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并不是一味放任自由的教学,而是运用系统的、合理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改变过去的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想法,通过科学性的探究教学方式,令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可以使学生自主去研究去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大脑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分析
科学的探究性教学,虽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其中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仍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都是影响探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老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会令“科学”二字变成迂腐的教育理念,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的学习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自主积极型。这种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因为对老师讲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心态上是开心的、喜悦的,对老师讲述的生物知识会认真的听讲,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积极的、自主的进行分析、思考,有时候还会对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但这一类的学生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和孩子试卷上的分数,而不是学生有多么喜欢生物。
第二种学生是努力学习型,虽然这一类的学生因为头脑的差别,成绩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努力地学习,可是对生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个字“背”,也就是死记硬背生物课本的内容和习题等,而部分生物老师也只是在照本宣科,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文字讲解给学生听,而且第二类的学生也会被其家长所误导。有的家长甚至会买一些教学生如何可以快速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的书籍,虽然记忆力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但这种让“背”生物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的理念,完全违背了生物探究教学的真意。
第三类是顺其自然型,这种学生不会强迫自己花很多的时间去生物知识,特别是在其他学科作业较多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也只是强忍着听完了老师讲的内容,探究性的学习只在老师的监管下才会执行,课后只是应付着完成生物老师留的作业,在这过程中自己能学到多少就算多少。在这三类学生中,第三类学生最多,第二类则较少,而第一类更是少的可怜。
二、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分析
(一)、探究与生活相结合
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十分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探究生物书本上的内容、知识,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的探究教学,则是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想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令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单一化,从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同时,还感觉自己与书本上的知识很遥远,虽然书本上所讲的内容看似是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但这些知识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结构等等知识,看似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但部分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相互结合起来。在生物教学课堂中,老师应当把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令学生感到在生活中时刻都有生物知识相伴随。比如:在讲关于植物结构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用学生时常吃到的蔬菜和水果为例子,这样学生在吃到这些蔬菜和水果时,就可以再次想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巩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记忆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以及生活常识的探究机会。而在讲到生物细胞方面的知识,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课时,老师可以扩大实验的范围,不单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想要观察的细胞样本,比如:学生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家中或周围的花草、树木等,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灵活性,也达到了令学生可以自己把生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通过把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把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在学习中学生不再单一的依赖老师。也就是说通过把探究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再是只会依赖老师进行探究学习,而是把生物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的去研究、思考。
(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科学探究,是自主的研究、分析以及理解、认知,而不是只在老师的安排和命令下进行的讨论和交流,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改变学生那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态度。首先,要改变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绝对主导的教学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多“想”,这“说”与“想”包括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令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之一。其次,在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时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觉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识,而不是单凭老师一个人的讲述。科学探究性的生物教学,其真正的意义是受益于学生,而不是老师用来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工具,所以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引导和改变学生的被动性为主动性,这样才能令科学探究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语
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会立刻呈现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问题。包括“新”“旧”教学模式之间转换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成绩出现下滑或停止上升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拥有坚定的教学理念,不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新教学模式的开展。总之,科学探究性的生物教学,是需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峰.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15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想使教学取得实效,就离不开科学探究活动。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在初中阶段,学生更喜欢从科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有关生物知识,而不喜欢单纯地在课堂上接受相关知识。这就说明,科学探究活动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并积极采用。那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呢?下面结合实际谈一些笔者的想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实施原则
(一)密切联系实际。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要考虑两方面的实际:一是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易冲动,对危险和是非等判断不准,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应注意避免涉险。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往往要到野外开展,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充分掌握野外安全防范知识和野外突况应急处理技能。就算是室内实验类的探究,也应当让他们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知识。二是内容和地方实际。实施前要考虑拟实施的活动内容与拟前往的地点的匹配程度,这种匹配程度越高越好。此外,如果是去野外,还须充分调研,对拟前往地段的交通、安全等因素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学生到来后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
(二)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一定要在《课程标准》的大原则范围内开展,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在《课程标准》范围,不与《课程标准》相冲突,切忌漫无边际和目的地开展活动。
(三)动态监测学生活动情况。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中,不管是室内还是野外,教师一定要注意全盘监控,随时要求学生反馈信息,动态掌握学生探究情况,以便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更有效地在活动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二、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
国内不少教师都积极探索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方式,目前经验证较有效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探究、调查、课外实践、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制作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这些活动方式作简单的阐释:
1、观察。观察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节中,要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先是培养一部分学生,带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对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体会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在进行“观察蚯蚓的运动”这一探究实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在农村或者乡镇上,对蚯蚓接触较多,活动条件优越。我们要求学生课后按课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观察,特别是蚯蚓在玻璃板和硬纸板的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列表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报告,认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提高。如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2、制作。如对于微生物,学生知道得较少,而在我们生活中却用得比较多,特别是在食品方面,如蒸馒头、做泡菜、酿酒等等都有微生物参与,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我们提出问题:糯米甜酒是怎样酿制成的?让他们围绕着问题进行了一次酿酒实践活动。由他们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到市场上选购糯米和甜酒曲,并进行酿制。两天后,“丰硕成果”出来了。学生们都很高兴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接着要求学生用酒液制成临时装片。并且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一串串的酵母菌,原来甜酒是酵母菌繁殖、发酵而形成的。在品尝和观察中他们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活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调查。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如“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调查动物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等。
4、探究。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这些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都能找得到,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按课本要求,在家里饲养,观察后,再带到课堂上来交流。
5、思考与分析。思考与分析是指对观察和实验以及相关科学探究活动所得的资料进行科学思维和分析,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且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和扩展“课外实践”,使他们在生物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的可能。
生物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初中生物所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小青年,对事物正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高墙四壁的教室对他们来说,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行动和思维的限制。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45分钟,而应当将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实施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不过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施原则,充分了解各种探究方式,结合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探究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
[2] 韩鹏.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经验[N].学知报,2010.
[3] 娄继武.浅谈中学生生物教学[J].中华素质教育.2005.5
关键词:生物课堂;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61-01、
一,研究教材。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决不能“照本宣科”。上好课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关键词:初中 生物学科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2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从考试改革、课程方式改革到学习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和不断地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中,“探究性教学”日益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所谓“探究性教学”通常是指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观点。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身处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探究性学习”一定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很准确的说出其内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它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在当今教学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是植根于现代教学理论的,认为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反对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传承知识,提倡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应,接受学习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即教什么怎么教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安排就好,而发现学习则是指学生拥有充分的主动权和自,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科学的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掌握新的知识。
探究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有利于其能动性的发挥,更好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相关学科相结合,将兴趣深入,把兴趣转化为问题,以此为探究的出发点,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学习当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对知识的渴求。
2 初中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活跃课堂的需要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发展的历史,这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传统的课程观指导下教师重视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再加之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教师通常都是一堂课45分钟满堂灌。生物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专业性比较强,不易深刻理解,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则直接影响了动手,动脑能力。
2.2生物课程性质和任务的需要
新课改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开展的,包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等等。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调整,从人类生物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教育和时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一直备受诟病,学生知识丰富,但能力差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很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不是探究性地学习,而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没有创新精神。现在我国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中“难繁偏旧”状况普遍存在,课程结构单一、体系封闭。学生题海战术,做完了一本本练习题却什么实际能力也没掌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因素
3.1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
在生物教学的伊始,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初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教授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收集和分析资料、积极参加各种调查活动等等。
观察是科学研究最基础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及时客观准确的进行记录,观察时要积极的思考,多问一些为什么。例如:在讲解青春期相关课程时,教师不一定把关于身体变化的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图片,结合自身发生的变化而讨论和发言,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查前研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社会或者大自然当中去,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在自然界中进行调研,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然后用双手去接触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3.2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
实验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够把课本上单调死板的理论转换为生动鲜活的实物。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提高和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求实的态度。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笔者认为实验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训练学生操作技巧的实验,各类观察类的实验多数与此,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二是针对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的、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三是最新的探究性的科学实验,教材称之为探究实验。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试验,科学的分组,实验的有效,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达到学习的效果。
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3.3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学无定法,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只能是提供一些大致的方向,关键还是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主要的措施包括:善于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懂得发问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任务则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等等。总之,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综合采用多种教育评价方式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探究活动 意义 方式 注意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对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探究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满怀着期盼、愉悦的心情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之中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这既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又是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的延伸活动。
2.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拓展生物教学空间。45分钟的生物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生物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1]。
3.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侧重于知识点掌握所不同的是,课外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相互协作等形式,验证、发现和归纳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方式
1.运用校园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生物园地,有的是专门服务生物教学的场所设施,也有的与学校苗圃花房等综合利用。校园生物园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有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内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验证光合作用的趣味小实验,既可以是简单易行的,又可以是稍微有难度,具有一定科技性的,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开展分析研究,强化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过“植物相片”的小实验活动,这样的趣味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神奇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结合生物学习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例如,在教学《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以6人为一组,开展现代生活中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设计出调查研究方案,对调查时间、调查指向群体、调查方式方法、人员分工、成果梳理等环节进行了细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生活、家庭社区之中,开展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他们的视角分析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建议。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巩固了生物学习内容,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总结梳理能力。
3.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连接这些方面,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是承接这一任务的较好载体,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运用课余时间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对当前环境保护状态的满意度及需求,上网搜集资料撰写有关本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及改进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既可以以学生个人名义,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笔者还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了交流评比,筛选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完善,最终形成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状况的深度调研分析转交给有关部门,受到了好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4.利用课余生活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与生物有关的兴趣小组并给予指导,要求他们拟订科学的计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活动,重点了解当前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状况、科技成果,以及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让他们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生物科学与生活同在。在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了解将更深入,学习兴趣也更浓厚[2]。
三、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生物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活动的实际成效,又要注意安全等各方面因素。一是要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把关及活动的指导,都要注意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因素的内容与环境,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选择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活动,或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二是要制订切实可行实施计划。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将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学进度同步推进,做到有序开展、重点突出,切不可盲目跟风。三是要发挥学生团队协作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应当倡导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整合活动资源,同时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外探究活动的作用,充分认识并有效推进这一工作,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以来是我们老师在不断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观察、思考力、探究,便于初中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课题(立项编号FJCGJJ12-010)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一线经验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浅析,与同行共享。
一、培养学科兴趣
“相信品牌的力量”是一句很不错的广告词,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怎样做呢?首先要以自己对待亲生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来对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每一个的培养,记学生的名字和优缺点抓住时机进行交流表扬和鼓励性的评价。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要保持教师的威严,也就是说与学生交流评价要掌握好度,要多动脑处理好正确的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基础素质。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你拥护你及你所交的学科。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展示自己专业特长。每个教师都有他的优点和专业特长,而你所从教的那一学科是你和教研组专心研究的内容,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潭水。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查找本学科的相关的资料,记录生活中、课堂中、教研中经典的事例。长此以往自然我们就会有一潭水。在我们的一潭中我们应选择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第三,教师要有课堂激情。课堂是我们教师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是主宰是核心是导演。学生的课堂活动由教师来掌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程度会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教师课堂上充满激情赋有感染力是很重要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殊的事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感悟生物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生物,生物学无处不在,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初中生物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实例,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生物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教育信息量的骤增。而面对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对于各个知识层次的学生,应该如何恰当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根据新课标,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四、构建和谐关系
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就要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如何学好生物学?《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生物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五、发挥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1.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优化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结合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生命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奇地发问,大胆地质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挖掘其可贵之处。才能创建一种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机地融入生物学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卧室内为什么不能放过多的鲜花?为什么仙人掌不能浇过多的水等等。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那么,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实践中应注意那些问题?以下是笔者所做的尝试与思考。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和自由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个体,小组,班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共存,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如何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从那里来?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的。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呢?
1.捕捉新奇的问题
生物学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试管婴儿”“克隆技术”“非典”“禽流感”等。这些在高中生物才能学到的知识初中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能不能克隆器官”“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样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发。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启发、引导和定向的作用。例如,“光和颜色”“味觉的形成过程”“植物的无性和有性生殖”“染色体、DNA和基因”“生物进化的原因”“种子萌发的条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光合作用的条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等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怎样设计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3.由浅入深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一节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⑴收获了的植物种子或果实是否还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种子堆放久了会发热?⑵为什么在温度偏高的室内储存的菜烂得快?土豆为什么早早出芽?⑶)用黄豆产豆芽,怎样浸泡黄豆?能否把黄豆完全浸没在水中?通过以上问题,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及时点拨,激励评价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情况,教师要及时点拨,归纳。概括探究要点,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并要求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要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取得一定进展时,即使这种进展微不足道,教师也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生物课堂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所有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主动探究和自我构建是不现实的,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讨的机会,并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
2.探究活动的盲目性
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对于一些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活动的。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究而“探究”。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是学生有限学习时间的浪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探究活动的无序性
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却存在较多误区。教师不能科学和有效地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例如,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上安排好几项活动,结果每一项活动都不到位;还有的教师安排活动时间较长,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对活动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或者是仍然采取教师包办代替设计方案,让学生按步骤机械操作;或者采取彻底放手,完全交给学生,结果是学生盲目探究。
4.探究活动的被动性
探究活动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
另外,教师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出预先设计好的某一个科学结论。而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获得结论,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向教师所需要的一面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教师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关键词】科学探究 初中 生物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学习的中心,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理解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方法,不断形成和发展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直观地感受生命世界,认识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能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能养成科学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从而为主动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1.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生物学最好的老师,生物学并非枯燥的概念、规律的集合,其内容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无论是万紫千红的植物,还是千奇百怪的动物,其中都存在着许多可以探究的秘密,引人入胜。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这些秘密或生物学问题的欲望,学生带着一种探幽的心态去学习生物学,就会发现生物学的许多乐趣,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能调动起来。例如,在初学生物学时,学生带着什么是生物的问题来进行探究,通过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或者收集一些关于生物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这样去一步步认识生物,从而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再联系现实生活中自己身边的生物,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有趣的生物和现象,这些自然就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探究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2.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的构建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验,基于这些科学探究的结果所提供的大量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构建的。观察实验包括观察宏观现象,通过肉眼观察生命活动过程、生物个体的结构或行为,以及借助仪器观察生物微观世界的结构和生理过程等,例如,观察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种植并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不同动物的不同行为,以及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细胞的结构、叶片的结构等。通过这些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真实、直观、形象地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生理过程,从而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科学探究,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如生物的结构都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所有这些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生物学中的规律,有助于掌握并利用生物学的知识。
3.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
生物学具有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本质,科学知识具有客观真理性,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科学知识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能经受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绝大多数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科学探究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已有的或未知的知识进行检验和探索。通过科学探究,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生物学知识,更能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尊重探究结果,质疑并重新认识科学知识的精神,在探究活动中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通过科学的创新和理性的思维,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例如,通过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中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科学家所利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更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悟科学知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惧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科学探究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在科学探究中严格按科学探究的流程或规定进行。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根据相应的探究流程和方法,可以规范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如在观察细胞的结构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细胞结构,绘制相应的细胞结构图或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大大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现实生活中许多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许多人的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意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科学探究也并非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小组的分工合作,通过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取长补短,从而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科学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个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其应用过程,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可以深入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遇到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时,可以想到利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在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中,通过探究,学生可以认识到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因素,进而可以认识到日常生活中食物为什么会发霉变质,从而可以联系到生活中食品的保存以及食品安全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最终意义是从生活、生产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探究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梅珠.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功能及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2(9):81-82.
一、创设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学习血管与心脏时,利用动画视频多角度、多侧面地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动态收缩图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从而解决“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并能区分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知识。教学中也可利用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如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介绍道尔顿的妈妈正常,而道尔顿兄弟却患病。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母亲正常,后代患病,这样的情况属于遗传吗?这种遗传是否和性别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成语、猜谜语等形式创设情境。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注重实验,增强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特别是探究式实验更受到关注,以验证实验为基础,向探究式实验转变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探究式实验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基本环节。初中生物分组实验包括练习使用显微镜及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体的基本组织、草履虫、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种子的结构、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基本的分组实验外,还可增加一些演示和探究实验,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要指引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法、抽样检测法等,这些方法对学生正确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至关重要。
三、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水平
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通过小组交流,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用在新课教学,也可用于综合复习。例如,在学习了相关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时,可以分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各组指定一到两名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就能知道绿色植物不仅能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而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四、走进自然,提升科学素养
作为一线生物教师,仅仅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获取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养殖场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踏青,观察各种动植物等。例如,在学习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时,让学生在郊区农田捕捉蝗虫,用放大镜观察其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又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时,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总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更为广阔的资源,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探究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自主地解决问题。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由此,探讨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符合生物科学的特点。那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我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究实践,积累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提升学习的动力
在生物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课本的问题,采用各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机械的,甚至牵强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蒸腾作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一道数学题引入:先请学生估计一个玉米穗的重量(1斤),再估计玉米秸的重量(3斤),那整棵玉米的重量1斤+3斤=4斤。可玉米的一生(从播种到收获),共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水呢?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一棵玉米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究竟是多少,学生此时纷纷议论起来,等老师最后告诉学生是400斤的时候,学生都非常惊讶:吸收这么多的水最后就剩这么一点儿。这时再让学生来算一算:玉米一生所吸收的水用于个体生长的比例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算出最多不超过1%,剩下的99%的水哪去了呢?由此进入新授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学习动力也会得到充分地提升。
二、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15×3”的教学模式
七、八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大多缺乏耐心和毅力,注意力也容易被转移,加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常上网吧,甚至玩通宵,无心学习,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但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15×3”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每堂课的内容尽可能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只利用十五分钟来完成,前五分钟里学生思考,后十分钟里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这部分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十五分钟,学生也没有时间上的压迫感(四十五分钟,学生就觉得时间很长,容易犯困);同时每十五分钟都张弛有度,学生不容易出现疲劳感。而且,每一个十五分钟学习的知识虽然不同,但是又各有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如《社会行为》这一课的教学,原内容分为两部分: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我把分为三部分: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的意义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实际,把四十五分钟分为其他不同的时间段,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切记:不要“满堂灌”。
三、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小窍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智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探究苹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苹果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苹果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称为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科作为新科技时代的一大热门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新课改中,有效教学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那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
很多人可能认为,课堂教学是从上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开始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一定要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认识到备课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有效的备课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熟悉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工具、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就一定要注意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学习兴趣等,然后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就会使得备课环节更具针对性,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导入环节的运用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一定要注意先声夺人,教师要在上课铃响后的几分钟内就通过一定的手段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自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来说,一堂课的导入部分不会超过三五分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三五分钟,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导入艺术,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为接下来的整节课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石。例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炎热的夏天,坐在树荫下乘凉比较凉快还是坐在广场上的遮阳伞下乘凉比较凉快?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坐在树荫下比较凉快的结论。而当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坐在树下比较凉快时,学生就答不上来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蒸腾作用”,从而顺势进入新课的讲授。
三、善于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的生物概念、规律等,相较于用语言表达方式、用实验的手段呈现往往更加直观生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做实验往往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有趣。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把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更重要的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给学生讲“人体的呼吸”时,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圆气球、软尺、细绳等实验工具,然后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自己肺的容积。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不仅对自己肺的容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兴趣。
相较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相对而言,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就显得非常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想完成生物学科教学目标,就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这样才能够为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书岭.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J].青春岁月,2012-04.
关键词: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92-01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这样便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法人教育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了教学的量和质。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实验情感,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课准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实验课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方能是学生在课程中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呢?首先,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重视学生的课外实验
随着社会发展,生物学发展进入一个飞跃时代,随着新科改革的实施,生物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更重要了,而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则为培养新世纪的综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还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尝到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
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3,通过探究性学习,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生物知识的传递者,而且学生怎么样学习生物的引导者。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动手技巧的能力,通过这样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实践,可以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打下好基础。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生物学科的特征,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共识。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同样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对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1.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1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探究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满怀着期盼,愉悦的心情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之中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这既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又是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的延伸活动。
1.2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拓展生物教学空间。45分钟的生物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生物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
1.3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侧重于知识点掌握所不同的是,课外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相互协作等形式,验证,发现和归纳生命现象,可以认识出自己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本身变化,并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2.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
2.1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好多课程组织兴趣小组能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像生物这样的学科,本身课可以时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学生再对生物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是非常重要的。七年级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介绍了环境对生物的分布,成长,生命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上这节课的时候,引导并组织学生按分组做实验,观察鼠妇的生活条件,光对鼠妇的分布和活动的影响,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感兴趣。
2.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观察。
校园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抽出时间带领学生跟他们一起去校园的花园,小溪边…等地方,组织他们观察树木,花草的类别,分布,成长条件,那边分布的小动物,昆虫,各种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引导他们记录下来亲眼看到并观察的事物和它们自己所发现的特点。还有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农民的孩子,对他们来说田野,大大小小的河流,小溪,森林,草原,沼泽…等地方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常常在这些地方干活,参加生产活动,玩,放羊…,这些地方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教师只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好容易可以得到好多的有关生物的实际知识。这种实践观察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为了他们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很好的机会。我认为组织合理的生物学科课外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2.3探究实验是学习生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桃花水母的发现与研究”的课题指导
⒈课题的确定及研究过程
在2008年9月2号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在展示腔肠动物时,我结合湖南台报道的衡阳桃花水母的情况和2007年在湖南怀化舞水河发现了桃花水母,着重介绍了淡水腔肠动物――桃花水母的珍贵性和现存的情况。下课后,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最近在小区见过类似的动物,我感到很惊喜,并详细询问她发现的情况,第二天,她便采来了样本,我一看到样本便知道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表扬了她善于观察的精神,并引导她们就此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这些是桃花水母吗?目前还没有在小区发现的记录,怎样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这些“小精灵”是怎样来到这个“家”的,如果是桃花水母,我们能做些什么?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何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初步认定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为了确定它们的真实身份,我启发并协助他们先后带上样本去请教环保局和水产局专家,最后我为他们请来了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来到现场鉴定与指导。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电视台报道后,很多人来到小区想一睹水母的容颜并采集,很多小学生来抓水母,那么该如何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呢?目前还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两次发现桃花水母的报道。这些“小精灵”明年还能否在这里出现?保护桃花水母就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于是他们成立了保护小组,并联系了小区的门卫加入保护的行列,阻止人们来水池抓水母,同时保护这里的水生环境。能否让这些桃花水母有一个新的家?学生发现学校的南校区和这里的环境也差不多,是否可以将一些迁移到南校区的水池?于是学生将10多只桃花水母搬到了新的家园,希望它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桃花水母为什么能在能这一水池中生长?我引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学生对水池内的环境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他们采集水样请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进行科学的测定,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如用显微镜测定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测定水中的PH值、水体重金属的测定,同时调查居民了解水池环境状况。桃花水母还有哪些习性呢?他们在保护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每天记录气温,测定水温,观察和桃花水母早中晚的活动状况,在家中进行小实验探究光、水温对水母的影响,水温与水母的脉冲关系等。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了实验报告。
⒉课题的研究收获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他们了解了桃花水母的特点和习性,明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知道什么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将近一个月的观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坚持,学会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了对照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树立了团队协作精神。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如何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设科技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小组的组建,二是指导学生确定课题,三是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1)活动小组的组建。我们成立活动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学生自行组织,然后上报老师。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参与一个课题,教师对学生开学选定的课题进行统计,并将表格打印张贴在教室,及时督促提醒学生开展研究;因为学生课题与生物教学进度有关,教师清楚学生小组的课题研究项目,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题,并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汇报、展示。每学期末,对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如小论文、小制作、学生制作的网页、课题进行评比,对做得比较好的,由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发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学有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题的确定。按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物学科,从生物学科走向生活”的理念,结合教学任务从教材中和教学中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线索寻找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我们的生物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题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食品安全及营养问题、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问题。初中生物学的课程标准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围绕这一思想来开发。如7年级上生物中重点内容是学会开展探究性实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师生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和7年级上册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如结合“种子的萌发”,师生共同开发了“制作种子萌发的过程标本”“种子萌发自身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装置的改进”等课题,学生从用黄豆、绿豆种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到发豆芽菜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又开展“市场上花生芽的出售情况调查及花生芽的培育”“豆芽苗菜的培育”;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好实验,学校专门将一块长满灌木的丛林开辟成了一个生物园地,同学们将其命名为“开心农场”,师生利用这一“开心农场”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如栽种不同的蔬菜与花卉、为了解决蔬菜的肥料问题,同学们尝试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为了做到培育绿色有机蔬菜,同学们开展“自制有机肥”的研究。围绕“植物贴画”主题,同学们尝试了“用植物种子、果皮作画”“制作叶脉书签”“落花落叶不是无情物、用作贴画、书签更传情”等。学生不但制作了小的书签,还大胆地与室内装饰联系起来,制作了室内装饰画,倡导绿色装修。学生制作了大量的贴画、书签等进行义卖,学生的作品受到了热捧,他们将义卖所得的善款共742元全部交给了怀化市教师基金会捐助怀化贫困山区的同学。还开展了“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植物学具的制作”“参观怀化学院植物标本室”等多个课题活动,在学习植物的类群时,学生尝试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坚持用相机拍摄校园植物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怀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志,开发了“怀化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之志”等课题。结合生物学科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生物学科教师首先要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社会热点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史及生物展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