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范文

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09:4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

篇1

(二)立足资源优势,借助市场手段放开搞活县域工业。一是通过企业改制,重新激活现存县属工业企业,推动优势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加紧培植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集中精力挖掘、保护、开发名、优、新、特产品,促使粮食向精细休闲产品转化,香菇深加工向药用、保健等综合利用方面调整,食用油产品质量、品位、包装上档次,不断开发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三是积极发展配套经济,引导中小企业加入省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或挂靠联合,为优势企业加工品牌产品。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在挖掘、振兴泌阳丝毯、抽纱工艺、绣花、土布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同时,力促县外资金、品牌、市场与县内闲置的厂房、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互动联合,把小的救活,大的做强。五是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民营工业总量扩张的同时,重点抓好泌阳县光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县制药厂、俸皇酒厂的破产重组,原县一工、二工小型企业的整体拍卖。鼓励和引导私有资本投资工业领域,扩充泌阳工业经济的实力。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科学规划,调整和优化城镇体系。重点开发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独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广泛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城乡市场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和有盈利的公益事业建设。三是创新体制,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好政策落实,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用足用活政策,放宽经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软硬环境,鼓励个体私营资本业主参与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有盈利公益事业的经营管理,引导私营资本投入农业生产和“四荒”开发,邀请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杜绝“四乱”,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保护群众投资兴业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资,盘活内资,借鸡下蛋,滚动发展。加大对私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实行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贷款发放条件,同时推动私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份融资,在县内为私营企业发展搭建一个融资平台。

篇2

关键词: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政策措施

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推进县域社会进步,是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根据兰州县域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兰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围绕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依托,在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加快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人才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改善投资发展软硬环境,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实现兰州县域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此,本文着重就加快兰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提出一些基本建议,以作政策选择支持。

一、激活经济资源,发展人力资本

在经济活动中,土地、资金、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有效激活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价值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可以尝试土地资源的股份化,让土地在流转中转化形成资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利益的永久保障问题。县级政府应当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真正盘活农村闲散资金,调动农民集资入股办企业,最大限度发挥资本效应。各级政府还应加强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尽快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兰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把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一要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县级政府要在优化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教育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二要创建并完善吸引和储备人才的机制。建立县级人才市场,加强内部人才消化和输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努力培养一支成熟的人才队伍。三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农村人力支撑体系。首先,充分依托在兰州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重点扶持标准化生产技术、环保节能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通过项目承包、科技咨询等多渠道,鼓励人才、科技下乡服务,推动农村技术创新。最后,积极发展培养企业家、经理人和农村带头人队伍,改变县域企业现存的家族式管理弊端。

二、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转型跨越是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兰州县域经济应当改依托本地区位优势,通过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发展,形成产业群,改变依靠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根据兰州县域的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和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育产业集群:一是技术创新,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各县要在石油化工、化工金属、材料工业等方面延长区域内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优势,积极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各县应发挥本土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降低成本,努力培育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特色旅游等产业具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群。三是优化服务,努力扩大园区产业群。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园区经验的认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实施好“出城入园”工程,以园区建设带动产业群发展。

三、突出差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兰州县域经济中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必须考虑地区产业的现实背景。一是从比较优势出发,考虑区域比较成本差异,把握产业优势动态变化,坚持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二是结合技术密集性,在资本稀缺、环境资源承载力弱的现实背景下,根据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优势选取先进适用、成本较低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三是遵循市场导向,从适应市场竞争出发,选取符合更多用户需求或特定需要,具有价格优势的产业。四是本着富民强县目的,选取能够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的产业,用产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

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方面,要放弃过去兰州县域经济普遍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低风险产业配置格局,积极开发现代农业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的功能,调整优化县域农业的布局结构。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原则,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利用荒山、荒地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肥料、饲料和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把生物质产业逐步培育成兰州县域农业的新亮点。

四、加快专业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兰州各县区应从各自优势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大力引导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经济效益。

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兰州县域工业基础薄弱,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要从农产品的加工起步。对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如蔬菜水果、中药材、酿酒原料等,从加工增值、开拓市场入手,努力提高优势产业的工业化水平。各地应依托自身的区位、自然和资源条件,选择主导产业,聚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坚持市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开发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催生一批充满生机的本地中小企业群,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目标。

五、搞活市场竞争,壮大民营经济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虽然近年来兰州县域民营经济增长较快,初步形成了向多产品生产经营扩展、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规模化管理逐步推进的局面,但目前兰州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

发展兰州县域民营经济,必须消除资金与环境的制约。首先,应通过政府牵头建立民营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尝试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银企合作等办法,有效化解民企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采取“以产权换资金、以资源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效益”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个体私营经济骨干力量。其次,要放宽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府监管向服务性管理转变,实行依法行政,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和投资热情。再次,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群体和外来企业家群体作用。要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真正促使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精英群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大力引进具有创业精神的外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形成尊重、鼓励和保护他们创业的社会氛围,让外来企业和企业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六、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城乡统筹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和有效手段。结合兰州县域实际情况,可大力借助建设兰州都市经济圈和兰州新区的契机,从县域区情出发,走特色、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一要统筹规划各类城镇发展,把国道省道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轴线。二要突出发展县城,将县城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经济发达,居民素质较高的小型城市。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现有基础和区位条件较好的小集镇扩展为重点城镇,选择经济实力雄厚且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镇作为该地区的中心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注意分级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适当归并扩大中心镇和重点镇人口规模以增强人口集聚功能,广泛吸纳民间资金以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保护兰州县域地区生态环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鼓励支持生态保护的科研、建设和开发等项目。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建立县域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七、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从体制和机制上坚持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真正有效地激发兰州县域经济内部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财政税收。为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财政可以安排一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支持县级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财政转移支付平衡各县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增强县乡财政基本支出的保障能力。同时考虑研究对县域载体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吸引资金向县域经济转移,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2.信贷投资。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解决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进一步深化信用社政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增强其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定期举办县域企业与银行对接会,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县域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甘肃地方经济建设的机遇, 进一步加强县乡财政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改善县域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

3.行政管理。落实“强县扩权”政策,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和决策权。重点解决好扩权试点县级政府的有效监督约束和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的权力下放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大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简化行政管理体制,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进行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培训服务、市场完善等方面拓展,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为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宝健.县域经济发展:本质、关键和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2005(04).

[2]杨荫凯,韩冬梅.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J].经济从衡,2005(08).

[3]张秀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07(07).

[4]贾卉.县域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篇3

一、我县非公经济现阶段发展的概况

截止20__年12月,全县非公经济总户数6492户,从业人员22149人,注册资金77513万元,非公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92万元,啬值达84048万元,上交税金368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主要涉及采掘、化工、冶炼、能源、种植、养殖、建筑、建材、批发、零售、餐饮、旅馆、娱乐、运输等14个行业的个体私营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

经初步调查,我县的非公经济企业主要进行的是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和粗放型经营,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形成企业规模的个私企业为数很少。如煤矿企业,我县的煤矿企业及非煤矿山企业多数从事的是对原始资源的采掘,没有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相应的产品加工配套设施。有的煤矿企业采取土法炼焦的形式对原煤进行加工,这不仅浪费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并且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蔬菜种植,除能进行简单粗加工外,在没有其他手段对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兴起的养殖业中,只是进行简单的养殖而没有出现有规模的加工行业。总之,在个体工商户当中,多数从事的是种植、养殖、饮食、饲料、服装、批发、零售的经营,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但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非公经济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从产值、规模和从业人员来看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令人担忧,不容乐观。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主要有:

1、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政府缺乏有力的调控措施,从整体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省、州、县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切实的政策及措施,以便鼓励、引导、支持、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起了积极的作用。我县是一个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对非公经济特别中小企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使很多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到位,对非公经济的发展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控、引导和规划等服务工作,全镇的工业发展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使很多企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长期处于盲目状态。

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控和引导,企业也就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显得迟钝,不能充分用好用足相关政策,从而错失良机。企业投资的目的大多出于眼前利益的驱使和引诱,很难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进行企业的发展规划,从而处于一种盲目自发的投资状态。例如我县的煤炭产业,由于煤炭资源的市场价格急剧飚升,仅在去年就兴建了多个洗煤厂,还有几个小型的手工操作洗煤厂,到现在又建成小型焦化厂,这些厂在投资兴建时,对原料供应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必将影响其产量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提高。其实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产量,只需建两至三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洗煤厂和焦化厂就已足够,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完全可以做到,既能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和企业经济效益,又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2、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正常的筹资融资渠道。

我县有一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文化层次都在初中以下,有的甚至一个字都不识。家庭式经营和家庭式管理仍然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低下,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没有形成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全部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停留在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和粗放型经营的基础上。企业职工的劳动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老板粗暴地对待职工的事时有发生,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得企业里职工流动性很大,企业里很难有长期稳定的工作人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未来的发展中,很难适应市场的竞争。

3、安全意识不强,环保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环保意识的树立还有待时日。

从全县的范围来看,因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在环保方面,有部分企业从投资兴建到投资生产,其厂址的选择和建设,明显不符合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给周围的环境和农作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在部分乡镇投资兴建的小型铁合金厂、锰合金厂,还有煤矿企业的土法炼焦。这些都有待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好引导和管理。

三、发展措施及对策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绰绰战功,为使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强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功能,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上级政府和部门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要使省州县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落到实处,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政府就必须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和作用,为企业提供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服务宣传活动,为企业反馈相关市场信息,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作好长远规划,形成合理布局,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鼓励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为非公经济发展搭建平台的同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着眼于全县经济健康发展长远目标,利用舆论宣传及资金奖励等形式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个私经济企业抓质量,创品牌,树立大市场观念。

2、在经营分散、经济滞后的情况下,要想使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和龙头,必须走企业联合或合并之路。

我县现在的煤矿企业及非煤矿企业从全县范围来看,在数量及其产量方面是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但没有一家能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实行家庭式经营、家庭式管理,没有全局和长远观念,不能很好的向外扩张和发展,相反,却使得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矛盾重重。因此,要建立几家具有整体竞争实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骨干企业,必须以投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合并或联合,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改组,从而形成行业内部良性互动,一致对外的良好局面。譬如,可以把洗煤厂和焦化厂合并成1至2家,各自以其固定资产作为入股份额进行重组,使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局面。

这种联合式合并,需要政府牵头、引导、鼓励和支持并提供帮助和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使各企业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此建议可能会影响甚至损害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和整体的目标来看,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3、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

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会组织应该受到重视并使其发挥作用,商会组织建设应该优化,建立商会同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在经济活动中充当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角色,发挥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通过现在__煤炭协会、红砖销售协会,旅游协会的运作效益来看,成立协会,提高整体竞争力,规范无序的市场竞争有很长远的前景,也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县非公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构思。

4、创建品牌意识

__的经济还处于原始积累时期,这时期各企业的发展大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但正在这个时期,是品牌处于萌芽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舆论和一定政府行为把抓质量、创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抓死抓牢,扶持出一部分有影响力、有代表力的品牌,让其发展壮大,成为__的龙头是很有必要的。

5、加强教育,造就一批非公有制经济领军人

在干部任用上,用强人、能人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教育干部坚持原则办事、公正办事,严于律己,干净干事,躬身为官,挺腰做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专题讲座,从思想深处使各级干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做到政府政策指导由既撑舵又摇桨向只撑舵不摇桨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上由指挥者向服务者转变。适时有计划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培育研讨会,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让有潜力,发展前景好,并做出贡献的成功非公有制企业老板走上讲台,走上报纸,走上电视,在介绍成功经验的同时造成一种舆论倾向。培育地方人的精神,建立各种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恋家不守土,走四方而把根留住,敢冒知进退,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双赢重诚信,做生意,共生且共荣,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培育地方人的技能,人才无定论,长城唯"砖"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里,承认强者,淘汰弱者,这就必须培养起一大批向高科技靠拢,与高科技结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为此,各企业与教育部门应联合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储备库,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评审机制;对于现有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士可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取经拿宝",也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摘花造林"。

6、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向外拓展市场。

篇4

1面临的问题

1.1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1.2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

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双重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巨大差别,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割裂了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农业和工业产品价格巨大剪刀差的存在,导致农产品价格低廉,束缚了农业经济发展。而农民通过剪刀差向国家提供的资金,又不能在城市形成应有的投入产出效益,也未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3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1.4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而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2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循环农业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3加快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硬环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改善基本生产条件,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硬环境。同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各类资本投入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农业领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整治各类环境污染。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篇5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比较单一,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由最初通过能人带路、邻里互助、亲友联合等方式形成,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1、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农民的专业合作最初是从瓜果蔬菜生产环节开始的,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涵盖农村种、养、加工、信息、技术、销售等多个农业生产及服务领域。

2、经营服务形式多样化。一是产销结合型。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以企业为龙头,统一品牌、广开销路。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按照农业生产的需要,联合专业大户,建立的生产环节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由过去的以服务型协会为主逐步向产销结合的合作社转变。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技推广、农民增收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带来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和过度分散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通过股份化、合作化的形式把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使农民真正拥有了长期而有保障的收益权。

2、推进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加。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技术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实行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折股量化,参与分红。无论是承包者、集约经营者,其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3、有利于破解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合作社的规范运作,从盈利中利提取一定的公积金、公益金,用于村域公益性事业和福利的支出,可有效的缓解村组集体经济不强、农民不富的问题。

三、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措施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产物,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生产组织化的有效手段,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进金融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促进其迅速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1、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一是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发展基金或担保基金。二是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机制。促进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三是提高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比例,提高银行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尽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让农民的土地承包使用权能在规范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使用权收益。对市场化程度高、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可积极探索承包权的抵押,方便农户取得必要的贷款,实现弱势群体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变革。

2、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贷支持的灵活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宣传。二是积极引导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信贷产品。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为信贷优先支持的对象,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适当优惠。

3、正确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