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

智慧供应链体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40: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供应链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供应链体系

篇1

[关键词]:供应链 默会知识 共享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新的改变。一方面,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为了抗衡大企业(或超大型企业)和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更加频繁。当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这种协作能带来更多的效益时,供应链管理便由此诞生。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许多更经济有效的信息传输技术,由通过协同合作来共同制定战略定位和提高运作效率的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供应链管理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知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是一条增值链,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诸如增加利润、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促使全球性成本优化等优势。

然而,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在目前的供应链运作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参与企业由于各自目标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协同合作能力大打折扣。

2、供应链的动态性,使得各企业成员为供应链创造最优绩效的热情锐减。

3、供应链中各成员由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信息和知识共享的难度加大,效率降低,致使供应链绩效难以充分发挥。特别是部分成员参与到多个其他的供应链中,不仅导致信息和知识共享更加复杂,同时带来更多的信任、忠诚和保密方面的问题和风险。

此外,知识群体中的默会知识共享更是异常艰难,而供应链中的流程、运作方式、领导艺术乃至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等无不透露出默会知识的光芒。因此,供应链管理中,默会知识的共享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因为它能使供应链绩效得到大幅提高。

二、默会知识共享难度的原因分析

供应链中各企业成员由于分属于供应链运作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加之各自历史背景、企业规范、文化内涵等差异的存在,因而所拥有的默会知识也可能大相径庭。以本公司为例,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二十多个分公司,所涉足的行业包括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工业民用建筑、公路交通工程、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这些不同行业的知识存量和结构,行业标准和诀窍性知识各不相同。安徽水利又是一个以施工为主要特征的公司,在每个工程中都要进行大量的原材料采购,而这些原材料供应商的运作流程也存在很大差异,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以本公司为核心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使得本公司的交易成本、工程质量、相应客户需求的时间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这些供应链的最优绩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如:本公司面临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难以协调这些运作流程和规范,造成协调的难度大幅加大。供应链内的不同企业间目标存在冲突,信息以及流程、规范、制度等大量的默会知识不能充分共享,从而造成供应链整体绩效难以最优。

总之,供应链各成员间默会知识共享的难度很大,障碍颇多。主要原因有:①默会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和不可模拟性等特点,使得供应链中各成员由于专业化分工不同,其各自拥有的默会知识难以共享。②组织结构的障碍。供应链管理中,通过流程重组、组织再造和整合,企业内的组织结构状况已大为改观,然而各成员间的结构差异依然很大。①成员间的不信任。供应链的动态性,使得各成员企业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保护问题,以防止知识被共享后将会失去价值分配的优势。④跨供应链管理,更为默会知识共享罩上阴影。由于市场竞争已由传统的单兵作战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每条供应链出于自我利益的保护,均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成员泄漏本供应链的知识和商业秘密,从而导致默会知识共享的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施行。⑤供应链内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欠缺,使成员企业缺乏知识共享的积极性。⑥各企业的知识存量和结构也是影响默会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供应链内默会知识共享的途径

供应链绩效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和各成员间协作有序的基础上,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障碍,则整个供应链将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导致整体最优绩效的丧失,大量额外成本的衍生。本公司曾不止一次由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不畅而导致停工待料、原材料不合格而重新订购等事故,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比较大的。因此要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则各成员必须能够共享信息和知识,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共享,以形成供应链的一系列准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使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并遵守,为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奠定基础。主要途径有:

1.进行供应链的整体战略规划。供应链的整体战略规划,关注的是供应链内所有成员的总体规划和发展。通过这种整体规划既能使供应链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和发展,也能使各成员在进行总体战略规划中通过深入接触和协商来实现默会知识的共享,并为日后整体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2.进一步完善组织再造。供应链的整合需要各成员通过流程重组、组织再造为供应链正常运作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然而, 目前我国企业内流程重组和组织再造不彻底,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再造更加不完善,因此,供应链应以过程整合为重心,消除知识传递的障碍,为默会知识共享提供保障。

3.供应链内各成员应解除顾虑,提高信任度。来自信任方面的障碍是影响默会知识共享的最主要因素。供应链内各成员应解除顾虑,相互增加信任度,精诚协作,只有通过信息、知识和资源的共享才能使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使供应链更加稳定。否则,相互猜忌则导致供应链绩效难以充分发挥,必然增加成本,降低效益,也使得供应链愈加不稳定。为了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和知识等资源的有效共享,需要具备可预见性和可依赖性的规则,这种规则或者由政府规定,或者由各成员以一定的契约形式来固定这种信任,也可以在长期合作的历史中形成一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

4.进一步挖掘和拓展适合默会知识共享的方式,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供应链内各成员应积极思考、主动创新,为默会知识创建合适、有效的共享方式,一般可以采取供应链内专家流动指导、技术人员交往、与专家深度会谈、协作技术攻关、学术交流、技术移民、人才柔性流动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和拓展默会知识共享的方式,提高其共享的效率。

5.合理进行知识价值的分配,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共享文化。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是每个成员共同付出努力的结果,其增值应在各成员间进行合理的分配。然而,各成员由于其信息、知识等资源的不同,这种参与分配的知识价值因子所获得的份额也存在差异,目前,这种价值因子的衡量标准难以准确建立。因此,要真正做到公平还很难,容易因各成员自我感觉的价值因子报酬不合理而导致各种可能纠纷的存在,这就要求供应链各成员通过协商来共同解决知识价值分享问题,以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衡量标准,兼顾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特别要创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所有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和共享的“供应链文化”,使供应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总之,知识特别是默会知识共享对于供应链正常、高效地运作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供应链内各成员应该通过各自的劳动和努力既为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同时也为员工知识和素养的提升做出各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作学等.论企业隐性知识的作用和挖掘途径[J].科学学研究.2003(12)

[2]宋建元等.企业隐形知识共享的效率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

[3]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4]严浩仁,贾生华.试论知识特性与企业知识共享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6)

篇2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 回收模式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逆向供应链的实施为保护环境,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是有效实施逆向供应链的重要保障。

回收模式是对顾客退货和召回产品及寿命周期结束的产品进行收集和回流,并且对回流产品进行维修、再加工、再利用、再制造等流程所采用的标准样式。国内外学者对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类型及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借鉴学者对于回收模式的分类,认为企业的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可分为生产商回收模式(Manufacturer Take-back,MT),生产商联盟回收模式(Producers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 Take-Back,PROT)和第三方回收模式(Third-Party Take-back,TPT)。合适的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是企业有效进行产品回收的重要保障,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对于回收模式选择考虑的因素也不同。本文分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调研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回收模式选择的六个因子,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形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提供指导,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已有文献看,对于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做了一些研究。张恒(2007)认为企业再制造物流网络模式选择的因素,应包括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规模和实力、物流成本的考虑、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等;刘晓峰等(2007)认为应从经济、社会及技术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程广平等(2007)从规模和实力、服务价格、信息反馈、政策因素等方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了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贾扬蕾(2007)从基础管理能力、逆向物流的定位、供应链中的位置、EOL产品技术特性、回收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回收物流设施规模资源因素分析、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回收物流服务技术性等因素对物流回收模式进行分析;闫欣欣(2008)认为以生产者为主体,应从经济、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对三种回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任鸣鸣、仝好林(2009)认为可从发展战略、再资源化能力、成本能力、生态经济效益四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吴容等(2010)提出对四种回收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逆向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管理、供应链控制能力、标准化作业、服务能力、绩效考评等。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并广泛征求专家建议,依据整体性、独立性、客观性、一般规律性和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等原则,本文构建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回收模式选择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文根据构建的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及所在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学历、工作年限、所在单位的行业性质、逆向供应链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选择的模式;第二部分是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问卷采用Likert五标度打分法来测量被调查对象对于各因素所持的态度,其中1表示“非常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一般重要”,4表示“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

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制造型企业,行业涉及汽车及配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信电子及计算机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业、钢铁冶金和能源、石油化工等。为确保调查的可靠性,采用书面调查与电子问卷两种方式,涉及多种途径。书面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江苏大学MBA学员,电子问卷的主要调查范围是江苏、浙江及上海的企业,另外还有山东、江西、四川、广东等省份,这样有效避免了样本的地域性给研究带来的局限。调查时间为2011年2-4月。本研究共发出样本490份,回收420份,其中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为53.33%。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明确回收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属性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包括KMO和Bartlett’检验、因子提取、总方差解释以及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分析,并得到各因子的得分,结合调研的数据可以得到各因子的权重。

1.KMO和Bartlett’检验。在确定因子分析指标属性之前,需要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只有保证各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才能用因子分析对原有变量信息重叠的部分提取为因子。KMO值越接近1,相关性就越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KMO和Bartlett’值见表2。KMO数值为0.896,大于0.6,表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差异不大,因子的一致性较好;Bartlett’检验的结果为0.000,分析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5794.394,自由度为741,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提取因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进行碎石图分析。为了保证项目区分度,一般认为,指标共同度大于0.4,公因子就能很好解释指标,所以对于共同度小于0.4的予以剔除。经过两次因子提取得到六个公因子。公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8.995%,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将二十五个指标降维为六个公因子,见表4。

其中:公因子F1包括了企业规模与实力U27、人员管理与沟通能力U29、信息管理能力U14和库存控制能力U25,这些因子均是对企业的组织及管理因素进行描述,将其命名为组织管理因素U1;公因子F2包括产品回收的经济效益U32、初期投资成本U31、运营成本U13、财务风险U24和规模经济性U29,这五个因子都是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及经济状况,将其命名为经济因素U2;公因子F3包括企业战略目标U19、核心竞争力U28、对产品设计改进的考虑U21、技术创新能力U16、信息反馈U20、企业形象U30,关注的是企业能否通过逆向供应链产品回收来不断改进创新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将其命名为企业学习与成长因素U3;公因子F4包括分拣检测技术U11、回收设施设备管理能力U22、再利用能力U35,三个因子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描述企业再利用方面的因素,将其命名为再利用因素U4;公因子F5包括国家法律法规U33、社会物流服务能力U34和行业之间的竞争U15,这三个因子描述的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状况,将其命名为环境因素U5;公因子F6包括孤儿产品U26和环境保护U17,将其命名为社会因素U6。

3.权重的确定。由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六个公因子U1-U6的因子表达式,其中略去极小或为负值的得分系数,则可以表示为:

F1=0.263*U27+0.245*U29+

0.236*U14+0.225*U25

F2=0.292*U32+0.281*U31+

0.220*U13+0.192*U24+0.177*U23

F3=0.332*U19+0.256*U28+

0.249*U30+0.198*U16+0.151*U20+

0.137*U21

F4=0.371*U35+0.362*U22+0.299*U11

F5=0.555*U34+0.205*U33+0.287*U15

F6=0.576*U26+0.479*U17

在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实际调研的数据出发确定各个因素相对于公因子的权重,这样更能充分体现各因素的实际状况,客观性较强,且不易受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将上述U11-U35题项以所有受访对象的平均值U11-U35,将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子得分矩阵与调查表中各个题项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值做归一化处理,权重可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wki= (1)

其中,wki表示第k个公因子个数中第i个题项相对于公因子的权重;n表示第k个公因子中所包含题项个数;fi表示第i个题项的得分系数;Ujp表示第jp个题项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值。

由调查数据可得各个题项的平均值U11-U35分别为:4.2、3.3、3.8、3.4、3.7、3.9、3.2、3.1、3.4、4、3.5、3.4、3.7、2.6、3.6、3.4、3.6、4.1、3.4、2.4、2、4.3。按照上述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得:

U27、U29、U14、U25相对于U1的权重w11、w12、w13、w14分别是0.3233、0.2394、0.2529、0.1844,则U1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1=(0.3233 0.2394 0.2529 0.1844);U32、U31、U13、U24、U23相对于U2的权重w21、w22、w23、w24、w25分别是0.2491、0.2398、0.2138、0.1547、0.1423,U2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2=(0.2491 0.2398 0.2138、0.1547、0.1423);U19、U28、U30、U16、U20、U21相对于U3的权重w31、w32、w33、w34、w35、w36分别是0.2739、0.1659、0.2103、0.1439、0.1038、0.1022,U3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3=(0.2739 0.1659 0.2103 0.1439 0.1038 0.1022);U35、U22、U11相对于U4的权重w41、w42、w43分别是0.4056、0.3166、0.2778,U4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4=(0.4056 0.3166 0.2778);U34、U33、U15相对于U5的权重w51、w52、w53分别是0.5176、0.1912、0.2912,U5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5=(0.5176 0.1912 0.2912);U26、U17相对于U6的权重w61、w62分别是0.5674、0.4326, U6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6=(0.5674 0.4326)。对公因子U1-U6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得U1-U6相对于U的权重W1-W6分别为0.2131、0.2025、0.1717、0.1532、0.1394、0.1201,U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A=(0.2131 0.2025 0.1717 0.1532 0.1394 0.1201)。

通过以上分析,则可以得出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结果讨论与启示

组织管理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组织管理因素在六个公因子中所占权重最大,达到21.31%,它在企业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时起重要作用,企业的规模实力、人员及信息管理和库存控制能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回收模式的选择,其中企业规模与实力所占的权重最大,企业规模与实力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回收模式的选择,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具有选择自营回收模式的基础,否则将倾向于选择其他两种模式。

经济因素。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经济性应当是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的权重为0.2025,这说明产品回收的经济效益、初期投资成本、运营成本、财务风险及规模经济性都对企业选择回收模式有比较大的影响。

企业成长与学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成长与学习对于企业选择恰当的回收模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部六个公因子中的权重为0.1717。

再利用因素。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再利用因素在全部公因子中所占的权重为0.1532,证明它对企业回收模式的选择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企业对寿命周期结束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并获取其中的利用价值,则必然会牵扯到企业的分拣加工技术、再利用能力等,并且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对于这些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成为企业应当考虑的一个因素。

环境因素。企业周围的环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收模式的选择,权重占到13.94%。企业在选择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之前必须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之间的竞争及社会物流服务能力等方面。

社会因素。研究显示,社会因素在六个公因子中所占的权重为0.1201,说明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回收模式的选择,对于孤儿产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让企业慎重选择自己的回收模式,生产商联盟回收模式和第三方回收模式是有效解决孤儿产品问题的途径,不同的回收模式流程也不一样,在其运作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也不尽相同,对社会因素的考虑也影响到了回收模式的选择。

综上,本文通过问卷设计以及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六个公因子,分别是组织管理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学习与成长、再利用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求出各级因素指标的相对权重,建立了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提供指导,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璇,梁工谦.再制造逆向物流的废旧产品回收模式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9(4)

2.Savaskan R C.Bhattacharyas,Van Wassenhovel.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2):2392-2531.

3.姚卫新.再制造条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4(1)

4.曾强银,王加宽,刘寒阳.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

5.刘羽欣,陈伟达.基于非线性需求函数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J].工业工程,2008(11)

6.张恒,达庆利.从战略角度分析再制造物流网络的模式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7(9)

7.刘晓峰,陈通,柳锦铭,张红兵.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评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

8.程广平,刘威.企业逆向物流模式选择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农机化,2007(4)

9.贾扬蕾.家电企业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J].物流科技,2007(7)

10.闫欣欣,金姣.基于逆向物流的废旧产品回收模式分析[J].物流技术,2008,30(2)

篇3

关键词:智慧物流;供应链;制造业;大数据;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出现,智慧物流也应运而生。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物流系统信息交流、企业及时获取货物的多方位信息,掌握货品的物流状态,监控货品的品质和物流活动。智慧物流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反馈、分析处理,因此,智慧物流可以分为基础层、感应层、传递层、分析层、决策层。基础层包括物流仓库、运输车辆等,这是物流最传统的基础设施;感应层是安装在车辆、货物外包装和仓库中的各种类型感应器,比如,光感器、远红外线、监控摄像头、湿度感应器等,能够将感应转换成数据;传递层是将感应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设备传送到企业供应链物流控制中心;分析层是利用各种云计算软件和测评系统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决策层是根据分析层的报告对企业战略做出具体的部署决策。其中基础层、感应层和传递层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而分析层和决策层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了制造业物流的智能化。

1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慧物流供应链规模的扩大。智慧物流能够最大化地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智慧物流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汇总分析数据后,能够利用机器人手、光感应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实现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客户信息、订单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车辆定位信息、承运车辆的运能、物流网络等汇总到企业物流供应链数据技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云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供应链的物流方案、调控物流运力、物流路线规划和物流承载力预测等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物流的智能水平持续上升,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从头到尾的管理,确保了供应链整个流程的数据可以查询,可以追溯。

2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物流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程度低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将物流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所带来的竞争性优势,因此都建立起了物流智能化项目。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需要进行多方产业协调,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企业共同参与,物流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合作协同才能共赢。如果盲目草率启动,缺乏相配套的物流优化环境,发展单一会导致效率低下。比如,一些企业引入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但是企业的文化理念跟不上,战略先导不能带动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企业不能够顺利推进和贯彻智慧化物流。企业之间B2B领域的物流环节,配送活动涉及众多因素,运力、车辆调度、路线优化、运输成本、路况等因素之间联系紧密,但是企业间缺乏协同,联系不足导致发展效用差别很大。在智能化仓储领域同样也存在入库、存储、分拣和保管、配货要素之间相互割裂,物流协作优势受到制约的情况。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化和协同化水平低,使得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2.2智慧物流标准化不到位,监管不足

企业制造对商品信息化标准建设不足,这样商品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限,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互相割裂,产生信息孤岛,导致智慧物流的数据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智慧物流中有很多新兴设施设备,但是设备的型号、规格缺乏统一标准,这样设备和设施之间的兼容性不足,影响了物流供应链作业的效率。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实力情况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在选择标准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标准差异给物流活动带来了制约性影响,难以发挥优势。智慧物流下,大数据和物联网、云计算等IT技术的普及,使这个行业内涌入大量的物流行业参与者和利益参与者,所以急需继续健全企业的征信体系。当前物流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存在真空地带,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现行的监管制度在智能货柜、无人机等无人化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智慧物流的发展产生了制度性障碍。

2.3新兴技术人才不足

智慧物流在制造业中涉及众多知识领域,比如,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图形图像、财务金融等,所以建设智慧化物流供应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复合人才培养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人才队伍的需求。对于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是一项急需的重要任务,影响着智慧物流供应链的建设。

3智慧物流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建设策略

现今企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时效性、安全性、快速反应和环保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现在的企业需要将众多IT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运用到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等重要的物流环节中去。结合智慧物流中的机器设备,比如,机器人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RGV、无人驾驶配送机、自动配送车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形成智能化的物流体系,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的事,需要物流行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行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3.1建立智慧化的仓储中心

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机器人手进行拣货和堆码作业,AGV、自动拣选机等设备,配合传感器、光感器等电子技术,对货物的入库、在库、堆码、拣选作业进行自动化的高效无人作业。通过空气传感器和光感器对空气中气体进行检测,当空气指标超标时发出警报,对不正常货物出入进行提示,提高了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产品的入库、出库数量进行记录,汇入企业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汇总,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匹配,这样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库存情况,了解存放时间、存放数量、批次等,合理地调节仓库的库存量,达到经济库存量水平。仓储过程实现智慧化仓储,能够对物流作业信息和库存货品信息全面掌握,协调管理。

3.2大数据下产品的物流监控

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故障,为了能够追根溯源,我们需要对生产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产成品入库,到最终商品销售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同样追溯产品需要企业从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从产成品入库、包装、装车运输,到送货完成这些物流环节都需要保证信息是可以追溯的。产品的追踪可以双向进行,一方面产成品完工后,拥有自身对应的唯一编码,登记入大数据库中,对其后续的物流仓储、运输、销售和送货等环节进行记录登记,收集相关数据到数据库中;另一方面追溯该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商等信息,包括入库记录、库存保管记录、验收报告等。这样就保证了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信息能够一一对应,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每一环节异常情况能够提前预警、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企业风险。

3.3物流供应链流程可视化

将摄像头、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与企业物流技术相融合,比如,物流的GPS卫星定位系统、RF技术等,能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从采购原材料、仓储储备、配送车辆运输调度、物流在线调配等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比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监控显示在企业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实现产品运行轨迹的及时调配和监控,当某地区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产品的目的地进行及时调换和更改。如果在仓储中心或者物流中转站建立这样的可视化系统,能够配合视频检测系统,更好地对产品的质量、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比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运输车辆上、集箱上安装监控设备、光感器、红外线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器等,它们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图形、字符信号传回企业,这样企业就能监控产品。

3.4供应链上下游控制智慧化

智慧化的供应链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在信息的传输上,上下游企业和制造企业需要在信息的传输、共享上达到及时、准确。因为当今的供应链数据信息数量大,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传统的供应链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所以,需要利用新兴物流技术,比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实现整条线的信息共享。共享的信息从物流需求、原材料采购、产成品运输、货品仓储、市场销售、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全方位地进行整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下游销售商的共享信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分析出市场的销售情况、客户的需求情况,从而改善产品,调整产能,改进工艺,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企业将生产计划分享给上游供应商,原材料商能够据此精确地预测原材料供货量,从而明确交货期、制定合理的工业计划,尽量做到JIT生产和零库存,确保了整条供应链上生产的稳定性。

3.5智慧物流采购活动智慧化

原材料采购品质是企业面临的问题,采购品质难以控制,企业不可能对全部原材料进行检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大宗货物的价格变动频繁,一旦价格变动过大,企业会面临被违约、以次充好的困境,采购环节信息也不对称,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采用了智慧物流后,我们可以利用智慧物流的监控功能,在原材料仓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感应器智慧物流实时监控采购的原材料货物的状态、温度、湿度和出入库情况,防止库存原材料的数量差异和在库原材料因为保管不当导致的变质和毁坏。在采购价格方面,运用大数据系统,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上同品质、同地区的价格相比较,能够控制采购的价格,防止采购中舞弊的风险。

篇4

[关键词]智慧供应链;特点;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20-02

1 智慧供应链兴起的背景

在新的智能经济时代,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如JIT生产方式、敏捷供应链等得到应用。显然,这些模式能够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供应链在抵抗各类干扰事件风险应对能力的不足。当今,供应链模式存在难以解决的五大难题,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孕育而生。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智慧供应链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 智慧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2009年,复旦大学罗钢博士在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融合会议上首先提出“智慧型供应”的概念。“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

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着眼于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尽量消除不对称信息因子的影响,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由于嵌入了智能信息网络技术,“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技术的渗透性更强。在智慧供应链的大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者和运营者会采取主动方式,系统地吸收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实现管理在技术变革中的革新。

(2)可视化、移动化特征更加明显。智慧供应链更倾向于使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的形式来表现数据,采用智能化和移动化的手段来访问数据。

(3)信息整合性更强。借助于智能化信息网络,智慧供应链能有效打破供应链内部成员的信息系统的异构性问题,更好的实现无缝对接,整合和共享供应链内部的信息。

(4)协作性更强。在高度整合的信息机制下,供应链内部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成员的信息,并及时掌握来自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针对变化,随时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做出适当调整,更好地协作,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绩效。

(5)可延展性更强。在基于智慧信息网络的智慧供应链下,借助先进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变得可以实现,企业可以随时沟通,供应链的绩效也不会因供应链层级的递增而明显下降,延展性会大大增强。

3 构建智慧供应链的意义

3.1 高度整合供应链内部信息

传统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基于存在直接的供应和需求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信息流往往会由于不同企业采用的不统一的信息标准系统而导致无法正常流通,使得供应链内部信息无法自由流通和共享。相比之下,智慧供应链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够采用有效方式解决各系统之间的异构性问题,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流无障碍地流通在供应链的各个动脉和静脉组织,提高信息流的运转效率和共享性。

3.2 增强供应链流程的可视性、透明性

传统供应链环境下,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实现方式,整个供应链是不可视的。由于供应链的不可视性,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无法对产品的销过程实现全面的了解,仅从自身流程和业务,以比较单一的成本因素考虑如何选择供应商和销售商。这样就无法实现供应链内部企业的一致性和协作性,更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供应链竞争力低下。拥有良好可视化技术的智慧型供应链,能够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对自身和外部环境增强反应的敏捷性,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据掌握的全面的产品信息和供应链运作信息,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组织好切合市场需要的生产,实现有序生产管理。

3.3 实现供应链全球化管理

智慧型供应链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它一方面能保证供应链在全球实现扩展,也能防止供应链在全球化扩展的情况下效率降低问题。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在传统供应链下是点对点,1对1的,但随着供应链层级的增加和范围扩展,这种传递方式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信息轰炸。智慧供应链依据自身对信息的整合和有效的可视化特点,可以打破各成员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不受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的影响,能够高效处理来自供应链内部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实现全球化管理。

3.4 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智慧型供应链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性、可视性、可延展性等特点,使得供应链内部企业能够实时、准确地通过了解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保证和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避免传统供应链由于不合作导致的缺货问题。因此,智慧供应链能够从全局和整体角度将破坏合作的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4 构建智慧供应链的途径

4.1 持续改进

企业获得利润所依靠的载体是源于产品的持续改进。然而,在智慧供应链的大环境下,企业要实现产品持续改进,必须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来增强产品的数据集成性和协同性。建立集成的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及执行的业务流程,实现产品研发管理集中化,并控制生产工艺,制定合理的生产标准,并在不同生产基地实施,增强供应链成员在集成技术下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4.2 完善生产计划系统

作为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需要从整体出发,努力构建完整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使不同产品能够与相适应的计划模式、物料需求及配送模式进行匹配,从而拉动物料需求计划。实现ERP系统与SCM系统完美对接,增强销售过程的可视化和规范化,营造涵盖客户交易执行流程与监控的平台,动态控制过程,及时掌握相关重要信息,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4.3 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和一体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更需要标准化。处于供应链中的成员,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查看财务数据来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企业需要利用ERP系统来实现企业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从传统记账财务业务分析转向价值创造财务分析。在成功实施ERP后,可以构建基于数据仓库平台数据分析及商业智能应用。通过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共享性。

4.4 定制化的供应链可靠性设计

供应链管理也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中一大难题——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在智慧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能与客户保持紧密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在智慧供应链中,客户将被视为供应链系统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供应链管理人员,一方面,设身处地地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客户需求为根本,融入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激励客户参与供应链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智慧供应链着眼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智慧供应链对客户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从供应链可靠性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是一种需要关注与整合的资源,合理利用客户需求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从而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可靠性;从客户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参与供应链的设计、运行和管理,从而改善自己的购买方式,购买切合自身需求的产品。但是客户对于服务标准是不一样的,智慧型供应链管理需依据不同标准合理区分顾客,提供可靠的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

4.5 可以借助标尺竞争,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通过引入相同类型的企业,并以此作为参照对象,需要监管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分别由类型相同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投入决定是标尺竞争的核心思想。处在标尺竞争的监管情况下,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类企业的成本。

智慧供应链通过合理引入标尺竞争,供应链管理者就不用了解各成员企业的成本与投入具体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监管机构对被监管成员企业的信息依赖问题,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监管问题。对价格实行价格上限监管方式,服务可靠性监管从供应可靠度与产品合格率两方面进行控制,促使成员企业依据“标尺”提高各自的服务可靠性,提升供应链整体可靠性。

5 结 论

随着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改善,智慧供应链将更具智能性、可视性、高度信息整合性、高协作性,供应链管理和决策将会变得更加柔性化,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的五大难题。参考文献:

[1]赵柟.持续变革与创新,构建智慧供应链管理[J].2012(12).

篇5

中国甚至提出了打造全球供应链“第一梯队”的宏伟目标,利好政策更是接踵而至,这其中金融则成了主要抓手,也是中国当下发展供应链,再造国际贸易中心优势,推动中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中坚力量。

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

对于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既是产业链发展最强动能,也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最好通路。美国供应链在工业领域起步就注重背后金融力量的推动,目前供应链金融已从银行主导逐渐发展到产业核心企业主导阶段,而参照美国经验,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未来空间,无论是在产业链改革的需求,还是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都将远大于美国。

国内供给则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迫切与金融压抑、金融短板突出的博弈进程中,供应链金融无疑拥有着广阔的前景,潜力巨大,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更重要的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产生协同发展效应,增强产业的整体实力,这既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一脉相承,也是供应链发展到成熟形态后的自然衍生产物。

毋庸置疑,未来产业供应链发展必须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多流合一,而供应链金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资金、资源优势,解决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资金流”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核心动能。其次,这种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服务模式,重塑了市场经济血脉和神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以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高效协同生态。

以产业链管理服务、现代金融创新为依托,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体系,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在于其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传统供应链中的产融分离以及融资问题。在传统产业链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经销商,经常面临资金周转难、贷款难等问题,这极大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能力。而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品牌、资源、资金优势明显,为产业链中小游企业提供亟需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做大产业链市场蛋糕。

巨头齐聚供应链金融

去年以来,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力日渐明显。

前不久,阿里“码商成长计划”,全面赋能个体工商户极小微群体,其中供应链金融服务(赊购贷款、循环信用贷等)是重中之重。

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着力打造基于税务数据和社交数据的小微信贷产品“微业贷”,试图将其培育成继“微粒贷”之后下一个现象级爆款互金产品。

建设银行全面践行“双小”普惠金融战略,建成了能适应小微金融场景的“小微快贷”产品体系,因此董事长田国立的最近表态才能如此高调:“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不是靠良好的愿望,而是要靠能力。”

此外,弘翼财富也在不断深耕自身生态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研究出一套独特的风控体系,为企业打造快速便捷的融资服务。由此可见,精确瞄准解决小微企业金融痛点和难点几乎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共同主题和共通战略。

风控科技化

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已经全面进入智慧供应链金融新时代,其标志就是金融科技对于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全面赋能。

当前最重要的金融科技包括五项:ABCD+I,即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Computing云计算、Big-Data 大数据、IOT物联网。其赋能要点如下:

一是云计算是基础。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各种市场主体的数据化运营成本,方便云端平台收集聚合数据,这是大数据技术的前提。

二是大数据技术是关键。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审核核心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还款能力,从而提高放款融资的速度并达到供应链体系内的风险平衡。

三是物联网技术是数据源的有益补充。例如,通过传感、导航、定位等技术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来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通过物联网平台,打通资金融通、资源需求,实现现代物流与现在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

四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层分析,并加载传感器等物联网进一步丰富动态数据湖,定期自动更新客户画像,主动给优质客户提升授信额度。

五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嵌入。供应链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数据也来源于多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来搭建场景。利用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身份安全等特征,创造信任环境。

篇6

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理解,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一个传统业务对接了一个互联网平台,或者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等,就算是“互联网+”了。但事实上,它真正的内涵在于: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手段,再造一个全产业的智慧供应链。

如今,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把它称为“智慧供应链”。如何看待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能够对企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我看来,智慧供应链将会给企业带来六个方面的影响和变化。

一、及时响应用户的真实需求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供应链从B2B或B2C变成了C2B。马云曾在今年的互联网报告里提到广东一家叫共创的供应链企业。韩都衣舍和它合作,当韩都的消费者在网上点击服装放到购物车的时候,相关数据就已经被工厂获取。工厂据此来决定面料的选择和备货,同时跟韩都衣舍在设计端进行对接。这时候,韩都就能够做到小批量生产,因为它具备即时化的柔性生产工艺。

传统供应链的做法是,企业拿到订单以后,经过设计再发到工厂。这样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前置周期长;第二是工厂对订单起始数有要求,往往会拒绝小批量生产。

在智慧供应链时代,面料供应、备货,以及设计师之间的联动大大增强。在缩短前置周期的同时,生产也更加柔性化。时间、成本和质量这三者间的关系在智慧供应链中,达到最佳的平衡。

二、全程可视化

全程可视化,即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能够实时掌握供应链的过程,实时追踪、了解整个供应链运行的状态。这在以往企业很难做到,但是当物联网实现以后,就能够做到全程可视化。

厦门一家叫和诚智达的企业(专注于打造运输车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专门针对运输企业做供应链融资。运输企业通常会面临货主押账的问题,一般押账期限为半年。但货车司机都是农民工,要见现钱。有时一个运输企业即便能拿到大单也不敢去,因为没钱买柴油、货车。

但这家企业针对货车企业,做实时的柴油分期和货车分期的融资。所有合作的运输公司,需要进入它的智慧车管系统,除了GPS,它还在每一辆车上都装了智能车机,能实时观察到速度、耗油、司机踩刹车的力度,汽车转向是急转还是慢转等。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大致掌握司机的开车习惯以及开车过程的整个状态。通过大数据模型,就能筛选出合适的做购油和购车融资的运输公司。

另外,全程可视化不仅是画面的可视化,也包括数据的可视化。

三、模块化的供应链集成

今天,在整个供应链的组织过程中,企业需要把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和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地组合到一起。但这在原来很难实现。

不过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这种状态能够实时做到。运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供应链集成,使企业能迅速地运用自身、外部第三方的能力建立起独特的供应链竞争力,实现供应链服务功能的快速定制。

深圳一家叫创捷供应链的企业,今年被总理、副总理、马凯副总理高度关注。创捷作为一个供应链平台,能把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原料供应商、组装厂、接单集成者,全部集合到一个平台上,帮助企业打造智慧供应链下的柔性组织。

在传统的供应链条件下,企业要打造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让所有资源进入到一个平台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种可能性得以实现。就像海尔今天能够将大量分散的创客有机地组织起来,嵌入到海尔的供应链体系当中一样,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四、供应链整个过程的互动、互联

即企业的供应链计划过程,和供应链最后的执行过程,能够实现互动、互联。

例如:深圳一家企业叫阿里巴巴一达通,即阿里巴巴旗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它给中国中小微企业做出口融资,同时介入到贸易,物流,通关、报关、退税等各个环节,甚至还做信用数据。它通过互联网,数据的形成,使得企业的计划和执行能够实现联动。

五、供应链的成本和绩效的实时化

“互联网+”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绩效的实时化,但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们都知道,供应链过程中有大量的成本耗费,同时也在产生绩效。如果企业管理者连成本都控制不了,说什么供应链都没有用。要掌握不同环节的各种各样的成本,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达到最优化。中国很多企业说自己已经实现大数据化,其实寥寥无几。

企业要想做到大数据化,首先应该是智能化。因为很多企业BI(即商务智能)都没做到,如何去做大数据?而BI的基础,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进行有机地整合起来。每个环节做到BI化,同时各个环节能够有机地贯通,才能做到成本可控、风险可控。

事实上,做到成本可控的核心是信息治理。而信息治理是未来企业做智慧供应链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一信息,而是全面的信息,我把它称为“信息勾兑”,即把各种不同的分散的信息勾兑好。换句话说,只有一段一段的割裂的BI是毫无用处的,企业还要把它汇集起来才行。

六、全程供应链的预警

篇7

关键词:疫情;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一、餐饮供应链的影响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2]牛东旭.海底捞餐饮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2-14.

篇8

关键词:城市配送 供应链 智慧物流 电子商务 信息整合

城市配送作为物流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城市配送被提至优先重点发展的高度。

宁波市的配送体系正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不但缺乏大型的正规的配送中心,更缺乏合理的配送路线和配送布局。宁波市的配送工程不仅对城市的交通产生了压力,而且配送体系效率低下。随着宁波“智慧物流”的提出,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并出现新的发展曙光。

一、宁波城市配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宁波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宁波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目前,梅山保税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现代国际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海陆空”立体综合物流网络。

(二)城市配送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

如今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国家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70多家,FedEx、UPS、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

(三)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

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电子标签、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在物流企业和业务流程不断普及推广。新增集装箱车辆GPS安装率达100%,RFID技术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和后方物流中心得到良好应用。

从总体来看,宁波城市配送市场主体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尚未成熟,面向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设施缺乏,城市配送运力未得到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配送车辆通行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智慧物流”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示范试点项目之一。然而,“智慧物流”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配送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基于2030年的“城市病”而提供的一个城市物流解决方案。“智慧物流”将重新定义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重新定义传统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在这个方面,德国邮政DHL、西门子公司联合课题组已为宁波市制定了一个定制化的城市物流解决方案。2013年1月出炉的《宁波城市物流规划研究》提出了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电子商务自提等新物流模式。可以说,“智慧物流”的先行先试,适逢其时,对宁波城市物流的规划及启动城市物流项目运作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智慧物流”使得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成为可能,使所谓“虚拟物流园”、“网上停车场”成为现实,使得物流模式创新成为可能,使“不让物流断在最后一公里”不成为一句口号。

二、以智慧物流构建宁波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新思路

构建宁波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目标是以实现物流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物流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重点商品共同配送率为出发点,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做到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为实现该目标,宁波应该以智慧物流为抓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智慧物流新技术应用的步伐

要支持企业积极改造升级现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企业、贸易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及相关部门之间资源和信息的充分共享。推广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在共同配送中的应用水平,建立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二)加大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培育力度

要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化城市配送市场主体,鼓励企业通过整合仓储和商场售货资源,建立相对较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和统一的配送系统,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存货数量和资金占用率,通过集中配送,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快仓储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仓储企业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变,优化商贸配送物流功能,提高城市配送服务水平。

(三)构筑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整合信息资源

信息化不仅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的重要环节。物流信息系统好比是城市物流供应链中的神经中枢,对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建立以宁波智慧物流统一门户为核心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的转变,积极引导城区配送企业和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线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快速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城市配送方案。

参考文献:

[1]鲁晓春,詹荷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邓爱民.城市配送系统优化,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第11期

[3]徐根强.城市配送体系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长安大学,2009年第3期

[4]刘斌.上海发展城市配送的问题和对策,管理,2007年第7期

篇9

 

一、智慧物流的内涵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实物理世界的物流实体运作与网上虚拟的物流信息开始了全方位融合,现代物流进入了4.0时代。当下智慧物流被炒得很热,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物流?

 

要了解智慧物流,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管理。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的具体功能中,储存、运输和配送被称为物流的主要功能,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被称为物流的辅助功能,信息是物流的支柱功能。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

 

智慧物流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如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的可视化、仓储的自动化、配送的智能化,使物流具备感知、记忆、逻辑、判断、决策等智慧功能的创新物流形态,具有多元驱动、情景感知、智能交互、智慧融合四个显著特征。

 

二、智慧物流的认识误区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物流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是物流需求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物流业是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存在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运作不集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交通运输拥堵、物流服务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仓储和运输,总体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真正要实现智慧物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

 

提到物流管理,一般我们会想到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领域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其实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管理,各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物流网络生态圈。智慧物流强调智能技术与物流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智慧物流首先必须在多方协同的情况下夯实技术基础,以加快物流网络开放、销售渠道下沉、信息互联共享,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集物流信息、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而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在经济遇冷的2016年,传统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从散兵游勇、单兵作战向“快速创新、专业化分工、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变正在快速进行,优质货源会进一步远离小型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平台公司靠拢。其实通过平台叫车的物流公司多年前早已存在,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从事干线运输的民营三方物流企业仍采用“夫妻老婆店”式的运作方式,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物流”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各种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好像都实现了智慧物流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近年来走访及管理过的多家物流企业看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基础较差,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物流管理,对智慧物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物流管理,值得物流企业管理者仔细思考。智慧物流管理需要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物流管理过程,智慧物流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物流运营、物流时效、客户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财务、预防管理等方面。智慧物流管理能大大降低制造业、流通业、物流业等企业管理成本,着实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能更有效地节省物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自动识别及追踪、无线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物流的可视化与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

 

三、企业物流管理的智慧化要求

 

智慧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智慧化,需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行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有健全的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应用ERP系统或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企业管理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流合一”,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实现信息透明化等。总之,智慧物流管理涉及的面很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本之间的竞争,任何可以用金钱买到的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设备、信息化软件可以外购,但企业的核心人才、员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各项优秀的管理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是金钱很难买到的,这些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推动物流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外企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例如笔者曾经全面负责管理过的三星全球分拨中心项目。三星电子作为全球半导体产品排名第一的生产商,在全球有两个生产厂——苏州和韩国,一个组装厂,两个OEM工厂。因为两个OEM工厂不是三星的企业,不能直接销售货物到客户,只能将货物出口到韩国总部后,再次配送全球客户。这样,对成本控制和时间响应的要求都很高。为了降低总体物流成本、提高订单响应速度,三星决定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统筹管理三星(苏州)、两个OEM工厂电子产品的全球配送。全球分拨中心建立后,其物流模式为:所有工厂(包括国外三星工厂和OEM工厂)的货物首先运送到分拨中心,再由分拨中心根据订单进行全球配送。具体模式如图1。

 

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三星项目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管理,因此该项目将把涉及到的所有单位联合起来成立联合办公组,如:三星工厂管理团队,上下游供应商,国际、国内货代,国际、国内物流公司,以及报关公司、海关、商检、第三方理货公司等,让这些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整个物流操作从三星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开始,通过一系列信息系统处理,如通过RFID、传感器、货物扫描、标签、称重后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并由系统出具箱单、发票等。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真正实现了智慧物流管理,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可视化、仓储自动化、配送智能化以及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的自动化。

 

三星项目的特点是:时限要求很紧、安全要求很高,根据订单作业,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实行无纸化报关、快速通关,以JIT的方式交货。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等软性管理技术,这个项目管理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通过管理运送时间,改善了距离、频率、运输模式、空间利用率等;通过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减化审批流程等,压缩了订单处理时间;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实现了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计划,从而实现供应链交付柔性管理等。

 

再以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智慧物流管理为例,其从客户下订单开始,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保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四、智慧物流管理的实现路径

 

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物流的基本功能如运输、仓储等不会改变。物流组织过程的基本逻辑就是分与合、集与散,技术的引入、组织方式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制造和销售,更好地提高效率,压缩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所以,物流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从科学管理开始,引入制造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基本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控制、精益物流管理、预防管理等。

 

在互联网时代,整个市场环境、消费需求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世界尚无成熟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在这种颠覆性的变革与创新环境下,应该尽快探索智慧物流管理方法,选择复合型的领导者,调用、储备和引进众多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互联网化“T”型人才,使企业物流管理运作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建立基础数据库,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并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同时需要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需要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加强仓储管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做好库存管理;智慧物流管理需制定预防管理应对机制,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如今还需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上逐步实现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的智慧物流管理。

篇10

关键词:旅游供应链;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58-03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剧,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我国旅游行业面临总体运营成本高、旅游服务质量低以及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解决。[1]

一、传统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解析

(一)旅游行业低价恶性竞争突出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整个旅游行业已经走向成熟,尤其在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旅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旅游运营枢纽的旅行社在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下竞争不断加剧。随之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旅行社低价竞争激烈,由于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质性,在国内旅游行业提供的服务水平差异不大的形势下,价格成为了决定旅游需求者选择产品的最重要因素,这造成了各旅行社为了吸引顾客不得不降低价格,甚至很多组团社以低于出行成本价的价格吸引旅游消费者,然后变相的通过增加购物和收取人头费等方式维持运营,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游客在旅游消费中经常被多次“倒卖”给多家旅行社,最终造成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投诉增多。整个旅游大环境在低价运营下难以健康成长。

(二)旅游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我国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旅游企业规模小、景点分散、运营环境差和市场混乱等问题,在旅游行业发展初期,游客的基本需求是满足于传统观光旅游需要,随着旅游者心理预期的不断提高和个性化体验旅游的发展,旅游者更希望旅游企业能够提供一个全面周到的一体化服务,但我国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各旅游企业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合作,旅游企业间紧紧停留在“买卖”关系层面。[2]以旅行社为例,通常地接社和组团社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关系可言,通常是组团社先打钱至地接社账户,地接社才负责接待组团社发出团队,近年来时常出现因组团社不及时支付费用而将游客丢在半路的恶性旅游企业间纠纷事件。同样,旅行社和餐饮企业、住宿企业、景区等也存在此类问题。这充分说明我国旅游行业间的合作机制缺失严重,旅游企业没有树立大局合作意识和大局发展观念是造成当前旅游行业间合作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较低,旅游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信息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认识误区是主要的一个方面,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不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信息是旅游系统的灵魂。尤其不注重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政府和主导部门不懂得从系统层面整合旅游信息化。从全国来看,旅游产业目前仍处于被行政划分的多元割据和整体行业的多元分散经营的格局困扰,同行业和邻近行业间还存在“信息封闭”意识,如就旅游行业的信息化而言,目前仅局限于具体行业,如酒店信息化管理、景区行业信息化管理等,而旅游行业没有真正建立起跨行业的综合化旅游信息系统,信息不畅极大限制了旅游信息的全面共享。总之,就目前我国而言,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需要,旅游信息资源零散且共享性差,旅游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和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和服务质量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供应链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革新

一方面,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带动功能;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品决定了旅游企业中的任何单一企业都不可能提供完整的产品,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属性决定了需要相关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的参与方可满足旅游者需求。从旅游业发展的整个推进情况来看,实际上也是旅游供应链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调管理的力度是增强旅游产业规模和提升综合实力的保证,而当前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内部竞争恶化、企业间摩擦不断、政策管理冲突等问题,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协调旅游企业间的关系。同时,新时期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期望值发生了巨大改变,以旅游方式为例,今天大部分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体验旅游等一种全新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对体验旅游的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美丽的风景和高档的接待服务,而是从下订单到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全过程的各种服务的集合体验。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单一企业都不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整个一体化的服务,为了满足不同个性化旅游者的服务需求,更多的旅游企业的合作参与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旅游供应链管理运营而生。

旅游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在旅游领域的全新应用,由于旅游产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旅游供应链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体系,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旅游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的企业间合作关系缺失、旅游企业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诸多问题,旅游供应链理念的引入可以使得整个旅游行业的经验模式发生巨大变革,增强以面向游客的旅游产品为核心的群体旅游企业共同参与和协作的运作模式。[3]同时,也应该看到新的时期,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过程业绩,优异的过程业绩需要优异的过程管理作保障,供应链管理是基于过程管理和面向顾客需求展开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延伸了传统的旅游产业链,同时,旅游企业间的合作突破了地理界限,全球旅游供应链正在形成,供应链的不断演进正在走向动态供应链和虚拟供应链的方向。因此,旅游供应链的不断革新将对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将极大拓展产业规模和价值空间。

三、旅游产业供应链整合策略

(一)实施集成化管理

旅游供应链要适应新时期对市场发展的需求,就必然要和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产品联合开发与营销,包括各种旅游服务供应商在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旅游产品从研发到售后保障的一体化服务管理,旅游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计划和处理业务流程,建立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要实现这一切,建立跨企业的集成供应链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实施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在于,将企业内外部的各个节点和企业看作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企业的集成水平在从内部集成转向外部集成的过程中,外部旅游企业在加强业务流程重组、网络规划设计进一步促使了旅游企业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水平得以提升,集成化旅游供应链的实施需要一个动态的网络链结构体系,企业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和互联网等技术集成的支撑下,为了适应新时期旅游市场变化、柔性、速度、知识革新的考验,这种动态的供应链集成联盟能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旦客户需求消失,它也随时解体,当新的需求出现时,又重构新的供应链网络组织。[4]具体应用层面,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由顾客需求―集成计划―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构成第一个作业回路;再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分享―调整性适应―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策略回路。并且在作业回路中的每一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评价与提高,旅游供应链集成必须按照这三个回路进行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二)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所谓旅游信息化,即通过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旅游服务方式和消费机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促进旅游经济的运作,改变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旅游信息化,是数字旅游的初级阶段,旅游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信息化管理、网站建设、呼叫系统、物联网传感技术等,通过旅游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旅游预订和旅游消费的运作和旅游行业的有效管控,尤其在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企业间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间的合作需要通过信息化来保障。智慧旅游无疑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得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全面整合、深度开发并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参与者,从旅游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信息化可以和旅行社、酒店、餐饮店、景区和旅游者全面对接起来,可以与地方政府和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商进行协同运作,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目前来看,旅游信息化在我国景区有了一定的应用,“数字景区”极大推动了景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效率。

(三)建立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产业融合的加剧使得跨行业联盟体系正在变得复杂,在传统旅游运营中的基于成本或者价格最低化的买卖关系运作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优质的旅游服务和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旅游企业间需要建立和深化全面的合作方式,将每一个企业融入到整条供应链中,提高系统运行水平。旅行社等企业可以借助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职能优势或行业优势政策,通过确立整条旅游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将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纳入到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盟阵营中,让每一个大小不一的企业能够分享整条供应链带来的利润好处,同时每一个企业成员能够自觉的改进基于产品的服务质量和成本最小化。企业的这种自律行为最终使得供应链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企业间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基础是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和信息共享。客户满意和供应链绩效最佳是其共同目标,基于这样的合作和组织形式,无论供应链上企业成员处于怎样的进入退出状态,都能保障整条供应链稳定的运作。

总之,从我国旅游供应链面临的传统问题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已经需要上升至供应链角度加以整合,基于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旅游供应链的创新发展需要从集成化供应链、虚拟化供应链和低碳化供应链等方面进行努力,尤其当前网络旅行商和在线旅游发展对供应链带来的变革挑战,旅游供应链应该更加重视旅游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发挥其对旅游供应链整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兴洋,徐 虹,殷 敏.基于渠道-权利理论的旅游供应链企业博弈关系分析[J].旅游学刊,2010(12):23-27.

[2] 赵 军.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核心地位的构建[J].中国管理科学,2011(12):343-346.

篇11

“十三五”期间,中国集团企业将从应用、技术、信息资源、安全、IT管控五个方面完善和优化信息化战略。

构建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信息平台

在国家强化“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的大背景下,构建以生产精益、供应协同、产融倍增、决策灵活为特点的“四链融合”信息平台,优化原有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应用系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点。

所谓“四链融合”指的是通过智慧决策信息平台、智慧营运信息平台、智慧金融信息平台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有机结合,实现管控链、生产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融合,有效创新商业模式,大幅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通过智慧决策信息平台实现管控链的协同化、高效化、智慧化管理,通过管控链将企业战略有机融合到物流、生产、金融等各环节,发挥总部在企业整体运营中的服务、指导、管控等作用;通过智慧营运信息平台实现生产链的一体化、可控化、智能化管理,打通营销、生产、供应、物流的信息命脉,支撑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经营,发挥生产在战略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智慧金融信息平台实现价值链的感知化、智能化、高端化管理,对内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对外发挥金融资产的价值最大化,体现金融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集团供应链的可视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打通营销、商贸、物流、生产、金融的信息命脉,创新商业模式,发挥物流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以“大云平移”为核心构建全新基础设施

在技术方面,“十三五”期间,集团企业要以“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新基础设施。

在大数据方面,将实现“大量数据”向“大数据”的转变。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和决策四个阶段。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围绕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实现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大数据管理平台得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利用高度可扩展的Hadoop大数据处理系统和MapReduce技术,实现新旧数据、新旧信息系统、新旧软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应用和新知识的发现。

在云计算方面,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企业新业务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灵活的IT架构来作为支撑,使得混合云应用更加广泛。为了在周期性的IT能力需求波动和业务安全之间取得平衡,集团企业应该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支撑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的系统迁移到公有云平台。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整合将成为一大挑战。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集成需要从服务器点对点连接、底层存储集成、数据同步、消息同步等方面实现。

在平台方面,要利用电商平台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电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商业模式复制到互联网上,而要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特点,充分考虑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借助网络效应实现多主体的商业共赢。电商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拉近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缩短供应链,实现按需生产,驱动产品创新,实现全球采购和营销,促进组织的扁平化。

移动应用+互联网

深度推广企业移动应用建设。通过移动办公和掌上运维等传统业务运营支撑类移动应用,实现涉及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的内部管理的移动应用,提升决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内部应用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移动应用覆盖面广、到达率高优势,创新业务服务模式,将业务模式从传统营销模式向移动终端营销转移,实现精准营销。

企业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企业聚力互联网转型,抢占未来产业高地。“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将发生重大变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全面深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将普及,产业互联网时代将正式开启。大批企业将通过“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着力将互联网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互联网转型。

当前以互联网金融、O2O、P2P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处在爬坡过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的集团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融入信息化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随着集团公司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链的延长和拓展,相应的管理面将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尽快建立适合集团战略转型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

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

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落实集团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实现信息的唯一性、统一性,避免数出多源、信息失真、信息缺失,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并支持集团财务穿透查询、人力资源综合统计等业务的开展。

集团企业应该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重要信息,如人员、产品、组织、岗位职责等信息,确保重要信息在跨板块、跨公司、跨业务系时的一致性,实现重复应用和信息共享。

以生态圈安全为出发点设计安全架构

信息安全环境与信息技术突破带来信息安全架构设计理念的变革。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多来自政府、行业组织和自身战略的合规性要求。同时,信息安全的建设要适应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企业需要从架构层面考虑如何应对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方面的挑战。

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和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在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协作,确保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篇12

李先生的购车体验,背后其实是“UGcar优购汽车”的新玩法。

UGcar优购汽车成立于2015年2月,成立之初UGcar优购汽车就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在自建全供应链体系、打造纯电商运营模式的垂直汽车电商平台。

UGcar优购汽车目前主要做的是平行进口车。平行进口车,是指将原销往国非中国的车型通过贸易的形式采购到国内进行销售的车型。由于UGcar优购汽车CEO赵卿从1999年开始就从事汽车贸易行业,具备17年的跨国采销能力以及全国港口的进货资源,就一直计划着做汽车电商这样一件事情,希望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最大限度地掌控进口汽车销售源头,帮助消费者买到最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车;但一直缺乏这样的时机,直到2014年市场大环境的成熟,UGcar优购汽车平台顺势而为就此应运而生。

提及为什么会选择平行进口车作为切入口,赵卿说 :“由于政策的扶持,平行进口车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进口车贸易已成为一个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UGcar优购汽车这个平台让消费者在放心购买的同时,还可以通过UGcar优购汽车享受便宜、便捷且有保障的服务。”

UGcar优购汽车新玩法

传统汽车经销商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未解的问题,比如:库存压力大,资金周转不灵,汽车消费者遭遇信贷审批手续多、流程长,汽车贷款利率过高,线下4S店的开店、运营成本偏高,经营覆盖范围小;而UGcar优购汽车正在通过打造自营的一站式购车电商平台新模式破解传统汽车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在赵卿看来汽车是高标准化的产品,天生具有电商销售的优势, 从大环境来看,4S店的投资已经基本是瓶颈的状态,这也给汽车电商带来了机会。传统的汽车4S店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而UGcar优购汽车则是一个连通各地区的平台。

UGcar优购汽车不需要付出4S店的高额开店、运营成本,同时UGcar优购汽车平台的售车价格往往也比4S店车原价优惠万元以上。据调查显示奔驰、宝马、奥迪三个品牌的4S店在中国的前20个城市里边占85%。而在一个小城市里没几家4S店,消费者想要买一辆宝马都要跑好几家店,有的甚至出现跨区域,有些店还没货。“这就是UGcar优购汽车电商平台未来的的机会。”赵卿说。

而自建供应链体系是UGcar优购汽车最核心“终极目标”,但对于汽车电商而言,赵卿也谈到自建供应链难度的巨大。相比京东、亚马逊等自营模式,UGcar优购汽车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搭建自营模式的垂直进口车的汽车电商,无论是在风险防控上还是专业操作度上都要高出数倍,如何打造产业供应链就成了UGcar优购汽车至关重要的问题。

就在前不久UGcar优购汽车获得了A轮融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战略方向,UGcar优购汽车将通过以下几点,打通汽车销售的链条:

首先,以汽车电商为基础。优购的特别之处在于,以做平行进口新车电商的模式是自营为主,自建供应链,并且在除汽车交付以外的其他环节全部实现了 Online 化。当C端用户在UGcar优购汽车上订车,平台再根据自己已有资源去找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拿车,送到用户家中,这是一个通过C端逆向去整合供应链的过程。

其次,在购车流程上,用户在线上选购车辆,UGcar优购汽车为其提供选车、咨询、贷款等一站式服务;线下方面,优购在全国各省为消费者提供线下的汽车展厅,更好的帮助消费者完成车辆交付等服务;而当购车完毕后,客户将直接转入售后合作服务商那里,由合作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最后,通过地域优势UGcar优购汽车选择落户的天津开发区,为UGcar优购汽车在电商之上匹配了更多的金融服务,同时,UGcar优购汽车还将分散的车贷服务升级为统一全国的消费信贷体系。

UGcar优购汽车 智慧供应链

UGcar优购汽车赵卿表示,不同于任何其他电商模式,UGcar优购汽车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模式。

相比京东、亚马逊、淘宝等电商所销售的零售产品,汽车产业面临的风险太大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程度决定着电商平台风险防控的能力,电商供应链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缝对接。以全球领先的日本丰田汽车核心供应链体系为例,真正实现了最好的上下游对接效果,无论从整车物流还是零部件供应,都全部实行订单供应,无囤货、无积压、无等待操作。

UGcar优购汽车所打造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与日本丰田相行不悖,不同的地方是在适合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契合了电商产业的发展,UGcar优购汽车依托供应链体系,使得消费者体验最极致的服务,并结合大量消费者的选购过程,将货源体系从天津一地为主转变为全国19个供应区,大幅降低用户的等待时间以及物流成本,提高了用户体验。 UGcar优购汽车线下展厅遍布全国达100余家,且未来将会扩展更多。

电商兴起的原因除了便捷的买卖流程外,其相同商品却比实体店更便宜的这个事实,也是消费者无法拒绝的理由,UGcar优购汽车希望消费者可以在家里收货。UGcar优购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反应速度比线下实体店要快,加上价格相对于传统4S店的价格便宜万元以上,一件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里,经历了层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中间商赚走了大部分利润。“试想一个操作流程中人越少,中间环节越简单,那么剩下来的钱自然就越多。”赵卿说:“UGcar优购汽车就是要通过线上最大化实现线下服务功能的online化,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预先掌握消费者需求,这是整个链条的核心。”

能够更快拿到所需要的商品,是消费者所希望的。因此,提高物流速度是各大经销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小宗商品不同,对于汽车这类特殊大件商品而言,占压的资金成本低、仓储压力大、物流成本高等难题都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一情况下UGcar优购汽车在其供应链的采销能力上将供应链采销前端实现了智慧升级,通过对大数据精准预判和市场走势、全球采购团队等一系列智能对接实现订单的优化。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UGcar优购汽车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对消费者期货的判断力,去海外市场进行采购;二是在海外市场,UGcar优购汽车能够找到购车用户在国内市场所寻不到的且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车子,极大的满足了各类购车人群需求。

视频直播 体验“一键”相隔的“极限”服务

网上购物虽然已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网上购车,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心存芥蒂的事,如何打消费者心中的顾虑,在采访过程中,赵卿常提到一句话:“消费者是需要被教育的。”

赵卿说:“任何商品的购买,都会出现一个教育消费的过程。网上购车对于客户的信任度不是特别复杂,由于车是一个标准化的商品,很难出现假货,所以,对于车是否是正品问题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

汽车属于大宗商品,花费的资金比较多,当在一个电商平台购买,看不见实物,也不知道商家是谁的情况下,对购买的商品存在一定质量、售后担忧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消费者心理。

赵卿的实战经验总结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被引导的。”UGcar优购汽车在平台建立之初就在商业模式和实际执行的策略上做了细心的规划,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改变汽车销售的局面。UGcar优购汽车通过“让客户先见车后付款”的方式,使用户在平台购车过程中只需要承担很少一部分的定金,就可以去到当地的合作展厅看到想要购买型号的车;如果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车型和价格各方面都非常的满意,就可以继续付尾款,提走车辆,这样便更好的打消了客户的顾虑。

同时消费者在购车过程当中都是一车一报告,UGcar优购汽车会对每台车在港口入库的时候就会进行检测,并会随车附上照片和数据,然后形成检测报告随车给客户,当客户收到车以后可以根据该报告来验证,如果与报告不一致的情况下,UGcar优购汽车会全款退回。

另一方面UGcar优购汽车为了保证消费者的买车权益,专门成立了一个维权基金,该基金针对每一辆从平台已售出的车。在检测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一些遗漏问题是当时没有发现的,UGcar优购汽车会根据维权基金的标准第一时间对客户进行赔付。

同时在各种直播大战相继上演的情况下,UGcar优购汽车也紧跟时下潮流,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异地用户体验“一键”相隔的“极限”服务。UGcar优购汽车利用远程视频直播平台技术为异地购车者实现选、购车全程直播,消费者可以通过UGcar优购汽车APP平台端口,提前预约选、购车时间进行线上看车,UGcar优购汽车的工作人员将会在约定的时间为消费者实现看车、选车、配置等一系列服务。

UGcar优购汽车未来 坚守初心

汽车作为一个低频、强地域性、依赖体验又难以运输的商品,汽车电商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现今,多个汽车电商在B2C(商家对消费者)模式下碰壁无果后,纷纷开始倒戈B2B(商家对商家),打着战略转型的旗号,再次开始“试错”。在风向标转换的时候,UGcar优购汽车赵卿依旧独善其身,无所动摇地坚持初衷。

赵卿说:“B2B与B2C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个电商平台服务于谁”。B2C服务于客户,减少总经销商、大区经销商、4s店等销售途径中的层层环节,将成本降下来,返利于民,同时将价格做到更加透明化,解决汽车传统销售渠道中价格虚高的硬伤。所以这也是大部分汽车电商企业从一开始选择B2C经营模式的原因。但B2C模式服务B端对应货源方,没有汽车贸易经验难以把控,而C端终端消费市场更是存在消费市场多变、复杂,服务种类灵活、服务水平要求高等诸多困难,互联网起家的电商大佬,线上玩的风生水起,汽车贸易服务和消费终端市场却毫无经验可言,频频受阻。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很多汽车电商B2C转战B2B,目的是希望以此减少一部分的压力,希望只给商家提供网站平台,实现服务缩短。但事实上,这样的选择,不会让B端经销服务肩负责任,反而更会让B端供应商变本加厉的谋取暴力。最终只是为汽车经销商做了嫁衣。这么一来,不仅没有减少销售途径中的层层环节,反而增加了经销商的更多选择,将加价进行到底。

在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眼中,B2C模式下,售后、交付、流量和获客成本成了阻碍汽车电商发展的困局。这样的观点赵卿认为相对于片面了些,在他看来B2C并不是“此路不通”,同时,也更不是B2B就会容易。面对久经考验的传统汽车服务商,互联网专家想通过B2B为之服务,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来颠覆传统产业,更为困难。

在赵卿的思维模式当中,他始终坚信只有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的汽车电商才是最有魅力的企业。原因在两点:一是做到了对消费者负责;二是迎难而上的故事永远都是最受人敬仰的。

篇13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

从智慧园区的作用路径看,当前国内园区主要通过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体现,主要内容如下: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光纤、公共无线网为主的网络体系;以机房、数据中心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灾备中心、安全评测为代表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以缴费终端、交通服务为代表的便民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园区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园区范围的基础信息资源以及园区内部的业务数据。其中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是企业信息和地理信息,业务数据主要是各类应用所包含的行业主题类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日常运行体系:核心内容是园区日常运行和管理所必需的信息化服务内容,重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智慧政务等。

智慧园区环保体系:主要是针对园区内部生产生活相关设施进行环保管理。具体包括水电气等能源的智能管理、智能楼宇、智慧照明、雨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地下管线管理等。

智慧园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和园区内部的居民。企业服务主要包括视频会议、互动交流、专利服务、政务服务等等,居民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智慧交通等等。

总体看来,当前智慧园区在基础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园区的服务体系功能也不断增强,在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的基础应用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在专业指导、流程优化、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环节的作用都日益突出。

发挥“导师”作用

当前智慧园区的服务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基础保障性的服务,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涉及较少,在企业市场开拓、商贸流通、物流运输、内部供应链优化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拉动能力较弱,“管家”功能有余而“导师”属性不足。

因此,在基础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当前的智慧园区的管理体系更需要深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专业和市场服务属性,让园区的服务体系在带动园区整体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看来,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为“贴身”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体系电子商务化改造的核心在于一站式商贸服务体系的打造。当前,电子商务在企业商贸活动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2013年度,其交易额占据GDP的比重将接近20%,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常规手段。但相对于传统商务活动而言,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相对复杂,涉及的合作企业也比较多,如果对于产业当中的非专业领域做过多的涉及,对于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将会被牵扯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整体缺少专业人才和设备,尤其是本身的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规范的流程、现代的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如果前期没有合适的引导和非专业领域的外部支撑,过多的成本负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园区的孵化属性也将因此削弱。因此,在这一领域,生产者和服务者的区分将在未来体现的更为明显,企业的功能属性将更加专一,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服务企业、服务模式。

而对于园区的管理者而言,此时必须积极地承担服务者的角色,通过对于高校、培训机构和产业服务企业的有效聚集,从行业入门培训、企业注册、场地租赁、网站建设、日常运营、软件云服务、市场开拓、物流与追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效服务。此类服务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超市,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取和运行,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而言,只需生产专属的商品和服务,其他的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内外先进的服务企业资源将在园区内部汇集,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园区的日常运行效率。

另外,在区域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逐渐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园区内部有必要对区内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平台汇总。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看,用户的趋同效应越发明显,在个人消费端,用户对电子商务新品牌的认知度不断降低,但在B2B领域,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单个企业开展宣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B2B平台集聚优势资源,从区域特色的商品宣传、交易等功能出发,通过专业网站推广特色商品交易,打造区域品牌,并借助已有的支撑服务体系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

以市场数据为导向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改造。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主要是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将企业内部各个功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来获得利润,产品销售领域则重点通过促销方式将商品推销给顾客。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重点则在于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需求分析和预测来拉动企业端的产品和服务。

从园区应用的角度上,首先从需求分析和预测角度,除了鼓励、扶持和支撑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之外,还可通过搭建软件云服务平台的方式,结合云数据中心为中小企业提高基础层面的数据支撑服务。在后台响应上,可通过智能感知体系在实时响应、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升级,实现企业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可借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根据需求预测进行仓储和配送的资源分配,降低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

同时,在园区内部引入物流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式的管理实现园区内部公共仓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以最优的配置进行各个节点的人力、物力安排,体现在市场前端的,便是面向用户的及时配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园区生活的O2O式升级。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当前智慧园区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整体发展思维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化布局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模式的信息化布局方向演变,其核心在于信息流采集、和传递的实时化、持续化和移动化。当前,借鉴智慧城市当中的建设模式,智慧园区的民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一卡通、移动终端的信息被动采集和网络平台的信息传输来实现,但对于用户、商户、账户以及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涉及不多。

在当前移动社交媒体和移动地图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在园区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可以将服务信息和消费信息更方便的移植到移动平台上,以地图为基础平台、商户为服务动态节点、社交媒体为传输渠道,通过O2O的方式将园区的线下资源与线上信息平台结合。

在商户端,园区可与O2O服务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类似应用商城一类的服务选择,例如二维码终端、后台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分析工具、电子凭证、移动追踪等功能供企业选择,经营者借此可在前端通过二维码识别的方式提供商品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获取更多维度的用户消费信息,在后台通过系统定制实现对于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篇14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在早几年就开始了供应链金融的尝试。在P2P领域,草根投资、银湖网、积木盒子等均通过供应链金融占领市场。同时,众多传统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互联网+供应链”。其中,家电巨头海尔布局互联网金融,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占60%以上。五粮液于今年5月“杀进”医药供应链金融。此外,蒙牛、梦洁家纺等纷纷开始了供应链金融的布局。

供应链金融是啥?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在传统方式下,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提供的数据印证核心企业的信用、监管融资群体的存货、应收账款信息。在云时代,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其手中的大数据成为供应链融资新贵,蚂蚁金融、京东、苏宁等都是典型代表。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有多种模式,将其拆解如下:

1、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国内电商门户网站如焦点科技、网盛生意宝、慧聪网、敦煌网等,B2B电商交易平台如上海钢联、找钢网等,都在瞄准供应链金融,往金融化方向挺进。

如找钢网在2015年上线胖猫物流及以“胖猫白条”打头的金融服务。“胖猫白条”针对优质采购商提供的“先提货,后付款”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找钢网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脚步。截至目前,找钢网已经积累了接近4年的客户交易数据,垂直的数据风控能力是找钢网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2、基于B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B2C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一号店等都沉淀了商家的基本信息和历史信息等优质精准数据,这些依据大数据向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京东为例,近年来,京东频频加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其金融业务的根基。京东通过差异化定位及自建物流体系等战略,并通过多年积累和沉淀,已形成一套以大数据驱动的京东供应链体系,其中涉及从销量预测、产品预测、库存健康、供应商罗盘到智慧选品和智慧定价等各个环节。

京东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体系和供应链优势在交易各个环节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采购订单融资、入库环节的入库单融资、结算前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模式、京保贝模式、京小贷模式。京东有非常优质的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个人消费者、精准的大数据,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水到渠成。

3、基于支付的供应链金融

只想做支付的支付公司不是好公司。支付宝、快钱、财付通、易宝支付、东方支付等均通过支付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同于支付宝和财付通C端的账户战略,快钱等支付公司深耕B端市场。以快钱为例,2009年开始,快钱开始探索供应链融资,2011年快钱正式将公司定位为“支付+金融”的业务扩展模式,全面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快钱与联想签署的合作协议,帮助联想整合其上游上万家经销商的电子收付款、应收应付账款等相应信息,将供应链上下游真实的贸易背景作为融资的基本条件,形成一套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打包销售给银行,然后银行根据包括应收账款等信息批量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授信。

4、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金融

传统的ERP管理软件等数据IT服务商,如用友、畅捷通平台、金蝶、鼎捷软件、久恒星资金管理平台、南北软件、富通天下、管家婆等等,其通过多年积累沉淀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会员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构建起一个供应链生态圈。

如老牌财务管理ERP企业用友网络,互联网金融是公司三大战略之一。数千家使用其ERP系统的中小微企业,都是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上参与的一员。汉得信息与用友的模式略有不同,汉得的客户均是大型企业,而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将会是其核心客户的上下游。

5、基于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一些综合性第三方平台,集合了商务、物流、结算、资金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如国内上市企业的怡亚通、苏州的一号链、南京的汇通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阿里巴巴一达通等,这些平台对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有充分的掌握,包括物流掌握、存货控制等,已集成为一个强大的数据平台。

像国内上市企业怡亚通,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其推出两天两地一平台战略:“两天网”是指两大互联网平台(宇商网+和乐网),而“两地网”,即怡亚通打造的两大渠道下沉供应链平台(“380”深度分销平台与和乐生活连锁加盟超市),而“一平台”即怡亚通打造的物流主干网(B2B+B2C物流平台)。怡亚通纵向整合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并通过采购与分销职能,为物流客户提供类似于银行存货融资的资金代付服务,赚取“息差”收入;同时,针对需要外汇结算的业务开展金融衍生交易,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赚取了巨额收入。在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产业基础上开展金融业务的模式,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6、基于SaaS模式的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金融

细分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SaaS平台的数据信息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国内零售行业的富基标商、合力中税;进销存管理的金蝶智慧记、平安银行橙e网生意管家、物流行业的宁波大掌柜、深圳的易流e-TMS等。

以平安银行生意管家为例,生意国内首个免费的SAAS模式供应链协同云平台,是平安橙e网的核心产品。橙e平台将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传统优势推向更纵深的全链条、在线融资服务。“更纵深的全链条”是指把主要服务于大型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紧密合作层的供应链融资,纵深贯通到上游供应商的上游、下游分销商的下游。“在线融资”是指橙e平台为供应链融资的各相关方提供一个电子化作业平台,使客户的融资、保险、物流监管等作业全程在线。

7、基于大型商贸交易园区与物流园区的供应链金融

大型商贸园区依托于其海量的商户,并以他们的交易数据、物流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这样的贸易园区有很多,如深圳华强北电子交易市场、义乌小商品交易城、临沂商贸物流城、海宁皮革城等。

以浙江的银货通为例,浙江的“块状经济”历来发达,“永康五金之都”、“海宁皮革城”、“绍兴纺织品市场”、“嘉善木材市场”等都是知名的块状产业聚集区。而这些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其上下游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但却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货通在“存货”中发现了信用,首创存货质押金融,是国内首家基于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存货金融网络服务平台。同时,其相继推出了“货易融”、“融易管”、“信义仓”三大服务系统。截至目前,银货通通过动产质押,实际实现融资超10亿元,管理仓储面积超10万平方米,监管质押动产价值25亿元。

8、基于大型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