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的优势范文

移动支付的优势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40: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移动支付的优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移动支付的优势

篇1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篇2

目前,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预计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3 252亿美元。使用人数将从2013年的24 520万人增加到29 110万人。

从我国情况看,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保持高位增长。根据央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 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如表1),是电子支付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表1中国2013年电子支付数据

支付方式 笔数/

亿笔 笔数同比涨跌幅度/% 金额/

万亿元 金额同比涨跌幅度/%

网上支付 236.74 23.06 1 060.78 28.89

电话支付 4.35 -6.95 4.74 -8.92

移动支付 16.74 212.86 9.64 317.5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2月的《2013年

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前两年困扰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各方合作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随着13.56MHz的NFC成为产业标准,标准化基本已走上正轨。合作方能双赢的经营理念使得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都开始寻求各种合作的渠道。唯有安全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移动支付今后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问题。

1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我国虽然已在2013年建成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但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利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隐忧。

(1)手机安全事件呈爆发增长态势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进入全面爆发阶段。移动支付是基于手机号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支付,或者基于手机SIM卡与POS机近距离完成。因此,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据《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揭示,2013年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2012年增长4.4倍;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 74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88.3%。其中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和诱骗欺诈类恶意程序的感染量最高,分别占到感染人次数总量的46%、21%、21%和8%。还有一些内置的软件大量吞噬手机流量。用户手机感染恶意程序后面临直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达到了近70%。手机安全问题的类型及其比例中,在手机支付环节发生的安全事件占3.7%。目前,收购支付宝信息、伪造身份证、持假证办理手机卡、盗取支付宝账户余额,整个过程已形成一条犯罪产业链。相关调查显示,70%网民对上网危险表示担心,其中25%用户感到“非常担心”。

(2)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无论是提供方还是客户都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问题:手机丢失、被盗、受黑客入侵、网络瘫痪、误操作之后,如何保证包括银行卡信息在内的资料不被泄露或资产不翼而飞?如何在终端、账户、业务交易等环节进行支付确认,保障通信安全?进入2013年以来,以拦截和窃取交易短信为目标的手机木马迅速泛滥,最典型的是名为“隐身大盗”的Android木马家族。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虽然手机网民增长较快,但移动支付用户仅占手机网民的25.1%(图1)。2013年,通过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目前,作为世界ICT发展指数第1位的韩国,其移动支付用户几乎占手机用户的90%。而2012年中国ICT发展指数仅为78位。基于安全考虑,我国目前应用的移动支付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基本属于小额支付范围内。以招行的手机钱包为例,支付的金额上限仅为1 000元。安全问题让许多消费者不敢启用移动支付,这也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用户心理上的障碍

Forrester Research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低于15%的人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支付卡资料。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系统漏洞损失大量比特币、比特币网站Flexcoin的比特币被黑客洗劫一空,使大多数手机网民对移动支付心有余悸。据2013年中消协《信息消费与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信息安全满意度非常低,在10分的满分中,用户满意度的平均分仅为3.7分。因此,移动支付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解决实际的安全问题,还要克服用户的心理障碍。

2 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移动支付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消费者增强信心,减少业务运营中出现的欺诈问题,降低系统运营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

(1)亟需建立移动金融监管制度

我国在移动金融领域的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金融活动中的消费者保护关系到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威胁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针对移动支付业务中涉及的实名制管理、资金安全、软件安全、风险防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问题,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立国家级的征信中心,将涉及移动支付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纳入管理,明确基本准则和责权体系,加强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建设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定身份:由支付提供方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确认其是否为已授权用户;②保密性:保证未被授权者不能获取敏感支付数据;③数据完整性: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理后不会被更改。④不可否认性: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

(2)将网络安全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网络安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确保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9.11”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于2014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信息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比美国延迟了13年,但毕竟由此勾勒出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3)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移动支付涉及到用户、商户、第三支付平台、银行及手机厂商等多方面利益关系,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安全系统的维护,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充分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才能让用户解除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篇3

论文关键词:前瞻性 主动服务 优质护理 应用

论文摘要:目的:运用前瞻性思维对护士进行主动模式的培训,在患者入院后起动前瞻性主动的全程服务链,根据不同时境、不同患者和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主动性护理服务,旨在提高病满意度,为患提供高品质的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的培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瞻性思维是现时代突显出来的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思维方武,是新的历史时代和新的实践活动的认识论总结[1]。前瞻性主动服务的核心是保证患者能够无障碍地从服务体系中,获得高水平的服务。

从2010年起,我科作为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在护理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运用前瞻性主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服务在病人开口前”的各项护理服务活动。

1 方法

前瞻性主动服务能力培训,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进行强化教育,通过实践应用转变为惯性思维方式,而促进护士自觉的前瞻性思维及主动服务习惯的形成。

专科知识及处理问题能力培养,由于近年护士扩招,目前临床中,合同护士、低年资护士占比例较大,其评估能力低、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观察、分析、判断病情的能力,培训针对这些薄弱点进行性。除了定期的规范化培训外,每日晨会针对当天病人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制定护理措施。

2 进行责任护士包干制的排班

对患者而言,有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使患者有事知道与那位护士沟通,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护士而言负责稳定的患者,对其实行全程、连续性护理,使护士的责任心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

3 从患者入院时起动服务链

患者到达病区,责任护士3分钟内接待,主动为患者送上开水一杯。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把传统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抓住关键时刻,为患者创造惊喜。

3.1 前瞻性主动护理管理措施

3.1.1 将30多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护理文明用语进行优化整合,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一些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专科技能不熟练,因此工作自信心不足,在患者面前不善交流。通过服务流程的整合,帮助护士在病人面前使用规范语言开流,达到指引护士工作及与病人有效沟通的目的,提高护士执行能力。

3.1.2 护士长每日晨会前先巡视病房,了解重病人、护理记录及夜班工作情况,床头交班后对当日病房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对护理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3.2 前瞻性主动评估:准确判断病人现存的、潜在的问题。改变过去:“请求-应答模式”[2];责任护士每日主动评估患者需求。

3.2.1 前瞻性主动护理评估,制定简单、明了的评估表格,评估内容:患者病情、主诉、需求、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心理、社会、生活习惯等,要做好评估,责任护士首先要认识疾病,有对疾病预见性判断的能力;还强调要了解患者,认识人是主动性护理服务的基础。并制定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护理措施及实施。

3.2.2 前瞻性护理预警机制,护理安全评估内容:患者自身及环境安全因素、自理能力、认知、潜在健康问题等。制定跌倒隐患、管道滑脱、压疮等多项护理不良事件评估量表,对有隐患的患者进行宣教,床头张贴警示标识,以提醒患者家属、护理人员。

3.3 前瞻性的主动告知程序,责任护士在完成每一项治疗、护理、处置前,将施行护理操作前后需注意和需病人及家属配合的事项,先对患进行沟通、告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病人得到想要的信息,使护患关系融洽,减少护患纠纷。

3.4 前瞻性主动护理服务把封闭式医院服务延伸到社会、家庭:为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率达90%。内容包括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饮食、康复休息、活动情况及相应指导,有效的改善患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率上升,稳固了病员的来源渠道,拓展了医疗市场。

4 小结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我们通过对患者施行前瞻性主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中很满意率达96%。前瞻性思维就是评判性思维方式,是人类为创造一个良好生存、生活环境的一种推动力,对人类的任何创造活动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3]。优质护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在传统的服务形式中有所突破,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广大护理人员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建伟.简析前瞻性思维的本质规定及其特征.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4卷(4) (期):37-39

篇4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护理;作用

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遵医行为, 就是患者在求医治疗后的行为, 其包括服药、饮食、运动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的行为与临床医嘱和护理的要求的符号程度相匹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 新的医学模式护理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到患者”的转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已经是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2]现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抽取本科住院患者150例进行分析讨论, 其中男性患者83例, 女性患者67例, 年龄在46~73岁之间, 平均年龄59.5 岁。随机将其分为2组, 每组患者75例, 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疾病特点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 2. 1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把原来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 注重做到无缝隙的服务, 每一位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卡片, 有责任护士将基础护理内容以套餐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患者的身上。尤其对年龄较长,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要把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健全护理查房制度, 护士长携全科护士每日床边查房, 跟踪新动态, 即刻解决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查房记录, 为低年资护士学习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

1. 2. 2 优化服务态度 护士对患者进行交谈时语气温和, 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增加信赖;遇到患者和家属误解时, 要有耐心, 心平气和的把为其事件做好解释工作, 安抚患者, 要以理服人。从各个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不能拒绝患者。要文明用语, 以委婉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 尽快去陌生化, 熟悉新环境。

1. 2. 3 树立新理念 组织全科的护理人员学习个性化护理理念, 转变陈旧思想观念, 做到换位思考。完善护理查房制度, 各个阶段的疑难危重病例重点突破。指导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发扬主人翁精神, 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提高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意识, 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全方位为患者及家属服务”[3]。

1. 2. 4 健康宣教 科室护理人员分两小组, 科室每个成员都有床位分工, 确保每个患者责任到人。有两位组长负责管理 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学会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疾病发病的全过程, 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 2. 5 提倡护理创新服务 本院骨科病区实施多项护理创新服务措施:①自制冰袋的使用, 主要应用于一些急性损伤48 h内和术后48 h内的止血,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制冰袋区别于一般的冰袋的特点是, 它有连续的3个纵向开口的袋子, 在缝纫机上密密缝制, 有效的防止了冰袋在患处不能固定, 来回滑动的弊病, 从而确保了使用效果。②开展新的护理活动: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一周内, 半月内, 至一月内的和功能锻炼, 都有系统的活动指导。

1. 3 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在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和填写科室设计的护理依从性调查表, 患者自己打分, 满分为100分, 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为100分。知晓率由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 责任组长监督责任护士每班不间断执行, 护士长和护理部每天和每月进行查房统计计算.

1. 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进行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调查表与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数,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 调高患者的住院预期。②优质护理服务填补一般护理的漏洞, 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 使患者尽快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③现在社会一个有着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 依从性为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④优质护理服务系统规范了护理活动, 可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为相得益彰, 使护理 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护理队伍更强大。

参考文献

[1] 王华英,凌敏兰, 李爱芬, 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24):62-63.

[2] 赵丽群,赖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11,9(4):790.

篇5

【关键词】 桥接式; 静脉动脉化; 皮瓣游离移植; 创面

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2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的不断进步,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工伤导致的四肢损伤病例越来越多[1]。现阶段,国内外关于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技术的报道日益深化,而且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对其成活机理的不断认识,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得到改善[2]。在临床上,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存在明显争议的皮瓣。部分学者认为,这类皮瓣对于供区以及周围组织产生的不良作用比较低,而且外形比较美观、皮瓣薄,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与发展,这类皮瓣容易出现感觉功能障碍的缺陷也进一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在临床上也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也存在较多争议。为进一步研究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佳治疗方式。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7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4.2±1.4)岁。2例患者病程在6个月以内,5例患者病程在6~12个月。小腿创伤6例,小腿联合大腿创伤1例。创面大小在(6 cm×17 cm)~(7 cm×53 cm),皮瓣应用面积在(8 cm×24 cm)~(10 cm×70 cm)。1例侧胸肩胛联合皮瓣,1例腋胸皮瓣,5例胸脐皮瓣。同时1例患者行7 cm骨移植修复缺损胫骨。桥式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在(6 cm×10 cm)~(10 cm×13 cm)。

1.2 方法

手术分为两组进行,(1)受区组:对患者创面进行全面清洁,并将失活组织以及病灶部位切除,若伴患者骨组织缺损,先进行植骨,再对受区血管进行探查。若患者损伤血管比较严重,并且远端肢体血运状况比较差,可以不进行血管探查。确认没有可以进行吻合的血管以后,选择对侧小腿内侧皮瓣,进行平行桥式小腿连接。并将对侧胫后血管作为轴线,设计小腿皮瓣。在患者双小腿达到平行状态时,一般皮瓣在(6 cm×9 cm)~(10 cm×14 cm)就可以到达患侧小腿位置。将两侧与远端切断,近端作为蒂,把皮瓣包胫之后,将血管缝合成为管状,并与游离移植皮瓣进行血管桥接吻合。(2)供区组:结合患者受区软组织的缺损情况以及缺损面积,选择适合的皮瓣。并按照所需皮瓣特点进行切取,将血管蒂切开之后,移植到受区位置。先把固定移植的皮瓣进行缝合,再把切取皮瓣血管吻合对侧小腿血管,通血之后密切观察皮瓣位置血供情况,仔细检查小腿创面覆盖植皮、供区情况。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手术完成之后,使用石膏外拖并固定,同时在患者双膝以及踝部位置加一横棒进行固定,达到稳固目的,以防手术后患者大小便以及换药时,牵拉皮桥,进而影响正常血运情况。康复后期只在脚踝、两膝间用绷带固定,就可起到皮桥血管保护作用。术后2周左右皮桥愈合,将外固定解除。术后4周进行皮桥阻断血运训练。术后5~6周断缔,将皮管剖开,将原远端与胫后血管重新吻合对端。将展开皮管回复到原处,有效保护健侧小腿血管正常血运,与此同时,保持良好的外观。

2 结果

上述患者均在5~8周内断蒂,患者小腿内侧皮瓣回复、展平,再行胫后血管原位吻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且创缘与皮瓣一期愈合。对上述患者进行一年回访,骨感染治愈、骨折良好愈合。创面覆盖皮瓣外形良好,有效改善足部血运状况,恢复较为满意。

3 讨论

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临床开展皮瓣转移的目的主要是修复创面、功能重建及改善外形。1981年Nakayama首先报道在大鼠进行了动脉血供养的静脉皮瓣(arterialised venous flap)的实验研究,1981年贾淑兰等[3]报道1例取自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功经验。同期顾玉东等[4]创用小隐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长段神经缺失后越来越多的静脉皮瓣在临床开始应用。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成活机理静脉动脉化皮瓣的血液循环是非理性的,其成活机理与经典皮瓣不同。截止到目前来说,对于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的修复机理还未完全明确。李瑞华等[5]主张毛细血管与下静脉管壁存在一定的相似结构,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静脉动脉化后期,结构相似的下静脉会充分发挥血液循环的功能,代替毛细血管,从而使皮瓣可以成活、保持正常血运状况。徐亚非等[6]主张,皮瓣移植早期的成活,主要依靠细静脉―交通支―细静脉方式的血液循环,在移植后期则因为皮瓣周缘、受区底部有新生血管侵入,进而为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这种主张也能够较好的解释早期皮瓣发生肿胀、颜色变化,而后期皮瓣趋于正常、颜色浅红的现象。纪树荣等[7]主张静脉动脉化的血供由三种主要途径:即动脉、静脉短路途径,静脉直接逆流途径及皮瓣与周围组织建立血液循环而供养。由于静脉皮瓣的营养系统在早期属非生理状态,所以皮瓣成活后有肿胀、皮瓣内积血、晚期皮瓣收缩率偏大的缺点,故此皮瓣得不到很大的推广。在临床上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是对于供区有较小损伤的一种皮瓣类型,通过血压进行有效的静脉血管扩张,关闭或使静脉瓣失效,血液流经皮瓣部位进行循环,随之开放微静脉短路,为周围组织有效提供血运,保持皮瓣良好血运与成活。随着皮瓣血管化的完成,血流则逐渐变为生理性血流循环,从而有效保证皮瓣成活。在临床上,部分学者主张动脉静脉化皮瓣游离对于四肢小创面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8]。比如说,这种皮瓣比较薄,外形较为美观,不易发生臃肿率,极大的满足了患者对审美的需求。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皮瓣术后感觉功能较差,在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发展。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以及皮瓣技术的发展,通过选择带有皮神经的皮瓣与受区皮神经进行吻合,能有效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的优点如下:(1)选择的供区比较方便,有比较丰富的浅静脉网络,静脉口径比较粗,很容易游离与吻合。在患者体表就能够自由游离,对重要血管不产生损伤,对于供区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2)血管与皮瓣能够同步进行修复,减小了对供区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及早对创面进行修复,相对缩短治疗疗程,极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皮瓣质地与四肢皮肤比较接近,而且皮瓣较薄,进行修复之后不会产生臃肿等现象,外形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4)对于多出皮肤损伤的患者,能够同时采取多块皮瓣修复。也需注意的是由于游离神经较少,很容易出现感觉障碍。此项手术对于医生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所需技术含量较高,不适合较大面积的缺损修复。

手术注意事项如下:(1)必须进行彻底清除,供区的完整性对于皮瓣成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受供区能够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在手术前必须对创面进行全面清洁,并将失活组织以及病灶部位切除。(2)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皮瓣,切取皮瓣不宜太大。通常情况下在5 cm×6 cm以下,如果切取皮瓣过大,很容易导致皮瓣缺血最终坏死。静脉动脉化之后,在静脉管腔内很容易形成血栓,对于血液灌注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大量实验证实,在皮瓣移植5 d左右,可以与受区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若皮瓣较大,则容易形成血栓,成活比较困难。如果是择期手术[9],则可以在精心设计下选择9 cm×10 cm以下。(3)尽量多吻合静脉血管,早期皮瓣移植成活的关键就是在静脉回流的改善,多吻合血管、促进静脉良好血液循环,保证皮瓣成活。(4)术后需要置放常规引流条。手术后早期静脉回流比较差[10],很容易导致管腔积血、渗出。术后置放常规引流条,通过成功引流,降低水肿形成,对于创面组织愈合起到促进作用,有效重建血液功能、降低感染。

本次设计的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切取的皮瓣供区在前臂,皮瓣包含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静脉分布可以呈H型或非H型,皮瓣置于受区创面,其中一条静脉的两端与创面的主要动脉作桥接式端侧吻合,其余静脉与创面的静脉作端端吻合。皮瓣供血的血流相对于自身的静脉是逆行的,回流的血流相对于自身的静脉是顺行的。由于动脉的压力足够大,可以冲破皮瓣的静脉瓣而对皮瓣进行供血。由于皮瓣的静脉与动脉是桥接式的,进入皮瓣的动脉血通过皮瓣的静脉后大部分的动脉血流至原来的动脉,部分动脉血进入皮瓣营养皮瓣,再通过皮瓣的静脉回流回肢体,这样更加符合生理性供血,减少皮瓣的动脉血的灌注,减少静脉血回流的负担,形成一套良好的血流循环。皮瓣既能得到存活,而又不会有大量的动脉血进入皮瓣而形成皮瓣内积血。小腿的皮肤脂肪少[11],皮瓣较薄,不需太多的动脉血灌注就可以成活,皮瓣成活后外观不会显得臃肿,外观得到改善,可以不用二期手术整形;供区皮瓣切取方便,切取皮瓣后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供区创面得到一期修复,容易愈合,由于皮瓣不含知名动脉,所以对供区不会产生外观、功能上太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完善并优化该技术,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存活率高、外观好的修复创面的皮瓣。通过本文研究证实,上述患者均在5~8周内断蒂,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且创缘与皮瓣一期愈合。对上述患者进行1年回访,骨感染治愈、骨折良好愈合。创面覆盖皮瓣外形良好,有效改善足部血运状况,恢复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四肢小创面修复中,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进入皮瓣的动脉血大部分流至原来的动脉,部分进入营养皮瓣,并经由皮瓣静脉回流肢体,更加符合生理供血,降低皮瓣动脉血灌注,降低静脉血回流负担,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少校,张振伟,廖坚文,等.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4):325-326.

[2]刘国龙,胡洪涌.腕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7):1042-1043.

[3]贾淑兰,张铭盛,杨俊贵,等.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7(4):224-226.

[4]顾玉东,赵自平,徐兵,等.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1):63-66.

[5]李瑞华,阚世廉,许效坤,等.动脉化静脉皮瓣两种灌流方式比较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5):852-853.

[6]徐亚非,伍美艺,张德军,等.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4):321-322.

[7]纪树荣,程绪西,贾淑兰,等.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4):290-292.

[8]宋付芳,贾淑兰,王旭东,等.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末节指背组织缺损11例[J].海南医学,2011,20(8):78-79.

[9]张为宝,赵天兰,余道江,等.不同长宽比狭长窄蒂任意皮瓣成活面积与皮瓣微循环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3):397.

[10]王治国,赵自平,徐兵,等.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