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1 15:32: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经验分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体验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高中语文活动的体验课程教学的加强,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高中学生的特殊的语文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根本,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深入体验课文的含义和思想,加深其中内涵的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和审美体验更进一步。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活动的教学体验课程阅读教学,本文将在下面详细阐述。
一.高中语文活动的诵读和体验教学
1、涵泳体验
涵泳是我国传承下来的语文教育的传统、优秀和宝贵的经验。涵泳作为传统的、相对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要仔细品读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字,在诵读的进行过程中咀嚼文章的字词和文章的意蕴,体味文章的内在情韵,进而领会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涵”为“沉浸”,“泳”有“潜泳”。涵泳本指沉浸于水中,后引申为细细体会之义。涵泳文章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悠远思想及丰富的意蕴,使得学生的心灵深入于文章中,进而获得体验式的认识和情感。涵泳作为传统的体验阅读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静心阅读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延,获得体验。
2、朗读体验
朗读因其注重把文章读出来,所以可以有助于学生理清并梳理文章的内涵从而加深体验。朗读侧重读的效果,要求声音响亮,读起来流畅、清晰。朗读的加深体验是朗诵,朗诵因要求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朗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体验能力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帮助,朗诵看重咬文嚼字,以准确地表达文章情感,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也使得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而提取出一些情感和文字表达的文字,便于日后作文创作。教师开展阅读体验教学时,要把朗读、朗诵及涵泳巧妙结合,发挥各自功能。
3、背诵体验
背诵文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深入体验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背诵能够深化教学成果,使之有效保存后再延续学生的文章的阅读体验,把阅读体验激活为审美和文化双重体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对于语文中的经典文章在理解、涵泳、朗读、朗诵的基础上背诵,加深理解文章和语言、文化积累。
二.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对话交流体验
1、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师生间对话体验
老师与学生在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教学开展时进行对话体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阅读的过程。通过对话交流,教师把自己关于教学内容的的阅读体验传递于学生,而学生以阅读和对话方式把自身的体验表述给教师,两种来自不同对象和阅读体验在碰撞、融通之中彼此回应,进而促成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
阅读式体验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地阅读空间,教师要怀着平等、鼓励的态度与学生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对话,通过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话的指向,提供学生疑难解答,创设语文体验课堂的对话体验教学体系,加大学生阅读体验。
2、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学生间交流体验
学生之间通过分享对方的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阅读体验,能够汲取他人阅读体验中的精华,获取更多的阅读启迪和阅读感染,从而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体验能力,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对方,也能从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激励、提升自己。在表达阅读体验过程中,学生借着表达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阅读体验中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问题;策略研究
G633.3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已演变成教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1]。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果并不乐观,随意性与低效性等诸多问题呈显出来,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发挥设置屏障。正因如此,实施有效性策略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从困局中解救出来是必要的。本文在对相关问题探究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列举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体制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集体备课活动良性运转,很多学校在体制上做出规定,例如时间、地点规定等,但是与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与审核的体制依然缺乏完善性。很对学校将集体备课视为个人备课成效的叠加,例如对个人备课体会采取网络汇总方法,再由一个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构建集体备课教案。
2.合作意识相对低下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与经验上存在差异性。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分享时有所保留。
3.集体备课环节演化成为数不多教师的讲堂
很多W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中,很多教师扮演着旁听者角色,教研组长因为资质深厚的缘故,经常会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侃侃而谈,却没有集思广益,并且部分教师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此时集体备课活动实效性大大折扣。
二、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对策
1.创建优质型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备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重难点传授、练习测评等环节可以存在统一性,但是在备课方式与教案内容方面应该别出心裁,切忌采用“拿来主义”,把他人教案应用自己教学课堂中。在备课机制明确化的情况下,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彰显出规范性特色[2]。负责管理教学的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起到督促作用,并对其备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还要落实备课组长设定工作,使其为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效运转发挥带头与组织作用。建设健全考勤体制,对那些故意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在教改理念推行的教育领域中,为了使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发挥出来,优质型备课机制的建设与推行,为教师构建了互动型、共享型教研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知识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特点,优化教学质量。
2.建设平等型交流平台
平等型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规避了教研组长“独角戏”现象的出现,此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积极阐述主观见解,将自己置身于主动式备课体系中。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我有一个梦想》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组长为教师们设置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引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这一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各抒己见,有教师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有教师做出“协助学生了解作者演讲背景,从文章慷慨激昂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自由、民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朗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章中心概括等能力。”的补充。平等型交流平台的建设,使语文教师更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并且有效的应用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师教学经验相互分享的进程中,教师也积极寻找与文本相关素材,实施课外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极富文学魅力与感召力的演讲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对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发挥推动作用,这均是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发挥的实效性。
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专业化语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也不断总结集体备课收获,汇总教学体会,在沟通与磨合中强化业务素质,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
3.培养教师编写独特教学方案的习惯
培养语文教师编写独特教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使语文备课质量有所保障,使新形势下高素质语文教育工作者被有效的培养出来。
例如,在对《劝学》备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自己教学模式,编写目标明确的、开放型的教案。在教案体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协助学生对荀子及其思想核心有一个全面认识,对“劝”、“见”等实词的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积累通假字与文言虚词,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富有个性化色彩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进教学进程中,打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与教案相关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概念的归纳,使集体备课的功效彰显出来,协助高中生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注入能量。
三、探究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弥补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均得以优化;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此时教师更有动力、能力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事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优质型教科研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此时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运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由全文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语文教育者端正工作态度,遵循有关体制规则,重视经验共享环节,把自己的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其将会与新课程改革要点之间拥有更大的匹配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验学习;必要性;运用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体验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通过体验学生能够感受美丽与丑陋、善良与恶毒。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成功的体验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自信的性格,那么什么是体验学习呢?
1.体验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不仅包括动作和体验还包括内心的感受和体会。具体是指学生进行体验、想象、总结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过程。体验式学习要求老师必须营造特定的氛围,学生必须亲自体验。高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学习的含义是指语文教师在教授高中阶段学生过程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相关的情景指导学生去体验、想象和感知,进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一项新技能或是一种新方法。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必须要求学生结合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必须做到让学生自己亲自体会某一教学过程并进行体验和感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从古至今,中国人就认为学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学生看来老师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形成。其次,对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更希望学生的成绩好,往往忽视了让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再次,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推广,部分老师在课堂中愿意进行体验式教学,但是老师们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够在教课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且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效果。
3.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高中语文课堂中大多是老师在讲台传授课程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而且老师主要教导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第二、语文是一种人类沟通用的工具,如果学生不亲自体验,语文知识一种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不能起到帮助学生沟通的作用,所以体验式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体验式教学。
4.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的过程
4.1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
为学生制造特定的情景是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第一步。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设定具有开放性和差异性的情景,在特定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被感染进而积极参与体验,进而学生可以感受体验的快乐,并对学习产生兴趣,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4.2鼓励学生分享所见所感,拓宽思路,加深印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会是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第二步。通过分享体验者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体验者能够加深对体验内容的印象,有助于体验者进行记忆。而且,通过分享,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其他很多同学的感受和心得,这便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不会导致学生固步自封。
4.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习内容
归纳总结是体验学习的第三步。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学生自己的及其他学生的体验和心得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会对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4.4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是体验学习的终极目标。如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内容,那么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教学。
5.用案例说明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老师回顾中国历史上不同派别的诗人的时候,不要站到讲台就滔滔不绝地说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是柳永和李清照,并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的写作特点和代表作。老师应该先问学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在学生回答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后,给学生们播放配有音乐的《雨霖铃》诗朗诵,问一问学生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结组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如果学生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欲望,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总结根据高中生和高中阶段课程的特点,体验学习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些生僻字较多,难于理解的文章,老师应该先为学生做一定的知识铺垫,再进行体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体验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丽."体验学习"在美国高校教育中的体现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4(4):60-62.
[2]胡蓉.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8):68,14.
一、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相关感想
1.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内在含义
语文课堂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化,语言是组成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语言是生活中交际和社会往来的必要方式,因此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最终走向是生活化学习。在生活中,倾听别人的话语,获取不同的信息组成自己的语言,与他人通过语言的交流,让自己说的话语被理解被认可,满足自我情感价值的追求和提升。在生活中的部分需求中,还会书写便签、邮件等以读写的方式来构成多方面的生活需求,用语言服务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的学习脱离不了生活化的学习。
2.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价值
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是为日后进入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做准备的,所以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发挥高中语文生活化学习的价值。高中语文生活学习的听说满足了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交往需要,学会用合理的言语与他人交际,明白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发挥语言智慧享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如在生活中学习课外读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来阅读,还可以通过写文章、写日记的方式来满足自我情感的抒发,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念、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喜悦。生活化语文满足了听说读写的学习要求,提升了融入社会的技能。
二、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重要意义
1.满足多方面发展学习能力的需求
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不仅可以提供语文学习上的帮助,更是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在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语文生活化课堂学习,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其内心的发展需求,积极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增强自身的生命意识
生活化语文学习充分地展示了在学习中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学习的真谛。教师们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也关注了生命,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生命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来与他人交流,不仅仅分享了自身的生命情感,也从他人的经验和阅历中受到了积极的熏陶,体验到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联系生活的语文课堂内容,通过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情感生活历程体验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美好,细细体味和思考人生,感悟到生命的强大意义和价值。
三、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方法
1.加强对学习参与过程的探究
生活化语文学习不仅仅拘束在课堂理论上,更要从生活中加强对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究,语文课本身给予的便是广阔的思维,更为多彩的生活,和研究性学习的自主。从自身加强学习参与过程的探究可从社会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入手,自我发现不足,取长补短,有利于增强学习中的合作交流,还有利用增强自我动手能力,主动探究收集和分析信息,根据自我学习中的不足来对应的加强和巩固。
2.及时关注生活热点融入日常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热点内容融合了高中语文课堂的知识,在提升生活化语文学习的方法中,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融入日常学习中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社会时事热点涵盖着巨大的语文知识财富,合理把握重点分析才能综合全面学习语文知识。例如针对规范用词、规范用句时,可针对生活中一些经典广告,某药品广告“咳不容缓”或者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等,留意收纳此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词语来达到特定效果的广告,分析总结规范词语的使用,而又根据语境和情况体验文字效果。生活中,互联网是热点内容集聚地的大熔炉,学习生活化语文的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关注热情,来综合学习语文内容,根据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源,深入感悟和学习。
3.树立生活化学习目标增强知识运用
树立生活化学习的目标,来沟通课堂内外的知识,将学校和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扩展学习的空间,增强知识的运用。只有在课堂语文生活化的学习中感知生命美好、品味文化、健全人格,才能树立起生活化学习的目标,并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放到生活中去验证,从生活中的语文实践去寻找蕴含的语文现象。还会随时关注周围的人物和实例,拿周围有效的人物做榜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的意志。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15-0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逐步实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语文审美教育效果不佳,阻碍了学生语文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自身关于物质与审美的合理结合,提高素质与审美能力,促进生活审美的不断提升。可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探析提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实践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可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来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通过提高课堂生动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教学。
其次,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来看,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最后,从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来看,高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面对严峻的高考挑战提供休憩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综合认知和应试心理两个方面素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包括教材美、教师美、教学美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者普遍认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内容片面注重自身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学生对审美教育理解不深入,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说,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考试为目标的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同时也导致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下降,抑制了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只注重教学和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划分不合理,学生理解不深入。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表演”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利。同时,教师忽略了语文的文化传承这一重要功能,使得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审美的理解不深入。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方法过于依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内容创新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审美性、情感性、开放性、持久性以及师生对话等原则,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能力,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视度。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从思想层面提升对高中生审美教育的重视。学校可以组织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审美主题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邀请一些在语文审美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来分享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教师要从内容和方式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遣词造句和(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5页)言语表达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外,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育,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自主的思想表达与沟通。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阅读、作文写作等常规的项目的创新性教学来逐步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认知与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以“春”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及想象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活动课 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这些都体现出了对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的重视。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1.高中语文活动课课程目标的设计
高中语文活动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课程目标的设计有所不同。例如:以演讲与辩论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演讲辩论,提高思想认识和文化修养,增强观摩事物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探讨若干个典型演讲、辩论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掌握演讲、辩论方法;通过观摩演讲、辩论活动,感受演讲、辩论的机智与艺术,分析演辩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观摩听众反应,了解演讲者、辩论者的表述效果;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养成在每一次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反复实践,丰富临场经验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发展个人潜质,弘扬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目标设计是高中语文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课程才有可能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2.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一般从以下四个阶段实施:(以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这一活动为例)
2.1 准备阶段
2.1.1 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每位学生设计―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
2.1.2 制订活动方案,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2)活动的内容:描绘出一幅简明的图画(或图形,符号等),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内容浓缩在“标志”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并用简洁的文字对“标志”的内涵进行说明和评述。(3)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前收集各种图标,如大型活动会议的会徽,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的形象标志等,增加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图标内涵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自我形象的设计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文字的表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所有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主要在课上进行设计(可利用课下收集资料,进行整理)。(5)活动的具体过程:确定主题―制订方案一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设计一学生总结一教师评价。
2.2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研究型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加研究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思路。以以上活动为例,教师将自己设计的形象图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案、题目、文字说明猜测图标代表着谁。之后,教师讲解图标中所表达的个人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也对学生的设计给予了形象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动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设计上去。
2.3 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况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等。
2.4 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要多种多样,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应分别以书面和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型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以上面活动为例: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再推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创作者要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标志的含义。
3.高中语文活动课的评价
教师对活动的评价是不能缺少的。在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和总结以后,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包括对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目的的讲解、对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讲解、对整个活动的评价。当然教师的总结在让学生学习、了解比较成功的作品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所以教师的总结应尽量以肯定的语气来进行,如:“这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同学们都很努力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形象。以后我们会更多的开展类似的活动,希望大家以后更加的努力,比现在做得更好。”最后教师还要指出这次活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活动提出建议。
我们要积极地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人语文教学当中,让语文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充满活力与趣味。让学生能够真正乐意去学习语文,让“大语文”不再是学生头疼的话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贴近素质教育。当然语文活动课可能会受到诸如高考独木桥、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只要教师有坚决彻底的课改思想,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无私爱生的奉献精神,语文活动课就一定能进行下去,发挥其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方方,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8(2),76.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定位 教学方法 手段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语文课上系统的整理慢慢形成的,足以看出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语文课有多么重要。
高中语文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充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都成了张嘴等食的乖宝宝,同时慢慢的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师生定位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新课标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只有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要实现新课标中的要求就必须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真正的把学生定位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爱听的听,不爱听的也得听,我讲课跟你听课没关系,我讲完就完成任务了。要形成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经过讨论或者交流,加上资料的佐证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方式或观点,或得到几种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的智慧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老师自己讲出来的,这样整个课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思考者,是最终结果的提出人。
二、加强交流培训转变思想,提升教学水平
要想迅速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广大教师作为最终执行者必须首先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所有学生的未来,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
1.组织教师培训、研讨、交流,统一思想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想一朝一夕的改变谈何容易,我们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动全体执教老师在不同范围内一起学习、研讨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首先这种培训应由当地教育部门来组织,并且采取先学习后研讨的形势,先有主管部门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目标及未来影响详细讲透,之后要求教师分组研讨,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开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们的思维,同时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传承分享。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培训与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各学校之间也组织教学交流,但课业的繁重也让这种交流越来越少或流于形式,老师只是平时根据自己所学和摸索到的经验实施教学任务,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非常少。借此新课改的机会,可以组织各校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社会中的作用,优秀教师的分享,来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并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与时俱进,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战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课堂反而越来越冷清了,渐渐的只剩下了讲台上孤独而辛苦的老师,但是老师的主导和主题角色融为一体的模式始终没有变,此次改革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情境教学法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感情也,作为学生,没有感情或求知欲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热爱学生,盛情真挚,才能运用情境教学,而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本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因此语文课必须采用情境教学,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来诱发激励唤起“学生情”,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祥林嫂》、《蒲公英》、《雷雨》、《城南旧事》、《哈姆莱特》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在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不容忽视。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我们就可以通过里根总统父亲夜里帮他种树呵护他的心灵的故事来渲染气氛,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辅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
3.分组研讨教学法
分组研讨教学法非常适合具有成人特点的学生,老师在课前先预告下节课的研讨题目并分好组,请同学们课下去预习并查阅资料,课上的时候小组之间首先轮流根据老师的设问发表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带上自己的思考,小组内经过总结后,由小组内公推2名同学到全班来发表小组的共同智慧,再评选出班级的前三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
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在复习课中学习到了有效方法而事半功倍,从而在考试中大获全胜。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就是因此在复习课中苦苦不得方法,而最终在考试中惨败而归。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科学的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老师可以从科学安排时间、强化记忆技巧两方面来进行。在科学安排时间时,要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轮次之间时间的间隔及复习的频率,避免因重复劳动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强化学生记忆技巧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记忆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途径来提升学生记忆的效果。老师要经常从各方面搜集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如联想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保障复习的效率。
2以科学化方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条理性
如果在教学当中缺失了条理性,那么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只能是一团乱麻,更不用说复习的质量了。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注重复习课的积累,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对近几年来的老师复习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其编排为系统化的复习内容,可以分解为多个板块,并逐步地细化,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冲刺时的复习做准备。老师要根据这些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复习课的教学计划,用条例清晰的讲课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脑海中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能够有效地进行衔接,提高复习的整体效果,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3以科学化的方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全面性
只有全面的复习,才能保障考试的万无一失,因此,老师必须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复习的拾漏补缺。在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当中,老师不能在练习评讲过程中单纯地对答案,而是要根据题型和内容来进行分析,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方法,使其今后能够在遇到同类题型时触类旁通、迎刃而解。同时,老师要知道学生进行拉网式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之后,针对复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第二轮针对性拉网式复习,不留死角,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知识点。经过数轮复习之后,全面解决学习过程中遗漏的重点,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节省了复习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以科学化方法增强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要实现这些教学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课堂充满了趣味,学生才能从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继而相互合作、深入探究。相对与其它课程而言,复习课的教学过程相对较为枯燥,重复的知识点也会让许多学生打不起精神,那么就需要老师来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在紧张的课堂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知识、小故事,调节课堂的氛围,缓解学生疲惫的心情。老师也可以根据复习的知识点安排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的融洽和谐。
一、“高中语文感悟学习”的内涵
我们认为,语文中的“感悟”是指个体(学生)对载体(阅读文本)的感知(阅读)过程中,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有所感触(感)到有所领悟(悟)的过程。这是透过事物表象发现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从“深思”到“自知”的过程,是从理解到创新再造的过程,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
所谓感悟学习,就是学习个体揭示、体认知识背后蕴涵的主观价值的一个领会过程,它是形成理性与非理性整合统一的价值情感体系的过程,是以客观知识、理性情境认识在量上的积累为基础,达到直觉认识质变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特性
感悟式教学是顺应感悟学习的内涵特征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在感悟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的揣摩、思索,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后使得理解的以加深,想象得以展开,情感得以共鸣,才情得以展示,人格得以升华。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法结合高中阶段特点,更加强调学生感悟的主体性、深刻性、人文性和语文阅读、表达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出5个特征:
1.非理性思维。感悟学习,是主观与客观的合一,是自我体验、自我意会性的观念。殚思竭虑的理性分析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2.不可重复性。由于每个学习个体的经验、视野、文化积淀不同,所以感悟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整体性。感悟学习是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方面的整体把握,它获得的更重要的是隐含意义和非语素意义、内部语境意义和外部语境意义的总和。
4.创造性。感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
5.情感性。情感是感悟的动力,也是语文感悟学习的起点。文本中的语言不仅只是单个的文字符号,也是一种情感符号。在与文本情感的交融共鸣中,才能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三、构建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新模式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背诵”为基本模式的,“背诵”注重的是“记忆”;解放后的语文教育是以“讲读”为基本模式的,“讲读”追求的是“理解”;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该以“感悟”为基本模式,“感悟”更为注重学习者心灵的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总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大”,为了赶进度,老师一方面把“讲读”和“问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统一代个性、以理性的分析取代心灵的感悟,把原本适宜意会的含蓄美妙的文学意境,肢解、剥离,压缩,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忽视了“人”,难以适应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要。
“讲读”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思维感悟,但教师牢牢控制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缺少深刻思维所需的时间,也缺少创新思危所需的空间,其思维时间短,空间少,步子小,浪费了学生深刻思维的时间,成为造成语文学习中“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
高中语文感悟教学,就是把平等、民主、和谐、高效引入语文课堂。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语文学科的艺术性、人文性与社会性,尊重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自主感悟和厚积薄发的特点,以“感悟阅读”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从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写,读有所创。其范围包括以“感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自主阅读课、课外阅读三个方面。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结构为解题、感悟、交流、结题、训练五个环节,分别是阅读过程中的准备、收获、分享、完善和补充阶段。以阅读创新的感悟阶段为核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的深入思考独特感悟有时间上的保证。通过这种时间相对集中的阶段性自主感悟和交流,把语文教学从讲读和问读为主的“计划经济”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式的自读自晤、互启互助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高度重视自主阅读课和课外阅读,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建立“语文阅读室”,增加“语文阅读课”,给了学生开放学习的空间;语文课中教师讲读课时由每周六节间为四节,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依据魏书生的民主教学原理,设计学生语文课外学习自主管理小组,扩展了语文学习领域。
四、高中语文感悟教学的意义
1.建立起了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解题、感悟、交流、结题、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自主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尤其是交流环节,好的学生作品异彩纷呈,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2.切实促进了语文教师思想转变
通过可行变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主动发展教育活动中,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创造精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3.激发了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教师的交往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
“学会分享与合作” 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三、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四、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又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六、训练教师的记忆力。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教师在组织和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七、丰富教师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这是由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想象力:会使教师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教师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
八、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关键词] 高中教育;课程标准;有效;教与学
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应该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规范和实践技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尊重学生差异,以学定教,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对话引领学习价值;主体互动促进自主建构,促进三维目标及语文素养的整体达成;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
一、有效的研:关注发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为了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特别要研究高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力。
“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内涵上说,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积累、知识视野)、语文能力(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交际能力)、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感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言语主体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内容。语文素养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就要求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从传统的“知识能力”一维目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转化。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课堂行为主体,设计契合学生学力和学情的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纲领性地预设有效学习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有序导引课堂教与学全程,并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课前准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绪状态,对教学内容“再度开发”,设计学习情境与传播媒体、准备教学策略与手段等。典型的高中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流程有:“联系实际,导入”、“探索实践,新知”、“实践运用,体验”和“归纳知识,拓展”等四个环节。教师行为设计,包括解说、指令、提问、评价与反馈(预测中的反馈)、情境控制等。要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具体安排项目学习的时间。
(二)有效的教学对话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对话。教学对话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境界。语文素养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附加值也在共享中倍增。
(三)有效的主体互动
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充分获得语文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这是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的充要条件。
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实现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宽容。
教学过程是主体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可以在同伴学习中得到互补。 转贴于
(四)有效的课后观测
下课不是教学任务的简单结束,应该是学生学习后个性化感悟和内化的经历。课后,教师既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内省、反思,还要观察学生学习后的成就感或情绪反应,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自我发展。
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后期绩效诊断,必要的测验和阶段考试将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检验结果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化有效教与学的成效。要让学生知道有效的测验只是对一个时期学习行为的考察,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一)习得自学习惯
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习得语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包括:主动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管理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体验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二)学会知识管理
高中学生要寻找科学有效的学习宝典,知识管理便是最有效的秘笈之一。“知识管理”一般界定为“利用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内化与应用、知识的分享及知识的创新等策略”,是一个知识有效“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提升教学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高中学生必须学会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科书(尤其是“必修”模块)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更好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
(三)获得考试能力
“唯考”和“利禄主义”的思想显然背离《标准》的要求,必须批判并肃清;然而,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毋庸回避评价考试,考试考验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是检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考试之一。“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工作方针,“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四、有效的化:关注文化,融和有效的教与学
新课程语文有效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学主体、课堂情节和生命成长整合发展的“文之化”上,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圆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层面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的和谐融合,必须超越知识获取升华人文精神,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和。理想化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运用文化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反思,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应用中提高古典与时尚贯通、民族与国际结合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从“有效教学”到“有效的教与学”,是一种教学论的进步。评价有效的教与学,关键在于考核“学的绩效”和“化的成效”。简单描述之,即: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学生的“学的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价值 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技术层出不现,高中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微课”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一、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概述
“微课”重在于“微”上,具有明显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单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其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定义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围绕知识点,利用教学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方式还处于课程应用的初级阶段,虽被教师和学生广泛接受,但在实践运用中还需教育工作者加大研究。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不仅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还在课堂上创设了资源的小环境,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尤其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百花齐放”,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微课”进行思维的拓展,为学生创建想象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短小精悍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最直接的价值就在与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使学生直接进入到教学主题上。常言道,好的开始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利用“微课”在课堂的开始进行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教学内容的心里,还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红楼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段《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到红楼梦中,然后在讲解红楼梦知识,学生会更感兴趣,会更易于理解。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有效策略
虽然在其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加以改善。本文借鉴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提出以下的有效策略:
(一)“微课”内容要简而精,要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往往会出现多而杂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简而精的“微课”,发挥其价值,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可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教师在利用“微课”时,一定要注意“微课”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微课”在语文课堂上充当兴奋剂的作用,让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
例如,语文课本中《六国论》一节,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更因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难以琢磨等问题,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授课时,先根据教学内容简单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诵读一遍。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视频来理解。最后在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学生更易理解。这里开展的“微课”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使得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二)用“微课”代替作业,转变巩固学习成果方式
高中语文知识多而杂,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囊括全部知识点,这就需要布置作业来完成学习,并对课堂学习成果进行巩固。教师可以转变之前的课后布置作业的方法,通过“微课”视频来观赏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更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课外扩充。在学生利用“微课”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达到监督指导的目的。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雷雨》这篇课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不能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需要学生利用课下实践进行补充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雷雨话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后进行观赏,然后写一下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这样不仅使学生愿意完成作业,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还掌握了语文知识,更因为“微课”的短小而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生活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迈进教学的“微课”时代。“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价值已经被教育界认可,它取得的效果更是显著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微课”,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尽量改善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思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7).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师 “光环陷阱” “限量陷阱” “人气陷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91-02
高中语文是一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既要考虑语文基础知识点、线、面互相结合,又要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潜存着许多容易忽视的陷阱,如“光环陷阱”“限量陷阱”“人气陷阱”,创新高中语文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应避免陷入这些陷阱。
一、跳出“光环陷阱”,解决教师自身突出的素质问题
所谓“光环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凭借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形成的“光环”,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从实际出发,对新课改发展模式估计和认识不足,喜好沉迷和满足以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主要弊端:思想僵化,知识恐慌,缺乏创新和生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凭经验、凭记忆、凭传统、凭兴趣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语文教师要突破老观念、老经验、老办法、老眼光,要有时代眼光、发展眼光,要有创新思维、独特思维,要具备很强的会说能力、会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引领风尚、树立标杆的理念。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不主动跟上时代节拍,不善于分析面临环境,不屑于“充电”“补学”,就会让课堂教学失去生机活力,失去创新创造氛围,就会掉入过去光鲜成绩的“光环陷阱”。解决思想僵化、知R恐慌和避开陷阱,需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补脑”意识。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事事关心”,必须具备敢于批判、敢于纠正的创新勇气。“补脑”要态度坚决,从最新教学理论入手,做到勤学、勤思,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坚持读书、阅报、上网,形成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从新媒体吸取新鲜知识,把握教学领域新形势,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学识常识,切实补上理想信念和专业知识的“钙”,增强“授渔”能力和水平,不仅要多“授鱼”,而且要更加注重“授渔”。
(二)寻找学生思考兴趣点。是否瞄准学生“兴趣点”,体现语文教师学科能力的强弱,更是避开“光环陷阱”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语文教材基本内涵和要素做到心知肚明,而且还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特长专长、课外阅读等指标,找出规律、找出着力点,主动探索归纳学生“兴趣眼”,从“兴趣眼”着手,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师每年确定至少 1-2 个教研专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形成探讨式实验课改模式,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把控能力。
(三)争当队伍“行家里手”。跳离“光环陷阱”,需要语文教师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做到“先学一步”;获取知识方法和渠道要多开辟一些,目光多看远一些,做到“先着一棋”;强化教师语言训练,要学会多说“行话”“新话”,符合新课改之后的行业和专业表述,使得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学生,做到“先入为主”;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亲自调研和执笔,形成符合各自特点的教研成果,做到“先行先试”,真正把自己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行家里手”。
二、避开“限量陷阱”,解决教师教材讲授片面化问题
所谓“限量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眼睛只看到教材的平面知识量,而看不到教材的立体内涵量,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把平面知识讲授传播到位就是成果。比较侧重平面知识,忽视立体内涵,学生从教材中摄取的精神食粮供应不上,出现教材“钙质流失”现象,不利于高中学生精神引导和人生价值确立。主要弊端:游弋教材,浮于表层,缺乏深度和拓展。
其实,高中语文教材潜在信息量非常丰富,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传达的不止于语文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和、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语文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上,把教材的表层涵义作为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缺乏知识摄取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出现三种倾向: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低;二是自由命题作文分值低;三是学生思想素质提升速度慢,书生气重,缺乏活力。出现这三种倾向,是陷入“限量陷阱”的主要体现。俗话说,“教书先教人”,人的素质提升必须从语文教材中吸取涵养,语文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跳出教材信息平面,俯视教材信息“库存”,自觉避开教材信息“限量陷阱”。对此,破除不良倾向,避开陷阱,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触类旁通引导学。“限量陷阱”的突出特点,就是把教材信息作为唯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学生掌握了教材基础知识,却掉入了另一个知识“黑洞”,无法应对全新语境带来的新问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将教材信息向课外其他领域延伸,俯瞰和传播教材信息所涉及的之外其他知识,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打开“教材情结”,打破教材知识点“枷锁”,引导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拓展本领,向无限量语文宇宙空间吸取基础知识和精神食粮。
(二)重视经典著作深入学。经典著作是高中学生逐步培养思想品格的重要载体,隐含着前进的历史影子,流露出忧国忧民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高中语文教材,认真识别经典要义,把经典名作的学习和引导作为帮助高中生打开阅读理解库存、获取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资料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抓手。坚持深入学,组织高中学生不定期开展语文“读书会”“主题书评”“名段名句”阅读班会等活动,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比如深度解读诗词《沁园春・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提醒、把控作用,让学生融入经典名作学习,帮助学生吸取名作思想精华、创作精髓。
(三)重视网络资源补充学。运用新媒体网络手段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以高中语文教育资源为主经营的网站不计其数,特别是微信的推行,拓展了语文教材信息量,教学观点各种各样,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订阅“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学语文”等微信公众号,从网络中选取一些网络名篇和学生分享,教育引导和增强高中生资源信息辨别能力,进一步拓宽高中生知识面。
三、远离“人气陷阱”,解决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所谓“人气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维护和树立个人形象出发,将个人角色定位为“人气王”,以“人气”聚“学气”,形成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出现了思维错位。其主要弊端是:注重气场,虚设氛围,缺乏成熟的师资风格。
语文课堂教育不是文化艺术表演舞台,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克服讲台“作秀”“走秀”,塑造个人独特形象引起学生关注的错误倾向。毕竟,语文教学是影响高中生思想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风向标。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产生崇拜心理,就能活跃课堂,就会听得了课、入得了脑。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各式各样,“各领”,把“嘴功”当“脑功”,把学生当观众,把自己当演员,教师虽有掌声,学生却无长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引导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不专、不尖、不深,出现课堂教学“人气陷阱”。克服“人气陷阱”,形成成熟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育要严肃活泼。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探讨交流、思考问题、促进记忆、强化吸收的氛围,是课堂教学范围的主要方向。高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坚持成熟的基本教学方法,秉持课堂教学严肃且活泼的原则,预留足够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话题,在充分把控课堂秩序基础上,推动学生自由探讨。教师在其中担当“控制手”“魔术棒”作用,但不能无原t地引起课堂“喧闹”“轰鸣”,课堂同样需要一份安静空间。
(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重榜样力量的示范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课下交流、生活休息等方面要加强个人修养,多从细节上关心学生,从方向上影响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而不是无节制地宣扬个人学说,树立个人主体形象。要讲究课堂吸引策略,除了探索学生“兴趣点”,还要从个人丰富学识方面,发挥引导效用,把学生的尊敬和崇拜转化为投入勤奋学习、摄取知识的行动之中,进一步营造符合师生身份、符合教育道德、符合高中生成长规律的“人气”,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摘 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时期的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18-01
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对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社会发展到今天,书写依然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切身体会到现代语文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目前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不充分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尤其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学科进一步引起重视。写作虽然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板块,不管是在现代教学中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还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一些本应该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辅导的语文课,结果教师可能不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而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其他知识板块的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技能的方法与技巧,也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然而就目前高中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不够浓厚,学生视写作为完成一种学习任务,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方法与技巧的教学,而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原本写作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依然比较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自然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的速度就比较慢。
3、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
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本来就较少,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间就更少。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也较少,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除了完成既定的写作任务,学生一般不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目前高中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逐渐在淡化,这也说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较少,训练不足。
4、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不足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将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学生进行介绍,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写作活动的目的,而对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学生之间对写作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十分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较接近,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与启发,而目前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引起重视。
二、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文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写作学习。
1、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对写作教学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对于写作教学课,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和掌握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2、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重视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鼓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本人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信心更强,同时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也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加强烈的成就感,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不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寻找有助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与技巧。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不够的情况,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写作练习,还要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适量的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4、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