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发展方向范文

新媒体运营发展方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2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媒体运营发展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媒体运营发展方向

篇1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宽带发展策略

一、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概述

当前的宽带接入技术按照传输媒介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基于网络线缆接入的xDSL、HFC技术;基于光纤接入的有源无源技术;基于无线接入的PHS集群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和以太网接入技术等。由于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之前的企业发展思路是进行市场扩张,没有注重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互联网宽带内容,所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面前无法形成固定的价值链,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宽带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表现出多方向性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1)向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多媒体业务方向发展。宽带接入服务普及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向提升网络速度,改造和升级网络架构等方面努力,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扩容的带宽使得用户更加容易获取多媒体信息,这种多媒体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业务范围。具体来说,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多种视频业务,受终端、内容、带宽等因素的制约,这种业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大范围的应用。但是这并不表示该业务没有发展前景,反而会推动电信运营商想方设法去消除这些限制因素。(2)向融合业务发展。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若只是单纯的向用户提供单一业务,容易增大用户离网的几率,不利于企业提高营收增强竞争力,因此电信运营商正在逐渐向多业务融合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电信运营商的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语音、宽带、视频等业务的三网融合,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的粘滞性。虽然这种融合业务发展方向收到了多方的阻碍,但却是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向。(3)向基于服务的业务发展。用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正在向内容方向发展,谁能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谁就能留住用户,单一的硬件设施提供已经无法帮助企业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只有重视业务开发能力、整合产业价值链、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4)向增值业务发展。宽带接入方面已经不存在潜在的利润空间,运营商想获得潜在的利润率必须开展增值业务。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全球的宽带增值业务只占到总收入的12%,但是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到30%,可见宽带增值业务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

为开创新局面,运营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现有硬件设施和业务模式,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首先,在宽带接入层面必须实行成本领先策略。企业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优秀的成本管理方案,建立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激励和约束员工自觉降低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企业成本。此外,在非自主控制的硬件设备采购方面,可以利用与设备供应商结成联盟的方式降低采购费用。其次,在宽带增值业务层面要增强用户的粘滞性。鉴于当前的宽带服务已经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的相关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培养或者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维持产业价值链。通过对用户所感兴趣的,愿意付费的业务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规范的SP、CP市场,按照最为合理的利润分成方式进行附加值获取。再次,在宽带应用业务层面应该实行差异化策略。如果仅仅提供分散的、没有特色的服务很难留住用户,企业应该从应用出发,构建基于宽带业务和宽带应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系统,简化用户应用或者内容的获取复杂度。同时,对于细分市场,要推出个性化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四、总结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的使用需求才能够制定最适合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的发展策略,才能提高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笑飞.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5)

[2]佘小勇.中国电信无线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南京邮电大学,2010(4)

篇2

艾瑞咨询《2009年中国网络财经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分析认为,2007-2009年是财经网站发展关键年份,把握好长期发展趋势,对财经网站的未来极为重要。

趋势一:用户为王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用户为王”的规律在网络财经信息服务行业完全适用。从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分析,财经网站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各个网站竞争十分充分,市场地位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如08年的指南针和大智慧)。

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用户,用户在市场中转换成本不高,遵循“用脚投票”的机制,而且市场甲方,无论是广告主、投资者还是用户本身,都按照用户量(网站流量)和用户依赖程度(网站黏性)来判断网站运营的好坏,以此决定预算的流向。用户是市场所有参与方共同关心的指标。

趋势二:垂直化,分众化

艾瑞分析08年财经网站的发展认为,垂直化、细分化和分众化是网络财经信息服务的基本发展方向,也是互联网乃至整个中国各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向。人是个性化的,是求新求变的,因此需求也是。当经济越来越发达,就能不断的满足人本身的个性化需求。长尾理论经典的指出,利用互联网来满足个性化需求也能创造可观的效益。

财经网站的老牌运营商或者新进入者,不断寻找差异化的需求点,并给出相对好的解决方案,是财经网站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领先的不二法门。

趋势三:财经2.0

Web2.0的解释是互联网从单向传递变成了双向传递,从中心化完成了去中心化。交互、影音和便捷的搜索共同组成了web2.0的特征。财经2.0效果如何?艾瑞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财经网站用户使用过的服务中,博客、搜索、社区和视频的使用率分别是44.9%、35.7%、34.8%和34.2%.已经有超过1/3的人开始使用财经2.0.

目前,较有实力的财经网站已将这四项作为基本配置。艾瑞认为,理解四项产品究竟能够实现什么价值,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些是运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趋势四:集团化

艾瑞咨询认为,近几年来网络财经媒体集团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财经软件提供商也有一些集团化的案例(经典案例:金融界)。集团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发展联盟,双方成立利益共同体,捆绑稍显松散,比较典型的是东方财富网和分众传媒的合作;另外一种是有集团总公司,总公司旗下又有不同的业务子公司。如中国最有实力的两个传媒集团:联办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

集团的好处是内部资源共享,外部形成战略同盟。对于网络财经媒体来说,广告主和新闻经验的分享是集团化的重要意义。彭博社是国外著名的三大传媒集团之一,其组织架构可供参考。

趋势五:国际化

国际化是中国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新兴服务的网络财经信息服务,自然走在前列。中国财经网站必须面对国际财经媒体集团的竞争。但艾瑞认为,合作应该多于竞争。

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政策的限制和文化等原因,国外财经媒体集团进入中国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市场前景不如国内财经网站。

从国外市场分析,中国财经媒体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在华语圈的影响力亟待提高。

趋势六:无线财经

艾瑞咨询认为,财经服务无线化将是财经网站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以用户为核心的合作与共赢机制的构建是无线财经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来看,财经无线化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无线带宽、资费、手机终端和移动运营商的垄断这几大因素的困扰。

首先,艾瑞调研数据显示,速度和资费是用户选择无线财经服务最重视的因素。而两者目前无法让普通用户接受;

其次,中国手机普遍处于2G-2.5G的水平,无法达到3G配适的要求。屏幕的大小、软件的支持程度都较大影响用户体验,而且,目前手机处于没有明确的主流标准的技术竞争阶段,手机之间的兼容性差,这使得运营商软件开发成本相对较高;

篇3

是3G时代将三巨头的手握在一起吗?

在年迈的默多克看来,电视媒体已经远不如互联网有吸引力,而对于王建宙而言,能够获得凤凰卫视19.9%的股份,就直接获得了世界级的媒体合作伙伴。不过在中国移动收购新闻集团持有的凤凰卫视38%的股份后,最开心的莫过刘长乐,第一个合作者带来了一流的媒体内容和运营经验,而借助新东家拓展在新媒体领域的资源优势,将有可能把凤凰卫视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3月,香港媒体曾引用消息人士的话称,中移动有意从新闻集团手中接手凤凰卫视38%股份。近日,收购凤凰卫视传闻再度激荡市场,中移动欲通吃3G产业链令上下游恐慌。

中国移动:新媒体领域的王者

一、进一步推动向移动信息提供商角色转变,在内容娱乐领域拓展

中国移动已经定位到移动信息提供商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的大背景是电信、媒体和互联网越来越明显的融合趋势,这种融合趋势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构成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固守在基础电信服务,ARPU值会逐渐走低,如果向新业务拓展,则要面临新领域和新项目的投资风险。从世界范围看,电信运营商之间并购频繁,随着集中度的提高,巨头们的战略大致趋同,向新兴区域市场和新兴业务领域拓展,成为电信运营商一致的选择。

从电信业、媒体业的发展来看,都具有寡头垄断的属性,显然中国移动深谙作为垄断资源的拥有者带来的巨大获利潜能。多达20%的丰厚数据业务收入,让中国移动对于多媒体领域越来越另眼相看,希望主导移动互联网和相关媒体娱乐业务的愿望越来越明显。

多年运营梦网的经验给了中国移动两个关键启发,第一,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差异巨大,必须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第二,以运营商+SP构成的移动增值业务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中国移动必须需要最好的内容资源。因此,中国移动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级的媒体集团,新闻集团和凤凰卫视,当然是绝佳的合作伙伴。

二、进一步推动封闭式产业合作

从全球的移动通信运营来看,大体有两种产业运作模式,一种是以和黄集团和沃达丰为典型代表的开放式产业合作战略:另外一种是以Docomo和KDDI为代表的封闭式产业合作战略。

开放式产业合作战略的特点在于,运营商不主导业务、终端和内容的产业发展方向,但是运营商为业务、终端和内容的发展提供了“舞台”。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客户服务。这种产业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是移动交互式媒体。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的运营商将越来越具有媒体产业的特征。但是这种模式的弱点在于,因为运营商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相关技术,因此只能被动地接受产业上游的终端供应商和内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而这些供应商同样可以向其他竞争对手提品,这就造成运营商难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业务和服务,从而不得不诉诸价格竞争。沃达丰最近的报亏以及和黄至今没能完全实现盈利,都为这种产业运作模式的弱点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而封闭式产业合作战略的特点在于运营商主宰移动通信业务、终端乃至基础技术的发展方向。内容供应商和终端供应商都需要按照运营商制定的游戏规则来参与产业链的运作。施行这一策略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是Docomo和KDDI)有着非常强的产品设计能力、用户需求把握能力和很深的技术素养,因而总是能给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具有差异化的和创新精神的产品和业务。日本3G运营的成功(日本的3G用户数截至2006年3月已经达到4600多万)和Vodafone在日本的失败,都证明了这种产业运作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收购凤凰卫视的股份,表明中移动已经认识到了封闭式产业合作战略对于中移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且这一收购也会增强中移动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集团:最优秀的内容提供商

作为在中国最成功的国际传媒集团,新闻集团非常明白“大道不直”的道理,在中国的一系列努力已经取得了令竞争对手羡慕的成绩,在中国三星级以上酒店可接收的22个境外频道中,新闻集团占了7个。而成功的背后,是对于中国媒体严格的监管政策的深刻认识,现在,需要新的创新来实现飞越。

多年的事实表明,默多克所希望的星空卫视在中国的更大范围落地,是一个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星空卫视的播出范围一直限制在高级饭店和公寓,以及广东省境内。中国政府对于媒体频道资源非常重视,丝毫没有放松限制的意思。这种限制体现在各个方面:资本进入的限制:所有权的限制、资本运作方式的限制;市场覆盖的限制;区域的限制;市场占有率的限制;内容标准的限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这些限制,最终让新闻集团理解,作为外来者,作为内容提供商比作为媒体频道更容易一些。

在这种战略思路转变的前提下,和凤凰卫视的合作就逐渐尴尬起来,新闻集团原先是希望通过凤凰卫视渗透内地,但星空传媒在内地推广不利,是新闻集团打算从凤凰卫视撤股,结束合作的最主要原因,凤凰卫视已经成为中国最好的几家电视台之一,但并没有改变监管部门对于星空卫视的限制。

这种作为CP(内容提供商)的战略事实上和鲁珀特・默多克的兴趣不谋而合,默多克一直对新技术情有独钟,先是进军有线电视市场,然后又进入了卫星电视市场,成功收购了DirectTV公司。现在,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他认为互联网“将在新闻集团的成长以及利润、资产构成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和传媒业的层层壁垒不同,中国的新媒体领域看起来轻松很多,而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盈利之一是来自于移动增值业务,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新闻集团已有的优质内容资源,似乎是一条很轻松的致胜之道。

凤凰卫视:中国媒体产业的别样生存

对于凤凰卫视而言,转身到中国移动,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合资最初的资源优势对于凤凰卫视来说,渐渐淡化,外资背景越来越给凤凰卫视带来了角色的尴尬。凤凰卫视无疑是中国最好的媒体之一,然而和其他电视台比起来,总显示出一些差异,在非常重视出身的广电业,这无疑让刘长乐不安。

而凤凰卫视和新闻集团的发展理念,也存在冲突,新闻集团走的娱乐路线,希望凤凰卫视的风格越来越娱乐化一些,而刘长乐更希望提供一流的新闻资讯,提出“凤凰卫视的定位应该在政治需求方面开拓市场”,“中国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更渴望优秀的新闻节目”。刘长乐负责节目制作、市场推广、广告经营,把握着凤凰卫视的总体风格,和新闻集团的合作难免磕磕碰碰。虽然新闻集团能够提供优质的内容产品,但是凤凰卫视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风格路线。更多时候,凤凰卫视是扮演了一个中国电视业的创新者角色,不再需要一个“家长”的训导了。

换一个视角看凤凰卫视的这种创新,就能发现,如果这种创新和电信业的新媒体产业创新结合起来,将给凤凰卫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相信这也是让中国移动欣然买单的原因。

内容娱乐竞争的新边疆

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简单的把这些新兴媒体的出现作为媒体产业融合的证据,并想当然地认为未来的不同媒介将融合一体和手机会代替一切,这完全忽视了媒介传播的基本规律。从媒体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手机、电视和PC不仅不会融合,而且将沿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在数字时代扮演不同的角色。电视业仍然有投资机会,但是需要有长远眼光的战略投资者,而不仅仅是希望迅速获得回报的短期资金。

在中国移动和凤凰卫视的收购合作这个具体案例上,虽然很难发现短期利好,然而对于移动运营商和电视业都具有战略意义,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第一,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媒体运营和内容制作的经验,对于中国移动的移动信息提供商的新战略定位而言,缺乏成熟的内容产品和媒体平台的运营实践,注定是一个有缺憾的定位。和凤凰卫视这样走在华语媒体前列的合作,能够让中国移动学习如何去理解电视媒体和内容娱乐的制作流程和平台传播,理解在现有的国内环境下如何运营内容产业。

篇4

关键词:PSTN;固网智能化;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

1.引言

固网语音业务曾经给电信运营商带来过巨额的利润,甚至出现过一号难求的情况,而随着后期移动业务的开展和目前全业务的开展,固网语音业务逐渐萎缩,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移动语音业务替代固网语音业务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在现阶段还会共存较长时间。

为保护投资并增加固网的盈利能力,电信运营商基于固网推出了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增值业务。同时,在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后,电信和联通又推出了各自基于移动业务的捆绑业务。现阶段,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两张独立的网络,网络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并且不适合捆绑和融合业务的开展。在未来,IP化、固移融合已是必然的趋势,IMS(IP多媒体子系统)成为网络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

2.固网的演进历程

固网的真正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应用开始的,当时的固网基于程控交换、以数字通信为特征,称之为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一直到2000年,PSTN一直是通信网的主导,也是固网运营商收入的主体,但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固网的主导地位开始日渐衰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分组业务逐渐增多,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PSTN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对固网进行智能化,引入了基于分组的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固网的价值和竞争能力,使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业务得以实现,丰富了固网的业务。

随着全业务的开展,FMC(固移融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逐渐丰富,而软交换的引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FMC和多媒体业务接入的问题,这就推动了IMS系统的引入。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开始了IMS的部署,IMS成为网络融合背景下核心网的重要技术。

3. IMS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目前,R8版本的标准化已经完成。IMS的概念问世以来,就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作为网络融合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国内运营商已开始大规模部署,开始向全IP网业务体系的网络融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IMS基于全IP的分组网络设计,采用业务、承载、控制分离的水平网络架构,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和载体业务传输以及端到端的IP业务。IMS的网络架构比软交换更加开放、灵活。IMS一方面解决了软交换无法解决的移动性支持、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问题;另一方面其业务接入无关性使得IMS成为固移融合的基础,成为未来核心网发展的方向。

和固网软交换相比,IMS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更加开放的网络结构。固网软交换与IMS都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在软交换承载与控制分离基础上,IMS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IMS采用开放的业务接口,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形成与应用。

   (2)IMS采用统一的SIP标准协议进行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而软交换中SIP协议只用于呼叫控制。

   (3)IMS最初是基于移动业务设计的,后期逐渐扩大到固定领域,和软交换相比,IMS体系架构可以充分支持移动性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QoS保障机制。

   (4)IMS在提供多媒体业务方面的能力和标准化要优于软交换。

   全业务的开展使得业务越来越丰富,也使得网络IP化、扁平化、融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IMS具备的各种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核心网的发展方向,使固移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

4. IMS存在的问题

IMS虽然代表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并有诸多优势,但目前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固网引入问题。IMS虽然具有PSTN仿真业务的提供能力,但固网业务接入复杂,要实现所有固网业务的引入,并实现无差别的服务,还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中国固网规模庞大,IMS能否承载如此大规模的网络,也是未知之数。

   (2)网络融合业务复杂。全业务运营模式下新接入方式的引入,必然对IMS提出新的要求,导致IMS功能要求增加,对设备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3)接口功能需要完善。要实现固移融合,多种业务都需要在IMS上承载,IMS的网元和接口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QoS机制有待完善。IMS中的信令和数据都基于IP承载,QoS依赖于IP承载网的QoS,端到端的QoS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 结语

从网络和业务演进历程可以看到IP化和融合化的趋势,IMS是未来固移融合的重要技术。目前运营商正在部署IMS网络,虽然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但建设IMS核心网络,向网络融合的方向迈进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将迎来一个融合的通信时代。

参考文献:

[1]郭天维.固网发展趋势分析,科学之友,2008,(3);137-138

篇5

有线电视广告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互动广告、增值广告、EPG广告。在全国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市场中,EPG广告以收入贡献值高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的广告形态,随着网络改造进程的逐步加快,视频贴片广告也渐渐成为热点。互动广告需要有线电视网络来支持,用户可用过遥控器与广告信息实现互动,按下遥控器指定按钮后即可进入广告页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2000年英国率先推出这种广告形态,实现了用户和广告的深度交流,延伸了品牌体验,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互动广告具有很大优势,但因对双向网络的依赖性高,交互操作对网络和技术要求比较高,推广起来尚需一段时间。增值广告具有表现形态多种多样的特点,如VOD贴片广告、游戏类广告、分类广告等方面,其优势在于丰富多彩、品质较高,相比EPG广告生硬被动更显得生动具体,但增值广告的价值在于有线电视具体增值业务的开发,如果增值业务本身对用户无法造成吸引,其广告使用价值也大打折扣。EPG广告主流形式包括开机画面广告、门户广告、频道广告、音量条广告等,这种通过有线电视节目菜单和导航信息向观看者传递商情的广告具有曝光频率高、到达率高、不受换频道影响的优势,但同时其劣势也比较明显。例如,展示区域小、信息量少、品质较低、互动性低,有些用户被强制性的观看EPG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

二、经营模式

有线电视广告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合资公司制、多家制、独家制三种类型,各城市的运营商根据自身情况而选择适合的经营策略。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且带有明显的初期发展特征,在经营初期,考虑到风险控制和激励合作等方面,倾向于将经营权外包出去,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运营商则会选择多家合作的方式,以便于增加利益、做大市场;当合资公司逐渐发展到巅峰,各部门又会产生重组,一部分人则会成立独家制公司。这三种形式是有线电视广告经营所呈现的特殊形式,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三、我国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开拓策略

在网络视频、互联网广告增值业务异军突起的影响下,竞争状态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开拓有线电视广告业务具有一定难度,必须要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跨区运营为突破口,以多屏互动为发展方向的进取之路。(一)丰富媒体资源,提升技术含量(1)要加快有线电视广告管理系统的创新进程,实现采集、审核、编辑、校对、等基于广告的功能,提升技术含量是实现广告跨区运行、多屏互动等高级功能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2)要借势发展增值业务,创新出更多的广告产品,开拓市场空间,目前在具有双向规模用户群体的城市中,点播、回看、时移等已成为热门业务,其产生的贴片广告也大受欢迎,在未来,有线电视广告将基于互动游戏、电子商务等平台产生更多的广告形态,为有线电视广告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二)实现跨区运营,突破区域壁垒实现有线电视的跨区运营虽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却是当前突破的关键,从长期发展来看也是主要方向之一。有线电视广告若实现跨区运营,即可极大提升广告覆盖面,有能推动有线电视广告的标准与规范建立,有利于整个广告业的优势发展。随着各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不断加速,实现跨区运营的基本条件将会越来越成熟。(三)实现多屏互动、应对媒体竞争有线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具有互动性,可寻址性的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开明。目前国内少数运营商推出了交互性广告形态,随着有线电视广告的互动性和定向功能的完善,利用电视平台进行精准营销的方式将会利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有线电视广告覆盖面广和精准投递的实用价值。除了提升广告的互动性开拓外,跨屏广告的新形态也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在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社交应用比较流行,以有线电视为主导的跨屏互动应用并未得到普遍推广,利用这种新形态可开发出多种衍生产品,实现广告收益。

四、结束语

篇6

网络融合、业务融合是目前的焦点话题,固网运营商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其中包括语音业务移动化的分流、广电宽带业务的分流和互联网各种新业务对话音替代的分流。而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匮乏,也给固网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固网运营商转向寻找新的方向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FTTH和IPTV作为目前走在流行前沿的最新技术应用,被电信运营商作为提高其宽带入户率和业务运营ARPU值的一个新驱动源,受到广泛关注。

带宽需求日益增加

FTTH作为宽带接入的发展方向,将为IPTV等宽带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随着宽带化的热潮,FTTH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光纤到户仍然要收取3500-4000元/户的费用,与DSL相比,明显高出很多,这是目前FTTH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在越来越高,像视频会议、在线游戏和HDTV这样的应用,每个用户的带宽将达到20~50Mb/s,而在10年内更将达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带宽需求下,传统的技术将无法胜任,比如新一代xDSL技术:VDSL2虽然也能达到很高的带宽,但只能在短距范围内使用,而且对线路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光纤接入可以在20公里范围内很容易达到千兆带宽,并且性能稳定。所以光节点逐渐下移,接入层逐渐向FTTH演进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光进铜退”。

商业模式有待清晰

那么“光如何进,铜怎么退?”,很多业内人士将IPTV当成了FTTH的救命稻草,原因很简单,只有像IPTV这样的流媒体应用才对带宽有迫切的需求。然而目前IPTV在国内的发展还困难重重。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清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要摸索IPTV业务内容、定价、促销、渠道、投资和网络改造等国外运营商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大症结阻碍发展

那么FTTH究竟路在何方,迟迟不能大规模推广的症结在哪?赛迪顾问认为,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运营商还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即推广FTTH靠什么来赢利,如果仅仅靠接入费,那单户的成本过高,很难普及性推广,所以运营商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商业模式,既能有效吸引用户又能通过业务的收费来分摊FTTH的成本。

其次,就FTTH本省而言,目前“光进铜退”的成本仍很高,光纤到户的成本大概分为三部分: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和施工成本。其中有源器件占有光纤到户成本最大份额,约占40%-50%的比重,专家们普遍认为有源器件下降的空间仍然很大;其次是无源器件,约占25-30%;施工成本仅占到20-30%。所以对于厂商而言,目前要努力从技术的角度来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案,从价格层面推动FTTH的普及。

篇7

关键词:河北省;地市级报纸日报社;媒介产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71-02

媒介产业化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在现阶段报纸行业发展的瓶颈期这一话题才日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尽管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不断的改变,阅读载体不断丰富着。面对危机,报纸媒介只有实现其产业化,寻找在全媒体时代的生存空间。

一、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并不明显,报纸广告经营呈现颓势,报纸媒体的独立支撑日渐艰难。报纸行业在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广告收入下滑,报纸行业独木难支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发展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将报纸广告经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产业发展必然举步维艰。传统上,报纸主要是依靠广告和发行两方面收入来支撑,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和新媒介的竞争,报纸必然面临改革的阵痛。如何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非报收入”成为了报纸行业不得不面对的考题。

(二)新媒体冲击下,报刊行业营销难度大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报纸行业产业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们的快捷生活节奏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有更高的要求,以网络化作为发展平台的媒体产业加大了实体报刊行业的营销难度,如何在速度上、质量上和服务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河北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发行渠道单一,报刊实体运营成本高

报纸的发行依托于投递的速度和效率,运营的成本受到了投递工具和投递方式的限制,报纸行业的不景气,行业利润的大幅度降低成为缩减成本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能够实现运营上的创新,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成本的投入都会得到最有效的回报,发行的渠道上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的节省运营的成本。

二、河北省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各地市报纸媒介开始感受到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纷纷着手探索多元化经营方式,例如建立网站、开拓其它广告媒体,涉足商贸、旅游和培训等新业务。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属的日报社已经涉足如下业务,广告、发行、印务、网站、旅行社、培训和商贸等。具体如附表所列。

根据统计可知,尽管名称略有不同,河北省各地市日报社都拥有市委机关报和一份晚报或都市报,石家庄等6个地市的日报社还拥有其它报刊。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四个地市的日报社成立了传媒集团。保定、张家口、承德三地市的日报社拥有广告公司,其中保定日报社拥有三家广告公司。广告、发行、印刷是报社的传统业务,在广告方面有的地市开始探索其它广告媒体,例如户外媒体和社区生活圈媒体等;发行方面举步维艰,面对订阅量萎缩的现状苦苦挣扎,部分地市日报社采取“全员发行”和“赠报赠刊”等手段维持发行量,发行公司或者发行部门无暇寻找新的创收点;各地市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有的在承揽其它落地报纸或者本地DM刊的印刷业务,潜力发掘普遍不够。

截止到2014年,除了唐山劳动日报社之外,各地市倒是齐刷刷地建起了网站,普遍增收效果不明显。除了张家口和廊坊之外,其它地市的日报社名下都拥有旅行社,旅游和传媒行业差距较大,旅行社的拥有率反倒成为了一大亮点。保定日报社和邢台日报社在商贸上进行了尝试,通过自有媒体不断轰炸,倒成了媒体效果的试金石。

三、河北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实践路径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同相关媒体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报纸媒介的产业化需要借鉴相关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从体制上、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适合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的路径,将报纸媒介的产业化发展作为报纸行业复苏的重要出路。

(一)创新运营机制,增强市场活性

报纸媒介的产业化想要实现市场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有合理的发展机制,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愿意寻求突破和创新无法赢得市场青睐。而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报纸行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化被动的营销为主动的营销,实现和政府、企业的强力合作,报业发展除了要保障以往的广告收入、发行收入,还应该积极地拓展产业化经营的业务,借助报刊行业主体,实现对外运作,重视合作发展,盘活发行机制,搭建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平台。

(二)创新发行渠道,实施全媒体战略

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追求的新、快、准。在发行上如果没有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报纸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殆尽,而发行成本也会因此而增加,甚至浪费。发行渠道的创新应该延伸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追求最直接的市场效应。将报纸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来,拓展实体投递至网络投递、手机应用投递等新方式,延伸报纸媒介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空间

在营销手段上,单纯地依靠实体报纸的推广发行,必然会限制报业行业的发展,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地域发行上灵活的配送发行方式能够方便市场的拓展。营销手段上应该追求短频、高效的特点,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宣传和营销,创设报纸行业的品牌特色,注重在内容上吸引各类消费群体。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信息流通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报纸行业运营的长效性。

综上所述,报纸媒介产业化发展是河北地市级报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报纸行业的发展面向市场化、推崇服务的理念,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推动报纸行业的运用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马涛.“媒介产业化”再思考[J].中国广播,2013(10).

[2]薄立伟.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广告信息接受研究[J].新闻战线,2014(9).

[3]殷艳芳,赵胜潮,刘森.河北媒体报网互动实践研究[J].大家,2010(2).

篇8

随着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购物、远程监控、应急通信等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的日趋普及,用户的多媒体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卫星通信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建设了多个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中国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技术虽较欧美有一定差距,但已将推进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建设作为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欧奠:先进技术带来更多服务

欧美地区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全面开展了卫星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研究,90年代开始进入规模商用阶段。1997年,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启动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牌照申请工作,各公司可以自主申请卫星多媒体专用频段,包括Ka频段、Q/V频段和Ku频段。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卫星宽带多媒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欧美发达国家陆续建设了多个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较有代表性的有:麦考通信公司的Teledesic系统、休斯公司的太空之路(Spaceway)系统、欧洲卫星通信组织的Eutelsat系统、欧洲航空局的Artemis卫星系统、EuroSkyway卫星系统、美国Viasat公司的Ka宽带星系统等。

Teledesic系统是由微软公司和麦考通信公司筹建的一个着眼于宽带业务发展的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系统原计划由840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21个轨道平面上,实际使用后简化到288颗:Teledesic系统的每颗卫星可提供lo万个16kb/s的话音信道,整个系统峰值负荷时,可提供超出100万个同步全双TEl速率的连接。该系统同时支持视频会议、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以及双向高速数据业务。Teledesic系统以卫星为通信节点,构建星间交换网络,具备全球覆盖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空间互联网”,但由于其后续投入巨大.投资回报率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休斯公司从2000年起开始研制太空之路(spaceway)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采用分阶段部署的方案。2005年,由休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研制的太空之路1号(SpacewayF1)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ctTy的首颗Ka频段高清直播卫星,标志着电视直播进入高清时代。2006年,太空之路2号(Spaceway F2)发射升空,为DirectTy的八个新市场提供本地高清电视节目广播服务。太空之路1号和2号一同工作,使得DirectTV公司具备传送1500多个本地高清频道和150多个国家高清频道的能力。2007年发射的太空之路3号(spaceway-3)是第三代卫星宽带技术的代表,其星载转发器全部为Ka频段,数据传输能力可达到同期Ku频段卫星的五到八倍,支持全网格结构的多媒体IP接入。其核心技术为星上IP交换处理技术和多点波束技术、在星上即可完成对地面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和路由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单跳传输,大大降低数据延迟,从而使卫星网格传输成为可能,点对点速率高达440Mbps。

2010年,欧洲卫星通信组织和美国卫讯公司合作开发的Eutelsat卫星是欧洲首颗全Ka频段大容量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该星采用了最先进的Ka波段点波束设计,用于向欧洲、中东及非洲部分地区提供高速宽带、视频和数据应用等服务。Eutelsat系统的地面网络由10个与互联网骨干网相接的地面站组成,地面站采用了美国卫讯公司的SurfBeam技术和设备,搭载82个Ka波段237MHz宽带转发器,即82个点波束,每个点波束数据吞吐量为457Mb,卫星频率复用率极高,可达20次,总吞吐量达到70Gb/s,是标准Ku波段通信卫星的38倍,用户终端数量可达200万。

2011年,美国卫星通信设备及宽带服务提供商Viasat的首颗宽带通信卫星Viasat 1升空,这是全球首颗总数据吞吐量超过100Gbps的全Ka波段的大型宽带多媒体卫星,其总容量超过140Gbps,超过北美地区其他所有商用卫星容量总和。作为下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的代表,Viasat 1卫星应用Ka波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使卫星总带宽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卫星的超大容量可满足未来十年加速增长的多媒体互联网接入服务对卫星带宽的需求,并可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高的数据量,使用户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宽带体验。

Viasat 1卫星共有72个点波束,其中63个点波束为美国本土提供多媒体宽带互联网业务,其他9个点波束则为加拿大农村地区用户提供宽带服务。该系统由星上系统以及SurBeam2地面系统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卫星用户终端(Ka波段蝶形天线和卫星调制解调器)、网关卫星地面站及网络操作中心,提供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业务。该系统不仅满足地面用户的媒体密集型网站流量、视频通话、流媒体视频剪辑、新闻采集、动态HD视频共享等住宅型多媒体应用需求,还可以满足各种专业多媒体应用的需要,如SNG、HDTV直播等,可为飞机和火车上的乘客提供多媒体接入服务。借助该系统,用户无论在何处居住或工作,都可以获得等同DSL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中国:从卫星电视起步

我国卫星多媒体应用的起步,源于卫星广播电视。198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传输模拟电视信号,正式拉开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序幕。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数字卫星电视直播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新一代大型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该平台可适用于进一步研制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和大型直播卫星。2003年,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全部研制完成。2006年,采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配置22路Ku频段高功率转发器。其后陆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中星9号、中星10号、中星6A、中星2A等多颗广播和直播电视卫星。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实现几十套卫星高清电视节目和100多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村村通”和“户户通”直播卫星用户超过3000万户。

与卫星广播相比,其他宽带卫星多媒体应用在我国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普及面不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双威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经营的高速Turbo 163平台、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营的“中星宽带”平台和“中星在线”系统、东方家园信息公司使用的电子商务卫星网络系统、上海建华卫星网络公司等单位经营的“宽带之星”系统、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的IPSTAR~.星宽带系统等。Turb0163系统自2001年起开始运营,定位为全国性空中宽带网络服务平台,转发卫星采用“亚太3号”同步轨道卫星。该系统采用休斯公司的DirectPG信息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多媒体远程教学、多媒体证券行情传输等业务。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研制的“中星宽带卫星多媒体”平台集成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集音视频和数据协同操作为一体,能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共享功能,采用DVB标准进行传输。其功能包括卫星多媒体节目实时传输和投递、卫星广播/组播模式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中国卫通IPSTARTJ星宽带系统是基于IPSTAR卫星的低成本、高容量卫星宽带平台,该系统将卫星通信与基于IP的宽带业务结合,与地面宽带网络互为备份和补充,能同时满足千万级用户的宽带多媒体传输需求。其主要业务包括MPEG4视频流直播、双向互动视频、新闻采集和TV回程服务、视频点播、应急可视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移动中继、链路备份等。

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多媒体业务还是以卫星广播和直播业务为主,其他卫星多媒体应用规模相对较小,大多集中在特定行业内,并未形成大规模普及应用。

未来走向何方?

从国际卫星通信发展来看,Ka频段卫星通信已成为下一代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Ka卫星通信系统将发展成远程空间宽带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其与地面无线宽带通信、地面有线宽带通信共同构成覆盖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网。预计5年后,Ka新星数量将为现在5倍以上,单颗Ka星的容量可高达几百Gbps,Ka资源将占固定轨道卫星资源的80%以上。目前,我国卫星多媒体业务基本上还是承载在Ku频段和c频段上,由于这些频段已属于过度开发,拥挤不堪,严重制约我国卫星宽带多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全面开发Ka频段多媒体卫星系统迫在眉睫。

完整的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其中空间段由一颗或多颗专用宽带多媒体卫星转发器组成,地面段由网络管理中心以及多个卫星信关站组成.用户段由多种形态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组成。从空间段上看,我国尚缺乏自主研制的Ka频段多媒体卫星,拥有专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是地面应用规模开展的前提。目前,国外运营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主要有低轨道、中高轨道和同步轨道三种类型。其中,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单颗星覆盖面广,技术相对成熟、研制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低等优点,更适合我国在发展Ka宽带多媒体卫星初期采用。同时,我国应开展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的研制和应用,逐步转变卫星透明转发的角色,实现真正的“空中网络交换”。

篇9

关于微信收费问题,成为近期公共传媒、网络媒体、社交门户网站的讨论热点。与此前多数公众热议焦点话题不同,这次争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收费合理性的争论上。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更多体现了说理的客观性、论证的现实性。通过对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论的反思,我们可以把握公众对于这种新社交软件的认识,从而对新媒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争论是介于通信运营商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由于微信使用者是受众群体,社会争论也主要源自于社会公众,其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在公众热议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微信使用的广泛性和其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微信客户又有所增加。议论话题除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企业表态发言以外,多倾向于以下方面:

(一)微信收费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使用便捷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服务区地域局限等特殊优势。更重要的是,微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微信交流在社交生活、移动通信愈发普遍。微信较通信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通话等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其广泛采用也挤占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此次微信收费,必然会冲击微信使用者现行的通信交流模式。公众关注点在于谈论微信收费的具体方式,对于自身花费开支的影响。鉴于收费,微信必将丢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使用普遍性降低,这也对微信大众性形成挑战。

(二)微信收费的自身合理性

微信作为通信服务软件,是对传统通信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流量代替传统业务成为公众消费的主要支出已经成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微信使用者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因此在软件使用上如单纯对微信收取费用,合理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客观条件在于,中国移动通信使用者众多,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通信运营商,已经较难承载巨大的数据业务。运营商还要对微信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疏导传送,这也占用了通信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并增加了通信服务商的工作成本。在现有基础设施较难满足多方需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

(三)微信收费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国内通信业尚属垄断行业。在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博弈中,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决定收费的结果及具体模式。在公众看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身支付成本。公众研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希望运营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趋势,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自身的变革,进一步扩大公司运营的实际效益,而并非通过垄断价格保持原有的利益蛋糕。

(四)微信收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横向看,世界通讯业先进的国家都已开发出与微信功能相似的软件。公众也将争论放在了微信收费可能性与各国提供服务及收费方式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上。如果微信收费具有不合理因素,必然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热度降低,将使即时交流新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我国通信业长远发展。可以看到,公众这次争论更体现了理性客观。而并非如同以往关于社会焦点问题那种跟风、无秩序扩散,虚假信息横传等特点。由此见得,公众对于此次微信收费的争论,具有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提示我们,作为通讯、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准确知晓公众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

二、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的新特点

随着网络社交网站、微博等方式逐步成为公众信息传播、接收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应运而生。相比其他新媒体,微信操作简易、使用人数多,且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人们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通信服务功能

微信的大众性决定了其通信交流的可行性。通过通信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的锐减,可以看到微信已成为公众进行短信息交流、语音沟通的新方式。微信软件开发较早,与国内相似的通信软件尚不能在影响力上与微信比肩,微信更全面的占领了手机业务的主要受众。微信既具有通信服务功能,其依托智能手机,又具备了网络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集合了手机通信、网络传播等方面等全方位地服务功能,受到公众青睐。

(二)公众知情便捷

微信在软件自身发展上几乎无所不包。在社会焦点、公众关注热点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同时,以央视新闻公共账号为例,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召集公众讨论,合理分析热点问题,使得公众对于热点焦点问题知晓更加全面客观。由于微信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以往网络平台虚拟性的弊端,也使得信息者责任感的提升。公众账号的微信信息即时,每一个使用者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接收信息,且更加快捷,全面。

(三)实现舆情有序管控

相比网络新媒体,微信在实名参与、信息者追溯的可行性更高。对于信息整理、舆情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更容易把握。以各交往圈子为例,各交往圈子的参与者多数价值理念相似,热点关注趋同,意见更易集中统一。这使我们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群体的关注点及时掌握。对于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不良信息管控、重大事件防范等方面改善了以往政府部门信息来源不足的缺陷。

(四)社交模式理性回归

微信在新闻信息,社会热点研讨等方面,更多体现了参与者理性、客观的一面。与网络新媒体不同,微信中的个体,信息透明度高,也更容易受到认可。参与者具有身份的真实性,就更要为自身的言语、观点负责。有效降低了此前不负责任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非主流不良观点横行的局面。微信信息量巨大,且参与者对于有效信息摄取的要求较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微信信息交流环境较网络社交更优越。由此,微信受众广泛且质疑声少更说明了其发展的合理性。

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发现,微信火爆可以改变以往的通信交流模式,也促进了社会理性回归。从计算机、手机广泛使用开始,软件、通信方式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微信的优势,也代表着下一步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的合理趋势。

三、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对新媒体发展的启示

微信本身的出现充实了网络社交、移动通信的发展,丰富了新媒体的服务功能,锻造了更高层次的社交文化。通过这次关于其收费合理性的争议。我们对其特有优势及引导方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有利于服务公众

微信的开发及广泛使用,在于其为公众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迅捷、成本降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效用。随着网络通信发达、新媒体使用广泛,公众对于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趋向于快速、便捷、权威、客观。微信在语音和文字信息传播方面有特有的交流模式,在新闻传播、个人信息、公共交流等方面也与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社交网站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微信的服务人性化、信息大众化、舆论导向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进微信不断更新模式,改进效能。作为文化产品,微信及新媒体要进一步贴近民众,在便捷实用、号召更多民众参与方面做出探索。

(二)有利于公民意识塑造

作为新媒体,较好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软件开发者和通信运营商的本分。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民文化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新媒体开发,要在有效维护个人信息保密性的同时,权衡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心态的塑造。在网络信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供应方面,创新供应模式,做好民众参与引导共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功能开发方面,合理满足民众需求,做好信息管控,抵制庸俗、奢靡等社会不正之风,既保持主流媒体信息正面性,也契合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圈,体现实用性,促进文化交流,有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三)有利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

篇10

IMS实现了业务、控制和承载这三者的分离,是实现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发展方向。

IMS技术标准还未完全成熟。

IMS并不能替代软交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对于IMS网络的部署应当是循序渐进的。

IMS与现有网络配合的一些应用能够带来的新业务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IT行业的摩尔定律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延续并拓展下去,话音业务的IP化和移动化分流迫使固网运营商寻求“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将原有网络逐步转型为可管理的IP网,通过各种增值业务来扩展自己的市场空间。移动运营商的业务与用户虽有快速增长,但话音业务收入的增长规模和ARPU值的压力却在加剧,寻找差异化的业务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也是当务之急。

业务驱动是网络演进的前提,下一代网络在标准、技术、应用、业务等方面从2004年以来在国内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中国NGN市场正逐步进入一个大规模的建设时期,自2006年以来软交换的应用在各大运营商的核心网络中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IMS。

何为IMS

IMS全称为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一个在PS域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其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媒体业务,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IMS的出现与发展,是电信网络架构分离与融合总体发展趋势和用户对于全新多媒体业务旺盛需求的多方面产物。

分离,指的是网络中不同功能的独立和集中,如业务策略、控制功能等。不同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技术充分体现了网络层次的分离的趋势。如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智能网技术实现了传统交换机的交换与智能层业务的分离,上世纪末出现的软交换技术实现了软交换控制与媒体网关承载的分离,那么IMS的最大意义则是实现了业务、控制和承载这三者的分离。

融合,指的是固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是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IMS能支持移动和固定多种接入手段,实现统一的业务分发平台,是业界公认的未来能够解决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发展方向。

IMS对于运营商具有很多优势,它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控制服务层,灵活开放的业务提供模式可以加快业务的开发和部署,灵活的业务组合能力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以增加业务收入。对于用户来说,IMS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更丰富方便的多媒体业务体验,而与用户的接入方式无关。

IMS的标准与应用进展

从国际标准成熟度来看,IMS已形成了多个阶段性标准。其中,3GPP在IMS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3GPP R5最早定义了IMS的基本框架和功能,支持3G接入方式,而且3GPP R6的功能和接口定义的可操作更强,可支持3G和WLAN接入方式,还增补了多种应用业务标准规范,3GPP R7正在IMS的网络能力的优化与增强上进行研究。

但是可同时为固网SIP用户和移动网用户提供可控的IMS标准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体现在ETSI TISPAN R1标准刚于2006年初冻结,其中主要涉及到需求、网络架构以及宽带接入等,但在接入上的QoS、PES等方面还有待完善,ETSI TISPAN R2标准仍在研究过程中。3GPP R7实现固网和移动融合的目的也需要TISPAN R2的配合。

ITU-T FGNGN对IMS的研究主要涉及业务和网络框架两方面,目前还处于需求阶段。

诺盛电信市场总监孔琳育认为,总体说来IMS在移动领域框架基本已经成熟,在技术细节方面研究还在进一步进行中,在固网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一个更深入的实践。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运营商观念的更新,200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大的运营商开始对IMS进行积极试验,同时设备制造商们也在不断推出IMS的解决方案。目前全球部署的IMS网络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部分运营商在进行IMS试验,只有少部分运营商开始进行IMS商用,而且目前进行商用和试验的运营商大都集中于移动领域,只有少量固网运营商。

2006年10月多业务论坛(MSF)举行了全球IMS网络兼容互操作测试(GMI2006),测试范围包括了26家主要设备提供商的197种通信设备,之后在12月1日的测试报告中也认为“IMS的成熟度超过人们的预期”。同时,我国的多个运营商都在2006年进行了IMS的技术试验。

IMS在中国

在中国的电信网络向NGN演进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软交换大规模部署阶段,中国移动2004年建成全国软交换汇接承载网之后,2006年开始积极推动端局软交换建设,停止TDM扩容,2007年起更是加快了端局语音IP化试点,电信、网通的智能化改造和NGN网络建设也已在大部分省内完成,联通软交换建设起步虽晚但也已完成厂家测试与试点部署。

中国移动于2005年底公布了自己的IMS设备测试规范,并在2006年继续对各IMS设备厂商较大规模的测试与“IMS业务体验环境”的业务测试,电信、网通、联通也在积极推进IMS测试工作。从这种对IMS的战略性关注中不难看出,运营商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给未来固网和移动融合预留位置,决心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夺取主动权,IMS也将成为通信业务竞争的必备武器。随着对NGN研究范围的不断向前推进,新的热点已经开始从软交换到IMS和FMC架构上转移,很多人担心IMS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会使在国内软交换上的投资建设成为浪费。

诺盛电信市场总监孔琳育认为,IMS并不能替代软交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软交换的窄带域和IMS是PSTN向NGN演进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它们也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软交换以提供话音为主,SIP业务为辅;IMS则以提供SIP业务和未来固定和移动融合业务为主。

由于国内电信市场涉及到3G牌照和重组的不确定性,国内各大运营商对IMS的发展思路也不可能相同。另外,由于IMS业务中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种像2G中短消息之类的杀手级业务,市场的需求是运营商决策的关键,这样在短期内也不会极大地激发运营商推进IMS部署的积极性。诺盛预计,在IMS技术与设备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国内运营商对于IMS网络的部署也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如下图所示。

篇11

“购买赛事版权的盈利模式已经非常成功,今后还要延续。同时,如何凸显央视网的新媒体个性和价值,是下一步要做的重要事情。”“中央电视台已经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前景,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把新媒体和电视并列为核心,而不是电视的延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可以说,传统媒体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进入新媒体领域,主导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见到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已经是傍晚时分。接受《成功营销》采访的他刚刚结束一项重要会议,显得很疲惫,但当每每提到央视网的未来,他总在审慎内敛中藏着激情。奥运一战,央视网交了一张完美答卷。作为央视网的掌门人,汪文斌完成了央视网飞跃式成长,其中劳苦和甘甜已无需多言。面对未来,正如汪文斌所说,央视网就像一只潜力股。而慧眼的企业合作者,得到的不仅仅是短期回报那么简单。

奥运我们才刚刚开始“奥运对于央视网来说,是大规模实施网络原创计划的开始,奥运期间我们制作、组织和传播了大量网络原创节目,并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在介绍奥运期间的传播工作时,汪文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互动”。通过自制原创节目,央视网与网民真正实现了互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路径,也开启了央视网通往新媒体的智慧之门。

《成功营销》:对央视网来说,2008年奥运会是一场战役。事实证明,这一仗打胜了。奥运结束后,体育频道未来的战略计划如何?

汪文斌:奥运期间体育频道是网民关注的热点,也是央视网重点打造的对象。奥运给央视网提供了自制原创节目的机会。3800小时的奥运会,央视网实现了全程直播和点播。除了电视台现有的2700多小时赛事之外,其余1100小时需要央视网自己制作,比如,请网民参与赛事解说,给赛事添加字幕等等,一切都在探索。网络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网民交流,有些东西,解说员不懂可以请教网民,因为很多网民都是专业人士。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成了网民解说的互动会,奥运视频的直播成了互动的直播,奥运会央视网的口号是“我的奥运会”,网民真正感觉到奥运会是可以触摸的,不像过去只是一个遥远的旁观者。这点对央视网非常重要,也是奥运之后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体育赛事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因为大型体育赛事基本都有公用信号,央视网不用花很大成本就可以采集这个信号,然后对这个信号进行编辑,就能制作出符合网民需求的产品。体育赛事是央视网的一个核心,奥运之后还要继续发力。

《成功营销》:这么说,央视网是想打造一个凸显新媒体优势的传播平台?

汪文斌:是的。我们希望购买更多的版权,比如国际、国内的重大赛事,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样我们将有更多机会进行网络制作,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而不是单纯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网上,只是简单的二次传播工具。唯有真正不同于电视节目的原创作品,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网络体育平台才会有独立的营销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央视网的新媒体优势。

《成功营销》:除了网络,央视网的新媒体业务还有手机、IP和公交移动,请介绍一下其他三项新媒体业务在2009年的发展计划?

汪文斌:我想重点谈一下手机。3G牌照的发放使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变成了“移动”运营商,都在竞争3G业务,因为这块会给移动增值媒体业务带来极大推动。央视网自然不能忽视这块大蛋糕。现在,央视网在购买版权时会考虑专门针对手机的版权,并且会根据手机的小屏幕特点,单独制作一些视频。央视网提出的口号是“建立手机视频的生产基地”,核心是体育视频。从2009年开始,第一批娱乐视频已经开始制作,体育视频也紧随其后。与网络不同的是,手机一开始就是收费模式,因此在手机电视媒体领域,央视网考虑更多的是内容的尝试和创新,把市场培育成熟之后,我们再考虑手机广告。合作伙伴收获意外惊喜“奥运之后,我们要巩固奥运成果。所以我提出‘天天奥运会’,把奥运的好做法和好方式,用到每天日常的工作之中。”

汪文斌认为,只要坚持把每一天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明星热点,按照奥运的方式传播好,营销就会越做越好。

《成功营销》:奥运一战让央视网异军突起,奥运之后,对于体育频道、体育赛事央视网还将有哪些举措?

汪文斌:奥运一战,央视网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版权保护、联合转播等等,这些经验是唯一的,只有央视网才有。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未来任何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都会比别人更有优势。立足于这一点,今后我们将在体育领域做大做强,把视频和互动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有两个方向:视频网和空间网。视频网是指传播大量体育赛事的视频,空间网是指利用体育明星资源,建立社区空间,这是一个互动网,可以建立个人社区,让体育迷们和体育明星互动,体育迷之间也可以互动,形成自己的圈子。将视频网和空间网都做好,才是在做网站。

《成功营销》:在各大网站中,央视网实际是后进入者,您如何看待央视网和其他商业网站在体育资源方面的竞争?

汪文斌:我们起步很晚,其他网站建立要早得多,做得也比我们优秀,但并不妨碍我们迎头赶上。在传统的Web1.0这块,央视网晚了一步,商业网站比我们做得好得多。但下一步,在Web2.0领域,央视网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新的起点上,找到与商业网站差异化的地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一较高下。央视网的核心资源是视频。央视五套(CCTV-5)是中国最大的体育视频节目的版权所有机构,能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视频。背靠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资源,这样我们无疑就是最大的网络体育版权所有机构。除了视频的支持,央视网还拥有人才、队伍、资源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其他商业网站不具备的。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新媒体业务,凸显新媒体个性,才是央视网和其他商业网站的真正竞争焦点。

《成功营销》:奥运期间有很多客户在央视网投放广告,奥运之后如何延续与客户的合作?

汪文斌:央视网是奥运大家庭中的一员。盘点奥运营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高级赞助商和奥运传播机构的相互认同。奥运期间,很多品牌广告主在央视网投放广告,都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海尔就是一个典型,GE的投放效果也非常不错。海尔在奥运期间投放了多家网站,根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在央视网的投放效果居然是最好的,性价比最高,这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很多广告主之前并不知道央视网的营销价值,因此央视网并没有被纳入预算,但是他们在奥运之后改变了看法。对广告主来说,央视网的营销效力和传播效果通过奥运会大放异彩。在奥运之后,真正的后奥运营销才刚刚开始,广告主会在央视网未来的热点赛事和体育明星资源身上,找到体育营销的新天地。央视体系的未来核心奥运让央视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媒体将报道的重点锁定在央视网的奥运盈利上。对此,汪文斌表示意义不在于此。“奥运对央视网,并不意味着挣了多少钱,真正的意义是体现了央视网的营销价值。”汪文斌不希望央视网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可以在奥运洗礼之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与网民、与企业相生相伴,利益共享。

《成功营销》:您正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国际上,还没有哪一家依托传统媒体的网站能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您又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在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下,央视网有机会因为自己的独立价值而卓越,占领新媒体战略高地。

汪文斌:中央电视台已经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前景,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5年之后,国内媒体要向国际、国内转变,其中一点是从以电视为核心,转变为以电视和新媒体为两大核心的状态。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把新媒体和电视并列为核心,而不是电视的延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可以说,传统媒体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进入新媒体领域,主导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说新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成功营销》:2009年,央视网总体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如何?

汪文斌:第一是刚才提到的视频网和空间网。要为网民提供一个以视频为基础、以互动为核心的大频道。第二是全面整合赛事资源,把央视网建设成类别众多、特色鲜明的一站式门户网。比如,把热门的篮球、足球,和小众的高尔夫、台球等等分门别类,不仅提供视频,还建立社区,内容很全面,既有传统的东西,又能看到网民原创的东西。

广告客户的潜力平台

《成功营销》:对于有意在网上合作的企业主,您想对他们说什么?奥运之后,央视网能为企业主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汪文斌:视频广告属于新的领域,还没有获得很好的开发。事实证明,在网上观看视频已经有非常大的市场。举例来说,有些节目,网络视频点击量已经远远超过电视观众的观看次数。在美国,我们已经看到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例如奥巴马演讲视频在YouTube的点击次数超过所有的电视观众人数。在中国,这样的案例肯定也存在。对于这样一个新领域,谁进入得早,谁创造的案例就是经典。央视网与海尔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和海尔探讨更深入全面的合作。对企业来讲,央视网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传播渠道足以提升广告主的体育营销效力。

篇12

关键词:IMS;演进;策略;业务驱动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信息多元化、多媒体化的数字社会。尽管传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曾经在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PSTN已经日落西山,逐渐无法承载目前人们对于媒体信息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因此,对现有技术设备和网络架构的升级换代,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实际的系统升级中,由于作为升级主导的通信运营商必须考虑用户的维持和业务体验的延续性,因此,在网络系统的升级过程中,技术-业务的综合考虑以及无缝承接,是其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1]。

在我国,自从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并公布了六年期的发展目标之后,对于融合重组仅一年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在面临业务增量不增收、沦为管道提供商的危机进一步加大的挑战下,如何加强网络建设,加快网络转型,使得网络框架结构适应政策形势的巨大变化,以求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是未来运营商生存和竞争力的核心。而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2]。

在ITU-T的主导下,NGN的演进方向已经确定为以IP为主导承载方式,以SIP为主导会话控制协议的具有分组交换特征网络框架。而在NGN的演进中,IMS成为了NGN核心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5]。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3GPP在R5版本中首先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开放的网络架构,IMS提供了以IP形式承载、SIP为核心控制协议、同时与接入无关的IP多媒体业主控制能力[6]。更为关键的是,IMS符合下一代网络的总体设计思想,其网络架构采用分层结构,功能分离,甚至在控制与业务上也进行了分离,实现了固定移动的统一控制。可以说,IMS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网络演进更为高级的阶段[7]。

与传统的软交换相比,IMS在网元数目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其能够实现控制与业务分离的一个重要技术保障;而在协议接口方面,由于SIP协议在设计方面天然的优势,使得其更为灵活,更为适应当前形势下对多媒体业务的控制和支持;在接入方式上,IMS采用的是端到端的IP接入,因此可以支持固定与移动两种方式接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甚至屏蔽了不同接入网技术框架的差异性,使得不同接入网可以进行无缝对接,理论上来说,在任何时间地点,只要提供IP接入,就可以享受各类业务,即享受的业务与接入无关;在业务提供方式方面,IMS开放了CSCF和AS接口ISC,因此其业务触发均有AS支撑,因此各业务之间可以相互组合调用。在这样的条件下,运营商、服务商甚至是用户,都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整合各种业务实体所提供的业务能力,使得业务的提供模式变得更为灵活。而其相应灵活的触发机制,则增加了运营商对于用户归属地的控制。在IMS框架下,由于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均是由归属地的网络完成,漫游地只提供接入而不提供业务触发,因此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业务拓展,同时也保障了业务的一致性;而在路由方面,由于采用的是IP接入,因此其路由机制也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路由机制,其路由更为扁平化;而在QoS方面,IMS支持了PCC架构提供的移动接入,同时也支持RACS架构提供的固定接入,因此其QoS机制更适合在复杂的IP网络环境下的业主质量保障,尤其对于IP环境下多媒体业务的质量,能够更好地提供保障和服务[8]。同时,由于统一的控制策略,使得QoS的差异化服务成为可能,运营商有条件和技术保障为不同等级的服务商提供差异化的QoS;而统一的控制策略也为多业务平台的关联计费提供可能。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IMS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实现核心控制层的融合和发展NGN的必经之路。此时,问题的核心就从“往何方向演进”变成了“如何演进”。

本文将就IMS的演进进行分析,并结合某市的核心网的改造建设,对IMS在实际的应用中所采用的思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IMS的演进分析

在IMS技术基本已经具备了商用能力的前提下,如何将固网NGN向IMS演进,同时保证现网业务的正常运行以及现有业务用户的无缝对接,目前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方式,即直接演进和叠加演进。

1.1 直接演进

直接演进方式是将现有固网NGN系统直接向IMS架构演进[9]。将固网NGN网络直接升级为IMS网络,通过IMS网络开放业务。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媒体网关控制功能)和IM-MGW (Instant Messaging- Media Gate Way 即时通讯媒体网关)来实现与传统PSTN/CS互通的功能。

在该方式下,升级后的IMS网络既要负责处理语音业务,同时也负责处理面向中高端用户的多媒体业务[10]。

NGN直接演进到IMS网络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NGN到IMS网络的直接演进架构图

篇13

[关键词]手机媒体 行业期刊 整合 互动

当前,中国的传统期刊有上万种,同质化非常严重,仅有的几本大刊,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这个已经不再朝阳的产业里,各种同类刊物,争咬撕杀,竞争异常惨烈。尤其是行业期刊,我国行业期刊大多出身于所属行业,一般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办或下属的研究所、出版社等主办,也有一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办的。它具有出身不同、贫富悬殊,种类繁多、发展不均,观念陈旧、包装落伍,和难破体制,难越自身的特点。因其行业目标人群有限,广告客户固定,内容素材面狭窄,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是举步维艰。如何突破是每一个行业期刊从业人员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摆脱瓶颈,很多行业期刊纷纷上马网络项目。而手机媒体的出现以及应用,则给举步维艰的行业期刊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手机媒体传播内容

一般情况下,在受众确立的过程中,手机媒体传播内容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传播的受众特性:受众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他们决定传受众区域;二是受众职业和身份,受众者的身份与职业直接决定了手机媒体提供的内容方向。;三是受众的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者对于手机媒体的内容需求有着不同的取向与偏好,甚至会对手机媒体传播内容措辞产生重大影响;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就手机媒体传播而言,主要是后三者。通过手机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或者所需内容,是手机在新形势的附带功能。而且与其他媒介相比,手机媒体的画面不及电视屏幕,声音不及广播电台,报道深度不及报纸、杂志,综合性、丰富性不及网络。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机媒体是“迫不得已”的结果,是非常手段。因此从传播内容上来讲,手机媒体传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手机媒体它不是独立的媒介,而是传统媒介在新情况下的延伸。它将以内生性收入为主,即靠自己的内容产品的出售为主。我们知道,与内生性收入相对的是外生性收入。这会随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大幅度动荡。最为关键的是,内生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去的比例越大,媒介的经营自就越大。所以,手机媒体一方面开拓了媒介的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媒介收入内外平衡和提高媒介自主经营有积极意义。

2.受众明确,对新闻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前面提到手机媒体的运行中不会出现广告,以及分析了受众集中,窄化等特点,再加之手机本身传播的有效性,从而对手机媒体传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以受众为本位,向他们提供真内容、好内容。

二、行业期刊目前手机媒体应用现状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随着中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手机带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应的信息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广泛。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其传播能力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中国3G业务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功能也有传统的短信、WAP无限新闻网、彩信、手机报等方式扩展到手机论坛、手机博客、手机语音、手机视频等更宽的领域。在主流行业对手机媒体的应用如火如荼时,中国传统行业期刊却因规模小、实力弱、较分散、基础薄、期刊的经营集约化程度较低等局限性在手机媒体的应用上处于劣势。下文仅以礼品行业为例,看手机媒体在行业的现状。

1.起步晚

据了解,我国行业期刊大多诞生于 2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兴旺于此后的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而更多的垂直行业期刊则兴盛于90年代末。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行业期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但是,皆有起步晚这样一个特点。就礼品行业来说,礼品行业目前有行业期刊2本,分别为《礼赢天下》与《销售与市场礼品版》因礼品行业为朝阳产业,行业概念流行时间不过20余年,尚处在整合高速发展方向,故礼品行业期刊运营时间也都很短。《礼赢天下》杂志的运营时间不足5年,而《销售与市场礼品版》杂志的运营时间则不足2年。母刊起步时间晚,同时由于资金等问题困扰,两个期刊对于手机媒体的应用时间均不足一年,对比人民日报下属人民网于2003年从短信业务开了手机媒体的实践,2004年,《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来看,礼品行业期刊对手机媒体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主流媒体。

2.实力弱

自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行业期刊面临着全行业倒闭的危险。特别是自 1997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三次发出《通知》,对行业期刊进行整顿,致使行业期刊数量大幅下降,效益持续走低。为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有的期刊转为了内部刊物,有的刊物并入其它传媒集团,还有的期刊仍在苦苦挣扎。目前,由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行业期刊共计 1000多种,其中发行量在 100万册以上的有 24种,发行量在 25万册以上的有 46种。应该说,绝大多数期刊的创收能力都不高,尤其是靠市场化运作来创收的能力相当低。而行业期刊中,实力强大者多背靠实力集团或行业协会来寻求发展。礼品行业期刊业不例外。例如《礼赢天下》杂志由怡莲礼业集团投资创办,而《销售与市场•礼品版》更是传统大刊《销售与市场》在其渠道版、管理版、评论版等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探索。对比主流媒体,行业期刊因资金实力不强,团队人力有限,运营压力巨大,投资者与运营者意识差异等诸多因素直接限制了行业期刊在手机媒体上的特探索与应用。

3.对手机媒体报道应用方式单一

如今,包括移动运营商、传统媒体、出版业、增值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在内的产业各方,都在积极致力于推动手机媒体的发展。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从近两年手机报、手机阅读和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手机媒体在发展定位、合作模式、终端、数字版权、管理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瓶颈,需要产业各方携手解决。当前,由于移动运营商所提供的手机报、手机阅读等手机媒体都基于2.5G网络,有限的网络带宽自然会限制手机上网的速度,而且当前手机媒体业务的表现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使用手机媒体的体验和感知。近两年来,虽然使用智能终端用户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智能终端的使用比例还依然较低,大多数用户的手机屏幕小、信息存储量有限,这成为制约手机媒体业务发展的瓶颈。

回看礼品行业,目前,礼品行业期刊对于手机媒体的应用仅停留在最初的短信方式上。遇行业重大事件会以短信息形式告知读者群体。另外,对于期刊上的最新内容也以普通文字短信形式发送至读者手机。但对比其他主流媒体如人民网的短信、WAP、语音、视频、论坛来看,礼品行业期刊与运营商结合不到位,终端、版权、管理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手机媒体的应用处在最原始的单一化层面上。可拓展空间巨大。

三、礼品行业期刊手机媒体应用模式探索

1.优化数据、分化类别,精准营销

对于礼品行业期刊而言,读者针对性强,数量有限,不同于主流媒体,其目标客户数据多多益善,对于行业期刊来说,优化数据是第一位,还是以礼品行业为例,除掌握的数据要准确外,要对数据进行类别分化。不同类别客户对于信息要求也不同。杂志社方面可根据目标客户群体主营品类来对其进行区分,如陶瓷类、金属工艺品类、家纺类、创意类等等,而在主营品类的基础上,还可进行二次分类,例如:金属工艺品之下,还可分成合金类、纯金属类……总之,数据越准确,分类越清晰,手机媒体投放的目标对象群就越准诸恶,客户对于手机媒体的应用就越有利。

2.从单一到多元化的报道方式

对于行业期刊而言,由于历史原因限定,目前对于手机媒体的应用仍旧局限于短信方式,但是这并不妨碍对于多元化应用模式的探索。行业期刊应当敢于尝试对于多项手机媒体业务的整合。对比人民网,2007年2月,人民网推出彩信手机报。200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开设了“手机上开两会”大型专题。2009年,人民网又尝试了手机民意调查、互动报道等,在对各项业务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报道方式。对于行业期刊来说,在资金实力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手机报、手机彩信,另外,还可以根据行业发展方向不定期向目标读者群发送手机调查等,由于行业信息专业性强,此操作不但可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还可增强读者对于期刊的粘度与忠诚度。

3.结合网络,加强手机媒体的互动应用

当前对于各行业期刊来说,自建网站早已普及,期刊内容在网络上也早已一览无余。虽然手机媒体具有广泛且高度的互动性。但手机短信业务作为增值业务的一种,其互动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应充分重视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运用。或开辟专业的手机论坛,或开始手机博客都可更好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仿照人民网的“手机开两会”,各行业期刊业可将业界展会、大型新闻会等搬到手机上,让不能亲临会场的业界人士第一时间了解会议动态。提高互动性。

4.转载整合到原创,互动丰富内容

当前行业期刊的新闻采编能力略有偏弱,为了更快速的给读者提供第一时间的行业信息,不少期刊选择新闻转载。这样,信息经过编辑整合,虽也及时传递到阅读终端,但是,直接转载的新闻常常会弱化手机媒体的优势,而仅仅将其简单的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对于行业期刊而言,多以最了解行业、行业专家的姿态出现,如此一来,更应增强手机新闻的原创性,可以更贴合行业需求为读者提供准确的行业阅读大餐。另外,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当前他们的身份即使手机媒体信息的阅读者,也是消息的创造者,手机的便携性大大提高了消息的时效性,作为行业期刊的从业人员,应积极与这些消息的创造者互动。既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又可丰富期刊的内容。

5.纵深合作深度调整,获得更广泛支持

对于行业期刊而言,以一己之力想运营好主刊与其他诸多拓展项目难度会很大,纵深整合是其突破瓶颈的另一途径。依旧以礼品行业为例,目前行业期刊有两本,有影响力的专业行业则有阿里巴巴礼品网、慧聪礼品网、华夏礼品在线、礼多多网站等6、7家知名媒体。各家媒体各有侧重,对于礼品行业的手机媒体应有来说,专业的行业资讯以及产品信息业必不可少,但是深度的业界分析、调查也尤为重要。行业内纵深的整合也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而对于行业期刊来说,要想拓展自己的手机媒体业务,与兄弟媒体达成良好的合作意向是第一位的。其次也离不开与各通信运营商的积极合作。由于通信运营商们的强大实力以及庞大的数据库储备,与他们达成良好的合作诸如植入信息等可帮助行业期刊扩张影响力,收到更明显的效果。

6.把握3G机遇,开拓创新模式

2008年底,中国发放3张3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将开始3G业务,这意味了手机媒体进入一个新时代。而行业期刊则更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迎头赶上。

随着3G网络的建设完成,手机的数据传输业务速度将大大提升,384kpbs/秒是基本的速度,而HSDPA和HSUPA已经把传输速度提供至2.8M/秒以上,这样的传输速度会令手机上网体验大大改善,而大量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也可能在这个网络上运行,网络问题的改善,是手机媒体真正成为一个有商用价值媒体的开始。手机正在向综合处理信息机靠近。手机的强大,也可以令手机媒体的信息传统从语音和文字,到图片、影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媒体平台。在3G环境下,手机媒体精准传送多媒体信息、受众的主动可控性、互动性以及受对手机媒体内容的参与传播都将得到空前的加强,对于行业期刊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是一个迎头赶上主流媒体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开拓新的手机媒体应用模式的绝好契机。

鉴于行业期刊手机媒体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手机媒体的应用应当引起阅历越多行业期刊从业人士的重视。当前,各行业期刊主要以广告及线下活动为主要盈利点,手机媒体的应用给了行业期刊一个新的盈利方向、如手机信息订阅,广告信息植入、精准数据库营销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新的盈利模式。若各行业期刊可以条件结合自身实际对上述应用认真探索,并加以实践。对于期刊自身实力以及影响力必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CNNIC.2009年手机媒体研究报告.

[4]张国航,曹文星,廖思捷.人民网手机媒体研究报告.2009.

[5]王秋平.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及数字化未来.2009.

[6]牛春雷.对手机媒体传播中的几点认识.2009.

篇14

“网络电视”这一称谓早已有之,从一般意义上讲,网络电视等同于电视台网站或是视频网站。当基于全新的技术架构与运营再对“网络电视”重新定义之时,其内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网络电视是一种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整合已有电视节目、媒资库内容和海量互联网资讯,通过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向电脑用户、电视用户和手机用户提供全新互动节目的新媒体平台。

网络电视将电视台的音视频制作能力、内容资源和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能力融合,并将这些融合的新内容和新业务通过广播网、互联网、IPTV和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电视、电脑和移动终端上。今天,“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一种融合多种技术与应用并提供多种增值业务的服务系统平台,成为广电新媒体重点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9年1月,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总局领导提出了当前新媒体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电台电视台要成为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主力军,由此明确了发展网络电视是各地电视台工作当中的应有之义。

二、网络电视受宠的原因

网络电视之所以成为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电视适应了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查显示,网络电视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适应80后及下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而网络电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注定其必然受宠。

首先,网络电视有很强的便捷性。随着我国3G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观看自己想看的内容,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其次,网络电视具有智能性。通过网络来看电视,每个台播放的节目一目了然,为人们提供了浏览的方便。再次,网络电视具有可控性。传统电视播出的节目是不以观众的意志为转移的,观众收看受电视台的制约,而网络电视采取观众主动收看的形式,不受收看时间和方式的限制。最后,网络电视具有可分享性。在技术和硬件的支持下,受众只需把某一节目用鼠标拖到互联网上的聊天工具里,就可以和朋友一起观看,从而实现了分享,而这是传统电视所无法实现的。

正是由于网络电视逐渐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人们才对网络电视喜爱有加。

三、网络电视的商业优势

网络电视最终能成为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媒体运营的特点,符合媒体商业运营模式,而不只是简单的一项技术或是一个业务而已。由于电视台网站运营网络电视,具有节目资源和音视频媒体资源的巨大优势,美国的传媒已经开始了称为Media Convergence的改革,中国的报业集团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成果,而网络电视正是在这种契机下孕育而生。与数字广播电视、互联网音视频网站、IPTV、互动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制作、播出和发行体系的分离相比,网络电视将从分离状态向融合电视节目、点播节目,特别是融合互联网信息服务转型,将多样化的网络音视频和图文信息服务推送到电脑、电视和手机等各种终端。目前,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分离运营的局面即将发生改变,网络电视将成为媒体融合的核心,这将极大地丰富IPTV、互动电视的内容,将互联网音视频内容的空间延伸到电视机和移动终端,为下游终端制造商提供个性化应用服务打下基础,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使各方迅速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

目前,网络电视的商业模式包括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潜在的新兴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是直播节目模式和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发行模式。网络电视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重大题材多媒介联合营销运作模式,突发事件综合运作模式,互动产品(例如游戏)综合运作模式,互动服务(娱乐、教育、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应用等)发行模式,应用发行模式等等。

四、网络电视发展的瓶颈

尽管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传统电视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也面临着亟须突破的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