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数据战略规划范文

大数据战略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07 14:41: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数据战略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数据战略规划

篇1

对三、四级市场的划分依据如下:

1、市场行政级别划分:县(区)为三级市场、乡镇为四级市场

2、按人口划分:10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为三级市场,30万人口以下的乡镇为四级市场。

3、消费趋势期:三、四级市场往往仍处于产品消费的萌芽期或成长期。仍存在产品知识与消费知识的普及阶段。

4、品牌观念:三、四级市场消费者品牌观念模糊、他们追求品牌但不知道何为真正的品牌。

5、价格竞争至上:三、四级市场产品销售以低价格竞争为主。

6、重视质量与服务:三、四级市场消费者因购买力不强,对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要求较高。

7、购买:在三、四级市场,购买往往形成阶段性、集中性、风潮性的特点,在节庆前后、丰收前后往往形成阶段性、集中性的购买。因区域小、跟风潮现象明显。

8、趋从心理:在三、四级市场,消费者往往会根据某些“重要人物”的选择而趋从消费。

(二)、三、四级市场布局的意义:

不同的企业,对市场布局均有战略意义和利益意义之分。

1、战略意义: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完成三、四级市场布局,都可以使公司的全局市场布局更完整、更慎密,左右逢源,制敌机先。大企业完成三、四级市场布局,可更好形成全局市场的攻防结合;中小企业布局三、四级市场,可能是建立辅助市场、也可以做为主销市场。

2、利益意义:布局三、四级市场,对公司销售的利益意义有三:一是在三、四级市场的营销成本较一、二级市场更低,可节省费用;二是形成一二三四级的市场统筹建立,总体销售规模更大,对营销成本分销更有力;三是全局市场形成,拥有更宽阔的市场成长空间,以及提供不同的目标市场,可以适合公司不同产品去分销。

(三)、三、四级市场布局的进程:根据“三三合一”的原理击破

三、四级市场往往呈现布局散乱、小、数量多的特点。企业面对着如此之多

的三、四级市场,不能全面展开同时进入,可根据“三三合一”的原理各个击破。

“三三合一”是从一个系统的、整合的角度把各个分散三、四级市场归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市场看待。从企业宏观的战略角度看,无数的三、四级市场可以整合为企业的一个市场,一个大的战略单元。“三”是为了攻克“一”个市场、一个大的战略单元在诸如资源配置、人力布署等方式上,将资源投入一分为三的比例来展开,通过“一分为三”、“三三合一”的运作,最终实现夺取“一”个市场的目的。

对全国三、四级市场,不论三、四级市场有多少,均可划成三大战略单元板块,集中相应的市场资源先做深做透其中一个战略单元板块,然后再各个击破。在选择的某个一个大战略单元板块中,集中资源先做深做透其中三个目标市场就可以了。选择三个目标市场,就是通过一分为三的把任务分解到三个目标,化解堆集在一起的压力,而且三个目标市场侧重点不同,可起到相互策应的作用。

(四)、三、四级市场如何布局:选择目标、评估资源、确定方法、

1、选择目标市场:

人口数量与结构:人口数量以人口数绝对值为指标,但应分析家庭人口结构,如家庭年青人口结构比例大,则消费趋势大,家庭老年人口结构比例大,则消费趋势较小。

消费力:可结合具体目标市场人口数量,家庭结构,家庭收入水平,拥有或接受产品年限等指标,综合对比分析出消费能力的高低。

渠道:网络结构、数量、质量?根据公司销售的产品定位,观察目标市场的网络结构性质,主销渠道是什么业态,共有多少个分销商家,大中小商家的分类,比例,决定市场进入的方式。

行业对手相关产品情况:可选择三、四级市场具体目标市场中竞争对手的状况进行推理分析,如现有竞争对手销量大还是小?销售季节长还是短?产品畅销是那种型号?销售价格的高低?对手品牌知名认知度的高低?都是选择目标市场的重要参数。

2、资源 :应评估开拓目标市场需要多少资源预算?设定投入产出的目标比例。同评估公司能提供多少资源用于支持目标市场的开拓?公司的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适销产品线、销售价格、品牌推广费、配送力量、售后服务、以及公司对开发目标市场的心理期望值和承受值等等。对资源的准确评估可尽可能集中资源用于支持目标市场的开拓。

3、市场切入方法:进入三、四级市场的方法很多,有广告切入,有产品切入、价格切入、服务切入等等。这里介绍一种“三三合一”以品牌引领产品的市场切入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实施而形成一个营销流程,首尾呼应,通过营销流程的完成同步建立一个在三、四级市场具有优势地位的品牌。

“三三合一”的方法原理适合大中小企业,只是运势的程度不同。

在第一阶段,为“产品消费概念普及阶段”的渗透式推广阶段,在市场进的初期,应根据三、四级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和提炼出本企业的“品牌稀缺价值”,在资源预算里整合各种有效的推广手段,对欲推广的“产品消费概念普及”进行高密度、穿透力强、渗透式的传播推广,以达到在三、四级市场先声夺人的作用,达到本企业的“品牌稀缺价值”在目标市场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在第二阶段,是“产品促销推广的实战阶段”,在本企业的“品牌稀缺价值”的统摄下,提炼欲销售的产品的“稀缺价值”作为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在三、四级市场的销售终端,将多种促销方式的有效整合、集中一体,实行产品的大力度促销,迅速实现产品的销售。

第三阶段是“产品质量的服务体验阶段”,产品与形象的提升阶段,也就是对消费者的情感维系阶段。通过对品牌理念和产品促销的推广投入后,及时作好消费者对使用产品、服务质量和反馈方面的一切追踪工作,及时了解和捕捉消费者的购买、使用信息。

(五)、三、四级市场布局面临的困难与克服:

—、在三、四级市场布局面临的困难

1、消费成长空间:由于三、四级市场在消费人口、幅员区域相对有限,具体的单个三、四级市场都存在消费成长空间的“有限性”。而这种“有限性”往往导致公司对单个三、四级市场开发瞻前顾后、投鼠忌器。

2、资源支持:公司的营销资源是“相对有限性”的,在三、四级市场开拓不明朗化的前提下,不可能很大力度给予支持。

3、品牌认知:品牌在三、四级市场被认知的程度低。公司本着品牌资源“相对有限性”而崇尚集中使用。又会因为广告、销售的“投入产出比”的惯性思维,对一、二级市场重视有加,而对三、四级市场品牌投入不够,导致三、四级市场的品牌培育工作变成“夹生饭”。

4、产品适合:三、四级市场和一、二级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很多企业因某个三、四级市场的消费成长空间的“有限性”,很难于针对性去开发适应某个三、四级市场目标市场的新产品,因为这种针对消费成长空间的“有限性”的开发成本令很多企业难于承担,于是便将一、二级市场销售的产品投放到三、四级市场来,导致销售脱节。

5、价格定位:三、四级市场和一、二级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截然不同,当公司缺乏对针对三、四级市场目标市场的适销新产品和价格政策。很多公司传统上靠将一、二级市场销售的某个系列的产品降价、或将在一、二级市场欲淘汰的产品在三、四级市场降价销售,同样效果也是不佳的。

6、物流:三、四级市场分布的散而完,而单个市场销售规模较小,导致物流成本高、且配送不及时而影响销售。

二、建立营销协同机制效应,解决在三、四级市场营销的困难。

1、建立三、四级市场同步管理机制,同步开发三、四级市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散在全国的三、四级市场是一个十分庞大,杂乱、零散的市场,应对全国的三、四级市场进行分类工作,制定相应指标归类管理。

很多企业的营销组织在销售目标市场上是以省区划分,对三、四级市场是垂直型管理的。在这种垂直型管理的体系中,各省区的三、四级市场的战略单元就显得渺小,杂乱,很难作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单元被重视,而公司决策层看中的往往是一二级市场,各种公司的资源如适销产品的开发、价格制定、品牌推广也很难作为政策倾斜。这也是很多企业对三、四级市场开发无力的症结所在。

针对这一种状况,营销组织在销售目标市场管理上打破以省区划分的“垂直型管理”。在公司营销本部建立“营销协同”型管理机制,同步开发三、四级市场。

“营销协同”型管理机制内容为营销本部设制,将全国的三、四级目标市场进行分类、归类,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垂直与横向兼容的战略管理单元,因为将全国的三、四级目标市场分类、归类一个大的“战略管理单元”,使原有的散、小、乱的三、四级市场形成一个大的,富有增长性的“战略管理单元”,形成—个全国市场层面上的“营销协同管理”。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促使中小企业纷纷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战略的实施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然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水平较低,多数处于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初级和中级阶段。为了取得信息化建设预期的收益和效果,制定合理的信息化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一、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战略,是指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确定信息化战略目标、原则、策略和步骤等内容。[1]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对企业成长的意义

信息化战略水平的提高,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的法制环境、产业环境以及融资环境也能得以改善和提升。研究发现:对于制造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主要通过产品和市场、业务流程这两个因素分别促进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能力,其次通过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整体的运营能力产生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力是企业质的增长,而运营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持续的成长,其结果也促进了企业量的增长。[2]

三、中小企业企业做好信息化战略的条件

三大基本条件: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机构或企业内外广泛的认同、必要的资源保障。[3]

根本条件:处理好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一)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选择方法

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有四种模式:强调吸引和保留客户的市场型模式;强调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效率型模式;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服务型模式;强调加强上下游企业关系的关系型模式。四者没有明显的区分,一些信息系统能在不同的模式中应用。根据关键价值链规划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不同的信息化战略。

1.制造业企业

随着全球化制造业协作的发展,MRP、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等成为了制造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生产活动时,应当选择效率型模式;如果企业开拓市场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

2.商贸业企业

商贸业的发展关键是通讯,因此电子商务的手段和市场环境的信息非常重要。零售商业企业最佳目标是实现交易自动化,要以市场型模式为主;交易量不够大的批发、专业贸易业以及小型零售业,适合使用可以建设进销存管理系统方便库存的核算的关系型模式。

3.服务业企业

服务业的工作特点使其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一个客户信息系统,因为服务业的最重要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所以服务型模式是服务业最合适的战略规划模式。

4.依附性企业

依附性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获得稳定回报。他们的信息需求通常由大型企业来被动推进的,保持与大型企业的关系对他们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4]

(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对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结构,对目前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与应用现状进行评估,对影响战略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2.业务流程规划

动态多变的市场要求企业的业务流程有着较好的柔性,一个企业组织要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其业务流程,从而使信息系统在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变化时能够保持工作能力。与领导层一起理顺整个组织中需要进行信息化的部门的业务流程,是该步骤需要厘清的任务。

3.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规划

这是信息战略策划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分析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进行科学、系统的数据规划,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进行功能规划与子系统划分,进行信息资源配置规划。

4.项目实施与资源分配规划――IT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高层管理者要对预算与资产回报率格外重视。如果预算超出了一个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并且资产回报率显示情况并不乐观,那么该信息系统的规划就不能继续,需要规划另外一套信息系统的建设。

(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信息战略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减轻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的风险,并使整个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提高,增强对管理层决策的支持能力。规模、实力足够的企业应该用大数据技术的思想进行战略设计,既可以减少项目实施失败率,又能减少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提高系统利用效率。通过大数据技术,规划数据标准,整合原有系统并提高新建系统的运行效率,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5]

信息化战略依赖于企业的软件系统来支撑企业的业务管控,云计算是传统软件系统的扩展,云计算技术对于企业信息规划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基础设施和服务从购买变成了租用,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大大降低。

五、结语

中小企业规模、实力还不够强大,在进行信息化战略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降低风险。此外,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企业应当使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也应当进行调整。如此一来,中小企业就会拥有更高的市场反应速度与运行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隋静.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J].硅谷,2010,03:75.

[2]赵晶晶.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成长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

[3]赵守香,姜同强,王雯,编著.企业信息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孙红.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6:17-18.

[5]叶琼伟,张谦,王鹏.大数据视角下基于项目管理的资源型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实证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10:13-17.

篇3

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科技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数据处理、存储与挖掘技术,可以将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采用实时、高速手段进行保存,然后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非常准确、客观的结果,此结果可有效支持企业集团正确决策与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充分应用云计算,将其与财务共享服务进行结合,就可在此基础上,将报账、核算、支付等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共享,从而构建起快捷、便利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关部门人员根据权限,就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访问云端数据,获取相应的数据支持。

(二)提升经营管理实效的需要

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的背景下,企业集团是生产与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同时也更加复杂多样,这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降本增效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集团管理成本,通过流程优化来增强服务能力与水平,这样可以为企业集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相关制度、流程等,将会更加统一和规范,内部控制更规范和高效。由于企业集团内部还存在不少准业性财务行为,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还能更好地承接和融合这些财务行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共享服务创建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与再造业务流程,以减少重复性高的流程,使之实现标准化和集中统一处理,进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优化服务质量。在诸多实践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经济效应非常显著,在不少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企业集团中,获得了一致共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信息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对?@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将能更好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需求,提升财务管理实效和企业效益。由此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迅速得到发展与推广。

(二)财务职能转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传统的财务职能涵盖的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包括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资金结算、税务管理等内容。整体来看,其职能基本体现在保值增值方面。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职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们应用大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得各类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来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这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准确保卫市场商机与消费者需求,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产品适销对路、服务高效高质。企业集团只有止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高自身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职也要积极进行转变,从财务会计职能转为管理会计职能,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最优化。

(三)战略规划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陆续开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文献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也建立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周访分析研究了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情况,从中发现,战略规划是关键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行影响共享服务价值实现,其次是信息系统和流程管理等。企业集团只有制定了完善的战略规划,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目标顺利达成。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企业集团首先要科学确定战略目标,然后,在目标导向下再厘清战略结构,然后,再对战略职能进行规划。另外,还要重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将能为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保障。

篇4

据国际咨询机构研究,全球大企业用于大数据业务投资与市场开拓的投入逐年增长。大数据运用的核心是预测。用大数据技术“预测未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美国预测分析专家埃里克・西格尔在他的《大数据预测》一书中说,数据会如野火般蔓延,“爆炸式的数据增长、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更加广泛深入的理解以及科学的发展”,将会推动预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要做出数以百万计的运营决策来实施服务,而预测技术则能引领这些决策。

大数据“开启重大时代转型”,随着人们对大数据改变生活、生存方式的认识理解逐渐深入,大数据产业被顺理成章提升到政府决策层面。从经济成长角度,麦肯锡公司对大数据概念的解释,是最有诱惑力、影响也是最广泛的。麦肯锡公司的报告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可以肯定,在新兴产业家族中,基于数据搜集与分析、以开发数字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方式是大势所趋。大数据的运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人类在互联网、物联网运用上的智慧,已经印证了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地球村”预言,大数据正在推动人类的“数字化生存”。

其实数字世界早已深刻改变了现实生活,人们对生存或存在方式的选择多了起来,吃喝玩乐、油盐酱醋、工作交流都不再拘泥于传统实现途径。但显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被创新,这是拜“大数据”所赐。这些改变与创新中,所蕴藏的经济潜能与商业价值,正在被人们挖掘、整合。

在大数据概念流行之前,曾有“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说法,不少地方也提出过“数字城市”建设构想和规划。比如贵州在10年前就有“数字贵州”建设总体规划,当时媒体称之在“西部欠发达省区中具有先行示范作用”。目前看,“数字贵州”战略大大提升了贵州信息化水平,这对贵州大数据战略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大数据战略或产业构建,需要具备相当的信息化基础。

篇5

[关键词]大数据产业;数据安全;信息共享;产业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6-0144-04

大数据产业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分发的信息服务业,它是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的产物。大数据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制高点,呈现良好高速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刻改变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产业发展的融合性、创新性和联动性。面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客观、全面审视产业发展态势,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大数据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大数据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产业增长持续稳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虽然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对大数据的社会认知、政策环境优化、市场规模扩大、产业支撑能力强化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为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

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结果。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启动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改革,并把大数据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大数据研究,优化其发展环境,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使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手段。鉴于发达国家对大数据产业的强力推动,大数据在经济、国家安全、社会、科研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深入发展。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中国较早推动云计划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政策,该规划把云计算定位为构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创新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来看,虽然中国还没有直接涉及大数据产业立法的项目,但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已经纷纷通过专项支持、项目支持、研发合作等方式稳步推进大数据发展。为推动中国数据中心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等五部委于2013年1月联合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2013年8月,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扩大“信息消费”的方式,推动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继而,为拓宽数据收集范围、普及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运用,中国在2014年“宽带中国”专项行动中将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地方政府层面,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广东、上海、重庆、贵州等地方政府和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大数据相关计划或规划纲要。走在较前列的广东省于2012年12月就宣布在全国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并起草《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提交省政府批准。随之,2014年2月20日,中关村出台了《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规则》(征集意见稿)。2014年,贵州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明确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配套政策。上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大数据产业在中国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高度关注,逐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逐渐建立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平台逐步建立。早在2008年._山东青岛就开始建立秦皇岛大数据产业基地。贵州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效较为显著,截至2015年4月底,贵州在贵阳成立了中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快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和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同时,贵阳还建立了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南方数据中心,是中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和首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并与贵安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2012年12月,宽带资本、用友软件、云基地、百度在线、阿里巴巴等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2015年4月,江苏省经信委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以打造江苏省首个大数据产业园。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建的各种大数据园区已经突破100家。为推动大数据研究,学术界相继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并举办了大数据共享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创新、大数据开发运用、大数据产业发展等主题的系列学术研讨会。

(三)市场空间巨大且持续扩大

大数据产业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运用等环节,其在金融、电子商务、电信、互联网、医疗、公共事业、农业、军事、媒体、“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继续向其他领域扩展。虽然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大数据产业发展彰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稳定持续增长的态势。如金融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处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交通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检测交通流量变化,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效;制造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生产流程;电力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安全监管水平以增强事故预警准确性。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 亿元,预计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摸将达到93.9亿元。而且随着中国企业级用户数据拥有量及其对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持续增加,这必将进一步扩大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其稳定增长。

二、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困境考察

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技术和信息依赖性,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其他产业。由于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步的滞后性和与之相关的基础条件不够成熟,面对全球大数据产业的爆炸性发展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强烈态势,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也逐渐显现。

(一)信息壁垒降低了大数据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海量的数据和数据应用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即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数据信息自由流动和共享。因为没有足够丰富的数据并实现整合,数据价值就会被极大降低,数据不开放和共享,数据整合也就不能实现,这不仅仅是公民知情权的满足问题,更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自由流动、全面应用的问题――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推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力量的培育问题。在现实中,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或者说虽然有所重视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好。这主要是缘于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形成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全局思维和基于利益博弈而实行封闭性政策,认为自己拥有对已掌握的数据信息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并视之为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的优势条件,一旦实现数据共享,自己已有的大数据产业优势便会受到削弱。另一个问题是,政府部门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主要控制者,在利益博弈下,其信息资源又分别被不同的部门或区域控制,而且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标准各异,那么信息资源被封闭,不能实现释放和共享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数据安全管理薄弱扩大大数据产业发展风险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数据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风险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据的海量存储增加了数据安全防护的难度,可能会造成大量数据损坏或者丢失,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网络入侵的方式,使其变得更加隐蔽和多样化,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其二,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数据风险。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要求必须形成更强的安全意识,但现实中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非信息时代转变过来,注重数据收集但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不强――既有安全意识问题又有安全技能问题。在大数据日益影响企业决策方式、产业发展生态等的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的竞争,通过黑客攻击或者其他方式来窃取企业或个人的保密数据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可能会成为部分企业参与竞争的“新型手段”,企业和个人数据安全的潜在风险被推置到更高的高度。其三,特殊性的网络安全攻击带来的数据风险。大数据产业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在金融、政府、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数据泄露带来的损失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更是带有政治的意味。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重要特征的网络信息攻击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或网络空间安全不再是局域性或者行业性问题,而是新型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保护大数据安全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大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缺失、网络信息管理体制的缺陷、网络信息技术的不足等严重地削弱了中国大数据安全的保护能力。

(三)产业生态体系短板阻碍大数据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多层次的生态体系。当前,欧美国家的大数据产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相比之下,中国的大数据产业链确实不完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还不能称之为形成了产业链。虽然大数据产业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航空、航天、金融、电信、海洋、电力、教育、制造业、农业、零售业都有所涉及,而且已有不少成功的运用案例,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为:各领域的大数据企业分散现象普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产业平台、产业创新、产业环境等发展不协调;大数据企业之间分工不明确、交流合作不足、协同力度不够;大数据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发展滞后。

三、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构建与优化

(一)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大数据产业布局

战略规划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引领性和扶持性等功能,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领先于世界水平,除了其市场发展成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高等因素外,把大数据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并配以完善的政策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当前,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或者意见,主要体现的是局部,其政策也只具有局部性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其中的作用比较于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根本性区别。以往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和上升期,由于强大政策红利和巨大发展空间的驱动,会形成诸多企业对产业发展的高度聚集,如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引导,势必会使产业发展走向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同构竞争等困局,大数据产业必须总结经验力避此类问题的发生。为此,中国应尽快把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整体部署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格局,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制定大数据产业长期、中期、短期发展目标,增强不同地区之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金融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利益分配政策等,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律和地方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展环境等,加强对各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的科学布局落点。

(二)依托大众创新创业政策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不强等问题实则是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主体发展不充分等的体现。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以先进信息技术增强数据安全防控能力,培育和扶持大数据或与之相关企业发展,引导其积极参与大数据产业分工,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科学的选择。大众创新创业作为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增强创新驱动活力、拓宽创新渠道、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大众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这无疑是解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创新技术受限和企业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有效方式,鉴于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大众创新创业政策,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其中要注意三个关键点。其一,大众创新创业要注重坚持市场导向。大众创新创业属于经济行为,必然要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加以政府的引导、支持来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创业。对于大数据产业而言,在大众创新创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只有坚持市场导向,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和个人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应用以及相关方面创业,推动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相关领域和环节企业的发展。其二,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要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共享性。大众创新创业政策应该有更高的视角和更宽的维度,局限于某个行业、区域、部门的政策必定会阻碍创新资源和人才队伍的科学流动,进而削弱创新创业发展的活力。大数据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是某个区域、更不是某个部门所能解决和满足的,只有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共享,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大数据产业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产要素支撑。其三,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要形成完善的集成体系。大数据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的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功能的释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政策应该是多元、多向度和立体化的,这样才能产生更强的聚集效能,局限于资金或技术研发等低维度政策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而言,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创业成本、创新指导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加强大数据共享平台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极其重要但现实中又没有做好的两个环节。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就无法实现数据整合和数据增值,没有数据安全,数据产业发展必定风险重重而发展受阻。在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保障数据安全是必须做好的两个方面。数据共享方面,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内容、程序、标准和相关事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形成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体系。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定期上报与交换机制。对于地理信息、教育、交通和医疗等重要公共信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应实行定期上报与交换机制,保证各领域所更新的信息及时为相关部门或者企业掌握。数据安全方面。完善国家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偷窃、泄露保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侵犯行为的责任、惩罚措施及监管机制,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抗攻击网关、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加密技术、网络溯源技术、网络安全融合技术、跨部门多层次协作保障技术水平,以及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分析和处理等水平,降低大数据安全风险。建立大数据安全应急机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要设立大数据安全组织机构和职权分工,建立数据信息监测、预警、防范、引导、危机处理为一体的大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大数据安全防控能力和最大限度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

篇6

大数据安全是维护我国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早在1980年,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全球化、开放化等特点,使传统意义上的“国界”、“边疆”已难以界定,国家的“信息边疆”不断拓展和延伸。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大数据安全将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

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国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资源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未来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集中体现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其解释、运用、防护的能力。而且,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机构所承载的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重要目标,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天权、电磁权之后的另一个大国博弈和争夺的焦点。更进一步说,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世界各国力量对比,重塑未来的国际战略格局,对国家安全与形成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切实维护大数据安全,才能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地捍卫和维护国家的“信息边疆”。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发达国家拥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了大数据战略“蓝图”,制定了发展的“新路线”,利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抢占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美国公布了《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日本了“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都力图将大数据技术革命有机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的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大数据技术优势,想方设法限制、压制甚至破坏他国信息数据的自由流动,并发动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打击。例如,美国凭借其先进的信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已侦知数百万个外国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和网址;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窃取各类通信信息和数据,并利用信息武器和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攻击。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国家的信息霸权和大数据技术优势面前,往往难以掌握信息和大数据的主动权。

我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这些年来,我国非常关注和加强大数据建设,在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大数据核心软硬件自主化程度较低,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严重影响信息安全。例如,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使用的网络、软硬件产品大都建立在采用国外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计算机系统大都采用微软操作系统软件,而微软操作系统软件可以根据硬件配置情况生成一连串与用户名字、地址相关的代码,经由电子注册程序传送到微软网站,传统的“用户隐私”已变得不保密。在我国现有的130万套核心软硬件设备中,国外产品占据60%以上,美国思科公司几乎垄断所有的大型网络建设项目,涵盖政府、海关、铁路以及军队等国家核心部门。这些外来产品对大数据核心组件和技术的垄断,对我国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现有手段难以满足信息安全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安全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通过对一些零碎、局部数据的对比、汇总和整理,就能够形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情报。目前公共渠道可为情报机构提供90%以上的信息,网上论坛、博客和公开信息等都可能成为情报信息源。大数据存在着资讯工具的“暗影效应”或“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数据库的漏洞越来越多,可攻击的目标也随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探测到。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要求。由于大数据具有体量庞大、价值密度低等突出特点,敌对势力有可能以大数据作为掩体,开展情报侦察和网络攻击活动,对我国重要部门的数据系统进行恶意攻击和破坏。

三方面齐抓大数据管理与技术安全

加强对大数据安全的统一管理

大数据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数据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大数据安全的统一筹划和管理。一是整合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存在多个信息安全监督和通信主管部门并存,在大数据管理、开发和利用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利于整体规划和协调推进大数据安全战略。因此,应整合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尽快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有效监督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同时,应尽快组建一个大数据安全战略研究分析的专门工作班子,开展大数据安全的调查、分析、判断、设计和筹划工作。二是完善大数据安全防护机制。建立大数据风险评估机制,适时对大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适时监测和科学评价,及时找出缺陷和可能存在的漏洞;完善大数据安全防护演练机制,及时验证大数据安全策略的合理性,发现、寻找和解决大数据安全的薄弱环节;健全适时跟踪机制,跟踪研究大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动向,调整优化大数据安全防范的技术和策略。三是完善大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大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用于界定“数据”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特别是缺乏搜集、存储、分析、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法规。因此,必须抓紧制定大数据安全条例和相关技术性法规,规范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开发和使用,明确大数据运用的主体、范围和权限,以及大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评估、运用全过程的监管责任和具体标准。

构建军民融合的大数据建设体系

构建军民融合的大数据建设体系,可以依托国家最先进的技术力量,降低大数据建设投资的风险和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一是国家要统一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军地资源,将军队大数据纳入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军地大数据技术发展,避免军地分散重复建设的情况。二是推进国家基础数据开放共享进程。打通军地大数据横向共享渠道,推进军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目前军地之间的信息网络自成体系、相互割裂,相互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互通共享。为此,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强化军地情报信息网络体系,实时获取、交换和使用各种数字化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军用和民用信息安全资源,尽快建立大数据安全应急响应系统,确保大数据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实施紧急响应、处理和恢复。三是加强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军地合作。利用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与设备优势,联合军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同组建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逐步形成一大批产学研一体化的大数据技术科研平台。对于军民两用的大数据技术研发项目,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贴息贷款等方式,以项目为纽带鼓励组建军民两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企业。

大力发展大数据安全技术

篇7

一、通过劳动力规划预测未来

人才管理区别于传统意义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最核心之一即是劳动力规划。企业的战略在发展和变化,人才战略需要能够高度匹配企业战略;企业战略随着市场环境而发生变化,人才战略更需要基于企业战略规划,更好地模拟和预测未来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规划,擅长基于既定战略、结合原有人才体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规划;而基于大数据的劳动力规划,则需要更广泛地分析历史、行业、全球、地区的数据,并结合政策信息、人口信息、环境信息等各种数据,模拟未来战略发展、演变以及与之配套的劳动力结构、数量、能力要求、人才储备、发展计划等。因此,人才战略不再是单纯的计划,而更多的是立足于长远的规划和演进,进而帮助企业战略落地和校准企业战略方向。例如,大数据分析帮我们更好地预测到人口红利消褪的2020年,劳动力的主要构成、文化习惯、管理方式创新等。当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囿于大数据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劳动力分析的大数据仍然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源补充。

二、在人才招聘中互联互通

社交媒体的活跃,不仅仅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扇更广泛的社交方式,对企业的渗透也在逐渐深入。一方面,以社交媒体的“去中介化”为起点,完全颠覆了传统招聘的信息不对称局面,雇主可以透过社交媒体固有的“大数据分析”机能更好地全方位考察候选人;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崛起,帮助候选人更容易透过社交媒体多角度了解雇主,尤其是雇主品牌。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移动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大数据的社交招聘,正通过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传播而逐渐占据招聘的主流地位。同时,与云端的人才测评等的高度融合,更加速了招聘走向大数据化和社交化。

三、通过学习培训了解个人和组织

《论语》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做到“知之”难,做到知“不知”更难。我们习惯性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同样习惯性认为已经为自己做了比较正确的职业规划,其实不尽然。事实上,商业环境的变化、知识更新换代的加速,决定了我们在“知己”方面的严重误判风险,以及组织和个人发展方向的盲目乐观。以学习和培训为例,新兴岗位培养体系的无法借鉴性,加之知识更新换代频率的加速,决定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动因都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更针对性地、更合理地安排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成长目标、学习发展方式、职业生涯规划、继任计划等,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管理者的巨大挑战和重大契机。大数据一方面提供了更广泛的参照样本,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加科学、量化地看到自身能力的补充方向和发展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环节中,从“要我学”真正转化为“我要学”。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者更需要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和社交技术,充分利用员工(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和已经潜意识的分享“冲动”,更好地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服务企业战略的学习体系。

四、以高绩效为基准优化人才结构

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效、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个员工。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执行企业的战略。而大数据时代的绩效管理,则进一步需要帮助高绩效员工“画像”,以此“画像”塑造员工、发掘员工、招募员工。通俗而言,即是透过大数据分析,将高绩效员工的行为特征进行量化描述,进而基于此可视化描述形成员工行为准则和选拔标准,帮助企业建立高绩效的管理机制和团队能力,以高绩效行为准则为基准,优化人才结构。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绩效管理与大数据的结合,不在于缺乏高绩效人才行为的洞察模型,而在于历史数据的可参照性欠缺,以及对标数据的完整性不足。

五、相助人才盘点洞察微末

不同的企业里面,分别有哪些岗位的离职风险较高,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前组织单元里面,哪些人有潜在的离职风险?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者一般无从回答或仅能凭感觉回应。以大数据的人才盘点为基础,可以将基于样本的分析模型,应用于足够丰富的大数据,进而更清晰地盘点隐藏在人员结构之下的能力/潜质分析、绩效/产出分析等。同时,反过来优化分析模型,可更好地盘点人才,包括结构的盘点、发展趋势的盘点(离职倾向、绩效提升/改进点等)。这是对传统的智能分析“以结构和因果为主进而发现问题为原则”的跨越式升级,形成洞察微末,进而“防微杜渐”的真正的决策支持。

六、大数据之“惑”欲说还休

观察行业,我们欣慰地洞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大数据视为升级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体系的重要手段和契机,逐渐应用在招聘、绩效、人才盘点、学习与发展等领域,更加推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到完整人才发展的跨越。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目前的强大阻力包括:对“云技术”/云应用的不信任、顾虑甚至抵触,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者对原本内部管理数据的安全顾虑,进而保守封闭,导致大数据不大(充分)等。这些障碍,不仅仅束缚了自身的手脚,更无法真实获取对标数据,因此,也无从谈起大数据的真正应用。

篇8

随着IT与业务的结合日益紧密,数据中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IT资产,更多时候,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在企业中的落地,数据中心的地位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数据中心层面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业务高速成长,但数据中心却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想要对数据中心扩容,但由于架构所限,又无法实现?或者是企业建设了一个容量很大的数据中心,但利用率只有30%、40%,数据中心的资源长期处于浪费的状态中。

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之初,缺乏全面、完善的战略规划。事实上,由于过去比较缺乏总体规划的经验,同时又面临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短期和紧急需求,因此很多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都呈现“临时抱佛脚”的状态,这带来的结果是数据中心比较分散、缺乏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机制,数据中心内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孤岛”。而且,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数据中心的架构往往缺乏弹性,可扩展性比较差。企业的业务一旦快速增长,数据中心就很难再满足企业的需求。

从制定战略规划开始

事实上,企业在建立数据中心之初,就必须意识到,数据中心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且是伴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而不断增长的。而且,在数据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面临数据中心改造、创新等阶段。因此,在企业建立数据中心之初,制定一个长期、全面的数据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数据中心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通过制定全面的战略规划,还可以帮助企业澄清数据中心的战略意图,从而指导数据中心的建造和持续改进。

对于数据中心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太平洋保险集团后援中心主任肖建一深有感触。因此,在打造太平洋保险集团的云数据中心时,肖建一将数据中心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放在了首位。“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开始之前,建立一个全面、长期的战略规划,十分重要。”

在建设太平洋保险集团(简称太保集团)数据中心时,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数据中心和智能化集成咨询设计部经理和资深架构师陈亮参与了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她坦言,在进行数据中心云化之前,IBM给太保做了6个月的战略规划,为太保集团制定了一个IT战略发展蓝图,其中包括18个项目。“然后太保集团按照这一蓝图,将18个项目一一落地,这才得到了太保集团今天的云数据中心。”

肖建一认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或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过程首先要从规划开始,要研究它的可靠性、效率、投资、可用性和管理性等各项指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整体最优,而不是某一个指标的最优,这是我们和IBM设计团队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结合IBM的研究成果、技术科技,我们一起来做的。要选择按需配置最合适的机组环境,服务等级、可靠性和安全等级,选择最可靠的安全策略和测算最合适的成本,说起来很容易,就这么几句话,但是既要得到IT部门用户的满意,还要得到投资方的满意,还要得到业务自身的切实可用,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

那么,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规划时,应该如何做呢?

“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业务的战略和IT战略,然后再结合数据中心本身,还有IT的整体架构进行前期的分析。”IBM大中华区数据中心服务总经理孙建钢分析道。

确实,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战略规划时,只考虑IT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数据中心的作用就是为了业务而服务,因此,在战略规划时,必须要将业务因素作为主要的建设依据之一。此外,数据中心战略规划还要考虑到未来的运维和运营成本,如何能够帮助企业在发挥数据中心效率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前期建设一个全面、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对于企业而言确实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甚至十年的业务发展需求,但这同时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承担大型数据中心高贵的运维和运营成本。因此,如何在需求和投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是数据中心战略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样看来,数据中心战略规划确实很复杂。不过,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化繁为简。例如,在进行数据中心建设前,企业的数据中心负责人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去建设,也就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动力;第二个问题是企业到底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心。什么的数据中心适合企业当前的需求?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怎样的数据中心进行支撑?第三个问题是企业想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技术条件,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通过什么样的采购方式,来实现建设数据的最终目的。

在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后,企业就可以着手去制定数据中心的发展路线图。在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中心路线图一定是以企业的业务发展路线图为基础而制定的,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一过程可能会十分漫长,而且也比较辛苦,但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很多时候,可能会需要同企业的业务部门进行多次的沟通,才能够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路线。在肖建一看来,这一过程虽然辛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花的功夫是值得的。“最终到我们集团信息技术委员会通过我们方案的时候,2个小时就解决战斗了。因为把该说的事都说了,该算的账都算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告诉领导,我们为什么没有满足我们用户的要求。事实上,并不是用户的所有要求我们都能满足,因为用户不是专家,有时用户提出的需求或者过高、过低,就需要专家来进行调整,并告诉用户,怎么调整,为什么要调整,调整以后在经济上怎么样,在效率上怎么样,在可靠性上怎么样,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说明。”

生命周期分析和持续改善策略

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分析也是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数据中心里,包含着各种复杂的系统、设备。而且,每个系统、设备的生命周期也各不相同,例如房子生命周期可能是50~100年,发电机设备的生命周期是15~20年,UPS的生命周期可能8~10年,IT设备的生命周期则是3~5年。可以看到,在数据中心里,多个系统和设备的生命周期相互重叠,十分复杂。因此,在进行数据中心战略规划时,就需要对各种系统、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采用结构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规划,实现各个系统、设备分阶段的投入并可循环使用的目标。

篇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交网络、云计算以及多种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以数量庞大,种类众多,时效性强为特征的非结构化数据不断涌现,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011 年,麦肯锡在题为《海量数据,创新、竞争和提高生成率的下一个新领域》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据IDC 预测,至2020 年全球将拥有35ZB 的数据量,大量数据实时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毫无疑问,大数据对教育领域也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作为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探讨一下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以便及时做好调整与应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大数据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至今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对于“数据”一词的定义是:“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的解读。”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种新的产品,而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美国IBM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种类(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容量(Volume)大;国际数据咨询公司IDC则认为满足“4V”即:Variety(种类多)、Velocity(流量快)、Volume(容量大)、Value(价值高)指标的数据才可称为大数据。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概念。大数据的概念与“海量数据”不同,它不仅仅是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更进一步指出数据的复杂形式、数据的快速时间特性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等专业化处理,最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涂子沛先生在《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意味着数据之多,还意味着每个数据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生命,产生智能,散发活力和光彩。”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称“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行为,而当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云计算、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趋势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也使得传统企业面临大转型,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的优势没有了。如果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晚会使企业走进穷途末路。因为商业模式变了,有很多营销思想、策略和手段就不奏效了,有的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所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做出调整。

1.企业的战略规划时间将缩短

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要制定一个战略规划,它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是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大数据时代企业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我们看到,今天的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就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一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

2.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改写

促销的实质即沟通,而沟通的方式之一――广告的力量将被大大削弱。新社交网络下的广告技术亟待革新。现在没有多少企业还会把大把的钱投向电视广告,还在以为分众的电梯广告占据了终端?那就错了,要知道,未来谁的WIFI覆盖率越高,谁就越可以占据终端用户的心。租个足够的数据流量,使人们习惯从你这里进入免费的WIFI,其广告价值将无可限量。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二维码营销的沟通手段。二维码的使用也使广告变得亲切宜人。

3.品类竞争将凸显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不断发展出新品类;而任何一个新品牌的崛起,也正是因为代表了一个品类。以互联网为例,QQ代表了即时通信,微博代表了简短共享自媒体,微信代表了免费移动社交,这些新品牌的崛起,正因为开创了主导新品类。事实上,战略上主导品类,战术上根据品类发展阶段来配置运营企业的资源(互联网是配置资源之一),才是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系统性思维,被称之为“品类增长战略”。今天微信已经主导了移动社交这个品类,相比之下,来往因为没有分化出新品类,无法改变顾客的选择路径,导致其所谓的创新不足,从而缺乏竞争力。

4.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将重整

大数据的出现,使营销决策的过程更多地从“经验”转变为“科学”。传统营销体系的市场调查基于抽样,并以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然而,当社会环境处在急剧变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平台之后,既往的抽样方法面对复杂的环境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进行精准的推断和预测。于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整个营销流程中,各种相关的数据调查和数据库纷纷出现。例如索福瑞的电视收视率和广播收听率,CTR 的广告投放监测数据、消费行为调研,AC 尼尔森零售研究、新生代消费行为研究,电通和奥美的消费者深度洞察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分析的工作帮助传统的广告与营销体系实现了最高程度的科学化。

(二)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1.大数据提供新的教育平台。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就宣布,将投入6000万美元开发一个类似的平台,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同年,我国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征集了系列视频公开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可以预见,这种智能学习平台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在网上免费获取国际、国内最好的课程资源,那么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2.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目前的课堂教学,即在固定的场所,利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空间、时间及心理因素的限制。处于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已经大大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是课堂,他们已不满足于听任教师传统的灌输,而是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他们会随时利用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搜集来的信息做出判断,随时分享,并将个人体验的影响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群体之中。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也往往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进策略

(一)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断变化,营销策略、营销手段推陈出新,瞬息万变,而国内通用的市场营销内容体系基本上是采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具有相对固化性,而市面现有的各种市场营销学教材,即使是最新版的,在内容设置上也相对滞后,难以跟上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线教师,尤其不能墨守成规。大数据提供了扩展思维的空间,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也要求教师不能把原有的知识绝对化、凝固化,而是应保持大数据时代的敏锐性,敞开头脑,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一方面,时刻跟踪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关注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前沿;另一方面,了解国外近期成功的营销案例,关注国外市场营销的最新动态,多关注实践中企业商业模式变化和市场发展动态,多参与教学研讨会,多与同行交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及时梳理与总结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和谐的部分,保证将最新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

篇10

近期推荐组合:思创医惠(300078)、中元华电(300018)、东方国信(300166)、华宇软件(300271)、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中科曙光(603019)、川大智胜(002253)。

市场回顾及策略观点:本周计算机(中信)指数下跌5.39%;沪深300指数下跌5.76%;创业板指数下跌5.38%;行业略跑赢大盘。我们预计行业未来继续维持震荡:IPO重启、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注册制加速等因素对行业高估值产生一定程度冲击,同时行业指数已接近7月高点,存在较大抛售压力;但目前市场资金较为充裕,风险偏好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热点不断涌现;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行业未来维持震荡走势,调整幅度有限,建议布局穿越周期的高景气板块以及具备较强催化剂的热点板块。

下周建议关注智慧城市投资机会: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的议题或将包括城市规划、住房政策、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事业运营等方面。在政府稳增长的背景下,智慧城市PPP试点项目加速推进,数据运营商业模式尝试逐步落地,建议关注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索芙特(000662)。

中线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医疗信息化等穿越周期板块。

(1)大数据:前期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十三五规划中大数据有望得到重点扶持,推荐东方国信(300166)、思创医惠(300078)、华宇软件(300271)、千方科技(002373)、易华录(300212)等在垂直行业具备卡位优势的公司。

(2)云计算:云化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亚马逊、阿里云计算业务增速频超市场预期,行业已经站上风口,推荐中科曙光(603019)、浪潮信息(000977)、宝信软件(600845)。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信息安全投入有望进一步加大,建议关注启明星辰(002439)、卫士通(002268)、美亚柏科(300188)。

篇1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变革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化的深入,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都发生了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成熟发展,从软件应用到管理决策都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方法。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财务管理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不仅包含数据信息,还包含非数据信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控制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以久外部往来账务等都可以依托信息化处理来完成,极大程度的减少了人为操作,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等成本的消耗,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完善,将企业内部资源分配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经营各环节。

(三)财务数据处理的转变

财务数据处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对财务数据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精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信息系统化、全面化使得财务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得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转变,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使得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勾稽,改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核算准确性和效率。但是需要关注的是过大的运算量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及时准确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决策对企业管理层而言是一项考验。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转变财务管理视角

信息大爆炸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数据不再是留存于财务数据这一层面,而是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企业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的视角,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抓住商业机会,抢占市场份额。未来的财务管理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企业的管理层应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带领企业员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四个环节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传统模式下,往往由于数据不保存不当,造成大量的数据缺失,使整合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而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判断。大数据时代,应建立合理数据收集、存储流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寻找有价值内容,并规划战略,辅助领导层做好管理决策。

(三)提高财务信息处理能力

提高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监控资金流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二是构建智能化系统,利用大数据技对信息进行深度整理、分析和加工,从筹资、投资、经营多维度合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三是搭建财务数据核心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处理的技术将财务管理数据与非财务管理数据进行整合,提取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数据,预测潜在的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建设

大数据时代不再需要某一领域的专才,相比之下,更需要综合性人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还应对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不够重视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大数据的优势。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储备,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使大数据技术更充分地在财务管理中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想要在大数据时代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必须要对自身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以大数据的思维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文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

篇12

行业要闻: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布

苏宁万达签捆绑性发展协议

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2015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发展报告

国务院:发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聚焦医疗信息化

公司动态:

兆日科技:2015年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施

七喜控股:两大股东进行家族内部股权转让,涉及6153.24万股,占比20.35%

蓝盾股份:拟定增以11亿元对价收购中经电商及汇通宝100.00%股权

常山股份:向子公司北明软件增资52,870万元;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数码视讯:201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

金证股份: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实施

华鹏飞:2015年半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施

篇13

【关键词】数据驱动型企业;数据文化建设;关键成功因素;实施措施

1前言

近年来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了题为《数据推动创新》的执行报告。报告中指出“创新的企业,首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企业需要转型,并利用新能力推动创新。企业需要实现数据文化的培养,以数据创新为动力、利用数据推动创新、利用数据支撑创新”。另外通过调查结果表明,优秀的企业在标准普尔全球1200强的市值中大约占到20%,具有数据文化创新的企业实现了7%的市场价值年增长率,而标准普尔全球1200强企业的总体增长率为-1%,同时,创新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了75%,由此看见,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数据文化建设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中所体现的重要性。在国内,通过大数据技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已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目前已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对电子商务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电商企业文化的特点[1];有学者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2];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探讨了大数据对电商企业的影响[3-6],也有学者针对大数据应用环境,探索并提出了电商企业在管理模式、精准营销、企业数据再挖掘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发展战略[7-10]。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近一两年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推广,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企业数据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企业数据文化建设以适应新的大数据环境,目前还没有直接可用的参考模式,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探索。本文针对数据驱动型企业数据文化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融合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析,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措施。

2数据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数据驱动型企业,其最大特点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价值体系,企业决策者将数据分析纳入企业决策流程,并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由此看见,企业需要以数据为中心进行数据文化建设,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需要通过数据文化建设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成功的企业不会为了某个目的而去收集分析数据,而是将跨部门的数据整合,带来新的洞察,越成功转型的企业越有非常强大的数据文化。

2.2数据文化建设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和基础

数据文化建设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和基础,原有企业的早期企业文化往往会制约或束缚企业转型,同时,原有企业文化的行为、管理思路等也会影响企业转型的进程。如何建立适应新的大数据环境的企业数据文化,是企业转型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数据文化建设决定企业转型的成败

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将企业数据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它们不仅在转型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而且在企业制度的制定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企业数据文化需要与企业员工的意识层次和信念结构相匹配,最终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数据文化建设方案。

3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数据文化建设战略

企业的数据文化由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组成。将三个层面融合建设,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

3.1企业发展的愿景构建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和数据模式的创新密切联系,从企业精神文化层面,企业发展的愿景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关键成功因素方面。

(1)数据资源

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覆盖面广,来源多,但是主要问题一是集成度不够,影响相关项目和产品开发效率;二是相当部分数据来源不稳定,存在潜在风险。构建的愿景为:将数据资源增长列入企业绩效目标,有计划地形成数据资源积累扩展机制;数据资源能够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形成重要支持,尤其是成为绩效考核和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

(2)数据能力

很多企业初步具有数据搜集和展示能力,但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价值挖掘方面还处于启蒙阶段。构建的愿景为:通过数据加工以及其它手段形成与企业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相对应的知识库以充实数据资源;形成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协作管理等技术标准和流程规范;建立持续学习机制,在适用性前提下保障技术体系的先进性。

(3)市场定位

目前很多企业营销模式相对比较传统,需要利用互联网+理念发展新客户群,并进一步发掘需求,在意识上和技术上进一步提升。构建的愿景为:利用Web平台及其它用户接触点收集用户信息,经挖掘提炼获取用户和客户知识,对市场定位、产品需求定位和营销提供依据;以市场导向和企业核心能力相结合开发系列特色数据产品。

(4)人力资源

建设数据驱动型企业重点是需要在观念上和技术储备上培养员工的眼界和能力。构建的愿景为:有计划的将能力提升纳入企业绩效体系,结合企业绩效目标分解到部门及岗位,使企业成长和员工能力提升协同发展;探索大数据人力资源培育体系,整合内培和外配资源,使人力资源部门也成为新的利润中心。

(5)协同创新

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构建从数据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合作等多方面协同创新的模式,达到共赢的目的。构建的愿景为:通过数据合作,获取合法、稳定、可靠的数据资源;通过技术为主,法律为辅的手段保障数据合作双方的权利;探索有效机制,与高校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3.2企业数据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

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来约束和保障数据文化建设的实施,针对数据驱动型企业,结合企业数据文化建设理念,需要构建相关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1)建立资源和能力并重的数据资源体系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包括数据资源库建设和数据能力体系建设,同时还需要建立以元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为核心的数据管理机制以及以能力需求为导向,建立员工数据能力培训机制。

(2)建立问题驱动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企业数据能力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源于企业和高校的协同。有计划地制定企业提升数据能力的规划,收集高校数据能力特点相关情报,将企业急需的、暂时没能力解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形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建立校企大数据双创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3)探索能力驱动型的数据分享机制

数据分享是企业数据资源扩展、数据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也是与相关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目前很多企业的大部分数据资源都来源于合作伙伴,因此,维系和提升与数据来源机构的关系是企业建立稳定的数据资源体系,并进一步拓展数据资源的重要保障措施。企业与数据来源机构的关系是基于共同发掘数据价值的协同关系,所以企业的数据能力是稳定和提升这个关系的重要支撑因素。

(4)举办数据文化沙龙,打造数据文化品牌

为了强化企业员工数据价值认知和拓展视野,提升企业数据能力,构建企业数据文化品牌,建立和高校沟通的渠道等多方面的诉求,定期举办“数据文化沙龙”。通过这些形式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和构建企业知识库资源,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开展知识产权大数据培训业务,在扩大企业影响力的同时形成企业新的利润点。

(5)建立面向关键成功因素的绩效体系

根据企业战略愿景,理清关键成功因素,从而建立面向关键成功因素的绩效体系。从战略定位到绩效体系的展开线路为:战略定位—>战略愿景—>(满足SMART原则的)战略目标—>结合关键成功因素,将目标转换分解到部门和岗位—>通过闭环量化管理机制进行日常目标管理。

(6)在业务部门推广实施并完善客户画像制度

在业务过程中注意收集客户信息,结合企业数据资源建立各类客户画像的标准化数据模型(包括企业或机构业务范围、绩效机制、相关人际关系结构、决策机制、联系人特征、相关业务现状等),为企业维系、提升现有客户价值,发掘同类新客户,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坚实基础。

(7)建立需求拉动型的产品创新模式

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客户不能明确提出对数据产品的需求,因此,企业新产品开发需要收集并把握前沿成功案例,研究数据资源中蕴含的信息对用户绩效、业务及职能可能带来的帮助,从而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并通过成功案例或产品原型向用户推介。实施方案和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支持”表示实施措施对成功因素形成的支持、“需求”表示实施措施需要该成功因素的支持。

4结语

本文以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数据文化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融合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析,提出了企业发展的5个关键成功因素,并构建了相应的企业发展愿景,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以及关键成功因素和实施措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数据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周江.电子商务企业文化探析[J].电子商务,2013(4):46~47.

[2]黄身发.浅析民企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9~31.

[3]刘光金.大数据处理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5~26.

[4]龙帼琼.大数据对电商企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9):9.

[5]刘鹰.浅析我国电商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现状[J].商业时代,2014,(25):6~66.

[6]甘丽新,涂伟.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科技广场,2013,(3):137~140.

[7]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1~9.

[8]刘静.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5):99~101.

[9]罗红梅.电商企业基于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的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3):46~48.

篇14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有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大数据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市场营销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对教学方式的冲击。文章从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市场营销教学质量。

1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1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媒体的产生更使得市场环境瞬息万变。[1]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营销行为的学科,而企业又是追随市场的,所以,大、小企业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转型。企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生产、加工、商品、广告、招商),那么停产倒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大数据环境,必须调整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企业的战略规划时间将缩短。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规划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它必须具备方向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例如:大数据背景下,市场变化日新月异,一套长达三到五年的企业发展规划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企业只能制定一年的战略规划,甚至要以周为单位更新发展策略,实时监控市场形势,确保企业不被市场淘汰。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改写。电视广告促销是以往常见的促销策略,但这一形式正在走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新社交网络下的Wi-Fi营销、二维码营销等。通过免费流量等手段牢牢抓住客户的心,也节约了大量资金。

1.2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教育平台。2012年,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向全国知名高校征集教育公开课视频,打造面向社会人士和学生的网上学习平台。[2]虽然这种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但同时也极大地威胁到了专业的课堂教学。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绝大多数课堂的教师都是采取念课本、背课本的方式,即使有师生沟通交流,也受到了时间和心理等因素的限制,课堂常常死气沉沉、缺乏活跃氛围,再加上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感,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

2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1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

为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彻底改革固定化的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一线教师们必须摒弃传统,跳出墨守成规的圈子,结合大数据拓宽思维、拓展教学内容。[3]同时要求学者跟随教师,学会多方面、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知识绝不是绝对化和固定化的,它是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改变的。一方面,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动态,积极主动搜索营销理论的最前沿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剖析国内外最新营销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吸取有用信息,关注国内外商业模式改革情况,多举办、多参与权威性的研讨交流会,与各前沿企业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走在同行业的最前头,还要总结现有教学的不合理部分,及时提出解决策略。

2.2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实现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营销专业学生的信息设备应用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主机控制学生的子机,以让学生更系统、集中地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应提前备课,并下发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讲义供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的好处是可以解放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时间,腾出充足的上机实际操作时间。最后,构建专属于学校或学院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向学生提供课下加练题、作业答案,学生也可通过此平台上交作业、反映问题。网络平台不仅能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4]

2.3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增加实践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客户行为的重要性。[5]此外,学生所喜欢的营销课题各不相同,在实践课程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最适合的课题去努力发展。在实践课程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实时跟踪调查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其中,对学生课程进行情况的跟踪是为了督促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执行力,而成果检查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做事效率,帮助学生少做无用功。二是增加实践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环节,使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予以解决。学生参加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而大数据时代,营销内容和方式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解答疑问。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或教师要与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单位相关营销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营销方法。

2.4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

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可以督促学生做营销最终总结,从而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感受市场营销活动。[6]为此,教师应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报告模板,以此来引导学生写好报告,为报告内容指明基本方向。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营销分析思路。此外,教师要收集学生的报告,仔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进行深度点评,而点评分为课上点评和课下点评,课上点评主要抓住报告中的亮点内容,这样做就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还有利于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课下点评应抓住报告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做最后的纠正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优秀、经典报告做成手册,这样的手册往往最能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尤其是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更能帮助学生把握未来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3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时常发生变化,但也不是无法掌握、无规律可循的。要想切实培养一批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必须要从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入手,在这过程中,还要穿插一系列的科学对策,例如建立教学平台、制作报告手册等。具体来说,我们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营销课程中的比重,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市场营销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玮.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黄升民,刘珊.“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2012(11).

[3]高洁.网络互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3(2).

[4]徐国虎,孙凌,许芳.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5]宋宝香.数据库营销:大数据时代引发的企业市场营销变革[J].价值工程,2012(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