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02 14:59: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急剧的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大学生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据统计,2013年大学入学率高达75%。消费心理属于一种比较稳定且理性层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而大学生作为新的消费群体,追求时尚、新颖,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所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有自己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出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个人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称为“黑箱”(black tank)。

三、调查地点和样本的选取

为了考虑不同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选取了中南大学重点本科、湖南师范大学的普通本科学校学生和湖南省民政学院专科的学生作为样本,男女生各占一半,涵盖长沙不同层次的大学,共得有效样本102份。

四、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结构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是否合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如一部分学生只用于学习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于无益的精神消费上,消费过高、浪费严重。笔者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1.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84.2%的农村学生把父母给予当作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另有13%的农村大学生把勤工助学、奖学金、校外兼职作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来自家庭。农村大学生不仅生活费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获得,可能是因为城乡差距原因引起的,也反映在农村的大学生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2. 不同地区学生的消费水平。经过统计,28.4%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44.1%的学生每月消费在500-1000之间,23.5%的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2000之间,3.9%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农村学生的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而六成以上的城镇学生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均在500元以上,而且2000元以上的消费水平的人数远高于农村学生,消费水平的多少与家庭收入有关,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过高。有四成的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伙食,反映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背景(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的水平(不同教育层次)、年级(大学生成长过程)。从社会环境对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的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

1. 家庭背景对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消费观念,通过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消费标准、花钱原则、消费理性程度这四个维度进行测量。输出结果显示,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家庭背景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没有显著性差异。(1)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关系中,卡方检验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对待勤俭节约的态度没有相关性。在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上,卡方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的学生,消费越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在花钱方面,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方面,对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再贵都会买下来这一方面与受教育水平没有相关性,而在消费比较谨慎和受教育层次具有相关性,而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消费越谨慎,越能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这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有关,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2)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消费期望研究后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消费期望趋于一致,都希望改善目前的生活现状、购买房子、车子或进行投资。

2.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1)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经过spss分析:在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是没有差异的,都认为在当今社会勤俭节约仍是应当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在消费标准方面,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消费时应该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而年级越低的学生则会追求高标准,在花钱的原则上,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上,年级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价格都会买下来没有相关性,而年级越高消费越谨慎。这与不同年级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观不同,年级越高,消费更理性,有自己的消费理念。(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调查后发现,虽然来自不同年级,但消费期望较为一致,希望把钱用在改变目前现状和改善目前的生活水平或为以后作为投资。

五、结论

本研究在对长沙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并在分析数据之后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具有多样性,农村的学生更加独立自主,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城市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地区,说明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生活费用、服饰、学习用品等,而用于人际交往的较少,说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不过大学生的消费呈多样性,而在消费构成中,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消费种类多于农村学生,专科学院的学生的消费构成比本科学院的学生更具有多样性。大学生整体是反对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比较理性,不易受外界消费观的影响,较为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家庭对大学生的求实心理具有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没有显著性影响。教育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比教育层次低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为合理、理性,更容易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教育层次对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没有显著性影响,不管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都会首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再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年级越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智,而年级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从众、攀比心理,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消费。年级越高的学生购物更具有实用性,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年级低的学生会更加追随他人的购物选择,较为盲目。年级较低的学生好奇心和求异心理较强,注重商品的新奇性,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年级较低的学生趋同性消费动机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更容易受周围群体压力的影响,消费观念较经验型,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性,更加从自己实际的消费观念出发,不易受到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芳.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 李晓霞,刘剑消.消费心理学[M].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80-85.

篇2

根据(CNNIC)2015年7月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88.9%。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延长的手臂、延长的大脑,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更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既有消费意向、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西方媒体大肆鼓噪“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以至于使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都卷入消费市场的轨道。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思潮负面影响的途径,提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实效性。 

2 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享乐主义的盛行 

消费主义思潮一味地宣传个人主义,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与崇尚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很容易养成提前消费、透支消费、攀比消费的不良习惯,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由于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一些消费陷阱的警惕性,国家相关网络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了很多网贷公司以可乘之机深入校园。这些“校园贷”平台除了收取利息之外,巧立名目收取服务费、罚息、滞纳金,但是学生身为弱势群体无法识别其中的陷阱,最终上当受骗。全国高校近一两年来出现了多起“校园贷”案件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主义思潮所催生的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盛行。 

2.2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拜金主义的盛行 

大学生一旦形成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就会把消费各种商品当成自己大学生活的主要目标。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赚钱满足自己的购物欲,走出校园做各类兼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些大学生占据大量校园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运营淘宝网店或者做微商来挣钱,虽然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开网店有利于锻炼能力,增加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是,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在做兼职赚钱上,荒废自己的学业,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唯金钱至上,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金钱物质方面的享受,个体的人生价值是用物质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重利轻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损人利己,把纯洁、友好、充满梦想的大学校园当成了世俗、充满利益争斗的名利场。 

2.3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认为消费主义下消费成为控制人的力量是被异化的消费,现代西方社会可以称作是“现代富裕社会”,但这种物质生活的富裕是以精神生活为代价的。“人的需求遭致歪曲”,“人成了商品的奴隶,消费的机器”。移动互联网购物是在技术的进步下带来的人类消费形式的革新,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购,他们没有成为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人反而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奴隶。消费主义让人们抛弃了精神生活,人只活在物质中成为“单向度的人”,一部分大学生把大部分大学时光花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上,对周边同学、老师、亲人的冷漠,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缺乏关切,对人生价值缺乏终极思考成了迷恋移动互联网消费的大学生的显著特征。 

3 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途径 

3.1 对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探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新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认清消费主义思潮对自身的不利影响,规避消费陷阱,同时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建立消费文化的中国身份和构建移动互联网消费文明。通过了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怎样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校低年级开设如“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辨析”的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全面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消除其负面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高校消费观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3.2 加强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消费观教育 

要抑制消费主义思潮造成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必须唤醒大学生消费主体意识。既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可以通过最新的移动互联网这一媒介快速渗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变其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观的培育同样离不可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介。借助学院网站,通过QQ群互动、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将一些和西方消费主义理论有关的资料放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同时对近年来某些典型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超前消费”、“炫耀消费”、 “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现象进行专项分析和调查研究,从而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3.3 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育高质量、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应加强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建设与指导,丰富校园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例如,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公寓社区文化节、运动会等,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消费观,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健康和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4] 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 尚·布希亚. 物体系[M]. 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篇3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篇4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篇5

关键词:消费主义;90后大学生;消费观;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41-03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把崇高和追求过度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实践。”[1]源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表现为娱乐主义和享乐主义,不仅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80年代末,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伴随着全球化蔓延到中国,通常表现为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性消费三种形态。其主张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冲击着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消解着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动摇着青年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基于此类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对消费主义秉持批判态度。

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不仅对当代社会消费观推波助澜,还将主导未来数十年社会主流消费观。因此,研究消费主义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消费观,通过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在全球化时代,对青年学生科学价值观塑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消费主义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时代境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文化侵略

人类已进入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较快发展。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往往利用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以多种方式推行西方化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文化价值观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形成冲击和挑战。”[2]

20世纪二三十年源于美国的消费主义思潮,利用发达国家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以隐形的文化强制形式,通过资本输出和文化交流等方式进入中国,以对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表象和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的宣扬,刺激、诱导着90后大学生盲目追逐被这种文化霸权制造出的消费欲望。部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冲击下转向个人主导,他们在消费中逐渐对消费品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产生诉求。

(二)现当代中国国内消费环境的改变

伴随中国经济运行三次大型周期性波动而发生的积极变化,现当代中国国内消费资源环境、金融环境、信息环境和流通环境不断改善,与之相应的社会消费观念、模式和水平亦不断发生改变。国民在增加物质享受消费比重和扩大享受型消费所占比率的同时,逐渐弱化了生存消费的国民消费主体性。

消费主义所提倡的享乐、自由、奢侈的消费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重义、节欲的消费道德相冲突,在市场经济趋利性导向下消解着中国传统的消费道德。在消费品充足和信息来源广泛的全球市场下,青年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消费中体现着开放性和先锋性。伴随着近年消费主义思潮逐步蔓延至高校,不断冲击90后大学生传统消费观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消费主义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基本表征

(一)存在炫耀性消费

在西方国家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文化渗透下,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部分90后大学生,在消费中体现出崇拜和追逐符号性消费的特点。他们在这种变异了的消费选择中盲目地追新求异,推崇个性,喜欢时尚,崇尚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片面地把消费数额和消费档次的高低作为博取同辈群体的认同和羡慕的重要标志,渴望“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及身份,从而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3]

(二)倾向于享乐主义消费

部分90后大学生奉行“消费至上”的享乐主义消费观,消费结构本末倒置,彻底将个人消费娱乐化、符号化。在这种异于伊壁鸠鲁享乐主义的极端享乐主义支配下,青年学生作为“新的享乐主义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他们的需求不再受到‘需求经济’的约束,而是受到‘欲望和梦想经济’的约束,或者对新事物和新体验的渴望的约束。”[4]为维系享乐主义消费支出,部分青年学生选择信贷消费,却因高透支额和低偿还率陷入个人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导致失衡消费。倾向于享乐主义消费的大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5]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三)追求实用性消费

90后大学生主流消费趋于追求物有所值的实用消费。有着独立主体意识的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易接受新鲜事物。即使在当代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下,在个人固有消费观与消费主义思想发生碰撞时,更多地表现出其理性的消费观――选择在实用消费的基础上兼顾自我个性的彰显。他们通过对商品,尤其是贵重商品相关信息的了解,综合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本人经济承受力,理性选择消费对象。

(四)暗含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的从众心理实验结果证明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在部分90后大学生中也是适用的。在当代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大众传媒的刺激和诱导下,一部分大学生因无法坚定其已初步树立的理性消费意识,个体消费观受同辈群体消费观引导,在群体压力下抛弃个人独立消费意识和消费主张,通过对同辈群体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采取与群体一致的消费行为,形成群体模仿式消费。这种通过将自我认同危机外化为依赖外部力量进行的自我身份定位,体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

三、消费主义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消费观分析

(一)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威胁部分青年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西方文化霸权带来的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中国国民价值观不同程度的扭曲、错位,消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威胁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消费主义下价值转换通过思想灌输和形象启发等途径背离了商品价值规律,导致消费使用价值萎缩和符号消费泛滥。作为未来社会消费主体的90后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社会主流消费观的导向推波助澜。

因青年学生的消费观还未定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其大众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动摇了青年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上的迷失。”[6]传统的节俭美德在消费主义过分强调娱乐性和享受性的意识形态冲击下被青年学生忽视了。

在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影响下变异了的消费观在这部分90后大学生中不断蔓延,“不仅表现在购买时尚、高档消费品的实际行动之中,也表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对时尚、高档消费品欲购不能的焦虑心理以及压缩基本消费需求以追求时尚和高档的消费取向上。”[7]这种异化的消费观不可避免地陷入物质至上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最终导致大学生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陷。

(二)消费观教育缺失的客观因素

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伴随着家庭消费环境改善和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部分家庭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家长本身就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践行者,在家庭和个体消费中体现出明显的符号性、炫耀性和超前性的消费烙印。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消费观本身就带有消费主义倾向。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对发展教育多元化的积极诉求,通过文化殖民将消费主义作为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普世准则渗透扩张到校园。中国部分高校对消费主义辨识不足,民族文化“免疫力”薄弱,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且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课程中对“三观”足够重视却缺乏针对消费观的专题教育,或在涉及消费观的教育中,教育内容过于空泛、流于表象。导致青年学生培养树立科学消费观得不到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三)消费观主体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激荡,多元文化纷至沓来、涌入校园。由于部分90后大学生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对中国国情和个人消费水平不能清晰定位,对文化安全威胁缺乏警惕,对消费主义本质及影响缺少认识,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受消费主义影响,过于重视物质消费,轻忽精神消费,缺乏消费自律。伴随着理性消费意识的弱化,他们的消费观在消费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消费观的碰撞冲击中产生了困惑和动摇。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扩张中,这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为科学消费观的树立带来消极影响。

四、对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反思

(一)维护文化安全,抵御消费主义文化殖民

“长期以来,教育始终是一个政治的战场,而且到21世纪的新千年之初依然如此。”[8]在当代,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扩张,折射出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尤其青年学生价值观不同程度的弱化。文化危机意识不足、文化安全意识缺乏的90后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最易受到影响的群体。

因此,90后大学生应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重新审视并理性对待西方多元文化,清醒认识到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输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重点将消费主义作为普世准则予以推行的目的是消解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意图改造和重构国民生活方式。

为此,大学生们应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勤俭节约的消费道德,将中华民族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价值观的构建要素,增强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学生们应将个人思想道德教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警惕文化侵略,抵制文化霸权,强化个人文化自觉意识,对抗消费主义文化殖民,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补位社会教育责任,引导消费观塑造

首先,家庭要端正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子女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和适度消费的行为习惯,避免经济上的盲目纵容。改进教育方法,纠正子女不当的模仿消费,克服媒体诱导,减少消费主义对消费观的冲击。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减少物质挥霍浪费,在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树立科学消费观,为子女抵制消费主义做出表率。

其次,高校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理论概括、案例分析、开放研讨和考察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消费观专题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深入实践统一,将学生的消费道德考察制度化并落实到评优制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思辨思维。通过校园传媒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辨识并抵制消费主义,削减商业传媒宣扬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费诱导,教育学生在科学消费观指导下理性消费。

再次,党和政府有义务树立勤俭节约、廉洁朴素的形象,提供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弘扬传统美德,提倡节俭消费、适度消费等理性消费观。从社会主体舆论导向上抵制消费主义,批判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性消费。建立健全传媒约束机制,将商业传媒消费至上和享乐主义观念的宣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树立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主体教育,健全人格

作为独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90后大学生已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在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他们在消费中通过客观评价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经过自身审视,确立合理消费期望,正确引导和控制个人消费行为,能够有意识地发展健康的消费心理,健全人格。

90后大学生应加强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性的消费观念,明确认识到“超过一定界限之后,更多的消费并不等于更多的充实”[9]。尤其注重个人消费道德的建设,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增强个人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财能力,在消费观受到消费主义思潮冲击时能理性直面消费文化多元化。

90后大学生还应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对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失范行为自我剖析,将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念内化为个人消费行为准则。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消费理性,有效控制消费中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减少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等缺乏理性的消费,以树立节俭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促进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总之,引导90后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消解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对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同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金伟.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01.

[2]吕青.文化安全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34.

[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4]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0.

[5]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4.

[6]吕青.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德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71.

[7]范美霞.现代“消费主义”与经济、政治的同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5.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形态、形式、内容变得日益广泛,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有效的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在网络文化市场上正在快速的发展,加强网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每年都在呈现迅猛的增长,且正从PC端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仅2016年上半年,网络文化市场的营业收入就高达1017.2亿元。

(二)消费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音频、游戏和文学四大类,且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更加注重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1]。

二、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虽然十分活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隐忧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消费内容质量低下

当前,很多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结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的需要。虽然文化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较多,但是在独特力和创新力上则较为缺乏,尤其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文化市场利用网络环境而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逐利性较强。因而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具有量多质少的特点,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网络文化作品参差不齐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很多作品的娱乐化较为严重,甚至存在低俗化的趋势,有的扭曲经典、有的调侃崇高,有的颠覆历史,有的善恶不变,有的追求奢华,有的炫富摆阔,虽然其多元化的形式,但是在发展优秀文化的同时还面临着糟粕文化并行的局面,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认知下降。而在这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加上创作者的水平等,导致所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观念缺乏情绪化和理性化的倾向。

(三)缺乏成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

当前,网络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其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表现的各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感性意识,但是在理性思考上则较为缺乏,受到面子需求以及追求新鲜事物等影响下,导致其芒杜的从众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没能适度的把握和合理的消费。而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稳定,消费水平有限,所以盲目过度消费将导致其面临严重的影响[2]。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几点对策

(一)致力于结构的调整

这里调整结构,主要是将网络文化作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网络文化精品的供给,切实注重网络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群体在精神需求上的多样化特点,所以必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嘴贫,促进文化产品供给改善,保证文化产业繁荣,既要多样多种全面发展,又要保重其质量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改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地将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市场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结构调整优化,方能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致力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其不断的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消极文化产品的打击,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站监督机制,加强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环境的净化。

(三)加强引导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并在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全面加强对其的合理监督与协调,树立良好的消费信心,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其消费心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成长。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消费引导和教育[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加上受到网络文化市场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为了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消费引导,调整文化作品结构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心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孙振权,杨剑英,何逢标.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85-87+98.

篇7

Abstract: Because of good family economy,there was the phenomenon of big dipartities in high level of consumption,single consumption spcies,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orientation,which is among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psychnological reasons behind the consumption phenomenon,suggested school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scientific,civilized and personal consumption concept.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 psychological;consumpti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25-02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特殊的消费人群。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多数较好,也为他们的消费理念加入了特殊因素。大学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鲜血液,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观念乃至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为主题展开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消费现状及其原因,并借此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消费观念。

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

研究随机选取了广州市四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从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种类、消费取向进行设计,其调查结果如下:

1.1 大学生月均消费金额67%在800-1000元左右,极少部分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下,相对比的有15%左右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甚至更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较高的,且大学生们之间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1.2 大学生们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有些大学生是靠平时的工作(兼职、勤工助学)以及奖学金来贴补生活费的。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都会把剩余的生活费存进银行,但也发现大学生偶尔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多数会求助父母。

1.3 大学生的消费种类单一,其生活费主要是花在饮食上,此外大学生们的另一个花费方式是游玩享乐。而大学生们的学习费用以及音像制品的费用相对较少。可见,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以玩乐为主。

1.4 在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取向不合理。大学生们大部分没有一个系统的消费观念,甚至根本没有合理运用个人生活费的想法,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其学校在大学生理财方面也显得并不是很重视。

2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取向的主要体现

2.1 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一群高等学历,思想观念前卫的特殊的群体,他们始终站在潮流的前线,追求新鲜的事物,他们追求时尚的生活学习方式,担心自己会落后于潮流。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消费队伍,他们的消费眼光主要是追求新潮,追求时尚和情趣,他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感彩。现代社会品牌就代表了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有较高的价格。

2.2 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为讲求实际、适度消费以及与潮流并进,他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往往比较看重商品的质量,同时在注重价值的基础上对时尚和潮流的定义也更加深入,两者合一的产品最值得信赖,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3 消费注重符号价值一件商品,有着彰显社会等级并且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的符号价值越高,它就越能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分开,并体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而一些人追求的这种重视商品给个人带来的一些社会信息的消费,叫做“符号消费”。于是人们选择的消费成了通过名牌体现个人,表现自我个性的行为,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攀比,相互认同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通过消费上的一致,用来认证自己与一个自己认证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统一。具体表现就是,当群体内的其他人买了一种商品的时候,尽管自己并不需要那件商品,但是为了保持统一还是买了。而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需要它的使用价值,而只是为了在自己的小群体里保持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在消费的时候,避免和别人的一样,尽力选择不同的商品。

3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3.1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逐步增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消费为主,饮食费用和时尚用品及享乐开销是重中之重。而对学习资料和文化用品较少,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有不足8%的学生在500 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67%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800-1000 元之间;有10 %的学生维持在500-800 之间;而有15%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000 元以上。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增大,两极分化将更加显著。

3.2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愿意宁愿节衣缩食或者牺牲自己其他的开支去购买一个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和最新的手机;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比如一双昂贵的运动鞋或化妆品,他们不惜去借钱购买甚至去让银行卡透支。这反映出了,现在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懂得量入为出,往往只是图一时的快乐,而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之后,就背上沉重的债务,严重的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3 储蓄观念淡漠,理财观念需培养和加强在问及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72%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限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因专业知识而注重理财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需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

3.4 恋爱支付过度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需要多支出100-300 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 元左右,多者则达到1000 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 。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及影响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因经济背景良好,其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广范的知识面使其在消费时注重知识性,对新鲜事物热衷并乐于尝试,使其在消费的同时注重时尚性、潮流化,强调新颖美观;由于个性独特,思想起伏,在消费时会情绪化,即兴购买、冲动性的购买代替计划性的购买;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强烈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消费态度,即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消费态度通常决定了大学生对某种商品的评价,甚至代表了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和行为趋向。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4.1 追逐新鲜心理对于新产品,不少大学生在广告舆论和宣传的长期影响下,或是接受赞同,或是产生逆反心理,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趋近新产品,进而产生消费。

4.2 求美唯美心理这是大学生以追求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物心理。在同一品牌、同等价位、相同款式、不同色彩间,大学生的消费选择自然以达到最大欣赏价值为目标。

4.3 时尚名牌心理青春是激情张扬的时代,大学生追逐个性,为了显示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位等,或为了炫耀自己,他们十分在意商品的品牌,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颖的进口高档商品。通过消费此类商品,以达到表现富有、高贵、洒脱、时髦的目的,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极少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实际质量。

4.4 盲目从众心理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意志薄弱、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从众心理更强一些;当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消费的目的时,更多地表现出从众心理;从消费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多认为随着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即使上当受骗,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些许的安慰。

5独立学院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个性、文明、科学的消费观念

5.1 发展个性消费由于个性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5.2 消除不良消费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滥用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能力去赶时尚、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消费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5.3 倡导文明消费文明消费即强调健康向上的消费精神,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享乐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价值。通过倡导文明消费,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5.4 提倡科学适度消费由于从小受到过度照顾,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和家情的认识,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科学、适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篇8

论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消费观念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80后见证了中国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而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是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特别是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随着90后逐渐进入大学,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问题也引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相关学者的关注。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方向,其消费道德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也对社会消费道德观具有重要的引导力。研究90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道德,一方面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大学生不断向上,自由、全面地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关研究表明,相比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呈现变化趋势较快的特点,90后大学生的出现更给高校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都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道德现状,课题组在多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通过调查对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相比以往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四个新特点。第一,90后大学生生活费来源渠道多元化。除父母给予、勤工俭学等传统方式外,由于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加大,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奖、助学金方式获取生活费(占16.5%)。第二,90后大学生生活费额度明显提高。生活费选择在600元以上的占受访数的75.8%,生活费达到1000元以上的占7.2%,生活费低于300元的占1.8%,而对于生活费的期望值有83%的学生选择“维持现有水平”。第三,消费行为多样性。虽然大多学生把伙食费放在消费的第一位,但其他消费形式体现了90后大学生消费的特性。80.2%的受访者把购买学习资料、教育培训和文具放在消费的第二位。此外,部分学生有网购的习惯,通讯费用中手机上网费用也占有较大比例,受访学生中94.1%的学生是用手机上网方式作为和他人联系的常用渠道。90后大学生在“请他人吃饭或和他人聚餐每月花费”上,79.4%的学生选择在20元以下。第四,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明显受到寝室文化的影响,形成整体比较节约、整体消费较高两种不同的现象。除极个别比较困难或者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外,大多寝室消费无太大差别,但寝室与寝室之间整体消费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家庭收入状况来看,这些学生之间家庭经济条件相差并不十分明显。

武汉大学的一份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也表明,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武汉大学的调查显示,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这说明90后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调查充分表明,90后大学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消费更加理性、务实,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而且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90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可诱导性,他们由于受年龄、阅历等因素影响,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时期。其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尚不稳定,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弹性,消费道德观正在形成阶段,也存在不少误区。一是消费较盲目,理财观念淡薄。二是消费结构不合理,更看重物质消费。三是攀比心理较严重,有些消费不切实际。四是相比80后更加看重个性消费,不合理的恋爱消费也占有很大比例。90后大学生面临的社会消费环境有很大变化,由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征与80后有很大不同,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90后受到网络消费行为和网络道德环境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同时也要认识到他们引领时尚消费的前沿,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其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脱离了实际的消费水平,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转贴于

二、当前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形式、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家们把合理的消费支出概括为三层含义。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第二,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第三,在资源的社会供应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因此,我们一般把明显高于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供应承受量的消费行为称为不良消费。正如许多研究提出的那样,大学生不良消费道德观念的形成可以归咎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方面的原因。从家庭而言,家长本身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只看重孩子学业而不注重品德的养成,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比较溺爱等原因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而言,社会中存在超前消费、拜金主义等许多消费观念,大学生是许多商家营销的主要对象,他们通过电视广告、海报宣传甚至赞助高校活动等方式在大学生中灌输适合自身利益的消费观念,加上学生生活环境的攀比风气,造成部分90后大学生不能理性消费。此外,部分90后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生个性较强,比较喜欢旅游、买奢侈品等消费方式。从高校而言,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扩招及90后学生性格特征和思想观念不同于以往学生的缘故,在引导90后学生形成合理消费道德观念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消费道德教育活动,在我们走访的几所高校中,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一般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过程中完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开设专门的消费理财选修课或在“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堂教学中进行消费道德观的教育。二是通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情感体验。三是运用学校宣传媒介和标语横幅在校园营造健康消费道德观的良好氛围。面对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大学的消费道德教育就显得有所欠缺。在课堂教育中所灌输的都是一些偏重于知识教育的理论知识,没有或很少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消费方式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存在表现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90后大学生在一个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比以往大学生具有更强的逆反心理和不满情绪。

有趣的是,目前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大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高校辅导员作为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管理和教育90后学生时还面临自身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问题,80后的成长背景与90后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消费观念上80后主张勤俭节约,而90后就较偏向于超前消费,思想和行为上与80后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三、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策和建议

90后是现代社会的新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将影响和带动以后社会的消费发展方向。强化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文明消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第一,高校应该充实和完善消费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德育的任务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9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思想实际又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方面,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消费道德教育选修课程或者有意识地在其他课程中穿插相关内容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消费的特性和价值,提高大学生对消费品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大学生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水平,从而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节俭、绿色消费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崇俭”是消费价值观念的核心,我们要重视从传统中借鉴合理的教育资源,在传统消费观的基础上成功构建新型的节俭消费伦理观。同时,应通过生态伦理教育,使90后大学生认清过度消费和破坏性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鼓励90后大学生践行绿色消费,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篇9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篇10

关键词:商业街 消费 大学生

一、研究背景

现今,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大学生作为潜在的消费者,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大学的扩招,应运而生出一批新校区。现今新校区普遍离市区较远,这就为高校周边商业街的出现提供了机遇。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商业街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调研者展开此次调研。

二、研究结论

中国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由他们所构成的一种特有的消费市场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在同一地区或者是同一校区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在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观念的不同所产生的冲击力之下,也在逐渐拉开各自地消费层次,并且这种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他们中理性消费者居于主体地位,占据消费的主流。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类型具有较为清晰明确地划分。由此,便于商家更好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服务。

(一)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得到的结论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能明确地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且较好地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会、请朋友吃饭、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费用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的日常活动圈子也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较早地意识到了要提前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能较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在日常的开销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适度消费并且能够合理规划金钱消费分配比率。在调查中发现,饮食消费在大学生的消费比重中占主导地位,而玩乐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次之。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过度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他们往往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而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大学生的头脑中较易形成,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观念。

2.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餐饮方面消费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具有明显消费倾向。而作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地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3.购物时的自主选择性较强

多数大学生在购物时不会因为促销商品低廉的价位或者是买东西赠东西而去购买自己不需要或者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他们知道自己要买哪些需要的东西。对于促销商品和打折商品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购买。当涉及到会不会因为促销人员的介绍而去买自己本没有考虑买的商品时,他们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当于朋友一起逛商业街时,他们也是有选择的进行购买,不会盲目从众,也不会为了迎合朋友的口味,以加深友谊为目的进行购买。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购物时的自主选择性较强。

(二)给高校的建议

1.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因此,建议高校学生应该树立以下观念: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通过各种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经济管理能力。

2.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校方应该努力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三)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首先。学生们要对自身的消费现状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其次,在大学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时代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1]。在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额越来越大,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对其同龄人群甚至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心理,并随时关注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变化,加强探索其变化的原因,从而开展相关的学习指导,引导大学生们建立一个健康的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本研究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分析研究,旨在初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特点,并探讨其消费理念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消费心理指导提供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院校临床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全部42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12月。

(二)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遵循尊重、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班级内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

(三)研究内容

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四)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过反复设计、论证和修改,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员为接受过统一培训的大学生。调查问卷现场回收后,由调查小组负责人审核,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对合格的问卷统一进行编号。

(五)统计分析

问卷经EpiDatav3.1进行双机录入,检核、校对后,建立数据库,用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17份,回收率为99.29%。剔除7份调查信息遗漏超过50%以上者,有效调查表4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男女性别比为0.63:1;汉族348人,占94.05%,其他民族22人,占5.95%;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的226人,占66.00%,城镇的88人,占21.84%,农村的49人,占12.16%;学费为4800元者229人,占55.85%,5600元15人,占3.66%,16500元114人,占27.80%,其他情况为52人,占12.68%;学生家庭月总收入2000元以下者61人,占14.99%,2000~5000元者171人,占42.01%,5000~10000元者126人,占30.96%,10000元以上者49人,占12.04%;学生每月生活费800元以下者114人,占27.80%,800~1000元者139人,占33.90%,1000~1500元者118人,占28.78%,1500元以上者39人,占9.51%。(见表1)。

(二)消费心理的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有5道题涉及到消费心理的特点。大学生在某项消费时,考虑价格高钱不够用者110人,占26.89%;考虑该商品实用性者275人,占67.24%;考虑该商品的档次16人,占3.91%;其他8人,1.96%。购买过程中,最注重产品的品牌有50人,占12.20%;最注重质量有270人,占65.85%;最注重外形美观有53人,占12.93%;最注重价格的有26人,占6.34%;其他有11人,占2.68%。消费中对于”勤俭节约”的理解,赞成”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有177人,占43.48%;赞成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有213人,占52.21%;赞成”勤俭节约”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有12人,占2.94%;其他选项6人,占1.47%。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选择量力而行,不能入不敷出有330人,占80.68%;选择不能只讲吃穿,娱乐休闲也很重要,有37人,占9.05%;选择只要自己喜欢,价格贵贱无所谓,有22人,占5.38%;选择讲究品味,追求个性,选择品牌,有8人,占1.9%;选择分期付款,超前消费,有2人,占0.49%;选择有多少花多少,作月光族,有10人,占2.44%。在消费理念中,选择物质者35人,占8.56%;选择精神者78人,占19.07%;选择物质精神并重者292人,占71.39%;选择不知道者4人,占0.98%。(见表2)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

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2],主要分为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本次调查选取4道能够反映消费理性与否的题目(消费时节省程度,支出的记账频率,生活费的分配规划,盲目花钱的频率),赋予分值总分Y,发现Y大小与人数呈正态分布趋势,从而将Y分为二分类变量,0为理性消费人群(小于等于8分),1为非理性消费人群(大于8分的)。以消费理性与否作为因变量,探讨消费理念与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月消费总额6个因素的关系。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得出,家庭月收入、月总消费额两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和月总消费额亦是消费观念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OR=1.279(95%CI:1.045~1.565)和OR=1.714(95%CI:1.415~2.077)。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无统计学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最终筛选出月消费总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总消费额为消费观念的危险因素,OR=1.753(95%CI:1.399~2.198),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无统计学关联(P>0.05)

四讨论

“消费”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义上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以及生活的需要,进而对物质资料消耗和使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则主要指生活消费[3]。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本校大三学生家庭月收入大部分都能多于2000元,学生的月生活费平均在800至1000左右,其消费水平与2013年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相符合[4]。在消费心理特点方面,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有很大不同:他们追求个性,倡导新潮,具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并在消费时会有情绪化表现[5]。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能够体现出这些特点,并且我校大学生消费心理总的特点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重视产品的质量、实用性和价格,其消费心理是相对理性和成熟的;多数大学生追求物质精神并重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理念方面,家庭月收入和月消费总额越高,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表现为越不理性,这种现象可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由于大学生处于较年轻的年龄阶段,他们心理还尚不够成熟,得到过多的生活费而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他们会追求时尚而盲目消费,心理上的攀比趋势会逐渐加强,因而造成不理性消费的观念形成。其次,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依赖于父母,其经济独立性观念并不强烈。家长每月给予的生活费相对稳定,即使出现不够花的情况,父母还是会给予支持,这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大学生在消费时没有太大的顾忌,使得其经济独立意识薄弱,逐渐形成不理性消费的观念。基于以上的结果,学校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们形成独立经济意识,合理计划自己的消费支出,使大学生们的思想逐渐成熟,消费更加理性。

作者:李鑫 彭洪 张微 郑晓荣 张琳 李彦坤 赵亚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设计——基于S市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

[2]刘珺.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分析——以中南大学为例[J].神州,2011,11:091.

[3]于霄鸣.消费的哲学解析[D].河南大学,2011.

篇12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卡方检验

一、引言

1.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对安徽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的调查,以便对周边企业以及校友创业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需求如下。

(1)了解安徽财经大学在校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2)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与结构等。

(3)了解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观念的影响因素。

2.研究问卷

该问卷共收集了360份,有效问卷342份,回收率为95%。具体的问卷如下:

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主体问卷

Q1.主要消费对象 [多选题] [必答题]

1.学习 2.饮食 3.通讯 4.生活必需品 5.服装鞋类 6.护肤化妆品 7.娱乐休闲 8.其他

Q2.你在学习方面每月花费多少? [单选题] [必答题]

1.50元以下 2.50~100元 3.100~200元 4.200元以上

Q3.在护肤服饰等形象消费上,你一个学期大概花费多少?[单选题] [必答题]

1.300元以下 2.300~500元 3.500~800元 4.800元以上

Q4.你在恋爱方面每月花费是多少 [单选题] [必答题]

1.我尚单身 2.100元以下 3.100~200元 4.200~400元 5.400元以上

Q5.你的消费观念 [单选题] [必答题]

1.认为钱来之不易,应节省,有计划的消费观念

2.认为钱够花就行的观念

3.认为钱花多少无所谓,只要自己过得舒服的观念

Q6.当你有足够的钱时,你会? [单选题] [必答题]

1.消费 2.储蓄 3.投资 4.其他

第二部分:个人信息

P1.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1.男 2.女

P2.专业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3.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P4.月生活费 [填空题] [必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5.生活费来源 [多选题] [必答题]

1.父母 2.兼职 3.奖学金 4.其他

P7.户口类型 [单选题] [必答题]

1.农村 2.城镇

P8.是否为独生子女 [单选题] [必答题]

1.是 2.否

P9.恋爱状态 [单选题] [必答题]

1.恋爱中 2.暧昧中 3.单身狗

二、数据预分析

思路分析:本次小组调查案例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从大学生消费来源、消费方向出发,考虑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等因素对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影响。经过基础检验,样本数据中不存在缺失值。

在本案例中,先分析性别的影响。本案例中的受访者以女性为主,占总数的67.1%,因为性别比例的不平衡,所以需要注意性别对于部分题目答案的影响程度,以免数据解释错误。相关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期望频数小于5的有12.5%,小于20%,最小期望计数为3.62,所以结果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可以做卡方检验,由sig值可知,性别对于消费支出无显著性差别。

在不考虑性别的前提下,做年级、户口类型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月生活费的交叉表并分析其结果。

我们把1000元-1500元作为低消费,1500元以上作为高消费。从总体上看,月生活费大多数在1000元-1500元之间,占了61.3%,2013级人数所占比例较少,1000元以下的2016级最多,1000元-1500元的做4最多,而1500元-2000元的和2000元以上的总体来说都比较少,假定年级可能对其消费产生影响。

本次案例中农村户口较多,占64.5%,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户口,月生活费多数集中在1000元-1500元,从卡方检验中可以看出,期望频数小于5的有12.5%,小于20%,最小期望计数为3.91,所以结果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可以做卡方检验,由sig值可知,户口类型对于消费支出是有显著性差别的。

从独生子女成分看,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于消费支出有影响。

经过初步的数据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消费支出受到年级、户口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具体因素影响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的进行相关深入分析。

三、主体问卷分析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由数据预分析可知,通过交叉指标和卡方检验,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中,年级、户口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水平影响显著,而性别、专业对消费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2.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根据问卷设计内容,将安财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形象消费、社交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恋爱消费。对消费结构中的六档项目进行可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可信度系数为0.838,表明各项目间一直程度较好,可共同作为消费结构的指标。为研究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对六个项目与消费水平进行逐步回归。

基本生活消费、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影响影响较为显著,而学习消费反而影响不够显著,原因可认为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主要通过电脑完成。

3.影响消费心理和观念的因素

分别把性别、专业、年级、户口、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恋爱与消费心理及观念做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研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观念的因素。

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心理倾向于储蓄,其次是投资。从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对消费心理没有显著影响。接下来依次对专业、年级、户口类型与消费心理进行交叉制表。

在对消费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均不显著。接下来对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交叉制表可得出,相比消费投资等,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多的愿意选择储蓄,而独生子女消费和储蓄差距不大,再由卡方检验可得出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心理有显著影响。恋爱状态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显著影响。所以在消费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是其显著影响因素。

通过对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消费观念的交叉制表分析,得到卡方检验如上,可知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观念没有显著影响。恋爱状态是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

四、项目总结与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安财大学生月生活费水平大部分集中于1000元-1500元。

(2)由于能力等限制,目前安财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

(3)对于消费水平来说,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其显著影响因素。

(4)安财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形象消费、社交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恋爱消费。

(5)在消费结构中,基本生活消费、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而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习消费对消费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6)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心理集中于储蓄,消费观念集中于钱来之不易需要节俭。

(7)消费心理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为恋爱状态。

本研究项目主要通过交叉制表与其相对应的卡方检验来完成数据分析过程,所有数据真实可靠,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

参考文献:

[1]陈艳庆.长沙市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1-74.

[2]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o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05):44-49.

[3]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6):91-92.

[4]黎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95-97.

[5]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01):64-65.

篇13

[关键词]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

一、科学消费观的内涵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着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方式,解决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重大问题。所谓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余万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总是努力走在时代前列,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 ,并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代表民族希望和祖国未来的高学历高知识的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科学的消费观,将对整个社会提倡和树立科学消费观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效应,足以移风易俗,引领社会前进方向。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同时,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教育培养。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误区

1.消费节奏加快

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购买节奏加快,二是生活用品更新加快。当然,许多学生之所以能够讲究快节奏的消费,最主要的是家庭能够给他们更多的经济支援,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因而他们在选择消费过程中减少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在消费行动上更加果断。与消费节奏加快的同时还呈现出潮汐现象。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中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突然的高峰。如在培训方面,出现过“寄托”潮、考证潮等;在消费品方面,有复读机潮、手机潮、游戏潮等。

2.消费层次性

由于每个大学生个人经济条件不同,他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接受时髦的、新奇的事物时往往游刃有余,而我们同时也会看到有的同学,消费难以维持温饱。同一班级,同一寝室,同学之间的消费水平就可看出明显的差距。

3.消费容易受广告影响

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对消费品的反应最敏锐、最强烈,特别是对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广告尤其是这样。在大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广告非常熟悉,他们采取的消费行为也往往是受广告影响的结果。当然,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多大学生最终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4.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一般消费结构是由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构成的。在消费结构中人们各种消费资料的比重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消费过程用于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比例正在逐步扩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属于有较高文化修养的青年,他们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之中,往往更看重精神享受。所以在大学生中不乏这种现象,有些学生每月会省出些钱来买书或其它用于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物品。

5.消费趋向个性化

一些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消费,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特点,不愿随波逐流,在穿衣打扮上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装饰自己,不怕别人看不惯,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这种独具一格弃旧图新的消费心理,是与当代大多数青年喜欢追求多样化、永不满足和努力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心理是一致的。

纵观大学生的消费,一方面,具有扩大视野完善独立自主人格的特点,其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大学生的消费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存在着很多误区,其突出表现为:

(1)超前消费风。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在有职业、有稳定收入的社会人群中已渐渐普及。但是,在没有基本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中,超前消费潮也在悄悄兴起,到银行借贷不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而是为了买最时尚的物品。

(2)名牌消费风。买东西,选名牌,跟着感觉走,跟着名牌走,成为大学生的消费时尚。买衣服要到专卖店,理发要到名店,护肤要讲级别,消费要讲档次。为了美丽,一掷千金。

(3)盲目攀比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座右铭,电脑的普及率节节攀升,台式电脑已不足为奇,笔记本也在向高档迈进。手机变着法地更新换代。

(4)情感消费风。为了应酬交际、增进感情,生日party,老乡聚会,同学造访,恋爱投资等,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

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忽视对孩子进行自立自强教育,过分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对子女的任何要求,总是在物质上千方百计满足,在时间上保证,不让孩子吃苦受累,所以有人形容当代大学生是“抱大的一代”,“宠大的一代”。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一段时间内,片面宣传超前消费,没有大力倡导科学消费观,使大学生对国情产生了误解和模糊认识,脱离家庭和国家实际盲目追求高消费。当然,也不可否认,一些消极的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崇尚物质消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在大学生中也有存在。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消费欲望的恶性膨胀与经济能力不堪重负的对立,也凸显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三、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策略

1.从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出发,把科学消费观教育视为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两课”教学中把科学消费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手段,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消费观。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2.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方式

“俭而有度”是指不过分节俭,消费与个人的收入、财力相适应。这种消费观念略高于节俭的消费水平,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它既不是禁欲主义的,又不是享乐主义的,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物质消费,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消费,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毕竟是单纯的消费群体,还没有创造就没有理由浪费,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克服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

3.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篇14

1.学校消费调查报告XXX学院,学生消费人口多、消费集中,有一个较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就所见所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市场、消费不当等问题做了一个《关于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2.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