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7 11:26: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高效; 实践;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4-01
能否"高效"是课改前后的最大差异。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方式和课堂文化的重塑过程中,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心并被日益放大的一个显性概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花最少的时间,产生最大的课堂效益是基础类学科教师口中的热门词,也是大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的教育目标,但取得效果者寥寥,大多数教师在在课改的道路上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泥沼,收效甚微,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教学的"量"上,饶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1.客观现状及分析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从2010年开始课堂高效改革,我也在学校指挥棒下奋战了5年,但5年的课改也让我回到了起点。语文教学还是摆脱不了那魔咒――"没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中学各科的轮流轰炸下学生疲于应付,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已经潜移默化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方法,这样的情况对我来说不能不说是屡战屡败。
转机来自于2014年3月,在学校公开课上的一次偶然。那是一次历史课,我震惊了,这感觉和语文有区别么?从没仔细接触过的历史的我又找到了一条屡败屡战的理由。我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历史"。
2.历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排序与初中语文学科有着惊人的交叉和渗透,文史能结合,既有利于让历史课堂神采飞扬,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也能让语文课堂融入更多的人文感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用历史层面的感性思维来审视语文课堂中的情感高地极具实践意义。
3.课堂及习作取得的效果
初步选定的试验对比班级是八年级平行班1班和2班,2班由我担任语文和历史教学,以"课堂效果"和"习作"作为实验阵地。课程设置分别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近代的中国――侵略与反抗》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战争》。两门课程有着极其近似的课程安排。甚至把历史语文混合起来讲都不会有任何的不妥。
在语文和历史的这个单元的教学中,用学生的话说,仿佛没搞懂什么时候是历史课,什么时候是语文课,语文课上多了历史的悲凉,历史课上多了语文的华丽。
在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课的时候,用以前的讲法,历史背景轻描淡写,整个过程学生还是在学习语文技法,自身难得融入其中,但现在我的做法是这课和历史的《劫难中的抗争》这单元混着讲。学生用不着分清我是说的历史还是讲的语文。整个3节课的过程,英法联军狰狞的面孔就映照在学生的瞳孔里,我看得出,学生激动了,把一个青少年特有的血的冲动,融入到了雨果温文调侃,嗔嗔怒放的言语之中,历史的沧桑真实、 浪漫文学的热情夸张和学生那拳拳爱国心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学生激动了,我也激动了。
在历史单元测试中,最后一题是《和平离我们远么?》历史课写作文,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是前所未有,但我尝试了,激动未平的心闭上嘴用汉字来表达,那是痛苦的,是急迫的,连平日为找素材都大费脑筋的习作,我也解决了,当然,我只是把语文课后习作《世界何日铸剑为犁》改了个名字,趁热打铁而已。
这种教学模式我整整用了1年,取得的难以置信的效果。
首先,学生听话了,上课专注了,愿意听了,真正的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次,师生感情更好,学生更善于表达。
再次,学习效果提升了,作文写的出来了,思维方式更加感性了,知识面宽了,连苦涩难记的历史也记得住了。
最后,作为一个青少年,更加热血了,对世界,对中国,对民族,对英雄,有了新的看法了,或者说,叫世界观更"正"了。
4.教学实践的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历史和语文这两科同宗不同门的学科上,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历史课程的安排和语文课程很大程度上是相关联的,教学进度也是可以统一的,完全可以互补互通,但是受限于中学课程的设置,几乎没有语文老师兼任历史老师的,从而导致两门学科脱节严重,各为其政,以我校为例,很多语文老师对历史事件居然一窍不通,三年语文课,没讲过一件正在发生的实事。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职。
中学课程表面看来是科科独立,其实内在的关系千丝万缕,相辅相成,这种科目内在的联系现在正在人为的被切割,对教学来说也许能看见眼前利益,但对教育来说那就是"毁人不倦"。
如何才有效,才高效。不是一分钟不停的灌输中考要考的知识,不是围着考点不停的琢磨,课堂中赋予学生人的灵魂,做人的本质,才不枉"育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 《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 李炳亭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3
[3] 《谛听教育的春天》 郭思乐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分析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很多高校都会以社会调查研究为重点,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把实践教学形式局限在社会实践上,就会限制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形式的全面认识,使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外延的拓展。
2.实践教学环节普及面不大
目前,即使在社会调查研究方面,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还不能在大部分学生中普及,社会调查环节多是与校团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三下乡”活动结合进行,目前只能做到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停留在以点代面的层面,还没在绝大多数学生中普遍展开。这与国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要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3.实践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交通、通讯、资料和聘请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课,等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问题,教育部曾下发过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限于财力问题,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上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十分有限,与专业教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
虽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有了一些具体形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但从实施情况看,规范性不强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对课时、具体计划、实施方法等未作具体规定;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即使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计划,但是也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大纲的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1.明确内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即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局限于社会实践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完整内容。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教学方式。”根据这样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广义而非狭义的教学方式。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除了社会实践以外,还可以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各高校本身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或形式的组合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有效途径。
2.健全形式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及面不大的问题,单一地依靠社会实践是不够的,即使有的高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时间和师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参与的学生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解决普及面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寒暑假或节假日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在课堂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自学自讲中来;在校内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内重大庆典活动,也可以通过对校史馆、校内实习工厂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践机会;在科研实践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全员撰写经典读后感、调研报告、命题作文、讨论提纲和自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上面的哪种形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都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研究的对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客观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加大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各种形式的顺利开展还有赖于高校长效的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力的物质基础。它要求高校管理者同等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高校相关部门应有明确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即高校不仅要有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教学经费,而且还应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的量化标准,这样才能建立一种长效的针对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上也应做到经济、节约、高效,保证教学经费真正用于实践教学。总之,只有在建立起长效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4.规范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规范的实践教学机制是重中之重。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教学的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即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实践教学;(2)规范性原则,即每次实践教学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有计划,又有过程;既有结果,又有实效,不走形式,持续开展;(3)多样性原则,即实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4)因地制宜原则,即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形式。目前,各个高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看”和“走”六种形式:“听”即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听相关的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说”即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读”即学生根据课程特征和内容读教师指定的经典著作,然后撰写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写”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社会重大事件,指定命题,让学生撰写论文进行评比;“看”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发表感想;“走”即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以上六种实践教学的形式,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规范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实施。有计划,即实践教学在实施前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教研室和教师要上报计划,通过学院审核;有目的,即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有组织,即实践教学过程应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各教研室直接组织实施,广大教师应广泛参与,并且在实践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收回学生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应确立体系意识,即不仅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针对性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机制,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不断创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对策和创新形式,才能达到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基金项目:
辽宁工业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高琳(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艾志强(1975―),男,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88.
第一,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坚持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的兼顾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的另辟蹊径。大量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首推言教,二靠身教。言教通常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阐述清晰有关该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党的有关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具体到就业工作中便是对那些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要做出恰当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接受真理,认同组织信仰。身教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引导、感化和教育学生。
第二,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就是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本学科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去,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去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帮扶互助氛围。毕业教育是指在学生毕业学年进行的集中教育。由于处于临近毕业,择业、就业问题成为毕业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毕业生们普遍情绪不稳定,此刻对毕业生们的集中强化教育,有助于化解这种风险,缓解紧张情绪。把日常教育活动的优秀成果和毕业教育的特殊特点结合起来能保证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不容易问题。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方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学校、家庭、社会作为这个综合系统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则必须制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目标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家庭方面要发挥好基础作用,起到奠基效果,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起着持久的影响。家长要帮助子女规划职业生涯,做好人生发展的重大选择。其次,社会要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和见习机会,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创造。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和各用人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广泛收集汇总信息,并根据需要建立人才需求交流储备库。学校也要兼顾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家长一道做好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整合就业信息资源
就业工作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地重复和复制以往的经验与判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库等等相关举措。互联网时代,教育多媒体等载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及灵活便捷性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这彻底改变和颠覆了以往简单枯燥的说教。利用现代远程传播技术的灵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及时性、联动性的优势,源源不断汇总收集当前的就业信息,通过多种终端方式掌握最新最快的用人需求,及时处理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以往的就业信息的弊端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组织队伍建设
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其组织发展建设对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从业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对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教书育人,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光荣使命赋予了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拥有崇高理想信念,信仰的高校教师,通过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彰显个性的人格魅力不断地影响学生。因此不断吸收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投身于充满活力的学生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教育系统的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就业起着引导的作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觉悟,着重培养既懂得传播就业择业知识,职场需求等岗位必备技能,又懂得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教于乐,具有战斗力的一支专业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通过充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协调各方力量,建立具有专职的就业指导队伍,合理区别细化组织结构,有必要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简单而又系统的梳理。
第一,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努力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和指路人。
第二,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热爱学生工作,懂得呵护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热忱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的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总是选择对课本内容进行通篇复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字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是事实,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性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轶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等的把握。
课外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学习的重点,那么在学习时便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免在学习时开小差错过了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点多、繁杂,因而很容易就遗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高中生往往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试时却总是失分,这就是因为平时练习不多,记得不扎实,在考试时一紧张就混淆了记忆。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效率;高考
在任何学科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语文学科学习同样如此。在高中学习阶段,各个学科内容均比较多,我们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因此提升学习效率也就十分必要。在高中语文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并且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方式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使我们在学习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达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1提升高中语文知识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为能够使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一项必要任务就是应当提升自身语文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真正喜欢学习语文知识。在实际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比较低都是因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语文知识比较枯燥,最终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在笔者看来,在高中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为能够提升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积极发现语文的魅力,要意识到语文语言的美感,为能够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我们可将语文知识学习与一些我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联系。比如,在可观看电视及电影过程中,通过演员台词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感受汉语吸引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奠定较理想的基础[1]。
2系统整理语文知识内容
在高中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为能够使语文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我们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学习方法,应当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这样才能够保证将语文知识更好掌握,才能够使自身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比如,在对议论文进行学习过程中,我们可归纳总结出相关议论文表达方式,整理相关论证方法,从而将高中阶段相关论证方法均能够较好掌握,在进行议论文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理解相关论证方式,才能够更好对议论文进行学习,从而将议论文相关知识更好掌握,使自身学习效率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再比如,在对文言文进行学习过程中,可对相关的一些文言词语进行总结归纳,将这些文言词语的用法系统掌握,从而在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时能够更好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用法,更加应当注意对其进行总结,主要是因为这些虚词就有多层意思及多种用法,在不同课文中表现出不同意思,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这些词语意义及用法更好掌握。除外之外,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诗词鉴赏往往属于难点内容,在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过程中,为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可系统归纳诗词鉴赏中常见问题及鉴赏方法,这样才能够将诗词鉴赏技巧掌握,从而更好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2]。
3增加自身知识储备
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其实质属于一种语言学科,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除掌握一定技巧之外,增加知识储备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我们语文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高中语文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极掌握课本中相关知识,同时应当掌握更多相关的课外知识,从而使我们的知识面能够得以扩展,使自身知识储备量能够得以增加,从而为更好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奠定比较理想基础。具体而言,我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阅读中外名著,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表达方式及描写方法,这对于我们作文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利。另外,在对高中语文课文进行学习过程中,也可了解更多同一作者其它文章或者相同类型文章,这对于我们更好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十分有利。比如,在对李清照的词进行学习过程中,我们可在课外了解李清照的其它词以及其生平,这样一来可更好掌握李清照的词的风格,对我们更好理解她的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从而可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3]。
4结语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具优势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及途径使自身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从而更好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笔者希望本文所阐述学习方法能够对大家有一定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探索更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进行语文知识学习。
作者:胡水灵 单位:沂南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润土.初高中语文区别与学习方法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一)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字:高中语文;文化素材;有效的运用
中国分类法:G633.3
0引言
新课改中明确的规定,当代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让学生学得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得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高中生们从内心感受到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以及高中语文给学生们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全面的、充分的运用好文化素材,帮助学生发现高中语文中蕴含的真善美。这对于学生良好的情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1简谈文化素材和高中语文教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文化和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的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我国文化的传递的过程,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这从我国的历史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出来,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国当时的文史类知识发展比较兴旺所引起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时的政治体制相一致的。其次,教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于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什么类型的教育那么这个人就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当中,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教育所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文化所制约。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教育方面处于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内涵也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方向。文化的氛围对于一个学生性格的成型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学习的因素当中,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够使一个学生由被动灌输学习转移到主动的追求学习的状态。
教育对于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一,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对于文化的传递,其二,教育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文化的再发展,这是很大程度上实现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教育能够实现对于文化的过滤,因为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剔除不好的文化继承优秀文化的过程。这些其实就是教育对于文化的反作用。
2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运用文化素材
2.1加强学生对于显性以及隐性的文化素材认知
高中语文中的显性的文化素材通常能够被大家直接的感知出来,例如,很多的成语典故在课本中被非常清楚的罗列出来。此外,一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也会详细的标注出来,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国的优秀文章。这些显性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的一些隐性的文化素材教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挖掘,因为隐性的文化素材相对于显性的素材更能给学生更大的震撼,尤其是一些包含有丰富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素材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这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生活当中的文化素材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过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高中阶段正处于一个对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的阶段,高中语文又是一个与实际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包含的文化素材和日常生活当中的文化素材进行细致的整理总结,最后将其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整体。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整理好的内容展现给大家,让大家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大的语文因素的存在,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提高学习语文的动力。
2.3有效的将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高中语文当中的文化素材往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深刻的,尤其对于古代的著名的诗词,其中往往蕴藏着诗人(词人)非常深刻的内心情感,例如,我国古代诗文经常出现的“月、菊、松、柳”等意象,这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色彩。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现代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文学素材使学生能够正真感悟中国文化的真正的精髓所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底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气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素材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文化素材的运用必须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到学生,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非常不理想的。
参考文献
[1]章媛媛.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赖娟红.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素材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16.
【关键词】网络;教育技术;高中语文;运用
一、意义分析
现如今,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将便利条件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出来,而且在我们生活各个角落中都能看到网络的身影,方便了我们的工作,深化了学习内容。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学生时期,在校园、班级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样也少不了网络的参与。高中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如何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们将来择业、就业、步入社会的敲门砖。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150分的分值也凸显了语文在高考科目中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课堂的需要,以往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也让学生难以产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的融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以此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发散思维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教育变革的目的。
二、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网络技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习,除为了增长知识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高考,高考试题均是由高中课本知识中提炼引申而来,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不管教学方法有多么先进、合理,它都不能孤立存在。因此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必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如何将网络教育技术与课本内容结合的更有效、比例更合理、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需要更多的人物介绍、背景介绍、作者心理分析等晦涩难懂的章节、知识点的情况,就需要更多的利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其提供背景资料及课外知识。对于需要教师细致讲解的章节、知识等,就要相应缩减网络教育技术的使用,以此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短歌行》时,此文通篇均是以乐曲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艺术形态的表达方式而缺乏对文中内容与情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利用网络技术将《短歌行》创作时所处于的时代背景、作者曹操所表达的雄心壮志等资料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教师再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其中所引用的《诗经》、《论语》等艺术形式和词句等进行一一阐释,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以引导为主,灵活运用网络教育技术
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网络技术时,要多以引导为主,采取灵活运用的方式,既要避免运用形式的单一,也不要过度依赖于网络技术。要在运用时注重创新,在方法上尽量灵活多变,以期让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上持续的发挥作用。以《涉江采芙蓉》为例:因为时代的原因,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讲解诗中内容时要着重细致,尽量避免过度的使用网络,在完成重点词句含义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网络技术围绕着本诗词进行补充。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此诗的鉴赏动画短片,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短片中配以形象的动画、优美的音乐,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握作者内心情感变化,利用直观、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古诗词,加深记忆力,优化课堂。
(三)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语文课堂多元化
一、开宗明义,初步阅读文本
高中语文阅读课开始新课前,由于阅读文本很多,笔者建议在课前教师引导高中生自行预习阅读文本,激活高中生对文本阅读的背景知识。而且,在语文阅读课中,语文语句较分散且贯穿整个文本,教师可以指导高中生将阅读文本处理为阅读情境,为学习词汇和理解文本奠定便利条件。结合语文阅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处理阅读文本信息,集中提炼文本问题,总结语文阅读文本主旨。在开始语文阅读课时,教师引导高中生开宗明义的粗略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文本主旨,从阅读文本中提炼细节信息。高中生在语文阅读新课开始时,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初步了解阅读文本内容,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掌握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巩固,将文本阅读还原回归文本本身,做好后续阅读课深入学习准备。
二、引而伸之,深入解读文本
语文阅读文章均会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贯穿于阅读文本全文,在阅读中要引而伸之,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紧抓文本主题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应培养高中生抓主题句的意识,提高高中生文本解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尤为关注对高中生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高中生正确阅读文本。如,阅读课中高中生可以在文本段前和段尾寻找中心句,结合阅读文本具体内容进行推理论证,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把握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本时,教师也要鼓励高中生带着质疑和问题阅读,梳理文本基本要素和框架,把握阅读文本发展基础,将质疑和问题贯穿阅读全过程,让高中生重点关注阅读文本中的精炼语言。同时,在阅读中高中生可以随着问题的发展,完成阅读文本的整体阅读,连贯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三、画龙点睛,丰富文本资源
除去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外,高中生还应不断积累和丰富课外阅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文本资源。这就需要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关注阅读文本的同时不断充实阅读量,积累语文阅读知识,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高中生综合语言能力。考虑语文学习发展因素,语文阅读不仅是促进高中生学习的桥梁,更需要高中生丰富阅读资源,丰富高中生语言知识,积累高中生语言技能。笔者认为高中生丰富语文阅读资源可以考虑以下方面:整合利用现有语文阅读资源,倡导高中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语文阅读量;结合高中生浏览互联网的个性发展,利用互联网查阅语文资料,丰富语文阅读素材;倡导高中生多阅读报刊杂志,多了解异域民俗,增加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知识。
四、细雨润物,感受文本思想
高中语文阅读课也离不开高中生对所读文本的读书笔记,因此笔者建议在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做笔记的习惯,鼓励高中生摘抄优美语句,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阅读文本作品中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内心思想,并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感悟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回顾和审视,积极在班级进行沟通交流,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另外,笔者还倡导学生抒写阅读文本读后感,强化高中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和鉴赏能力,启迪高中生语文思维。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应独立思考文本情节,理性分析作品思想,正确评价阅读文本中的人物、事件。通过读后感的抒写,高中生可以对阅读文本进行详细思考和分析,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高中生语文鉴赏能力。
结论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部分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对于教学资源
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特点
1.较强的资源性
高中语文第一堂课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探究意识。因此,高中语文第一堂课具有较强的资源性,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辅助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英雄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来开展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浓烈的才华性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析能力,一般都会喜欢才华横溢的教师。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第一堂课上应当向学生展现教师应有的谈吐风雅、才华横溢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尊重,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思路敏捷,言语谈吐大方得体。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文学语言、诗词歌赋、哲理名言以及轶闻典故,旁征博引,让学生遨游在浩瀚的语文知识海洋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语文第一堂课的预期教学目的。
二、“教师权威”形式
由于学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与周围同学和老师还不熟悉,急于了解新学期的任务、新课标的知识以及新老师的要求,语文第一堂课很多时候便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上大多数都是介绍学习高中语文的目的,高中语文应当怎样进行学习,本学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和要求等相关语文学习内容,解决学生比较关心的语文学习问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未能使教师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教育。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教师为了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常常在语文第一课堂上使用一些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结论性的观点,显得过于权威。这种语文第一课的教学方式其实是错误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探究过程,教师完全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严重影响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的语文第一堂课形式,对那些习惯于跟着教师思路思考的学生来说会觉得不错,然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无疑是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根源。
三、“教师跟着学生走”形式
很多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上除了介绍学习高中语文的目的,高中语文应当怎样进行学习,本学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和要求等相关语文学习内容和措施以外,还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谈谈对语文的看法、学习语文的方法等内容,让他们在发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然后教师再进行语文课堂内涵、语文用途以及语文学习方法等内容的具体归纳总结。学生在逐个描述自己对语文的看法时,重复模仿的情况比较多,慢慢地会使学生的发言偏离原来的对语文看法的话题,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这种“教师跟着学生走”的语文第一堂课教学形式,其实并没突出语文第一课堂的指导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仍然是以形式为中心的课堂,只是把教师要在课堂上表达的内容由学生表达出来而已。
四、“师生平等对话”形式
在语文第一堂课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了“教师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具体流程如下:
对学生进行典型引导。教师列举一些身边或者本校毕业生学习语文的成功事例,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其实并不难,形象生动地感染学生。
感言熏陶。教师要求学生描述语文的用途、学习方法、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差异等内容中的一点,并要求学生描述的内容应当和其他人不同,且内容中应当出现“语文”字样,并要求有一定语文功底的学生在发言时尽量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声音洪亮且充满自信。对于性格内向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适时引导,帮助其成功完成发言,增加其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文学习信心。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口头表扬,对学生发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归纳精要。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发言精要进行归纳总结,起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归纳总结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指导重点来确定。
最后展示。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方法、作业设置等具体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阐述和讲解,要求学生将展示内容作为课堂笔记进行整理,整理完毕便可以下课休息。
在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语文用途、内涵、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中的指导作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要做到以生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很多时候还需要学生积极融入个人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法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借助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实现从语文“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积极转变。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案的教学功能,针对特殊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阅读,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体验式阅读,这样便于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理解与认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上更加投入,积极的开展情感体验,从而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弱,甚至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课堂上容易出现学习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不能让学生根据“学案”完全进行自主性阅读。在应用学案导学法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的扮演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多结合学生的阅读缺陷,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单向灌输的枯燥与乏味,实现教师与学生进行正确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让学生实现更加高效的阅读学习,避免了阅读学习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也不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应用效果,在编写学案时,就必须设置一些阅读互动环节和阅读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一个集体化、互动性的氛围下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会更加高涨,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环节,或者让学生在阅读后就阅读感想进行分享或小组讨论,这样学案导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会营造出更加生动、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思维的发展。
四、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与时俱进,在编写学案时加强信息化教学,编写相应的电子学案,这样教师可以直接在班上进行多媒体展示,便于与学生进行及时的资料共享,避免了学案分发与讲解时的很多麻烦,有助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创新。同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电子学案,可以将阅读内容进行直观化、动态化、趣味化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减少了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思维障碍。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阅读教学中,电子学案显然比纸质学案更有教学引导优势,通过中国古建筑图片的直接展示,或者视频的多角度展示,加上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显然更能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五、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对学案进行整理和保存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教育载体,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语文知识点。在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教师教学思路上的一些问题,这需要及时整理,总结学案导学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师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能力。同时,导学案有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阅读教学思路,它是学生复习巩固的重要资料,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有意识的对导学案进行整理和保存,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 创新教学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倡导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趋势的必要手段和发展的正确方式。在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惯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后的发展问题,以现代化的眼光观察,这些问题将成为高中语文发展中的局限性力量。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语文创新性教学的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整个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实现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发现,成为当下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急需之举。具体来讲,高中语文教师要想逐步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授中,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整个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具有引导性作用,教师具备了新的教学理念就会逐渐完善自身教学方式,否则坚守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师故步自封,脱离社会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想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实现创新性教学的目标,就应该先从教学观念入手,为创新教学的整体框架搭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所讲的创新性教学理念是指符合时展要求的,体现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发展思路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其与传统性的教学理念相比较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认识、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具体来讲,有以下表现形式:
首先,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中,教师教学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而创新后的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技巧的使用,切实以学生学习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其次,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停留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对知识学习以外的学习方法等技能有所忽略。而创新以后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照顾学生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外,还要照顾到知识学习以外的技能的培养,照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
除此以外,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往往处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位置,整个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发挥思考的能动性,也很难激发自主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创新性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动脑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其自主探究、自我创新能力的激发。总之,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要想构建创新型课堂,就应该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会促进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往往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长时间的听讲过程中逐渐失去听讲兴趣,并逐渐失去自我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压,而在缺乏兴趣引导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很难集中。为此,教师要引以为鉴,在打造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时,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来讲,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加以实现。比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一课时,可以在课前通过时代背景的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夜晚情景当中,让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一个内心装载了压力和不安的人的心理动态。同时,教师营造的静的环境将使得学生在动景和静景的对比下,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安情绪。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就是说,教师多给予学生课堂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对小组意见进行陈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与教学手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受现实条件水平的限制,教师教学手段的应用往往停留在黑板、粉笔这样的板书工具的层面。当下,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技术也在课堂教学的领域中获得使用空间。
有很多的高考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有哪些,必背知识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三、温故而知新,总结方法
由于一个专题和另一个专题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考生在复习新的专题时,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效果好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