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的正确方法范文

阅读的正确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阅读的正确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阅读的正确方法

篇1

【关键词】阅读能力 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 阅读方法

一、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通过对阅读目的的调查看出:约有38%的同学认为阅读能够帮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48%的同学认为阅读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还是有必要的,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达到一个修身养性的目的。有些同学这是为了看书打发时间,全凭个人兴趣,这样的阅读价值观还有待改进。

通过对阅读习惯的调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业余时间或多或少的读点书,约61%的同学的阅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下。这些同学的阅读时间太短,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是很难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第一步,需要让学生把语文这门科目重视起来。叶圣陶就曾经说过:“语文是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苏步青先生在曾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时候说过:“假如让复旦自己招生考试,那么,第一门考的就是语文,考完就评卷,及格了的才能考其他科目。语文都不能学好,其他的怎么能学好呢?”“孩子是一个毛虫,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等等这些名言都很好的阐明了阅读对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影响。只有用人类积淀出来的精神食粮来哺乳青少年,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有审美价值,以及高尚的情操。这样有助于青少年的形成良好的个性、人格。

2.培养阅读兴趣

(1)建立语文阅读实践课程机制

为了使得学生的阅读实践得到保证,校方领导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为学生添加相应的语文阅读实践课,不必太多,每周一节即可。并将这堂课编入课表中。不能和其他事情相冲突,这样的课堂尽量安排在阅览室里,因为阅览室的书籍都是经过一轮筛选的,学生可以放心阅读,不会读到没有营养的书籍。让学生自有阅读,可以使其在读书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2)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多指导

对于老师来说,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对待,需要详细的写教案包括阅读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同时,老师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略读和精度,并且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生态式阅读,也就是把名著和其他书籍结合起来,还可以与时事新闻的阅读、时尚方面的阅读结合起来,将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也可以结合起来,这样使得学生在比较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价值。

(3)教会学生择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如果不会选择书籍,是导致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老师应该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营养书籍报刊,比如《语文报》、《作文点评报》、《少年文艺》、《意林》、《读者》等等一些适合青少年看的书籍刊物。并且可以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老师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受老师的正确引导,又可以给学生正确选择的余地,避免学生受到没有营养的书籍的影响。老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好他们的读书计划,同时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读一部作品,读完之后,与学生共同交流,分享心得。老师可以专门拿出一门课来,让学生们自由交流。如:让学生在暑假读完名著《三国演义》或者易中天的《品三国》,在开学之后,让学生来互相探讨三国故事,论三国英雄,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一个质的提高。并且让学生写读书心得,然后进行评比。将获奖的文章,拿出来展示,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总结

结合上述所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教学,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展开阅读这双翅膀,才能使学生飞得更远。如果仅仅只是抓住课内教学,没有课外大量的阅读,学生的水平并不能得到提高,提高的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技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是基于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想水平、审美情趣等高尚的品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追求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曾祥芹. 阅读学新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 推断题

Master correct reading methods and try to improve the veracity of the inference exercise in finish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Zhao Jizhen

【Abstract】The inference exercise is one part in English comprehension test, doing which is comparatively difficult. To do the exercise like that is one kind of creationary thinking activity, so it needs to master correct reading methods. Aimed at different inference exercises forms, the author has explained the item which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through examples.

【Keywords】Reading methodReading comprehensionInference exercise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持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要求考生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阅读理解题中所选取的五个语篇都以简约的语言负载高含量的信息,从语言动作的表层来看,这段文字并不构成很大的理解障碍,但隐藏于表层结构下的则是较复杂的信息,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阅读理解题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每个句子,还要明白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以及逻辑关系,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通过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揭示出文章的深层含义。在实际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者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比如:文章开始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文章结束后又能带给读者什么感悟和启迪?

推断题在阅读理解试题中属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求考生在通读全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出发,根据字面意思,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意图和态度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寓意,掌握文章的真正内涵。

1.推断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做题时并非无章可循。

①要吃准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条件。

②要对文章的表层信息进行加工挖掘,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合乎逻辑地推理。切忌就事论事,断章取文,望文生文,以偏概全。

③立足已知,推断未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想象,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④把握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文章基本框架、布局、结构,顺应作者思路,揣测作者态度,体会文章基调,摸准逻辑发展方向。

2.高考阅读测试中推断题往往有下列几种类型:

2.1细节推断题。要求根据语篇关系,推断具体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身份、具体事件等。考生必须抓住信息句、关键词,运用逻辑思维、哲学思维,进行分析。

2.2因果推断题。根据已知结果推测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或根据已有的原因推断可能产生的结果。一定要找准确事物间存在的或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2.3人物性格、态度及观点推断题。高考阅读测试中有些关于作者的指导思想,被描写人物语气,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情绪、情感、性格倾向以及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的态度、观点等方面的理解题。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注意:

①由表入里弄懂文章主旨大意,把握真实信息。

②尤其是关注那些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语言,关注表达感情、阐述态度观点的词句。要特别留心作者在文中的措辞用词,尤其是表达感彩的形容词、副词等。

③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相关背景知识来评判。

2.4预测想象推理题。有些内容文章中没有明确说明,要求考生根据语篇,对事件可能出现的结局或下文可能涉及的内容进行预测推理。做此类题时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做出科学的、合理的推测。

2.5言语来源,读者对象推断题。有时高考阅读理解题还要求考生推断所读材料的出处或所读材料的读者群体是哪些人群。判断材料的来源主要依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一般来讲,广告类、新闻类、影评类、应用文类等大都出现在报纸上、杂志上、海报上。判断读者对象是谁主要在综观全文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关键信息句和信息词来确定答案。

总之,推理判断题要求广大考生在深刻理解原文直接陈述的观点基础上领悟作者言外之意,得到符合作者意愿的合情合理的结论。所谓既合情又合理是指准确地从原文中推理判断,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认为的合理。

推理题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① I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② The passage suggests/implies that…

③ 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④ 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be against…

⑤ The writer probably feels that…

⑥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can we draw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⑦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ublication would this passage most likelybe printed?

⑧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s of…to show that…

⑨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下面我们来看200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中阅读理解A篇的选题:

56. The text is written mainly_______

A. to tell people how to raise greyhounds

B. to let people know more about greyhounds

C. to explain why greyhounds are aggressive

D. to describe greyhounds of different colors

57.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_______

A. love big doghouses

B. 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

C. make the best guard dogs

D. 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

58.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greyhounds make great pets?

A. They are big in size

B. They live a very long life

C. They can run races for some time

D. They are quiet and easy to look after

59. If you keep a pet greyhound, it is important_______

A. to keep it slim

B. to keep it warm

C. to special care of its legs

D. to take it to animal doctors regularly

本篇是一则说明文,介绍有关greyhounds(灰狗)的信息,特别是人们往往误解greyhounds的诸多方面。

56.答案是B。写作意图推断题。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greyhounds.

57.答案是D。细节推断题。从文章的最后一句可知。

58.答案是B。细节推断题。依据为:They don’t need a lot of space, don’t make a lot of noise, and don’t eat a lot for their size.

篇3

关键词 幼儿 阅读兴趣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获取知识的有效保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阅读越来越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1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阅读兴趣需要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不仅能促进幼儿对书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自觉地学习和探索;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对将来的学习、职业等各方面的选择。幼儿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主要依靠后天培养的。如果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幼儿丧失了阅读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分析研究可知,幼儿时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人阅读兴趣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殊时期,培养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对书籍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①在幼儿的这一时期,充分利用幼儿产生的这种阅读欲望,能够使得幼儿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就是主动去进行阅读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好幼儿这一特殊时期的年龄因素,充分激发出幼儿的阅读兴趣,对于幼儿而言,将是受益无穷的,而且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将极大地激发幼儿今后的学习兴趣。

2 幼儿阅读现状分析

2.1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给幼儿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阅读天地,可以给幼儿更广泛的活动天地,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在学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育资源分散、闲置和浪费。例如,空闲的教室就是一大浪费,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学校应该多多地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比如图书馆的优化管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体会到阅读兴趣所在,最大化地发挥幼儿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也从一方面反映出来学校对幼儿教育的不够重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幼儿现在还小,不过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幼儿,重视幼儿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明白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幼儿园应该跟家长更多地沟通,合力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

2.2 无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幼儿追求知识、探究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幼儿阅读的内在动机②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然而对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努力的,首先幼儿园应该多开展一些阅读方面的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在活动当中亲身体会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但是,在我国的众多幼儿园中,关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教育活动还是很欠缺的。比如,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现行的阅读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老师在课堂的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以黑板、粉笔、课本为主要的教学道具,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针对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来说,远不如一些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2.3 阅读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幼儿求知的金钥匙,可以帮助幼儿打开知识的大门, 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推进器,能够帮助幼儿更快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幼儿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方法的不正确是现今幼儿阅读教育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就产生了阅读方法偏差的现象。幼儿阅读方法上的不正确一方面是出于幼儿年龄所限的因素,但是同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也不无关系。

如何使幼儿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是父母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仅靠父母是无法保证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参与。在幼儿园里,老师应该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很多的幼儿老师还没有认识到阅读方法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的重要性。或者说只是限于形式上的理论教授,而不是在阅读教育中实时地纠正和改善幼儿的阅读方法。事实上,幼儿阅读方法不正确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极为不利的。

3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读书角

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读书角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读书角的普及使幼儿多了一个阅读的场所,幼儿可以在读书角自由地阅读和学习。读书角在当前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者的关注,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幼儿园的确应该增设一些能够使幼儿受益的读书角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好读书角来帮助幼儿提高阅读的兴趣。③

读书角相当于一项课外阅读,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阅读经历,通过读书角可以组织幼儿共同去阅读、学习。幼儿可以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在图书角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好读书角,幼儿园老师可以陪同幼儿一同阅读,在阅读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者通过一些阅读游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起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作用。

3.2 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高效的方法。通过众多一线幼教工作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在幼儿的初级教育阶段利用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幼儿对情景教学法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幼儿喜爱一些新鲜的东西,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中卓有成效。④通过情景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为幼儿创设情景,进而启发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法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情景教学法,幼儿还可以学到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幼儿在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积极有效地进行阅读,而且由于幼儿的游戏天性使得其能够较好地融入到情景中,幼儿会很感兴趣。

3.3 引导幼儿正确阅读

由于幼儿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幼儿独自阅读时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幼儿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努力帮助幼儿改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幼儿园是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实时纠正。进而促进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引导幼儿正确阅读中,父母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幼儿回家以后就需要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指引幼儿去改正阅读中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阅读方法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才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4 结论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对幼儿终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带领着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此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幼儿教师的所有阅读教学的内容都应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为核心,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必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注释

① 傅敏敏. 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② 马程程.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方法;能力;训练;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89-0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常见的事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观念上认为就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训练: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总结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有效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 让学生学会阅读,有助于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重点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教材上文字形式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极容易造成他们语言表述不准确、不严密,缺乏条理性。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就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准确抓住重点的字、词,确定形成概念的条件,进而达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确定出重点的字、词,教会他们变换形成概念的条件,并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阅读概念、掌握概念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数学概念奠定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尤显重要。教学分数的性质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不行,除数为零没意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以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如果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去仔细甄别,很容易出现混淆,造成概念上的错误。

2 教会学生正确进行阅读,让学生总结规律

数学有规律的知识非常多,让学生总结出规律,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提供的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出普遍规律。而老师告知的规律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而得出的规律相比,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规律更能理解和掌握,不容易遗忘。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相关技能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宗旨和根本。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进行阅读,让他们从不同的实例中去发现相同的条件、方法、结论等,教会学生进行各种条件的对比,得到统一正确的规律,才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例如,教学完分数乘法应用题后,让学生概述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归纳为:先要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求出问题。数学问题一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述是否正确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示范表述,总结归纳,逐步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语言时表达的准确性。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构建中,在此过程中又许多方法要探索和选择。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较强的理解能力,是很难总结数学中的规律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阅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是为生活服务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经验中感知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数学知识才不显得枯燥,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将石头、沙、水等实物带进了数学课堂,通过实验,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后学生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形式上无疑指明了方向,从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也提升了我的数学专业素养。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学得更生动、更深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理清阅读条理和层次,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对材料中的数学信息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显现和迅速联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题目中隐藏的意思,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如此训练,学生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的阅读训练,有助于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5

关键词:小班;早期阅读;培养策略;家园配合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28-01

早期阅读从属于语言领域,其最主要的也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3-6岁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那么,如何通过早期阅读来促进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普遍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重视,要让幼儿喜欢阅读,会阅读,我们从小班开始培养,从探索本班幼儿进入阅读区的情况看,阅读人数少,喜欢阅读、有阅读习惯或阅读经验的更少;个别幼儿有阅读的行为,如喜欢翻阅,能安静阅读短暂的时间,能看出画面上自身熟悉的事物(主要是名词)。与此同时可以看出,能获得画面信息的是那些比较专注阅读的幼儿,他们能正确拿书,轻轻的一页一页的翻阅,能端正安静的阅读图书;大部分幼儿随意地手抓式的乱翻,开始时一页一页的翻,接着就随便的反复翻书,倒翻书,对图书没有兴趣,对画面没有观察行为,没有任何情绪,语言表达欲望表现出来。针对我园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现状,我们从创设阅读环境,借助故事讲述,激发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几个方面去实践,帮助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经过一学期来的小班绘本阅读培养,我班幼儿的阅读兴趣明显的提高了,喜欢看书的幼儿多了,现在阅读区经常成了幼儿都愿意去的一个区角。游戏专家林矛教授指出:"让小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像爱玩具一样爱上阅读"。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引起了我以下的几点思考:

1.教师生动的讲述是培养幼儿爱上阅读的前提

绘本与玩具不一样,玩具直观立体,具有操作性,马上能吸引幼儿,幼儿玩得乐此不疲,而绘本是静止的,平面的,无声的,绘本是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我认为没有成人的讲述与引导幼儿很难发现绘本中的有趣,更不会让幼儿主动的喜欢上绘本。日本最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认为:"教师得先为幼儿讲故事"。我认为,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或快乐、或喜悦、或美感的东西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用自己的声音变化、语调、眼神、手势等形式通过教师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绘本的体验才能留在幼儿的记忆当中,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所以,只要幼儿有兴趣,我们成人要不厌其烦的给幼儿讲故事,利用一日活动环节的各个时间,只要幼儿喜欢听,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幼儿讲故事,从而让幼儿爱上阅读。

2.教师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是幼儿学会阅读的基础

日本图画之父松居直还说过:"一本好的图画书,即使一个不识字的小孩子,挨页翻看画儿也能明白故事"。这说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首先要培养的一个阅读习惯,当幼儿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才能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之前讲过,绘本不如玩具那样吸引幼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图书就像他们手中的玩具一样,拿着翻来翻去除了发出"嘻嘻莎莎"的声音,一点趣味都没有,所以倒着拿、随意翻、玩书等行为在小班阅读行为是经常发现的,只有极其个别的家庭有这种良好阅读氛围的幼儿才能发现其翻阅一会儿书本。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与封底,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翻书方法:认识书的封面,封底,正面翻书,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翻,拎住书本的小脚翻,按顺序阅读,看完一页再翻一页,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爱护图书。这样经过反复练习,让阅读习惯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就像幼儿会吃饭会睡觉一样,让小班幼儿学会了正确的翻书方法,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页与页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3.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家园配合是幼儿自由、自主阅读的基础

《指南》在建议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幼儿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阅读材料、环境因素以及认知和情感因素,而环境因素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尤为重要。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阅读区,可以是教室安静的一角,或是楼梯拐角处,或是专门的阅读室,让幼儿园处处弥漫着书的芳香。在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可以自由的随时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小朋友坐下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师幼共读是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阅读方式。几个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每人一本图书,边看图书边听教师讲故事,教师还可以边讲边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都有谁、在做些什么,这样的适时直接地提问是最可以直接帮助小班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理解图书内容。幼儿的阅读也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家庭是培养幼儿阅读素养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家里也应该为幼儿营造温馨舒服的阅读环境,不要在客厅或者电视机前让幼儿阅读,同时应陪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经研究幼儿在成人的陪伴下能较快安静下来,保持心情愉悦,并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倾听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助于稳定阅读习惯的养成。师幼共读和亲子阅读都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又能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让阅读活动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幼儿自主的爱上阅读。

4.家园协作,帮助幼儿学会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

篇6

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备受教师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词汇量少;阅读材料乏味;阅读方法不当;阅读量少;背景知识欠缺等。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阅读呢,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通过设计任务使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进而完成任务。阅读时可鼓励学生先根据文章题目大胆猜测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思考或讨论,制定完成这些任务的构想或方案,最后让学生当堂用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这种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合作、思考和竞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训练方式应该是大容量、快节奏、限时阅读。英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斯托克威尔提出:“要想快还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充满张力的思维和实践中,才能领略学习的愉悦并形成实实在在的能力。由此可见,限时阅读、快速阅读可令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1 通读材料,掌握大意。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了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这样不仅速度很慢,而且还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因此,培养学生通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按照意群阅读、跳读和略读等方法,迅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并在文章中搜索答案。例如广告类阅读理解题,最快捷的方法是先阅读问题,然后找出题干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新闻报道类,可抓住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指导通读;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可重点阅读第一段、结束段以及其他各段的第一句或未一句。阅读时,目光要快速移动,不要停顿或复视。要对准关键词、句;还要不时地对内容做预测,使大脑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贯穿于整个阅读的过程。通读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全文的大意。

2 快速浏览文后的测试题目(及答案选项)。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明确求解的目标,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因为测试题目有时不但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而且对文章中有关的难词、难句有启示作用。

3 细读文章核心,谨慎答题。通读文章毕竟只是了解大意,细节性问题必须复读。针对问题细读材料,可以缩小阅读范围,找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要对题目相关联的词、句、段、关键部分仔细推敲,透彻理解。此时可以放慢速度,一边阅读一边归纳,求得一次性正确的答案。

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词汇

不同的教学理念势必产生不同的词汇处理方法,教师要从“授人以渔”的观念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独立阅读、独立处理问题的有效阅读者。阅读前,讲解重点词汇。关键词汇的教学能为学生扫除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促进阅读理解。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借助构词法知识或语境,推测生词的词义和词性。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理解和学习词汇的能力。阅读后,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词汇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应用关键词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改造或复述,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篇章结构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所谓语感,笼统地说就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对语言的综合悟性。英语语感是正确熟练使用英语的基础,学生一旦获得了英语语感,语句自然通顺流畅,英语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靠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朗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坚持晨读、晚诵,朗读课本中的经典课文或课外的优秀阅读材料。保持语感及语篇意识。每天要坚持做一套阅读题,既能保持阅读状态又能复习词汇。

五、督导学生背诵单词和短语

篇7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78-1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越来越重要了。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掌握一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非常关键。若是不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何谈交流?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坚持不下来而放弃的学生。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理解”本就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学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课堂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反复不断的尝试文章后的题目测试实现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课堂强调测试结果,而篇章后的测试题目是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做题的目的性也是很强的,这样的话对于测试题目没有覆盖到的篇章内容部分,学生就吃不透,所以没有达到彻底的、根本意义上的理解。就教师层面而言,培训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较老套,阅读材料的选取不新颖、不切合生活实际,不能迎合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生的需求,也不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学生层面而言,词汇量、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都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分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二、阅读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而且体现于听力、精读、写作等课堂上,阅读理解能力贯穿于听、说、读、写每一种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做出全方位的努力,而不仅仅靠做大量的阅读题目来实现。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纯粹的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想想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带读者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再学习英语时就不会带着消极反抗的情绪,而是把它当成生活的一种乐趣。因此,教师在上大学英语阅读课时,备课工作要准备得更充分些。了解当下学生关注的焦点,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对素材的理解也比较透彻,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课下就会主动寻找与自己相关的材料,慢慢地就会形成自觉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好练习阅读的材料,做到阅读和兴趣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然而,很多学生为了挑战自己,喜欢选一些又难又冷僻的专业型英语文章来阅读,如果能够顺利阅读下去还好,一旦遇到理解问题,读了好多遍都不理解,就会打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因为这不符合自身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的素材很关键。无论是教师课堂上选择的训练材料,还是学生课下自选的阅读材料,都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好习惯,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比如,对于喜欢读小说的学生,教师应该推荐简易版的英文原著来读;对于喜欢篮球足球的学生,教师推荐阅读相关的英文杂志等。

其次,学生应该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阻碍阅读理解的绊脚石就是生词过多。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靠文章的整体语境猜出某个生词的大致意思,但若是生词过多,学生即使有再好的猜词能力,也无法顺利地阅读下去,这自然会影响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扩大词汇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另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好的阅读习惯,如有声地阅读材料内容、频繁地回读等,这样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如先浏览题目,再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内容、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等。

总之,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应该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结论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需要学生积极主动配合,自觉通过努力学习扩大词汇量、养成正确的越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Foster, P. & Skehan, P. 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on Performance in Task-Based Learn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篇8

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篇9

关键词:监控策略 反思意识 《背影》

早在十多年前,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倪文锦先生就指出:从技能训练到策略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倪文锦先生还提出了六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学习策略,“监控理解策略”,则是其中的一种(见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版)。

目前一般把学习策略分成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两大类。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知识去计划、监控、调节以及评估自己的学习活动。理论界普遍认为,元认知高于一般认知策略之上,对认知策略起到统摄作用,是认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达到认知目标和方向的自我调节和监控的内在机制。元认知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调控策略、评估策略三个方面组成,其中,调控策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活动作出及时的评价、反馈,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的一种策略,是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参见刘电芝、田良臣《高效率学习策略指南》2011年版)。

本文所说的“监控理解策略”,是调控策略在阅读理解活动中的应用。所谓监控理解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自身的阅读策略的监控和调节,包括:对阅读方向的调控,对阅读材料的自我提问,对阅读速度和时间的监控,检查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所运用的阅读策略的选择是否有效,使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并根据实际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阅读方法等等。

倪先生指出: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读得更好,不仅在于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而且在于对阅读策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实践证明,初中生目前监控理解策略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现象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导致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的质量不高。请看案例: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片段

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提问:“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几次详写,几次略写?”学生有的回答写到三次背影,有的回答写到四次背影,说详写背影的,有回答两次的,也有回答一次的。于是课堂上几种答案一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像这种场面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常可见到。像案例中这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产生不同答案,这是十分正常的,问题在于,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很少会有学生听了同学的不同回答后,通过再次阅读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问题出在哪里。学习策略理论告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不断对自己的阅读理解作出监控,要不断追问,自己的阅读理解是否正确,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否有效,以随时修正自己的阅读方向,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确保阅读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案例中的学生,就是缺乏这种追问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缺乏运用监控理解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监控策略上存在问题,与教师平时缺乏有效的指导不无关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面对类似案例中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少引导他们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少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方式,很少引导他们通过改进阅读策略来修正阅读理解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

倪先生还指出:监控理解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意识到理解的正确性和深度,以及当发现理解失败时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同前)。这就离不开阅读过程中和阅读结束后的及时反思,可以说,反思,是运用监控理解策略最重要的环节。而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以及阅读结束以后,恰恰缺乏反思意识,包括对阅读质量(如我是否记住了主要内容;我是否理解了课文主旨;我是否理清了课文结构等)、阅读方法进行反思。如案例中的学生,当别人提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就不懂得好好反思一下:别人的答案为什么与自己不一样,主要分歧点在哪里?自己的回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吸纳别人的意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答案?而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实践证明,缺乏反思意识,就不可能随时监控自己的阅读质量,就不可能随时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方式,更不可能随时修正自己对阅读文本理解上出现的偏差和错误。

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监控理解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质量和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增强阅读理解中的反思意识,指导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学会反思,这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监控理解策略不可或缺的工作。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学习知识点的反思。可引导学生采用自我发问的策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例如“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哪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我都理解了吗?”

(2)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反思。这是反思的核心。反思时,着重对阅读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学生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相互评价,看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可以提炼出哪些学习的规律等等。

(3)对学习中情感体验的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对阅读效果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及时调控自我体验,努力让自己沉浸在文本中,排除外界的干扰,克服阅读的障碍,促进阅读的效果。

反思,离不开比较,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学生与同伴相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认真比较自己与同伴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差异,从中找出自己阅读理解和阅读方法上的不足,以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修正自己的阅读理解。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发生分歧时,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要求其他同学耐心倾听他的发言是否有道理,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这样,不但能很快统一答案,而且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监控理解水平。纵向比较,是指自己与自己比,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否逐步深入,自己的阅读策略调整得是否有效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随时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是否促进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搞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懂,哪些理解与阅读要求是有差距的,甚至是错误的,形成差距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思路、阅读策略。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职业院校

当下,职业院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专长优势,担当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喜欢阅读。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的传乘。而阅读对每个人的成长更是至关重要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强,同时又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年龄阶段,这一时期如果能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将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不仅仅能够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在于可以陶冶情操,引发思考,完善人格。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让学生跨越漫长的时间与辽阔的空间,与古代先贤交谈,与未来人类对话。阅读可以让学生实现思想与精神的穿越,而这种美妙的穿越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地阅读在短时间内体验丰富多彩的多重人生经历,学习并借鉴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伴随着美妙的审美愉悦;通过对哲学作品地阅读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世界,思考人生,寻找人之为人存在的根本;通过对心理学作品地阅读学会如何认清自己,正确处理心理及情绪问题等等,不一而足。所以,阅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美化人的心灵,让人们能够多视角的看世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智慧与创造力,阅读可以给人们带来真爱,带来人性美。可见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年龄段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美化心灵,增长心智,提高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这是使学生喜欢阅读的重要前提。

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随意性强。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除了对考证类书籍的阅读目的比较明确外,对于其他阅读书籍的选择则感到迷惘,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快餐式文化地冲击,使得学生的阅读日渐浮躁而浅显;而经典名著、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经济等诸类的书籍则日渐被漠视,课外阅读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与娱乐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读目的,因为阅读目的决定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又进一步激发阅读动机;只有在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有正确的阅读动机;而正确的阅读动机可以确保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

恰当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及阅读目的选择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随着新媒体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人们既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进行阅读,又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碎片内容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比较高效,信息检索、书籍导读等内容适用于此法;而对需要浅层次地扩大知识面,或快速查找资料,或是纯娱乐性阅读则可选用浅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游览的方式,一目十行,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快速阅读的一种方式,要学会合理运用;而浩瀚的书籍之海中更多的是饱含作者丰富情感、思想性深邃、富含哲理等精髓的优秀作品,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读,这类作品往往需要人们进入作品内容情境,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读者的情感与思考,这就要运用深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时恰当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是实现阅读目的和提升阅读效率的有效保障。

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课外时间比较多,学生如何安排阅读时间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要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惰性,培养意志力,要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与一定的阅读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渐渐养成,学生将切身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充实、审美愉悦等快乐感受,阅读终将会成为学生每天的必需品。在学校里,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书籍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选择范围,同时组织学生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阅读体会中拓展阅读视野,并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逐渐在学生间形成良好的爱读书的风气;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校图书馆及学校所在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籍,长此以往,将会一步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带给学生智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主动担当起引导学生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的美好转变,让读书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使学生乐于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学生课外阅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学术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5作者:赵惠珠

篇11

【关键词】阅读习惯 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谈一些体会和浅见:

(一)速读原文文本——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本,了解文本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有的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就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意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二)审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 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

4、想像说话,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三) 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进行答案定位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语文阅读理解中,回答问题要精炼,摘取原文则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题目得分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

篇12

一、探索新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下列步骤:

1.做阅读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故事梗概或其他相关信息,提供几个线索性的问题,进行阅读训练。

2.课堂阅读。

3.检查阅读效果。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理解文章中描述细节的程度;通过让学生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了解其读后的推理能力;通过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或口头复述主要情节,了解学生深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概括,应用能力。

4.解释阅读疑难。教师可向学生解释本课学习的重点语法内容;教师要严格控制讲解时间,切记东拉西扯,一泻千里。

5.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可分口头与笔头两种。口头如朗读课文或复述课文的一部分,笔头如改、缩、仿写某段文字。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坚持“精、易、活、趣”的原则。

二、建立有效的立体型教学网络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除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外,还做以下工作:

1.在课前进行导学,进行预习性阅读。教师应指出具体要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为课堂学习准备。

2.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复习、巩固并及时检查学生掌握认真评改作业,定期打印与教材同等水平或稍高于教材水平的阅读练习,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

3.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如会话表演、朗读、朗诵比赛、阅读竞赛等,须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双边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训练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的途径主要有这样几个:

1.教师正确教法的影响。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加上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法的影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2.源于课堂教学。教师在组织阅读课教学,处理教材时,要注意渗透对其方法的培养。例如教学上“用英语讲授英语”就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学法要求,即要学会用英语理解语句、课文,用英语归纳复习方法。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阅读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上是不够的,必须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思维方法对头,学习才能对头,所以阅读方法指导的本质是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篇13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篇14

关键词:阅读;中年级;能力

小学生从低年级升到中年级以后,进入了全新的阅读阶段,但是,他们的识字数量还不够多,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三年级正是开始学习作文的时候,在写作时也写不出什么生动的内容,如果我们不对其加强识字与阅读教育,就会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下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等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育目的,所以,我们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下面就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进行论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而不是只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演讲、知识竞赛、阅读比赛、课本剧形式,这些形式常被学生所接纳,活泼有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本突出趣味性,内容丰富而儿童化。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用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美文或者诗歌的学习,可以用讲故事比赛进行寓言故事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阅读比赛,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且这种参与方法往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深刻的印象。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阅读总结,把学生的学习体会说给大家听,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迅速的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中逐步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这些方法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读,而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那么,他们的阅效率非常低,难以达到阅读效果。阅读一般可以分精读、泛读,当然也可以分为默读、朗读、速读等。首先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阅读方法也不同,可以选择相对应的方法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比如说,初次看一个课文时,要求先要了解文章大概意思,这时候就用到快速阅读的方法。然后再用泛读的方法,仔细地阅读,读完之后能大致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接下来是精读,逐字逐句地读,细细品味,能从思想上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在一节课中可以教会学生要阅读的方法,但是指望他们阅读很多内容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学生把阅读带出课堂,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阅读学习,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到到阅读中去,多积累多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阅读思考,理解文本中的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知识的内化。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养成摘抄优美的词句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当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难题,比如,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这时候,要让他们记下来或者及时问教师又或者通过工具书解决问题,通过难题的解决,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也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精读、默读多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细细地品味,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在阅读中进行缜密的思考,边阅读边归纳,形成整体的感受。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而且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不同的阅读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我们要正确运用阅读方法。

三、把读与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学生的阅读学习归根结底是让他们运用,只有阅读而不能运用在生活中,那么阅读也是无效的,而把阅读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就要让他们注意大胆地运用阅读知识,进行必要的练习,让他们懂得去运用。比如说,练习写读后感,可以进行阅读知识的积累,更好地运用语言。阅读中还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除了进行知识的锻炼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对好的词语要进行推敲和品味,并想办法让他们记住并能灵活运用。比如说,在看一部动画时,教师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阅读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青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2]林伟.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初探[J].新教育,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