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14:58: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一)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末端物流配送成木较高。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化物流市场,活跃在我国物流领域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同时缺乏向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龙头物流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物流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如果跨境物流按照境内物流的流程进行运营,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因此函需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跨境物流行业的标准体系。另外,物流产业链末端配送成木高,且末端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大部分物流采用将大城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耗费大量资金在这些城市建设仓库或者配送点。而对于稍微偏远一点的乡、村等地区的物流配送点建设不足,仅有几家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在这些地区进行物流配送点建设。    其次,我国智慧物流信息标准制定进程缓慢,国家对跨境电商政策支持不足。基于物流信息标准化流程的智慧物流,不仅要求在物流软件、条形编码和全球定位系统上实现标准化管理,还要求在文件格式、数据交换以及信息接口方面实行统一的行、!不标准。而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不同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制约了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大力提升。同时,与电商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针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现行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知道意见》和《关于跨境电商务零售进口税征收政策的通知》只针对出人境产品的海关、税收、检疫等方面,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另外,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物流市场的强烈需求背景下,仅仅依靠国际物流公司进行跨境电商业务是远远不够的,急需能够承担国际运输的大型物流企业。    

再次,物流基础设置建设较为落后,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智能感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仓储、监控、仓库管理等运营环节,物流电商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自动调整商品库存量,进而在不增加人力成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管理成木,提升物流运营效率。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联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智慧达到对物流产业更加精细与动态的管理效果,进而改善整个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但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落后,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连接不足,缺乏高效的货物仓管系统和追踪系统等现代物流服务信息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备,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另外,我国发展现代化物流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当前我国严重缺乏网络通信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高端人才,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物流的长足发展。     

篇2

>> 智慧图书馆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发展中图书验收的流程及问题分析 试论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内涵式发展中的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发展中的思考 浅议发展中的高职图书馆服务 浅谈图书馆的文化在图书馆发展中的若干思考 浅谈现代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河南省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高职高专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制约企业医院图书馆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试论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试论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及策略 制约基层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3 ] 李显志,邵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3(8):12-17.

[ 4 ] 智慧[EB/OL].[2014-04-29].#fromoutpvid=NT

IxOTUwNDU.

[ 6 ] 广东省文化厅.全国首个智能型流动图书馆在广州图书馆问世[EB/OL].[2011-05-06]..

[11] 刘荣发.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提供云平台建设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4(4):9-12.

篇3

一、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传统的商店以及商场等线下购物方式逐渐被具有互联网模式的线上购物方式所取代,随着几大著名网络电商巨头的不断壮大,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买卖商品及货物。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随之衍生的电商物流也逐渐崛起,但是近年来,由于电商出货量的逐渐增大,物流往往成为买家和卖家诟病的中心,因此如何在电商中提高物流水平,建立指挥电商物流中心,如何对其进行运营,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业资源配置保证,现阶段中国智慧物流中心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以及运营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智慧的判断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与物流行业相关的学术界和商业界对智慧物流和智慧中心的理解正在不断变化。建议建设“安全、高效、智慧和环保”的物流系统,同时提出分级物流系统。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物流功能载体,并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智慧化建设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建立智慧物流中心的合理发展道路,对智慧物流中心具有多方面的理解并结合城市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针对各种发展思路清晰的想法尤为重要。

二、发展现状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传感系列都是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智慧物流,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物流方面的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智慧物流的创新应用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使用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和全过程无人仓库等黑色技术。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的智慧物流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系统、工作执行系统和智慧思维系统,仅在数字化阶段才有可能专注于展示智慧物流,这是在工作执行系统中出现的,而对智慧电商物流中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如何从技术研究跃向智慧思维系统研究是智慧物流面临的关键问题。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带来了物流业的变化,社会和个人消费者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智慧,全方位,高灵活性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国内物流业还不完善,智慧物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使智慧物流更加成熟,有必要从政府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整体的视角整合社会资源,并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智慧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核心。

三、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广在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方面,我国存在某些劣势,如有些地区的交通道路不通畅,网络设施不完善。同时,由于地理特征,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视程度因地区而异,因此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也不同。智慧物流目前仅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无法惠及其他地区。很少有公司致力于智慧物流,而且大多数公司仍处于传统物流和智慧物流共存的状态。因为技术资金和其他问题减少了对建设智慧物流中心的研发,也减少了智慧联盟公司的合作。

(二)宣传力度不够在大多数地区,智能物流的概念尚不清楚,智能物流可以提供的服务模型也不清楚。如今,诸如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之类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促进物流公司的发展。除大型物流公司外,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应用缺乏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无法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物流不同于常规产品,推动智能物流的传统方法过于概念化。

(三)专业人才缺乏在物流业中,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基层物流中包含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较高,但是实际人才的引进并不符合物流的需求。智能物流教育紧随智能物流的发展。在物流教育中,许多大学理论知识比实际知识更多。没有真正接触过智能物流实践的学生将无法满足物流公司对智能物流人才的需求。

(四)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智慧物流的发展水平因地区和公司而异,政府的政策无法解决所有公司的所有问题。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对于中小企业作用不大。

四、发展对策

(一)提高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智慧物流的发展。例如利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的运行能力进行预测,缓解由于购物节期间物流需求较大而导致的爆仓问题。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产业与物流的良好对接,根据区域内的需求,企业发展制定物流计划,进行精准的物流分配。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可以进行个性化服务,对车队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区域内的服务经济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和发展智慧物流,物流公司扩展了促销渠道,利用电视网络平台和VR虚拟设备来增强离线体验,并通过易于公众理解的视听和物理体验来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积极提供智慧物流服务,吸引眼球,引导客户和合作伙伴发展智慧物流服务,实现口头交流、平台推广等二次宣传。例如,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智能物流中心进行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淘宝卖家,电商企业入驻智能物流中心。

(三)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智慧物流的人才引进。在培训和培养现有技术人才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国外培养专业人才的经验,引进国外物流技术人才,指导企业智慧物流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开展智能物流培训班,帮助已经就业的智能物流人员进行再学习,提高智能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跟上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智能物流中心的进步。

(四)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大力支持智慧物流的发展,可以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近年来,我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提供资金和政策,通过财务支持政策来支持智慧物流技术人员的培训。优惠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智慧型物流发展中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并减少或免除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税费。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地政府需要普及网络设备的建设。就如同与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一些各地政府在当地山区安装了4G网络,以确保当地居民及时获得信息更新。

(五)加强基础设施、技术网络的开发建立完整的基础架构。高科技网络对于提高智能物流中心管理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这需要智能物流中心创新思维,将各种先进技术完全引入物流管理,并加强各个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未开发物流技术网络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所倾斜。根据每个地区的物流和运输总量设立配套的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等。不可盲目建设,浪费资源,最后得不偿失。另外,由于某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智能物流中心需要更新相关设备。在更新过程中,它们必须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更新后的基础可以为尽可能多的电商及客户服务。

(六)打造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公共信息服务,另一个是智能物流中心内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物流中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开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电子商务需求,而且可以降低该智能物流中心的整体投资和成本。对于智慧物流园的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智慧物流园的平台建设,进行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的培训以及公共服务理念的讲解,提高公共服务的体系建立。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智能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面向未来。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在概念上合理发展,在意识形态上要有更高的发展,这样才能引导智能园区信息平台的技术和模式以及现有园区发展所需的信息支持。电商企业应该考虑到满足未来发展智能物流系统模式的需求。第二是先进性。智能物流园区的基本概念是建立一个关于物流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平台。因此,有必要确保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发展和领先地位,并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引导、规范和创新园区的业务发展模式。第三是可扩展性。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应具有可扩展性,满足未来智能物流系统和智能物流业务的扩展需求,确保有效地发挥智能物流系统建设投资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第四是整合。由于物流系统的建设时间较短,项目需求较高,需要在系统建设方面充分利用集成化优势,遵守原则的同时创新技术发展产品。引进新产品时,尽量使用已有的产品,而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重新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智能物流系统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智能物流系统成熟,稳定和先进。

(七)开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1.建立全自动化转运中心用全自动分拣设备装配线和智能装卸机器人代替运输和分配现场的人工工作,可以使货物的收集和分配效率提高数十倍,并提高最大生产能力。可做到单位场地小时级甚至分秒级的产能最大化。例如,UPS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自动运输中心。UPS世界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转运中心,每天可处理130架货运飞机的装卸,每小时的自动分拣能力为416,000个包裹。到达港口后,件包裹到港后只有两次人手触碰的机会,其余全部由机器完成。2.建立智能化和无人化仓库使用仓库中的大数据模拟,可以为具有数千个库存类别(SKU)的大型仓库创建最合理的货架布局,并优化设计拣选路径以拣选机器人以执行有效的仓库管理任务。管理人员还可以使用智能语音技术指导机器人仓库操作,以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流畅交互。例如,亚马逊在25个大型运营中心中部署了80,000个高效,高精度的Kiva拣选机器人。亚马逊的最佳货架布局和智能拣选路径优化项目通过将拣选员的平均每日步行路程从最初的27公里减少到目前的5公里,大大提高了拣选效率。

篇4

关键词:智慧物流平台;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物联网;模式构建

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公司规模和资金实力限制,普遍采用将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的模式,以节约构建自身物流系统所需的昂贵开发费用,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根据国外知名物流管理机构调查研究表明:一家企业的物流所需支付成本约占其销售利润的8%-15%,物流投资约为其企业总资产的15%-30%。由此可知,随着国内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需不断寻找新的竞争方式来保证其竞争力,竞争的着力点也由外部产品价格和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变为企业对其内部生产成本的控制,特别是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经营成本的控制,外包物流业务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利器。目前将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运输服务商的企业越来越多,并让物流服务商提供给其最佳的物流运输供应链,使其可以专心发展核心业务,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优化高价值产品生产模式,保证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产品创新力,从而让公司的经营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最优化。由于贸易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体系的各个方面也不断在升级更新,以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为技术支撑的智慧物流平台将会在外贸过程中大有可为。

智慧物流能够在我国对外贸易进行应用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来说,智慧物流的运用能够解决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外贸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以及信息沟通障碍等问题。与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把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进行整合,达到物物交互和人物交互的目标,使物流整体价值链上的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整体贸易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便利化,优化了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达到了降成本增效率的目标。智慧物流的基础构架可以分为决策层、基础层、传输层、感知层与分析层。在这之中,感知层是此系统的起始环节,也是贸易活动基础信息数据的输入端,一般采用条码、传感器、视频识别、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前沿的信息技术采集基础数据,对贸易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时动态数据进行监测,这是贸易过程中信息交互的关键所在;分析层是采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分析、存储等环节,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也是贸易实现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决策层依据分析层分析出的数据信息,对过程中的智能作业进行管理与控制,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让我国外贸能够更高效、便利,同时缩减对外贸易成本。

(二)现实基础从现实层次而言,能够解决我国外贸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通关成本高、流程复杂等问题,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相关对策,不过监管体制不适应变化和信息孤岛等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究,从智慧物流的应用基础理论来说,其能够解决上述的诸多问题。从我国把物流产业当作重点核心产业来进行发展的趋势来说,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在逐步改善,激励智慧物流运用于贸易过程中。比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智慧物流发展力度,引入国外前沿技术和自我技术创新来进行发展,提升我国物流设备水平,加速我国外贸过程趋向于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近几年,国内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多数表现为多、小、杂等特点,其业务管理也较为混杂,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其对于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增高,这对传统物流运输服务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在逐步完善成熟,会把其运用于外贸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通关等。比如,运用大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收集商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外贸过程中的需求作出预测和设备维修预警等。智慧物流应用于我国外贸过程中的模式构建以往对外贸易模式是将进出口公司当作贸易主体,借助货代公司揽货、运输、贮藏及报关,经过海关部门检验核查,再经过物流企业运输达到产品跨国传递的目的,完成产品的跨国贸易。在中国境内,以智慧物流平台为基础的对外贸易模式则是把以往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的参与方相互链接,构建核心管理平台,并通过该平台达到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单据传递,提升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效率;在境外,借助境外舱单管理信息平台、单证管理平台与物流服务中心与境外不同国家贸易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传输与单据传递。如图1所示,在我国进出口整个贸易过程中,智慧物流都有着较深层面的应用,普遍是对对外贸易过程中直接的核心生产业务和间接支持的相关业务进行的深化应用。从外贸核心业务角度来看,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对国内贸易主体与国外单证管理平台进行连接可完成单证交换,对国内货代企业与国外连接可完成订舱协同与舱单传递,将海关部门与其他贸易参与方连接可完成通关协同,将国内物流公司与国外物流服务中心平台进行连接可实现物流产品的实时定位。从外贸业务支持角度来看,智慧物流平台可收集国内外的最新贸易政策,达到对外贸易过程中实时调控和快速决策的目的;管理企业必须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运作,保证贸易的健康进行,依托于外贸过程中物流数据汇总成为大数据库源,对外贸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预测,实时调控贸易数量和方向等。借助构建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外贸流程的一体化发展,从内部成本控制端剪除重复劳动,同时及时共享信息资源,使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提升信息传输及利用效率,使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利用。智慧物流平台主要包含四大内部核心模块,依次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分析模块,对大量数据进行储存的云计算模块,保证数据安全性存在的数据隔离模块,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通信模块,不同模块之间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进行数据和信息传递,构成了整体的物流核心管理平台。

智慧物流下的外贸主要业务

(一)全程化电子单证交换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分工已经日益精细化,以原料采购商、产品制造商、产品零售商共同组建的闭环供应链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品随着闭环供应链流通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输速度通常会受到数据信息标准化的限制,所以对外贸易过程中实现全程化电子单证精准化交换会降低外贸交易成本。智慧物流平台能够实现国内各贸易参与方的单据交换,并且可完成与境外贸易参与方的单证传递与转换,如图2所示。以产品出口为例,外贸交易的起始点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报价申请和签单,国内企业把产品订单、报价单及产品发票等单据信息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转化为国际普遍采用的格式,再通过国外单证管理平台转化为国外企业所需要的单据格式,从而完成单据的转换和传递。确认订单后,进出口企业便将所需货物备齐并寻找货代公司,与其交换订单、发票等单据信息,签署报关委托书,货代公司也需与船运公司进行订单、发票、订舱委托书等信息的交换和签署,再由货代公司向海关部门申报通关,提交通关所需的一切信息,包括报关单、合同、发票、报关委托书等,船运公司需提交装箱单和订舱委托书等,由海关核实后方可允许通关,再由智慧物流平台将信息转化为国际常用格式传递给交易地区海关部门和单证管理平台,从而达到全流程单据交换的目的。在产品出口前,进出口企业、船运公司、海关、货代公司是一个国内的单据交换闭环,四大参与方都拥有智慧物流平台接入口,各参与方既有不同角色分工又实现了信息共享,海关是权威的政府部门,享有对企业单据信息的审查资格,进出口企业能够随时跟踪自身产品相关的实时动态,货代公司能够查找所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船运公司可以查看运输产品的相关进程以及单据信息。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国内外单据交换一体化运作,提升了单据使用率,打造了安全、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

(二)全程化订舱协同在国内主要沿海城市都会设有区域性订舱系统,不过跨区域间船舱预定却没有实现业务协同。依托于智慧物流平台预定船舱则能够突破区域间隔壁垒,达到全程化订舱协同(如图3所示)。船运公司是接入智慧物流平台人力物力资源的供给方,依托于感应器、RFID标签等物联网高新技术来实现船运公司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汇总,再将船只开拔、仓储装卸、人员使用等信息作为实时动态进行数据信息流的传递。进出口企业与货代公司接入智慧物流平台是作为订舱主体的角色,确定了订舱需求时就会使进出口企业完成产品预备,并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借助物联网平台进行传递,再经由智慧物流平台转化为标准格式传输给船运公司,船运公司确认无误后再借助智慧物流平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供需两端的最优化配置,并将信息输出给其他相关主体,完成整体的订舱流程。依托于智慧物流平台设计的订舱协同能够实现订舱环节各参与主体信息的共享,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订舱流程全程可视化。

(三)全程化通关协同产品跨境运输可以说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其中决定产品是否可以越境的基础就是通关流程,不同区域间的相关政策也有差异,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跨区域全程化通关协同(如图4所示),可提升进出口企业通关流程的效率。产品运输进入码头后,便会收到海关部门的监管,海关部门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初步对产品进行检验,同时接收进出口企业或者货代公司提交的报关申请,进出口公司和货代公司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将出口合同、外汇核销单、装箱单、报关委托书、发票等报关信息提交,海关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线上核实,智慧物流平台也会实时将核实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和货代公司,通过线上核实后将审核结果传递给线下检验人员进行相应的现场检测和鉴定,鉴定结果也会实时上传到智慧物流平台,全部审核都通过之后,便可办理产品征税手续,同时将商品装船并准备出口运输,智慧物流平台会在此时将通关数据转化为国际常用格式传输给接收地区的海关部门。在整体通关流程中,进出口企业、海关部门、货代公司协作运行,实现通关闭环,如果哪项环节出现异常,智慧物流平台会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主体,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通关流程的顺利进行,另外线上信息传输与线下现场操作能够同步进行,可以减少信息滞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实现不同贸易主体间的全程化通关协同。

(四)全程化物流追踪由于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日益加深,其信息化趋势愈加明显,对外贸易的透明化、可视化便成了突破外贸壁垒的关键所在,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外贸过程中全程化追踪物流的目的,不但能够时刻提示产品动态,还可以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与准确率,降低获取信息的运营成本。对外贸易运输过程起始是由进出口公司备货,让产品嵌入RFID标签,借助无线网络信号实施连接,将产品的基本信息转换为可用于分析的标准化数据,运输公司在运输工具上装载射频识别装置与定位系统,借助物联网感知装置实时定位运输工具,同时将射频识别装置与产品数据信息进行对接,做到产品准确定位。运输工具和产品的动态信息传递到智慧物流平台上,然后反映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相关主体,产品经过通关口之后,其会上传在境外的运输数据到境外相关物流服务中心平台,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和境外物流服务中心建立联系,能够实现对产品境外运输信息的准确跟踪。智慧物流平台中的全程化物流追踪是将人力,运输工具、仓储的状态信息当作输入端,借助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将产品最优化运输路线、最佳仓储位置、最优化装卸方式进行输出。全程化物流追踪能够达到对产品物流信息的全面管控,容错率得到极大提升,若是某一环节发生异常还能够及时纠正。

智慧物流下的对外贸易业务支持

(一)国内外国际贸易政策支撑世界各国与国家不同区域之间颁布的贸易政策通常会有较大差异,有时这些差异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壁垒,也会出现国内不同地区间的贸易不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交易的效率。智慧物流平台经过收集各个国家与各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关于贸易方面的政策,分析差异,构建贸易政策数据库,再依据各个地区颁布的最新贸易政策进行相关调整,经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相应分析,对不同区域间标准化政策进行解析,再由平台与海关部门进行对接,更新最新的外贸交易政策,并督促海关检验执行;与进出口公司进行对接,更新产品生产、进出口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供应链;与货代公司进行对接,对出口政策进行实时更新,做到相应的进出口单据的智能转换;与船运公司进行对接,及时更新运输政策、调控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智慧物流平台对外贸交易的支持,能够保证各个外贸主体获得一致性信息,减小各环节沟通时的成本损耗,提升外贸流程的运作效率。

(二)对外贸易主体的规范化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已经趋近于成熟,但对其相关主体的监管方面依旧有不少盲区,很多中小型企业常常在规则边缘游走,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梳理贸易流程,健全其准入机制,全面规范对外贸易流程和实施对贸易主体的全方位监管。第一,应完善线上准入体制,进出口公司、船运企业、货代企业想要成为对外贸易主体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第二,海关部门应具备全方位监管的权利,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对各个贸易主体进行实时智能化监控,如果某一环节发生异常或者某一外贸主体发生信用危机,海关便可对其实施相应措施,封锁其贸易流程,终止贸易主体相关交易活动。智慧物流平台对于外贸交易的规范化,实现了政府对贸易流程的全方位监管,对不可控风险管控有了极大提升,还促进了对外贸易主体正规化参与对外贸易流程的发展。

(三)对外贸易趋势的智能预测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是构建智慧物流平台的前期基础,智慧物流平台的实质就是信息和数据的生产、交换、传输、分析、处理和预测。从进出口企业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收集和整理企业订单时间,数量与商家信息,准确预测在以后各季度的大概生产数量,建立历史数据模型,分析未来行业市场走向,促进国家市场的开辟和发展;从货代公司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整合进出口公司与运输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估算其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从船运公司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收集运输、仓储、装卸的全部数据信息,准确估算未来的消费者需求和补给量;从海关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对于历史上外贸过程数据分析和处理,估算出未来外贸发展趋势,为海关人力资源管理和港口建设提供依据。对外贸市场进行智能化预测需建立在各贸易主体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进行提前的需求和供给规划,实现各主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篇5

【关键词】智慧CBD 智慧城市 指标评价

引言

21世纪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全球很多城市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在中央商务区建设过程中,北京CBD通过打造展示体验中心与示范工程,从政府职能、政府服务、公众智慧生活、公众智慧发展等应用着手,来建设智慧CBD[1]。

一、现代商务区的智慧需求分析

从国内外CBD发展来看,CBD的建设逐步打破传统严格的边界,逐渐向国际化、功能复合化、低碳化、以人为本以及信息化的方向演进,CBD整体功能和环境提升对信息通信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连接全球的信息通信网络服务CBD的经济和区内企业发展。

第二,智慧技术高效支撑绿色商务区实践。低碳城市信息化需求可以从能源管理与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展开。

第三,信息化技术服务高度可达性的交通。智慧的交通枢纽要求覆盖CBD完整交通网络的信息采集与、人们交通出行全程的路径规划与信息服务、整个供应链的配套物流交通信息化体系[2]。

二、智慧城市概念

IBM给出“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

三、智慧CBD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体系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的采集是容易、科学的。

2.指标体系具有可加性,可按区域划分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3]。

3.指标体系具有有效性,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与所评估对象的内涵与结构相符合。

4.指标体系的可持续性,既要有测度智慧城市的现状的现实指标,又要有反映城市推进智慧化发展过程的过程指标。

(二)智慧CBD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根据以上原则,智慧CBD评价体系可以分为“智慧CBD”网络互联互通领域、城市智慧产业、城市智慧服务、智慧人文四大部分,共21个评价指标项[4]。详见表1。

四、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受制于政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各界对其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理解偏差,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存在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定位各自为政的现象[5]。

第二,部分区域或企业未能透彻领会智慧城市的深刻内涵和精髓,仅从技术层面来界定,部分项目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

第三,“重模仿,轻研发”,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模仿抄袭和“拿来主义”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不利于国内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6]。

第四,“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

五、建设智慧CBD的对策建议

智慧CBD建设难度大、周期长、资金需求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智慧整合,技术创新,“对症下药”,努力实现智慧CBD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在国家层面进行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

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从技术上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建立物联网和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国家标准。

(二)差异定位,注重以区域优势和特色激发智慧CBD发展活力

应根据CBD的性质、特点、功能定位事先做出顶层设计,完善建设内容,构建各个领域完整的应用体系,优先规划基础性或示范性智慧项目的建设,突出智慧CBD特色[6]。

(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核心技术,抓住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项目引进

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等把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商业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落实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公共事务服务等运营项目;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相关联的产业。同时,要引进大项目,发挥其支撑、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李焱.北京CBD打造智慧商务区[J]南投资北京,2013(06).

[2]成迟薏.打造智慧的中央商务区―智慧CBD案例研究和对智慧虹桥的启示[J]中国信息界,2012(03).

[3]陈铭.“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05).

[4]邓贤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0(12).

[5]谢昕.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上海信息化,2012(01).

篇6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给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物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财务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产成本达到最低,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这就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企业的现有资源,科学系统地整合、配置资源。同时,立足市场环境,严谨分析,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且在审批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金融机构消极对待。另外,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要求严格,门槛高,而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难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一般为民营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导致融资困难。

(二)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粗放,且管理理念落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对资金使用及投资缺少计划性,盲目投资,导致自身项目开展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监管不到位

物流企业跨区域较广,层级结构多,管理复杂,财务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财务信息混乱。另外,大部分物流企业财务管制制度不完善,缺少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了解;经营管理理念跟不上大时代的发展,投资行为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对项目风投及资金时间价值缺少全面的考虑;投资全凭经验与相关关系人介绍,缺少专业的咨询与规划;投资保守,选择具有局限性。

三、针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扩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在融资上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积极扩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将自身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整理成书面形式,吸引投资;另外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地融资,还要依靠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与海外投资方取得联系。

(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

利用集成信息模块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制定迅速、便捷的信息沟通机制,助力企业发展。流动资金是物流企业日常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科学的分析,能够了解每笔资金的状态,避免盲目投资,改善资金使用不明确,资金外循环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流动资金的运转效率。另外,可以规范财务报表,委派财务深入到各级进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使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企业监管,优化机构设置

在物流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一直是合并在一起的。长期以来,管理者只重视核算,轻视日常管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机构。在企业各级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控制力度,促进各级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规范各级行为,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

(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与素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别是财务人员。具体措施包括:促使财务人员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帮助财务人员学习最新财务知识与法规政策,实践操作新型财务软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提高人才聘用门槛;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提高竞争意识。

四、结语

财务管理关系着物流企业的资金筹措、生产经营、投资收益等重大问题,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从全局把控物流公司收入与支出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戴帅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管清婷,李红艳.吉林省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6):65-65.

[2]吴霞.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8):249-249.

[3]周珊萍.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6):45-46.

篇7

关键词:国内 智慧景区 文献综述 研究方向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传统景区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智慧景区的热潮。在学术上,有关智慧景区的文献也明显增多。国内学者开始探讨有关智慧景区的发展问题并尝试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这也给国内景区带来新的挑战。在多方作用下,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逐步成型。本文在整合相关文献后,尝试提出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我国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与概念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1]在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先生在纽约市外交关系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2]在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决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际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区为了顺应时展、打破数字景区建设的瓶颈,“智慧景区”孕育而生。

(二)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这样的景区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4]

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

广义的“智慧景区”强调管理因素,狭义的“智慧景区”更强调技术因素。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智慧景区,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就是说,广义与狭义都只是智慧景区定义的一种延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智慧景^真正的准确概念仍没有达到共识。

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对智慧景区的概念进行完善,尝试解释出智慧景区所蕴含的各个方面。(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学者在一些方面是有共识的。比如,学者们在给智慧景区下定义时均提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等因素。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明,智慧景区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萌芽期,但还有待完善。

二、国内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通过CNKI检索可知,国内智慧景区的发展态势良好,智慧景区的相关文献数量正日益攀升,但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不先进,还没有真正达到理想化状态。本文从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设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游客满意度三个研究方向出发,探讨我国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智慧设备方面的研究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景区的设施走向智能化。景区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开始斥资建设各类智慧设施设备。但由于这属于景区自发性的发展,故部分智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放到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上。学者通过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的智慧景区,改善国内智慧景区建设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国内智慧景区的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CNKI的搜索也确实可以看出有关智慧设施设备的文献颇多。如,高伟在《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一文中就提出“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公路、建筑、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11]又如,柳红波也指出:“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大多已经实现智慧景区“一卡通”功能,即游客在对门票充值后,可以将其用于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切消费活动。”[12]方成伟也在《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将景点手机语音讲解导游系统、景区及周边GPS自助导览系统、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智慧旅游项目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力争让游客得到出行便捷,玩中尽兴,玩后满意的惬意游玩体验。”[13]智慧旅游专家李云鹏曾也曾在其著作中举出南京移动公司在玄武湖、红山两家4A级景区搭建智慧景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事例,南京移动公司将游客导航系统、客源分析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智慧化功能”融入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强的旅游体验感、更便捷的旅游信息化服务[14]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设施设备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等研究方式,以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研究智慧设施设备,以便为国内智慧景区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意见。随着国内学者对智慧设施设备的研究深入,智慧景区在建设它的问题上,成功达到了事半功倍,国内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建设趋于完善。

(二)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方德满在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中指出,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15]智慧景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各传统景区开始逐渐打破传统体制的僵化局面,毕竟传统景区的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现在对于智慧景区的要求和期望。

宋磊、林洪波和王绪华在《泰山景区公共信息视觉导向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中曾指出泰山自建成应用景区信息集成平台后,成功地应用于泰山景区的虚拟旅游服务、客流监控与管理、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这对于提高泰山景区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推动泰山景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6]在此之后,莫洪源、蔡建民和刘广在《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中以智慧颐和园一期为例,提出了园林、古建、文物等业务子系统的使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依据,为智慧景区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精细化与保护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杨俊博在《“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一文中曾提到,河南洛阳在龙门石窟进行“互联网+智慧景区”的龙门模式。其注重大数据、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了与游客的互动、与腾讯总部进行跨界合作,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品质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河南智慧景区的建设及智慧旅游的发展。[18]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景区管理机制,同时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沈梅在《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被业界的专业人士所认可。[19]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智慧景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飞速发展。

(三)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100位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位新顾客,赢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成本的5倍。[20]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基于游客反馈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智慧景区也越来越重视游客满意度,许多智慧景区为调查自身的游客满意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选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对景区进行完善、优化,从而提高智慧景区的竞争力。

汪侠、甄峰、吴小根认为游客是景区智慧工程最重要的体验者,是智慧景区服务的核心对象。在通过对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进行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旅游景区智慧化程度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这将为景区智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引导方向。[21]黎宏宝和吴晶祥通过在苏州乐园进行有关游客满意度的实地调研,得出苏州乐园需在产品体系创新、盈利模式变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22]张春草和陈楠基于IPA分析法和游客感知视角对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进行构建研究得出,该智慧景区应在基础信息和智能信息系统建设、景区宣传手段、资源配资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优化升级。[23]

随着智慧景区发展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游客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学者们开始转换视角,从游客的角度来思考智慧景区的建设,通过对游客的调查来弥补智慧景区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三、国内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方向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热度不减,相关学术文献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本文在整合近十年的文献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国内学者在把控研究方向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在总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游客感知作为研究支撑,尝试利用新的视角,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探讨了智慧景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希望这些能对我国智慧景区的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景区已有方向的研究

1.统一智慧景区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以至于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通过对我国学者的智慧景区概念的总结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各学者将大量有利于智慧景区发展的因素进行排列并加入定义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也就是说,学者对于智慧景区所下的概念还只是处于浅层次的分析。这会限制人们对智慧景区的认识并限制智慧景区其它未探究方面的研究,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所以,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智慧景区的概念。

2.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智慧景区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仍处于浅层次的程度,因此,未来智慧景区在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应更深入。本文这里所指的深入并不是从智慧景区已有的智慧设施、智慧科学技术等这一方面出发,而更多的是希望学者们转换角色,真正的从一名游客的视角出发。智慧景区的实质是服务于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游客对该景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所以学者在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要挖掘游客在智慧景区游览体验中的真正需求,从而对智慧景区的建设提出理论性的支持。

3.加强智慧景区宣传的相关研究。目前通过CNKI、百度百科的搜索,可以发现在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有提到要加强智慧景区宣传。智慧景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宣传的不到位,游客的知晓度就会低,不仅会使智慧景区经济受创,还会影响智慧景区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宣传的大方向明确,即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宣传,但是宣传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智慧景区对于公关宣传的改革和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加强智慧景区的宣传、拓宽智慧景区宣传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4.注重智慧景区的人才培养。“互联网+旅游”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了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旅游业务时,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于新媒体营销、个性化定制、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跨界复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24]由于智慧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χ腔劬扒的信息发展的推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智慧景区人才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高。除少数景区外,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均依靠外援进行方案制定、系统实施和维护,没有自己培养的固定专业技术团队。[25]我国大多数的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接受以及掌握新科技的能力方面较弱,在景区管理方面钻研学习的人才稀少,造成景区管理方面人员的缺失。

我国智慧景区人员素质偏低、相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但是对此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没有提出。因此,对于我国如何提升智慧景区人员的素质、如何培养智慧景区相关人才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5.资金支持方面的研究。景区项目的投资具有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它比一般的工程项目投资复杂许多,[26]因此智慧景区在投资招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诚如我们所知,我国旅游业具有季节性这一属性,导致智慧景区的收入不平均,同时受经济、政治、天气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智慧景区的收入也具有不定性和脆弱性;另外景区对自身建设和维护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各类投资者与智慧景区都难以长期承受,导致智慧景区设施设备上的引进跟不上其转型的步伐。

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弥补智慧景区资金不足现象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确保智慧景区建设的资金供应,从而使智慧景区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二)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新方向

1.智慧景区研究方法不足。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各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基本都是实证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由于旅游是一个跨学科的科目,所以学者在对智慧景区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者们可以运用历史研究法、思辨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弥补智慧景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2.对各类智慧景区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多数智慧景区的相关建设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各类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都比较相同。因此,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中,应根据自身景区的特性,从智慧景区这一大方向中,找准自身景区所在的特定领域,并在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延伸,形成自己的智慧景区建设体系。

3.拓宽智慧景区的研究领域。智慧景区的发展促进着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智慧景区对于我国就业趋势的影响、智慧景区与生物学、智慧景区相关法律建设以及智慧景区的全球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智慧景区虽然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学者仍聚集在某些特定方面的l展。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希望各学者发散思维,在智慧景区现有的领域中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为我国智慧景区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旅游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大力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国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对智慧景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其很多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失理论及实践双方面的支撑。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理解仍然具有局限性,没有把握其真正的精髓和各方向的全面发展。在智慧景区的研究中,还是需要学者们转变思想、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智慧景区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倩,张红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崔茜,王喜富.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6):51―53.

[3]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4]北京农业(中旬刊),2014(6):44.

[5]章小平,邓贵平.“智慧景区”建设浅探(上)[N].中国旅游报,2010―01―18.

[6]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

[7]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8]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9]葛军莲,顾小钧,龙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5).

[10]季国斌,陈丽,暴莹.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11]高伟.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77―178.

[12]柳红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

[13]方成伟.彭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

[14]李云鹏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5]方德满.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

[16]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09):30―32.

[17]莫洪源,蔡建民,刘广.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

[18]杨俊博.“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

[19]沈梅.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1).

[20]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 Customer behaviou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1995.

[21]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

[22]黎宏宝,吴晶祥.智慧景区视角下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乐园为例[J].江苏商论,2016(09).

[23]张春草,陈楠.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构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

[24]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5(70).

[25]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26]方世敏,赵爽.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优化研究.旅游科学,2008(5).

篇8

关键词:农村商贸物流;“淘实惠”;“最后一公里”

一、前言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化,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打造“互联网+智慧乡村”平台。支持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定市大力铺设“农村电商”,力求实现一村一店,村村通物流,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电商“淘实惠”现状分析

(一)“淘实惠”基本情况

“淘实惠打造保定人自己的电商平台”保定市满城区淘实惠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专注于农村电商领域,是一个为了打造“智慧美丽新农村”,帮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计划在乡镇发展13家乡镇级运营中心,183个行政村,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实施办法,计划两年内全覆盖。

(二)“淘实惠”在乡镇中的生存现状

1、乡镇顾客“留守化”。笔者对保定市满城区乡镇村民做了“保定市满城区铺设淘实惠店铺乡镇村民调查问卷”,调查发现,乡镇顾客表现为“留守化”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且女性居多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近,40岁以下的顾客相对较少,且仍以女性为主。

2、乡镇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乡镇村民的对会联网的使用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落后,百分之六十多的人会手机上网,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会电脑上网,不上网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村民们对于网购的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网上购物的只占12.93%,这些人一般是20到四十岁的女性,主要在家带孩子,处理日常事务。而限制大家网购的条件大部分人表示为“付款”、“质量”、“售后”等。网上付款让大多数村民感觉到不安全,再有就是网银的绑定程序也给村民带来不便;加上网上的东西只能看到图片,同一个图片不同的店铺价格可以差出数十倍;再有就是物流的配送,之前镇上村里物流配送点没有普及,要取东西需要到附近相对繁华的镇上,甚至是市里取件,让村民感觉时间性不强,购物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交通上,或者反而价格更高了。

(三)“淘实惠”村村通物流现状

1、“淘实惠”物流基础设施。“淘实惠”村村通物流项目,采用总分形式进行物流配送,即“淘实惠”在市区设有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再下伸至各个乡镇村落,实现村村通物流。“淘实惠”采用的两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绿色配送方式,在市区采用电箱车,保证及时到达市区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住户。在乡镇采取电三轮小箱车,能够更合理的适应乡间道路,并与乡镇货物购买量匹配,避免浪费,合理节约成本。此外,“淘实惠”的整个配送过程中采取与当地原有快递公司结合的方式,即消除了竞争,又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且节省了宣传费用,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淘实惠”物流市场现状。调查访谈中,绝大部分村民都听说过“淘实惠”,还有不少人去店里尝试过操作,许多人进行了购物尝试,还有些村民已经成为了“淘实惠”的常客。村民对“淘实惠”普遍持称赞态度,认为淘实惠让他们的生活更先进了,更有水平了,更方便了,更丰富多彩了,更接近城里人了。由此也可见乡镇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畏惧,对网络的使用也不像意识中的那样艰难,大家对屏上交易还是很感兴趣也很乐意接受的。满城区人口总计约40万,但是电商的进入还是很少,除了再市区还有两三个之外,在农村的几乎电商几乎没有,所以“淘实惠”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四)“淘实惠”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平台不够健全。“淘实惠”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与时代接轨还是稍有滞后,尚未建立成具备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物流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共享,每个行政村的网点与总店的沟通还存在岩石问题;此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并不平衡,考虑到新建成本,造成“淘实惠”在有些地区只能镇镇通,存在个别村配送“不精准”问题,也存在有些村庄人数少,购物少,与邻村无距离,但也设有配送点的情况,存在“配送浪费”。

2、服务规范化程度低。对于“淘实惠”而言,规范化能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宏观来看,“淘实惠”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因为配送底端网点与之前的快递单位有重组和并购,所以导致其他企业的文化和规范还存在身影,不能完全实现规范化物流服务,整个流程还存在“农村式服务”的随意性。

(五)“淘实惠”电商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1、灵活变通。一是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不仅能够屏上买还要做到屏上卖,而且买卖相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平台要求。二是对于物流配送问题, “村村通”不代表必须“村村有”,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送体系。

2、引进人才。调查结果显示“淘实惠”的绝大部分员工并没有较高学历,或者其所学专业也并不是电子商务或者物流相关专业,也就是在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太少,这无疑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从而阻滞企业的发展。因此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等人才或者对现有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淘实惠”人才之路的选择。

3、政府扶助。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宣传“淘实惠”、“村村通物流”但是实际中并没有给以实际的物质、财力、人力帮助。满城区“淘实惠”总负责人方宝江,是满城区国美电器的总负责人,私人商人做“淘实惠”更多的是看重利润,这必然会影响“淘实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如果政府能给予相关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可以增大“淘实惠”或者其他农村电商的惠民作用,也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不错选择。

三、农村商贸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淘实惠”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商贸物流虽不像大家意识里认为的那样不堪,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最有一公里”配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首先要树立物流品牌,物流服务不容小觑,要想使电商物流在农村市场一炮打红必须有足够的企业实力,一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和选择,这样才能给予农村商贸物流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否则很容易“夭折”;其次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努力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贴近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百姓为宗旨,创建一流的物流交通运输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的农村商贸物流人才,争取一人多才,一人多用。既简化工作队伍,又能防止互相扯皮推诿现象,节约人力成本,比较适合农村物流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晓宾,张博文,卢贤鑫. 基于电商市场的乡镇物流模式及瓶颈分析[J]. 特区经济,2015,06:104-105.

[2] 李晶蕾,罗逸轩. 乡镇物流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 物流科技,2014,05:85-87.

[3] 石巍.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形成和突破初探[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7:86+115.

篇9

高职学生社团与创业人才培养无缝联动模式研究

民族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相关思考

泰山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图珲客运专线的开通与东三省旅游探讨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冲击

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

三菱电梯销售渠道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老龄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针对女性职工延迟退休的建议

论人民币纳入SDR的必要性与影响

车载酒驾报警器——硬件设计电路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汽车空调故障二例

外资企业与国资企业的协同发展与优势互补

绿色设计理念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原料对铁合金冶炼过程的影响

基于营口谈辽宁港口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水平的探讨

与时俱进发展现代物流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MRO采购管理现状

对加强我国旅游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盈利之间的简单关系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新《环保法》的燃煤电厂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浅析旅游经济活动

新常态下影响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亚投行”开辟新的天地

旅游交通在旅游中的作用——以铁路系统为例

中国股票市场不同行业板块β系数的研究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上海市服务业FDI的发展现状分析

刘兴爱国主义精神略论

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运行机制研究

论企业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新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系统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浅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基于调试线上的生产现场改善分析

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的国际经验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国际信用证结算风险与风险防范

篇10

但与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在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前行的道路上,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可以更进一步。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切实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指导

首先,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要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认真梳理总结多年来省内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示范效应突出,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成熟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以起到示范引领和放大政策效果的作用。对试点效果不明显的,也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加以改进。要适时组织召开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交流会,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其次,要科学制定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专项发展规划。要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研究出台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省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要统筹资源,加快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破除部门利益,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各部门的数据和服务力量,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重点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和计算资源中心,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提升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要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共建共享体系的完善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市场需求是推动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利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裕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形式的运营机制,保证智慧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营。

首先,要明确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动、政策引导等,但到了后期,就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以企业投资、运维、服务为主,不能过多地依赖政府投资。政府的任务就是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布局,明确重点领域,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由企业主导智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市场化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也有利于激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智慧项目。

第三,要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模式,拓宽资金渠道。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省级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就吸引了诸多知名企业如中国电科集团、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投资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投资、政府运营,政府主导规划、委托电信运营,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由专业性强、有雄厚基础的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和公众购买服务等多种运营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由项目试点转向深度发展的前提下,更要积极探索“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拓宽资金渠道。要通过优化财税政策、创新投资建设政策、业务服务收费政策和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政策,合理配置政府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外资、国企、民企资金和民间资金多方投资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注重发展智慧经济,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与智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智慧产业、智慧经济,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智慧产业在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提升改造中的重要影响。

首先,要高度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也体现城市“智慧”的标准。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是IT信息产业的大省,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数集团、华三通信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试点过程中,已经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国家电网等15家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15家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省级重点软件企业研究所,从事智慧城市业务专有云平台与系统软件的开发。要通过推进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云工程、云服务产业和相关的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使之成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篇11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通过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方面尚存在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1物流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1管理的思想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采用全面性管理模式,不论是大中小型企业,大多配备相应的车队和存储仓库,提供供应、生产一条龙服务。而有的经营企业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局限于运输和存储上,没有充分理解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利润等方面没有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因此,在选择物流方式时只局限于选择自营的物流方式。

1.2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就是人才的缺乏。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传统的物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在物流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具备有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许多企业专业人才缺乏,有些企业的员工对于现代物流理念完全没有概念,而有些则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操作不熟练,导致企业在发展物流信息化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

1.3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并在西方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发达国家,几乎已经普及了物流的条码扫描技术。而我国条码技术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在新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忽略了技术的开发,例如,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推广。

2关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2.1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和平台

实现企业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不断提高物流的信息管理化效率和水平。根据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情况,完善系统主要包括物流管理信息和物流设备信息两种。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快建设决策支持核心系统,将各个模块联成一个系统化的建设平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加强物流机构认证、货源管理和仓储运输方法建设系统,此外还包括咨询网上仓库、GPS定位管理、电子图信息及物流交易等系统建设。作为完善的物流化信息公共平台,应避免客户和企业之间出现信息不平衡的情况,降低合作风险。还要构建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对于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应进行严格监督,并及时跟踪客户的物流业务,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对信息平台系统中客户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积累,以提高用户的物流管理质量。客户的信用管理是企业销售中应着重进行分析的重要环节,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基础的数据和精确性分析来判断用户的信用。应通过抽取收集信息,积累客户的资料。通过建设有效的客户信息平台,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分销管理体系,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从逻辑上对全国所有库存进行总体分析。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实现零距离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高效的物流反馈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对于系统环境变化的反馈进行产品的重新评估。并及时了解外部市场环境,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商品预测、销售量和变现价值的市场信息。对于售后的情况及价格变化、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监管,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不断降低市场风险。

2.2培育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优秀的物流化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必须要对信息化的支持及物流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可采用人才定岗的方法对于同一个岗位,根据知识水平结构分配到不同的物流管理流程中。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在现有的职工中可进行选拔性的人才培训,同时要建立从业上岗人员的上岗证书制度,还可考虑人才的培养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

2.3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不能忽视信息资源的管理,物流信息化管理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物流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改善系统并同步更新,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在制定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时应具有战略眼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地理位置、整体实力、职工的素质作为评价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标准。此外,应合理规划数据流,理顺数据流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整理数据流,为物流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2.4转变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需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我国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价值及物流配发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不应只把精力放在生产、销售及财务管理上,而也不应在经营过程中把精力全部放在经营成本管理上,而应相应地从信息化的角度分析。

2.5加强网络建设

现代物流技术的核心构成部分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及自动识别技术等。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磁条技术、条形码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射频通信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的报文标准化运作处理自动化,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撑。例如,信息化的标准处理系统,电子信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化的标准与基础设施属于基本的要素,对于提高物流的水平,推动管理信息、账务代码、参数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此外,建立仓储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及计划信息化的发展都应归于网络建设层面。

3结语

物流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对于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思想和意识落后及信息化人才不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推动物流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谦,李江凤.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14(50).

[2]马晓峰.浅析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2(26).

篇12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产业;移动互联;标准化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210231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GGJS-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问题。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1.3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4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设了一系列的智慧应用系统: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并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由于缺少展示、传播、交流、分享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孤岛"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缺乏数据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应用。

2、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的集成,而信息在系统间业务流转时无法共享,造成现阶段系统间业务集成困难。

3、无法完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不能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一站式在线信息综合服务。

4、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需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度协同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河南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以民生服务在医疗、教育、住房、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与系统设计为起点;建立城市级“一级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 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 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 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

建设“智慧河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怎样配置资源,能否使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将直接决定河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效和进展的快慢。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建立领导机制、评估体系建立、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人才队伍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4.1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要落实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智慧城市各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中组建智慧城市工作团队;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

4.2 建立智慧城市评估体系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估可通过引入评估评比机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建立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加快制定标准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行业,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工作小组,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交换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部门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4 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建立河南省智慧城市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实行专业人才登记备案,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与院校特别是市内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信息化技能培训资源,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

4.5 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以现有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划和政策法规为基础,构建河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预警预案等。

参考文献

[1] 白秋生.建设智慧城市 打造幸福咸阳[J].中国信息界.2012(4).

[2] 朱灵.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的发展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 35 期.

[3] 史建政,于东敏,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06 期.

篇13

2095-3283(2015)12-0055-03

一、相关概念阐释

1.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会议、研讨、论坛、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招商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经贸合作、沟通信息、观光旅游及进行文化交流,带动交通、旅游和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产品角度分析,会展旅游是在城市框架支撑下,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把会议展览作为主要吸引物,依托旅游资源,吸引会展参与者前往会展举办地通过吃、住、行、游、娱、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获取一定收益,同时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

2.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将云计算、物联网、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把旅游物理资源、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智慧旅游的本质是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以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高标准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经过有针对性的开发,为消费者和相关产业提供一个应用新型服务及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从应用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运用智能技术将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资源、完善行业行政监管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集群。

二、大连发展会展旅游业的优势

1.旅游交通条件优越

大连是东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的会展中心,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线总数达163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75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是中国主要集装箱海铁联运和海上中转港口之一。大连优越的旅游交通环境推动了大连会展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给大连会展旅游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旅游资源丰富

大连城市环境绝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并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使其拥有美丽的滨海风光、独特的广场文化和时尚浪漫的城市风格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具有丰富的办展经验

1996年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落成,标志着大连会展业正式起步。大连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1996―2000年短短四年间,培育出十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业性国际展会。近年来,大连会展业着力于会展品牌建设,进一步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了“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展览会”“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一系列品牌展会。大连也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新锐城市”“中国会展城市最佳管理奖”“中国会展业会展城市最佳办展环境奖”“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等称号。

4.基础设施完善

大连目前拥有不同规模的展览场馆5个,室内展览面积127900平方米。作为大连主要承办展会的世界博览广场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位置相邻,共同坐落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大连星海金融商务区。其中,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是集展览、会议、旅游、餐饮和商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展馆,配套设施完全采用智能化管理,功能齐全。在会议场馆方面,201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是大连最大的会议中心,座落在大连东港商务区,占地面积4.3公顷,总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共有大小会议室34个,能够满足20人―2600人不同规模的会议、宴会、演出、新品和公司活动等多功能服务需求。

5.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1996年以来,大连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大连市共举办展会92个,展出面积107万平方米。2014年大连举办各类展览会95个,全年展出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都略高于2013年。目前,在会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连会展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呈快速发展趋势。2007年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成功举办后,使大连会议产业的层次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在大连连续举办4届,大连酒店、交通、电信等相关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高,加快了大连与国际会议经济接轨的步伐。

6.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

对于大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大连政府一直给予有力的扶持。2010年,大连首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2月,大连确定“以东港中央商务区、星海湾会展商务区、普湾新区国际会展城、小窑湾商务区为核心,积极承办大型高端国际会议,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会议经济和展会经济。同时,大连市政府一直保持与国际会展名城的合作,积极对外宣传并着力打造大连的国际化会展旅游城市形象,显示出大连政府对会展旅游经济的高度重视。

三、大连会展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会展旅游品牌建设滞后

近年来,大连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展会存在主题雷同、缺乏创新、展会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弱。目前,大连品牌展会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但存在服务单一、互动性不强、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大连会展品牌对发展智慧旅游的条件利用不充分,通过“互联网+”模式加强展会信息服务功能的意识薄弱,使得大连会展旅游品牌信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吸引力和影响力降低,使大连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和市场化道路阻碍重重。

2.综合配套服务落后

大连的城市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健全、交通便利、会展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良好,并且早已开始了“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大连旅游服务资源,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旨在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智慧旅游服务,同时带动大连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大连的展览会或是会议将参展商、观众和与会者推向旅行社、酒店、商场和航空公司等服务企业时,相关企业往往被动接待,没有体现出会展服务企业应有的行业敏感性和主动性,缺乏对智慧旅游平台的重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这直接影响到会展旅游中游客的消费范围和消费水平,从而最终影响到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大连市政府虽然就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至今未出台关于会展旅游的法律法规,导致有关部门对办展资格审批、展会质量监管、参展商诚信度调查等工作力不从心。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出现举报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以及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出现监管漏洞。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监管模式,排除各种不正当干扰和竞争,是会展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4.缺乏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大连拥有25所高校,其中不乏像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的院校。据调查,截至目前,大连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只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所,会展专业毕业生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展专业资格认证培训机构少、培训费用高,使得大连一直未能有效开展会展资格认证培训。会展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大连智慧旅游建设和会展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大连会展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发专业会展APP,创新会展旅游信息服务

目前,“互联网+”模式逐渐在各个行业开启,会展品牌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进而提升影响力。展会活动参加者有五个基本需求: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结识业内人士、达成交易和寻求合作机会,这五个需求都要求获取有效的信息。而展会主办方的目标则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有效信息和建立高效率信息传递渠道。传统的展会模式对信息的传递能力有限,使展会作为信息传递平台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进而使展会质量大打折扣,失去对展会参与者的吸引力,降低展会的影响力。

APP具有便携、使用普遍和多媒体的特点,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中断或留存,信息传播时空范围大。开发会展APP,利用其信息集散功能和沟通拓展功能,可以实现展会现场线上线下双层沟通,弥补展会现场信息传递有限的缺陷,提高办展质量。另一方面,在展前和展后可以利用APP了解客户具体需求,维持客户关系,推送展会有关信息等,展会活动的效益将不局限于展会期间,展会影响力会持续扩大。大连会展旅游品牌要做大做强,不仅要创新展会主题,还要利用互联网创新成果,开发专业会展APP,在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优势,创新展会服务,提高展会质量及参展满意度,提升大连会展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2.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大连自2011年申请成为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后,就开始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针对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落后问题,除加强与有关企业合作之外,更应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添加会展旅游模块,通过数据共享,加强会展场馆、旅行社、酒店、景点、票务、文化娱乐和支付等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提高操作效率。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对游客进行精准营销,并重点加强票务、支付和预定等电子商务方面的互动服务。通过智慧平台和智能终端,积极引导游客进行游览观光、餐饮住宿和交通等消费,既能够增加相关企业的收益,又有助于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会展旅游业发展。

3.完善会展旅游法律法规,实现监管智慧化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使其健康发展,首先要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其次需要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智慧平台的建设,建立基于政府背景的智慧化共享体系,一方面游客通过外网可以共享会展、旅游和酒店等会展旅游相关企业及工商、从业许可等信息,另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网络窗口对参会参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违规现象及时进行举报。政府可利用智慧平台进行审批和备案等工作,既可节省办公成本,又可提高办公效率。

篇14

关键词:智慧企业 智慧城市

世界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服务型经济的趋势意味着城市在其发展、经济和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用于构成城市的核心系统,并变得被感知和互联互通,进而实现高层次的智能,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现在发达国家地区也是在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当中,认识到了“智慧城市”的前瞻性、超前性,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

而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产业的支撑,智慧产业是知识型经济中的一个代表产业,诞生在英国,发展于欧洲,是20世纪支撑欧洲GDP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今天伦敦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2010年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年营业额超过210亿英镑。但是智慧产业的基础是智慧企业,智慧企业具有前瞻性,能够迅速、灵活、准确解决问题,具备透明信息、协同合作、敏捷反应、精准决策、前瞻战略、创新服务和低碳绿色七大基本素质,是一个智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

1智慧城iti的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城市概念

IBM公司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其基础,一是城市设施物品充分感知;二是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三是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四是知识资本充裕积累。其本质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把人的智慧和物的智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其关键,一是城市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分散功能一体化以及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二是智能产业的集聚化;三是居民信息、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建设的普及深化和常态化;四是资源环境的智能化和低耗化。其目的,一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管理、民生服务高品质;二是实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传播和实现优秀的人文素质;四是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全面感知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和信息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地获取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城市各部分和管理中心的无缝对接。将收集的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图,方便城市管理者对自然环境和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效应,对问题实时监控,拓展了分析问题的信息集、通过云计算优化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城市的运行方式,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1.2.2协同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将城市各部分信息资源整理分类开放使用,打通信息壁垒,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乡协同治理、面向居民和企业的协同服务,创造高效的城市信息运行环境。

1.2.3激励创新

智慧城市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通过强大的云计算平台,进行优化处理,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同时智慧城市加速了有价值信息的扩散,减少了人们寻找信息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灵感和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2智慧企业的概念和内涵

2.1智慧企业的概念

智慧企业,在企业内部各种信息能够全面快速的收集,信息能够高度共享和协同传递,能够对信息进行知识管理层面的加工创造,形成有价值的专家经验库,指导后续的持续改进。企业本身在智慧架构和信息技术下能够高度的自适应和自调整,达到高度协同和快速响应,以高效的满足企业的各种业务目标并实现价值。

智慧企业是群组和人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团队和人在企业开放共享的环境下能够产生智慧,其次才谈得上企业可以进一步聚合这些智慧。企业如果约束个体智慧和能动性,那企业本身也无法产生智慧。领先行业的伟大公司往往更关注组织的数据精准和业务敏捷性,并通过流程的优化实现组织的动态经营,以组织内外协作和互联互通实现智慧运作,通过绿色、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全新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通过前瞻的决策应对未来日益复杂、快速和多变的商业环境。

2.2智慧企业的内涵

具体还是从可感知,可协同和可智能三个方面来认知智慧企业。

首先是可感知,企业内的可感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物本身的可感知能力,另一个是人本身的感知信息。企业内的各个业务系统往往就是感知单元,企业业务人员通过业务系统将各种感知信息录入到业务系统中形成各种有价值的业务单据数据。传统的业务系统往往过于关注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单据,而弱化了人本身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企业内有大量的由于个人、群组、企业部门间交换协同的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往往并没有被进行数据采集。所以企业社会化也是想将社会化基因引入到企业内部,去解决更加泛在信息的采集问题。原有的业务数据要进一步结合产生数据的个人、群组、人和人交互,场景和环境才能分析出更加有价值的结果。

其次是可协同,企业和人一样,是由多个有生命力,能共享独立的业务单元组成,但是要完成企业端到端流程或业务目标,往往需要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高度协同。

如果将协同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信息的集中化和信息的共享,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企业内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化的知识库,并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第二方面是信息交互和协同,各个业务部门间,人和人之间需要对各种有价值的业务信息进行快速的交换和协同,同时还要保证数据传递的高效性和一致性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资源的复用和整合优化,谈复用是从降低成本和标准化的角度来谈,不管是业务职能,业务功能模块,还是业务知识,只要复用就能够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复用的实现是集中化并以共享服务的方式提供能力。如果延伸到业务领域则涉及到人力资源,供应链,财务各种共享服务;延伸到企业内信息化建设,则涉及到企业的主数据,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服务平台,技术和产品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引入,这些技术的引入真正实现一个无边界的随时随地的办公环境和桌面。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后续发展趋势是云办公,完全是一种基于云端应用的虚拟化在线协同团队,这大大地解放了传统企业环境的制约。我们看到很多智慧企业解决方案,基本都会谈到手机办公,云端协同等,确实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应用。

最后是可智能,企业要智慧必须要有拟人化的分析能力,而这个需要两个基础,一个是大量采集数据作为基础,一个通过长时间模拟验证的分析模型和决策模型。传统的Bl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参考模型得出具体的问题点,但是却很难真正分析到产生问题的根源。过渡的关注数据,而减少了对人和环境的关注,导致分析出现较大的偏差。企业要真正实现智能化,体现智慧绝对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数据建模和数据仓库,给出一堆的指标体系,更加重要的还是更加复杂的数据类型,更加复杂的社会化因素引入后的关系分析和模拟。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人脑、团队思维模型引入到企业内。

智慧企业应该是一个前瞻性的,并具备迅速、灵活、准确解决问题能力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具备透明信息、协同合作、敏捷反应、精准决策、前瞻战略、创新服务和低碳绿色七大基本素质。

3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企业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尤其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确立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将形成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对制造企业来说,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等,这些都需要智慧企业的参与配套,由此,智慧城市建设会形成市场巨大、范围很广、链条很长的智慧产业链,催生一批智慧企业;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促使智慧技术向传统产业领域辐射渗透,给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化、信息化的“芯片”,加快开发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新产品,从而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智慧企业。

3.1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产业链

根据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博斯艾伦(Booz Allen)的研究,在未来25年内仅对全球的城市供水、供电和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就需要投入40多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差不多是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市值。另据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未来中国仅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就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智慧城市”建设派生的智慧产业市场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除了已经目的明确的IBM等少数几个大企业,许多企业对自身在这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链整合浪潮中的定位依旧模糊不清。

厘清智慧产业链是企业找到在产业链上的定位、确定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和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

从智慧技术来看,较为主要的产业有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从智慧基础设施来看,较为重要的产业分工有智慧的能源、智慧的电网、智慧的建筑、智慧的水利、智慧的石油天然气、智慧的医疗和智慧的金融等。他们主要需要制造业参与的是:

智慧的能源――智能石油开采系统、高精度能源勘测感应器、智能油田监测系统等。

智慧的电网――智能电表、智能发电设备、智能输配电设备等。

智慧的建筑――高性能咨询通信设备、家庭自动化设备、智能防盗系统、管线咨询系统智能环境调控系统等。

智慧的水利――防汛抗旱智慧智能决策系统、感知湖面智慧系统、智能水路监测系统、智能水面运输调配系统等。

智慧的石油天然气――智慧油田技术、智能采掘系统等。

智慧的医疗――医学影像存档、智能医疗资讯系统、远程医疗救助系统、智能医院运营系统甚至身体中监视我们的健康仪器等。

智慧的金融――智能交易系统、智能结算系统、智能金融后台管理系统、银行智能调配设备、证券智能调配设备等等。

从智慧应用系统(终端)看,较为主要的是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物流、智慧的外贸、智慧的气候系统、智慧的零售、智慧的食品、人工智能系统等。他们主要需要制造业参与的是:

智慧的交通――高精度道路感应器、智能铁路系统、智能公路系统、智能航空系统、智能航运系统、智能交通调配系统、机车升级、超导磁悬浮列车、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自动售票机等。

智慧的物流――集装箱智能标识系统、智能的货物分拣系统、智能物流决策协调系统等。

智慧的外贸――高清视频对话系统、智能的外贸交易系统等。

智慧的气候系统――智慧型环境监控系统、天气实况警示系统、智慧型灌溉系统等。

智慧的零售――智能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客户管理系统、智能的零售系统、智能的交易系统等。

智慧的食品――智能追踪系统、智能食品安全监测系统、智慧的冰箱(配备读取器和天线,协助商店维持产品保鲜、控制产品储存环境以及通过即时销售资料管理库存情况)等。

人工智能系统――智能通信系统、智能机器人等。

当然,

“智慧城市”建设派生的制造业产业链远不止这些,需要结合实践不断研究、挖掘和细化。

3.2智慧企业是发展智慧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曾阐明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今后,靠制造或搬运,再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即使掌握资本,也无法赢取高额利润。现在靠传统资源――土地、劳力、资本愈来愈赚不了钱,唯一的或最起码具备的利润源是信息与知识。”

现代智慧企业从过去单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转向知识化服务乃至专业知识的供应商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过去的消费者知识水平和现在的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差异,过去的消费者掌握知识的条件和速度与今天网络化时代的消费者是存在质的差别。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纯满足生理的功能性的需求已经不能被满足。所以企业的定义或者企业服务的性质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不能建立起知识化管理流程的企业,不能建立起知识化服务的智慧企业――不能贡献知识和智慧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

也正是基于此,传统企业为了应对新的生产、市场环境,越来越多地通过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实时在线与企业内外部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和管理决策,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企业经营管理与运作的方式,转型升级成为了智慧企业。

智慧企业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结算清分、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企业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比较、流转、交换、共享,为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企业管理运营的良性循环:监控――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科学决策――实施――实时反馈。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企业间的互动为核心构建管理经营与服务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面向市场的协同经营、面向上下游的协同供应链、面向消费者的协同式服务、面向行业的协同管理决策,从而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传统企业向智慧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汇集大众智力资源,并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技术打造成一条囊括全球全行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过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产业链整合,现有行业的企业将在这条产业链中一一定位与固化,直到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传统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向智慧企业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首先,要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抢抓机遇,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企业要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研究智慧制造产业链,充分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的智慧产业巨大市场需求,朝智慧企业方向转型升级。

其次,要加快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对智慧制造企业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骨干人才以及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高端人才支撑,企业人才的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包括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职能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

第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智慧制造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企业围绕行业重点领域的共性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组织重大项目集成创新解决成果的工程化应用问题,帮助科研单位推广成果解决企业组织技术难题,组织产学研联合申报和实施省、部及国家计划项目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