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1 17:0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篇1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学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等进行不断的反思,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它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决方法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反思的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实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

3.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4.反思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

篇2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障碍情景;多种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20-01

在地球成为“地球村“的今天,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新课改要求加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改变口语交际教学”软“的状况。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任务就越发重要与迫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其实是一项实践性教学。其难点是营造好师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明确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定的规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方法:

一、创设情境,情感带入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依据小学教学形象性、欣赏性、感悟性等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感人的影像,绘声绘色的表演等交际实践活动,把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所以,我们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参等资源,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的眼睛“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走进学习氛围。

另外,我们要注意在创设交际情境时(尤其低学段),尽可能地要回归生活,更多地谈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心理恐惧,积极地投入到交流中来。

二、精心抛问,鼓励质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提问要讲究一个“巧”字,既要掌握提问的时机,又要讲究问题的难易适度;既要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出于积极思考状态,又要寓教于乐。不仅如此,还应努力让学生做到,敢于提出质疑,对于发表独特见解与观点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这样做,学生内在的潜能更好地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张扬,学习空间也得以开拓。

三、创设“障碍”情境

孩子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的小脑袋中存在着无数的问题,对一切事物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创设“障碍”情境,适当的“拔高”问题,他们的思路会更活跃,兴趣会更浓厚,联想会更丰富,表达会更自如、畅快。“障碍”的设置,其实是为小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与组织技巧之路提供了“无障”的保证。

四、学会倾听,乐于互动

在情感态度方面,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等要求,其中,重点是要学会倾听,主动学。第二学段进一步提出“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口语表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就像新课标要求的那样,训练学生尊重说话人,根据说话人的见解,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口语表达达到互动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这项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我们国家独生子女的增多,更多孩子“自我”意识强烈的趋势下,有了训练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与引导。

五、多种评价,实现目标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上,要为学生口头表达创造性的发展提供时间空间余地。这样,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教师评价,还可以是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在互评中,学生理清了思路,总结了规律,发现了不足,掌握了技能。教师也要大胆的把自己的交际内容,放到评价的平台。这样的一堂口语交际课,才是“含金量”十足的实践课。

六、说写结合,提高能力

在学生口头表达成熟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所说写成一段话,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拔高要求。说写有机结合,有效地深化了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双向能力。有时,这也会成为老师的意外收获。

总之,口语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基本的语言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活中最基本的交际形式,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受语言交际的愉悦和快乐,又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篇3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学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等进行不断的反思,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它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决方法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反思的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实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

3.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4.反思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

5.反思教学评价

篇4

一、设置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避免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乌鸦图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形式的乌鸦视频,让学生对乌鸦进行描述,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乌鸦宽宽的嘴壳。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对乌鸦进行总结,教师说道:“乌鸦的外形不是特别漂亮,但是乌鸦十分聪明。”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问道:“为什么乌鸦是聪明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第一页上只有四个字“乌鸦喝水”,并且教师将“喝”字?O置为不同的颜色并扩大其字号,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大声朗读“乌鸦喝水”这四个字,着重观察学生“喝”字的发音。在这样的情景导入中,教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讲授书本知识的单一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尤其当教师一味讲解书本知识时,学生会由于内容的枯燥而出现跑神等状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注重情景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领会秋天的意境,教师为学生播放秋雨的Flash动画,并辅以课文朗诵的音频,为学生营造秋雨绵绵的意境,学生被声音与动画带入到秋景之中,很多同学参考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仿佛自己置身于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小雨和瑟瑟秋风之中。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总结一下这些颜色对应什么事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朗读,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提出:这些颜色可以用什么词概括表达?很多学生纷纷发言: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等。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第二段,并注重本段中的动词,探讨其特点。在恰当的情景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5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在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无可奈何地坐在教室里,思绪却云游四海;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声音却无法叩响学生的心灵。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学生有厌学甚至逃课的现象,班上少有的几棵好苗子也是“势单力薄”,他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先被影响,后被同化。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突破解这个难题,就应要根据技校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功夫。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强调三个着眼

技工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其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需要、适应生活而服务,所以,技校语文教学应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以致用,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二是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三是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需要的责任。

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技工培养中的真正作用。教材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技校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

2、突出实用性教学内容,提高两种能力

教师应把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是口语能力。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就业中,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较窄,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人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第三,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的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的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是写作能力。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求职信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技校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动起来

目前技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都是绝对的权威,把语文课堂变成了独角戏、满堂灌,结果是,老师上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语文教学走进了“费力、无趣、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转变角色当导演,教师少讲,学生多练,以“少即多”为原则,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还原学生的“演员”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学走向“轻松、有趣、高效率”的兴趣之道,师生都将获益多多。

一是教师少动手,让学生多动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是教师少动嘴,让学生多动嘴。语言是人交际沟通的主要桥梁。技校学生由于受“我是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理影响,自卑懦弱,长期以来,在课堂上养成了发言与我无关,那都是好学生的事的心理习惯,所以不愿意主动发言。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是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动脑。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深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走马观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下马赏花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淡化分数考量,侧重语文能力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