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范文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31 16:27: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篇1

关键词:网络游戏(网游);大学生;任务

一、网游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网游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许多游戏讲究合作,比如说魔兽世界,里面有60人的团队一起刷一个BOSS(大怪),大家必须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务。重视合作精神和配合技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网游的平等和公平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平等,但网游中的世界却是平等和公平的,对于每一个人,游戏中的规则都是相同的,玩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成为的角色,不受条件的限制,不必担心别人的眼光,这个时候不仅心理上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激发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道德情感,于是,他们在网游的虚拟社会中寻求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

3.网游规则的遵守利于大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则。据有关调查发现,游戏中的规则玩家基本上都会遵循社会道德。因为游戏有很严格的规章,而且大家会很严格地执行,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觉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规则。

(二)消极影响

1.行为方面的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沉溺于网游,对网游的依赖就像吸食鸦片一样,一接触网游便异常亢奋,整天沉溺于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阻碍了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

2.学业方面的不良影响。统计显示:有近86%的学生因过度迷恋网游而导致学习下降,有1/3的学生因无节制地上网致使成绩挂红灯而重修,有3.6%的学生因过度沉迷上瘾最终荒废学业,勒令退学。由此可见,网游对大学生学业影响尤为严重。

3.身体方面的不良影响。长期网游的学生通常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孤僻,长时间面对电脑,不注意劳逸结合,甚至通宵达旦,容易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身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消极影响

(1)网游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由于我国的网游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还是引进韩国、日本及欧美的网游,游戏中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会与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出现冲突,而且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时期,他们面对着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和激荡,难以正确地抉择,这时玩网络游戏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2)网游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独立性。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慑于道德自律手段,道德意识相对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而在网络空间,外在的约束机制已经减弱,甚至有时不起任何作用。有调查显示,10.77%的学生认为具有暴力情节的游戏很好玩,并没有什么不好,这说明网游中大量的暴力情节会逐渐淡化大学生的是非标准。

(3)迷恋网游导致大学生自杀和犯罪。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刘华山教授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指出,迷恋网游可能诱发大学生自杀。长期沉溺于网络可以导致自我人格力量的发育不良或蜕变,引发犯罪和其他暴力行为。

二、大学生纷纷网游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

1.学校原因。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是高校硬件设施越发先进,可是管理却未能及时到位,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有漏洞,对于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行为查处力度不够,不少工作由学生会出面,往往效果较差,给学生上夜网提供了便利。

2.家庭原因。由于目前高校生源多数还是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甚至城市学生的父母也有过多欠缺,在科技发达加速度过快的今天,家庭方面不能给予较好的指导。另外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严,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自己做主,但这种独立的愿望又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能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刺激。

3.网络环境原因。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当今社会,在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他们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专门针对高校特点大搞活动吸引大学生光顾,好社会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廉价的游戏成本。

(二)个人诸多因素和网游的特征

大学生远离亲人,面对着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周围亲人朋友的远离,环境文化的差别,心理的断乳,使得刚入校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往往有一种迷茫感。而网游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社会化全球化、多媒体化、超乎现实又最逼近现实,即虚拟化、平等化、自由化、超越时空化。以上网游的特征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从众心、好胜心、自尊心及孤独感、失控感、挫折感、迷茫感等,促使玩网络游戏的现象在大学生中泛滥。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游成瘾中的任务

(一)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网络学习和了解,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如果辅导员自身都没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触网”的体验的话,我们将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彻底地解决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也很难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深入了解信息社会学生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尽快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充分了解网游,便于因材施教,做到趋利避害,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不仅关心网游者,更要注意有网游趋势的学生的转化。

(二)其次,要搞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培训。习惯和嗜好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做好大学生的入学辅导,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进行校风、学风教育,强调学校规章制度,以学风促考风;作为辅导员,要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大学学习与高中方法的区别,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安排学习与休闲的时间,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搞好班级网络建设,建立班级学生电子档案,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辅导员就可以随时从计算机调出任何同学的档案了解状况,从而使辅导员可以对每一位同学的基本状况了如指掌。同学们在辅导员本人面前难以敞开心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家则可平等交流,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学们都可以在辅导员网页的留言板上进行交流,在这种相对独立自由的条件下,甚至匿名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愿;辅导员也可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答复,从而实现师生不见面的感情交流。

(四)开展班级电子竞技活动,提高网游者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国家都有专门的电子竞技比赛,电视上也有专门的解说,那么当然可以将电子游戏纳入班级文化活动,不要一味地禁止,而要正确地面对网络游戏的存在,使学生具有归属感、成就感。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网络创业,成为网络创业人才。

(五)辅导员应该多了解网游学生的近况,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慎独意识。

(六)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宿舍电脑的管理,要以宿舍为单位,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同学间相互监督,辅导员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引导宿舍电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寝室间的学生差异,也可采取把玩游戏的学生分开,把他们调到学习氛围好的寝室中,良好的寝室氛围会有助于他们的改变。

(七)加强班级纪律建设。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加大查处力度,尤其夜不归宿更是严惩不贷。

结论

网游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相信,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建设和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网络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健康、文明。这不仅仅对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健康成长有益,更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8)28.

[2]赵彤.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34.

篇2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工具;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1-02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网上信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们可以随时和家人视频聊天、观看喜欢的节目、听音乐、查资料。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手机就是各种消费的“一卡通”。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信息、分享感受、协同工作等,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工作、交友。与此同时,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商机,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如今,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百度、爱奇艺、淘宝、支付宝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各行各业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渐规划加入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的局限性

如今,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采用以前面对面说教这种老式教育方式,这种单向性教育很难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难以构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使同学们对学习及活动不积极。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形成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很容易使两者之间产生隔阂,同时使得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低下。高校大学生中,“90后”早已是主体,他们更喜欢通过媒体来学习,自由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现在网络还不是很安全,这使得某些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容易被其中的错误信息误导。所以,辅导员应该关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在面对影响较大的事件时要加以引导,使学生对相关事实认识更加准确深刻,同时也可增加同学们的社会经验。

三、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如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诸多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快捷。网络媒介的信息渠道主要有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现代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网络最新的教育消息,和学生取得良好沟通和联系。

(二)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大多S富且碎片化,其中具有许多新鲜的元素。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关注的信息来源要有所掌控。

(三)动态交互。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作为交流平台,实现资讯信息的动态交互,也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用发帖、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同学们参与讨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找到良师益友。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事件的真实观点。

四、利用QQ开展学生工作

在众多聊天工具中,QQ使用最为广泛,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QQ号码,其中很多同学每天都会登陆,所以,合理利用QQ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首先,辅导员要申请一个QQ号,加入各个班级的QQ群中,并加各个班级的班长为好友,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聊天内容直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和他们进行互动。此外,也可以在学生主动邀请的情况下,与其互相加为好友,这样有利于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辅导员可以自建或者委托学生干部创建年级群、学生干部群、党支部群等,通过QQ群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辅导员还可以利用QQ群讨论一些事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较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讨论结束后辅导员应对聊天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出此次讨论的重要内容。

再次,利用QQ群信息也十分方便。辅导员可以将一些通知、文件等发到QQ群中,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上级传达下来的思想和政策。辅导员可以通过多方面获知就业信息,并及时查看、下载、共享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各专业交流群了解获取招聘和考研信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更好的未来。

五、利用微信开展学生工作

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减少了学生见老师的“恐惧感”。在微信环境下的交流有一定的“保留性”,学生心态很放松,不用顾及周边有没有“眼睛”注视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想法感受。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推送消息。例如,公共平台每天向关注群体发送一条消息,辅导员可以提前设置近期比较热门的或比较重要的话题,然后系统将定时自动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遇到学生有特殊问题时,系统亦可以将信息发送给辅导员,辅导员在查看后可以针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解答。

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问题等。据问卷调查表明,72.4%的同学会在朋友圈自己的最新动态,并将周围发生的有趣、有影响力、有煽动性的言论转发出来。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朋友圈,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例如,笔者负责维护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在2015年创建的“商师生科大家庭”微信公众号,并由此在学生会新建立了一个新闻中心,专门负责日常微信的推送。新闻中心的成员每天将学校近期的活动安排、上级领导传达下来的任务,以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同学们关心的有趣味性的事件第一时间出来。这个公众号受到了商丘师范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力地帮助笔者完成了一些学生工作。

六、利用飞信开展学生工作

目前,飞信在学生中使用较普遍,但凡有移动手机号的都可以免费申请飞信号,只需利用电脑端,就可以向好友们群发短信,每天最多可以发送600条免费短信。同时,飞信也有类似QQ群的“飞信群”,可以将特定同学拉进群里。

飞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必备工具,如果有通知,辅导员就可以将通知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然后通过电脑端向学生群发短信,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收到信息,工作效率非常高。相比发短信能节省很多通讯费用。在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同学不喜欢关注QQ、微信消息的弊端。

七、结语

在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当下便捷的网络,有效开展学生工作,这不仅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开展其他工作,还能与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高效办公。

参考文献:

[1]罗友辉,郭琦.个性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1).

[2]杨守建.新媒体与共青团工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篇3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severe challenge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solve this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Key word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更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信息涵盖面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各种知识,为人的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对传统的以学校、教师为权威的思想产生冲击。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能够借助这个网络媒体更迅速地获得信息,包括腐朽落后的有害信息。大学生迷恋网络,使得一些学生精神空虚、封闭自首,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可见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

2.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辅导员是与高校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一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与管理,做学生工作事务繁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目前高校一直在扩招,学生数量大增,但辅导员的编制却一再缩减,致使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在量与质上都达不到要求。一些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之限,加大辅导员的工作量,使辅导员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化的管理。还有很多高校因为辅导员数量不足,直接使用本校留校生,对辅导员不加重视,待遇偏低,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很多辅导员只把岗位当做暂时的工作,一有机会就会改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3.现有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大学生观念相脱节。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僵化,落后于时展,对学生的管理一刀切,要求学生绝对服从。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接触新事物,紧跟时展步伐。同时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奉献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处于一个过渡时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不能自我约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特点都令辅导员感觉到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出新的管理方式,还用旧的管理方式是不会出效果的。

4.社会体制变革与高校扩招给学生带来就业压力,学生心理问题凸显。高校扩招使得高学历的人才成倍增长,毕业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体制方面的改革,缩减了对人员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反差,造成毕业生就压压力增大,致使一部分毕业生因为就业压力产生心理问题。还有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这些学生有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这些都是需要疏导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管理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目前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学生是受教育者,辅导员要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碰到的问题。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了解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问题当做主要问题进行解决。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提高学生承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素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外,还要知晓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辅导员队伍作出整体规划,明确规定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目标,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与培训,鼓励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3.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便利,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管理,是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有效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时教育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学习、工作,使网络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意识。另外,高校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密切相关的内容,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吸引学生。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及时进行疏导。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要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出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外,各学院要设立就业指导课,具体指导学生就业。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改变管理理念,探索切合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为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篇4

关键词 易班 辅导员专业发展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易班”现有成果及其内涵式发展要求

“易班”(http://)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自2007年8月诞生以来,始终秉持实名认证的真实在校大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经过逐步试点推广,不断改版升级,在上海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2012年9月实现上海公办、民办高校全覆盖,实名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67万人,建立网上班级2.9万余个,用户发帖数超过1000万,用户上传共享文件200万个。目前“易班”提供涵盖互动社区(SNS)、即时信息(IM)、新闻、相册、校园应用、论坛、邮箱、网盘、博客、手机易班、微博、通讯录等多种应用功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具备网络互动社区(SNS)的典型特征,又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专注于服务在校大学生群体。

“易班”前期推广在尊重网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部分借助了高校行政力量,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在校大学生与校园BBS、人人、开心、博客、微博等并列的一个全新网络生活选项,对高校网络德育工作模式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易班”致力于打造融合“进行思想教育的先进平台、解决日常事务的有效工具、开展各种活动的方便途径”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现阶段,学生的“易班”黏度与自己辅导员的“易班”黏度相关性极高,学生对“易班”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培育引领。因此很多高校在制订易班推进策略时都提出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易班”建设相结合,要求辅导员通过开设“易班”博客、组织班级线上活动、完成学生事务管理等措施,将“易班”作为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推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既是各高校开展“易班”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易班”的核心用户。探索易班在以辅导员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推进策略,对进一步吸纳更多的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服务员工加入“易班”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建,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

2.1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的界定

“共同体”(community)概念引自社会学领域,强调每一位参与者通过交换,共同分享。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即自愿结合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组织。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是由辅导员,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自愿结合,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促进个人和群体专业发展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成员相互信任,沟通协作,乐于分享,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促使辅导员把个人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生工作管理经验方法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并且通过行动研究和合作研究,构建辅导员专业所需的实践性知识,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2.2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的特征分析

(1)学习性。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发展共同体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一位成员都自愿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并且能够将个人学习的内容、过程、结果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分享各类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实践性。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不仅促进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学习,还不能脱离辅导员工作实践,要落脚于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倡导成员进行问题导向的行动研究,在工作实践中研究,从经验中提取实践性知识,在反思和行动中创造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辅导员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执行者”到“设计者”的角色转换,培育“实践研究型”辅导员团队。

(3)成长性。辅导员专业化的目的是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德才兼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每一位辅导员在专业生涯中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逐步完善自身专业内涵走向专业纯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强调辅导员个体发展的自主性,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从入职培训开始,在岗期间还需持续培育提升,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必然要求辅导员之间相互引导促进,在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中,新手辅导员可以追随专家型辅导员、骨干辅导员,以一种师徒带教方式将先进经验、工作技巧传授给新手辅导员, 提升新手辅导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相较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管理的行政组织形式,以参与者自身的发展需要为连接点,可以自由组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事务管理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发展共同体,能够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与成长积极性,组织层次丰富,呈现形式灵活,更加富有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如何突破学校、地域的限制,覆盖更为广泛的辅导员群体,并且吸纳更多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理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还能与广大高校学生产生联系,直接检验和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二是缺乏让广大成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的时空场域,需要构筑一个学习、实践的交流平台,横向上拓展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内容,纵向上优化个体辅导员专业成长路径,保存其成长轨迹。

3 基于网络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探索

(1)为辅导员自主性学习提供充足的共享资源,囊括辅导员学科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性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制度、经典理论著作、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有助于辅导员在职进修培训之外,不受时空局限,随时调阅学习,并能够实时参与贡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共同体的共享资源进行改善和丰富。

(2)为辅导员专业提升提供更高效的观点表达、思辨争鸣、合作解决工具和总结反思、自我提升的空间,如博客(BLOG)、BBS、即时信息(IM)等。每位成员在分享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影响,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为参与者提供了平等朋辈互动体验,有助于进行协同学习。

(3)为辅导员专业发展建立更为广泛的协作关系。借助Web2.0新媒体技术突破时空瓶颈,吸纳不同空间的辅导员及相关人员跨校、跨领域、跨地区参与。辅导员群体内由专家辅导员引领新手辅导员成长进行代际互动,以及关注不同专业领域的辅导员共同体之间相互协作。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之间,还能够交换相关信息和经验,促进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4)为辅导员行动研究和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渠道。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媒介素养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课堂、校园生活拓展到虚拟空间,网络大有成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继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后的第三课堂,探索科学有效的网络德育工作模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立足于学生培养的工作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借助网络在发展共同体内实现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和最大程度的享和。并且可以与学生直接联系,提供实践反馈,有助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4 辅导员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易班”建设优化方案

4.1 为辅导员的专业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一方面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依托易班“网盘”等网络存储介质,结合辅导员培训计划要求,系统整理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学科知识、教育方法、工作技巧等资料,形成辅导员专业数据库,方便辅导员即时调阅,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突破学校、区域限制,鼓励全体辅导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兴趣方向,自由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辅导员发展共同体,贡献个人学习成果与工作经验,通过发贴、撰写博文、上传视频、参与群组讨论等引发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网络效应,发挥群体智慧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伴随彼此的情感体验,打造辅导员的网上精神家园,形成辅导员共同的文化价值,实现辅导员角色的积极认同。

4.2 为辅导员实践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操作平台

“易班”既要为辅导员个体提供反思空间,引导辅导员通过撰写日志,记录工作个案,进行德育叙事。也要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提供协作空间,不仅仅是辅导员之间,专业教师、理论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都可以是辅导员交流对话、切磋研讨的对象。“易班”班级中已经引入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但却只有框架没有内容,大都为空白页面。“易班”可设立专题研讨区,举办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线上分论坛,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导向,倡导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辅导员研究能力提升,推动辅导员从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58-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延伸到教育行业,但网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正是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一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有新的发展模式[1]。“互联网+”时代也逐渐走入教育行业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是要从事学校的教务工作,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队伍建设更应该与“互联网+”时代相照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又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工作,适应现代化的发展[2]。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面对新的环境,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的社会诱惑,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急需辅导员正确的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作;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也是促进高校的发展,辅导员是高校教职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许多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学校的各级干部,所以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社会资讯,提高工作效率[3]。同样,在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下,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开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丰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变其价值观念,这更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不仅低,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社会上对于高校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4]。另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职人员里所处的地位也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又缺少发展前景,学校对高校辅导员也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想着离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动大的状况,这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待遇等有关。

(二)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够

高校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职人员也应加强培训,而且辅导员的培训不仅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也是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的空间。一般高校的干部选拔都是从辅导员中挑选出来的,虽然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上投入过小,缺乏相关的培训体制,辅导员对培训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不起来,辅导员的能力受到了约束,其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5]。即使有的学校开展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但由于辅导员的参与性低,辅导员的培训形式也是单调的,所以也没有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受到了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其对教育者给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辅导员传统的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逐u被舍弃,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6]。再有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地积累实战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三 “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 构建机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

解决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构建相应的机制[7]。首先是选拔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对辅导员的学历、素质、政治觉悟等对方面进行考察,严格要求考核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针对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应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高校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工资挂钩。要规范辅导员的工资奖励标准,使得辅导员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缩小。

(二)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在高校辅导员的队伍构建中,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使得辅导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加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形势,对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训[8]。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期限,通过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平时培训等多项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

(三)提高高校o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水平。身为一名辅导员,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所以,辅导员应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网络化的影响下,注重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使学生不受网络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运用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争取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校园APP等网络化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创新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应有创新意识,不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同时应结合网络技术,利用QQ、微信等平台,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应用校园网站与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从而为大学生拓展更多的锻炼平台和工作机会。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对大学生、辅导员和高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应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行调整,针对其遇到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辅导员队伍的机制、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构建具有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东,张明亮.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142-144.

[2]徐芝兰.近十年我国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分析――对CNKI“辅导员”高被引论文(2005-2014年)的内容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2.

[4]陈振兴,刘琳,刘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阈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5.

[5]曹都国.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之探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3):225-228.

[6]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