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0 16:2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媒介融合的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融合性媒介使用与媒介分工
融合性媒介使用鼓励受众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获取媒介内容,并把分散在各媒体平台的内容以某种内在逻辑重新联系在一起,生成新的意义或后续行为。融合不仅发生在媒介使用的技术层面,同时也发生在受众将多渠道信息转化为个体认知及生产、生活资源的过程中。在信息获取上,面对多元化的传播媒介,融合性受众倾向于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或性质,综合获得信息,并进行整合得出认知与判断。受众的媒介素养将影响其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及最终认知的形成,如电视的官方性,互联网信息的草根性、庞杂性及待去伪性等。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及网络收视调查显示,有2%~4%的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台官网、门户网站、微博及贴吧/论坛/社区等渠道获取电视新节目信息,这部分观众在电视或互联网上收看节目后,会“与在线好友分享”或“给节目打分、发表评论”。网络平台的参与性、社交性使受众以个性化的方式分享、评价热播电视剧的经典对白或潜台词,这成为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人际交流的网络表达方式,丰富或是改变了电视传播效果形成的传统路线。
虽然媒体使用率的消长及格局变化时有发生,同时某些媒体的某种特定功能已然消失或面临被取代,但从纸介质到数字化介质的媒介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传统的书籍和报纸并未消失,只是由于新技术或新媒体的进入,它们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这暗示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从使用者的角度讲,则反映了受众融合性使用的变化性与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媒介诸多社会功能的发挥给受众带来固定的期望满足,如获取信息、消闲娱乐;另一方面,不同媒介在受众融合使用模式中存在着潜在的分工,由于媒介技术所支持的功能不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不同,这些内在的特征外化为媒体提供的差异性内容与服务、立场与倾向,并通过受众的日常使用而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如电视收看的家庭性、网络视频收看的个性化与互动性。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当重大事件发生时,49.57%的电视观众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而将之作为深入了解重大事件的媒体,比电视高出15.56个百分点;而在内容的权威性上,13.8%的观众认可电视媒体,比网络高出8个百分点(见表1)。可见,在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中,受众通过长期的媒体实践对于特定媒体的核心功能或核心属性形成了个性化认知或无意识共识,在其媒介使用图谱中,媒体分工或分立或重合,但在整体上都不影响受众将之娴熟地运用于信息整合过程中。
媒介使用习惯的流动与互补
在受众的媒介使用图谱中,媒介使用的融合同时带来了媒介使用习惯多形式的融合。媒介行为虽然具有强烈的个人性,但作为存在于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往工具,媒介使用凭借受众长期的社会实践,会在一个时期内沉淀为广泛且相对稳定的共享认知和行为习惯,如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除夕守岁时收看“春晚”节目等,这些媒介行为都具有特定而深刻的社会文化烙印。受众在特定时期及特定媒介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媒介使用习惯并非孤立于彼此,它们之间在不同方向上对彼此产生影响。对于某种新媒介的采纳应用会在怎样的范围内与程度上改变受众使用“老”媒介的习惯,对于那些既是电视观众也是网络视频用户的有限观察显示,虽然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网络视频个性化的收看方式并未完全改变他们收看电视的方式。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表明,在家里看电视时,29.13%的电视观众会“陪家人一起收看,增加沟通”,而电视——网络视频融合受众中,只有25.71%会与家人一起看电视,“无聊、打发时间”是这两类受众在电视终端上收看节目的普遍状态,认同比例均为60%左右。通过对受众电视行为习惯及网络视频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比较,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两种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流动与互补关系。
摘要:“媒介即讯息”,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必然影响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促使我们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了与之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的变革。现如今,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而大众文化,也因此在内容及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大众文化的主要代表电视连续剧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以此来探讨当今媒介环境中电视连续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众文化;媒介融合;电视剧;新特征
千呼万唤始出来,《爱情公寓》第四季开年引发收视点播热潮,不光各大卫视争相播出,而且从爱奇艺、PPS的数据显示,该剧创下了超过20亿的网络点击量。除此之外,该剧一经播出就占据了百度、新浪等话题排行榜。作为时代的产物,这部高点击、高关注、高票房的国产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媒介的影响。
一、立足于多媒体平台进行表达
当代媒介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其优越性,不少人认为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中会出现传统媒体消亡,网络媒体独霸天下的局面,杰・尼尔森等理论家就坚持“传统媒体终结论”。这类观点显然带有激进色彩,但事实上,微电影、个人即拍短片等新媒体影视剧的确吸引了大多数年轻受众。作为传统媒体的产物――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吸引独立、个性的年轻受众,利用新媒体是不容忽视的手段。
《爱情公寓》从第一季就利用网络平台与电视配合播出,第四季回归更是被奇艺、pps高调卖断,独家播出。同时奇艺、pps都有app应用,只要有wifi手机也可以随时看。这样扩大了电视剧覆盖面,也扩大了受众群。
多媒体平台共同播出是当代电视剧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同时如何协调解决版权问题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二、跨媒体的话语形式
不同媒体有其独特的话语形式,而媒介的融合淡化了不同话语形式间的界限。
首先,从话语内容上说,传统的电视剧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语言具有理性、文学性、艺术性的特点。而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这个平民化平台,它更加的开阔包容、感性和多元化。
《爱情公寓》中的不少段子来源于网络,如猫扑、天涯等,而其自创的经典台词现也成为了风传的网络用语。媒介融合促成的语言融合,而语言的互用,也丰富了媒介自身的语言。
其次,从话语形式上来说,电视剧一般采用要是根据面对面交流的特点和“引戏员”的结构方式制作,同时以真人真场景为内容。网络作为新媒体,以网络为平台传播的影像其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传者感官等各个方面进行延伸。
《爱情公寓》中有大量的动画元素,剧情中加入的特效、幻想等元素,使得传统纪实性情景喜剧更具吸引力。这是将网络媒体传播手段融入在了传统媒体之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爱情公寓》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以及传播形式,丰富了传统电视剧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吸引受众的目的。
三、开放式结尾与参与式剧情的互动形式
与传统电视剧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同,情景喜剧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有着一条或多条故事线。作为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也秉承这一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季末开始,《爱情公寓》就采取了开放式承接结尾,即不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待定,并且真正结尾是下一季开始的契机,因此,这就促使观众参与其中,观众呼声越高的结局,往往成为结局,以此来吸引受众。但同时,又不完全否定另一种结局,以此满足另一群受众的审美需要。
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中提出“媒介接近权”。随着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越来越有机会并渴望接触媒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除了公共事务,大众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受众的身影。上文提到微电影、个人即拍短片等新媒体作为小众化传播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表达的心理。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爱情公寓》也正是跨越了传统的电视媒介,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渠道给受众提供了在大众媒体上表达观点意愿的渠道。
四、网站广告与植入性广告共同营销
“植入式广告”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从冯小刚贺岁电影到全民春晚,从国产剧《奋斗》到国际大片变形金刚,植入性广告处处皆可见。所谓植入性广告就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
在如今商业化的社会中,“植入性广告”已成为当前影视剧中的常态,但随着近年来植入性广告不断增多,并生硬植入引起了受众反感。如何创新“植入性广告”形式,成为了讨论话题。
《爱情公寓》中植入性广告非常多,大到汽车、电子产品,小到牛奶、手抓饼,有实体、也有网站。除了传统的台词植入、扮演植入等,《爱情公寓》采取了一种新的植入式,网站视频缓冲期间的广告冰锐正是《爱情公寓》主角们最常选用的一款饮料。年轻受众易跟风剧中主演所使用的产品,而缓冲期间的广告提供了明显的指示,因此达到有效的营销目的。
这种结合网络及电视的营销手段,是建立在网络及电视各自的运营手段,如网络视频网站中缓冲是个广告播放,而《爱情公寓》正是利用了这一运营方式,达到了强化“植入性广告”的传播效力。
五、相关产品的出现推动全文化产业发展
伴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其官方同名手游《爱情公寓》也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与观众们见面。同时,还有其相关的网络游戏《开天辟地》之爱情公寓特别版。这一营销手段即可促使受众接受相关产业,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手机媒体的逐渐扩大,App应用的受众群范围越来越广,通过游戏从而关注电视剧的受众也大有人在,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发展,各类网游、手游如雨后春笋,成为消费者闲暇之余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渠道,也成为的大众文化中不可小视的产业。而电视剧和游戏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电视剧出相关的游戏,游戏改编成电视剧等。这种互动在强化自身受众印象外也扩大了双方的受众群。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各媒介自身所产生的大众文化产业间也再互相交融,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如何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取其精华发扬自身,是各种形式的大众文化需考虑的问题。(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导教师:胡肖锋
参考文献
[1]《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专著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专著
[3]《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专著
[4]《植入式广告:操作路线图,理论、实务、规制与效果测定》喻国明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专著
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一、技术融合与全能文化。媒介融合首先体现在技术领域的融合,媒介融合最根本的社会背景是数字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广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因此,媒介融合呈现出明显而突出的技术特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媒介的竞争与融合,表现出多元文化的技术性特征与全能性特点。它不仅能代表大众文化的特质,也包含着精英文化、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形态。
二、集中生产与公民写作。融合的媒介要求不同种类的传播媒介从各自独立运行向整体联动发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这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模式“融合新闻”诞生了。融合新闻主要特点是将多种不同传播媒介的新闻活动进行整合,利用多种媒体和多种平台的方式开展新闻的传播。媒介融合在内容的集中生产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媒介机构的联动合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内容生产的公民自媒体写作。
三、内容融合与平台融合。媒介融合的途径有很多种,综合起来可以包括内容和平台两个方面的融合。从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包括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等;从传播平台和载体上来看,则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融媒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要求新闻传播活动要具有跨多种媒体的编采能力,比如,报刊与互联网的文字撰写、电视节目的采编录制、新闻栏目的组织编导等;在媒介融合的机构框架中既能关照全局、协同合作,又能够从自身特色出发做好信息的传播。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都给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转变和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一、融媒专业技能。媒介融合是不同传播媒介的重组或者说是整合,交融与互动,是不同传播载体在信息的采、编、播、发的全面合作。它大大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新闻传播活动的流程,成为一种全方位、多媒体、融和式的新闻生产模式。也就是不同的媒体集合在一个传播工作平台上,统筹兼顾,资源共享,根据各自传播特性和受众需求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采制加工,完成不同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渠道传递给大众。这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呈现出闲的特点:也就是新闻传播的主体由专门的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发展变化为职业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共同分享;新闻编采流程由以单一媒体独立采编传播为基础转变为以科技平台为整合的、多种媒介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形态由线性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式、全方位的状态。
新闻记者页不可能再如过去一样只为某一类型媒介提供新闻信息,而是要同时照顾到各种不同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内容形态上也不能只提供单一的信息形态,而是要求记者能运用图文音响等多种形态的信息为大众传媒和受众工作,为传媒集团之中的多个媒体数据库服务。
二、复合式知识结构。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线索来源渠道剧增,特别是在自媒体条件下,公民新闻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垄断优势不再,在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有更专业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探究才能吸引受众。另外,媒介融合时代的编辑、记者还必须善于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对新闻信息作更为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新闻的易受性大大提高,尽力降低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时间和精力支出。
这些都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复合式纵深知识结构。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储备,特别要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国计民生,才可能受到新传媒受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多媒体思维方式。媒介融合时代信息呈现传播多渠道、多平台特点,同样的新闻信息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进行传播和,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一种全媒体的思维方式。
从信息的发源地开始,新闻记者考虑内容与形式的配合,也就是什么样的信息适合什么样的载体。同时还要对传播效果给以更多的关注,以便更好的改进报道,最大限度的提高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迫使新闻传播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而这种改变最终将引发整个传媒格局的蜕变。在这种彼此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况中,我们看到整个传媒发展环节链条的联动,彼此互为环境,相互作用。关于媒介融合境况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目标和对策仍有巨大的探讨空间。
参考文献:
[1]媒介融合下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李红祥文教资料 2012-02-05
[2]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改革探讨黄建友当代传播 2008-11-15
[关键词]数字媒介 发展趋势 诱因
中图分类号:P631.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44-01
1.数字媒介的特点
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数字媒介的发展,数字媒介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习惯。以下我们就数字媒介的特征做几点探讨分析。
1.1 智能化特征
智能化特征是数字媒介的核心形态,正是数字媒介智能化这个特征帮助了人类实现了以前在神话故事里才能有的特异功能,能够做到依靠人的身体机能无法完成的事。数字媒介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科技含量和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其智能化特征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微观层面看,数字媒介的智能化特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商务活动电子化、数字化,信息控制下的物联网技术,电视机的定时开机和关机、自动适配显示比例、自动搜索频道,手机智能感应重力、识别语音、自动过滤短信和屏蔽骚扰电话,电脑能够自动安装更新软件,自动判别屏显进入杀毒、节能模式,网络会判别人们所要搜索寻找的信息、自动一键清理修复、自动筛选等;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字媒介的智能化特征会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布局,促进智能城市的发展,实现网络城市、手机城市,比如城市的路灯的自动识别开关。随着高端科学技术的被进一步研发出来,媒介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使智能化城市的建设成为可能。
1.2 网络化特征
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化社会,数字化媒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推动促使下,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媒介的网络化发展让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步视听、进行实时交流,超越时空界域,实现了时空的聚效应,借助于电脑和互联网,让人们可以在技术的视野下看世界。网络集成了多种媒介的功能,可以极大化的发挥各类媒介的作用,比如,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通信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使媒介的网络化发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媒介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完善,使得网络艺术和审美模式超越了现实时空,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空间。媒介的网络化对于信息的传送、展现、交流和反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交流的效益。
1.3 多媒体化特征
数字媒介多媒体化通过信息的形式表现出了载体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的展现效果更具综合性和交互性。它以计算机作为操控中心,整合集成了多媒体的各种信息技术,对图文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和应用,多媒体化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使表现效果更加的直观、形象、生动,表现过程融入交互和互动,让受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多重的刺激和审美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在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的需求。
2.数字媒介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变革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们应该把握其发展趋势,掌握数字媒介的发展方向。
2.1 数字媒介更深化发展
数字媒介将会趋向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通信领域和大众传播领域的传播技术手段将会由之前的传统模拟制式转变为数字制式,使得数字化在信息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是当代各类媒介的重点技术,各类大众媒介加快了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手段也不断更新换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摄影、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等新型的视觉传媒,同时也带来了影像的数字虚拟化。数字化的最大本质特点就是开放、兼容、共享,其发展会深刻影响着传播格局和媒介自身。数字媒介更深化发展会体现在会渗透于信息处理过程中处理、传输、储存等各个环节。
2.2 数字媒介发展竞争与融合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充满了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借鉴彼此之间优点和经验,最大限度的扩大传播的效果,同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媒介表现形式。事实上,纵观各种媒介发展的历程,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单独发挥社会功能的,而是与其他媒介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比如图文与影像声音的融合才使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等媒介形态和艺术形式的出现;书籍报刊和网络、电视、手机等电子媒介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了网络报纸和手机报纸等媒介形式。互联网是数字媒介得以形成发展的技术基础,它本身就融合了多种媒介形式。从传播的形式看,它不同于电话的仅限于两点之间或两面之间的传播,而是可以同时实现多面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汇发展和相互渗透给现代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电子技术之间的区别和界域在相互的交融中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媒介的发展也加速了融合互渗进程。
2.3 数字媒介的发展不断裂变与派生
数字化媒介在不断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比如数字版报纸、数字化电视、数字电影、虚拟影像、仿真场景和3D动画等等,也即是所谓的新媒介形态。新媒介形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没有一个媒介是永恒不变的,新只是相对而言,会随着更新媒介形态的出现而变老。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将会产生像手机、像网络又像电视的新数字媒介裂变和派生出来。媒介的发展历程就充分展示了媒介是一个不断裂变和派生的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媒介在不断探索发展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形态。
3.结束语
在媒介的发展变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形态,并深刻的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数字媒介跟随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分裂和派生出更多的形式,构成了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研究和分析数字媒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哲明.浅谈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技术与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2(03):24.
关键词:媒介融合;融合新闻;传播效应;策略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信息技术开始高速发展,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力度也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媒体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但是随着新媒体类型的不断增多,媒体的多样性不断提升,同时逐渐开始形成媒体融合的基本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新闻逐渐开始出现,融合新闻与传统新闻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要对新闻传播效应进行分析才能促进融合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1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
1)媒介融合。现阶段关于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者对于媒介融合的基本认识都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媒介融合体现在狭义与广义两个不同的方面:从狭义上来看所谓的媒介融合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媒介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介。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不仅需要将相关的媒介融合到一起,同时还需要实现不同媒介元素的整合以及不同媒介运行方法的整合。从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论是狭义的媒介融合还是广义的媒介融合都强调了必须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同时还需要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同时这种融合与渗透往往也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不仅体现在传播技术层面,同时还体现在媒介运行与管理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在媒介融合当中,由于融合了多种不同媒介的内容,因此,媒介融合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即媒介都是以多媒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新闻内容都是以文字、声音、视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融合媒介中的信息就是不同媒介之间的简单相加,同时还需要实现不同信息表达方式之间的优化整合,即利用最佳的表达方式将内容有效的表达出来。2)融合新闻。融合新闻是融合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与融合媒介一样,现阶段关于融合新闻也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是在形象中融合新闻是一种极为典型的新闻形式,往往也被人们称为多样化新闻。关于融合新闻的定义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认为融合新闻应该是以一种新闻工作者通过融合媒介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将融合新闻直接表达出来的一种新闻模式,在这种新闻模式中新闻内容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即并不是采用单纯的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方式进行表达,往往融合了多种不同的信息。融合新闻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新闻类型,因此也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即融合新闻的表现方式极为丰富,往往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2)多渠道性,由于融合新闻融合了多种不同内容的信息,而不同信息在传播渠道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现阶段融合新闻的传播渠道相对较为丰富,例如,可以通过专业新闻网站、门口网站以及手机App进行传播;(3)针对性,融合新闻是新闻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一般情况下融合新闻都能够有效实现针对特定受众的快速传播。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分析
1)融合效应。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媒体,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猛,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因此,现阶段的主流新闻媒体依然是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主要形式,同时也是融合新闻最重要的传播渠道。现阶段传统纸质媒体在进行融合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例如,现阶段许多传统媒体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重传播,还有部分传统新闻媒体还加强了与新媒体之间合作,利用新媒体实现相关信息的传播。因此,虽然传统媒体现阶段占据了融合新闻传播的大部分,但是往往都是以融合媒介进行传播的,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融合性。2)叠加效应。现阶段叠加效应是融合新闻传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之一,所谓叠加效应就是不同传播渠道最终会导致信息在传播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叠加性能,从而使得融合新闻在影响力以及传播范围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优势。例如,融合新闻不仅会通过电视新闻进行传播,同时还能够通过门户网站、手机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因此,不同受众基本都可以有效接受融合新闻的内容,这就很容易在社会当中形成叠加效应,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窗口效应。融合新闻以融合媒介作为发展平台,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类型的媒介通道来捕获和传播新闻被称为窗口效应。窗口效应模式下,融合新闻可以利用多方渠道即时捕获热点新闻,扩大传播市场和增强传播影响,为融合新闻在新闻市场立足创造条件、彰显地位。如近一段时间热议的薛之谦人设崩塌事件,就是融合新闻以互联网为窗口传播消息,即时跟进相关问题产生的窗口效应。
3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策略研究
1)注重内容多样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融合新闻想要实现有效传播,其首先需要注重保障内容的多样化。受到过去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各路媒体能够获得的新闻资源十分有限,而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下,其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并运用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介如网络新闻、手机新闻媒体等随时随地掌握第一手的新鲜新闻资讯,受此影响,融合新闻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因此,媒体工作者需要及时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快速搜集和分析处理各种融合新闻资源,从而有效增强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避免融合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换汤不换药”的问题。例如在传播广东阳江特大暴雨的新闻内容时,央视新闻在其传统媒介即电视、报纸、广播当中侧重对灾情的传播报道,而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当中则将传播内容聚焦在“灾难无情人有情”方面,重点对灾情发生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从而在进一步扩大新闻影响力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融合新闻的多样性,防止出现融合后的媒介传播完全相同的新闻内容的尴尬情况。2)进一步提升媒介融合力度,形成合力效应。针对于现阶段传统媒体在社会中依然具有大量受众的基本现象,当前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媒介融合力度,最终形成合力效应,提升融合新闻的传播力度,具体来说主要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媒体当中,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网络电视台,引导受众通过互联网进行电视新闻的收看;(2)加大新媒体的应用力度,毋庸置疑,新媒体必然是未来最终的媒介,当前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新媒体的使用力度才能促进融合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从融合媒体的具体内容来看,多样性的内容也必须要以新媒体为基本传播渠道。3)实现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在这种媒体形式当中,受众的意见无法得到体现。但是在融合媒介当中不同受众的声音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并能引起较大的反响,因此,当前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大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尊重受众的意愿,并将这种意愿融合到融合新闻制作的全过程当中,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实际需求,促进融合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在融合媒介的背景之下融合新闻的诞生是必然的,但是融合新闻在传播方面与传统新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融合新闻传播效应的分析才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融合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磊.媒介融合背景下灾难性新闻报道研究——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J].新闻知识,2016(2):81-83,80.
[2]王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应对[J].视听,2015(11):129-130.
[3]郜书锴.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学研究的8个新议题——基于国外新闻学研究者的文献综述[J].新闻记者,2012(7):20-24.
[4]李莹.微博对日本地震相关信息传播的正负效应——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