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的正确方法范文

阅读的正确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42

阅读的正确方法

篇1

【关键词】阅读能力 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 阅读方法

一、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通过对阅读目的的调查看出:约有38%的同学认为阅读能够帮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48%的同学认为阅读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还是有必要的,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达到一个修身养性的目的。有些同学这是为了看书打发时间,全凭个人兴趣,这样的阅读价值观还有待改进。

通过对阅读习惯的调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业余时间或多或少的读点书,约61%的同学的阅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下。这些同学的阅读时间太短,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是很难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第一步,需要让学生把语文这门科目重视起来。叶圣陶就曾经说过:“语文是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苏步青先生在曾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时候说过:“假如让复旦自己招生考试,那么,第一门考的就是语文,考完就评卷,及格了的才能考其他科目。语文都不能学好,其他的怎么能学好呢?”“孩子是一个毛虫,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等等这些名言都很好的阐明了阅读对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影响。只有用人类积淀出来的精神食粮来哺乳青少年,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有审美价值,以及高尚的情操。这样有助于青少年的形成良好的个性、人格。

2.培养阅读兴趣

(1)建立语文阅读实践课程机制

为了使得学生的阅读实践得到保证,校方领导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为学生添加相应的语文阅读实践课,不必太多,每周一节即可。并将这堂课编入课表中。不能和其他事情相冲突,这样的课堂尽量安排在阅览室里,因为阅览室的书籍都是经过一轮筛选的,学生可以放心阅读,不会读到没有营养的书籍。让学生自有阅读,可以使其在读书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2)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多指导

对于老师来说,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对待,需要详细的写教案包括阅读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同时,老师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略读和精度,并且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生态式阅读,也就是把名著和其他书籍结合起来,还可以与时事新闻的阅读、时尚方面的阅读结合起来,将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也可以结合起来,这样使得学生在比较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价值。

(3)教会学生择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如果不会选择书籍,是导致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老师应该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营养书籍报刊,比如《语文报》、《作文点评报》、《少年文艺》、《意林》、《读者》等等一些适合青少年看的书籍刊物。并且可以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老师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受老师的正确引导,又可以给学生正确选择的余地,避免学生受到没有营养的书籍的影响。老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好他们的读书计划,同时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读一部作品,读完之后,与学生共同交流,分享心得。老师可以专门拿出一门课来,让学生们自由交流。如:让学生在暑假读完名著《三国演义》或者易中天的《品三国》,在开学之后,让学生来互相探讨三国故事,论三国英雄,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一个质的提高。并且让学生写读书心得,然后进行评比。将获奖的文章,拿出来展示,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总结

结合上述所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教学,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展开阅读这双翅膀,才能使学生飞得更远。如果仅仅只是抓住课内教学,没有课外大量的阅读,学生的水平并不能得到提高,提高的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技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是基于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想水平、审美情趣等高尚的品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追求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曾祥芹. 阅读学新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篇2

1认识阅读中的“通”

古人把阅读概括为三个词:磨破,识破,突破,这三个“破”,正是我们阅读过程中应达到的目的。阅读中的“通”就是“磨 破”的过程。“通”就是对文章进行通读,只有在通读的基础上,才能获取大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印象,概括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观点,才能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也是古往今来学有成效者学习的必经之道。

2理解阅读中的“点”

阅读要实现由浅到深的转化,必须在通读基础上,进行以理解为核心的精读,抓住文章的精髓,也就是文章中能提纲挈领的要点,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有人把阅读状态分为两类:一类如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另一类像开掘宝石的矿工,把矿渣甩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阅读时,如何才能做到“留下宝石”首先要穷究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在通读的基础上把道理弄懂,把中心弄明白。全文看完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重点,要点和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来理解全文。其次,要提纲挈领。也就是说,阅读时一定要提要与钩玄,抓住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去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同时,作者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就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进入创造性阅读过程。第三,以问题为焦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阅读的深入,可以说,“问题”是推动阅读的动力。

3阅读表达中的“解”

阅读表达,就是要提高语言吸收能力。阅读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著名学者张学诚认为阅读不做笔记,就像雨水落大海一样,很快就会毫无踪迹。可见书面表达对于阅读的重要,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一种渎写的有机结合。做阅读笔记的好处可以提高和改善阅读能力,又可以帮你积累资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可写评点,心得,随笔等,记的方法也很多,如批注法,摘录法,纲要法等。

4创造性阅读中的“变”

篇3

一、在文本空白处激活思维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许多“空白点”。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反复咀嚼,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空白,就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搭建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阅读课堂的无限精彩。例如《在山的那边》,当“妈妈”告诉“我”山那边是海时,“我”的内心满是惊奇和疑惑。试想,“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就只有连绵不断的大山,但当“妈妈”说山那边是海时,内心充满了惊喜,并且有了走出大山看到大海的强烈愿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是海的魅力让“我”有如此的惊喜、疑惑和向往。这个海,就是“妈妈“向“我”描述的。但文中并没有交代“妈妈”所描述的这个海。面对这个空白,我教学时开展了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描述“妈妈”所说的海是怎样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一学生说:“碧蓝的天空下,是湛蓝的海,广阔无边,一望无际。雪白的浪花欢腾着,不断拍打着沙滩,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鸣叫着,嬉戏着。潮退了,海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耀眼。”这样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走进文本深处,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在文本易被忽略处激活思维

许多文本的内容看似平常,教师一般都觉得可讲性不大,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不讲。但如果细细分析,往往会给人许多惊喜。如几位青年教师同是教学《白兔和月亮》,他们都将本文的寓意理解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其实,四位教师都忽视了文章中一个重要情节,难怪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单一而相同。这一则寓言在情节上有两处转折,一是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这只白兔。在这一情节转折中,文章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拥有月亮前,白兔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而拥有月亮后,白兔内心却紧张不安、患得患失。四位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得出了文章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学生对此也都无其他见解。但文章最后一段有:“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故事的又一个转折,这一个转折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教学时若能抓住这一情节,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寓意。 白兔之所以去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因为白兔的慧心未泯。那么,白兔未泯的“慧心”是什么?文章开头就有交代,指审美的慧心。正因为这只白兔具有审美的慧心,所以在拥有月亮之前,能心旷神怡地赏月,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因为此时的月亮不属于她,而是大自然的美景。现在,她的这种慧心未泯,为什么?是因为她经历了占有月亮之后的痛苦,她感悟出了许多。另外,“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中的“终于”,也说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是经过一番斟酌的。她知道,一旦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月亮不再属于她,意味着她将不再获此殊荣,不再拥有这独一无二的月亮,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了。这说明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寓意有这样的理解:美好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与人分享才是快乐的;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幸福。

三、在文本语言精彩处激活思维

文本中的一些语言非常精彩,但教师往往受其“精彩”影响,一直用一种定势思维来理解,不敢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惟恐糟蹋了其“精彩”。夏丏尊先生说:“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正因为如此,教师应沉入到文本中,深入挖掘言语的内涵。《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很多,最精彩的就是范进中了举人后的一段: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作为英语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这个难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文将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一些障碍,进而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常见的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因素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发现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阻碍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常见因素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学生缺乏英语阅读兴趣

经过高一、高二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磨炼,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在后来考试过程中,英语阅读理解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逐渐丧失了对英语阅读甚至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欠缺的词汇量使得学生很难读懂阅读短文的正确意思,不仅阅读速度慢,阅读正确率也非常低。

3.学生缺乏必需的语法知识

高三英语阅读的文章,相比以前,难度会比较大,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包含比较多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就会在文章句子的理解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4.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而学生阅读短文就是在特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短文中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也会或多或少地阻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

5.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

高三学生提供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现实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而考试中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回答问题来测试的,而一些学生不会读题,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的指导,不会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正确地获取文章信息,进而影响英语阅读的得分率。

6.学生训练的文章体裁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在做叙述类、记叙文类的阅读理解时,得分率会非常的高,然而一遇到科技类的文章就比较头疼。很多情况下,课外阅读文章的多少和阅读面的狭窄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英语教师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平时阅读训练的时候不断进行反思和积累,查漏补缺,再结合对教师方法的领悟,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上文提出的六种常见的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需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观看一些英文电影或者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稍微降低一下他们阅读材料的难度,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逐渐帮他们找回英语学习的自信。另外,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还可以加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提高阅读水平有着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下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指读”“声读”“回读”“译读”,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阅读速度,阻碍着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语境进行文章分析,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浏览式阅读。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式阅读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句,这样既减少阅读时间,又能很好地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例如,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这些都是有关文章主旨的题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细节阅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细节描写,细细品味,找到容易忽略的信息。比如,Which of following u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__?这些都属于细节型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必须引起注意。

3.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学生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尤其是单词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但是学生一定不要急于求助词典,而要试着根据上下文猜词。比如,在有but,yet,however,otherwise这些转折连词的句子中,Though Tom’s face has been washed quite clean,his neck still remains grubby.根据转折词,很容易猜出“grubby”的意思是“肮脏的”。在so that和such that等因果关系的句中,She wanted the hair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根据because,可以推测出trim的意思是“修剪”。还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猜词,比如,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根据生活经验,“wither”肯定是“枯萎”的意思。猜词是一种技巧,需要学生在平时时勤加练习,多多总结。

4.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考试中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平时也要加强时间的控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和阅读的要求,规定学生的阅读速度。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材料并且回答完有关的问题。如果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回答不完问题,如果只求速度,阅读得不够准确,也会影响答题正确率。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精准度。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长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劣势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另外,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的训练中去,主动学习各种能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技巧方法,并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加以应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途径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及成年以后的阅读和学习能力都至关重要,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为增强幼儿阅读兴趣创设适宜的环境

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会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创设愉悦的、舒服的阅读环境,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阅读效果,更能加深幼儿的记忆,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自然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获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1.创设专门的阅读区角

教师要为班级幼儿选一个相对安静、方便的区域,把阅读的环境布置得温馨舒服,让幼儿愿意主动地到这里来阅读。在区角里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充分的阅读材料,并且材料的准备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幼儿活动区各个能接触到的地方用幼儿能理解的标记、符号、文字、句子等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组织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之处,让幼儿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要利用一日环节之间的空隙时间,带领幼儿更多地阅读。

二、为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我们不仅要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让幼儿有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幼儿园里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灵活多变的认读活动,去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早期的阅读技能。

1.根据故事内容排列图片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听故事内容,分析图片,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进行排序。

2.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图书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且大胆地创作,可以把自己创编的故事内容画下来,也可以利用废弃的图书、报纸上的图片,请教师和家长帮忙根据幼儿的讲述配上合适的文字,装订在一起,制作成一本简易的图书,然后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翻阅。

三、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1.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活动

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可以总结出经验,很多时候大团体的活动效果不如小组的收效好,所以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应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以着重指点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对幼儿自己在家阅读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的阅读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避免走马观花。

2.大集体的阅读也不能少

虽然小组式的阅读成效很高,但是集体的阅读环节也很重要。在组织幼儿集中阅读时,教师可以展示正确的阅读方法,然后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幼儿阅读时,必须每人一本书,然后教师全面地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3.采用休闲随意的阅读形式

有了大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形式还远远不够,幼儿一旦阅读兴趣被培养起来,会对阅读的需求很强烈,教师还应适当地开展自由阅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想看的图书到阅读区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避免打扰幼儿,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

教会幼儿阅读方法技能非常重要,是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前提。

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按正确的顺序看书,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从前往后,一页接着一页地看。从左往右看,才能跟着故事的内容走。

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文字的意义

教师或家长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引导幼儿学会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让幼儿了解到我说的话可以转变成文字,书上的文字也可以转变成我们口中说的话。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读“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幼儿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6

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备受教师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词汇量少;阅读材料乏味;阅读方法不当;阅读量少;背景知识欠缺等。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阅读呢,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通过设计任务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进而完成任务。阅读时可鼓励学生先根据文章题目大胆猜测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思考或讨论,制定完成这些任务的构想或方案,最后让学生当堂用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这种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合作、思考和竞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训练方式应该是大容量、快节奏、限时阅读。英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斯托克威尔提出:“要想快还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充满张力的思维和实践中,才能领略学习的愉悦并形成实实在在的能力。由此可见,限时阅读、快速阅读可令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1 通读材料,掌握大意。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了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这样不仅速度很慢,而且还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因此,培养学生通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按照意群阅读、跳读和略读等方法,迅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并在文章中搜索答案。例如广告类阅读理解题,最快捷的方法是先阅读问题,然后找出题干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新闻报道类,可抓住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指导通读;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可重点阅读第一段、结束段以及其他各段的第一句或未一句。阅读时,目光要快速移动,不要停顿或复视。要对准关键词、句;还要不时地对内容做预测,使大脑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贯穿于整个阅读的过程。通读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全文的大意。

2 快速浏览文后的测试题目(及答案选项)。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明确求解的目标,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因为测试题目有时不但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而且对文章中有关的难词、难句有启示作用。

3 细读文章核心,谨慎答题。通读文章毕竟只是了解大意,细节性问题必须复读。针对问题细读材料,可以缩小阅读范围,找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要对题目相关联的词、句、段、关键部分仔细推敲,透彻理解。此时可以放慢速度,一边阅读一边归纳,求得一次性正确的答案。

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词汇

不同的教学理念势必产生不同的词汇处理方法,教师要从“授人以渔”的观念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独立阅读、独立处理问题的有效阅读者。阅读前,讲解重点词汇。关键词汇的教学能为学生扫除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促进阅读理解。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借助构词法知识或语境,推测生词的词义和词性。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理解和学习词汇的能力。阅读后,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词汇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应用关键词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改造或复述,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篇章结构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所谓语感,笼统地说就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对语言的综合悟性。英语语感是正确熟练使用英语的基础,学生一旦获得了英语语感,语句自然通顺流畅,英语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靠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朗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坚持晨读、晚诵,朗读课本中的经典课文或课外的优秀阅读材料。保持语感及语篇意识。每天要坚持做一套阅读题,既能保持阅读状态又能复习词汇。

五、督导学生背诵单词和短语

篇7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答题技巧

在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感觉时间紧张,阅读速度太慢,答不完题。因此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做完试题,是学生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形成的。

不良阅读习惯常见的有:

1.母语译读。许多学生习惯把所读的句子翻译成汉语。这样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阅读的质量。

2.频繁复读。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多次复读,直到完全理解为止。这样很没有必要,因为试题中的问题并不要求对文章百分百的理解,而且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考生这么做。

3.默读或出声阅读。有些学生习惯出声读,或者即使嘴唇不动,却在心里自我听读。

4.手指指读。即阅读时用手指或钢笔等在文字下方移动;或者是头、身体等随着阅读而摆动,这样同样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

要克服这些阅读中常出现的毛病,提高阅读速度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习惯是按意群默读。所谓意群是指具有一个中心意思的词的群体。意群阅读法是指在阅读句子时以意群为单位,而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文字符号转换成信息内容,使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原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并力求理解率为100%。所以计时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阅读前,选定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时间一到,立即停止,再统计词数。这样反复多次训练,每三天测试一次,就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词数在持续增长。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都能达到每分钟100字以上。

阅读中常用的两个方法是快读和精读。其中快读又分为略读(skimming)和寻读(scanning)两种。略读的关键在于文章的首段和尾段。英美人写文章时有其常用的文章套路:往往在第一段里就开门见山地提出文章的论点,然后在以下各段展开论述,最后一段重扣主题。所以略读时不能把文章的所有部分都一带而过,而是在细读首段和尾段的基础上,略读正文的论述部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对主旨题很有帮助。而做细节题时,常常采取寻读的方法,在充分分析选择项以后,找到信息词,然后到文中去寻找信息词出现的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后,找出符合原文的正确选项,精读要针对原文中设题部分的关键句。在对长句、难句和比较句的理解中,精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掌握答题技巧与方式: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但要了解掌握所读材料提供的事实与细节,还要理解抽象概念,并且要能够从材料提供的信息中进行推理和判断,进一步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为此阅读试题的类型依次分为词汇题、主旨题、细节题和推论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注意不但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既理解所读材料的具体事实,又理解深层含义;既理解某词某句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且以此进行判断。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预测篇章信息。即在正式开始读篇章前,有一个自觉不自觉的预览过程。通过预览,我们能够预测到文章的某些信息,如篇章类型、总体内容、体裁形式、基本形式、基本要素、甚至一些具体信息等。如:

The following is the title of a passage: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ity.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 a girl from the countryside living in the city.

B. a boy from the city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C. some comparisons about the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at in the city.

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in the city.

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正确的答案是C。

2.选择合适答题方式,正确理解词义

一般学生会采取两种答题方式。即先读文章再看题和先看问题再读文章。先读文章再看题这种方法对全局性的问题(如主旨题)较为适用。先看问题再读文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局部性题,如细节题、词义题、暗示推理题。

在阅读理解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方面有关词义理解的问题。1)已经学过的词汇是多义词。在正在阅读的篇章中形成新的引申词义,此时必须根据篇章的上下文理解这个词汇在这个篇章中的词义。2)代词的指称语义。代词本身就是代替其他词的,那么,它们在篇章中指代的是哪个词,代词的这一词义也必须在每个篇章中根据上下文来理解。3)没学过的词汇。在阅读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词,在平时可以查词典,但逢生词就查,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和流畅性,从而影响理解的整体性,而且在考试中不可能允许查词典。那么对于生词,只能采取适当的办法去理解其词义,即要掌握猜词的技巧。

猜词是一种结合上下文,根据文中的线索来进行猜词悟义的一种技巧。常用的猜词方法有:定义法、对比法、因果法、同义法等。

A.定义法。在使用较为生僻的词时,作者往往会在上下文中通过破折号括号或逗号等直接给出该词的定义,或者用一些常用词和短语如:be, be known as, be called, can be referred to 等,或用定语从句来解释。如:

The outer layer of skin is called the epidermis.(皮肤的外层即表皮。)

A catalyst is a substance, which accelerates a chemical reaction. (催化剂)

B.对比法。通过上下文词义的对比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If you agree ,write “yes ”; if you dissent, write “no”.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hink the man to be guilty, I believe him to be innocent of the crime.(无辜的,清白的,与句中guilty有罪的相对)

C.因果法。根据因果推理判断词义。

Jane did not hear what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because she was completely engrossed in her reading. (全神贯注)

D.同义法。上下文在解释一个生僻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or, and, that is, that is to say, i.e.,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等。

They surrendered, that is, threw out their weapons and walked out with their hands above their heads.(投降)

Jane is indecisive, that is she can’t make up her mind.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E.利用所举的例子: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 Time Magazine, Newsweek, Reader’s Digest. 杂志,期刊

F.利用常识: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过梁)

G.利用词缀猜测词义:许多英语单词是由前缀、词干、后缀三部分组成的。若掌握词缀的意思,就能对许多词的意思进行推测。如:dis-like(不喜欢);post-war(战后);self-contained(沉默寡言的)。

总之,阅读理解的文章体裁广泛,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解题正确率,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莫仁泽.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实践体会[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2]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

篇8

一、兴趣是学生捧起书本阅读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必由之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作为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提高指导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听过的精彩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评选出一位“故事大王”,并且告诉学生要多看书,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胜出。这样,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翻阅各种课外读物,寻找最精彩的故事,争取成为班级的讲故事高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资料,从校园生活、科学教育等方面确定命题,通过广泛阅读、查阅资料,编辑出独具特色的手抄报。这样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选择阅读内容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

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鉴赏课外读物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很难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正确引导,给予好的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课外读物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典范性、针对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学习报》《我们爱科学》《作文与阅读》等少儿报刊,让学生在这些精心编选出来的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从原著中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并从中了解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深化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教育部推荐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名家之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保证

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指导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创新指导策略,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各不相同,单一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掌握不住文章的重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和泛读:短小精悍、意义深远的文章或段落应使用精读法,以积累课外知识;对故事性、记叙性较强的文章或段落要使用泛读法,以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并合理使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学会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生字词,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使用工具书,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动因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11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78-1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越来越重要了。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掌握一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非常关键。若是不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何谈交流?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坚持不下来而放弃的学生。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理解”本就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学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课堂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反复不断的尝试文章后的题目测试实现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课堂强调测试结果,而篇章后的测试题目是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做题的目的性也是很强的,这样的话对于测试题目没有覆盖到的篇章内容部分,学生就吃不透,所以没有达到彻底的、根本意义上的理解。就教师层面而言,培训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较老套,阅读材料的选取不新颖、不切合生活实际,不能迎合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生的需求,也不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学生层面而言,词汇量、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都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分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二、阅读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而且体现于听力、精读、写作等课堂上,阅读理解能力贯穿于听、说、读、写每一种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做出全方位的努力,而不仅仅靠做大量的阅读题目来实现。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纯粹的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想想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带读者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再学习英语时就不会带着消极反抗的情绪,而是把它当成生活的一种乐趣。因此,教师在上大学英语阅读课时,备课工作要准备得更充分些。了解当下学生关注的焦点,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对素材的理解也比较透彻,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课下就会主动寻找与自己相关的材料,慢慢地就会形成自觉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好练习阅读的材料,做到阅读和兴趣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然而,很多学生为了挑战自己,喜欢选一些又难又冷僻的专业型英语文章来阅读,如果能够顺利阅读下去还好,一旦遇到理解问题,读了好多遍都不理解,就会打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因为这不符合自身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的素材很关键。无论是教师课堂上选择的训练材料,还是学生课下自选的阅读材料,都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好习惯,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比如,对于喜欢读小说的学生,教师应该推荐简易版的英文原著来读;对于喜欢篮球足球的学生,教师推荐阅读相关的英文杂志等。

其次,学生应该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阻碍阅读理解的绊脚石就是生词过多。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靠文章的整体语境猜出某个生词的大致意思,但若是生词过多,学生即使有再好的猜词能力,也无法顺利地阅读下去,这自然会影响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扩大词汇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另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好的阅读习惯,如有声地阅读材料内容、频繁地回读等,这样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如先浏览题目,再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内容、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等。

总之,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应该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结论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需要学生积极主动配合,自觉通过努力学习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越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Foster, P. & Skehan, P. 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on Performance in Task-Based Learn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篇1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处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沿,语文素质教育必然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虽然建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体系和模式,但应试的痕迹仍然是很重的,而且其效率之低、效益之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勇气去回应来自现实的挑战,还要有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负责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而深刻地剖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真正找出阅读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来探求提高效率的途径。因此,为推进课堂阅读教学素质化,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须有三点突破。

一、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观

多年来,由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指向不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经艰苦的努力,并且建立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冲破单纯的工具性训练和文章分析学的教学藩篱,走出“读写结合”的误区。阅读教学固然是通过课文去学习语言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去学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文章学、写作学等有关知识的。阅读教学与语文知识教学、作文教学毕竟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范畴。但迄今仍然有许多教师把它们等同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把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像拆散了零件似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相互之间完全割裂,使阅读教学变成了工具零件的加工;有的过于强调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指向写作。在教学中,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有所缺漏,写作思路偏狭,语基、阅读、写作三败俱伤。再就阅读教学本身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引路,略读才是应用”。可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忽视略读和略读指导。对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不是疏于指导,就是精教不厌。还有的教师出于好心力图在有限的阅读教学的课时内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果在客观上让阅读教学超负荷地承担了并非语文学科都能承担的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某种阅读能力抑或写作能力也并没有因为某种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正像有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一样。阅读教学这种偏颇的不明指向,无疑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所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使阅读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那么,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读能力、运用工具书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精读能力和速读能力等。它是开启已知和未知的科学文化殿堂的钥匙。因此,明确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背离其性质,就谈不上遵循阅读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意志和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二、突破阅读教学的目标观

训练阅读能力是近年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高考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能力考察后,阅读教学对能力的要求也就摆到了教学的主要地位。但结果怎么样呢?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基础知识的教学反而被削弱了,多年来高考的结果就是明证。这确实是令语文教学最尴尬的事实。作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的语文,成绩总不如其它学科,尤其是阅读得分率之低令人费解。如果问题不全在命题,那么就在阅读教学本身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所追求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连教师本身也不明白哪些语文知识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阅读能力,至于转化的途径和条件究竟如何?就更不清楚了。于是“知识即能力”的能力虚无观、“能力即题型”的备考应试观、“能力即方法”的单纯技术观流行起来了,让人无所适从。但就阅读教学本身而言,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建立起训练能力、指导学法和培养习惯相统一的目标序列,而不是在阅读教学中把训练能力、指导学法和培养习惯割裂开来,只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是为应试而进行的单纯的技术训练。要遵循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比如:(一)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应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入手,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在的联系(作家作品的思路)和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进行快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习惯。总之,阅读教学应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序列,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上。

三、突破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观

篇13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因素 阅读策略 阅读理论

一、引言

语言是用来表达、传递、接收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虽有可以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文字等有利方面,但它无法借助说话情景、说话人的语音、手势与体态等外界因素等得到启发,而全靠读者自己的思维、语言能力与知识水平理解语言。阅读从表面上看,它仅获取信息,而不表达思想,似乎只是接受信息的单向活动。因此,长期以来,它与听力都被认为是被动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直到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与脑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在阅读与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外来信息互动的运作过程,才发现这一看法是片面的。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过程。格莱布总结多年来的实验与研究,指出外语阅读包括六方面的要素:(1)自动认字技能;(2)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3)语篇结构知识;(4)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5)分析、综合与评价技能与策略;(6)监控阅读的元认知知识与技能。

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和策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大学英语阅读实践教学要建立在策略教学基础之上。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认知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语篇信息。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英语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欲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首先要研究影响阅读效率的各种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1.语言因素的制约

(1)词汇量不足。学生的阅读速度一般与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大小成正比。词汇量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少,阅读速度就快,否则就慢。词汇的扩充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预示着阅读能力的高低。词汇量的缺乏、不能自动解码,是构成阅读困难的首要原因。据调查,90%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都有解码技巧方面的困难。

(2)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虽然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完成了语法基础的学习,但是在掌握的程度上是因人而异、参差不齐的。表现在阅读上,有些学生遇到长、难句型或词汇量大、句中伴有插入成分时则不会正确识别和处理,造成理解失误,从而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2.非语言因素的制约

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论欠缺。在未经训练前,多数学生一开始总是习惯于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或仅停留在句子水平上,借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去理解,而不是按段落来进行阅读、分析以及寻找中心思想,缺少对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了解,对所读的内容不能进行正确归纳、分析、推断。因此,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遇到主旨题、推断题和结论题往往失误率比较高。

三、克服不利因素,培养阅读能力

1.扩大词汇量

记单词是枯燥、乏味、艰苦的事情,因此,一方面要求和鼓励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的观点,讲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词汇。

(1)词缀词根法。词缀分前缀和后缀两种,常见的前缀有im-,un-,co-,sub-等;后缀有able,-or,-ic,-tion 等。词根位于中部,是词含义的中心。通过对词缀本身含义的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境。语境可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条件语境,而影响阅读能力的主要是上下文语境。常见的上下文联系类型往往能帮助理解生词的意义,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持续关系、因果关系、描述关系等。

(3)词类分类。可以根据社会热点把有关经贸方面的词汇、法律方面的词汇、体育方面的词汇等归纳起来,在一定的场景下让学生们当场记忆。这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记忆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2.掌握语法知识

英语语法是一种较为系统、严密的语法体系,只有牢固、熟练地掌握好必需的语法结构知识,方可在阅读时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获取所需信息。语法教学应贯穿于外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采取提问或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回顾、加深和巩固以往所学过的语法知识。而对于新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其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去记忆死板的条条框框。常见的语法教学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经过系统的讲解和大量的联系,学生一定会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

3.掌握阅读技巧和运用阅读理论

快速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起来的。施教者应该在通过精读获得较高的阅读理解正确度的前提下,侧重各项泛读技能的训练,努力引导学生养成组视阅读、集中关键词阅读、抓主题句阅读、利用词缀和上下文推测词义阅读以及用外文思维阅读等良好习惯。还有其他一些技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如略读法,即通篇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内容;寻读法,即有目的地寻找文章的主要信息;评论阅读法,即弄清作者在文章中表露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对其主要观点加以评论;场景阅读法,就是熟悉文章所描述的背景情况等等。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一些阅读理论,可以开阔他们的阅读思维和角度,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中的图式理论,关联理论,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 元认知理论,语篇分析理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以上的教学策略和理论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技能,为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准备了理论知识。

四、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了成功的达到英语阅读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者需考虑到影响阅读的因素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教学策略的训练和理论的指导,最终让学生轻松阅读,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习惯;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优美的语言,借鉴丰富的写作手法,感受深刻的哲理并学会表达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任务,为了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一、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就是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课前导语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方式、归纳总结主题思想的方法等诸多方面去研究和探索,争取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2.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文学作品的整体美和诗意美,把阅读教学模式化,会造成学生对阅读课的厌倦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的切入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

二、确立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

阅读教学的效率低,首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得当。其实语文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但是正由于阅读教学的方向性不明确,也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无章。首要阅读教学要确立明确的内容选择,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阅读教学内容上要精炼,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要有资源意识,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阅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课外丰富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不要给学生施加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阅读任务,力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休闲和享受,确立了正确的阅读导向,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指导

阅读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个性化阅读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读的内容、读的方式,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读,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粗读,然后提出个人对文本内容存在的疑问,再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进行精读。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反复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句断以及重点词语;其次,要教会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思想性较深刻的内容,要边读边圈点、勾画,用心去读,由文章内容引发的感受、思考可以随手记录在文章的空白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阅读方法,不论是教给学生哪种阅读策略,都要以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为原则。

四、多元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打破教师对文本的“权威性”理解,在阅读中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也许学生的观点是稚嫩甚至可笑的,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却在潜滋暗长,渐渐学会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果能够坚持长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语文教师本着尊重文本、关注学生的理念,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空间和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就会充满未知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袁廷盛.感知・鉴赏・创造: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09).

[2]龚传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