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

儿童护理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19 15:2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护理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护理知识

篇1

【关键词】 弱视;综合治疗;护理干预;矫治眼镜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儿童双眼视功能的疾病,其眼球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儿童弱视的形成是在眼的发育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有效视力低于正常儿童[1]。临床表现为视力减退,矫正视力低于0.9。不仅危害儿童的视力,更阻碍患儿的立体视觉发育。我国儿童弱视在眼科常见病中约占3%。一般13岁后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提高视力的希望较小,故需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的治疗周期较长,以医院门诊和家庭综合治疗相结合为主。因此,门诊专科护士做好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护理指导,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视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对56例弱视儿童综合治疗中进行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按类型分类:斜视性弱视3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1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7例。按程度分类: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共23例;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共24例;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以下共9例。所有患儿均行远、近视力检查,外眼屈光间质检查,眼底检查,注视性质检查,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均给予1%阿托品眼膏进行散瞳[2],3次/d,连续3 d,充分麻痹睫状肌后经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记录屈光度数,验光3周后试镜,给予配镜矫正。

1.2 方法 弱视患儿首先应配戴合适的眼镜,使屈光异常得到矫正,并坚持每天配戴眼镜,由家长督促进行视功能训练,包括常规遮盖,单眼弱视患儿健眼遮盖,双眼弱视患儿交替遮盖,精细目力训练,并采用北京同明眼科仪器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的视觉刺激仪训练及自动变频红光闪烁治疗仪进行弱视矫正训练,每眼15 min/次;然后进行红光治疗,每眼15 min/次,1~2次/d,10 d为1疗程,每疗程中坚持隔天检查视力,严密监测患儿视力波动情况,平均治疗2~6个疗程。

1.2.1 遮盖法 为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对双眼矫正视力差别超过2行的病例,行优势眼的全天遮盖,遮盖前指导患儿家长用眼罩遮盖健眼。并告之坚持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及坚持遮盖的重要性,使之能积极配合。嘱患儿家长至少每半年带患儿来院复查1次,以避免发生遮盖性弱视。

1.2.2 压抑疗法 对于双眼视力不平衡,屈光参差,且不能接受遮盖的儿童,可采取压抑疗法治疗。即压抑健眼,以解除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为不影响患儿日间的活动和学习,每晚睡前健眼滴托吡卡胺或阿托品扩瞳,以使睫状肌麻痹松弛,使健眼远、近视力均低于弱视眼至少2行,以后健眼每周2次滴扩瞳剂,以维护远、近视力处于全抑制状态。告知家长每月须带患儿来院复查双眼远、近视力,以确保压抑治疗的连续性。

1.2.3 精细目力训练 指导患儿每日行穿针或穿珠子、描图及插图、用筷子夹珠子等精细增视用眼活动,在训练眼、手、脑协调能力基础上,还可唤醒黄斑部“休眠”的视细胞及其视觉通道,以促进视觉中枢兴奋。

1.2.4 视觉刺激训练 专用弱视治疗仪,常用640 μm的红光闪烁刺激,用于弱视眼的每日治疗。其可根据高对比的不同空间频率棋盘格或条栅刺激弱视眼,从而引起视觉中枢兴奋性的不同,直至弱视治愈。此方法疗程短,趣味性强,易被儿童所接受,能明显提高弱视治疗的效率。

1.2.5 治疗性配镜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快,眼的屈光度也不断变化,故应在6~12个月后重新验光,更换眼镜,调整度数,帮助儿童养成配戴矫治眼镜的习惯。方法:①选择镜架:根据瞳孔距离、鼻梁高低、脸形等,选出合适的镜架。②固定眼镜:用松紧带将镜架固定在儿童的脑后,镜架线挂在颈后。③持久配戴矫治眼镜,切忌反复间断,防止弱视程度加重。应让患儿及其家长了解每日坚持戴眼镜对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并每半年到医院复检1次,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利于追踪观察疗效。

1.2.6 治疗注意事项 治疗时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儿童心情放松,注意力集中。治疗时为避免造成干扰,应告诉患儿不要吃东西。为增加患儿对治疗的兴趣,可针对患儿的个性特点,选一种新图像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拷贝到CD盘内,以利于患儿在家庭训练用,10 min/次,2次/d。为增加其趣味性还可配音乐、卡通画片等,并注意采用将训练与游戏相结合、动静相结合或奖惩相结合的多种方法。

1.2.7 巩固疗效 治疗过程中学龄儿童要限制看电视及用电脑的时间。起床前、课间休息要坚持做眼睛保健操,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为防止复发可在治愈后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并采取递减的方法。定期复查,同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视力过度疲劳,增强体质,注意防病与卫生保健,从而使视力得到保护。

1.2.8 复诊 协助医生向患儿家长讲解屈光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要根据眼位、屈光度及视力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镜片,才能治好弱视。嘱家长保留好病历,以便复诊时参考。告诫家长弱视治愈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发现弱视复发时应及时治疗,确保远期疗效。

1.3 结果 视力>0.9为基本痊愈。经过20~60 d系统化训练,56例患儿中41例患儿的视力>0.9,视力提高2行以上12例,视力无明显变化或反下降3例,总有效率95%。

2 护理

2.1 用眼卫生 指导患儿家长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不良姿势;看电视、看书或玩电脑等用眼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持续30 min,嘱其远眺或闭目休息5 min;坚持做眼保健操1~2次/d,多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参加体育活动,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心健康,尽早发现用眼异常,及时来院检查,及时治疗。

2.2 饮食指导 儿童饮食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及水果蔬菜,嘱其少食甜食。

2.3 健康教育 弱视治疗周期长,视力变化缓慢,且以门诊及家庭治疗为主。因此,患儿家长对其疾病知识认识的多少与患儿能否坚持治疗、视力改善与否有很大关系。所以门诊护士积极做好健康教育,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解其相关医学知识,解答患儿家长的问题,使其了解治疗方法、目的、意义,并掌握在家进行治疗、训练的方法。患儿家长在家督促患儿坚持训练非常重要。

2.4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儿初次就医都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和他们交谈,取得患儿的信任,告知验光配镜无损伤、无痛苦,让他们知道并参观检查的全过程,从而减轻不良情绪,配合检查治疗。家长的配合对弱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人员要详细向家长讲解弱视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治疗的必要性等,让家长知道持之以恒的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家长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这时应介绍以往的治愈病例,让他们明白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增强家长的信心。

2.5 散瞳时的护理 散瞳验光涂散瞳药时,让患儿注视上方,轻轻牵拉下眼睑,用玻璃棒将眼膏准确涂在下穹隆部,避免擦伤角膜。涂阿托品眼膏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处理。少数儿童散瞳3 d后,由于睫状肌痉挛未能充分缓解,可再适度增加散瞳次数,直至睫状肌充分麻痹。很多患儿验光时注意力不集中,可将患儿摆好正确后,用患儿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其注意力,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检影验光。一般需3周瞳孔恢复正常大小。瞳孔散大患儿有畏光现象,嘱家长给患儿戴遮光镜,避免强光刺激使眼部感觉不适,患儿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再试镜。戴上试镜片后,嘱患儿到不同环境去体会,耐心询问是否清晰,有无头晕、视物模糊、变形等异常,感觉不适者再调整镜片度数,直至满意。

总之,弱视为一发育性疾病,儿童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神经系统处于极端可塑阶段,若缺乏正常的视觉发育环境,便可造成视觉的发育障碍而导致弱视。因此,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大于9岁的弱视儿童治愈率显著下降,且弱视程度越重,治愈率越低。所以,对弱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由于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给坚持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患儿能否坚持治疗是改善视力、提高疗效的重要基础。门诊护士应积极做好护理干预,耐心解释弱视相关知识及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支持、理解,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儿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疼痛管理已被宣布为人权,并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除了不愉快的感觉[2],未被治疗的疼痛会给患儿带来许多生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如心率增加、呼吸问题、手掌出汗,引起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增加,导致持续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情感紊乱等[3],延长恢复时间。儿童疼痛相关报道显示,疾病患儿仍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4]。国外疼痛管理中主导地位由疼痛专科护士承担,我国疼痛专科护理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儿童疼痛管理知识的匮乏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来了考验,儿科疼痛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效果仍不理想[5],儿童疼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疼痛状态的评估者和大部分止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医师的协作者、患儿和家属疼痛知识的宣教者,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调查临床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旨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对西安市儿童医院961名临床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①非临床护理实践的护士;②实习见习护士;③外院进修护士。纳入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调查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研究[6-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护龄、职称、科室、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是否借助工具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常规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过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问卷内容经过10名儿科护理专家评价结果为:内容全面,内容效度为0.9~1.0。②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该表由美国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enee设计,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Rieman等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r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应用可行性。国内学者柳韦华等[9]将其翻译成中文。中文版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共有41项条目,分为4个维度、三种题型,4个维度包含药物镇痛18项、疼痛基本知识10项、疼痛评估8项、镇痛措施5项。题型分布上,是非题1~24项,单选题25~37项,案例分析题38~41项。计分规制:各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合计41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患儿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越好。汇总问卷答题正确率及各条目回答正确人数占比。

1.2.2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护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统一指导下,现场发放问卷,要求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在20~30min独立完成,匿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阅评,双人录入问卷结果并核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961份,问卷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n/%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961名儿科临床护士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间(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护士占73.2%,初级职称及以下护士占68.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6.7%;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者占22.4%,借助疼痛评估工具者占27.5%。见表1。

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评估情况

2.2.1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率情况。调查量表41项条目中正确个数范围为7~28个,答对平均个数为(15.9±3.2)个,正确率为17.1%~68.3%,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8.8±7.8)%。各条目答对人数比率为0.0%~81.3%。其中,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

2.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人数比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条目。量表中总正确率排名前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50%)、总正确率排名后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10%)见表2。

2.3研究对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本研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护士共264名,占27.5%。对儿科护士使用疼痛评估量表的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对临床常用的3种疼痛评估工具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结果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其次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再次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疼痛评估、记录等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2.4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护士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方程的进入水平为α入=0.05,剔除水平为α出=0.10。纳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表明该三项指标影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P0.05,表4),解释了29.7%的变异。

3讨论

3.1调查中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水平总体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临床护士疼痛调查问卷平均正确个数(15.9±3.2)个,平均正确率为(38.8±7.8)%,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其中41项条目中仅有5条的正确率在50%以上,表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较低,这与王婷等[10]对华中地区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张文燕等[11]研究显示江苏省三级儿童医院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仅9条项目总正确率超过60%,以上均提示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总体偏低,亟需引起重视。此外,正确率后5项条目中有3条为临床给药,2条为疼痛评估,说明儿科护士对阿片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践能力较低。我国临床医疗工作一直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与否医生起着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儿科护士缺乏对阿片类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示儿科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疼痛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指导性资源的缺乏也是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为疼痛的处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处理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2]。临床工作中,若出现患儿镇痛用药医嘱不足,护士多只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有限地缓解患儿疼痛。另外,国家药监局对阿片类毒麻危险药品的储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降低了护士处理疼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评估工具单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评估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较广,原因为面部表情评估较直观简单,容易使用。与王英杰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缺乏获得汉化版儿童疼痛评估工具途径的限制,尽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应用较广,但评估工具相对单一,缺乏了解其他评估工具,不利于对患儿疼痛的评估,同时会给儿童疼痛治疗带来误导[14]。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评估、记录疼痛等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只有综合性多参数评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儿的疼痛感受。

3.3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因素众多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为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29.7%的变异量。究其原因,一是重症监护室患儿比其他普通科室的患儿承受了更多的疼痛。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成为重症监护无陪护单元患儿的代言人,更能感受患儿的疼痛问题。重症监护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二是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者,接触到关于疼痛管理知识的相关资源与培训较多,其疼痛管理水平也提升较快;三是患儿疼痛管理越来越被科室管理者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

篇3

【关键词】 护理干预;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应用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92

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科学理论, 在诊断的指引下, 依照事先准备的干预方式从而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活动[1]。相关护士能够依据护理研究的成果、诊断的特点、患者功能康复的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的能力来确定护理干预的措施, 帮助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即恢复、促进和保持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功能, 有效预防并发症[2]。本次通过主要对计划免疫儿童的家长进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计划免疫儿童的家长共200例, 在所有家长中有母亲135例, 父亲45例, (外)祖父母20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25.98±9.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及以上50例, 大学本科及以上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家长给予常规护理:就诊时叮嘱儿童家长疫苗接种前应注意的事宜;接诊中告知家长正确抱住儿童的姿势;接种后叮嘱家长对孩子多加观察,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

1. 2. 2 实验组 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疫苗接种前教育:在家长带领儿童休息与候诊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耐心回复家长提出的问题, 消除家长的不安与顾虑, 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讲解疫苗接种对儿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讲明儿童免疫工作主要是预防麻疹、破伤风、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以及结核病等传染病, 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接种预防前日, 给孩子洗澡, 保证接种部位的卫生清洁;提前给儿童喂食, 忌空腹进行接种,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疫苗接种中教育:在接种中, 护理人员通过言语教育与师范教育结合的方式, 向家长示范抱住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姿势, 避免意外损伤, 示范一旦儿童接种后出现反应采取正确热敷的方式与应注意的事项;指导家长进行体温测量以及测量表的看法, 便于观察儿童全身反应的情况;疫苗接种后教育: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指导儿童家长采取异常反应的处理措施。首先, 疫苗注射后, 指导家长使用无菌的棉签在儿童接种部位轻轻按压几分钟, 待不出血时拿开棉签, 避免接种部位被揉搓, 告知儿童家长在观察室观察30 min, 确定无异常后即可离开。叮嘱家长回家后继续进行观察, 1 d内勿给儿童洗澡。④健康教育讲座:医院定期开展有关疫苗接种教育的讲座, 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 此外, 还可通过接种宣传片的播放过, 让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制度、疫苗的类型以及预防接种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 3 评价标准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相关评价, 满意:对护理的过程与结果感到满意;一般满意:对护理的过程感到满意, 但结果仍有待提高;不满意:对护理的过程与结果都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家长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家长中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高于实验组的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家长儿童疫苗接种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100例儿童中, 成功接种疫苗98例, 成功率为98%;对照组成功接种疫苗94例, 成功率为9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对照组100例家长中, 满意53例, 一般满意35例, 不满意22例, 总满意度为78%;实验组100例家长中, 满意78例, 一般满意17例, 不满意5例, 总满意度为95%, 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总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意识也得到相对的提高, 尤其对儿童疫苗接种预防保健方面, 重视度越来越高, 计划免疫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儿童疾病、避免儿童死亡的一种直接性与经济性措施[3-5], 也是反映其预防保健工作关键指标, 因此,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至关重要, 但在一些儿童免疫计划开展的工作中,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儿童免疫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保证儿童的健康, 在其工作中, 护理指导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6-8]。

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得知, 对照组家长其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高于实验组的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显示, 应切实有效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由于儿童自身的疾病免疫力偏低, 也就导致儿童经常会诱发一些疾病, 疫苗能蛱岣叨童自身防御水平, 但很多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认识, 甚至误认为防御疫苗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导致自身防御能力下降, 这种观点也是当前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原因[12-14]。实验组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上也更为重视, 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儿童预防接种中, 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当然, 为了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在接种前后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避免断针、晕针、心因性反应等临床接种不良现象发生[15, 16]。

为了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应结合实际完善接种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规程, 例如在接种前需要完善儿童健康档案, 对儿童的每一次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跟踪观察。应不断增强免疫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水平,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预防以免的性质、禁忌证、注意事项等, 严格遵循操作原则, 确保儿童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减少儿童患病率, 切实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贺景云, 邱桂华, 万桂荣, 等.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9):33-34.

[2] 刘延玲.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 2015(30):283-284.

[3] 卢艳萍.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医学信息, 2014(3):

363.

[4] 杨萍, 刘彬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 2014(21):479.

[5] 谭云, 杨新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干预路径的探讨.新疆医学, 2015, 24(5):670-673.

[6] 袁居燕.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5):451-452.

[7] 曹巧林, 雷永革, 魏妮萍. 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9):3289-3290.

[8] 程红梅.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132-133.

[9] 王春霞, 莫杨.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9):254.

[10] 张艳. 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 10(3):255-256.

[11] 王风华. 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4):64.

[12] 徐菊英, 杨玉英, 徐淑英, 等.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14(5):424-425.

[13] 闫红梅. 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重要性.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7):154.

[14] 张映旭, 曾茹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婴儿预防接种成效的作用. 护理研究, 2010, 24(22):2021-2023.

篇4

关键词:医疗护理;人文关怀;儿科;护理质量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2.2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精神风貌、工作信誉、整体实力都主要体现在医护工作的身上。在儿科护理中提倡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评优比赛、考核评比等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地把外在美和内在美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提升的目的。

2.3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凸显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关怀要注重儿科患者的尊严,注重患者的住院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科患者的舒适就医和精神自由。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儿童患者,儿科患者作为医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儿科护理中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儿科护理改革,为医院创造品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儿科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具体为:

3.1加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医院内部加强人文主义宣传,例如,在医院的宣传板上,通过张挂宣传板报、画册等进行宣教活动,确保图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换,对先进的儿科护理人员,要在板报上予以表彰,为其他医护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宣传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积极宣传健康主义教育,在各个病房内张贴图画,最好是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宣传健康知识。

3.2通过评比工作,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医护人员中实现人文关怀专项评比活动,让患者为医护人员打分,最后计入年底评优,激发各个医护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个儿科科室中增设流动的护士服务站,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服务。

3.3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人文关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医院设施的改善,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例如,在儿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温馨,可以通过摆放漂亮的花朵,张贴可爱的卡通图案,画面要尽可能的鲜活可爱,最大限度的取悦患者儿童的内心,让患者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3.4通过制度与服务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活动中。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儿童刚入院时对每一个患者儿报以微笑,和儿童进行亲切交流,对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住院流程,做好护理记录。在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要主要关心儿童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病情和心理,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患者等待诊治期间,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儿童等待的枯燥;在儿童出院的时候,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儿童的彻底康复。

3.5加强儿科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现状,充分重视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对现有儿科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儿科人文关怀理念与具体措施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人文关怀变成医疗单位的一种文化,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根植于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内心,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对新进大学生先送至医疗护理质量教的医院进修1年,通过进修打好专业基础;②通过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的带教,一对一跟班学习。③适当地给他们压担子,充分激活他们的潜能;④鼓励医疗护理人员深入实践,要求他们多查房,多接触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儿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增加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4 总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儿科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而且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浅谈儿科优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保健营养,2014,7(下):4014-4015.

[4]岳月英,刘侠.儿科护士的五心与博学[J].护理研究,2005,2(2B):371.

篇5

【关键词】儿童 过敏性紫癜 饮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37-02

过敏性紫癜(AP) 是儿童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紫癜、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蛋白尿等[1]。过敏原复杂,不易确定,且易复发。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予脱敏、止血等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 我科对88例AP 患儿,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系统饮食控制及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11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140例年龄5~12岁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AP的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 组为观察组 88 例,其中男48 例,女40 例, 单纯型10 例,腹型20 例,关节型42 例,肾型8 例,混合型8 例;B 组为对照组52 例,其中男32 例,女 20 例,单纯型10 例,腹型12 例,关节型23 例, 肾型3 例, 混合型4 例。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1.2 常规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遵循医嘱均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脱敏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组(A组)干预方法

1.3.1 饮食控制 禁食鱼、虾、蟹、蛋、奶、水果、蔬菜等。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再开始进食, 先进食稀饭、面条、淀粉类, 5~7d后再逐渐增加蔬菜、水果(尽量搅碎), 1~2周后添加动物蛋白,开始每天2.0~2.5g,逐渐增加到3.0~5.0g。饮食添加的原则为少量多餐,由1种到多种, 添加饮食时从1种开始,2~3d后无不良反应再添加另1种,逐样添加。

1.3.2 护理干预

1.3.2.1 一般护理 干预急性期卧床休息。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床铺要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松。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瘙痒时, 嘱患儿勿用手搔抓, 避免感染。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注射时避开皮疹处,静脉穿刺时在选择穿刺部位血管上端 5~10cm 处用拇指或食指压迫血管, 尽量减少使用止血带。受累关节制动、保暖,取舒适。腹型患儿详细记录大便的性质、次数及量,腹痛时禁忌热敷。

1.3.2.2 健康教育 耐心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及家属认识本病,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避免过度的紧张与忧虑,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入院时、入院5d 后及出院前2d 向患儿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了解他们在住院不同时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宣教,1次/d,每次宣教后留一定时间给患儿及家属进行答疑。

1.4 对照组(B组)干预方法

1.4.1 饮食指导 禁食鱼、虾、肉、蛋类及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其它食物不限。

1.4.2 护理干预 同A组一般护理干预。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A 组与B 组比较,经x2检验P

2.2 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见表2)

A组与B组比较,经x2检验P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A组平均住院10~30d,B组平均住院28~56d, A组较B 组住院日缩短了10~26d。

3 讨论

AP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通透性增强,引起更广泛性充血、水肿和出血,导致肠蠕动增强或规律失调。过敏性紫癜过敏原多为食物、细菌、病毒、药物、昆虫、花粉等,致敏原不易确定。饮食不当常是腹型紫癜及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控制饮食是避免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措施[3]。在抗过敏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避免了接触食物过敏原,限制了异种蛋白进入机体,切断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避免了高敏状态下变态反应的发生。严格的饮食控制有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情控制,促进患儿康复。

过敏性紫癜多见于青少年及学龄期儿童,由于过敏原不易确定,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而患儿往往不能耐受饮食限制而产生烦躁、抵抗情绪,家属因拗不过患儿或同情患儿给患儿偷偷进食食物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延长住院时间。护士在一般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帮助患儿及家长减轻痛苦及负担,使患儿及家属充分了解疾病,并掌握疾病的相关治疗护理知识,认识到饮食管理对疾病的早日恢复及减少复发的重要意义,使患儿及家属能自觉的配合饮食控制,配合治疗,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学习。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88例患儿在常规抗过敏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饮食控制和综合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复发率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2-184.

篇6

[关键词]儿童;哮喘;卫生保健有效数据和信息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7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care effective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 (HEDIS) nursing model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Methods One hundred asthmatic children visited our hospital due to asthma attack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dd or even number of outpatient service or hospitalization,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n=50) and control group (n=50).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as applied,while in the research group,HEDIS for asthmatic children was adopted.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asthma control,treatment compliance,self-management of health behavior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Children;Asthma;HEDIS;Nursing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数据显示,全球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儿童是哮喘患病的多发人群。大量研究C实,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同时又明显受环境因素、饮食、药物等的影响[1]。哮喘反复发作率高,长期控制水平不佳,因此,系统的优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卫生保健有效数据和信息系统(HEDIS)是美国的国家品质保证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NCQA)发行制定的衡量体系,是目前美国的一套衡量各个医疗保险计划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的国家标准。HEDIS由8大疾病领域的71个质量指标组成,主要是把重点放在慢性病的检测和预防保健[2-3]。为提高哮喘儿童的生存质量,我院对50例哮喘儿童应用HEDIS系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因哮喘发作在我院儿科病房或门诊就诊的4~11岁儿童100例,将其按照就诊或住院号单双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哮喘规范化治疗,根据患儿病情予以吸入激素和(或)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排除离开无法继续管理,患其他系统疾病及不愿意接受的家庭,最终顺利完成传统护理42例,HEDIS系统护理46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4]。

1.2 方法

调研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家居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 HEDIS 系统护理模式[5]进行哮喘儿童的管理。HEDIS系统护理模式流程如下。①患儿:在就诊时建立患者电子信息档案,留下详细家庭住址以及联系方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日常照顾者、既往史、用药史、活动耐受力、饮食、过敏史、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医务人员给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录入系统。②监护人:设计监测表格和计分卡,教授家长记录哮喘日记,记录每日用药情况,通过细致观察,把患儿每次哮喘发作的时间、地点、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措施以及发病当天的天气变化、周围环境等记录下来,注意孩子当天的情绪变化,有无接触化学物品,有无疲劳或剧烈运动以及其他特殊事件,从而逐步积累经验,以便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提供明确目标表格和测试卡,让其根据表格项目跟踪记录哮喘控制测试数据,药物使用及日常活动情况。③护士:运用哮喘评价指标正确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监测用药情况、雾化、肺功能[6]、活动受限度,初始化目标表格。缓解期通过家访或信息平台实时获得患者病情控制状况( 症状、PEF 等指标) ,根据获得的患者信息定期及时给予患者反馈(调整治疗措施等) ,提醒患者遵照医嘱,如患者连续出现病情恶化的征象,及时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以及时了解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整理以上数据,将数据录入系统。④系统:处理患者哮喘控制数据,重新设置新的目标表格,继续给予健康宣教,分析汇总相关数据。传统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7]。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健康行为。②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量表,是一种评估哮喘控制状况的测试问卷,适用于4~11岁儿童哮喘患者,可在家庭用于病情的长期监测。共有7个问题,满分为27分。评分≤19分提示哮喘未控制,20~22分为部分控制,≥23分为完全控制[8]。让孩子回答前面的4道问题(1~4)。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可帮助孩子阅读或理解这些问题,但要让孩子自己选择答案。家长回答剩下的3个问题(5~7)。将每个评分框中的分数加起来写在计分中。据论证,ACT得分与生命质量各领域的相关系数成正相关[9-10]。使用量表前,对课题组的成员及家属进行培训,测试时严格按问卷要求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日常活动、呼吸形态、哮喘症状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和健康行为的比较

研究组在病情评估、用药规范、家庭护理、家居环境、家属知识掌握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用药、饮食、锻炼、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我国的哮喘患儿包括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并不完全,自我管理、依从性差,导致我国对于哮喘的预防控制措施并不理想[11]。HEDIS 系统护理模式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控制哮喘发作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日常活动、呼吸形态、哮喘症状的哮喘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调查发现,患儿及家属对于病情评估及用药的调整知晓率低,这是因为哮喘疾病的治疗护理是长期的,患儿或家属常会淡忘哮喘的健康知识,如消除过敏原和诱发因素,正确用药,及时有效地使用吸入设备,观察监测效果等内容。有效的家庭护理指导能提高患儿及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儿及家庭的整体生活质量[12-13]。HEDIS 系统护理模式是及时提醒补充哮喘患儿院外护理不足的重要方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在病情评估、用药规范、家庭护理、家居环境、家属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哮喘患儿需要坚持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的治疗,HEDIS 系统护理模式通过建立信息档案,系统的汇总患者数据,不仅可以全面知晓患儿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康复情况等,还能实时实施健康指导与病情监控,使患儿接受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哮喘控制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及时地帮助、指导患者及家属解决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对哮喘患儿进行合理的护理指导和家庭管理,可提高哮喘患儿家庭治疗的依从性,并使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部分医护人员的治疗理念比较传统和落后,HEDIS 系统护理模式给医护人员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护理方法,能够运用HEDIS 系统护理程序进行疾病护理,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驾驭恰当的社交技巧,能够准确有效地提供相关健康知识,这样才能使所知所学得到充分发挥,能正确地处理患儿当前的健康问题。随着健康内容的不断积累,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断深入,控制疾病的能力增进,医患关系得到提升,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医患双方共同受益。

儿童哮喘如果能够得到规范化治疗护理,绝大多数哮喘都能得到控制。HEDIS 系统护理模式采取系统的、非常有进取精神的策略,把责任放到医院,更主动地在适当的时候,在患者及家属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HEDIS 系统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可用于儿童哮喘的控制,但还有更多具体的问题有待在临床护理中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莲香,何莉,李燕芳,等.标准化免疫治疗对哮喘儿童屋尘螨特异性IgG4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26):91-93.

[2]Schatz M,Zeiger RS,Yang SJ,et al.Persistent asthma defined using HEDIS versus survey criteria[J].Am J Manag Care,2010, 16(11):281-288.

[3]Scheel J,Tilford JM,Boyd M.HEDIS measures: using numbers to improve health care in Arkansas[J].J Ark Med Soc,2010,106(8):180-181.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5]季t燕,浦兴艳,张云霞.肺功能辅助判定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77-78.

[6]段鲁婧,尹卫.HEDIS社区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02-103.

[7]李鑫,段鲁婧,陈兵海,等.HEDIS系统在膀胱造瘘管出院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 11(18):93-95.

[8]陈菊萍,周晓,王夙.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及哮喘患儿生命质量量表的临床效用性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3):57-59.

[9]李佳.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88-89.

[10]侯超,胡晓帆,刘婷,等.哮喘长期管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3,6(5):452-456.

[11]方姣,吴丹.当前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4):63-65.

[12]程艳.家庭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22):154-156.

[13]阐玉英,许锬,张莉,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100-102.

[14]吴恩贞,高秀丽,冷蓓峥,等.系统化健康教育在氧驱动雾化吸入中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4,22(6):481-483.

篇7

[关键词] 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事件;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91-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main health education in diabetes care for children used i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ts control, the impact of adverse events glucos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and has treated children diagnosed children with diabetes 10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ar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care of children 4%, less than 28%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abl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hild health education in diabetes care can get better control of blood sugar in children, but als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diabetes; Glycemic control; Adverse events; Health education。

儿童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代谢疾病,且以脂肪代谢、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紊乱为主,致使儿童空腹状态下或者餐后尿糖或者血糖高[1]。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瘦、多餐、多饮以及多尿,此外,患儿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的后期还会出现血管病变累及肾脏与眼[2]。该次主要分析健康教育运用于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对其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儿童糖尿病患儿100例,其中在对照组患儿中有28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6.98±2.24)岁;平均病程在(14.57±4.95)个月,血糖平均值(18.6±6.7)mmol/L;实验组患儿中有27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6.87±2.92)岁;平均病程在(14.37±4.42)个月,血糖平均值(18.8±6.2)mmol/L。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儿童糖尿病,且符合1999年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3]。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心理疏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基础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告知情绪会对血糖的波动产生影响,因此嘱咐患儿日常生活需确保情绪的平静及稳定;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怀与关心,常与患儿交谈,使其心情保持愉悦;还可让家长将患儿喜欢的玩具带入病房,供其玩耍;②健康教育:依照患儿个体化的差异,给予其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或者通过集体讲座、小组教育向患儿及其家长宣教糖尿病有关知识,内容可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性、常用治疗药物及使用方式,血糖检测的方式,还可发放有关糖尿病知识手册,开设电话以供咨询,耐心及时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③饮食护理: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对其每日营养需要量进行估算,确保膳食热量的平衡摄入;同时结合患儿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选取患儿所需食物。饮食原则严格遵循制定的饮食计划进行,由护理人员督促执行;④运动指导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制定出对应的运动方案,主要运动形式有爬楼梯、小跑及快走等,运动的时间尽量选择于饭后1~2 h进行。防止激烈运动,以此控制患儿的体质量,避免过于肥胖,此外,还要指导患儿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与睡眠习惯,避免熬夜,按时休息,以免造成血糖波动剧烈。

1.3 评价指标

①对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同时记录患儿住院时间;②观察并详细记录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记录低血糖(即血糖

1.4 统计方法

通过对SPSS 20.0统计学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经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出现2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14例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28%,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控糖尿病需从儿童抓起,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使病情的进展得到延缓的主要措施在于将血糖的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患者重视病情,并通过不断努力,使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得到较好转变[4]。

健康教育为临床护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系统化、目的性的传播疾病有关知识与技术,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行为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及教会其应对疾病的措施,从而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改善不良习性[5]。经该次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血糖各时期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要低,且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燕,陈苗.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45(17):2337-2338.

[2] 马绍芳,白丽萍,尹瑞,等.浅谈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5,27(1中旬刊):356.

[3] 刘春妍,崔晓晶.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于儿童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3048.

[4] 刁婕.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J].医药前沿,2014, 25(14):312-313.

篇8

关键词:计划免疫;知晓率;儿童家长;护理干预

在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中,特别是对可预防、控制的传染病,计划免疫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1],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因此,要提高预防接种率,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首先要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本研究以本辖区2078名0~7岁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家长的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辖区七个社区常住和流动共2078名0~7岁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根据有关文献及资料设计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父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属性及户口所在地;②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包括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何种疾病;预防接种程序;疫苗接种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途径 ;家长对接种二类疫苗的态度等。题目形式为多项选择,家长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对选中的答案打钩,所有题目累计得分。

1.2.2调查方法 ①向儿童家长统一发放免疫规划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全部现场回收,满分 100分,60分为及格,根据每一道题目的知晓人数、得分情况, 计算知晓率、及格率百分比等相关指标;②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取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这种计划免疫干预模式的有效性。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辖区五个社区常住和流动共2078名0~7岁儿童家长,干预前后的两次调查问卷均为合格问卷,有效率为100%。干预前后所选择的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属性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本辖区0~7岁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不理想,免疫规划知识问卷得分平均及格率为18.18%,通过采取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再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问卷得分平均及格率达到90.5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按规定接种疫苗,可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机率,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而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这次计划免疫知识调查,涉及的都是基本问题,其中,儿童家长对乙型肝炎疫苗相对了解程度较高, 这与政府部门、卫生部门的重视程度及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密不可分,而家长普遍对1岁内及1岁后的接种疫苗情况了解程度较低,对卡介苗、百白破的了解甚少,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渠道不畅通,这些都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不足。

我们根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集中加大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将流动儿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作为重点宣教对象,与医院妇产科、托幼机构及学校联合,因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健康教育形式,如发放有关宣传单及介绍各疫苗的小册子,制作宣传展板,举办讲座,同时提供联络咨询电话以便家长随时咨询,及时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通过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金维信短信,本地互联网络、宝贝计划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普及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相关概念、重要性及计划免疫程序 ( 预约接种时间) 、各种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 、各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一类 、二类疫苗的作用及二类疫苗的价格等。

通过这种普遍宣教和重点讲解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化干预模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同时,通过加强联系,托幼机构、学校以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提升,医院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篇9

1 近视的形成有两大原因

遗传和用眼不当。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视力下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真正的遗传性近视只占全部近视的55%左右,而青少年儿童大多不注意用眼卫生,无规律的玩电脑、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包括长期在劣质光源下学习,过度用眼造成近视的危害不容置疑已形成主流因素,它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更可怕的是,近视是不断发展的,而到了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玻璃体浑浊、眼底出血、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落,更严重时可导致双目失明。因此预防近视已刻不容缓,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父母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2 用眼的防护保健与指导

2.1 光线需充足,反光要避免。舒适的光线,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信息,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平常看书的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2.2 连续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青少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几个小时不休息,有的学生甚至到深夜才睡觉,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使眼睛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调节性(功能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而且还会使眼外肌对眼球壁的巩膜组织。产生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因此,学生看书学习每隔50 min休息片刻为宜。 2.3 坐姿要端正,距离适中 。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更不能躺在床上,侧着身看书。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30~35 cm,身体与课桌保持-大约10 cm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45度。如书本水平放在桌面上,看书时就要向前稍低头,这样就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加重眼睛负担2~3倍,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和颈背的疲劳,而不自觉的向前倾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很多青少年朋友在做眼保健操时,不认真,这样不但不能减少眼睛的疲劳反而更容易损坏眼睛,所以要认真对待。

2.4 少看电视,少用电脑 。尽量减少与对人眼产生辐射的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器设备的接触,因为,显象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

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原因就在于视网膜和黄斑部的功能受到了损害。

2.5 均衡合理的营养,不要偏食。要多吃鱼、动物肝脏、粮食、乳制品(脱脂牛奶)、柑橘类水果(柑、橘、橙、柠檬)与红色果实。要注意不吃那些加重近视的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和全脂奶酪,因为吃太多的糖,会使眼球壁变薄,而让近视有机可乘。

篇10

    随着微创技术的普遍开展和不断提高,近年来,腔内微创碎石已逐渐成为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自1998年8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TUPL)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碎石前后的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16个月~13岁,平均4.8岁,B超或X线检查提示膀胱结石27例,后尿道结石4例,膀胱结石合并后尿道结石3例,前尿道结石4例,结石最大3.0cm×1.5cm,最小0.6cm×0.5cm,合并尿路感染20例,急性尿潴留11例,病程3天~3年。

    1.2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静脉全麻,部分年龄较大患儿采用腰麻,取截石位或平卧位,直视或电视监视下由尿道外口插入输尿管镜,边进镜边观察,看到结石后,用碎石探杆将结石抵压于尿路粘膜上,开放气阀,将结石逐渐击碎成直径<2mm的石屑,退出输尿管镜,插入金属导尿管,用ELLIK冲洗器或灌肠器,将膀胱内的石屑尽可能抽吸冲洗出体外,术后留置尿管,应用抗生素3~5天。

    2结果

    本组除1例因尿道畸形无法进镜失败外,其余均一次碎石成功而治愈。所有患儿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经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术后第

    1、2周以B超及X线检查追踪疗效并随访3~6个月。1周结石排净34例(89.49%),2周结石排净3例(7.90%),失败1例(2.63%),改行开放手术治愈,尿道“石街”2例,尿道狭窄1例。所有尿道石街患儿经输尿管镜处理后排净结石,尿道狭窄患儿经尿道扩张后均排尿通畅。

    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缺乏对腔内碎石的了解,患儿及家长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术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详细介绍该项手术的原理、大致操作过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已成功进行此项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儿和家属的不安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取得更好的配合。②术前常规护理:术前行血、尿常规及各项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检测,胸部透视及心电图、B超、腹部平片(KUB)加肾静脉造影(IVP)等检查,以免误诊漏诊,积极治疗合并症;术前1天常规备皮、皮试,禁食12h、禁饮4h,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麻醉前用药等。为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做好充分准备。

    3.2术后护理

    3.2.1护理术后按医嘱给氧,监测生命体征,静脉全麻未清醒者,取去枕仰卧位,头转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意外;椎管内麻醉者,应去枕平卧6h,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致头痛。

    3.2.2排尿观察与护理①引尿管处理:术后应注意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如血性尿液较浓较多者要告知医生,并适当使用止血药,加用生理盐水持续点滴冲洗膀胱,以免血块阻塞。若尿液澄清,可于术后8~16h拔除尿管,否则应延期拔管。拔管后嘱患儿将尿排入痰盂,待沉淀后,将排出的结石收集送成分分析,根据结石性质进行饮食指导。②膀胱痉挛的处理:尿管及石屑的刺激常导致患儿膀胱痉挛,下腹疼痛及尿失禁,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用654-

    2、冬眠灵或度冷丁等。③尿道“石街”的处理:当石屑较多、阻塞尿道即形成“石街”,常引起急性尿潴留,患儿排尿不出或呈点滴状,排尿时因疼痛而哭闹不止。因此,拔尿管后应注意患儿的排尿情况,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尽早解除尿道梗阻。本组2例出现尿道“石街”,我们采用输尿管镜下加压冲洗将短的石街冲回膀胱,再行TUPL将较大的颗粒击碎成直径<2mm的石屑,重新插入金属导尿管,连接冲洗器,反复冲洗,直至将石屑全部冲出体外。对尿道“石街”较长者,在尿道内行TUPL,将“石街”中较大的颗粒击碎后逐一取出。经此处理,全部取净石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晨

    3.3出院指导①告知患儿及家属,出院后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约500~1000ml,以利于残石排出,同时稀释尿中的成石物质,预防结石复发。②根据结石成分,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如患草酸盐结石,可嘱患儿少食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红茶等。尿酸盐结石患儿建议采用碱性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肉类、甲壳动物、咖啡等,忌多吃海鲜如海参、海鱼、海带、海菜等海产品。磷酸盐结石宜用低磷、低钙食物,忌大量饮用牛奶。③出院后若因尿道狭窄导致尿线变细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回院行尿道扩张。④定期回院复查B超或X线,了解有无残石或结石复发,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讨论

    小儿尿路结石较少见,在泌尿系统结石总发病率中约占2%~3%[1],既往主要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腔内镜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已成为首选[2]。我们在电视监视下采用TUPL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亦取得满意效果,它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我们认为,耐心全面的术前宣教,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不同层级护士;离职原因;管理

近年来,护士离职率不断上升[1],护士的离职、脱离护理岗位已严重影响了我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干扰了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影响了整体的护理质量,为解决护士短缺对医院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本院通过对离职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7月――2013年7月临床37名离职护士及脱离护理岗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女性36人、男性1人,年龄21岁-36岁,工作年限1-16年,其中内科病房11人,外科病房10人,妇产科7人,儿科5人,手术室4人。

1.2 方法 用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对37名离职护士离职后的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该护士离职原因及日前的工作情况。根据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设计的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护士问卷[2],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工作满意度包括对排班的安排、提升机会、工作独立性、职业地位、收入、福利和学历教育资助等方面。

2 结 果

2.1 对较高年资护士而言 年龄在30-36岁和护龄在10-16年的护士大部分已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除要完成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要担任科室的质量控制及带教等,同时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倒夜班自不必说,就算上白班,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也不能按时上下班,照顾家庭及孩子的角色不能顺利完成,另外提升少,对前景悲观失望,加上家庭的压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最低,导致部分护士离职或脱离护理岗位。

2.2 对低年资护士而言 低年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3],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及福利更是远不及高年资护士,但是夜班及工作量却远远大于高年资护士,且与同龄人员其他行业相比,试用期长,工作时间长,收入却少,除一般的工作外,在二级医院护士还要承担很多非护理性工作,如打扫卫生,运送病人等,除工作外,还有考试、学习、应付各种检查等占用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导致低年资护士心理不平衡,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有机会就跳槽。

3 讨 论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映[4],护士的离职与工作满意度直接相关。护士的离职问题已经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的相关部分应正确的面对护士的离职问题,留住人才,保证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实行分层级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化排班,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拖班现象,使护士能劳逸结合,保证护士的正常生理规律,充分休息,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同时加大对合同制护士的培养,参与科室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提高聘用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秋鸣,王海燕.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12(12):3229-3230.

[2] 苏建萍,宁艳辉,代亚丽.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8A):19-22.

篇12

【关键词】 儿童;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护理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topical aminolevlinic aci-photodymanictherapy on children’s condylomata acuminata

CHEN Qingfang, YANG Xifang, ZHANG Xiaohua, LI Qi, XU Nan, ZHOU Yanan, CAO Ningxiao

Dermatology I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al Academy, Jiangsu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opical aminolevlinic aci-photodymanic therapy on children’s condylomata acuminata, and to discuss the best nursing method. Methods: Twenty-eight child patients were applied with aminolevlinic aci-photodymanic on the warts for 3h, and then given 10% chloral hydrate 20min before phototherapy. When the patients fell sound asleep, the warts were irradiated locally by 625mn semiconductor laser (spot diameter of 2.5cm, energy density 100J/cm2, irradiation time 20 minutes). Results: All the 28 child patients fell sound asleep in 10-20min. 25 out of 28 patients(89.3%) got complete clearance of warts after 1-3 time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Conclusion: ALA-PDT combined with 10% chloral hydrate can help the child patients fall sound sleep before laser irradiat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safely and effectively treat children patients with genital warts.

【Key words】 Child; Condylomata acuminata;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prehensive nursing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其治疗尖锐湿疣(CA)不仅无创伤,而且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等优点[1-2]。我科于2008年10月开始将ALA-PDT用于儿童CA的治疗,然而该方法须保持较长时间照射不动,患儿难以配合而影响疗效,为此我们对6岁以下不合作患儿于敷药后照射前20分钟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同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2008年10月~2011年1月间,年龄不大于6岁,明确诊断为尖锐湿疣的儿童病例。

1.2 治疗方法

疣体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疣体部位放置脱脂棉完整覆盖皮损,将新鲜配制的20%的5-氨基酮戊酸(ALA)生理盐水溶液滴于棉球,覆于疣体上,用塑料薄膜封包 3小时。为使患儿能保持照射安静不动,于照射前20分钟口服10%水合氯醛0.5~0.8ml/kg,待患儿熟睡后采用635nm半导体激光器局部照射,光斑直径2.5cm,能量密度100J/CM2,时间20分钟。治疗后局部外涂金霉素软膏,一周后复诊,若疣体未消退则再次治疗,3周内最多治疗3次。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教育 治疗前使家长了解CA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儿童CA可以由患有阴道或子宫CA的母亲传染,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照顾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人员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澡盆、内裤等)感染。帮助家长分析可能导致患儿感染CA的因素。同时介绍ALA-PDT治疗方案的优点及治疗中和治疗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

1.3.2 治疗前准备 敷药前嘱家长让患儿排空尿液,以保证有足够的敷药时间。为防封包脱落,嘱咐家长不要让患儿在敷药期间过多走动和运动,以保证药物能充分吸收,确保疗效。照射前20分钟口服水合氯醛液。

1.3.3 治疗中护理 患儿入睡后照射时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呼吸频率的变化,在照射过程中,保持光束与照射区的垂直。

1.3.4 治疗后护理及指导 密切观察患儿,待清醒后方可离开。再次嘱咐家长治疗后1~2天内照射周围皮肤可出现轻度潮红,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尿道口处治疗者嘱需要多饮水,多排尿并按医嘱外涂抗生素乳膏,以防尿路感染。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期间共收治患儿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6个月~6岁,病程1~6月,皮疹数目1~15个。皮疹部位:周围8例、尿道口7例、后联合及阴道口9例、小4例。

2.2 治疗效果

经1~3次治疗后有25例患儿疣体完全清除,清除率为89.3 %,后续随访期间有1例女性患儿尿道口处疣体在末次治疗后2周复发,2例男性患儿周围疣体在末次治疗后4周复发,再次予以ALA-PDT治疗后均痊愈。治疗期间无特殊不良反应,治疗后1~2天局部可有轻度水肿,约3天左右即可消退,无糜烂、渗出、瘢痕形成等。

3 讨 论

ALA-PDT疗法的作用研究发现,药物渗透后经过光照射可以引起细胞异常,3小时内线粒体、内质网及膜出现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开始变性坏死,5小时后大量角质形成细胞坏死[3]。这种治疗方案是通过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途径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增生旺盛细胞达到治疗目的的。经过临床观察也证明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4,5]。

由于尖锐湿疣皮损主要位于外阴和肛周,PDT照射治疗时须采取截石位,并且须保持较长时间的照射不动,加之照射开始时局部的轻度烧灼或针刺感常易使患儿惊恐而哭闹,难以很好配合治疗,影响疗效。10%水合氯醛是一种镇静催眠剂,口服易于吸收,在体内迅速被肝脏破坏,经肾脏排泄、无蓄积作用。服药后10~20分钟起效,可维持1~2小时,患儿清醒后无不良反应。28例CA患儿使用10%水合氯醛口服后均能很好入睡,无不良反应,顺利完成ALA-PDT治疗。

有文献报告尖锐湿疣的治疗护理非常重要,采取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6]。我们在患儿护理中也特别关注到护理的问题,这也应该是能够获得患者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Chen K, Chang BZ, Ju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vs CO2 laser vaporization in treatment of condylomata acuminat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J]. Br J Dermatol, 2007,156(3):516-520.

2 涂平,郑和义,顾恒,等.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2):67-70.

3 Wang XL, Wang HW, Wang HS, et al. Topical 5-aminola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urethral condylomata acuminata[J]. Br J Dermatol, 2004,151(4):880-885

4 施慧娟,熊建功,段爱霞,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53-154,161.

5 王宏伟,王秀丽,过明霞,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0):674-675.

篇13

【关键词】 硬肿症/治疗; 硬肿症/护理; 复温; 婴儿,新生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重要方法。为探索新生儿硬肿症安全有效的复温方法,本院新生儿病房对60例硬肿症患儿采用不同的复温方式进行复温,观察体温恢复及硬肿消退的时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03~200803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硬肿症患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40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 50例,2 501~2 800 g 7例,>2 800 g 3例;24 h 5例,72 h 48例,7 d 7例;其中新生儿窒息硬肿症6例,新生儿败血症硬肿症9例,新生儿肺炎硬肿症11例,其余34例均为单纯硬肿症。根据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进行分度[1],中度36例,重度24例(轻度者未列入本文)。

1.2 方法 将60例硬肿症患儿简单随机化分组。观察组30例,其中中度硬肿症17例,重度硬肿症13例;对照组30例,其中中度硬肿症19例,重度硬肿症11例。两组间性别、日龄及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观察组的中度硬肿症患儿置于预热至30 ℃的暖箱中,然后调节箱温至34 ℃后恒温复温;观察组的重度硬肿症患儿置于高于患儿体温1~2 ℃的暖箱中开始复温(不超过34 ℃),每小时提高1 ℃直至34 ℃恒温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复温,即将患儿置于24~26 ℃室温中约1 h,然后再放入预热至28 ℃的暖箱内,每小时提高0.5~1 ℃,4~6 h达到32 ℃恒温复温。除抗炎对症治疗外,两组患儿的液体补充、热量供给及其他药物治疗等均相同。入箱后每小时测量腋温1次。并记录体温恢复正常(36 ℃)的时间。

转贴于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提前2~2.5 h,硬肿消退时间提前1~2 d,无呼吸困难及两肺部广泛的细湿啰音,血压、尿量正常,均痊愈或好转出院,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

3 体会

通过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的快速复温方式对硬肿症状的体温恢复和硬肿消退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复温方式,且观察组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其他病变。对照组复温较慢,硬肿消退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

另外,无论采用哪种复温方式,在复温过程中都应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并记录。同时保证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2],除少尿、无尿、心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外,每天液体补充应按0.001 L/kcal给予。以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体温恢复,保证复温的安全有效。

复温方式的不同将对硬肿症的治愈时间和恢复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复温不及时容易发生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凝血机制的改变。复温过快则使外周血管扩张、内脏供血不足、中枢缺血,从而使温度进一步下降。只有复温适中才不会导致其他病变,有利于患儿体温的恢复和硬肿的消退。

参考文献

篇14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11-02

Analysis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YU Zhen-lan

Blood Components Preparation Department, Shuangyashan Blood Center,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difficult point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effect of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from March 2010 to April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scienc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dieting plan, health ment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nalysis of diabetes in children; Nursing measures; Clinical features

?和?糖尿病会使患儿的神经系统受到危害,导致四肢麻木无力[1]。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等。儿童患病后酮症酸中毒也时有发生,症状为骨关节发生病变,双手手掌不能并拢。糖尿病眼病会导致视网膜病变,据不完全统计致盲率高达50%[2] 。该研究主要探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难点以及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纳入标准:均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发表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浅析性儿童糖尿病并且尿糖检测均为阳性,均有体重急速下降,经常喝水,感到饥饿,小便次数多的现象。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5.3±2.5)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6.1±1.6)岁,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和该院的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一定的科学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合理摄取日常饮食 儿童糖尿病患儿与正常儿童在饮食上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患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来食用适当的食物,医护人员会指导家属给予患病儿童适应的食物,来保证患儿的日常营养补充和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在饮食的时间上也要有很好的控制,应控制进食量,勤吃少吃不可暴饮暴食。

1.2.2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由于目前糖尿病是不能够完全治愈的,属于慢性的终身疾病,治疗周期很长,而浅析儿童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孩子的承受能力较小,所以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年龄相对来说较大的,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根据周围人的言语以及家属的生活状态来判断自己的病情。医护人员在与这样的儿童沟通时要格外注意说话方式,用心来分析此类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嘱咐家属尽量在患儿面前必要提及不好的话题。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会思考,但是得了糖尿病对于患儿的家属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医护人员需要鼓励病患家属,多讲一些病情发展较好的一些病例,帮助家属重建信心来给患儿提供更好的照顾。

1.2.3 运动指导 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适当的运动,借此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助于孩子身体自行调节各项技能。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填一份由该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种评分标准。由患者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发放60张,回收60张,最后根据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来分析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主要应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比较

研究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29例患儿家属对该模式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经调查后为96.7%,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23例患儿家属对该模式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经调查后为76.7%,由此数据可知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 2,P

2.2 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

研究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3.3%,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为20.0%,组间数据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1,P

3 讨论

3.1 病情分析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0~14岁的儿童都可患病。小于6个月的儿童大部分为特殊类糖尿病,6个月~14岁的儿童大部分为1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难以预防不易发现。进行诊断时病症表现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延误孩子的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患儿的成长和健康。儿童糖尿病对脑血管和神经功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患病的都是儿童,本身免疫力较差,所以患病后对儿童的危害会比成人要更大一些,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儿致残致死,在我国目前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患者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4]。患有儿童糖尿病的患儿身体发育都不是很好,大多身材瘦弱矮小,发育缓慢而且很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5]。

3.2 护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