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销售行业分析范文

医药销售行业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4 16:53: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药销售行业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销售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销售毛利率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11-03

一、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为研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和资本结构的关系,笔者选择了沪深两市2011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69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据是通过查阅医药上市公司的年报和财务报表并进行整理而获得的,在定量分析时应用了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研究。这些统计分析过程都由Eviews6.0统计软件以及Excel电子表格运算完成。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销售毛利率进行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从而提出对优化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一些建议。

医药行业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医药上市公司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主力,经过多年的成长,已成为最活跃的上市公司板块,但同时也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不足之处。资本结构不合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相关概念的定义和说明

(一)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债务资本与资本总额的比例关系,在实践中,资本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研究偏向于狭义的资本结构,理由是短期资金的需要量经常是变动的,并且在整个资金总量所占比重不稳定。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是指长期资本中债务资本与全部资本的比例关系[1]。

(二)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简称为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即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如果销售毛利率过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通过这一指标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销售毛利率的数据描述

(一)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下面将从图1分析我国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资本结构变化情况。

图1描述的是2002—2011年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2002—2011年期间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图1显示,资产负债率在2002年和2003年两年几乎保持不变,分别是45.54%和45.56%。从2004年开始,负债率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2008年达到最高的51.22%,随后又快速下降,在2011年资产负债率已降为46.41%,低于医药上市公司在2002—2011年间48.17%的平均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每年的下降幅度已有所缩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止跌,并开始回升。

(二)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现状

201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行业水平是33.78%,相比2010年32.38%,增长了1.4个百分点。我国各家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毛利最高的和毛利最低的相差84.56个百分点,在这69家医药公司中,销售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33.78%的有32家,占比为46.38%,而大部分的医药上市公司都处在行业水平之下。下面我们将通过表1和图2来说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

图2反映的是2002—201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曲线的变化情况。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变化幅度不大,在34.05%的水平上上下浮动。在2002—2011年这10年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先从2002年的36.57%下降到2003年的33.76%,接着连续两年上升,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36.99%,随后逐步降低,在2009年降为30.69%,达到谷底后,在最近两年开始反弹,2010年32.38%,2011年达到33.78%,但仍低于10年前的水平。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人们的医药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会促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继续上升,从趋势图中也可以看到,在未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仍处于上升的趋势。

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数据比较分析

图3描述的是我国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间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随着其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两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从图3可看出,在2002—2005年这段时间,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不明显,此间资产负债率微弱上升,而销售毛利率却是先下降后逐渐上升。2005年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资产负债率达到最大值时,销售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表2描述的是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段所对应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均值。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2—2011年间,每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大体上都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下降。如2011年,资产负债率在30%以下的医药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7.62%,30%—40%的为42.71%,负债率越高毛利率越低,负债率达到70%以上的公司毛利率均值仅有18.01%,远低于行业33.78%的水平;2010年的情况也如此,负债率30%以下的毛利率为43.62%,70%以上的仅有17.86%。负债率区段为30%以下所对应的医药上市公司10年间销售毛利率算术平均值为46.69%,70%以上的为20.96%。从这里也可看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所对应的销售毛利率就相对较低,负债率与毛利率呈负相关。

以上图3和表2分别从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在10年间的变化趋势对比和不同资产负债率区段所对应的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对比反映出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间呈负相关。

五、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由上文数据描述和对比分析可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但以上数据是行业的算术平均值,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下文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为69家样本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

从图3和表2所反映出的变化趋势,建立假设: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后,回归结果示于表3。

从表3可以看到,判定系数R2=0.8846,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0.8844,两者的值均较高,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并且杜宾值为1.96,在2附近,表面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其中MLL?为销售毛利率,AR(1)为资产负债率。MLL?系数为-0.25,表示当销售毛利率上升时,资产负债率会随着下降。这显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从而基本上验证了以上假设。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1.通过以上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的公司销售毛利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因为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抵扣,企业可以少纳所得税,资产负债率越高,节税带来的收益越大[2]。所以,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一定比例的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销售毛利率。但当债务融资所占比重较大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自用资金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了企业销售毛利率的下降。

2.通过对所选样本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并从中得出了以下优化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启示。

就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其应优化自身资本结构,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由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销售毛利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公司在进行负债融资时,要进行负债的规模管理。最优的资产负债水平应当是在免税利息和负债增加引起的破产成本之间权衡,使负债即起到了节税的功能又不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3]。

政府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与股权融资相(下转150页)比,企业债券是一种较硬的融资方式,它要求按时还本付息,这可以形成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实现最佳的资本结构。政府应积极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对符合要求的公司债券积极鼓励其挂牌上市 [3],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优化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参考文献:

[1] 黄贤玲.广西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52-53.

篇2

【关键词】医药流通业;杜邦分析;发展趋势

一、我国医药流通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医药流通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7084亿元(全行业含税口径),比上年增长24.6%。其中,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药品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据577家直报企业填报的数据,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907亿元,实现利润109亿元,平均利润率为2.22%,毛利率为7.56%,费用率为5.50%。重点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拉动了行业效益水平的平稳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规模占同期全国市场规模的78%,比2009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其中前20位达3013亿元,占同期全国市场规模的53%;前三位达到1533亿元,占同期市场规模的26.7%,比2009年提高5.8个百分点,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销售收入前100位销售额合计678.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前10位销售总额278.5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前100位企业销售总额的41.1%,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处方药、非处方药和非药品类仍各占三分之一左右。销售收入前100位的企业销售总额中,处方药占比为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处方药占比为38%,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非药品类(含保健品)销售占比为30%,与上年基本持平,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发展较快,零售销售结构没有大的变化。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及我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均对医药流通行业构成长期利好,行业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二、我国医药流通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医药A股市场市值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全产业链医药上市公司──上海医药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持续经营中的定期报告为切入点,运用财务管理中财务能力分析的方法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以探究整个医药流通业的发展状况。

(一)主要会计数据

(二)主要财务指标──杜邦分析法

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经济决策需求,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展开。下面分别选取典型指标予以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此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差,财务风险越大。

2.营运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差,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3.盈利能力指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它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资产净利率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综合性也极强。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此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

上海医药集团2011年第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是47.31%,总资产周转率是2.48次,股东权益报酬率是14.47%,资产净利率是12.27%,销售净利率是4.96%,由此可以分析出,上海医药集团的每47.31元的负债就有100元的资产保证,偿债能力强;总资产营运能力强;盈利能力良好,发展空间非常大。

下面再运用杜邦分析方法对以上四种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以全面、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上海医药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寻求科学、有效的对策。

原理运用到上海医药集团,结合第三季度报告,可以画出上海医药集团2011年第三季度的杜邦分析图。上海医药集团2011年第三季度财务状况良好,发展势头迅猛,成长空间很大。下面就对各因素及其关系展开详细分析。因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故选取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它可以反映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它取决于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综合性也极强,取决于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因此。上海医药集团为进一步提高股东权益报酬可以从销售活动和资产管理两方面入手。

就销售活动而言,目前,上海医药每销售100元就可以获取4.96元的净利润,想要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方面需要开拓市场,提高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耗费。从杜邦系统中可以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是否合理,以便发现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依据。

就资产管理而言,主要应从两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是否合理。上海医药的比例为3.26,比较合理;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的比重为40.2%,现金持有量比较合理。其次要结合销售收入,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上海医药的总资产周转率为2.48次,周转速度较快。权益乘数反映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三、我国医药流通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规模化进程进一步发展,行业集中度提高

我国医药流通业现有批发企业1.2 万余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只有5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年销售额430多亿,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0.8%,医药流通企业前三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92%,医药流通企业前十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3.8%,医药流通企业前百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67.9%,整体看来行业集中度还是较低,但呈现逐步集中的态势,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等五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年销售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整合现有药品流通资源,引导一般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努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

(二)特色经营成共识,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也日益提高的未来,只有打造特色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老字号药店应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发挥品牌效应,拓展特色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专业化和有特色的中小药品流通企业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中小药品流通企业则会采用联购分销、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组织化程度。

(三)医药物流更加现代化、信息化

未来,有资金有实力的医药流通企业争相建立集合了物流管理系统(WMS)、物流设备控制系统(WC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ERP 系统、商务智能(BI)、客户管理系统(CRM)和电子商务系统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以此争取未来药品配送业务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将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将更多地被运用于医药物流,不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四)药品新盈利模式不断创新

现在,一些新兴的盈利模式有所萌芽,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提升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贴牌生产、信急服务以及药房托管等业务开始出现。但是目前来看,这些新兴业务在各个上市公司当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但同时也可以肯定,这些新兴业务必将成为趋势。此外,就营销方式而言,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会发展规范化连锁,树立品牌形象,拓展跨区域和全国性连锁网络,发挥规模效益。一体化经营、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网上药店等新型药品营销方式将会纷纷出现。

参 考 文 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五版)[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篇3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从医药行业11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受国家政策调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目前仍然表现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本费用持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利润增幅终于超过10%。

生产、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0.23亿元,同比增长18.39%,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产品产值653.47亿元,同比增长14.60%。

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61.71亿元,同比增长17.11%;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累计实现1353.87亿元,同比增长14.48%;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1031.37亿元,同比增长13.86%,增幅列各子行业之末;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191.41亿元,同比增长30.5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简称“医疗器械”,下同)399.61亿元,同比增长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业381.07亿元,同比增长24.8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简称“卫生材料”,下同)209.04亿元,同比增长39.93%,在所有的子行业中增幅最大;制药机械32.14亿元,同比增长31.85%。

今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医药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为67.94%,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继续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和广东省。

表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地区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61.45亿元,同比增长16.55%。

图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25.59亿元,同比增长19.71%。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药机械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出货值590.26亿元,同比增长26.83%,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之一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出货值占全行业的45.59%,在面临反倾销反垄断双重压力下,实现出货值269.09亿元,同比增长17.59%;出货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37.93亿元,同比增长42.52%。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61.41和2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9%和24.07%,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化学药品制剂累计实现出货值51.60亿元,同比增长也达到18.46%。

产销衔接方面,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整体产销较为稳定。除医疗器械行业和制药机械行业产销率分别较同期下降1.28和4.41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图2 2006年1-11月各子行业产销情况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61.74亿元,同比增长为18.12%。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制药机械、生物生化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销售收入增幅相当,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47.95亿元和1248.51亿元。中成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45.82亿元,其增幅列全行业末位,为13.47%。

成本费用持续增加

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对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不足、行业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

1-11月,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了20.86%,比销售收入增幅高了2.74个百分点,达到3122.48亿元。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成本费用一直处于20%以上较高水平,并且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图3 2000-2006年11月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增幅变化趋势

其中,化学原料药累计销售成本757.24亿元,同比增长16.03%;化学药品制剂613.10亿元,同比增长20.31%;中成药472.91亿元,同比增长19.77%;中药饮片加工100.10亿元,同比增长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亿元,同比增长28.35%;卫生材料124.12亿元,同比增长48.42%;医疗器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25.70%;制药机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33.78%。

今年1-11月,全行业销售费用累计455.77亿元,同比增长13.61%,增幅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销售费用情况

经济效益增速平缓,仍处于历史低位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352.89亿元,同比增长为10.44%,尽管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终于扭转了2006年以来利润增幅一直处于10%以下的局面。

图4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变化趋势

医药行业运行分析

本期出现亏损企业1449家,行业亏损面为25.36%,累计亏损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7.58%。

从分行业的利润看,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原料药工业1-11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2.62、36.35、8.75、38.10和6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中成药累计实现利润84.2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36%;化学药品制剂105.4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局面,且相对于2006年上半年情况有较大的好转;制药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下降了5.50%;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成品药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全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表3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增幅及占比情况

篇4

[关键词] 医药制造 税负差异 税源管理

医药制造行业是吉林省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性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吉林省工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现已与广东、贵州等省共同跻身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第一梯队。为了保持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发挥税收管理的职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吉林省医药制造业实际税负现状

2007年吉林省416户医药制造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7.5亿元,实现增值税5.98亿元,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为8.86%。在416户企业中高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的共有87户,销售收入37.69亿元,应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76.42%;低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共有169户,销售收入29.46亿元,应纳增值税1.41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23.74%。有销售收入无税企业,共计28户,销售收入为0.37亿元;销售收入为零的共计132户,占全部户数的31.7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于全省医药平均水平的87户企业仅占全部户数20.91%,缴纳了近76.42%的税金,应当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药制造零税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直至进行税务稽查。

二、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税负差异原因分析

1.增值税税负偏高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高于平均税负8.86%的有87户,占全部户数的20.91%,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的76.42%。此类企业共同的属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技术先进、人员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增值额大,营销体系较完善,形象好、商誉高,增值税税负也比较高。二是由于目前药品销售市场竞争的日常激烈使得医药产品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产品研发支出较高,客观上拉动了医药产品的价格,但这部分费用均不能在进项税中抵扣,却需要产品销售价格得到补偿,因此相应的增加了销项税金。三是从税收政策看,中药的原材料抵扣率较低,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依收购发票所列金额按13%扣除率抵扣,属典型的“高征低抵”,这在政策上就使我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2.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低于平均税负8.86%的有169户,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1.41亿元。税收负担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使成员企业的税收负担偏低。由于规模企业较大,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因税收政策、营销策略的不同人为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分解了产品的附加值部分造成部分相关企业税负偏低。

(2)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良好,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使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却较低。主要原因是:①国家为解决药价虚高、就医昂贵的问题,开展的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实行的药品降价政策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齐二药事件”给全省的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受国家对医药政策性降价影响,赢利空间再度压缩,税金下降,企业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②药品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些主要原材料急剧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由于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医药制造受产品降价及原料涨价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的下降。

(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漏洞。 我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为药农种植的中草药,收购初级农产品抵扣13%,产出中成药销售适用17%税率。因此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少数企业因无新技术、新产品跟进,导致销售萎缩,税负偏低。

3.增值税税负为零的医药制造企业,其中有销售收入无税的28户,没有销售收入的132户,两者合计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416户的38.46%,对于这部分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检查,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要从投入产出、购销存、银行存款、现金资金流量、凭证流等角度出发,运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收稽查的联动机制,要逐户深刻剖析零税负的症结所在,堵塞税源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全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税负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排除关联企业平销行为、企业发展萎缩等特殊原因,显然还应从强化对制药业的税源管理,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针对制药业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强化税收管理。

1.对医药制造企业实行按同业、按税负分类管理。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整个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的规律,建立相关的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的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进一步深化同业纳税分析、纳税评估、强化同业税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对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证健全,税负不低于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一类纳税企业;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水平比较高,会计账证比较健全,税负在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70%~100%以内的,为二类纳税企业;对不符合一类、二类企业标准的税负偏低、无收入、零税负的纳税企业,确定为三类纳税企业。对三类企业,税收管理员除实行常规管理外,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情况对三类企业派员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对原材料购进、生产、销售、成本等过程实地全程监督管理,分析、求证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

2.全面实施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机制。针对医药制造企业行业特点,结合GMP生产流程,全面及时采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税收、行业等指标,尤其是收购农副产品的数量及价格、资金往来、投入产出比、增值税税负等重要指标,设计确实可行的纳税评估体系,依托综合征管软件V2.0和“一户式”系统等税源监控手段,对采集的医药制造企业的各类指标进行科学专业的数据分析,摸清行业规律,确定正常税收指标参考值的幅度范围,一旦企业相关数据及其变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应确定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对象,及时进行约谈或实施检查。

篇5

[关键词] 长期应收款;医药制造业;房地产业;黑色金属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03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07- 02

0 引 言

长期应收款指的是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根据新会计准则,“长期应收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以及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由长期应收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可知,长期应收款内容复杂,受到企业经营策略选择、销售政策、财务计划的综合影响,而企业相关政策的决定因素不仅是内部的企业自身情况与管理者偏好,还有外部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行业周期等等,行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最具直接性,这样不同行业的长期应收款可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行业长期应收款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行业特征对长期应收款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行业长期应收款的构成与变化趋势有差别。

2 分析与讨论

2.1 不同行业影响差异较大

本文选取医药制造业、房地产行业、黑色金属业进行对比分析。选取这三个行业的主要原因是,以医药制造业作为朝阳产业的代表行业,黑色金属业作为夕阳产业的代表行业,房地产业处于二者之间。三个行业具有不同的发展前景和行业特征,便于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万德数据库,可得三个行业的长期应收款与应收项目相关数据,本文采用三年期的长期应收款占应收项目比来直观反映长期应收款的变化趋势。三个行业2013年至2015年长期应收款占应收项目比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业、房地产业的长期应收款占应收项目比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不同。结合图1与各行业2013年-2015年长期应收款数值进行进一步分析,房地产业的长期应收款总额不断上升,长期应收款占应收项目比也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黑色金属业与房地产业的长期应收款占应收项目比都有所下降,下降程度存在差别。房地产业下降缓慢,而黑色金属业下降迅速。从长期应收款总额上看,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应收款略有上升,而黑色金属业长期应收款不断下降,说明这两个行业的长期应收款在应收项目中的比重皆有下降,而长期应收款的变化情况影响了比率的下降速度。由以上分析可知,三个行业长期应收款的变化差异较大。

2.2 影响原因分析

长期应收款的变化明显具有行业特点,其原因可能为:①销售前景不同。医药制造业作为朝阳产业,销售规模会不断增加,有更大的机会通过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而形成长期应收款。而黑色金属业销售规模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可能会使销售带来的长期应收款不断减少。销售规模上,房地产业虽然可能无法实现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但房地产的长期性使其能够保证一定程度上销售对长期应收款的支持。②生产能力不同。医药制造业要保证销售规模的增长,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将增加。而医药制造业作为朝阳行业,企业内部很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自行购买固定资产难度较大,会倾向于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固定资产,这样就形成大量的长期应付款,而在这一方面固定资产变化引起的长期应收款数量应该不会很多。黑色金属业与房地产业对固定资产的需求难以上升,尤其是黑色金属业,作为夕阳产业可能会缩减生产规模,闲置的固定资产将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其他企业,这样就产生了长期应收款。但这样形成的长期应收款受到公司资产的限制,难以像销售形成的长期应收款那样能够持续增长,长期来看将有下降趋势。

本文进一步查阅公司年报,选取各行业长期应收款数额较大的公司进行进一步分析,年报中对长期应收款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披露。例如,医药制造业的山大华特(股票代码:000915),其2013-2015年长期应收款都是由分期销售商品形成;黑色金属行业的宝钢股份(股票代码:600019),2013-2014年长期应收款来源为融资租赁与资产转让,2015年长期应收款来源为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以及职工首套房优惠借款;房地产业的云南城投(股票代码:600239),其2013-2015年长期应收款为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债权,城投控股(股票代码:600649),其2013-2015年长期应收款为项目投资。上述长期应收款行业特点对长期应收款影响的分析与年报信息基本符合,医药制造业中企业的长期应收款更可能来自于销售活动,而黑色金僖涤敕康夭业中企业的长期应付款更可能来自于转让资产与对外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