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3 14:44: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体育产业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产品;产品整体概念
我们将职业院校为顾客提供的课程、学位、就业准备以及其他的服务和好处视作教育产品。这些课程既源于市场、经验,也来自于教育目标、宗旨与任务等。职业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既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成分,如教室、教学媒体、书本、课桌、实习、实训设施和场所以及其他形式的辅助服务,也包括诸如期望、服务、观念、价值等一切顾客乐于接受的无形的消费利益[1],并将它们依次划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与潜在产品五个层次[2]。
一、产品整体概念的层次
1.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产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是顾客真正需要的基本服务或利益、是产品能够为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之所在,是职业院校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核心产品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目标等表现出来,更需要通过教育的功效,即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广泛地传播,通过学生填写入学志愿的一刹那得以确认,通过学校对社会的承诺得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而广泛流传。
例如,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原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强调核心产品的功能、效用,坚持以“自强不息,德技立身”鞭策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有一颗爱国心、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漂亮字、练一副好身体、有一项好专长、懂一门外国语、考一个中级证、做一个文明人”。始终强调培养零距离、高素质、复合型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使学校成为具有鲜明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较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省内起示范辐射作用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2.形式产品。形式产品是职业院校为顾客提供的各种有形、无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由职业院校提供的教育课程、娱乐课程、发展课程、医疗服务和未来规划课程与服务。其中教育课程包括由学校提供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和实训课程等;娱乐课程包括诸如音乐、舞蹈、体育等活动设施;发展课程包括职业院校为顾客提供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医疗服务指的是为顾客提供的医疗部门和身心健康的服务;未来规划课程及服务主要指的是学校为顾客提供的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职业院校的有形服务同样包括以下特征:质量、特色、品牌与包装等[3]。
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的形式产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着力搞好专业建设,打造学校品牌。在专业设置上,以“国际趋势,市场需求,学生需要”的指导思想,合理设置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形成包括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实训技能在内的完整课程体系,并每年适时根据技术市场发展需要进行滚动修改,不断完善。在实习实训上,根据各专业定位和一体化教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花大力气搞好实训室的建设,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理念和设备配置都居省内同类专业技术领先水平。在专业指导上,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专家做顾问,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在实训环节上,为学生创造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训练,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熟悉行业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提高创新与创业能力。
3.期望产品。期望产品指的是顾客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顾客接受职业院校提供的服务时,往往在选择课程的同时希望该机构的课程体系能够与市场紧密衔接,最好能够实现“零距离”。并且,同时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图书资料、标准、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从而为自己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一旦机构不能在期望产品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其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
2003年,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抓住教育局把原市成人中专校舍划归该校的机遇,大大增加了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一举解决和改善了办学条件,大大增强了学校在师资队伍、文化设施、图书、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吸引力、竞争力与选择余地。使他们能够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高标准、整体改造汽车专业实训室、电气专业实训室,从而为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扩大办学规模创造了条件。
该校还按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训专业教师。每年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和相关高校甚至国外学习进修,学成归来后,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带回学校。目前,该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已达到86%,基本上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老中青组成的梯队。
4.延伸产品。延伸产品也叫附加产品,指的是顾客消费时所得到的诸如贷款、免费送货、维修、保证、安装、技术指导、售后服务等附加服务和利益。职业院校可以在辅导、饮食、住宿、心理健康、招生咨询、新生接待、就业指导、就业保证、奖(助)学金、校企合作、困难帮扶、毕业跟踪等方面,设计有效的延伸产品和服务。这对于提升竞争力是有重大意义的。
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的延伸服务主要体现在:(1)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先进学校;(2)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塑之以品,立之以行,规之以范”的教育,在坚信“孺子可教”的基础上卓有成效地转化后进生;(3)坚持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搞好校企合作,努力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先后与珠海欧亚笛威汽车公司、丰田公司、思科网络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
5.潜在产品。潜在产品指的是具有变化与改进潜质的产品部分,也就是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部分和新转换部分。在知识经济时期,不能将职业教育异化成“技能教育”和“终结性教育”。这样做的后果是耽误学生终身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关注与研究课程的宽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关注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使他们既有一定的知识面,又有相当的知识深度,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的号召,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得到珠海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支持,先后在汽车和电气两个专业进行高级技工考试试点。目前,该校正成为珠海首批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
二、产品整体概念对职业院校的意义
1.建立产品整体概念,有助于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为职业院校带来全新的竞争思路。产品整体概念的提出,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思路,那就是可以通过产品的款式、包装、品牌、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创造差异来确立地位和竞争优势。而最能体现这种差异性的层次就是形式产品、期望产品与延伸产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产品的整体概念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在营销观念的认知当中,按照顾客的要求来组织营销活动,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或内涵。职业院校只有按照顾客的要求,从课程设计开始,就按照顾客的期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才能真正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2.有利于实现教育服务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结合,通过不断改进,满足顾客需求,抵御竞争产品。职业院校对其教育服务产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同时还要保证课程开发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无形产品也是学校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招生咨询、新生接待、就业指导、就业保证、奖(助)学金、校企合作、困难帮扶、毕业跟踪等产品的无形特征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3.有利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服务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随着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供选择的战略很多。通过对产品整体化的认识,能够使学校实施差异化战略。这种产品的差异性和特色是职业院校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这些差异化可以表现为:形式产品差异化、期望产品差异化、延伸产品差异化。
形式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评价、课程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学校的办学口碑与竞争产品加以区别。期望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开发新课程、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图书资料、标准、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来创新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差异化服务承诺、差异化的服务技巧与以具有个性化的校企合作为内容的服务合作化的形式来实现。
三、结论与启示
1.教育理念与市场观念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教育理念,市场营销观念则要求以顾客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需求为前提,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求生存,以管理为保证”,实际上就是把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内化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行为之中。
2.竞争:可以从不同的产品层次入手,形成在职业教育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情况下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抓住把原珠海市成人中专校舍划归该校使用的历史性机遇,大大丰富了期望产品的内容。同时,大力完善形式产品的内涵,通过几年来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做好延伸服务大有可为。职业院校的延伸产品包括的内容较多,可以选择的竞争手段自然也多。珠海市理工职业学校的延伸服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保证、奖(助)学金、校企合作、困难帮扶、毕业跟踪,以及由此形成的学生高质量、高比例、高待遇的就业上。
参考文献:
[1] 菲利蒲・科特勒.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255-260.
中国究竟有没有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
要谈体育产业,首先要从“体育”的基本概念说起。“体育”这个词,是从英文的sport翻译过来的。那么sport是什么呢?Sport一词来自古法语的desport,原意更接近于“休闲娱乐”,leisure。将sport翻译成中文,我们得到了“体育”这样一个词。
或许从最初的翻译开始,我们就曲解了sport的本意。用“体”和“育”两个字组合而成,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生活形态,表现出典型的中国功用哲学观。
然而,sport从来都没有将精神与肉体区分的意思,相反,从雅典古奥林匹克遗址,到英国公校的sport传统,再到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都是通过参与肢体竞技,以实现精神和肉体的更高结合。而我们在接受这样一种完全西方化的文化概念时,一开始就将精神和肉体割裂了,甚至出现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的歧视性语汇。
在中国,体育被等同于“更高更快更强”。“更高更快更强”确实是竞技体育的一种体现,但绝不是体育精神的全部。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五大价值观――自尊自律、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公平竞争和通过参与运动获得的自身满足感,没有一条是“更高更快更强”的胜利主义追求,也无意通过sport来提升国与族的诉求。这五条只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sport关乎个体,关乎每一个个体在参与sport当中获得的自身提升。
因此,sport的真谛,不是成堆的金牌,而是关乎每个个体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只有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再完全区分对待,淡化金牌和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的诉求,体育才能恢复其原貌。
曲解了sport的原义,就很难界定和区分体育产业,更不可能为其发展开辟出真正的道路。
在中国,“体育产业”这个概念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于美国经济分析的热衷。因为美国是全世界最先把体育产业划分出来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体育经济最发达、市场最广博、系统最完善的国家。
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才提出体育产业这个概念的。当得知早在19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就占其GDP的1%时,国人恍然大悟,原来,国民经济中还有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原来,每天跑步打球游泳,也能纳入到宏伟壮丽的GDP中!
然而,经过很多年的探索,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只停留在好高骛远的经济概念游戏上。中国有体育竞技、无体育传统;有众多的体育品牌,无深厚的体育文化;有潜力巨大的体育市场,无架构井然的体育产业。体育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舶来文化。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在还没有真正全面、准确地接受sport这个概念时,就急不可待地将它工具化、政治化了。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弄懂体育是什么,又盲目提出一个体育产业的概念,而且攀龙附凤地添上许多相关不相关的经济数值,得出的只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庞然怪物。
因此,要推动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真正的原动力,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广泛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体育事业在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说仍然秉持以取得金牌的竞技体育为导向,以精英体育诉求为目标。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体育产业只能舍本逐末。由此诞生出来的一些体育品牌,也都是围绕狭隘的竞技体育,也只能集中在几个极其有限的体育传播平台上。“这一刻,看中国”这句广告词,就高度概括了中国体育文化的缺失。
因此,体育产业在中国真正的发展,应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程度。当跑步的人更多了,打球的人更多了,看体育赛事和体育电视节目的人更多了,对各种体育产品以及服务的要求更高了的时候,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政府作为社会引导主体,应该从这样的方向入手,去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只有把体育还给社会、还给人民,才能真正带来体育产业的秩序化,带来体育产业的未来繁荣。
(作者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89—02
一、概念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是个舶来品,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育产业的定义既要遵循国外对体育产业的定义外,又要结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给予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准确定义,因此作者认为体育产业是指生产所有与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可以尽一切力量使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它包含三层意思:分别是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
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身体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本身都具有体育的特征,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方法,使其身心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
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身体活动或运动项目具有民族性。
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运动项目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们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具有本民族的气派和艺术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照体育产业的定义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作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应该这么定义,它是生产所有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一)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是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上游产业,产值高,影响大的“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多种就业计划的第三产业,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产业。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比较晚,时间短,但是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以主体产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一,产业和市场体系基本框架已成雏形;第二,体育消费渐成时尚,花钱买健康也逐渐被国人所认可;第三,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第四,逐步形成多元筹资机制。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其发展前景被很多经济学家看好,体育产业要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将会发挥很大的作为。
我国少数民族多,每个民族的体育项目也很多,但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没有得到很好传承下来,更不用说开发和利用了,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水平相当低下;多数项目尚未得到社会重视,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也不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相对资金投入短缺问题最为严重;但以景区民族文化旅游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为一体化方向发展模式为主。作者认为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得打民族文化这张牌。
(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分类
1、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它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8个大类,24个中类,57个小类。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分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即“技击壮力类”“休闲娱乐类”“养生健身类”。
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有学者称这类体育运动是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是东方体育体系。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以技击壮力类和养生健身类为主,以体育用品业以及竞赛表演业和培训为主,其他附带产品比较少。而且,产业化程度很低,急需要开发与利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
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自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主要表现在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产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表现形式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
2、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有生机的力量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生存环境生态化的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经济领域,能成为产业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时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其节奏较慢,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和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它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3、体育产业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总的向导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产为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成熟、是系统化了的一个有机体系,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借鉴作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又比民族传统体育产为的发展得好,它完全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到一个总的向导作用。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定位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
中国体育产业要发展,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这条路子,是可行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内需拉动力度是西方国家所达不是到的,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中的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业,这五个产业就可以丰富体育产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
1、它可以促进更多体育从业人员就业;2、优化了体育产业中的结构,充分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经济成分,为体育产业增加更多的动力来源,从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3、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能促进体育产业中的文化繁荣;4、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可增加人们对体育产的认可度。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3.4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和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其它事业。如果影响了经济、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种划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国体育产业属于劳务的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时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思维方法,从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
4.2需要明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化水平不高,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美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愈来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体育产业起步阶段,应形成“放水养鱼”的市场氛围。但开发、培育体育市场,并不等于放松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都应当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培育体育市场与管理体育市场并举的方针,边培育边管理,在培育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积极培育。随着体育产业的开发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形成,对体育产业政策和市场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策性支持。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②大力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体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③投资体制方面,应该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的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④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⑤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体育产业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⑥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事业单位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向其他实战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找准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的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参考文献
1鲍明晓.对我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7)
2张岩.体育产业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韩丹.“产业”与“体育产业”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
5杨年松.论体育产业之界定[J].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丛湖平.体育产业若干界说的辨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
1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概念和体现
1.1 产业经济学概念
产业经济学体系针对的运作主体是对于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经济运作机构,在运作活动中进行观察和规律总结的过程。普遍来看,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题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其主要表现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是针对于主体和主体之间、主体自身、体育产业和各个组织等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研究和总结。产业经济学理论可以把多样的经济主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从产业经济学体系来看,全新产业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在四个基础点上。其一,建立有效的基础网络体系。其二,集体网络体系。其三,文化网络体系。其四,信息网络体系。在这四个体系中,其中基础的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是全新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组织体系和信息体系是新产业发展的软件条件。在新型产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两方面有效的结合可以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1]。
1.2 体育的主要概念体现
对于体育活动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和消费形式,更是一项集体运作的活动,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和目标。从体育发展的普遍性来看,体育活动的运作和发展极大的影响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就会产生相应的体育行业体系。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元素建立了体育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体育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体育的具体产品、体育服务等等。体育产业建立完善的体育运作体系,像社会、体育机构、体育活动参与者提供消费活动,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其中我国的体育行业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主要的集体组成部分。其二是附属的集体组成部分[2]。其中体育竞技活动是主要的集体构成元素。服务体系是附属的集体构成元素。
2 基于产业经济学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影响构成
2.1 促进基础的网络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的基础网络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完善,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影響。基础网络体系构建的组成元素包括对于基础设备的构建、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等[3]。这些基础网络体系的构建元素,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人才和基础建设的主要保障。基础网络体系的构建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大多数的体育竞技活动,对于体育运作的环境、活动范围、设备设施质量都具有极大要求。而基础网络体系的构建,满足体育活动的设备要求和人才的要求。其次基础网络体系的建立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电视行业的发展和体育赛事信息的快速传播。促进了网络体系和餐饮体系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产业的财务支出。由上文可以看出,对于基础网络体系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减少体育产业的财务支出,增加的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2.2 促进组织体系的构建
无论是什么行业的运作和发展, 都离不开各个组织个体的有效参与。其中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其主要参与个体包括,国家的相关机构、组成个体、培训体系等等组织个体。这些组成个体在频繁的运作和交流活动中,产生的巨大联系性是组织体系的主要表现,这也是在普遍的角度对其进行的阐述。那么,从片面的度来看,产业的组织体系主要是产业发展允许时,对于长期发展任务的有效实施,而与其它体系和机构建立的合作共利的伙伴关系。例如,战略的联盟、产业的合资,等等。
3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不利影响构成
哲学理论体系告诉我们利益是把双刃剑,一项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对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是如此。北京奥运会的产生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弊端。其中对我国的品牌带来的排挤就是不利影响的主要表现。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具有较大规模性,它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产品展示带来极大的方便性,但是这种方便性的展示活动中,对于我国的民族产业有着极大的制约性,其中制约性最强的组成就是国际组织的制约,国际组织对于我国的民族产品,没有给予相应的认证,因此不能够在竞标环节占据优势。其二成本的开销过大,也是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体现。对于奥运会的举办,不仅需要极大的人力支出,也需要国家投入极大的财务。其主要是对于奥运会场地的设施的构建,由于奥运会的场地构建活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构建时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例如奥运会场地构建,篮球赛场地的构建、射击场地的构建、游泳比赛场地的构建等等,都需要极大人力和财力的支出,增加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财力支出,严重制约了企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4 基于产业经济学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有效发展方案
依据相关理论依据显示,我国的体育发展处于世界发展的后续位置,因此要不断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因此要给予足够重视。首先,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增加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财务支持,完善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建立,增加体育活动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次国家也要倡导民间的体育活动行为和外资的引入,规避体育产业资金匮乏现象产生,促进体育产业的合理化发展。再次,国家和相关部门也要鼓励群众参与到体育产业活动中,增进群众和体育产业的接触,以此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加体育产业的经济收入。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实施群众体育参与的主要主体,因此国家也要注重农村体育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产生和发展都比较缓慢,体育产业理念在社会和人民心中贯彻的还不是很深入,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要树立经济理念,促进体育产业的改革活动,增加体育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断面发展。
5 结语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因此面对奥运会带来大好的发展契机,体育产业要紧紧把握,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优势,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把我国的体育产业推动走向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 杨新生,王跃华,熊强.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谈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39.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影响因素
前言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这种差距不仅制约高校体育整体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对拥有较多体育资源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楚
目前我国尚处在“学校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等术语混用时期。术语使用的不一致影响了人们对术语内涵的界定,从而阻碍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高校体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只能是一种特殊产业,它既具有体育产业的某些产业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他同时还具有“福利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特点。此外,受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限制,高校体育产业又具有“业余经营性”的特点。关于高校体育产业类型,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2 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在思想认识上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太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做好让高校体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有关领导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而且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其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全面的认识,不重视自身经济功能的开发,经费筹划主要靠:“等、要、靠”。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 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议事日程上去考虑,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混乱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市场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目前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甚清楚。使其发展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校自身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的权限交叉,造成管理不到位,不能实行有效管理,体育产业开发混乱、无序等现象。高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均由学校完成,其经营主体却是体育部门,二者关系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由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 缺乏市场运作环境,发展模式单一
缺乏市场环境仍然是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大的市场环境还有待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须对体育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细分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目前的高校体育产业主要局限于出租场馆、设施,收取门票,而且服务对象囿于校园,仅限于师生员工,甚至仅限于学生。所以经营形式单一且范围狭窄,营销手段匮乏。竞技表演、体育健身培训、技术服务、体育信息产品等市场尚未得到开发。
5 高校体育产业的责、权、利模糊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法人实体,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产权结构不合理,从经济学的产权关系来说,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单位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事实上二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不明确,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校企不分,管理体制不科学。高校和体育产业之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高校对企业仍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在经营上缺乏自,从而造成产业运行不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结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了高校体育产业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借鉴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信息、人才、场地的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活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展的良性循环我更新、自我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敦山.加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向征.略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桂荣,孙克成.试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4]胡勇.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5(13).
[5]梁建勋,张浩,李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5(12).
[6]赵林.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关键词 体育产业 融合 对策
一、引言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湖北体育产业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体育场馆开发开放网络、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体育用品销售网络。体育产业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体育与旅游的有利条件,以构建“湖北体育旅游圈”为重点,对全省体育产业进行深入考察,打造“大武汉都市体育旅游圈”“武当文化体育旅游圈”“神农架神态体育旅游圈”“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圈”“大三峡体育旅游圈”五大体育旅游产品,整合湖北体育与旅游资源,引导体育旅游项目服务升级,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本文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结合体育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基本特征,重点探讨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创新成长的实现途径,以期实现产业融合应用研究的创新,也为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二、研究意义
(一)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绩效最大化的战略途径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化的深层推进,体育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度,其涵盖经济功能在内的社会、教育、文化等多重功能逐步显现。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亦充分展示了其集聚特性,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关联效应的发挥使得体育产业价值的总量并不单一的由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所决定,甚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区域相关产业的价值增量表现出来。区域体育产业的绩效如何实现最大化,其产业融合化发展是战略途径之一。
(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看,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使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部分或全部实现动态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价值链。新的产业价值链必将改变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大范围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从交易成本来看,体育产业融合成长,实现了企业跨体育从事多角度经营管理,注重组织创新将外部市场交易企业内部化,最终降低了相关产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在产品高附加值背后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产业主导新的消费潮流,最终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稳固提升。
(三)发挥湖北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效应
“十二五”时期,我省牢牢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圈一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重要契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全力打造南方竞技滑雪和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高山天然滑雪场――神农架滑雪场的筹建系。我省敢于创新的品牌示范工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对神农架国家滑雪场的规划、运营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将对我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国内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借鉴
从国外研究来看,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体育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其相关产业从业务、市场、管理等方面充分实现了互动和融合。
自1996年体育旅游(Sports Tourism)概念被提出之后(Weed等,2004),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和对接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仅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产品分类、经济社会影响等诸多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性的建议。Glyptis(1991)提出体育与旅游整合建议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战略规划、服务设施发展、城市规划与营销等内容。在国内,程琳琳(2005)最早提出体育产业融合的概念,他认为体育的产业融合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体育产业化的本质。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管是产业间的延伸还是产业内部的重组最终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资源禀赋。曹亚东(2011)认为,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构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与传媒产业形成融合。两者的融合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体育赛事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也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鼓励、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其他动力机制的影响。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从业人员素质、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体育赛事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产值较低。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和态势较为乐观,且彰显潜力。特别是2008年奥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而体育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中,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广度、关联深度、影响力度和感应程度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体育产业发展的融合态势昭然若揭,对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研究亦逐步深化。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到融合和竞争协同存在,体育产业融合实际上表现为:融合程度加深―竞争成本提高―企业组织创新―节约竞争成本―融合程度加深,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发展过程。
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态势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目前并不成熟,存在着产业项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体育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市区,如武汉、荆州、襄阳等地,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发展速度快,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体育消费发达;而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的体育产业效益低下,发展严重滞后,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尚未形成。湖北省的体育产业主要是以体育彩票业、健身娱乐业为主,作为体育产业本体产业的竞赛表演业除了在武汉有一定经济效益外,其他地区几乎为零。作为体育产业产业的体育用品业和建筑业也是零星分布,并没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集聚效应,同时体育中介产业也是严重落后,阻碍了湖北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管理规范化是产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虽然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配套的有关地方性法规,但仍然有一些不明确之处,如管理权限的进一步明确划分、法律责任界定、执法程序的规范统一等,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体育经营项目管理权限交叉的情况。
五、促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大政府宏观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体育人才、技术、资金、劳务、信息、中介等要素流通市场的建设,实现对体育产业实体在经营过程中的体育专业性指导成为壮大体育产业竞争实力的第一环节。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不仅要出台和实行引进人才、发展体育产业的固定,同时也要出台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和保障规定,从而达到鼓励并保障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促进相关资产重组,优化产业链。新的市场发展时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原来由政府包办的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改由政府、社会、市场、大众消费组成的“多元驱动”。第三,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但尽可能少干涉企业的经营,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合理的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引导、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四,整合关联资源,突出特色项目。湖北体育产业可做“水文章”,从而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营造水上体育旅游大省的形象。对于已重复开发的新水项目进行整合,打造水体旅游精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XJ201515)。
参考文献:
[1] Weed Mike. Bull. Chris Sport Tourism[M].Oxford: Butter worth-Heinemann Ltd.2004:178-196.
[2] lyptis. S.A. Sport and tourism. In 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COORER C.(ed).Belhacen: London.1991:165-183.
[3] 程林林.体育的产业融合现象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22-25.
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都是一个内涵庞大的概念,特别是文化产业。这里指的体育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在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局部体现而已,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一个复合产业。目前,作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都还未真正形成,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体育产业都包含着体育文化产业的成份,但要进一步明确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概念还着实比较困难,下面分别对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概念分析,以期得出对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一个相对准确的概念界定。
1.1体育产业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体育产业的概念在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一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把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二是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建筑、体育器材、体育场馆等。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服务、体育咨询、体育培训、体育信息、体育金融保险等;三是将体育产业界定为体育服务业,主要分为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咨询培训、体育中介等。普遍意义上来说,一般对体育产业的定义采取的是第二种,即以实体形式将体育产业进行细分。
1.2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内涵
体育文化概念可大可小,总体来说,体育文化指的是体育运动本身所涵盖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不同于传统冰雪文化产业,冰雪文化产业是以冰雕雪雕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文化传播与开发,是冰雪艺术与民俗文化结合的产物;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主要是以冰雪体育运动为载体的文化传播与推广,是冰雪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也可称为冬季体育文化产业链,目前尚未有一个准确定义和说法,而且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究竟是体育产业的范畴还是文化产业的范畴事实上也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与比对认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是一个融合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链等内容的复合概念,参照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链的定义及内涵后,在这里可以对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下一个定义: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是在拥有冰雪项目和冰雪文化区域内,以冰雪文化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它主要指的是冰雪文化制造与传播的整体过程,包括文化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具体包括赛事文化、制造业文化、新闻传播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文化、教育行业文化等。根据国外冰雪体育强国发展经验和结合国内冰雪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得出,目前,我国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是以冰雪体育休闲旅游业和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文化为主导的产业,特别是精品赛事文化,只有带动体育制造业文化、新闻传播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教育行业文化、广告及会展文化等“产业”文化,拥有较多的国际精品冰雪赛事,才能真正带动冰雪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对于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提法有一定争议,本文认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是围绕冰雪体育运动展开的,由冰雪赛事文化、旅游文化、宣传与传播文化、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组成的产业联合体,而且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作为产业链条的部分企业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没有形成优质的主导产业。作为产业链整合的前提就是存在一家具有核心技术或者掌握着下游企业所必需的生产原料和技术的企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中还没有该类企业,目前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以冰雪旅游文化和赛事文化为主导产业,而旅游和赛事文化均由各省市旅游局和体育管理部门统一主抓管理,作为产业上游的研发产业,主要是跟赛事和旅游有关的服饰、用品等,中游产业主要是现有的旅游和赛事等,下游主要是配套的各类衍生服务和附加值产品等,支撑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条件都有所欠缺,产业虽有一定关联性,但产业核心价值不足。
2.2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主导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2.1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影响力欠缺目前,我国的冰雪旅游文化活动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旅游部门主办,既有传统旅游景观文化,也有现代以冰雪为主题的赛事文化等,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北京、河北等地。东北三省是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省份,每年东北三省都会定期举办多个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其中国际级6项,国家级5项,其中最富盛名的是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瓦萨国际滑雪节等。文化节庆形式上主要以冰雪旅游景点景观观赏和运动参与为主,内容涉及运动参与、经贸洽谈、赛事、节庆商品经营等。但由于节庆的知名度和特色产品不够,该类冰雪文化节庆的影响力还稍显不足。同比加拿大的冰雪节庆,除了拥有更多的精品滑雪体验以外,还有攀冰、冰上垂钓、越野滑雪、极光观赏、彩灯节、圣诞老人大游行等活动,加拿大的冰雪节庆将滑雪、艺术、音乐、文化融于一体,既特色鲜明,又惊险刺激,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2.2.2缺乏精品赛事和明星球员可以看出,2014-2015赛事中我国共主办或承办国内赛事38项,国际赛事10项,其中冰上赛事25项,雪上项目23项。从赛事组织和参与的程度上来看,我国承办的冰雪体育赛事在数量上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冰球等比赛上,举办赛事的层次与北欧等冰雪强国还有差距,虽然我国也举办过一些冬季世锦赛和大奖赛等赛事,但是举办的频率较低,这与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程度和国家冰雪传统有很大关系,而且目前我国国内的冰雪赛事的门票销售形式主要以赠票和团体购票为主。长期以来,受到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率及影响力的制约,冬季体育赛事所能吸引人们关注度有限,直接导致其在门票、转播权等方面不具备盈利的优势条件。赛事组织者、投资者的目光更多的集中于某一项目所能获得的既得利益,而忽略了冬季运动项目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在商业力量。
2.3冰雪体育赛事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影响力欠缺
在我国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中,缺少有竞争能力和开发实力的体育中介公司,这严重制约了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由于没有与其他部门如电视媒体等进行沟通的专业机构,给赛事的宣传与推广造成很大的难度。与国外冰雪赛季期间赛事宣传收取的高达千亿元的转播费用相比,虽然近几年冰雪赛事的转播率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承办的赛事级别和群众接受范围的限制,电视转播收入与其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相比,收入较低。同时,由于受到我国体育赛事资源长期被计划管理的影响,封闭保守、脱离市场、盲目的计划经济思想还制约着我国的赛事管理。事实上,部分的赛事组织者在赛事的商业开发中,不愿与专业赛事运营团队合作,更不愿由其制定详细的赛事包装推广计划。赛事组织者们常常需要自己找赞助或等赞助,进行销售与推广,而作为赛事组织者本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对赛事进行全面的营销,这种行为不但使赛事商业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又造成了精品赛事资源浪费。据CSM数据显示,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在CCTV-1/5新闻频道直播的33个中心城市收视率为1.25%,收视份额占该时段总量的22.8%;全国网总收视率为0.54%,较前一天增幅80%。体育作为电视转播的类别之一,在中央台的转播比重处于中等位置,但是在省级上星频道及市级频道中,却处于较弱地位,在省级上星频道中,体育的播出比重仅占总转播时段的0.83%,与电视剧占整个转播时段的15.57%、新闻时事占时段比重的12.38%、专栏节目占时段比重的18.44%等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经过电视转播,赞助商品牌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与夏季项目相比,冬季项目电视转播在影响力数字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造成大部分品牌在赞助冬季体育赛事时频率不高。
2.4冬季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教育欠缺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体育产业 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繁荣和进步,其中,也派生出了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之后,又促进了体育(Sports)与工业(Industry)的结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即体育产业(Sports Industry)。体育产业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仅仅有10几年的时间,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别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如今,体育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机械制造业、商业、旅游业、娱乐业、纪念品开发业、邮电、餐饮、药物、通讯等领域。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本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产值也日益飚升,大有替代传统产业地位的趋势。
一、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产业的产生
体育产业的产生,是紧随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确立的。
早在1100年~1650年间,英国贵族就借助赛马来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产,赛马不仅是贵族的娱乐形式,它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前来参加观赛。马的主人为自己的马悬赏,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也有人为了取悦前来观赛的国王,支付当天比赛的所有费用,这种现象,虽然包含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即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以获取一定社会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但无法称之为体育产业,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娱乐为目的的阶段,对其产业价值还没有认识。
16、17世纪发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18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此时大英帝国处于昌盛时期,受科技革命的影响,英国赛马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贵族们建立起自己的赛马俱乐部,由有经营头脑的专门的人来管理,各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不再是免费,并形成了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模式。每个俱乐部从马匹的选种、培训方法,驯马师的专业能力、参赛路径的布置、出场马匹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更加注重符合力学原理和统筹组织。这样的比赛不但没有因为收费而失去观赛的人,反而由于比赛更加激烈,水平更高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观看。赛马俱乐部的成功带动了其他体育比赛的发展,并从英国发展到世界各地。体育产业从此开始兴起。
2.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自然经济社会中以分散、自发、小规模状态存在的“小体育”,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以集中、自觉、大规模状态存在的“大体育”过渡过程中,随着体育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逐渐展开和逐渐解决,使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具有自然发育的性质。也就是说,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从而使从属于上层建筑部分的体育概念、功能、地位和自身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体育事业价值观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日益崛起的体育产业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先驱,为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体育产业结构方面看,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相互契合,并推动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发育成长,它表现为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新的专门化工种逐渐发展成为低一层次的具有独立产业性质的工种或行业,从而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分化成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低一层次体育产业的整体。分工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新的产业的产生都是其结构进一步成长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又都是体育产业自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谋求更大经济收益取得进展的过程。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已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经纪人乃至俱乐部专利产品经营等各种产业或行业的整体。
3.体育科学与体育技术、生产一体化
体育产业和行业的细分使它们各自独立,又增强了他们的紧密联系,使每一个体育产品的诞生,都蕴含了大量的多个子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从每一个科学设想的产生开始,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和技术攻关,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互为一体。例如,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和2005年洛桑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比赛中,分别创造出了12秒91的平世界纪录和12.88秒的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这一劳动产品的创造,除了刘翔本人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包含教练员广博的训练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科研队伍的技术攻关、医疗营养保健人员的体质跟踪监督、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包括耐克公司根据刘翔脚膜、通过受力试验而专门量身制作的质量只有8克的跑鞋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体育产业知识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产业知识体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体育产业的范畴不尽统一,所以迄今为止,对于体育产业的概念还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体育事业中可以盈利的那一部分,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娱乐业的下位概念。在这里,笔者认为,体育产业不仅仅包含在第三产业中,它也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其它产业内容,从而其发展也应该是多学科的、广泛的、综合的多学科知识集合的综合产业,例如,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各种体育器械的制造、运动饮品的生产等等,我们认为其更符合大产业范畴下的工业范畴。在我国,1985年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三个产业的划分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门类,是依据体育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划分的,即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服务业,体育经纪人、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均属于此类范畴。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各种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也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高,某一高新产品的生产,包含了多个行业的合作,由多种知识体系结合作为研发基础。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多行业集合体,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度也相当高,由于其作为产业所提供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所以,体育产业在借助传统产业知识构建自身产业理论时,其必然又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而独具一格,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理论。例如,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经营管理和维护保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典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远不是体育界的盛会,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将奥运会装扮成全世界、全人类的盛会。每隔四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全人类的目光,在16天的日子里,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各个环节。以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并作为基础支撑着“绿色奥运”和 “人文奥运”的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食医药科技、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的运用,无疑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奥运会的“眼球经济”凸显,各个国家把争办奥运会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也将奥运会作为广告宣传的必争之地,奥运品牌、标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能力等无形资产价值被很好的挖掘。有人推算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及就业机会。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717.06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影响419.32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297.74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656万个就业机会,并将额外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奥运会当年可吸引77.7万国外游客和2.3亿国内游客。
四、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下“现代”与“后现代”文化意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社会的物质进步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进步将现代社会细分为“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现代”与“后现代”这种说法,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的现代化阶段。我们可以大致上认为,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价值指向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致使社会和个别产业的同步发展日趋明显,体育产业借助现代科技得以迅猛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子行业中优先发展。例如,美国的NIKE、ADIDAS运动服装公司、我国的李宁运动服装等公司日益崛起和壮大。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生产方式转变是文化转型,人们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发生转变。社会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文化意识在承袭“现代”文化意识转型基础上,又创新了自己的观点。“花钱买健康”、“享受生活”、“表现个性”的观点日益得到更多的人的赞同,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例如,美国人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在观看体育比赛上,各种挑战运动如蹦极、攀岩、远足、漂流和张扬个性的运动如轮滑、赛车等日益风靡全球,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替代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后现代”文化意识使人们格外看重信息,一些体育网站、报刊、电视频道等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
很显然,“现代”与“后现代”阶段的区分指明了体育用品业优先于体育产业其它子产业发展的最终根源和发展趋势。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用品业优先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发展的印证。继而受 “后现代”文化意识的影响,在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体育自身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体育服务类行业开始繁荣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流趋势,体育经纪业、体育旅游与探险、体育保险业等开始悄然兴起。
五、小结
一、 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 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
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近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从大的方面也能折射出西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契机:见下表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占当年GDP比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年 份
增 加 值
占 GDP 比 重
2002年
2004年
预计2010年
696.64亿元
959.83亿元
2510.5亿元
0.67%
0.70%
1.32%
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技术、需求等因素变动,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工这对矛盾体随着它们而变动。体育与旅游在这变化中逐步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学科综合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体育旅游 发展对策
21世纪产业融合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各个产业开始拓宽产业链,向本产业的上游、下游或有关系度的产业拓展。在旅游产业中,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势在必行。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的时间不长,但体育旅游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
从产业融合的原因和过程来看,产业融合是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来看,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终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
(二)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旅游与体育产业结合而成的新兴旅游产品,它可以是人们参与各种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也可以是为参加或观摩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异地观光游览,是人们以参与、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二、体育旅游融合分析
(一)体育旅游融合动因分析
1.政府管制的放松
由于不同产业有各自的产业边界,要想产生产业融合,必须减少或降低产业边界的限制,打破不同产业间的壁垒,各个产业在发生产业融合之前不会轻易放松产业边界的限制,这样就会导致想要进行产业融合的企花费更高的融合成本,而这些产业壁垒的形成大都是各政府的经济管制所致,因此,只有放松这些经济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更好的促产业融合进程。政府要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对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出台相应的政策规章和文件,最后通过媒体对体育旅游进行宣传,提高该地区的体育旅游的知名度。
2.市场需求的扩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旅游,而是有了更多的需求,体育旅游正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新突破;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为人们支配闲暇时间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体育旅游的刺激性、品味文化、震撼激情、忘我投入满足了人们释放压力的要求,同时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产业内部关联性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互补。首先是体育中的健身休闲项目、高水平体育赛事、著名体育景观以及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节会,经过旅游营销,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其次以旅游为平台带动体育消费,利用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汇聚客源,发挥成熟的旅游营销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最后,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体育所蕴含的精神会成为旅游乃至很多产业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反过来,旅游实力强大同样也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相互补充,体现出来这两个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实现产业升级良好氛围。
(二)体育旅游融合过程
1.融合的基础――技术层面的融合
技术层面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体育产业中产品开发与旅游产业中的开发技术结合,构成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的生产和销售,它既属于体育产品的销售,同时在旅游的角度来看,它也属于旅游产品的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产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完全重合的。技术层面的融合还表现在管理的方法技术上,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业区域里,体育产业的管理方法、技术会同旅游管理的方法、技术进行交叉融合。
2.融合的标志――产品层面的融合
对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既能使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活动得到发展,又能吸引消费者,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和融合。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它的精彩和刺激性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体育爱好者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到现场用身心感受奥运会的震撼,同时感受北京的文化气息,这些体育爱好者的观看比赛的同时进行旅游,奥运会既是一场体育赛事,同时也是一次旅游,使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这一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产品融合的趋势。
3.融合的载体――企业层面的融合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结果将出现在从事体育旅游产业的企业里,企业将这两个产业的特点,用同一个平台表现出来,正是企业层面的不断融合才使两大产业融合后的整体结构得以逐渐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和旅游方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各种集合运动、刺激、旅游于一体的体育旅游开始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漂流、素质拓展等。在这些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刺激、锻炼身体和身心,也可以起到放松旅游的效果,而从事这一类的公司和企业也在融合,例如湖北麻城的天景山大峡谷原本只是一个风景区,当引入了漂流后风景区吸引了越来越的顾客。
4.融合的动力――市场层面的融合
由于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原有的产业边界,体育市场和旅游市场开始出现交叉和渗透,进而实现市场的融合。市场层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具体来看,原有的体育赛事、体育表演、体育互动项目融合到旅游产业中,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整合,使某一区域的旅游产品和体育产品统一在一个区域或品牌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旅游和体育产业市场融合将对体育旅游产业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大师杯比赛既是一场体育赛事,同时它吸引来的大量的人群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也是在旅游,在这个时期的这个市场中,体育产业的市场和旅游的市场是完全融合的,在这个时候是实现了市场层面的融合。
三、体育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问题
从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是政府主导下的行为,因此导致了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的并存。我国的某些地方的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存在交错时,行政管理往往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各个行政区域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会在自己的行政管理范围内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同时各行政区域为维护体育旅游带来的利益,而设置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使得体育旅游产业仅局限于一较小的固定区域发展。
(二)中介服务问题
首先是体育旅游服务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出现了部分中介服务的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另外体育旅游中介服务中的创新不足。其次,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体育旅游中介服务应熟悉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知识的人才。再次,体育旅游融合中介的功能需要多元化,现在的体育旅游融合中介的功能还比较单一,需要融合信息系统、法律咨询等功能和中介服务。
(三)需求问题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差异,体育旅游存在地域上的需求差别,尤其是体育旅游融合这一创新型的产业,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把体育旅游产业推向了高端产业,使得只有具有较高消费能力且愿意尝试新产品的消费者才进行消费,这样就导致了市场的消费能力偏弱。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消费行为是有路径依赖的,对路径的依赖就会对消费者接受融合的新型的体育旅游消费形成阻碍,就会影响市场对新的产业的接受程度。
四、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体育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划,而且体育旅游产业本身可以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推动区域发展,可以看到体育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的发展一定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利益各方要对体育旅游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对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认识,根据国际的发展情况准确评价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效益,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
(二)完善中介服务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应建立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从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与体育旅游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的中介服务能力。在提升各个方面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使得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可以有效、高速的运行。在完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本身的能力的时候,还有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规范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中介服务系统的发展和市场行为,同时保障服务机构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制定有效的政策
首先是政府放松对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管制,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打破行政管理区域的壁垒,加强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相邻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双赢。同时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政府也本不能越过它的职责范围,该由市场调控的由市场来指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激励政策,给予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在政策上的支持。
(四)加强市场营销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和新的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了解还不够,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营销的方法来提升市场和消费者对体育旅游融合的接受程度,从而引导市场和消费者,提升体育旅游融合产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压力及节奏的加快,人们愈来愈注重健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在这种趋势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人们也将逐渐的发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的情况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两个产业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将有更广阔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98.
[2] 昌晶亮,徐虹.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2006(5):26.
[3]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10.26(8).
[4] 王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7(1).
[5]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
奥运经济概念的提出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开始的。所谓奥运经济,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等,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的核心是体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性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奥运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经济更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并不会唾手可得的,并且机遇和挑战并存。体育产业回报丰厚,进入壁垒又极低。入世后筹办奥运,西方国家将加快速度对中国体育市场“抢滩登陆”,我国体育产业同时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抓住奥运经济契机,找出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和巨大风险,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良策,才能使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能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三、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体育产品生产企业面临更为残酷的优胜汰劣。目前我国的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资本运作差、生产规模小,其规模经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大型的国际体育产品生产公司以其资产优势(包括经营资本、经营技术、品牌声誉)、内部化优势(全球经营网络)和管理优势使其在从事国际业务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入世后承办奥运,国外更多的跨国公司看中奥运商机,会更迅速、更大规模地进军中国体育市场,在非价格竞争方面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无疑会选择降低价格的手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利润,迫使国内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和产品自动进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及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大量现有职工的失业。
2.体育服务市场的挑战。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为低下,而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将自由进入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抢占该领域的就业位置;随着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放,国外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将大量来中国“打工”,也使得我国大量需要锻炼的、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体育经纪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相比,国外成熟的中介服务力量将趁机长驱直入,成为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面对奥运经济,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保持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平衡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发展核心产业,才能带动中介产业和产业的真正繁荣。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根据世贸组织条款规定,有5年~10年的保护期,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已具备了条件。在保护期内,国家应在提供信贷、税收、土地使用、技术力量配备、市场保证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有意识地引导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同国际体育产品公司相比,在资金、规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尽量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奥运会所特有的高认知度和广告接受度,使其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紧紧抓住奥运东道主的优势,通过赞助中国奥委会、赞助名牌运动员、举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购买场广告等各种渠道,将优秀的产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名牌。
3.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极为混乱。国家要加大力度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有明确的规定。
4.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现阶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另一方面,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定位,彻底根除我国体育产品“高档次、高层次”需求的错误定位,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英陈冀杭等:论北京奥运经济和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浙江体育科学,2002.4
[2]张辉:申奥成功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2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
近年来,合肥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5660. 27亿元,占全省的26. 7%,增长9.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5元,增长9. 6%,在全省排名第一,这为合肥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居民收入增长会刺激体育消费,人们对体育产业相关产品需求逐渐增加,合肥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1.3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快
体育场馆、设施基本齐全。安徽省体育倌,红三环体育馆、合肥体育中心、合肥市体育馆等具有承办高水平赛事的能力,市区体育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十分钟健身圈”布局基本完善,校园体育资源的开放以及社区配套体育场地及设置极大的增加了居民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4市民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收入的提高,合肥市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越来越重视将休闲方式与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晨练、市内的各大运动场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瑜伽健美俱乐部等场所络绎不绝、晚饭后步行锻炼,老年人在公园、小区广场舞、太极拳等。“爬大蜀山”也成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越来越高,是合肥市发展体育产业的一大优势。2合肥体育产业的劣势(W)2.1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合肥市辖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各区受自然资源和城乡差距影响,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影响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休闲、健身类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区,群众体育散落在周边区域,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2.2体育产业相关法规不完善
目前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窦施中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2.3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人才
合肥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的管理人才不足,体育赛事策划、市场拓展、体育经纪人方面人才匮乏,这些都会影响体育产业效益,甚至出现亏损。3合肥体育产业的机遇(O)3.1合肥都市圈优化升级
2006年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的概念,2016年合肥都市圈新增芜湖、马鞍山,一共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市、淮南、六安、滁州、桐城7市,此次升级加强了合肥中心城市地位,不仅发挥其龙头作用,同时加深了城市间的对接合作,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这必将促进合肥体育产业的发展。3.2政策出台带来新的机遇
2016年针对合肥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强,对体育制造业会有明显拉动,为合肥市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在指导规划,为合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机会。3.3体育赛事的承办
近年来,合肥成功举办了国际马拉松、环巢湖自行车赛、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中国热气球挑战褰、中国国际象棋学校锦标赛等品牌赛事,这些赛事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市民观赏体育赛事活动的热情,增强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还成了合肥展示自身形象、宣传本土文化的名片,是合肥体育产业向深度发展的助推器。4合肥体育产业的威胁(T)4.1省内其他城市的竞争
省内各地市也都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中心的体育休闲旅游,皖北民俗体育养身休闲,在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激烈。4.2缺乏知名体育品牌
目前,合肥市市场上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主要来自国内外知名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这些品牌市场份额高,已经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而本地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规模比较小,市场上市场竞争力弱,体育相关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地方特色品牌,配套环境不完善,商业运作不成熟,这些都影响到合肥市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5对策5.1 制定宽松的体育产业政策
给予体育产业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从金融、税务、财政等方面人手提升体育产业的政策保障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企进人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体育旅游等领域中。对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发展采取优惠政策,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体育产业政策,为今后的体育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推动体育产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5.2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