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12: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互联网特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特型企业 互联网 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tu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316-01
贵州桥梁集团公司是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企业。有下属11个分公司、2个二级控股公司,从业人员2万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近200人,享受政府津贴2人;一级建造师70人,二级建造师13人。主要从事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高等级公路路面等工程的建设。兼营大型土建、混凝土、室内外装修、建筑幕墙等工程;在勘察设计、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民用建筑、建筑装修装饰、交通安全设施和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商业物业、物流等方面也具有相当实力。公司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荣获中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安全生产督导人员培训先进集体”、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百家优秀会员单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十佳桥梁”、“詹天佑大奖”、“对世界桥梁建设的新贡献”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网络为载体,把集团公司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递,并对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跟踪实施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
一、网络技术可以快速传达组织意图,及时传递思想政治工作信息。
快节奏的信息传递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及时性需要科技手段来辅助,大量涌现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需要以科技手段来实现快速传递。而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包含容量大、具备功能多。信息渠道的畅通,传递速度的加快,使上级的各项管理要求能够高保真、等强度、快速迅捷地传递到项目,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有效。
利用网络的及时性,破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集中公司存在的各项难题,通过网路把大量的工作信息及时规范并在网络上快速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更为突出。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
听领导念文件、学习、讲课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团青员工对知识的需求,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将学习资料上传网站开展远程教育,由学习者自己操控计算机浏览网站学习,本质上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学习方式由过去的宣读与聆听的二维方式,变成了以员工为主体、有选择地浏览的视觉方式;把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变为双向乃至多项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运用,既生动活泼又平等交流的思想和情感互动模式,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增加生动健康的娱乐内容,使受教育者在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三、利用网络增强员工归属感
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长期在偏远的施工一线工地上生活、工作,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失去归属感,人员分散的原因让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家”的归属感、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得员工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办法。与对员工的教育相比,让他们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无疑是让员工增强企业归属感的最佳途径,通过互联网把在各项目线上的人员汇聚到一起,及时达到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使大家找到大家庭的感觉,从而产生凝聚力。同时员工通过网络了解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经
营活动,就会有与企业一起发展的渴望,使集团公司上下之间、员工之间、家属之间分享企业成果,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
四、互联网拉近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家庭距离
员工是奋战在一线的实践者、工程操作者,他们所了解的信息比管理者更为具体和深入,而这些信息又是管理者决策的关键依据。如果管理者在听不到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时就贸然决策,极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准确性发生偏离,错误的决策一旦执行,甚或导致错误的后果。网络把领导者和员工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集团公司的各层级负责人通过网络就能随时了解各项目状态,就能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一是网络通过建立“领导信箱”,职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通过网络能及时聆听职工的心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员工就能感到领导就在身边一样。二是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及时通过会议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了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做到运筹帷幄,决策于千里之外。三是节庆假日,组织可以在网上发表祝词慰问职工,祝贺员工的婚礼、职工的生日等,更好地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怀,让员工心中感受到温暖。
五、利用网络解决项目的技术难题
由于地理上的不同,建设项目的设计均不相同,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来进行破解,在出现问题后网络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开展专题研讨会,可以联系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通过集思广益最终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破解办法,同时网络继续跟踪报道破解技术难关的整个过程,总结出破解办法的利弊和需注意的事项,让其他项目共享经验,使整个集团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突破和创新。
员工也可以在局域网自由交流,把各自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发表在论坛上,图文并茂的展示自己的生活历程、诉说自己的心情故事,可以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让枯燥乏味的工地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六、利用网络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新载体
企业文化是开展团青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利用这个载体,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使抽象的企业文化趋于具体化,一是在网站建立优秀员工风采展示栏目,宣传优秀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宣传员工的各自的岗位上创先争优的事迹,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出优秀员工的风采,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企业形象展示栏,构建集团公司价值观,以展示集团公司在创优良工程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在网站上开展健康有序、具有激励作用的劳动竞赛,不仅大大丰富了企业文化鲜活的内容,并统一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之中,给企业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能够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完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利用网络推进厂务公开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问题,并不象它看上去那么简单。比较各位大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其中董明珠的说法离我心目中的正确答案最远。她在暗讽雷军只谈“线上买卖”时,用“提升企业效率”描述互联网。但这正好落到张瑞敏一个观点的陷阱里。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效率高而效能低,互联网提高的是效能(“打飞靶”)。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中也强调:“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可见,即使在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上,我们也可能把问题理解反。
只有充分考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制度创新这些背后的基本面因素,才能全面理解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
生产力对思维的影响,可以从技术角度观察。经验式思维是原材料驱动的自然式思维,理性思维是能源驱动的机器式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数据驱动的智慧式思维。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互联网思维是智慧思维。
什么是智慧式思维呢?智慧式思维从形式上,比较接近我们平常说的直觉、本质直观、悟、灵巧(SMART)等等。它既不是经验思维,也不是理性思维,而是不经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而直达解决问题的要害。论个体,六祖慧能(“顿悟”)和拿破仑(“穿透战争迷雾”)就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论群体,中国人(实事求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犹太人(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智慧式思维是一种直接把握复杂性的思维(农业思维直接但把握不了复杂;工业思维复杂但不直接),是农业思维与工业思维两种相反属性的优点嫁接,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灵活(SMART)应变。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灵活应变。它的反面是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互联网思维作为智慧式思维不同以往智慧式思维之处在于,它有技术的支持,因此全社会中等智力的常人也可以稳定把握它。大数据支持下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智慧式思维。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美国白宫大数据定义中说的“洞察”。洞察就是越过经验和理性,直达真理。靠大数据帮助,普通人也可以达到慧能和拿破仑的思维水平,穿透不确定性的迷雾,达到“明”(自知之明或知人之明)这样一种意义澄明的状态。搞互联网的人也经常搞错这一点,以为大数据是一种数学计算,那就违背了图灵的本意,与工业时性思维半斤八两了。
互联网思维的社会特征
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还不是一种个体水平的思维,而是社会思维。互联网思维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特征是自组织、去中心、对等关系的思维,我的第二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社会网络思维。
张瑞敏虽然不是搞互联网的,但他的管理思想体现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强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复杂性,管理和经营不是降低复杂性,而是提高复杂性,不是降低差异性,而是提高差异性,“以变应变”。
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复杂进行化简。主要是因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因此要分层建立金字塔。但互联网思维却是反的,在人际关系上通过体现互联网特征的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等生物有机化的管理方法,实现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微信体现的人际关系,是去中心化有机联系的小世界网络关系。人们常见的SNS,也是一种这样的网络关系。
互联网思维的生产方式特征
有人讲互联网思维方式,提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事。这是正确的。互联网方式就是互联网生产方式,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我的第三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低成本差异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生产方式的映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例如小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小农式的经验思维方式;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理性的思维方式(例如过去我们讲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等,是由其从事大机器生产决定的)。同样,互联网思维不是偶然的点子,而是与小批量多品种的信息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在这里与工业化思维是正好相反的。互联网思维认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低;而工业化思维认为复杂不经济,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这正好是张瑞敏思维与董明珠思维的差异所在。董明珠的标准是效率,效率通常意味着复杂不经济,只有单一产品大规模生产才经济;而张瑞敏的经济标准是效能,效能是多样性与效率的统一。效能是效率的变化率,即目标变化多样情况下的效率。互联网思维就是张瑞敏这种思维。
许多人在经营上概括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实际是两种极端相反,而又统一在一起的状态,这就是极致的差异化(导致高品质、高附加值)与极致的低成本的对立统一。反映的就是这种生产方式。它是农业方式(差异化)与工业方式(低成本)杂交出的生产方式。互联网人这样思维,不是偶然的,是生产方式引导他们不得不这样想问题。我们常说转变观念,之所以转变不过来,是因为没有转变观念背后作为基础的观念的方式即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制度特征
许多人把免费当作互联网思维的特征之一,这是好事。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好象免费只是人们头脑中“术”这个水平的“招”(招术)。其实,免费是互联网生产方式作用于制度,反过来所决定的思维。因此它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几乎是不由自主的,是制度决定的思维。我的第四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分享的思维。
免费背后的制度是一种新产权制度,是分享型经济的产权制度。它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将所有权分割为归属(支配权)与利用(使用权)两权,前者免费,后者收费(即按“使用”收费)。传统人士不理解免费,主要是没看出这一分割的门道,以为是前后都不要钱(那是共享而非分享)。
互联网人不是出于个人点子想免费,而是有一种制度压力要他必然免费,这种压力来自互联网生产力天然具有的复制特性。免费只不过是把复制用于资本(生产资料)的结果。互联网人在用脚改写《资本论》。
随着全球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及我国“两化”的深度融合,我国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用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目前我国众多职业院校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全面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进一步指出:技术技能筑牢强国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突出位置、优先支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指出“‘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016年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需要“互联网+”
教育是以人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没有出现互联网之前,人类就有了数千年的教育活动,教育与人已经形成了关系牢固的伴生关系。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不同于传统学术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特性,而学术教育更强调的是教育的科学性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二者都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都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与企业的融合,即要求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与企业的零距离。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企业的责任是提供典型工程案例;W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与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
“互联网+”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成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新媒介,使原来特定时空进行的教学转变为自由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体行为。有了“互联网+”的教育更加关注“互动”,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互联网+”对于职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校通过互联网,可以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成本较低,时间与空间上也非常便利;另一方面,鉴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期,以及一些经营困难企业,不可能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而利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培养教育人的成本,可将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互联网形式,直接传递给学生,进而学生可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工程经验。
三、“互联网+”需要职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已成为投资者争相抢占的市场,无论是何种教育领域,在线教育的大潮席卷而来,具有不可阻挡之势,众多传统教育行业开始向在线教育拓展。2015年是在线教育井喷的一年,在线教育已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投资抢占的重点,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但竞争越激烈代表着需求越多,服务也将越来越好,受益的始终是接受教育和培训者,如培训行业的领先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中国在线教育等在传统中找发展,在作线下面授和线上网校的左右互搏中开拓市场,充分借助“互联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全面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报告指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最被互联网教育看好,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市场是在职业教育,无论是B2B还是B2C,对此都有大量刚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除了收费性质的职业教育以外,职业教育慕课开始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慕课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慕课来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
四、“互联网+”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逐步深化,以技术带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管理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智慧化校园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极大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降低了资源消耗,真正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主体和管理理念,并对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产生倒逼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职业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产生地,不再具有权威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可以很方便地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获取他们想获得的知识,因此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知识供给,这给传统意义上比较独立的职业院校带来了挑战。
从学校层面来看,“互联网+”强调的是教育内部变化的重要性,而不是有了互联网技术就意味着先进。职业院校需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遵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技术、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变革。
于是,代表不同阵营的厂商开始从各自领域突围混合云,传统IT基础架构厂商在私有云上占据优势,通过收购或转型布局私有云和公有云两个支点,从而突围企业混合云市场;大型互联网厂商则从公有云服务开始向企业市场渗透,从而发展了一批具备互联网特性的企业客户。浪潮则另辟蹊径,于5月28日在国内首推行业级云服务,迈向以服务为交付模式的公有云市场。
行业客户云服务之惑
行业云,其实就是浪潮于2010年提出的。浪潮认为,从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看,增加应用和数据两个维度,公有云就可以继续细分为公众云和行业云。虽然同为以服务为主要交付模式,但两者有着明显区别,据浪潮云服务总监颜亮介绍,公众云是可为公众所使用的云平台,一般为一个专门出售云服务的机构所拥有,例如亚马逊AWS、阿里云,其特点是数据来源是公开途径,并通过独有的应用来利用公开数据为客户提供服务,算法、业务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而行业云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的核心组织,也有一部分会来自行业内部的其他成员,绝大部分是私有数据。在行业云服务中,数据是其核心竞争力,虽然不可能提供给第三方,却能满足对外服务的需求。
综观整个公有云市场会发现,目前国内采用公有云服务的企业级客户都具备雷同的互联网特征,他们或具备波峰波谷的访问量,或是对外提供互联网服务,或是属于初创型企业,但如金融行业、交通行业、能源行业等传统企业却对公有云持观望态度,显然公有云高标准化与高开放性,无法满足行业客户的安全性、定制化、合规性的需求,而只有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的新型云服务模式才能帮助他们接纳和应用云服务。
从行业云到行业云服务
从行业云概念到真正推出行业云服务,浪潮用了四年时间。据颜亮回忆,行业云真正落地的时候,前期也是以私有云的形式落地。这种“我花钱建我的,你花钱建你的”的私有云构建模式走了重复建设的路子,且不利于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而行业用户采用公有云服务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行业云很多需要内外网隔离,而公有云不开放统一的平台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至于定制化需求,公有云的高标准、高统一性,以及相关PaaS和SaaS方面软件和应用的缺乏也很难响应。此外最关键的,还有行业合规性问题。而要满足以上需求就必须建设符合行业要求的行业云服务。
但行业云服务不再是行业私有云建设时期“看得见、摸得着”的软硬件搭配,这就需要形成相对标准化的服务采购条目、服务模式规范和服务协议,还需要企业具备运营服务能力。以政务云为例,2012年5月,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开始增加了对应云服务的采购项C0207“运营服务”,2013年7月,国务院会议再次明确要求“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商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这些都为政务云的顺利推广创造了业内大环境。
据悉,针对行业云的安全标准、采购标准、评估标准都将接踵而至,比如可信云服务标准就在积极推动中,并有望在近期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数据中心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就表示:“中国正在建立自己的可信云标准化体系,浪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自下而上、从实践经验入手的模式为行业云日后的规范化采购和交付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从帮助行业实现传统私有云构建,到推出行业云服务,从修炼内功来看,前者需要浪潮具备产品能力、解决方案能力,后者则还需要浪潮具备运营服务能力。这被颜亮称为“铁三角”,也是浪潮在行业云市场当中独特的优势。在他看来,浪潮软硬件产品较为完备,具备安全可信的产品提供能力;获得首批国家特一级资质则证明浪潮过硬的解决方案能力;今年4月浪潮还获批了工业和信息化部IDC/ISP跨区域牌照,显示了浪潮的运营服务能力。
据颜亮透露,浪潮还在行业云的对外公开数据应用服务上广泛发展应用软件服务商,重点发展300家“云智联盟”合作伙伴,提升面向客户的本地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以构建行业云特色的生态系统和API经济。
“济南”模式推广政务云
当前,行业云的建设模式已出现“租建比”的拐点,各政企行业纷纷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取云计算资源。比如未来质检行业需要对外提供各类商品的信息查询,但是数据又不可能交给第三方处理,所以质检系统会建立一个质检行业云,整合整个系统的信息,来对外提供该类服务。类似的行业还有交通、环保、卫星等。比如浪潮实施的山东警务云服务,在行业云服务的众多应用中以大数据的应用创新为特色。山东公安通过建设统一的警务云计算中心将警务应用系统全部迁移到“云”上。同时,利用大数据处理平台,整合公安内部数据、社会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打破了部门警种界限,可以深度挖掘并关联多种信息。
而在政务领域,政府采购云服务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制定标准、投入资金等方式加快本国云服务的布局形成和产业发展。浪潮的行业云服务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务云应用。全国首个整体服务外包的政务云――济南政务云就开创了“济南模式”。
据颜亮介绍,以济南市公用信息平台为依托,由浪潮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济南政务云,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了以购代建,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应用软件和技术支撑环境相分离。各部门按需求购买使用云中心服务资源,降低政府投入约30%。此外,浪潮还成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保障济南市政府53个部门、300多项业务应用在云中心的高效运行。浪潮还总结了系统的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安全规范,为“济南模式”的推广打下基础。
五年前,当这首《老男孩》歌曲在微电影响起时,不知惹得多少梦想被现实击碎、仅存珍贵记忆在心底深处的“老男孩”们潸然泪下;8000万的点击量汇聚出一种情绪表达:梦想虐我千百次,我待梦想如初恋。
五年后,当这首歌曲在大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作为片尾曲再次响起时,我们感动依旧。电影首日票房2600万,拉低了《变4》排片率的上映效果表明:老男孩们梦想不老,情怀依旧。《老男孩猛龙过江》上映4天,票房破亿。
或许,支撑这部电影成功的,正是创作者们对“情怀”的某种坚持。“如果肖央想赚快钱,他就不会沉淀到今天。五年前,我们也没有准备好,视频网站还在为买版权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进入电影这个行业。但是五年后,一切已经不同。”优酷总裁魏明如是说。
首部互联网电影诞生
7月7日,由优酷出品、儒意影业、乐视影业联合出品,肖央编剧、执导,香港知名导演李仁港监制,“筷子兄弟”主演的史上首部互联网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首映礼会在京举行。现场除了优酷总裁魏明、儒意影业制片人柯利明、乐视影业CEO张昭及主创人员外,更有崔永元、潘粤明、小沈阳、柳岩、李艾等明星到场助阵,气氛热烈。
这部大电影在创作之初就被打上了中国“首部互联网电影”的标签。魏明介绍说:“互联网电影是指源于互联网的题材、观众群、导演等,充分运用互联网宣传、推广、发行的模式,加上传统电影的制作工艺融合而成。它是根植于互联网的土壤中,用传统电影的阳光雨露培养出来的作品。”
2010年,作为优酷出品“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的收官之作,《老男孩》悄然上线,一夜之间迅速席卷网络,开启了“中国微电影元年”。这部关于青春与梦想的影片在优酷创下了震惊互联网的8,000万次播放量,掀起了全民怀旧潮,成为一代人心中对于青春与梦想的集体致敬。而“筷子兄弟”也因此受到众网友和业内的广泛认可,作为“网生代导演”的典型代表逐渐成长起来。
魏明总结《老男孩猛龙过江》的互联网特性有三点:一、这是一个完全成长在互联网平台的IP,题材是互联网中诞生的题材,主要演员和导演都是从互联网平台积累成长起来的。二、在电影制作过程中遵循传统电影工业的流程和技巧,在宣发阶段将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式结合,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与结合。三、首批观影观众来自互联网资深粉丝。
魏明告诉《综艺》:“我相信这次的探索和尝试为当前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未来,电影观众与互联网观众会有越来越多的交叉,我们三家公司都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我们愿意用互联网电影概念来开启中国电影的新方向和探索道路。”
儒意影业制片人柯利明表示:“这部电影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基因。来自用户的100条评论中有75%会转化为对电影的拍摄建议。比如,大电影是继续讲肖大宝和王小帅的故事,还是另辟一个全新的故事?影片名称还叫不叫《老男孩》?当时我们的分歧比较大,导演有时候希望突破自己,讲一个全新的故事,但最后我们还是听取了网民的意见,人物和片名仍然保留微电影的元素,但故事是全新的。这是大陆第一部‘梦想喜剧’,能在筷子兄弟身上看到周星驰的影子,两个小人物追求梦想的过程,又心酸、又好笑。”
乐视影业CEO张昭对于发行结果充满了自信:“《老男孩猛龙过江》是《泰》之后最好笑的喜剧,绝对让大家看电影时90分钟爆笑无喘息,票房不会亚于《小时代》。”
全面渗透电影产业
作为推出《老男孩》网络文化现象的《老男孩》大电影项目发起者,优酷出品从电影创立之初便全程参与制作,成为《老男孩》大电影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也借此将触角上探到了传统电影产业链的上游。
此前,优酷土豆集团已经凭借联合出品、深度电影营销、作品和人才输送,全面布局到电影产业中。
从2013年底的《风暴》《等风来》,到2014年的《窃听风云3》《白发魔女》《人间小团圆》《黄金时代》,这些耳熟能详的商业大片背后,都有优酷土豆集团的影子。
作为联合出品方,优酷土豆集团主要以“平台资源+现金”方式投资,帮助传统电影公司在视频领域深度营销其产品。目前,优酷土豆集团正在考虑以此种方式成立电影公司,将项目运作转变为公司行为,这也有助于它将视频平台的资源变现。
在电影深度营销上,优酷土豆集团涵盖了片前宣传、品牌栏目推荐、在线收费观看、免费观看、口碑评价等环节,并通过票务通等产品实现了从“营”到“销”的全过程,打造了一站式电影生态圈。此外,优酷土豆集团还不断与国外一流的电影制作商开展合作,助力美国大片《美国队长2》、《X战警:逆转未来》等电影在中国票房突破7亿元。
艺恩调研报告《中国电影网络营销白皮书》显示,视频网站用户规模大幅度提升、与电影观众高度重合、近半数影迷会通过视频网站获取电影资讯,视频网站已日益成为电影市场营销的重要阵地。
在作品和人才输送上,优酷从2009年起就致力于青年导演的扶植。在第一年的“青年导演扶植计划”中,优酷先后扶植了58位导演拍摄20部网剧、近80部微电影,总播放量突破30亿次。
2014年3月,优酷又宣布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未来3年,优酷出品将投入1.5亿投资开发10个电影项目,优酷扶植的大批“网生代导演”将会全线进入电影、电视剧市场。不仅有《老男孩猛龙过江》这样的互联网电影,还有肖央、五百、李阳、卢正雨这样的网生代青年导演。无论是内容还是人才,优酷已成为不断向传统影视输送新鲜血液的主要阵地。
大数据助力大电影
《老男孩猛龙过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充分依据庞大用户基础产生的数据分析,再结合传统电影的精良制作工艺而成的首部互联网电影。
目前,优酷土豆集团除在PC端以月度覆盖4亿用户继续领跑行业外,移动端日均浏览量也已突破3.7亿,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其可以对海量视频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 电能;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K 01+9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terioration i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erious risks of energy shortage.Energy internet,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ll bring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content of Energy Internet and its market prospects,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Internet,its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support.A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Energy Internet will bring the revolu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technology and energy industry.Energy Internet will also bring the society a great welfare during the promotion of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ergy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随着智慧能源概念的提出,能源发展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近年来,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已成为行业热点,其快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与处理.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与能源网络的结合必然更加密切,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会是能源利用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另外,化石能源消耗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及:以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走向结束,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1].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模式.
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强烈响应与高度认可,美国和欧洲对其的研究依然处于领先阶段.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研究项目“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简称“FREEDM”,以此作为“能源互联网”原型.FREEDM提出了“能源路由器”新概念,模仿网络信息技术中路由器的概念,运用“能源路由器”实现能源互联.该系统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高效控制.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以信息为中心的智慧能源网络”模型[2],实现能源信息的数据采集,并高效地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进行管理.该能源网络结合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获取大量能源数据,通过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应用于整个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高效结合.
与此同时,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门和环境部门提出建立新型能源网络EEnergy.该网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基础上,运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实现电网设施与用户端的相互通信与f调,其目标包括高效供电和优化能源供应系统.高效供电即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联网,确保电能的稳定高效供应;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可以理解为横向多种能源的优化互补,包括化石能源以及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相互协调供应.EEnergy项目的重点将是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路覆盖,致力打造一个从发电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一个全新能源互联网.
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6月启动了“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2015年2月,刘振亚的专著《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另外,国家能源局在同年7月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虽然国内“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其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力度支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其并无明确的定义.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只是描绘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具体定义.从欧美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方向以及各界专家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可知,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为模型,形成新型的能源网,其概念包括各种能源产业以及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各种能源产业,例如供热、供冷、供气、供电等不同形式的能源之间可以形成互联;对于不同能源网络,例如分布式能源网,各种微电网之间也可以形成互联.
(2) 搭载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可更加准确、高效地处理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等问题,以实现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互联网+智慧能源”.
以上两种理解,只是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概念界限.作为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将变得更加深入和规范,而其内涵也必然包括以上两种理解.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指出:“要构建一个具有‘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3]
为适应新的发展变革,不论从哪种认识角度,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将越来越普及.太阳能、风能、光能等新能源技术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以提高能源消费的环境友好程度,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目前改变不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未来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愿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创建的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亿万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以及工厂里生产和消费绿色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4]
(2) 搭载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共享.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 或参考“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产生新的应用模式[5].如果将互联网与能源结合,形成新的“互联网+能源”应用模式,将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并对能源产业通过ICT技术赋予数据属性,则对能源产业的控制与管理将更加高效、经济.在广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实现能源综合数字化互联,实时动态地收集和处理海量负荷信息、市场交易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气候环境等其他数据,进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实现能源产业的最优化管理.“能源互联网”必须搭载互联网前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发挥其革命性作用.
(3) 能源消费终端改变消费模式.
目前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可通过以电能作为中间介质,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其他一次化石能源[6].电能具有优质、清洁属性,增加其消费比重将为能源终端消费的结构优化带来推动作用.首先,推进电能消费发展可缓解因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电能还是高效能源,提高电能消费比重有助于世界各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世界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交通系统将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改变传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交通行业[1].通过将电能作为中间介质,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平台,而且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模式转变.电气化交通可节约大量化石能源,未来一定会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以电能为主的能源体系将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模式,其不仅在汽车应用中发挥作用,在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依然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工厂各种加热设备可用电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煤燃烧加热方式,既容易实现热量的均匀控制,又可通过电力能源的高效性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7].
(4) “储能”的广泛应用.
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装置在接入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发电能量具有间歇不连续与波动不稳定缺点,将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作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缓解能量流的不确定性,抑制和平缓能量的波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基础支撑[8].在今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储能装置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智能储能装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云计算,以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快速切换,更准确地匹配电源与负荷,更高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3“能源互联网”架构
根据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可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从横向和纵向对能源互联网架构图进行分析.从横向来看,为横向多能源互补.虽然目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并不能完全替换化石能源,但可与化石能源相互协调供应.利用互联网技术赋予能源数字属性,准确分析能源供应情况,以达到多种能源的最优供给.
从纵向来看,能源进行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等其他能源转换,然后传送至消费终端的过程中,电力行业起到了主干作用.从发电系统经电网传送到用户端,利用储能装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中,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电能传送数据、消费终端负荷变化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由于交通行业的能源市场巨大,随着消费终端的消费模式转变,未来的电气化交通系统也将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储能设备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搭载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可确保电气化交通领域的稳定运作.整个架构体系中,互网技术将覆盖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
4“能源互联网”技术支撑
从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和架构中可归纳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从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五大技术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4.1先进传感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内涵可以认识到,其范围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能源传输必须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基础设备.基础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系统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准确监测设备信息、保障设备工作正常是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基础要求.因此,必须依赖先进传感技术对各种基础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实时准确地获取设备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避免出现设备安全隐患长时间存在,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4.2先进故障自诊断技术
实时监测设备信息,分析系统运行参数,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诊断方法,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与诊断,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系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技术愈发地趋向于高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能源互联网体系庞大,系统复杂,其每一个环节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各种故障与隐患,将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正常工作,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高效与安全,既要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准确获取各种参数信息,又要利用先进的故障自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给出专家建议,并作出正确处理,维护系统安全.
4.3新能源发电技术
在介绍能源互联网特征时提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时,将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可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是能源互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大容量储能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容量储能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提供重要保障.传统电网的运行时刻处于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即发即用”模式.[9]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容量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和平滑负荷.另外,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的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电能不稳定与波动性问题,也促进了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发展.
4.5互联网技术
在“能源互联网”架构中互联网技术覆盖其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高效信息传输、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都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宏观体现、整体策略的准确部署、产业的最优管理都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
5“能源互联网”市场前景
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据业内人士分析,加上投资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约为5万亿元以上,可见能源互联网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曾鸣教授指出:“能源互联网”将在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产业方面带来革命潮流.[3]
美国通用电气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进行物联网化,通过准确处理产业链数据信息,合理优化发用电交易模式,并提供维修、节能等其他技术增值服务,其能源管理收入规模可达440亿元;Google收购Nest后将涉足智能家居能源管理行业;德国有上千家售电公司,分别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开展相关业务.[10]
2015年4月,国内著名光伏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次合作,协鑫集成与华为致力打造一个智能高效光伏电站,拟在物联网、光伏电站开发与实施、光伏电站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4月20日,中石化与阿里云达成技术合作计划,利用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稻荽理方面的优势,对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产业升级,开启多业态的能源产业全新模式[3].另外,新电改方案进一步得到落实.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不断加深.我国“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制定和完善,它作为我国首个能源互联网概念、框架纲领性文件,将指导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6结语
构建“能源互联网”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出现将带来广阔市场,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网络信息安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覆盖率、产业转型初期的技术普及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以及纲领性文件正在完善,相信在其指导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2]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4):1-10.
[3]姚尧.5万亿能源互联网市场呼之欲出[J].中国经济信息,2015(11):58-59.
[4]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安建伟.什么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能源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5(7):64-65.
[6]周海明,刘广一,刘超群.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电力,2014,47(11):140-144.
1、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标准化和流水线的需要);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范围经济。所以社群、粉丝自限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玩的就是一种“榴莲精神”——喜欢的会爱到骨髓,不喜欢的会完全无感。人们根据品牌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小的圈子,不同的社群。
2、商业逻辑:产品售卖到用户运营
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商业形态,人们购物就必须到线下的门店中去,人需要围绕着门店、围绕着物开展活动;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到线下门店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平台、厂商和物流商都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活动。我们的商业由“物围绕着人转”进化到“人围绕着物转”,这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观点: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互联网的魅力就是‘the power of low end’”。
为什么小米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和传统的手机厂商有什么区别?互联网公司很典型的一个商业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往往不直接通过销售产品赚钱,而把产品当作聚合用户的一个入口,在与用户不断的交互中为用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对小米公司而言,手机只是一个聚合用户的入口而已,它并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运营用户。这就是粉丝经济背后的一个本质区别。
3、消费行为: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社群经济,就是一种用户主导的C2B商业形态。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逐渐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过渡到双向的价值协同,互动即传播。雷军为什么强调小米成功的秘密在于“兜售参与感”?为什么“兜售参与感”就能够获得成功?社群经济之下的品牌,是用户主导的口碑品牌,而不是厂商主导的广告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就是一个个用户评价的产物,是一次次互动中完成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品牌打造方式,一定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厂商,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消费行为的变迁。
二、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1、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2、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前面说到的罗辑思维就是一个鲜活的社群样本。
《罗辑思维》之所以能够讲一个远远超越自媒体的大故事,是因为他产生的“连接”价值更大。互联网对人的价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连接。作为连接的枢纽,接口的可能性越多,越有价值。“罗辑思维”每期视频(媒体)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了108万。想一想这100多万微信活跃分子的社交链吧,以去掉重复好友后保守估算,按每个人通讯录有100个好友(顿巴数是150),“罗辑思维”能覆盖1亿人。而且大部分是微信上非常活跃的、铁杆粉丝的、代表未来的年轻人!如果能够真正从自媒体切入,然后发展为拥有上百万会员的超级社群,以C2B方式反打电商,这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未来不可限量。
3、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创业家》杂志,正在从一个媒体平台转型为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本杂志+黑马营+黑马大赛+i黑马网站”四位一体的完整循环体系。其盈利模式再清晰不过:通过杂志和网站的媒体(网站目前实行免费,未来会向会员收费的方向发展);聚合创业者和相关群体,建立黑马营的社群组织,再通过举办黑马大赛收取门票;黑马营的学员出一定的学费。同时,办黑马大赛向投资人收取中介费等方式进行商业转化营收。
一是阿里小额贷款,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采用大数定律理念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难以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二是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面向个人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即电商利用自有资金在自身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服务或者“分期0元购”的分期付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实现了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提高金融业务便利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的持续推广,金融行业逐步实现社交化和移动化,由此催生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新金融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从而确保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全面和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移动化和社交化特点,使金融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充分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已经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支付领域,由于其具备支付方式便捷、到账时间快、支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金融模式更具成本收益优势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与现有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同等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无需物理网点,免除人工费用,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高收益的特性,如自余额宝推出以来,其年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高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微信理财通自开通起始终维持着6.5%以上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7.9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三)金融服务更具个性化
受限于客户数量和营销方式,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只能提供一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来供客户选择。而互联网金融则主要依托互联网渠道,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完成金融消费者的甄别和评价,进行有效的分层和分类,获得消费者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信息,以便实施个性化营销服务管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客户实际投资需求,寻求最适合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方案。此外,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客户日常生活的信息流,便于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如阿里巴巴凭借淘宝集聚了网上购物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账户集购物、支付、投资理财等服务功能于一身,并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推送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腾讯凭借微信集聚了网上虚拟社交的信息流,凭借入口优势迅速扩展其他应用功能,在拥有网络信息流优势的前提下,将支付、理财、储蓄等金融功能与购物、社交、生活等有机结合,力求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使其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消费者交易资金安全堪忧
目前互联网金融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由于互联网处于开放式的网络虚拟环境,现有的网络通讯协议的安全性有待改善,数据本源的保护工作相当繁重,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有效防范木马病毒、黑客等的外部入侵,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同时,第三方支付和网络贷款平台目前的准入门槛仍然不高,交易资金监控尚存盲区,在行之有效的监管和担保缺位的情况下,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将导致交易资金的信用风险不断集聚,从而严重危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此外,责任主体虚拟化,消费者和投资者维权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主体尤其是网贷平台,发起人的信息披露往往不充分,一旦出现债权债务纠纷或者网络平台非正常关闭等情况,消费者和投资者则难以进行维权。
(二)金融消费者敏感信息保护难度加大
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挑战。2013年我国共有74.1%的网民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38亿人次,主要包括个人资料泄露、账号或密码泄露以及手机客户端短信垃圾、诈骗电话等问题③。探究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开户流程依托互联网进行,难以通过现场来见证,存在消费者的开户信息被违法分子窃取和篡改的风险隐患。二是尽管互联网金融拥有实名认证、动态密码、数字证书等安全技术手段,但均为纯电子化方式,较之银行的身份认证方式仍显简单,涉及金融隐私权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和资金信息等容易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盗取,经常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批量售卖。三是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普遍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存储、使用和销毁的流程和机制,相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仍存在不足,不利于在源头上防范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
(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易遭侵犯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生成的速度明显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规模愈益扩大。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的金融产品琳琅满目但也容易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识别信息有效性和真实性的难度增加,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受到保护。由于金融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存在,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相关金融机构和平台良莠不齐,导致问题更加凸显。部分互联网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公然开展传统金融业务,同时在经营运行过程中,在信息“公开、透明”的表象下,经常夸大甚至虚构产品和服务内容,甚至有些平台越过了法律红线。例如在互联网融资平台类企业中,不少网贷公司(P2P)超越了平台中介功能,突破传统范围的P2P贷款界限,以平台身份和高息名义吸引资金并挪作他用,存在向非法集资演变的可能,或通过虚假增信和虚假债权等非法手段来吸引投资者,故意隐瞒资金用途而形成“庞氏骗局”,这些均可能涉及侵犯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并最终造成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法律体
系和监管框架。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正处在逐步完善阶段,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正是金融监管的目标取向,这就对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立法,将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等均纳入金融监管法规框架体系内,切实有效地加强监管约束。明确将消费者权利保障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重要参考。二要由“一行三会”④、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职能,厘清各部门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中的权责,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管标准,弥补跨业界经营中的监管与维权的缺失。三要强化市场约束作用,以注册登记或备案审核等方式严格互联网企业准入机制,以强制信息披露为重要手段,同时参照央行征信系统,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统一的信用体系管理办法,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而发展的,科技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必须不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确保发展规模与技术水平相匹配。为此,一要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开发升级技术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综合采用数字证书、安全控件、动态口令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库、数据传输和数据灾备等技术保障,确保消费者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二要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外部环境,及时监测预警业务系统遭受外部攻击的信息科技风险,从而确保客户隐私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三)对消费者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教育
一、企业在互联网化转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持续动荡、纷乱、高度不确定和剧烈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移动互联网环境瞬息万变,每一个传统企业都需要找到新的变革原则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从而保证能够在新的时代中与时俱进、生存与发展。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启动互联网敏捷变革、持续提高适应性势在必行。所谓“敏捷变革”,是指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高度敏捷地进行持续的调整,保持自身高度弹性和对平衡的适应性。敏捷变革要坚持清晰目标、持续步进、网状结构、有效可用等四项原则。
1. 清晰目标原则
清晰目标原则是指传统企业要完成互联网化转型必须制定清晰无误的目标和实施路径。首先要设定战略和愿景,最好的战略应该是大部分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充分交流、充分讨论的,在尊重多样性、冗余性、迭代性和验证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自动浮现而出的。其次,要设定变革的环境,对变革参与者和执行者产生激励和震撼,让大多数人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最重要的是,要给出清晰的实施路径、勾勒出关键性的步骤,最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而不是假大空的虚无目标。
2.持续步进原则
持续步进原则是指企业在互联网化转型时应采取连续、步进式的变革,小幅度循序式成长。无须所有的人同时加入“互联网+”的工作之中。并非所有的员工都能认可“互联网+”的想法,只需要一部分人“先动起来”。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更改变革的需求,不要固守第一次形成的需求,在变革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柔性需求的准备。
3. 网状结构原则
网状结构原则是指在变革过程中,要确保高层领导、变革领导、导师和执行人员4种重要的角色采用网状、无隙的方式有效沟通。一方面要善于激励互联网化变革组成人员,给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包括资源支持、人员支持、资金支持、容错文化、试错机制的建设等。另一方面,在独立的孵化组织形成新的“互联网+”方案和互联网化思路,获得初步的成绩后,要及时回填到层级结构中,并且得到固化。
4.有效可用原则
有效可用原则是指持续提升变革的敏捷性,形成短期、可见、有效的变革成果交付。互联网变革团队就像一个研发中心,有最新的技术、管理、文化方面的成果,必须及时进行肯定和凸显,以维持“互联网+”的进化效果和保持士气,并通过职能的固化、文化的调整让更多的员工接受它。
二、企业在互联网化转型中应把握的要素
在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树立紧迫意识、建立人才梯队、搭建运营系统是传统企业应把握的三大关键要素。
1.树立足够的互联网化的紧迫意识
在启动互联网化变革时,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战略,不是组织结构,不是文化或者流程,或许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传统企业中人们的行为。改变人们行为的重要方式就是改变他们的感受,而感同身受的、足够的紧迫感恰恰就是其中之一。与创新自下而上相反,紧迫感必须自上而下,如果不是高层最先有紧迫感,中层和基层干着急也没有任何用处。高层领导必须时刻保持并不断强化紧迫感,让保守、胆怯的心理及求稳的心态不会复燃,不会纠结。只有如此传递压力和紧迫感,中层和基层才会感觉到,才会下决心采取一些行动朝那个方向努力。
以“e袋洗”为例,如果荣昌公司董事长没有强烈的紧迫感,感受到了“微洗衣”为代表的线上洗衣创业型公司对传统洗衣行业的颠覆潜能,那么也无法诞生出“e袋洗”这样杰出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产品。
即使是这位董事长召集公司8位总监级以上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第一次在核心团队抛出用“e袋洗”产品进行O2O转型的想法,也依然遭到反对。
基于公司最高层的强烈紧迫感和转型要求,以及推出“e袋洗”的坚强决心,并且公司高层中多数是与董事长一起打拼多年的“老战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碰撞,大家最终表示愿意支持他的决定。
2.建立坚强的互联网化转型梯队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变革,需要多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互联网化人才,需要复合型的领导,需要绝对支持的高层领导,也需要资源集中的指导团队和逐步扩大的志愿队伍。只有建立了坚强的互联网化转型梯队,才能完成互联网化变革使命。
选择复合型的领导者。互联网化变革的领导者应该是实现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人,或许不完全是互联网领域的人。因为从传统行业去了解互联网行为并非难事,但是从互联网行业去了解传统行业绝非易事,一个传统行业的专家,没有10年、20年对一个产业的浸润、思考、试错,想成为专家是不可能的。唯有从传统产业出发,进行 “互联网+”才是最终有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整体互联网化的创新方法,不仅能做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性和功能的产品,而且拥有关于市场认知、思维重构、分销渠道、财务领域甚至整个组织的创新方法。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领导者应该能够找出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点,重新定位企业研发战略、财务战略和管理战略;能培育互联网化变革的组织环境和文化;要有对抗传统势力的能力,能获得高层与大部分中层的认可,并与企图安于现状、试图维护既得利益的势力进行有效抗衡;必须有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激励方式,激发互联网人才的创造性……在工业革命时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强大执行力的CEO或者领导者,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更需要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领导者。
绝对支持的高层领导。由于互联网化创新不是按照企业内部的传统原则、规则、流程行事,如果失去高层领导的绝对支持,是绝对难以成功的。这种支持体现在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态度上,如对试错文化的态度,对薪酬的态度等;体现在高层领导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扩大视野、学习并充分了解互联网化变革的方向及其业务;体现在高层领导要破除传统产业中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确保变革进程中所需的资源配置,确保对新业务的资源支持和流程变革推进。
资源集中的指导团队。传统企业在造就高执行力管理的同时,也同时造就了官僚化。人们非常担心互联网化变革会改变现有的科层结构,失去权力和地位,所以顽固的、守旧的势力迟早会成为变革的阻力。因为除了高层支持外,还要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变革同盟,起步阶段可能只有一两个人,但在进展过程中,加入这个阵营的高层、中层甚至基层人员应该越多越好。同盟团队不仅要担负起领导互联网化转型变革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者、转型的指导者。
逐步扩大的志愿者队伍。这场战略性的转型是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要吸引对此感兴趣、有互联网根底、支持互联网转型的人员加入这个团队。他们或许是某些部门中的普通员工,或许是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宣传人员,只要关注和支持这种变革的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加入梯队中。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岗位,如果有能力或利用工具把他们组织成志愿者团队,通过网状的工作社群,号召他们加入互联网变革中,创新一些新的制度和流程去引导、激发他们的热情和领导力,他们将成为整个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先锋队、宣传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者,也将是一股强大的、战略性的、有生的变革力量。
3.搭建互联网化的双运营系统
在进行互联网化变革中,如果完全按照移动互联网的规则进行全面改革,问题太多,千头万绪,理不清剪还乱;如果坚守现有的结构、流程和文化,又恐错失发展的机会。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第二套经营系统。
这套体系犹如谷歌+沃尔玛,谷歌注重高度的敏捷性,旨在提高快速变化的环境适应力,能够抓住新的机会创造出新的产品;沃尔玛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产业结构中取得最大的竞争力。这两套系统的同时运行,有利于新的系统摆脱原有的制度和运营流程制约。
2015年1月31日,用友软件(以下简称“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在首届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以及用友2015伙伴大会上,宣布将自己一手创办的用友软件,更名为用友网络,“2014年是企业互联网元年,2015年将是企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发展的一年,未来5年将是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爆发性成长的黄金时期。”王文京说。
用友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传统的管理软件企业,“用友软件”的名字已经用了20多年,而这次更名为“用友网络”,在王文京看来理由却很简单,王文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希望用友可以顺利完成向企业互联网的转型,并让用友的企业级客户也顺利完成商业转型。”
产业变革倒逼企业
“北用友,南金蝶”这一流传业界的顺口溜,一直印证着用友作为中国管理软件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用友曾连续6年在ERP (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但是,就是从2010年以后,软件行业开始出现整体下滑趋势,尤其是在海外市场。2012年,用友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显示,用友软件全年营收仅增长2.7%,同时,净利润同比2011年下降29.3%,创造了近10年以来最低的纪录。
来自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长期跟踪软件领域的分析师汤彤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随着互联网厂商从消费级向企业级进军,有部分客户投入到互联网企业的怀抱,但是,并不影响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的日子。他们的业绩下滑更多的是业务增长遇到瓶颈。”管理软件厂商长期靠卖软件,卖license(用户使用权限)来营利,但是,现在软件平价甚至免费时代已经到来,而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企业用户也不再盲目地花钱购买简单的管理软件,而是更看重软件厂商的服务能力,甚至是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能力。而企业互联网转型更多的是指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打通企业的销售、研发、渠道建设等环节,并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变革。这种转型并不是简单地为人力资源部门采购新的OA系统,为财务、销售部门培训新款管理软件(ERP、CRM)的应用,而是需要将各个部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与创新,并发掘企业在深耕的传统产业内最新的增长点或商业模式。
近两年,青岛红领的互联网转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创立于1995年的青岛红领主要业务是服装设计生产,而现在更让人熟知的是青岛红领的西装定制服务。据悉,青岛红领研发的RCMTM平台根据以往的西服制作数据,通过互联网建立了一个详尽的人体各项尺寸与西服版式形状、尺寸间的数据库。消费者只要在青岛红领线下加盟的洗衣店或体验店测量身形尺寸,这些数据在“RCMTM”平台进行数据库匹配,通过制作建筑图纸的方式,快速做出基于用户身形数据的3D打版模型,随后消费者在网上选择自己的西装款式、面料、纽扣款式及数量,甚至是缝衣线的颜色。
“这是一种用工业化大规模方式来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本只比大规模生产高10%,可是每件衣服售价高一倍,所以红领服装连续几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150%,目前主要接受海外订货。利用软件大数据,过去都是靠大批量生产,现在这种情况在经济新常态下变了,要个性化地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互联网激发了各个产业的全新活力,让这些产业比过去有了更大程度的融合与渗透,靠增加中间环节来获取利润的企业形态将难以持续。”
作为山东省的龙头企业,青岛红领在2000年就是用友ERP的老客户,用友在全中国,甚至海外市场还有包括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像青岛红领这样正在转型需要转型的用户,用友正是看到了很多老客户的需求与市场前景,才选择在企业互联网开始布局。
迎头赶上 打造互联网生态圈
经历了被客户倒逼的经历之后,用友软件决定更名为用友网络,拥抱未来企业互联网万亿级的市场。“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常态。通过互联网化,企业可以通过重新定义自身的运营模式、产品服务,甚至改变一个个传统行业。可以预见,未来所有的企业将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成为互联网企业。”王文京说。
2014年,来自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重点论述了互联网的深入渗透对中国六大产业的作用力,这六大产业(消费电子、汽车、化工、金融、房地产、医疗卫生)占到2013年中国GDP的1/4强。麦肯锡预计结合金融业提升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2013年到2025年间,互联网在中国GDP增长中的贡献可望达到7%~22%。
虽然,王文京深刻明白用友面临的挑战,也知道用友将来的方向,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是怎么把这条路走好。“在经历了以浏览器和信息门户为代表的第一浪潮,以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第二次浪潮后,现在进入以移动终端、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和企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王文京说。用友正在向企业互联网转型,而这种转型的成功,在王文京看来,必须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互联网生态圈。
在用友的2015年伙伴大会上,记者看到用友几乎把自己生态链的伙伴全请到了现场,包括软件、咨询、开发、营销、系统集成商、大企业信息中心等,甚至还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百度、阿里云、京东、滴滴打车、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新型伙伴,共计超过1000家。而“开放、连接、未来”更成为这次大会的主题。“希望用友可以实现企业应用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以及三者融合的发展策略。”王文京说。
其实,从2014年,用友就进行了集团业务的分拆重组,根据企业类型定位产品服务:用友网络、用友优普服务大中型企业;畅捷通服务小型企业。而王文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还表示,目前打造企业互联网生态圈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客户基础、核心关键应用以及平台”。因为有着长期渠道建设成果,用友并不缺传统的客户基础,更重要的是核心关键应用与平台的搭建。
在核心关键应用方面,用友通过合资成立友金所,主要进行P2P业务,这其中包括对合作伙伴、渠道商提供资金借贷支持;在通信领域,用友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已经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通信应用服务,不仅如此,用友的应用还包括畅捷通的工作圈、优普的企业空间、畅捷支付、易代账等。而在平台方面,用友推出了开放iUAP平台,据了解,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数据与已有的互联网应用连接起来,而且企业可以依据这个平台开发全新的企业内部或基于互联网的应用。
“希望用这些新产品的互联网特性黏住新老用户,迅速得到市场认可。”用友畅捷通的员工对记者说。可见,王文京带领用友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希望打通用友的“任督二脉”,打造企业互联网的生态圈。
转型并不像改名那样容易
【关键词】房地产;网络营销;对策
随着近年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不约而同地寻找新的出路以面对眼下的挑战和冲击。而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网络产营销,在正在房地产界内掀起一场引领时代的变革。其开放的中介市场、快捷的信息传播、自由的供求关系,都为房地产公司和消费者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正是由于其重要性的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逐渐增加了网络营销的比重,以更有效的方式促成销售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优势分析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房地产企业是利用互联网媒体广泛的传播能力,就能把自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购房者,为销售业务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一)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成本
网络营销主要是依靠租用网络服务器或者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加载大量的关于销售主题的媒体信息以促成交易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其成本大多只是用于支付服务器的租金、站点的建设以及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省去了开设实体销售店所花费的昂贵铺租和装修,为企业的节约了不少营销成本。而且在互联网上,企业可以全天候地对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又能及时更新销售资讯,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进一步节省广告制作和
(二)方便消费者选择房源
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互联网,就能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到商品的内容。房地产项目亦是如此。购房者只要登录公司建立的网页,便能随时随地通过站内的多媒体导航服务,如图片浏览、语音解说、视频播放等全面的展示,详细了解到项目的设计概念,建筑特色,生活环境等。再也无需像以前那样,要亲临现场才能对房屋进行考察。很多时候,还能在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合理筛选,既扩大了自己的选择空间,又提高了购房的成功率。
(三)拓展了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范围
传统的房地产营销由于其地域的局限性,只能在当地开展营销活动,导致销售和宣传的效果因为交通位置的原因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网络营销的出现,给予了房地产行业一个新的可能。现在,企业只需要把房地产项目的详细资料投入到网站上,加以精心的设计和强力的宣传,就能引起全国各地甚至境外购房者的关注。这种借助互联网就能连接各地市场的远程信息传递能力,打破了原本地区依赖性极强的房地产销售局面,开阔了营销活动的范围。
(四)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广告质量
与传统媒体年龄分布广泛的受众相比,互联网的主力用户大多集中在18到35岁的青年一代。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已经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较为关注生活的品质,并且也带着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需求。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这个特征,设定他们为目标消费群体,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销售广告,取得较佳的宣传效果。而且网络营销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可以在网站里面加入一些统计流量的程序,监测出曾点击观看过此广告的人数。甚至还可以插入探测流量来源的代码,根据具体的IP地址进行统计,就能确定此广告在不同的区域所产生的反应。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让房地产企业准确地监控每一个广告的投放效果,从而随时改变宣传策略,提高广告的命中率,实现高效营销。
二、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网络营销优势明显,在很多方面都展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就现阶段而言,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网上交易容易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作为一件具有高附加值的大宗商品,房屋的购买往往需要动用整个家庭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积蓄,关系着一家人的幸福和命运。不少的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几乎都需要经过一个谨慎的比较过程后才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决定。因此,也就注定了这群人不足以产生出足够的信任,仅仅通过互联网就把如此之大的款项支付出去。尽管科技发展至今,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阅读会使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更加的便利和高效,但是却始终无法取代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物业那种感性的消费观念。就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来看,要让人们普遍接受诸如房地产这类大宗商品的网上交易,在观念上仍需要一段的时间去进行适应。
(二)商品的独特性阻碍了网络营销的开展
由于房地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导致其商品在互联网的营销过程中也带着明显的特征。首先,它的网站技术支持要比其他产品要高,比如选取稳定的服务器、精美的三维展示、流畅的视频播放等。因为房地产是一件复杂多样的商品,不可能像生活中的家具或家电一样,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做出评判。同处一栋大楼内的两个单元,即使周边的环境相同,房屋的地点相同,建材及房型面积也一样,但如果单元的朝向、楼层不同,其视野景观也有可能发生不小的区别。因此在网站上,根本很难做到准确地描述出房屋的全部信息,大多只能统一起来介绍,忽略其差异的部分。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网上获得的房地产资讯始终体现着一种宣传的效果,与实地考察的感受相比,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就不可能单凭房地产企业在网络广告上的一面之词,下定决心去购买。所以,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只把网络看作一种了解房地产信息的手段,极少在网上产生交易。
(三)目前我国网上交易的安全保证体系仍不完善
房地产商品在网上销售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房款支付的安全问题。首先,我国自身的社会信用体系仍不健全,以致在社会财产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经济活动的纠纷时,就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找不到解决的依据。其次,各地的银行在电子金融的技术上尚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了网上支付时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这种较低的安全感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支付欲望。最后,由于互联网特有的虚拟性和流动性,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因此也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房地产商品在交易上,往往数额较大,万一被存在于网络上的黑客犯罪分子利用其监督上的漏洞,获取了用于支付的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客观地说,我国现阶段所制订的法律措施和所应用的安全技术仍不足以建立一个稳固的网络交易系统,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制约了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发展。
(四)个别房地产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消费者对房地产商品的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较详尽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在决策时提供参考。但是由于个别的房地产企业没有意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只是为了盲目跟随潮流,追赶竞争对手,仓促地建立起一个网页进行宣传。其中不乏设计单调,内容枯燥,甚至信息都来不及更新的失败例子。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在销售方面的某些短视行为,既没有严格制定科学有效的网络营销计划,又缺乏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研究。最终,不但没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购房者对商品的信息需求,耗费了建设网站的营销成本,又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三、推进我国房地产网络销售的对策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房地产企业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提供以下几个加快发展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销售氛围
企业应该注重网页内容的设计,以友好的界面,精心的设置,帮助网站访问者能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网站内,不但要做好项目的宣传和展示,还应适当增加项目建设的进度,最新的房地产政策等相关信息,让消费者只通过网站,就能掌握房屋信息,发挥出网络营销的优势。在服务方面,甚至可以加入人性化的关怀,比如提供房屋购置流程、选房的技巧、装修设计的专业咨询,让消费者在与传统销售的比较中,发现其实用性和便捷性,增加网络购房的好感度,消除其心理障碍。
(二)完善网上支付系统
尽管我国已处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阶段,但大多数企业的网站也只是停留在仅提品信息的水平上。因此,缺乏一个完善的支付平台,也是造成当今网络消费混乱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开发一套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支付系统,成为当今网络营销的当务之急。它的出现,将会有效解决消费者对于安全漏洞和电子支付的若干困惑。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必须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重视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以规范网络交易的秩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商业环境。
(三)注重网络营销队伍的培养
房地产企业除了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介绍项目之外,还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因为互联网信息量大,流动性快,所以必须采取密集的宣传攻势,才能让房地产项目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人才的培育为关键。一支优秀的网络营销队伍,除了能熟练掌握网络开发的技术外,还拥有着出色的营销意识,既准确分析市场环境,又能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多样的营销手段。只有在如此水平的队伍的带领下,才能突出互联网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最现代化的方式加强房地产商品的推广,发挥出网络营销的传播优势。
四、总结
房地产网络营销作为该行业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但继承了传统营销的优点,又为其增添了时代的特色,使房地产项目宣传以一种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尽管目前的网络营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可以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参 考 文 献
[1]何斌.浅析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应用前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李东.企业网络营销浅议[J].企业导报.2009(12)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建设途径
互联网作为现今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拥有令世界惊奇的市场扩张速度。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达2.98亿,而2009年4月1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博鳌论坛中表示,根据CNNIC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3.16亿。数据表明,互联网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这个市场还在不断的扩大。
当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网络营销自然随之发展。2009年4月18日,据CNNIC统计数字显示,中文网站数量达287.8万个。这表明,越来越多人盯上了互联网这一存在巨大市场的产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期望用互联网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价值。
一、网络营销的涵义、手段及功能
网络营销的产生是随着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营销方式。广义角度的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从狭义角度,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
网络营销手段很多,我国的企业在的具体应用方面注重采用以下的形式: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大部分企业都在利用,但又不甚重视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真正要让网络广告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是应该在网络广告内容本身,以及网络广告的策略上多做文章。
会员制营销。会员制营销已经被证实为电子商务网站的有效营销手段,国外许多网络零售型网站都实施了会员制计划,几乎已经覆盖了所有行业,国内的会员制营销还处在发展初期,时代珠峰公司、西单电子商务公司网络商场都采用了这种营销思想。
搜索引擎注册与排名。搜索引擎注册与排名是最经典、也是最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之一,是人们发现新网站的基本方法。
交换链接。交换链接又称互惠链接,即分别在自己的网站上放置对方网站的logo或网站名称并设置对方网站的链接,使得用户可以从合作网站中发现自己的网站,达到互相推广的目的。
病毒性营销。病毒性营销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众多受众。要利用网络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引导“病毒”的传播,最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网络商店。当前,很多企业基本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企业应把网络商店作为企业网站的一种有效的补充,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增加销售效果。
营销网络是一个整体的网络,是一种系统化营销运作方式,面对21世纪复杂的市场态势,营销网络的运作方式已经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营销网络这种整合的营销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产品分销功能、营销传播功能、信息采集功能。服务功能。
二、我国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是1994年才加入互联网的,可以说网络营销我们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着力加以解决。
观念不端正。从企业层面上: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网络营销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网络广告和网络促销上面;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只能从企业提供的商品图象和文字中获取有限的信息,使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质量存在疑虑。另外,网上购物也使部分消费者失去了上街闲逛购物的乐趣。传统的“眼见为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购物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产生了影响。
法规不健全。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不直接见面,这将会引发一系列相应的法律问题:购买者得到的商品与选购的商品不一致,网上欺诈,经营者被无理拒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受到黑客的威胁等。
网络支付有漏洞。根据调查,有52%的网络用户认为,目前网上购物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安全方便的网上付款方式。目前,我国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安全通用的电子货币尚处于研制认证阶段,在目前信用卡消费未占主导的情况下,网络分销成了一种“网上订货网下负款”,这种四不象交易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分销的效率。
信用难保证。目前我国的社会化体系还不健全,使得企业与消费者都对网络营销存在疑虑。对企业而言,认为网络营销刚刚发展起来,条件还不成熟,现在就开始网络营销会面临教大的风险。同时对我国消费者缺乏信心,担心有些网民利用伪造身份订购商品扰乱企业的正常营业;对消费者而言,担心企业欺诈消费者的血汗钱。同时担心企业使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
三、加快网络营销建设的若干思考
网络营销是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事情之一,它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该积极推动网络营销的进程。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利用国际网络中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以及灵活的机制等,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观念、组织、资金、技术、法律法规等条件的允许下,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带动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
积极探讨适合企业自身的网络营销方式。目前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还不完善,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研究,仍不符合大多企业的个性需求,实施过程也过于繁杂,系统工程建设质量缺乏保障。因此网络营销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积极摸索、探讨与企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式以满足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要求。
规范网上付款。网上付款是目前限制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目前的问题,可设想银行、金融机构在供需双方之间同时发挥资金划拨和信用担保两种作用。银行介入要求加快金融电子化进程,金融电子化要求配合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金融体制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方便企业和个人交易为目标。消费者或需求者可通过信用卡或其他方法将资金转移到相应银行;供应方在相同的银行中开设帐户以领取货款,银行对供应方负有信用评估和监督责任,其评估结果和监督情况应显示在订货单上。银行在网络上应有相应网页,供消费者随时查询,该设想的优点是需求方的信用卡密码只传递给银行,减少泄露风险;供应方面收到资金通知单后再发货,减少了收不到货款的风险。最后,银行监督可促进供应方完善管理,提高信用度。
健全配送系统。目前网络营销的配送系统即和物流,主要由邮局、运输公司等完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设想一种信息化配送系统,即利用成熟的Iternet或Internet的技术,以货物运输权利为标的采用国际通行竞价的交易方式,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系统资源优先的原则,由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完成异地和远期运输合约。供应者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与配送系统相联。
重视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网络营销需要既有网络知识又有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该从资本决定论向人才决定论转变,把企业的竞争定位为人才的竞争。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人才对企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并明确这种合理运用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学峰创新营销五模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褚福灵网络营销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3.彭纯宪网络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一)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峰会〃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在此次峰会上了关于物联网含义的报告一《丨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这是第一次正式将物联网的概念搬上世界舞台。顾名思义,物联网是指〃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的互联网络”,它可以利用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信息通讯和信息共享,物联网可以强化智能化管理与监控,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实现定位识别、地点追踪。物联网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则是物联网,物联网所追求的是一个突破传统思维、将现实万物与虚拟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的统一网络,全球的运转以此作为基础,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二)物联网特性
物联网的应用基础是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同时依靠互联网为纽带来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化识别、信息联结、信息共享,其特点包括全面感知、安全传递与智能处理三个重要方面。所谓全面感知,即是指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来采集物体动态和收集信息,这里的物体和信息是包括了所有层面,并不是单一层面上的信息,这就使得接入对象更为广泛,所获得的信息更为丰富,那么物联网的感知技术能力与感知范围要高于其它的网络技术。所谓安全传递,即是指在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感知到传送的过程,在覆盖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得性也提高了很多,因此信息的互联互通性进一步提高。智能处理指的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切实做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有效沟通,有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良好的分析,使得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具有智慧性。
(三)物联网的技术力量
物联网的感知层分为基础感知层、中层网络层、高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层,主要用于对信息的识别与收集,它同时也是上层指令的接收者与传递者,依据上层指示对下属设备的运行进行调试。处于中层的是网络层,它是上下层指令的传输者与联系者,通过广电网、互联网或者下一代NGN来实现远距离与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并且将海量信息正确传输至下一层,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将结果上传至应用层。最高层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关键技术的运用可以扩大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四)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物联网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超级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价值,其自身涵盖了计算机、传感器、半导体等多个专业的技术领域,在实践的运用与推广中还需要生产大量的设备,如此而言,物联网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对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范围却具有局限性。物联网目前逐渐深入到智能家居、旅游、工作、医疗等领域,在未来的实践中还会继续深入到物流、交通、农业金融、医疗、工业、建筑业、城市管理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因此,在这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电子商务更应该加快自身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自身在运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来提高自身的商务能力。
当前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障碍:
当前电子商务在运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在线支付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电商企业,虽然已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并且有一个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平台加以独立运营,但是在网络世界里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潜伏的隐患,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能够解决在线支付、银联支付等传统方式下的一些安全隐患与便捷性问题,但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例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移动端支付越发频繁地出现,但要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其前提是手机没有被盗、用户对于密码的设置没有过于简单,另外〃手机党〃人员的增加实际上会给在公共场所上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增加密码被盗的风险,而且第三方支付要求处于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场所里的WIF丨设施其保密措施并不严格,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对于物流配送问题,在电子商务尚未迅速膨胀发展的时期,物流只是小单配送,但在当前的发展成熟期中,物流配送俨然成为了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需要解决大单的"量〃问题,目前是依靠快递公司提供的配送服务,电商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营仓储+第三方快递配送形成的物流网来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淘宝发起的〃双十一”、〃双十二〃活动创造了全球单日最大销量的奇迹,那么这一天的物流将出现严重超仓、严重超载的问题,对于有些顾客的货物配送就会出现错配、商品毁损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物流配送的安全性与保质性问题,在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把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会出现快递人员偷换商品、配送失误而导致商品毁损或商品丢失等问题,这就涉及到物流的跟踪与反馈问题,但即便是反馈了物流信息,商家和消费者也无法确定包裹里的商品是否原货、是否遭受毁损,所以物联网技术才应运而生。对于库存管理问题,发展电商就意味着与传统实体经营不同,它需要海量库存、品类不仅齐全且多样化,它不需要如同实体经营一样每年按需生产,这就涉及到库存的管理,除了建立仓储中心还需要结合当季的营销战略将库存成本控制在合理线之内。有些商家是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发展O2O模式,这就需要协调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库存调拨与流动性问题,物联网实际上可以作为线上与线下的联络纽带及库存管理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的方法:
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深入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物联网的出现恰恰是为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契机。在电子商务体系里,支付问题、物流配送问题、库存管理问题都会影响到自身的运营与管理,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瓶颈,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力,探索出更具优势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管理方法。
(一)支付方式多样化与智能化
1.掌上电脑支付。掌上电脑是电子商务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主要通过平板电脑这一载体来进行事务处理,在掌上电脑内部有一个RFID读卡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销售和支付能够结合起来,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销售。掌上电脑支付与网上支付工具存在不同之处,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实质上都是网银支付的分立模式,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掌上支付模式则是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与支付系统相结合并创新使用,通过现代技术力量成功塑造了简便且安全的智能卡支付应用的新模式。掌上电脑可以用来对资金划拨进行操作,划拨资金的渠道完全是由银行专用通道来进行,这样操作能够有效避免互联网的开放性风险,更加安全,并且通过使用新的算法,使得用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保护,最大限度上的保障资金安全。
2.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手机作为支付接入的移动端优势也逐渐被人们所挖掘。如图1所示,根据艾瑞资讯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财付通与支付宝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7.2°%,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在移动支付时代,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优势。2015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其他参与者也都通过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进步,伴随移动互联众多应用的崛起,联动优势、连连支付等侧重in-App支付的企业发展较快;翼支付、平安付等依托母公司的特点,其发展也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微信支付占比85°%,这反映了一个消费支付的趋势:移动终端化,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完成购物支付,手机支付也呈现多用途化、多形式化的发展前景,例如SIMPASS技术支付、RF-SIM支付、NFC支付、能SD卡支付等。
智能SD卡移动支付是将RFID模块放置在智能存储卡中,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具有运算的安全性。
SD卡内置有智能型的安全芯片,上面可以进行签名验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密码运算,并且核心组件能够同时支持安全连接协议的功能。第二,具有认证的安全性。移动端能够实现安全连接协议的双向认证,以此确保客户端与服务端信息的真实性。一些敏感性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通过安全通道进行传递,如此便可防止黑客的攻击。第三,在使用上具有便利性。使用智能SD卡来完成支付过程,那么用户就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手机和电话卡,和其他的移动支付相比,其在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用户体验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构建M2M技术
M2M技术是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操作,它可以将数据自动上传,促进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并且能够将数据集中保存,数据保存时间较长,储存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实现集中管理。
物联网中M2M技术的利用是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联手合作而开展,M2M平台把电子商务中的各参与方连接起来,衔接口以网络端口作为联系据点,向上是企业(供应商等),向左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向下则是消费者(用户),右边则对接丨T系统,通过网络将〃物〃与〃物〃之间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互通性、互动能力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电子商务的各参与者可以利用M2M平台收集到其它各方的全部信息,然后可以由IT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对某些虚假信息的商家以及消费者继续有效识别,把识别的结果由平台发给各电商运营处,使其能快速处理,并且将不良信息提前淘汰掉。M2M技术平台的这一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参与方的每一条虚假信息都会有信用记录保存下来,这不仅能够给其他参与方提供一个信用参考,而且也能够对虚假信息的者产生约束力作用。另一方面,客户可以用移动端直接与商家沟通,从根本源头上杜绝了虚假信息的产生,并且进一步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的各方参与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到彼此的信用水平及诚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信用炒作行为的产生。
(三)物流体系变革
1.构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如图3所示,物联网智能物流系统是以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以及EPCgloble网络作为运用的载体,由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商品进行实时跟踪,并且通过M2M技术平台及时反馈到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处,这样就可以做到消费者和电子商务运营商都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物流进程实施全面的掌控。物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可以对其产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避免商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被偷盗、调换、错投等现象。
2.引入第四方物流。如今电子商务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但是单个第三方物流缺乏较综合的技能和整合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企业必须将业务外包给多个单独的第三方物流商,这样做反而对管理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其他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物联网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是米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系统,设计基于SOA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异构系统间的自动交互技术,使原异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第四方物流解决供应链的方案,一方面它能承担供应链职能的运营工作,并且对流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另一方面还包括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通过物联网新技术增强各个供应链的职能,提高供应链过程协作与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能力,可以满足整个物流系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最新技术和社会资源,减少货物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3.智能配送柜的应用。智能配送柜一般以区域单位作为配送集中点,将柜子放置在社区、写字楼等单位区域,快递员需要注册并开通才能使用该柜。在投递系统中,快递员通过扫描运单条形码来选择尺寸适合的箱子,输入客户的手机号码作为箱子的开启密码,将商品放入箱子中并关闭,系统会自动向客户发送提货码,客户可以凭借提货码领取货物,但是超过限定时间就需要支付暂管费。以单位区域作为配送集中点更能提高快件保管的安全性。在电子商务O2O模式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对外宣布要建设智能自提柜,并且覆盖面积达到3万个网点以上。2015年6月,阿里投资的海尔融资租赁与行业智能柜的巨头企业一三泰电子开展合作,计划在速递易智能配送柜领域开展深度的战略合作,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智能社区终端的物流功能及社区服务功能。同样在2015年6月,顺丰快递也联手中通、韵达、普洛斯集团以及申通成立丰巢科技公司,主要是为所有的快递公司及电商企业提供24小时的物流自助服务,利用智能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智能配送柜的出现,主要是新一代的消费者崇尚个性化和有品质的消费,而这也是基于C端细分领域沉积下来的大数据价值所在,将这些数据与消费者进行匹配,恰恰是牢牢把握住了用户消费的需求点,进一步拓展了电子商务中消费体验的个性化需求。
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81-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1.046
Evalu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ternet +”
HUANG Jian-qiao,HUANG Wei,CHENG Yu,LI Yue-fe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infuses new power to many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meanwhile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innov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s were classified as autonomous pioneering and attachment type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he two entrepreneurial model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five aspects as personal attribution,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f the entrepreneurs,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ternet +”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eep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ly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ternet +”;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加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当前中国已进入网络化信息时代。“互联网+”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动态,为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2]。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形势难以把握,创新创业信心和动力不足,缺少技术、资金和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结合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新技术与新思想、熟知互联网特点及能够轻松操作互联网等特性[3],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题。据估计,截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GDP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4]。由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抓住“互联网+”发展这一良好契机进行创新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
当前“互联网+”创业模式已成为热点话题,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各行各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观察力,深刻意识到行业发展状况与就业前景问题,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笔者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归纳为两大类:自主式创业与依附式创业。
自主式创业就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创全新的发展理念,并在不断摸索中树立自己的品牌;而依附式创业是创业者依靠企业原有的资源,多半是将自己的互联网操作技术投入到业务项目中,简而言之,就是创业者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在已经创立的品牌企业中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两种创业模式在影响因素等各方面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当属各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有所差异,通俗来讲就是两种类型的创业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等的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说明两种创业模式的根本影响因素并无差别,主要集中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动机、创业资源、团队及创业环境五个方面。比较之下不难发现,自主式创业在创业者自身属性、资源、创业团队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因为自主式创业者需具备良好的市场观察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善于寻找突破口,而团队成员的异质性能够克服职能经验不足、知识面小的问题[5],资源与创业团队一般重要,尤其是处于当前的信息社会,及时发现和利用资源尤为重要。这些方面对于依附式创业者而言也很重要,但是要求性没有这么强烈,比如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创业,它可以从小做起,在创业成本上基本无要求[6]。
“互联网+”创业模式成为社会热潮,但针对该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较少,如何综合全面地分析创业模式及其各项影响因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充分了解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形式的基础上,对以上归纳的两种创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首先不能忽略的当属创业者自身必须具备的良好创业素养,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互联网思维至关重要;大量实践及众多研究表明,创业活动中对信息的有效识别与控制,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内核[7];而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必然是创业路途长远的决定性因素。
2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
互联网的稳定快速发展促使多个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应“互联网+”发展规律,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大学生群体数目众多,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明智的就业选择。目前已有不少在校大学生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行为,有人取得卓越成绩,也有人以失败告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价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2.1 关键影响指标的选取
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指标,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准确性地描述与评价,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笔者将总结出的初步指标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发出。问卷在题目设计上需要精炼、清晰,不宜冗长[8],适宜2页以内或20 min内可以完成,比较容易被调查者接受,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厌烦或畏难情绪,影响调查质量[9]。考虑到该指标体系均由定性指标构成,在问卷设计阶段,对已有的指标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完全不重要五个级别进行评测,并在问卷最后广泛征询意见,旨在将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问卷的对象主要是武汉地区在校创业大学生及高校教师,这两个群体是此次研究主题的直接接触者,他们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最深层次的理解,可以站在创业者角度直接考虑问题,由此能够提供较为准确有效的建议。问卷一周后得到300余份的回收量,对所有问卷进行查看分析,并综合多方面观点,将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初步指标进行整合,进一步将各级指标优化,满足各方面指标不孤立、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10],最终得到由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评价主体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11],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并根据自身对该主体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同时综合专家意见,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从整体上考虑“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创业者自身具备的条件、萌生创业想法的原因以及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支持、信息资源等,接着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对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选取相应的二级指标。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特质,而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如果具有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经历,这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帮助效果。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与人力支撑是非常重要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信息资源与技术支持必不可少,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同等重要。综合各方面经验与结论,构建出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
3 指标权值计算
为确定指标权值使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法与层次分析法因带有决策者的主观看法而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综合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并用科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权值是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用于处理定性指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在科学性与有效性上有了较大提高。
3.1 权值计算方法
3.1.1 德尔菲专家法 专家直观判定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最简单的权重确定方法,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集中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重要性越高,权重越大,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本研究在初步确定指标权值期间采用专家法,综合该领域各权威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赋值。由于专家的挑选有所偏差导致直接给出的各指标权重带有主观性,且不同学者持有的看法有所差异,为了保证权值的合理性并取得共识,只能忽略支持率很小的不一致意见,在考虑各权值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取舍与协调,最终确定初步权值。
3.1.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12]。综合专家给出的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值进行了重新计算,旨在使各权值更加合理有效[13],计算创业团队下的各二级指标权值如表2所示。
即A= 1 1.082 8 1.064 5 1.101 00.923 6 1 0.983 1 1.016 90.939 4 1.017 2 1 1.034 30.908 3 0.908 3 0.966 8 1
进一步计算可得权重:W=0.23、0.25、0.25、0.27,即个人特性、核心领导、职能分工和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贡献值分别为0.23、0.25、0.25、0.27。类似通过构建矩阵可以得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行业经历、创业特质、业务技术能力、网络操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行业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对创业者自身属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21、0.16、0.15、0.07、0.08、0.11、0.14、0.08;就业压力大、实现个人价值、兴趣所致、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积累财富、奉献社会对创业动机的贡献值分别是0.22、0.28、0.13、0.03、0.23、0.11(后期考虑到“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这一指标所占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故在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中删去,其贡献值计算在“兴趣所致”中);信息、人脉、财务、技术对于创业资源的贡献值分别是0.26、0.25、0.24、0.25;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对于环境的贡献值分别是0.32、0.27、0.25、0.16。
计算过程中存在1个一级指标下具有多个二级指标的情况,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如创业者自身属性这一指标下有8个二级指标,需要构建8×8的矩阵并反复计算,此过程相对复杂且容易出现失误,但最终结果具有可行性。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14],它在处理定性的、不确定的及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部分定性指标进行评价[15]。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U和评价集V;同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
2)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求出隶属度,获得模糊综合评价集B;
3)通过综合评价矩阵R求模糊综合评价集B,即:
B=W×R (1)
最后,去模糊值,即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
E=B×H (2)
式中,H=(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5,15,60,80,95)。
综上所述,将问卷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占比(%)情况,部分结果如表3及图3所示。
表3数据显示,“积极正向的跟风盲目”这一末级指标的评分值与其他指标评分值相差过大,说明这一指标的选取不太合适,或者说这一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是极为不重要的,不足以用作评论因素指标,应当删去。删去这一指标项后,对其他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权值。
3.2 各级指标权重
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计算方法,将调研数据归一化得到的权重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权重进行比较,差距较大的重新再分析计算一次,直至得到各指标准确的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同一一级指标下的各末级指标权值差异相对明显,说明指标的相关性小、区分度大。由此,指标的重要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4 实证分析
4.1 试验设计
为了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全面评价,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实例中分别选取了非常成功、一般成功和失败的3个案例,他们分别是戴志康、陈欧和陈永峰的创业历程。戴志康在大二期间开始创业,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互联网;陈欧在大学期间开发了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后出售GG平台获得千万级别的利益;广东商学院在校学生陈永峰创立了广州亿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后期因团队成员问题以失败告终。根据这三个人的创业经历和个人特性,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出各级指标分数。让10位了解上述三位创业者创业历程的专家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将计算结果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即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4.2 结果分析
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最终结果如图4所示。10位学科领域专家针对已拟定的3个“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实例,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案例的各级指标给定合理有效的评分值。经两次调查,历时14 d,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思考和权衡评分值[16],以求达到最佳试验效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专家认为创业成功案例对于各影响因素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创业特质、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评分值差异较大,最后的总得分曲线呈完全下滑趋势,图4中比较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包含负分项指标,即每项指标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而言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是积极正向的。从这些方面入手,有利于创业者提前做好创业准备及正确实施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成功率。
4.3 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3个创业实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中数据显示,创业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环境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因为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几乎都会经历疯狂浮躁期,此时他们动力十足,哪种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对最终的创业结果基本无影响;同样的,环境作为一个外界因素引导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它主要在创业前期起推动作用,而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资源与创业团队因素上的差别较大。不难理解,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都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及专业特质,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更要求其对互联网有深刻地见解,即有独到地互联网思维,若此前具备该行业的就业经历更有利于创业实践,只有了解了行业操作规则才能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笔者认为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同等重要,而试验结果恰好验证了这一点,资源是一切创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团队则是处理资源的直接主体,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密切配合才能将一切有益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由此创业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从图4中的最终总得分曲线可以看出,非常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在总体上差别不大,而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差距非常明显。这说明失败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一同导致的结果,若创业者没有事先摸清产品市场,还存在着资源短缺、缺少资金支持、创业团队能力有限等问题,那么结果必将是失败。案例中,同样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戴志康和陈欧,他们从小众需求入手直攻大市场,认清产品发展趋势,凭借着过硬的创业团队做出了良好的业绩,与陈永峰的失败经历相比,他们更具备“互联网+”创业特质与潜力。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各指标及其权重,指标权重主要体现了其重要性[17],将两者综合考虑能让创业者意识到,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实现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5 小结
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新词,而顺应时代潮流及社会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却是全新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活动、从根本上分析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构建的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深层次的探究和高水平的提升,而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主要采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使指标权重更加准确有效,同时进一步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应重视利用互联网资源,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将行I经营理念优化,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同时认清自身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团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今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课题作进一步探讨将更为必要,旨在帮助创业者透彻分析影响因素,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
[2] 徐松美,文 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61-64.
[3] 王 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38.
[4] 徐 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9-55.
[5] 张 宏.创业团队价值观异质性、团队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90-93.
[6] 汪景粱.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2):271-281.
[7] 杨隽萍,陆哲静,李雪灵.风险信息识别在创业领域的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7):18-33.
[8] 戴菲章,俊 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4-87.
[9] 钱佳平.图书馆多目标读者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效果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7):28-31.
[10] 陈 铭.基于“全评价”体系的图书馆电子书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1):22-26.
[11] 余 慧.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108-113.
[12] 梁冬莹,周庆梅,王克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13,31(1):78-81.
[13] 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8):31-36.
[14] 王铁套,王国营,陈 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情报杂志,2012,31(6):47-58.
[15] 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