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15:0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化管理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信息被社会各界利用越来越多,病案的作用已放大至社会各层面;更突出了病案的重要性和被需求性。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病案管理逐步走向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成为一项新型的医疗管理专业,而数字化病案管理时代将以其不可阻挡地发展趋势成为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流。
数字化管理病案[1],快速实现纸质病案数字化,以病案影像数字化存储为基础,以影像数字资源应用为核心,为医院病案电子信息化奠定数据基础,实现病案数据内部传送和共享;通过病案数字化管理,病案信息由纸质载体向数字载体转换,有效地管理纸质病案实物原件;数字化管理系统可提供XML数据接口,保证与用户其他信息系统 (如HIS) 的数据交换,为医院内和医院间的信息交流打下基础,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实现了病案信息技术更高层次应用与管理。
数字化病案管理中最常用的HIS病案管理子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贮、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HIS系统[2]的应用使病案科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实现了病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实现数据共享,借助医院强大的信息系统,院内病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既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又减轻了病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使病案的管理更加便捷。可共享人院办理处、出院办理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生成每日所需入、出院报表,并可直接将相关数据导入病案系统。系统病案号的自动查询和分配功能,彻底实现“ 一号制”管理原则,再次人院病人的旧病案号及住院次数自动生成使病案人员摆脱了以往繁琐的手工查找劳作,避免重复病案号和错误病案号的出现。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院外医保承保单位、 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联网,既节约了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使信息的提供和反馈更加准确、及时、便捷网络化的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便捷、 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病案信息。
其次实现数字化检索及数据统计[3],现代病案管理系统中的病案首页计算机录入是一次性输入,却能以多种形式输出,形成不同种类的索引,达到资源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现代病案管理系统既可提供精确的检索(按病案号检索),又可提供模糊的、海量的检索(按病人姓名、出院日期,人院科室、出院科室、出院主要诊断等),还可提供复合检索。病案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各种复合检索条件,使检索更快捷、更精确。用计算机检索病案记录既方便了医师、患者、人,也为病案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查询时间。同时在数统计方面充分显示其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越性,利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灵活、方便的据统计功能,只要输入所需条件,系统便能快速、准确地统出相关数据,生成各种报表,既避免了人工统计数据易出速度慢等缺陷,又大大提高了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出院病人登记、死亡病人登记簿、疾病分类的统计分析、手术分类的统计析及各种卫生报表的生成和打印。
再次,数字化病案管理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必须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数据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所需信息,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监控,向医务人员和其它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现代病案管理系统通过对医疗管理所需的各种临床疗效,如: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死亡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等进行分析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些直观的统计资料可反映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医院管理人员据此可判断该时期内医院医疗质量的总体水平。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提供丰富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提取各种所需的数据,作为宏观调控、制订政策和指导工作的依据。例如:单病种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哪些病种是医院技术力量较强、治愈率较高,可以多投入科研费用到治疗这些病种的相关科室,哪些病种消耗成本较大,找出原因加以改进;每月利用单病种信息的比较分析,使医院管理者清楚各单病种费用水平,经过对单病种费用的控制,在减轻病人住院费用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显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实现中医病案的现代化,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在HIS系统引入ICD编码,不仅促进中医临床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在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疾病监测,跟踪临床疾病动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等诸多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在对病案首页出院诊断中的中医病证进行分类与编码以积累信息资料,可对促进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创造新医学派提供丰富的总结、研究资料,有利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播交流。
由此看来,数字化病案管理充分显示其在数据共享、信息检索及数据统计、现代化医院管理方面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越性,医疗保险、合作医疗、远程医疗的发展对病案信息共享需求增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子病案的发展,数字化病案管理已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李亚.病案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920-921.
[2] 史素丽 张淑贞 曹凤英 罗永伟.HIS病案管理子系统的应用.中国病案,2010(5):50-51.
一、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就以往来说,城建档案主要是利用人工纸质的方法进行保存管理,其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建档案存储占用面积大,且案卷之间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会使查阅档案时调卷量大,因而常常出现要查阅某个问题时需要调阅几卷甚至几十卷档案,且所需要的信息还要经过人工的方式再进行甄选,致使调阅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反过来又为城市规划、管理及新建、改扩建工程提供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调阅次数的递增会使纸质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比较久远的档案材料,其损坏几率会大大增加。再次,传统纸质档案材料有时因保管条件的限制,会导致字迹模糊;纸张发黄变脆,而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等)侵袭,便会毁于一旦。最后,传统档案管理在广度及深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实现馆室间的调阅查看,无法实现远程调阅,资源共享性及交换性较差。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严重阻碍,城建档案存储量的不断增加,各级城建档案馆都面临着库房面积的不足、查找利用效率低下、纸质材料容易磨损等问题。但城建档案数字化既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又方便查找、利用,从而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档案的长期存取。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存储载体及保存期限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相比之下,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存储时间受物质载体性能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会对存储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要对存储载体的使用性能以及稳定性能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数字档案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其次,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完整性及安全性偏低,这是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借助纸质材料实现,纸张作为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信息完整性、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相对而言,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原始档案信息的保存风险较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其法律价值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体现。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因而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对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约束规范还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城建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每套工程档案中有部分资料的利用率极低,可以说是只有工程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在长长的保管期限内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这部分档案资料从数字化的成本和社会效益来看明显不匹配,因此从事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应该从成本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
三、提高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作用的举措
(一)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强化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作用,首先应重视档案的前期规划准备工作,即将以往使用的纸质材料全部转化为数字材料,因而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改变风险。因此,在使用数字化管理城建档案时,应先了解档案馆的馆藏,通过调查分析,实现对档案的归档及数字化的规划。在进行城建档案规划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捋顺工作重心,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奠定数字化的应用基础,强化其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还应根据数字文档资源共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完善规范体系,一般包含:数字化档案规范管理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等等。通过系列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对档案信息的采集、提取、整理以及安全维护,确保其安全完整性。最后,根据各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对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如: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及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纸应及时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利用率极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档案应考虑小部分或完全不进行数字化,以此来控制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本。
(二)有效建立数字档案馆
城建数字档案馆对于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信息存在的地方便是档案馆,有效建立档案馆能够推动数字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化的应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转换档案管理模式,使其由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主动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实现档案信息合理利用以及资源的共享,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信息化建设要求来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是较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外在反映部分,因而应充分利用档案馆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信息资源提供展示场地,全面推动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提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受以往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急需培养新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还应注重现代化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并及时更新领导阶层的管理知识,改变其知识结构,从而领导员工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开发,实现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前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只会存放在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数字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一、常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可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藏品经历的从征集入馆到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藏品实物管理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藏品资料管理也是藏品全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收入凭证、编目卡、文物总账、分类账、图像资料、鉴定资料、相关论著、调用记录等。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况且,手工妙写难免出现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对于馆藏数量在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来说,要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难度是很大。所以,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制约着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我国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各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各博物馆往往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藏品信息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博物馆藏品种类及管理状况不同;导致所建立的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虽然各个系统的针对性较强,但适用范围有限,基本不具有通用性,从而造成博物馆存在着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随着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增多,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成为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藏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数字化技术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施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文物宣传和利用、收藏和安全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能有效地拓宽藏品资源信息的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文物库房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文物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一是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二是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三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四是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放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文物库房、展厅进行实时监控,将人防和技防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文物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件: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传统的人事管理已明显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快速反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考勤、绩效考核等各有机环节运行中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以此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为基础,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不可理解成一种目标实现,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些软硬件的配套组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1 薪资计算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同时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易出差错,为此,薪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 薪资/人事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薪资管理基础上,开始记录员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具备了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即具有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
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成为可能。
4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hr)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第性变革。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快速响应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的要求与变化成为可能,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信息化。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用来处理几乎所有定量的问题:比如人事信息管理、员工考勤、薪资计算、机构设置、职业规划等等,其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数据信息源,建立起一个能实时更新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加上可操作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几乎可以完成全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 人员招聘与配置
网络招聘是目前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范围最广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除了独立的外部网络招聘商的招聘应用系统外,企业内部招聘系统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劳务需求与劳资供给双方创建互动服务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求职者与空缺岗位的匹配,并应用各种人才测评软件进行人才选拔、岗位匹配工作,甚至处理这一过程中在线面试、入职审批等其他的所需环节。
2 薪酬福利管理
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薪酬福利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员工薪数据库、福利备忘与记录等阶段。对内通过与其他模块,如人员信息模块、劳动合同模块的共享,系统可以自动为调职晋升的员工进行薪酬计算。员工的薪酬福利规划、调整、审批和实施各个流程都可以在系统内完成。对外通过网络的连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定期将员工社保福利变动情况报送相关政府部门。员工也可以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员工自助平台,及时了解个人薪
酬福利状况。新的系统甚至还支持员工进行个人财务状况分析和个人退休金的科学规划。
3 绩效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绩效管理流程的发展。通过网络和软件系统,企业可以将所有与公司相关的数量庞大的个人工作计划、业务实施流程等内容放置到信息系统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设定目标和规则进行工作评估和量化的考评。通过信息系统,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等现代管理理念也才能更好地被引入实践,与信息系统一道,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双重保障。
4 培训与发展
互联网为员工培训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培训网络上不仅可以下载内容丰富的课件包,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培训课程的计划、安排和演示。当某位员工需要学习某方面新知识时,应用系统可以提供在线指导,并有可能按照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培训项目。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培训也变得愈加广泛和简便。同时利用新技术,企业用于培训的投资回报变得更加直观和容易衡量。
5 自助服务
各种在线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流程的设定,能够使信息直接到达需要它的用户层面,可以为管理人员及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比如依据权限的不同,员工可以在网上查到企业内部政策、人力资源的配置、员工的基本信息、工时记录和休假管理、组织培训安排和工作调配、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等等。同时,员工还可以在线填写相关表格,通过系统中内部信息流的形式直接发送到相关人员手中,替代了原来手工操作的方式。
三、信息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化效果分析
1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强调员工的自助服务,如果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变化,他本人就可以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即可生效。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类似处理。这样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用于数据采集、确认和更新的工作量,也较好地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更新的速度。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战略层次的问题。
2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后,就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职业计划、离职的流程等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信息技术手段能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都紧密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析,自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得到加速和舒畅,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流程跟业务流程以及直线功能结合更紧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而且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如干部任免、职工退休、调配、辞职等都可以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模板来完成。查询、统计、制作花名册、统计报表、领导审批等过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3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
对于公司高层而言,他们可在网上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要员工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分析、员工绩效等。高层决策者还能获得各种辅助其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经营指标以及直接在网上进行决策等:对于中层经理,即直线经理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其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此平台,直线经理可以在网上管理自己部门的员工。比如可在授权范围内在线查看所有下属员工的人事信息,对员工的培训、休假、离职等流程进行在线审批等;一般员工可以在线查看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招聘信息、个人当月薪资及薪资历史情况、个人考勤休假情况、注册内部培训课程、提交请假/休假申请、实现在线报销等。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手段后,比如在员工
训方面,员工可以“在线”随时随地接受培训,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差旅费用,降低培训成本;在评估方面,通过网络,各级主管可以很快看到来自各地下属定期递交的工作述职报告,并进行评估、指导及监督,这样,评估的成本也可以大为降低。据统计,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员工的电话询问可以减少75%。美国爱立信公司实施员工自主服务系统后,第一年就节省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开支,cisco公司通过e-learning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人才建设
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知识员工比重增加。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普遍应用使得一些文化素质过低、年龄偏大无法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员工被淘汰,员工为了适应环境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激发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人才流失除了薪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领导公平与否、培训机会和个人前途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选拔、任用,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体现公平原则,从而留住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它所提供的透明、简便易查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赢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企业管理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无疑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是滞后的,主要侧重于人事信息、薪资、报表、考勤、招聘、福利等事务处理,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自助服务等内容涉及偏少。据调查,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已经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与资金投入;二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三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四是尚没有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五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it应用能力较低,限制了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用的发展应用。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更像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得以体现的管理思想,拥有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离开了这种人的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将得到精辟的阐释。同时,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开发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结合行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提升。企业既要对行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对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有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有通盘的考虑,能够从最急迫的需求入手,逐步推进,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廖全文,万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2]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2002.
[3]许建刚,郑雨林等.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杨明亮.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论坛,2002(02).
[5]张建辉.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2(04).
[6]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信息技术综述与展望,2005(01).
关键词:涉水项目、河道管理、协调性检测
水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穿堤、桥梁、渡口、缆线、取排水口、码头等各种类型的涉水项目,在目前开发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管理对象进行了数字化建模,然而发现由于涉水占用项目过多,以及占用情况复杂多变,简单的通过地图描绘占用情况是工作量较大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经过分析可知,物体之间的空间信息主要包括拓扑,定位,距离和形状等,本文通过对空间信息中物体间方向关系的方向、位置、协调性进行检测,可以较准确的数字化涉水项目之间以及项目内部的具体占用情况,从而为河道管理的监管和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有力依据,提高行政效能。
一、涉水项目占用模型的构造
1.1方向关系的表示
本文在对涉水项目的位置及其占用范围内建筑及物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协调性检测的问题。如给出一个占用项目内部建筑的方向值,则能够建立起所有建筑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模型图。此次研究中所谓“项目”、“建筑”等统称为“物体”。
本设计定义了九种两物体问的基本关系:SW,W,NW,N,NE,E,SE,S,和O,用图形模型可视化描述的方向。本设计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各局部结点间的联系来实现协调性检测,从而建立建模,以直观方式展示占用项目的具体占用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1.2空间模型的方向定义
在二维空间中定义方向时,物体占据的区域由一个特殊的非空点表示。在下面的拙述中被物体占据的区域由“object”表示(简写obj)。定义obj i占据一个区域Regi={(x,y)/f(x,x)=ture}, 且是一个闭合的有边界的区域。垂直和水平方向以此类推。以obj i为研究中心的关系中,用直线4条直线构成一个极小边界框记为mbb.,并将二维平面划分为八个区域分别如图(1)标记。
一个物体P称为研究对象,物体r称为P的参照对象,对象是否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方位区域是由其参照对象决定的。
1.3图形模型的构造
下面讨论怎样将占用项目内部建筑物及物体间的方向关系用数字化模型表示,并通过协调性检测以测试其空间信息是否无误。
首先用Dx表示关于x的一组方向集合,且在水平、垂直方向上是协调的。则在一个方向上的集合{a{N}b,b{N}c}是协调的,在另一方面{a{N}b~b{N}c,c{N)a}是不协调的。这样可以推出Infy(a)≥Supx(a),但是这个结论和假设的条件是矛盾的。
以此形成的协调性检测可以在占用项目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则解决了如浮码头在水域的占用,又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取排水口或穿堤管线等情况的方向位置确定。
给出一个说明p{NW,W,SW,S)r,物体p被r划分成四个区域,称为pl、p2、p3、p4,在图(3)中可以看出这个关系。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协调性检测时,只关注水平方向的划分,。基于正交性,表明垂直方向的协调性检测,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于水平方向。
二、图形模型的协调性检测
将一组建筑物或物体的方向性描述转换成SGV模型后,对模型中结点间的关系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结点间的互联信息展开协调性检测的分析。
2、1优化SGV模型
SGV模型仅建立在结点间的垂直方向上。但是水平方向上的函数关系作为两个不同物体问关系的桥梁。给出一组关系:{a{w}b,c{N}a,b{N}c},以下面构造的SGV图说明:
整个方向集合的说明是不协调的,但这一点并不能从SGV图中发现。因为物体a位于b的西边,可以认为在垂直方向上分析协调性时a是一个独立的物体。
2.2 互连性约束
在前面的介绍中拙述了表现物体方向关系定义的图形模型。以图形模型为基础,协调性检测是根据分析互联信息展开的。如果一个结点位于它自身或部分的南面或北而则这样的方向关系是不协调的。如果SGV图中包含一个回路,则方向说明的集合就是不协调的。
三、 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并未对算法的构造、开发技术和工具进行详述。通过本设计在涉水管理和监管工作中,将管理对象的方向性数据进行采集并录入数据库,即生成SGV图形建模,不但简化了实际工作中繁琐的数据录入、制图等工作,防止了可能出现的数据不精确的弊端,也对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构造的图形虽然可以实现对涉水项目位置关系管理基本的功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R.Gyal and M. J Egenhofer, "Cardinal Directions between F,xtended Spatial
Objs". IEF,FJ Transactions on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in press).
[2]S.Skiadopoulos and M. Koubarakis, "Composing Cardinal Direction Relations",
Proc. 7th InternationaI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alabases. 2000. pp. 299-317.
[3]S.Skiadopoulos and M. Koubarakis, "Consistency Checking for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with Cardinal Directions", Proc. 8th
IntemationaJ C.onference on Principics and Practice of Constraint
Proe ramming. 2002. pp.J41-356
[4]F.J. Brandcnburg, "Designing Graph Drawings by Layout Graph Grammars",
Proc. the DIMACS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Graph DrawingL,NCS 894, 1995
pp. 41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