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15:41: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初小衔接

据笔者了解,许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关键原因在于用小学学习方法来学习初中语文课程十分不适应,而且在知识储备上达不到初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工作,为初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搭桥铺路,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初中语文教学难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文体并鉴赏文学作品,知识量更大,对语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课程开设数量远远多于小学阶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这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许多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快节奏,虽然小学阶段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流于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阶段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不会合理的分配利用个人时间,不习惯一遍过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突然难度加大的考试,慢慢的产生了厌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未来各个科目的学习。[1]

从更细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教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小学语文教学像一位母亲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谆谆教导,温柔而周到,初中语文教学更像一位父亲,表现的松散而粗犷,更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赖性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贪图安逸、无所适从的误区,许多聪明的学生在小学时因为教师叮嘱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师的督促成绩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主要目标在于打基础,而且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教师通常重视傳授而非引导,对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当学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间从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际到理论,跨度太大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因此,我们要从初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小学阶段教学的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做好初小衔接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首先,小学阶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我们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先把握好基础知识教学,做好总复习教学,系统的总结归纳小学阶段的拼音、字词、句段等方面的语文知识,有序的安排复习流程和环节,注重知识规律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确保知识储备和理解运用水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做好预习,在课后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预习和复习的任务、目标,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支持。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再次、我们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初中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诗歌朗诵比赛等手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放松,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法指导上,以便于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氛围和节奏。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卖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丽的东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的写作手法?3.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好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4.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一定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学语文不爱动笔是不成的。这其实是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要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想象和分析思索,这些方法,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过渡初中学习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2]

最后、我们要加强交流,做好信息反馈,及时沟通协调。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校内其他教师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还需要与初中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现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和预见,认真听取初中教师的意见,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相互借鉴和帮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2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 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某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篇3

小学与数学教学研究问题贯彻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之中,也是关系到中小学数学整体性改革的重要问题。初中数学的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动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衔接是一个双向对接的过程,所以想要解决小学、初中衔接不当的问题,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各自向对方靠拢。以下,是我对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趋近或倾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努力去克服。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采用“灌”和“压”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使不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在教师的严厉管束下,学生虽然对数学没有兴趣,但只能被动地勉强学习。然而到了初中,教师更多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而对学生的督促减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松懈而缺乏兴趣,如此一来便会引起动机与效果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小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诱导、启发,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中学教师也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十分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就整体而言,小学数学作为中学数学的基础,而中学数学是小学基础的延续和发展。小学教师在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把握好四个衔接点,为中学数学教学起到渗透和铺垫作用。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阶段只学过整数、分数、小数这样的算术数,进入到初中学习之后,便引入了负数概念,将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有理数范围,数的计算也相应地在四则运算基础上增加了乘方、开方的运算。这一过渡,负数的引进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理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完成知识间的过渡,首先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另外,务必使学生熟悉算术的四则运算,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便能够完成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2、数与式的衔接

在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便引如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对有理式的运算展开了研究。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是质的转变。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要让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但是,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另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

3、由算术四则运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小学中的应用题是用算术的方法解题,是把未知数放在特殊位置,通过已知数求出未知数的算法。而到了初中以后,以方程的形式解应用题,把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根据已知条件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在开始时,一些学生不习惯于用方程的形式解题,此时,教师应选择一些以方程解法比算术解法更简便的应用题,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够体会出以方程解题的优势。而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可以要求用两种方法解题,这样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两种解法,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授课时还要强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衔接

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有了对于几何的初步知识,在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几何概念,这属于基础实验几何的范畴,更加侧重于计量,而缺少逻辑论证。学习中学平面几何的关键在于需要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而在小学,这方面恰恰是薄弱点。从“实验几何”发展到“论证几何”,过渡的桥梁便是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因此,应在小学数学中为初中论证几何的学习做好以下铺垫。①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里潜在逻辑推理因素。②在应用题教学中,逐步让学生说出分析推理过程,并学会用语言和数学符号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③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适当安排具有推理论证因素的练习题。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篇4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其实,大纲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教学大纲对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大纲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以家乡为题,写《我爱美丽的家乡——×××》、《欢迎你到×××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 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四、 研究学生,做好衔接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篇5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我国语文事业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知识点、知识面以及学习密度相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都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平稳的过渡到中学阶段,保证语文教学不同阶段的连贯性,实现小学到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践,简要阐述如何做好衔接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育;过渡;衔接

小学和初中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两个阶段,既有阶段性的特点也有统一的整体性特点,其课程目标也要求教育保持连贯性统一性。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应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出现语文学习的不适应性,发生脱节现象。

1.影响小学与中学语文教育衔接的要素

(1)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整体的课堂知识容量相对是比较少的,其涵盖的知识点也并不是很宽阔,基本的教学要求侧重于浅层知识面的理解和学习,思维难度并不会特别高。一旦进入中学阶段,教材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提高,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授课方式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构建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相应的教学,由于课堂知识容量不高,讲课的速度比较慢,学生很容易掌握住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进入中学阶段,教材内容体系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课堂之中教师必然要加快讲课速度,教学方式也不同于小学阶段,再加之对刚进入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极其容易导致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学的语文教育,发生教育脱节现象,使得学习效果下降。

(2)学生特征与学生习惯

小学生课余时间较为丰富,学习任务没有中学那么多,整体的学习氛围都是舒适宽松的,这也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而进入中学,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习要求高、学习任务重等问题都摆在了学生眼前,这种跨度的存在,往往使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无法很快适应新环境,跟不上中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从学习习惯的角度来看,能够迅速适应中学语文学习的学生必然是那些热爱语文、语文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较高的语文素养。而如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对,极其容易导致进入中学后,难以适应新的语文学习环境,自然也会感到学习的吃力,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学习所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进而使得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造成学习成绩的滑坡。

2.衔接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开展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观念的统一性也是衡量教育能否保持连贯的一个要素。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观念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特点、学习价值最本质的认知,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取得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应该加强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促进教学观念的统一,树立学生主体观,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充分的小学语文活动中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从整体统一的教学观念出发,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为今后小学生迈入更高的阶段打下夯实的思想观念基础。

(2)创新教材,拓展知识内容

知识过渡衔接的桥梁便是教学素材,而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素材,把握好知识的衔接性要求教师有效处理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注重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拓展,加强与中学语文知识的过渡。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帮助小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以拓展创新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中学阶段一些基本的有用的语文知识以拓展的方式提前引入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从而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3)改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小学与中学作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不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单纯的依靠记忆便可掌握语文知识,而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实现小学与中学语文学习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课堂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出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发展的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顽强的心理品质,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而为适应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过渡准备。

(4)做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小学就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小学语文能否有效实现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教学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当前的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发展性评价往往是与中学相割裂的,这既不利于不同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也不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统一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从教学和学生这两个维度改善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以评价体系作为引导,使小学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朝中学靠拢。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从全局出发站在统一的高度去看待,在教学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好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连贯性与层次性,在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小学生迈向更高的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祥.语文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08)

[2]熊宁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6)

【作者简介】

篇6

从学生角度分析,小学生更加注重形象化,直观的知识和既能体验,而初中学生会更加倾向于探究问题的解释和规律,因此,对于小学科学课中出现的物理知识应严格按照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好好呵护小学生们的科学观察、发现能力和简单的探究体验精神.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同样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展开教学,好好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设计方案,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如果小学阶段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过于复杂和抽象,小学生的兴趣点会因此逐渐降低,关注度也会下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会受到影响,教师应该明确初中物理中哪些知识还会进一步的学习和涉及,有针对性的依据课标进行定位和设计.同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应明确和了解哪些物理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涉及和解释,这些内容需不需要进一步去讲解,需不需要进一步去探究,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去严谨和规范.

1 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比较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中涉及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发现,从小学到初中物理知识经历了从粗略到严谨的过渡,从具体形象认识到探索本质规律的过渡,从内容零散到内容系统的过渡,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规律、定量计算的过渡.

例如,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课讲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个阻碍物体的力,这种力是摩擦力.这是小学科学课中的定义,而初中物理中定义为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仔细比较不难发现中学多了“相对”二字,我们知道相对显示出概念的严谨性,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讲解时就要认真强调,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相对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摩擦力的实验,他们在初中阶段再接触此类实验的时候并不陌生,而恰恰是在不陌生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着重向他们强调相对的含义.又如,在讲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时候,小学讲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有关,初中物理则讲,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重力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初中物理讲法的严谨性应该说再次体现.

例如,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沉和浮》关注的是相同物体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初步探索影响沉浮的因素,通过马铃薯在清水中和浓盐水中的沉浮探究,通过比较同体积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来判断物体在这种[HJ1.6mm]液体中的沉浮,这里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影响沉浮的一些因素,重在探究过程,并没有实质性的对沉浮条件进行深入探究,更多是定性的分析现象.而到了初中物理中,浮力作为一章来研究,包括浮力现象,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等深入的分析研究,出现了定量的探究实验,尤其在探究影响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时,通过物体在液体中受力的分析后,推导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关系对沉浮的影响.同样的知识点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对学生的要求是一个很大的[JP3]提高,所以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教学尺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JP]

例如,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章《温度和水的变化》中对于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讲解得很详细和规范,到了初中物理时可以适当地讲解和交流;在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时候,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已经涉及到光是怎样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均可解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初中物理中可以简单的讲解和交流,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并且进一步思考更多能够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在小学科学三年级课程中有一节是《比较水的多少》,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比较轻重,而在初中物理中这应该是比较质量的大小,重量和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而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刻意的去区分和认识,而在初中物理中这些概念界定则更加严谨和规范.

仔细对比阅读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和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不难发现小学科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内容非常全面,基本涵盖了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热、声、光、电、磁等各部分,可以说为初中的物理学习奠定了非常良好的认知基础,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实验、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学生们真正学习物理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小学阶段,曾学过哪些物理知识、做过哪些物理实验、了解哪些物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有效的衔接.

2 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此方法在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中已经提出并定义.

例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控制压力不变,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无关系)等.

2.2 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取一根相同的蜡烛代替它的像,对比物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等.

2.3 转化(放大)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量,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例如,发声体的振动(音叉的微小震动被转化成了乒乓球摆动);力的示意图;磁感线的描述和方向等.

2.4 推理法

篇7

一、处理好中小学的衔接

在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教材的差别比较大,难度更高,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大约为60%,而古诗词和文言文大约占30%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课文安排,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首先教师要树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由于初中的课程内容比较多,不能要求学生马上就掌握,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并逐渐加快节奏。在前一两个单元的讲课时,尽量讲细一些,将难度降低,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待学生慢慢习惯了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后,对基本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再逐渐地加快进度。

二、做好能力的培养与生活的衔接

在初中7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和课堂内外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谈谈自己的心得,有什么疑问和意见要勇敢提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文学作品的录音,锻炼学生的听力;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错别字,开展学生互找错别字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辩论赛等,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比如在学习7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谈谈对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和感受,然后在课后以四季为主题进行写作,学习教材中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将学习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景色相结合,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用教学活动促进衔接教学

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年龄还是心理上l育都还未成熟,比较爱玩和好动,在学习中难以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转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多组织一些具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7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后,可以让学生扮演情境喜剧,或者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加强了课堂互动,在扮演课文角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角色性格,从而更容易掌握课文中的内涵。

四、深入研究中小学教材的内容

要做好初中起始班的语文衔接教学,教师必须研究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加强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新课标中对于语文学习三个阶段有一定的指导变化,首先是第一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语文运用能力;第二个阶段要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学习;第三个阶段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逐渐过渡到文学欣赏。从简单到复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教学的衔接。

比如在教学7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前,教师先对小学教材中的《三味书屋》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氛围,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的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又比如在学习7下第一单元《,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的故事――机智的》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这篇故事的时候加深对的认识,通过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增强学习效果。

五、语文衔接教学中的综合评价

因为起始班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上差异较大,如果教师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就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小学语文教材,初中教材的内容更多,难度也更大,对于那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更为困难。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这种情况,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适应的逐步衔接的过程。可以在第一节课之前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考核题目,从而了解学生的语文基本掌握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有针对性地制订衔接教学策略。

篇8

一、 问题的提出

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外语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已具体地反映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之中。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又是小学英语的延伸,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

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我市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如何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成功地将小学英语教学过渡到初中英语教学,是我们必须思索的问题。

1、做好学习兴趣的教学。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他们天真活泼,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 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挂图多采用鲜艳的颜色,人物造型具有趣味性,教学课件的制作也体现实用和趣味性的特点。我还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享受英语。例如,在讲《 Can you run fast? 》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

Step One:Warming-up

a:Play a game.Show some pictures of action on the screen.The teacher gives the order and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b:Call a student to be a teacher.

c:One student does an action and others guess.

Step Two:Listen and say

a:Can you run fast/jump far?

Yes, I can.(Do the action)/ No, I can't.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b: Have a match.I am the winner .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

c:Practice the sentences.

Step Three: Ask and answer

a:(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students on the screen)Teacher ask students answer.

b: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Students ask and answer.

Step Four:Listen and read

a:Listen to the radio.

b:Listen and repeat.

c:Ask some groups to act out.(利用各种道具,如:头饰等)

Step Five:Make a survey

a:Ask other students in the class "Can you..."

b:Report their survey.

"Who can...?" "...can do sth"

Homework:Accroding to their reports try to find out how many students can do the same things and how many students can't.

在刚开始上课的第一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大屏幕出示动画的形式来玩游戏。学生的思想很快进入到课堂中。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大屏幕等形式学习新课。整堂课学生都在兴趣中学习英语。

又如,我在讲《 Shopping 》一课时,让学生表演一个购物的短剧。我提前布置好一个购物的场景,拿来好多食物和水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此外,我还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等,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浓厚的学习兴趣。

2、做好课本的教学。字母是词汇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要对26个字母烂熟于心包括其读音、发音归类、大小写和书写等。

例如,学生对小写字母中的b和d分不清时,我告诉学生两只手面对自己做"你很棒"的动作,左手b右手d。通过形象记忆使学生掌握字母。

词汇的教学历来都是老师头疼的问题,也是学生头疼的问题。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记忆单词大多靠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兴趣全无。急躁和烦感的情绪便会产生。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词汇接龙、给首字母、句子挖空填词、字母组合完成单词等各种方式,并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除了掌握单词的音,还有单词的义,并鼓励班上小帮手帮助一批后进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

另外,我把每一个模块的单词化整为零,每次记一半(大约五个)。全背下来的就给一个STICKER,能力强的学生一次可以多背几个,把所得的STICKER积累起来到期末看谁得的多,班级前十名给予奖励。这个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初中英语记忆单词打好基础。

篇9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原因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27-01

小学生毕业进入初中后,总有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没有做好衔接。没有做好衔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进行讨论。

一、小学生进入初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1. 教材方面

小学数学教材版面插图丰富,很多数学问题都用对话形式展示出来,就像连环画一样,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内容主要以正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为主,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很贴近,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初中教材除数学图形外,没有丰富的插图,数学内容又比较抽象,学生对很多概念会一时难以理解。数学知识难度加大,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明显提高,是造成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学习的主要原因。

2. 教师方面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心理上会把学生看成孩子,对他们比较宽容。在说话语气上教师也会更温柔,课堂上会更多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而初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会更严格,使用鼓励性语言相对较少。另外,小学数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重复演练,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但初中面临着升学压力,教师为了初三留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在平时教学中不得不加快进度,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也不能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3. 学生方面

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有事就会报告老师。他们往往不听家长的话,但不敢不听老师的话。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兴高采烈。而初中生是个性发展的一个转折阶段,随着身体的发育与成熟,心理也会趋于“断乳期”。这时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依赖老师,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了无情的挑战。如果教师过多地进行说教,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做好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在初中数学起始课上,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当然不仅是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还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再次,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作业分层布置、设置基础题和提高题供学生选择等。平时检测要注重基础,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2.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初一教学方法要与小学教学方法相衔接,放慢教学进度,把握好教学节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初中数学较难的问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进度上,可先放慢起始进度,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逐步加快。再次,在知识导入上,创设问题情境要N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数形结合或采用教具及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同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分散难点,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最后,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与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点,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并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既要温故知新,又要防止知识负迁移。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进入初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明确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把初一新生当成半个小学生对待,在教学方法上先与小学接轨。初中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再慢慢由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先扶着学生走到陪着学生走,最后到放手让学生走。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使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衔接。

四、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让学生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越深,钻研越透,真实具体掌握了教材安排的主要思路,教学内容各知识点的分布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就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教学方法,有效地依据教材创造性完成教材的内容。把陌生的内容生活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单词兴趣化,强化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将终生受益。从而达到英语教学衔接中的科学合理,自然过渡。

二、教师教法的衔接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的学生,仍然保持了小学生天真幼稚、个性活泼、求知欲旺盛、向师感强烈、不喜欢教师一言堂的呆板教法,也不喜欢教师态度冷漠。他们习惯生动活泼,让他们动起来的课堂,喜欢老师时刻关注他们。但是我们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这些年龄小的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便出现了明显的脱节。

因此中学老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机会能深入小学课堂,亲自体验一下,并向小学教师请教一些游戏活动的方法,结合初中学生,课本的特点,引进一些新鲜的理念和方法,让初中的英语课堂也能生机勃勃,充满乐趣。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会感到精神愉快、不知疲倦。所以在教学时要寓教于乐,继续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拼词比赛、单词等不仅及时复习教授过的单词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初中学生在学习单词过程中不感到单调,我也利用直观教具,建立形象思维。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直观教学的方法还是符合初中学生思维特点的,所以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或立体投影等教学手段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对于小学教材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总结和熟悉,在课堂上我经常以旧引新,采用以旧词解释新词,以新词套用旧句型,以新词造句重温旧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做到词不离句,活学活用。在作业的布置上,由于初中课程任务重,学生常常不愿意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所以我们在年级组中经常搞些活动,比如在学了人物介绍之后,进行自我介绍的演讲比赛;在学习了各种节日之后,让学生动手做了做代表一些节日的物品;在学习内容比较丰富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份英文小报。每一项任务都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

(一)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按要求完成的预习作业开始,包括这样三部分(预习所得、习题试做、质疑问难),并在第二天展示优秀作业,让中下生有所参照,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完成的作业如单词的拼读、造句、读课文等,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学生的课堂效率最高。在新课呈现时,只要不是特别抽象的词,我就不用中文解释单词,而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看手势,听句子,去猜去理解、记忆所表达的内容;在练习巩固过程中,要求学生口、手、脑并用,还可以借助同桌或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单词和课文的理解记忆方面,要教给学生几种简单的记忆方法,如借助图片图表,利用前缀后缀,寻找内在规律等等,使学生不再有恐惧背英语的心理,在听课中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三)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说、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搜集。

如:在课后,我们可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坚持用英语会话、讨论、打电话、交流思想,让同学们在每天的作业后写上上课心得,可以写写当天的重点,难点,或者一些他感兴趣的知识点等等;动员有条件的学生录制口头作业,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在假期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英语日记,如描述人物、风景、场面、明信片、节日贺卡等,这样使学生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会在课堂之外发现一个广阔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的练习素材。日积月累,学生会获益匪浅。

开学初,初一新生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学习热情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学习兴趣开始滑坡,一些坏习惯开始再次萌芽,影响了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切忌过于急躁,放弃这些学生,而更应该精于教学情景的设计,重新思考教材重难点,处理好每个教学环节,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被你的课堂说吸引,使衔接工作确有成效。

篇11

小学语文高年级初中语文衔接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语文学情调查看,超过40%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偏难,阅读与写作问题严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此不喜欢学语文。特别是初中阶段,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喜欢学习语文的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应该就是课程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这就使得我们研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记叙文为例对小升初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简要分析

小升初学生记叙文写作技能统计表

调研内容选材角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文章主旨书写规范

优秀率35%43%23%56%60%

从上表可看出,小升初学生语文——记叙文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充分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的不衔接。其原因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时,教师通常是泛泛地讲,学生写作更多地是依赖于自己在阅读积累后所形成的语感,或是生搬硬套作文书,甚至还有全家齐动手,父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助写的现象也较常见。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从父母那所获得的系统指导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小学语文的学习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在小升初选拔中奥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英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使得许多孩子小学一年级起就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与奥数的学习中,因而认为语文学习不够重要的,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听讲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接着,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认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但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内容方面,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缺少方法,使得他们想学好,却有心无力。

另外,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基础积累、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从调査问卷及访谈中可看出,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及精力不够,大多数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能有较大提升,但他们在阅读及写作方面感觉无所适从,有力使不上,亟需行之有效的课程为他们在这方面做好衔接与铺垫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克服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结合点面结合衔接策略

点面结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点面结合中“点”,这里指的是小升初阅读与写作衔接课程设置中主题、语言、文体、知识、主旨、教学这六元素的侧重点;广义上点面结合中的“面”,指的是“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主题元素、语言元素、文体元素、知识元素、主旨元素、教学元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

篇12

一是绝大部分社会力量不顾客观条件,竞办学前教育机构,其中绝大多数条件简陋,玩具、器材匮乏,缺少起码办学条件,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师资,有些是体力不支、年龄偏大的退休教师,或者是社会闲散人员;教育教学随意性大;二是为迎合部分家长和某些小学的需要和口味,提前进行文化课学习,形成知识理解上的“夹生饭”,这些儿童进入小学便对文化课学习失去新鲜感和新颖感,给一年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麻烦;三是由于这种教育中注重所谓“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减少了必要行为常规的教育训练与学习,使得小学一年级老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进行行为常规的“补课”,白白耗掉大量宝贵的时间;四是以“创收”为目的,以低于正规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盲目招收学前班,将这种教育办成事实上的“托儿所”;五是有些校舍或师资缺乏(或二者兼具)的学校将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混编,学年末分数高者升入一年级,低者复读。

二、对搞好当前西部不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对策建议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一是搞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以形成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二是给学前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应经常了解、关心、支持辖区内学前 教育的发展情况,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三是规范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公、私立幼儿园和学前班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实行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严禁将一年级教材下放给学前班,并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督导;四是委托当地教师培训机构举办幼教师资培训,为私立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并尽可能使公、私立幼儿园及小学学前班教师具备规定的学历要求;五是组织好一定范围内的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及学前班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等方面的切磋与交流,以切实了解各自教育对象的特点、差异、课节安排与课时的不同等,双方为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创造条件,防止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方面的疏漏。

篇13

学衔接计划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文档共【互】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1、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

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

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

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

基础。

2、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

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

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

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

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

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

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

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

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

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

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

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

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

问题。

3、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

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

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

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一一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

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

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

篇O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

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

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

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

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

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

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

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

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

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

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

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4、开学安排

(1)

对“空中课堂“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

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

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

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2)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

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3)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

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

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

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

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4)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

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

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

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5)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

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

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6)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优生的知识

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

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7)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

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

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

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8)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9)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14

关键词:教育衔接;学生心理特征;习惯养成

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存在着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科目变化等不适应的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重、转换角色难,甚至还出现了辍学率比较高的现象。初中教师就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等。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成因

第一,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向往、具有比较广泛兴趣爱好、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愉快的等。这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教育教学要求适合小学生发展的特。这样就让小学生认为小学生海堤愉快的,和老师的关心也是融洽的。即使进入初一的同学还经常留恋小学生活。

第二,中小学教育要求的转变跨度较大,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从而使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开始就跟不上要求,出现了掉队的现象,逐步形成厌学情绪,并发展为个别学生的流失现象。

第三,初一年级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同时学习的压力随之增大。造成一部分同学不适应,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学习信心不足。

第四、中小学教育侧重点不同,中小学评价方式及重点差异,导致中小学教育的不一致性,学生的个好特征得不到有效发挥。引起学生学习压力突然增大,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成绩下滑。

二、中小学教育衔接主要问题对策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教育。这是国家要求公民必须完成的教育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最基本接受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就是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的需要,更是一个成长和继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注重初一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

为了更好地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准确了解,做有备无患,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加强对初一新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工作。每一届初一新生入学后,我们要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做到有备无患。只有准确把握了本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后,我们就能充分调节我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顺利过渡。特别是我们初中教师对学生不能简单的把学生看成进入初中阶段就是初中学生。因为初一学生正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转折点,他们具有两个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为此,我们教师把握好学生这个转型阶段特征,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就不要随意拔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顺利过渡。

其次,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学校教育在一个时期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任意删减非编者科目的课程及要求,是重视统考学科,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师压力大,学生课业多。随着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得到遏制。但是在我们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的质量观点仍然没有变。仍然单纯的智育水平,以考试成绩证人学生的好坏。随着我们初中升学要求的进一步改革,我们初中教师必须寸步转变观念,增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增强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我们必须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都学有所获。

再次,加强班主任工作

我们经常把班主任比作母亲,从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这也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向师性特征非常明显。初一学生在年龄特征方面和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也有对班主任的依赖性和信任感,他们的向师性特征也很明显。所以,初一学生正是人生成长关键的转型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加强对初一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人生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促成初一新生逐步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实现从儿童到少年的过渡。需要初一班主任有耐心、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要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

最后,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