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范文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31 16:27: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设备市场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 海外市场 众筹 推广

一、众筹及产品众筹

众筹,英文名字是crowdfunding,一般也称为“大众筹资”,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依靠众人力量,将群众闲散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为企业、新产品等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众筹网站首先是国外发展起来的,Kickstater、Crowdcube、Lucky Ant等是国外著名的众筹网站。

产品众筹,是指企业有新产品开发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得投资人的资金帮助,当产品能够对外销售时筹款企业按照筹款时的约定,将所开发出来的产品提供给投资人,在提品时一般是无偿或以低于成本价的形式提供的。产品众筹的对象是还未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实现的一种预售行为。

二、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推广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很多企业并不是因为缺少资金而进行产品众筹的,是为了使用产品众筹这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通过这种预售行为获得第一批客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营销方式也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海外市场推广中,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推广,是必不可少的营销方式。在海外市场中利用产品众筹方式对医疗设备进行推广,是互联网推广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且越来越多的朝海外发展的医疗设备企业都开始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推广。产品推广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资源,因此医疗设备在海外市场上可以选择一家当地众筹平台与之合作进行推广。医疗设备利用众筹方式进行推广可以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扩大产品影响力的同时能及时获得医疗产品反馈的建议,培养出第一批客户。另外,参与医疗设备投资的人是当地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拥有较为成熟且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但在产品众筹推广之前还需要进行优劣势分析,充分了解海外市场产品众筹推广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分析:在海外进行产品众筹推广过程中,和当地众筹平台、媒介等进行合作,在语言、文化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当地众筹平台、媒介等更加了解产品推广中的流程,使医疗设备推广方式更加符合当地人群的需要。且当地的媒介都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能够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医疗设备的影响力。

劣势分析:医疗设备在进军海外市场时,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再加上医疗设备专业性较强,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医疗设备推广过程中需要和众筹平台、媒介等进行合作让他们协助进行产品推广,媒介推广中增加一个客户就会得到相应的提成,但有些媒介为利益所驱动会进行造假,因此推广信息中数据真实性会受到一定的质疑。

三、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推广方式

(一)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步骤

除了利用海外当地众筹平台进行产品推广的优劣势外,可以用产品众筹推广指定相应的推广计划,主要计划步骤有选择众筹平台、设定众筹目标、医疗设备众筹包装、指定推广策略等。

1.选择众筹平台。海外市场推广中众筹平台选择十分重要,我国很多企业一般偏向于Kickstarter、Indiegogo等,因为这些平台信誉度较高、项目审核严格、影响力大。

2.设定众筹目标。是海外众筹的第二步,如文章中医疗设备进行产品众筹主要是为了进行推广,扩大医疗设备的影响力。

3.包装产品。比如拍摄医疗设备宣传视频、提炼出医疗设备优点和特色、设计出宣传主题等。

4.信息。将相关产品信息在众筹平台上。

5.推广信息。这是众筹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产品众筹效果。

(二)众筹推广方式

众筹推广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流量和转化率。

1.提高流量。流量分为两种,一种是站内流量,另一种是站外流量。(1)站内流量提高方式。Kickstarter中环境较为公平、宽松,因此医疗设备获得站内流量较为容易,只要产品有足够的创意,依靠其产品良好的表现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排名。另外,还可以和网站官方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主动推荐的机会,增加产品的医疗设备的站内流量。(2)站外流量提高方式。站外流量则需要和媒体、社交网站等进行合作获得较高的流量。如下是媒体和社交网站的选择方式:新闻媒体的选择:医疗设备的研发是为了给人们医疗保健提供一定的服务,因此可以选择海外地区中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体如CNN、《TIME》(时代周刊),特别是目的地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如印度的《The Times of India》(时代周刊)、意大利的《II Sole 24 Ore》(24小时太阳报)等,对医疗设备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其可信度,扩大影响范围。社交媒体的选择:Facebook、Twitter是影响力较大的社交网站,特别是Facebook,其影响力更大,且转化率也较高,因此可以选择Facebook,将医疗设备相关信息通过Facebook朋友圈转发出去,当有人对此感兴趣时就会进行点击和转发,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也能扩大其影响范围。除了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外,也可以在视频网站如YouTube上播放医疗设备的相关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到医疗设备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和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医疗卫生门户网站等进行合作,通过搜索引擎提高医疗设备的热搜度,通过医疗卫生门户网站等的宣传提高医疗设备的公信度和权威性。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和中国的生活节奏等有所不同,他们不会每天都刷朋友圈,即使刷也是选择周末,但每天都会看邮件,因此医疗设备在众筹期间进行宣传推广时切不可忘记邮件营销。在利用邮件营销时要做到:提前建立相关用户数据库;对潜在客户群体进行定位;利用邮件营销实现5%的精准的人群Email转化率;维护客户关系;转化客户习惯,这也是邮件营销的最终目的,当客户习惯朝着医疗产品规定的方向发展时,说明该产品营销已取得成功。

2.提高转化率。转化率提高可通过一些优惠活动、客户维护等手段实现。根据医疗设备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活动,吸引已有的客户将医疗设备产品推广到其亲朋好友处,如打折、推荐、转发/购买抽奖等活动等,当客户向亲朋好友推荐了产品后再次购买即可享受一定优惠,亲朋好友转发相关产品信息后购买产品时也能享受一定的优惠。这种方式是海外产品众筹推广中效果较好的方式,也是大家公认的推广方式。在海外市场上购买过众筹产品的客户再次购买的概率非常大,因此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转化率。

海外客户十分注重产品功能和服务,因此一定要做好客户维护工作。客户咨询就说明其对产品感兴趣,因此客户在咨询相关产品信息时给予耐心的解答,尽早促进客户购买行为。

四、结语

海外市场产品众筹推广方式和国内市场有所不同,因此在医疗设备进行产品众筹推广中一定要根据海外市场特点和地文化习惯等制定出推广策略,满足海外客户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销量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为无锡市海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2007年宇慧源MAdExTM共监测了百余种专业医疗杂志,从全年结果来看,专业医疗杂志上投放的广告种类颇多,除了主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药品,以及杂志自身的推广广告和展会广告以外,各类新兴的医疗相关行业,如医疗专业网站(如迈视达康、中国知网、搜狐等)、医疗IT服务供应(包括医疗信息解决方案、智能管理系统、电脑、打印和显示器厂商等)、医疗营销服务(包括广告、咨询、设计、认证等公司)、医疗教育等也都会在专业医疗杂志上刊登广告进行宣传,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医疗设备广告投放主数量近300家,表现出厂商对专业媒体广告的充分重视,也说明了广告投放竞争的激烈程度

2007年在专业医疗杂志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达到600余家(见图1),其中医疗设备广告主数量最多,有近300家,其次是药品广告主,也有130多家。由此可见,虽然医疗行业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与普通日常消费品不同,但是广告对于厂家来说同样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但是,从我们对各个杂志的了解来看,各杂志广告投放位置有限,尤其是最吸引眼球的封面、封二、封三、封底(部分核心期刊杂志的封面甚至不容许刊登广告),所以说明在有限的广告资源里,各个厂商的资源争夺之战其实比较激烈。

二、医疗设备广告投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厂商过度注重展会效应(销售导向),而忽略营销导向的品牌塑立;资源过度使用和资源过度闲置说明行业广告投放的不合理性

从宣传密度上来看,4月份和10月份是医疗设备广告刊登最密集的两个时段。这与国内两个大规模医疗展会在4月份和10月份召开有很大关系。而1月、5月、7月、11月是投放密度相对较低的时间段,除了展会原因以外,也与一些杂志是双月刊且大部分双月出版有一定关系(见图2)。

从广告投放金额来看,4月和10月的金额上升幅度远远高于投放次数上升幅度,由此可以看出,医疗设备广告主在这两个时间段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譬如,将原来内页单页投放改为双页对开投放,原来的正文前或后的广告位改为封面、封二、封三或封底等关注度高、价格也高的好位置等(见图3)。

从医疗设备平均单次投放费用来看,也基本是3-4月和10月单次费用高出平时月份,而药品的平均单次费用则全年恒定(见图4)。

这凸显了大部分医疗设备厂商比较注重展会效应,除了展会期间投入较多的活动经费外,还同时在媒体上也密集投放广告。其实这里对于厂商来说有几个误区:

一是忽略营销导向,注重销售导向。对于医疗设备及其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来讲,根据宇慧源对广告的研究,这类产品是一种购买周期较长的产品,企业媒体策略应该是从行销的角度考虑的,如旨在建立企业形象或品牌形象,所以应当采取“持续式”广告投入模式或媒体行程模式,即不断提醒人们的记忆、达到长久的名牌效应、建立和巩固知名度。而目前大部分厂商采取的是“栏栅式”媒体行程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竞争激烈,产品的购买周期较短且周期明显,消费的季节性明显的产品,是销售导向的。

二是大家都选择在媒体干扰度最强的时候争夺广告位置,其实是造成投放一定的无效浪费。比如在投放最多的10月份,投放广告支数最多的杂志达到58个广告,在3月份投放最多的杂志广告达到49个,4月份达到41个;而在投放淡季的2月份,投放广告最多的杂志也才只有19个广告,和最多的10月差了3倍。

三是对于媒体经营来说,也彰显不利。部分专业媒体在投放淡季出现很多空白广告版面,这无论对于厂商还是对于媒体来说,都是很大的浪费。资源的过度争夺和资源的过度闲置,实际对广告主和广告经营商来说,都是“双不赢”的。

三、在设备类广告投放中,不难看出一些大手笔

从投放位置来看,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由于资源有限,投放数量不多,且基本都被医疗设备以及药品广告所占据,其他位置中,医疗设备和药品投放位置最多的是正文前插页位置。此外,跨页对开这种广告形式基本只有医疗设备广告主大量使用,其他类型广告,包括药品都较少或没有。(见图5)

四、不同类型专业杂志的广告投放侧重点不同,价值不同

宇慧源MAdExTM监测的百余种杂志根据其主要读者不同分为六种类型,即超声影像类(主要面向超声科,如《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肿瘤放射类(主要面向放射科,如《临床放射学杂志》等)、监护类(主要面向ICU/CCU,如《中国急救医学》等)、设备信息类(主要面向设备科,如《医疗卫生装备》)、管理类(面向医院院办管理层,如《中国医院院长》等)和综合类(面向各类医护工作者,如《中华医学杂志》等)。

从广告投放产品来看,药品根据其功能主要投放在肿瘤放射、监护和综合类型的杂志上,设备信息类和管理类杂志少有涉及;而医疗设备广告则是在设备信息类杂志上投放最多,其次则是在超声影像类、监护类杂志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投放(见图6)。

从投放收入来看,设备信息类杂志虽然数量最少,但是广告收入最高,这与这些杂志的市场化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从印刷版面、撰稿的灵活度还是从版面设计、市场化运作来看,设备信息类杂志都走在各类杂志最前位;其次市场化运作较好的杂志是综合类杂志,另外由于综合类杂志面向所有医护工作者因而发行量最大,导致其广告价位也很高,所以广告收入也很高;肿瘤放射类、监护类、管理类和超声影像类杂志广告收入其次(见图7)。

从平均收费来看,设备信息类和综合类杂志价格最高,其次为管理类杂志;肿瘤放射类、监护类和超声影像类杂志广告价格相对低廉(见图8)。

从千人成本来看,效率最好的杂志是综合类杂志,千人成本最低;其次为管理类杂志;其次为监护类杂志、设备信息类杂志和肿瘤放射类杂志;超声影像类杂志千人成本最高(见图8)。(注:千人成本CPM=广告收入/发行量X1000)

那么,对于广告主,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医疗行业广告主,在专业医疗杂志上刊登广告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专业医疗杂志是有效与大量专业受众沟通的工具。例如2007年医疗器械类产品在宇慧源监测的近百份专业杂志上的广告投入总额是3,558万元左右(根据刊例价格计算),可到达大约18,142家三级及以上医院,平均每家医院的年费用是1,961元,而每家医院有很多医师,平均到每个医师的费用则更少。

篇3

近期,随着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试图开启物联网2.0时代的大门。相较于物联网1.0时代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模式,由可穿戴医疗设备带动的物联网2.0时代,正在致力于突破孤岛,实现各种应用的互联。而在亚健康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观念日益普及下,可穿戴设备也在成为唤醒医疗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可穿戴医疗的前景很美,但其价值并未真正显现,已面世产品与用户的实际生活仍有距离。

不得不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首部保健用品蓝皮书《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人体处在亚健康状态,就极有可能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以说,亚健康就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状态。

欧美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和普及“亚健康概念”,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规模及严重程度,已不容我们乐观,特别是企业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强脑力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尤为严重和普遍。

幸运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即使是癌症,如果及早发现,有效治疗的话也是可以被治愈。那么,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呢?

幸运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采用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创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打破原来的状态。

例如: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到人体血压、血脂过高时,能警告用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传感器负责监督人体每天的锻炼情况;环境传感器负责监控人体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有无吸烟和环境污染等);最终,通过三类传感器的有效配合,很好地控制疾病。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

正因为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

健康管理理念的兴起使可穿戴医疗有了广泛的需求基础。从苹果UP手环到谷歌眼镜,涵盖了健身、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预言“可穿戴医疗革命”即将引爆。

医疗: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从2013年起,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开始出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穿戴心电马甲、可穿戴式血压计……这些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最热门的移动产品。2014年5月,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举办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与智慧健康”专场,其设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展台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2014年5月,可穿戴设备领域出现了几件重大的事情,一是Google 1.3亿美元领投大数据医疗Flatiron Health,以及苹果招募医疗人才(苹果公司过去一年至少已经从生物医学领域挖走了6位一流专家。5月29日上午,英特尔也在Re/Code大会上推出了智能T恤产品。

这款T恤,是由英特尔之前收购的AIQ公司开发的。T恤搭载Edison芯片,采用可拆卸电池供电,方便用户清洗。同一天,三星也了一款名为Simband的可穿戴医疗平台。这款产品与现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采用正方形外壳和大号的彩色触摸屏,并且配备Wi-Fi和蓝牙模块,可监测心跳和含氧水平。

正因为有如此多种类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2014年也被称为“可穿戴科技之年”。也正因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有专家预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是引爆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它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也许就在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 Topol 在他的新书《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将可穿戴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

据IDC估计,到2020年无需人工操作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总数将超过300亿个,而能连接上网的各种“小玩意”则会多至2120亿个,其中有近2/5属于医疗领域。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到2015年这一市场预计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

探索怎样的商业模式?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医疗领域,一直都是各种新技术觊觎的重点市场,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美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则达到了2-3万亿美金,占到美国GDP比例的17%左右。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可穿戴设备正在通过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和能源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无线、人体芯片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在市场上掀起热潮。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不过,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期或推广初期,且价格偏高,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以“互联网基因”来定义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当然目前价格偏高的价格还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硬件粘住客户,以及如何利用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比较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通过设备销售来完成价值转移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公司开始通过服务模式的改进向用户、企业、科研机构、医院、医生甚至保险公司来收取费用。下表就列出了一些衍生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寻找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尤为重要。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由硬件、应用、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虽然技术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可穿戴医疗作为未来移动互联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

普及尚需时日

医疗穿戴设备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的特点为医疗穿戴设备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除了用于个人医疗保健和生活运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外,用于医生护士临床治疗和监护的移动式可穿戴设备仪器,也在陆续应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末),中国投入医疗穿戴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达到420家左右,国际上则达到2000多家。但是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很多公司推出的可穿戴医疗产品销售状况并不乐观。比如浙江嘉兴统捷科技研发的针对中老年人的手机手表式健康检测远程跟踪监护器“腕宝”,因自身产品因素,通过网销及直销的模式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如三星智能手表的销售数据显示,其日销售量仅为800~900台,远低于预期,其中价格昂贵是主要因素。九安医疗为了提前布局前端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曾重磅推出的iHealth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并不大。九安医疗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4.07亿,同比增加14.46%,其净利润为亏损834万,同比下降219.52%。其主要是外销的iHealth产品账款坏账达到383万。

同样在美国,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利润也并不乐观。2014年1月份曾有报告称有1/3的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之后6个月内即停止使用。美国的一些医生指出,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都集中在记录步数、估算消耗的热量以及跟踪用户的睡眠质量等方面,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记录许多用户的活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却难以帮助人们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也正因为如此,耐克公司就在前不久宣布裁减可穿戴硬件团队。

篇4

已被蓝牙所包围

Bluetooth SIG首席营销官卓文泰(SukeJawanda)表示,“蓝牙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至今,蓝牙设备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过90亿件。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带有蓝牙技术的产品,从平板电脑到运动鞋,甚至医疗设备,蓝牙几乎无处不在,以蓝牙为核心技术的应用设备现已逐渐形成全球互连的智能网络。此次蓝牙世界无线大会将致力于支持和鼓励开发者与我们的成员合力创造一次创新狂潮,开启智能时代,共享智能生活。”

在1998年蓝牙创始机构(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只有5家加盟企业,发展至今15年,蓝牙联盟组织已经增加至18000个成员,而其成员仍以每月200家的速度增长。自1999年开始蓝牙设备市场,全球已经销售出搭载蓝牙的设备90亿个。2010至2012的两年间,蓝牙产品数量增长了79%,其中搭载蓝牙的音频设备实现了451%的井喷式增长。预计至2018年,将会销售蓝牙设备320亿个。

创新与蓝牙依存

自2010年7月起,蓝牙开始采用全新的核心规格――蓝牙4.0版本。蓝牙v4.0继承了蓝牙技术无线连接的所有固有优势,同时增加了低功耗和高速的特点。制造商和消费者可以根据设备的功能需要,选择激活设备的一种或全部蓝牙功能。蓝牙无线技术低功耗版可以达到1mW的超低功耗,而在蓝牙无线技术的高速技术的传输速率则可达600Mbps。此外,如需要大传输距离,蓝牙设备连接最大可达到100米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被最大程度上的开放给SIG成员,而其开发成本与开发门槛都相对较低。在大会上,Bluetooth SIG首席营销官卓文泰为与会人介绍,一位17岁的女孩在物理课作业中,利用蓝牙无线技制作出一个心电图监控装置。可见,蓝牙无线技术开发非常容易。而蓝牙Bluetooth SIG,也欢迎更多的成员加入研发团队之中。

篇5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 可行性研究

课题项目:潍坊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研究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新形势下,许多医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以改善就医环境和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而大型医疗设备往往资金投入量大、使用运行成本高、对病人医疗费用的增长有较大影响。可行性分析是在决策阶段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分析论证工作,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因此,为防止盲目购置和重复建设,必须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分析。

一、现状分析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为“可行”而研究,可行性研究沦为形式

相当一部分项目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先立项后论证,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尽可能搜集所需资料为项目可行提供有力论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领导权利意识重,搞“一言堂”,参加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只能围绕领导意图来开展研究工作,给出可行性研究结果;二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有关部门审批和银行贷款的依据,为了争取有关部门的批准和筹集更多的项目资金,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为得出项目可行的结论而拼凑事实,这就使得可行性研究失去了本意,成了为“必行”而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组织架构不规范

可行性研究小组需要由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如:临床医学专家、设备技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对设备购置项目从各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论证。可是,有些购置决策根本没有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组,只是由相关部门凭主观经验编写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滥竽充数。有些项目虽然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小组,但组成成员不是缺少技术人员,就是缺少经济人员。这样的小组在进行分析工作时,往往偏重自己专业范畴内的可行性研究,而不是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运用科学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论证,因而导致结论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全面

一些项目缺乏对关键环节的可行性分析,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有意避开对不可行环节的研究,如:有些项目无有资质的设备技师却不进行组织可行性分析,硬性上马;有些项目对周围环境有明显污染或放射问题,却避而不谈;有些项目受制度或未来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大,却缺少或根本没有风险分析的内容。

(四)运用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

有些研究工作在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时,为高估收益、缩短投资回收期,而选择次要和辅助评价指标,回避主要指标;在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时,往往夸大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只进行定性分析,很少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内容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以前,通过对设备的市场需求、设备选型、盈利能力、环境影响等,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投入使用后取得的财务收益、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行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购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一)投资必要性

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医疗设备购置的前提,首先要做好市场研究,了解设备适应的病种在当地的发病率、病人来源情况、本地区同类设备的数量和设备利用程度。前瞻性地考虑设备是否与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是否有益于填补区域空白,重点学科建设,新业务增长等。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须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满足或超前于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的需求,符合医院技术层级日渐提升的发展趋势,寻求经济效益与科学创新价值的平衡点,实现临床与科研共赢。可选用定量指标:装机后本区域每百万人口装机数、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本地区医疗收入的比率、本院拟购设备适应病种的专家数量、床位数量、病床使用率等。

(二)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设备的技术革新也随之加快。医疗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耗材采购、维修材料供应的良好途径是设备正常使用的保证,这些均应列入可行性论证范围。除技术水平的相对先进性,还应充分考虑技术革新的速度。选用指标:预购置设备所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与医疗上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的一致性。

(三)财务可行性

在可靠的成本分析(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收入测算(由于政府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收入测算的关键是对设备工作量的有条件、有根据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指标分为静态指标(投资回收期法、年均投资报酬率法、投资贷款偿还期法等)和动态指标(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由于动态指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所以在实际评价时比静态指标更具说服力。动态评价方法中的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是财务可行性分析普遍采用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净现值法是把科学预测设备购置后的收益,通过基准贴现率计算为现值,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决定是否购置;而内含报酬率法是计算出资金流入现值总量与流出现值总量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与基准贴现率进行比较,以此判断方案优劣,并通过这种方法来明确方案的实际收益率,故在实际应用中,内含报酬率法比净现值法更佳。若采用的各评价指标均符合预期目标,则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若均不符合,则应放弃购置。当主要指标与次要、辅助指标有矛盾时,应以内含报酬率等主要指标结论为标准,若主要指标符合,而次要、辅助指标不符合,则说明该方案虽具财务可行性,但存在一定风险;反之,应放弃。

(四)组织可行性

大型医疗设备的安置必须符合医院环境总体布局的要求及环保要求,这就要充分了解医院的总体布局、设备安装地点及环境要求,如:配电、通风、降温、有无排污和放射问题等及解决措施。工作人员定期进修或培训,包括:诊断医师、技师、护士、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保证仪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医院应加强自己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解决绝大多数的机器故障问题,降低费用、节约资金。

(五)社会可行性

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除了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外,还会产生一系列外部效果,即社会效益。体现在:

(1)购置的设备开展的项目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或能给本地区患者带来就医便利。量化指标:患者因本地无同类设备而赴外地就诊需花费的开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100%。

(2)购置的设备能明显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诊疗效率,增加病人接待量,带动相关科室收入增加。通过对设备检测速度分析,预测出在单位时间内新设备的病人接待量。量化指标:预计年使用人次数×预计使用者住院比例×平均住院收费额 。

(3)购置的设备能提高医院的科研、教学水平与效率。可采用应用成果、新技术、科研论文数等指标加以衡量。

(六)风险及敏感性分析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就是风险,引起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例如:投资实现后有关制度和政策的变化、高级换代产品的出现,医疗业务量的稳定程度,利率或物价水平的大幅变动,可行性研究中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等,对设备购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确定由于因素的变化影响购置决策的程度。

敏感性分析是对影响购置决策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测试的一种模拟性分析。在可行性分析中,所依据的往往是一些预计的假设或前提,这些预期值同日后的实际值存在差异,有的差异很大,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都会对决策后果产生影响。如,计算年收益率的变动范围,保证净现值为正值;测算投资保本点,确定收入的最低限和支出的最高限。 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选取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方案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方志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6

可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设备(眼镜、手表、腕带等)。

可穿戴技术,是指被整合进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科学技术,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和连接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等。

1 发展概况

1.1数据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1)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2)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3)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4)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5)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功能性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6)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

(7)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8)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1.2观点

(1)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日益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生活。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存在的空间。

(3)可穿戴设备对于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冲击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几年内,这种冲击将可能给其他形态的产品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颠覆式的、革新性的。

(4)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5)可穿戴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可穿戴市场广阔的前景已经引起部分巨头的高度关注,英特尔等已经开始布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2 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

2.1市场出货量

图1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图1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接下来将会成为市场热点。

2.2市场规模

图2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图2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升温将逐渐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其产品兼具时尚性与功能性,可穿戴设备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2.3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图3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图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消费者调查

3.1消费者的认知度

图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相比于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显得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未来,随着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用户认知度尤其是网民认知度将不断提升。

3.2消费者期望的功能

图5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期望功能占比

图5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极大的存在空间。

3.3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图6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关注因素占比

图6数据显示,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尚处于孕育阶段,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

3.4消费者的购买力

图7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

3.5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数据显示,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暂未出现明星级引领市场的可穿戴设备,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穿戴设备也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也将不断提升。

4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

如图9所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和智能纽扣等。

5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展望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可穿戴设备概念渐现,资本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相关厂商将会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将促进可穿戴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微型化、材料、续航、交互、感知等方面将有所突破。对于可穿戴技术相关专利的布局与争夺,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表现。

篇7

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中国软件产业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就成为了东软集团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未来五年,云服务和大数据将对东软的业务持续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刘积仁表示,作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软件服务公司,22年来东软始终对未来有着自己的判断。

那么云服务和大数据要如何在东软落地?

变现资本市场概念

从2013年初7.5元的股价起步,至10月中下旬,东软集团(600718.SH)的股价一度冲高18.35元。其股价上涨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概念追捧。

“动态监控身体状况,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以及与后台进行实时交互是东软集团智能手表的三个功能特征。”刘积仁向《英才》记者解释:运用腕表进行数据搜集,再把相关信息交给云端进行分析处理,东软集团的腕表是撬开大健康市场的“开山斧”。

随着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消费终端的推出,可穿戴设备引起了市场的热切关注。一时间,引得谷歌、苹果、英特尔、微软等巨头开始磨刀霍霍。

“东软集团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健康腕表等可穿戴设备,同时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和日本电子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嵌入式电子软件产品,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一份来自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进步和用途深入,东软集团将会直接受益。

“可穿戴设备”热潮似乎才刚刚开始。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报告预测今年科技行业的10大发展趋势,可穿戴设备名列其中。该机构称2014年将是可穿戴设备“井喷”的一年。

对东软来说,这口“井”早就被打开了。2011年,东软集团的智能腕表就已经上市。只是这种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手表,目前主要销售方式依然是与健康管理服务捆绑。

“我们还有一款正在研发的产品,未来可以放在房间中对人体健康程度进行监测。”刘积仁告诉《英才》记者,未来的十年,大量的、无感知的传感器将会监测人们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巨大市场。

切实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更加接地气,让服务于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受到了追捧。不过,一位IT观察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可穿戴设备首先要从时尚类产品进行普及。在大多数人对可穿戴设备有了普遍的认知后,与医疗健康领域相关的产品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利润增长瓶颈

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前端,腕表、益体机等设备为东软集团收集、分析以及回馈信息提供基础性作用。这些只是可开发的健康管理矿藏的一角而已。

“往前几年,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没有办法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只能做准备。”刘积仁对《英才》记者表示,借助技术更新,东软集团已经开始将未来的重点聚焦于健康管理领域。

从1991年开始,东软集团从最初的以系统集成为主,逐渐发展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在政府、电信、医疗、能源、教育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客户和项目经验;同时,集团的另一块业务——CT等医疗设备也达到了世界水平。

2012年东软集团实现营收69亿元,净利润4.6亿元。相比2011年营收增长了21%,但净利润却只增长了9.41%。

“现在的人力成本每一年都是以12%-13%的速度增长。”占据总营收近70%的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正面临着利润增长瓶颈,而人力资源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公司的利润,这是刘积仁担忧的。

好在,东软集团在医疗领域所积累的优势正逐步显露。有5000多家医院使用了东软的设备和软件,成为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IT提供商。

布局健康管理

全世界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的刚性需求,医疗费用会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中国未来的医疗问题会变得更为复杂,人口多,国家没那么富裕,所以就会有另外一种需求,即对疾病的预防,一定是比医疗更为重要。

2010年,东软集团与海南省澄迈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软件园区建设和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项目上进行合作。“海南现在开始要变成一个养老、度假、休闲、养生、旅游和医疗相结合的区域,政府非常支持这个项目。”刘积仁说。

据了解,仅2012年东软集团就与14个城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3年新增有意向合作的城市包括徐州、本溪、锦州、韶山等。同时东软集团还不断完善健康云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在沈阳、天津、北京、长沙、合肥等地建立了熙康健康管理中心。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东软集团已建成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并向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卫生室延伸的大联盟、医联体,向他们提供信息化服务和数据共享等。

篇8

亿仕登(01656.HK)于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1,891倍超额认购,是今年超购倍数最高的新股,亦为香港历来超购倍数第五高。亿仕登每手中签比率为39.81%,一手难求,是近年「最难抽的新股之一。不过,亿仕登股价表现却不及其认购反应般热烈。该股除上市首日曾最多升三成之外,其后两个交易日均下跌,更失守招股价1.25港元。本周一(16日)收报1.08港元,较招股价低13.6%。

|仕登主要提供运动控制、工业计算及其他专业工程解决方案,其产品可适用于多种行业,包括医疗设备、机器人、能源、汽车、电信及铁路等,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未来在中国及亚洲新兴市场将大有作为,不妨视近日股价下跌为低吸良机。

七成收入来自中国

截至去年9月底止九个月,亿仕登期内收入按年上升4.2%至1.91亿港元,主要由于集团的工程解决方案具竞争性,支持运动控制及工业计算解决方案收入持续增长。集团约七成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其次是新加坡,约占15%。

据市场研究指出,过去五年中国综合工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4%,在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等政策下,2015年至2020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进一步上升至7.6%。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上涨及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因此可预计中国将加快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对亿仕登而言是相当有利的市场环境。

人民币贬值利出口

篇9

未来,患者在家里利用手机在线,就能让大夫远程看病,而医生利用手机软件,则可查看患者的各种体征进行诊疗。业界专家认为,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7大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

“4G”,为无线远程医疗提供可能

4G时代,移动通讯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全球公认4G具有四大特点:传输速率高、时延短、容量大、图像高清。4G速度有多快?4G将是目前3G传输速度的50倍,下载一部电影只要3分钟。4G图像有多清?相隔千里一样会诊,手术者心脏起搏和血液流动都能高清可见,甚至患者对方的神态、气色等信息都能准确捕捉与传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优质的医疗资源与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综合医院排队难、挂号难、看病难,患者难于有效就医问诊,尤其是偏远地区,因医疗资源少,患者看病常要走上百公里的路程;另一方面,大量本应发挥作用的社区和本地医疗机构利用率不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今,4G网络能实时传输高清图像和大量数据及现场图像,这为远程快速医疗的实现提供可能。以后,患者在家中或社区医院,通过4G网络就能与专家进行高清视频问诊,省时省力又省钱。这对于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我国而言,现实意义很大,缓解了边远地区缺乏高端医疗人才的难题。

传统的远程会诊,无法实现介入影像资料的实时、清晰和便捷传输,只能是专家之间进行口头交流,但对于冠心病之类的诊治,必须依靠高清造影作为诊疗依据。以往这些数据远距离传输成本高、清晰度差,专家往往需要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时下,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江苏移动公司合作的“4G远程医疗系统”正式启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冠心病高清造影影像的实时数字化采集和远距离视频传输,以及高清影像的多移动终端实时接入会诊。利用这套系统,专家不需要亲临现场,只需在远程观看实时诊疗视频画面,就能指导偏远地区的医院进行冠心病远程会诊,双方医生可通过视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针对病患的CT影像共同商讨、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专家会诊模式。

以华为智真远程会诊系统为例,据称其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技术,借用高清清晰的手术过程的实时编解码,甚至可使在手术室外场所的专家能观看到与现场主刀医生看到相同效果的整个过程。

4G远程医疗系统远不止在手术之用,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可大大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候诊时间,提升医院的接诊效率;通过移动通信、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利用4G技术,可用手机实时监测身体体征,高血压、心脏不好的患者,还能通过佩戴4G装置,在家里接受远程诊断,实时把血压、血糖和心率等健康数据传输到医院,让医院全天候检测病人变化。

远程医疗: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对于远程移动医疗的发展而言,2013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4亿元,比2012年增长30%,移动医疗市场呈现爆发式的迅猛增长。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专家称,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如今,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远程医疗产品的不断创新,移动医疗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远程医疗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下一阶段将逐步普及到社区,并最终普及到家庭,从而让居民尤其是居家的老人更加方便地获取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当前的“病后求医”逐步过渡到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服务。还有,将来远程医疗平台将与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做更强的整合,实现更强大的综合功能,并与区域医疗一起作为医疗保健的神经末梢,服务更多的人群。

未来,远程医疗的合理应用将实现“保健不出家,小病不出社区,社区不出大病”的长远目标。

尚有不少坎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在思想认识、技术水平、人才准备和经费投入以及营运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症状,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真正投入使用的还不足10%,远程医疗尚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

篇10

资本助力智能硬件百花齐放

市场研究机构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幅将首次滑落至个位数。与此同时,在全民创业的风潮下,政策、资金、人才都在向智能硬件行业倾斜。物联网、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根据谷歌搜索数据统计,在“黑色星期五”电商盛会期间,玩具方面搜索最多的是无人机。与此同时,智能机器人也逐渐进入普通用户家庭,无论是百度机器人还是阿里巴巴、富士康在日本开售的人性情感机器人Pepper,科技让机器人离普通人生活越来越近。

资本显然对智能硬件领域蠢蠢欲动。创新工场、红杉资本、IDG、真格资金等知名机构均已投资智能硬件企业。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从2013年起陆续通过投资进军智能硬件行业,直接促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格局。

产品从分散走向融合

作为2015年最火爆的单品,智能手表风光无限。Apple Watch让智能手表更加时尚,Android Wear的代表Moto 360二代和HUAWEI WATCH,也赢得不错口碑。国内智能穿戴系统同样加入智能手表战局。中兴AXON WATCH和映趣科技inWatch T都搭载了腾讯的TencentOS,该系统作为唯一适配微信、QQ的智能手表平台,具备极强社交属性。阿里巴巴YunOS for Wear则与沃邦合作,主打移动支付的PAY WATCH。

进入2016年,虚拟现实概念大放异彩。在国外,被科技界和游戏迷奉为神器的Oculus,预计在2016年第一季度推出。微软HoloLens开发者版本也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亮相,帮助用户与现实世界交互。在国内,腾讯推出的虚拟现实项目将基于TencentOS系统及最新的miniStation微游戏机,内容涵盖游戏、影视、社交、直播、旅游景观等方向,并提供内容分发以及支付体系。

此外,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体重秤等家居产品不断涌现,进入消费者日常生活。苹果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谷歌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和三星SmartThings,也在进行类似布局。腾讯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以及智能手表、微游戏机、虚拟现实产品和手机四大智能硬件领域解决方案。

系统平台之争升级

篇11

再过一段时间,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将不再以IT巨头的身份驰骋于国际商场。根据最新发展战略,这家荷兰公司正在将自己的主导业务推向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领域。

2006年8月7日,飞利浦宣布将减持LG・Philips液晶制造业务(该公司系飞利浦与韩国LG公司合资,以下简称LPL)中2.9%的股权。此前,飞利浦拥有该合资公司32.9%的股权。据悉,这笔交易最晚将在明年7月前完成。2005年12月,飞利浦已从LPL中减持了5%的股权。

这是荷兰人远离IT业务的最新一步。此前,飞利浦总裁兼CEO柯慈雷已经剥离了旗下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台湾冠捷电子)和大部分半导体制造业务(作价64亿欧元出售给美荷两国金融机构构成的国际财团联合体)。

其实,自柯慈雷2001年上任飞利浦CEO后,就拉开了公司转型的序幕――疯狂收购了诸多企业的医疗设备业务。那么,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将IT业务一一抛售?为什么又要不遗余力地进军医疗设备业务?如此大张旗鼓的业务买卖,能否把飞利浦推向又一个辉煌的时代?

柯慈雷奏响转型序曲

1985~1999年间,在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浪潮中,飞利浦精彩的新产品和新概念不断涌现,期间培养起来的技术实力不但确立了他们在业界的技术强势地位,而且使其开始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但是,技术驱动型的成长方式后来却成为飞利浦继续发展的一大桎梏。

2000年后,飞利浦发展举步维艰,不断亏损。此时,柯慈雷临危受命,担任总裁。新上任的柯慈雷首要任务就是把飞利浦由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变成一个市场驱动型公司,因此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了飞利浦转型的序幕。

国外媒体开始并不看好柯慈雷的改革之举,他们对此戏谑地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飞利浦转型故事的版本就像它生产的电动剃须刀品种一样多,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说法稍有夸张,但也道出飞利浦屡次转型不成的境况。

飞利浦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的品牌形象都是摆在柯慈雷面前的事实,因此转型成了扭亏为盈的唯一出路。

2001年,飞利浦开始实施名为“迈向一个飞利浦”的计划,旨在简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提高效率。同时,飞利浦将众多生产部门精编为五个,分别为医疗系统、家庭小电器、消费电子、照明及半导体。2003年,飞利浦又把对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到2004年9月,飞利浦引入了新的品牌承诺“sense and simplicity”(精于心,简于形),作为强化其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及向市场驱动型企业转变的又一重要推力。

一连串的动作为飞利浦的转型做好了铺垫,也使其在2003年下半年扭亏为盈,2005年全球运营利润达到17 .7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10%。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柯慈雷时代是飞利浦有史以来变革最大的时代,同时也为公司战略转型打开了局面。

不当业绩波动型公司

行业观察家认为,只顾技术不顾市场变化而赢得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型企业既需要技术不断革新,也需要随着市场变化的脉络不断变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转型的巨浪所淹没。所以,飞利浦战略转型刻不容缓,甚至一些目前还在盈利的业务也被柯慈雷纳入剥离的清单。

8月4日,飞利浦宣布出售大部分半导体业务(仅保留该业务19.9%的股份)就一直处于赢利状态,2004年、2005年的税前利润分别达到5.58亿欧元和4.57亿欧元,但并未达到董事会要求的利润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年收入达到50亿欧元的条件。

据悉,全球芯片市场波动较大。2001年全球芯片业遭遇寒流,跌入了近20年来最深的低谷,此后的几年一直在谷底徘徊,直到2005年才有短暂的复苏迹象。但业内人士预测,该市场将继续落入波动期。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也认为,随着全球芯片市场增长速度的减缓,未来十年将有1/3以上的芯片厂商“出局”。 所以,飞利浦出售半导体部门恰逢其时。

出售半导体部门时柯慈雷公开表示,飞利浦将远离元器件和半导体等周期性行业所产生的收入波动,从而完成向更稳健、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业务转变。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飞利浦不断剥离IT业务。出售完显示器业务后,2005年将移动显示系统业务出售给台湾统宝,2006年伊始又将光头业务出售给华进。

飞利浦出售LPL中的液晶制造业务股权则是由于其业绩不佳、市场低迷所致。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Investment&Securities分析报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LPL液晶面板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6%至18%。对此,柯慈雷无奈地表示,由于日渐饱和、增速放缓和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子市场使市场需求未达到预期。

电子行业的波动性导致全球电子名牌厂商在不断调整业务定位,从而摆脱由电子市场成本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过快以及价格下降迅猛的经营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整个电子产业发展波动较大,特别是上游芯片产业,一些不能承受市场风云变幻的公司逐渐退下来,最终只留下能承受得起较大市场波动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将一定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势力的企业,如英特尔、东芝等。

近年来,大型跨国企业纷纷从“费力不讨好”的行业中全身而退。如IBM卖掉PC业务、西门子接连卖掉手机及通信部门等。对利浦而言,其追求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尽量避免市场风险,转向稳定且利润丰厚的行业,避免因某些业务的市场波动影响其市值。

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飞利浦等公司的的转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来临――国际IT巨头从垂直整合到集中优势资源,专注核心业务,已经成为竞争日趋剧烈的IT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巨头纷纷分拆,是对做大做强的传统观念的颠覆。

业界普遍认为,在出售半导体、液晶制造和显示器等业务或部门后,飞利浦就可能彻底告别业绩周期性波动时代。

逐鹿医疗保健设备市场

飞利浦一边在剥离IT业务,另一方面加紧了向医疗保健市场进军的步伐。

在2002年到2003年间,飞利浦进行了约50亿欧元的系列并购,并购对象包括ATL超声、ADAC实验室、安捷伦科技医疗解决方案集团等。其直接的收获就是飞利浦医疗系统在全球医疗成像、监控、信息和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领导地位,经营规模和范围跃上了新台阶。飞利浦200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医疗系统部门表现抢眼,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4%。飞利浦医疗高级副总裁鲍思奇表示:“六年前飞利浦才涉足医疗保健业务,但我们有着很强的后发优势,这足以让飞利浦在这个行业上领军头衔。”

而在过去的12个月中,飞利浦在医疗市场就先后进行了8次总投资额为35亿欧元的收购,并由此带来了将近1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吸纳了超过5000名的新员工加入集团内部。

荷兰公司的收购战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与GE、西门子并列的国际三大医疗系统制造商之一。去年飞利浦在医疗系统的业务收入达76亿美元,占到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销售额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6%增长到2005年的20%。

现在,业界相信飞利浦对医疗系统业务充满了兴趣,但这种激情是否会一直燃烧下去,业内人士也表示质疑。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医疗行业的潜力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在这个行业展开新一轮角逐。”

同时,飞利浦在医疗系统咄咄逼人的猛进,其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2005年西门子经过高层调整之后,也宣布开始将业务重点向医疗系统转移。2005财年,西门子医疗系统取得了9.76亿欧元的利润,成为西门子12个业务部门中排名第二的支柱产业。尤其在中国市场上,GE和西门子对飞利浦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2005年这两个公司的医疗系统业务增长都胜利浦。

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飞利浦公司对自身品牌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飞利浦才设定了将公司转变成以“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为中心的远景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强大的母品牌实施全面而完备的管理,同时,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而始终传递同样的品牌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篇12

我国60岁以上人口目前超过2亿,占比16.1%,中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前景潜力巨大的国家,这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巨大商机尚待挖掘

我们国家人口占比最大的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正在渐渐变老,未来的老年人商品需求将是跳跃式增长。

2014年出版的《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称, 据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人民币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是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我国老年人商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日本市场的老龄用品超过4万种,我国只有2000多种,是日本的1/20。老年人房产、养老、休闲等市场都很不够完善,甚至存在很多空白。

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老年人行列的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与建国前出生的老年人相比,消费观念和购买力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消费观念上,更多的人从传统的勤俭持家攒钱留给下一代的观念转而花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从购买力上,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这些人的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让进入老年的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越来越现代化。如今,更多的中国老年人最常去的购物地点是大的连锁超市,其次才是菜市场这样的传统场所,有更多老年人通过网上购物。

在中国传统的尊敬老人的大背景下,遇到传统节日或生日,给老人送礼物庆贺祝寿是人之常情,多数子女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在老年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人在春节、端午、母亲节、中秋、国庆、重阳节等节日,给父母长辈购买礼品,而这些节日就成为了老年商品的销售旺季。

对于已经有闲钱的老年人退休以后有了很多空暇时间,他们需要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生活质量, 来实现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

涵盖服装、食品、家居、助行用品、药品、保健品、康复及护理品、视听辅助用品、美容品、文化娱乐用品、智能用品、医疗器械等等的老年商品,将在5年内成为最刚性需求。现在,中国城市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外出旅游的支出大多已占到总消费支出的40%以上。在中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对老年产业开始分类:如老年日用品市场,包括食品、服装、家庭用品、药品、保健品、辅助医疗设备等;老年服务市场,包含卫生保健、医疗护理、老年公寓、托老所、心理咨询陪伴服务、婚姻介绍等;老年文娱市场,包含老年人旅游、老年兴趣爱好学校、老年职业培训等。

专家预测,老年产业将成为同汽车、房地产等产业共同构成的21世纪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

如何抓住商机

老年人的消费市场的潜力目前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家应该尽早挖掘这些商机,抢得发展的主动权。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供求存在极大不对称,导致老年人很难买到适合的产品。许多商家虽发现了老龄用品商机,但由于缺乏市场研究,导致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较少、品种单调,抑制了老g用品消费需求。

老年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身体、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决定了他们在饮食、旅游、医疗保健、文体娱 乐等方面都有着这一年龄段的特殊需求,但是,目前老年消费市场中,为老年人推出的商品不是保健品就是药品。商家们过分重视了老年人惯有的生理保健的需求 而忽视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 而忽视了其他需求。

从养老设施成本上看,除土地成本外,养老地产涉及领域广泛,在社区配套、服务质量、硬件设施上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商品住宅。另外,慢速电梯、无障碍通道等特殊设施的建设也增加了养老地产项目的投资成本。

作为生产企业和商家,必须了解老年人消费的的两个特点,一是老年人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在购买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常常多方搜寻所需要的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经比较后再三思量消费。二是他们的心理惯性比较强,一般不会冒险试用新产品,比较偏爱以前经常购买的商品,一旦某种品牌赢得他们的青睐,就会成为消费的惯性,会一直保持对该商品的强烈消费愿望。

生产企业要想占领老年人市场必须满足老年人消费的需要和特点, 注重其方便性、 保健性、舒服性和实用性,符合老年人消费心理需求,以刺激购买欲望。老年产品的开发要以质量为本,不断创新,以质量赢得信誉,以质量树立品牌。 在包装策略上,要考虑到多数老年人属理智型消费者,应避免产品外形奢华,更加注重产品的内在特性,包装说明应简洁明了,应尽量用大号字和图案说明。

在价格方面,生产企业和商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消费者之间的购买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市场进行合理的细分, 并且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价格策略。对收入高的有相当高的购买力的老人,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对普通收入老年人,要在物美价廉做文章。在促销策略方面。 要考虑到老年人最怕孤独,渴望与人接触得到尊重的特点,营销人员要处处为老人着想,以老人利益为出发点,要在销售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对老人的尊重,不欺骗老人,服务应细致周到,热情为老年人提供商品介绍、购物咨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预约购物等。

篇13

TI:便携性需求是未来重点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和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鼓舞下,TI中国区总裁谢兵认为在电信、绿色能源、医疗电子、工业应用,汽车电子等领域仍保持强劲的成长势头。具体表现在:经济危机导致市场消费能力降低,消费电子市场受到影响,但工业应用将成为半导体市场新的热点;随着三大电信公司的重组,以及后续投资的陆续到位,新应用、新技术有机会得以广泛运用;未来5年太阳电池制造业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0%-300%,同时电子行业对系统电源、手持电源的要求也将更为严格。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不断增高,新兴经济体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个人或家庭化的医疗产品(比如家庭用血糖计、血压计以及心跳的测试仪器等)正在迅速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个人健康关注的需求。这些因素促使市场对于创新型医疗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比如广泛应用于诊所、救护车、移动检伤分类等领域以及偏远地区的便携式经济型超声波设备)。

便携性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不仅影响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同时也对工业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过去几年中,我们不仅看到手机在垒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而且也看到移动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的方式。此外,移动技术还为医疗保健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使医疗设备制造商能够设计出更小巧、更轻便以及功能更强大的设备,如便携式超声波扫描设备等就能使医生随时随地为患者诊断。半导体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便携性趋势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不仅帮助设备制造商显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缩小设备尺寸、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与视频。在模拟器件方面,一个重要的趋势将是对更好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无论对制造商还是对于消费者,从汽车到PMP乃至数据中心,提升方方面面的能源效率将继续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而11始终致力于提供可帮助客户提升效率、实现超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模拟解决方案,这种对电源创新方案的需求也为DSP发展创造了机遇。

ST:做多媒体融合和节能技术领导者

ST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多媒体融合和节能功率技术应用市场上的领导者。这两个市场是电子行业中增长最快、范围最广、最重要的领域。“功率”技术应用是指调整电流的半导体产品,这类产品被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电机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系统、照明系统和各种家电产品。通过为“绿色节能电源”提供解决方案,ST帮助世界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互联网技术开启了音频、视频和电信业务三网合一的多媒体融合时代,ST为“管理”多媒体融合应用提供最先进的芯片。所有这些战略协议都是为了符合很多不同的要求,首先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因为研发成本不断提高;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与世界顶级手机厂商的关系要求我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智能功率、模拟芯片和MEMS也正在扩大在ST收入总额中的比例。

对于市场前景,ST大中华区总裁柯明远认为公司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不管是整个工业,还是地区经济。企业必须非常专注目标市场,所有决定都必须正确,不容犯错空间,在这次的风暴前,ST已经沿着既定的四大策略主线走了一段时间。

第一大主线是营业收入,即提高我们的销售额。这个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创新,即开发新的产品和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二个方面是营销活动,即通过继续努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与客户一起创造新的商机,以扩大我们的全球客户群。

第二大主线是动态的产品组合管理。技术领先地位和恰当的生产规模是这种管理方法的永恒目标。除了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兼并活动外,我们将继续实行小规模的有选择的兼并政策,用新的产品家族和知识资产来完善我们的产品组合。如有必要,我们还将拆分一些业务。然而,在短期内,我们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活动。

第三大主线是对制造厂进行结构精简和优化,我们正在沿着这条主线前进,而且在加快重组的步伐。2005年我们有25个制造厂,现在我们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把工厂数量再减少10个左右。

第四大主线是发展成一个资产轻量化配置的企业,把投资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从过去的20%以上降到11.4%。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在降低成本和保持对专有和领先产品技术的生产控制权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Imneon:应对高能效、连通性和安全性的挑战

英飞凌专注于为现代社会的三大科技挑战一高能效、连通性和安全性领域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未来一两年,英飞凌将持续关注能源效率、安全系统、RFID等技术。因为2009年,能源效率、无线通信技术、汽车安全控制、RFID和安全系统等都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应用领域。

节能与环保仍是一个热门话题。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将是所有企业关注的重点。就英飞凌而言,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工业、交通运输、消费品和汽车的能源效率。英飞凌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能源供应各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和用电一的功率损耗,最大程度节省能源。2008年,英飞凌推出了具全球最低通态电阻、采用SS08无铅封装的全新optMOS3系列。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这些产品的通态电阻降幅高达50%。

各类别的应用也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更大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带宽、更小的功耗及更高的性价比等。针对手机基带,主要是向两个方向发展,―个是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超低成本单芯片手机,另一个是向高端的方向发展,就是集成更多功能的平台性产品。将来的智能手机将会集成更多的功能,更类似于微型的便携式电脑。这些产品对处理器的性能、功耗以及电源和存储芯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体积上、功耗上、稳定性上、成本上来说,对于各方面的供应商来说都是极大的技术挑战。未来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基于汽车安全的解决方案也将受到技术上的挑战,包括实现更加灵敏的感应、更准确地控制、符合更高的环保要求和低成本要求等。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环保的要求,智能卡的使用将会越来越普遍,对基于硬件的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芯片卡市场中,用于移动电视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高端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市场同样增长强劲。

NXP: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

谈到未来半导体的发展趋势,NXP半导体资深副总裁叶昱良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半导体产品已经无处不在,平均每个人身边日常携带的半导体芯片数量已经超过10颗。社会对半导体产品需求的趋势也将从“快节奏的生活”向“高质量生活”转变。这就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案,如产品发展从追求更多更快转变为最好,功能性优化需求明显,传感器技术大量应用,多种功能整合集成,更便捷的操作、更好的升级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多种领域协同设计盛行。

健康问题将是未来几年社会需求的重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扩大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升,降低医疗成本,提供更多的家庭及自助诊断以及对食品的安全和新鲜度保证等方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各种人体数据检测方面传感器技术将获得广泛应用,在医疗分析中将普遍需要嵌入式图像和数据处理器等,在食品安全和卫生保健领域,RFID等智能标签必将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移动性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比如在汽车电子领域强调的是移动性、娱乐、安全和舒适,市场需要满足日益增强的旅途中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对基础架构进行更为有效的使用,以及随时随地轻松使用的无缝解决方案和随意获取个人信息等。虽然经济环境可能让汽车的销量存在一定的下滑,但单辆汽车应用的半导体数量必然增加,一方面出于安全和舒适等多方面考虑,另一方面,汽车厂商要抢占市场,必然推出更优惠更多功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多功能就意味着更多半导体产品的采用,这等于是汽车厂商将原有的部分利润用于增加半导体产品的数量,因此对汽车电子市场来说,前景依然光明。

半导体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创新将专注于以下几个领域: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提升企业开发的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MEMS平台的应用和面对工艺进步带来的设计挑战。

NS:无处不在的高效能模拟技术

能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节能技术不但大受欢迎,而且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设备只要采用高能源效率的集成电路,便可节能减排,何况这类集成电路还有其他优点,例如,可以缩小产品体积并延长电池寿命。由于全球环保意识高涨,因此预计高能源效率的集成电路将会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高清电视日渐普及,采用108010(3G-SDI)分辨率制作的高清电视节目开始慢慢取代较低分辨率(720p)的节目,因此新一代的专业级及电视广播用视频设备必须采用抖动最少、技术高度集成、外型小巧、架构设计灵活而且已注册专利的多通道SDI串行/解串器。 此外,有助于推动环保、能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的新技术已成为市场的焦点。以照明产品市场为例,由于全球环保意识高涨,因此很多路灯都采用MR16/PAR30灯泡取代石英灯,而且市场也朝着这个方向急速发展。为了符合欧盟的RoHS规定,越来越多出口到欧盟的影印机和投影机都改用LED作为光源。此外,手机用户都希望能够减少手机电池的充电次数。

预计由现在至2012年的几年内互联网的传输量会增加4倍,而每月提供的带宽则会高达40艾字节(exabyte)。由于要大量传送无线数据,因此信元数目必须大增。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多载波基站便应运而生。此外,由于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客户都希望厂商能为他们提供可以降低能源成本而又“符合环保规定”的基建设备解决方案。

由于人口老化,医疗服务的开支也随之增加。应此趋势,新一代性能更可靠的小型医疗设备便乘势而起。能密切监控病人健康状况的医疗设备便是其中一个好例子。其他的新一代医疗设备还有自我诊断仪、远程健康监控系统以及远程诊症系统。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一代的医疗设备必须具备以下的优点,例如影像更清晰、低功耗、方便携带及更容易使用。换言之,我们将来可以将诊断仪器带回家中使用,然后将有关数据及影像通过互联网传送给专科医生,由他们作出诊断。

安森美:节能降耗是永恒主题

节能和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心的课题。未来几年内,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ith Jackson认为,提升电源能效方面的推动力将不会懈怠,还会更趋强化。目前,世界各地政府/机构的能效标准规范在不断演进,推动着企业探寻更好、更独特的方案来符合和超越这些标准。安森美半导体设计的器件和解决方案用于降低电子产品在导通以及入墙上插口但没有正式“导通”(如待机)时的能耗,提供低待机能耗、高电源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校正的解决方案。

通过明智地使用能源来节能是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其中的事情一从在手机充电器不工作时将其从插座拔出,到关闭家中未使用的灯和电视等,不一而足。然而,促进节电方面跨出的最大步伐来自电子元器件级技术的进步,如安森美半导体所开发的技术。能效提升涉及到利用技术以使用更少的电能来执行现有的应用功能。提升能效的关键要求包括采用诸如降低待机能耗、提高电源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校正(PFC)等技术。替代家用以及大功率街道照明应用中的白炽灯的LED也是未来高能效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需求急剧增长的领域,安森美半导体针对这些应用的解决方案是以降低待机能耗、提高电源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校正来实现高能效。

市场研究机构Databeans的调查表明,2007年全球时钟市场收入为16亿美元,预计2007年至2012年总时钟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11%。安森美半导体看到,随着市场应用走向融合,硅基时钟和晶振供应商将进行整合,硅基锁相环(PLL)时钟解决方案将继续替代传统晶振(xo)以满足更高频率、复杂度及系统同步对时钟解决方案的要求。

ARM:移动互联是大家的机遇

2008的年终展望,势必要谈及当前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经济形势;人们看到了动荡与混乱,但ARM中国区总裁谭军博士还看到了机遇。

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加,他们开始需要更多的因特网体验:希望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获取、乃至生成内容;他们也需要更丰富的多媒体应用;或在不同尺寸的屏幕解决方案中获取可升级的体验。在要求产品高性能的同时,他们还期望产品可以长时间工作、始终在线。于是低功耗就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移动互联是未来一大机遇。中国已经开始了3G服务,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如同今天的手机照相功能一样,移动互联设备在未来3~5年将迅猛发展,届时,手机将取代电脑,成为消费者上网的第一大平台。这一趋势的重心已经不再是WWW,而是获取“我”所需要的内容,并且立即获得。浏览器将是这一新应用的框架,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今天,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台式电脑。到2010年预计可以上网的手持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4亿,超过台式机与笔记本的总和!

整个生态系统的投入,尤其是在浏览器与插件上的研发,ARM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移动互联的享受。

创新的形式多样。降低成本是一种,中国在过去的成本创新已然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减少开发时间也是一种创新。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产品日趋复杂,开发时间也随之延长。所以产品的上市时间对于企业十分重要。IP授权可以减少开发时间,不去重复别人已做的工作,从而提高研发效率,更有效率地创新。此外,差异化也是创新的一大重要实现方式。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仍然满足低功耗的要求,这些都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方法。ARM一直与行业紧密合作,针对未来应用的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诸如CortexA8/A9及Cortex-M3、Mali图形处理器、总线技术、RVDS4.0开发套件、应对45nm/32nm/28nm的物理IP平台等等。

博通:高集成度是最大竞争优势

无线技术的发展不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停止,博通公司专注于所有关键的无线连接技术,而芯片的高集成度则是博通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博通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梁宜认为,现在的市场需要的是低成本高性能的芯片,未来无线市场将是以高集成度取胜的领域,对于博通来说,意味着需要将多种无线技术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并且在每个技术上都需要保持技术优势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企业在集成化技术上的实力和全面技术发展优势将是未来无线半导体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在手机和其他手持设备中添加多种无线功能,市场对组合芯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2012年全部无线连接性解决方案的发货量将会有接近三分之一是组合芯片。为了满足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Broadcom前不久宣布一项计划,在未来若干个月里每隔60天就推出一款新的组合芯片。

高集成度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同样的体积中增加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而新的移动服务和应用的推出将极大推动移动终端产品的推广,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随着手机越来越朝着以媒体为中心发展(具有相机、全功能的浏览器和加强的音频功能),很多用户希望在他们的便携式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打印机、遥控扬声器、耳机和车载立体声之间共享相片、视频、音乐和数据。这些类型的应用可以从新的802,11n标准获益,因为它比以前的Wi-Fi技术提供更高的吞吐量,更强大的连接性,以及更广阔的覆盖地域。博通公司推出的BCM4325通过在单芯片上集成802,11n Wi―Fi、Bluetooth和FM数项技术,使手机能够支持种类更多的媒体及数据应用,且不会增加手机的体积或缩短电池使用寿命。

MIPS:高效处理器架构推动新一代个人移动设备

MIPS战略市场经理Yakov Levy认为从PMP到MID,个人移动设备市场将在2009年迅猛增长。这些设备的基本功能与机顶盒和IPTV等其他高性能、功能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些设备需要更好、更直觉的用户界面所带来的高速、高分辨率和个人电脑体验。消费者不断要求为他们提供独特和非常人性化体验的个人移动设备。为了提供这种体验,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将独特的内容,如更好的图形、多媒体功能、应用的独特组合、更快的flash整合在设备中。虽然处理器内核不一定能提品差异化,系统设计人员仍要考虑很多因素来选择用于这些产品的处理器内核。有了这个能提供最佳架构效率的处理器内核,系统就能有更多的空间融入独特的功能。

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Linux。架构于Linux的处理器内核可以更有效地运行Linux,有利于为有较长电池寿命的更多应用提供空间。另一个因素是Java。在当今的个人移动设备中,Java已用于各种应用。处理器内核的能力可使Java以更高的性能运行,不仅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有利于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通用寄存器是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嵌入式处理器与很多寄存器有很大不同,可为CPU存储提供快速的数据存取。更多的处理器寄存器可为关键任务转换更多的的系统资源,而无需频繁存取存储器。而且,更多的寄存器意味着更高的系统效率。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可扩展性。个人移动产品的一个定义特征就是需要各种高性能的多媒体功能,如高清视频、移动电视、游戏、GPS和因特网浏览,而且还要低功耗。这就要求小巧、可扩展的架构,能够实现高端应用所需的高性能,在不需要的时候降低功耗。架构的可扩展性还意味着系统公司能为低端和高端市场开发具有创新设计的产品。

除了处理器架构,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考虑因素,如围绕整个架构的生态系统。对于PC、手机和消费产品市场融合的个人移动产品,有许多处理器可以选择,每个领域都有特定的生态系统为其开发特定的专长。对于今天的移动消费产品,能实现最佳多媒体体验的生态系统最为关键。

欧胜:混和信号和功率电子集成的挑战

欧胜微电子首席产品设计师Robert Hatfield认为,如今的便携式消费产品的特征就是都由五个芯片所组成,这五个芯片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非常适合于它们的功能。由于消费者对多媒体性能不断上升的期望无可改变,制造商们必须努力在用户界面上来实现其产品的差异化,当然音频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由于移动电话上基带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和音频编解码器之间的数字音频传输日益扩散,因此在扬声器增强技术方面的飞跃存在着一个机会。手机被当作收音机来使用的趋势正日益增长,用户们通过手机的扬声器而非耳机来欣赏音乐,以便能与家人和朋友共享。以这种方法来使用该设备,对原本设计为处理相对简单的铃声和声音的小型扬声器来说是一种挑战。将来,欧胜计划开发更多的新产品,以为设计师们提供创建这些新架构的工具。从帮助手机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中清晰接听电话的专用噪音消除芯片,到动态范围控制芯片,以及帮助便携设备扬声器提高音频播放能力的3D增强算法,都是专为用户在行进中观看电影或收听音乐时能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体验而设计。

麦克风在便携消费领域已经有了广泛和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今的麦克风通常都是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ECM),但是硅技术的采用正日趋增加。硅麦克拥有的诸如尺寸小巧、改进的鲁棒性和可回流焊接等等优点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收益,尤其是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在改善的音频质量、噪音消除和方向记录这些需求的驱动下,使用多个麦克风的趋势正日益增强。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需要一个高保真度达到新水平的、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麦克风解决方案,而目前ECM和现有的硅麦克风产品都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为了实现这些新兴的应用,客户将要求每个麦克风都有已知的和可复验的性能,以帮助信号处理。这些先进的麦克风提供给用户的一个额外好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这是通过在组装和最终产品的试验阶段通过消除音频性能调校这一需求来实现的。

LSI:确保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篇14

面向医学研究和医疗设备的3D人体组织开发商和制造商Organovo Holdings正在同云设计和技术软件厂商Autodesk合作开发首款生物打印3D设计软件。

这款软件将与Organovo的NovoGen MMX生物打印机配套使用,这表明人类在提高3D人体组织设计的可用性和功能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可能拓展生物打印用户的数量。Organovo的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创造3维人体组织,从结构上纠正和构成人体细胞。利用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组织可以想原生的人体组织一样发挥功能,这也为先进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机会,未来还有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组织移植。

Autodesk致力于开发人机互动、计算机图形和数字设计等最先进的技术。它打算将其技术拓展应用到设计和模拟分子和人体系统的软件开发之中。

3D生物打印是什么?

Organovo正在探索利用可以生产机体组件的材料来打印人体组织以及利用计算机化可适应制造工艺进行人体组织移植的新途径。定制样品和成品是利用廉价3D计算机打印机生产出来的。这些医学打印机并不使用挤压成型的塑料、金属或陶瓷材料,而是使用活体细胞材料。这种工艺被称作快速生物打印。它是对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喷墨式打印机采用的标准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些打印机可以创造出任何形状的组织结构,比如血管、小块皮肤和肌肉等等。

Organovo和Autodesk之间的协同作用

这两家公司有很大的合作潜力。Organovo的NovoGen MMX Bioprinter是一种全新的、全自动化(定制图形用户界面)、专为满足生物研究和生物打印的各种需求而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使用了最新的技术,但是它运行在目前最新的软件平台之上。科学家们每次想要使用打印机时,都必须从头编写相关的软件,这意味着科学家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调试软件,而不是进行技术研究。

Autodesk已经成为很多专业化设计领域的领军厂商,可能在过去的20年里被开发出来的所有产品都是利用Autodesk的软件开发出来的,但是这将是它第一次去开发能够创造活体事物的软件。未来5年内实现的第一款应用很可能会是准备用于临床试验的简单组织。与此同时,Organovo希望通过生产能够被用于药品研究、发现和开发的活体组织获得一个稳定而且可持续的创收源泉。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潜力

3D生物打印技术的需求(腾讯科技配图)

了解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潜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对比研究其他技术的演变历程,那些技术可能在20年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技术不同,但是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推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可能是消费者需要一种多功能的、价格低廉的、实用性强的便携式设备。微软在2002年率先推出商业化平板电脑Microsoft Tablet PC,但是并未获得微软所希望的成功。8年后,苹果在2010年推出iPad,这才打破了技术上的壁垒。如今,平板电脑已经在全球市场畅销,预计它的销量很快就会超过笔记本电脑。

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新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84年。这种技术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向前发展,同时成本则在不断下降,逐步降低到主流公司能够使用3D打印机的程度。在过去的2年里,3D打印领域的市场领先者3D Systems和Stratasys一直是最热门的两家公司。3D打印公司近几年一直在迅猛发展。预计3D打印机是今年1月初召开的拉斯维加斯CES展会上风头最劲的话题。3D Systems的股票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15%。

预计3D打印行业将在近几年实现快速成长和创造大量收入,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这种技术。如今,象福特、波音和通用电气那样的产业巨头都已经开始在它们的制造工艺中采用3D打印技术。

据Autodesk副总裁布莱恩马修(Brian Mathews)称:“3D打印是重新设想制造工艺的一种方法。”福特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提高了样品制造的速度和成本效率。同样,波音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了军用飞机的组件制造之中。2012年11月,通用电气收购了曾对3D打印设备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程技术公司Morris Technologies,它将专注于打印最新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各种组件。

不难想象,人体组织3D打印技术很可能也会以类似的成长趋势发展下去。

据致力于增加人体器官、眼睛和组织捐献工作的美国非营利性组织Donate Life America称:“虽然医学技术和捐献一直在发展,但是市场对人体器官、眼睛和组织的需求仍然远远大于捐献的数量。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1.5万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

是一家全球性的商业信息整合商,该公司旗下有很多专家分析师,他们编著了数百份市场研究报告。

据一位名叫麦克金(Mike King)的专家称:“预计到2017年的时候,全球人造器官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的规模,这主要是由于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所推动的。另 外,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人口老龄化和捐献器官数量少也是造成未来几年内人造器官市场需求猛增的因素。”

报告还指出,由于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了1亿人,预计人造胰腺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人造器官的全球需求是由人造肾脏引发的。

结论

其他一些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和开发组织重生和治疗技术,比如Tengion等,但它们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而非生物打印技术;那些公司专注的重点都跟Organovo不同。3D打印技术可能还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获利,尽管这个技术领域的投资风险很高,但是潜在回报可能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