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管理的作用范文

数字化管理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15:0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化管理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篇1

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信息被社会各界利用越来越多,病案的作用已放大至社会各层面;更突出了病案的重要性和被需求性。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病案管理逐步走向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成为一项新型的医疗管理专业,而数字化病案管理时代将以其不可阻挡地发展趋势成为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流。

数字化管理病案[1],快速实现纸质病案数字化,以病案影像数字化存储为基础,以影像数字资源应用为核心,为医院病案电子信息化奠定数据基础,实现病案数据内部传送和共享;通过病案数字化管理,病案信息由纸质载体向数字载体转换,有效地管理纸质病案实物原件;数字化管理系统可提供XML数据接口,保证与用户其他信息系统 (如HIS) 的数据交换,为医院内和医院间的信息交流打下基础,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实现了病案信息技术更高层次应用与管理。

数字化病案管理中最常用的HIS病案管理子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贮、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HIS系统[2]的应用使病案科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实现了病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实现数据共享,借助医院强大的信息系统,院内病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既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又减轻了病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使病案的管理更加便捷。可共享人院办理处、出院办理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生成每日所需入、出院报表,并可直接将相关数据导入病案系统。系统病案号的自动查询和分配功能,彻底实现“ 一号制”管理原则,再次人院病人的旧病案号及住院次数自动生成使病案人员摆脱了以往繁琐的手工查找劳作,避免重复病案号和错误病案号的出现。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院外医保承保单位、 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联网,既节约了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使信息的提供和反馈更加准确、及时、便捷网络化的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便捷、 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病案信息。

其次实现数字化检索及数据统计[3],现代病案管理系统中的病案首页计算机录入是一次性输入,却能以多种形式输出,形成不同种类的索引,达到资源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现代病案管理系统既可提供精确的检索(按病案号检索),又可提供模糊的、海量的检索(按病人姓名、出院日期,人院科室、出院科室、出院主要诊断等),还可提供复合检索。病案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各种复合检索条件,使检索更快捷、更精确。用计算机检索病案记录既方便了医师、患者、人,也为病案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查询时间。同时在数统计方面充分显示其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越性,利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灵活、方便的据统计功能,只要输入所需条件,系统便能快速、准确地统出相关数据,生成各种报表,既避免了人工统计数据易出速度慢等缺陷,又大大提高了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出院病人登记、死亡病人登记簿、疾病分类的统计分析、手术分类的统计析及各种卫生报表的生成和打印。

再次,数字化病案管理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必须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数据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所需信息,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监控,向医务人员和其它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现代病案管理系统通过对医疗管理所需的各种临床疗效,如: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死亡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等进行分析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些直观的统计资料可反映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医院管理人员据此可判断该时期内医院医疗质量的总体水平。现代病案管理系统可提供丰富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提取各种所需的数据,作为宏观调控、制订政策和指导工作的依据。例如:单病种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哪些病种是医院技术力量较强、治愈率较高,可以多投入科研费用到治疗这些病种的相关科室,哪些病种消耗成本较大,找出原因加以改进;每月利用单病种信息的比较分析,使医院管理者清楚各单病种费用水平,经过对单病种费用的控制,在减轻病人住院费用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显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实现中医病案的现代化,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在HIS系统引入ICD编码,不仅促进中医临床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在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疾病监测,跟踪临床疾病动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等诸多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在对病案首页出院诊断中的中医病证进行分类与编码以积累信息资料,可对促进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创造新医学派提供丰富的总结、研究资料,有利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播交流。

由此看来,数字化病案管理充分显示其在数据共享、信息检索及数据统计、现代化医院管理方面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越性,医疗保险、合作医疗、远程医疗的发展对病案信息共享需求增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子病案的发展,数字化病案管理已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李亚.病案信息管理发展的趋势.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920-921.

[2] 史素丽 张淑贞 曹凤英 罗永伟.HIS病案管理子系统的应用.中国病案,2010(5):50-51.

篇2

一、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就以往来说,城建档案主要是利用人工纸质的方法进行保存管理,其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建档案存储占用面积大,且案卷之间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会使查阅档案时调卷量大,因而常常出现要查阅某个问题时需要调阅几卷甚至几十卷档案,且所需要的信息还要经过人工的方式再进行甄选,致使调阅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反过来又为城市规划、管理及新建、改扩建工程提供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调阅次数的递增会使纸质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比较久远的档案材料,其损坏几率会大大增加。再次,传统纸质档案材料有时因保管条件的限制,会导致字迹模糊;纸张发黄变脆,而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等)侵袭,便会毁于一旦。最后,传统档案管理在广度及深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实现馆室间的调阅查看,无法实现远程调阅,资源共享性及交换性较差。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严重阻碍,城建档案存储量的不断增加,各级城建档案馆都面临着库房面积的不足、查找利用效率低下、纸质材料容易磨损等问题。但城建档案数字化既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又方便查找、利用,从而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档案的长期存取。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存储载体及保存期限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相比之下,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存储时间受物质载体性能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会对存储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要对存储载体的使用性能以及稳定性能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数字档案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其次,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完整性及安全性偏低,这是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借助纸质材料实现,纸张作为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信息完整性、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相对而言,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原始档案信息的保存风险较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其法律价值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体现。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因而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对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约束规范还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城建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每套工程档案中有部分资料的利用率极低,可以说是只有工程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在长长的保管期限内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这部分档案资料从数字化的成本和社会效益来看明显不匹配,因此从事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应该从成本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

三、提高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作用的举措

(一)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强化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作用,首先应重视档案的前期规划准备工作,即将以往使用的纸质材料全部转化为数字材料,因而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改变风险。因此,在使用数字化管理城建档案时,应先了解档案馆的馆藏,通过调查分析,实现对档案的归档及数字化的规划。在进行城建档案规划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捋顺工作重心,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奠定数字化的应用基础,强化其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还应根据数字文档资源共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完善规范体系,一般包含:数字化档案规范管理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等等。通过系列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对档案信息的采集、提取、整理以及安全维护,确保其安全完整性。最后,根据各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对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如: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及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纸应及时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利用率极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档案应考虑小部分或完全不进行数字化,以此来控制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本。

(二)有效建立数字档案馆

城建数字档案馆对于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信息存在的地方便是档案馆,有效建立档案馆能够推动数字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化的应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转换档案管理模式,使其由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主动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实现档案信息合理利用以及资源的共享,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信息化建设要求来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是较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外在反映部分,因而应充分利用档案馆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信息资源提供展示场地,全面推动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提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受以往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急需培养新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还应注重现代化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并及时更新领导阶层的管理知识,改变其知识结构,从而领导员工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开发,实现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前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只会存放在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数字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一、常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可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藏品经历的从征集入馆到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藏品实物管理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藏品资料管理也是藏品全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收入凭证、编目卡、文物总账、分类账、图像资料、鉴定资料、相关论著、调用记录等。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况且,手工妙写难免出现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对于馆藏数量在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来说,要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难度是很大。所以,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制约着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我国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各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各博物馆往往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藏品信息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博物馆藏品种类及管理状况不同;导致所建立的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虽然各个系统的针对性较强,但适用范围有限,基本不具有通用性,从而造成博物馆存在着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随着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增多,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成为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藏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数字化技术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施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文物宣传和利用、收藏和安全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能有效地拓宽藏品资源信息的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文物库房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文物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一是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二是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三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四是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放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文物库房、展厅进行实时监控,将人防和技防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文物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件: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传统的人事管理已明显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快速反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考勤、绩效考核等各有机环节运行中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以此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为基础,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不可理解成一种目标实现,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些软硬件的配套组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1 薪资计算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同时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易出差错,为此,薪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 薪资/人事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薪资管理基础上,开始记录员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具备了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即具有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

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成为可能。

4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hr)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第性变革。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快速响应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的要求与变化成为可能,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信息化。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用来处理几乎所有定量的问题:比如人事信息管理、员工考勤、薪资计算、机构设置、职业规划等等,其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数据信息源,建立起一个能实时更新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加上可操作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几乎可以完成全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 人员招聘与配置

网络招聘是目前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范围最广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除了独立的外部网络招聘商的招聘应用系统外,企业内部招聘系统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劳务需求与劳资供给双方创建互动服务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求职者与空缺岗位的匹配,并应用各种人才测评软件进行人才选拔、岗位匹配工作,甚至处理这一过程中在线面试、入职审批等其他的所需环节。

2 薪酬福利管理

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薪酬福利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员工薪数据库、福利备忘与记录等阶段。对内通过与其他模块,如人员信息模块、劳动合同模块的共享,系统可以自动为调职晋升的员工进行薪酬计算。员工的薪酬福利规划、调整、审批和实施各个流程都可以在系统内完成。对外通过网络的连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定期将员工社保福利变动情况报送相关政府部门。员工也可以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员工自助平台,及时了解个人薪

酬福利状况。新的系统甚至还支持员工进行个人财务状况分析和个人退休金的科学规划。

3 绩效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绩效管理流程的发展。通过网络和软件系统,企业可以将所有与公司相关的数量庞大的个人工作计划、业务实施流程等内容放置到信息系统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设定目标和规则进行工作评估和量化的考评。通过信息系统,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等现代管理理念也才能更好地被引入实践,与信息系统一道,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双重保障。

4 培训与发展

互联网为员工培训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培训网络上不仅可以下载内容丰富的课件包,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培训课程的计划、安排和演示。当某位员工需要学习某方面新知识时,应用系统可以提供在线指导,并有可能按照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培训项目。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培训也变得愈加广泛和简便。同时利用新技术,企业用于培训的投资回报变得更加直观和容易衡量。

5 自助服务

各种在线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流程的设定,能够使信息直接到达需要它的用户层面,可以为管理人员及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比如依据权限的不同,员工可以在网上查到企业内部政策、人力资源的配置、员工的基本信息、工时记录和休假管理、组织培训安排和工作调配、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等等。同时,员工还可以在线填写相关表格,通过系统中内部信息流的形式直接发送到相关人员手中,替代了原来手工操作的方式。

三、信息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化效果分析

1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强调员工的自助服务,如果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变化,他本人就可以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即可生效。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类似处理。这样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用于数据采集、确认和更新的工作量,也较好地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更新的速度。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战略层次的问题。

2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后,就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职业计划、离职的流程等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信息技术手段能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都紧密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析,自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得到加速和舒畅,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流程跟业务流程以及直线功能结合更紧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而且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如干部任免、职工退休、调配、辞职等都可以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模板来完成。查询、统计、制作花名册、统计报表、领导审批等过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3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助服务

对于公司高层而言,他们可在网上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要员工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分析、员工绩效等。高层决策者还能获得各种辅助其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经营指标以及直接在网上进行决策等:对于中层经理,即直线经理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其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此平台,直线经理可以在网上管理自己部门的员工。比如可在授权范围内在线查看所有下属员工的人事信息,对员工的培训、休假、离职等流程进行在线审批等;一般员工可以在线查看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招聘信息、个人当月薪资及薪资历史情况、个人考勤休假情况、注册内部培训课程、提交请假/休假申请、实现在线报销等。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手段后,比如在员工

训方面,员工可以“在线”随时随地接受培训,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差旅费用,降低培训成本;在评估方面,通过网络,各级主管可以很快看到来自各地下属定期递交的工作述职报告,并进行评估、指导及监督,这样,评估的成本也可以大为降低。据统计,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后,员工的电话询问可以减少75%。美国爱立信公司实施员工自主服务系统后,第一年就节省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开支,cisco公司通过e-learning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人才建设

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知识员工比重增加。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普遍应用使得一些文化素质过低、年龄偏大无法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员工被淘汰,员工为了适应环境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激发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人才流失除了薪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领导公平与否、培训机会和个人前途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选拔、任用,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体现公平原则,从而留住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它所提供的透明、简便易查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赢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企业管理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无疑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是滞后的,主要侧重于人事信息、薪资、报表、考勤、招聘、福利等事务处理,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自助服务等内容涉及偏少。据调查,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已经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与资金投入;二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三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四是尚没有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五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it应用能力较低,限制了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用的发展应用。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更像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得以体现的管理思想,拥有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离开了这种人的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将得到精辟的阐释。同时,信息技术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开发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结合行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提升。企业既要对行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对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有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有通盘的考虑,能够从最急迫的需求入手,逐步推进,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廖全文,万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2]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2002.

[3]许建刚,郑雨林等.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杨明亮.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论坛,2002(02).

[5]张建辉.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2(04).

[6]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信息技术综述与展望,2005(01).

篇5

关键词:涉水项目、河道管理、协调性检测

水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穿堤、桥梁、渡口、缆线、取排水口、码头等各种类型的涉水项目,在目前开发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管理对象进行了数字化建模,然而发现由于涉水占用项目过多,以及占用情况复杂多变,简单的通过地图描绘占用情况是工作量较大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经过分析可知,物体之间的空间信息主要包括拓扑,定位,距离和形状等,本文通过对空间信息中物体间方向关系的方向、位置、协调性进行检测,可以较准确的数字化涉水项目之间以及项目内部的具体占用情况,从而为河道管理的监管和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有力依据,提高行政效能。

一、涉水项目占用模型的构造

1.1方向关系的表示

本文在对涉水项目的位置及其占用范围内建筑及物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协调性检测的问题。如给出一个占用项目内部建筑的方向值,则能够建立起所有建筑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模型图。此次研究中所谓“项目”、“建筑”等统称为“物体”。

本设计定义了九种两物体问的基本关系:SW,W,NW,N,NE,E,SE,S,和O,用图形模型可视化描述的方向。本设计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各局部结点间的联系来实现协调性检测,从而建立建模,以直观方式展示占用项目的具体占用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1.2空间模型的方向定义

在二维空间中定义方向时,物体占据的区域由一个特殊的非空点表示。在下面的拙述中被物体占据的区域由“object”表示(简写obj)。定义obj i占据一个区域Regi={(x,y)/f(x,x)=ture}, 且是一个闭合的有边界的区域。垂直和水平方向以此类推。以obj i为研究中心的关系中,用直线4条直线构成一个极小边界框记为mbb.,并将二维平面划分为八个区域分别如图(1)标记。

一个物体P称为研究对象,物体r称为P的参照对象,对象是否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方位区域是由其参照对象决定的。

1.3图形模型的构造

下面讨论怎样将占用项目内部建筑物及物体间的方向关系用数字化模型表示,并通过协调性检测以测试其空间信息是否无误。

首先用Dx表示关于x的一组方向集合,且在水平、垂直方向上是协调的。则在一个方向上的集合{a{N}b,b{N}c}是协调的,在另一方面{a{N}b~b{N}c,c{N)a}是不协调的。这样可以推出Infy(a)≥Supx(a),但是这个结论和假设的条件是矛盾的。

以此形成的协调性检测可以在占用项目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则解决了如浮码头在水域的占用,又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取排水口或穿堤管线等情况的方向位置确定。

给出一个说明p{NW,W,SW,S)r,物体p被r划分成四个区域,称为pl、p2、p3、p4,在图(3)中可以看出这个关系。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协调性检测时,只关注水平方向的划分,。基于正交性,表明垂直方向的协调性检测,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于水平方向。

二、图形模型的协调性检测

将一组建筑物或物体的方向性描述转换成SGV模型后,对模型中结点间的关系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结点间的互联信息展开协调性检测的分析。

2、1优化SGV模型

SGV模型仅建立在结点间的垂直方向上。但是水平方向上的函数关系作为两个不同物体问关系的桥梁。给出一组关系:{a{w}b,c{N}a,b{N}c},以下面构造的SGV图说明:

整个方向集合的说明是不协调的,但这一点并不能从SGV图中发现。因为物体a位于b的西边,可以认为在垂直方向上分析协调性时a是一个独立的物体。

2.2 互连性约束

在前面的介绍中拙述了表现物体方向关系定义的图形模型。以图形模型为基础,协调性检测是根据分析互联信息展开的。如果一个结点位于它自身或部分的南面或北而则这样的方向关系是不协调的。如果SGV图中包含一个回路,则方向说明的集合就是不协调的。

三、 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并未对算法的构造、开发技术和工具进行详述。通过本设计在涉水管理和监管工作中,将管理对象的方向性数据进行采集并录入数据库,即生成SGV图形建模,不但简化了实际工作中繁琐的数据录入、制图等工作,防止了可能出现的数据不精确的弊端,也对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构造的图形虽然可以实现对涉水项目位置关系管理基本的功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R.Gyal and M. J Egenhofer, "Cardinal Directions between F,xtended Spatial

Objs". IEF,FJ Transactions on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in press).

[2]S.Skiadopoulos and M. Koubarakis, "Composing Cardinal Direction Relations",

Proc. 7th InternationaI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alabases. 2000. pp. 299-317.

[3]S.Skiadopoulos and M. Koubarakis, "Consistency Checking for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with Cardinal Directions", Proc. 8th

IntemationaJ C.onference on Principics and Practice of Constraint

Proe ramming. 2002. pp.J41-356

[4]F.J. Brandcnburg, "Designing Graph Drawings by Layout Graph Grammars",

Proc. the DIMACS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Graph DrawingL,NCS 894, 1995

pp. 416-428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管理;数字化;工作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1 数字化同“工作流”之间的关系

数字化是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衍生来的,本文将要探讨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办公自动化,其作为新型的一种办公方式,是计算机网络功能同现代化办公体系结合的化身,只要是用于办公业务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机器等均属于办公自动化的范畴。中职学校为了实现数字化办公的有效性,需要对原有的管理结构进行优化,组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并从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从而使办公效率得到提高。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出现了“工作流”一词,其是从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组织化等领域中总结出来的。人们为了更好地对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进行定义,就在一些行业规章的遵循下提出了“工作流”,其不仅能够监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使生产成本降低,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

“数字化”的出现,人们对工作流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其必须在“数字化”的应用下使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要求工作流程的透明度与规范性不断增强,并且大多数工作者认为只有信任度和沟通效果得到提升,才能确保良好的服务管理质量,对校园管理也应如此。

2 数字化校园管理中有效应用“工作流”的方法

2.1 遵循重要管理原则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中,若想达到“工作流”有效应用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重要的管理原则。

2.1.1 遵循适用性原则

对中职院校日常的管理工作来讲,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必须符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流程以及管理习惯,只有将学院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以及体系真实地反映出来,才能有效应用“工作流”。

2.1.2 遵循统筹性原则

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组织学校整体的管理结构,以此将具体的工作流程确定出来,而要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组建一支管理团队,一般情况下,队长是直接由校长担任的,其选定某一个时间将各个部门的管理者组织到一起,重新对校内工作管理流程进行确定、商讨、修正及测试等活动。

2.1.3 遵循规范性原则

中职院校日常校园事务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均取决于“工作流”,此时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其需要重新对日常管理记录进行协调和处理,并抛开一切的外界干扰因素,使学校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得到保证。

2.2 “工作流”的具体应用

2.2.1 应用在校园日常管理体系中

首先应当将中职院校日常的岗位职责、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系等内容确定出来,才能将“工作流”确定。现阶段,经过践调查某些中职院校并没有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将现代化的院校管理体系构建出来,依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手段,即直接负责人是校长,督办人是副校长,落实人是院系的这样一种管理形式。若没有应用到信息化技术,那么所取得的管理效果是较差的。若是在管理中渗透了数字化,那么在信息传递速度增快的同时,校园整体管理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另外,各个中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架构。

2.2.2 应用在工作流程中

设计校园管理工作流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管理原则的遵循下,将更多的参与者纳入其中,以便能将某个预期的校园管理目标实现,促进良好管理效果的取得。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中应用到“工作流”时,其能够在充分对校园管理体系的考虑下,对各个部门现行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分工,随后在设计“工作流”中纳入更多的、有关固定事物处理的工作内容,使其管理工作更加具体、详细。将职能部门作为主管单位这样一种管理形式,不仅能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还能将更加具备快捷性、科学化与合理性要求的工作管理流程设计出来,促使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如:中职院校的学生或教师因事请假,不再需要以纸质的方式获得班主任或上级领导的审批,只需要提交固定的请假申请表即可,图1为请假申请单。

2.2.3 应用在信息化控制中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首先应当根据校内管理实况,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将OA功能性平台创建出来。OA平台能够对“工作流”相关的控制模块进行完善,如:管理模块和分类管理模块等,完善模块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流程操作的便捷性,诸如:修改、查询或取消等。随后应当在OA平台的利用下设计出具体的“工作流”,而这首先需要对“工作流”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如:管理部门、流程名称、运行范围以及说明等,只有在充分掌握工作流程应用实况、工作流程的分析图以及表单信息表的基础上,才能将更加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的“工作流”在OA平台上设计出来。且校园管理者只需要在OA平台上登录,学校主页面便会显示出来,当系统显示登录后,登录者便会受到“待办事宜”的通知,此时仅需要通过网络页面便能完成信息的传送操作,若是登录者在手机上下载了APP,在网络状态下也能灵活地控制好工作流程。

3 结 语

对中职院校日常的校园管理而言,管理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形象的塑造。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其应用到中职院校日常“工作流”的管理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化“工作流”的应用会促进校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助于对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龙.“工作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6).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作用

传统的档案一般是采用以纸质为主,以案卷的形式存放于档案库房中,一般来说档案利用率不高。而新形势下的高校数字化档案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多媒体科技来实现档案的采集、记录、录入、管理、利用,是一种通用性强、操作性高、实时性好、利用率高的新型档案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校各个部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改变传统纸质档案每一次利用查阅都要把纸质档案借阅出来,利用完后再归还,多次借阅造成纸质档案的破碎、丢失等不安全因素,既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又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文档服务,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数字化档案管理,提高了检索速度,提高了效率,扩大了查询范围,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保密性。

一、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高校发展的必然

第一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把纸质文档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最终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同时设备技术操作简单,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实现档案数据的实时备份,这将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第二建立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把高校的校园网、党政网、互联网、档案管理系统、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等进行联网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各个部门的多方资源,达到资源共享,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档案渗入到高校发展的领域,使广大师生更好的认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第三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各种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都在这里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校的师资队伍也是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学历背景,所以高校在接触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给需要技术、需要计算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产生背景。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对高校档案产生的影响

第一,对高校档案利用产生的影响。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进行档案的管理,所以每一位查询利用者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不是涉及加密文件就都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档案信息,这就大大改变了传统手工翻阅查询档案,费时、且不容易查到等缺点,提高的档案的利用率和减少了查阅档案时间。第二,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影响。档案要想规范管理、有效利用,最重要就是要加强对档案的收集。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各项培训。这个培训既包括档案知识业务培训又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了解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只是注重保存,不注重利用的思想。要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在工作中调动他们愿意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科技手段来加强档案的利用的思想,首先思想上要引起重视。第二、加强档案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数字化档案工作是一项新技术、新信息的工作,要想开展好这项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就必须学了必要的常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办法外,还要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只有学习了必要的档案知识,也掌握了信心化技术以后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再次基础上还应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档案鉴别的学习,数字化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受着磁盘、光盘等载体的影响,必须通过计算机进行转换,虽然这种方式速度快、节省时间空间,但是也要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收到技术的不同影响,有可能会产生信息的不全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真实性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第三、加大对档案资金的投入。高校的领导,尤其是负责分管档案的主要领导要定期了解档案工作,听取相关档案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学校要制定本校档案管理办法,用制度要管理档案、用科技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提供档案的必要物质支持,为学校档案管理配置先进设备,还要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快学校数字化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第四、及时调整更新档案信息。高校一般学生多、教师多、学校档案类别多,一般包括行政、党群、教学、科研、设备、基建、外事、人事等,所以学校管理对象、管理类别也是很繁多,每年学生招生人数、毕业人数,教职工的新近与退休、教学课程的增减、财务信息的更新、基建维修项目的增加、行政事务的开展等,各项类别要想统计清楚,完整的了解这些情况,按照传统的纸质档案是每年各个部门上交档案室后,通过查阅才能了解这些情况,而现在数字化档案,各部门主要涉及的情况有所改变,通过计算机查询就可以反映当前的情况,但这就要求各部门要及时把更新改变后的情况及时更改。第五、加强档案数字化保密保管。由于档案的数字化载体的不同,它同传统的纸质档案保管条件,保密要求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传统的纸质档案要求档案室有防霉、防虫、温湿度计等要求,而且保密性一般是指档案借阅要有登记、档案管理人员要遵守相关的档案保密法,不得随便把档案借阅给外人,超过档案借阅期限必须归还等等。而数字化档案往往可能及时磁盘、光盘等等这些占用空间小、存储空间大的数字文件,要对他们保管,一般就要更多的考虑系统的安全,系统的备份等。此外,由于数字化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查阅,所以就更应该加大网络的安全性,在录入档案的同时,要确保档案信息不丢失、不能被非法篡改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创新,高校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建设在今后的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一定是会日益增加,档案本身就是记录历史发展,是我们保存历史、传承历史、证明历史的依据,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不容易收集、不利于保存、不方便查阅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于历史的发展了,而数字档案有着空间小、存储多、查阅方便快速等优点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但是这种新技术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这种新技术把档案利用价值发挥的更好,如何提高信息档案部门信息管理和使用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已成为档案部门实现信息现代化管理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根据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主要记载着学校重要的教育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对其总结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学校每年都会“迎来送往”,送走很多毕业生。同时会招来很多新生,这对高校档案的管理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既要对新入学学生的档案数据进行录入,也要对毕业生的数据进行迁出或改动,此时档案的变化呈现数量巨大、变动较为频繁等一系列特点,再加上要对学生其他档案的维护和保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二,档案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所设定的制度、规范存在各种差异性,导致各高校之间对于档案管理操作的步调不够一致,甚至存在极少数相互抵触的情况,这给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障碍。第三,档案数字化管理处理手段有待提高,由于目前的高校档案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作为保存媒介,电子信息管理只是起到了检索、交换、备份等辅助功能。

以上是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特点,也是制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所在,后文将继续就以上特点结合电子化档案管理进行应用分析。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在每个部门分出一个档案管理科室,此种管理模式是十分封闭的,虽然在过去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社会的管理模式来看,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现状的,因此必须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那就是应运而生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更具开放性的管理体系,是对传统档案管理的一种补充及升华,使得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各种新型产品正不断被研发出来并得到广泛性地应用,也使得档案管理在模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档案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档案数字化在高校中的管理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今,不管是档案的生成、归档还是检索都是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电子档案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以机读的形式,就这一点来说是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的。在信息的使用中,需要将有价值的信息在档案信息这一系统中检索出来,对此就必然要求档案管理系统的精确性,如此才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价值性。

三、电子档案使用的途径

电子档案所具备的很多特点都是传统档案所不具备的,像查准率以及查全率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档案对于现代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所不能比拟的,对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的优势,使其优越性得到展现。当前电子档案的使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提供拷贝

在对电子档案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拷贝,这是最初的提供档案的一种方式,为了使得整个档案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拷贝向档案人员提供材料,可以将文件直接转换为一种通用的格式,然后再让使用者对档案进行处理,然而使用人员不一定具有软硬件设施条件,对此可以直接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将档案打印出来。

(二)通信传输

通信传输主要是指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将所使用的档案进行相互传输,这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这显示了档案在提取的过程中没有地域限制的特点,不需要档案人员再为提取档案专门跑一趟,有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

(三)直接利用

所谓直接性地利用,是指利用档案部门的计算机对电子档案进行查询,这样一来可以使得众多的档案使用人员能够在统一时间得到相同的电子档案,并为使用电子档案的人员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将原来纸质记载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化的信息进行保存,这样方便存储和查阅,而且电子智能化的记载储存有利于管理。数字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把相关的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数字化储存,还可以储存音频资料,对于及时的信息反馈还能做出详细的记载。因此电子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的好处:

首先,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方便管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电子传递阅览,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搜集的数据,其信息具有完整性、可靠性,有利于工作的更快开展。

其次,在电子化的智能管理中,把相关的资料储存在文档的资料库当中,高校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所要查询的资料的信息点就可以快速地找到需要的资料,更加地方便、快捷,而且所找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不容易产生误差,从而方便了办公,为工作人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便是现代数字智能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再次,数字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随时进行数据更新,保证资料的时效性,能方便员工的查阅和使用。传统的纸质记载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统计和整理,现在的数字智能化的管理可以利用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快速地完成工作,只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能够完成整个的统计整理到储存的过程,从而减轻管理人员工作的压力。

最后,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整个的办公流程顺畅无阻,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和时间,使材料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

所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档案管理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是符合时代需求的。然而目前,我国在运用数字化的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没有克服,还没有熟练地掌握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几个工作步骤:1、信息搜集。信息的搜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现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当中,利用科技化的电子产品可以帮助你更好更方便地搜集资料,而且保证资料更加的完整。2、信息整理。在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过程当中,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编码,使相关的档案资料归档整齐有序,而且使整个资料信息一目了然。3、检查信息。在众多的信息当中进行相关的检查,去掉一些没有用的或者多余的资料,这一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资料文件的管理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对待。4、管理资料。对于传统纸质文档的保管有很多严格的要求,要保证纸质资料环境的干燥、清洁等,要防止火灾的发生,防止被水淹没,而数字化管理则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现如今,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相对过去简单多了,在对资料进行统计这个环节当中,主要依靠高科技产品进行自动化的统计,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资料中,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数字化的信息更加方便阅读,便于管理,为工作人员查找资料节省很多的时间、精力;在编排资料中,利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把相似的档案编排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阅与寻找所需的资料,同时还可以进行资料共享,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然而在数字化的管理中,为保证资料不流失,就要对每一道操作程序进行加密处理,防止相关的资料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于计算机系统比较复杂,在相关的操作过程当中有可能被别人盗取信息,所以要保管好自己的资料。在信息传输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多次加密,而且不外泄自己的密码,还要进行正当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

五、如何规范档案数字化管理

在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涉及到电子科技产品的使用,电子科技产品是一个很复杂的产物,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对学校或者学生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进行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的时候,要严格规范管理模式,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

(一)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保障资料的安全

要想安全地管理学校内部资料,就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强高校档案的内部管理,对学校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内部人员的操作能力。在进行数字化的储存模式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安全随时受到威胁,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没有做好保密防范工作,随时都有可能为学校带来相当大的损失。所以要定期对电脑系统进行升级管理,请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维修工作,对于电脑要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密码不可外泄,这样才能保障数字化的管理顺利地进行。

(二)规范操作,减少损失

以往在信息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疏忽泄露了资料或者丢失一些信息,都会带来相应的损失,为了能够避免这些事情重蹈覆辙,应该对于信息进行严格的加密处理,不要把密码告诉无关的人,应该避免密码被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对待工作,对于信息要加强管理,对于资料的管理更加的严谨,在使用资料的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网络的安全,加强防范意识。

(三)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工作的严谨性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操作水平,学校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要做好保密工作,要具有敏锐的嗅觉,要做好防范危机的意识,因此要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冷静处理的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资料不断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管理人员不能够与外部脱轨,要严格把关资料的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篇9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运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生产经营形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电子商务要求的是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的改变,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就是大数据,而信息时代最大的财富也正是海量数据,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数据化运营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数据化运营的核心是“以企业级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挖掘应用为核心支持的,企业全员参与的,以精准、细分和精细化为特点的企业运营制度和战略。”数据化运营是在诸多先进技术的直接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如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的存储及其分析挖掘,从而推动了现代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提炼和运用,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流程当中,给予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在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

二、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作用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不断地涌现,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数据变化频率越来越快,但是数据的价值密度却相对较低。如何沙里淘金,有效地利用这些大数据创造价值,如何将其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予以运营,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数据化运营作为一种战略性经营模式,是促进企业从粗放化经营向精细化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功的企业数据化运营必须有四个方面的基本保证,即企业级海量数据存储、精细化运营需求、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以及企业各层次、各岗位的员工的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日常反映的不只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更主要的是配合数据化运营活动,系统反映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劣势的动态变化,以及企业外部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对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各种活动发出警示、进行指导。

管理会计的信息服务对象侧重,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观念取向,以及满足企业经营决策与业绩管理的业务处理基准,都决定了其在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创造中的关键性作用。管理会计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主导性功能的发挥,决定了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关键支持作用。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益的提高。在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管理会计的实践不仅要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要通过影响具有大数据特征的信息的搜寻和处理,通过影响组织和环境的描述和判断,支持数据化运营中的全员参与和配合,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三、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方式

数据化运营是一种“开发合作式”的运营,要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功能,首先应该要数据化运营的整体性与合作性特征,打破业务界限以及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区隔,形成虚拟管理会计团队。进一步要将管理会计重点完全转移到战略管理轨道上,将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理念,以“竞争优势形成”为目标的思想有机地融入数据化运营的实务。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处理会计大数据,利用虚拟组织或团队的灵活、快速反应,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及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管理会计,其基本职责就是提供信息数据,以支持企业的经营决策、控制与评价,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要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主导作用,就要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改造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与提供方式,建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实施的平衡计分卡,集成性应用管理会计方法,从战略视角促进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实施。

1.变革信息处理方式

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数据化运营的结果是企业获得了更先进数据处理技术、更充分的数据资源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但这并不是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真正需求,能够让信息在业务运营中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真正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从会计大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增值的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运营的需要,从时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事后的定时分批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事中实时的数据收集、处理;从空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部门集中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异地分布式的数据收集、处理。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应从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多种计量手段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并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过渡。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扩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保证其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甚至是实时性。同时管理会计数据处理又必须确保会计大数据的质量,保证会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可解释性等。

2.整合管理会计工具

在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要体现其核心地位,要发挥数据资源运营的主导功能,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实践体系,创新原有的功能性方法及其运用方式,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运用,集成性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从而提升企业数据化运营的效益。根据企业数据化运营的管理需求,将管理会计工具分别整合成为面向运营战略分析与规划的工具包,面向运营过程成本计量与控制的工具包,以及面向员工激励、由可供员工在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方法的工具包。基于战略的视角,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的管理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种类型数据的融合,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描述、分析、评判企业的经营态势,确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和创造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管理会计的数据化运营功能。

3.建立数据化运营战略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目标与措施体系,是战略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战略的实施也同样需要建立平衡计分卡体系,需要将数据化运营的目标与措施分别纳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从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财务与非财务、过程与结果多角度地进行数据化运营的对策设计和过程控制。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反映数据化运营的直接与间接财务成果;客户维度则需要反映数据化运营中满足企业外部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方式与程度,以及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需求的方式与程度;内部经营流程维度要体现管理会计对数据化运营过程各环节的成本与风险的度量与分析,帮助实现进行整个运营过程的反馈控制;学习与成长维度要对数据化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员工的数据意识培养以及企业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能力等予以规划与体现。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其中也包括档案管理领域。以往,高职院校档案大多采用文书档案形式,这种以纸质材料保存原始文件资料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客观地反映历史,但其利用价值不高,管理难度较大,人力物力消耗也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时展要求,改变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推进档案管理进程,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凭借储存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文书档案转化为多种数字化形式,从而方便档案信息的存档与提取。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有必要引入数字化管理模式,将传统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完善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改变传统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领域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职院校选择开放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档案的科学化、数据化管理,更为高效地实现档案储存与利用,对于完善目前的档案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强化信息安全性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信息的安全性更是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档案信息作为记录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重要依据,其信息的安全问题理应摆在档案管理的首要位置。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借助最先进的互联网加密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保护,合理分配信息使用权限,有效提升加强信息的安全性。

二、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了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科技进步催生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的理念,档案管理也势必要向着新理念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借助扫描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将文书档案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并且更加及时地归档、更为快捷地调取,从而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了文书档案的文献质量。文书档案是高职院校档案中的重要部分,但一直以来,文书档案缺乏相关部门的重视,大多只是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捎带监管,加之纸质材料移交困难,交接几次后,很多文书档案都散落在不同的部门或个人手中,部分珍贵档案甚至会随着相关人员调动而遗失,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平台合理分配管理权限,有效解决档案交接问题,提高文书档案的质量,实现文书档案的永久保存。

三、做好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要开拓思路、更新观念,将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购置设备、扩建馆舍,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升级档案安全保护系统等等。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树立做好档案数字化的信心,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与使命性,认真做好收集整理、鉴别归档、保管移交等具体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有效。

(二)应用先进技术,做好档案加工。1.应用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信息的检索、处理、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日益强大,大容量、高速度的计算机能够快速对档案信息进行检索、归档等,极大地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档案信息还能够实现统计、打印、传递、编目等多种功能,一次输入、多样化输出,扩大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2.利用微缩技术翻拍、留存、传递档案信息。微缩技术就是将文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通过感光材料拍摄下来,制成微缩复制品,进而完成存储、传递、使用的一项技术。文书档案的微缩复制品不仅能够客观反映档案的载体和内容的原貌,还具有规格一致、保存时间永久、利用形式多样化等优点,极大地减少了大量翻阅文书档案的时间,方便了信息利用者。3.利用信息化软件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软件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统一和协调,不仅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查阅服务,还可以扩大横向、纵向查阅范围,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以MIS软件为例,这一软件以Delphi程序的开发和应用为前提,在Windows系统中MIS软件具有信息交互功能和服务可视化功能、超强的数据管理和网络信息处理功能,是专门处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技术软件,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及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文书档案数字化后最终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与数字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时,不断引进最新的网络技术,建立一套传输效率高、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将信息技术同档案开发结合到一起,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传递,方便使用者及时获取有效信息。

篇11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具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保管。随着数字技术处理和内容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档案管理必然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存在。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数字化档案管理把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化为机读档案,从而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起来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所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查询资料非常简单,能使资料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提高办公效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广泛使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了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了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在工作中,档案因经常外借翻阅而产生破损甚至丢失,给档案的永久保管造成不便。档案资料经过数字化加工,各职能部门都能通过档案管理系统查询或利用所需要的电子文档原文信息,档案利用不再受档案原文不能共享的限制,有效地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利用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三、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档案信息分析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也随之提高。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教育,坚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要使档案工作者掌握传统档案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不断推进网络信息共享,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

(二)建立数字化管理的个性化服务。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主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好个性化服务。档案管理利用自己独特的档案信息和能力,根据用户的实际任务搜集选择各种信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通过帮助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从而构成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

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信息化;获取手段;测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序言

怎样才能适应各行业提出的新需求?怎样才能在不断演变的城市建设中依然发挥测绘本身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都在信息数字化测绘产品下得到了解决,移动测量系统一改传统的测绘工作,它可以将测量情况的直接影像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高科技手段,把测量影像完美的与4D产品合在一起,紧跟因特网发展的脚步,运用Web2.0模式,完全信息化的测绘手段,更加全面、客观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材料。在信息化测绘行为中,人们巧妙的将各种现今的技术手段融入其中,比如:遥测、摄影测量、因特网、等其他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城市内部的情况,包括地理情况、资源分布情况、居民生活环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等经济、社会的复杂情况进行数字化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有效情况或者有效数据可以在城市建设的重大决议中进行预演,同时还可以对本城市人口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这些测绘工作内容的转变推动着我国测绘行业的蜕变,各种现今的高技术手段带领着我国测绘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为以后的测绘业在城市维护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信息化测绘的内容、获取手段及优点

第一,必须要明确的是测绘信息化是建立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之上来开展服务的多样化。单纯从操作方法上来讲,数字化测绘和测绘信息化同出一辙,方法很是相同,并且完成信息化的测绘工作还需要数字化测绘进行配合;不同的是信息化测绘在服务内容上有了更多的发展,并且运用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科技含量更高,包容性更强,主要体现在巧妙的将发达的网络传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之间相互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进行传统测绘技术下的4D产品和数字化数据相互结合,从而形成规模更大、内容更多,数据更加精确、反映情况更加真实全面,并且可以轻松进行管理和全球数据共享的可视化基础地理数据库。

第二,测绘行为信息化还将GIS、遥感、航空测绘、航天测绘、近景摄影测量、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行为纳入技术支持手段,通过这些技术参与后的测绘行为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测绘行为所提供的基本测绘信息之外,还可以得到关于生态环境、人文思想、气象变化、道理交通、电力工程、市政建设、旅游咨询等实时信息。鉴于以上服务内容的增加,使得信息化测绘具有了下面的标志性特征:

(1)是从“传统专业生产”到“社会网络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转化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回答各类用户提出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提供的测绘产品变位可视的,更加直观。

(2)是从“静态”到“动态”,是指检测数据库里的数据信息变成实时信息,进行实时检测。测绘信息化后通过更加先进的监测仪器、监测手段,包括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数据监测手段,实现了数据库内部信息时刻保持在最新状态。

(3)是从“局域”到“广域”,在因特网的支持下,测绘活动不再具有局域性,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4)是从“封闭”到“开放”,指的是测绘行为的主体应当有所改变,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都可以成为测绘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得测绘行为更加社会化。

3 信息化测绘服务城市建设的方式

3.1 服务内容多样化

我们可以让服务的内容从数字地图产品到数字地图的补充产品、从普通的DMI到Web-GIS,Mobile-GIS和网格GIS、从4D产品到5D产品:一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扩展成5D产品。

3.2 三维可视化

运用Skyline、ImaGis等类型软件,使用交互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的虚拟三维可视化场景,并进行浏览、查询和分析,所得的信息更直观、清晰;可以完整的显示三维虚拟地图,具有空间分析、属性编辑、漫游等功能。例如:在建筑楼房之前就可以模拟出建成后楼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化,还可以预计附近的人口、超市、学校的数量等服务信息。

3.3 可量测

用一个车载GPS导航支持下的多CCD相机拍摄,把每个像片的外方位元素都求出来了,把前方交会的公式事先放在网上,就完成了在网上测量道路宽度和对象高度,这一测量数据总会被人们利用到。现在我们把事先拍的街景影像放到网上,它的特点就是用户可以量算想量测的目标,这就是WEB2.0的一个特点,即用户可以参与、可以主动进行操作。操作方法简便,社会大众都可以进行。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可以做创造性的用户,而不是被动的用户。如此一来,随着人们上传的资料数量的增加,信息的收集速度也不断的加快,使得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完善,并且由于社会大众的参与使得调绘的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

4. 城市建设中城市测绘作用的研究

4 . 1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城市测绘的运用有助于识别与划分工业生产区域、行政办公区域以及居民生活区域,建立并完善城市的控制网,有助于将城市的整个规划建设控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二是要城市测绘有助于为城市中各级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多比例测绘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各个阶层的发展需求。

4 . 2 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房产测绘作为城市测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开展房屋规划建设的重要条件。它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房产测绘可以为城市房地产机构与规划机构有效提供房屋建筑、房产产权以及房屋使用范围的座落、层数、分布、形状、位置、结构、用途、建成年月日、土地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数据;二是有助于为科学合理调配土地与房屋、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科学修建住宅以及改造旧房屋,或者区域开发新区的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提供最为专业的服务;三是房产测绘有助于为当地的财政与税务机构研究土地的等级与税费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四是房产测绘所得的图纸是强化房地产建设、核定房产产权、维护房产所有者利益以及颁发房产产权证等的重要法律依据。

4 . 3 城市测绘的作用研究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测绘的工作内容为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内容的补充、调整以及完善创设了一个系统化、稳定的外部环境;二是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并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行以及城市管理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逐步成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逐渐向着空间全方位、地下与地上、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这对城市测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遥感技术、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既丰富了城市测绘的内容与测绘手段,同时也为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资料。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Internet和Web 2.0技术支持下信息化测绘产品使得城市建设更加数字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且使得测绘更加社会大众化,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市政管理、房产开发、智能交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预防、自然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华运知,薛美玲,张永慧.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的关系探析[J].《科技风》.2012(12)

[2]陈鹏,邹磊.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2(02)

篇13

一、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

(一)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管理多样化的需求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设计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管理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和矿产资源档案,并且还需要对检查档案、测绘档案、会计、声像、基建设备等档案进行管理。关于地籍档案还包括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这说明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有效的将国土资源相关数据统计在数据库中,合理的运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了高效科学的档案管理,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管理能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高度实用性。

(二)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管理复杂性的需求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需要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复杂,比较繁琐的,需要进行国家土地使用历史进行记录,长久下来,留存的文件是比较多的,在进行城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同一个地点会经历不同的建筑物,包括建设用房的性质,产权都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所以,针对于这种同一地点不同的国土资源使用情况,是需要有很多不同的记载档案的,但是档案之间是有紧密的关联的。我国地大物博,面积比较广阔,城市也比较多,这就能够充分能体现出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智能软件将复杂的工作内容变得简单化,能够很容易的对一些土地资源的变更进行记录和保存,而且能够进行详细的记录,使管理模式变得简单,可以把档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连接,工作人员在进行查找和录入时,只需要输入相关信息,就能轻松找到,充分的体现了数字化管理的科学性。

(三)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易变更的特点

针对于种类繁多,管理复杂的国土资源资料,地籍档案会经常那个出现信息变更情况。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提升,城市中的建筑物在逐年增多,并且一些建筑物会出?F重建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地籍信息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管理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轻松快捷的就能搜索到想要寻找的信息,并且统一修改,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四)数字化管理能够满足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模式,有很多的管理内容不是单个存在的,是需要很多种信息组合而形成一个完整性的资源,如果其中摸一个信息内容出现缺少或丢失,就会导致国土资源管理的不完整,会给资源的检查、监督、查阅、变更带来很大的影响。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资源的修改,保护了资源的完整性。

二、强化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深刻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只有充分的进行数字化管理进行认识,发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这样才能转变传统的观念。档案管理的内容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在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同这些相关单位的合作,将他们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统一增添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的数据库当中。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将其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国土资源的档案内容更加完善、详尽。

(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

在开展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前,对于可能出现的管理难题要进行预见性分析。另外,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必须要借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因而,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前就要制定出详尽的实施方案,并对其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资金、人才等要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安全性建设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医师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篇14

一、事业机构档案数字化管理分析

事业机构档案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方式慢慢被淘汰,伴随高新科技的日益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使用于档案资料管理之中。针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其目的在于较好的实现对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会由于各种要素阻碍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此外,还可以确保对档案的实时调用,由于档案的科学排序与分组,如此就促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段内找出相关档案。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防止档案资料出现丢失现象,因为纸质档案容易受到损坏,而且因为一些原因会导致纸质外表的数据信息消失,电子档案则防止了这一问题的出现。针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有很多方式,选用合适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难度,针对各种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也难以预测。因此,针对档案数字化的管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是在慢慢的发展中逐渐完善的,由此,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落实档案资料的管理机制,推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属于事业机构职能型和最基本的管理任务,是对事业机构多方面资料、数据以及信息的合理加工,标准归纳与保存,对事业机构的常规工作与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事业机构在开展档案管理的时候产生了很多不足,造成档案管理任务很难正常进行,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第一,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目标不清楚,缺少确切的目标,事业机构的档案工作将无法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以及合理化的管理,丧失了事业机构档案管理的作用。第二,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出现能力和素质与社会发展和数字化相差很远的严重情况,这将导致事业机构档案工作长时间在较低层次发展。另外,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缺少稳固的物质、技术以及管理系统,导致事业机构档案管理无法获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科学支撑,很难较好的达到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与潜能开发。新形势下,数字化给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三、强化事业机构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有效措施

诚如上文所言,现阶段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在新时期,积极实现其管理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故此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出发:

1.确定事业机构档案管理的目标

开展规范化与现代化的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以数字化作为基础。在科学技术与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已变成事业机构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这就需要在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目标中,需确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数字化技术的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对事业机构档案管理的完全改革,把数字技术有效融进到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目标体系与管理体制当中,如此一来,事业结构档案管理方可有较为确切的引导,事业机构档案管理的各项任务也才可以变得更为准确、便捷与方便,实现为事业机构、群众及社会的多角度服务要求。

2.提高事业机构数字化管理的观念

在现代化的事业单位发展中,不管是制造单位,政府机构,或者事业机构,其中数字化发展已变成了重要的趋势,经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管理。在事业机构的档案工作中,工作人员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努力学习管理系统,并就当前的管理情况,展开科学化的使用,制定出有效的改善策略,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3.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

为了保证完成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优化创建,必须创建健全的机制体系作为基础,在具体执行环节,需以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创建要求为立足点,为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创建确定方向,保证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落实。此外,需创建与之对应的管理机制体系,以规范信息管理者的行为,保证确定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全面挖掘出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还应该根据事业机构档案管理任务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件平台,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在落实好档案整理工作的前提下,对于档案资料保存等内容进行备份,同时应设置相关的防病毒系统,保证系统的长远运行。对于硬件设备,基于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需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选用大含量的硬盘来进行信息的准确保存。

4.提升事业机构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技能

人员素养决定了事业机构档案工作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趋势,需要根据事业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经过事业机构档案管理任务的实践活动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应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展开深入的学习,由此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紧握高新科技的脉搏,通过科学的理论与操作方式提升自己,并将其运用到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当中。事业机构应定时对档案工作人员展开标准而有计划的训练,按照管理的要求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岗操作,使之在自我的岗位上挖掘出独到的优势,为事业机构提供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