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 谢富平 性别: 男
年龄: 22 岁 身高: 162CM
婚姻状况: 未婚 户籍所在: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
最高学历: 大专 工作经验: 1年以下
联系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 浏览次数: 7次
刷新时间: 20xx-12-16 简历等级: 普通
求职意向
最近工作过的职位: 影像技术人员
期望工作地: 贵州省/贵阳市
期望岗位性质: 全职
期望月薪: 20xx~3000元/月
期望从事的岗位: 医师
期望从事的行业: 其他行业
技能特长
技能特长: 认真、负责
教育经历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大专)
起止年月: 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
学校名称: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获得学历: 大专
工作经历
贵航303医院 - 影像技术人员
起止日期: 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
企业名称: 贵航303医院
从事职位: 影像技术人员
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例如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选科目妖气是仅物理,再选科目要求是化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利用各种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一个专业。
扩展资料
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例如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选科目妖气是仅物理,再选科目要求是化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利用各种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一个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专科;就业率;就业现状
医学类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科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医学影像、核医学、放射线辐射安全防护操作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且可以从事医疗器械的维护与销售等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的工作。通过对张家口学院医学系2009年以来已毕业的400多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我校培养的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与我省产业结构及优化升级的需要是否协调的相关信息,为今后我校医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正确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缩短待业时间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学生发的就业情况主要是围绕就业率与学生的学历、专业、地区、单位的优势等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深层次内容如未及时就业的原因、求职的途径、专业对口率、工作性质、薪酬待遇、稳定性、与市场的需求量是否协调等问题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张家口学院医学系2009―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得到有效问卷321份,调查项目有包括:待业时间、就业渠道、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率、稳定率、保险率、发展前景、是否达到学生本人的期望值。用人单位的意见等细节性内容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1.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专门探讨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很少,且分析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就业率与学生的学历、专业、地区、单位的优势等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深层次内容如未及时就业的原因、求职的途径、专业对口率、工作性质、薪酬待遇、稳定性、与市场的需求量是否协调等问题体现较少。对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更少,国外几乎未见报道。
1.2 研究方向
通过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率、稳求职者本身的主观因素,信息通道是否畅通、是否积极寻找、方法是否得当、要求是否合理等;用人单位是否及时招聘信息、途径、范围覆盖面是否足够,定率、保险率、发展前景、是否达到学生本人的期望值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判断其就业质量的高低。
2 结果
调查结果如下:
2.1 就业方向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就业方向:1)与所学专业对口272人,占总人数的84.74%;2)已就业309人,占总人数的96.26%;3)升学、参军10人,占总人数的3.12%;4)待业2人,占总人数的0.62%;5)当年就业人数309,占总人数的96.26%;6)国办医院203人,占总人数的63.24%;7)私企87人,占总人数的27.10%;8)国企18人,占总人数的5.61%;9)个体、私人诊所1人,占总人数的0.31%。
2.2 就业形式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就业形式:1)有编制或长期合同119人,占总人数的37.07%;2)上三险138人,占总人数的42.99%;3)上五险84人,占总人数的26.17%。
2.3 工资情况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工资情况:1)1000元以下23人,占总人数的7.17%;2)1001-2999元266人,占总人数的82.87%;3)3000元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6.23%。
2.4 总体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满意度:1)很满意51人,占总人数的15.89%;2)满意168人,占总人数的52.34%;3)较满意66人,占总人数的20.56%;4)不满意24人,占总人数的7.48%。
3 分析与讨论
3.1 通过以上调查表格可以发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有绝大多数在毕业后都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比其他专业专业对口率偏高,说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率还是处于很高的水平,就业前景是很乐观的。
3.2 大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年就能就业有少部分继续考学或者参军,与当年专接本的政策有关,深造与参军人数少也间接证明了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就业的方式。
当年待业人数少,就业率很高,达到90%,且毕业生在国营医院的较多,正规公办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率很大。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私企工作人数明显多于国企,与工资待遇有很大的关系,更多学生倾向于工资待遇较好的私人企业。
3.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大部分都有编制或者是长期合同关系,工作稳定性较好。且大部分毕业生都有三险或五险,安全性也具有保障。从而使毕业生可以安心的在本岗位工作,不会出现打的人员流动,因此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还是偏高的。
3.4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大部分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在1000-2999之间,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部分从业人员属于中产阶级,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私企或者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毕业生一般工资较高,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但是毕竟是一小部分,也有个体人员的能力及机遇决定。
3.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满意,只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深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与价值,获得更高的保障与报酬,极少数的毕业生会出现不满现状而离开工作岗位的情况。因此通过自主择业也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间接证明了本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通常人们关心最多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并不能反映就业的质;而就业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就业的量。评价就业质量高低有五个因素:专业对口率、就业率、起薪率、稳定率、保险率。故就业质量高低应包括三个方面: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比如工作的稳定率、专业的对口率;就业岗位的客观条件,比如工资收入、工作环境、保险情况、发展前景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毕业生就业是否顺利,不仅仅取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毕业生本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政策、导向是否有利于求职者;其他还有住房、户口、社会关系等。通过对葛总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引导作用,帮助更多的本专业毕业生尽快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
通过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培养的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与我省产业结构及优化升级的需要是相对协调的,为今后我校医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正确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缩短待业时间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平,李胜,梁军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就业与市场需求的矛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77.
【关键词】 三维重建;医学影像;解剖学;教学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就是指用一系列二维切片图像重建三维图像模型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技术[1]。该技术可以从二维图像中获取三维结构信息,能够提供更逼真的显示手段,能够提供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医学图像,便于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法,发现生命现象的变化规律,在诊断、手术规划及模拟仿真等方面均广泛应用,并为影像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3],因此,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了和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已出现多种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由于三维重建模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且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与其他科目相互渗透、相互结合[4],如果人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可以用到解剖学教学中,那么教师和学生们都将获益匪浅。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并阐述其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Intel3处理器,1G以上内存,1024*1024分辨率,WindowsXP操作系统,人体CT影像数据,扫描层厚为0.625mm。Mimics13.0软件。
1.2 三维重建方法 采用图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软件的阈值设定选择拟重建部分,软件中以不同颜色显示各种拟重建结构;用图像编辑功能对图像边界进行“添加”或“擦除”操作,这样可使重建图像更准确;利用区域增长功能可对选定的结构进行图像分割,再现细小结构的形态,还可利用布尔运算可对图像进行逻辑运算。最后采用软件的三维计算功能对图像进行重建,清楚地再现不同结构的三维形态结构。
1.3 教学应用 讲授我校2011级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解剖学理论课时,使用三维重建软件导入重建的三维模型,对照三维模型讲授各解剖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节。
2 结 果
将断层影像导入Mimics13.0软件后,软件可再现水平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影像。通过软件中阈值设定、图像编辑、区域增长、布尔运算及三维计算等功能对CT断层数据进行图像分割、重建,既可清楚地再现整体的三维结构,也可单独显示各器官的三维形态。在我校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试用,学生普遍反应三维重建模型可以清楚显示人体的空间结构和毗邻关系,增进了学生对医学影像专业的认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理解了空间位置关系,提高了学习兴趣。与2010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成绩相比,2011级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见表1。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运用于教学的2011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及格率,平均分均有显著提高(P
3 讨 论
3.1 各种三维重建方法的比较 李鉴轶等[5]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得骨表面点的空间信息,并通过相应的图像拼接软件快速地建立骨外形的三维模型,它只能对骨的外形进行重建。目前普通使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大多是通过CT、MRI影像进行重建。本研究采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对CT或MRI数据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图像重建,不仅可开展整体器官结构的三维重建,还可显示相邻结构,将此三维图像用于解剖学教学直观、立体。
3.2 三维重建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安装了适当的图像软件后,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在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可以大大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老师而言,首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解剖理论课的教学,各解剖结构一目了然,不用再辛苦而且枯燥地描述各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使枯燥难懂的断层解剖学变得形象易懂。培养了学生立体、空间的医学影像专业解剖思维,从而达到了全面、多方位理解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捷,包尚联,周明全.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3:117-158.
[2] Jin Seo Parka,Yong Wook Junga,Jun Won Lee,et a1.Genera-ting usefu1 image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from the VisibleKorean 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08,3(92):257-266.
[3] 饶利兵,侯发忠,谢正兰,等.医学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2):55-57.
关键字: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随着医学影像学科和新设备的快速发展而建立的利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处理和分析医学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新专业。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在内容、项目上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往传统的理论笔试存在很多弊端, 这种考试重知识轻能力,只能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检查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概念始于1975 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Harden 博士倡导,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应用[ 2] 。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采用了OSCE模式来评价医学生或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力[3,4]。自2010年开始, 我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考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 采取了OSCE 模式的综合考核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我院2010~ 2014 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分别为2010 届48人;2011届30人;2012 届33人;2013届21人;2014 届36人。其中男生91名、女生77名;年龄21~ 24岁,平均( 22±0.8) 岁。所有学生都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学习并取得合格的实习成绩,同时取得参加毕业考核资格。
2 考核方法
2.1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综合笔试(时间120min)
综合笔试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命题,采用100 分制,按40%纳入毕业考核总成绩。综合笔试含基本理论考核( 占60 分) 和病例分析( 占40 分) 两部分。
综合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基本理论考核主要由5 门主干基础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摄影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组成,病例分析由1 例骨科病例和选做1 例相关专业病例组成。
第二部分:临床实践考核
毕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时间一般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第2 周进行,采取三站式方法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按60%纳入毕业考核成绩。
第一站: X线片阅片( 时间10 min, 占30分):考试采用笔试,利用交互式阅片系统提供十个选择题,内容为x线诊断病例,每个病例提供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临床表现,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选择最可能的诊断。
第二站:CT、MR片阅片( 时间25 min, 占40分):考试采用现场胶片阅片,考生根据胶片所见书写诊断报告,提出可能诊断。
第三站:x线摄影摆放(时间5 min, 占30分):选择难易度相差不大的临床常用X线摄影操作40题 ,采用抽签制,每人抽选1 题。两人一组,互为模拟病人,要求考生边摆放边讲解,考官在考生进行操作时或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
2.2组织实施
每一站考核题目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人员命题,实行考教分离。考官由各教研室选派,要求为讲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我院教学部负责审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第一站统一进行,第二、三站由学生抽选题目,每一站考核都安排2名考官,一名为主考官。学生则由教务干事及班干部组织,按抽签顺序参加考核。
2.3 成绩评定
临床技能学生每站考完后,考核教师当场给予打分。 X线片阅片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CT、MR片阅片满分为40 分,24分以上为合格;x线摄影摆放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分数低于相应合格线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补实习1~2 周后再行补考。第二次补考不通过者不予以毕业。每站考核成绩之和便是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最终考核得分。
3 讨论
3.1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经过连续五年实施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习中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操作,更加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3.2以“考”促“教”
通过分站考核,可以发现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如我们充分利用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加强对见习、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能力;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说明我们的理论教学还有待加强。
3.3 解决“一元化”的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模式
多站式考核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毕业成绩的做法,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医学教育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做法。使学生由被动的应付考试,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疾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及临床技能操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对多站式考核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们将会建立一套符合专业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将教学目的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途径及考核原则等要素形成有机的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操作性强的结构系统。使其既符合国际医学教育组织要求,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影像技术多站式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白波, 李伟, 王家富. 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 15- 17.
[2]景汇泉, 张训巍, 于晓松. 影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因素分析[ J] . 中国考试: 研究版, 2005, 7( 1) : 22-23.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卫生类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如《医学影像设备》等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5月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1]。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基础差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而目前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以数学、物理等学科最为突出。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列出相关多元一次方程组后能够正确加以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和数学程度较差,对于教师讲授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听不懂,更难说加以理解了。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领着学生复习或给学生补充讲解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3]。
2.2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2:1,就是说要求有1/3的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4]。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卫生类职业学校,在诸如物理和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实验条件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更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3 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该门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没有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产生老师不认真教,学生更加不认真学的恶性循环。
3.教学方法研究
3.1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向学校申请由自己来担任本校医学影像专业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第二学期的课程,这样,就可以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例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正弦交流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书写和计算方法。教师在数学课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三角函数部分加以较为详尽的讲解。
再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阻网络的化简,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授课中,加强对电学部分中电阻串、并联关系的讲解。
3.2 对于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自己制作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导通原理的时候,如果仅靠教师对导通过程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感觉比较抽象,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课件,把三极管导通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桥式整流、滤波等基础性电路,笔者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仿真电路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从而达到验证电路效果的目的[2]。
4.结论
笔者认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突出人才的适应性和能力性,即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对相关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还具有对各种疾病进行简单诊断和分析的能力。[3]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进行的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娟,浅析新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2~134
[2]熊伟,侯传教,梁青等.Multisim7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
1 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清楚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而医学影像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专业设备的操作单一、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内容陈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医学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早些年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都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者非常有限。而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由于受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致使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也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从业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单纯将书本上的内容“ 灌注” 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实践能力与 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专业知识单一
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上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根据医学影像设备而非学科系统来进行专业划分,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设备知识的技工人员。这样既割裂了专业知识的立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体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县、市及其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高职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本科以上层次学历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从事人员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操作,只管维修,脱离思考,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想要较好掌握、运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由于在对医学影像学理学学士培养认识上的差异, 致使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 培养模式混乱,大多数学校都是借鉴甚至沿用原来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时也很难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生“医师、技师”就业尴尬的现象。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更改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专业类别也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改为“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这就更加确定了其专业方向,即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影像技术领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管理、流通、客户服务等,以及能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理学士)专业学生,2013年9月将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更名后)本科专业的学生,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在不断的促进我们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目前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办学情况,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教学方案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近5年招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评价及实际工作中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理学士)的服务面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2)完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目标来确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理、工、医相交叉,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根据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CT,MR,DSA,CR,DR,PACS等技术的应用需要集医学、医学物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成像技术等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理学和工科的内容,如: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着重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3)建立“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之前国家没有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沿用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士)的培养思路,因此,除了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就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与见习。显然,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若能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与医院、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零距离”就业,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实现“按需”培养,提高就业率;同时,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程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此外,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可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4)编写活页教材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医学影像学设备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受教材需从编写、出版到定购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制,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可与医院、企业一起编写活页教材,与定购的材配套使用,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影像的新要求,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推动“校院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影响力,优化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学科式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量相应较少,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目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102班)47人和对照班(101班)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 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含笔试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6.3±9.3)和(79.8±9.3)分,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 份和39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2)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张继有,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网络信息 艺术设计 利弊
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纵横的时代。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笔者调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其他院校学生不同,他们有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网络学习上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的影响谈起,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措施和对策,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大致表现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视觉反应力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强;思想较敏锐,想象力丰富,个性张扬,不受束缚,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专业特色性强,创新能力强。
二、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不满足于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渴望接触和掌握艺术设计的前沿思想。而网络本身有着开放、互动、信息丰富、动态更新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应用网络时不可避免地会主动或被动接受这些信息,而网络信息对学生而言,有的是“雨后甘露”,有的却是“洪水猛兽”,这些海量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者试从利弊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有利影响
网络提供了快速汲取知识的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要进行设计创作和论文写作。传统的资料搜集一般是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目,通过摘抄获得。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而网络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可以与其他人资源共享,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多学多看,看到他人好的设计作品可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进行设计创作。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通过微博、QQ聊天、E-mail等网络工具可以及时留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信息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模式更加生动、丰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体现和加强。同样,在与其他院校进行学院动态、学术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也变得轻松自如。
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更为紧密,受专业特色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做设计的同时需要及时与市场和客户进行沟通,网络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参加设计大赛,通过“设计竞赛”在网上投稿,通过“设计对话”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精英进行隔空对话,更容易获得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接触到学术最新的信息。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悄然而至。
(二)不利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意识强,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思想容易迷失在网络不良信息的海洋之中,容易忘记自己的学习目标,转而关注其他信息,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艺术类高校时并非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而是由于艺术类院校文化课分数低,更容易进入大学。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较易放松对理想的追求,上网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网络传输速度比较快,信息量大且全面,给一部分学生抄袭他人的作品和论文带来了便利的渠道。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轻松下载和拼凑,这就使得抄袭现象更加严重。很多院校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举办一次设计展览会发现似曾相识的作品很多,创意抄袭现象不在少数。创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抄袭一方面是对原创者的损害,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玷污。长此以往,学生对网络便产生依赖,失去了主动创作的热情和动力。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沉迷网络容易使学生产生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后果。不健康网站的侵蚀还会导致学生学业荒废,有的滥交网友、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遗憾终身。
(三)措施和对策
综上所述,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减少其带来的困扰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加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自身修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在思想上,应教育学生提高判断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适当鼓励,为学生树立信心。
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并对抄袭剽窃等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要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应认识和把握艺术设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发现,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是学生容易滋生惰性和迷茫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针对这些情况特点多展开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如设计大赛和设计讲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艺术创新中去,分散对网络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结语
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给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肯定有利方面,找出不足影响。针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才能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9
0 引言
探索可供高职学生有效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高职学生更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跳出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职院校教学法,它将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和子项目,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教师清晰的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以学生很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典型工作环境中的典型任务为蓝本进行设计,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教师布置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全部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将高职课堂由教师主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进行转向,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高职课堂的主人。其次,使高职课堂重点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渡,高职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第三,使高职教学由课堂为中心变成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从此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由于在校高职学生不具备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能有效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高职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展项目任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实践艺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艺术创意,不断在任务中修正自己的专业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中获得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2 有助于实践理论统一
以往的高职教学是教师单向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讲授课主要以黑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艺术设计知识,不能有效使学生形成艺术设计能力。学生的能力形成只能在校内或校外实习中才有机会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效实践了艺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项目教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速形成了学生职业能力。
2.3 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独立实施完成项目为主线,教师只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创设了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创意的空间和宽松的情境,项目布置时教师往往不规定明确的设计方法,因此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灵感进行设计,而更愿意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一展自己的所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得到有效培养。
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的过程应当既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的设置既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又要体现实践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项目的选择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设置应当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练习,通常选取的项目应当与社会的需要高度吻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给学生留出能够发挥出创意创新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不规整的户型,从而增加项目的难度与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项目的设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
3.2 项目的分组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来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强弱搭配,又要给每个学生都布置有效的具体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分组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分组完成后,还应当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3.3 项目的考察
项目的考察阶段主要完成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考察还应当深入到项目的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的考察重点围绕客户进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非专业人员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揣摩客户的要求,从而形成有效把握项目的能力。
3.4 项目的咨询
学生在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容易在项目数据的整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色彩的调配、造型的选择、风格的特征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必要指导,既要启发学生的灵感,又要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
3.5 项目的设计
在有效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学生就需要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工作,这需要各小组围绕客户的要求进行风格、空间、色彩、选材等具体的设计工作。教师既要把握学生设计的进程,又要给学生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6 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客户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讲评这三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从设计的具体细节方面进行评价,客户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角度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符合市场需要。
4 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既要使学生沉浸在具体的项目中,又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一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4.1 项目设置多样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应当有一定的多样性,项目既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要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既可以是实际应用的模拟,也可以是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总之,项目的来源渠道多样,项目的设计要求多样,项目的风格特征的多样,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4.2 项目教学参与性
项目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又要注重发挥尖子生的专长,还能使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参与性,使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在项目中获得发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获得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项目教学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把握好每项工作的具体进度,从而在项目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码时代,摄影技术,艺术设计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结合高超的计算机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进行修改及创意表现,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像处理商业摄影是以传播商业信息为目的,以摄影艺术为表现手段的一门专业摄影,它包括商业静物、商业人像、商业风光摄影,是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摄影技术为艺术设计创作图像素材的能力,它是连接摄影与设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商业摄影的综合训练,可为今后继续学习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一般只安排四周共64―80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必须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特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摄影技能训练,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基础摄影训练入手
不管学生有没有上过基础摄影课程,都应该在商业摄影教学之前进行不少于1周的基础摄影训练。对于有摄影基础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器材的操作,加深对摄影理论的理解。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的重点是专业摄影器材的使用,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等摄影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基础摄影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使用专业器材进行拍摄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开始就学习专业性很强的商业摄影布光、测光、曝光、对焦、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缺乏对专业器材足够的认识,往往会手足无措,拍出来的片子也非常的糟糕。这样不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耽误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感觉商业摄影课太难,产生一种畏惧和消极的情绪,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基础摄影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少讲相机结构、光学成像原理,把专业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测光与曝光控制方法、景深控制方法教会即可,重点放在学生的摄影体验上,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人像、风光摄影训练。通过一些轻松的拍摄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操作相机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表现力,有利于接下来的专摄影的学习。
二、通过分组教学合理安排棚拍实训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商业摄影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全班学生一起进入摄影棚进行拍摄实训。根据摄影棚的大小、摄影器材的数量,教师要合理安排各小组进棚的顺序和时间。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安排4组学生同时进棚实训,每次实训时间为2课时。并安排没进棚的小组做好拍摄计划,寻找模特,完成商业摄影的创作草图、光位图、道具准备。这样,实训与准备实训交替进行,既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实训教学可以使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挥作用,学生在讨论磨合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明确各自的分工,比如摄影、灯光布置、道具制作、化妆等等。这样学生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普通教学针对个体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三、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
教学示范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几种经典商业摄影技法的演示,进行专业相机操作、灯光布置、道具使用、模特姿势设计、曝光控制、后期处理等的示范教学,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掌握到各种商业摄影的技能与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模仿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与学生一起研究优秀作品的拍摄技巧与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分析来的拍摄技巧成功模仿出高质量的商业摄影照片,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商业摄影创新打下必要的经验基础。
四、强化数码后期技术教学,紧跟行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日趋成熟,在商业摄影领域里,数码摄影已经全面的取代了传统摄影的地位。相对于传统摄影,数码摄影在工作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一边拍摄一边通过液晶屏查看拍摄效果,可以及时的监控到照片的质量,而不需要等到洗出照片。从而使拍摄的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通过数码后期技术,摄影师只要拍摄一些原始素材,便可以依靠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来完善和再创造。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应利用数码摄影技术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掌握传统摄影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数码摄影技能,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做到与职业要求接轨。从课程的组织、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商业摄影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实践 专业竞赛 专业数据库
一、当代设计教育的普遍性问题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兼顾艺术的感性与创意,以及科学的理性与实践两大支柱。而目前国内在前期专业扩大招生的背景下,很多院校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在专业教学方面易呈现出三类常见问题:第一为“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并将艺术设计教育简单理解为单纯的“就业教育”,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以致最终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难显优势;第二为“指标化”的成果评价体系,在国内大多数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中,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采取与传统文理科相同的“指标化”方式,很多专业教师和学生囿于指标考评体系的要求,不重视相对自由和多样化的艺术性内容,从而偏离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影响了专业的健康发展;第三为“套路化”的教学实践内容,艺术设计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艺术类应用型专业,在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时展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套路化”的倾向,使艺术设计教育背离了其核心精神。
二、专业竞赛与数据库建设的辅作用
上述三类问题的普遍性已成为国内设计教育事业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不能仅将解决问题的途径孤立地归结于课堂教学之内,而应将眼光放宽,将课外教学环节纳入其中,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并了解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一)艺术设计专业竞赛的特点与作用
目前,面向学生的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竞赛丰富多彩,为各院校在设计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利用的丰富教学实践基础。根据其组织形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首先是由企业、机构等直接或间接的赞助或组织,为征集优秀的设计人才或设计作品,以设计实践为主要形式来开展的竞赛。例如“IDA国际家居设计大赛”的“实践性设计竞赛”等。此类竞赛赞助方可以通过竞赛以低成本,挖掘新的人才,也使参与的学生拓宽了眼界,获得了与国外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需求的交流机会。其次,如中央美术学院和《建筑创作》杂志社共同发起的“边缘空间”设计大赛,主要由院校和行业协会主办。此类竞赛主要是指以学术交流为主体,一般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其比较注重设计的概念和设想,为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比较的绝佳平台。
虽然这些专业竞赛在组织和参与等多方面尚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但基本都能够有效发挥、丰富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辅作用。而在院校方面,如果能把握组织或参与竞赛的正确方向,则可为艺术设计教育拓展新的模式和机会。
(二)艺术设计专业数据库建设的特点与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数据库,主要是指以现代电子数据收集、存储、编目查询为主要形式,以计算机存储设备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艺术设计各类专业信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电子数据库。在人文科学领域,尤其是艺术设计领域则显得比较匮乏。
在数据库的选择方面,一般来说应注意学科范围、信息量、权威性与学术性、时效性与过期可获得性等几大方面。①数据库建设过程的意义,即如何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并参与创造、维护适合于自身专业学科特色与发展特点的数据库。这一建设过程甚至可以等同于数据库本身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其实质上是一个建立、丰富、梳理和组织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科与个人的特点就会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如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的“汉画电子数据库”,主要以收集整理全国各地的汉代画像砖石的文献、图像、研究报告等信息为主,兼顾汉代其他艺术资料。目前,其已成为国内该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开放性的电子数据库之一。
数据库建设的本身既是专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理论学习的良好途径,会为课堂理论学习提供非常有力的辅助。
三、专业竞赛、数据库建设与课堂教学三者的互动关系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十分重视专业竞赛、数据库建设与课堂教学的“三角互动”关系。
实践证明,积极参加高水平的专业竞赛,有助于形成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设计素质和水平。学校自2005年起,连续7年组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参加“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的评比,共获得了3银、2铜、19优秀的成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各设计专业教研室都以参与、分析、总结各类专业竞赛为契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建设并完善了适合于本校专业特点的“艺术设计专业成果电子数据库”。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正计划建设更加完善和系统的专业数据库,这不仅是为竞赛服务,更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夯实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且提高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理论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落于实处。
结语
“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内容。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方法与内容上肯定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②在上文中,笔者为解决目前“简单化”“指标化”“套路化”等不良倾向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办法,即三者有机互动的模式,也正是教学整体化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注释:
关键词 平面广告设计 项目化教学 实训 应用
平面广告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培养从事图像、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与广告元素相关的设计人才。项目化教学,是将授课内容和训练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具体来讲,就是将课堂训练演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实训。笔者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尝试了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了实际的设计工作,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文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项目化教学产生的相关背景
高职与本科院校不同,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综合人才,要求学生不但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以适应岗位的需求。如何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一毕业就能上手,这就要求高职的课程必须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就能直观的学习到工作的内容,才能实现毕业后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教改的主要方向。
二、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广告公司设计师的工作,将一个完整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包括资料的查找、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但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是布置完任务即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实训项目,让学生充分学习感受。然后再由学生或个体或组织团队进行独立项目的制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趣味性。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特点
平面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进行的设计,也就是替产品、品牌、活动做宣传推广的。追溯最早的广告设计,就是早期报纸上的小布告栏,到现在越来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平面媒体广告、电视影视广告等等。平面广告设计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为手段进行的一种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与一体的造型活动。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把技能放在第一位,如何能进行熟练的运用,在新闻出版、广告公司等部门进行广告设计工作,是开设广告设计课程的目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广告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学生已经修完大部分专业课,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如何引进或者创造适合学生实训的项目,设计好教学内容就成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内容了。
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如:“图文编排”这一章节的训练,可以命“某产品宣传单”为项目题目,在要求中给予颜色、品牌的设定,交由学生进行创意和方案,并最后提交电子稿和纸质输出稿。教师进行评级和展示。
其次,要注意项目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 必须与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学生在进行项目之前,已经熟练掌握设计软件,能进行图片处理和文字编排,所以给予的命题,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不会出现的挫败感。
(二)项目的教学与过程
项目制定后,老师要起到讲解和协助的作用,同时要展示具体的实例给学生看,介绍表现手法和设计思路。但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少讲”,以免学生打不开思路,容易模仿而非创造。设计的灵魂是创意,要更多培养和鼓励的是创新。所以教师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
整个项目化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执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收集资料、资源整合、方案创意确定到最后的实施整个流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项目化教学的初衷所在。如以项目 “某企业宣传三折页”为例,本项目是某广告公司委托笔者进行的实际设计业务。笔者用来给学生做实训项目,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此类三折页设计的要求与方法,同时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设计稿。得知是真实的企业业务并中标者能得到相应的现金奖励后,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此项目中笔者规定,自由组队或者独立完成均可。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组队进行设计。最后的效果非常好,作品也被企业老总选用并支付了现金奖励,这样的激励使得学生的自信与兴趣倍增。同时对于工作流程和客户需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当然教师确定项目的时候要评估哪些项目难度会大些、哪些项目更有创造性,有选择的安排并指导。
(三)项目的效果与评价
项目的评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虚拟项目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另外一种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则是以中标的情况来评价。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小组团队的表现和学生与其他成员间的合作能力以及个人的专业能力都是考察的标准,具体的比例和实施按照各院校各系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即可。总体而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挖掘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在团队中能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团队荣誉感。
四、结束语
在高职教改的风潮中,越来越多的项目化教学法、工作室制的教学法等被拉到教学前沿,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到企业锻炼,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才能让学生“学的都是新的,教的都是用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