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务礼仪概念范文

服务礼仪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16:02: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服务礼仪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服务礼仪概念

篇1

【摘要】南昌市第三医院自2011年成立投诉中心以来,树立“投诉是金”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了领导层和员工看待投诉的心态。医院将投诉管理作为医院自我提升的策略工具,作为认清医院管理盲点或服务缺失的“第三只眼”;同时作为真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三年来,医院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投诉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全院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投诉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投诉是金 持续改进 医疗服务 真诚创建 和谐医患

过去我们认为患者投诉是件麻烦事,因此,处理投诉的着眼点在于处理出现投诉的人和部门,导致个人和科室从心理上惧怕患者投诉,避之不及。今天,我们则认为患者的投诉是医院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1]。“投诉是金”——我们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理念,即使我们认为患者的投诉是愚蠢的、不合理的,或者是故意找麻烦的,但是患者仍有投诉的权利。并且几乎每一次的投诉都能反映我们在管理上的欠缺。

1投诉是什么

简单的说,投诉就是一个关于期望没有被满足的声明[2]。重要的是,对于患者投诉管理部门来说这是一个解决患者或家属不满的好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投诉是患者或家属给医院的一个礼物,医院应该仔细地打开这个“大礼包”,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这样医院会受益菲浅。

从投诉表面上看,患方是在投诉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问题、流程不合理等等;从深层次上来看,患方是给医院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他们还会继续选择我们医院。医院自投诉中心成立以来,就将“投诉是金”的理念通过医院中层干部大会等多种方式渗透,倡导全体医务人员正确理解投诉。

案例:有位急诊患者家属投诉医院夜间医保不能刷卡收费,并且当班人员对夜间业务和工作流程不熟悉,称以后再不会来我院就诊。接到投诉后当时向患者真诚表达了歉意,并且通过调查核实情况属实;值班领导召集信息科、财务科、医保办进行协调;在投诉的当天中午开通了急诊医保窗口刷卡缴费服务,财务科加强收费人员对新业务的培训,确保运行顺利;同时对被投诉人进行了教育谈话。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通过近三年的运行,医院投诉管理制度从无到有,建立了完善的投诉处理协调处置机制、投诉中心教育谈话制度,落实“首诉负责制”工作流程、投诉管理惩处条例等。2012年 5月,市直卫生系统“提高处理举报投诉能力”现场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通过投诉个案的深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进行持续改进,建立健全了多项制度和流程,如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报告电子传输流程、检验报告超异常值的沟通制度等80余项。患者及职工满意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投诉怎么接

2.1畅通投诉受理渠道,无缝衔接

2.1.1医院通过多种方式公布医院投诉电话、投诉地点、投诉部门以及投诉邮箱,并且设立2个投诉信箱,方便患者投诉。

2.1.2医院安排了3名工作经验较丰富、沟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进行投诉接待工作。投诉中心一年365天(包括休息日、节假日)白天上班时间接待来电、来访、来信、网络邮件等任何形式的患者或职工投诉问题。

2.1.3每日中午和晚上由医院总值班接待来电或来访者,总值班人员应用投诉登记表与投诉中心无缝隙衔接,保证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2.2落实“首诉负责制”,人人有责

① 医院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考核,教育每位员工树立“首诉负责制”意识,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下,只要患者投诉,切忌以任何理由拒绝,应以文明热情的态度接待,详细了解投诉原因,尽量帮助投诉者解决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

② 不能当场解决和处理不了的投诉,可指引或陪同投诉者到投诉中心投诉;

③未履行首诉负责制的科室或个人按照医院投诉管理条例扣罚50元/次。

3投诉怎样办

3.1顶层设计、领导带班

医院建立了院领导24小时周值班制,值班领导对每一例投诉处理亲自指导,签署处理意见,督导落实及反馈,加大了投诉处理的力度。

案例:长期以来双休日门诊妇产科标本无存放地点,给患者带来不便。患者投诉后,投诉中心将这一问题汇报院办公会,经过调研,协调门诊部、妇产科、化验室、中心实验室四部门确立了改进方案,一周内彻底解决。既方便了患者365天随时采样,又解决了门诊采血室和妇产科的标本存放问题,真正做到了职工满意,患者满意。

3.2有效沟通,限时办结

3.2.1一般性的咨询、建议和质询给予现场解答和处理;对暂时难以解答或牵涉到相关科室、部门的投诉,投诉中心以书面形式在24小时之内转往相应部门。

3.2.2各科室、各部门的负责人为投诉处理责任人;投诉中心将投诉问题转接后,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必须在规定时限回复投诉中心并且共同回复投诉人。

3.2.3具体办理时限要求:属医疗业务的纠纷由医务科或护理部牵头,被投诉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协助办理,5个工作日完成;属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和违章违纪的投诉,由纪委监察室牵头,被投诉科室主任协助办理,3个工作日完成;属医疗业务以外的投诉,由相应部门负责处理,5个工作日完成;对于管理盲点的问题,由投诉中心汇报分管领导牵头协调解决,一周内完成;对医患纠纷,转接医务科,召开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学术评价,10个工作日完成。2013年以来召开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技术评价的案例有9例。

3.2.4对于可能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危及患者健康的投诉,要求医务科和科室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患者损害的发生。

3.3忠诚服务,定期回访

3.3.1投诉中心每季对投诉人进行电话回访,调查患者对投诉接待以及处理意见的满意程度,并且将存在的问题,以抄告单的方式抄告相关部门或科室,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患者对“首诉接待”以及 “投诉处理”的满意程度。

3.3.2每年春节通过短信发送新年祝福给每一位投诉人,同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4投诉何以诫

4.1深入分析,挖掘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4.1.1投诉中心每周整理投诉问题,向医院办公会汇报,各位院领导亲自深入分析每一个投诉案例,确定改进方案。

4.1.2投诉中心以抄告的方式,将医院确定的改进方案转接给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改进工作;对于难度较大的改进工作由分管领导亲自安排落实;通过投诉问题监控评价改进效果。

4.1.3充分利用医院投诉资源,进行月分析、年总结,找寻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医院快速稳健地发展。

4.1.4两年来,因投诉问题进行的持续改进项目80多个,比如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报告电子传输项目、体检中心VIP服务流程的建立、妇产科新生儿沐浴前的健康评估流程的建立等,甚至帮助政府医保管理部门持续质量改进。

4.2培训分享,转变理念提高技巧

4.2.1每月在院周会上对全体中层干部进行案例分析点评、分享,同时对投诉处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培训。

4.2.2在被投诉科室对全科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达到引导、教育、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投诉处理技巧的目的。

4.3奖罚分明,激励告诫两措并举

4.3.1严格按照医院《投诉处理协调处置机制》中的考核办法对被投诉的各部门及当事人进行考核,并与科室绩效、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相结合;同时对每一位被投诉人进行教育谈话。

4.3.2对表现好的科室及投诉处理负责人,以及受到患者表扬的医务人员在院周会上给予表扬,同样也报党办按医德医风考评细则加分。

医院自投诉中心成立以来至2012年底,共受理投诉249例,2011年投诉受理169例,2012年受理80例,同比下降52.6%。

5讨论

5.1受理投诉,保持平和心是重点

研究发现,采取投诉的患者更情绪化,向医院投诉具有寻求医院的补偿或其他经济利益的动机与倾向[3]。受理投诉时,投诉接待人态度要平稳,不卑不亢,大度从容。对于患者或家属的抱怨要有平常心态,患者抱怨时,都带有情绪或者比较冲动,作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应该体谅患者或家属的心情,以平常心对待患者的过激行为,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变化带到投诉的处理之中。

投诉患者对于积极补救的医院铸造光辉的形象有更积极的影响! 因此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是一个改善医院形象、 提升投诉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机会。

5.2受理投诉,保持同理心是关键

看待问题应该客观,注意从患方的角度思考。运用“内向思维”[4],处理患者或家属的抱怨。 “假设自己遭遇患者的情形,将会怎么做呢,医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就能体会到患方的真正感受,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案例:急诊患者投诉因为第二次输液没有携带首次病历带,急诊护士不输液。从现有制度来看,护士在没有核对医嘱的情形下,的确不能为患者输液。我们并没有错。但是换位思考,虽然护士已经口头嘱咐,病患确实家住很远,或者患者丢了病历等等确实给患者造成了不便。于是医院补充制定《门急诊患者再输液未带病历的补救流程》,除了初次输液口头提醒外还增加了书面提醒在输液卡和病历上,从而减少或杜绝重复事件发生。

5.3受理投诉,具有责任心是根本

处理投诉,既要对患方负责,同时也要对医院负责。每一例投诉的及时合理回复或者说积极有效的补救以及通过深入分析,挖掘问题,持续质量改进,都是投诉处理过程中责任心的具体表现。处理每一个案例都能体现我院投诉处理过程中投诉管理人员那份对患方负责、对医院负责的高度责任心。

案例: 一位患者投诉因为咳嗽来医院急诊科看医生后投诉医生过度检查? 投诉中心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希望他能将急诊病历和检查单复印一份,以便进一步核查,患者却说他再也不愿到我们医院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投诉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拜访,取回资料,认真核查后,给了患者满意的答复。同时也维护了医院的声誉。

投诉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1],完善的投诉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产生, 认清医院管理盲点或服务缺失的“第三只眼”, 是医院真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文群.完善患者投诉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医院,2011,11(1):133-134.

[2]珍妮尔·巴洛,克洛斯·穆勒.抱怨是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1信息服务和智力资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服务概念泛指以产品或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动,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加工、传递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提供服务等;而狭义的信息服务(或称信息提供服务)则是指专职信息服务业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将开发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

开展信息服务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产品、信息服务设施、信息服务方法。(1)信息用户: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务的对象,是信息产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动力;(2)信息服务者:是从事信息服务的各机构及机构中的有关人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它通过选择、加工、提供信息产品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3)信息产品:是指信息服务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种已知的或潜在的社会信息、科学知识及科研成果,它构成了信息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的本质特征;(4)信息服务设施: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手段,包括计算机、通讯设备、复印机、图书流动车等技术设备以及阅览室、情报咨询室、照排室等服务场所;(5)服务方法:是指开展信息服务中的各类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术、软件技术、视频技术等,它是实现信息服务效能的必备“软件”。

将信息服务作为一个行业,从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行业部门,在我国是近20年来的事情。我国信息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拥有信息服务机构4万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机构外,各种类型的信息经营企业也纷纷成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场经营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无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还是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普遍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工作效率、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1.2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是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专长,或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水平并具有研究、实践潜力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精华部分,从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角度看,属于高层次的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1969年JohnKenneGalbraith写给经济学人的主编MichaelKaleeki的信件中出现。Galbraith认为智力资本是指运用脑力的行为,而不单是知识和纯粹的智力。

给智力资本最早下定义的是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他在1991年对智力资本提出较具体的定义:所谓智力资本是每个人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能力的总和,因此智力资本是指个人与团队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他提出了智力资本的“H-S-C”结构,即企业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因素构成。在智力资本的三因素中,人力资本是核心,是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重要基础;结构资本既为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提供桥梁与平台,又为人力资本设计创造结果;关系资本是人力资本运营的结果,同时,其形成之后又对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产生影响和作用。

布鲁金提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构成,即智力资本的“四模块”。企业人力资本是由体现在员工身上的才能和特定的心理素质所构成;市场资本是指公司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主要包括客户和他们的信赖度、销售渠道等;知识产权资本包括公司商业机密、技术专利、产品商标等;基础结构资本是公司骨架和黏合剂,为员工及基本工作的联合提供力量和方便,它包括公司管理哲学、公司文化、管理程序、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系统等。

此外,其他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HughMacDonald认为智力资本指的是存在于组织内,并能产生差异优势的知识。Sveiby将智力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1999年,世界智力大会把智力资本定义为“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以员工和组织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的资产,企业智力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无形资产,诸如专利、商标、许可证、企业形象、顾客忠诚度、管理技能,等等。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均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例如,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带给企业的首先是防御性价值,即从法律上保护企业的名称或其产品的品牌不被别人使用。同时,商标也具有进攻性价值,它在市场上把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有助于实行差别化战略,建立品牌优势。

2智力资本在信息服务业中的作用

2.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科技信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桥梁的信息服务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球电子商务大潮的冲击,当前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国内传统信息服务行业存在着重设备、轻信息资源开发,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导致文献信息服务只停留在文献的流通上,难以跟上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受到了诸多挑战。

(1)信息资源网络化,使得部分科技信息资源公开化、共享化。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对这部分信息无法垄断,难以保密。换句话说,用户与信息服务业在获取信息的全面性方面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随着电子出版物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出版物信息资源的国际合作使得很多信息最后犹如江河归海般流入美国。这种趋势更强化了其霸主地位。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何开发我国的电子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3)信息交流网络化,使用户的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用户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质量以及网上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为用户提供导航式的服务,如何制造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缓解信息噪声、信息垃圾的压力,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实际效率是信息服务业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国信息服务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知识经济仍然带给我们相当多的机遇。如我国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信息产业的目标,在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互联网络经过多年的孕育和发展,为用户营造越来越广阔的“电子空间”,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公众对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服务业有较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这是传统信息服务产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2.2智力资本在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使顾客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是否具有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生产柔性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向知识密集型(智力为主体)转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正从人力资本走向智力资本。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今天,智力资本不仅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稀缺性资源。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见,占多数的就是人才、技术、管理、无形资产与各种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力军的作用,拥有某项专利、拥有某些领域的专家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都是增强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关键。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如何获得智力资本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服务业,智力资本作为一种独特而无限的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将是围绕争夺高智商头脑、高知识人才的激烈角逐。企业资源排序无疑将把最稀缺的智力资本放在第一位。

3如何加强信息服务业的智力资本管理

在高速变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企业要获得并保持领导地位,需要采用一整套创新、开发和应用知识的周密战略。这主要缘于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来自物质资源和体力劳动的有形资源的比例正加速减少,而越来越多地源于创造智力财富和知识的无形资源。因此,知识时代的组织需要一种能够保持竞争力的,可以产生、获得和应用智力资本的管理模式。知识密集型企业,无不把对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获得并保持竞争能力的战略手段。依据智力资本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服务业应在下列几个方面加强对智力资本的管理:

3.1建立智力资本管理体系

成功的企业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而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于他们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智力资本管理,最终要形成智力资本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智力资本的发展。有效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措施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的形式奠定智力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这对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贯彻落实是一个根本的保障。因此,必须依据信息服务企业的特点,遵照指标体系确立的准则,建立适合于信息服务业的智力资本评估指标体系。

3.2设立专职智力资本管理人员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大公司因重视企业智力资本的作用,纷纷设立了首席知识官(ChiefKnowledgeOfficer,CKO)。CKO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开发、智力资源开发、企业本身知识共享体系的建立等职能工作。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42%建立了智力资本管理平台,出现了“首席知识主管”、“首席学习执行官”、“全球知识经理”等新职位。

3.3以智力资本开发推动智力资本管理

智力资本开发是指在系统全面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在正确确定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目标之后,通过有效发挥企业已有智力资本、不断创造并增值新的智力资本,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所在网络范围内实施一系列系统的动态的战略管理活动。我国企业应构建以企业智力资本开发为核心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以人为本”开发企业人力资本。

3.4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服务机构还难以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信息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其次,信息服务机构急缺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素质的咨询服务职业专家(如企业诊断师、企业管理顾问师、工业工程师、企业信息化工程师等),对咨询服务执业专家队伍建设,我国尚没有建立培训制度及相应的能力认定制度。因此,在强调人才年轻化的同时,在培养信息服务人才时主要要求具备以下五项能力:现代信息传播能力、图书馆网络延伸能力、信息加工分析综合能力、信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灰色文献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本管理向智力资本管理的转变。

3.5加强管理创新活动

对智力资本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创新,以此获得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管理创新是对智力资本进行重新整合,使企业达到既定目标。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本的管理是前提和出发点,以结构资本为保障和支持,促进个人智力的创造,鼓励将个人潜在的智力转化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并对其中重要的智力资本实行法律保护。

3.6促成企业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的转变

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本,就会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而资本最具有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可以使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和最优化的配置,同时也使智力资源的培育有了客观必然性,带动对智力资源生长本身的投资。信息服务业要实现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的转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智力资源的个人投资权。不管是技术入股还是智力入股,都意味着智力资源可以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二是应当为智力资源确定一个相对的价格评估体系。只有适当地进行量化,才能进行比较和竞争;三是应当建立智力资本投入运营的预期目标体系。智力资本投入的大小,不仅在进入生产流通过程之前要作适当的评估,而且要对其增值提出预期目标,最后根据实际利润进行分配。这促使企业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篇3

【关键词】医院 后勤社会化改革理念

[Abstract]back to the hospital social refor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rticle introduced the hospital and hospital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cept of logistic services, logistic services the hospital the need for reform, the refor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efor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social reform philosophy Hospital Logistics

引言

以往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行政管理体制,供给性无偿服务方式,这种被动的体制与方式使事业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工作所具有的人才、技术优势,使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发展的轨道。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现状和观念转变,提出初浅见解。

1、 后勤管理现状

后勤工作是单位建设与发展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担负着后勤供应和职工生活等大量的服务性任务。长期以来,靠行政命令办事,只讲服务,不讲经济效益,只等拨款,不讲创收,且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明,层次繁多,工作相互扯皮推诿,有的工作无人管,有的人闲着无事干,正式职工侃大山、不干事,而依靠大量的临时工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由此而产生单一的经验管理,不能充分调动及有机使用人、财、物,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目的。近年来,不少单位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革尝试,如:对后勤各项服务分为对内对外,对内无偿服务,对外有偿服务。但是单位投入并没有减少,对外服务的收入流进个人腰包等等。在这种弊端下,后勤工作仍然搞不活,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正常发挥,没有活力与竞争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

2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理念与切入点

后勤管理机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结果,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令性与指导性计划有机结合的商品经济,后勤服务的内涵属于商品与经济属性,服务存在效益、存在价值与交换价值,都要受这一规律的制约,管理服务需要最小的物化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服务本身就是商品,这决定了服务的自身价值。因此,理念必须清晰,观念必须转变,改革的切入点必须找准。总体思路应当是:把后勤工作引入到后勤管理企业化与服务社会化的轨道上来,成为一个实体型的机构,参与社会竞争,激发后勤机构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强成本核算,调整好经济产业、技术结构,使后勤工作产生新的生命力。

3、 稳固基础与实现思 想观念转变

后勤服务是将由过去型转向现代型,由服从型转向自主型,由供给型转向经营型,需要有三个点作为基础,三个转变作为前提。

3.1基础的稳固性

首先是后勤人员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稳固,必须认识到改革的过程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必须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其次,管理是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依法管理,规范服务。制定一系列详尽的可操作、具有价值观念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向管理要效益。第三是物质基础,通过多种方式的股分制、集资式、租赁式,使用于服务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各种设备实现责任制、承包制,使之保持完好,同时采取经营基础。

3.2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搞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受益者是每一个职工,只有服务好,效益才能有保障,旧的观念终将要被新的观念所代替。其次是管理体制的转变,实现管理科学化,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和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发生问题追究当事人、第一责任人及领导责任,切实把“职权”和“责任”结合起来,这种责任管理的优势使过去的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由领导抓管理变为人人想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使管理体制更为科学。第三,是服务方式的转变,应当本着“小中心”、“大服务”的原则强化后勤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型向全面服务型转变。

4、 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几点浅见

完善经济承包制要遵循经济规律,改革领导体制,转行政领导为企业领导的思想行为,使其在宏观上得以控制,而在微观上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静态固定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弹性管理。

后勤管理的依据特点,是企业化的经济结构、组织功能、管理职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与对象,部门结构量模拟不但有政策,而且要有原则和灵活性,服务内容与项目,技术要求及服务方式、方法。由于服务范围的扩大,项目的增加,态度的不断改善与优化人、财、物,并能按照经济规律需求趋于合理,改革与经济法规、观念的潜移默化变为人的自觉行为标准,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强有力地促进单位的服务机制良性运转,为广大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应该进一步使管理与经济管理两权分离,使其在经营上有自,按规定定额给予重奖与重罚,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经济制裁,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映与监督。强化后勤社会经济核算要制定可行的考核制度,对经济核算内容、资金、成本、利润、物化消耗及统计业务等进行严格的审计。

后勤服务社会化,要体现理顺后勤服务实体即理顺生产关系。应当对后勤服务单位实行真正的整建,规范分离,这是一条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的路子,是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根本。

5、 切记服务宗旨,履行岗位职责

医院后勤工作的性质就是“为医患服务,为职工服务”。以被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如果被服务的对象不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即便大家认为是件小事给办砸了,那也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去做好每一件小事,那样大家都会认可你的工作。

5.1注意工作方法,带领大家一道工作

后勤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工作方法上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去办事,更多的是要讲究工作方法,要领导支持你工作。同时,后勤的工作离不开“一班人”去具体落实。要使“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争当主人翁。作为一个“班长”要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工作氛围,使“一班人”精诚团结,互勉共进。

5.2加强服务和管理监督

后勤工作琐事繁多,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工作没有时间之分。假如医院有一个患者,你就必须给其供电、供水,让他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所谓“全方位”就是要大家把工作具体落实下来,并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要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并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竞争,择优上岗、奖罚挂钩,要使每个职工都想做事,争先恐后的去工作,造成一种推动作用,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由于后勤部门是个管家部门(管钱、管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监督,尤其在购物、管物、领物的程序上要分开,做到购物的人不管物,管物的人不购物。领物的人要认真填写有关表格,给职工一个交待,定期公开公布帐物,防止发生不廉洁的现象。

5.3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做到“四勤”

后勤工作要做到用权不越位,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诿。如:大家关心的“滴、跑、漏”问题,清洁卫生问题,水、电、气、暖费用问题,环境绿化、美化问题,以及住房紧缺问题等,我们都应协助分管领导,尽快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手勤。

脑勤,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去思考、研究和改进管理服务的新思想、新办法。腿勤,不怕多跑路,多费力,尤其在建筑方面,购物方面,要货比三家,避免低质高价。嘴勤,多征求被服务对象的意见,主动改进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方式方法。手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既是一名管理者,又是一名服务者,深入到一线去,尽量把大家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真正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4

[关键词] 航空;航空服务礼仪教学;航空服务礼仪专业

一、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设计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64学时,分别于第一及第三学期开设,共4学分,实践课时比例50%,是专业核心课程,《航空服务礼仪》是在介绍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航空服务行业的特点,深入阐述了航空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为从事航空服务行业各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航空服务(空中乘务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航空服务礼仪》的教学任务:通过不同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航空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

关键词:导游人员 服务礼仪 欠缺 措施

一、服务礼仪的概念及其在导游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

(一)服务礼仪的概念

服务礼仪主要是指社会要求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①。

(二)服务礼仪在导游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

1.服务礼仪是体现导游形象代表性作用的必然要素,是传播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

导游人员在旅游接待工作中,与游客相处时间最长,他们的一言一行虽属生活小节,但却代表着个人、企业、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具有良好服务礼仪修养的导游人员不仅受到游客的欢迎,还能为其所在企业、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

2.导游人员的礼仪形象可以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

旅游过程中涉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游客的审美对象。导游人员传递给游客温暖的微笑、优雅的风度、得体的打扮、动听的语言都能使游客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

3.导游人员服务礼仪修养是解决旅游服务纠纷的剂

作为一名具有较好服务礼仪修养的导游员,在游客抱怨投诉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地倾听,并运用礼仪与专业知识委婉地帮助解决,会使激化的矛盾得到缓解.

二、导游人员服务礼仪素养的欠缺及原因分析

(一)导游人员服务礼仪素养水平现状

近几年来,旅游投诉案件具体表现有:导游人员缺乏时间观念导致行程变更、缺乏诚信没有满足游客的合理需求、说话不当伤害游客民族情绪、言谈举止不当造成游客对服务质量不满意等等。

(二)服务礼仪素养的欠缺及原因分析

1.旅游行政机构管理方面:导游人员的准入机制制定的过于松散,以致于入行门槛太低。这是由于我国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使得导游人员的需求量日益扩大。数量的剧增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忽视质量问题,这就会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出现专业技能低,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

2.旅行社管理方面: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服务礼仪素养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旅行社在选用导游人员的时候不进行服务礼仪的考核。这样会导游人员对服务礼仪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旅行社在使用及培养人才的时候不提供进一步培训及深造的机会。对于导游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不足,会导致导游人员不注重自身服务礼仪的培养,影响旅行社的长远发展。

3.导游人员自身:导游是传递知识和文化的“使者”,然而当前的一些导游人员在传递信息的过程当中欠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不知道不清楚的问题搪塞或胡编乱造,对旅游者不负责任。此外,还由于导游薪酬不高,对高学历者缺乏吸引力。

三、提高导游人员服务礼仪素养的措施

(一)旅游行政机关

提高导游行业的进入门槛:不是在考试通过率上做文章,而是要在考试内容上做文章。考试内容应该涉及服务礼仪,这样考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与掌握服务礼仪知识。另外对通过考核的考生提供岗前培训时,要重视服务礼仪的培训。这样,才能为服务礼仪的良好体现奠定一个稳定的理论基础。

(二)旅行社

1.加强导游人员服务礼仪的培训。有关部门应与旅行社、学校等社会机构合作,为导游提供服务礼仪的培训机会,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出完善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要保证质量。

2. 增加激励措施。鼓励导游贯彻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如进行评比来激励导游人员不断提高服务礼仪素养。旅行社应专门成立一个质监小组,对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定和监督,监督小组根据游客的反馈信息,如有无投诉、特别感谢等,并综合考虑导游人员以前的表现,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对良好体现服务礼仪的带有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导游人员

1.仪态的训练

导游人员的仪态,包括日常生活的仪态,也包括在带团过程中的各种举止,有站、坐、行的姿势,表情、神态、动作和手势等,工作中的各种动作姿势要符合规范。要有正确得体的体态,谦恭友好的神态,明确得当的手势与体态语。导游人员要养成微笑服务的习惯。要把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位游客的热情欢迎流露在脸上,体现在服务中,从而使游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2.礼貌话语的使用训练

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导游员的服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导游员驾驭语言的能力越强,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旅游者满意的程度也就越高。导游人员在接待游客时用来对游客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一种礼貌性用语。包括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十字礼貌用语的得体、适当使用和约定俗成的礼貌辞令。

3.日常交际礼节的训练

细节决定素质,习惯形成自然,生活细节经常会带到工作状态中去。因此,要塑造导游人员的良好礼仪形象,包括握手、问候、接电话、介绍以及交换名片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仪,都要进行适当的学习、训练与规范使用。

4.带团中礼仪规范

导游员应将导游证,佩戴在上衣胸前。带团时,应自觉携带旅行社社旗,行进中,左手持旗,举过头顶,以便队尾的团友及时跟进。手持话筒讲解时,话筒不应离嘴过近,也不要遮住口部。团队离开活动场所之前,应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随身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客人下车前,要向客人讲清停留时间和有关购物的注意事项。

总之,导游员是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工作者,是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支柱力量。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建设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我们要着眼于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我国导游队伍的建设,使我国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高尚,素质全面的导游队伍,更快的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谭增勇,李俊主编的《旅游服务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五页

参考文献

[1]《旅游交际礼仪》[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牟红《旅游实用礼宾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张利民主编的《旅游服务礼仪》[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 金正昆主编的《服务礼仪》[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李星群《旅行社导游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旅游协会2005年版

[6] 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M],安徽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