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并不是一味放任自由的教学,而是运用系统的、合理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改变过去的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想法,通过科学性的探究教学方式,令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可以使学生自主去研究去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大脑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分析
科学的探究性教学,虽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其中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仍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都是影响探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老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会令“科学”二字变成迂腐的教育理念,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的学习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自主积极型。这种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因为对老师讲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心态上是开心的、喜悦的,对老师讲述的生物知识会认真的听讲,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积极的、自主的进行分析、思考,有时候还会对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但这一类的学生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和孩子试卷上的分数,而不是学生有多么喜欢生物。
第二种学生是努力学习型,虽然这一类的学生因为头脑的差别,成绩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努力地学习,可是对生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个字“背”,也就是死记硬背生物课本的内容和习题等,而部分生物老师也只是在照本宣科,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文字讲解给学生听,而且第二类的学生也会被其家长所误导。有的家长甚至会买一些教学生如何可以快速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的书籍,虽然记忆力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但这种让“背”生物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的理念,完全违背了生物探究教学的真意。
第三类是顺其自然型,这种学生不会强迫自己花很多的时间去生物知识,特别是在其他学科作业较多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也只是强忍着听完了老师讲的内容,探究性的学习只在老师的监管下才会执行,课后只是应付着完成生物老师留的作业,在这过程中自己能学到多少就算多少。在这三类学生中,第三类学生最多,第二类则较少,而第一类更是少的可怜。
二、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分析
(一)、探究与生活相结合
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十分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探究生物书本上的内容、知识,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的探究教学,则是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想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令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单一化,从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同时,还感觉自己与书本上的知识很遥远,虽然书本上所讲的内容看似是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但这些知识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结构等等知识,看似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但部分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相互结合起来。在生物教学课堂中,老师应当把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令学生感到在生活中时刻都有生物知识相伴随。比如:在讲关于植物结构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用学生时常吃到的蔬菜和水果为例子,这样学生在吃到这些蔬菜和水果时,就可以再次想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巩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记忆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以及生活常识的探究机会。而在讲到生物细胞方面的知识,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课时,老师可以扩大实验的范围,不单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想要观察的细胞样本,比如:学生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家中或周围的花草、树木等,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灵活性,也达到了令学生可以自己把生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通过把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把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在学习中学生不再单一的依赖老师。也就是说通过把探究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再是只会依赖老师进行探究学习,而是把生物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的去研究、思考。
(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科学探究,是自主的研究、分析以及理解、认知,而不是只在老师的安排和命令下进行的讨论和交流,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学生那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态度。首先,要改变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绝对主导的教学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多“想”,这“说”与“想”包括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令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之一。其次,在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时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觉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识,而不是单凭老师一个人的讲述。科学探究性的生物教学,其真正的意义是受益于学生,而不是老师用来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工具,所以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引导和改变学生的被动性为主动性,这样才能令科学探究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语
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会立刻呈现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问题。包括“新”“旧”教学模式之间转换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成绩出现下滑或停止上升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拥有坚定的教学理念,不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新教学模式的开展。总之,科学探究性的生物教学,是需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峰.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15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想使教学取得实效,就离不开科学探究活动。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在初中阶段,学生更喜欢从科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有关生物知识,而不喜欢单纯地在课堂上接受相关知识。这就说明,科学探究活动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并积极采用。那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呢?下面结合实际谈一些笔者的想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实施原则
(一)密切联系实际。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要考虑两方面的实际:一是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易冲动,对危险和是非等判断不准,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应注意避免涉险。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往往要到野外开展,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充分掌握野外安全防范知识和野外突况应急处理技能。就算是室内实验类的探究,也应当让他们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知识。二是内容和地方实际。实施前要考虑拟实施的活动内容与拟前往的地点的匹配程度,这种匹配程度越高越好。此外,如果是去野外,还须充分调研,对拟前往地段的交通、安全等因素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学生到来后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
(二)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一定要在《课程标准》的大原则范围内开展,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在《课程标准》范围,不与《课程标准》相冲突,切忌漫无边际和目的地开展活动。
(三)动态监测学生活动情况。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中,不管是室内还是野外,教师一定要注意全盘监控,随时要求学生反馈信息,动态掌握学生探究情况,以便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更有效地在活动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二、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
国内不少教师都积极探索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方式,目前经验证较有效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探究、调查、课外实践、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制作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这些活动方式作简单的阐释:
1、观察。观察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节中,要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先是培养一部分学生,带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对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体会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在进行“观察蚯蚓的运动”这一探究实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在农村或者乡镇上,对蚯蚓接触较多,活动条件优越。我们要求学生课后按课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观察,特别是蚯蚓在玻璃板和硬纸板的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列表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报告,认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提高。如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2、制作。如对于微生物,学生知道得较少,而在我们生活中却用得比较多,特别是在食品方面,如蒸馒头、做泡菜、酿酒等等都有微生物参与,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我们提出问题:糯米甜酒是怎样酿制成的?让他们围绕着问题进行了一次酿酒实践活动。由他们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到市场上选购糯米和甜酒曲,并进行酿制。两天后,“丰硕成果”出来了。学生们都很高兴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接着要求学生用酒液制成临时装片。并且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一串串的酵母菌,原来甜酒是酵母菌繁殖、发酵而形成的。在品尝和观察中他们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活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调查。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如“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调查动物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等。
4、探究。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这些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都能找得到,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按课本要求,在家里饲养,观察后,再带到课堂上来交流。
5、思考与分析。思考与分析是指对观察和实验以及相关科学探究活动所得的资料进行科学思维和分析,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且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和扩展“课外实践”,使他们在生物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的可能。
生物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初中生物所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小青年,对事物正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高墙四壁的教室对他们来说,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行动和思维的限制。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45分钟,而应当将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实施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不过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施原则,充分了解各种探究方式,结合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探究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
[2] 韩鹏.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经验[N].学知报,2010.
[3] 娄继武.浅谈中学生生物教学[J].中华素质教育.2005.5
关键词:生物课堂;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61-01、
一,研究教材。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决不能“照本宣科”。上好课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关键词:初中 生物学科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2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从考试改革、课程方式改革到学习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和不断地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中,“探究性教学”日益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所谓“探究性教学”通常是指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观点。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身处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探究性学习”一定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很准确的说出其内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它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在当今教学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是植根于现代教学理论的,认为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反对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传承知识,提倡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应,接受学习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即教什么怎么教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安排就好,而发现学习则是指学生拥有充分的主动权和自,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科学的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掌握新的知识。
探究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有利于其能动性的发挥,更好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相关学科相结合,将兴趣深入,把兴趣转化为问题,以此为探究的出发点,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学习当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对知识的渴求。
2 初中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活跃课堂的需要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发展的历史,这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传统的课程观指导下教师重视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再加之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教师通常都是一堂课45分钟满堂灌。生物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专业性比较强,不易深刻理解,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则直接影响了动手,动脑能力。
2.2生物课程性质和任务的需要
新课改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开展的,包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等等。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调整,从人类生物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教育和时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一直备受诟病,学生知识丰富,但能力差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很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不是探究性地学习,而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没有创新精神。现在我国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中“难繁偏旧”状况普遍存在,课程结构单一、体系封闭。学生题海战术,做完了一本本练习题却什么实际能力也没掌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因素
3.1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
在生物教学的伊始,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初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教授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收集和分析资料、积极参加各种调查活动等等。
观察是科学研究最基础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及时客观准确的进行记录,观察时要积极的思考,多问一些为什么。例如:在讲解青春期相关课程时,教师不一定把关于身体变化的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图片,结合自身发生的变化而讨论和发言,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查前研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社会或者大自然当中去,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在自然界中进行调研,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然后用双手去接触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3.2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
实验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够把课本上单调死板的理论转换为生动鲜活的实物。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提高和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求实的态度。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笔者认为实验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训练学生操作技巧的实验,各类观察类的实验多数与此,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二是针对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的、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三是最新的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教材称之为探究实验。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试验,科学的分组,实验的有效,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达到学习的效果。
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3.3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学无定法,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只能是提供一些大致的方向,关键还是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主要的措施包括:善于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懂得发问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任务则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等等。总之,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综合采用多种教育评价方式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探究活动 意义 方式 注意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对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探究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满怀着期盼、愉悦的心情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之中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这既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又是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的延伸活动。
2.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拓展生物教学空间。45分钟的生物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生物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1]。
3.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侧重于知识点掌握所不同的是,课外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相互协作等形式,验证、发现和归纳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方式
1.运用校园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生物园地,有的是专门服务生物教学的场所设施,也有的与学校苗圃花房等综合利用。校园生物园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有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内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验证光合作用的趣味小实验,既可以是简单易行的,又可以是稍微有难度,具有一定科技性的,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开展分析研究,强化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过“植物相片”的小实验活动,这样的趣味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神奇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结合生物学习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例如,在教学《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以6人为一组,开展现代生活中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设计出调查研究方案,对调查时间、调查指向群体、调查方式方法、人员分工、成果梳理等环节进行了细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生活、家庭社区之中,开展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他们的视角分析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建议。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巩固了生物学习内容,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总结梳理能力。
3.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连接这些方面,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是承接这一任务的较好载体,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运用课余时间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对当前环境保护状态的满意度及需求,上网搜集资料撰写有关本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及改进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既可以以学生个人名义,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笔者还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了交流评比,筛选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完善,最终形成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状况的深度调研分析转交给有关部门,受到了好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4.利用课余生活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与生物有关的兴趣小组并给予指导,要求他们拟订科学的计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活动,重点了解当前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状况、科技成果,以及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让他们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生物科学与生活同在。在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了解将更深入,学习兴趣也更浓厚[2]。
三、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生物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活动的实际成效,又要注意安全等各方面因素。一是要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把关及活动的指导,都要注意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因素的内容与环境,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选择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活动,或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二是要制订切实可行实施计划。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将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学进度同步推进,做到有序开展、重点突出,切不可盲目跟风。三是要发挥学生团队协作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应当倡导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整合活动资源,同时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外探究活动的作用,充分认识并有效推进这一工作,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