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0 14:40: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现代文化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特征分析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学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域,它们的现代文学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现代文学的特点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历史风俗等。从另一个角度讲,现代文学的特征可以成为了解国家、民族或地区发展特征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以美国现代文学为例,对其“电影化”特征做了全面的分析。
一、电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
在美国,1896年4月的某个晚上,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能够影响文学的超级事件。在百老汇,爱迪生为观众放映了一段电影默片,文学界人士马上察觉到了这一事件对文学的影响。电影非常快地遍布全世界。全世界的演员、剧作家等都被好莱坞巨大的利润所吸引。在当时,好莱坞电影是最能吸引着大众,并且还影响着人们对全世界的观点。电影明星成为人们交谈与学习的主要对象,人们也觉得好莱坞电影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并且也可以通过好莱坞实现梦想。
一部分作家做着空前绝后的美梦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才能。好莱坞聘请他们,能够在好莱坞赚到一大笔钱。这些作家慢慢买了进口汽车与游泳池,他们必须要干,因为这样可以继续拥有这些。
就在此时,电影行业的技巧进入文学范围,小说家们、戏剧家也必须承认,如果他们的技艺不能与公众文化的喜好所适应,他们将不能继续生存。作家德怀特·麦克唐纳也觉得,文学、戏剧等已经被电影所代替,20世纪大众喜好的主要形式为电影。由于“电影不是作为业余艺术爱好者、艺术鉴赏家的一件心旷神怡的事,而是为大众的娱乐创造的”,只要处理得合适,电影就能够使艺术家快速接触大众。托尔斯泰所说的一些话预示着电影对文学家的创作具有无法避免的影响,纯文学将面临电影技巧在戏剧、小说范围内越界的一场新变革。从整个20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电影对小说与戏剧的越界是不可磨灭的事情。特写、快速场景变化等这些在电影中经常被用的技巧,也在小说与戏剧中出现。电影化文化也在约翰·斯坦贝克、田纳西·威廉斯等这些美国的文学家的作品中出现过。其中反映出两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二是这也和作家独一无二的好莱坞的经历分不开的。
二、斯坦贝克的小说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斯坦贝克的小说在很早的时候就偏向于“电影化”,这也表现出电影对小说越界的巨大影响。比如说,《金杯》作为斯坦贝克的第一部作品,使大众觉得这部作品是特意为电影而写的。其实,在1941年时侯,斯坦贝克才真正的凭借创作电影剧本《被遗忘的村庄》进入好莱坞中,进入好莱坞使他以后的作品受到深深的影响,特别是“电影小说”的创作。接下来斯坦贝克的作品是《救生船》,这部电影被美国的《新闻周刊》称为“本年度最令人振奋的影片之一”。不过,因为“本年度”才刚刚过去17天时,这篇影评刊出,导致了影评者的话被认为大概是出于戏弄。在以后的日子里,斯坦贝克一直在好莱坞工作,不断地对电影创作、指导、改编等,斯坦贝克凭借《月落》拍摄为电影的时候,就能够得到30万美元的版权费,应验了福克纳所说的梦想。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斯坦贝克的好莱坞经历也无法逃避地将电影化的模子烙在他的小说中。他写的小说中,大多数都是在隐隐之地为电影摄影机创作的。
在作家创作时,要以摄影机型视角来叙述整件事时,就要不断地将小说中的行动、场景通过客观的“示”而不是主观的“述”的方法得到重现,让它们慢慢地相似于电影里的特写、远景、中景等。作家们能够通过摄影机视角来脱离旧时小说里叙事节奏慢的约束,能够敏捷、无拘无束地进行许多场景的闪回、变换、切割等,这些都是电影里学的蒙太奇。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剧本时也有过相同的苦衷:
“在写《活尸》时,一方面由于我创作不出够用的画面、够用的场景,另一方面我不能够快速地把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里来,导致了我不断地咬指头,还扯头发。这该死的舞台像鸟笼,扼塞了戏剧家的喉咙;我必须遵守舞台的大小与要求来剪裁作品、生活的增减……不过,那些电影片!它们太厉害了!不得不佩服啊!一转眼,一场戏开演了!又一转眼,这场戏结束,下一场又开始了!”
在这里,托尔斯泰实际上充当了蒙太奇的角色。在现实中,蒙太奇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心理蒙太奇外,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等都是其具体的形式。在斯坦贝克的“电影化小说”当中,它们做了相应的试验。例如,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小说中用连续蒙太奇的形式,展示了约德一家的西行历程,这正是其电影化想象的具体体现。而在富有寓意的场景当中,通常采用音画蒙太奇或隐喻蒙太奇的形式。除了展示电影的塑造性以外,还扩大了小说的叙事容量,深化了小说的寓意,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斯坦贝克通过蒙太奇的电影文法,将卷入冲突的不同阶层人群展现在有限的篇幅当中,使读者能够领略俄克拉荷马人的全景。当然,斯坦贝克在此处还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形式。用银行家的冷漠对比佃农的仁慈,用拖拉机的冷酷无情对比佃农对土地的眷恋。通过这种手法,从自然与社会两个角度,很好地诠释了俄克拉荷马州的佃农西行的必然性。此外,斯坦贝克还在第7章与第9章中通过音画蒙太奇的形式,展现了俄克拉荷马州人不断聚集的痛苦以及他们的群体意识。
斯坦贝克的许多小说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影,如《珍珠》《小红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而且,翻拍后的电影上座率很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一方面,威廉斯就稍逊一些。美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米利查普提到,在美国文学史上,斯坦贝克银幕和舞台改编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作家。正是基于作品的电影化特征,斯坦贝克在短期内实现了名利双收。
三、威廉斯的戏剧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像斯坦贝克一样,田纳西·威廉斯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好莱坞经历。马克斯威尔在《田纳西·威廉斯和朋友们》这本书里曾经回想说,田纳西·威廉斯这位著名的作家在小时候很内向,不愿意说话,一直都热衷于藏到电影的虚构世界里。田纳西·威廉斯一直都没有放弃小时候的习惯,一直到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直到现在,”马克斯威尔说,“我与田纳西·威廉斯依旧是孩子般狂热的影迷。当我们一起看电影时……每当看到很有趣的时候,就忘乎所以,大声笑起来,就这样被人赶出去了。”《玻璃动物园》这部他创作的剧作中,通过了剧里的叙述人温菲尔德所说的就能看出来。慢慢地长大以后,田纳西·威廉斯去加利福尼亚去谋生离开了家乡。他将写好的稿子《绅士客人》投到米高梅电影公司里,但被退回;在两年之后,田纳西·威廉斯将这一部剧本改编成了一部话剧《玻璃动物园》,而改编之后,剧作家一举成名。这时米高梅公司努力地购买这部叫座的戏剧的制片权,但是,田纳西·威廉斯最终卖给了华纳兄弟公司以50万美元。自此以后,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成为电影制片人里最受欢迎的物品。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也受到了他好莱坞经历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玻璃动物园》。这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剧作家曾经多次尝试在戏剧演出里运用银幕来映出子母与画面来进行过辩护:
每一场戏都有一个或许多的在结构上有最为重要意义的特定点。在一种插曲式的剧本里,比如说,本剧:基本结构式叙事线,观众可能不能够看明白……银幕上的画面或解说词将剧本里的提示得以加强,并且使突出的主要的点比只靠台词剧本明显使其更加简洁明了。除了以上所说的结构价值以外,我觉得,银幕也会产生一种真实的动情力,即使很难说明白,但是也很重要……无拘无束的、具有创造力的用光线,能够使静态的戏变得更具有造型性与活动性。
对于《玻璃动物园》剧本来说,它通过变幻莫测的光线来突出人物对外界的反应,通过音乐来营造外部氛围。以上这些,都是其电影化想象的重要体现。在威廉斯的其他剧本当中,电影化特征也能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例如,《欲望号街车》剧本不分幕而只分场的结构,与电影的结构极为相似。再如,威廉斯擅长在剧本中应用隐喻蒙太奇,通过场面的交替表现,形象地渲染事件的情绪化色彩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大路》这部作品中,摩里根的桌子上的火锅喷出绿色的火焰后,然后又慢慢熄灭;而就在此时,玛格丽特和雅克在一所疗养院里讨论病危的问题。更加有意思的是,田纳西·威廉斯受电影经历的影响,创作出的戏剧被拍成电影并没有成功,这几乎是个逆论。可以这样解释这一逆论,威廉斯在创作剧本时是天才,他在受到电影诱惑的时候,无时无刻的没有忘记自己是位剧作家。所以,舞台化还是他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他吸取了电影化的方法,并没有使电影化左右了其戏剧的创作。在电影化时代,以田纳西·威廉斯为首的许多剧作家做出了一种具有效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为了使小说与戏剧得到充分的保护,不让电影完全的融入小说与戏剧里来。
四、结语
美国现代文学出现一种“电影化”的特点是由于好莱坞电影对美国小说与戏剧的越界的巨大影响。每件事物都具有两方面,其中就有美国作家的好莱坞情结以及形成的文学创作中的电影化视角,好的方面就是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学创作手法,比如海明威、威廉斯等人的作品;坏的方面就是能够将一位严肃的作家变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作者等职业,比如斯坦贝克、帕索斯等人。斯坦贝克在他将近30年的创作中,有许多成功大卖的小说、电影,如《人鼠之间》《伊甸之东》《珍珠》等作品,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如《烈焰》《罐头工厂街》等。由于电影表现人物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部语言这两方面,但是如果小说家放弃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内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一直使小说变得银幕改编性或“电影化”,对于这些小说家们这是一个悲剧。近几年,斯坦贝克的小说被评论界贬低了不少,导致作家的创作质量下降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有作家的好莱坞情结。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是,好莱坞不仅能使一名默默无闻的人一夜走红,还能使一位成功的作家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
[1]姜友芝.论张恨水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与特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1).
[2]仪爱松,冯春环.小说的越界:浅论福克纳的电影化小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侯文辉.现代性与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文化逻辑[J].装饰,2011(04).
一、青花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时尚界,大到国际品牌服装、皮具,小到珠宝配饰,所谓“中国风”又何止刮了三两年。千百年来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和造型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魅力与风采,它作为最具东方色彩的中国元素,一直是象征高贵与品位的时尚宠儿。
1、2008年奥运颁奖礼服
在2008奥运会期间,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青花瓷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向全世界展示了青花瓷的价值所在。最能体现青花瓷元素的地方是奥运颁奖礼服,礼仪迎宾和颁奖人员身穿的服装,就是采用了青花图案。中国传统刺绣的运用形象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更体现了中国女性高雅的气质。这一系列礼服被使用在国家游泳中心、顺义水上公园和青岛等所有水上项目的颁奖仪式中。
2、美特斯邦威2008都市系列的夏装
2 0 0 8年美邦都市系列夏装的淡淡一抹蓝,犹如青花瓷般的淡雅——白的底,蓝的花;犹如青花釉色般清新,只要略施粉黛便使人赏心悦目。这是一款民族风系列服饰,它使用淡蓝色作基调,合理地体现了女性的飘逸柔和;用淡雅的青蓝色传统纹样融入到服装当中,就像是一朵朵安静绽放的花朵。在这个系列当中,设计师成功运用了青花瓷般的神韵,在炎炎夏日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既具有审美性,又符合夏季人们的购买心理。
3、青花瓷的柔美高贵——Roberto Cavalli 2013早春度假系列
Roberto Cavalli近日推出了2013早春度假系列新品女装,该系列采用了中国青花瓷的印花来为我们演绎女性的柔美与高贵。设计师为了带出早春假日明快的轻松愉悦感,用青花瓷印花为我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Roberto Cavalli早春度假系列。开场模特以一套淡蓝与深蓝融合的青花瓷印花揭开了本季的序幕。除了运用大量繁复的印花,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又使用了性感细腻的蕾丝带来了另一种性感,它将含蓄、低调、内敛暗藏其中,无论是睡衣式的吊带裙还是黑色皮夹克内里的蕾丝裙,带来的都是一番与众不同的味道。
二、青花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色白花青,隐藏了千年窑火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俨然成了国际范儿中最成功的中国元素符号。室内空间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是人类为获取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的生存空间而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产物。所以,将青花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是一种新的风格挑战。那些以靛青与白色绘制的图案,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在你的家中大放光彩——沉静却不迟滞,典雅却不陈旧。
卧室是供人休息的场所,青花装饰墙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使人眼前一亮,即使疲惫也可以得到缓解。青花瓷盘可以用高强度的粘贴剂贴在墙上,与蓝白细条纹靠垫在色彩上有所呼应,红色灯罩的落地灯作为点睛之笔,为整个休憩区更添明快时尚的气质。在卧室里摆放盆栽,可以美化家居,同时亦能予人朝气蓬勃的感觉,而一个青花瓷的花盆,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仅是室内装修,就连家具的设计也大量地运用了青花元素,青花衣柜,青花电视柜等。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简洁大方的具有现代感的家装风格,而青花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使人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到了一份宁静。
三、青花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的艺术气息和脉搏。
1、瓷都特色——青花路灯灯柱
说到瓷都景德镇,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看不到的壮观景象——街道两旁的瓷灯柱。这一系列的瓷柱灯为景德镇置镇千年华诞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这些瓷柱都是用手工制作的,每节约1米,并通过13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多节连接成长瓷柱。瓷柱上绘有青花龙图、清明上河图、山水花卉图等图案,具有永不生锈、光彩亮洁等特点。绘制着龙纹的青花灯柱似乎也象征着这个城市的陶瓷技法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瓷柱与现代科技彩灯相给合,周边配以景德镇市树——樟树,是景德镇街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出现不仅装饰和美化了城市,还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2、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青花瓷主题中国风设计
北京地铁北土城站以青花瓷为主要设计元素,地下一层,2 8根高大的圆柱分列两旁,印着传统的青花瓷花纹图案,蓝花白底儿,满花、半花交叉错落,竖立有致,人在其间,犹如置身中国古典艺术展览馆。
3、2 0 1 0年上海世博会“江西馆”——“东渡·青筑”
江西馆的外型是由三个大小不等的类似鼓形的青花容器所组成。它提取了最具中国特色、最有江西特点的青花瓷为元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让人在洁白的釉彩和古老的青花纹中感受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江西馆处处体现着一个“瓷”字,从瓷器的外观,到青花瓷的花纹,就连地上铺的碎片都是瓷质,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风貌。
四、青花元素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
2008年4月8日,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特别授权的“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隆重上市,3枚金质青花瓷徽章和35枚银质青花瓷徽章呈现在人们面前。
“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将中国最典型的文化符号——青花瓷与奥林匹克精神融于一体,既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重视,又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宣扬。专家称,“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是2008北京奥运乃至历届奥运所有相关纪念品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款产品,收藏价值非同一般。
2、青花酒瓶的设计
中国自古就是酿酒之乡,酒的产生历史漫长,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物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酒器不仅是酒的载体,也是酒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关键词:体制改革 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
目前,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已全面推开,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改制后,媒体由原来享受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变身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媒体企业不仅要面对众多其他媒体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中国的传媒企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它有着特定的环境和背景。转企改制以后,传媒企业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此时,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传媒企业的灵魂和价值取向所在,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现代传媒企业的发展,关键是靠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只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变化
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变化随着传媒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媒体的体制、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的变化。转制后的媒体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与国外传媒产业相比,中国新闻传媒业具有多重属性与功能,传媒产业的形成有着极为复杂的过程。媒体不仅要承担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职能,还要承担社会职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同时,作为企业,媒体要自负盈亏从事经营活动,以使自身生存并发展下去。因此,传媒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传媒企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运行管理制度,并建设好符合现代传媒发展新的企业文化。
2.员工团队的变化。改制后,媒体不再是只进不出的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心态、情绪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企业的稳定性、凝聚力受到影响。传媒转型后,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团队结构的复杂性带来了企业的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使之充满多重性和差异性。
3.市场竞争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一是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挟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对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挤压。二是传统媒体间同质化竞争,造成可替代性与微利化趋势,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持续下滑,强势媒体对弱势媒体的排挤和压制。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使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二、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内容
1.构建员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人是社会和企业的主体,传媒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现,是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行为的规范的要求,更是传媒企业每个人共同价值的追求。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的发展,企业愿景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合力创业、兴衰与共、责任公担、利益共享,让员工成为企业财富和价值观的创造者、获益者和传播者。
2.强化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固然是以人为本,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新的内涵,概括来说,就是要立足企业员工,面向广大读者(消费者)和客户,三者不可缺失。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员工没错,但媒体改制后,它的市场主体是读者(消费者)和客户,报刊产品、服务对象乃至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受到读者(消费者)、客户和社会的认可,是传媒企业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要打破过去企业文化中只关注企业员工本身的误区,树立全新的三位一体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赋予现代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与使命。当这种新的企业文化能够直接影响员工乃至它所面对的社会人,能够超越行业、区域甚至国界时,这种企业文化才会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才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形成有效的机制和载体。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员工的行为规范需要与传媒企业的运行管理结合起来。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建设相应的企业文化。创业初期,提倡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期时,需要创新发展,关心员工生活,提供切实的福利保障,形成企业创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利润增长共享的机制。
企业文化是继人、财(资本)、物(物资)及知识之后的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企业文化需通过有效的载体平台和科学手段,贯穿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如对于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期权激励;对于专业技术管理骨干,进行培训深造;对于优秀员工可实行特殊奖励;对于普通员工,通过入职仪式等形式,以增强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和推广。
三、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1.经济特点。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大力投资培育设立诸如“人才基金”等类似的专项基金,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生活、工作和未来发展当中。
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iHome”置业贷款项目解决员工购房困难,创立“阿里巴巴教育基金”,用于教育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相关教育机构共同办学,帮助普通员工解决子女的学前和小学教育的问题,以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也采取提供股权、期权的激励措施稳定员工队伍。
共同的价值观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会使员工受到尊重,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2.文化特点。现代传媒企业是知识人才集聚的地方,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修养,因此它的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员工的特性来建设企业文化。传媒本身就是在传播文化的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影响着受众和公众的价值取向,因此,传媒企业要对宣传内容有正确的把握,正确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文化是传媒的灵魂。企业文化应将培养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修炼为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传媒人成为文化人或更多地具备文化品格,“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就是传媒人与传媒企业的文化关系。
企业文化同样是需要经营的。企业领导者真正重视尤为关键,领导者的文化素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只有把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考和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和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3.企业特点。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传媒企业的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与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有其独特的规律和个性,并受企业的约束和规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有权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必须融入企业的整体文化,遵循共同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措施和载体平台来保障,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企业文化。作为每个员工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存在,企业文化应对员工的行为发生约束作用,它是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取向上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方延明.新闻文化外延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其内涵博大精深,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呢?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有着几千年来都不曾间断的文明发展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上演着一出出华夏子孙不断丰满其文明羽翼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样绵延不绝的演化中慢慢汇集而成的。此外,传统文化漫长的发展中也不断流入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和风俗习惯,反映了各民族特质与风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道、佛三足鼎立,互融互补,此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各种习俗、思想、观念、行为的汇总,具体通过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现代文学概述
现代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革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虽然这种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文学,它不再用文言文来表达思想,而是用现代语言来呈现,表现手法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建立了属于新时期的文学体裁,如散文诗、新诗、白话文、现代小说等。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接纳与内化外来文化,不但具有非常浓厚的现代气息,而且与世界潮流并行,这显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冲突。然而,现代文学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不断汇集,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的雕琢,最终形成的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儒家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和道德理性,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众多思想文化成果中,最优秀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儒家文化,可以说儒家思想就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所在。儒家文化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它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当代文学创作者创作的作品中,总会存在一些儒家思想。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文学创作者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心理结构都对儒家思想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他们的作品中都渗透着儒家思想的一点一滴,儒家思想对现代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如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秦腔》都对儒家文化有深入的刻画,虽然他们的作品中讲述了儒家文化在现代的衰落与困惑,但是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其顽强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二)少数民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洗礼得到了长存,是中华大家族里的瑰宝。少数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儒、道、佛等思想的影响以外,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发展而流传至今。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理所应当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鲜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存在,似乎少数民族文化总是被创作者们所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比主流文化更具特色、更有个性,从这一点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文学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糅合,更好地将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来。例如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就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把藏族的土司制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其作品更富有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显得深刻而神秘,越发吸引读者。
(三)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民间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最大的三个特点就是驳杂性、自由性和发散性。所谓驳杂性是说民间文化多且杂;自由性是指民间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严密的组织,是自由发挥而形成的;发散性是指民间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很快。此外,民间文化还具有轻松、幽默等特点。正因为民间文化有这些特点,才使民众喜闻乐见。既然民间文化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它又是如何影响现代文学的呢?由于民间文化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文学的创作者们捕捉到了民间文化的这些特点,为了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于是就在作品中引入了民间文化。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故乡》中都充满了对家乡民间文化的眷恋之情;再如金庸的很多武侠小说也对民间文化有着大量的呈现。由此可见,现代文学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民间文化的助阵。综上可知,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抑或是民间文化等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现代文学迸发活力的源泉所在。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发展现代文学
虽然现代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应该如何继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总的来说,现代文学的发展仍然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继承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启蒙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痼疾的批判无疑是深刻彻底的,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偏激的、片面的,这是当代文化建设时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是现代文学继承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也有很多,这些东西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现代文学中更应如此。只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源头,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就能够繁荣发展。
(二)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探寻。虽然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它可能会不断延伸、逐渐变迁。地域文化将会更加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文学创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去领悟其中的真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供使用的宝贵资源。另外,民间文化也有丰富的内容,值得文学创作者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民间文化在受到主流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这成就了民间文化无拘无束、豪放洒脱的特性。但是民间具有复杂性,它既能滋养高尚情操,又可能会隐匿庸俗文化。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对文学素材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把握好作品的道德判断、审美取向和写作技巧等。只有积聚更多积极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文学向前发展。
(三)重建文学观念中的中国意识
现代文学越是强调“现代”,就越是看重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这会导致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当这种断裂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旋律时,文化与文学血脉相连的关系就会被忽视。因此,重新定义现代文学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认识现代文学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性关联已经迫在眉睫。要唤醒文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就必须将文学放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钱穆先生认为:“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必于其文化之全体系中求之。换言之,若我们能了解得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亦可对于了解此一民族之文化特性有大启示。”因此,现代文学创作者应当在其作品中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树立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积极投身于当代文化建设中,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乃至主流文化的走向做出更多贡献。
四、结语
【关键词】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合;现代文学;课程;研究;
社会核心价值包括文明自由、富强民主、法制公正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文明发展、思想进步。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目的是通过文化传播和教育教学作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文化大发展。[1]
一、现代文学课程内容和特点
文字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当代文化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人们接受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经变为完成应试要求、追去物质生存环境。针对这一点,现代文学设计需要从社会主流思想入手,拓宽人们精神世界,强化对自身和对生命的认识。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较快,人们习惯享受“快餐文化”,许多文学作品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人们个乐于观看影视剧而不愿花费更多时间阅读原著。一方面这是由于文学社会影响力削弱,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忽略文学主题,而法、更热衷于故事情节的阅读。现代文学课程设计需要在时展中,结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弱化故事性,强化思想性和教育性,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现代文学的产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事件的催发下形成的,文学体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包括戏剧、杂文、散文、诗歌、报告等,创作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而富有教育意义。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与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时期,具有明显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特色。我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老舍、冰心等,这些作家著作颇丰,对现代文学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上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教育特点。[2]
二、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合进现代文学课程方法
(一)丰富选文
现代文学课程文章内容的选择需要丰富多样,语文教学题材直接关系语文教学最终成果,不同的文学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均不同,在选文过程中,需要把握其核心思想,有效融合进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例如党的十明确提出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和友善,这是社会价值基本取向,同时也是对人基本的道德约束点。针对这些,现代文学课程选材可以参照郭沫若的巨作《虎符》和《屈原》,这两篇著作都结合了一定历史背景,但是弘扬的主题是爱国、奉献,集中体现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课程选课中需要积极引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凸显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彰显主流文化特色。
(二)文化交融
我国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传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地位,体现民族精神,彰显民族魅力。文学传播和课程教育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立及完善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传播方式,在价值观与文学课程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交融的方式促进社会核心思想进步。例如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学课程文章选用可以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可以是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两篇文章内容和题材均不同,但是都直接表达了一种崇高的道德价值观,即爱国主义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集中展现了思想。社会核心价值观宣扬和推崇的内容较多,要更加完备的将其与现代文学课程结合,就要保证文章内容、思想深度经得起推敲,同时要通过文化交融形式,使文化差异在比较中得到认同和肯定,突出文化教育意义。
(三)传承与创新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特点结合后总结得出的具有时代特性的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古代文学中“亲贤臣,远小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洁身自好高远思想的体现,在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更应该通过文字艺术表现形式将这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予以发扬、传承。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改革,推陈出新、取长补短是将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文学课程的有效方法。文学作品题材和内容的变更并不影响最终的阅读、教育效果,反而传承途径的变更更能代表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既易于现代人的接受和学习,又丰富了现代文学课程的内涵。
三、结语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推崇和宣扬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其思想内容和主题形式具有一定人文主义色彩和法制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崇尚人的自由和地位的同时,又要求法治和自我控制。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内容,不仅体现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更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人们正确思想道德观的建立,为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正生.恩格斯的“最高标准”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J].巢湖学院学报,2013(04):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