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15:3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篇1

【关键词】教育评价;学生主体参与;尊重个体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资料;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要引导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评价标准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重其激励功能等核心特点反衬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并且着重突出了学业评价的重要性。过去,学生的语文作业多是老师批改、有错订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大力推进语文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应把对学生的评价和作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人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愉悦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和表扬,处在学习阶段大量增长知识的学生更是不可或缺。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求知和学习的最初源泉,但是如果浓烈的兴趣感得不到认可和强化,学习也会处于停滞不前或者是泯灭状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常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准确合理的评价,让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语文教学教育评价探索性实践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下面谈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1、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结合本课程语文教学实际,通过研究,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着手,制订《周评价表》《月评价表》《学期评价表》等,在表中分列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通过这些表,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使学业评价更具直观性。此体系意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录学生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测试知识能力,又考察学习习惯,同时也注意学生的情感领域、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使学生能从成功后寻找不足,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商、能力、人文情感的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册和记录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给每个孩子印制一个学生成长册,用小小手册记录他们的个性化成长,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是将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一连串表现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汇集起来;这里有学生成功的快乐,主要是作业和测验或者参加比赛后的获奖情况和心得体会;这里有学生的“星语心愿”,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感受,以及心里话、烦恼、忧愁在这里倾诉。学生的成长册平时就放在学生自己手里,学期结束后装入自己的成长袋中。通过多次实践后发现,学生很愿意参与这种自主评价,每一次填写时小小的经历、内在感受,他们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自己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效果很好。

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册有些许差别,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掌握在教师手里,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有效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记录归档工作量很大。为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及时、方便、客观地记录孩子的成长,我进行了有效的规划,采用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记录的形式。通过选取能记录学生纵向发展,真实记录学生进步历程,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发展的内容收集到学生成长袋中,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并且也是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册殊途同归而又 不显多余和累赘。目前我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主要收集以下内容:1、学生的特长作业,2、家校联系卡,3、小组评议表,4、自我评价表,5、教师和家长的评议表,6、家长发馈表,7、阶段和期末检测试卷等。

篇2

1.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态度、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价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学生需要复习和深化所学知识,强化与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是学生走向成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3.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内容的水平进行评价,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评价标准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4.评价的开放性。形成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评价,以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原则,不同于传统的为选拔、排序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师转变了角色,从传统的“考官”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评价活动是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5.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思,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进了学习。学生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不足,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特别是同学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2.反馈功能。形成性评价可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使师生都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进步状况。学生可根据教师评价及同学互评的反馈信息,及时制定改进学习的计划和努力的目标。教师则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反思功能。形成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促进其自我反思,使其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可促使学生对前期行为进行总结,并对今后作进一步规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4.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参与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教学热情,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5.记录功能。“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尤其是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为科学诊断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具体的依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对教学的动态调控,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注重发展功能。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通过评价学生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心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终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反对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2.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主体。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评价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合作者角色。通过实施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评价的实施标准、操作方法和对他们学习起的作用,从而能积极配合,使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3.多元性原则。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要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真实而全面地评价所有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学生档案、活动记录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上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其内容既重视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4.过程性原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形成性评价即是过程性评价,所以过程是评价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正确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考评,也要对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多角度评价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听课的专注度、预习、复习、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作业等学习环节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影响,评价者可以抓住这些环节进行评价。5.开放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素质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对教师、同学、家长和其他教师开放。6.激励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小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甄别和淘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会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评价学生时,要让他们能随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激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性评价注重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体验每一点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产生进步的动力,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7.可行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还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应加重师生的负担,评价程序、标准及方法等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便于施行。如果评价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师生就很难灵活操作,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评价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在制订评价方案及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可行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纪实;评价;记录;发展

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评价者和学生主体共同参与,以纪实的方式,展现语文学习的过程。教学纪实性评价意在促进学生反思、成长和个性发展的新型评价方式。教师作为评价者,应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比传统的评价模式,原有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分割开来,缺少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考查,同时也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特性。单一的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局限性。因此,新课标、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与表现性学生评价、展示性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相互融合作用,形成完善发展性评价的体系。主要目的在于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载体,通过对传统的、单一的标准化考试之外的纪实性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有效的体系。教师可采用观察笔记、作品收集与评价、轶事记录等方式,即致力于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的整体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如何实施小学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意在给予学生更宽广的人性化发展空间。

一、课堂教学纪实

课堂教学纪实评价的研究内容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日常的行为能够展示出来学生最真实的一面,课堂教学纪实评价在时间上应该与教学同时进行、动态发展,良好的结合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意向并能根据突发事件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教师随堂记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细心观察,用关心、过问、肯定或批评的话来完成对学生的随机评价。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点评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或描述―项活动的经历,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等等。

实际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灵活性与多变性,突发事件是在教师预设情境之外的,但这种意料之外的课堂情境更值得捕捉、值得记录。教师可以用告示贴解决这个问题,记录下来的事例可以贴到调整过的观察记录表中,通过课后反思、整理能够捕捉学生的实际想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进而改进教育策略,从而提高进一步教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学生随堂记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发展性学生评价标准,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作为评价和引导的中心一教师,应该以回忆、反思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改进和完善。

二、课外自学记录

教师作为唯一“审判官”的时代早已结束,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建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成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

1.预习与复习记录表

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整个评价环节的完善。家长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朗读、文意的把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课堂结束时,家长检查学生上课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及预习时、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并与老师进行沟通。

2.读书记录卡

读书记录卡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的一种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阅读时间,读物名称、作者,读物类别,书的主要内容,积累的优美句段以及阅读感悟。读书记录卡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学生还可借助读书记录卡开展自评和互评。

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呈现给教师。根据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自主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自觉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斌兴.新课程学生评价[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

[2]刘光霞.中小学学生评价技巧集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

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

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三)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是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教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一)实施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二)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他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要让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与能力。1.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2.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3.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4.家长评价,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并配合学校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存在问题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一、评价内容全面客观,体现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1.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不可忽视

语文评价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属于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的评价不能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以阅读能力的评价为例,试卷检测到的仅仅阅读理解方面的内容,而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技巧、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很难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然而,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可以单列评价,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认知领域的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不能孤立开来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的内容也应涵盖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即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又要关注学习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例如,让学生办主题手抄报。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做PPT。同学们做的《不能忘》的PPT,将图片、音乐、文字融为一体,加上声情并茂地解说,充分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语文能力的评价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这样通过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评价主体多方参与,体现多元性

教师是评价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起着组织、协调、纠正和总评的作用。单方面由教师来评价,常常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我们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

1.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无论是小红花、小红星评定还是阅读评级,都由学生讨论产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能力。同学间的互评则可使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对方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2.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能让家长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既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督促,也有助于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与教师的、学生的沟通更积极自觉,也能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丰富性

为了不让“一张考卷定终身”,不让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可尝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

1.口试和笔试结合

学生到底具备了怎样的语文素养,仅凭一张试卷难以检测,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口试才能了解。如朗读或背诵课文片段或课外读物,学生若能主动背诵一些课外的名篇名句,教师更应积极鼓励,给予附加分提高他的考核等级。辩论、演讲、讨论等形式的考核,可与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进行。

笔试,主要看学生每单元的习作和每周的周记,课后小练笔及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情况。当然,还包括各单元的测试情况等。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单元测试中,可增加了一些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能完成的加分,不能完成的也不扣分。

2.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例如,建立了成长档案。每一单元学生将自己预习时收集到的资料,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定期进行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阶段总结性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以人为本,发挥激励作用

作为教师,要尽量客观地对学生的优势、进步及不足进行评价,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时应以表扬激励为主。

(1)实现语言效应,明确评价作用

评价语言运用得当,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价对学生更有帮助。经常用这样的话表扬学生:“你能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很不错”“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真会读书”……这种评价即是表扬,又是学法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此外,作业本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孩子,最近学习有松懈,怎么啦,赶紧找找原因”“看到你进步,老师比谁都高兴”……这可以让发展程度、进步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鼓励,最终促进学习。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拥有信心。有位老师曾这样做:

某学生是个左撇子,改用右手写字很困难,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很难看。所以,每次书写成绩都是C。一天,他悄悄地对他说:“老师,您今天能不能给我B,我今天写得很认真。”老师把他的本子从头翻倒尾,不得不感到愧疚。的确,他的字在他原有水平上进步了许多,就毫不犹豫地打下了“A”,并在旁边写上一句话:“有进步就是A。”

(3)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一定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哪次的成绩满意就承认哪次。通过重考,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语文教学评价,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语文能力。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在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路上虽只迈出一小步,但它是对的。今后还要大胆地走下去,让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