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09:46: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目前医药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陈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
关键词:医药;人力资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7-01
1 前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一项重要制造业,它是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既可以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科技实力,它的良好发展也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药研发生产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人力资本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比较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制药水平,集中体现在新药研发水平差距较大,这也和我国医药研发人才培养水平有限有最直接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对比2005年,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实现利润1407亿元,年均增长31.9%。技术创新成果也很显著,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医药创新领域,一批创新药物获得批准。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药业的总产值同批增长达到29.02%,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一直趋势良好,但实际上人力资本仍旧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的瓶颈都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影响。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2 医药行业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不能满足现状
单从医药制造业来看,2011年总从业人员数约为179万人,相较2010年,增加比例约为3%。相较2000年的998万从业人数,十年间增长约为79%。同时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医药行业的准入政策,规模较小或资质不足的企业不断被淘汰,得以生存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从另一方面来看,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医学类毕业生2010年较2009年就有13.8%的增长。医药从业人员还包括药学、生物、化学等专业。2011年包括生物制药等医药相关毕业生更是达到579204人。可是即使如此,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但因为医药行业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且规模较小,带来了巨大的医药人才缺口。根据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数据显示,医药行业2012年人才需求与2011年相比增长41.4%,其中一线城市增长幅度较大,北京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35.2%,广东同比增长36.9%,上海同比增长49%。其中根据多份招聘网站的医药行业人才供需分析,专业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是目前最为紧缺人才。
3 医药行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较高,重点领域医药人才培养不充分
医药行业对于员工的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前程无忧2011年的调查报告,生物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约94.1%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55.8%拥有本科学历。员工整体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都在所有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医药学类学制通常是5+3+3制,即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整个培养过程将长于其他专业。我们再按照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来区分医药行业的人员构成。其中除生产人员和少数销售人员学历为医药类专科大专生外,技术人员和主要销售人员绝大多数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而研发工作则主要由硕士、博士,甚至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人员承担。根据IMS在2012年4月的消息,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医药研发中心向中国移动,医药研发人才对于研发市场的有力支撑,明确表示了“医药研发人员将持续性保持活跃”。根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家大型医药企业研发人员仅占大中型医药研发人员总数33.8%,对比美国39家PhRMA会员企业的研发人会员就占美国全产业研发人员总量72.8%。
4 医药行业人才地区性非均衡
人才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大量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医药人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和大城市,而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软件人才数量较少。根据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图1),超过一半的医药类人才都集中在东部区域,西部共12个省份却仅占17%。吸引这些人才的原因不仅仅是东部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更主要的是这些建立了良好的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批准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省市已达到21个,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比如上海地区现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新药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基地;江苏地区现已形成苏州、泰州、连云港、南京一线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天津地区聚集了500多家从事生产研发的相关机构,中药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这些都是大量吸引医药人才的根本原因。
5 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存在差距,人才流动率较高
虽然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其实总体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医药领域仍存在不同工种间、不公细分行业间的差距。比如从事研发和销售人员的工资明显要高于从事生产员工。随着跨国医药公司的抢滩和本土研发机构的快速崛起,中国本来就不甚充足的研发人才供应更显得捉襟见肘。不可避免的,研发人才的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不过以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侧重来看,医药销售人员仍然被医药公司认为是最紧缺的人才。同样,也是因为研发人员学历水平最高,前期的人才培养投入最高,而生产人员的前期教育投入有限,不可避免的使得生产人员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
从行业细分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一般薪资水平高于流通、化学药、中医药等其他行业。比如2012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维持了仍然11.4%左右的增长速度。因为其中一方面因素就是生物药是我国“十二五”大力支持的医药产业,这也使得它将是未来五年内比较看好的领域。而由于新医改的作用,整个医药流通业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11.2%的增长。化学医药行业则受到影响最大,由近13%的薪资增长下降到9.5%。此外,中医药行业只有8.6%的增速。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在2012年介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流动率基本在20%-25%之间,高管流动率在7%-10%,就连应届毕业生的流动率也非常高。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医药企业对销售人才过度倾斜,薪资水平不均衡,使得很多充实生产人员转投销售岗位。而研发人员作为稀缺的资源,如果在企业中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也必然导致其流失。
6 总结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等政府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的医药产业形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整个医药产业链出现动荡,甚至引起“洗牌”,因此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由此预见,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营销人才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重点引进的人才。在医药产业布局方面,也将更加合理,除了继续保持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地位,集中研发要素向北京上海聚集外,将引导生产制造向山东、江苏等地发展,山西太原、甘肃兰州、福建厦门等地也将依托其原材料的天然优势,带动周边产业集群的简历与壮大。这也会合理疏导医药人才的分布。同时国家也更加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卫生部2011年印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更是从国家层面上提高了对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进,人才的进步也需要良好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引导,医药行业和医药人才的发展将会是共同促进,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波特五力模型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发展战略
1波特五力模型简介
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r)教授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根据他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进入者、现有竞争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其中,潜在进入者、现有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属于外部竞争,也称作水平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属于内部竞争,也称作垂直竞争。
这五种竞争力量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做出分析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
2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国家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以及大病保险等新医改政策的驱动,我国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根据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2 年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083.26 亿元,同比增长19.79%。医药行业产销规模的稳步上升进而带动了行业利润增速的继续回升,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731.68 亿元,同比增长19.84%。2013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虽然我国医药行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
2.1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上。
2.1.1从行业总产值分析,产业结构目前仍以化学医药工业发展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药产业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制药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2.1.2我国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具有疗效明确,价格低廉的特点,大多数已经列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处方药市场为仿制药的天下,新药特药相对较少,重复生产导致同一通用名称的药物其生产厂家有数十个,独家产品少,药品质量得不到国际认可。
2.1.3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近7000家医药企业中80%为中小型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区域分散、集中度不高等现象。自2004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药企的创办和管理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通过行业内兼并重组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龙头企业。
2.2创新能力匮乏。主要表现为原研能力无法赶超跨国医药企业。在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药市场的背景下,原研药依然居市场主导地位,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却屈指可数。纵观全球研发领域,投入前10 位的跨国医药企业每年投入新药的研发费用平均占销售额的17%,而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很多医药企业长期依赖仿制药盈利,由于研发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3核心竞争力不足。综合实力无法与跨国医药企业抗衡。多数跨国医药企业创办较早,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凭借技术优势建立了强有力的行业学术地位,我国医药企业缺乏的正是雄厚的资本、前沿的品牌和过硬的研发技术。当今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资医药企业窥伺中国的巨大市场,无不想在中国分一杯羹,这使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2.4医疗体制不完善。我国医疗体制不完善的现状导致以药养医的现象长期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和百姓看病难、药品贵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寻找出路。
3我国医药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1潜在的进入者。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具有投入大、利润高、风险大等特点。高回报率这一大利好让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看好这一市场。医药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关系民计民生,进入壁垒也较高。进入者必须面临规模经济的考验,若以低投入进入,则产品和市场得不到保证;若以高投入进入,市场需要培育期,短期回报率不能达到预期。同时,由于顾客对药品质量和品牌忠诚度不同,新加入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攻克这一壁垒,树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往往会以前期亏损为代价。另外,在进入医药行业时,如果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也会面临进入障碍。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公司-医院,这种传统分销渠道的特殊性导致新加入者在选择和建立分销渠道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行业内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限制了新加入者对产品的选择,没有特殊优势的产品也无法赢得竞争。国家行政干预、药品招标限价政策、对新建厂房的GMP技术要求等都限制了新加入者的进入难度。
3.2现有竞争者。截止2013年8月,国内共有医药生产企业6980家,其中80%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规模与资源上势均力敌,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药品创新缓慢导致药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药企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和服务战,市场增长缓慢。与此同时,跨国医药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模式与本土药企建立联系,凭借美誉度较高的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认可,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3.3替代品。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其替代品属于新技术或新机理的产物。一种新药从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且可能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替代品对医药行业竞争威胁不大。但国内过多的专利期外仿制药品成为国外原研药的替代品,以相同机理、价格低廉对原研药物造成威胁。
3.4供应者。医药产业所需各种资源和设备,包括原辅料和生产设备等,受到国家能源价格调控的影响。近年来能源危机使得医药用原辅料价格不断提升,源头生产企业的价格提升导致药品生产企业固定成本提高。例如中草药的能源稀缺,滥采滥伐导致稀有中草药能源匮乏,原料药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断提高,在不调整成药价格的情况下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利润不断降低。因此原辅料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或更换供应商等战略调整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3.5购买者。医药生产企业的购买者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药房和零售药店等。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根据国家对药品流通两票制的规定,药品从生产企业直接流向药品批发企业。近年来,药品批发企业逐渐形成战略联盟,规模化、集团化趋势明显,如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在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份额逐年加大,在与药企谈判时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我国现有医疗机构100万余家,零售药店42万余家,这些药品终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与药企讨价还价时也占有绝对优势。
4医药行业发展和竞争战略探讨
4.1资源整合战略。针对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分散、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等现象,应通过企业自上而下的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企业,将化学药物、中成药、生物制药等领域进行专业化分工,集中化生产经营,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群体。通过兼并重组,中小医药企业可以避免与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发生正面冲突,避免在直接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同时获得大型企业资金和先进技术扶持,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通过兼并重组,大型企业加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竞争优势直接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医药行业供应商和购买商的垂直竞争,具备实力的药企可以通过前向或后向一体化战略,深入供应源头产业和购买终端产业,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对供应方提高货源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交货时间,对购买方提出的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从而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优势,创造最佳效益。
4.2差异化战略。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特性,使顾客偏好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医药行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课题。实现差异化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4.2.1产品差异化。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变剂型剂量、改变给药途径等方法实现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4.2.2品牌和服务差异化。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通过高度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营销模式实现差异化。医药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与人类心身健康息息相关,组建一支专家顾问式服务团队尤为重要。
4.3创新战略。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药创新。医药创新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目前,真正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技术,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虽然原研药物少,但模仿创新能力较强。
4.3.1发展高仿制药。发展非专利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强项,在未来若干年也是医药企业的首选。高仿的好处是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我国是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从低端仿制、高端仿制到完全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日本从低仿、高仿到最后独立创新,经历了40年。我国进入高仿阶段后,未来几年产品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不断积累,可以为独立创新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4.3.2发展中药。我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临床辨证施治已有几千年历史,《本草纲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药典籍流传至今,具备成熟的经典方剂。医药行业应重视我国独特的中医药优势,将其开发成符合临床需求和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药物,提高在国际新药研发中的竞争能力。
4.3.3集中于特殊领域。目前新药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领域,随着社会压力和人口老龄化加重,对精神心理疾病、老年病、流行病、计划生育等需求量巨大的药物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新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5结语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医药巨头纷纷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医药行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威胁,本土医药企业应当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合理树立战略目标,发挥竞争优势应对挑战,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64.
1我国现在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状况
为了不断改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帮助我国医药行业不断的进步和改进,就需要对目前我国医药集团的营销模式的状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在了解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更好的进步和改革。虽然现在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容乐观的问题,但是在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以最快速度实现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只有首先了解了基础性问题才能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人情现状,结合当下实际的营销模式实现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改革和创新。在对基础性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后能够帮助运营家提出更完美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进而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医药行业的营销策略实现帮助。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整体出现一个向上的趋势,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而没有倒退,这是值得人们所高兴和骄傲的。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也做出相应的改革,并且从改革开放以来从不间断的不同程度的进行创新和进步,这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不断的扩大,而且营销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最初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医药集团销售份额占据整个营销市场的份额只有五分之一而已,然而到现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已经上升到了销售份额的四分之一,并且我国整个的医药集团行业都成为了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一份力量。我国在全球都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医药集团市场营销的竞争力日益增大,我国各个医药集团公司都在努力的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它促进了我国整体的医药行业的进步,在国际上我国医药集团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上升在上升中,其中关于OTC类医药已经在国际中出现超过六千的数量,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中国医药集团仍旧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现在我国医药集团的影响正在经受着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的打击,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在不断的被冲击着,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增强医药集团营销也面对这更加严峻的局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医药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加。外国的一些医药集团和企业正在慢慢的占据中国市场并且不断的压制我国医药集团行业的发展,不断占据我国的医药营销市场,这些导致了我国医药集团所占据的市场医药份额在逐年下降,因此为了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改革和创新赢得市场,就要积极努力的从基层入手进行改革。
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正在慢慢的走向正规,医药营销模式越来越有模有样,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除此之外政府和医药集团企业要积极合作完成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华丽转变和改革,进一步的规范我国医药行业的营销市场和营销模式。在最近这几年我国最先实现了行业的上千数量的改进,随着我国在医药集团营销行业的规范程度不断增加,并且出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管理规范措施,我国的大量规范制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我国医药集团主要的营销模式和改革
市场中药品的营销模式主要分为主要的两部分,包括模式和自主运营营销模式,这从行为人的主体来进行划分的,同样的从营运方式的不同上也可以划分成多种营销模式,其中包括学术营销品牌类形象新闻类营销数据类营销和流通式营销等多种方式。只有将这些营销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和互补互助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首先在医药的推广和介绍上可以运用学术模式实现我国的人们更多的了解一种新兴药品,帮助其快速赢得市场和顾客,提升这种药品的实际竞争力,这种学术类营销模式主要适用一些新研发的不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药品。学术模式营销是一种最新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效能的提升。在临床上一些企业集团新研发的医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食用才能逐步的确定药品的药效和作用,但是这在医药的刚研发阶段是缺乏很多的先是依据的,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对自己的药品通过人性科学学术性的理论型解说向人们解说,使得人们最快的了解这种药品并且信任它。这在新药品的影响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医院中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不仅使得药品在OTC营销中可以通过品牌营销的模式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客户的关注和购买,在医院中进行推广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品牌的手段帮助药品的销售。在社会上最常用的医药OTC,它面向的是更大众化的客户,因此在此类的药品的销售上要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药品营销模式,通过借用品牌的力量达到药品集团更大的经济效益。
3结论
关键词:高层管理人员医药行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市场医药已完全放开,竞争愈来愈激烈,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国际上最大的25家医药企业已经有20家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医药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销售理念、技术研发、管理方法长驱直人、抢占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医药企业近3500家,竞争非常激烈。医药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临着两种重要资源的竞争:一是自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的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竞争。
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企业高管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这“春雨欲来风满楼”的季节,中国医药业已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销售理念、薄弱的资本实力、外资公司的业务抢夺和精英人才的纷纷“外流”,使中国医药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员又不断出现震荡,使笔者对中国企业现有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产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高管人员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5年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收人36万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医药业。平均年收人超过50万元的行业有5个,依次为:医药68.6万;电力64.7万;汽车61.9万;冶金57.8万和地产57万。这五大行业也是近两年景气度颇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由于薪酬水平与所在行业景气状况的相互关联性,中央企业的老总薪酬也随之提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倍左右。医药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员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遥遥领先,达16.5万。相应地,其高管与员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为4.2倍一。
《中国企业家))还对对100家上市公司(随机抽取行业龙头企业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分析,医药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排名第四。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其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高管人员薪酬水平总体较高。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较小。这种较小差距的收人很难达到企业的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断高管人员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据收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差距。在医药行业,央企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国公司(中国区)以及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医药行业的央企内部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收人差距仅为4.2倍,这与国外企业的最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内部公平很难保证,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难以充分体现。
此外,对所披露的薪酬数据,没有区分“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这在一点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忽视,一方面说明我们高管人员薪酬在宏观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权的限制和证券市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充分认清现状,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三、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因素。
3.1医药行业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是属于营利性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按照会计计量的绩效来确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每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是外资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次之,最后是国有企业。其次,由于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此,给予高管人员长期激励(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3.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供求状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高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阶层,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赋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投资,因而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有限性。但市场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虽然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是以销售为主要阵营的行业,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医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阻碍,也促进了高管人员身价的提高。如果一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达到了市场均衡,那么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企业在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时会考虑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实现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的竞争力。
3.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玛(Fama)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高管人员薪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效果都与股票市场效率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高管人员在获得股票期权奖励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对公司进行评价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员的经营业绩。这样,企业在进行高管人员薪酬设计时,可以依据高管人员的努力所反映的实际业绩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员绩效评价高管人员的评价标准有会计标准和市场标准,市场基准原则具有较强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使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够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趋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显示高管人员较偏好采用会计标准原则,而所有权人较偏好采用市场标准原则(Gomez-Mejia&I3alkin,1992)`5。会计基准原则下,高管人员能够进行内部会计报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绩效表现;市场标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权人而言,市场基准原则相对而言更有助于他们监督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表现。另外,非财务性指标虽难以衡量,却更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在高管人员绩效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经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创新、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中也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弥补财务性指标的缺陷。绩效评价的过程的科学性,专业的考核人员和规范的考核制度也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
四、构建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根据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及其分析,考虑到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构建中国化的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长期激励机制由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企业的业绩会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因此,股票期权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重以满足高管人员的需要。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医药企业来说,长期激励机制是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权能使高管人员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高管人员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诱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行为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二者间的激励相容。
4.2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才市场的建设一个有效的医药行业人才市场对高管有很强的激励约束效应。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不但使得经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促使高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医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道德素养等,通过市场的监督和制约,高管人员的目标函数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声誉,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减少短期行为。这样,企业也具有了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
医药行业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现象。长期以来医药商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制药行业大量涌人外企之后,医药分销业仍然没有开放。7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对内开放医药商业,正式的对外开放是从2003年开始。封闭的环境使得医药商业长期停留在指定批发和门店销售阶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高级管理层)人才市场的建设,必须完善相应的机制,比如人才测评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人才测评机制可以保证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正确评价;人才流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动机制可以增加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场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人的非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成本。其中,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内在统一的,缺一不可。约束机制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比如,具有激励性约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约都是外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作用。
4.3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来自于我国制度的缺陷,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之时,制度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赶上来。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场制度建设,增大市场容量,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力图缩减起步较晚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市场自身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作为制度安排的主导力量,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矫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推动证券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4科学评估高管人员绩效要对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和约束,首先要建立一套高管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企业的高管人员有较大的控制权和较高程度的自由决策权,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成为高管人员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成熟的、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我国绩效评估的科学性。首先是根据医药行业的经营特点明确高管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的行业,高管人员的关键责任会有所不同,对医药行业来说,除了营利外,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其次是确定业绩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业绩目标应与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评估标准也尽量客观、公正,评估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高管人员职位的不同来确定。最后,评估程序的公正也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被评估者对绩效评价的认可和评价以后自身修正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