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的重点范文

护理的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16:02: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的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的重点

篇1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重点;难点

我院因门诊患者较多,工作量大,护士忙于繁忙工作,而忽略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为保证患者安全,综合分析门诊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护士在对患者提供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及法定规章制度所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损伤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医院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窗口,是医院发展的牢固基础[2]。在医疗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安全质量问题。门诊是医院的关键部分之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门户。由于门诊就诊患者集中、流量大、病种复杂、患者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且护理服务需求量广,而门诊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及护理服务意识不强,质量环节容易出现护理问题,是医疗纠纷的敏感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门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良好的护理安全同时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临床工作当中,如何有效的提高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成为医院门诊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针对我院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采取了探讨研究,并制定了相应对策,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使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难点

1.1就诊患者方面 门诊就诊患者流动性大、人数集中、环境混杂、候诊时间长、病情复杂多样等特点[3]。因患者对疾病症状了解不足,就诊时无法准确向医生描述,造成医生误诊。就诊后患者存在自认病情与医药费价格不符,引起心理不满等情况都会成为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1.2门诊护理人员方面

1.2.1门诊就诊患者多,年轻护士流动性大,且操作技术单一,部分高龄护士身体素质差,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有一定的守旧性,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压力大,容易忽略门诊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牢固,出现危机状况缺乏应急能力,往往对患者疾病不能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1.2.2安全意识与社会经验缺乏,认知程度缺乏,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知识的教育,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护理方面的问题,对传统的护理行为较为习惯,单一的只顾为患者解决病痛,却忽略了护理活动本身就拥有法律效力。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不能认识到事故隐患的重要程度,甚至对其视而不见,马虎从事,极易引发不安全事件。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低。责任心不强,不能按值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工作岗位,无辜离岗而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有些护理人员对工作分配、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等存在抵触情绪,造成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消极怠工,从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3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不及时,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未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情绪变化,只重视治疗,将医疗主体扩大化,高高在上,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激化矛盾,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缺乏语言技巧,护患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不能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耐心讲解,缺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服务态度生硬。主动服务意识缺乏,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后果。

1.4门诊管理方面 门诊就诊环节多,秩序较为混乱,患者到医院后要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化验、取药和治疗等,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所需项目,而且就诊高峰时段必然会出现每个环节都要排队现象,让患者感到不方便,秩序乱、拥挤、效率低。同时拥挤的环境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机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这样常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烦躁情绪,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就诊流程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差,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重点

2.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是避免不安全护理发生的重要前提[4]。医院积极组织护理安全知识讲座、专业知识培训等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护理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及时掌握护理方面最新安全信息,努力将接受、维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围绕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时找出护理安全隐患,积极防范。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2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 为改善患者就诊高峰人员流动大,工作压力大的局面,医院使用了一卡通,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为患者提供直接方便的服务。简化就诊流程,实现网络管理,分诊护士根据患者先后和病情缓急,按系统和专科安排就诊,维持就诊秩序。

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医院在现场、网上、电话等开通专门预约挂号服务,以便有效的分散患者就诊时间、减少候诊时间,患者可以依据自己恰当的时间进行预约,预约挂号缓解了就诊压力。

2.3合理分工,层层把关 在门诊和护理的高峰期,来就诊的患者较多,对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医院应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据患者的需求、不同阶段护理人数统计的基础,实行弹性排班制度[5],确保护理人员在就诊高峰期充足,不但能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规范管理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消毒、输液、抢救等关键环节,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质量安全。

2.4建立门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前馈控制。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使人人做到按章依法从事。设立护理质控小组,成员由科室专门指定,行使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门诊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检查各项制度及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每周科室要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点评,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细节工作的管理,如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疑虑和心理障碍进行积极交流和耐心指导等。

2.5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护理技术

2.5.1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展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2.5.2我院坚持系统内学分制的继续教育,护理部及科室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进行护理"三基"训练,开展并参与各种形式的护理技能比武,提高护理业务素质。

2.5.3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把好临床第一线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求护理人员以非常谨慎的态度从事护理技术操作,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6重视护患沟通,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有效沟通是门诊避免护患纠纷激化的主要措施,管理者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供她们的沟通技巧和涵养,让其理解和换位思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和关心患者。医护人员要增强窗口意识,"请"字当头,"谢谢"回答,主动迎接,微笑服务,咨询答疑,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维护门诊护理环境的安全管理,完善就医环境,提高安保工作。门诊要做到随时确保就诊区干净、有序、舒适、方便;服务台人员的服务态度亲切,耐心、迅速准确进行分诊,指导患者就医。为了保证医院和患者的安全,保安人员要持续巡查。总之,护理人员要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高度重视,调整护理行为,并提出有效的门诊护理安全对策,使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健全护理安全机制,规范护理行为,使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不断强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的增强,这是防止护理纠纷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21纪世是一个安全服务质量的世纪,也是医疗安全质量竞争的世纪,为了使门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为患者提供优质、多层次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主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服务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诊疗环境,合理安排患者,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模式,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建立质量督查管理体系。

几年来的门诊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主动观察就诊患者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护理职业风险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罗炳翠.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8):528.

[2]徐红.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5(5):15.

[3]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6):55-56.

篇2

关键词:现代护理管理; 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2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另外,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中,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其科学管理的效应已越来越重要。为适应这些变化,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则迫在眉睫。

1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护士品质

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长的职责,除检查、督导、协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确立,引导及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增强护士的质控意识,充分发挥护理技术潜能,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护士长是临床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实施者,要及时准确地传达护理部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以及管理上对她们的希望,要求达到的目标。让护士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并让她们参与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标准,完成上级检查的要求,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质量标准。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患者负责的真实感情,把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准确定位,从“微笑服务”转变到“个性化服务”,就是说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针对其护理问题进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实行“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2正确对待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纠正偏差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除道理上讲的规范、制度、标准外,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定之规,即要达到监控目标的结果,管理的过程、方式是不定式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规范和制度去管理,需根据护士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工作能力、态度、效率,患者的要求,制定灵活的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考核标准。

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要参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落实人员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行之有效的控制。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多种因素、技术及护士的思想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每一项护理行为达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才能发现护士护理是否到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定期工作讲评,有助于工作计划安排及重点检查。

3以人为本,掌握沟通技巧

篇3

【关键词】 心血管;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10-01

一 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都是由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压力所致。其中心理作用占据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在患病都会不安,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往往他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而这样的压力对心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进行护理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各个环节,对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进行心理观察干预,使之能够在放松中接受治疗。同时打破一些患者对于自己病况的不乐观的看法,让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的变化往往同环境息息相关。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用一种家的温暖去感染患者,放松心态,而不是用冷冰冰的仪器去包围原本就对自己身体深深担忧的患者。家的氛围可以让患者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悉心关切,这对病情的缓解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 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

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三 护理重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引起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睡眠护理

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着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人性化护理

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为老年人,对于疾病的治疗大多数的他们是因为子女的不放弃,护理人员应该把老年人当作自己父母一般去关心,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每一个都需要爱,而这些老年患者更需要爱的关怀,护理人员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从人性化出发,关怀患者。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琴;心血管防治的一些新观点[J];中国校医;2004年05期

[2] 付婕;;病人心理社会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讨论[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C];2001年

[3] 孙剑波;;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膳食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篇4

【关键词】 不同时期 脑梗死 护理重点 方法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期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发作阶段、住院急救阶段、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脑梗死每个阶段护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陪护人员掌握脑梗死不同时期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急性发作阶段的护理

对轻型患者可让其平卧,头高30°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患者尽可能在1~2 h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患者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急救车时如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2 住院急救阶段的护理

2.1 协助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发生偏瘫后,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患者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2 h左右1次。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2 饮食方面

部分患者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而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患者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患者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患者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败。有的患者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患者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3 观察病情变化

脑梗死患者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患者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患者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2.4 早期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

发病第2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患者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患者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患者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2.5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患者情绪激动。

3 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3.1 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1]。常用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片;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现代中药。

3.2 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3 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左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3.4 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患者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痛苦,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 min。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患者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篇5

关键词 脑梗死病 护理 注意事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8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本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

急性期护理

入院治疗时的护理重点:脑梗死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饮食问题:有的病人病后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病人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脑梗死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病人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恢复期的护理

为了使病人尽早康复,应注意做好家庭护理。

训练治疗至关重要:当上下肢瘫痪的病人能跨出第一步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像小孩刚学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要把异常的行为恢复为正常的行为,是要经过艰苦的训练,要持之以恒,要指出有利因素,要鼓舞病人建立治病的信心,要帮助病人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斗争的能力和信心。

心理护理:脑血管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他们生活处理能力较差,再加上患有后遗症,对治疗易产生急躁情绪,或失去治疗信心,所以亲属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做到耐心、细心,随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个人卫生:要定时擦身,帮助病人更换衣裤,晒被褥。保持口腔卫生。偏瘫病人自己不能刷牙时,可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替病人擦净口腔各部,每日早、晚各1次。

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注意大小便的处理:有些偏瘫病人大小便失禁。如不及时处理干净,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必须注意经常更换垫布,保持局部清洁。如有肛周或皮肤发红,可用温水冼净、擦干,并涂以氧化锌糊剂以保护皮肤。如有大便秘结,应及时通便,可用开塞露或用肥皂水灌肠。饮食中增加纤维素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便干结。中药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具有较好的通便功能,不妨一试。

注意营养:偏瘫患者由于无法照料自己和可能存在吞吐障碍,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足或营养不良状态。因此,在家庭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病人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电解质的供给。吞咽障碍尚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可吃一些软的固体食物。必要时应坚持押饲。如有条件,可请营养学专家会诊,以帮助确定最佳的供给营养的方式,如采用静脉营养还是经口营养,以保证患者在康复期得到所需的营养。

加强功能锻炼指导:根据病人情况,可使病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床上锻炼与床下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与局部锻炼相结合。同时注意治疗原发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还要使病人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且避免情绪激动,要戒烟,少饮酒,定期检查血压。

参考文献

1 赵岩,吴坤艳.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5,4(3):9.

2 王晓玉,张淑连.中风初起的家庭护理措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8.

篇6

【关键词】关键接触点;优质护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78-02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院开展已有10个多月,儿科做为医院首批示范的三个病区之一,在前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时间点均为接触点,但最能“打动患者的心”以及影响患者下一次就医选择的时间点为“关键接触点”[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关键接触点”的护理,可使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8―12月儿科住院的有认知能力的患儿及家属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家属92例为患儿母亲,18例为患儿父亲,首次住院89例,再次住院21例。

1.2 要求填表者每项内容只填一个分值,否则作为无效

所患疾病83例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为消化系统疾病,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为小儿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其护理项目内容依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制定。

2 方法

2.1 关键接触点的调查。问卷由16项内容组成,根据测试者对16项内容的在乎程度,分为:很在乎、在乎、一般、不在乎、很不在乎,然后将患儿及家属所填护理项目中百分比高的8项内容进行排列[2]。

2.2 关键接触点的提取。患儿及家属问卷百分比前8项的内容,依次为:护理操作技术娴熟,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所需检查、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讲解所用药物知识,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介绍病区环境及各种安全事项,饮食喂养知识。

2.3 制定护理对策

(1)强化护士“三基训练”进行岗位练兵,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并举办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次,对儿科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暖箱和光疗技术等要求熟练掌握。对新入科的同志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在操作上精益求精,静脉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尽量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为患儿创造舒适的内外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2)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患儿家属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使患儿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饮食喂养和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减轻了心理压力,能积极配合治疗。

(3)强化基础护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也直接关系着患者康复的进度[3]。我们打破了以往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局面,同时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了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严格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使患儿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得到帮助和关心。科室有专人提供开水到床头,护士为患儿洗头、剪指甲、换尿布等,食堂根据饮食原则提供可口饭菜。尽量做到使其感到舒适、满足,并减轻家属的负担,做到陪而不护,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4)运用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步骤,沟通在护理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4]。尤其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多与家属交流,共同理解孩子的需求,对较大的患儿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护士应注意仪表端庄,面带微笑,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并规范使用礼貌用语,如“小朋友不要怕,不痛的,给屁股上画个月亮,你很勇敢”等语言,给予心理支持。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温馨的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放心,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

(5)加强入院宣教。患儿入院后,家属和患儿进入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及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安全告知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消除紧张感,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6)提供喂养和饮食指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向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并鼓励母乳喂养,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正确指导人工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的顺序。对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少年的饮食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

3 结果

在优质护理中运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分析患儿及家属重点护理项目中的关键接触点,针对关键接触点采取护理对策,通过每周的行政查房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使住院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4.1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若护理管理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关键接触点是一种进步的、实用的、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在优质护理中实施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现代管理意识。它促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责任护士为所负责患儿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属有了亲切感和安全感,通过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儿家属和社会的理解、尊重。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达到患儿、家属、社会的满意。

4.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关键接触点的管理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能积极主动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和自学考试。在2011年4月份医院组织的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人员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金朝霞.涂议军.“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 苑江清.“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关键接触点的应用效果及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26):16―17

[3] 周文敏.影响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按摩与康复.2010.9(27):65

篇7

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连续、高效、安全运转的护理核心制度之一[1]。护士晨交班是对前一天和前一班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晨交班后护士长对交接班护士的仪容仪表、交接班内容及责任心、危重病人专科护理问题处理能力、与患者陪探沟通技巧、晨间护理及病房管理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点评,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在临床安全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点评方法及内容

晨交班后在班护士回办公室集合,护士长对当天晨交班相关内容进行集中点评,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

1.1 仪容仪表:晨会礼仪交班是全天工作的开始,规范的礼仪,严谨的作风能够提高患者的信任指数,要求护士交班前5分钟,对镜整理仪容仪表,对当日交班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处进行现场纠正。

1.2 对交班护士脱稿交班内容进行点评,力求声音清晰、响亮,用敬语,内容简明扼要,突出新入、危重、抢救、手术、病情变化、下一班处置等重点内容。

1.3 对交接班中漏交接的内容进行暗示提醒后让护士自评,再指出不足,强调病情不清不接、护理不清不接、治疗不清不接、物品不清不接。

1.4 对晨间护理、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处先请当日责任主管点评,漏点处再进行点评纠正。

2 提问方式及内容

2.1 对当日主班护士进行个别病情、特殊治疗、护理掌握情况提问,检查主班护士是否认真听、接交班内容,以免交接班流于形式,确保主班护士用心交接,做到听清、看清、记录清,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保证交接班的连续性,确保病人安全。

2.2 对在班护士进行当日交接班时发现的在院危重病人特殊情况及护理相关问题了解情况进行提问,引导大家对该患者的目前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讨论、补充,并对其正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进行评价。保证在班护士重点情况重点掌握,使病区每一位护士均能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为危重患者的抢救、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人员储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2.3 提问在班护士专科疾病相关治疗护理小知识掌握情况,不断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技能水平,也可向下级护士或实习护生提问,回答不全时逐级补充,不断提高护士的专病护理水平的同时,亦起到现场临床教学的作用。

3 重点布置及质控

3.1 强调当天护理工作重点内容,对存在护理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见护理措施,把任务具体到各个班次完成,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干预,将护理缺陷、护理隐患前移,培养护士循证思维及前瞻性、预见性的工作方法[2]。

3.2 制定奖罚制度,对晨交班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高交接班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达到自检-点评-反馈-质控-提高的目的。

4 效果和体会

4.1 通过强化护士长晨交班后点评这一环节,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对晨交班重要性的认识,使交班内容更加准确、全面、具体[3]。避免了交接不清、漏交漏接现象,提高了交接班质量,是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

4.2 调动了护士不断学习专科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抓住重点及总结能力,保证了交接班内涵质量的不断提高;

4.3 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在护士长点评要求下,护士们交接班中力求做到细致周到,在交接班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完善了与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的技巧,适时给予健康指导,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指数,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4] ;

4.4 及时点评当日护理质量问题,纠正护理工作中的偏差与不足,使病人得到完善安全的护理,使护理工作更深入,护理措施落实连续细致,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4.5 提高了护士长的分析判断和总结点评能力,护士长晨交班后的点评,是护士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作为一名护理学科带头人,不断钻研、不断进取,才能有效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巧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7A):1200-1201

[2] 欧阳英,伦丽芳.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与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专,2009,28(6):746-748

篇8

【关键词】中医;护理管理;难点;对策

中医护理工作要紧贴中医治疗实际、与时俱进、注重患者护理体验[1]。我院在认识到中医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护理难点,并采取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切实提升了综合护理管理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名护士,通过护理管理小组测评及护士之间互评,服务思想合格11人、重点环节护理合格9人、护理事件防控合格8人。另选我院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3.8±4.2)岁,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例、满意27例、不满意7例。

1.2 方法

成立中医护理管理小组,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其护理工作资料、观察日常护理工作情况[2],讨论护理工作难点,根据护理难点实际采取解决对策[3]。

1.3 评价标准

护士护理工作评价:开展护理管理小组测评及护士之间互评,了解每名护士在改善中医护理管理工作后服务思想、重点护理环节工作、护理事件防控能力合格情况[4]。

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环境、操作技术、教育指导、心理舒适、生理舒适进行调查,单项20分,百分制评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5]。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难点与对策

护理难点:①护士护理思想管理。护士没有以患者为工作中心,过分注重对治疗工作的配合,而没有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因而护患思想存在差异和冲突。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和管理是提升护士综合技能、素质的关键,仅关注护士工作管理,而无暇顾及护士终身教育,会影响护理水平。③重点环节护理管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些特殊环节需要重点管理,若不对护士进行重点环节护理培训教育、强化重点环节护理监督管理工作,就会引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水平。④护理管理体系缺陷。若不根据临床实际建立和完善工作监督、考核体系,就难以提升护理效率及综合水平。

护理管理对策:①注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安排全体护士定期接受系统的护理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强化护士护理知识的同时,使其熟练掌握最新护理技能,并鼓励护士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②强化护理思想教育。通过集中思想教育及与其他医院的定期交流,让护士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时刻以职业道德及护理规则约束自己,彻底转变护理态度。③完善护理管理体系。结合治疗需求及护理工作现状,建立更合理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合理安排查房工作及日常护理考核工作,定期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分析需要改进的工作,循序渐进地完善管理体系。

2.2 护士护理工作评价

3 讨论

中医护理服务是临床治疗的主要辅助工作,也是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就医体验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服务竞争愈演愈烈,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都正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6]。中医护理工作本身又一定独特性,需要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全面支撑,这就对新时期的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7~8]。

我院结合新时期中医护理背景及我院实际护理现状,成立中医护理管理小组,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其护理工作资料、观察日常护理工作情况,讨论护理工作难点,分析发现中医护理难点主要是护士思想管理与人才培养、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及护理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几个方面。在认识到中医护理工作的难点所在之后,我院采取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强化了护士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护理思想教育工作,并结合我院实际状况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护理管理工作改革后,护士服务思想、重点环节护理、护理事件防控合格率分别为100%、95%、100%,均得到了明显提升(P

参考文献:

[1] 段亚平,熊江艳,谢红等.贵州省中医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配置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10-312.

[2] 柏亚妹,王秋琴,徐桂华等.护理管理中的思维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4):89-90,97.

[3] 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4] 高雅杰,马骏.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93-1494.

[5] 李小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医护理文化建设[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20-122.

[6] 张井宣.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11-112.

篇9

    眼科病房护理工作要掌握好对于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动过手术的病人,因为术后在一段时间内会生活在黑暗中,加上担心在拆掉纱布之后会永远的失去光明,所以情绪会很不稳定,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充分的展现职业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做好安抚工作,认真记录病人的情况,做好术后的充分护理,不仅仅要给患者做好护理,还要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和支持。

    掌握充分的眼科知识和技术后,还要明确在眼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下面做一下简析:了解眼科患者的情况在患者前来就诊之后,再医生要求病人留院后,就要熟悉病人的情况,包括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药物护理的情况等,做好记录。其中在给病人打针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无误的提供的药物,一定要严谨,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护士给患者打错针吃错药的情况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在这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时代里,严谨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在医务工作中,和患者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护理工作者,所以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性格等,然后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能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让之后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在和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喜好,在简单的闲聊中偶尔的提一下相关的内容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患者会觉得您对他的关心很多,这样一来,护理工作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当然不仅仅是眼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到这点,只要是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很多眼科手术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护理人员在和主刀医师配合的过程一定要完美,这样会给医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手术更加顺利的完成。其中手术室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场手术需要哪些设备,哪些器械,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而且眼科手术需要做到精细,会有很多的手术器械,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能够快速的为主刀医生递送器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懂得主刀医师的需求,做好配合工作。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最期待的就是手术过后可以重新清楚的观赏这个世界,因而在手术之后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没有很好的护理,那么患者很容易变得焦虑不安,而且因为患者通常都是缺乏手术常识的,所以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手术经过,害怕手术没有成功,这对于术后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护理过程中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尽快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这个阶段身为护士,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病人多做鼓励和健康心态的引导,给与强大的精神支持,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病情的问题,一定要有问必答,百问不厌,这样才能让患者有更好的认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除了以上精神上鼓励和心理的引导之外,还要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做到完美,比如说包扎过程,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当然对于一些辅助措施也要做到谨慎,这样才能让护理工作更成功。

    对病人和家属做简单的疾病知识的讲解在病人确诊疾病类型之后,因为他们自身比较缺乏相关知识,所以会很关心疾病的相关内容,因而会想医生和护士询问疾病的相关知识,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简单的为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简单的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了解知识后心理能有个准备和认知。而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之后,对于所患疾病的一些病因,发病过程都有一个认识,这样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医生的做法,从而更好的配合。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眼科科普知识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了一个眼科疾病的患者,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压力还会让家属在一定程度上担心自己会患上眼科疾病,因而作为护理工作者,可以简单的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科普知识,或者是保护措施,可以让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有信心,也可以让病人的家属更加放心。如果患者是小朋友,那么还可以教给他们做眼保健操,不仅会给小朋友带来乐趣,还能帮助他在今后更好的保护眼睛。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把一些用眼尝试给病房里的病人降解一下,他们会乐于学习的。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该好好掌握,对于要求更为细致的眼科临床护理工作更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工作的重点,然后在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视力,守护好他们的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更好的观赏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每一位朋友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不希望自己遭受病痛的折磨,美好的生活还在等着他们,缤纷的世界还在等着他们去浏览,所以,作为一名眼科护理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篇10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我院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患者多,工作繁重。加之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管理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 “人文精神”[1]。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中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对待护士工作严要求、生活多体贴、责任勇承担 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医护人员往往提出较高的要求,如希望护士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多巡视、多探望。尤其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更高,如果护士没有做到“一针见血”,常常会遭到指责,甚至漫骂。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病情较成人有一定难度。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给护士的心理造成极大压力,以至于有些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作为护士长,在严格要求护士的同时,要与护士定期进行思想沟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尊重、理解护士,尽量争取提供晋级、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护士对患者的管理,而管理过程的主要问题是护患关系。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护士,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她们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住院患儿,护士除了进行常规护理之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如患者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减少护患矛盾。

1.4 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身威信

1.4.1 具有良好的品德 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

1.4.2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护士长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4.3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2 应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应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在病房窗户或门玻璃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塑料卡通图案;在病房走廊建立“图书角”,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健康知识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家长可以为患儿自带玩具。

2.2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另一方面,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转达给医生,不可以告诉患者去问某某医生,避免家属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脱。

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科室质控小组每周一次检查的方法,强化护士的消毒隔离意识,并利用行政查房的形式,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物品既方便护士操作,又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正确对待和处理护理纠纷

3.1 儿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①穿刺成功率不够高,没有达到家长期望的“一针见血”。②工作不到位,巡视不及时,造成患儿输液液体外渗,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③护士忙着抢救重患者或处置新患者而未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④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⑤护理文书缺陷,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⑥医护记录不一致,医护之间缺乏沟通。

3.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经常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增强护士责任心。③根据患者情况(如患儿的多少、轻重等),实行护士弹性排班,根据护理人员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④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做到护患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做到互相支持与配合。⑤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加强医护沟通,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⑥严格查对制度,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工作不到位要向家属陪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篇11

产科是医院里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因为其接受服务的对象不是处于病理状态的患者,而是处于正常生理过程的妇女。所以产科护理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差异[1]。这些差异决定了产科护士在护理孕产妇时,不仅要帮助她们解决生理上的病痛,更要满足其作为一名孕产妇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被广泛地提出,产科护理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何将满足孕产妇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需要的优质护理落实到护士与产科患者接触的各个点中国内罕见报道。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对象的满意度,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将市场营销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接触点管理运用到护理工作中[2]。本文借鉴接触点管理理论,探讨如何将接触点管理运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效率及服务对象满意度。

1接触点管理概述

接触点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又称接触管理。是指企业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如何(接触点和接触方式)与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进行接触,并达成预期沟通目标,以及围绕客户接触过程与接触结果处理所展开的管理工作[3]。有学者认为[4]要想达到合理的营销传播效果,企业就必须从客户和相关利益者的现实出发,分析各种传播接触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实施接触点管理。因此,接触点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服务对象至上的观念,深入分析各个接触点,找准关键接触点,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接触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其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

2接触点管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虽然接触点管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概念,但市场营销学却与护理学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均有服务对象,都是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做出的接触。目前,国内的护理面临着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才缺乏等困难,这就造成了护理服务难以使患者获得良好体验的问题。接触点管理作为一种关注服务对象体验的理论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根据接触点管理理论将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点分为入院时,产(术)前,生产(手术)当天,产(术)后,出院时。重视并做好每一个接触点的护理工作,将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1入院时接触点

入院接待是产科护士与患者的第一个接触点。这是护患关系建立的最初时期,可以说,护患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入院接待。患者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护士应当热情接待患者,积极地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和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包括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病房环境(厕所、开水房、逃生通道、婴儿沐浴间、打饭时间及地点、费用查询地点、探视、呼叫器使用方法、手消毒液的防止地点等),医院规章制度等[5];入院评估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的搜集,生命体征的测量,体重、胎心率的测量,跌倒、压疮风险评估和疼痛评分等。在入院接待这个接触点上,护士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当耐心解答,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及时向产妇,尤其是急诊入院的产妇告知胎儿现况,以消除患者的担忧和疑虑。有了这样用心的入院接待,护患关系得以很好地建立,为日后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产(术)前接触点

产(术)前接触点是护士与患者的第二个接触点,从入院后开始,转入产房分娩或手术结束。由于每个孕妇情况的独特性,所以这一接触点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产(术)前接触点可以分为常规接触点和突发性接触点。常规接触点包括每日定时监测胎心、胎动,吸氧,必要时遵医嘱行胎监,自然分娩者自规律宫缩开始则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安慰鼓励孕妇,剖宫产者做好皮试、备皮、肠道准备、发放手术衣等术前准备;突发性接触点一般是指护士在孕妇发生突况时与其进行的接触,如胎膜早破。在分娩前这一接触过程中,护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作为母亲和胎儿的护理者,产科护士应当告知孕妇监测胎心、胎动和吸氧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数胎动并告知什么是胎动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液时应当如何处理,观察产程进展的方法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患者转入产房前,应当告诉孕妇及家属必需的物品准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并仔细核对患者,签署交接单。

2.3生产(手术)当天接触点

生产(手术)当天接触点是护士与患者的第三个接触点,这是孕产妇住院期间最为关键的接触点。2.3.1生产后当天接触点。产妇从产房回到母婴同室,护理服务对象就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现在的两个。在与产房护士的交接过程中,母婴同室护士应当仔细查对产妇与新生儿信息,询问患者和新生儿产时的情况,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特别是有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当天,产妇和新生儿都需要护士的精心护理。产妇方面,护理的重点是观察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宫底位置、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小便能否自行解出,受压部位皮肤有无异常,同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母乳喂养等;新生儿方面,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一般安全注意事项(保暖、防坠地或坠床、防呛奶),喂养注意事项,胎便的观察等。2.3.2手术后当天接触点。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产妇会经历麻醉、手术切口等刺激。产妇送回病房交接时,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手术时的情况,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特别是有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方面,护士应为其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告知患者平卧并禁食6h,6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行床旁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检查宫底位置、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检查保留尿管是否固定妥当、通畅,观察受压部位有无异常,并予砂袋压迫腹部6h,积极遵医嘱补液及运用宫缩剂。80%以上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6],因此在前2h,护士应每30min评估产妇以上情况并记录,如发现任何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助医生处理。新生儿方面的护理则同生产后当天接触点。

2.4产(术)后接触点

术(产)后接触点是护士与患者的第四个接触点。是指产妇在术后或产后1天至出院的一段时间。产妇方面,顺产者小便自解通畅后无特殊处理;手术患者仍需要评估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腹部切口情况,尿管拔除以后小便是否能够自解,排气情况,进食情况,同时遵医嘱逐渐减少静脉液体输入。新生儿方面,每日测量黄疸值以监测有无新生儿黄疸,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并监测体重,观察喂养情况,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汇报儿科医生进行处理。

2.5出院时接触点

出院时接触点是护士与患者的最后一个接触点。此刻,护士与患者间形成的护患关系进入尾声,产科护士应当更加耐心、用心,将护理工作做到有始有终。顺产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将在产后1天出院;手术患者如无特殊会在术后3天出院。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出院时,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对产褥期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缺乏是最显著的护理问题,所以在这一接触点上,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产妇方面,应告知产妇出院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产后访视的办理等;新生儿方面,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正确为新生儿沐浴、如何进行脐带消毒、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并介绍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知识。护士可以将出院前健康教育集中在同一时间进行,以避免护士人力和时间的浪费。由此可见,系统地做好出院宣教是出院时接触点的关键,不仅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也提高了产科护士的工作效率。

3结语

接触点管理理论运用于护理工作,分析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如何(接触点和接触方式)与患者进行接触。它十分全面地向我们剖析了患者在每个接触点中存在的真正需求。产科护士应当抓住这些接触点,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产妇也逐日增多,我们还应该结合患者自身具体情况,提炼出关键接触点,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但由于接触点管理运用于护理工作尚处初始阶段,因此,如何提炼出关键接触点,以及这些接触点是否真正“关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建平.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质量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50-251.

[2]邢黎艳,王镜林,宋杏花.接触点标准流程在急诊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2):4093-4094.

[3]饶君华.把握真实瞬间-谈顾客接触点管理[J].企业研究,2004,(8):71.

[4]丁月蕊.试论品牌的接触点管理[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36-38.

[5]王霜.产科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许[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A):188-189.

篇12

【关键词】妇科;肿瘤;化疗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8-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常用于妇科肿瘤术前术后的治疗,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避免远处转移,也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者,控制全身转移,延长生存期.所以化疗及其护理越来越重要。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共为60例患者进行化疗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妇院共对60例肿瘤患者实施了化疗,其中宫颈癌15例,卵巢癌2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年龄25-78岁。

2 护理

2.1.1 加强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在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后,还要经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对患者的心理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向她们及家属讲解化疗的作用与必要性,化疗中的副作用和对策。同时,为病人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安排访问已康复的病友,分享感受,增强治愈信心。病人往往情绪低落、埋怨、甚至厌世,故而需要宣泄情绪,需要情感支持,护士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包容心、给予鼓励性的语言,总之,避免不良情绪影响,以免机体抵抗力下增加病人思想负担,我们首先在生活上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将经历的手术经过可能施行的各种检查,取得主动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2.1.2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饮食多样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以弥补肿瘤的过分消耗,忌油腻及辛辣,禁吃硬质食品以免损伤粘膜。由于人的胃肠道细胞是最敏感的,因此很多化疗病人最先会产生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等,多吃鱼虾蟹、豆制品,多喝牛奶豆浆,这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化疗效果也会更好。大量事实证明,营养充足,常能提高人体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力,改善全身状况,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注重饮食卫生,避免感染,若病情需要可静脉输液,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总之,饮食以多样化满足病人需要,鼓励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体重不继续下降,以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2.1.3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

腹腔灌注疗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灌注化疗过程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按情况调整灌注速度,一般1000 ml液体要求2~3 h左右输完,液体的温度先加热到30℃左右,以减少对腹腔脏器的不良刺激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在输注过程中可帮助或指导患者改变,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的顺序每30分钟变换一次,以使药物分布充分均匀,增强疗效。灌注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防止液体灌注到肠管内。腹腔灌注化疗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是肠粘连和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有报道在腹腔灌注化疗当日给予按摩足三里、合谷穴位,3~4次/天,每次30分钟,能有效地减轻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感;在化疗过程中让病人多翻身,同时在腹腔注射完毕后让病人或家属在病人腹部上下颠簸,每天100次,20天为1疗程,能有效地预防肠粘连发生。腹腔注入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后,为预防或减轻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应水化、利尿、补钾,每天补钾3.0 g或碱化尿液,每日输液不可少于3000 ml,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不可少于2000 ml,并向患者说明饮水的好处。有些患者不习惯饮白开水,可用淡茶水、淡糖水代替,以加速毒物的排泄,减轻肾毒性,保护肾脏。记录24小时尿量,保证每日尿量不少于3000 ml,观察尿的性质及颜色,以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1.4静脉给药化疗的护理

任何一种化疗药物对组织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其中一些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又需长期用药,因此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血管。由于肿瘤患者用药时间较长,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静脉综合征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注射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入。拔针前回抽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分钟,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淤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方法,谨防某些药物漏、渗至血管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肢体残废。在输液过程中,应勤于巡视病房,如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注药和输液,同时给予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扩散,随即用解毒剂或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免加重

2.1.5骨髓抑制及护理: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骨髓干细胞产生抑制,从而引起感染和出血,故应严密观察血象,病室应定期严格消毒,温、湿度适宜,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勿擦伤皮肤,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有资料表明医务人员、探视人员的双手、鼻腔携带的细菌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及时发现感染征象。观察患者任何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出血,皮肤淤斑,血尿及便血等。患者的鼻黏膜和口唇部可涂石蜡油防止干裂,静脉穿刺时慎用止血带,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5分钟,严防利器损伤患者皮肤。化疗期间每6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注意其变化,每日数次询问患者有何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尽力去除可能导致内出血的诱因。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呕吐物与大便的性质。

2.1.6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化疗时消化道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化疗期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郁闷等心理状态,可加重胃肠道反应,大多数患者常在用药后2~28小时发生,严重时可出现肠黏膜坏死、脱落、甚至肠穿孔。因此在护理上应根据药物的反应时间来具体安排饮食时间。给患者提供愉快、轻松、清新的进餐环境,严密观察患者进食量、呕吐物的量及性质、腹痛及大便次数,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必要时留取标本,做大便培养,以防发生假膜性肠炎。并嘱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后2 小时避免进食,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进食温和、无刺激性食物,防止热量不足,避免同时摄入冷热食品,否则易刺激呕吐。

2.1.7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卵巢癌易于复发,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第2年,每3个月1次;术后第3年,每6个月1次;3年以上者,每年1次。

篇13

[关键词] 重点护理;分级法;质量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18-02

护理工作质量首先有赖于科学的质量监控,先进的管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而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护理质量首先是人的质量[1]。本院2005年5月~2009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经过此段时间的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护理问题及分级法

1.1 确定重点问题

召开全院护士长及质量控制小组会议,根据《二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及结合本院实际,确定重点问题。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违规操作,影响及损害患者护理质量的事件,同一科室同一护士重复发生的同一问题等均为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分为Ⅰ~Ⅲ级:Ⅰ级重点问题,指发生的问题未实施即被发现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后果的,如摆错静脉输液药品,被主班人查对及时纠正,摆错药品该项确定为Ⅰ级重点问题;Ⅱ级重点问题,指护理人员责任性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专业技术水平低,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或同一人再次出现Ⅰ级重点问题,如危重患者未执行口腔护理,工作期间玩电脑、打牌、看非医学类杂志,同一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六知道”掌握不全,便可确定为Ⅱ级重点问题;Ⅲ级重点问题,指出现有的护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或治疗时间者,同一人再次出现Ⅱ级重点问题或同一人3次以上出现的Ⅰ级重点问题等,如由于护理措施不当所致角膜溃疡、压疮、静脉炎等,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已输上液体但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等。各级重复问题内分别有数十条问题。

1.2 公示重点问题

基于参与性决策与分权的理念,有员工参与决策的过程,能使员工有较多的创意,对于改变的排斥力、接收决策和改变的程度高[2]。公示重点问题,征求部分医生、全院护士长及护士的意见,给予适当的修改,既可听取多方面意见及建议,又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对该举措的认可度,降低排斥力。

1.3 确定扣分分值

重点问题级别越高,问题越严重,扣分越多。确定为Ⅰ级重点问题的扣1~5分;Ⅱ级重点问题的扣6~10分;Ⅲ级重点问题的扣10分以上。护理部根据重点问题的级别扣分,并且与个人挂钩。对于非重点问题如值班护士记不清患者的总数、一级护理患者的医保患者数、新农合患者数等其中1项;有10多位一级护理患者记不清其中1位患者姓名;由于抢救延误部分患者的执行或由于病房条件受限探视人员多等问题主要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列入该范围。

2 实施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全院普查、月考核检查及随机抽查结合,即护理部每月底制定下个月考核检查计划并下发各护理单元,每周大查房、随机抽查、周末抽查,由护理部及全院护士长承担,由护理部总护士长负责随机抽查,分为专项检查或随机抽查一个科室所有护理工作质量,各科质量控制员检查本科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当日或次日汇总至护理部,由护理部每周组织各科护士长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临床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如患者发生压疮时,主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负责调查,追溯到哪个科室或护士存在的问题,报护理部确定问题的级别及责任,既不能无根据扣分,又避免见问题就扣分,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分析是护士长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问题,扣护士长考评分及奖金,若是多班护士多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则扣护士长及护理组的考评分奖金。

3 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对比2005年5月~2006年4月与2006年5月~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4月,护士的流失率由1.43%降至0.56%;出院患者的满意率由95.01%上升至98.83%;全院各科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了44.70%;主要护理质量指标如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等项目均有明显的提高。可见采用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护士职业压力有显著的成效[3]。

4 体会

4.1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长期以来,对护理缺陷的管理偏重于注射、给药差错的管理,而对其他护理缺陷重视不够,医院的考核制度对护理缺陷实行经济处罚的尺度难以把握,有时对责任人的处罚轻重不一,制度落实较困难,轻微的经济处罚没有制约作用,且处罚后也不再追究,造成有些护士在同一性质问题上屡次出现差错,长期得不到纠正。实施了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后,不仅护士的参与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对于偶犯及累犯问题进行区别对待,偶犯问题属Ⅰ级重点问题,累犯问题属Ⅱ级重点问题,甚至是Ⅲ级重点问题,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发生,护士能够自觉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院患者满意率由95.01%上升至98.83%。

4.2 减轻护士职业压力

目前部分医院患者收容量在不断上升,更加突显护理人员人力的不足,临床护士在超负荷的运转,每日面对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及工作的繁杂性,还要处理好与科室医生、护士长、患者、患者家属、各相关科室的关系,职业压力很大。护士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作为护理的职能部门能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对护士存在的如I级重点问题,可以给予教育及帮带为主,不是一味的扣考核评分及绩效奖金,把扣分作为一种手段,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缓解了护士职业压力,使护士的流失率由1.43%降至0.56%。

4.3 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管理与被管理者是矛盾的,如何建立和谐的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就要求对护士给予帮助与教育的基础上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恰当的处罚,采用重点项目扣分法,充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避免以前工作多出错多的误区,减少负性情绪,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从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

[参考文献]

[1]谢惠兰,刘华.浅谈人本原理和现代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 6(5):32.

[2]杨顺利,孙玲玲.以人为本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6,7(11):1-3.

[3]王培霞,刘启华.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8 (12):1-3.

篇14

摘 要 目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室、腔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新生儿病房、产房等科室,重点部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方法:①计划(PLAN):积极认真收集资料,根据各科专科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严谨制定计划;②实施(DO):认真落实计划及措施;③检查(CHECK):重视检查措施及效果;④处理(ACTION):对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直至效果满意。结果:通过PDCA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使质量监控更加规范有效。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重点部门质量控制中,是保证护理质量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适用的好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重点部门 护理质量 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318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PDCA循环管理法(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是管理的必备要素1。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4个阶段来实现的。将PDCA应用与重点部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方 法

计划阶段(P阶段):①收集信息,认真分析: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组在以往重点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搜集当年医院、护理部、院感控制、科室工作的重点及各科对护理质量方面的要求等相关资料与信息,为制定计划寻求可靠的依据。根据重点部门各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重点,逐项逐条学习重点部门各科护理工作综合质量考核标准和感染控制标准,并结合感染控制方面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重点部门各科切实可行的计划。②制定计划,突出重点:根据以上所收集掌握的资料及信息,各部门专科护理工作要求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根据护理部总目标要求和质量控制中心的计划,制定出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年、季度、月计划,并重新完善和修订各科综合护理质量评定标准和达标率。指导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工作要求制定出本科室切实可行的护理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③征求意见,完善计划:积极征求各部门护士长及科室意见,并按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召开部门护士长会,认真讨论分析计划,广泛征求和听取大家意见及建议,使计划更科学、完善、更符合各科实际工作要求,更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DO阶段):①组织学习,增强参与意识:各科积极组织人员学习计划及护理工作综合考评标准,解读年、季计划及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每个月工作重点,每周工作计划,并将每个月工作重点及护理质量检查项目月初及时在护士长例会上告知大家,使全员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计划实施中。通过质控检查将近期大家对标准掌握的情况和检查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中进行反馈;并且深入科室,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抽查督导,不断强化意识;定期或不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参与意识,促使人人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护理质量控制中。②掌握标准,增强参与意识:要保证新的护理质量标准的掌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护理各项工作质量与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相关,要提高每个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整体作用,实行量化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促使大家掌握质量标准,重视护理质量,提高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自己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与角色,自觉以质量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角色的能动性,使工作更加积极主动。③注重环节质量,严把各级护理质量控制关:控制工作在执行计划中起保障作用,是管理各职能中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是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2。因此护士长必须重视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月、周重点坚持勤督促、勤检查、勤抽问、勤指导及时发现科室护理工作中的偏差,尽快采取改进措施,控制好科室的一级质控。科护士长严把二级质控关,每个月根据月计划、周计划的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科督导检查,二级质量监控组以督导改进为目的,及时发现各科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改进。质量控制中心严把三级质量控制关,每个月有重点督导、检查,以及质控跟踪。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