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3 14:44: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篇1

关键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成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而依然,他们大多数不抵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他们也希望能够成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但他们的信息素养不高,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是制约他们课堂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普遍较为重视,并且,他们也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因为,现代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到培训内容的有效制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也没有出台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内容进行规定,对考试方式进行要求,因此,就导致,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块上,教师学习随意性较大,学习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1.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组织不合理。

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却不做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培训形式搞一刀切,采用统一模式,导致为教师的抵触,很多教师不是很重视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发展作用不大,因此,参与的热情不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研究培训教师的年龄特点,不研究教师的知识情况,信息素养情况,搞一刀切的培训,致使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完全听不懂培训的内容,他们难以消化培训内容,而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的信息素养较高,又觉得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老套,对培训内容也很失望,这样,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1.3培训手段单一。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开展模式是一个专家在讲,很多教师在听,采用的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法,这种培训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需要,很多教师认为只是听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应用水平还是得不到提升,因此,抵触这种讲座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训效果不理想。

2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策略

2.1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

国家要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要能够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指导这项工作,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效果。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文件,这个文件,对于规范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也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出台类似的文件,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他们不需要参与考核活动,他们的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不强,在这种环境下,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课堂效果的提升,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进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制定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策略,教师才能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在一定标准的引导下,培训活动的内容才能更为科学完善,教师通过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2根据教师需要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设置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相差很大,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从事的专业各有不同,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而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差很大,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确定一个最低标准,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要设置层次化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班级,比如,基础班和提高班,设置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基础培训,使教师能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简单地信息操作技术,能够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式,能够利用多媒体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提高班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课件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设置成模块,每个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单元,比如,可以分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指导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等等,通过层次化的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模块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障所有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可以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于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学校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在培训活动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培训模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展开学习讨论,培训专家给教师以必要的指导,引导教师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去,这样,在实践中,在教师的上机操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结语

总之,在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组织活动不利,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培训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静,王咏.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0).

篇2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师培训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 Saw

ZHAN Xiao[1], WANG Zhaoxu[2]

([1]Xuzhou Air Force Academy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uzhou, Jiangsu 221000;

[2]Engineering Corps Command College,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day, teaching environment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by using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media to reach optimization teaching is education has been advocating, and use of modern teaching facilities due effect depends largely on the ability of us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on teacher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given the general mode. Training

Key wordseduc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training; training mode

1 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

1.1 转变教师陈旧观念的需要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工作就是提供辅助教学的电教教材、搞好教学保障,这些只是教育技术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不利用教育技术也可以上好一堂课。

其实教育技术研究的不仅仅是媒体,同时还有教学的手段和过程,教育技术工作应该是每个教师都需要研究和实践的内容。所以,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不仅有利于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观念,改变教学中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严重脱节的现象,而且能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管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2 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思想下运用多媒体教学只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得更省事、教得更花哨,而教学手段现代化在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推动教学方法更新等方面的功用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构建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 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2.1 理论的建构

首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由当初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手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用于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以现代教育媒体为工具,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原理、特点等。

然后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培训。教学过程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过程,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主要包括: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知识、教学模式的评价与选择、教学媒体的优化与选择、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

2.2 技能的提高

一方面是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培训。常规教学媒体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VCD机、录像等。我们应充分挖掘常规媒体的教学潜力,让现有的教学设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方面是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培训。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于一体的特点,它不仅能作为教学媒体呈现教学信息,还具有部分地替代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既方便教师的教学,又方便学生的认知。它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基本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平台的使用、计算机教学应用模式等。

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培训。网络化教育是今后教育的热点,教师掌握网络的使用、网络信息与下载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共享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创造性地将教育技术技能、设计技巧、整合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科任务与实践中做出自(下转第31页)(上接第14页)己的设计决策。

3 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

3.1 集中短期培训

由于在职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岗位,不可能耗费大量时间对所有知识进行系统地集中培训,只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有重点地进行培训,所以集中短训的时间定为1-3个月,大体上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专家讲座为主,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受训教师所需完成的任务,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建立“知识树”。第二阶段:理论课程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和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创建个人学习主页、小组主页、班级主页等。第三阶段:深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培训。以学习资源库建设为大的任务驱动,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多媒体与网络技能、数据库技术、校园网资源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第四阶段:学结交流。受训教师总结交流个人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完善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

集中培训的时间短,受训教师的技术基础差异大,技术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差异更大,在培训之前应充分分析每个受训教师的情况,设置不同深浅的课程,可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每个受训教师都应该掌握的内容。而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计算机网络等不同的受训教师基础不同,所以培训内容应偏向于纵深,有一定的深浅等级。

在培训方式上要“融技术于课程”。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我们往往停留在技术层面,讲解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等一些基本技能,而很少考虑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培训,更没有在培训中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好的培训是在课程中应用教育技术,以身作则地将技术贯穿于课程之中。

3.2 集中培训的同时辅以网络平台

对于原理性的基础知识,集中培训的模式是比较合适也是必须的。而受训教师自身也是丰富的“培训资源”,给他们提供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供他们展示自己,使每个受训者成为培训的主人,甚至是培训的教师,形成“能者为师”的新型师生关系。

提供的网络平台上,应开设培训资料下载、课程评价、意见建议、成果交流等模块,供受训教师课余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进行再学习。

3.3 利用网络平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集中培训结束,受训人员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并不是学习阶段的终结,而是运用所学,不断深入学习的开始。社会在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技术决定着终身教育的出现。通过建立的培训网站继续开通,受训教师之间、受训教师与培训教师之间能够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学习、研究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技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最后,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教师必须要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需要,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艰难、长期的工作,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也需要不断完善,来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亚庆,鲜静林.当前教师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篇3

应省教育厅通知,参加省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训时间是:9月16日至9月26日为期11天.培训地点在郑州师专.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培训的内容说明

本次培训分十个模块,分别为:

模块一、培训准备

模块二、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三、选择教学用媒体

模块四、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模块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模块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模块七、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八、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模块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

模块十、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二、培训的宗旨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本计划旨在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

1994年ACET了教学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有实践”,近年来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都促使教育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教师要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即为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本次的培训也区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四、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各种新型信息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之中,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张印刷媒体。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能否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迅速有效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是当前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许多学校都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也不相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出版的由西尔斯Barbara A.Seels)与里奇(Rita C. Richey)合著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传统教育推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只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媒体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出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素质的理解停留在技术的使用上,其教育观念和教学设计能力比较低下。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学校教育为主,任何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手段贯穿于教学始终,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娴熟的信息技术使用、开发能力;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驾驭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应具有四项基本特质,即人格、学问、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

在高职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经贸外语类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等17个专业,专业类型基本涵盖外经、外贸的主要领域,属于应用文科类院校。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学缘结构相对单一,文科院校毕业或者文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主体,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上参差不齐。自2009年3月以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认真分析全院教职工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实用教学技能操作培训列为教职工专项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2009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了两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院各部门二百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对提高广大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目前的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状况,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培训效果调查分析,对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类人员的需求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对“课程的结构设置”选项中有23%的被调查者选择“满意”,有64%选择“基本满意”,有8%选择“无所谓”,有5%选择“不满意”。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计算机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差距,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现有些教师“吃不饱”,而有些教师却“吃不下”的情况,培训效果不佳。说明培训课程的设置和结构的合理性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调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多数教职工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初报名的人数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由于教师培训工作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使广大教师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训形式单一,组织欠合理目前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仍然是以面授和辅导为主。由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各异,难以完全保证培训时间的集中统一,部分教师在报名参加培训后没有完全保证出勤,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可尝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将面授、讲座和网络授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由参训人员灵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思考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与肯定,也在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问题与不足,得出以下启示和体会。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巩固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广大教职工愿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也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般的情况是刚开始时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大量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出勤,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除由于工学矛盾致使教师不能按时出勤等客观原因外,影响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未形成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没有使广大教职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对参训人员缺乏政策约束和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合理的考核评价将有助于参训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培训成功的保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对反馈进行分析,是巩固培训效果、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对教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要求,与各类人员考核相挂钩,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同时要积极营造培训大环境,通过组织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比、精品课程评选等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通常与其从事的专业有很大相关性,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其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尽相同,对培训的需求各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个体培训目标是由教师个体针对自身教学需求而确立的。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可分层次,如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通过基础班的培训,使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基本满足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提高班的培训目标则是在实现基础班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师具有现代意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可采用积木式课程设置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如可分为数码摄影基础及图片处理、办公软件实用技术、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防护、音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等五个模块。根据需要还可将其中的某些模块细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学完一个模块后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学习其他模块,从底层到高层,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木式的堆砌。这样,既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使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相接近或吻合,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样化的培训内容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以付出较小代价取得较大效益的效果。

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学人员除承担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一定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精品课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而大多数行政人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及临时性任务繁杂,他们都难以保证正常出勤,培训时间往往成为影响教职工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弹性学分制度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类人员的特点,除集中面授外,可以尝试采取网上直播、培训资料网上共享等多种培训方式,也可以利用网络开设“专家热线”栏目,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对于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课件制作、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网页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应进行在线答疑。只有真正达到利用教育技术、网络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培训才能真正起作用。应在每年初(或学期初)制定出本年度(或本学期)培训工作整体安排,公布本年度(或本学期)拟开设的培训课程、时间安排、授课教师简介;组织教职工进行预报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选择主讲教师,根据报名情况分批次安排参加培训。对于培训出勤情况采取弹性学分制管理,在员工培训制度中明确规定教职工每学期参加培训的总课时要求,与各类人员年终考核挂钩。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有时难以保证全体参训人员集中受训,在培训安排上可以尝试分部门进行集中轮训的方式,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涉及人员部门众多,难以保证出勤。另外,课程的安排要确保实用、有针对性,切忌走过场。

篇5

 

一、高校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培训中存在问题

 

为了提高高等学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委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在高校教师中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该协作委员会成立了培训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编写了培训教材并组织认证了一批适合培训的教材,初步建立起了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体系。到2003年为止,已在127所高校建立了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共培训教师约30000余人。三年来,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培训人员的数量和培训的质量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教师对培训学习缺乏积极性。由于高校对教育技术培训没有特定的要求,而且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又没有较高的认识,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培训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十五”期间,应对10万左右的高校教师进行培训。按照这个安排计算,每年参加培训的教师应在2—3万人左右,而2001年实际参加培训的教师只有1.4万余人,与预期的人数有较大差距。

 

第二,培训尚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高校师资缺少严格的训练和认证,没有统一的考试要求,培训内容和培训的质量标准都得不到保证。

 

第三,培训工作不能持续有效开展。目前,各培训中心的培训模式均是采用面授方式进行。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较忙,时间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全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创设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策略

 

如何促进和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构成合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体系,实施有效的教育技术培训,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技术的本质之一是利用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效益的目标。要让教育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依靠教师进行实施。教育技术培训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如何在高校持续有效地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解决上述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又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将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融合?又该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模式来保证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创设“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方案开始实施。

 

(一)创设“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指导思想

 

1.“大视野”

 

“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以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培训模式的实施背景,希望通过培训模式的实施逐步改变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只把教育技术视为教学手段、忽视它和教学过程有机融合的传统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2.“一体化”

 

“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以系统化的方法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希望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体制和培训质量保障等方面“碎片化”的局限,避免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脱离实际、所学非所用、学习效率不高和学习效果差的局面,做到理论与技术互相融合、理论与技能共同提高并形成有内容、有方法、有组织、有制度保障的“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3.“双能力”

 

“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以“双能力”提高为基本目标,即促进高校教师两种能力一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基本目标是与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完善教学技能的目标相一致的。

 

(二)培训目标的制定

 

培训的目标为: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的指导方针,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使教育技术和教学有机融合,增强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双提高。

 

此外,该培训体系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在教育技术培训数量、培训内容、培训质量及其教学应用的效果提出了要求:在培训人数上突破万人,涵盖北京市属高校90%以上的教师;在培训方法上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培训质量上突出实效。

 

三、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架构

 

(一)“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框架

 

创设一个有效的“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第一步是正确了解、判断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笔者通过与北京市属各高校负责培训的主管人员座谈和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主要是市属高校教师、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教师占49.5%,实验人员占12.9%,行政管理人员占18.8%)等方式了解了北京市属高校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1.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

 

91%的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在改进教学方面有重要作用,74%的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希望使用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66%的北京市属高校领导对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很重视。

 

2.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85%的教师视教育技术为一种应用手段,对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认识单一;把现代教育媒体视为教学演示工具,没有也不能很好地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有机融合,也不能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媒体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对学习教育技术必要性的认识程度

 

89%的高校教师认为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非常必要,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制定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中心聘请了专家研讨、制定了教育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

 

1.制订指导原则

 

在培训理念上,要使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训的第一步是使高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在培训内容上,要适应教师教学应用能力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在培训方法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高校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培训目标上,要促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2.提高培训者水平以往教育技术培训是在北京市属高校内部进行的,培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首先,将各高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改为主要由中心统一组织培训;其次,通过聘请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统一授课,同时对培训者进行培训,普及、提高原有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从而建立一支合格的培训师资队伍。

 

3.制定培训大纲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现状,中心组织制定了《北京市属高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一级和二级)》。针对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异同,培训大纲注重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将教育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将教育技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注重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4.编写培训教材

 

统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训实施的指南和纲要。以往大多数教育技术培训因为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中心按照全国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了教育技术等级培训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和《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光盘。培训教材将教育理论、计算机硬件与多种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融于一体,统一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满足了教学需求和教师的学习需求。

 

5.采用个性化学习方法

 

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的是理论加实践的模式,需要进行大量上机操作,因此中心采用了集中面授、教师上机操作的学习形式。为了方便教师的业余学习,满足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教师需求,中心还制作了多媒体教学光盘供教师在家学习。此外,还安排教育技术专家到市属高校进行专题辅导、定期指导市属高校教师研讨交流。

 

6.建立分级量化评估体系

 

为了切实有效地保证培训质量、评估培训效果,中心建立了一整套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模拟仿真软件考试题库系统,并配以相应的模拟考试练习指导光盘,指导高校教师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练习、考核和评估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经过有效的探究和实施,中心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培训方法、能力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科

 

(二)“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完整框架

 

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体改革[1]。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教育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通过将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1.形成制度化保障机制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进适合于信息社会的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是各个学校的重要工作。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2003年,北京市教委和人事局联合下发了(京人发[2003]52号《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计算机应用术水平(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教育技术等级考试作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申请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中心每年统一组织两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北京市教委统一颁发教育技术等级合格证书;在全国首次将教育技术等级考试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申请的基本条件;2005年实现了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完全替代了计算机等级考核;北京市教委还将教育技术培训列为“人才强教计划”的组成部分,又一次拉开了高标准、求创新、讲实效、重能力的教育技术培训序幕。

 

2.完善培训教材体系

 

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中心在全国聘请专家成立了教育技术专家指导组,指导中心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在学习内容上,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联系大学教学工作,设计出千余份调查表,对已经参加培训和未参加培训的教师,针对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和在教学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征求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2006年和2009年二次修改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二级)》培训教材。

 

第二版教材从理论讲述到实际操作与第一版培训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和应用性;软件技能操作方面本着从实际应用出发的原则,选择了更适合教学应用的Office信息化办公软件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去掉了教学应用较少且学习难度又较大的Flash和Dreamweaver操作软件。在学习形式上,以实例带动知识点,改变了原教程侧重软件知识点讲授的形式,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有利于广大教师学以致用。在量化考核上,为了使高校教师能在实际真实的软件环境下进行考试,使所学、所考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中心探索设计了全真软件考试系统,使考试体系从仿真的软件环境转变为全真的软件环境。

 

为了进一步满足北京市属高校各学科教师的需求,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09年中心第三次修改和完善了教育技术等级培训的内容,重新组织专家编写了第三版《现代教育技术等级(一、二级)》培训教材,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编写体例上又有了较大的创新,内容更加精练实用。

 

第三版教材以丰富的实例贯穿知识点的讲授,加大了对案例的分析,充分切合教师的需要,让学习者以“DIY”的方式迅速掌握有关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第三版教材摒弃了传统的章节式叙述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模块一单元一环节一问题一学习材料一案例分析”式的新体例结构,采用了“情境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置身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设置和问题引导将学习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实践在线培训的新方式

 

为了扩大培训规模和方便高校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中心2005年起开始筹建北京市高校教师网。经过2年的努力,将培训学习的8门课程全部制作成网络课程,教师可以自主在线学习,使中心编制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计算机网络课程三者构成了立体化的教材。2008年10月,北京高校教师网正式运行,除了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技术远程培训课程以外,每年还为北京地区各高校5000余名教师的岗前培训提供了学习平台。

 

四、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一)实现“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突破了传统培训模式在方法、资源、质量和培训体系等方面“碎片化”的局限,以“双能力”取向的培训模式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有机融合,以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仅把教育技术视为教学手段的传统观念,用教育技术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整体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找到了一个有效、可推广的模式。

 

1.制度保障创新

 

在制度保障方面,北京市人事局和北京市教委共同认定将教育技术能力等级标准纳入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使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系列计划的组成部分,成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和必要的能力成分。

 

2.培训平台创新

 

以教育技术为载体,以专家队伍、制度保障和全真模拟考试系统为支撑平台,通过自主编写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培训教材和研发的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课程,构建形成了“一体化”与“立体式”的现代网络培训平台。

 

3.能力评估方法创新

篇6

关键词:TPACK;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4-004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4.007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等都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院校中的推广和应用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提高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快速、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这就亟须在高校范围内对专任教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开展近十余年来,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培训目标、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目前仍需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和方案展开有效的探索。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2006年密西根州立大学的Punya Mishra教授和Matthew Koheler教授在教师知识(PCK)的基础上,将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而正式提出的,近年来受到了国外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已逐渐成为最有效、最受欢迎的一种整合模式,同时也是国外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最新成果。虽然国内开展关于TPACK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几年也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青睐,同时研究范围从师范生教育不断扩展。但目前TPACK在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几乎没有。本研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设计研究的思想,对基于TPACK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将制订的培训方案进行实践验证,以期能促进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界定

1.理论基础

(1)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的行为上的改变。其目的性较强,即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制订及实施培训方案的过程中,要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多样化的学习,充分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和法则,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营造非正式的学习氛围、结合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社会个体从新任教师或非专任教师,成长为成熟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培训过程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应用引导的基础上,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本身优势,促进其专业化的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培训过程中,从简单、传统的知识传授转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构建新旧知识链接,注重协作和交流,培养学员自主、合作学习,提升创新能力,以期能真正指导其教学实践。

2.相关研究界定

(1)TPACK的内涵

TPACK由3个核心元素(TK、PK和CK)和4个复合元素(TPK、TCK、PCK和TPACK)组成。关于技术的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是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总和。同时也是TPACK框架中最具变化性的成分,总是处于一种变化不定的状态。因此,需要足够宽泛地了解并能持续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K),是关于教与学的过程、实践或方法的深层次知识,是基本的、普遍适用的知识。学科知识(ContentKnowledge,CK),是实际被学习或教授的学科内容知识,同时也是教师从事特定学科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TPK),由技术和一般教学法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对具体技术应用时教与学如何改变的一种理解。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可以设定为教学设计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CK),一般由技术与特定的学科内容知识双向互动产生,指教师对新技术的学科影响和使用技术合理表征内容的相关知识。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可以设定为教学资源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and Content Knowledge,PCK),由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及其相应的情境综合而成,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化”,PCK可以设定为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同时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由以上各元素的知识综合而成。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可以看作是教育技术知识。

(2)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应用中的重要内容,而干预系统设计是设计开发教育干预的核心环节。本研究在设计研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TPACK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型,而干预系统设计是依据此模型实施设计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限定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因而教育干预系统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干预系统,但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系统不同。

(3)TPACK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在TPACK中,TPK可以认为是教学设计知识,TCK为教学资源知识,PCK为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教学设计知识和教学资源知识的总和,可以看作是教育技术知识,分别对应强调的是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能力。这也是TPACK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契合点,因而可以将TPACK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高校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其TPACK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本研究基于二者的契合点,主要从TPACK角度设计和实施培训,进而促进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TPACK的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设计

1.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者结合高校特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参与本校第2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60名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从TPACK角度出发,运用设计研究的理念展开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期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及有效提升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又称设计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DBR)。它是一种系统而灵活的方法体系,注重学习环境设计,通过反复循环以促进教育实践,并提炼对现实情境的设计原理和理论,在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

2.基于TPACK的培训模型构建

Koehler和Mishra于2005年认为,TPACK可以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得到适度的发展。研究者基于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参考借鉴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研究框架,结合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设计出基于TPACK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将培训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广博考察、设计开发、实施验证、分析评价、完善优化。广博考察阶段是本研究的基础环节,又细化为需求分析、TPACK境脉考察和绩效问题分析,通过前期调研,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设计开发阶段是重要环节,在实际问题的驱动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多方共同参与干预系统的设计和保障措施的制订;实施验证阶段是培训的关键环节,细化为真卖隋景实施和典型问题分析,同时实施微型循环,通过设计、修改、再设计等不断对初始设计完善;分析评价阶段是第四个环节,分为多样化评价和设计研究专题库,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整理设计研究的产出,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完整性;完善优化阶段是该轮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新一轮研究的起点和依据,细化为修改完善干预、TPACK境脉革新和优化推广。这五个阶段存在于同一个系统内部,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制约设计研究的最终成效。

3.干预系统设计

在设计干预系统之前,研究者首先从适应国家政策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个层面对培训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次在前一期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本次培训的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TPACK相关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等TPACK境脉进行了考察设计,从而对培训对象有了较深层次地了解;再次,针对该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期望要求,通过绩效问题分析,得出该校引起绩效差距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不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薄弱、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缺乏、缺少激励措施和支持系统等方面,为后期设计干预系统提供了参考。

由于TPACK的三个核心元素之间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当情景发生变化时就需要重建该平衡,而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知识的融合性和学习情境的创设。TPACK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创造性,即教师形成技术知识融入内容教学知识的意识、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正如Mishra和Koehler所建议,在帮助教师发展TPACK时,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整合到他们实际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实践中,使TPACK各部分协调发展,这正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理念相吻合,同时也凸显了TPACK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相关理论的驱动下,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包含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过程设计、培训支持设计、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教师选聘、培训时间规划和培训评价设计共七个组成要素的培训干预系统,如图2所示。

培训内容设计思想是结合培训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内容单元,以专题形式呈现。大境脉是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分为四个专题,即数字化资源获取与处理专题、多媒体课件制作专题、网络教育应用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分别对应TPACK框架中的TCK、TPK、PCK、TPCK;培训过程是针对不同的角色进行设计的,根据培训流程设计,面对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和培训辅助者分别设计任务,在活动中以认知、接受、抉择、探究、优化五个环节来促进培训学员的TPACK发展;在数字化培训环境中,培训支持提供了以Moodle平台和远程交互系统为主的平台辅助和以内容资源、思维导图和任务单为主的策略支持,以促进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培训总体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并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为保证培训的质量,选聘同时具备教育技术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培训共30个课时,5周内结束,采取集中学习3课时/周和课外巩固、强化相结合;培训设计了包含参与度评价、任务评价、后测问卷调查、考核量表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将所设计开发的培训模型和干预系统在真实的培训环境中实施。实施前期用Moodle开发了培训辅助的网络教学平台,并结合飞视美远程交互系统,做好辅助准备工作,强化网络培训的互动与交流。培训按照院系和前测将学员随机分为1班、2班,各30人,基本保证学员的初始水平相当。其中,1班实施本研究所设计的模型和干预系统,作为实验班;2班按照原有方案实施,其他条件与1班保持一致,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数据分析

从参与度角度来看,培训的出勤率和小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员的积极性和措施的有效性,实验班分别高出对照班6.66%、10%。

从任务角度来看,两个班级提交作业均为100%,教学技能和作品展评都在一般水平之上,其中实验班的优秀率明显较高,基本反映了学员对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

从后测的问卷调查来看,培训学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及TPACK各元素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并能辩证地看待技术问题。其中,学员的课件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提高的较为明显。结果显示,培训后有63.33%的学员将按照教学设计的思想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课件,30%的学员会在教研和管理中应用技术来进行呈现,80%的学员准备在教育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开发自己的网络课程,有89%的学员准备或者已经使用自己专业相关软件来促进教学、科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此次培训的效果。

从量表考核的角度来看,笔者结合在职教师的具体情况,参考国际上较为权威的Schmidt、Archambault和Cripen等人的量表,设计了针对在职教师的TPACK测量量表,针对其七个元素分为七个部分,共32题,其中每个部分的平均得分为该部分的成绩值,七个值的和为TPACK的成绩值,并采用SPSS软件将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整体TPACK水平分析

用G11、G21与G12、G22分别代表前、后测中实验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结果如表1。由于均值可以反映整体水平,前测中两班TPACK水平几乎相当,而后测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标准差体现个体的离散程度,实验班标准差减小趋势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培训的有效性。

(2)局部TPACK水平分析

笔者将两个班中七个元素的值进行成对T检验,如表2和表3所示。可以看出,在前测中两个班级的七个元素的均值几乎相当,可以认为学员初始的各项水平处于同一级别;而后测中,CK、PK、TPK、TCK、PCK、TPCK均值都大于对照班,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由以往简单的技术传授为主的培训向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转变。由表2可知,实验班的各项均值都有所上升,说明了各项的水平均有所提升;而对应的标准差有所下降,则体现了培训的整体性。

由于Sig.(双侧)值可以表示统计的显著性,本研究中小于0.05认为该项变化显著。在对照班中,变化显著的只有TK,其他元素虽有提升,但是变化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的整体发展还不够重视。而在实验班中,变化显著的元素为TK、TCK、PCK、TPK、TPCK,变化不显著的为CK和PK。但CK、PK的前测值与其他元素相比较高,可以看出在职教师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同时这也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初衷,即从技术的角度促进教师TPACK的提升。

另外,笔者结合培训的内容和特点,对本研究的产出情况进行了汇总,形成一个专题研究案例库。该专题库一方面可以用于持续本地境脉的革新,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新境脉中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新一轮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研究讨论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针对在职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特点,TPACK是一种有效的培训设计理念。将前沿理论TPACK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培训中与在职教师的学科内容、教学法知识进行深层次地融合,从而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在实践中促进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而本研究构建的培训模型,在干预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在实践中顺利地执行、效果显著,并结合设计研究的产出情况,汇集成专题案例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者也发现诸如部分学员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与学员具体学科实践运用的融合程度仍有待深入等问题。另外,研究的取样范围也可能使研究结果受到限制。研究者将结合本次培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与培训中从深化理论研究、调整培训方案、增加培训时间和扩大培训范围四个角度深入实践,以促进高校教师的TPACK持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继续提升,进而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篇7

【关键词】 IIS;ASP;SQL SERVER

一、网站建设目标

1.1、网站目标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增加了教学法直观性。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直观可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异的优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如何进行高效有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者综合素质及多方面多角度高效率进行教学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重大研究项目。该平台主要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综合素质,高效运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我院教师现状,针对性地进行该功能平台的设计开发使用。

1.2、项目背景综述

我中心及学院其他相关部门,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多媒体使用培训,精品课程培训,课件培训等等),由于培训时间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培训实际操作不足,也无法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只能一对多的进行短时间的速成培训,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只有自行摸索,只针对自身需要进行操作,对其他部件的拓展是很少涉及的,这就进一步压缩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空间。通过对这些培训资源的设计,整合,利用、管理,运用技术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培训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扎实教师教育技术的技术基础,以提高教育技术使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该平台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二、网站整体结构

系统共分为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两大功能,前台操作包括六大功能模块,而后台管理包括四大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图如下:

三、开发环境选择与简介

系统是通过HTML+ASP+SQL SERVER实现的,使用非DSN来连接数据库后,通过服务端的ASP交互页面,管理员就可以像是对数据库直接操作一样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通过SQL SERVER建立的数据库是一种高效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它与Windows NT/2000及Windows 9x等操作系统紧密集成。这种安排使SQL SERVER能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特性。对于今天复杂的客户/服务器系统来说,SQL SERVER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IIS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支持多个Web站点,是用户首选服务器系统,这三者的结合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Asp语言是当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因其高效稳定,简洁易学,又有微软的强大支持而受人们的欢迎,这些特点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证。Actionscript语言是Flash中通用的脚本语言,它为网站的美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Html语言是世界上通用的网页编程语言,这里同样也是这种语言,所用的编程软件为Dreamweaver8.0。

3.4、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分析

(1)数据库技术在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数据的存取与写入都与数据库有关因此数据库建立的是否合理与完善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好坏。它可更新数据,把用户提交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用户。

(2)打开SQLserver2000的企业管理器新建数据库jpkc,单击安全性文件夹,选择登录选项,设置系统用户sa的密码为空密码,而且要保证身份验证模式为混合模式,否则将会出现用户sa登录失败,原因是未与信任SqlServer相连接

(3)利用CSS样式修改页面滑动条的样式,使得整个页面色彩和谐一致,视觉效果较佳。采用的是外部样式表。要将外部样式表链接到文档中,可在页面的标记之间插入以下代码:

(4)Asp程序的编写在此系统中显得至关重要。它联系着数据库,是数据库联系前台的纽带。通过它,可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从而可以及时更新数据,从而可使用户看到最新动态。在本系统中主要通过Recordset对象来处理数据,比如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添加数据等操作。使用Recordset对象时,对它的游标类型和锁定类型的取值和含义一定要清楚的了解。

(5)在网站中Flash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用于教学的精品课程网站。动感绚丽的Flas给网站以极大的冲击力,在网站美化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Flash是著名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用它制作的动画动感十足,在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四、主要栏目及网站管理功能说明

4.1、注册登录模块

进入本网站,需要用户使用教师工号作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登陆后进入网站首页。用户成功登录后可修改相关信息,没有工号的用户需要注册,但只有浏览和回复权限,没有下载和发言权限,如有需要可与管理员联系。

用户也可选择游客浏览,只有浏览权限,没有回复,发言,下载权限

4.2、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是网站的第一内容页,整个网站的最新、最值得推荐的内容将在这里展示。内容上,首页以图片为主,主要以图片和动片的形式来给网站浏览者以第一视觉冲击力,主要包括平台简介、新闻公告、共享资源、相关链接、注册登录、交流区、等信息,并且管理员在后台可以动态更新首页的内容,使整个网站时时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设计上,注重协调各区域的主次关系,以营造高易用性与视觉舒适性的人机交互界面为终极目标。

4.3、平台简介

页面为静态,内容是培训平台的相关说明。在页面设计上,我们采用灵活运用多种动画效果表现手法。

4.4、新闻公告

本栏目介绍最新的校内外培训,网站相关资源等信息。点击新闻浏览界面后可以看到网站新闻列表,再点击新闻标题后便可浏览该新闻详细内容。

4.5、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模块实现的功能可以对上传的资源进行观看和下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可以分页显示共享资源。老师有相关资源也可上传,待管理员审核后再进行。根据上传者选择开放浏览或下载的权限。

注意:用户资源如果为非本人资源请获得相关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管理员将做删除并警告处理,有过三次以上,管理员将有权对该用户封号处理。

4.6、相关链接

主要是一些有用的在线网站链接

子栏目包括:

公开课及培训资源在线与下载

各学科相关资源网站链接

外校相关链接

4.7、交流区

交流区为论坛性质

本栏目为互动性。网站的浏览者可就相关培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表明观点、感受等。而管理人员则可及时反馈信息。所有这些文字形成的交流都会记录在系统中,供其他访客浏览、借鉴。系统可根据中心培训或服务种类的不同而设立多主题多版面,并引导访客选择相应的主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严,于亚芳,王国辉.ASP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33,111—113,265—268

[2] 吴俊,温谦.巧学巧用Dreamweaver Asp开发动态网站.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207—28

[3] 李存斌,田惠英.Asp编程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60—177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培训 对策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就我国整个高等教育情况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太高,大部分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一般意义的使用和课件制作上,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并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随着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师学历的快速提升,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自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水平总体较低。近几年许多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学校也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以新乡医学院为例,2009年,学校直接负责维护的多媒体教室为113个,全年教师共完成多媒体教学62231学时,其中业余时间7762个学时。如此巨大的多媒体教学量,使广大教师都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如何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在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形象的图文呈现,不仅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补充。Www.lw881.com正因为如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从本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切实解决教师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和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1.切实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是教师了解信息化技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意识。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全面教育,它涉及到很多的知识领域,教师应该时刻注重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意识,注重变革教学方法和策略。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的是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明确的认识,注重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定期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现代教育技术顺利普及的必要条件。在新乡医学院,学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施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教师全面系统的接收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同时,结合不同基础、不同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师的特点,学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因人施教、因专业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的进行培训,确保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质量。

3.切实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交流是提高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在现阶段,每个人不可能全部熟练地掌握其全部内容。因此,教师通过互相交流,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合作开发教学课件等形式,可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享各种教育资源。这就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进而为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4.学校应该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提供各种便利平台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在一个非常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就会突飞猛进;反之,则会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伍。在高等医学院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独特作用,因而学校重视就成了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在新乡医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实现了公共教学区域课堂的100%多媒体教学。同时,学校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热情,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莫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扬利抑弊,才能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1.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深刻理解应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和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味的追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必须做到自己首先具备应用其的能力。

2.正确区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利与弊

不管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是最终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的依赖和迷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但在这种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的公式化,进而使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产生备课惰性。另一方面来讲,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黑板,一边写一边解释不仅能够使学生思维连贯,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3.定期对教师进行授课评价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极易磨平教师授课的差异,使同一学校同一课程的教学趋于同一化。这样的结果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多追求的。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多媒体授课进行定期评价,通过评课、评比等形式,使每个教师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赵迅.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刍议.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8-0013-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生动等优势,在幼儿学习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意义建构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使幼儿的学习新鲜、有趣,能有效激发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然而,目前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及应用非常薄弱,远没有达到教育信息化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部分幼儿园教师不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导致其在教学中很少甚至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幼儿学习方式枯燥、呆板;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过于肤浅,致使在幼儿活动中运用不当,效果欠佳;还有部分教师漠视甚至排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一系列的培训。为此,本课题开展了郑州市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共发出调查问卷350份,收回304份,有效问卷304份,回收率85.71%, 有效率100%。调查问卷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

二、调查数据

1.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调查问卷以及所统计的数据均显示出,当前郑州市幼儿园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能、运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通过培训可以使有些问题得以改善。在实际调查中,郑州市幼儿园教师对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

从迫切需要培训的程度来看,郑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比率为37%,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率为26%。比较需要的教师占比分别为公办幼儿园57%,民办幼儿园56%,两种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在这一问题上的比率很接近。对培训无所谓的民办园教师4%,公办园教师9%。不需要培训的教师人数占比与持无所谓态度的比率基本一致。

2.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需求如图2所示。

公办幼儿园需求比率最高的是课件制作技能,占比达到56%。郑州市公办幼儿园需求比率居于第二位的是常用媒体的操作,达到44%。常用软件使用的培训需求居于第三位,占比为26%,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需求最低,为19%。

民办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需求占比达到33%,这说明民办园的年轻教师比较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常用媒体操作及课件制作方面的需求均低于公办幼儿园。

三、数据分析

1.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1)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持认可态度

以上数据说明幼儿园教师目前对教育技术有一些了解,并不是处于不进行培训就无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状态。两种不同性质的幼儿园都有将近五成以上的教师比较需要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

(2)五成以上教师期待进阶培训

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有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并从内心需要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幼儿园教师主观上有对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内在需求,这对未来举办诸如此类的培训将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极少数教师对培训无所谓

认为培训不需要和无所谓的教师占比相当低,对培训不足以形成任何的阻力。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在未来可以分批次、分层级进行相关培训。

2.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1)课件制作能力培训需求最高

课件类型分为助教型演示课件、助学型网络课件、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分门别类、各种各样,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时,到底选择什么类型的课件作为教授点,用什么样的软件来实现,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2)网络资源运用能力需求次之

调查中了解到,幼儿园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非常弱。打开网页,浏览图片、文本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几乎为零。对于文件的整理,资料的下载存在困难,一些小软件的使用就更谈不上。

(3)教育技术理论培训需求极低

出现上述结果并非幼儿园教师已经完全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而是她们仅仅看到了技术的一面,完全忽视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其实,就笔者在培训过程中对幼儿园教师的了解状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只是一些皮毛,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很多教师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硬件方面的应用、软件方面的操作技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部分根本不了解,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研究对策

1.加强理论知识培训,提升教师认知水平

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教师缺乏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使劲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自己花钱请专门的软件人员(懂技术但并非懂教育)制作的课件画面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此课件一经播放,幼儿立即被吸引,听课的教师评委也觉得眼前一亮。但一节课上完之后,当你再去追问幼儿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时,幼儿往往会两眼茫然,他真的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培训的力度,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认知水平。

2.进行课件制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目前,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名目繁多。在课件制作技能培训方面,到底该重点讲哪一个,需要依据幼儿园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自身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讲授PPT的应用就是最为实用的。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这个软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不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二是功能强大,除文本、图表外,还可以插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足以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适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完全能满足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要。

3.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网络资源运用能力

网络资源对教学的帮助已经有目共睹,但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力,需要深入探讨。比如以讲座的形式、课堂培训的形式、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技术专家的现场指导,以及借助一些视频资料、网络平台等。

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可以借鉴《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标准》,结合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状况及幼儿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本文的调查结果仅仅是以郑州市教师为依据,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在幼儿园具体实施培训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依照教师需求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以求取得培训的最佳效果,为幼儿教育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名,路娟.西北地区示范性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41-45.

[2]黎加厚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3,(8)

[3]杨晓宏,李鸿科.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 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的,将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我国缺乏大量电子政务人才,因此,电子政务培训课程在许多院校都已展开,但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希望探索一条创新之路,用现代教育技术取代传统的培训方式,为提高电子政务的培训效果提供新思路。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子政务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务水平的象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美国把电子政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进行简单的事务处理,技术复杂程度也有限。第二阶段为增强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建立一个进一步发展的门户网站,处理更复杂的公共事务,实现初步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个阶段为转化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式交流,提供相应服务;于此同时,建立高度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

我国大部分政府部门正处在电子政务的第二到第三阶段建设阶段,急需大量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既非常熟悉政务业务与管理工作,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具有为民众服务的理念,据统计,我国到2020年,全国将缺少60万电子政务人才,所以电子政务培训课程急需加强。

另外政府公务员作为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然而,电子政务的推行必将会对广大公务员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如果不能使广大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形成共识,必将使电子政务的推行工作受到阻碍,对已建立的电子政务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应把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以及适应能力的增强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我国还应该像韩国和欧盟学习,推行声势浩大的“全国信息化教育计划”,并为了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形成“数字鸿沟”,“不让一个国民在信息时代掉队,要进行全民信息化教育,对所有人员都要普及计算机应用,学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二、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电子政务课程培训现实情况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应该面向不同的电子政务主体而编制,电子政务的主体就是那些涉及电子政务的创建、管理、使用、维护、监控的人员。具体的说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政府业务整合或重组人员,各级政府公务员,广大企业,民众,系统维护和信息统计人员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有侧重的编制适合的教材,对他们能够针对使用或创建电子政务要实现的目标起到帮助作用。

2.电子政务培训教师缺乏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培训内容缺乏实践内容。教授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大中专院校,没有参与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也不曾参与电子政务流程或管理工作,缺乏对真实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讲授,所以无法给出更具实践意义的培训内容。

3.电子政务培训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方式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即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学员以课本和教师的板书或演讲稿(ppt)为主听讲,教学内容多数以电子政务的概念理论为主,而缺乏实践内容,这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缺少互动,缺少学员的参与实践,所以难以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校和学员的要求,也就无法满足我国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需求。

4.电子政务培训评估标准没有明确,培训评估工作没有起到改进培训的目的。为了达到培训目的和目标,应该对每次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制定评估标准,标准要具有SMART原则,即S具体性(Specific),M可测性(Measurabe),A可达性(Achievable),R现实性(Realistic),R时效性(Time-bonded)。有了培训评估标准,并以此标准严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不足,不断改进,这样电子政务培训才更加高效。

三、电子政务培训应该遵守成人教育的规律

电子政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员以及民众,对此应该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人类知识获取的规律,只有科学地安排组织好培训活动,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的。

1.知识获取来源的规律

曾有权威部门对人类获取信息来源进行过实验,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 5%来自嗅觉, 1. 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一实验启示我们,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刺激多种感官而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它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教育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学员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其知识的保持。

2.成人学习理论

电子政务培训属于成人培训,而成人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说明,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和学习内容如何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等方面,都将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作出评判。美国心理学家科尔布(David Kolb)提出的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对构建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有很好的启发,他认为对成人的培训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在注重受训人员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以下的四个阶段(见图1),它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务培训。

图1 科尔布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持并优化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在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急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培训,一则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认知主题作用的发挥,二则有利于学员更好的获取与保持知识,三则有利于电子政务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得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四则有利于学员尽快掌握信息时代所应具备的技能。只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

五、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电子政务课程培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相结合,就要使用适合电子政务课程和学员特点的技术,除了我们常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配合些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种技术外,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技术,一种是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另一种是应用网络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

1.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或参加真实的电子政务系统操作的培训。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是由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适合教学的学习平台,它将现实的电子政务工作模拟出来,真实的再现电子政务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可以不影响真实的电子政务工作环境,学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业务,如扮演公务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共服务管理,扮演企业人员申请事务办理,纳税,扮演公众个人,进行与教育、住房、保险等各方面的信息查询与事务处理申请等操作。

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要以“任务为驱动,以专家检查为指导,学用结合,以用带学,以评促用,解决电子政务中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培训。这种方式适合集体培训,教师要设计好任务及要求,和评判是否培训合格的标准,培训过程中,以学员操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员对的积极性。

2.应用信息网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开办网络电子政务培训班,采用网上报名,自愿参加的办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授课,推行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答题,网上阅卷的方法,考试合格后培训中心颁发合格证书,实行网上教育培训,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为广大公务员或民众提供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谈工作体会,以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学习典型,带动全局,传射辐射示范效应。这种方式适合个体学习,学习时间自由,自主性强,学习的主体范围很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六、注意解决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技术应用中主要有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由于“人”的技术和经验等造成的,比如课件制作的恰当性差、内容的编排不尽科学等;第二类是由于“物(媒体)”本身的缺陷造成的,比如投影效果不好、麦克啸叫等;第三类是由“人和物(教学媒体)”相结合的偏差造成的,比如信息量过大、教学信息传播中,发送者(教师)和接受者(学员)联系不紧密等。具体如下:

1.信息量过大、讲授太快,学员接受起来困难。

2.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媒体组合不恰当,过分倚重某一媒体或某些媒体,造成偏差。

4.师生缺乏交流,学员有被遗忘的感觉。

5.试图用多媒体替代真实。

6.媒体本身的缺陷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现存问题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讲授方式。

3.科学组合媒体,适度把握课堂传递的教学信息量。

4.在课堂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课件制作要做到强强联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桥梁作用和技术支持作用。

6.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7.加强市场调研,与各教学设备研发单位和其它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教学设备的建设水平。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信息采集重复、信息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在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等重大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建议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提高领导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尽快建立系统和行业统一的系统建设评估体系,使电子政务的建设有正确的发展引导方向。要做到这些就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电子政务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扬言之.略论多媒体技术在干部教育中的应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王莉,陈建军.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忠政.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 2009.

篇11

为了培养一支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干部队伍,从而实现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为全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否需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以及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利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可能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我校培训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观点讨论、每月文摘、课题研究、论文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教师真正能体会到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中,人是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能积极推广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而低素质的教师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推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教育科研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努力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为主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形成一支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干部队伍。

我校的教师计算机培训经过部分教师带头学、全体教师参与学和不同教师分层学习三个阶段,经过前两年的努力,我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统计,我校有90%的老师在备课、作业时能主动想到用计算机;57%的教师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书写工作已成习惯;所有年青教师都能利用平台制作课件并用于教学中。计算机辅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出台立即被教师所接受,应用后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赏。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胜利小学师资培训五年规划为指导,以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素质的培养课题研究为主线,开展有效的活动,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 

一方面抓好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和常规电教教材制作的培训。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频实物展示器等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维护,使教师能掌握和利用常规电教设备的一般功能和深层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不断提高教师制作常规电教教材的能力,制作出更高档次的常规电教软件。

另一方面继续对所有教师按不同要求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培养一批有一定综合开发能力的软件设计人员和学科软件开发的带头人。九八上半年我校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采用的是分层次培训,目的是使教师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功能,具有使用计算机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甲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进一步掌握汉字输入、进一步学习word7.0的操作技巧,学会不规则表格的制作、图片的插入和艺术字的处理为主。由吴繁负责教学。

乙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以学习windows95的操作技巧,学会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和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需要的教学投影片。一学期每位教师能制作2张教学投影片并在课堂上使用。由马防震负责。

丙组:每周三晚活动,内容以掌握简单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应用为主,由徐阿艳负责。

XX年年下半年采用的是青年教师专项培训,每周一例会为学习时间,内容以学习软件制作平台,交流课件设计原则,完成课件制作为主,坚持学习一个学期,使个个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地、熟练地设计并制作课件,最后将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刻成光盘。其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继续学习、使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

学校每学期均要专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具体安排详见每学期的培训计划。

3、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专项实验研究,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意识。

由校长主要负责开展有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验,以中青年教师、主管教学、教研、科研的行政、学科组长、软件开发的技术骨干教师为主,大胆实践,探索教改新路子。在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性研究的总课题指导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地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如: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杭州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工作,探索在学科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人机交互式的辅助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屏幕投影式的辅助教学模式,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优秀cai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研究利用计算机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等问题(主要结合语文四结合实验开展);开展计算机与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还要巩固和发展投影、录音、录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研究;注意对发挥闭路电视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并鼓励教师对网上学习的研究等。『 1

4、做好各项工作的定期自检、总结和汇报工作,提高教师学习、研究、总结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

每学期进行一至二次校内的自检工作,对课题研究、软件开发、教改试验课展示、教师培训活动等计划的实施情况作认真检查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校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撰写有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情况的论文和总结,以便于各地交流。同时要做好软件资料的收集、推广和应用工作。

建立各学科的学习制度,各学科每学期安排一至二个单位学习时间,由电教组统筹安排,学习软件资料的使用;电教组要及时向各学科提供软件资料和最新计算机教育方面的信息,将各学科的软件资料分别立册,把有关文字材料复印给各学科组,供老师参考和选择,所有软件资料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有针对性地选录教育教学资料,并整理编辑成教学软件,学科教师间合作编制一些简单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学校将教师们设计并编制的好的软件和课堂教学片断收集起来,争取每年至少出一张教学光盘。

篇12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篇13

企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适应时展,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面对面以教育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可以解决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新趋势。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ppt课件、录像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和员工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促进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我国学者南圈农先生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好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为企业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能够促进培训更有效率,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引起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形象化的间接经验代替了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课堂中,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对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写作模式、阅读模式、计算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促使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对培训模式的影响:使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对一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6)对教学媒体的影响:教学媒体如今已经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更新,还是培训场景的设计、互动环节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都可以以其优越的技术先进性和操作便捷性,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全新的培训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具体地讲,现代教育技术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音频、视频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频、视频播放技术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用录像机或 CD机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播放一些电视教学片。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数码技术迅速融和,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电视等一些新的设备将使得我们的培训更加丰富。

2.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AI。看到这一词汇,大家往往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就是培训者用PPT放映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课。但是实际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方面展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在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方面有得体独厚的优势。

3.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并最后能够掌握的过程。其特点是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相互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

4.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来说,远程培训技术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员工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而且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和差旅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5.情境模拟系统

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企业或工厂经营管理,让学员进行模拟实验或角色扮演,开展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实训中可以设置多种角色,学员通过模拟的角色训练可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6.开放式学习资源

企业培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内部局域网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对于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由于如今好多中国企业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于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多年,对于如何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力度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建构和定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形成以学员为中心、多向交流、互动共享的培训模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比如:购置各种硬件设备、购置或开发各类教学软件、进行先期人员培训等。培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的投入成正比。因此,企业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企业不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整合缺少不了平台建设,特别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企业必须加快建设内部网,对已建成的内部网要实时更新,加强管理。通过优质的企业局域网,形成最优化的培训环境。

3.要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培训教学设计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选择使用教与学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常规音像材料、数字化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网络的软件等。在利用这些环境和资源时,不能只停留在演示播放的水平上,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做好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设计。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同时也是企业培训改革中的新举措。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与实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还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储备。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不断更新的培训团队。这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它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会在企业培训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企业培训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静、郝建英.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企业培训的一些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09.

[2]张妮.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篇14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各科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师专业化标志的重要体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对于教师的意义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开发和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对教师而言,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将有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专门了解、使用这些设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它包含着若干的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子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在当今时代教师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的专业化素养。我们发现对于学科教师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的设计能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及媒体的应用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三种教育技术能力。结合上述三种技能与教师特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教学媒体使用技能

(1)视觉媒体。视觉媒体包括传统的视觉媒体、计算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三大块, 主要包括:投影仪、拍摄技术、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打印技术等。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以文字表述问题的单一形式,能将复杂、真实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益,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2)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是指承载声音信息的媒体。它历来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主要包括:话筒、扬声器、CD、MP3、组合音响等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录音设备使声音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教学规模;它还可以集中录制优秀教师的演讲、准确的外语朗读等声音资料,供大家学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

(3)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CAI)、管理教学的功能。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听、触多感官结合来展现丰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同时它的强交互性、反馈的即时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地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下的因材施教;而且它能延长知识的存储时间,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并且能利用局域网、互联网进行更大范围的教学活动等。

2.教学媒体软件开发

教学媒体的内含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媒体,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书本和随后出现的常规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等媒体在教学中主要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现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等也可为学生创建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常规媒体软件主要包括幻灯片、电视教材等。

3.教学设计能力

(1)学习者分析的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就是指教师对于学习者从事某个学习活动相关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进行了解、区分和确认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及学习动机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是教育目标体系中最具可操作性的目标。它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与其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