,挖掘教学中的文化性,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需要大学教师不断琢磨教学艺术、教学模式,以及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所赋有的生命意义。

篇14

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们不妨这样试试。

一、远离职业倦怠,要得到社会的支持

教师职业被人们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它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压力。要使这种压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缓解高压带来的职业倦怠,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在良好的公共信任、关心教师、支援教师的良好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形成对教师职业更积极肯定的看法,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同时,对教师持合理期望、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非常重要。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完美的神,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原本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统统归咎于教师头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因此,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教师抱有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二、远离职业倦怠,还要得到学校的支持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的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

1.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来自同事的工作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够提高个人成就感,降低压力感和倦怠感。

2.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应当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提供身心休养、恢复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午餐饮食质量,教室环境、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教师教学或进修中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都要尽学校最大可能予以改善,以降低因这些因素给教师带来的不快或不适应。如果学校环境优美,教师在校园里生活的时候,会感觉到明显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体育设施齐全,教师工作之余可以打打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能从体育活动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要提供正常的节假休息日,减少或杜绝无休止的加班加点。

三、远离职业倦怠,教师自身的努力也很关键

解决职业倦怠离不开个体的努力,教师应对职业倦怠持积极的态度,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的客观存在性,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不管月薪多少,做同样工作时间久了,都会产生倦怠感;其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的人生观和向上的工作态度,把当教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己任。

2.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策略,以便应对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元素,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个性、潜能和价值观,这往往是教师应对压力和选择正确职业生涯的起点。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不要太追求完美,要学会有所放弃、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面对压力源,建立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同样的压力源,对于一些教师会成为压力,而对于另一些教师不会构成压力。可见,压力产生与否还与教师个人因素有关。比如,对工作持完美主义态度,往往更容易产生压力。因此,仅解决外在压力事件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反思自身的认知方式,就是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3)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生活中,要有几个能聚得拢、谈得来的朋友,有充分放松自己的机会,想喝酒时有人陪,想说话时有人听。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就能感觉到舒适、轻松、自如。

(4)不为社会舆论所累。“为人师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词给教师职业以太多太高的光环。其实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行业而已,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照亮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应照亮自己。

3. 采取缓解压力的措施。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