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城市的特点范文

智能城市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31 14:44: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能城市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能城市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低碳城市环境;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特点;发展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建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让人们感受到更为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是推动智能建筑高速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的特点

低碳城市环境下的智能建筑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意义上说的智能建筑是指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现阶段提倡的低碳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污染少,不仅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还有利于为人们提供非常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智能建筑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智能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智能建筑的支持,相信我国在智能建筑的研究方面还会取得新的突破。电气工程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上,要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同时要利用高新技术,完善电气工程的网络化建设,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主要是朝着网络融合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智能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电气成本的消耗。

首先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电气工程中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对实际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再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要遵循低碳发展的原则,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实现远程控制,节约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

另外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禁止非法入户、家庭设备的安全使用预警功能,对家庭中的电器实施遥控,还可以使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空调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

最后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交互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也需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智能建筑更不例外,应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电气技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种科学的精神,将低碳技术落实到电气工程应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宇飞,沙婷婷.浅议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学与财富,2011(4)

[2]俞海江,陈文心.浅谈综合布线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节能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3]任才权.对于智能建筑电气与低碳城市的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篇2

Alba可以基于太阳光以及主人家里的照明习惯自行调节灯光。在约瑟夫看来,Alba是Stack公司打造的首款跟随飞利浦Hue和LIFX新潮流的产品。跟普通照明灯相比,飞利浦Hue和LIFX等灯泡更加智能,它们能够与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同步,甚至可以与音乐保持统一节奏。但是相比Nest的智能恒温器或者谷歌地图,它们并不那么智能,因为它们尽管可以进行互联网连接,但却不能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

Alba智能灯内置了针对运动、人群和环境光的传感器。因此,这家公司联合创始人Jovi Gacusan必须在这款产品中融入新的技术。Jovi Gacusan此前曾在NASA中从事传感器开发。“想想降噪的耳机,我们的产品需要发出自然光,知道自然光中光能储存是多少。”约瑟夫表示。正因为Alba能够利用到自然光,因此它比普通LED灯泡节能60%-80%。

Alba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与周围环境互动。跟Nest一样,Alba使用算法能够记住屋子主人的习惯。“如果我们注意到用户先是在屋子某个位置,然后在卧室徘徊走动,最后在睡之前躺在床上醒一会,Alba就会自动开启照明。”

在早上,Alba会以蓝色光照明,帮助用户快速苏醒,然后随着天逐渐变亮,灯光就会逐渐温和、变白。用户可以在Stack应用软件中调整这一切,并进行设置。

每个Alba灯中都包含了蓝牙装置,可以充当类似iBeacon技术,因此这款灯泡未来将可能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动。

篇3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服务技能教学原则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为此,至关重要的并不是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如何才能学会知识。为此传授知识不是教学工作的唯一任务,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无论是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还是升学都是很必要的,而且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抓好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餐饮服务技能训练,关键在于要找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就能在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中提高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服务技能形成、发展的特点

1.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

餐饮服务的技能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高级的复杂的技能,都是在掌握初级的简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顺序性特点。

阶段性特点是指学生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初步掌握和形成技巧这两个阶段,初步掌握阶段又大体可分为接受示范后的模仿,动作干扰少,动作协调准确,稳定性提高和视觉控制减少、动作控制加强、紧张性消失的三个小阶段。如果说学生餐饮服务技能的形成仅仅停留在初步掌握阶段,那么这样的技能只能算作是“会”,只有继续进行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的状态,这时餐饮服务技能也就成为餐饮服务技巧了,这就是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之一。

2.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特点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差异的,中职学生都处于青年的初期,但由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其生理、心理及智能水平都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会影响学生餐饮服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所谓不均衡性特点,是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某一个体对各种餐饮服务技能的掌握是不均衡的。也就是说,某一个体对不同技能的掌握速度、最终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从而形成有的善于餐巾折花、有的长于铺台布等个体的技能特点。

从学生群体对某一餐饮服务技能的掌握来看也有差异,也就是说群体中的各个个体,在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某一技能掌握的速度,最终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因而必然会出现个人餐饮服务技能水平的高低。

3.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指向性特点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和发展还具有指向性,而且表现得较为突出和强烈。这是由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定向的原因。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大致是确定的,因此,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都有为了今后能做好工作希望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心理状态。于是,他们从今后的工作需要的角度来审视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对那些联系紧密的知识和技能兴趣较高,动作的要求也强烈,肯下功夫,那么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就较高些。相反,对那些联系不太紧密的知识和技能,则不够重视,当然掌握得就相对要差一些。尤其是那些不想升学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中的教学原则

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发展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中应运用一下原则:

首先,在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中需要认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由不会到会,再由会到熟,由会之不多到会之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经常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注重分轻重、别主次。先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之后是主要的关键性的技能训练,反复进行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其次,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拔尖的学生,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他们的技能尽可能地得到发展。而对较差的一些学生则循循善诱,耐心教诲,是他们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各得其所都有发展。

再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要正视现实,积极引导。一方面,教师要观察学生在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中所表现的强烈的动作要求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进行餐饮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使学生认识合理的技能结构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掌握好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必要的技能基础。

总之,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只有了解并遵循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餐饮服务技能形成、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有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鼓励,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将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敏文.餐饮服务与管理(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智慧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泛在城市

[分类号]G25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进入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据统计,至2011年初,全球有不下50个城市(或国家)-进行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热点。中国目前也有20个左右的城市(或省区)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研究智慧城市的性质和特点、类型和内涵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对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更美好的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智慧城市的性质与特点

1.1 何为智慧

“智慧”(smart)一词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也作“智惠”。“智慧”在中外有不同的源流。在中国,“智慧”在古代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意为聪明才智。“智慧”也是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在佛教中解释为认识世界、把握真理的最高能力,能洞察一切,如同烛光照物。智慧的古英语smeortan,源于西日耳曼语支,与德文中的“激痛”有所关联,现在用得最多的义项是智能。1972年,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的,并具备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根据牛津英语语料库统计,此后smart成为与card(卡)搭配最多的词语。从中外“智慧”词源的起始和演变分析,“智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事物认知的识见,二是对事物应用的能力。智慧可以是就个人而言,或者就团队机构而言,也可以就城市或国家乃至地球而言。

1.2 智慧城市的性质

2001年,韩国首尔制定了泛在城市的规划,成为世界上较早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在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第一次对“智慧城市”的定义进行了具体界定:智慧城市可以从六大坐标维度来认识,即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人群、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当一座城市既重视信息通讯技术和知识服务,又注重社会基础的应用效能和自然资源的智能管理,既将参与式管理融入其中,又将其作为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更高品质的市民生活的要素,这样的城市可以被定义为“智慧城市”。2009年,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其《智慧地球》的研究报告中认为:“智慧的城市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史上人类在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中对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悟性、认知和实践,智慧城市既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更体现出社会、环境、智力和参与式管理的核心功能,成为体现现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综观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实践,我们可以对智慧城市作如下的定义:“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泛在、惠民、绿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韬略。”所谓韬略,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兵书《六韬》和《三略》,既有战略的谋划,也有战术的应对,后引申为对事物的谋略和应对方法。智慧城市就是对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战略认知和明智应对的具体方法。

1.3 智慧城市的特点

智慧城市也是城市“持续规划”、“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的产物,成为人们在思考城市可持续发展时所提出的新方案和诊断城市各类疾病中所开出的新药方。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知识城市、创意城市等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是以往这些城市发展理念的整合与升华。智慧城市的诸要素中,社会与环境这两大要素将其与技术导向的城市之间划清了界线,后者往往也被称为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相比较,智慧城市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的层面,而是将技术融入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综合管理、资源节约、市民参与和生活品质,将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发展成为无所不在的互动的感知网络。与知识城市相比较,智慧城市秉承了知识城市中的知识管理理念,将智力的要素融入到遍布城市人体细胞的泛在管网之中,使各类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与数字城市相比较,智慧城市跳出了技术藩篱,使城市发展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可持续,智慧城市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为一体,将着力点聚焦于社会与环境,注重智力、管理和市民生活的质量,较之数字城市更具有科学发展见识的新高度。与创意城市相比较,智慧城市的创新更多地集中在技术、管理和资源的层面,体现出整合、互动和可持续的创新,而创意城市更多地集中在文化、艺术和设计的层面;同时两者之间在技术层面颇多相类之处,因为大量的创意就是依靠声、光、电等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来实现的。从城市的整体发展而言,智慧城市更注重整合协同、泛在互动、管理服务、效率效益、绿色低碳,将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和社会的可持续融为一体。从感知、记录和监控的数据演化为无所不在的联网信息,由碎片化的海量信息经过智能系统上升为知识管理和服务,进而发展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远见智慧,这种演进升华过程体现出了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让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1.4 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按其建设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前智慧城市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技术的发展,其着力点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正是这一阶段的理念与实践。②第二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构建城市泛在网络和服务,其着力点是将城市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发展成为一体化的感知网络并藉以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泛在的城市的U―City正是这一阶段的理念与实践。U是英文“ubiquitous”的第一个字母,这个单词的意思是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的,即任何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意的网络和设备即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相关服务。③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社会、环境与管理,其着力点是整合、惠民、绿色。智慧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是前后紧密相续或互相交叉或交融的。

2 智慧城市的类型与内涵

2.1 智慧城市的类型

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至今的实践案例分析,智慧城市按其建设的行政区域范围广狭可以分为城市型、国家型、泛城市型、城市区域型等类型:其中城市型数量最多,如智慧普兰尼特谷(葡萄牙)、智慧布里斯班、零碳城市马斯达尔(阿联酋)、智慧上海;国家型如美国宽带计划、新加坡智慧国、中国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泛城市型如欧盟智慧城市规划、上海世博会智慧城市实践、智能海南岛;城市区域型如爱尔兰智慧戈尔

韦湾、智慧长沙梅溪湖、智慧闵行等。智慧城市也可以按其建设的内容主题进行划分,如斯德哥尔摩智慧交通、丹麦奥胡斯智慧公众、鹿特丹水广场等。

2.2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欧盟六大坐标维度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智慧城市的最新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审视智慧城市的丰富内涵:

2.2.1 智慧城市 即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智慧与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特点;②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研究。

2.2.2 智慧事业 即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包括7方面的内容:①智慧经济,如智慧产业、智慧制造、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智慧海洋、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慧企业等;②智慧政府,如电子政府、智慧治理、智慧增长、智慧交通、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水务、智慧气象等;③智慧环保,如智慧环境、城市环境信息系统、智慧能源数据、低碳经济等;④智慧教育,如数字校园、数字化教材、智能图书馆、网络教育等;⑤智慧健康,如数字健康工程、智慧医疗、电子健康档案、智慧食品、智慧养老等;⑥智慧生活,如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社保、数字惠民等;⑦智慧公众,如知识阶层、创意阶层、智慧体验、网络文明等。

2.2.3 智慧技术 即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运用的先进信息技术,包括5方面的内容:①泛在网,如泛在计算、无所不在的连接、无线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监控和获取系统等;②物联网,如感知计算、情景智能、射频技术、泛在定位、动态数据标准化平台等;③互联网,如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光纤、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百兆到户、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④云计算,如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中心等;⑤信息安全,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等。

2.2.4 智慧实践 即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中的智慧城市实践探索与实践案例,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①智慧组织与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智慧城市论坛与峰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等;②全球智慧城市的实践案例,如欧洲、亚洲、北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智慧城市的实践案例,世界其他地区智慧城市的实践案例等。

3 智慧城市带给人们的启示

3.1 创新未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日见紧缺,城市化的各类弊端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人们找到了智慧城市这一富有远见的未来发展之路。按照欧盟智慧城市的理念,一座城市的优劣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基础设施的禀赋,如物理的有形资本,而是越来越体现在城市的信息系统服务和城市智能建设的应用和质量,如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恰恰对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当我们正热衷于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并各自为政时,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念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即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硬软并举,在信息通讯技术的硬建设上,更加注重社会、环境、管理等软要素的关键作用。

人们讨论的所谓“智慧城市”的一些内容,实际上早在20世纪末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存在了。但这种技术的城市化需要在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中进行创新,智慧城市就是从总体规划高端开始的城市化发展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的总体构想。这种智能化的城市发展形态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密度和效能并藉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加速器和驱动力。这种顶层设计,既是城市创新驱动的远见认知,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科学之策,使人们在新形势下感悟到城市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宽度,为行之有效地应对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破解方案和措施。

智慧城市也是智能系统升华为智能城市化的有效载体。以困绕全球城市发展的城市交通为例,美国学者詹姆斯・福钦(Jarnes w.Fonune)认为:“在未来的城市里,最重要的交通系统不是汽车、地铁,甚至也不是未来主义者倡导的单轨列车,而是电梯。在人口稠密的超高层城市,垂直交通比横向交通重要得多”。这一城市垂直交通的理念正是在以往单幢建筑电梯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立体化和以人为本的视野对城市交通全新的整体思考,体现了智慧城市全方位、整体性和社会化的特点。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智慧的城市是正在建造中的位于葡萄牙波尔图附近的普兰尼特谷(Pla―nIT Valley)。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更突出智能城市化,而非智能系统;其建设理念是构建一个智能网络,以整合各类插入式和可移动的电子服务,这样,在智能城市化的进程中,负责建设和维护软硬件系统的机构能够按需动态地重复利用各类部件并藉以重组系统,其效果是以城市的环境和市民的需求来主导技术,而不是让技术居于城市化的核心来控制城市环境。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智能网络能够实现设计、软件和硬件效益的最大化,使一体多用或单机多能,从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节约资源,并减少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浪费。欧盟委员会2009年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韩-国制定的无所不在的韩国(u-Korea)计划,都体现出从技术城市走向智能城市即迈向智慧城市的发展态势。

3.2 因城而宜地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尽管智慧城市在信息化技术方面有一些共通之处,但由于全球每个城市各自的基础不同、环境不同、需求不同以及文化不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只倚赖一种模式或一种新技术是行不通的,应当采用实事求是的策略,因地制宜,因城而异。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马斯尔达市(Masdar City)与韩国的“松岛国际商业区”(Songd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就是两个不同的智慧城市实践。马斯尔达针对城市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建设了更多水管和下水道设施,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建立了对包括水管理、水利用或废水处理的测量和监控,配备了相关信息传递的技术设施,使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正在发展成为一座绿色的零碳城市,但其几十亿美元的巨大耗资使其他城市难以效仿。松岛则在全市配备了先进感应和监控设备,城市多重任务处理系统能够开启或关闭任何设备,积极应用了各种最新绿色科技,成为若干年中填海而建的速成城市(instant city);松岛这样的智慧城市设计被认为是及时容纳潮水般涌入的新居民而建造城市的一种选择――在2.5平方英里内塞进6.5万个常住居民,与纽约曼哈顿的密度几乎相同。松岛精选了普遍受人喜欢的城市的特征,像搭积木似地组合模仿再现了曼哈顿、威尼斯水道、萨凡纳花园,这种实用主义拼贴风格可能成为未来速成城市的样板。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采取了不同的规划模式,而有的模式尚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不能干城一面地一刀切,需要进行度身定制,以体现实事

求是的精神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如上海作为高层城市需要统筹智能化的垂直交通和城市安全,五水(钱塘汀、运河、西湖、杭州湾、西溪)共导的城市杭州则需要注重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水的管理,至于海南智能岛建设则应聚焦于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

3.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

在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中,人们以往较重视修了多少信息高速公路,建了多少信息系统,铺了多少光缆,这些都是从传统的城市信息化发展视角来看的;而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观察,更要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智能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要看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是否融入了参与式的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

大部分的城市规模发展都受到了管理方式上的限制。现有的方式无法将由城市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机遇最大化,也无法使城市发展周期的维护成本最小化。大型城市构成复杂,对环境要求颇高,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超群的管理技能。然而,许多城市的管理机构都缺乏应对城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快速变革,中国目前的657个城市中(包括287个设区城市、370个县级市)存在着一些功能障碍型城市,由于缺乏城市发展的智慧和有效的管理,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思考,土地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交通拥堵,面临城市安全和生活品质的严重挑战,因城市规模扩张而引发的经济失效已经超过了所能获得的效益。城市和郊区碎片化的行政区划边界弱化了市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而智慧城市则从社会层面和惠民角度加强和创新了城市的社会管理,通过整合、泛在和互动规避了可能的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这种联网的城市促进了部门的精简和效率的提高。智慧城市也促进了协作性公共管理,可据以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政府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技术为机构间跨界协作提供了机遇,通过城市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的全方位社会管理与服务。智慧城市给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整合带来机遇,为服务型政府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品质提升的机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将成为建立未来管理新秩序的主体,这也是智慧城市发展所应具备的内涵。

3.4 构筑面向市民的泛在服务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型的泛在的城市(UbiquitousCity),其目标是让任何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意的网络和设备即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相关服务。智慧城市将建筑物、电力线、燃气管、道路、蜂窝电话、民居系统等相互沟通,将智能化融入城市的住宅、交通出行、卫生健康、安全保卫和娱乐等城市各个要素之中,以此来实现智慧城市的价值观――更智慧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和精髓所在。

智慧城市是面向公众的开放式智能管理,提供了而向所有市民的开放型、泛在式的巨型整合性平台和互动管理服务,使信息、技术、创意可以在部门间和市民间进行跨时空和跨界的传递、交换和互动。美国学者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认为,智慧城市“最大的挑战是观念上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种需求:设计一个系统,从而将所有技术应用于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务,而非他用。……智慧城市的挑战在于使技术城市化,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响应市民需求,并扩大在市民中的可及性,因为这些技术切实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硬软并举,以人为本,注重惠民。

智慧城市开创了集体提升和合力解决问题的模式,使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巨型实验室,以测试各种城市智能技术,破解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问题,如清洁水源、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垃圾处理、绿色建筑以及绿色能源等。智慧城市倡导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进行公共讨论,形成开放的智能化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信息化简单地由信息技术工作者来推进的封闭形态,与广大市民形成了互动和合力。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认为:“要增加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建立一个公开框架和合作网络,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进行尽可能多的创新活动”。智慧城市正是这样的框架和网络。

让信息技术从幕后走向前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九重天”(Cloud9)大楼被认为是科技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范,吸引了儿童、专业人士和游客的注意,它能与普通市民和游客“交谈”,而不是简单地“指挥”他们,技术变得可见、明晰,每个路过的行人都能够感受并理解,从而推动了城市与市民的互动,使城市充满了启发性。萨斯基娅・萨森曾提出了关于提升智慧城市开放度的设想:“我一直设想能够在如公交站或公共广场等显著位置,将所有主要基础设施,从下水道到输电线和宽带线,安装在透明的墙体和地板中。如果人们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技术的存在,他们便会参与其中。今天,墙体中布满各种软件,为什么不让这些映入人们眼帘呢?我们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应该是透明的。这样,城市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共享空间了”。萨森的这一设想极具启示意义,即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十分重视人本理念,以开放式和透明度理念来进行城市环境的营造,让市民积极参与其中,让遍布城市的技术元素成为激发市民兴趣和参与的动力。

3.5 提供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生态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41-03

近年来,学者与公众对于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研究及讨论都不断升温,生态化与信息化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门思想。正是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然而,自2007年,《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 ” 这一创新构想以及之后的2010年,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之时开始,学者们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大多数仅仅着眼于城市的信息化。而在城市不断注重生态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以信息化促进生态化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发展只有注入了生态化的因子才能够真正体现其意义。

目前,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城市未来将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生态、节能、低碳、安全等特性。因此,有必要从生态的视角去重新认知智慧城市,将智慧城市的概念优化,构建一种融合进生态理念的全新智慧城市模式。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手段,将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以及商业基础设施全面连接起来,真正做到服务全民。

由于以往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信息化,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智慧城市,并进一步探索生态型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

1 相关概念解析

当今,全球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而,从生态发展的视角下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就与之相关的“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概念进行解析。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

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中,旨在建立一种尽可能减小对于水、食物、能源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以及降低废热、废气和废水排放量的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开始便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主要具备以下若干

特点。

1)高效性。着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多层次地使用各类材料与能源。在物流方面做到有序顺畅,方便迅捷,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各行业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2)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合理配置资源,使环境资源能够公平地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几代人的发展需要,以确保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城市经济。

3)区域性。生态城市基于区域平衡的理念,致力于对城乡的整合,互异共存的城市之间唯有通过协调与平衡,才能够实现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的建立。

4)结构合理。生态城市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结构之上,交通设施、土地使用、绿地系统、公共设施等因素都应包含在内。

5)关系协调。生态城市最初的愿景就是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城乡统筹,资源利用和更新,环境胁迫与其承载能力相协调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关注于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致力于营造城市的良好生态。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解析

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综合全面地感知泛在信息并无缝连接城市中的人、物以及各项功能系统,在自感知的同时实现自适应与自优化,从而最终形成绿色、安全、高效、方便、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活动、公共安全、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智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使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致力于实现的愿望。因此,各层次的人皆可通过数字包容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所在。

2)综合整合。“利用已经联网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率,促进社会、文化与城市发展”。利用智能化的传感设备将人与物及其相关信息串联成一个综合网络,并且通过实时感测城市各项核心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信息源。智慧城市借助包括传感、无线、通信、智能网络等各类技术,综合整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系统。

3)智能协同。智慧城市的另一基本特征便是其具有集中智能处理与深度计算能力,通过这些能力来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智能连接与协同联动,最终打造高效的智慧城市。

4)内生发展。智慧城市本身便具有内在驱动能力来实现发展与不断创新,借助这种能力,城市才得以实现自我适应、优化和改进。而智慧城市的驱动能力能够保证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生物、生态系统以及遗传多样性,确保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能够时刻受到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约束。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着力于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种需求做出响应。

2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生态城市将和谐性作为其核心内容,而智慧城市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起点。最初的智慧城市概念虽然多少提到了一些有关生态化的字眼,如“绿色”、“环保”、“优质生态”,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焦点依然集中于城市的信息化以及城市智能技术的使用与发展方面,却始终未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的思想。脍炙人口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不只是一种愿景,它更是一种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是智慧城市应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虽然智慧城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生活品质,但倘若智慧技术无法结合更加接地气的城市发展理念,它便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综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特征及内涵,尝试讨论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2.1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应该是在把城市信息化作为首要驱动力的基础上,加入各项生态技术因子的应用,从而帮助实现城市的生态转型以及高效运转。再借助开发建设模式的创新,全面引入系统工程、信息科技、生态经济学等知识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与决策、生产和消费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城市生态资源方面的潜力,并最终将城市打造为生态化、信息化并重,且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要致力于吸取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优势,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中,使城市整体综合功能不断优化、资源与能源更加清洁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健康宜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舒适。

2.2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素

对于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来说,与一般的智慧城市一样,其发展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发展基础及自身优势。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要素可以主要总结为技术、资源、政策以及管理要素四点。

1)技术要素。智慧城市本身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论是我们讨论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或是其它任何形态的智慧城市,都是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通过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来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就要求城市发展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

2)资源要素。如果城市已经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资源条件,那么城市在规划和基础建设中引进生态智慧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低碳、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全面规划建设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系统设置警务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支付、应急救援等公共管理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招商引资建设各种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布局,那么对于城市未来的运转与管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势必会面临城市建设方式的创新、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政策调整与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4)管理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形态,配合全新的智慧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思路、规划理念、产业特点、经济体量等方面的考虑。只有能够敢于打破原本体制和模式桎梏,具有创新精神,才易于引进生态型智慧城市。

对于符合以上要求的城市,如果能在规划中引入绿色、生态、智能、人文理念来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整体规划布局、自然环境资源、农业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周边区域错位竞争、市民素质形成、品牌文化特征、产业经济发展等关系,必能在与周边区域新城的竞争脱颖而出,成为集聚优势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区域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城,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之城。

3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方向

最初的智慧城市理念的关注点主要为医疗、食品、交通、水、电力、应急系统等方面,以及如何应用智慧技术来完善各方面的运转。而融入了生态思想的智慧城市将从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城市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产业的生态化三方面来应用智慧思想,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3.1 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

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城市概念,本文所探讨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与其最大差异在于——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着高质量的城市化的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与日俱增。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营必将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恰恰率先关注到了这些方面。

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被过量地排放,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由此产生的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从碳的排放的角度来看,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势必要发展低碳经济,致力于从城市生活与生产经营两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生态化,将低碳的理念落实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3.2 城市服务智能化

先前的智慧城市理念中提出了推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应用范围,而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进一步考虑智慧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使得两者结合,使人们更好地分享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成果,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医疗服务方面,较大范围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医疗服务系统网络来实现,主要包括建立远程医疗数据库、专家信息库、电子病历系统等,以远程的方式通过对有关临床治疗方面信息的智能搜索来协助医师准确地诊断并治疗患者的病情,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及时、完善的医疗服务,使市民更加健康地生活。

交通管理方面,实时交通状况可以通过利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通信及导航系统等的传输与互联进行监控,同时科学地自动建模并进行预测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与系统,使其各司其职地对交通状况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缓解交通方面的压力或突发状况,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的良性疏导,从而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降低交通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安全监管方面,公安机关等部门在犯罪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侦破系统所提供的智能分析等的协助下能够迅速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打击及预防犯罪的效率,进而为人们创造安定而和谐的生活。

3.3 产业生态化

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来说,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产业生态化指的是优化城市环境,将与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对于传统产业、新兴技术产业以及环保型产业都有全新的要求。

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态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和消费中融入环保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降低噪声、废物垃圾、污浊空气、工业废水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使用生态化的设计材料,发展并壮大资源型产业和污染较大的产业的替代产业,加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以及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从新兴技术产业角度来说,致力于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成为了关键。它一方面能够使得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更加友好,另一方面还能够扩大相关技术型人员的就业市场。此外,通过智慧城市所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及信息源,帮助城市实现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从而使经济活动更为高效灵活,也使人们获取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关于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首先是发展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其次是合理整合资源,利用闲置的土地和地表水或污水来发展城市农业,这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能够将食品运输与保鲜等环节削减,因此能够降低食物生产的价格及成本,从而便利快捷地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

另外,未来城市能源的重要部分便是太阳能这类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欧美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以此来降低碳排放的尝试已卓有成效,我国也应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4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价值

与早前的生态城市或智慧城市的理念不同,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着眼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代替了经济优先的传统,通过智慧技术的手段与环境友好的理念科学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吸取了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之所长,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会对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1 树立公众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带来的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致力于探讨一种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树立公众对于生态更深入的了解与感知,将自己的行为与城市的发展产生关联,例如,绿色消费、生态旅游,通过对智慧技术的应用与对相应制度的调整来进一步树立公众的生态价值观。

4.2 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并且通过利用各类城市智慧技术进行更好地落实。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生态化的理念融入,科学而高效地估算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数量与布局,合理估算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密度,同时运用其他相关知识与多样化的手段来最终实现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实力与影响力。

4.3 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传统城市发展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资源,还很难恢复到污染前的样貌。对于生态型的智慧城市来说,就要率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大力引导相关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等生态低碳的产业,从而抑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环境危害,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4.4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过去由于城市往往追求经济优先发展,因此人们容易产生政府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的误解,相应地,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并不强。而在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更多地关注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能够更有效更切实地引导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同时通过鼓励人们更多地开发与使用可再生资源,使能源结构向更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另外,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5 结束语

今天,在世界各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不断增长的碳排放,废气的污染,生活垃圾的堆积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城市,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来推动节能,通过安装高效设备,引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由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到真正的“智慧”。

另外,对于生态发展型的智慧城市还有几点思考。首先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筛选,防止陷入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其次是在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上要惠及于民。为了防止由于在信息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而让社会鸿沟加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且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并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更多、更优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城市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将它落到实处,就要一点点做起。并且智慧城市必然是节能的城市、环保的城市、低耗能的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与生态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生态城市的特点(EB/OL).2008.10,http://.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27(12).

[3]R.G.Hollands.“Will The Real Smart City Please Stand Up? Intelligent,Progressive,or Entrepreneurial?”. City 12:3(2008).

[4]Andrea Caragliu, Chiara Del Bo, Peter Nijkamp.Smart Cities in Europe[C].3nd Central European Conference in Regional Science, 2009.

篇6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设计

On the Smart City Smart Building Design

Dang Hong-bo

(Shandong Light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Smart City is the highest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essence is the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urban wisdom, so as to promote harmonious urba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 produc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se of modern building technology,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human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the smart city consta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how to design intelligent building, to better integrate with the smart city, become a important topic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mart City;Intelligent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

1.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起源于城市信息化建设。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物联网从互联网应用中脱颖而出,物联网应用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与云计算服务的急速发展,促使智能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三者的加速融合,催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延续,强调了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应用使得城市中与传感 / 控制相关的行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农畜牧业、智能社区等应运而生。目前,智能建筑行业无一致的体系架构可循,各个智能建筑项目各行其事,造成城市中众多的建筑物信息孤岛。因此,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体系架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应是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的一个分支,与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连接,并融入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中。但目前智能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了解不够深入,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制约了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的成效。

2.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对策

2.1完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

智能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因此,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相应体系架构的建设,保障整个智能建筑行业具备统一体系架构,从而规范和约束所有智能建筑,促进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2.2充分应用 B/S 访问模式。

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突出特点。这种智能化特点的实现,需要充分应用各种门户技术及优化访问模式。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自上向下,按功能需求,设计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再考虑是否要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目标下,智能建筑系统应采用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目前智能建筑各个物联子系统的应用越来越趋向 B/S 访问模式,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采用门户技术和 Web 服务是大势所向。不仅应用软件、而且系统维管软件均要采用该技术和访问模式。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是目前所有电脑、智能终端均支持的功能,可以认为,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是智能建筑基层集成、乃至行业走向大集成的技术底线,将有效地促使智能建筑更好的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中去。

篇7

Abstract: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trend of city development.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smart city and its construction level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mart city, so government needs to greatly enhance the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wisdom smart city and infrastructure, analysis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statu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模式

Keywords: Smart city, I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ode

一、引言

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各个城市发展面对的重大挑战。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智慧城市有很多种的定义,比较权威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描述是:“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些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经验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国脉互联将智慧城市分为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群、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环境等6个部分,其中智慧基础设施也就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它是智慧城市的DNA,也是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在整个智慧城市理论体系中,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设施,包括有线宽带、无线宽带、城市物联网及三网融合等,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输系统;第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测试中心等,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第三,经过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是对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有准公共产品性,网络经济性和智能化等特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可以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能够顺畅、稳定、协同运作的硬件设施。智慧基础设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拥有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实现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实时数据连接,搜集并获取有用数据。此外智慧基础设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管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方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网方面,2013年全国建设总投资约41亿,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60亿。由此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每年都在快速增加,将成为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我国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感知终端能力不足,覆盖范围不广;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够,运营管理效率较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目超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现象;投资主体分散,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开放不够。因此,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益。

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型,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现状,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广引进社会资本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社会资本进入的背景下,应当依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及建设规模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

一是针对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如非经营性项目可开展BT模式,准经营性项目可以开展PPP模式,纯经营性项目可开展招投标拍卖、BOT模式、TOT模式等。二是按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选择建设模式:信息网络设施,如有/无线宽带、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采用国有独资企业建设运营、BOT模式等;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如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地和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开展PPP模式、BOO模式等;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管网,可开展BT模式、ABS模式等。三是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一些风险可控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可由政府或政府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包揽建设;部分项目投资建设后可实行O&M(委托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对可提高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上文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其中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依据实际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篇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篇9

关键字:智能电网 技术 智能城市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智能电网是城市智慧发展的载体,支持着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运作,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国家电网科技部刘建明在2013年6月16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及国际论坛上说。由此可见,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智能电网在智能城市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智能电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电力技术,以其低碳经济环保等特色已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智能电网拥有可控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众多优势,在我国智能城市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智能电网的概念和技术要求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在建立一个高速双向、集成的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电网的高效、可靠、安全、低污染、可调运作和安全目标。

智能电网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互性,让用户和能源市场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响应,由此来提高服务的水平;二是污染低,在电网中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能源,而且对环境的破坏性减小;三是可自愈性,可以自动调节、自行诊断及自动恢复;四是优化性,充分的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五是坚固性,在各种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六是经济性,在一定的成本控制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为了能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更多的资讯,快速的自愈及反干扰,使不同的电力用户之间交流更为可靠,满足电力用户互多样的服务要求。在技术上来说,智能电网设备要与技术相互配合,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的技术如过电压抑制、系统阻尼、动态无功补偿和电力循环控制等,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像能源储备技术、网络和网络单元之间的双面交互式自动控制技术,可再生资源的网络连接运营技术和能源供给通路,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我国智能城市与智能电网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近100个城市或城区对智能城市建设提出规划和方案,包含着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智能城市北京提出以无线宽带专网和无线物联网为重点建设项目,在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推动智能化管理城市建设;智能城市上海提出以物联网、车联网、计算机、TD-LTE、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下一代网络和信息服务这八个专门的项目为建设重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信息化城市进行全面的发展提升。

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全面开展的时代。上海世博园上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包含了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调度这六大块,在保证可靠、安全、质量的电力供应的同时,又节约了能源,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被称为“低碳世博”,是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运用的成功典范。

3.智能电网技术推动智能城市建设

在2013年6月16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及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科技部刘建明发表讲话时提出,智能电网对智能城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广泛的推广“以电代油、以电代煤”等技术,在电能中,能源的消费比重有所提升;二是经济,智能电网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产业的节能转型时间,对电力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三是信息,智能电网技术的运用对智能城市的影响是极大的,提高了智能城市的信息科技水平,为打造公共网络平台智能城市作基础。刘建明还强调,智能电网不仅能保障城市用电可靠、安全,更能提升智能城市的整体信息化、科技化,使智能电网技术推动智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1智能家居对生活方式的优化

智能家居是指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把跟生活家具有关的系统整合在一起,交换家庭的外部网络和家庭智能网关,实现家庭内部信息共享和互换的功能。智能家居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便利、舒适、安全、环保,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形成集成、统一、高效的服务管理。智能家居能提供的服务非常之多,如燃气、水、远程付费和远程抄表等,同时这就表明必须要把光纤引入到各家各户,而且与天然气、自来水等运营商进行合作。另外,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家居还可以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信息服务等有关的项目,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智能家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话进行远程事务的调控和监督,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的解决;二是智能家居可以实现远程缴费,对电表和水表等费用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缴纳,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和便利的生活;三是智能家居使人们的生活家居更加安全和舒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优化;四是智能家居可以实现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使用户对用电及用价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指导用户科学经济用电,提高了用户的环保意识;五是能支持“三网融合”业务,使用户享受到智能化的服务。

智能电网小区用户实现光纤入户,具备 “三网融合”的条件,即可以实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电信网的同网传输,有效的避免了小区网络通信重复的情况。目前,智能电网小区还在研究阶段,但智能电网小区将是智能城市的发展方向,将打造一个信息化的居民生活。

3.2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运用

智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电网的支撑,电网能大规模的接收可再生资源,这对能源将会是巨大的节省。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和储能技术是城市能源的“大管家”。而现阶段,人们对于电动汽车并不认可,但未来电动汽车将是智能电网在智能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当电动汽车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时,汽车电池系统每天晚上利用用电低谷储存电能,若第二天不在路上行驶,将会避开白天用电高峰。” 智能电网时代,电动汽车将成为新一代的我们的代步工具,有效的解决了电能集中存储的高额成本问题。

3.2智能电网为智能城市提供了便捷的生活

根据资料研究表明,智能电网不仅能够改变能源体系和电力运用,还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变革,电网是能源的主要载体,智能电网是智能化建设的核心,智能电网除了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同步外,还可以促进互动、双向的用电模式,实现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智能电网技术的管理与应用,成为推动智能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智能电网还能对智能城市的市政、交通服务进行管理,运用电力信息采集,建成一个集水电、煤气的智能电网系统平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和便捷。

总结:智能电网是世界电力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技术在中国智能城市中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好,但对智能电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更要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宏观策略与经营模式。智能电网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将推动智能城市的建设,加快智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9.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感知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城市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城市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三个阶段。数字化建设就是把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转变成能够进行计算机存储的数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网络化建设是将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各类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连通。使得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城市的信息流,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的一种优化。通过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系统可以对城市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信息提取,并且分析找出需要优化的环节,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整个城市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由数字化发展成为网络化再进一步优化成为智能化建设俨然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特点入手,对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尚未已经被大家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城市综合运行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将整合的信息利用到城市服务、民生工程等各类活动中去,从而对城市的各类运营能够做出一个智能的回应,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特征

2.1智慧城市具有融合性

智慧城市建设把信息化技术和政府智能相互融合,致力于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公共基础服务,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到通讯、旅游和商业发展中来,从而衍生出一批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这种融合性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互动性

城市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交流中心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庙宇转变为当今社会的大型卖场、股票期货交易场所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地。城市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形成的网络互动系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为人们的互动提供了场所和物质保证,而手机、网络以及即时通讯类新兴软件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互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2.3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开放性

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来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例如城市公交系统软件是使用,道路拥堵情况的介绍等等这类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减少等候时间。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众多求职、房屋买卖租赁的信息开放化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使得城市资源得以共享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3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所发挥的作用

数据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日益增长,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已经被各个行业尤为看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大数据对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在城市建设、市场经济调控以及防灾救灾和人口管理等问题上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过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下行政管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职能和工作效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城市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带来行政管理的改革也为科学的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以及交通住房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与城市管理相互结合,正好使上述问题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得以解决。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存储技术奠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大数据的处理技术相互融合。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日常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再到政务处理和企业工程,民生服务等活动都建和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城市的管理也将在经验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治理。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2.1城市政务服务和城市安全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主要指政府行政部门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政务服务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这种新型的办公模式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在过去一旦出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都是采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紧急会议的处理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处理问题可以采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来确保城市中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资源共享在突发事件的时候来进行应急调动,统一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的能力。3.2.2企业领域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对客户需要、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市场份额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了解市场动态走向,进行市场预测,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实体的消费模式、交易过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使得金融物流等行业实现了实时感知和动态信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建设,通过GPS技术、互联网、传感器等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信息,从而组成强大的物流网络。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证,也降低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使城市的企业发展更加智能化。3.2.3民生领域的建设智能化城市中民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和交通两部分的建设。在医疗领域不管是病症源头的追寻还是药品的研发,数据分析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医院电子病历的建立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疾病诊断和预约治疗等都大大的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益。不仅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也为医院临床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对路况的实时视频监控可以提高事件处理效率,保证交通行驶安全,缓解道路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4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否认的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也有很多有待加强改进的地方。

4.1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以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为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保障。这种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城市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城市管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现象。整个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里边包括了政务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居民个人信息以及众多民生数据。一旦不法分子对信息进行窃取,很有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信息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效率,使城市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将城市本身置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通过工程,而这两者所支撑的网络也是众多不法分子所攻击的对象。网络承载了太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统中公民的各种联系方式以及个人信息都登记在册,储存在网络云端,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攻击,那么居民的个人信息就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这样不仅会使公民丧失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心也会给信息采集工作增加难度。除此之外,随着及时通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生活数据已经完全暴露于网络之中,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出个人的生活轨迹,比如长期活动范围,个人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众多信息,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势必会对公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提防不法分子对数据进行窃取也要对设备故障、用户操作错误等行为进行预防。个人隐私的泄露会对社会信任和相关部分的公信力带来挑战。这种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

4.3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成为空谈。拥有庞大的数据来源,若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也会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孤岛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急需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会造成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也是分散的,这样的数据将大大增加大数据处理的难度,不能及时为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我国各个城市、各个行业以及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孤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是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无法真正的进行推广。让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普及,需要各地共同努力一起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5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无法离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大数据技术如同血液一般贯通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等各类“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政府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城市该如何建设、如何管理,而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又该如何选择。大数据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大数据不仅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动力。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大大的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我们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和民生服务模式,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早日实现。在智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美。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2]操梅.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324.

[3]魏剑源,陈煌,吴志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6(20):6-7.

[4]郭守团.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96+15.

[5]宋玉玲.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6(12):54.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 智能化 网络 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最先提出智慧城市的IBM公司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管辖范围内的城市服务、公用事业、和本地产业的各种需求,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种信息,以更好的分析和应对经济调控;协助政府、医院、学校等系统使之整合,使得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高效、智能,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①

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来讲,是以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带等多样化的网络技术路线组合为基础, 综合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运行系统等各种系统,整合资源,做到信息共享、自动感知、信息应用系统协作、网络互联互通以及海量信息智能处理,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从广义来讲,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城市各系统智能化的阶段,是人们对于今后生活的一种理想和向往,展示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和谐、智能,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二、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光纤到楼的覆盖率达到了40%,语音固定电话用户实现118户,移动语音用户实现653万户,电子数据用户为388万户,另外有限电视在网的用户为122万。据统计,在2010年全市的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16户,其营业收入实现了100亿元,创下了整个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94.6%的新高。

“十二五”时期,在智慧昆明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昆明市进一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各项信息技术在全市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成果。主要表现为:城中的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双向改造,三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WiFi信号覆盖全城;宽带乡村试点涵盖了富明县、晋宁县、东川区等8县区共803个行政村。

(二)“智慧政府”管理水平显著

“智慧政府”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来构建起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实现主动、实时监管,提升相关部门政务的办事效率。昆明电信公司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共享信息来推动政府政务网络电子化建设,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系统的网络基础能力。目前,已构建起电子政务网络、智慧灾害防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等“智慧政府”项目,并正式投入使用昆明市政务服务三级联网联动信息系统。

(三)“智慧民生”生活现代化再提速

民生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市重点建设的事业项目。早在2012年就围绕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来发展社会事业,来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昆明市构建的“智慧民生”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市民一卡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通过市民一卡通,不用出门就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交煤气费水费电费、话费,甚至彩票、电影票都可以实现。市民一卡通将不断发展更新,我们只要带着手机,可以实现手机付账、乘公交地铁、超市购物、买机票火车票……将逐步体验到“智慧”带来的实惠。“智慧医疗”方面,医院可实现诊疗无纸化、病历病案电子化、专家网上挂号会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方面。这些“智慧医疗”将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监管力度,增加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减少群众医疗负担。

(四)“智慧产业”产业竞争力再增强

“智慧昆明”建设过程中产业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的智慧竞争力得到增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昆明市以“智慧产业”为载体,用信息化来提升产业聚集与扩散效应,促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业方面,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下,种植户必须到种植基地去,才能了解种植作物的各项生长指标,“智慧农业”智能很多,种植户只要坐在监控屏幕前,就能通过视频信息对大棚中农作物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进行监测,随时知道农作物的长势。

昆明市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作为昆明市一大优势产业,结合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来构建“智慧旅游”。昆明通过整合“三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服务于“智慧旅游”的构建。智慧旅游主要围绕游客体验和行业管理这两个方面,用这上述两条主线把游客的吃、穿、住、行等各要素与单位和人员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和共享。

三、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五华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建设“智慧五华”之初,就提出要通过四年的时间,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a业三大工程体系,并在16个重点领域进行智慧系统专项建设,建设一个绿色五华云计算中心的目标。②经过几年的建设,昆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整体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昆明市虽然在政府、民生、行业等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化”,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智慧程度还不够成熟,比较滞后。另外,长期以来昆明市各社会部门与市场要素的细分导致城市各职能专门化程度过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很难统一利益诉求来共同构建覆盖全市所有社会要素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

昆明市位于西南边陲地区,由于其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劳动力多数从事手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率低层次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流向了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当前存在市民个人服务方面效率低、程度满意度低,医疗、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发展不足的突出问题。与个人服务情况类似,当前企业服务效率也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协同公共服务办公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尚未建成。相应的智慧服务行政审批平台、经营纳税平台、资信认定信息化平台等企业服务项目数字化建设尚未达成。

(四)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昆明市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特点,很多地区还比较贫困。比如禄劝县和寻甸县,这些地区的信息网络比较落后,数字城管中心行政级别较低,以及各部门联动能力不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及时迅速处理,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及大量的信息处于浪费状态。另外,昆明市各政府部门之间尚未建成统一的数据、统一的网络、同一平台的数据中心,严重影响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难以整合利用,影响城市运营效率和成果。

四、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1.智慧东京。日本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轨道交通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主要致力于智慧交通建设,既将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消除道路交通拥挤,减少汽车燃气消耗及尾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减少25%。

(2)成功举措:一是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图网络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其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二是先进、安全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在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自动的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驾驶人员还没有遇见时向其发出警告。该举措使得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80%。

东京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是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机制措施来规范、监督轨道交通及环保工作。例如,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严禁氟化物的泄露等。

2.智慧上海。

(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上海市在“十二五”时期就就明确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战略,并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来实施产业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

(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第一,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持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主要有数字城管行动、数字惠民行动、电子政务行动等。

第二,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产业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大力推进物联网、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产业自主发展,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3.经验与启示

(1)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坚实的信息化为支撑。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待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才真正具备了现实条件。目前,我国除北京、南京、上海少狄幌叱鞘行畔⒒水平已经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昆明、郴州、邯郸等多数城市的信息基础都还比较薄弱。这些信息化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行业比较多、领域比较广,加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问题的制约,使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应成立专门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决策和协调,统筹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主导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参与的资源和力量,明确责任,协调展开工作。

(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契合城市特点。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保存和发扬,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现有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其城市规划定位、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特点来进行实施。

(二)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发展要素的系统工程,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管理服务。昆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辅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监督作用、管理社会的作用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平台,智能地感知、分析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个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而快捷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中的各种信息,高效地处理城市管理当中暴露的问题。

2.引进和培育智慧型人才。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智慧型”的高技能人才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大力建设相关“智慧型”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人才高地,为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一方面通过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创造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面向其他地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昆明市大学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企业的优势, 培育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操作型人才。

3.推进示范效应。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技术遍布城市的各行各业,能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形成相应的智慧系统。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传统领域优先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建设,如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以此形成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实现智慧化。

4.整合各地资源,推进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功能地位、自然条件、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加大投人力度,提升和完善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一方面,对于各种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应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现有基础设施交通,如对通信、供水、供气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还没有覆盖的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等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

注释

①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②葛鹏飞.基于指标体系的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6(5).

参考文献

[1]王辉,吴越.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贤毅.智慧城市开启为了生活―科学规划与建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4]辜胜阻,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3,4:17-19.

[5]周丽君,帅萍.美国哥伦布市的“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测绘,2013(6):24-27.

篇12

[关键词]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123-02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积累,当这种推动力逐渐演变成一种智慧的成果,便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在智慧城市的理论指导下,普通群众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实现不间断的体验,而且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已经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也日渐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以现今的技术为依托,本文对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以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指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绿色的城市形态。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技术革命为根本指导,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其建立在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融合。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以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其充分展现了人类对城市信息的认知与利用,这也是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2.1 网络通信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大量的数据存储作为依托,同时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的协调维护,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只有具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实现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数据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从宏观上看,智慧城市可以看成一个空间基础信息框架,在该框架下将各种社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而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就是以无线化和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也是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链接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2.2 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互联性和智能性作为基本的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利用感知设备和技术,通过对信息的识别、定位、传递等操作,实现物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以此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化连接,这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也实现了智慧城市由宏观向微观的跨越,并且促进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2.3 云计算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节奏不断加快,其所面临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面解决方案,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是通过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方式,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运算能力。对信息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其具有数据安全性高、客户端运行要求低、数据共享无障碍等特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云计算平台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数据。

2.4 “3S”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柱技术。3S技术将卫星定位、传感器基础、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个科学领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了更高空间领域中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的传播与共享。GPS技术对传统测量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而且定位速度较快、精度较准,这是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GIS技术是智慧城市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基础,其能够实现空间信息的直观表达,从而给予信息使用者更加直接的感受,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RS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数据基础,也是实现整个一体化数据采集的基本载体,通过现代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不需要与测量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电磁波分析的方法实现远距离测量。

2.5 数据挖掘技术

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大多包含空间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比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具有更丰富、复杂的语义信息。利用空间数据挖掘可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的普遍关系及其他一些隐含在数据库中的普遍的数据特征,可提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智能化的空间咨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更加智能和科学地为社会管理、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服务。

3 智慧城市实现路径

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以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渗透为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3.1 物联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任何周围的环境因素植入到其感知器中,并且通过感知器的运转将这些静态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的反映。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感知系统往往体现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交通系统建设、水资源等各个领域中,在空气、水、道路、车辆、医院、工厂等多个以往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数据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收集。在智慧城市的感知系统中,需要依靠各种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才能实现整个智慧城市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机构和网络系统,通过无线设备实现数据的传递,以此来完成网络传感。

3.2 互联化

互联是将原本不处在同一时空或领域中的复杂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进行连接与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优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借助相应的互联模型和互联软件,根据不同的领域,按照智慧性和广域性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智慧城市所使用的事件处理软件通过传感器中输入的业务和数据信息,便可以通过集成软件将这些数据深入到不同的环境和情景中,以此实现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通过有效的信息互联化,能够将每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信息事件,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关注到每个单独事件的数据库,利用其中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对问题的改进。通过互联化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对各项数据和事件的处理,其中包括事件和流处理、数据识别聚集和关联;数据建模和集成,包括针对域的信息模型、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与现有数据集成、联合数据管理;流程整合,包括扩展现有系统并启用新的业务流程、监控业务流程等。

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数据和事件进行处理,才能将城市中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不同专业的数据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智慧城市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特定的行业和部门,同时也涉及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智能化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特定信息处理的需要。智能化应用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普遍性,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敏捷性和综合性,其能够在解决普遍问题的同时,根据决策会员的指示,实现不同特定信息的处理,以此提供各种最优化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智能化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移动电话、电视机等。

4 结 论

智慧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个途径,将智慧城市的遥感信息扩展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将传统城市建设中无法实现的数据流进行全面的处理和传输,借助科学的算法和工具对其进行计算和汇总,通过结果预测和场景模拟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广泛性。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不仅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强,黄庆德.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2]胡登峰,黄庆德,戴强.基于期权理论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决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

[3]袁远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4]徐静.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研究[J].电信科学,2013(2).

[5]段淑敏.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11).

[6]郦月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篇13

作为国有控股上市的高科技骨干企业,大唐电信时刻跟随着国家的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路线,不断地促进新技术、新兴产业和新应用的融合。大唐电信根据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趋势以及特点,制定了一整套涵盖规划咨询、行业部署、关键技术、总体实施、长期维护、运营服务和未来演进等环节的完善的解决方案体系协助政府实现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和建设,提升城市全方位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思路

(一) 完整的发展框架与愿景

大唐电信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建立了完整的智慧城市发展框架与愿景:

1、坚持以国家政策与法规标准为指导: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唐电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智慧城市建设各项体系标准,与各地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在政策上为智慧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2、提出完善的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城市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在设计中应强调前瞻性与可实施性,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民生、环境、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使规划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

3、建立创新的服务管理机制:在信息化基础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服务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创新。利用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服务管理精细化、实时化;

4、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性,以合理、高效的原则进行建设升级,避免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5、在管理中融入信息及其带来的深入变革:信息的整合联动是实现智慧化的前提。通过信息流的汇聚建立基于整合信息的管理决策与系统调度,将给城市管理带来深入变革;

6、重视投资与运营效益:在方案规划中应加入管理和运营的设计考虑,采取合理的投资方式,避免盲目的一次性投资效益,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

以上六大要素组成紧密结合的城市能力网,形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明确整体运作战略,将这些要素深度融合,进行跨产业协作,才能使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大唐电信提出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参考模型:首先,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及自然、社会资源,明确地方发展定位;其次,引入城市运营商,配合政府确立城市管理运营模式;接下来根据运营模式需求,确定城市管理运营所需的关键资源和能力——大数据、保护数据安全的综合信息安全部署,以及保密机制的建立;接着,通过对数据的需求及事件管理的需要,调整政务系统工作流程及信息交换的安全机制;最后,通过市场化运作,保障城市管理服务的日常开支及运行,并通过市场引导的方式,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城市健康发展参考模型的建立、完善及实施,以实现城市管理及服务智能处理所需的相关积累,通过其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实现城市事务管理智能化的转变,以促进我国城市智慧化的稳步推进。

(二) 先进的技术架构设计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特点,从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化应用等多层次考虑,大唐电信建立了的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架构:

该架构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为支撑,向下对接各类城市传感设备、城市移动执法终端以及各部门业务系统,向上支撑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对外提供城市官网、移动服务官网、政务协同管理接口和移动办公智能终端客户端。通过“协同管理”、“智能服务”、“聚集发展”和“联动安全”,四大维度协同发展,打造完整的城市综合智慧体系。以政策、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以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及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的支持,辅助城市智慧化形成跨越式发展。

该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智能分布,实现数据采集能力、数据传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业务呈现能力的四位一体的有效能力协同;

以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技术为能力扩展基础,关注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系统联动整合,兼容既有垂直建设模式;

一体化分布智能控制设计,使智能控制点合理分散于各层面,强调一体化协作;

业务系统采用统一框架、统一标准进行设计,支持大规模集约化的业务部署、业务聚合、混搭、添加等,业务行为具备充分可扩展性;

系统不改变既有信息化项目实施操作模式,整体上会将多个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智慧的呈现。

(三) I2C2E2S2理念,助力中国智慧城市腾飞

大唐电信把在智慧城市领域不断实践的核心理念总结为“I2C2E2S2”,即智能应用,整合协同,互联赋能,持续演进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

IS——即智能应用的概念:面向商业服务、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领域,通过搭配不同类型的业务形态,进行智能的整体应用布局设计,打造智慧的服务、管理与城市名片;

IC——即整合协同的概念: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各类系统数据的整合实现物联世界感知,通过各类业务应用的联动实现智慧城市一体化协同;

CE——即互联赋能的概念:采用标准开放的网络架构、基础软件平台与IT基础架构,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之上按需搭载应用,实现业务的互联融合与动态扩展;

SE——即持续演进的概念:通过网络能力的无限扩充、云计算的部署以及可扩展的系统设计,实现系统架构的长期融合演进。

大唐电信通过“I2C2E2S2”理念,将智慧城市形象地比喻成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果实为智慧化的业务系统,业务之间通过枝干紧密相连成为整体,平台模块之间能够互动和搭载灵活的流程应用,共享底层的基础和资源;整个体系架构是能够长期生长,持续发展的。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案例

大唐电信本着“成功源自服务,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以智慧化服务为导向,促进政府管理机制更新;以智慧城市试点申报为契机,积极与全国各地城市接触,以政府外脑身份,积极协助当地智慧城市工作的开展。同时,大唐电信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树立自身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引导者的企业形象。

城市管理领域,在华东地区域落地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实现高效的跨部门智能协同并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配合中移动在我国多区域落地TDLTE示范网工程,基于TD-LTE产业链端到端(芯片、接入、运营、应用、终端)的完整布局,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平安城市领域,在全国多区域已落地数十个规模突破千万的大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平安城市项目实施建设经验;

智慧消防领域,在东南部、北部、西部等多地区地成功承建了多个消防指挥系统,具有丰富的实施经验;

智慧农业领域,拥有在我国多地区、涵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多个信息化项目设计规划建设实施经验;

智慧旅游领域,在中南、西部地区实施了智慧旅游方案,实现三维体验、智能导引、景区管理等功能;

智慧养老领域,在中部、西南部区域落地多个项目,在亲情终端与平台建设方面有较深积累;

数字城管领域,在全国建设实施了超过10个城市的整体方案部署,实现了精确和高效的城市管理;

智慧中心区领域,完成全国第一例超大型商务中心区总规设计和实施部署,是前瞻性平台的第一次实践;

篇14

关键词:城市照明;绿色照明;照明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3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今天,现代城市照明系统,成为了当前城市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以达到照明目的,通过合理的照明规划设计是实现城市绿色照明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在对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的主要程序,为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1、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加剧,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的重要性与城市规划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意义。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宏观整体投入的有效性以及目的性,并实现管理的系统性,坚决避免出现对应的投资浪费,达到以最少的能源实现最好的效果的目的。其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下面这样两个方面:

1.1 形成一个系统的城市照明长期发展目标

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可以对整个城市的照明风格以及城市性质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吻合度与技术性完美结合的整体发展目标。同时,一个完善的城市照明还可以对其中的控制要素以及整体布局等进行控制,将城市的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结合起来,通过主次设计、对象与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的照明与建设进行协调,形成一个城市照明系统的长远发展目标。

1.2 对城市照明法规与标准进行规范,对设计、安装以及运行形成指导作用

通过对城市绿色照明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对相关的照明标准以及法规等都有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这对于后期城市照明的设计、实施以及安装等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城市照明的亮度分布进行控制,达到科学用光、杜绝浪费、避免光污染等目的,这也是推动城市整体生态发展的重要目的,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2、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的原则

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应该和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给城市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舒适的整体环境,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下面这样三个方面:

2.1 特色性原则

一个有特色的照明系统必将会使得城市更增吸引力,从而有效的带动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对城市的照明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该城市的规模、空间分布特点、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市的人文氛围等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定位来确定具有特色性质的绿色照明规划设计方案。例如,山地城市的照明方案就应该体现出山地城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觉,并通过强化建筑内部的透光以及轮廓照明等方式来体现山地城市的特点。

2.2 功能经济性原则

城市绿色照明规划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可持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照明发展的长远目标,保证城市照明发展的经济性,从城市一次投资懂啊全寿命的运行与维护等的耗费都必须进行全周期计算与分析。以城市的具体定位来实现合理的功能分区,这样才能在满足城市基本功能性活动照度需要的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的方式来适应城市节能以及绿色的需求。

2.3 环保性原则

城市的绿色照明不但要求采用高效能的节能照明手段和方式、经济适用的电源以及高照明效率的设施,同时还需要采用达到对应的照度标准,对眩光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光污染,确保城市中的信号灯以及标致性灯光照射不受限制与干扰,合理的减少由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城市气象变化而导致的城市秩序紊乱。

3、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城市绿色照明设计的基本步骤是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进行的,通过采用分区规划以及分级控制的方式来确定城市各个部分的照明设计重点,同时通过智能化的高效管理确保城市照明实现特殊、生态化的发展。

3.1 区域规划

在整体控制的基本指导原则下,城市绿色照明设计应该针对整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的时段采用对应的照明标准以及特点,通过区域规划的方式来实现运行费用的降低。

以城市的主要功能为基准,可以将城市用地设定为下面这样几种类型,并针对性的采取对应的照明类型:其一,道路交通部分,这部分必须进行照明,强调采用对应的照度与亮度标准,确保通行安全;其二,城市景点以及休闲区域主要采用以观赏、娱乐以及环境景观观赏等为特点的照明为主,一般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三,商业区是典型的鼓励照明区域,这部分照明主要以强化广告以及临街商铺的动态照明为主,以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氛围;其四,工业与办公区域属于允许照明的区域,应该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来选择照明方式,一般采用内透光或者是轮廓照明的方式,同时以泛光照明作为辅助;其五,医疗以及教育等事业机构采用限制照明的方式,不宜过多的采用泛光照明;其六,居民区以及自然绿地是禁止照明区域,一般通过在建筑内部采用内透光的方式来体现整体空间特色。

3.2 合理设计照明设计要点

在对照明区域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功能需要以功能为先、同时辅助以艺术性以及经济性的原则,对城市整体照明设计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可将照明设计划分为:道路交通照明、建构筑物照明以及景观节点照明三个主要的部分,体现出城市特色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经济性能要求。

其中,道路交通的照明设计,这部分的照明设计是整个城市照明功能当中的主要体现的功能部分,所以在节能原则之下应该采用适当的照明标准,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低能耗的照明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道路的具置、规模以及道路的重要性等进行具体分级,分别确定对应的照度标准值。例如,额可以根据道路所规划的道路性质来设置对应的照度以及光色等,这样可以充分的反映出等级、交通量一般高等级的道路采用色温较高的光色,而低等级、交通量小的道路一般采用色温较低的光色。针对建筑、构筑物的照明设计,以绿色照明作为基本的设计角度,该部分的建、构筑物的整体空间应该通过内透光体现出整个空间的层次感,通过建筑物的轮廓来体现出城市的整体形态与背景,进而体现出城市整体空间的主体特色。而对于景观照明设计,其场所主要包括城市的广场、河流、公园以及绿地等,该部分的照明应该以营造出城市的整体环境氛围等综合照明方式。同时,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季节方面的问题,以人们的活动量以及活动方式为时段的变化,对照明方式以及照度等进行智能控制。

3.3 智能化的照明管理

城市的绿色照明方式是与高效、智能化的照明管理相关的,智能化的照明管理是绿色照明实现的基本途径。首先,规划的过程重要采用可靠的设施以及高效的光源,通过合理分组、智能控制以及实时调节的方式实现节能;其次,在照明系统的全寿命范围内对城市照明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维护以及回收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静,陈纲,吕贻标. 小议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27(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