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15:02: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金融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银行业务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在银行众多业务发展中,小微金融业务引起了电子银行的足够重视,但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对小微金融业务在电子银行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微金融业务 电子银行 思考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也不断获得发展,其中小微金融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范畴。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其中较多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发展转型之路,转变为电子银行进一步扩展发展,同时相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这样条件下,对当前的小微金融业务在电子银行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
相较于商业银行固有的传统的业务、其针对大中型企业的批发业务不同,小微金融业务特点以及难点不同。成功实施小微金融业务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存在于小微业务中难点问题,更好迎合当前小微业务点,并据此建立一整套完善适应发展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
(一)小微金融业务的特点和难点
商业银行固有业务中,有专门针对大中型企业的批发业务而设立的业务,与其相比,小微金融业务其特点和难点为:
第一,小微金融业务较为分散,其中单笔业务中价值较小,而在这其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业务之间联系没有连贯性,其相关业务特点为小额、高频、短期;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的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中存在种种问题,有较多不完善的问题存在。银行信贷是否要对其实施信贷活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调查,在整个调查活动中,需支付较多的调查成本。因此,与传统的批发业务相比,小微业务在成本方面有明显的劣势。
第二,小微企业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群体,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促使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但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经营中风险较大,同时,一些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不能有效对项目实施管理。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批发业务,其可能造成的风险较大。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商业银行的小微业务中,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降低实施成本,可有效保证小微金融业务成功实施开展。
(二)解决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思路
所谓的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借贷者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化解,同时解决当前在借贷者与放贷者两方信息不协调一致所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上述两种风险问题,常见于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中。在批发业务中传统的使用,会采用一些抵押的行为手段,消除其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在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中,这些问题是无法有效规避的。针对这种问题,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应对实施创新的手段和理念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有效改善。
(三)解决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成本问题思路
针对小微金融业务的分散性以及较高成本问题,商业银行采用对组织实施业务电子化、产品服务标准化以及业务开展的批量化对其实施管理化解。
(四)经营模式
归纳总结来说,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变,可有效适应小微金融业务员:
一是,在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中,应该对其业务采用电子化处理方式,标准化管理产品服务,批量管理业务,可有效解决存在于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成本高、业务分散问题。
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实施广泛性合作,解决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对其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
二、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功能拓展
小微电子银行应用功能由电子银行的功能所决定。当前,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不断拓展,其功能也获得拓展发展,推进了小微金融电子银行向着更为深远的方向发展。
(一)电子银行的基本功能
电子银行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以新型媒体为载体而发展的电子银行,其中包括自助设备、短信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银等,在这些载体形式下,可以实施服务功能、融资功能、营销功能、流程功能、销售功能、交易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中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
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泛在:传统上,电子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媒介和技术 方面,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泛在性体现在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结合方面。嵌入:电子银行逐渐发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精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不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及精准营销。联盟:在电子银行发展中,多方面有效联合促使电子银行的发展,可有效促进电子银行的转型发展。综合:电子银行综合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可有效促进电子行业的发展。
三、小微金融业务的电子银行应用方向
小微金融业务的电子银行的应用方向,是综合电子银行以及小微企业业务模式发展趋势而决定的。其应用方向可分为四个方向:风险管理、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营销推广 、渠道与流程服务。
(一)风险管理
在银行业务中,对客户价值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也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业务。通过电子银行快捷交易记录,可对小微金融业务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可行性管理。
(二)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
电子银行与小微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结合,对电子产品的产品以及业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采用电子银行的先进科学技术,对产品以及业务模式管理实施创新,将业务模式虚拟化,通过网络执行交易活动。
(三)营销推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下,小微企业业务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该条件下,其宣传模式有其优越性,同时可对小微金融业务进行品牌宣传塑造,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总结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效结合小微金融业务和电子银行功能,采用创新的科学技术对小微金融业务进行改革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可有效协调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郭锋,王玉梅.浅析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15(1):143-144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迅速,而互联网更是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是目前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金融业的发展,甚至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就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展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也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策略
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通过互联网实现,为人们节约了更多的时间,网络金融更是迅速获得人们的亲睐,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理财等一时间风靡社会,这是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体现。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为传统金融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更好的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与换联网金融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缺失和不足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混乱等。因此,更好的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作用,更好的利用互联网金融,就需要正确的认识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问题,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这样才能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监管在完善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目前我国发展的总体方向,而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法治国家,市场经济活动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同时又属于金融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更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方面,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专门法律还不足,目前我国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多是普通金融监管的法律,这很难调整互联网金融中一些特殊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在逐渐增大,这就使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地方性法规中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引导也不多,地方经济条件、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各地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也不尽相同,而地方性法规的缺失自然也就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问题。总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也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政府承担着市场宏观调控的职责,自然也承担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职责。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监管部门的分工还不够明确,这就直接造成了监管的缺失和遗漏,本身金融领域就需要严格紧密的监管,而针对互联网金融,甚至缺少基本的监管部门,这自然容易引起因监管疏漏而产生的负面结果。此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都有新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的出现,而政府部门的监管则无法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也容易产生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总之,监管部门作为互联网监管的主体,应当与互联网金融相对应,有明确的部门分工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监管,在问题出现时,有明确的部门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所以说,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也是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监督手段落后单一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监督手段落后单一。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互联网金融是变化非常快的一个行业,新的科技、新的市场需求都有可能带来互联网金融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监管对象是互联网金融,自然需要以互联网金融的改变做出适当的调整,特别是监督手段,如果监督手段落后单一,一般很难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的问题,实现监管的目标。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手段还很单一落后,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监管手段与监管内容之间的差异就容易促使互联网金融活动中非法活动的产生。所以说,监督手段落后单一也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完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根本性途径,从国家角度而言,国家应该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定出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作为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宏观性指导,就地方政府而言,应该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地方性法规。
这样才能保证互联网监管过程中严密的法律体系,解决互联网监管问题。其次,监管部门完善职责分工体系。监管部门应该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对互联网金融做好充分调研工作,设置出明确的监管部门,不同部门各司其职,进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目标。西外,监管部门还应该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职责部门。最后,创新监管手段。借鉴国外互联网监管的先进经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还应该创新监管手段,特别需要注意互联网金融市场一些新的金融形式,要及时确定相应的监管手段。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吴迪.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5(06).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金融业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以电子支付、网络交易为特征的网络金融运行模式迅速发展被市场所接受。一方面,网络金融所具有的虚拟化、一体性与高效性的特性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进步:但另一方面.网络金融的这些特性中也隐藏着新的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是我们在发展网络金融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
网络金融;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本文介绍了网络金融的概念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对网络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风险防范以促进我国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建议。
1网络金融的概念
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 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
2网络金融的发展
20世纪,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辅助传统业务阶段、金融机构电子化阶段和网络金融初级阶段。
2.1辅助传统业务阶段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推广是从计算机的单机应用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联机应用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诞生,使得金融机构得以在机构内部以及外部开展活动。在进入80年代之后,出现了水平式金融信息传输网络、电子资金转账等系统信息技术,这应该是网络金融早期发展的主要贡献。
2.2金融机构电子化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行业逐渐实现了电子化的业务操作阶段,并不断研发除了与电子业务相适应的终端服务体系。银行陆续推出了以自助方式为主的在线银行服务、自动柜员机等电子网络金融服务的多种方式,大大简化了传统人工业务的繁琐性,也给客户带来了便捷的体验。
2.3网络金融初级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传统金融业开始向网络金融业转变。到目前为止,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在亚洲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兴起了网络金融服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日益成熟、网络金融服务商的日益增多和强大,传统金融服务向网络金融转移必将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
3网络金融存在的安全风险
网络金融安全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过程。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
3.1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中国计算机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安全经验不足,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相对较多。一方面,网络传输载体本身安全性能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很少应用网络安全技术,这在地方性金融局域网表现更为明显。
3.2金融装备落后
我国金融电子设备的核心技术人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产化率低、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少,在金融电子化过程中,整个金融系统内的操作平台,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人,以及电子支付系统等核心技术,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由于平台软件源代码未公开,导致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相当薄弱。
3.3交易监管滞后
由于网络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虚拟性、开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身份确认、交易真实性验证、信用评价方而的信息不刘称,决定了网上支付和结算系统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风险程度。目前,我国网络金融运作队存在管理经验不足、手段不全等问题。
4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
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大多是引进国外相对落后的产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进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以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木上防范和减少网络金融安全风险及技术选择与支持风险。
4.2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
一般来说,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网络金融立法的滞后与模糊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出台有关网上交易和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降低银行的法律风险,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电子商务立法首先要解决电子交易的合法性、如怎样取用交易的电子证据。其次,对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再次,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
4.3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
要保障网络银行的资产安全,必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透明度的问题。依靠数据库技术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数据,这是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网络银行数据库的设计应该采用社会化大协作的思路,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科学管理,不同银行可实行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对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控制关系、业务控制关系、人事关联关系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数据库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统计,统一授信的监控。
4.4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规划不统一、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应制定金融业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才有利于统一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利于其它风险的监测。
网络金融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但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网络金融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大大影响了交易和资金的安全性,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向上发展。因而,防范网络金融风险,以保障网络金融业务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季玉山, 王倩.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02(6).
[2]黄宗捷. 网络金融[M]. 北京: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01.
[3]王元月等.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2(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存在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融资的数量不能满足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需求。在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具有碎片化理财的属性,将互联网金融与政府的普惠金融体系相融合,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得问题。当前,互联网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金融风险难以控制。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的门槛较低,容易造成跟风的现象。而且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盲目追求利润,忽略了对用户信用情况的调查。
第二,政策监管不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问题刚刚显现出来,导致政策监管不到位,出现了一些“空白”地带,一些资质不全、资金不足的金融平台混在其中。
第三,互联网普及程度受限。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大数据分析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很多重要数据仍然采用纸质记录保存,容易导致数据遗失。在互联网普及程度受限的情况下,导致互联网金融发展缺乏数字化的支撑。
第四,用户消费习惯有待改善。一些60、70后的用户大多数不会或不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缺乏互联网思维,而且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因此,很多用户消网上消费的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消费习惯。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对策
(一)新旧交替,协同创新,共创互联网金融新生态
传统金融行业,比如银行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当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独占互联网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有自己的技术信息系统和较为固定的用户群体,这是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所在。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一般从互联网思维出发,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人性化的服务。在传统金融理念看来,用户是被动的接受者,是金融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再考虑如何销售给目标客户,忽略用户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理念认为,一种金融产品的设计要以用户的体验为基础,当用户的要求被体验出来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再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体现了产品的人性化特点。
(二)跨界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服务型商业新模式
随着金融产业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发展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在目前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潮流,互联网金融的“线上+线下”发展模式日益受到青睐,这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雄厚的技术支持。在产业整合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充分整合数据资源,合理优化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关系。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的作用,整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拓展业务渠道,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形态。
(三)立足大数据,推动新发展,构建成熟商业新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用户的个人征信是重要支撑条件。没有信用的支撑,就不会有互联网金融的新发展。当前,征信行业的发展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征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在社会金融服务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好国家的研究发现,征信机构的权威性与金融行业发展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只有权威的征信报告才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产品。征信作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在构建成熟商业新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一结论可以从国外己经有的案例中清晰得出。由于缺乏数据共享系统,数据碎片化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导致国内征信生态系统不成熟。面对这一情况,立足大数据,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新发展,构建成熟商业新模式势在必行。
(四)强化监管,有效融合,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用户资金的投入,如何融资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这一融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最核心的环节。鉴于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立足传统金融行业的安全系统,借助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支持,传统与现在相结合,互通有无,共同防范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规范到位,完善相关立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用户个人电子资料的价值日益凸显,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时常发生。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整治力度,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这也为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料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双向融合,互通有无。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颠覆或替代的关系,因此传统风险控制与互联网新型风险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结合,互通有无,充分利用各自在不同领域优势地位,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润东.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策[N].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54-57
[2]邱慧欢.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7:56-57
[3]张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09:257-25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对策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它具有快捷便利、信息对称透明、低成本运营、大众平民化、工作效率高、业务范围覆盖广、行业规模发展快等强大优势。互联网金融利用移动开放平台、网络社交媒体、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感知、分析提炼、智能化处理,最终形成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全能金融体系,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体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制约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产品为了获利不惜钻法律空子,导致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弊端――管理较弱。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措施并未考虑到全部金融产品,如余额宝刚产生时,国家对其没有限制,导致客户把资金大量的转移到余额宝中,严重影响了传统银行业的存款业务。
2、监管机构不够健全
传统的金融业如银行、保险、证券等都有相对应的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来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他们分属不同的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行业,尚未建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管,使得客户发生问题无法反馈,商家不能得到统一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3、从业人员行业操守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如果想从事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行业,必须要学习相关知识,并获得从业资格才可以被准许进入该行业。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员工的资质要求较低,还没相应的考试要求。缺少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丛生,也有因为员工品行不好而发生的携款潜逃等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4、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尚不完善
除去监管类问题,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风险大。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受着一些负面新闻的考验,P2P公司跑路、失联,票据理财平台涉嫌欺诈,众筹方向不明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所以很容易引发恶意骗贷等风险问题。
总而言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不能像传统金融业那样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及监管体系,见表1。在这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来修补这些漏洞。在与传统金融业竞争的同时,学会吸取其优点,才能使互联网金融系统更完美,进步更快。
表1 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的比较
二、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加速确立互联网金融法并从法律层面操作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业从此有法可依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设立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意义也还没有确定,更别说对其监管与控制。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关于“互联网定义”的若干意见,将互联网金融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市场定位、风险和监管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制定相应法律约束互联网金融的操作标准、准入标准及行为标准等,完善现有商业法规,将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业创新的部分加以束缚,以此来保障消费者权益,明确服务双方的风险责任。
2、建立分层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种类繁多,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在建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中分层监管。例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分配给银监会或中国人民银行管理,而P2P信贷和众筹机构则可分配给当地的工商局来监管。建立分层管理机构,不但可以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和范围,还能通过各行各业创新的规避手段而进行专项调研控制,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各个分层监管部门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以协助配合其他监管部门完成监管任务。
3、加强行业自律意识
完善行业自律准则,从行业内部规范互联网金融业。上海一信贷企业的“上海网络信贷服务企业联盟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自律标准”成为国内首个行业自律准则。其中,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应遵循的要求、从业人员的资格证明、经营过程的规范及如何对风险进行防范等,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撰写行业自律准则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监管部门应尽快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细分和规划,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可能存在严重漏洞的业务进行限制,促使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
4、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没有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导致了互联网的信用贷款坏账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客户的实名制建设,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数据库建立,将客户数据注册登记管理,这样不但可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监督,实现互联网金融违约风险控制,还能推动互联网参与双方的认证制度,确保信息无误,更安全的进行交易。
作者简介
吕瑶,辽宁大学博士,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6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去年年末,全国登记备案的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人独资企业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稳步提高。以工业领域为例,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6.5万家,占总体比例97.4%;总共实现税金2.5万亿元,占总体比例49.2%;完成利润4.1万亿元,占总体比例64.5%。而且,中小企业成为职工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年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规模扩张迅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予以支持。然而,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得不到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主要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过高。(2)自身信用缺失。(3)融资渠道过少。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优势,研究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以及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优势
2.1 信息流通性更强
互联网金融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先进互联网手段,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壁垒,使得中小企业在获取贷款融资信息方面更为容易,极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2.2 贷款门槛更低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所限仍无法通过传统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互联网贷款模式成本低、门槛低,不仅用厂房、写字楼、设备可以抵押,而且还可以用汽车、商品房等进行抵押,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捷。
2.3 监管相对宽松
银行等金融机构垄断金融领域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借机开展更多的金融业务,为中小企业及老百姓日常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多服务,使得金融业务更加市场化。
3 互联网金融现有融资模式剖析
3.1 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是一种BP网贷模式,是指企业对个人的网络小额贷款,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小贷。近几年,阿里公司针对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网络信贷模式,具有“短期、小额、纯信用”的特点。它根据积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大数据,特别是客户的信用数据,对企业个人进行信用评级,并以此批量发放小额贷款。
3.2 P2P网络贷款模式
P2P网络贷款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网贷模式,是由P2P公司创建一个供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进行信息的网络平台,使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投、融资服务。
3.3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是指发起人通过众筹网站筹资项目,向公众募集资金,同时用股权、产品等形式作为回报。这种模式使有创造力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项目和创意,从而筹集资金,使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从事某项创作或活动的资金。
4 互联网金融融资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 网络安全方面
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融资双方进行交易时没有实体场所,这就为金融行为增添了网络安全隐患。对此,应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安全建设,完善业务交易流程,对于交易程序中出现的漏洞,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4.2 法律法规方面
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还很少,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融资风险比较大,所以建议在现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本身特点,制订出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法律法规。
4.3 对传统金融领域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容易引起银行的反感。其实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只是在销售途径和经营策略上改变了传统的方式,但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结构上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
4.4 金融监管的空缺
互联网金融融资虽然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它创新的金融形式面临着金融监管上的空白问题。国务院、中央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持有积极的支持态度,并且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的方案。所以,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空缺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相关内容基本问题处理策略
顾名思义,行为金融学主张将行为与金融等科学知识自然融合之后,概括出全新的理论内容并发挥深入性的研究价值,在此期间,包括心理、经济等不同领域研究主体,都被深深地吸引,并尝试深入性解读金融市场内部引发的一系列反常状况。面对此类现象,我们需及时将行为金融学作为基础,深入反省这部分学问发展动态,尤其是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日后金融理论实时性革新和健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衍生背景
行为金融学主张将心理和行为等科学融合性处理,之后凭借微观视角明确不同主体行为隐藏的心理因素,进一步精确性把握整个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动态,特别是当中出现的某种市场反常行为。确保衍生出实效性较高的市场研究机制过后,为各类市场主体不同阶段经营理念和决策等,提供必要性的指导依据。
至于这部分理论内容主要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设和资产定价模型等挑战背景衍生过来的,而行为金融理论历经三类关键性阶段,分别对应的是早期、心理学行为、金融学行为等不同类型阶段,其中前者主张进行人类决策中的心理动态分析、心理学行为阶段则重在完善期望理论学说,后者力求突破性发展金融学。须知期望理论属于行为金融学中的核心内容,其核心存在目的就是针对以往预期效用理论加以补充,毕竟传统预期效用理论主张各类参与主体凭借期望效用最大化实现原则在各类不确定条件下完成决策,避免频发引发系统性错误或是出现偏离经济学的行为。归结来讲,人在面对不确定状况之下开展决策活动,不会始终维持理想状态,而期望理论的基础便是所谓的认知偏差理论,事实上,自从期望理论正式被提出之后,愈来愈多的学术专家便开始深入性地展开有关研究,特别是在某些理论模型成功地树立之后,使得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整个现代化金融体系就此有机完善。一方面可以方便投资主体灵活性控制决策偏差,树立起基于行为引导的投资模型,令以往传统金融学理论难以阐明的金融市场异常现象得以细致性解析,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模型则分别对应的是BSV、DHS、HS等模型;还有一方面就是全方位融合传统的和行为金融理论,顺势构建起可靠的行为资产定价和行为组合模型。
二、行为金融学涉及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截止至今,我国在行为金融学研究方面始终停滞在初步阶段之上,依照研究层次与分析深度校验认证,可以顺势细化为两类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重在对比行为金融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在基础上的冲突、明确典型心理特征与决策特征,解释股市异常现象和预测金融理论前景;而第二阶段便倾向于系统化介绍和灵活性应用行为金融理论,保证掌握当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后,借助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有效地处理我国证券市场内部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至于这部分金融学的基本问题,将具体如下所示:
(一)研究方面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主张将金融市场内部的相关问题衍生原因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相关实际案例,进行融合性论证解析,力求借助当中丰富的数据分析将一些常见的金融问题解决完毕,随后充分凸显金融学的现实价值地位。而和传统金融学相互对比,行为金融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主张借助实证分析途径,进行金融市场变化规律逐步深入性掌控。而透过传统金融学角度观察,行为金融学研究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问题,完全凭借个案解析将无法掌握一般性的市场现象,不过实践验证行为金融学实际意义明显更为深刻一些。换句话说,传统金融学重在规范市场中的所有实际行为状况,行为金融学便倾向于基于传统金融学研究经验予以适度健全。
(二)实践方面的问题
想要愈加系统性地解读行为金融学,就必须预先透过实践层面着手,保证客观和正确性把握其具体的实践动态过后,令行为金融学当中的一系列优质性研究成果贯穿到各类金融行业领域当中,并且针对家庭方面投资给予适当的指导性意见。而研究结论则属于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性方式,但是实践结果并不代表切实意义上的成功,经常会遭受传统金融学的质疑,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金融学力求基于经济学角度出发,且认定行为金融学概念经常出现混淆现象,容易因为过分关注心理学而丧失研究重心,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直接遏制行为金融学的可持续竞争与发展。经过相互对比校验发现,行为金融学研究范围显得愈加宽泛,重在处理好当中的各类细节性问题,由此可见,行为金融学实践价值极其深刻,需要持续得到创新和突破,才能呈现更加美好的发展趋势。
(三)应用范式方面的问题
客观角度观察,金融学时刻呈现出较强的创新与突破特征,但是内部逻辑结构始终存在漏洞,不免令其应用范式出现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投资者行为分析也遗留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單纯凭借行为金融学始终难以予以全面性分析认证,特别是在企业现象中隐藏的各类心理因素认知上,缺乏必要的正确合理性,正是在这部分不稳定因素交互式作用之后,令对应的研究欠缺可靠的逻辑结构与标准依据;还有就是金融学研究经常涉猎投资者行为认证,一旦说其应用范式严重混淆,就会直接约束今后金融学的更新与发展活力。
还有就是影响方面的问题。经过行为金融学长时期研究和完善之后,开始衍生出许多全新的理论内容,主要涉及反馈和决策等理论,但是它们彼此间过于分散,特别是在欠缺研究主线引领前提下,将无法促成这部分理论的完善性融合结果。而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主体行为分析、银行信贷业务和企业投资等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证明行为金融学兼具全面与片面性,需保证予以正确面对和突破理论约束效应之后,开拓全新的研究发展成就。
三、新时期下行为金融学的具体发展趋势
行为金融学想要謀求更加理想化的创新与发展前景,就必须实时性挖掘和修正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保证接连进行系统性创新调试。而依照当前各类实际状况分析,有关行为金融学今后的具体发展趋势,将透过以下三类层面予以表现:
(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行为金融学长期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欠缺一些可靠性的理论体系与逻辑结构作为支持,面对此类状况,作为研究主体需予以深层次验证分析,保证逐步健全行为金融学特定的应用范式、规划出相关理论结构之后,衍生出一类清晰化的控制体系。行为金融学十分关注投资者决策心理的多元化特征,主张在突破以往金融理论支柱内部最优的决策模型前提下,辅助人们贴合实际进行及时有效性地决策。特别是在时代持续进步之后,行为金融学的现实意义得以有机凸显,有必要主动强化理论的逻辑分析力度,将以往存在的漏洞填补完善,并依照时展特征进行适度地创新,最终引领我国金融行业更加高效率和高水平地发展。
(二)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
行为金融学和整个金融市场有着十分缜密的关联,因此,想要精确性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就必须预先明确整个金融市场的动态和经济发展的全新特征。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在金融市场方面监督力度已然持续加大,证明上级领导对于金融领域发展愈来愈重视,无形之中赋予金融学发展更为良好的支持环境。在此类契机之下,金融学研究必须紧紧把握时机并积极予以调试,保证将眼前所有的不稳定因素一一消除之后,衍生出一类可靠的金融结构体系。
(三)行为金融学指导作用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金融市场内部,有关投资主体影响地位变得愈来愈深刻,可以保证赋予资金流动与金融市场发展更多的支持服务动力之后,创造出愈来愈丰富的市场价值。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改革发展背景下,金融市场的领域明显持续扩张,开始频繁涉猎企业、银行等各类领域,在此期间,涉及投资主体的地位更是前所未有的突出,一时间带领金融学研究开拓出全新的方向。归结来讲,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主张将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学与金融学进行全面融合,确保衍生出健全有效的金融学体系之后,对投资者发挥深刻的指导功效;还有就是争取将金融学作为基础性出发点,保证频繁涉猎不同行业领域过后,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度,为日后相关金融学知识研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四、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趋势
[DOI] 10.13939/ki.zgsc.2015.08. 030
1 互联网金融现状
1.1 国外模式
1.1.1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产品1999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民众的眼前,贝宝(PayPal)提倡全民将银行中的余额购买利息率更高的货币基金产品,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在2006年伴随着银行利率的持续上涨,其吸收到的资金总额超过10亿美元。在该货币基金还未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型金融领域前,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美联储将利息仅有1%不到,货币基金的投资价值荡然无存,最终于2011年伴随着经济萧条退出美国的大舞台。
1.1.2 网络信贷
在美国通过网络进行信贷交易的形式主要有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指的是仅以网络的形式进行银行的存贷业务。由于网络银行特殊的存在形式,形成了其超低成本的融资优势,以其高于实体银行的投资回报率高速地吸收存款。但是传统银行针对纯网络形式的银行,通过发展各自的网络业务,逐渐削弱网络银行原本的竞争优势。最终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在1998年被一家加拿大的实体银行收购。
1.1.3 P2P借贷
P2P借贷在美国兴起是在2006年,主要以平台的形式存在着。借贷俱乐部(Lending Club,LC)就是其中的主力。该平台只收借贷的中介费,由于个体间的融资规模较小,且无法提供大额的抵押物,期间的担保仅靠借款人的信用支持,而平台不提供其他担保措施。在个人高效且小额的融资需求下,P2P一路以来也是高歌猛进。
1.1.4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于美国开始盛行是在2009年,它的出现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一个新的融资模式,极大的拓宽了富有创意的小额融资项目的募集资金渠道。对于众筹而言2012年无疑是新的起步,美国国会通过了JOBS法案,该法案将众筹融资形式正式认可,且允许企业通过该模式进行融资获得股权资本。
1.1.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源自于购物平台在支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业务形式,其中美国最早的网络购物平台贝宝(PayPal)公司,与之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一直不错。整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生存极大地受到了美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挤压。主要原因在美国传统金融体系已经发展了太长的时间,对于金融市场的分割已成定局。在面对新事物带来的冲击时,传统银行都能通过创新产品或者服务来应对。
1.2 国内模式
本文中谈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涉及金融服务后形成的一个新的行业领域,而另一类互联网金融形式归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在着一定时代因素,怎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健康地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2.1 货币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模式简单来讲就是结合互联网独有特性,研发而来的高效且较高息的投资理财产品。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而发行的“余额宝”。但是现阶段各大金融互联网公司在对待其货币基金业务方面都是过多的宣传其收益,而对其风险却谈之甚少。如何降低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向传统的金融公司学习的地方。
1.2.2 网络信贷
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网络信贷业务发生在证券领域和保险领域。在网络证券领域国内起步较早,直到2000年4月证监会颁布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网上证券业务行为规范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目前中国证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其网上交易业务也逐步扩展到手机网上交易,网上开户甚至是推广电子券商。目前国内的保险业在互联网上同样发展的不错,从1997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上线,到2000年首个全国性电子商务网站开通,国内的保险业网上经营正在蓬勃发展。
1.2.3 P2P信贷
P2P(Peer-to-Peer lending)信贷,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公司组建第三方平台将资金的出借方与贷方匹配链接。P2P信贷能够将各类个体小型贷款人联结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险,还能使借款人在全面信息下选择更为有利的借款利率。目前在国内呈现的P2P模式有2种:第一种是线上模式(Online),代表企业有拍拍贷和人人贷。该模式的特点是没有实体成本,审核仅通过视频认证、银行流水账单等手段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级。第二种是线上到线下模式(Online to Offline),代表企业是翼龙贷等。相比于第一种模式,在信用风险评定方面发生了变化,借款人除了需要在线上提交有关的借款申请,还需要到实体商处进行进一步的信用等级审核。
1.2.4 众筹
众筹模式,从名称上就可以理解为大众或群众进行共同筹资,其形式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将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项目或者个人的创意思维向公众展示,公众可以通过自我意愿选择将资金投资给目标企业或者个体。针对众筹的融资模式,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建设平台方面主要注重于合理的项目展现形式和出借方用户数量,目前国内在平台建设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天使汇、淘宝梦、点名时间以及一些微信公众平台。
1.2.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其运营模式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独立创建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仅为用户解决在网络支付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支付需求,主要代表公司有快钱和易宝支付等。第二种是用于担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它们从创建初期就已经定性,依托于所属的电子商务网站并为其提供支付担保,在实物跨越时间与空间后进行网上资金交付,主要代表公司有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已经不局限于在互联网上实现支付功能,而是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
2 存在问题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依托仅是原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的衍生,对于金融服务方面仅能做到对客户需求和偏好进行统计分析。在互联网金融高效快捷的优势下,难免会被人们遗忘一些它现阶段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下是针对货币市场基金、P2P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货币市场基金
国内由“余额宝”带领的高回报率产品出现,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从事货币市场基金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在高回报率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客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在美国支付公司贝宝 (PayPal)就曾经用同样的方式吸收资金,当美国的市场利率下降,货币市场基金的高回报率就无法被支撑,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就无法被实现。这时不但是从事该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会倒闭,整个市场上的闲置资金也会发生恐慌,形成国家内部的金融动荡。
2.2 P2P信贷
针对国内现行的三类P2P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模式和不可控信用风险:首先是线上模式(Online)普遍存在,在没有线下机构进行辅助控制信用风险情况下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会非常高;其次是大多数P2P信贷公司向出资者提供金融担保,这种资金中介的担保会带给出资者更高的收益预期和更低的风险预期,在这类模式下整个P2P信贷模式将会变得更加富有信用风险;最后是国内整体的征信系统并不完善,仅仅靠目前互联网系统产生和金融服务中的信息,很难做到对借贷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这也是现阶段国内发展P2P信贷模式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
3 发展趋势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以上因为阶段性导致的收益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和完善,而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提出两个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分别是:大融合趋势和全方位趋势。
3.1 大融合趋势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发展趋势就是关于融合。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最关键的应用工具,它已经和原本传统的各类行业进行了超级亲密的合作,例如传统的零售业与互联网结合成就了现在的网上购物,那么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之间未来也必将是融合的。本文所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仅是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另一大部分将会是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衍生,这两类企业未来将会在互补中相互融合,双方的优势都将得以发挥。
3.2 全方位趋势
在国内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非常的严格,禁止混合经营其他业务,在降低金融业发生杠杆效应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灵活多变的特性。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类抑制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在面对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便捷广泛的前提下,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全面的结合将会是解决以上矛盾的主要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高度融合以后,原本存在的金融业边界将会逐渐消失,金融业将通过互联网的广泛性和便捷性重新融入各大行业,也就是重新定义各行各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交互关系。未来的社会将会是高速运作的,金融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将会是支撑整个运作系统的关键,而互联网必定会是金融业实现该职能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静,邢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行为变迁及银行变革[J].征信,2014(9).
[2]程华.互联网金融的双边市场竞争及其监管体系催生[J].财政金融,2014(7).
[3]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
[4] 蔡林正也,梁剑.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以P2P、B2B和余额宝为例[J].中国市场,2014(9).
[5]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市场,2014(7).
[6]孙俪原. 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上银行;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互联网金融事业不断与金融领域结合,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发展阶段,并且出现了各种形式多种规模.在当前这个时期,互联网金融代替了传统金融领域的旧形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筹集不同资金,支付的网络化等,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活动,并且进行一些相关项目,在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总结分析,就是我们在本文之中要进行探讨的主要内容.
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关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形式,当前的社会肿么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互联网今日能够不断更新换代,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现了各种各不相同的六种模式[1].1.1.1传统金融业务所谓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业就是指我国国内的很多银行机构,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各种不同模式的改编,开设网上银行系统,建立网上支付和交易平台,实行网上信贷业务,网上交易、保险业务以及一些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都包括在内.1.1.2第三方支付模式通过第三方交易,我们能够很好的看到在我国的互联网领域内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不同的支付,买家和卖家都有其基本的信息作为保障,由第三方提供支付平台[2].1.1.3大数据金融模式我们所说的大数据金融模式,就是在我们平常的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各种非数据化的准们画的整合和归纳,从而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交易模式.1.1.4P2P网络借贷模式p2p是我国当前的一种网络的借贷模式,就是能够使得我国的互联网交易平台能够比较直接的通过现代互联网这个途径进行合理合法的借贷.1.1.5众筹模式我们所说的众筹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1.1.6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能够为我国的金融领域的各种产品发展提供合理的模式.
1.2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
1.2.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现状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面,他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模式和方面,最近几年,我国金融领域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活动,不进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一些事情,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啊降低我们的交易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发展[3].主要表现在一些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的银行服务领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不进方便快捷,而且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购物或者转账活动.还可以再这个方便的平台上进行银行的一些借贷业务,当面社会,互联网借贷项目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进行第三支付时有一定的保障,它不仅与一些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还能够保证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通过这些工作,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性不断推陈出新,日益更新的互联网金融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线上和线下共同合作,保障安全,降低风险,提高效率.1.2.2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自从21世纪初的发展,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交易规模和范围不断的扩大,我国的银行网上第三方交易、各种网络借贷活动和互联网金融交易形式的设计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是我国经济活动领域的重要力量.并且,我国的网上银行交易由2008年时的285.4万元迅速增长,在2014年时达到了1549万元的业绩,在这期间的发展中,我国的网上第三方交易活动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互联网的交易量迅速增长.网络信贷业务也不断发展,在前几年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有时竟然能够达到200%,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的手段不断得到发展,因此交易的规模不断发展[4].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弊端[5].在这些新兴的信息产业风起云涌的时候,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进行一定的约束,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因此我国当前的互联网进入产业的发展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因而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1)关于大数据金融的发展,他最先是由互联网的电子信息产业和银行共同合作而产生的主要的媒介,并且,我们的电子信息领域再后来又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化,建立了各种电子信息支付平台、各种形式的数据库资源等.(2)在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不断发展,在最近的几年里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和传统的商品形式受到了强烈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其他方面的发展.(3)最后,通过网络信贷业务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影响,网络借贷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一些企业的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冲击.
2.2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但是在互联网的信用发展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制度和体系保障,使得这些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方面不断出现信用问题,一些网络协议的安全性比较差[6].网络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并且在网络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网络通讯也具有很多的特点,比如便捷、高效等,但是其中网络通讯的全面对外开放性更加增大了网络通讯的风险,使病毒、黑客等有了更便捷的途径对其进行攻击,导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系统面临更大的发展危险.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研究也不成熟.所以我国的金融系统大多沿用外国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但是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我国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国外的金融管理体系,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且还出现了外国的系统与我国客户的终端系统不兼容的情况,更加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危险.
2.3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是借鉴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各种特点以后,结合互联网金融自身的优势,慢慢发展形成的.这一体系的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并对互联网金融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金融互联网机构的相关监管管理,并且在对市场中新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体系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不完善,随着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也渐渐出现了一些漏洞[7].比如说我国的监管力度主要在银行为首的大多数的网络金融体系,而忽略了非银行主导的网络融资机构的监管,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我国银行业的贷款系统得不到升级、非银行主导的网络融资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得到飞速的发展且风险也随之增加.上述出现的这些漏洞只是一部分,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
3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效率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结合了金融体系的特点和互联网体系的优点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体系,但是由于出现的较晚,我国在进行监管方面缺乏专业的经验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比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更好.结合现阶段的网络金融模式可以得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向新型的模式转变,这一点也更一步地说明了我国的传统金融系统和网络金融体系的管理方法并不相同,对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设定专门部门进行监管,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体系也更应该结合网络的特点进行相关改进和预防.
3.2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和信用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
只有做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信用度的提高才能保证网络金融体系快速、稳定地发展,一方面我们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相关改良措施,另一方面提高互联网金融体系本身的完整性.具体地实现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完善,第一点,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的顺利发展,应该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网络技术,形成一套专业的互联网技术适应技术;第二点,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等资源,完善我国的网络金融数据;第三点,鼓励对于网络金融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更进一步地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严密性.
3.3进一步整合、发展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其内容
3.3.1做好相关模式间的整合工作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中的交易状况与传统金融系统的交易不同,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是在很多其他方面存在着不同,甚至相互冲突,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做好两种模式之间的相互促进工作[8].相关措施如下;(1)现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对于我国传统金融中银行的存取款业务、贷款业务等业务的影响问题,我国金融行业应实行提高利率和加速利率市场化,以此来增强我国银行的业务能力以及经济推进.3.3.2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系统建设和开放的力度为了我国的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与促进其长远健康的发展,传统金融系统应在增大商业银行系统的开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建设商业银行的证信系统.对于我国现存的网络金融体系中的漏洞问题,为了促进其在现存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应努力构建出完善的保险体系和强大的信用体系[9].
3.4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和安全防范制度体系
健全的网络金融体系是网络金融系统长远发展的主要前提和保障.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网络金融体系的监管不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明确网络金融的明确定义,为了彻底清除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的隐患,应确定好对互联网进行监督的主要监管部门;(2)针对互联网金融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政府部门制定出规范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行为;(3)社会中自发地组织管理组织,对于现存的网络金融系统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10];(4)尽力做到对于网络金融的完善,即完美的运行互联网金融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允许适当的错误存在,理性地看待“完美”问题[11];(5)不仅政府和社会方面要做出相应的努力,金融体系本身的一些参与成分如银行监管委员会等,也要制定出合理的措施,促进各银行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关键词:西部农村;民间金融;金融创新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严重,一些学者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了阶梯增长理论,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政策、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的差别,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期以来比较突出。在金融领域,我国各地农村金融发展也十分不平衡,存在的问题千差万别,一些学者针对这些不同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但一些措施实施起来效果并不好,农村金融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相比中东部地区而言,发展起步较晚,但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从理论上看,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而民间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此,本文将选取农村金融作为考察视角,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金融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深度发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滞后,规模偏小,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育就更加滞后,发展无序没问题普遍存在。从全国来看,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但还远未完成。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农村金融组织发育很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育都比较之后。同时,相比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洼地,资金渠道少,传统的农村信用社是面向农村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并没有主要投放贷款给农民,农村紧张的资金局面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农村信用社还日益成为一台吸取农村资金的发动机,进一步导致了农村资金缺乏的问题。比如,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分布密度小,农户通常无法获取金融服务。尽管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还涵盖了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但能为农户发放贷款的实际上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布局较少,邮政储蓄又只存不贷,农村资金被大量吸取。
其次,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的经营风险更高。从地理位置看,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主要位于偏远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较少,经济管理制度缺乏,没有统一管理的制度,在法律上也缺乏合理界定,在与正规金融竞争时缺乏竞争优势。在发生纠纷时,由于缺乏相应明确的裁定标准,各方利益都可能受损。另外,我国民间金融的形式很多,但大都十分隐蔽,政府缺乏相应优惠政策的制定,也就很难规范民间金融的行为。
再次,我国西部地区民间经济发展导致民间金融不确定性增加。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般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互动关系强烈,金融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但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民间金融基础是地缘传统,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当地脉关系为基础的信贷关系。由于环境及个体社会角色的转变,民间金融规则会不断转变,一旦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后危机时展我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对策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了重大影响,但也为我国金融领域改革提供了契机。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完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对策如下:
首先,要肯定我国民间金融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时期,正规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的关注必须提升,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及农户的局限性,风险较高,正规金融组织支持力度不够,相应的,民间金融则填补了这一空缺,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填补了资金缺口。实际上,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处于初级阶段,问题很大,而我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但是,不能否定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政府要建立民间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平台,为融资双方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促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民间金融的运行效率。要保护其发展的势头,确立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发挥其补充作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
其次,要依靠法律手段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
金融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其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有利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民间金融形式,规范制度,发挥其积极性。而对于民间金融不合法的形式,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遏制非法的民间金融行为。监管当局要积极引导,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防范民间金融的风险,给予其制度保障。要运用多种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服务体系发展我国西部经济。要充分利用这些服务体系,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金融运行效率。
再次,要积极利用各种民间金融组织
要明确市场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速度,既要给予适当的积极保护,又要建立一定的退出机制,加快市场化的进程。要引入各种适合的经济主体,放宽准入资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展西部农村金融,丰富民间金融组织形式,利用其弥补区域性经济主体资金需求不足的功能,推进互的民间金融组织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规范边界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01).
[2]姚洋.改革金融体系:治理中国经济失衡的良药[N].南方周末,2009-8-20.
【摘要】股票市场存在的众多异常现象已经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加以解释,这就迫使学者敢于拓宽思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将心理学等知识应用到金融学之中,行为金融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质疑,投资者往往存在许多认知偏差,而过度自信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关于过度自信问题的研究已经日臻完善,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本文着重就过度自信与交易量、投资者收益、股票价格波动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并推导得到过度自信与交易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投资者收益存在反向关系,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存在正向关系。为了验证模型推导的正确性,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的样本股票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模型推导的结论是一致的。
【关键词】过度自信;过度交易;投资者收益;股票波动率
一、引言
当20世纪70年代Fama提出有效市场假说之后,随之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等经典金融学理论组成了完整的现代金融学理论体系。这些传统金融学理论都是以完美市场假设和理性投资行为为基础的。但无论国内外,股票市场存在的众多异常现象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加以解释,比如中国股票市场长期普遍存在的暴涨暴跌与高换手率现象,这就迫使学者敢于拓宽思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对异常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研究,追根溯源,由此打开了新的金融思想领域。特别是将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到金融当中的理论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在2002年度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将人的一些行为特征与投资行为相结合的研究日趋增多,行为由此金融迅速崛起。
行为金融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质疑,投资者往往存在许多认知偏差,而过度自信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是指在人们通过观察自身行为结果认知自身能力的过程中,由于受情绪、偏见、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过高估计了自身能力的心理特征。学者在众多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就金融领域来看,过度自信会给投资者行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带来许多影响。本文就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过度自信与交易量、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投资收益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不仅面临着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还面临着金融业务新技术与新形势的挑战,后者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发展障碍。1、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速度滞后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金融业务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与端口,众多理财、保险类互联网金融业务乘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态势不断涌出,在相关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与完善之际,这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如履薄冰的繁荣。网络病毒的侵袭使得这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运行成为了一种偶然,如果不能及时构建严密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那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会变成无稽之谈。2、层出不穷的互联技术应用是当前金融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以及大数据等新兴分析技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务的运行机制,也为消费者的金融信息安全增添了更多威胁。互联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为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来保证其安全运行。3、网络安全防控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防范的难点。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另一重要安全隐患便是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互联网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特点,为许多网上金融犯罪提供了便利,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防范的重难点。要想依附互联网这一平台展开相关金融业务,必须在网络安全防控方面有所作为。
二、相关对策建议
1、完善顶层设计,尽快构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平稳运行离不开相关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我国当前已经存在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是根据传统金融信息安全问题而建立的,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得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需要。所以,国家必须做好相关顶层设计,在安全保障技术方面提供最严密、最尖端的技术支持,加快金融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建设,在对当前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完善的前提下,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实现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预测与防范。2、加快安全网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提升金融网络防御攻击的水平。作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依附的主要平台,互联网有必要进一步减少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为金融网络的自身防御提供高安全系数的保障。互联网可基于大数据分析,对于不同的金融业务平台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所的平台进行信用评估,从而为消费者进行选择时提供相关参考性意见。3、加强对新生金融实体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息安全保障。新生金融实体开通互联网金融业务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存在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国家需要对这些新生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相关审批,制定出相关的考核检验标准,考核检验新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实力以及相关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投入,严格遵守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保驾护航。4、积极探索适合监管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处在发展初期,因此缺乏相关管理经验,所以,我国可以借助国外先进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以展开国际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合作,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面向世界各国的业务,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无法对涉及国际金融信息安全的问题实现有效处理。
三、结语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问题及对策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信息的不对称会让衍生金融市场中存现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就会提升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性,由此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会给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带来影响。这就证明要提升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水平,实现会计监管的监督作用。
一、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基本概述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定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观点,通过对专家观点的分析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含义是指,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交易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以及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基本含义来看,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监督的过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而会计监督则属于监督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运用会计监管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中隐藏的风险进行监管,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的风险。在当下一些发达国家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已经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和体系,但是这些制度的管理重视主要在金融监管上,对会计监管不够重视。面对现在的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体系来说,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缺少整体上的管理,并且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都不够不完善,这就是衍生金融工具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计量价值给市场造成动荡
当下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了规定,其计量属性为公允价值,尽管运用公允价值可以进行虚拟经济的核算,并且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也能够得到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缺点,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导致了市场动荡加剧。产生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导致资产的负债现象会随着市场的动荡而反应出来。
(二)风险信息透露不够,信息透明度低
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出现缺少引导作用,在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出现不够准确,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也没有相应的计量模型,这就导致企业在使用相同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估值技术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现象,会降低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并且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当下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规定方面还没有细致的规定,这就导致由于信息的不同提升了风险发生率。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方式很单一,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却非常多,这样就导致传统的财务报表无法体现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这样就会导致利益的下降,同时传统的财务管理报表方式不能够完整的呈现交易的过程。金融衍生工具在财务报表中属于交易性金融产品,这就是没有办法通过财务报表来得知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细节的原因。
三、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
(一)要完善会计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适合的会计监管方式能够提升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面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政府在监管中的主体地位,要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能和义务,提升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能力,以此实现信息交流的通畅,提升监管的能力。同时也要充分的发挥行业监管的力度,建立适合的监管体系,实现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督的创新发扎,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水平。
(二)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不正确使导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风险的中亚原因,要把完善企业结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当做监管的出发点,要建立适合的股权结构,通过提升股权结构的水平来实现公司中的信息共享。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提升风险意识,运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减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公司自身应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通过风险预测来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交易过程中,要在一定时间内检查业务情况和风险监管工作,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
四、总结
综上所诉,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各种风险,要通过各个部门的有利监管,结合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并且提升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玉莲.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01:17-18.
[2]谭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1,08: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