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范文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2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

篇1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 毕业设计 模式

中图分类号: TQ17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从对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锻炼上。而毕业设计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无疑也承担了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缩短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时间的重任。然而,建筑装饰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新的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1、目前高职院校装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沿用原普通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甚至是照搬本科院校类似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这些设计选题的理论性较强,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同时,由于沿用多年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案,已经严重脱离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行业操作习惯。

1.2 学生积极性难持久

通常,在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的最初阶段,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积极性都很高。但随着毕业设计的深入进行,对设计选题的热情逐渐消退,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的这个阶段,已逐步将注意力和关注的中心转到了求职和实习上,学生对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逐渐失去兴趣。

1.3 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流于形式

目前的毕业设计答辩通常采取的是先介绍、再提问的传统答辩形式,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方案,然后由答辩老师进行提问。这种答辩形式较为呆板,参加答辩的学生和老师处在一种相对对立的位置,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对该环节的需求。而且,整个答辩过程仅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仅能识别学生是否能记忆相关知识,但并不能很好的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2、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方法探索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

毕业设计题目在选定时,采取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和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有,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共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于设计环节个性的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通常包含装饰方案设计、表现、施工图、效果图等部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兼顾这些内容。对于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将其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之内。

2.2 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均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巩固和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完成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而毕业设计作为学时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融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对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也可以将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修改,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可引入企业教师,以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环节进行指导。

2.3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学时在180至200学时之间,过程较长,且毕业设计环节安排的时间和授课的地点都相对分散,如果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跟不上,设计成果就很难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预期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指导教师可定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监控。每一次指导教师对学生辅导都必须做好书面记录,保存好每一次的辅导记录。为了能切实的利用辅导记录起到监控进度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必须提交本人的所有辅导记录,辅导的次数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才予以答辩。

2.4 创新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转变为学生按照分组,互相进行提问和答辩,不光从答案中学习,更要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学习。

可按照“业主”、“设计方”等角色进行方案的模拟介绍,模拟业主提问,再模拟设计人员的回答,双方介绍完了之后还可以互换角色,答辩的成绩的一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打分。最后答辩教师再根据各自介绍的情况对最后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

3、小结

综上,对于毕业设计这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是该环节的教学效果的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到毕业设计答辩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娜,农业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28-3029;

2、万春华,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才智,2012年15期;

3、丁春娟,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4、王美娜,高等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之探析,现代教育,2012年第5-6期;

篇2

关键词: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29-03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精神、强化大学生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了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设计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结合自身特点改革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形势下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弊端

(一)指导教师因素

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指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来讲,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建筑类院校中具备这些素质的指导教师相对匮乏。

国内各高校在向各自既定发展目标迈进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这在高校教师中产生了“指挥棒效应”,直接导致

部分指导教师不重视毕业设计,削弱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高校教师同时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指导教师用于毕业设计指导的时间被迫压缩,指导效果难以保证。

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不足以单独指导毕业设计。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力量的发展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而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保证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才能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教师资源相对缺乏,一方面增加了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些不具备足够教学经验和基本工程实践经历的青年教师也被推上了毕业设计指导岗位。因此,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毕业设计选题因素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尤其是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更应多下功夫,以保证毕业设计这一重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目前,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脱离工程实际,与行业脱轨[2]。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缺少工程实践经验,难以结合工程实际选题,仅凭理论知识和主观臆断随意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导致毕业设计变成了“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工程实际,对学生培养产生较大副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到的是旧知识,甚至是已淘汰的知识,从而与行业被动脱离,使毕业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毕业设计选题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足。由于师生比例问题,很多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种类较少,题目同质化程度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互相“依赖”,彼此“借鉴”,导致较多毕业设计成果相似度过高,难以达到较好效果。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多数国内建筑类院校中毕业设计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环节,大多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由于高校扩招和经济危机影响,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急于落实工作单位,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3],学校往往为了保证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学生的这种做法,导致毕业设计时间缩短,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有所下降。也有部分建筑类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学生本身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某些高校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外出休闲旅游的情况。

二、改革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针对国内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以建筑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出并构建“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建筑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其中,“三阶段”即将人才培养划分为基础、工艺实践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和工程、项目实践阶段;“两能力”即对学生人文社会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4]。

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将毕业设计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阶段,强调毕业设计对学生“两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具体做法上,倡导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利用学校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深层次联合开展毕业设计,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创造性。以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化解传统模式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借助校外实践基地力量缓解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压力。与行业紧密结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学校现有近百家实践教学基地,自2008年起,先后与北京建工集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立了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于实践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学校聘请高学历、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 求职 改革方案

毕业设计是总结展示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求职行动也相应不断提前,对教学大纲中正常安排的毕业设计课程产生了很大冲击。毕业生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普遍看重就业而疏忽毕业设计,直接导致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造成毕业设计和就业之间出现矛盾。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解决毕业设计和就业冲突的矛盾,当前的毕业设计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

保持现行毕业制度,强化落实力度

方案一:常规的毕业设计形式、考核标准、时间安排等基本框架不变。不设立硬性制度,以指导性质为主,要求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提倡毕业设计选题尽量结合用人单位的实战要求。

这是一种各大学校常见的温和型改良方案,好处是现有教学框架不变,容易操作实施。教师提高责任心,把指导工作落实到细处,并利用人脉和社会阅历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同时学生也要端正学习和求职的态度,认真勤勉。在师生双方的努力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就业率。

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案缺少制度层面的实质内容,对解决就业和毕业设计的矛盾帮助不大。要求把在单位里的工作成果当作毕业设计,以达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兼顾的双赢结果。这一思路看似正确,但并不能对绝大部分同学有具体帮助效果。首先,因为就业困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获得实战课题。另外,对于部分已经参加实习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公司的资料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版权,往往不会被许可拿出去当毕业设计。而且,一件成品往往需要多岗位配合,涉及到其他人员和技术的合作;毕业生在参加工作时一般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集合多人成果的商业作品也不适合当作代表学生个人水平的毕业设计。还有最大的问题是,参加工作的同学,虽然有相应经验并且有能力做出较好的作品,但要忙于上班没有空余时间去做好毕业设计。而对于大部分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和就业只能择一项为主。温和的改良方案绕不开时间冲突的主要矛盾。

这种落实细节强化态度的改良方案可以适合任何高校,尤其是那种对改革保持谨慎态度的高校,但此方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有限。

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

方案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变,设立制度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如2010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试点改革,将过去的单一论文模式的毕业考核改为可选用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媒体通讯文章等多种考核模式。

此方案优点是以制度形式,对以往与实战联系不大的理论为主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直接用社会实际应用作为取代。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就是实际工作的一部分,真题真作,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标准过高,短期内推行难以达到制度设立的初衷。从媒体对此事件的跟踪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当时改革方案一出,各方叫好,但临近毕业设计开始之时,居然有9成的学生依然选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学生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源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没有能力去达到新标准,一种是觉得写毕业论文更容易完成。

统一将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相挂钩,的确标准过高。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全员达到了企业要求的专业水平,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过高的考核标准在脱离实际情况下只能变成一种口号。毕业设计的成绩是和学位挂钩的,保障绝大部分学生顺利毕业的考核标准才是适当的。设立高目标,可以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到毕业时个体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要求全员达到专业应用水平更适合作为目标和良好愿望,不适宜作为硬性的考核标准。这套方案比较适合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流高校,有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达到高标准,不再走与实战无关的形式过场。

推行完全学分制,毕业设计时间更灵活

方案三:毕业设计形式内容考核标准不变,改变常规的教学时间。推行完全学分制,修够分数随时可毕业。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错开毕业设计和求职的时间,避开求职高峰,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足之处是改革涉及面太大,可行性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全日制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制或者学年学分制,课程选修可以采用学分制度,但毕业是统一时间的。毕业设计挂钩学位,需要全体作业统一时间打分评价,若有前后区别就会失去了公平性。还有学校也需要统一办理毕业证件、离校手续、户口迁移等手续,用人单位也需要学生的毕业证颁发后才能办理正式入职手续,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保险等等。如果毕业时间不一,不仅增加了学校统计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涉及相应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是否由学年制改为完全学分制,不仅仅是影响毕业设计和求职的问题,还涉及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这个方案影响重大操作困难,有较高的办学自的新建学校可以考虑。

推行3+1模式,给毕业设计和求职更充裕的时间

方案四:有些学校尝试进行3+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第4年面向社会,其中第7学期学生自找单位实习,第8学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并求职。毕业设计的时间、形式、考核标准等保持不变。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实用技能,在毕业时避免学与用脱节的尴尬,给就业添加筹码。由于学生有较长自我支配的时间,在毕业设计和求职上可以相对从容。另外从教学方面看,也可以解决师资实战能力不足的难题。

方案不足之处是难以操作和把控教学效果。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基本靠自找单位。在正常的毕业求职时,尚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何况在学校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自找实习单位的难度更大。可以说,要实习3+1模式,是要在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才能实行。

此外,3+1模式让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分散在各公司实习,地方不集中,校方难以管理,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也没有保障。那些没有实习单位同时又不能回到校园系统学习的学生,很容易沉迷游戏或者自暴自弃。找到实习单位的同学过早进入岗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企业培养一个新手上岗势必花费不少时间心血,很少能让员工刚在一个岗位上手后立刻转新岗。大学生过早定岗,虽然在初期能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但在往后的工作过程中只是在本岗位不断重复劳动,致使知识技能过窄。

大学期间正处于吸纳知识的阶段,宜先博而后精。大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比较全面的,重视能适合未来多数岗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更广的位置上对整个行业专业技能进行入门的学习和认识,更有助于个人日后的选择和发展。学校教育有着企业无法替代的广度基础教育特性,缩短课程将学生过早推向社会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校内缺乏实战型师资,与其让学生待在学校还不如让他们在社会上寻找单位充电。“3+1”模式是把双刃剑,适合实战型师资不足的学校选用。

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

方案五: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在第7学期实质上完成毕业设计,第8学期可以全心求职。答辩可以留在第8学期,在大三或者更早的时间可以开始毕业设计的准备,让学生作好构思。

此方案优点是,因为错开了求职时间,能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和学术气氛专心做毕业设计,并且能得到老师的充分指导,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第7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模拟考核,答辩留在第8学期,以留出空间时间在学生经过实习思想认识提高后再补充修改。同时,经过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组织材料、归纳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环节,学生的科研、设计和生产组织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开发,对第八学期求职有直接的帮助。

此方案不足之处是毕业设计前置,必须压缩或取消原有的部分课程,会影响教学计划。并且由于毕业设计从开始到大体完成再到答辩,跨越了第7、8学期,周期较长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篇4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对高校本科生4年学习效果的检查[1-2]。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大学生可以对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3]。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需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采用书本所学原理、公式、方法,将复杂多因素的现实案例合理简化为具备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这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1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终成果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场,不仅是对本科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手段,也为进入工作环境做好铺垫,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毕业设计有别于普通专业课,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要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需要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通过主动把握事物的规律来研究问题,去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大学生的培养更多的着重于综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难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则体现了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接受科学训练,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一项真正的科研工作,体现在科学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的搜集,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科研成果的撰写以及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这些工作在毕业设计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开展方法,树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1.3 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毕业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最终成稿的文章字数一般都在15000字以上。如此大篇幅的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根本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要求组织材料,分析数据,谋篇布局,讲求条理,以达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很好的锻炼大学生的论文布局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文风和学风,为进入工作单位,完成有水平、有深度的工作报告,打下深厚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和实战练兵,然而,这一过程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存在,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招聘面试,研究生复试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参与了毕业设计,无论结果好坏,最终都会顺利毕业。惯性思维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基础课学习,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知识,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是知识的运用和思考,更应该强调自己的动手和动脑。如果仅仅将毕业设计当作是一门课程,只在最后几周集中突击,其最终完成质量可想而知,甚至还不如一门基础理论课。

2.2 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

毕业设计是对4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量和应用。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每年的毕业设计都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教师的指导内容和学生的选题范围多年不变,惯用的选题范围对应课本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再以10年前的毕业设计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一边是大量的未就业学生,一边是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一直处于10年之前的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更无法在科技领域创新突破,引领世界潮流。

2.3 学生缺乏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系统的进行科学阐述,达到基本具备将实际工程或社会问题转化为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论证、求解。相比较于他们之前所碰到的单一数学难题,已经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使教师布置了小论文,学生大多在网上查资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教师对小论文的批阅不够深入,也没有针对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反馈,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瓶颈。

3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3.1 从思想上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就难以达到学科的培养要求,这也使得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难题之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钻研的动力和耐心。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不仅针对学生,同样也需要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需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碰到的难题悉心指导,对毕业设计进度和成果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优秀毕业生。

3.2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关系该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对选题范围精心设计,严格把关,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差异性指导。在时间上也应该严格控制,一般选题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初开始,但是许多学校在这期间需要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占据了部分时间,如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量,最终难免仓促收尾,效果欠佳。

3.3 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本科四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碰到新问题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进行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应当培养小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一个课题小组在兴趣和课题方向上有相似之处,通过团队互助的形式,使得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获得的成果方面均有突破,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自己的团队价值,并获得团队其它成员的认可。通过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的团队运营模式,增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4 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一份质量合格的毕业设计,绝不是在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这需要严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对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为毕业设计有序的进行提供保障。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对学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要仔细考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对其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另外,对毕业设计做的好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最终成果,应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在毕业设计开展阶段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不抱有侥幸心理。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本科期间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占扎君,刘文洪,单伟光,等. 教师与研究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34.

篇5

关键词 高校 理工科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ype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AN Daoxiang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3)

Abstract The comple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work or in the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you are far from ideal actual effect, to meet the intended purpose. This paper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project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project proposal is presented.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0 引言

大学理工科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旨在检验学生大学阶段所积累的学习成果和已具备的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及表达能力。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检阅和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目前各高校均重视毕业设计质量,动员教师和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到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中。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毕业设计改革和质量提高进行了研究。

然而,目前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中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课题设计不合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存在抵触情绪、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粗糙、应付了事等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使其难以达到提高锻炼毕业生能力的目的。这些因素里有老师的责任,有学生的责任,也有一些是由于不合理制度所引起的。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近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经历,分析了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1 理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学习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大作业”,目的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岗位或科学研究工作。然而,当前本科设计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1 制度方面

在本科毕设管理方面,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制度,规定了本科毕设的组织形式、本科毕设进度节点、完成时间、监督手段和考核标准等等。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本意是指导、监督本科毕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然而,一些高校制定的制度不够科学,有待完善。例如,目前大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从大四下学期才开始(约2月中旬至3月初),而在6月中旬之前完成论文答辩,因此学生实际完成论文时间不到4个月。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这其间需要完成文献查阅、撰写开题报告、文献阅读、开展研究(包括试验验证或工程实现等)、毕业论文撰写及论文排版、汇报多媒体制作等工作,一些高校的学生还需完成规定字数的外文资料翻译。此外,为了追求所谓的毕业设计“高质量”,部分高校故意提高毕业设计难度,加深理论研究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毕业设计中通常包括仿真试验或数据处理,编写程序代码等工作。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上述所有工作难度非常大,只有少数能力很强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多数学生则难以严格按照拟定的进度计划完成毕业设计。

1.2 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承担着为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等工作。因此,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到学生毕业时,师资力量即显得紧张。为此,一些老师需要同时指导3~4个本科生。对于那些只从事教学的老师来说,仅仅是选择足够数量的适合毕业设计的课题都很困难。于是乎,一些老师将一个课题反复布置,造成“物是人非”的怪象。对于理工科来说,科技发展很快,如果毕设课题过于陈旧或是年年都一样,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下降。

此外,一些老师为了减轻工作量,将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二次分配”,交给博士生或硕士生来带,而自己仅仅是挂名,全程不闻不问。有些学生甚至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未曾见过自己的“亲导师”,从而挫伤了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1.3 学生方面

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还要面临就业找工作、到单位实习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这都与毕业设计之间存在着时间冲突,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因此,一些学生(特别是那些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开始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不影响毕业分配,从而消极对待毕业设计环节,对毕业设计的投入明显不足。加之任务量大、时间紧,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激情。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态度,与其完不成,干脆不做;有些学生则请他人或花钱雇“”来帮自己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而自己的能力丝毫没有得到锻炼。

2 理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建议

2.1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毕业设计应该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时间。笔者建议可将毕设时间提前至大三。在本科四年学习中,学生在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基础课,大三逐渐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并逐渐接触到了专业课授课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师即可开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进而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相关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科研小组中,在教师和相关研究生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使其逐步了解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提升其个人学习和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时间延长后,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从而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必然会提高。

其次,本科毕设的地点不应只局限于校园内。对于那些已经联系了工作单位的学生,应鼓励学生到日后工作单位内开展本科毕业设计,导师亦可以通过学生与其单位主管联系,思考联合开展本科毕业设计,从学生的日后工作岗位中提炼适合研究的课题,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这样就增加了本科毕业题目的实际应用背景,改变学生认为本科毕设“华而不实”或“学而无用”的态度,提高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的热情。而对于那些尚未确定工作单位和即将读研究生的学生,导师在确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时,应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在设计题目时,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让学生感到本科毕设能够学以致用。

最后,本科毕设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严格化。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不应该都是统一的“毕业论文+PPT汇报”的“八股文”考核模式,应鼓励存在其它形式的毕业设计,例如由学生独立或作为骨干参与完成的发明创造、工业设计、试验研究以及高级别竞赛获奖等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特殊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应加强毕业设计考核的严格管理,避免出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

2.2 提高导师指导质量

如果毕业设计选题偏离实际需求,学生则会认为毕设课题对自己以后工作帮助不大,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果毕业设计选题太难,则会打击学生信心,而太简单,则又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将离开校园参加工作,一分部将留在校园继续深造。对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实践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而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他们是否已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设置恰当的课题。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应设置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题目,比如以工业标准流程或企业标准流程来完成一份企划或是小型的科技类作品等等,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使他们了解并掌握未来工作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而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则应选择与他未来继续深造拟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且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这样通过毕业设计使他了解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及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从而为他日后从事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此外,高校应根据毕业学生数量和老师数量合理分配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应避免出现一个老师指导多个学生和由硕士生或博士生全权托管进行指导的现象。

2.3 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在本科生开展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或纠正学生的错误。应避免老师与学生间开题时见一面,毕业答辩时见一面的“两面之缘”现场。如果老师不能与学生经常交流,会使学生感觉自己被忽视,无人关心,无人监督,从而产生消极态度,降低积极开展毕业设计的热情,造成临近毕业时的“临阵磨枪”现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人师者应切实体会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只有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树立良好形象,使学生能够肃然起敬,学生才会积极配合老师开展毕业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3 结论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利用种种科技手段、行政规定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作用。端正教师的态度,以培养学生为己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勤勇.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2] 彭金云.理工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6.

篇6

关键词:综合能力;实践环节;工科生;毕业设计;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5-02

在工科生的培养中,实践环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竞赛和专业实习。其中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展开的实践工作,而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则在本科生培养中起到一定的综合作用,为学生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1]

1.综合实践环节的定位

综合能力是相对于分析能力提出的,从工科生培养方案看,本科阶段学习的绝大多数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是能够对具体系统进行解剖,说明一些现象和问题发生的原因。综合能力则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对系统和方法充分分析基础上的升华,能够达到创新的效果。走上社会以后,毕业生会发现工作中综合能力比分析能力更为重要,能够独立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往往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显然,我国本科生培养中“重分析轻综合”、“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与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对本科生的要求是相互脱节的。因此,加强综合实践环节在本科生中的培养中的权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是社会对当代大学教育的要求。

2.主要综合实际环节分析

毕业设计[2,3]、各类竞赛[4]等综合实践环节在工科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毕业设计和竞赛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本科毕业设计的作用和问题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必修环节,也是学生在毕业前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会安排一学期(大约14-16周)时间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而且在执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削弱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当前的突出的问题包括:毕业设计选题缺乏综合性,不能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视不够,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可利用资源有限,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深入展开。

(1)选题方面。合理选题是毕业设计中的关键一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本学科的重要问题或对象,且难度适中;课题能够运用本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具体解决设计中的问题,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课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融入其中,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基本掌握综合的主要思路和常用手段。就当前情况看,不少不能满足以上要求。

(2)态度方面。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后一学期多数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部分学生还需重修一些课程,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所以最后毕业设计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结果。大学教师由于面临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很难集中精力在本科毕业设计,往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3)条件方面。随着高校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扩大,虽然近年来学校的各方面硬件条件在提高,但平均到学生身上的资源实际上是减少了。而且科研压力和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削弱了本科教学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也是其中被削弱的一环。造成的后果是本科毕业设计缺少合适的硬件平台,多数课题限于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不能发挥真正综合实践环节的作用。社会对于本科生的认同度也在不断下降,很少有公司企业能提供合适的平台,帮助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

2.2各类竞赛的特点和作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工科学生的竞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相比于教学中的综合环节,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以下特点:选题多样性,提供了可选择的余地,可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竞技性,可在一定时间内,将精力集中于一点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系统训练与集中突击,提到了整体水平并强化某方面的技能,有益于触类旁通。

(1)多样性激发兴趣。各类竞赛和竞赛中各种类型的题目,为本科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研究提供了空间,能够真正从功利激励方式转向兴趣激励方式,使学生愿意在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不计得失与结果。这才是科研工作重大成果产生的真正动力,也是我们希望在有潜力学生中培养的重要素质。

(2)综合竞赛引发创新。竞赛要求在于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设计,这就需要学生在竞赛期间全身心投入一个科学问题中,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一种创新的训练,也是一种激发潜力的训练,很多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成长起来,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完成了从分析到综合的跨越。

(3)普及训练和强化机制相结合。通过十多年的本科竞赛,多数学校已经逐渐建立并完善了相应的训练和参赛机制,这些训练和竞赛对于本科生培养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为竞赛而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使多数本科生走出课程内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面向应用实践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而竞赛的强化机制一方面将一部分有潜力的学生筛选出来,另一方面使这些学生对于某一类实用系统在短时间内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参加竞赛的兴趣,来源于他们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很多本科生上大学前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进入大学后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希望他们进一步对本学科的附加作业——竞赛产生兴趣是不太容易的;另一方面,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也影响到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对参加竞赛的兴趣要更大一些。

2.3毕业设计与竞赛的关系

毕业设计与参加竞赛同为综合实践环节,却又各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毕业设计是必修环节,而参加竞赛则主要出于个人兴趣;毕业设计时间固定在最后一学期,竞赛则时间灵活,最早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参加;毕设课题现在多为理论课题和软件仿真,竞赛课题则多数需要做出实物,得到具体指标和数据;相比于毕业设计,竞赛的强度更大,创新性更强。因此,在工科本科生培养中,发挥着两个环节的特点,相互补充,可以达到更好培养效果,提高和完善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结语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综合实践环节在工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本文对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这两种主要的综合实践环节加以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希望能够在本科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彦廷.浅谈大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8):688.

[2]李欣.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6):26-28.

[3]丁黎光.工科毕业设计要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J].高教论坛,2004,(1):51-52.

篇7

作者简介:朱燕群(1972-),女,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经济系教师,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是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1. 毕业设计是评价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采取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每年抽取两个专业,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学生的毕业设计,专家组在网上评价,毕业设计评价结果按排序向社会公布,直接影响到院校专业在全省的排名,对考核不合格的院校亮黄牌。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予以落实。

2.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向高职院校递交的一份实践作业

毕业设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知识,由于专业方向不同,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执手教学,不仅要专业指导,还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在学生成长、成才上进行引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毕业后记忆最深的老师中,毕业设计导师是其中之一。

3. 指导毕业设计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是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平时的作业批改、课程考试虽然也能达到此效果,但检测不全面,只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指导毕业设计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从教师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4. 毕业设计是学生留给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

毕业设计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学生接受导师知识和思想上的教育的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才华、成人成才过程给教师和高职院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毕业设计作品将承载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对高职院校的感激之情,留给母校一份特殊财富,每一届毕业生都将留下一大批毕业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高职院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案例充实教学课件,可以启发下一届学生,甚至还可以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补充材料,对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不能毕业;是高职院校专业之间的比拼,影响专业排名。毕业设计整体不合格给高职院校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估量,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1. 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毕业设计的实践意义,认为自己所有课程合格就可以毕业,毕业设计是学院给学生增加的额外负担。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期间,学生顶岗实习是人生第一次上班,工作繁忙、压力大,有些学生还四处求职、参加各地招聘会,毕业设计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学生潦草敷衍。

2. 教师指导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任务较重,大部分教师每周都有16节课以上,还要从事科研工作,精力有限,抽不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等学生上门请教,主动联系学生进行指导不够。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没有按照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有些教师甚至将存档的毕业设计发给学生参考,学生依葫芦画瓢,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3. 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于毕业设计重结果、轻过程,毕业设计的监管力度不够。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设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度没有落实,学院系部对毕业设计质量把关不严。另外,学院毕业设计管理部门对毕业设计理解不透彻,将毕业设计等同于毕业论文,以致教育部门抽查时大面积不合格。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程度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才有动力和信心将任务完成好。高职院校在第四学期安排毕业设计相应讲座,让学生尽早接触毕业设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设计指导》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要求。

2. 加大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力度

毕业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教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目标、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实施步骤和方法、设计进程等内容,学生撰写初稿,指导教师修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技术理论依据、设计时间安排;毕业设计作品是整个环节的核心部分,对毕业设计作品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搭建作品骨架,如毕业设计题目为“**有限公司账务处理设计”,就要明确公司基本情况及会计核算基本要求、期初资料设计、某年某月经济业务的设计及账务处理、账簿、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时要明确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收获和作品特点。教师在每个环节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3. 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复杂工程问题

一、毕业设计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其核心是确保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其本质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在认证标准毕业要求12条中,“复杂工程问题”被多次提及。在毕业生的能力达成评价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核心所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表达(建模)、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现代工具使用、结论综合评价(局限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等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理论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需的工程知识,而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也是学时最长的一个教学环节。一直以来,毕业设计是评定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目前,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采用项目课题式的教学方法,即指导教师拟定一个课题,然后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围绕课题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和设计,最终得出结果并进行评价。这样,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如果指导教师拟定的课题能够很好地包含一个复杂工程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个复杂工程问题开展方案分析、设计和评价,提出对整个复杂工程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发挥毕业设计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工科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毕业设计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毕业设计课题的拟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但目前来看,指导教师选题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复性选题过多。很多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课题的基本内容和往年相比几乎改动不大,导致多届学生题目类似甚至雷同。由于本科生知识体系的限制,课题内容存在部分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过于老旧的题目,已经不符合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此外,课题内容的重复将带来论文抄袭和重复率较高的问题。这反映出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缺乏深入思考。(2)选题不符合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毕业设计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那选题就必须涉及一个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但目前一些选题并不符合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指导教师对什么是复杂工程问题理解不深刻,或者无法将复杂工程问题和专业知识相联系。其本质在于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践研究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无法发现和准确描述自己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3)选题不符合本科生知识结构。一个好的选题,课题内容需要对应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一些教师往往是根据个人喜好和科研方向确定选题,内容范围超出本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学生无法理解课题内容,因而也达不到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的。(4)选题难易程度不合理。课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部分指导教师的选题过于简单,甚至是专业课程设计题目的变形,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课题。而部分指导教师的选题过于复杂,来源于所带博士或硕士课题的部分内容,包含大量理论分析或复杂的数值模拟,本科生会感觉无从下手。2.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和考核,也是学生和老师就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但这一重要过程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达不到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不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题时拈轻怕重,尽量选择简单的课题,而这类题目往往不能体现复杂工程问题;认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即将从事的岗位关系不大,不愿深入理解课题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敷衍了事;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足解决问题,但学习主动性不足,依赖指导教师。3.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严谨(1)选题审核不严格或审题无依据。一些毕业设计选题并不符合专业认证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的要求,但题目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就下发供学生选择。同时,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审题依据,也会导致审题人员不能很好地对题目进行审核。(2)指导教师投入不足。指导教师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部分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遇到困难时,无法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全凭自己的理解开展课题研究,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过于松懈。毕业设计没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和时间,除了开题、中期考核等仅有的几次检查以外,缺乏更多的组织管理,这导致部分学生放松自我,毕业设计完成不好。(4)毕业设计考评过于宽松。过于宽松的考评制度,让学生认为只要参加了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最终都会顺利通过。这导致部分学生对课题设计结果的好坏不够重视,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1.制定选题标准,严把审题关。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提到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主要特征,制定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选题标准,引导指导教师理解复杂工程问题在本专业的内涵,进而拟出能够满足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选题。同时,严把毕业设计审题关,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要求指导教师修改或者重新拟定题目。这样,就从源头上确保毕业设计以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的。笔者所在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定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设计选题和审题方案。制作了内容详尽的审题表,要求指导教师拟定选题时,需要对标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并给出相关的依据。同时设定了审核环节,每一个题目至少由两名审题人审核,审核不通过时进行修改或重拟题目,并重新审核,直至通过。本专业2018届毕业设计首次按照该办法进行选题和审题,有13.2%的题目不符合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并进行了修改或重拟。经过一年的试行,在20毕业设计中,只有不到3%的选题进行了修改或重拟。2.以专业认证为基础制定培养质量评价准则。以专业认证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课程目标和完善可行的评价标准,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效果;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课程目标与本专业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考查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笔者所在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首先充分考虑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制定了毕业设计需要达成的10个课程目标:复杂工程问题识别与分解能力、问题分析与建模能力、调研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方案论证与优选能力、工具与资源使用能力、设计结果分析与判断能力、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明确了毕业设计考核和评价方式由平时表现成绩、中期检查成绩、成品质量(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4部分组成,确定了18个打分环节并制定每个打分环节的详细评分标准。确定了毕业设计10个课程目标能够支撑的12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给出了支撑关系矩阵。在2018届和20毕业设计过程中,本专业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毕业设计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确细化的考核方式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都有所提升。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除了毕业设计选题和评价两方面做好之外,必须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本专业围绕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组织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学院教学院长、系领导、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代表出席会议。除了讲解毕业设计具体流程、学习纪律要求等之外,重点解读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让学生知悉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2)明确时间节点做好过程控制。对任务书、开题报告、读书笔记、外文资料翻译、中期检查、毕业论文和答辩等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并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严格执行。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指导与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并需要签字确认。(3)毕业设计全过程突出产出导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设计或分析是否满足课程目标,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毕业设计所有考核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并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基于以上措施,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能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篇9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面非常广、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往往受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和该校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造成不同的学校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有较大差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医学院校,由于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差别较大,且缺乏学科基础,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精力较少,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教师选择和题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7届到2009届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毕业设计组织和完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过少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巨大的择业压力迫使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通过初试线的同学很早就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有的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有的同学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毕业设计的格式也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还有的同学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其结果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2.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题目重复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多数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经验。由于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少,很多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多数教师都能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而个别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3.毕业设计的题目分散度较大,尚未形成“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从近三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设计、重金属修复、有机物处理、环境评价、生态建设、分析方法等),每类题目都占一定比重,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外着名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锤炼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变化特征及产量-气候关系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农业大学的特色。为加快专业建设,积极申请校级或更高层次品牌或特色专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并使人很明显地从中看出其特色研究方向。

    4.实验设备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进程。部分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不懂得爱护,不按正常规定操作实验仪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有的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有的设备如恒温摇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等破损率较高。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精密仪器难以及时维修或更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断下滑。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往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下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时间,使毕业设计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缓解毕业设计的开设时间与考研复试和就业、仪器设备数量与毕业设计人数之间的矛盾,自2009年起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为解决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现状,泰山医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出“产、学、研”办学的新思路,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山东瑞星化工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学生经学校推荐后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依托大公司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优势提高工程类毕业设计质量和比重。在校内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也从政策上引导指导教师开展工程设计类毕业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教育,重视实验管理员的作用

    为减少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易损玻璃仪器和精密仪器的损坏率,每年毕业设计开始前都要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像爱护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用完之后及时恢复原状。对精密仪器如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在使用时应认真填好仪器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给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在每天上下班检查精密仪器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上报给实验室主任。对常规玻璃仪器和易耗品,每个毕业生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前都要向实验管理领取,同时一式三份登记造册,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交给实验管理员,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完整归还,损害的仪器应说明理由,并作出相应赔偿。

    3.鼓励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好坏与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几年里,为缓解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鼓励全院教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于少数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题目简单且重复利用率高,毕业设计缺乏新颖性,使其指导的毕业生论文质量较差,影响整体效果。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毕业生人数较少,为提高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将现有课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来影响学生,培养其独立钻研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努力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倡导指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题目分散、内容单一的现状,在最近两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组织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每名指导教师对本学年拟开展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完整,更贴近“医工结合”的特色方向,并能够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技能。另外,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将内容相近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整合,分散的题目趋于集中,最终形成综合型的高层次毕业课题,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形成学术团队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5.改革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加强毕业生的宏观管理与监控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往往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主决定。个别毕业生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最后总成绩较高,而有的平时认真做实验的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反而较低,最终在本届和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中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探讨科学高效的打分方式,另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加强监管,严格请假制度,不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验室巡视,对不遵守纪律和经常不到实验室的毕业生进行严厉惩罚,乃至推迟毕业答辩日期。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管理措施、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验管理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角度,改革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合并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教学环节为一门毕业实践课,详细分析了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动员、实践单位联系、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实施问题,并对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 转贴于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毕业实践课虽采用三方管理,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重、距实践单位远等原因,管理力度难以保证,而实践单位又不是专职管理者,管理责任心不强,所以实习课的管理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篇11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模式,构建更为科学、先进的毕业设计工作模式,在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管理以及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与改革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1毕业设计的选题模式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首先应在选题模式上进行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多样性、实战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多样性的要求,毕业设计课题必须具备多样性。除了工程设计类课题以外,还可以有科学实验类、软件开发类等典型课题。积极探讨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而又社会急需的其他类型的设计课题。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毕业设计课题必须具备实战意义。毕业设计课题应当尽量取自于实际科研项目,或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真题真做。

近年来,我院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结合我国信息学科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当代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确定各学科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并能充分反映出选题的时代性。所确定的选题充分反映了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毕业设计选题还应考虑难度与份量的统一,设计难度主要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研究尝试,让学生得到基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我院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能从教师科研课题中产生。比如,2005级毕业设计的1165个题目中,结合工程实际的课题为998个,占86%。学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创新思路,在综合训练中完成毕业设计。根据选题类型,逐步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案、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适时调整研究方案、直至得出结论、撰写论文,提交导师评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全面训练,使学生得到了工程能力的初步训练。

2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

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设计效果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设计阶段及不同的问题对学生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进行指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民族班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采用指导小组的模式实施指导。总体上遵照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要求与培养目标,但结合该班实际,强调要熟悉一种流行的开发工具(Java、、C/C++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系统开发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开设一门“软件环境与工具”课程(3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是:系统总体设计、建立系统开发环境、开发环境与工具的应用、系统模块设计、系统测试与调试技术。此项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3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并决定了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为了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序进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研究更为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1) 毕业设计监控的组织模式。明确学院、系以及院专家检查小组的职责,及其工作模式,保障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学院积极开展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好毕业设计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前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教师毕业设计实践条件,特别是逐份检查毕业设计任务书,确保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教师的指导情况,及时掌握全院毕业设计的整体进度;后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实验结果、程序的上机演示及调试结果,检查毕业论文质量。并安排学院组织院专家组、各系(中心)负责人、骨干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答辩资格进行全面的审查,根据学生论文的质量,按照“按时答辩、修改后答辩、推迟答辩、不能答辩”确定学生论文等级和学生答辩资格,为本科论文质量把关。例如,2008年学院组织了130多人次对本院1265份毕业论文进行全面审查,确定了140多位学生因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推迟答辩,其中,至少12位学生不能参加答辩。

(2) 科学制定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估体系。考虑在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工作质量、物质保障质量、设计成果质量、毕业答辩质量及组织管理质量等方面制订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和可比性,应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并能真正保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院成立了健全的毕业设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管理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监控毕业设计过程。如设立院级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毕业设计专家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等机构;编制了“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任务书填写、毕业设计指导以及答辩评分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等有关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学院召开了各系(中心)负责人会,指导教师会,毕业生动员会,明确提出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对学生的任务要求。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过程如图1所示。

4改革效果

由于把关严格,我院各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普遍提高,优秀良好率为73%。2003年学校、湖南省和教育部抽查毕业设计成绩吻合率达99%以上。2008年有5名学生获学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一等奖,17名学生获得学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二等奖。2003~2004年在湖南省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我院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毕业论文获得教育厅专家的一致好评。例如,湖南省教育厅对全省高校200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抽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抽查之列。在湘教通[2004]25号文件中,对我院的毕业设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专家评审意见为“管理规范,选题较新颖,论文技术含量高,能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毕业设计,文档资料齐全,文档格式较规范”。

参考文献:

篇12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篇13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从精神与物质的方面服务于人,它受市场行为的支配并为价值取向所左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艺术设计是一切无形(精神)与有形(物质)产品的载体。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者、生产者、生产经销商以及设计师间的互动关系。即:设计师如何以“最经济的艺术设计产品”为生产经销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设计师怎样以最为适用的艺术设计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学院培养的是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在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和办学规律下,参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的策略是学校办学灵活性的体现。

2)能力提升原则。“专业技能”是在第一阶段“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设计学科人才应有的专业技能,即设计手法的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能够为实现设计理想而具备的多种设计手法,这一能力在大学二、三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得到训练和具备;“应用技能”是一种综合运用设计手法将设计知识进行呈现,设计理念进行实践创造与实物制作的能力,它已不再是设计图纸上进行概念设计的能力,而是根据实际设计项目进行可操作性的设计,它已不再拘泥于专业课程的某一概念或课程效果的再现,而是为实现符合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风格进行的设计,这一能力的展示必须建立在之前通过学习、训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知识转化实际的运用,完成项目设计,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这一能力在大学四年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得到训练和具备,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课程。诸如此类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了学生大学毕业后成功走上社会的设计岗位做好准备,为能履行设计师的社会义务,利用专业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埋下伏笔。同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毕业生在毕业之际,继续向更高一级学府学业晋升,是对专业知识能力提前进行的一次测试。

3)就业对接原则。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是社会的满意度,人才专业价值的实现平台是工作岗位。因此,从一个国家角度而言,就业率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一所高校角度而言,它是学校某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准确达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定位,与社会紧密联系实施的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课程为平台,将市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贯穿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缩短专业人才与社会岗位的磨合期,使培养的设计人才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评价体系组成的基本构架

1)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甲方市场与学校要按照实习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学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和计划,并认真落实。校内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需求来与企业沟通协调,保证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形成层次与条理关系。指导教师一方面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可能产生的片面现象进行有效完善,为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更客观的认识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毕业设计实践化教学改革如何始终以学生为本,围绕实践化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的不同阶段,对教学手段及环节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时时跟,不断深化提供现实依据。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支持学生结合企业实际,以现实项目或实践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或毕业论文选题。在高等学校推广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答辩的做法。

2)实践单位评价。通过实践单位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能确实为毕业设计实习单位完成一些业务任务,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由于实习生是实质性参与了具体的业务工作,特别在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能较好地解决单位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了实践单位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双方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增强。在具体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这些毕业设计学生必须承担了具体的实地设计、调研等工作,并提供翔实可靠的实际数据,为单位完成各项业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整体的评价体系中,实践单位给出的评价将占据主要的地位,学生毕业成绩的评定也将由实践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全程参与与最终的审议。

篇14

关键词:统筹;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68-02

一、引言

统筹,即统一筹划的意思,概括地说,就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法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用数学原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方法,其目的是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在进入四年本科时间的最后半年时,由于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研、实习等因素导致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不佳,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大都要求有实验数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解和思考,只能跟随指导教师做一些辅工作,对试验的前因后果了解甚少,这样势必将毕业设计应付了事,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为了使教师在这门实践教学中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又能使学生从容地处理就业和答辩的压力,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将统筹安排引入本科毕业设计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统筹安排

1.方式与方法。先调查需要完成的任务要经过哪些步骤,需要什么物品,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调查各步所需要的时间,做到整个任务的整体把握。其次查出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最后进行总结,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相互交流。

2.作用和意义。能够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三、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运用统筹安排的具体做法

1.指导教师在学生与选题之间的统筹安排。带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师的专业大都不同,大多数与学生的专业有一点相关,但不是完全一致,这时指导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选题进行统筹安排。例如我院的学生有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如果导师的专业是偏药物合成,若直接让学生进行合成,可能会由于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达不到导师的科研层面,导致学生做实验费劲,指导教师指导起来也不省力,这样导师必须将课题进行简化,以利于相应专业的学生进行自行的实验。

2.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和找工作、复试时间上的统筹安排。在本科设计的时候,正好处于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实习的阶段,很多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都要先去单位实习,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耽误了很多毕业设计的时间,等到答辩前的半个多月回来匆匆的做一点实验来应付毕业答辩。而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让学生出去找工作实习,学生会埋怨指导教师不近人情,但是如果都放学生出去实习,毕业设计根本保证不了。此时可以运用统筹安排进行处理,不考研的学生可以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实验,下半学期可以找工作实习,上半年考研的同学,在考完研的寒假期间将毕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案拿出来,等到大四下半年回校后,抽出时间复试,剩下的时间进行本科设计,如果考研分数不达标需要找工作,那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的时间安排来抽时间找工作,不能大段时间的进行实习。当然这点必须在学生对本科设计的路线比较清楚、能够预计自己的实验该如何进行为前提。

3.教师在所有学生之间的统筹安排。一般来说一个教师带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在3~5人之间,那么这些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教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哪个同学较适合做哪个课题,应该做到统筹安排,不能所有的学生做一个课题,也不能每个学生的课题难度差别太大,每个学生课题需要的时间也应该做到合理安排。

4.学生对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工作方向的统筹安排。大四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应该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应该与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相联系,应该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对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也是很有益处的。

5.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工作量的统筹安排。毕业设计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导师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要有准确定位,所以导师在安排毕业课题时应该做到学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能图快没有质量,更不能将很多的实验加到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将工作量和质量进行适当安排,如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的实验看起来像一个小科研项目,要有目的地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必须要得到一定的结论,这个结论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参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讲,毕业设计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和深化,它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每一位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经过几个学期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充分地运用统筹安排,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模式,改变了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对学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后学生很珍惜自己的这段毕业设计时光,他们认为,这段时间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达到了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本科毕业设计课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统筹安排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该课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林枫,查光明,朱河水,等.统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64-265.

[2]李朝武.略论统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94,(1):107-109.

[3]王文先,赵浩峰.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66-68.

[4]谢然.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0-42.

[5]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6):70-72.

[6]王成华,江爱华.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103-105.

[7]陈婷婷.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62-163.

[8]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