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3 15:41: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教育领域也深受影响,如何更好的迎合现实需求,对此,我认为
一、人工智能技术要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上体现价值。
技术是有成本的。如果技术应用只是提高了训练的效益,其价值便只在低层次认知能力,这些成本是否值当?人工智能技术之应用须在促进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发挥作用,帮助学生从解答习题为主走向解决问题为主。我们应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情境创设与人机互动等方面的优势,促使学生基于理解的学习,促使学生面向应用的学习。
二、人工智能技术要在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中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关系,使对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尊重有了可能。而这恰是当前教育实践的薄弱之处。因而,在学校层面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未必在统计意义的归因,而是关于学习个体的过程信息的采集,这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技术凭借。
一、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又叫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卡鲁尔(J.B.Carroll)。认知法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则,从而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运用语言。它重新肯定了语法—翻译法(Grammer Translation Method),因此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能仅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认知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下:1.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3.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4.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时,适当地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5.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对于一般性错误不必有错必纠。6.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张兼中,1983:191~194)
功能法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和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学习外语一般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进行的,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来学习外语的,而且成年人的学习具有自觉、有意识等特点。因此,功能法的优点在于重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强调智力的发挥,主张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功能法概述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又叫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语法大纲情境大纲和意念大纲》一文中被首次提出。当时,西欧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样的环境要求有更多的人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同时,由于学外语的人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不同,对运用听、说、读、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的的多样性。因此,功能法便应运而生。功能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是相互作用的。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y)则提出了“语段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理论。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语言学,代表人物是费利克和哈思。
功能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有:1.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且实用的语言材料。2.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3.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4.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那些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不必纠正,不必过分苛求。5.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常见的方式是以话题来安排顺序,把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每个话题要有几次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增加一次难度。(盛炎,1990:175)
功能法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大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选用的语言教学材料大都是本专业人员所必需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而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或侧重。
三、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授课班一年级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下面是笔者的汉语综合课第三课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册(上)。我们将“认知—功能教学法”应用于对全英班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具体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展示
课文:第三课《明天见》
A:你去邮局寄信吗?
B:不去。去银行取钱。
A:明天见!
B:明天见!
第一步,展示。我们在PPT上通过图片展示有关的地点名词和行为动词,例如地点名词:邮局、银行、食堂、教室、学校、宿舍、厕所、超市、医院等;行为动词:吃饭、睡觉、学习、买东西、看病、寄信、取钱等。这些词语跟课文中出现的句型有关,是留学生为在中国学习生活急需习得的。
第二步,语言要点练习。我们从课文中提炼出了本课的重点句型——“Sb+去+P+V”①,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例如举例说明“你去邮局寄信”“我去食堂吃饭”“他去银行取钱”“妈妈去超市买咖啡”,或者通过使用是非问、特殊问等,要求学生用该句型回答。做这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该句型的语言结构形式。
第三步,语境练习。通过游戏,将前面的语言材料放在有语境的游戏中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这个句型的结构特点,我们设计一个游戏,命名为“不可思议”。游戏操作具体如下:1.教师课前准备好三个纸盒,并在其中分别投入写有“学生姓名、地点名词及行为动词”的数十张小卡片;2.课堂上,每个学生依次从三个纸盒中抽出一张,并把所得的句子读出来,如“张红去银行睡觉”“李明去厕所吃面条”“王华去教室取钱”等。这样的句子既可以活跃气氛,也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第四步,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在“打招呼”这个语境中,重新组织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自由对话。这一步是模拟性的交际活动,特点是无限制、完全自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上述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如地点名词、行为动词;第二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法结构,如重点句型“Sb+去+P+V”。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如果学生发音不清或错误,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交际活动;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石,没有它作为建筑材料,学生就无法构建句子,也无法表达思想,所以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法即语言的规则,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言语都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和制约,学习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现象,并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这两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强调学习者智力的发挥及对语言规则的理解正是功能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我们将这种过程归纳为语言的理解。
在理解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则之后,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进行“不可思议”这个游戏,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类似这种理解性练习还有很多,根据这课的重点句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进行动作反应练习,即老师说句子,学生根据句义表演。例如,老师说“小强在教室洗澡”,然后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将这个句子表演出来。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了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但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们运用了听说法或视听法的某些练习形式。这种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语言练习过程,我们称之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只表明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交际能力,所以要进入第四步的实际运用阶段。如上文所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对汉语技能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听和说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练习语境。自由对话是一种模拟性的言语交际活动,学生可以脱离课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对话。这些对话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并作必要的补充。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还可以进行知识扩展,增加医学词汇教学环节,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因为留学生和中国人在意义的表达和言语的使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介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或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汉语的能力。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侧重,这体现了功能法的教学原则和优点,我们将这个环节归纳为语言的运用。
注释:
①本文的缩略语符号——Sb:某人;P:处所;V: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参考文献:
[1]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王继根.外语教学中的三大学习理论述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
[4]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曾怀琳.谈认知-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工技能与实训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任务涵盖绝大多数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适合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全书分为十一章,有照明电路、电工仪表、电动机、变压器、电力拖动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课程章节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教学中,设计成实践任务,每个任务涵盖了绝大数的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将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程、电工仪表等前五章的知识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任务"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其中涵盖了导线及灯具的选用、电气照明图纸的识读和绘制、电工工具的选用等知识点,包含了塑料线槽的敷设工艺、漏电保护开关的安装、单相电度表的安装、插座的安装、单联及双联开关的安装、白炽灯及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下面以"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 提出任务
笔者在《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家建了新房子,你懂得怎样给新房子安装照明电路吗?再给出"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任务要求:卧室安装一盏日光灯,由两个双联开关控制,一个插座;客厅安装一盏日光灯,由两个双联开关控制,一个插座;厨房、卫生间安装由两位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白炽灯电路,走道安装由一个单联开关控制的一盏白炽灯。告诉学生要想安装好这些电路,需要很多知识,要懂得导线的选择、开关及插座的选用和安装,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塑料线槽的敷设等,使学生知道学好这些知识就能给新建的房子安装照明电路,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2.分析任务
上面所给的"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其安装步骤为:①按任务要求准备所需的电器元件并检测;②电器定位;③画线;④塑料线槽的敷设与进盒 ;⑤导线的敷设;⑤电器接线 ,⑥通电前检测、通电试验。根据其涵盖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可将其拆分为5个子任务。单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一盏日光灯;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一盏日光灯;插座的安装;家用配电板的安装;一房一厅照明平面图的绘制。在学生完成总任务前,先让学生在实训桌面上熟练操作各个子任务,在白纸上绘制一房一厅照明平面图,各个子任务都熟练掌握后,再完成"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
3.实施任务
根据上面所给出的任务"一房一厅室内照明电路安装",学生每4人一组,按上面提出 的6 个安装步骤,在电工实训室的一房一厅模拟木板房上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巡查,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纠正。比如导线的敷设是否正确、插座的安装要求"左零右火中间接地",线头不要过长预防短路,塑料线槽的直角转弯、内角及外角的处理等。实施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他们在如何开展工作、怎样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采用小组之间互评与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各小组组长均由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他们对电路的功能、导线或线槽的敷设要求相对熟悉。首先由小组互相评价,A组评价B组,B组评价C组,C组评价D组,依此类推,小组长根据老师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分,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纠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做中学的乐趣。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置的原则
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
(1)任务的设置要尽可能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比如在夜间上下楼梯开关灯不方便,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安装一个电路,可设计任务"在楼梯安装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白炽灯照明电路"。
(2)任务的设置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作为短途运输工具的三条皮带传输机控制线路的安装,可设计成一个让学生实际操作的任务。
(3)任务设计要有系统性
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例如,在《电工技能与实训》教材中的前五章"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与内线工程、电工仪表",整体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能利用这些知识安装一个完整的家庭照明电路。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比如导线的直线连接、T形连接,每次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题,而且当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自然水到渠成。
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祥富. 电工技能与实训第2版
关键词:智能控制;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志楚(1976-),男,湖北仙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信学院,讲师。(湖北 十堰 4420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7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处理手段网络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正在经历教育方式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综合化。而社会对于掌握专项技术同时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往和合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使得当前高等院校中的双语教学方兴未艾。
当前随着我国入世和国际贸易交流的发展,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不仅需要面对大量的工程问题,同时也会遇到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问题。能够阅读和查找最新说明书和工程资料,与同行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高校教育的目标。采用双语教学,引进外文教材,使用英语、汉语来讲授专业内容,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较先进的内容和理念的同时,增强使用英语阅读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相关课程设置的发展,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改革。
智能控制作为高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等领域的本科生来说,需要通过该课程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理论并逐步学会智能控制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结构、各类主要智能控制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模糊控制与神经控制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基本设计方法,并为今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打下一定基础。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坚持特色兴校、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积极推进本科教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教研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自动控制教研组在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上,以“智能控制”课程作为教学试点,开展了双语教学的一系列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是使用外语进行的非语言专业类课程教学。双语教学在高校中广泛开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在课堂中由于双语的引入,引起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备课工作量都大为增加;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教师的英语能力有限造成课堂专业课信息量减少,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受到限时。笔者一直任教控制类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并从事过英语教学多年,在开展“智能控制”课程双语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教材的选用
双语教材的选用是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的大事。在选择教材时,应以实用、适用和学生的承受能力为主要参照。引进的原版教材一定要是优质的,同时也应是内容比较新的。各个学校和各个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优选。原版教材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善于由浅入深地叙述和展示理论、原理,并非常注意实验和技术应用。但是原版教材也存在课程体系和大纲与国内不符,同时内容过浅的问题。而国内教材从内容、知识结构和难度上都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知识体系清楚完整,叙述严谨,擅于概念和理论推导。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应完全排斥中文教材,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组合使用。而学生也可以在使用一两本主教材的基础上,同时阅读多本参考教材,以帮助理解,激发求知欲。
考虑到多数高等学校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智能控制课程,其前序课程有“自动控制”、“现代控制”和“过程控制”作为基础,所以其内容和前面课程有较强的连贯性。因此,为开展“智能控制”双语教学,笔者将在前面部分回顾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入智能控制方法的基础,并向学生推荐课下阅读控制理论的经典教材,比如Dorf的《Modern control System》(国内有影印版)等。“智能控制”课程本身内容非常庞杂,涉及领域也很广,故教材也是风格迥异。模糊控制方面的教材有Kevin M. Passino etc.的《Fuzzy Control》等,神经网络控制方面的教材有Kevin Gurney的《An Introduction to Neural Networks》等,但符合国内“智能控制”大纲的教材非常少,而且国内改编和自编教材基本没有。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特点,笔者采用了“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结合,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结合”的方式。笔者在课程中外文教材主要采用Alexander M. Meystel和James S. Albus等的《Intelligent Systems:Architecture,Design,Control》。该书是智能控制领域的著名教材,它回顾了整个学科的发展,同时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全面讲述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构造、设计和实用。国内出版社有影印版出版,并同时有原文和中文翻译两个版本方便学生阅读。易继锴的《智能控制技术》作为主要中文参考教材。该书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比较清晰透彻。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自由选用、阅读更多的外文教材和中文参考教材。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论是否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是关键。由于双语教学在语言理解上花费了学生和老师大量的精力,这样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内容上选择符合大纲、重点难点为主的知识,并在这些知识点上增加教学投入时间。“智能控制”是一门国内开展较晚的课程,由于其涵盖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和专家系统等诸多智能算法和应用控制方法,所以教学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择优而取。参照国外很多著名大学(诸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等)的教学课程安排,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智能控制”课程,而是各个系会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需要开展相应的课程,例如“针对模式识别的神经网络算法”或者“机器学习中的模糊控制”等等。依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情况,“智能控制”主要是对各类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其有总体的了解和认识,使其能在实践中运用。基于此目的,笔者主要讲授的内容为绪论(智能控制的发展历史)、模糊控制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控制论和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由于课程学时较少,每个知识点的学时有限。这样,每种智能控制方法以介绍讲述为主,但不作详细的分析和过多的数学推导。比如在讲述模糊控制的模糊推导系统时,推理方法有蕴含积、蕴含最小和Mamdoni方法等各种推理方法,在讲授时以应用最多的Mamdoni方法为主介绍原理,其他方法只需了解。为使得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特为本课程增加实验环节,并专门开设“智能控制”实验,安排实验学时及老师等资源配置,以保证实验效果。学生需要利用Matlab或者C及其他编程语言分别针对倒立摆和水箱水位控制等多个控制对象使用神经元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不同的智能控制手段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课堂内容。比如针对水箱水位控制学习,采用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通过讨论确认选择不同算法,可采用神经元控制、模糊控制、模糊控制和专家控制结合等各类方法。最后测试结果,分析原因。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直观理解,增加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智能控制”课程涉及到控制论、人工智能和运筹学等诸多交叉学科,而其中每个学科的内容都十分庞杂。一味介绍讲述容易使学生像听“科普课”,兴趣很大但实际意义不大,无法指导实践;而针对某个知识点讲述过深过难,本身学时不够,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且无法让学生形成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双语教学既有很多优点,但要教好也存在学生不易理解等诸多难题。为此,笔者和课题组老师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索。
1.教学课件使用英语制作,主要使用英语讲述
双语教学要提高学生英语的阅读、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师首先要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并使用英语来“教授”课程。但是考虑到英语并非母语,可在重要专业术语初次出现时旁边加注汉语。并在介绍和描述概念时主要使用英语,但不应盲目排斥使用汉语。在需要师生互动的时候,如果学生反映理解有困难,可以使用汉语举例子或者使用比喻、讲故事等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
2.多使用课堂多媒体演示
智能控制效果单独通过讲述智能控制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利用多媒体来对某个控制算法进行软件仿真和演示就可以直接形成“感观”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印象。例如针对智能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可以使用Matlab结合Simulink和Labview等软件对分别进行使用不同形状隶属度和不同模糊推理方法的仿真,最后控制的效果可以通过仿真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到真实结果来对比并展开讨论。
3.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本课程之前由于学时的限制,仅限于理论教学。为增强教学效果,特增加神经元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多个实验,并在实验验收阶段增加小组答辩等环节,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的改进
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它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要目的。但是双语教学课程既然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那么在最终成绩的考核体系上就需要综合各类因素,尽可能全面公平公正地给予学生评价。传统的“智能控制”课程考核方法仅限于试卷考试,主要是概念论述和公式推导演算,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试卷中无法涵盖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无法提供学生在学习探究以及采用双语教学后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结论。
本课程现已转变为试卷考试、试验考查和独立报告等多方面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除去卷面考试分数外,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加分: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并作出阅读报告或完成英语口述演示;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实验分析报告且完成答辩。这些教学改革意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分析研究和创新。学生不仅要掌握智能控制的控制思想和方法方面的知识,还要能使用英语阅读和表达,并通过试验和独立研究实现自己的控制理念。
五、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智能控制”进行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同学认可教学改革的效果。课程考查通过率达到82%,其中约21.2%的同学通过英语综述和阅读报告获得加分,约1/3的同学通过实验和课程报告获得加分。而随后的问卷调查显示,31.7%的同学在课程结束后对智能控制产生兴趣,51.3%的同学认同在学习后英语水平有提高,并对后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帮助。
从长远看,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如何使双语教学发挥优势、避免一些可能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大量细致的问题,在师资培养、教学方法创新和双语教学效果评估方法方面不断思考、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莫勇波.关于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5):48-51.
[3]Richard C.Dorf,Robert H.Bishop.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12th Edition)[M].Prentice Hall,2010.
[4]Alexander M.Meystel,James S.Albus.Intelligent Systems:Architecture,Design,Control(First Edition)[M].Wiley-Interscience,2001.
[5]TimonthyJ.Ross.Fuzzy logic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ird Edition)[M].Wiley,2010.
[6]Laurene V.Fausett.Fundamentals of Neural Networks:Architectures,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First Edition)[M].Prentice Hall,1993.
[7]Kevin M.Passino,Stephen Yurkovich. Fuzzy Control(First Edition)[M].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7.
[8]Kevin Gurney.An Introduction to Neural Networks[M].CRC Press,1997.
[9]易继锴,侯媛彬.智能控制技术[M].第二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0]刘金琨.智能控制[M].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英语教学;Web2.0;教学结构;学教并重
0 引言
教学结构(teaching structure)是遵循一定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并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1]。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不乏西方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渗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前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外界刺激,其学习行为是迫于压力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一教学结构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发挥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这两者都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学的要求。“一场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其改革的重点在于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教学主导角色,体现教与学的和谐并重。我们可以把奥苏贝尔的发现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作为“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Web2.0时代。诺丁汉大学的GordonJoyes教授认为,Web2.0技术将为教育教学提供能够实现协作性学习的环境和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工具,“使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改变”[3]。我们可以把Web2.0技术作为“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构建的实践环境。因为Web2.0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增强互动学习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体现以个性化和参与性为特点的学生学习主体作用;Web2.0为教学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体现了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特点的教师主导作用;Web2.0的应用也为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课后交互学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构建,并使这一教学结构成为英语教学新的主流教学结构。同时,基于Web2.0的英语教学结构也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因为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形式更便于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英语学科也曾经历了两种教学结构:一种教学结构是以教为中心,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教学结构是以学为中心,貌似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1.1 以教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以口授,黑板书写为主的填鸭式灌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以听记为主的脑力记忆和手记。这种结构因为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特别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教师偏重语法讲解,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训练,这是与英语学习目的背道而驰的。同时,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结构还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另外教师的知识储备及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学手段的重复性和单一化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致使教学事倍功半。基于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和周边院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其中包括笔者授课班级的学生。见表1。
从表1能够看出,55.56%的学生希望英语课堂是课堂面授与教学活动和网络教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6.67%的学生希望以面授为主,只有17.78%的学生希望教师只负责辅导答疑。因此大多数学生认可网络辅助教学这种方式。
1.2 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
当以教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相应的学习方法的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教学结构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能够营造图、文、声、像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的教学媒体或其它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5]。为了了解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笔者在学生中也作了问卷调查。见表2。
表2显示,认为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为“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便捷的交流与分享”,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80%和64.44%,认为“更富于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和“更有效的知识管理和检索”均占53.33%,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对网络的自主利用率较高,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其负面影响,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大,自由度就越高。
学生在缺少教师及时、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种教学结构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用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学习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能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
奥苏贝尔的发现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6]。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7]。Web2.0技术及其体现的教与学理念正好与这两种“学与教”理论相吻合。在Web2.0 时代,博客(Blog)、维基(Wiki)等社会性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简称SNS)取得的成功以及web2.0在网络中表现出的互动性为“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媒介支撑。
2.1 Web2.0教学平台
Web2.0是为了区别以往的门户为代表的Web1.0的称呼,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等网站为代表,以Wiki,Blog,RSS, Tag,SNS,等社会软件和“新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8]。见图1。
图1中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师生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使教与学具有开放性。Blog(Web 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师生通过博客进行知识共享,交流教与学,使知识显性化,并收入知识库以便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搜索和学习。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聚合内容的技术,可以提高师生查找所需信息的效率,并提高阅读效果。Tag是一种分类系统,能在教学活动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便于师生互访标签,共享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群体不同时间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是一种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学中具有社会性、交互性、协作性和情境性。
2.2 利用Web2.0教学平台实施英语教学
在Web2.0教学平台上实施英语教学,既能促进“学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构建,又能够突破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既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又方便教师课后辅导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2.2.1 课堂教学
利用Web2.0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利用“直播课堂”等模块可以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讲解以及进行师生间和同学间的的交互。教师首先把要讲授的材料,包括文本、图形、声音以及视频内容等以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课堂上通过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利用内嵌在Web页面中的表格(Form)输入要提问的问题,反馈学习情况以及其它有关信息,然后利用与浏览器相连的CGI程序将表格上的信息送回Web服务器。教师端的Web服务器启动程序后读取信息并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难。见图2。
图2是Wiki协作学习模式(The Wiki collaboration learning mode),一种基于Web2.0的实时教学系统,此系统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及现实技术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教学评价,通过实时交互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2.2 课后辅导
利用Web2.0教学平台还可以实施课后辅导。教师首先将编制成HTML文件形式的学习材料、测试题等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然后要求学生通过Web2.0教学平台上的公共类模块和用户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复习和自我测试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可以通过“在线答疑” “在线讨论”等功能模块与教师互动。正如安德森提出的协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在线学习模型。见图3。
安德森在线学习模型展示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境,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学生、教师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这种教学活动没有时空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进度和地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师生双方或多方都在线还可以实时交互,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进入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
3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及优势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同样强调“以学为中心”,但它是基于Web2.0教学平台通过网络环境实施教学的,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同样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人机同步交互与异步交互相结合、教师控制与学生自主控制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凸显了“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优势。作者在任教的教学班把传统教学结构与基于Web2.0“与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作了对比。见表3。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相比,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还具有时空开放、多样、动态等特点。因此,这一教学结构优势明显。
首先,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凸显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者。同时,学生得益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形成协作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中五项基本技能的提高。
其次,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凸显了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基于Web2.0的教学平台不但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利用它进行协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与学环境和在不同情境下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
再次,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证明了书本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基于Web2.0教学平台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综上,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与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特点。
4 结语
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是基于发现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相应的网络技术而构建的一种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学四要素的传统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意义建构者,教材作为知识的来源,已经不再只是课本,还包括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认知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工具,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技术Web2.0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带动了教学结构的改变,也引起了教学过程的变化。人工智能与协作系统相结合用于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但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而是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结果。“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还将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以及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技术通讯,2001.
[2]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3]杨静,刘成新.WEB2.0与学习方式的后现代转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7.
[4]何克抗.建构主义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
[5]宋宜贞.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2.
[6]David P. Ausubel.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M]. Grune & Stratton,1963.
[7]J. Piaget. Equilibr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
[8]维客网http://wiki.en/[DB/OL].2007-9-18.
[9]Badrul Hokang.Web-Based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7.
关键词:软件设计;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模式;人工智能
1前言
高职院校当今各类教学资源迅猛发展,比过去在内容上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多的丰富和发展。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下,高职同学进行学习的方法也需要相应进行发展变化和提高,将先进的技术和概念引入进来。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所区别,高职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方法掌握,由此,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各种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需要引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网络技术,使学生与老师能够不拘泥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有效地使用网络手段使学生与老师无障碍地沟通与解决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2《软件设计》在线教学方法模型
2.1分析问题
《软件设计》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但是本课程又是在整个软件专业课程中较为难于掌握的一门课程,因为它对于学习者的编程水平和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还需要较强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一定的理论理解能力。这三方面的要求对于高职软件专业的初学者来说,任何一点都较难达到理想的程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因此,要在短短一个学期时间内达到行业要求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样一门艰涩的课程,必须引入一切可以提高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和手段,来尽量提高教学效果。网络教学早在上世纪已经应用在教学当中来了,但是目前都停留在简单地将教学的各种素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自觉学习。比如,将教学视频、PPT、教案、练习题等在网络上简单的罗列和摆放,至于课后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学或不学,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以及有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并没有很好的关注。因此,这些形式很多时候也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2.2模型建立
目前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网络的带宽已经达到了基本无障碍满足教学的要求,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随时进行无任何阻碍地进行沟通,随时可以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本模型采用B/S的体系结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对于硬件要求很低,只要在有网络传播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并且该模型也吸收了传统模型的优点,继承了其形式。借助该B/S结构的教学平台,很好地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并且使用的时候具有实用性,只需具备基本的网络浏览知识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具有方便性和实效性的特征。
2.3教学实例
(1)教师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认为有教学价值的所有资料上传到该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学习。教师自身更可以利用这些慢慢积累的资源进行备课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库,可以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出题等。(2)学生方面。高职同学通过该平台可以学习到该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和教师列出的所有重点,要点,难点,甚至包括考试的重要内容,更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行学习,促进自己。(3)师生之间。本模型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线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实时解决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总之,通过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几乎不用再参考其他资源,轻松地进行备课,出练习题,考题,以及提高自己。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和沟通,讨论问题,无法解决时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请教,及时清除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很大地促进和提高。使用该教学平台,通过对2014级、2015级软件专业近80名同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了教学平台的15级学生比未使用教学平台的14级同学的考试成绩提高了21%左右,期末的及格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也有所增加。
3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只有不断吸取新的技术手段,改变旧的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才能更好地使教育也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同时也推动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使教育方法和理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创造更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关键词]英语原声电影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教学模式
1. 引言
视听教学法是二语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听输入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化和多样化,被不同程度的运用到二语教学中。其中,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最为频繁使用的便是英语原声电影视听教学,其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主要体现在英语听说、阅读和词汇习得方面。冀文涛(2008)指出,原声电影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产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听英语和说英语的热情。汪微(2005)的研究认为,英语原声电影尤其是带英文字幕的电影,对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和记忆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戴劲(2006)认为,英语原声电影有字幕功能,可以让字幕与言语同时出现或消失,这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可以用来训练和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然而,英语原声电影同样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2. 原声电影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按照双编码理论(Paivio,1986),语言学习过程需要启用两个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分别为语言处理系统和意象处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负责处理与语言有关的信息,意象处理系统负责处理所有非语言方面的信息。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视听活动过程中需启动这两个系统,对视听语料中的语言信息(如人物对话、讲解词等)和非语言信息(如画面中所出现的情景、场面、字幕等)进行同步处理。原声电影中语言信息通过多重表现形式,即言语形式、文字形式以及相应语境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听觉语言处理能力通常都低于其视觉语言处理能力,原声电影中语言信息的多重表现形式正好弥补了学习者的这一特点,满足语言教学的需要。
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1982)提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而且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应具备可理解性、趣味性、丰富性的特点,其总体难度不能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包含学习者现有能力(i+1)。语言习得还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并且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顺利实现,语言交际行为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功实施。因此,理想的目的语环境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必备条件,原声电影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地道、标准、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是培养语感、加速习得的好素材。
3. 英语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技能是一项能够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写作能力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的交流。另外,近年来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试行和推进,一方面表明大学英语水平测试逐步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对大学英语写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机考新题型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视频输入式试卷形式,以加大听力比例来强调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作文部分也融入了听力要求,需要看懂了视频以后在作文中描述视频内容,并阐发自己的观点。可见,英语写作不再是单纯的命题作文和语言输出,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先理解再发挥,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充满互动的完整过程。因而,英语写作已从单一的写作技能演变为更为综合的能力,它还包含了听力技能和阅读技能。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相对孤立化,目前专门开设大学英语写作课的高校为数不多,写作教学大多是在精读课教学中涉及,而且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难以完成对学生英语写作综合技能的培养。
英语原声电影已广泛地为国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所接受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其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事实上,英语原声电影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同样能够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且有利于促进视听输入式写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向新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转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促成写作词汇与语言表达的习得
英语原声电影,特别是带中英双语字幕的英语原声电影,有助于英语词汇和语言表达习得。影视字幕比传统的书面词汇教学方式更有趣,而且它丰富的视觉信息和极强的故事性能大大增加词汇习得的机会。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常纠结于单词记不住,写作词汇不丰富,记住的单词在写作时又词不达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英语原声电影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积累新词汇和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则能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已学词汇,从而灵活使用这些词汇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新老词汇可以首先通过原声电影提供的语境为学生理解和使用,然后凭借字幕式视频输入的方式被学生加深和巩固。例如,在理解rat和mouse这一组词时,两个词都是指“老鼠”之意,可是使用时却是有区别的,在《浪漫鼠德佩罗》(The Tale of Despereaux)的影片中,学生们便能非常直观和形象的理解两个词的区别在于感彩的不同,所以在表达“宿舍里有老鼠”就会使用rat了。同样是在这部电影中,学生还能积累如“whenever you have a hope, you're never really anybody's prisoner!”(只要你有梦想,你永远不会受制于人)的表达。又如在《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这部影片中,学生便能在片中艺术史的课堂争论中学习到很多专业词汇和语言表达。
3.2 加强英语文化认知与培养英语写作思维
英语原声电影是学习者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的社会文化孕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英语语言受英语思维的支配,英语思维受英语文化的影响。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存在很大差异,汉语思维重视整体性和含蓄性,英语思维重视逻辑性和结构性,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语篇的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和结构组织都有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常常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套用汉语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再用英语词语串起来表达,有的甚至先用汉语写出来然后再翻译成中文,最终的结果便是让人费解的中式英语‘Chinglish’。英语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到英语文化,树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排除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帮助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的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英语作文。如《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刮痧》(Gua Sha Treatment)、《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等影片都能生动地表现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下感受这种文化差异,从而强化英语写作思维。
3.3 激发写作兴趣与提供写作素材
英语写作主题的选择在大学英语写作练习中至关重要,好的写作主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拓展写作思路。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式对写作主题重视不够,写作练习以单纯的命题作文为主,学生按照给定的提纲按部就班,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选取某部影片或电影片段,以影片主题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发现写作话题,像《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勇敢的心》(Braveheart)、《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等影片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影片中获得写作素材,包括相关的词汇、表达等。比如作者曾经在写作课堂上截取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的某个关于婚后家庭经济主导权的片段,让学生根据影片中的内容确定写作主题,再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反映和教学效果都很不错。这样的写作练习形式属于开放式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极大发挥其写作主动性,而且影片中主人公的态度和观点也能为写作提供参考,这为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写作氛围,也建立了听、说、读、写一条龙教学的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 结语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教学改革的阵痛期,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初见端倪的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从中分离出来,今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再只是听力课和精读课两个部分,还应包括写作课,并且通过视频输入式教学手段让听、说、读、写技能在每一堂课中相互交融,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英语原声电影的语言辅助教学功能让大学英语写作课有了实现的可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英语写作课固有的枯燥风格,并且能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方式,增强语言驾驭能力,为写作课教学提供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该对影片进行精挑细选,尽量选取发音清晰地道并带有中英双语字幕的影片,考虑影片内容和主题,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中挖掘写作知识点和素材,尤其要避免将写作课上成电影欣赏课,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而如何针对现阶段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建立教学影片库以及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仍值得笔者进一步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期教改项目(2009JY0040)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 on Press, 1982.
[2] Paivio, A.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M].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3] 戴劲. 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 外语电化教学, 2005(3): 18-22.
[4] 冀文涛. 原版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利用与开发[J]. 太原大学学报, 2008(1): 105-107.
[5]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6] 宋洁琳. 浅析英语原声电影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电影评介, 2009(20): 66-67.
[7] 汪微. 字幕对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影响[J]. 外语电化教学, 2005(2): 47-52.
[8] 王扬. 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语篇的影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1): 81-83.
作者简介
一、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20xx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趣味性
殷昌平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时效性 趣味性
交际性工具性 人文理念 情感价值
多媒体技术 综合素质能力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显然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趣味性是当务之急。如何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事关教育全局的成败。中学英语也是其中一分子,同理亦然,笔者认为,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工具性及情境化)教学方式态度的人性化、科学化;人文理念与情感价值以及健全人格;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
一、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工具性及情境化)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一个信息转换过程是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过程。
首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众所周知,交际的主体是人,教学就是人与人主体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是双方交流,教学效果,不单决定于教,也不单决定于学,而是教学相长,双方互动的结果,用英语来表达便是:
其次教学是活动,是交际活动,活动是各种技能及思维的交替。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即: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 ,最后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的主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主体是教学规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即: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
英语教学是为了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语言。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 是由许多具体的信息传递和接收步骤构成。即教学的每一步都是输入——操作——输出。当教师呈现He has gone to Gui Lin 这一句式时,对学生就是信息的输入,学生接收到这一“现在完成时”的输入时,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这里包括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信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是循环推行的。
英语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交际使学生认识、掌握这门新的语言——英语⑤。这是教师指导学生接收,处理、保存、适用英语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灵丹妙药,就是因为教学理论,原则仅是一种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他们是相互制约的,英语教学是交际,就是因为教学同交际一样是一个人际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复杂过程。
二、教学方式方法态度的人性化、科学化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语言的固有特性亦是交际教学中教师。学生两种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教学活动展现的;英语教学,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英语、探究学习英语,合作学习英语和真实运用英语的实践情景和机会。因此,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势在必行。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更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要想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课改精神,使自己的课堂组织活动体现课程新理念,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⑤:
(1) 抓中间“带”两头,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2) 树立新的教学观;
(3)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 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6) 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7) 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还学得苦,学得累的学生们一个多彩的课堂,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完善的人,培养健康人格和情感英语课程标准赋予了英语教学双重任务,即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要达到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语言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活动的涵义已经大大拓展,它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构新的课程观,师生观和教学观,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相互作用,使课程活动和内容不断地生成和转化,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机会。改革创新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以教学活动为途径,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一过程不再是单向传递语言知识的过程。只有具备了新的课程观,教师才能对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才能领受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知识和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用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的角色定位及对师生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教师权威的控制之下,被动地接受教师对他们施加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解释出现在句型,对话或课文中的知识点,向学生传递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有些教师恨不得把字典搬出来,条分缕析地向学业生讲解词汇的用法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差异,之后再组织学生做练习,练习的性质大多属于机械性和控制性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师决定讲解的内容,形式和练习的方式,学生对此几乎没有发言权。因此,教学活动过程也就很难成为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建校意义,共同创造课程的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提出 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实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种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确立新型的平等、协商、合作的师生关系,传授的话那种容易导致紧张,甚至对立的师生关系的状况,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②。
长期以来,课程规定教学内容,教师只管教学,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学就是想方设法,准确无误地传递课本内容,教学就是教教科书,这种狭隘的教学观使得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向学生传递信息,注重在“教”上。而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①。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新课程需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中心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体系,由刚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教育体会由创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变④。
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鼓动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新精神,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三、人文理念情感价值以及健全人格
外国语(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涵养,外语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获得世界各方面信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联想,想家等能力,因而学生的人文理念,情感价值及人格都得到了提炼与改造。
看待学生,应当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估计学生的天性,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
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它大的发展潜能,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只要发展定位准确,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以学生的心理特定和具体的教育要求出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是重塑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民主法制意识,道德论理意识的健康发展⑥。因此,形成人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以及健全人格,求其意识,创新观念,宽容态度,进取心态是不可欠缺的精神资源。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现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世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使许多国家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MCAI)的应用使呈现的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形象生动,更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和启发学生兴趣,通过校园网、地区网和全球网将教室,实验室,学校和学校、城市和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连成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③。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向远方的优秀教育求教,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育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研讨和交流,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ICAI)是以人工智能科学,认知学习理论和思维特点,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发现学生应答中的错误,而且能分析和判断错误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和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引起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结构的一系列变革,其突出的特点有:交互性学习,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开拓型,智能型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
CAI教学,它能和学生进行双向的学习活动,采用计算机配合学生学习,创造了一种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不但感情状态有利于学习知识而且敢于冒险,大胆尝试的勇气比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要大得多,可以强化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坐在一个终端或一台微机面前,通过人机对话,形成“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体制,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选择最适合的上课时间,采用最适当的教学进度,用自己的“私人教师”学习新课也不会因为当众犯了英语语言方面的错误,受到班里其他同学的讥笑,而感到害怕。
CAI系统在教学中提供的图像,文本,表格、动画、声音等,使得图文并茂,声形 增强于教学的趣味性。
计算机序幕上美丽的英美等西方国家,风土人性的国象,优美动听的英语,无不吸引着每位学生,一些英语教学软件还特别注意趣味性,把学习和游戏糅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如同在做游戏,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内容,甚至欲罢不能,如国内外的一些英语教学及英语练习软件就是通过竞赛形式进行的。
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富教于乐,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使教学时效趣味大增强,且非常形象,逼真,生动,直观,必将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萌生极强的生命力③。
远程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测试评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跨时空交流跨文化合作学习项目,可以在万维网上进行电子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课程学习等,新时代、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血液”在每个人体内流淌,激荡着!春风化雨,神州万里披锦绣!
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
良好的英语教学来自英语教学操作,教学操作是实现教学的行为,它的内容是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听说读写和通过英语去了解,传递信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都有待教师的培养,引导,激发与影响,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英语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而人性,科学化、高效化撑握,它的属性是,心理现象的发展,它的流程是实践——理论——实践;它的作用是教育,它的形式是在教师安排下学生的自主活动,由于英语操作其有 多的特点。它的方式必然多种多样,并且会构成不同的层次,但是不同层次的操作方式有如杠杆,都得借助一个着力点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产生整个教学操作的效果,这些决定教学效果的教学操作的力点共有五个,它们相当于教学操作策略。(五点如下)②
一、心理活动
二、智力发挥
三、内容组合
四、操作策略
五、操作关系
(1)排除心里障碍,错而后通。任何有效的教学操作行为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在惧怕.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惧怕.紧张产生于心理的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障碍。所以排除心理障碍,学习才有了安全感,学习行为才得以开展和收效。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心,三者又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在所难免,一方面,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说,错误说明学生学习英语的进展情况;因为错误多,说明学生实践多,实践多则进步大。
(2)教会拼读,书写,培养自学能力。M·韦斯特早就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不仅是“学到了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英语教学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和一些教改实验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已发展的英语教改实验报告,差不多都提到了培养自学能力所起的积极作用,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地驾驭学习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涉及面极广,根据国内英语教改实验的共同结论拼读和书写能力是最主要的自这能力,故是培养自学英语能力的立足点。
(3)以课文为中心,精背多读,抓重点,提要害课文是所学英语语言的载体,也是学习英语的典范材料,课文是含有规则,用法的可靠语言材料,整体地教课文,总是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但掌握课文是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基础。课文应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需言语材料的源泉。
(4)交换循环,逐渐加深与英语学习心理过程和智力发展也相符。其体现了外语教学“螺旋反复,逐步准确”的原则,还能减轻负担,使得新鲜有活力充分利用旧知识、旧技能,滚雪球式地前时,而感觉不到前进的坡度。
(5)注意个体,人人学有所得,教学操作要在班级社会里进行,心须处理好人际关系,给操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于学业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尤其是英语教学中的分化现象给处理好操作关系带来许麻烦,所以“注意个体,保证人人学有所得” 不仅能激发学习动力,还是处理好操作关系的一个力点,人人学有所得,所以每次测试之后不比卷面分数,而比提高率。
结 语
“春雷一声惊天宇,减负呼声震全国”素质教育的崭新时代到来,课堂教学的传统思想模式受到冲击,新课标,任务型新型教学法在中学里开花结果了。
无论如何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用心只有永恒的一个:培养综合、复合、创新型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因此就要求中学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尽快向新世纪新征程方向转变。教师要做新型教师,学生要做新型学生。因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须向高时效,高趣味方向挺进!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黄泰铨《英语教学双语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2、尹世寅,赵艳华《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丛书编委会编《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6、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3
EFFICIENCY AND INTERESTINGLY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Keywords: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Efficiency Interestingly Communication&instrumentally Humanism Valuable emotion Multiple media technology Quality&ability comprehensively
Abstract:
Nowadays, classes teaching is the main places of schoo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quite compact between efficient of classes teaching and significant profit of students,thus,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terestingly of classes teaching. How can solve this problem completely? That is the key of failure or succeed in educational comprehensively.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is one of them, the same to it , in author's opinion, we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everal elements below at least:
Communic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strumental&condition) humanism ¸ scientific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emperament; humanism,valuable emotion and perfect quality; usage of Multiple media technology—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rain students the interest of English study, bring up their quality&ability comprehensively, innovation ability.
关键词: 构建;网络语境;学习理论;媒体
前言
语境概念起源久远,学者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角度,构建了不同语境内涵。着眼于语言的功能,各语
言学流派都不约而同地把语境作为研究视野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加以重视和研究(王建华, 2002: 189) 。这说明了语境理论在语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语境研究的困难。语境研究的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语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语境外部功能的多样性、语境运动形态的具体性(段曹林, 2000: 5) 。在语言学研究中, 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 theoretical con2struct) ,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所有因素(Lyons, 2006: 572 ) 。从本质上说,语境是语言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条件,一切影响与制约语言的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因素都属于语境范畴(韩彩英, 2004: 43) 。也就是说,语境是语言学家的抽象,是成系统的,并非包括任何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所有被语言学家看上去是带有任意性的因素都不在其中(许力生, 2006: 158)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语言的输入输出即是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也是语境构建的过程。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母语习得理论表明,学生要熟练掌握言语能力,就必须把学生放在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言语交际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来实现(孔凡成, 2004: 64)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实质上就是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等交互控制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邹建梅、刘成新, 2003: 61) 。换言之,言语交际中的意义构建也就是语境构建的过程。
综上所述,语境无处不在。在语言学中,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从语境构建方式的变化上,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语言学的发展趋向(许力生, 2006: 158 ) 。换言之,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中,如何进行网络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所构建的网络语境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的学习绩效。从网络语境构建方式的变化上,同样可清楚反映出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的发展趋向。也就是说,网络语境范畴包括多媒体网络中学习者语言输入输出和背景因素的变化条件及一切影响与制约语言的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因素。实际上,网络学习的过程即是网络语境构建的过程,构建是由交互和控制来实现的。交互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以及指导教师
等在网络化情境中借助网络媒体的功能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而控制则是指学习者在网络语境中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整,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交互和控制是网络语境构建过程中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网络语境构建过程中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系统和课程环境等交互操作的过程。网络语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为指导交际主体更好地建构、适应、利用和控制语境,为各类语用活动(表达〈输出〉、接受〈输入〉、交际〈交互作用〉、语言文字信息的加工处理等)服务。然而,随高科技迅速发展及应用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教学进行了研究,但从网络语境的概念上进行探索的却极少。重视网络语境的构建将有助于网络教学的普及与提高,直至主导教学。
1 从建构主义看网络语境的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的。从网络学习的角度看,知识的建构孕育在网络语境的构建之中,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双方的交互与控制过程即是网络语境构建的过程,过程中信息的输入输出促进了学习者外语知识的习得和发展。事实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所具有的技术特性,为建构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使得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基本属性能够得以实现(王景胜, 2006:126) 。也就是说,网络媒体支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所形成的学习环境(李新民,2006: 13) 。由此,以网络教学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起点,探索构建网络语境的理论基础对指导网络教学而言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从“情境”看网络语境构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
者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的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李民,2006: 13) ,真实的情境创设是意义建构的前提条件。由此,网络语境的建构总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即学习者以网络海量的学习资源为背景,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和情境挂钩。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资源要在形式、内容、观
点上各有所异。基于个性化和自主性考虑,可以创设全方位、多层次与学习相关的真实语境,并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控制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的手段,以促进自主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构建基于任务和解决问题型的情景语境,任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可以各有所异,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学习者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境来践行自主性学习,逐步提高相关的技能,从而实现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并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网络中的言语交流受到情境制约,随言语交际的发生发展所创建的情境构建了语境的动态变化。
(2) 从“协作”看网络语境构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
着关键性的作用。知识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学习的情境、学习者带入这一情境的经验及周围环境有密切关
系。知识的复杂性使得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情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习者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学习者主动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或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争辩、讨论和提供证据) ,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新建构,从而使面对面的或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成为必然。“协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已有经验的基础,在特定的情境下,以特殊的方式建构;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学习同伴、网络交流者等的相互作用(李新民, 2006: 13) 。网络教学实践证明,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主要是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内容或结论等比较或判断;相互协商可以是人对人,组对组对学习内容的商榷、讨论和辩论等。因此,体现学习社会性的“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具有社会性特征,即是建构了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语境。
(3) 从“会话”看网络语境构建。“会话”是协作过程中,通过人/人、人/机交互,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思
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以实现意义建构(李新民, 2006: 13) 。“会话”是“协作”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过程必然存在“会话”。“会话”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如,人/人通过“会话”来讨论学习内容、方法、经验等。事实上,人/人的言语“会话”只有在一定的语境的作用下才有其现实意义,语境影响言语交际的绩效,“会话”的过程也是语境构建的过程;随着言语内容的变化,也同时伴随着语境内涵的重新构建。此时,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促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认知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也说明语境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语境并不是预先已经给定的,而是在交际过程中由语言使用者的主动选择所生成的,外在世界的方方面面只具有成为语境因素的潜势,但是否实际成为特定语言交际中的具体语境构成,则最终还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许力生, 2006: 162) 。这说明了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是学习的主干,也说明了“会话”是构建语境不可少的因素。
(4) 从“意义建构”看网络语境构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在于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李新民,2006: 13) 。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即是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具有个人性和情境性。学习者与环境这两个因素对建构主义来说都是重要的,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具体互动创造了知识(盛群力, 2004: 29) 。也就是说,学习者知识的主动构建与语境构建过程是互动的,两者相互作用使得知识与语境达到新的构建。由此,网络学习者的自主性则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学习者主动的进行知识意义上的构建,伴生的网络语境才会更丰富与完善。从作用与反作用的角度看,知识建构的过程也就是网络语境构建的过程。相对具体英语学习来说,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去练,这样才能有长进,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陈坚林, 2000: 6) 。学习者知识意义上的主动构建与创设真实情境相互作用。为提高学习绩效,学习者可通过学习策略训练,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学习同伴、媒体等的帮助下在构建网络语境的同时,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转贴于 2 支持构建网络语境的技术基础
由于高科技含量的日益增加,可以说,在教学领域里,计算机的功能(拟人化或拟物化)更加全面而完
善,以前很难实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示范、场景呈现、超量信息传输、模拟互动等) ,现在都能通过计算机得以完美实现(陈坚林, 2005: 10) 。从个性化与自主性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所具有的技术特性,为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构建网络语境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基础,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根本性变革,自主学习理念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也为网络教学奠定了基础。
(1) 多媒体网络平台构建宏观网络语境。目前,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当今的数字化信息网络成功构建了“天网”(如数字卫星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与“地网”(英特网及其他各类网络)相互独立与优势互补的宏观网络语境,以其覆盖面广、资源广泛与共享、时空超越限制、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的优势,实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自主性和交互性。如,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视频点播获取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角度、即时、新颖、影音文图的特点。由此,虚拟课堂、虚拟学校、虚拟社会等概念脱颖而出,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促进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应用。当代国际教育界正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形成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的局面(袁维新, 2003: 50)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课题研究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探究学习模式、情境学习模式、概念转变学习模式和社会文化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具有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大量的声像语言互动练习提供了机会(王守仁, 2004: 6) 。事实上,这种交互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通讯交流机会,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以及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邹建梅、刘成新, 2003: 61) 。网络技术、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可以虚拟教学课堂的现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课程的进度。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环境的支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交流,不必拘泥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实现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个别化,为大面积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 超媒体(Hyper Media) 构建网络节点语境。
超媒体是由文字( Text) 、影像(Movie) 、图片( Image) 、视频(Animation) 、音频(Audio)五部分媒体元索组成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概念或主题。超媒体是按人脑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按照人脑联想思维方式,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王光玲、宋廷山, 2003: 137) ,这和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符合,从而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得学 习者自由联想能力得到发挥,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信息的非线性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联想,自由选择不同的路径,进入不同的链接点,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主题,即从一个链接点跳转到另一个链接点,灵活地浏览各节点的内容(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其连续性( continu2ous) 、实时性( real2time) 、时序性( time2ordered)使得流媒体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例如,实现对教学进程和呈现方式的全面控制,用便捷的方式解决同步和互动的难题(陆元明、郭丽, 2006: 76) 。这样,就为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提供了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使得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由选择、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3) 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网络虚拟语境。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促使了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
给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徐素霞,马文婕, 2006: 29)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与仿真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传感器技术、语音处理与音响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等相结合而形成的媒体技术。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使参与者能在虚拟环境中做到沉浸其中、进出自如、交互自由,因此虚拟学习环境是其它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人与计算机生成虚拟现实环境的交互,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交互性课堂中,实现了人的临场化,增强了参与者与环境的自然交互,可获得直观、真实的效果。此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拟的,学习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可选择性使得教学进度可由多方控制。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同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控制者,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限制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缺点,确保了师生双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所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洽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习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实现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例如,在外语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可虚拟学习者亲临英语语言情境,并通过学习者的视听说来提高听说能力及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4)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资源语境。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
通信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兼收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
的分布性及电视的真实性等优点。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既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可实现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学习者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条件,改变了被动的、被支配的、受监控的地位(王光玲、宋廷山, 2003: 137) 。网络资源共享使得学习者获取学习信息的资源极大丰富,帮助了不同层面的学习者获取平等受教育和平等竞争的权利,为面向民众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语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在线交流”、“BBS论坛”等学习策略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信息实现情感互动。网络语境所构建的课题研究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探究学习模式、情境学习模式、概念转变学习模式和社会文化模式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等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境的构建是学习者在网络上各取所需的学习过程。
(5)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网络智能语境的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的功能智能化,智能化也就意味着计算机可以进行拟人思维,可以在教学上扮演人的角色,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被认为是信息化外语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陈坚林, 2005: 10) 。目前出现了基于网上的多媒体专家系统,这些知识和新的技术可以被应用于计算机远程教育,带着问题进行在线学习的学习者可以得到丰富细致准确的解答服务,而且采用各种媒体显示的答疑专家系统,无疑会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高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张, 2005:
230) 。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由于计算机三大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在外语教学上计算机有了主导教学的可能和条件(陈坚林, 2005: 49) 。但目前大部分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起点上,仅仅着重于各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没有从教学理论思想的深层次进行研究,以揭示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规律(杨红颖、王向阳, 2004:49) 。语境范畴基本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对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和关于语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于语言学界、语言哲学界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韩彩英,2004: 47) 。本文仅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构建网络语境进行的概括性论述,仅是一种尝试性的讨论,也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 1 ] Lyons, J. Semantics[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77.
[ 2 ] 王建华. 关于语境的定义和性质[ J ]. 浙江社会科学,2002, (2).
[ 3 ] 段曹林. 系统论与语境研究[ J ]. 修辞学习, 2000, (1).
[ 4 ] 韩彩英. 语境本质论[ J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 (5).
[ 5 ] 许力生.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 J ]. 浙江大学学报,2006, (4).
[ 6 ] 孔凡成. 语境教学观的理论基础研究[ J ]. 教育评论,2004, (4).
[ 7 ] 邹建梅,刘成新.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与控制策略[ J ]. 中国电化教育, 2003, (11).
[ 8 ] 王景胜. 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J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 (4).
[ 9 ] 李新民. 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2).
[ 10 ] 盛群力,译.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 [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4).
[ 11 ]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 12 ] 陈坚林. 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J ]. 外语电化教学, 2005, (4).
[ 13 ] 袁维新. 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8).
[ 14 ] 王守仁. 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J ]. 中国大学教学, 2004, (2).
[ 15 ] 王光玲,宋廷山. 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浅论[ J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 (4).
[ 16 ] 陆元明,郭 丽. 流媒体技术在交互式外语教学网页中的应用[ J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2).
[ 17 ] 徐素霞,马文婕.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J ].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 2006, (2).
论文摘要:面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惑,深入分析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以创新设计为手段,详细设计了计算机英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表明,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岗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担负起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把创新设计贯穿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显著提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D的范畴,准确地说其应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功能。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由于可以做到人机交互,因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其效果要优于电视、录像的教学。因前者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有利于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后者的交流是单向的,仅限于被动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CAI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优质的课件设计成了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要从引导学生的土观能动性上「功夫,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方法,并不断地在学习中让学生培养起爱学习的习惯。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现在以“Unit12:WhatIsaNetwork?”为例,创新设计一该课的计算机英语课件。
(一)教学准备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各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中专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没兴趣学英语,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却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比如,他们经常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下载音乐、网上看电影、搜索资料等等。按照常规,对这样的学生就是批评教育,但是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喜欢玩游戏等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设计计算机英语课件。
选用的教材为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职业英语系列之《计算机英语》。本教材以培养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为主,综合、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使其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于第12单元《WhatIsaNetwork》中的听说部分。木课时主要学习用英语来描述网络的应用,其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场景,有利于他们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用网络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在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中,能力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本课的场景,使学生在情景交流中学会基本句型的使用。知识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知识重点,通过充分的联想、大脑风暴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情感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德育教育,通过在学习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面情感,抵御不良习惯,即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复习:把复习的内容做成蕴含娱乐性的幻灯片,通过提问和点击幻灯片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复习Unit1I所学过的重点内容,检查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导入:在导入部分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10个专业词汇和4个典型句子,以同桌为单位扮演学习伙伴。在课件中,选择学习的角色,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故任务型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地把兴趣与新知识“网络”联系起来,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教学呈现的创新设计
1.单词学习的创新设计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重点掌握network,bus,present,ring,spur,via,global,server,arrange,prefer。在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中,用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把单词的一记忆方法同课件的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把词汇的学习与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读一认一记”(大声朗读一辨认实物一用心记忆)来学习并掌握专业词汇。在课件创新设计中,这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1)释义:
networkn.网络;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
①演示法:呈现图片T:WhatdoesitmeaninChinese?Ss:说出这个单词一一net
②拆分联想记忆法:net表示网,在网上的各个节点放上电脑,成了可以工作的网,即为network
③应用举例:Howtoreject`networkforce''''?如何拒绝网络暴力?
(2)领读单词,由2一3个学生示范读单词。
(3)利用图片学习单词bus,ring,spur,server,via,globalo
(4)利用专业词汇分辨4种网络连接类型。
设置问题:Thestarnetworkisthebest.Why?~下次课将会学到。
2.教与读的创新设计
在教与读的创新设计中,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先讲述一个一与网瘾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再以学生为主进行朗读练习,然后围绕四个句子采用问答情境(现场)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当场打分予以鼓励。
(1)Explain
①Tellastorietteaboutnetaddiction.
②Showsomepicturesandexplainthefoursentences:
Icanplaycomputergamesagainstmylittlebrother.
Ourschoolnetworkallowsustoaccesstheschoollibrary.
Theysharedataalthoughtheyareindifferentcitiesallthroughthecountry.
Myunclerunsadotcombusiness
(2)Study
①领读。
②学生跟读。〔鼓励学生勇于开口)
(3)Practice
围绕四个句子提问:
T;Whatarenetworksusedto?
S: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学生利用网络教室里的设备进行回答,现场打分,鼓励)
3.听与练的创新设计
在听与练的创新设计中,以练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通过具体的生活及职业情景来展示材料,为会话表达和口语练习提供范例,将听与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并把枯燥的语言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即转化为学生的动脑、动嘴、动手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记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Explain
Explainthedialoguematerial.
Keypoints:
Icanplaycomputergames.
Networkscandoalotforus.
Youcanmakenetworksworkbetterforus
T:Isitgoodtoplaycomputergames?
Ss:…
(2)Study
学生用此材料练习对话,模拟句子的使用。
Sample:
A:Whatarenetworksusedto?
B: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A:Wherearenetworksusedfor?
B:Theyareusedathome/school"""
(3)Practice
学生打开网络聊天工具,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4.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
在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中,以具体的电脑游戏“星际争霸”为教学的突破口,对星际争霸引出的相关论点展开辩论赛。在这项活动中,所有学生全面参与,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易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活动中暗藏枯燥的语言知识练习,不仅让学生勇于开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辩论也让学生明确了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最后,在放录音环节中,有了前面大量的口头训练作基础,学生很容易听懂并辨别对话中的句子,这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1)Explain
活动:辩论赛,正方一家长,反方一孩子
议题:玩电脑游戏好吗?
要求:尽量使用刚学过的简单的句子。
正方:Itisgoodtoplaygamesonline.
Icanplaythegame`StarCraft''''
Ithinkplayinggamescanletmerelaxandforgetaboutthebadthings.
IfeelpleasantwhenIplaygamesonline.
反方:Itisnotgoodtoplaygamesonline.
Idon''''tthinkso
Playinggamesistowastetime.
Somestudentsskipschoolforplayingcomputergames
Weshallplaythegoodgames.
Wecan''''tforgettodoourthingsthatweshallespecallyfin-ishourhomework.
(2)Practice
①以电脑游戏“StarCraft”为例,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②展示漫画图片,教育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及游戏。
HealthnetworkFarfromnetaddiction(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3)Listen
放录音,学生辨别句型。
(三)教学总结的创新设计
总结的创新设计是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顺口溜、动画、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单词学习、短语、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及其运用。通过总结,学生复现和利用新知完成任务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为加深并巩固新知,强调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课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长的组织,把学习和预习的内容编成小故事或情境剧,来加强课后创新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 TTC 英语写作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含义
翻转课堂的兴起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麻省理工学院Salman Khan 2006年创办了可汗学院,了超过3200个视频和350个实践练习。他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的课堂,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免费学习。随后,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 和 Andrew Ng 受此启发,上线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超过16万学生学习。随后,Thrun离开了大学,成立Udacity。麻省理工学院还升级了其开放的教育举措,哈佛大学花费6000万美元的投资edX 在线教育品台。edX将“免费提供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在这样的互联网教育兴起的大背景下,基于问题解决主导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被提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表明,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学的实际效果要稍好于实体课堂面对面授课,在线作业与纸和笔完成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大,有时甚至更加方便高效。Lage et al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是目前最简洁的版本.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means that event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taken place inside the classroom now take place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vice versa”.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专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对视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查阅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完成在线作业。本文选用TTC公司的原版英文写作课程作为翻转课堂视频材料,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写作中的问题加以指导,以期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二、写作课程的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传统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检验学习效果,翻转课堂中,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见的问题,课堂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的Jonathan老师给出了翻转课堂以及传统课堂的
他利用自己的写作课做了实验,学生晚上回家不再是完成作业,而是观看课程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观看视频,他在视频中讲解第二天要用到的材料。第二天上课时,Jonathan快速进入到问答环节解决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然后开始走入学生中指导学生写作,解决学生的各种语法句法以及文章结构问题。
从Jonathan的写作课看出,翻转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非老师。学生必须高度自律的完成视频课程的观看,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不再是被动输入知识,而是主动寻求老师帮助其解决问题。
三、英语写作课程翻转课堂的课程模式
本文选取的材料为原版英文材料Brooks Landon教授主讲的TTC写作课程: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Exploring the Writer’s Craft.本次课程分为24讲,每次课程24到30分钟,并配有讲义。讲解通俗易懂,本文选取第四课作为研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料,选取20个学生参与写作练习。
Video4: How Sentences Grow 视频中提出句子的构成方法。其中以诗人Josephine Miles 的The Language of Prose and Poetry书中一句话做为构句法的例子。原句为“The time was early. The time was morning. The place was a town. The town was small. The town was near the highway. The boy was young. The boy was hungry. The boy was in danger. The boy did not look to the left. The boy did not look to the right. The boy climbed the path. The path belonged to the city hall.” 此类句子为学生英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内容,Miles文章中改写为Early in the morning, in a small town, near the highway, because he was hungry and though he was in danger, the young boy, looking neither to the left nor to the right, climbed the path to the city hall.”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简单句改写为更加符合西方国家审美的文章。视频中的大量例子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学生可以重复观看例句,记录笔记。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改写简单句,更加加深了学生对视频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课堂中教师拟解决视频的相关问题,如;Find a cumulative sentence in a story or essay. Treat it as a kernel sentence by adding more modifiers to it.?Example: Kernel―My shoes are Nikes. Additions―My Nikes are designed for playing tennis. My Nikes have air soles. I like their weight.
四、结论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能够建立基本的写作框架,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调整学习节奏。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一对一的解决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典型问题做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不能直接提出问题,并且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如何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完善评价机制,也需要老师和研究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Bergmann,J.,& A.Sams.(2012).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70-71
论文摘要:面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惑,深入分析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以创新设计为手段,详细设计了计算机英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表明,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岗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担负起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把创新设计贯穿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显著提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D的范畴,准确地说其应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功能。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由于可以做到人机交互,因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其效果要优于电视、录像的教学。因前者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有利于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后者的交流是单向的,仅限于被动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CAI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优质的课件设计成了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要从引导学生的土观能动性上「功夫,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方法,并不断地在学习中让学生培养起爱学习的习惯。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现在以“Unit 12: What Is a Network?”为例,创新设计一该课的计算机英语课件。
(一)教学准备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各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中专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没兴趣学英语,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却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比如,他们经常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下载音乐、网上看电影、搜索资料等等。按照常规,对这样的学生就是批评教育,但是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喜欢玩游戏等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设计计算机英语课件。
选用的教材为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职业英语系列之《计算机英语》。本教材以培养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为主,综合、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使其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于第12单元《What Is a Network》中的听说部分。木课时主要学习用英语来描述网络的应用,其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场景,有利于他们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用网络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在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中,能力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本课的场景,使学生在情景交流中学会基本句型的使用。知识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知识重点,通过充分的联想、大脑风暴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情感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德育教育,通过在学习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面情感,抵御不良习惯,即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复习:把复习的内容做成蕴含娱乐性的幻灯片,通过提问和点击幻灯片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复习Unit 1I所学过的重点内容,检查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导入:在导入部分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10个专业词汇和4个典型句子,以同桌为单位扮演学习伙伴。在课件中,选择学习的角色,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故任务型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地把兴趣与新知识“网络”联系起来,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教学呈现的创新设计
1.单词学习的创新设计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重点掌握network, bus, present,ring, spur, via, global, server, arrange, prefer。在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中,用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把单词的一记忆方法同课件的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把词汇的学习与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读一认一记”(大声朗读一辨认实物一用心记忆)来学习并掌握专业词汇。在课件创新设计中,这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1)释义:
network n.网络;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
①演示法:呈现图片T: What does it mean in Chinese? Ss:说出这个单词一一net
②拆分联想记忆法:net表示网,在网上的各个节点放上电脑,成了可以工作的网,即为network
③应用举例:How to reject `network force’?如何拒绝网络暴力?
(2)领读单词,由2一3个学生示范读单词。
(3)利用图片学习单词bus, ring, spur, server, via, global o
(4)利用专业词汇分辨4种网络连接类型。
设置问题:The star network is the best. Why?~下次课将会学到。
2.教与读的创新设计
在教与读的创新设计中,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先讲述一个一与网瘾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再以学生为主进行朗读练习,然后围绕四个句子采用问答情境(现场)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当场打分予以鼓励。
(1)Explain
①Tell a storiette about net addiction.
②Show some pictures and explain the four sentences: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against my little brother.
Our school network allows us to access the school library.
They share data although they are in different cities all through the country.
My uncle runs a dotcom business
(2) Study
①领读。
②学生跟读。〔鼓励学生勇于开口)
(3) Practice
围绕四个句子提问:
T; What are networks used to?
S: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download music.
(学生利用网络教室里的设备进行回答,现场打分,鼓励)
3.听与练的创新设计
在听与练的创新设计中,以练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通过具体的生活及职业情景来展示材料,为会话表达和口语练习提供范例,将听与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并把枯燥的语言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即转化为学生的动脑、动嘴、动手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记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Explain
Explain the dialogue material.
Key points: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Networks can do a lot for us.
You can make networks work better for us
T: Is it goo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Ss:…
(2) Study
学生用此材料练习对话,模拟句子的使用。
Sample:
A: What are networks used to?
B: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download music"""
A: Where are networks used for?
B: They are used at home/school " " "
(3 ) Practice
学生打开网络聊天工具,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4.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
在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中,以具体的电脑游戏“星际争霸”为教学的突破口,对星际争霸引出的相关论点展开辩论赛。在这项活动中,所有学生全面参与,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易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活动中暗藏枯燥的语言知识练习,不仅让学生勇于开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辩论也让学生明确了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最后,在放录音环节中,有了前面大量的口头训练作基础,学生很容易听懂并辨别对话中的句子,这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1) Explain
活动:辩论赛,正方一家长,反方一孩子
议题:玩电脑游戏好吗?
要求:尽量使用刚学过的简单的句子。
正方:It is good to play games online.
I can play the game `Star Craft’
I think playing games can let me relax and forget about the bad things.
I feel pleasant when I play games online.
反方:It is not good to play games online.
I don’t think so
Playing games is to waste time.
Some students skip school f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e shall play the good games.
We can’t forget to do our things that we shall especally fin-ish our homework.
(2) Practice
①以电脑游戏“Star Craft”为例,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②展示漫画图片,教育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及游戏。
Health network Far from net addiction(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3)Listen
放录音,学生辨别句型。
(三)教学总结的创新设计
总结的创新设计是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顺口溜、动画、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单词学习、短语、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及其运用。通过总结,学生复现和利用新知完成任务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为加深并巩固新知,强调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课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长的组织,把学习和预习的内容编成小故事或情境剧,来加强课后创新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英语写作 语言框架 内容框架 文体框架
引言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要求最高最综合的子系统,它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统一体。写作教学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和技巧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也很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单独开设的写作课极为有限。在有限的作文指导时也只是要求学生模仿一些范文的写作,背会其中教师勾画出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法。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写出的文章如出一辙,极少有创新。教师大多只注重写作的结果――习作。没有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写作框架,也就未能为学生后面写作降低难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惧怕写作的心理。大学英语作文写作训练也就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思路就迫在眉睫。
1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frame semantics)作为一种认知理论,近年来在语言输入性的阅读和听力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笔者认为,该理论对语言输出性的写作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和多媒体等手段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框架,从而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语言学的“框架”,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计算机专家明斯基将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应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认为人的知识是以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用以表征常见的定型化了的情况(刘宇红,2005)。多个序列相关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个脚本(script)。因此,框架在许多方面与Rumelhart1975年提出的图式理论以及schank和Abelson 1977年提出的脚本(script)理论相似,schank和Abelson明确提出“框架理论是‘脚本理论’的前身”(转引朱永生)。我国教授王寅认为(2005)“脚本”是框架理论或图式之一,它是一种共有信息的原型代表,其内部所含信息往往呈有序列排列。
最先把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中的是Fillmore。他将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85年他说框架是统一的知识框架或统一的经验图式。Fillmore认为框架起码有如下要求:(1)能体现情景或事物的特征。(2)原则上独立于语言表达。Fillmore还认为,在同一个框架中,要对任何一个概念的意义进行阐述势必要涉及这个框架内其他相关的概念。在不同的框架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联系方式,其中主要有等级关系和次框架关系两种。
框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如何通过词语的意义,在大脑中搜索相关的概念框架,激活与这个框架紧密相关的成分。在此过程中,框架理论把语篇意义的产生看作是对框架成分的填充,如果所有的成分都得到了填空,语篇就是完整的,否则是残缺不全的。此外,框架理论不仅要发现框架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而且还力图分清这些成分当中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同上)。
2 框架理论和英语写作教学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人们在理解和吸收新输入的信息时,会将输入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框架联系起来,对新输入的信息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因此知识框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英语学习过程首先是输入与词汇相关的信息,当语言符号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框架被找到后,就产生了理解。只有当头脑中形成了语言符号与框架之间的稳固对应关系,学习者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由此可知,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对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信息更容易地被理解和吸收到已有的框架中,丰富头脑中框架的内容,则无论是写作的哪个阶段都会比较得心应手。
根据框架不同的特点,我们可将框架分为语言框架,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语言框架是指语法范畴或型式结构将其框架强加给构建框架的材料(Fillmore 1982:123)。内容框架也就是概念框架,是”关于话题的一般背景性知识,它给写作者提供有关事件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就是概念框架之中的各种概念。例如“饭店”框架之中包括“服务员、顾客、厨师、餐桌、食物”等。文体框架是“关于语言的修辞结构和读者关于某一特定类型结构的知识,如新闻报道,期刊文章等。”(Richards et al,2005:604)是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是对文本格式的排列和结构的安排等。。写作过程就是在充分激活已有框架的基础上,再补充进新的内容,建立新的框架,以书面的形式将新的框架中的概念和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动表达出来的过程。
目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当中的困难除了“词汇匮乏,搭配不当”(这跟英语学习的基本功有关,也跟框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暂不涉及)之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句型误用,语法不通;(2)写作思路不清,文章意义不连贯;(3)缺乏文体意识。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信息处理凌乱,缺乏逻辑性,跑题现象频繁出现。这三个方面都跟框架有关,分别对应于语言框架、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
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编码过程,及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和重组之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输出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前阶段:写前对与主要观点相关的信息收集的过程,主要是激活写作者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认知框架。第二个阶段是对第一阶段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逻辑组织和加工,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框架组织段落和文章,这一阶段叫做写中阶段;在第二阶段之后,就进入了写后的修改和检查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对照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的修改,最后形成定稿。可见,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人脑中的框架知识紧密相连。在三个阶段的辅导中,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写前阶段要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开展两个方面的指导:(1)着重帮助学生确定文体类型并就确定的文体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文体框架;(2)就作文主题帮助学生分析内容框架及其具体概念,设法建立概念系统或概念网络。在写后阶段的辅导中,主要在语言框架上下工夫。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创造过程,学生记忆中与作文主题相关的认知框架能否被有效激活是成功构建英语文章的关键。因此,将框架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认知框架能够被真正激活并进而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学生不仅不再,瞑怕英语写作,而且能够为写出符合文体要求、意义完整和语句通顺的文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宇红,2006,《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