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0 15:2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习音乐的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有很多的老师并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训练,小学毕业时虽能唱几首完整的歌,但是识谱能力却很差,甚至还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歌词省略识谱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错过了识谱学习的最佳年龄阶段。
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是懂得这一道理而不肯去做。那么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社会环境里更存在严重的问题。
近几年来,儿童学习各种乐器的热潮遍布全国。许多家长为了使子女全面发展,不惜财力,煞费苦心来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幸运的没有白费心血,但倒霉的,遇到了不负责的老师。孩子学了两三年的钢琴连简单的乐谱都唱不出来,弹奏也只能单一的指法训练,毫无乐趣和音乐的表现力,有些家长都没听说过这一概念,对于文化素养如此低下的“伯乐”他又如何去发现“千里马”?
记得前几年看到的电视歌手大赛参赛选手的演唱,歌都唱得很好,感情也很投入,但是最后一项听旋律模唱与视唱的考核分数大多丢分严重,有的干脆就唱不成调。这表明我国的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国民音乐教育有待于提高。
我在东北师大学习受益匪浅,多年的经验也得到了理论的认证,于是下决心开设视唱练耳来训练音乐学生。采用了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把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融进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体态律动”“即兴创作”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信息反馈。
例如:把手的五指比作五线谱来记音的名字,按C大调音阶,让学生指出相对的音名;音阶的上行比作上楼梯,下行比作下楼梯;既生动灵活,又易于学生记忆,音阶还可以找七个学生来扮演,利用这样的游戏来帮助孩子理解音准概念。
还利用“科尔文”手势学习音阶,听音时也会充分的利用,能让学生理解音高位置;教师弹奏旋律短句让学生模唱,并说出这段旋律是几拍子、几小节,有几分音符组成。让学生拍一拍手,跺一跺脚打出节奏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内心听觉逐步得到了提高。
达尔克罗斯、柯达伊、奥尔夫等许多音乐教育家共同的教育目标是:“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关键词】 基础理论 视唱 乐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89-01
本文所说的音乐基础理论是指音乐中所学基本的视唱、乐理这一基础性理论课程,这一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普通高中音乐考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与演奏中很难掌握准确的音准、节奏等技巧,更不要提对音乐的表现力。高中音乐基础理论不但是高考音乐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与其它音乐考试科目建立联系的重要支柱,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能发挥着巨大作用。
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潜心研究音乐的考试内容与摸式,发现很多高中学习教师都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拿我们江苏省来说,每年的高考学生都说自己弹奏或演唱的怎么样,很少听到有人说视唱、乐理或其他理论不行,可见在很多学生眼里,高考只有吹、拉、弹、唱,可是他们却不曾想在娴熟技巧与丰富表现力的背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在几年工作研究与实践中来具体分析高中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在高中的定位与制约因素
1. 视唱基本乐科定位与影响因素。俗话说,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就要看他的视唱水平怎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学生刚接触音乐时首先接触的是视唱的音阶“1234567......”,对音准好的同学来说,好则好,不好即便后天怎样努力,也很难赶上视唱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音乐素质就谈不上好,在高考中很难考出好成绩,甚至影响整体分数,像这样的学生在音乐高考中很多。还有一种可能,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较差。这是客观因素存在的,学校考虑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把所有条件好的学生都给你参加训练,有的文化成绩相对薄弱,有的个性比较强,厌恶做一切事情的调皮者,这些学生也是没有办法管理和改变其性格的,也难以在艺术领域取得进步,甚至由于没有良好的音乐感的培养和认真的态度,影响了整个音乐的学习。
2. 乐理基本乐科的定位与影响因素。乐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基本乐科,它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几个方面。它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不大,但却往往因乐理分数而影响整体,这说明学校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其实,乐理内容不多,但灵活性与理论性是比较强的。还是以江苏省为例,每年高考学生自认为乐理复习的不错,起码不会在专业上拉分,但往往想象与结果大相径庭。这说明,首先,乐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甚至有些呆板,原本一样的题型换一种方法就做错,这是肯定不行的;然后,就是做题速度慢、不熟练,虽然江苏省每年的高考乐理题与其他省份相比略简单,题量也不大,但学生的做题速度实在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所以,乐理学科更不该忽视。
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指导艺术实践
1. 视唱乐科艺术实践。视唱是一门理论兼技法的学科,它有固定的逻辑思维模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可引申到其他学科中,它是比较灵活的。作为基本考试乐科,视唱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下面我分两方面来说。
①歌唱方面: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歌唱,歌唱时首先要练声。练声就像视唱一样需要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显然,有些学生会说,教唱发音本来就是声乐教师的职责,他唱一句我们就模仿一句,殊不知这里面还有很多牵扯你音准问题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刚开学时,临时听一位老师上声乐课,学生看见我们在听课,状态相当积极,作了一组发声练习后感觉其声音是通的,方法运用的也较到位,表情也不错,可是总觉得他的音准忽高忽低,总有那么一点点音发不到音点上去的感觉,尽管老师再强调再模仿让他注意音准,可还是没有改变多少,这很显然是他音乐素质的问题。
②演奏方面:对演奏的学生来说,有些乐器音准方面也不容忽视。比如拉弦乐器二胡,我经常听到有些二胡学生演奏姿势、持琴触弦的感觉还不错,就是二胡拉出的音如噪音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不像钢琴等键盘乐器一样有固定音高,只有演奏者在演奏时提前闪过某个音的音高,把这个音印在脑海里,拉出此音,所以二胡不好拉,音准要好。
2. 乐理乐科艺术实践。音乐理论基础也称乐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当它作为理论考试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联系起来。
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是音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同一首音乐作品因为艺术处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为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艺术处理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而这一创作意图的体现往往是根据乐谱体现出来。对于乐谱的分析,包括对于作品中一些音乐记号的处理、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力度及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分析等。
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不仅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欣赏音乐,并且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当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还有视频导入法、听辨导入法、语言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特长生展示导入法、教师示范导入法、学生即兴表演导入法等。
二、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
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音乐的熏陶对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农村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接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学生在小学可能一节正规的音乐课就没上过。在初一刚入学,在给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音符和休止符时,讲到时值比例时,恰好与数字的意义相结合,我形象的把一个成熟的大西瓜放在桌上,同学都争着大眼看,一定要想吃一口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我问:“大西瓜与咱们将要学的音符时值有什么联系?如何划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和看法。即把大西瓜分成四等份,以一等份四分音符“5”(一拍)看成单位“1”。二分音符“5-”(二拍),全音符“5--”(四拍),然后把西瓜分给每小组,看如果再切分结果将如何?,这样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既加深了音符时值,学生又复习了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既记牢知识点又开发了智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
激发学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音乐是初中阶段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都是大有好处的。要把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科目来看待,就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主要阐述了几种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希望对相关教学实践有所启迪。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情境教学 音乐课堂 初中生 音乐活动
音乐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载体和抓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都具有重大意义。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可以视为整个音乐教学体系的起点,其基础性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初中音乐教学,首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其次是要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判相关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无疑更具现实价值。
一、搭建音乐情境教学的平台,营造音乐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要知道,初中生大部分都处在青春期发育的起始阶段,正处于12-15岁的阶段,思维活跃,对于音乐、艺术的相关内容充满好奇心。所以,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情景模拟来激发教学的活力,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应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可行性选择。所谓的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构建某种物质情境或心理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技术含量”,让教学活动更加充满乐趣。此外,情境教学的开展对音乐课堂的活跃、调节都是大有好处的,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们融入音乐课堂氛围,大大减少不利教学的因素,促进音乐课堂的积极进步。
如,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放映音乐电视、电影方面的纪录片、ppt课件等,可以一方面引导学生们更好的欣赏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塑造课堂氛围,提升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搭建“音乐角”,布设音乐类的报纸、海报、招贴画等,同时形成音乐融入生活的氛围,鼓励学生们听音乐、欣赏和鉴别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们生活中快乐的因素。通过类似策略的实施,情境教学的模式更加深入人心,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效率,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也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动力,教学工作的推进也会更加务实、有效。
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此带动音乐教学的进步
要知道,初中音乐教学更多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即教师要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打造和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引导初中生热爱音乐课,从而慢慢培养学习习惯。要知道,教师与学生是任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核心要素。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主动与学生们开展互动、沟通和交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们不断学习进步的好伙伴,帮助学生们真正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和技法。因此,教师要把二者关系的塑造、培育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以良好关系的打造和培养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日常开展国内外经典歌曲教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彼此协作的教唱模式,以此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同时帮助学生们更快的建立信心,形成对不同歌曲学唱的乐趣。比如,音乐教师可以选取著名国内外歌曲,与学生们开展互动式的演唱,教师一段学生们一段,也可以彼此共同演唱,寻找歌曲的精髓和感觉。具体的,这些歌曲包括国内的《梁祝》、《茉莉花》、《歌唱祖国》,国外的《我心永恒》、《嘿,朱迪》等经典歌曲,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的音乐情趣被慢慢培养出来,教学工作也可以不断进步。
三、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和调度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是决定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教学工作必须要以初中生为重点。音乐课是更加偏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学生们只有在“听、说、唱、练”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启发,才能掌握音乐精髓,体味到音乐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的音乐修养。因此,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要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
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种教学活动的辅助与支撑。所谓整个的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如音乐教学游戏、音乐鉴赏式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都是教学的重要抓手。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引领和激发下,广大学生可以围拢在教师周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不断获得教学、学习的进步。在这样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生们与老师之间的直接交流虽然不多,但是却饱含情感与斗志,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综上所述,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切实依照教学与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与艺术情操,展现出教学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翼.谈初中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10)
【2】陈美叶.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研), 2010(10)
【3】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0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常态教学 反思 体会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二)“导入”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艺术。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三)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四)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
X XX XX --: X.X X.X X.X X.X: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及感受,写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学习。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