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5 15:21: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12-02
“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课时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该课程作为专业先导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作指引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如何让本课程符合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趋势的变化,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出特色,让学生有所收获,并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指导意义,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要博精兼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多个专业方向。因此,该专业概论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纳加工等多个方面,且每个方面理论比较抽象,对于大一学生来讲,理解非常困难。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但是,如果将教学内容分割开来,缺乏系统性,学生则很难对该学科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首先综合考虑课程总体结构,明确各个课程模块在总体结构中的定位。同时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在“广而博”和“少而精”之间找到平衡点。最终实现让学生既可以形象了解专业概况,又能较容易了解到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在教学中,部分内容可以选取专题讲座式教学,将内容分成几个专题。在保持基础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有侧重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对涉及到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应用作简讲,安排2个课时,使学生认识到该学科所要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宽。而微纳加工工艺应重点讲、精讲,安排6个课时,使学生便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方向。重点内容可以分几个部分来讲,对于概念、应用、发展前景等部分,重点讲应用,如应用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
2.以实例为先导的多样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根本保证,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学生能够学好一门专业课程,并达到学有所用的基本前提。举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应用成果,或身边的事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神奇。本学科涉及到高新技术,可以列举一些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比较新且比较有趣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兴趣。讲授过程中应从简单应用入手,逐步到高新技术,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渴求的强烈愿望与积极探索的兴趣。如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光伏发电技术在国家绿色能源战略上的地位,微纳传感器件尤其是硅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的应用等,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半导体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对于概念和理论模型内容比较枯燥,缺乏直观形象的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实物模型、生产录像等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教学。也可以将专题分派给几个学生小组,要求学生通过课下提前查阅和搜集资料,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老师加以引导补充,最后由学生整理写成小论文、专题资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相互间讨论,补充知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讨论中训练了思维方式,并通过问题的最终解决而获得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进而也激发了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走进专业实验室,通过对实验室的观摩,可以了解专业实践内容,这样更明确、直观,学生会有想动手的欲望。
3.正确理解专业课程体系,方便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面向未来就业方向,横跨微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子信息等有关领域内知识,就业面广。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能源、信息、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学科,是设计各种电子或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系统的技术学科,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因此,电子科学与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是该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方便学生对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理解,对后续课程的选择学习有目标,更理性,使所学知识成系统,又不失广泛性,使学生可以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规划,真正地高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教学反思
1.探索循序渐进式教学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所涉知识面很广,很多概念十分抽象,原理难以理解,推导过程涉及数理知识既多又深。不能急于求成,将知识体系分割开来,这样学生将很难跟进,教学内容安排应该是循序渐进,层层加深,循环上升,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体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关联性是系统层次之间普遍存在多样性联系和相互作用,它的直接结果是引来问题的复杂性,对学习产生难度。只有将层次性和关联性同时考虑,精心合理安排,才能化难为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兼顾教学艺术和学术水平
该课程的教学是集学术性和教学性于一体的活动,学术性是该类课程的根本属性,没有科研学术做支持,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无法体现该专业教学的学术性。同样,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注创造性,在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系统性与面向生活世界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真正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教师和学生要学会“去教材化”,不再“迷信”教材,不再唯教材马首是瞻。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对讲课内容进行补充更新,侧重加入发展成熟的新理论、新知识,突出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力求做到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怀疑,懂得思考,设法探索事物的本质。
3.启发创造性思维
鉴于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研究的前沿和竞争的焦点,该课程除了介绍该专业领域内的常用理论基础,还需注重专业思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中,一定要详略得当,深浅适宜,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部分内容要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为此要寻找知识体系的关键点,通过比较、归纳、整理、综合等手段透过知识升华学生能力,为学生创造综合联想、知识迁移、求异思维、发现问题和发挥创造思维性的机会,但不面面俱到,要留有余地,启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看起来多而杂的知识,当整理形成网络时,就变成了一个整体。多维立体交叉关联的事物,启发多维立体交叉式的思考。这种多方位的思索,多角度的透视,多层次的重组,将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认识的“临界点”,这一点一滴的启发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三、结束语
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的未来发展,如果通过该课程能让学生对自己在专业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就可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合理规划,不至于盲目、迷茫。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强,大学知识不同于中学,学生有强烈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关键时期。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专业发展是必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培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3,(3).
[2]徐文彬.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8).
[3]封余军, 王文华,师文庆.影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仿真;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44-0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做准备。
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对象主要是应届高中生或是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教学中课程理论繁多,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因过多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占用太多的学时,而无法讲授更多的新知识。这样导致学生学完课程后,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应用就更谈不上了。教师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忙于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技能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对于“满堂灌”的课程内容没有兴趣,课堂秩序也比较混乱。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法及手段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必需够用为度”为指导思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我国社会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两点:一是强调知识的宽广性,但在知识的深度上不作过高要求,省略繁琐的推导和证明,注重结论性和应用性;二是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尽可能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带有综合性质的实训实习。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必须强调并做好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各个环节上,贯彻“有用的知识才有活力”这一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才能实现师生平等交流,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可做学生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接受学生的建议甚至是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学生认可了老师,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不够,作为教师还得做到让学生信任和敬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言行,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水平,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了解专业技术的前瞻,利用假期到变电站、电业局下厂跟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多媒体仿真技术的进步,诸多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描述的内容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内容抽象的电路分析,在黑板上通过画图来讲解,显然既耗课时,学生又难以理解;而利用Multisim或Proteust等仿真软件,可以非常形象地将过程模拟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表现有关知识,就是要变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神经,使他们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中各种技术,生动剖析电路的特点和元器件内部构造,有利于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重点难点问题,易于“消化吸收”。Multisim是一款EDA工具软件。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电工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Multisim大大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不但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以动画的形式表现抽象的内容,而且操作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在电路基础部分,解决的办法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辅助课堂训练加深理论知识,然后用Multisim仿真软件来验证与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的难点在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解决的办法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3.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强调与专业方向的对接。课程改革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适用、实用为原则,教学内容与应职岗位要求一致。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如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上,对于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以及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教材中那些难度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大胆地进行删减。
4.引入“互动式”、“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标教学法”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教学不仅体现了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且是适应当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一种有效对策。教师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时,要让学生自学有选择的一部分内容,要求要提交读书心得并进行课堂讨论。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5.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技能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小作品,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时,教师除了介绍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制作作品的思路,还要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考虑到节约成本和安全等因素,可以在仿真平台上实现作品的制作。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不会感到枯燥;若有笔记本电脑的话,还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6.考核方式的改革。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考试采用标准参照测验模式,又称水平测验模式,该模式是将学生期末成绩与人为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低于60分就是不及格。根据高职院校培养人的原则以及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我们采用的是常模参照测验,又称选拔测验,该测验是将学生的成绩放在某个特定的常模团体中进行比较,也就是在一个班级内,某个学生成绩所处的位置。同时,要求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显“纺锤形”,即“优”、“良”和“不及格”所占比例少,“中”和“及格”的比例多。对于取得成绩优良者,我们为了保证公平性,要严格评价。同样,不轻易判定一个学生课程成绩不及格,要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综合评定。这样,不但能给学生学习信心,而且能让他们坚持学习后续课程,进而顺利完成整个学业。
以上论述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法手段。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中,许多课程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综合的成绩评定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要按照尊重学生原则、重视技能教学原则、教学互动原则、激发兴趣原则、现场教学原则来开展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成祥,等.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优质电工电子实验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2]李文芳,李宏策,等.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面向考生
考试科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大类
数据结构
数字媒体艺术
工商管理
财经大类
管理学原理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西方经济学
旅游管理
旅游大类
旅游学概论
英语
英语类
综合英语
日语
日语类
综合日语、口语
艺术设计(视觉)
艺术设计类
专业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电路电子技术
微电子学
汽车服务工程
汽车类
机械设计基础
新闻学
广播影视类
语言文化类
传播学概论
摘要:根据电子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
>> 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放式教学在《电子金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商科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任职培训修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仿真式教学模式在导游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渗透式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参与式外语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专题讲座式”教学模式在工科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专题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通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专题串烧”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医用材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专题式教学法”在任职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任职教育液压系统维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设问教学法”在材料测试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学徒式培养模式在高职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言荣,恽正中.电子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
选拔院校及代码
专业代码
专 业
计划
(人)
基础课
综合课
收费标准
(元/年)
浙江工业大学
(10337)
01
化学工程与工艺(只招收浙工大浙西分校学生20人)
20
高等数学(一)
无机及分析化学
4400
02
土木工程(其中招收浙工大浙西分校25人)
70
高等数学(一)
建筑力学
4400
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招收浙工大浙西分校25人)
70
高等数学(一)
C语言程序设计
4400
04
软件工程*(2+3)
30
计算机数学
计算机综合
4400
05
软件工程**(3+2)
35
高等数学(一)
JAVA程序设计
4400
宁波大学
(11646)
01
工商管理
60
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
4400
02
英语
30
基础英语
翻译与写作
4400
03
汉语言文学
30
大学语文与写作
古代汉语
4400
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0
高等数学(一)
电子技术基础
4400
05
生物技术
30
高等数学(二)
生物化学
4400
0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0
高等数学(一)
电子技术基础
4400
浙江师范大学
(10345)
01
汉语言文学
40
大学语文与写作
汉语基础
440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0
高等数学(一)
C语言程序设计
4400
03
学前教育(师范类)
30
大学语文与写作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4000
04
体育教育(师范类)
30
学校体育学
术科理论(田径、篮球、体操)
400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0336)
01
会计学
30
高等数学(二)
会计学基础
440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0
高等数学(一)
C语言程序设计
4400
03
国际经济与贸易*(2+3)
30
高等数学(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400
04
软件工程*(2+3)
70
计算机数学
计算机综合
4400
05
网络工程*(2+3)
40
计算机数学
计算机综合
4400
06
软件工程***(2+2)
40
计算机数学
计算机综合
4400
浙江工商大学
(10353)
01
旅游管理
80
管理学
旅游学概论
4400
02
英语
56
基础英语
英语泛读
4400
温州医学院
(10343)
01
临床医学(三年)
60
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3960
02
医学检验(三年)
30
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3960
03
护理学
30
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3960
04
药学
30
高等数学(二)
综合化学
3960
浙江财经学院
(11482)
01
会计学
50
高等数学(二)
会计学
3960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50
高等数学(二)
经济学原理
3960
03
市场营销
80
管理学
市场营销
3960
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0
高等数学(二)
C语言程序设计
3960
05
英语
48
综合英语
翻译与写作
3960
浙江林学院
(10341)
01
旅游管理
30
管理学
旅游综合知识
3960
02
园林
30
大学语文与写作
园林综合知识
3960
浙江科技学院
(11057)
01
艺术设计
25
大学语文与写作
设计基础
7000
02
化学工程与工艺
30
高等数学(一)
综合化学
3960
03
工业设计(艺术类)
25
大学语文与写作
设计基础
7000
04
车辆工程
30
高等数学(一)
机械设计基础
3960
05
制药工程
30
高等数学(一)
综合化学
3960
06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30
高等数学(一)
机械设计基础
3960
杭州师范大学
(10346)
01
小学教育(师范)
40
大学语文与写作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4000
02
法学
30
法理学
民法
4400
03
音乐学(师范)
20
术科
音乐综合
7000
浙江传媒学院
(11647)
01
广播电视新闻学
50
大学语文与写作
新闻采写基础
3960
02
广播电视编导
45
大学语文与写作
编导基础
9000
温州大学
(10351)
01
工商管理
50
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
4400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0
高等数学(一)
C语言程序设计
4400
03
英语
40
基础英语
翻译与写作
4400
04
艺术设计
40
绘画基础
设计基础
7000
注: *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2+3)、网络工程(2+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3),招收二年制软件高职应届毕业生。
面对读者的这些疑问,我们精选了七组专业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填报志愿时有所帮助。
建筑学VS土木工程
提起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有些同学可能会下意识想到:它们不一样吗,都是关于建筑的,为什么还要分成两个专业?其实,这两个专业并不等同。
应该说,建筑不光是研究怎样盖房子,更可以算是一门艺术。做好建筑艺术需要有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能力,即使现在可以应用计算机来绘制图纸,使这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才能做出好图纸。所以,建筑学更多是从宏观角度来设计,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至于需用何种尺寸的梁、柱,配何种型号的钢筋等,那是土木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了。
如上所述,土木工程更多是从实际建设方面入手,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学等技术科学知识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指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等;构筑物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土木工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生活、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由此可见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设计出建筑物的图纸,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则负责根据图纸将其建造出来。
从就业角度来讲,两个专业的学生前途都很光明。建筑学的就业去向为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设计单位,一般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而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我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VS贸易经济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兴盛,经济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文理兼收的经济类专业也日渐走红。在经济类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贸易经济两个专业可以说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内外兼修,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国外的品牌产品,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等,而国外则流通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产品。这便是国际商品的交换现象,也正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研究的对象。总体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侧重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贸易经济与前者在学习内容上相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贸易经济侧重面向国内的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培养通晓市场流通理论,掌握贸易理论和实务的经贸人才。
在报考这两个专业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这两个专业具有涉外性质,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无论是学习专业理论还是从事相关实务,外语水平都至关重要。其次,由于这两个专业属于经济类学科,不仅涉及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品学的理论知识,还会应用到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具备一定的数学水平是学好两者的重要基础。
从未来发展角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会面对较为广阔的择业空间,从其专业涵盖范围的广泛性来看,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都是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就业的部门,国企、私企、外企、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等都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贸易经济专业则培养的是面向政府和企业部门的适应现代化市场建设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到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工商贸易公司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工作。实际上,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渠道上有相通之处,比如外企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电子科学技术VS计算机科学技术
如果说招收理科生最多的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肯定名列前茅,信息学院里的两大类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都是热门。不过,“电子科学”并非“计算机科学”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实际上可是千差万别。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是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一言以蔽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电路的,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搞IT”的。
电子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设计类工作,比较适合头脑灵活、对电子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计算机专业则培养学生掌握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在内的理论和知识,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能力。无论计算机专业还是电子类专业,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学水平,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要是从事软件工作的话,就需要编一手好程序,否则就非常吃亏。
这些年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因此社会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纵观电气信息类专业情况,可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生命力非常强,在制造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特尔之所以霸气,就是因为它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能生产出速度飞快、运行稳定、质量上乘的计算机硬件。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非常广,各类网络公司都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加盟。另外,其他单位如金融部门等,由于也会应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所以也需要计算机人才对硬件进行维护、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VS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在专业名单上,自动化早已不是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可真要说出它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可能对高中同学来说还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自动化成为报考热门,因为它属于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好,需要人才多,待遇相对较高,是科技发展趋势所在;再则自动化类专业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同自动控制相挂钩,农业、国防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然而,当自动化的前面加上前缀之后,你就得好好辨识一下再选择报考哪一个了。
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它属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培养学生获得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在知识结构上充分体现了机械与电子并重的特点。所以不要被“机械”两个字迷惑,以为所谓机械制造就是要和笨重的机床、冰冷的零件打交道。其实现代制造业如今有了很大改观,很多制造系统已实现了计算机化,机械零件的设计、制图、产品规划都可在计算机上实现。
此外还有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发展迅速,相对比较成熟,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从就业来讲,前者可以从事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物料运输、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验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国内该领域人才供不应求的趋势较为明显。后者则可以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技术开发公司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等工作,一些大型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都有需求。
环境科学VS环境工程
现今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广为人知的流行语。因而,作为环保学科的两大支柱,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曾一度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这对系出同门的师兄弟,环境科学是师兄,而环境工程则是师弟。师兄为师弟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指导其行动;同时,师弟作为应用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基础知识,反作用于师兄。
既然系出同门,两者所怀技艺自然也是同一家路数。在多数高校,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都要学习普通化学、微生物学、水力学、环境学概论、污染物检测与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现在,有些院校按照“环境大类”统一招生,大二时再根据学生爱好选择餍专业方向。
不过,两者的发展各有侧重。首先,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众多分支之一。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诸多分支学科。其次,相对于环境工程的实践性较强,环境科学偏重于宏观上的规划管理和理论上的研究攻关。一般来讲,环境工程以处理污染物、减少环境灾害为目标,分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科学则侧重城市、区域建设的规划,从整体布局谋划上为环境的协调发展做贡献。
未来毕业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则可就职于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在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等领域的企业担任专业人员。
不过这里提醒一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尚未形成成型的产业,所以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有待观望,所以大家要慎重对待专业的“冷”与“热”,不要一股脑随大流报考志愿。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环保项目纷纷上马,未来这一行业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行政管理VS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的区别历来众说纷纭。事实上,行政管理是管理学和我国现代行政职能相结合的产物,公共事业管理则是一门新兴学科,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这个专业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涉及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的。
尽管如此,两个专业还是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都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必修课都有政治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此外,两者在教学中都重视案例讨论,比如分析某家公司成功的管理模式,或评议政府部门的某项公共政策等,还要求同学们深入到各级企事业单位中去参观、实习,做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具体组织的实际管理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
从就业上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及科研工作。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公共部门从事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在咨询公司为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作管理咨询。需要提醒的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较高素质才能找到好工作,最好有名牌高校的背景。
园林VS园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城市的整体风貌也越来越关注,因此,要让一座城市绽放出迷人的“微笑”,就需要园林和园艺发挥本领了。这促成了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从无人问津到渐渐热门起来。不过,由于名字相近,同学们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当然,实际上这对听起来都很美的姐妹花专业差别不小。
园林是一个创造美丽景观的专业,职责是发现美、创造美、提炼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植物覆盖率,针对景观设计,侧重在城市建设、森林公园经营、房地产建设中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而园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园林艺术”,实际上它是“园丁的艺术”,只是花卉种植和园林艺术联系得较为紧密罢了。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政治地位的提升,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要求中国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已成为提升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加强传播中华文化的力度,目前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建设了多所孔子学院,为热爱中文、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各国民众提供服务。汉语国际推广及孔子学院设立已成为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升温,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近180所院校具备招生资格。但是,与对外汉语事业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各高校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所培养的人才也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当前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仍面临巨大挑战:孔子学院供不应求,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材仍然严重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工科高校如何构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内外对对外汉语应用的紧迫需求,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等四个方面。
根据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被阐述为:“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高校并未能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体现上述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所采用的典型模式为:外语+汉语言文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类课程,实际上是将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狭义地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课程设置对复合型、创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
(1)如何在课程设置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教育部规定,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应涉及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外语、中外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等多个学科。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总学分和学时都有较严格的限制,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无法落到实处。
(2)如何科学地分配汉语类课程和外语类课程的比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必须增加课程设置中外语类课程的学时,但将导致汉语类课程的学时受限,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3)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汉语语言类课程、文学文化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也是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难点。
(4)如何协调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据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后能真正实现完全对口就业的比例并不太高。为了扩大其就业途径,应培养学生的其他就业技能,但这将需要特定课程的训练,由此也给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一定困难。
当前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但学生的就业形势却较为严峻。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较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具备从事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能力。但如何做到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高校并未开办留学生教育,无法向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平台。据调查表明,有部分地方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从未进行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因此很难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
近3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该领域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在2001年的时候,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比例为34%左右,但该数字于近年已下降到不足20%;此外,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对口专业的人数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除了上述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国内某些高校对于对外汉语专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认识偏差。由于对外汉语与中文学科具有较大的交叉度,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其学科特点不显著,没必要单独设置学科,这也体现了当前人们对该专业的理解程度偏低。在某些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多课时都放在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真正用于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培养的时间极其有限,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弱。
二、理工科院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注意事项
在理工科院校中,其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理工类学科强大但文科薄弱。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其特色学科都是属于理工类,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可信软件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广西分中心;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都是在公共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与传统的文科院校、师范院校相比,其文科专业存在底子薄、基础不厚实的问题。因此,在设置新的文科专业时应充分考虑其文科弱、理工科强的特点,尽量结合学校的强势专业来发展交叉的新学科。 转贴于
根据我们对近年来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的留学生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或非洲国家,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如工程开发、外贸经商等。因此,如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更容易与留学生沟通。而在获取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比文科、艺术类、师范类院校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见在理工科院校发展对外汉语专业的必要性。
理工科院校所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需要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不但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还能去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具有较强的汉语、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人才,这些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其就业也能够实现多元化。但是,理工科院校的中文专业相对不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中文本科专业,这将对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带来一定影响,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化、汉语言相关的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会有一定困难。为此,理工科院校可通过内育外引的方式,引进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三、适用于理工科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一套经过实践且适用于理工科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系统掌握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有扎实汉语基础和较高英语水平,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史素养和英汉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及教育教学类等三个模块。
(1)语言类(汉语、英语、第二外国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大学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互译、语言学概论、第二外国语(越南语)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熟练掌握英语,具备突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
(2)文学文化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与礼仪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受到中国文学、英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及较好的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和外事活动能力。
(3)教育教学类。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等理论课程,同时安排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该专业的特色可体现为以下三点:外语类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较高,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同时聘请多名外教担任英语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英语口语)高于一般中文专业的学生;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校内、外实习以及国外实习和任教,积累较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利用我校计算机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优势,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培养与训练。
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商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还要学生能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为了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结合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实践教学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目前,很多实践实验教学课,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老师讲授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多授课教师自身由于没有实践的经历,很难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因而学生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论课程老师都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经历,因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更多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考虑到所讲授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课老师也没有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要把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比较差。近年来,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比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
1.3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而很多本科院校历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的设备陈旧,实验实训软件较少,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1.4校外实践基地空有其名,学生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缺乏。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希望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上,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践,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础技能、商务技能、网站建设技能、网络营销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和网络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的递进式不间断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期,邀请电商企业代表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刚进校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商务,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学期,学完《电子商务概论》后,与之配套的安排电子商务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计算机基础实践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文案的编辑技能。第三学期,除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还安排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为后续网站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VB语言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抽取部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的规范性。第四学期,数据库与动态网站开发,使学生具备一套网站开发和设计的完备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未来就业能力。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站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站开发能力。第五学期,网络营销实践与美工平面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各项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期末分批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或《美工及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第六学期,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毕业生认为数据分析对工作帮助以及未来的提升帮助很大,开设SPSS数据统计分析将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移动商务实践课程将使学生跟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实训与网商创业实训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校企联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仿真和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八学期,定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定岗实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使得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确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明确,要在对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及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实践课程。
3.2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提升。
3.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学院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购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模拟实践环境。
3.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学校和企业要改变观念,校外实践基地是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外实践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细,让学生真正的在岗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3.5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基本理论 整合
一、有关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的几种片面认识
自从电子商务作为一中新生事物产生出来到现在,有关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在大学里,认为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学校,把电子商务专业放在电子信息系;认为电子商务是以商务为主的学院,又将电子商务放在经济管理系。可见,大家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点探讨一下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两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们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电子商务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
目前,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存在着对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上的片面认识,或者说是观点,这些认识影响了电子商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现在分述如下:
1.电子商务=计算机+商务。这种观点认为:电子商务的就是把普通的商务活动变成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活动,投资建设电子商务的基础网络平台是重点内容。比如,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这种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资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权影响,共有、私有、公司、政府组织、各种社会团体、一般公民、企业家都能自由地参加广泛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能使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易并向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IBM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和合作伙伴在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结合起来的应用。”从以上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认为电子商务就是:计算机+商务。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电子商务是关系到人们思想意识和生存状态的大变革,并不能单纯用计算机+商务商务来表达。
2.电子商务就是建网页建网站。这种观点认为,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因而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网页或网站就成为必然的一种趋势。于是自然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页或网站,然后通过网站就能完成商务活动,当然设计一个优秀的网站是能够把企业的大部分商务活动通过网络来完成。但电子商务绝不是这么简单,由于电子手段的采用,传统的商务流程将有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将原来的商务活动模式集成到网站上来,还按传统的商务活动模式进行活动,则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手段的优势,弄不好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在事实上,一些企业也正是由于增加了电子商务业务,又没有放弃原来的商务活动而增加了费用和支出的。如果说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页或网站,那么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在一夜之实现了电子商务化,也没有必要进行基础平台的建设。因此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3.电子商务就是网上交易,就是B2B和B2C。这种认识是基于电子商务是电子条件下的商务活动,但对于商务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而形成的,实际上是把商务活动等同于买卖本身而形成的。
二、我们对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的认识
现在,国内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电子手段和其他客体要素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这一概念明确指出了商务是基础,电子是条件。我们以为,这还是不够的,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对商务活动的重新设计,同时能够将更多的领域联系起来,商务活动不仅包括买卖本身,还包括买卖之前的信息沟通、信息传递、商务条件的谈判、合同签订与管理、广告宣传活动、企业形象的设计、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的发展与维护、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企业与社区的关系等。而这些活动占电子商务的大部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基于网络的企业流程的重组。因此认识电子商务,还是应当对商务活动有一个全面的重新的认识,电子商务就是要通过电子手段将这些商务活动整合起来。基于这一特点,电子商务还将创造出许多新的商务活动形式。此外我们应当把电子商务看成一种新的浪潮,它将改变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所有企业都要或迟或早地参加进来,惟一不同的是企业参与的深浅。总之,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应用网络的手段对商务活动的重新构建,它不但将原有的商务活动重新整合,还要创造出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同时要将更多的领域联系起来。从而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新的信息时代的商务浪潮。可以说它不但创造了新的商务活动形式,还催生了新的法律。
三、电子商务的基本体系和框架
1.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有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线路的布设、网络环境的创设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网站设计建设,等等,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标准的管理、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身份验证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等等。
2.电子商务需要有参与者的经营活动的设计,需要进行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电子条件下的商务模式,包括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的信息沟通方式与所需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选择,企业的未来远景、目标与企业形象的设计,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设计,还有广告宣传的方式选择,企业内部信息化设计。传统企业还要考虑理想的电子商务远景模式是怎样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分几个步骤,哪些传统的商务模式还要保留,哪些传统商务模式可以被电子商务模式所代替,传统业务与电子业务并存时如何协调等等。信息技术压平了世界的同时也压平了商务,信息时代传统金字塔结构的体系已经不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度、高灵活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构。
3.是宏观的电子商务建设与设计。这主要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考虑,从更高的层面整合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通过产业政策、法律的完善和建立、技术支持、网络布局等措施,以及怎样使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形成更为有效的联合联系,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等等。总之,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是技术问题;也不单是商务问题,需要我们计算机人员、商务人员、政府和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洪心:电子商务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濮小金等: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3]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关键词:微电子;半导体物理;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汤乃云(1976-),女,江苏盐城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10ZR1412400)、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编号:1011050220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59-02
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子信息学科的各个领域,电子、通信、控制等诸多学科都融合了微电子科学的基础知识。[1]作为微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半导体物理研究、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基本性能和内在机理是研究集成电路工艺、设计及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微电子学相关专业的特色课程及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半导体物理”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理论及实践的教学。目前,对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微电子类相关专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等,均强调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上轻视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半导体物理”的理论较为深奥,知识点多,涉及范围广,理论推导复杂,学科性很强,对于学生的数学物理的基础要求较高。对于没有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等基础知识背景的微电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半导体物理的学习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探索形象化教学手段,结合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半导体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循序渐进,有增有减,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微电子专业大部分选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刘恩科等编写的《半导体物理学》,[2]教材知识内容体系完善,涉及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理论推导复杂、学科交叉性强。该教材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等多门前置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在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的微电子学类专业中,国内大部分高校均未开设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及固体物理学等相应的前置课程。学生缺少相应固体物理、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等背景知识,没有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对半导体物理的学习感到头绪繁多,难以理解,容易产生畏学和厌学情绪。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数理基础,把握好课程的内容安排,抓住重点和难点,对原有的教材进行补充更新,注意将部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相关知识融合贯穿在教学中,避免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跳跃。例如在讲解导体晶格结构内容前,可以增加2-3个学时的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程开展前熟悉晶体的结构,了解晶格、晶胞、晶向、晶面、晶格常数等基本概念,掌握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求法,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规律。在讲解半导体能带结构前,增加两个学时量子力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晶体中薛定谔方程及其求解的基本方法。在进行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时,随时复习或补充一些重要的高等数学定理及公式,如泰勒级数展开等。这些都是学习“半导体物理学”必备的知识,只有在透彻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半导体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
另一方面,对于微电子学专业来讲,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半导体物理”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工科本科学生来说过于艰深,因此在满足本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后续专业课需要的前提下,大量删减了涉及艰深物理理论及复杂数学公式推导的内容,如在讲述载流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以及散射时,可忽略载流子热运动速度的区别及各向异性散射效应,即玻耳兹曼方程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可省略不讲。
二、丰富教学手段,施行多样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形象化
半导体物理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物理模型抽象,不易理解,如非平衡载流子的一维飘移和扩散,载流子的各种复合机理,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能带图等。这些物理概念和理论模型单一从课本上学习,学生会感觉内容枯燥,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模型和理论,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实物模型、生产录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模拟微观过程,使教学信息具体化,逻辑思维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除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外,[3,4]还可以应用类比方法帮助他们理解物理概念或模型。如讲半导体材料中的缺陷及跃迁机制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做一个类比:将阶梯教师里单位面积的座位数比做晶格各能级上的电子能态密度,把学生当作电子,一个学生坐在某一排的某个座位上,即认为这个电子被晶格束缚。当有外来学生进入教室,在教室过道上走动时,可类比为间隙式缺陷;而当外来学生取代现有学生的座位时,可类比为填隙式缺陷等等。通过类比,学生对半导体内部的点缺陷的概念的理解就清楚形象多了。
三、结合微电子行业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兴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5]1947年发明点接触型晶体管、1948年发明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以及以后的硅平面工艺、集成电路、CMOS技术、半导体随机存储器、CPU、非挥发存储器等微电子领域的重大发明,都与一系列的固体物理、[6]半导体物理及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有关。纵观微电子工业的发展,究竟是哪些半导体理论推动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哪些科学家推导并得出了这些理论?他们在理论推导的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理论规律又起源于哪些实验?到了21世纪,也就是今后50年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创新领域,[5,6]即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系统芯片SOC(System On A Chip)为发展重点,量子电子器件和以分子(原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纳米电子学;[7]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诞生新的技术增长点,如MEMS,DNA Chip等,也都于半导体科学相关。这些新的微电子发展趋势主要涉及半导体物理中的哪些知识?涉及哪些领域等?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讲授半导体物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补充更新。在保持基础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避免面面俱到,删减课本中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大量加入近几十年来发展成熟的新理论、新知识,突出研究热点问题,力求做到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微电子发展历史中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让学生能从中掌握事物的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技能;同时注重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将近几年半导体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光伏发电技术在国家绿色能源战略上的地位,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在国家航天战略上的应用等,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半导体技术前沿发展趋势。将这些问题分成若干个相关的专题分派给学生,学生自行查阅和搜集资料,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该专题,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半导体物理课程在微电子专业中课程体系的作用,在科学意识上加深了半导体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培养专业兴趣,还可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做讲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听取,加深对半导体物理课程的了解,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四、总结
总之,“半导体物理学”是微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在“半导体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引入科技热点,削弱传统的课本知识与市场需求的鸿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微电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黄如,刘晓彦.微电子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陈国英.《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6-57.
[4]王印月,赵猛.改革半导体课程教学融入研究性学习思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3,(1):69-71.
[5]王阳元,张兴.面向21世纪的微电子技术[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4):4-11.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6Z03);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面向2017级培养方案的《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2016Y2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28-02
1.開设《微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
目前,高速发展的集成电路技术产业使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最抢手的人才,掌握微电子技术是IC设计人才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认识,提高从事微电子行业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和就业渠道,从而培养更多的微电子发展的综合人才,促进我国微电子产业的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2.目前学科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集成电路方向开设的课程已有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等。虽然课程开设种类较多,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现在学科重心在电路设计上,缺少对于器件的微观结构、材料特性讲解[1],导致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不能够完全理解。比如MOS管,虽然学生们学过其基本特性,但在实践中发现他们对N沟道和P沟道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近来学校正在进行本科学生培养的综合改革,在制定集成电路方向课程体系时,课题组成员对部分学校的相关专业展开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微电子课程。譬如华中科技大学设置了固体电子学基础、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以及电子材料物理等课程。[2]又如电子科技大学设置了固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半导体光电器件以及高级微电子技术等课程。[3]因此学科课题组决定在面向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中,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在原有的《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基础上,新增设《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原理、工艺和设计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集成电路设计和工程开发打下基础。
3.微电子课程设置
出于对整体课程体系的考虑,微电子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课程呈现了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论、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及封装测试等内容。[4]如表1所示,为课程的教学大纲。
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论是本课程的入门。通过第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
构成集成电路的核心是半导体器件,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集成电路特性的重要基础。为此,第二章重点介绍当代集成电路中的主要半导体器件,包括PN结、双极型晶体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等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特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电子器件设计创新方法,具备分析微电子器件性能和利用半导体物理学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介绍硅平面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同时简要介绍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对工艺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内容部分以集成电路发展的顺序展开,向学生展示各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以此来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第四章围绕芯片单片制造工艺以外的技术展开,涵盖着工艺集成技术、封装与测试以及集成电路工艺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微电子工艺的全貌有所了解。
4.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电子课程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实践的能力,降低学习兴趣,与本课程授课的初衷相违背。[5]为避免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知识点多数都难以理解且枯燥乏味,仅靠书本教学学生会十分吃力。因此,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将知识点采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现。例如可通过动画了解PN结内电子的运动情况、PN结的掺杂工艺以及其制造技术。同时课件中补充了工艺集成与分装测试这部分内容,加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产、科研的联系,便于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工艺设计流程。
教学形式:课内理论教学+课外拓展。
1)课内教学:理论讲解仍需教师向学生讲述基本原理,但是在理解运用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增加教师提问并提供学生上台演示的机会,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依托学校BBS平台,初步建立课程的教学课件讲义、课后习题及思考题和课外拓展资料的体系,以方便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与深度学习。此外,利用微信或QQ群,在线上定期进行答疑,并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利于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进度。还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譬如在课前预习指南,帮助学生做好课堂准备工作。
2)课外拓展: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且有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平时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模型及它们的封装制造流程,因此课题组计划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参观实验室或当地的相关企业,使教学过程更为直观,加深学生对制造工艺的理解。此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譬如与课程有关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考核方式:一般来说,传统的微电子课程考核强调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本课程组希望考核结果更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故需要增加教学进度中的考核。课题组决定采用期末笔试考核与平时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期末笔试成绩由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所得的卷面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合而成,平时成绩考评方式有随堂小测、课后习题、小组作业等。这几种方式将考核过程融入教学,能有效地协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做出准确评定。
5.结语
[关键词] 在线商店;后台功能;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30-1
电子商务网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能实现贸易过程中各种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的网站。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大致为“新用户注册”、“显示所有产品”、“查询产品”、“订购产品”、“订单查询”、“后台管理”等功能。用户只有在拥有了管理员权限之后才能进行后台功能操作,它是前台功能的延伸。后台由两部分组成,即后台导航区和后台操作区。管理员有权操纵的链接都安置在后台导航区;而后台操作区则呈现的是全部后台导航链接的背景信息。后台模块主要包括管理员身份登陆、产品添加模块、管理订单信息模块、管理及查询用户信息模块、链接添加模块、管理公告信息模块。
一、管理员登录模块
位于首页处有管理员入口标识,对此进行点击可以进入管理员登录界面,这个页面旨在用来验证管理员权限。登陆到页面之后,借助JavaScript使数据录入再进行全方位身份验证。用户将登录ID和密码正确输入后点击“登录”,假如数据完整性得以确认,此信息会被系统传送到Acheck.jsp登陆页面。这个页面的功能是用于确定输入的数据在数据库里tb_Admin表中有没有保存输入信息提交的用户ID和密码等相关信息,假如这个用户名和密码信息正确,该用户就能以管理员的身份进行网站建设,否则就无法正常登陆。
下图所显示的是操作流程图。
二、添加商品模块
点击位于后台导航区“添加商品”,添加商品页面将会出现在面前,这个页面的主要作用是在数据库里把商品信息增添进去,供给首页显现出所需的商品数据。管理员点击“添加”后,就可以将产品信息增添入内了。
出于降低失误方面考虑,在将商品信息进行提交后,还得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输入,不允许提交字符类型,并且对于图片输入,仅有Gif格式图片可以通过验证。这一系列的任务将通过脚本语言JavaScript函数check()来实现。下面是代码:
function check(){
……
if(form1.image.value==""){
alert("请将显示图片的路径输入");
form1.image.focus();
return false;
}
if(isNaN(form1.wareprice.value)){
alert("输入商品价格错误");
form1.wareprice.focus();
return false;
}
数据库里每一种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使这种特性得以切实保证,在对表单进行提交的时候,还有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就是查询此商品的名称,在确认数据库中确实没有这种产品存在后,才能进行插入。这个任务是借助admin/wcheck.jsp来实现的。
三、管理订单信息模块
由用户生成的前台购物订单不会马上生效,还必须以管理员的身份在后台执行订单信息管理验证,以确定其能否执行。用户通过对导航区中的“管理订单信息”超链接进行点击,转入页面中用户订单操作时,最近未曾处置的订单都将会在这个页面上显现出来。不过,这个页面上显现的只有用户最主要的信息,如果想对订单上的物品有详细的了解,点击相关订单的超链接就可以了。
订购商品列表一般是通过提交表中的订单号从tb_Shop表中对相应的商品进行搜索,然后在页面上显现出来。用户以管理员的身份验证之后,通过对复选框进行点击来操作确认是否执行该命令。在程序中是使用admin/shop.jsp来实现的。在对“是/否”复选框进行选择后,系统将以所输入的订单号为依据进行数据库更新,顺利更新之后会转入spif.jsp实施。
四、查询用户信息模块
用户信息查询模块的作用,主要用于浏览注册用户的信息,也可以对此进行删除。假如有恶意注册的用户,或很长一段时间未曾产生订单,管理员就能根据需要对此进行删除用户信息的操作。对“查询用户信息”进行点击,就会经超链接转到显示用户信息的页面,详尽的用户信息尽收眼底。此外,分页显示功能也加入在了这个模块的设计里。对于部分违约用户,只要对右边的“删除”链接进行点击,就能转入admin/deluser.jsp进行删除操作。
五、添加链接模块
要进入添加友情链接页面,用户只需在后台添加链接页面中对“添加链接”进行点击,就可以实现在前台页面用户信息处出现链接。
用户对“提交”按钮进行点击,添加链接的数据将通过系统送到admin/addlink.jsp页面进行处理。如果没有成功添加,就会出现故障信息提示,页面返回。
参考文献:
[1]刘彦舫,褚建立主编.电子商务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思亮,王晓峰,靳瑞勇.网上购物系统的研发[J].商场现代化.2008(13)
[3]靳娜.基于ASP的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4]李顺云,郭劲夫,杨月辉.网上购物系统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12)
[5]倪雪梅.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6]张恒静.基于技术在线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7]吴晓琳.基于J2EE的东北特产网上购物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ion about the courses in Electronic Materials Specialty
ZHOU Tingdong, SONG Tianxiu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AbstractThe electronic material as a material professional majors rising star,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while the training class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is also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direction of our hospit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were discussed to our hospital for furt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terial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curriculum;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materials specialty
1 电子材料及元器件专业方向开设的重要性
首先,要认清科技发展的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电子材料专业的认识。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国际公认的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是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材料发展到今天,电子材料处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前沿,是当前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子材料品种多、用途广、涉及面宽,是制作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础,是获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先进电子元器件和系统的保证。电子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与电子工业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
我院材料专业的设置是以传统结构材料为主。电子材料研究历史短,力量薄弱,课程、实验、实践设计等都还处于初期。因此,学院全体师生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电子材料新专业方向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新的挑战。
其次,吸取经验,找准定位,抓住自身特色进行专业设置。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材料方面的专业。在国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材料研究中心在电子材料方向办学历史悠久,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诸多人才。此外,欧洲、澳洲、亚洲的日本等一些高校在此方向的办学、科研上也很有特色。在国内,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四所高校在电子材料方向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他高校在电子材料的某一些领域也开设了课程,并进行研究。
四川省作为军用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近年来逐渐将目光转向民用,使电子产品的种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产量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国外企业,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将四川作为西南投资的重点,从而对电子产品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唯一的综合性重点高校,“服务地方,面向基层”是其一贯的宗旨。因此,为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的跨越式发展,培养电子材料方向的人才是我们必须肩负起来的责任。但是,受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2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
(1)结合传统材料学科,研究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实验、设计和实习。对传统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了适当的增删,保留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近代研究方法等课程,删掉了材料性能学、金属热处理等课程,增加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等物理类课程。即教学中仅保留传统材料的通用理论基础知识,增加或强化了后续专业课程开设所必须的物理或化学知识。
(2)四川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电子材料是以功能陶瓷及元器件为主,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对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方面有所侧重。《电子陶瓷工艺原理》作为专业必修课,涵盖了电子陶瓷的制备、成型、烧结工艺与原理以及表面和烧后的加工处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还开设了以电子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同时,还开设了微电子封装技术、电子元器件概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及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CAD、微波技术等与元器件相关的专业课程。
同时,也应根据专业特色,加强教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并组织力量编写国家级精品教材。
(3)在实验与实践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对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技术型还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都十分重要。①我们加强实验室建设,结合课程和教师的科研方向,开设必要的实验与课程设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对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工艺工装设计、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能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师科研方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训练是我们在实践环节(下转第51页)(上接第44页)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高校的办学优势。同时,为了体现实验与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加大了实验课程的比重,并将绝大多数实验作为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我们还开放了实验室,采取研究生带动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学生自由选择相关研究课题,在课余时间由专业教师指导,进行科研训练。实践证明,科研训练使学生科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多次在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奖。
为保障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我们加大了对材料学院实验中心的投入。首先,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对设备的采购进行论证,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并在这一原则下采购了一批大型精密仪器和相当一部分实用设备,建立起比较专业的制备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其次,引进专业的实验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和逐步完善实验室和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与考核制度,以保障实验中心稳定、规范、良好地运行。再次,我们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利用社会资源和企业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使我们的学生可以接触企业,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进行生产实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测试与分析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此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组织教师编写比较完善的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②
3 结束语
电子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代表了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外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电子材料方向的同时,西华大学材料学院也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设了此方向,并进行重点建设。虽然我们在综合优势上无法与一些重点大学相比,但是我们本着“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的宗旨,并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和实践上办出了一些特色。凭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我们一定会抓住四川省跨越式发展的契机,继续加大对电子材料专业方向的投入,争取在教学、实践中办出更多的特色,为四川省,以及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的电子材料人才,为我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的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注释
Abstract: Recently, Internet of Things is called as the third wav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for Internet of Things personnel training, each university should appl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 or set the training direction which is relied on other relevant professions. To train compet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making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is vit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t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rofession relying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tat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in the way of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the formation of course system and so on, expecting to provide others who intend to star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 with some references.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人才培养方案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RFID;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36-02
0引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人员和政府决策部门持续关注的热点,相关产业研讨和学术交流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格局,力图抓住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升的战略机会。自总理09年8月考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到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加大相关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中国的物联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比如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新颖之处在于利用这些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方便人们生产生活。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到2020年,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与人的通信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亿万级”产业。
由于2010年教育部只批准了部分211学校申办物联网工程专业,因此,对于大多数没有获批的学校可以在传统专业下设置物联网培养方向。目前,各高校与IT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此培养方向更适合[3]。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培养方向)各高校都刚涉及,没有一个成熟的培养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研究“平台+模块”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培养方案
1.1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宽口径专业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
1.2 规格和基本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②具有基本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相关领域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知识更新能力。③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④具有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绘图、运算、实验、测试、表达及工艺设计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1.3 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基础平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场论与复变函数、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高数和工程数学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必须开足,其中,场论与复变函数是为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做铺垫。电路分析及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为电路设计奠定了基础,系统底层设计需要C语言做支撑。
专业基础平台: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这些课程是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例如计算机专业考研的专业统考科目就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则是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网络编程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也是部分学校的考研初试或复试科目,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课程的地位。
方向模块: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传感器技术、RFID系统应用、嵌入式系统。以上课程为实现射频识别系统即设计电子标签、读写器及天线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从70年代末,国外已开始从事RFID系统应用研究,主要应用予自动车辆管理系统、公路收费系统、码头车站集装箱管理系统、防盗系统和门禁系统等,到90年代此项技术已很成熟,国内相关企业可以生产和销售全部国产化的射频识别技术产品(读写器、电子标签)。今年年初,笔者到台湾几所高校做学术交流访问,从这些学校的资讯科技系、电脑与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都开设有RFID系统概论、RFID系统应用、RFID天线设计等课程,说明境外学校也很注重培养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人才。
专业选修课:DSP原理及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初步、FPGA设计技术与应用、oracle数据库、网络安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概论等。这些课程是为进一步拓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科及物联网工程应用而设置的。
1.4 实践体系建设在集中实践环节中,包含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设计(第二课堂)、硬件课程设计、软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此外,要保证相关课的实验要求,需要建立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ARM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FPGA实验室、DSP实验室等。当然,如果一次性建设这么多实验室,投资是很大的,实际上没有必要重复建设,因为各理工科高校大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其实验室资源可以共享。
2师资建设
2.1 大力引进人才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领域,除需要计算机学科外还需要引进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具有高职称或高学历的人才,同时在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与实训工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企业和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到高校和高校教师到企业的双向互动的机制和模式。
2.2 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现有教师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软件资源共享。
2.3 走出去进修或请进来培训对于有些未开过的课程,可以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修,或外请教师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3探索实践
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等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该专业又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及2011年教育部先后批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及西安理工大学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陕西省成立了由多个高校及企业参加的“物联网产业联盟”,这是陕西省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提升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这些外部有利的环境下,我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修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个“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并计划在2011年招生中实施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物联网人才做有益的探索。
4结束语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通过广泛的调研,制定尽可能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整合其他相关专业的软硬件资源,为社会培养物联网复合型人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坡,吴彤,匡兴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1,(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