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6 15:21: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监理质量管理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综合布线工程;工程监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723-02
质量管理作为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综合布线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综合布线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布线工程的竞争能力,促进综合布线工程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仍然较差,本人曾参与了电力系统内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为了论证电力系统内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我以电力系统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为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电厂和电站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当前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综合布线项目工程没有设计就施工,有的综合布线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设计,多数工程未经验收就投产使用,甚至有的工程没有立项擅自开工建设,不能认真执行有关制度,违规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和项目的随意性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建设主管者对基本建设程序学习理解不深,对国家、工信部、总公司及相关的政策、规章缺乏了解,对集团公司制定的具体操作规定不熟悉,造成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
1.2 缺乏较完整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有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前没有规划,建设前没有工作计划,在对建设条件及环境考虑不周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工,边建设边协调,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和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对市场及用户的分布胸中无数,不能较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方向,缺乏一个与综合布线工程建设和市场需求相配套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所致、综合布线建设工作不能做到全面调查,建设工作较被动。
1.3 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有些单位在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或聘请无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混乱,其施工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施工中没有关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工程遗留隐患较多,为维护工作带来不便。
1.4 申报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监督不及时
有些综合布线工程未按信产部《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监督申报和竣工验收备案,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有些综合布线工程未按信产部《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监督申报和竣工验收备案,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5 质量管理未能体现全过程的思想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合格的产品,现代质量管理无不强调预防的思想。现代通信工程应通过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从而降低故障成本,减少返工损失,以达到通信工程追求的以最低的成本得到合适的产品。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工作重点仍放在事后的检验把关上,对事前的准备和事中的管理则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在我们现在的管理中,对工程的验收不重视,随工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尚存在漏洞,初验、终验两阶段验收执行的不利,综合布线质量难以保证。
2 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程监理
鉴于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其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项目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移动通信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目前,分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矛盾,研究出一套适合移动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2.1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原理
综合布线工程的工程主要特点是:隐蔽工程多,点多分散,不易管理的工程。如管道工程、电缆工程、光缆工程、电源工程、接入网工程、无线综合布线基础铁塔工程、传输工程。对投资额大,监理效益好的工程一般不进行监理。如交换工程、大规模传输设备工程、无线综合布线设备工程。移动综合布线工程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管理原理也遵循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关质量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有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等,它涵盖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智能大厦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及项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地规划和管理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并以此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当前,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这里结合工程监理有关质量管理原理,分析移动运营商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2.2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流程
根据《通信质量监督指导》规定,工程监理按以下流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2.2.1 申报阶段
受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后,确定负责该项目的质量监督工程师和质量监督员;对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收取质量监督费;签发通信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2.2.2 检查阶段
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抽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填写《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缺陷,书面通知责任方,责令其改正;改正后再检查,直至符合要求。
2.2.3 竣工阶段
参加受监工程的竣工验收会,主要对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时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向委托主管部门报送质量监督报告;审查建设单位的报备材料。
2.3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重点把握好三个可行:市场回报可行、技术方案可行,投资可行;设计审查包括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设计,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要有设计,小工程可以简化,但不能缺少,设计审查中重点要把握好;落实,即可研中的方案要落实到可操作程度,可研中的投资估算要落实到细节;周密,尽可能把工程中的技术细节,特别是工程接口部分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并有正确的解决方案;招标,工程中各种采购行为都必须按招投标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方案审查,目的是加强项目的超前管理,重点是进度计划,对进度计划中的管理点要有提前地解决方案;工程预算,严格管理工程预算;质量保证方案。设计变更的审查,工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要对原设计进行变更,在处理这种情况是要注意:一定要按程序办;必须进行总量管理;验收,工作所有的工程,不论大小,必须经过验收才能投入使用;验工计价和竣工决算,要求准确,没发生的工作量不能计入,发生了但不属于本工程的费用不能计入;试运行,终验及转固。
总之,我们针对移动综合布线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移动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理应全面推广通过通信工程监理来进行质量管理的模式以提高移动综合布线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卫.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8-293.
[2] 杨海容.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08(2):33-36.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1-02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不仅会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信誉、效益。加强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国家电力能源稳定健康的头等大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探讨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特性,做出质量管理措施改进是提高我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1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以全面深入落实“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各项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执行为主要抓手,促进基建质量制度标准在项目落实,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和竣工后永久性工程质量责任牌;加强管理和作业队伍建设,推动管理队伍和分包队伍两个队伍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整治分包人员管控不到位和“同进同出”不落实等难题;形成质量管理“月度分析点评”机制,持续优化和完善过程质量管理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和规范数码照片、常态巡查、交叉互查等管理手段;持续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加强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和应用交流,实现标准工艺在新建项目的全面应用;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与优质工程阶段评价核定相结合,坚决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国网优质工程“否决项”和“质量通病”,强化对未达标相关责任人问责追究“说清楚”制度,全面提高各电压等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工艺水平;全面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零缺陷”投运目标,实现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 影响基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常见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施工单位对劳务分包队伍过度依靠,不易实现对分包队伍行为和现场质量的完全掌控;设计单位不能按期一次性全部交付施工图纸,工程施工合理工期o法得到相应保证;监理单位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和自身业务素质较低,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把关不到位;业主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设备材料的审查验收等工作不严格,使得工程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
2.2 过程质量控制欠缺不到位
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监理单位对现场履职能力较弱,加之承担电网建设基建资质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装备状况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动态流动性过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差异明显、持证率低,个别建设项目存在隐蔽工程签证、原材料试验记录等不规范、缺项等现象,导致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无法完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艺满足要求。
2.3 质量通病防治薄弱
由于分包施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各专业工种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参差次不齐导致自身施工质量控制性差,且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通病存在侥幸和抵触心理,存在工程管理人员清楚、明白但现场实际施工作业人员不晓得的作业实际,对质量通病的彻底解决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2.4 标准工艺深化应用不足
设计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时,未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三通一标”、“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导则要求,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未率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和标注标准工艺新要求、新规定、新方法,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度不够,未从思想上根本扭转老旧习惯模式,未树立标准化工艺意识,对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缺乏主动性和抵触心理。
3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及标准贯彻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制度标准学习和落实执行工作,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思想责任认识,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摆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全力以赴,抓实抓好,提升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水平,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3.2 狠抓现场施工分包质量管理不动摇
严格落实分包单位资质准入和审查力度,特别是分包单位及其特种作业和特种工种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实分包管理“同进同出”和“分包动态监管”工作。在每天班前站班会中,除重点交待安全风险外,将质量管控措施和标准工艺施工要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签订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时明确落实分包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惩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做到分包管理合规合法,质量管理优质达标,以此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把控水平。
3.3 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控制、协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分析
目前国内和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来看,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然而在项目中监理质量管理一直不被重视,监理工作总是被忽视,虽然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在实行和推广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但是,通常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能根本没有得到发挥,目前,在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只对于一些书面资料高度重视,对于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根本没有落实到实质的监理工作中,正是这样的形式,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质量管理工作和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方法,因此,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规划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办法,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下文中我们就对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表述。
1.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就是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就是通过对一个工程的投资、工期、质量、安全、合同和信息等进行管理和监控,从而保证工程安全有序地进行;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通过信息归纳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保证工程综合利益的最大化。一个工程监理单位必须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必须有专业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在实行监理的职责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准则,坚决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程的全面完成。一个工程 项目的监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针对项目的设计阶段,保证项目的设计风格、质量和时间,满足客户双方的能力和需求;其次则是针对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保证项目施工时完全按照合同的标准以及设计的方案执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具体地实施一个项目施工监理时应分为4个方面:第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性质和需求,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工程监理机构, 并有一个专业的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第二,按工程的各种要求制定出工程监理的总体规划和细节规划,并能随着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第三,严格、规范、明确、科学地实施工程监理,对于每一项施工监理工作都由最专业的人员来监管,保证各方的利益;第四,施工项目完成后进行监理工作的总结,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供监理资料和意见,保证双方合同的有效执行,保证双方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2.建筑工程中的监理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我们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在进行质量管理时,一定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监督,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中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建筑工程的监理质量管理。
2.1及时的了解施工质量
在进行监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监理人员一定要经常去现场进行质量的抽查和监测,只有及时的了解施工情况,才能够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进行现场了解施工质量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注意观察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和问题,对于一些相对隐蔽的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应该进行旁站监督,根据承包商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要求承包商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够及时的了解和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测,在进行监理工作中,如果以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2有效的测量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该对一些放线以及高程控制测量进行及时的抽样测量和检查,如果在建筑工程测量不准确的话,那么就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相当大麻烦,如果测量存在的误差太大还会对工程造价带来影响,因此,监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进行抽样测量和检查。
2.3发挥监理质量管理的职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每周主持召开工地例会,会议纪要应由项目监理机构负责起草,并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监理工程师应根据需要及时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专项问题。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报送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项目监理机构应对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复验和确认。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状况充分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控制,引进新技术、打造精品工程,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是每个施工企业都需要努力做到的。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形式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中的监理是关键。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所以,质量监理的随意性比较大,使得质量监理缺乏相应的原则性;再者,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渠道不流畅,质量负责人在工作流程和主体形态上不一致,阻碍了质量监理的顺利进行。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上监理的应用和意义
工程监理对于施工建筑的质量至关重要, 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工程监理, 保证建筑的质量, 是监理工作的重点。下面从工程监理的主要步骤出发, 阐述工程监理在建筑质量管理上的应用和意义。
4.1明确总监的责任与义务, 保证监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中最重要的人, 是一个工程监理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对外代表着监理单位, 负责项目的一切事宜; 对内则是项目监理机 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在选择总监时,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选出最适合项目的总监。而作为一个项目总监, 既是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又是项目的行政负责人, 不仅本人要具有专业监理工作的能力, 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能够带领项目监理机构全体人员一同做好 监理工作,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协调各方的利益, 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2做好现场监理, 保证施工质量。工程的设计、材料、施工技术、决定着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进行监理时, 现场监理尤为重要。 在施工之前监理 单位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 包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质量安全 保障体系; 核对进场的施工材料、设计、方案等是否与投标书符合;在施工时加强现场的定时或不定时检查, 在检查时要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拍摄器材和必要的 安保用品等。主要检查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 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 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 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已施工部位是 否存在质量缺陷等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问题。做到时刻掌握工程施工的进度和现场状态, 保证现场安全施工, 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4.3严把验收关, 确保不合格建筑不竣工。在工程验收时,监理人员要遵守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 做到专业的工程项目由专门的工程监理师检验, 做到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验收合格, 以及项目相关隐蔽工程验收, 并详细记录。在检查时要经过实物检查、资料检查、实测项目、外部检测等一系列综合检查后, 经过多方鉴定才能决定工程是否合格。在检查验收时要注意“平行检 查” 手段的应用, 符合标准的予以签收, 不符合标准的, 让其整改。监理人员要 做到公平、公正、不受诱惑, 坚决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验收, 做到不合格工程不使用, 保证工程的质量, 保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引起业内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抓源头、抓预控,进而进行多方面的梳理。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质量亟需解决的问题
1、工程质量滑坡的“周期律”能否打破。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提出工程建设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大力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创造了一大批优质工程,如建国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和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许多优良工程。但是人们也发现,每当一个大的经济发展时期到来时,尤其是伴随社会结构转型时,往往出现工程质量大面积滑坡的现象。1958年的“”,进人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尽管二者性质不同,但都出现了工程质量滑坡现象,值得人们深思。近年来,质量通病久禁不止,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人们不禁要问,工程质量滑坡的周期是否能够抑制或打破?
2、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问题凸现。
1996年,1999年,建设部组织了全国性的工程质量大检查,检查面包括除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1999年大检查,坚持从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情况和落实有关主体质量责任制情况来检查工程质量,并且把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作为检点,着重考察工程的内在质量。综合两次大检查,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令人担优。
(l)质量通病仍未解决,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劣质工程仍然是个威胁。工程竣工验收、评定等级时往往重装修轻结构,使质量问题不同程度地隐蔽起来。一些施工企业见利忘义,故意把工程质量问题用抹泥和装修掩盖起来,埋下了安全隐患。
(2)工程勘察设计方面除不同程度的设计问题外,有些业主有重设计轻勘察、舍不得花钱的倾向。勘察费一般占工程投资的0.7%,该花的钱不花,由此带来的隐患是地层不均匀,基础沉降不均匀,建筑物出现裂缝;承载力确定不准确,基础设计很难合理。有些工程虽然进行了勘察,但低于规范要求,影响勘察报告的可信度。
(3)业主干预工程设计,任意要求设计变更,使一些设计在执行国家技术标准时打折扣,甚或直接违反国家技术标准,造成抗震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威胁施工和使用的安全。
(4)工程监理队伍素质不齐,也缺少应有的权威。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已建立十年,现有从业人员3万多人,是建筑市场的生力军,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突出问题是一些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到位,监而不理,或监理不监,一味迁就业主和承包方的不规范行为,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出现重大漏洞。另外,监理的职责本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管理合同和信息,协调参建各方的关系。实际上,不少监理只被委托进行质量控制等少数工作,这就限制了监理的职能。
3、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打开局面,但获得认证的企业数量太少。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于1987年3月问世。1994年4月建设部召开贯彻动员大会,选择14家建筑企业进行试点。到1997年底建筑企业共获得认证书542张。近两年这个数量有所增加,但与全国建筑企业的十万之众比起来,未免力量单薄,不适应建筑企业向现代化质量管理方向转变的需要。已获得认证的企业,正在面临如何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的新课题。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
(三)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企业不会是大而全了,而是精而强了。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有效率的资源。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管理工作,相信本文能够给同行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任云峰.浅谈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6(l):225一226
〔2〕万勇.推行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价值工程.2003(4):52一53
关键字:土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open up a broad space, how to stand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ver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most concerned about, to obtain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problem is the cor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Bu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discovery,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se question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在当前激烈的建筑业竞争环境中,质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管理者要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地形地貌、施工工艺以及地质条件等,这些都会间接的给工程质量带来波动,那么如何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在当前的管理中又有哪些问题呢?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疏漏之处,但是目前在实际的管理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和施工者的综合素质对工程质量影响
管理者和施工者的综合素质,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在当前建筑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既具有管理经验,又具有较高施工技术水平,并接受相关新技术及新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者资源很有限。大多数管理者虽具备一定的学历,由于缺乏对新技术新规范的专业培训,本职专业水平有所欠缺。这样的管理者在,当今土建施工中就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管理者在,无正常审批的相关手续,随意变更施工设计,或者不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操作,同样也为工程质量问题埋下隐患;从施工者角度来看:我国的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中,绝大多数的施工者都来自农村,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难免会发生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加上管理者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质量隐患。
(二)缺乏完善的土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要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具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监理审核验收制度,这是我国土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问题,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三)未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土建工程的质量评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遵照标准进行,尤其是要对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重点检查,保证在工程必须要在隐蔽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但是当前情况下,少数施工企业只注重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处理,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标准,少数施工企业的内部质量审核也只是走一个形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四)质量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的保障作用
虽然说经过长期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出台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利益,也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了规定,但是当前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法律在贯彻实施上相关具体,细节工作不能够落实,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上,少数地区存在着执法不严走形式的现象,这样制约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工作缺乏了法律强制力的保证。
二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上文中指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一)加强施工者和管理者的技能水平
管理者和施工者是提升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树立起以质量为本的管理观念,并且加大质量宣传,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管理者的管理成果进行公开的评价,并建立起实而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他们的管理潜力,促进其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和管理;其次需要定期对管理者和施工者进行新技术、技能、规范的培训,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他们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培养出技术过硬且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施工者,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土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土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建立起动态的监督管理模式,让管理者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达到一个项目的进行,小到一个细节的把握,都需要认真的进行管理,防止出现质量隐患,并做好动态记录,为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其次需要建立起管理数据的信息平台,让所有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便于在施工中加以改进,实现更好的突破;完善的土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除了体现在施工环节上,同样不能够忽略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设计上。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环节说,一定要建立起严格的检查制度,选取信誉度高且长期合作的材料和设备采购单位,防止出现劣质产品影响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抽查,再次确保质量;而对于设计环节,需要让有经验的管理者参与其中,认真考察施工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给予设计者参考意见,保证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尽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三)建立健全的土建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土建工程的质量评定是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的,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检验批是整个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建立起健全的土建工程质量评价标准,首先需要对质量评价的各个环节把握清楚,根据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设立具体的质量评价标准,再建立整体的评价标准体系,要做到既系统全面,又要细致入微、具体得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核机制的建立,使得其充分的发挥作用,而不是出于形式上的敷衍,施工企业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去追求效益的提升。
(四)认真落实法律效力,切实保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上文中指出了,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土建施工中的一些事情能够周到处理,但是一些建筑企业在细节上的把握并不到位,使得很多关系到质量问题的细节处理不当。为此、首先需要建筑企业应切实有效的落实国家法律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条文,能够细致并深入的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定出工程质量管理有所关联的企业制度,这样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有依可循;其次要深入贯彻并落实法律规定,不能够将规定停留在表面上,项目管理者要带领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规定,并积极执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最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执法力度,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严厉状态,对于疏于管理的人员对应相应的法律给予处罚,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说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本文从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消除工程的质量隐患,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泉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08期
[2] 江熊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建材与装饰:上旬,2010年
第7期
[3] 邓安杰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10期
关键字:项目管理;“三标一体”;整合建立;整合运行
“三标一体”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项目有哪些重要性,建设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整合建立适宜的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如何有效地运行三标管理体系,怎样加强施工管理水准,怎样推动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员工身心健康保护等方面的进步;又应该怎样满足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运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早在1995年开始,一些先行的建设工程企业就开始引入了“贯标”和“管理体系”的概念,18年过去了,企业建立三个管理体系已经非常普遍,到底应用的效果如何,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如何,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重点研讨企业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起来建立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地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思路。运用“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加强建设工程的运行控制和项目管理,能够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和服务质量、环境保护、能源的合理利用、安全生产以及保护员工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三标一体”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一)能够认识管理的规律,建立同一性的管理基础。“三标一体”系统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三个标准都有重要的共有条款,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不合格控制、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在项目建立、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标一体”系统,有利于项目的基础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工作优化并巩固工程的业务流程。
(二)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对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果分别单独确立三个管理体系,那么会导致人员的重叠或机构的复杂,而进行一体化管理则会统一设置人员岗位,例如一职多能、一岗多则等,提高了综合工作效率。建立“三标一体”体系改革了传统管理理念,加强了增值过程,有利于减少该三者之间的重复工作,利用专业性的管理方针使建设项目高效、有序运行,更能推动此体系的维护和完善。
(三)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三标一体”体系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企业学习、运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及方式,就是要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该体系是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它体现的是新的管理方式,是每一个项目、部门和员工都需要遵循的规则,也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思想,使各项管理区域间实现功能的互补、紧密衔接、高效运转,最终提高建设效率。
(四)能够降低管理的成本。推行“三标一体”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努力降低施工成本,全面提升项目乃至企业的经管水平。由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各方面,因而如果通过有效的整合运营,就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实现国家所倡导的的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在建设工程项目建立适宜的三标管理体系
三标管理体系应用于项目,首先要在项目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公司建立和运行的三体系文件是企业通用性的管理标准。每一个工程项目从项目中标之后就要着手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笔者以为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一是正确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有意识地应用。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第一要充分准确地了解本项目的业主对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这个要求包括对产品质量、工期的要求,也包括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第二要完整地贯彻业主的要求,要体现在项目管理策划文件中,体现在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中,体现在交付的产品上。再如“与供方互利的关系”,项目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必须互利共赢,否则就会给项目带来许多问题——你给物资供方确定的单价太低,就可能导致中途不供材料或供劣质材料的风险;你给工程或劳务分包方确定的单价不合适,就容易出现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或拖延工期或停工调价的风险。与供方互利也是要共同发展。
二是按三体系管理思想组建好项目部,首先要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按法规要求选配好项目经理,原则上项目经理应具有建造师资格,而且要有相应专业的资格,如从事公路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有公路专业的建造师资格,从事房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有房建专业的建造师资格等等;要配齐项目领导班子;要配好管理职能部门或人员。其次要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要确保管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在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什么,如果不很好履行职责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制度必须满足项目适用的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要求,如现场污水排放、油料存放、临时用电等。
三是做好项目管理策划。首先要充分进行策划的输入。输入至少要包括项目的招标文件、公司的投标文件、发包方关于项目建设的文件、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地质勘探资料、建设单位和施工总包单位的大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或项目前期进行的施工调查报告、公司的三体系管理文件、还有项目适用的国家或行业有关环保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要求等。其次策划项目管理文件应高度重视将输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融合和体现。输出文件通常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在这些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能够确保目标实现的组织机构、保证机制和保证措施。当然这些策划必须切合项目的实际,必须高度关注业主和相关方的要求,必须针对项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的大项目还另外编制了质保手册、环保手册、安全管理手册等。在策划时应注意把企业长期形成的诸如先进技术、经验智慧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项目,分析质量环保安全的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影响因素、活动条件等,找出薄弱的环节并制定出最有效的措施,如质量通病防治办法或专项技术支持,以此做好工程质量的事先预控。总之,应通过管理策划与项目部的管理制度等共同构建成项目部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三、在建设工程项目有效运行三标管理体系
“二十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是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由此可知,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誉、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而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取决于项目的管理,取决于产品实现的各个过程。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一种机制,来保证每一个过程都能够按策划实施,当出现偏差时能够自我或通过检查发现,并改进,保证项目能持续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但是项目在运行管理体系时,绝不能单一进行,不能人为地把质量管理体系与环保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分别割裂开运行,因为,现场的施工过程不能重复再现,一旦过去就过去了,只能进入下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涉及的内容是全面的,某过程可能同时包含环保和安全的内容。在第二部分笔者提出建立体系要整合三体系,那么运行时同样需要融合,多措并举才能管控好项目的重大风险。项目的管理过程既要符合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还要同时满足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和GB50656-201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在项目有效运行管理体系,应重点管控好重大风险过程,笔者举以下几点作为说明:
1)施工机具管理过程,关键要把好三关,一是供方选择评价关。施工机具的采购或租赁,都要对供方或租赁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供货能力、风险因素。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关注设备的能耗指标要和安全性能,特殊环境施工还要考量其噪声情况等;在评价风险因素时要关注其质量缺陷、供货迟到和服务不到位等不确定的因素。在建项目因设备不能如约进场影响施工的例子很多。对施工机具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确定采购或租赁时一定要按规定签订合同。二是机具验收关。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机具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租赁机具验收时还应作净值评估经双方确认。验收内容应包括质量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性能指标;特种设备安装或拆卸都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请当地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保存验收记录。如果是工程分包方自带或租赁特种设备,也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否则会存在很大风险。但这方面风险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被忽视了。三是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关。现在许多项目在使用设备时不能正确使用油,使设备故障频出;有的忽视保养,拼设备,导致关键时刻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正常进行。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废物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含油的危险废物。
2)分包方管理过程。一是分包方的选择和评价,必须确保分包方具备相应施工资质,还应当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些项目忽视资质的有效性,结果给项目自身造成了风险。选定分包方后一定要签订合同后才能进场。一些项目分包工程因单价定不了,先进场施工以后再算帐,有的甚至不签订合同,造成纠纷和重大损失的案例很多。二是进场验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进场的分包方应当进行验证,确认是否与选择一致,特别是关键岗位和需要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三是对分包方交底和培训。项目部应当对分包方进行祥细的技术、安全交底,让其清楚所从事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的质量要求、环保要求、安全要求,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还应进行相应培训。四是给分包方创造符合要求的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确保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健康要求,比如隧道施工的粉尘、有害气体的浓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主动淘汰落后施工工艺,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3)物资管理过程。一是供方选择评价。采购工程物资必须先对供应厂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供货能力;产品的价格;售后服务。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确保所购物资的指标符合要求,有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必须确保满足;对物资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二是物资验收。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所有工程物资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通常包括外观检查、技证核对、抽样试验等内容。三是仓储保管和发放管理。特别要关注火工品和油品这些一类危险源的管理,在工地设库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必须经审批后使用;必须有持证人员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领用、运输和使用,严禁违规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4)施工过程管理。这是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是将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包括测量、放线、勘察、钻探,包括桥梁、涵洞、隧道、路基、架梁、铺轨等每一个分单位工程的每一个分部和分项工程,也包括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工程。要确保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就应当按三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检测”三原则,做好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施工准备,应依据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实施施工准备,这是“事前预防”的重要活动,包括:技术经济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通信、交通、消防和办公、生活(含住宿、食堂)基础设施准备,人员、机具、材料设备等施工生产要素准备,冬雨期施工准备等。认真细致地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资源,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及获得较好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二是技术交底,开工前,由项目主管技术负责人向参与施工和质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的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其目的是使接受交底的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操作工艺、施工方法与措施、安全环保要求、检查验收要求等,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三是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也叫做“事中控制”,包括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及适用的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按规定施工并及时检查、监测;根据现场管理有关规定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等内容。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按规定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过程控制,是指施工主体的自我监管和外力监控方式。自我监管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也就是作业者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质量活动约束,以监督自己完成预定的目标。它是由施工作业的成员开展的。而他人监控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管理部门及外部的相关方面如工程监理机构、业主、设计单位或政府质量监控部门等,在施工各阶段依据法规和施工合同对其进行行为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二者各负其责、相互依存,共同保证施工过程目标的实现。四是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收。也称作事后质量把关,使不合格的工序及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项目应建立并实施施工质量检查、试验、检测、验收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进行策划,并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包括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应对质量不符合的工序进行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结果还应进行检查验收。
5)管理活动的检查与改进。项目部应定期对三体系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对公司、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的落实;合同的履行情况;质量环保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检查结果及相关信息应进行分析,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书面提出和采取改进措施。对改进的结果还应进行跟踪落实。
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项目部、分包方、供应商、设备租赁方共同协作,还要地方相关方、设计方、监理方的支持才可能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但这其中项目自身的管理最重要,尽管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笔者相信,只要项目能够认真坚持贯彻应用三体系,那么,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一定会不断改善和提高。
以下文献如果在文中有借鉴可选择性保留,如未有引用,也可不要。
参考文献:
[1]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2]刘伊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正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从1988年开始,我国推行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此推动建筑工程外部监督机制。以企业中的班组为单位,坚持开展技术创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培训等活动,通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活动大大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但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如建筑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不匹配,建筑领域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法规不配套等,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有序发展,甚至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给企业乃至国家、人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设计行为不规范引发的问题
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如在建筑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由个人承揽的工程,几名设计人员设计的项目,为了节省成本,设计不经推敲,会照搬照抄其他项目理念,生搬硬套,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使其他优秀设计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更重要的是草率的设计必会影响设计质量,甚至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设计安全隐患。
1.2 施工单位的主要问题
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善引发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为了得到施工项目,隐瞒、变相挂靠、伪造假的资质证明,非法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在竞标过程中,采用非法竞争手段谋得利益;不择手段的压缩生产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压缩工期;在项目检验过程中采用虚拟资料掩盖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或不按有关程序规定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或人员伤亡等等。
1.3 项目建设单位问题
项目建设单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责权关系上,建设单位因受各方面的制约,往往对工程资金、建设过程、施工管理都没有完全的自,导致在出现问题时找不到责任方,各自为政,对建设过程应该遵循的标准、承担和履行的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范围,导致一味的追求片面利益,追求低支出、低投入、高标准,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多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运行效率。
1.4 工程质量监管的突出问题
随着工业化发展需求的扩大,工程建筑项目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难以跟上实际需要,另外不可否认,一部分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同时存在,的现象,再有质量监督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质量监管人员一方面从事监督检查,一方面又从事监理服务,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更不用说公平、公正、公开了。
1.5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因建筑行业的持续繁荣,导致大量未经正规培训学习的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建筑劳动力市场,这些人员仅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对有技术和质量要求的工程施工难以应付,导致有高质量要求的工程项目工期拖延,甚至导致建筑质量不合格。
另外,建设工程项目市场也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没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机构来保证建设项目市场的正常、有序、良性的循环。一些项目层层承包、转包,导致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等等,因――如何强化施工过程的管理,完善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都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使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前提下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因此,施工质量管理策略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实施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相关技术活动中存在的的现象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并尽快恢复正常。相应的对策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树立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实现管理层的零问题;通过持续培训教育,提升个人素质,实现操作层的零违章;通过隐患治理、技术创新和风险评价,实现质量管理零隐患。
(2)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完善并提升制度执行力。探索建立深度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菜单化,培训教材视频化。针对管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找日常管理中的漏洞,强化标准、规定。
(3)建设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监管。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对开发、建设单位的监管。强化政府对建筑质量的检验与监管,完善监督体制,通过建立第三方监督等方式,提高监督执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建筑行业因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只要把握质量管理这一根本,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今后建筑工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昌宁.建筑施工过程中四大控制目标及项目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与信息,2005,(17).
[2]张金龙.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简析[J].陕西建筑,2004,(10).
[3]刘向敬.浅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及方法[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01).
[4]金晓平主编.质量是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J].合肥:安徽建筑,2000,(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while there are many because of the technology level is not high and cause, common problem is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igorou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work efficiency, work eventually reflected i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work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 must carry out the overall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业引进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合同条款(FIDIC条款),开始与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式接轨,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明确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理负责制,制定各级质量制度,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努力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方式。
1 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突显的几个问题
1.1参建各方未能真正认识或履行建设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职责参建各方在履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各方质量责任和义务上存在有意规避各自责任现象。各方只管自己,对他人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行为不制止、不举报,未能形成参建各方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此规定不但未得到很好地理解,有的甚至还错误地认为建设工程质量是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
1.2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中,参建各方履行质量验收责任不到位参建各方在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验收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质量验收的责任主体,没有很好地按照相应的验收标准要求参与和进行验收,而是等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派出的质量监督人员来发现问题。强制性条文《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6.0.4条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有关单位对这一规定要求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执行。
1.3受地方保护影响,质量状况信息不畅通,违法行为难查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均建立了工程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并按时组织了监督检查,也确实发现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事实上,有的地方为了本地区的政绩和荣誉,有意隐瞒质量状况,使检查难以获得垒面、客观、真实的质量状况信息。有的地方甚至出于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对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或出台地方政策给予保护,使问题无法得到查处和解决。
1.4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由于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环节多、点多面广,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日常检查工作,一般委托由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来代行工程质量监督职能。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承担监督职能时,又或多或少地受《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之前的工程质量监管方式的影响,将工作重心放在监督检查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而在对违法查处方面力度明显不够,甚至还等待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客观上造成知情者不查处(有的地方也存在未办委托,不能行使查处职能),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对违法情况掌握不多,不能有效地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
2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2.1工程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基础管理思想理论对质量管理起决定性作用。质量意识应是许多单位工作的灵魂,是竞争的实力,是效益的主链,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合同,以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合同条款以及强制性标准为工作准绳,明确责任制和奖惩办法,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试验室为主要质量检验和控制手段,服从监理制度,才能将全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2.2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必须具备自身的条件、手段及完备的制度,它是由大量基础工作有机结合而成的。具体如下:职工的普及教育:须对全体职工人员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及有关数理统计方法的学习培训。标准化:这项工作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是质量管理的评判依据和基础,据此指挥实施方案,应始终放在应用的高度上。要根据有关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结合工程特点,拟定施工管理细则(如材料、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结构、屋面防漏、装饰及电路等)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组织各施工队的承包人、技术负责人、质检人员和工班长分别进行学习和考试,以达到标准化的目的。
2.3检测计量: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用先进可靠的检测方法检验产品,经检验合格才能计入完成的工程量。具体实施中,各施工队配有测量组和工地试验室,以便及时提供准确的试验数据,承担每道施工工序的检验任务,并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和验收,每道工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信息和资料:进行工程管理必须掌握大量准确齐全的施工现场情况和资料。这些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有机结合:要把工程质量管理与国际ISO 9000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执行,细化方案。工程开始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统一印发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表格,并要求工序完成后及时填报,按规定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这样才能在各分项工程中及时、齐全地记录第一手原始资料,以便分析研究、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2.4质保体系及其运转形式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因此,必须把施工单位的各部门、各环节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使其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质保体系运转的基本形式是由美国数理统计学家戴明创立的,共有“计划(P)、实施(D)、检验(c)、处理(A)”四个阶段,简称PDcA循环。第一阶段是查问题,找原因,定措施;第二阶段是按计划执行实施;第三阶段是对实施结果进行测试检查;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使问题标准化,遗留的毛病移到下一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的运转,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
3 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活动场所都在施工现场,其工作重点是建立稳定可靠的施工系统,保证每个施工环节上的工程质量和预防工作。主要工作是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测,做好施工设备、材料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工序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合格的基础,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制定的各“施工管理细则”里,除了明确规定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误差标准外,还须强调工序间的自检、复检及记录,对关键性工序和隐蔽工作(如施工放样、基坑检查,桩底标高、钢筋结构、电线安装等)均需严格地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
监理人员必须经常巡查工地,检验工程质量,及时在施工现场验收签证。否则,将影响下道工序施工,以此来层层把关,步步设防,确保全面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另外,建设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验收时,除了总体外观和几何尺寸要在现场检验外,绝大部分的工作应有原始记录,以统计数据对照评分标准来反映建筑结构宏观及内在质量,切实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在施工活动中的应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与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应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构建健全的质量监管及保障体系,以有效保障我国建筑市场的秩序。
参考文献:
[1]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2]周斌.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08).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需要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加以关注和控制。下文主要探讨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因为: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各环节状况都开展了严密监督与管控,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避免了施工材料的浪费、施工设备的损毁),这一举措为建筑企业积累了大笔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在提升房屋建筑整体管理水准
健全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提高房屋建筑整体管理水准、及时且全面了解施工现场情况、防范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等方面作用显著,大大降低了建筑企业处理事故方面的成本,有利于帮助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
3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准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对房屋建筑总体工程质量水准产生直接影响,成为保障房屋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对施工开展质量管理就是为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准服务的,把握施工各个阶段与环节质量管理要点,全方位考虑施工技术、施工操作、施工工艺等其他因素,使之达到质量管理要求,才能为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准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初具雏形,但仍有很多缺陷。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缺陷,例如,建设施工中存在着政出多门和政企不分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很难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提升工程质量的作用也不够明显,明显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2.建筑工程单位质量意识淡薄。建筑行业的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支持下,每一天都在改变,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投入到市场上。但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固守己见,拒绝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始终套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验来应付早已改变的工程。同样的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和施工生产文件中的各种要求视而不见,施工现场监管意识薄弱,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惩罚措施无法起到惩戒和警示作用。这些都为以后频繁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3.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有些技术人员尚未熟悉施工图纸就动工,导致施工中经常按照印象来施工,问题小的导致规格误差,大的就很有可能导致后续事故。另外,未经审核的图纸投入施工或不按图纸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制。一项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完工离不开各个员工的共同努力,而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涉及到的人员较多,从整体上管理较为困难,于是,构建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体系需要施工单位大力推广应用项目工作分解法,将总体工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解成规模较小的分项工作,并根据总体质量目标的规划,给每个分项目标赋予一定的质量任务,加强质量任务的考核,完善分项质量目标的责任体制,根据各个分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以此激励或者约束各个分项施工管理者的行为。
2.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只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一些施工单位忽视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导致一些设计方案脱离现实,在施工阶段难以实现。有些施工计划严重的着重于形式,项目报告经常出现重复内容,甚至直接拿其他项目的编制内容来滥竽充数。有时设计单位本身专业技能就有所缺陷或偏重,如注重土建工程的强度而忽略水电、管道的铺设需求,导致在实际施工中有些项目的施工因为其他项目的建设而难度增加。有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设计阶段只提供人员名单而不提供任职岗位分工,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人员散乱,各岗位之间串岗严重。再加上施工中的操作规范很难控制,工程监理受到建筑单位的影响无法独立工作,检测敷衍了事。材料进出场没有限制,质量没有保障。种种原因导致本来可以在设计阶段避免的缺陷被延续到施工阶段。同时,工程施工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要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环境、基础设施、地壳构造、气候变化及道路、线路等情况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根据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具体内容进行实际考察。
3.对材料质量的管控。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生产厂家是供货的主体,用招标方式优选合格的供货厂家是采购订货的前提,力争一次订足、备齐货源。对于各种在施工中使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场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进场检查要实际抽查材料的各种性能,并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一些材料要进行试验后才能被用到施工中。根据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特性,对有防潮、防晒、防锈、防腐、通风、隔热、温度、湿度等要求的材料,安排适宜的存放场所,保证存放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已进场的不合格品严禁使用,并及时做出标识、记录,指定专人看管,限期清除现场。
4.加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效率意味着效益,管理好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在施工中要可是注意以科学为基本原则,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根据施工顺序和技术的要求,先做好未投入使用的设备的防止顺序,减少移开其他器械浪费的时间和资源,同时还要做好各种器械的维护工作,定期对它们进行保养,确定它们能够适时的使用。对现场操作设备的人员责任做好落实,保证“谁使用,谁管理”,确定操作人员都是持证上岗、能够熟练、安全、准确的操作器械。机械的使用、维护都要做好记录,设备出入场要有许可,设备进场时要做好检查工作,杜绝器械带病上阵。
5.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简言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施工技术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除了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技术因素还包括检测工作的准确性、记录数据的允许误差范围大小、设备操作误差等硬性影响。想要切实提高企业的施工质量,就要从企业的管理层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上层的重视能够拉升基层的重视,从而从上到下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人员可以从施工的细节入手,加强细节施工技术,用规范的操作技术来保障施工的质量。
结语
综上,文章主要分析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之,在房屋建筑管理中,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因此,分析其当前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探索与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地包括两个阶段,即基础和主题施工阶段,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1.1 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是一个建筑工程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基础打得不够牢、主体设计得不科学与不合理,那么整个建筑工程也就毁于一旦,即使建造好了,也毫无价值可言,更不会通过施工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那么质量上让人堪忧不已,那么人们就不愿或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建筑入住或者建工厂或用于其他方面,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失败。
1.2 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 如果一个建筑工程不存在基础和主体阶段的种种问题,那么是不是说一个建筑工程就算完满的结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2、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分析通过上述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产生这些问题必然有它的原因可循。现在针对这些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介绍及分析。2.1 材料因素及机械设备因素 前面已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材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建筑材料上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2.2 人的因素 我们社会的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做一些事情。
2.3 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3.1 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使建筑工程的施动者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意识。
3.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以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做任何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3.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水平 笔者认为,现今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方面。现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着信息管理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管理,重点是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必须坚决制止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现象。
(三)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四)必须有效控制建设单位行为,禁止不合理压价和垫资或变相垫资施工,禁止肢解工程和层层转包工程:禁止以速度压质量的行为。
(五)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要提高工程方案会审和施工图纸会审质量,把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未进行图纸会审先开工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 (七)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二)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管理与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主体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1)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方,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设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权力。
(2)勘察单位是指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设工程所需勘察成果资料的单位。
(3)施工单位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4)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5)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1)人员素质。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ow,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ntinuously, the people then from pure material life from out and began to pursue more healthy, more comfortable, more beautiful, mor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this i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more demanding.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now exist in construction generally exists in some quality based on the deep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ome opin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每个工程项目在启动实施之前,必须要组织建立一个能运转自如、能完成管理任务、效率很高的项目组织机构。建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提供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应付环境的变化,有效的给予组织成员的需求,有效的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是组织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成功的完成项目管理任务。
2.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
每个项目组织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在于这个组织是否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没有责任制就不称其为项目管理机构,也就不存在项目管理。因此责任制是施工项目组织中的核心问题。施工项目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应有责任感,都要肩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项目组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的一部分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体内容。
信息产生的根源在组织活动之中,下级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传递信息。信息沟通是组织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领导离不开信息,有充分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
3.形成一定的权力系统以便进行集中统一指挥
权力是管理地位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工作的需要,是组织活动的反应。权力是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是否团结一致的象征,组织越团结权力的使用就越能够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在组织的管理中要合理分层。在规章制度中要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的权力阐述明白。
管理人员的几个技能要求:
(1)具有工程识图能力,能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工程图样,能绘制草图,最好会运用计算机绘图;
(2)编制施工计划,对施工过程严格管理、进行组织验收;
(3)熟悉的使用工程测量工具并对其进行工程测量;
(4)具有编制施工预算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熟练运用、处理本专业的技术资料;
(6)具有继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思想上还要具有:
(1)较高的政治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
(3)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能自觉遵守行业约定,具有较强的行业法律意识;
(5)吃苦耐劳、敬业的精神。
2.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精干高效原则,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够实施施工项目所要求的任务为标准,做到精干高效。项目管理班子人员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于使用和学习锻炼相结合。人员配置力求一专多能,一人多职。
2.目的性原则,设置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产生组织功能的总目标。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因事设机构定编制,因目标设事,以职责制度授权力。
3.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施工项目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系统是由众多小系统组成,子系统内部各单位工程之间,存在大量的结合部。因此,项目组织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而恰当的设置部门,能够在结合部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使组织机构的自身成为一个封闭的。严密的组织系统。能够为完成项目管理而实行合理的分工协作。
4.管理跨度和分层统一的原则,这是指主管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数量。组织机构设计时,必须使管理跨度适当,跨度大小与分层多少有关,层次小跨度大,层次多跨度小。而分层的多少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能力进行权衡。对施工管理层来说,应该尽量减少跨度,这样能够集中精力在施工管理上。
5.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企业是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项目管理人员都来自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不能离开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谈项目的组织形式。
6.弹性和流动性原则,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露天性、流动性和单件性是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生产数量、质量、地点和对象的变化。于是也要求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随之进行调整。所以,要按照流动性和弹性原则建立组织机构,不能一点都不改变。要准备好调整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设置,以适应工程任务变动对管理机构流动性的要求。
3.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体系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产品由于其用途的广泛性、使用的耐久性、个体的差异性、价值的高额性、空间的固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众多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性能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头等要事。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而进行的质量活动的一种规范的、特定的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框架。通过它可以协调活动关系,规定质量活动发挥作用,保证施工质量。根据ISO定义,过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手段。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过程,对过程进行分析,构架出动态过程控制标准模型,测定产生的时候工作结果,寻找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再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偏差,界定偏差。
当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但内部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一定会影响行业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市场秩序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市场内有大量不合法经营企业,企业之间互相竞争,压低价格,施工过程中给予回扣等现象非常严重,使正当经营的企业利益受损。
二、借用资质、层层转包现象比较严重,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在招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借用资质和层层转包的现象,导致一系列工程项目被无资质、技术能力低的企业承接,施工质量差。
三、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很少的设计人员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更少,技术能力差。
四、资源浪费现象和环保问题。建筑工程使用大量天然材料,是资源消耗型行业。但是材料生产装备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设计、施工的标准低,造成能源、水、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程中大量的资源都是污染较严重的裁量,使环境污染严重。
参考文献:
[1]. 高帅,浅析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2]. 钱虹,建筑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严峻问题需要解决,这些质量管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综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来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期能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带来借鉴价值。
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内涵
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对水利工程使用价值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质量的管理,建设工作质量的管理包括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管理,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整体的使用价值符合合同标准。现阶段我国已出台了许多关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如2000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1年我国水利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的若干意见》以及2008年颁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均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2]。
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管理制度
在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工程质量管理部门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忽略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未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或未能有效的实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如随意缩减工程施工工期,未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施工等。此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所掌握的质量管理知识欠缺,制定出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使得工程建设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前未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审核,导致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未被发现或施工前未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工程设计图纸上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处理或随意更改设计图纸,未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导致工程设计方案难以得到全面落实[3]。
(三)政府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未制定完善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系或已建立的监督体系存在漏洞,导致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缺乏有效性,为水利工程建设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三、解决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建设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各项施工建设内容与合同上的内容一致。同时还要做好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原材料的管理力度,杜绝分包、转包等行为的出现[4]。工程施工人员应牢牢掌握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意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符合国家提出的质量标准。
(二)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责任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服务性的工程建设,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为国家或政府,这就要求国家政府部门应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责任,严格监督各相关部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处于工作岗位上却不明确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追究问责,不断提高在岗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感。此外水利工程建设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质量管理问题都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如工作人员管理、施工环境管理、建设材料、设备管理等,均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质量管理要求执行[5]。
(三)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是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符合投资方提出的质量要求的关键。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质量管理,首先应对工程承包方进行严格考核。承包方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体,其施工建设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选定承包方后,应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工作,要求承包方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标准施工[6]。在工程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做好工程建设准备环节、施工环节以及竣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四、总结
水利工程具有控制江河水量、灌溉农田、抗洪抗旱等功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而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又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国家和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想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拥有完善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实施,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监督,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继而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造福于人民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岩,赵磊.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 城市建筑,2014,01(10):119.
[2]刘玉柏,张艳玲,周琳博.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1(8):41-42.
[3]曹福君,方国华.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3(13):142-146.
[4]张学杰.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05(6):92-9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指的是防洪、防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它对大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消除自然界水资源对人们的危害,并利用水资源来为人们带来利益。目前,人们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对水量进行控制和调节,来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要。由此可见,优化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筑主体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由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三类组成。一、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质量必须要在一定的程序基础进行,最终必须要通过质量检验。水利工程建筑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质量策划、质量问题研究、质量方案设计、质量详细设计、内外部质量评估以及顾客回访组成,这些阶段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也决定了水利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
二、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指的是施工方建设一个正常、稳定、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中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生产工序质量控制、质量判定、质量分析与诊断等。构建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及时的对水利工程建筑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修,确保所建筑的水利工程的质量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三、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指的是水利工程项目业主委托专业监理公司按照要求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管。监理工程师按照质量要求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业主对施工方和设计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确定质量目标、保证设计方和施工方对业主负责。
二、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
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指的是政府部门(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设计、施工等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可以采用行政激励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对表现好、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企业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但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很少采用行政激励的管理方法,缺乏对优秀企业的鼓励。
政府是依法行政监督的主体,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负责,维护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能是只对它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同样也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及责任人的行为进行监管。社会和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体,都有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监督的权利。政府部门的监督必须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以及科学性。针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很少采用行政激励管理方法的状况,我国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使政府实施行政激励。
三、建立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信用评价体系
质量信用指的是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得到并保持对某件事物质量信任的能力,也就是指企业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质量。在水利工程建筑上,质量信用指的是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的完成情况。国家信用体系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建立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系的前提,因此,想要建立较好的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系,就必须先建立和健全其它两个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筑质量协同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出现了水利工程建设主体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水利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信息一般有以下几种收集方法:一、政府对建筑主体信息的收集,包括建设主体的资格资质、招投标信息、规划许可信息、质量监察信息、以及竣工备案信息等,信息收集后,政府将对信息统一进行相关的处理;二、征信机构、中介机构对信息的收集,目前,许多相关的独立机构也是水利工程质量信息的主要方法,如上海资信等,这类机构主要为政府或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相关机构。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程序首先要对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相关处理,并将建设主体的信用状况到相关的信用信息公告平台上。其次,信用报告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相应的信用报告。最后,有效运用信用信息公告平台,优秀的企业需要得到表扬和鼓励,较差的企业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制度,首先要对信用征信制度进行完善。信用征信制度的完善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公开化、透明化,使相关的机构和部门对该企业的信用记录做出准确的评价。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虽然有自己的数据信息库,但规模较小,且准确程度较低,对水利工程市场的作用较小。因此,国家必须要调动水利工程建设信用征信的机构,确保水利工程机构能够顺利的发展。其次,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信用中介机构不止是收集信用信息数据,同样还可以对水利建设主体间的信息进行调控。但我国的信用市场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帮助。最后,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最常见的主要是奖惩机制,也就是对优秀的企业进行鼓励,对较差的企业进行惩罚,通过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社,2007:14-17.
[2]郭振华,金磊铭.中国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质量控制激励效应研究[J].建筑经济,2007,(12):23-27.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对策
1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对整个水利工程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可以说是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能顺利展开,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能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社会福利。第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利于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一大突出问题,一旦其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诱发自然灾害的高发,并难以避免的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而水利工程恰恰是当地气候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能起到抗洪防涝、调节水资源的作用,这些都是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联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质量检测,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及时纠错,提升质量保障,进而起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目的。第三,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现代化可以已经进入到各行业和领域当中。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它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要不断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步入现代化新阶段。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则是一个有效的推动,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所学,对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管理制度方面
现存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关于质量检测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特别在质量检测工作中并没有某个独立的部门可以作为支撑。这就使得不少中小型施工企业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不会对现有的质量检测标准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不是按章办事,甚至工作开展中都未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手续。这也就意味着,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任何质量检测行为的,那么,工程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也就无从说起了。而基于此种情况,投入使用后的工程的质量问题也自然非常值得商榷。此外,还有一些工程表面上看是有质量检测部门的,而且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他们却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程去做,只是走个形式主义,并无实际意义。
解决对策: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检测质量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质量检测部门,并逐步完善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行业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就会越发重视。而只有当相应的部门独立且制度不断完备的时候,才可以f是质量有了保障基础,通过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提升检测质量和成效,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2.2部门交流方面
现存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是并存的,原则上来讲其职责应有所不同,而实际上两者之间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两者职责的模糊和权利的交叉,极大地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实施进度。加之两部门间又缺少必要的及时沟通,难免会出现重复工作、问题推诿的情况,对提升水利建设质量检测成效是十分不利的。
解决对策: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通过部门职责细分和加大监管力度来提升监管成效。而在所有工程之所以能顺利完工的各项条件中,管理方法和管理力度的重要性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制定管理计划,加强检测管理,明确不同监管部门的职责,相关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去工作,端正工作作风,绝不姑息纵容,将工程中的所有问题揪出来,解决掉。此外,通过实施责任到人制的方法,来提升每个人的责任感,争取将所有问题消灭解决。
2.3人员配置方面
现存问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所囊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检测部门的类型各异,检测等级也分为好几种,所以,就需要不同的检测人员来完成具体的工作。而在诸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少工作人员只有结构编制,而在人员编制方面却并不尽合理。如,将一些专业水平本就有限的人员配置到其能力范围外的岗位上去,结果所完成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可见,人员配置不合理,将会造成整个质量检测工作成效的下降,甚至会给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整体素质,提升其综合水平,打造过硬的检测队伍。具体的途径可以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使其掌握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的方式对工作中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结束语
产品的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又十分突出。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建设和其他产品的质量一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在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借鉴对策。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云华,谢小雨.简析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