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15:3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篇1

【关键词】教育评价;学生主体参与;尊重个体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资料;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要引导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评价标准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重其激励功能等核心特点反衬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并且着重突出了学业评价的重要性。过去,学生的语文作业多是老师批改、有错订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大力推进语文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应把对学生的评价和作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人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愉悦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和表扬,处在学习阶段大量增长知识的学生更是不可或缺。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求知和学习的最初源泉,但是如果浓烈的兴趣感得不到认可和强化,学习也会处于停滞不前或者是泯灭状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常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准确合理的评价,让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语文教学教育评价探索性实践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下面谈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1、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结合本课程语文教学实际,通过研究,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着手,制订《周评价表》《月评价表》《学期评价表》等,在表中分列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通过这些表,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使学业评价更具直观性。此体系意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录学生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测试知识能力,又考察学习习惯,同时也注意学生的情感领域、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使学生能从成功后寻找不足,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商、能力、人文情感的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册和记录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给每个孩子印制一个学生成长册,用小小手册记录他们的个性化成长,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是将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一连串表现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汇集起来;这里有学生成功的快乐,主要是作业和测验或者参加比赛后的获奖情况和心得体会;这里有学生的“星语心愿”,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感受,以及心里话、烦恼、忧愁在这里倾诉。学生的成长册平时就放在学生自己手里,学期结束后装入自己的成长袋中。通过多次实践后发现,学生很愿意参与这种自主评价,每一次填写时小小的经历、内在感受,他们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自己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效果很好。

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册有些许差别,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掌握在教师手里,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有效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记录归档工作量很大。为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及时、方便、客观地记录孩子的成长,我进行了有效的规划,采用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记录的形式。通过选取能记录学生纵向发展,真实记录学生进步历程,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发展的内容收集到学生成长袋中,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并且也是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册殊途同归而又 不显多余和累赘。目前我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主要收集以下内容:1、学生的特长作业,2、家校联系卡,3、小组评议表,4、自我评价表,5、教师和家长的评议表,6、家长发馈表,7、阶段和期末检测试卷等。

篇2

1.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态度、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价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学生需要复习和深化所学知识,强化与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是学生走向成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3.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内容的水平进行评价,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评价标准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4.评价的开放性。形成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评价,以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原则,不同于传统的为选拔、排序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师转变了角色,从传统的“考官”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评价活动是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5.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思,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进了学习。学生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不足,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特别是同学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2.反馈功能。形成性评价可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使师生都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进步状况。学生可根据教师评价及同学互评的反馈信息,及时制定改进学习的计划和努力的目标。教师则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反思功能。形成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促进其自我反思,使其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可促使学生对前期行为进行总结,并对今后作进一步规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4.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参与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教学热情,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5.记录功能。“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尤其是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为科学诊断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具体的依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对教学的动态调控,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注重发展功能。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通过评价学生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心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终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反对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2.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主体。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评价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合作者角色。通过实施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评价的实施标准、操作方法和对他们学习起的作用,从而能积极配合,使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3.多元性原则。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要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真实而全面地评价所有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学生档案、活动记录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上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其内容既重视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4.过程性原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形成性评价即是过程性评价,所以过程是评价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正确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考评,也要对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多角度评价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听课的专注度、预习、复习、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作业等学习环节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影响,评价者可以抓住这些环节进行评价。5.开放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素质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对教师、同学、家长和其他教师开放。6.激励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小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甄别和淘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会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评价学生时,要让他们能随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激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性评价注重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体验每一点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产生进步的动力,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7.可行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还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应加重师生的负担,评价程序、标准及方法等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便于施行。如果评价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师生就很难灵活操作,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评价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在制订评价方案及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可行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纪实;评价;记录;发展

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评价者和学生主体共同参与,以纪实的方式,展现语文学习的过程。教学纪实性评价意在促进学生反思、成长和个性发展的新型评价方式。教师作为评价者,应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比传统的评价模式,原有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分割开来,缺少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考查,同时也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特性。单一的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局限性。因此,新课标、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与表现性学生评价、展示性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互融合作用,形成完善发展性评价的体系。主要目的在于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载体,通过对传统的、单一的标准化考试之外的纪实性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有效的体系。教师可采用观察笔记、作品收集与评价、轶事记录等方式,即致力于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的整体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如何实施小学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意在给予学生更宽广的人性化发展空间。

一、课堂教学纪实

课堂教学纪实评价的研究内容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日常的行为能够展示出来学生最真实的一面,课堂教学纪实评价在时间上应该与教学同时进行、动态发展,良好的结合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意向并能根据突发事件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教师随堂记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细心观察,用关心、过问、肯定或批评的话来完成对学生的随机评价。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点评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或描述―项活动的经历,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等等。

实际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灵活性与多变性,突发事件是在教师预设情境之外的,但这种意料之外的课堂情境更值得捕捉、值得记录。教师可以用告示贴解决这个问题,记录下来的事例可以贴到调整过的观察记录表中,通过课后反思、整理能够捕捉学生的实际想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进而改进教育策略,从而提高进一步教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学生随堂记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发展性学生评价标准,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作为评价和引导的中心一教师,应该以回忆、反思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改进和完善。

二、课外自学记录

教师作为唯一“审判官”的时代早已结束,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建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成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

1.预习与复习记录表

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整个评价环节的完善。家长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朗读、文意的把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课堂结束时,家长检查学生上课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及预习时、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并与老师进行沟通。

2.读书记录卡

读书记录卡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的一种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阅读时间,读物名称、作者,读物类别,书的主要内容,积累的优美句段以及阅读感悟。读书记录卡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学生还可借助读书记录卡开展自评和互评。

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呈现给教师。根据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自主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自觉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斌兴.新课程学生评价[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

[2]刘光霞.中小学学生评价技巧集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

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

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三)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是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教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一)实施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二)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他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要让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与能力。1.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2.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3.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4.家长评价,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并配合学校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存在问题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一、评价内容全面客观,体现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1.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不可忽视

语文评价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属于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的评价不能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以阅读能力的评价为例,试卷检测到的仅仅阅读理解方面的内容,而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技巧、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很难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然而,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可以单列评价,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认知领域的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不能孤立开来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的内容也应涵盖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即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又要关注学习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例如,让学生办主题手抄报。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做PPT。同学们做的《不能忘》的PPT,将图片、音乐、文字融为一体,加上声情并茂地解说,充分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语文能力的评价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这样通过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评价主体多方参与,体现多元性

教师是评价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起着组织、协调、纠正和总评的作用。单方面由教师来评价,常常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我们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

1.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无论是小红花、小红星评定还是阅读评级,都由学生讨论产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能力。同学间的互评则可使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对方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2.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能让家长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既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督促,也有助于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与教师的、学生的沟通更积极自觉,也能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丰富性

为了不让“一张考卷定终身”,不让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可尝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

1.口试和笔试结合

学生到底具备了怎样的语文素养,仅凭一张试卷难以检测,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口试才能了解。如朗读或背诵课文片段或课外读物,学生若能主动背诵一些课外的名篇名句,教师更应积极鼓励,给予附加分提高他的考核等级。辩论、演讲、讨论等形式的考核,可与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进行。

笔试,主要看学生每单元的习作和每周的周记,课后小练笔及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情况。当然,还包括各单元的测试情况等。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单元测试中,可增加了一些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能完成的加分,不能完成的也不扣分。

2.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例如,建立了成长档案。每一单元学生将自己预习时收集到的资料,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定期进行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阶段总结性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以人为本,发挥激励作用

作为教师,要尽量客观地对学生的优势、进步及不足进行评价,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时应以表扬激励为主。

(1)实现语言效应,明确评价作用

评价语言运用得当,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价对学生更有帮助。经常用这样的话表扬学生:“你能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很不错”“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真会读书”……这种评价即是表扬,又是学法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此外,作业本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孩子,最近学习有松懈,怎么啦,赶紧找找原因”“看到你进步,老师比谁都高兴”……这可以让发展程度、进步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鼓励,最终促进学习。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拥有信心。有位老师曾这样做:

某学生是个左撇子,改用右手写字很困难,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很难看。所以,每次书写成绩都是C。一天,他悄悄地对他说:“老师,您今天能不能给我B,我今天写得很认真。”老师把他的本子从头翻倒尾,不得不感到愧疚。的确,他的字在他原有水平上进步了许多,就毫不犹豫地打下了“A”,并在旁边写上一句话:“有进步就是A。”

(3)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一定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哪次的成绩满意就承认哪次。通过重考,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语文教学评价,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语文能力。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在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路上虽只迈出一小步,但它是对的。今后还要大胆地走下去,让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多样化;艺术化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反思以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成效,部分教师只是将评价的目的简单认为是甄别与选拔,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成绩,而忽视了其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引导学生,使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师应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应摒弃“以考定学生”的传统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单一的评价逐步向多元化转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我请男女生代表来朗读课文,读后让他们自己来评价一下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了应抓住“潺潺、婀娜、柔软”等词语,从字里行间中充分感受乡村的那份恬静和怡然,领悟到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有利于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2)学生互评。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也让学生在与同学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3)充分利用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问卷调查、家校联系卡、访谈、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评价用语应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应以希望的形式提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讯通业务,时时用短信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尊敬的家长:您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有时他独到的见解,也让我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希望我们能够多联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这一条条的短信,拉近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三、评价语言艺术化

曾记得一个“方苹果”的故事:一群美国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画苹果,大家画的都是圆形,唯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家里的苹果都是圆的,每次都从桌上滚下来,总要去捡。如果是方的,就不会滚到地上了。对此,按照绝大多数的中国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多会视为无稽之谈,甚至加以斥责。而这位美国教师的回答却令人称道:“也许以后会长出方苹果,让我们为他那充满丰富想象的方苹果而鼓掌。”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用语注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而我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运用亲切、激励而幽默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尝试失败了,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学生不喜欢朗读课文,就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去开导他……通过这些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摒弃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参考文献:

[1](英)埃玛·佩卡德,萨利·布朗,等.给小学教师的500条建议[M].易连云,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艺术;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现状,将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倡导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转变思想,摆正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课程评价已经成为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强调评价在课堂互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及时鼓励、及时评价、互动交流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在课堂中积极使用鼓励性评价,同时采用自评、组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尊重差异,展现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价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要能充分展示其语言魅力,用鼓励和宽容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最先举手的往往是尖子生,此时教师应能够耐心等待,格外关注那些能力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要多让这些学生回答。对于学生不太准确的回答,要能够予以包容。“再读读想想,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相信自己,下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鼓励和包容的话语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多元评价,实现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职能

1. 评价主体多元化。新课改理念提出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评价时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评学习表现,同学之间互评,取长补短,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同时,学生间发自内心的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帮助学生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时评价 激励性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活动,应以教学活动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增值。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也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新课程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实时评价的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让孩子说,孩子才会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非常强,有时生怕孩子的发言不完整、不生动……,就越俎代庖。久而久之,把握课堂就变成了把持课堂,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那样,我们能抱怨孩子不肯说吗?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孩子大声的说话,孩子就会愿意说,学生就会敢于说。当孩子有了有表达的愿望,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加强鼓励,就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反馈的氛围。

2、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

3、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最初孩子们追求的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红花"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突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许多小朋友的作业又悄悄地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急切地想了解作业本上是否有"笑脸"――"老师我得到笑脸了么?"……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之一,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便逐渐养成。

4、建议性的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把双刃剑。为此,通过一定的教学积累,我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相当的时候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变评价为交流、疏导,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的。被老师认可和表扬,对于向师性很强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师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时表现,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表现,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个性和语言表达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始终不得其法,经常出错。课上多次教师指出其答案的错误,学生每次改正答案了事。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究其原因,是该生对于词语所在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缺少有效的方法。于是老师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掌握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错误率也降低了。

5、激励性评价语言更能强化其积极向上的欲望

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炽烈地燃烧,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始终用微笑来容纳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的幼稚忽略不计,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其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和赞赏。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这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6、多元化的实时评价更有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评价目标。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否则就起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篇9

关键词:评价方式;因材施教;允许犯错;共同参与

评价是对某种客观事物所给出的状态上或价值上的判断与认定,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中的各种表现所给予的一种判断。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功能中的选拔与甄别的作用,忽视了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功能。在进行评价时,只看到学生所展示的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产生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肯定,激发自信,获得评价过程中的愉悦感;大多数的学生则会被老师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那种积极的、快乐的感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各自拥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用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不断超越自己,获得进步。

一、因材施教,评价因人而异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上表现特别积极;有的学生善于研究,课下能

够积极探索;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有的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

文……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引领这些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王×,这孩子的情况比较特别,他的母亲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爷爷奶奶年纪又比较大,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肩上,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家里再没有人可以管教他,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从开始上一年级就成了班里的“老大难”,考试从没及格过,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在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家长支持的同时,对于王×在学习当中的表现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性评价,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只要能够管住自己,一天不违反学校的纪律,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的奖章;作业可以先只做自己会做的,比如抄抄写写的作业,只要书写认真,也可以得到一个“优”……当王×看到第一次出现在自己作业本上的“优”时,看得出来心情是很激动的,我对他说:“你看,只要你想,不管是遵守纪律还是认真学习,你也能够做得到。只要你能够坚持,你也可以做到各方面都优秀!”开始的一两个星期,王凯还时有犯错的现象,过了几周,在我及时地监督和鼓励下,他改掉了大部分的不良习惯,成绩也由我刚开始接班时的十几二十分上升到了及格水平,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没有想到,仅仅是印在纸上的一个“优”字,使得这个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变得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连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我想,正是我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让王×在老师不停地鼓励下不断地进步。

二、允许犯错,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过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要断然给学生下结论,打上“成绩差”的标签。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在失败后再尝试,帮学生确立“我一定行!”“我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念。比如,在进行日常的单元测试或者月考时,我会给那些对本次测试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一次机会,再做一次,允许他们把第二次测试的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看。孩子们为了能够向家长展示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都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这样孩子既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又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可以说一举多得。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满足,树立进步的信心比讲解一些书面知识更加重要。

三、共同参与,拓宽评价空间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更大。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知识的满足。这种满足与快乐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在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特别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我会让孩子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在这个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不论学生写的内容怎样,我都会一一给学生以具体的评价:有鼓励性的评语,有指导性的建议,也会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时予以矫正诊断。通过这种师生交流,师生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自己的学习。

对于孩子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如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管理与评价;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都促进了学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带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科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德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7).

[2]乔二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7).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2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有的教师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不是主要因素,而与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要知道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讽刺,会让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效果,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心呵护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后,总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采取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评价为主,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客观分析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地少用或者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到希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温暖的眼神去鼓励学生,用甜甜的微笑去引导学生,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后进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价值时,要及时予以夸赞:“你真棒,能够发现这么独到的见解。”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以后,自然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般是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科学适当,切不可敷衍了事,应付学生。否则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起不到评价的真正作用。教师要及时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消除学生身上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课堂评价要具有真挚性。在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级内是占相当大的比重的,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认真努力,学习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他们所释放出来的学习潜能就会向优秀生靠拢。当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使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能认识自我,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对他们评价的时候,要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态度方面的表扬,对他们学习方法要有所点拨和点评。抓住机会,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大力表扬,通过激励性作用,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3.对于优秀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有启迪性,因为优秀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有效,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能突破教材的限制,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从而得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新知识,感受到超越其他同学的,并能享受到探究新知时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超越简单的知识层次,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从个性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给了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作业评语,讲求实效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给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是每个教师应做到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同,能力不同,再写评语的时候要因人而异,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找到各自的闪光点,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中肯、合理的作业评语,好像一缕春风,能化解师生沟通中的块垒,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好的评语给他们勇气和力量,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与教育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男生语文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的成绩并不稳定,总是呈波浪型,这次语文成绩考好了,下一次语文成绩肯定会下滑,通过了解我得知,每当他考试成绩优秀的时候,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语文学习不再踏实认真,只有等下次考试退步了,才会有所警惕,重整旗鼓,努力学习。因此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中不断循环。因此,我在批改他的作业的时候,也会不断给他敲警钟,写一些评语,比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教师的作业评语,他开始严谨起来,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毋庸置疑,真诚、善意的评价语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给语文学科带来的益处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也会喜欢上这个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幽默风趣,能为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能温暖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启迪。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评价 导向 能力 艺术

一、立足“催化”,让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1、热切的激励性。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⑴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⑵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

2、诚挚的情感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精当的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4、强烈的启迪性。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二、坚持“同化”,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评的平台上,学生坚持“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三、实现“内化”,让学生自评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2、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读中自评。读,尤其是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获取语言、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语感积淀贫乏,如何让他们明白朗读时节奏的快慢、声调的低昂等,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评价,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火花。

思中自评。课堂上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

篇12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注意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给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其组成。

1.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语文教学效果评价是检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接近程度,是衡量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既能反映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效果,也能反映学生掌握语文双基的情况,而且要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功能。这里我们依据下面原则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1)系统性原则:语文教学效果受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相互影响和制约,将语文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系统,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层次性原则: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建议,将语文教学指标分为若干层次,对每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框架下进行评价,真实地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层次效果。

(3)关键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涉及面广,包含诸多因素,评价指标过于细化,难以抓住本质因素,因此选取语文教学评价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组成依据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文献,我们从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具体如下。

二、基于属性数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表,我们利用属性数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设A表示教师备课,B表示教师授课及C表示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11A、12A、13A表示A对应的二级指标,11B,......,16B表示B对应下的二级指标,11C,......,15C表示C对应的二级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对每一个指标采用四等级制评价,分别是有待改进、合格、良好和优秀,按百分制分别对应于1D[0,60)、2D[60,80)、3D[80,90)和4D[90,100]。

2.请专家听被测评教师的语文课并按百分制给出一级指标A、B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根据学生的考试或者其他测评方式给出一级指标C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分值,采用语文教学专家对一级指标A、B、C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赋予的权重,建立二级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及一级指标的属性测度。

3.设立置信水平,运用置信度准则给出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篇13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5-02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领域,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的小学教学体系长期受到学校规模、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1]。这样,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重心就会出现偏移到优秀学生身上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带来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第二,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过于关注,由于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这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措施

通过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2]。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遵循一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工作态度,进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认识,进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以下措施就可以被看作是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强化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的独立的人格和主动发展的动力,这样,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将主观臆测和个人情感性因素应用到教学评价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班级中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中没有人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反而是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在遇到这种情况以后,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不是处于学生成绩不好的缘故而对该同学的表现进行否定。

第二,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考试测验已经成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对考试测验这一评价方式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衡量[3]。这样,在考试期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测验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例如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学生的平时测验分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折合成分数,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分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与大学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比的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此以外,在新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之中,这一方式的应用,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公平性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

第三,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统一的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以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结论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这一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中国培训,2016,02:253.

[2]刘亚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J].才智,2015,23:164.

篇14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般而言,教学活动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即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分析,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人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文情怀的启蒙阶段,也是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觉醒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存在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背离的情况,教学评价的内容、重心和评价方法等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点,采取有力措施,使“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发挥其实际效果。

1.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评价

这就要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要熟悉“以人为本”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事实上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辅助教师认识“以人为本”理念的材料,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和书籍中汲取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生为本”,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考核,得出合理结论。此外,课外实践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标准。

3.评价方法要实现全面具体化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自评,即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的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把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纳入评价的总体系中来,实现评价方法的全面具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符合时展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必须在这一理念下进行,并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偏离以及方法不当的情况,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评价方法的全面具体化等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