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0 15:2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据不完全统计,在难以发表的、已凝聚着作者心血并花费较长时间与较大财力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约半数以上是由于统计错误致其结果与原文主要结论相违背。如一文采用某新药引产,96例足月孕妇的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均为2.1%(各2例),明显低于应用原药引产的19例,其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发生率均为15.8%(各3例,χ2=7.164,P0.05),这样上述的主要结论就欠可靠而难以发表,否则论文可起误导作用。类似问题文稿中还常有出现。现就文稿中常见的统计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一、 常用的统计术语
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有总体与样本、随机化与概率、计量与计数、等级资料及正态与偏态分布资料、标准差与标准误等。如某研究采用经会阴途径测定宫颈长度,以探讨不同宫颈长度与临产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5例宫颈长度为25~34mm者与32例宫颈长为15~24mm者临产时间的均值±标准差(x±s)各为57.6±58.1与47.3±49.1小时。该计量资料,经t检验显示t=0.780,P>0.05,并未提示不同宫颈长度的临产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从标准差大于均值,显示各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呈偏态分布,故不能采用x±s这一算术均数法计算均数。经偏态转换成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后结果是:35例与32例的临产时间各为34.5±4.1与26.7±4.1小时,(t=7.778,P
二、 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确定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至少需多少例,正确统计处理和参考一定数量的病例数据,是确定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四个重要因素。
1.研究对象:应为“完全健康者”,可包括患有不影响待测指标疾病的患者。如“正常妊娠”的条件:孕前月经周期规则、单胎、妊娠过程顺利、无产科并发症及其它有关合并症,分娩孕周为37~41周+6,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和Apgar评分≥7分。
2.观察数量:观察数量应尽可能多于100例;需分组者,各组人数也是如此(标本来源困难时酌情减少)。有些指标值如雌三醇(E3)、甲胎蛋白(AFP)、胎盘泌乳素(HPL)等随孕周进展而变化,应按孕周分组;邻近孕周均数相近者,可合并几周计算。若为偏态分布,应以百分位数计算,则例数应≥120例。取各孕周对象时,应考虑到所取各孕周中的例数分布大致均衡。显然,文稿中往往以少量例数求得正常值是欠可靠的。
3.统计处理:应根据所得数据分布特征采用不同的统计处理方法。属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可采用x±s法计算;这也适用于以一定方法能将非正态分布转换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对无法转换的偏态资料,应采用百分位数计算法。具体计算(包括上下限初步制定)见文献。
4.对照数量:相应观察的病例数(包括分组)应不少于30例,这对制定某指标有临床意义的异常阈值尤其重要,这一点往往易被忽视。如在参考较多病例数据后,唾液游离E3的下限异常阈值应为第2.5百分位数,而非通常采用的5百分位数。否则,将会导致该指标产前监护的假阳性率增加。
三、 t检验与校正t检验(t′检验)
这是文稿中极易混淆的一类计量资料统计问题。
(一)检验的注意事项
1.t检验的意义:t检验与所有统计分析相同,其结果提示现有差别不仅仅是抽样误差所致,且提示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大小,即t0.05与t0.01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各为5%与1%。
2.统计意义与临床意义的关系:统计学有显著意义,而在临床上可能是无意义的,提示该研究应继续深入,以明确该差异是否真有显著意义;相反,统计无显著意义,而临床上却是有意义的,不能贸然轻易地下结论。应复查实验设计、方法、试剂及仪器性能、质控措施和实验数据等是否有问题,或尚需再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复测等。
3.t检验适用范围:t检验仅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包括偏态转换)和其方差是齐性资料的检验;t检验适用于可比性资料,即除了欲比较的因素外,其它所有可影响的因素应相似。
4.t检验的结果判断:判断结果不应绝对化,P0.05,分别表示可拒绝或接受原定的假设,但两者都有5%的可能性犯第一类错误;而P值越小,只能是更有理由拒绝原定的假设。
5.单侧与双侧检验:应预先制定本研究的结果是需行双侧还是单侧检验。对有把握确知某治疗措施或某指标是不会劣于现有的,才作单侧检验;若不知何者为优,应行双侧检验。因为在同一t值的界限上,单侧检验的概率(P)仅为后者的一半,也就是说单侧检验较双侧检验更易得出差别有统计意义的结论,不可随意制定。一般讲,绝大多数研究以采用双侧检验为妥。
(二)t′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
当两样本均数的方差非齐性时,应以t′替代t检验。例如:甲组32例血清某指标值为53.9±49.6(μmol/L);乙组6例的结果为26.6±7.2(μmol/L),若不考虑两样本方差大小,t检验示t=1.331,P>0.05,提示两组血清该指标的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先作方差齐性检验,F=47.4,Pt′0.012.875,P
四、 卡方(χ2)、校正χ2与直接概率法(或精确法)检验
这三种检验方法为一类用途较广、但也易混淆的、适用于计数资料检验的方法。应注意,鉴于总数与理论值的不同,应采用相适合的检验方法。
例1.192例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51例与22例;3475例出生体重≥3500~40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85与265例;2451例出生体重≥2500~35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22与169例。3组的构成比:难产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78.6%、5.3%、5.0%与11.4%、7.6%、6.9%。据此贸然认为出生体重≥2500~3500g为最佳新生儿分娩体重的结论是不可靠的。经χ2分析,后两组的难产与窒息率间和前两组窒息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故可认为,单据本研究结果是难以得出上述临床上认可的结论的。这涉及到上述“统计无显著意义,而临床却是有意义”的问题,应进一步复查或增加样本测试。杜绝单纯根据百分率的大小贸然下结论。
例2.某药治疗感染衣原体(CT)的中、晚期孕妇各11例和36例,她们的新生儿感染CT数各为3例和23例。χ2检验得χ2=4.570,P
例3.以精确法替代χ2检验。某新技术测试8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5例呈阳性反应;测试2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中6例阳性。χ2检验得χ2=4.042,P
五、 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只是以相关系数(r)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面的统计指标。无论是正相关(r为正值)或负相关(r为负值),只是经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如t检验)后,当P
“相关”是表示两个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是提示两个变量间的从属关系。在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由X变量值推算Y,与以Y变量值推算X的回归线是不一样的;直线回归方程的适用范围,一般仅适合于自变量X原测数据的范围,故绘制回归线时,X值切不能超越实测值的范围而任意延长。
可见,这两种分析,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但相互又有联系。在作回归分析时,一般先作相关分析,只有在相关分析有统计意义(即回归有统计意义)的前提下,求回归方程和回归线才有实际意义。决不能把毫无实际意义的两个事物或两种现象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六、 数据的正确书写
1.文稿内各数据的书写必须前后一致;总数应等于各分组的数据之和。
2.对不同指标,有其不同数据精度的要求,这应结合专业知识加以判断。如新生儿出生体重是以公斤为单位,记录测定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字即可。
3.测定数据的书写,不能超越其测量仪器测试的精确度范围。
4.同一指标的前后数据应保持同一精确度。
5.经计算,出现比预定小数点后两位数多的数字,应采取“≤4舍、≥6入”与“5‘奇’进‘偶’出”方法,以决定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是“舍”还是“入”,即5前为单数则入,双数则舍。
关键词:兴趣;方法;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37-01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习钢琴的小朋友日益增多,让孩子们学一门特长,陶冶孩子的情操成为家长们的一种共识。
在学琴的过程中。小琴童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搜集的主要问题加以讨论。
一、学琴中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复调作品
许多孩子反映,觉得小步舞曲、二部创意等复调性作品是最为头疼的作业。识谱难,指法难,配合难,想达到熟练的弹奏状态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二)音乐性
很多孩子在学琴的初期,学习识谱,触键,节奏,速度等等,关于音色则很少讲到。家长经常会觉得,孩子能将作业弹得很熟练,但是却并不好听。
(三)关于练习曲
钢琴考级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为了考级而不是爱好学琴是很常见的。考过十级的学生就不再继续学琴了是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过一两年后,学生甚至弹不出一首完整的那些曾学过的练习曲。
二、教学方法的侧重点
很多小朋友反映说,她们开始是喜欢学习钢琴的,但是慢慢的,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淡化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弹奏的都是哈农,练习曲之类枯燥的曲目。让他们对机械性的重复这些单调的音乐产生了厌烦。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探索的动力,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中,家长和老师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生对钢琴感兴趣的孩子很少,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家长,简单来说就是要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能将这种赞美转化成学琴的动力。
1.抽象变实物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其中2-7岁的幼儿特点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缺乏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老师尽量将音乐中抽象的知识比喻成孩子们熟悉的实物。
2.协作,合作
钢琴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但也会让孩子在弹琴的过程中缺少一种综合能力。例如孩子经常为了识谱而顾不得节奏,弹琴速度忽快忽慢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大学中钢琴集体课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让孩子们互相配合四手联弹,分声部弹奏以及给歌曲弹伴奏等,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乐感节奏等。
3.兴趣之间要有结合点
三分钟的热度是人的共性,那么,怎样让孩子弹琴的兴趣保持下去呢,我们不妨试着找个沟通的媒介。比如在讲到莫扎特的作品时,我给学生讲了莫扎特小时候由于弄丢了父亲创作的乐谱而第一次作曲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他记住了莫扎特的故事,讲给父母还有其他的小朋友听,并将对莫扎特的崇拜用在了学习莫扎特的钢琴曲中,这种方法调动了他学习莫扎特作品的积极性。
(二)教材的选择
很多钢琴教材以训练技巧为主,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就至关重要。例如巴托克的著作《小宇宙》,每一首练习曲都是一首民间歌曲或者是根据民间音乐改编的乐曲,这些有旋律的音乐极大的缓解了孩子在练琴中觉得枯燥无味的问题。
三、音色,音乐性
(一)关于单音
钢琴发音的构造就像跷跷板,学钢琴和玩跷跷板一样,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汤普森以断奏入门,要求手腕带动手掌抬起落下,从简单的“落滚”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二)关于连贯性
学会辨别音色后,就要注重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和连贯性。两个音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单单有各自的独立性,还要有横向的倾向性。
钢琴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将这种对音乐的热爱用于课堂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钢琴艺术的学问博大精渊,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积累经验,为学生,为钢琴教育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学 常见问题 管理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工作已经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只要看好孩子,教他们认识几种颜色,画几笔简笔画”那么简单了,“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锻炼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社会对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处于童年的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启发,美术教育正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具有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培养孩童的知识、经验、能力,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更可以展示孩子们的童真和富有情趣的创新。
由于孩子天赋和个性的差异,教师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儿童美术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使得本来富有生命力和人性美的教育活动,变成了枯燥的应试训练。同时,一味地解构和量化美术知识,又反作用于儿童美术教学的匠化和训练的滥伐,使得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和绘画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面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我们必须拿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儿童美术教学中常见问题与管理现状分析
1.多数孩子缺乏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经常会问――那些世界大师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等的画好在哪里?面对“名作”学生不理解作品的价值所在,这是最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而大多数教师的讲解内容来自书本,本身就没有对作品深刻的感受,只强调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轶事等知识的介绍,忽略对作品本身的色彩、造型、肌理、明暗、变化的关注,因而在教学中“重绘画、轻工艺,略欣赏”的现象便时有发生。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儿童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造成儿童兴趣不浓,感知能力发展滞后,审美能力下降。
欣赏是评述的前提,评述是欣赏的目的。没有好的审美能力作为基础,儿童的评述水平自然可见一斑。孩子们要么滔滔不绝,但脱离主题,抓不住重点,语言不洗练,要么平淡乏味,如同流水账,没有起伏,缺乏感染力。再加上教师盲目鼓励孩子“随便讲”,使孩子形成不假思索、不注意归纳的坏习惯,评述能力每况愈下。
2.教师的范画,是对是错。
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制作,让学生了解步骤、要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对美术学科的性质认识模糊,评判学生作品优差的标准永远是“画得像,画得规范”,使得部分学生只知道临摹范画,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虽然较快地学会了一些技巧,但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示范方法使学生广阔的想象有所限制,脱离了对自然形象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只能是老师范画的简单重复,以致想象力和创作力逐渐消失。
3.学生有个人的金点子却懒于合作表现。
美术作品集体创作非常常见和重要。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安排下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合作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协助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而争论不休,各执己见,甚至互不理睬;或者是独立完成的作品在教师的要求下走一遍合作的形式;或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金点子,但是在合作中却懒于表现,敷衍了事。而且汇报的时候报喜不报忧,在教师无暇过问细节时,便出现了一加一加一小于三的局面。
4.教学次序散乱无控制,课堂纪律差,学生实效差。
美术课堂管理欠佳,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还是无法让学生完全安静下来;不论教师多严厉,总是教师在讲的时候学生也在讲;在做练习或教师评价作品时,课堂总是乱糟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教师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课堂管理,还是说好听的话鼓励、奖励,孩子都无动于衷;特别是刚入学的幼儿,根本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常常随意地走动打闹,若大声呵斥,则收效甚微。
二、应对策略
1.如何让孩子乐于、敢于、善于进行合理的、有自我见解的欣赏和评述。
针对孩子欣赏能力的欠缺,要做到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孩子的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引导儿童从对作品最初的印象到形式美感到内在精神层面的含义。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首先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孩子了解到这是在一个什么样悲惨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再从画面深色基调的压抑,到造型的各种撕裂、冲击给人的震撼中分析,启发孩子感同身受地体触作者那种悲痛、同情、愤懑、憎恨的强烈情感,这是对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他们正义世界观谆谆的教导。
在评述方面,我们要尽可能让孩子乐于说,敢于说,善于说。首先是要让孩子有评述的欲望。如将几个同学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其他孩子为他们打分,并评述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孩子们因为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上台指点,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项锻炼中来。其次是让孩子们敢于评述,这需要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给孩子创作良好的评述空间。还可以用合作游戏的方式,让几个孩子协同评述,减少单独发言的压力,给孩子灌输自由展现自我的想法。有了“乐于”和“敢于”,便为“善于”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孩子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创设示范性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字到词到句到段落的逐步汇总作品的主题,并伴以提示性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启发孩子,培养他们进行富有联系、生动形象、切中要害的评述。
2.怎样适当地运用示范画。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片断式”和“常规式”的示范。即不完整地示范一幅画,而是选择重点难点的技能演示和基础性、常规性的笔触、造型演示,使学生没有依赖性地自由表现。其次,出示多种样式的范画,使孩子多角度有选择地观察范画的内容。如各式各样的脸谱,对于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诠释都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绘画想象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再次,让孩子先观察谈论绘画的内容后再出示范画。经过讨论和想象,孩子对绘画对象有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教师辅以鼓励的语言,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与老师范画不尽相同的作品。最后,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有利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协同表现。
独生子女少有相互谦让、取长补短的精神。放手让他们合作,可能引发争吵,伤害同学感情,减弱创作激情。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首先要正确地引导,合理地分工。合作中先学会讨论,以理服人,并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当所有人都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时,再进行更细的分工,按照每个同学的擅长及特点明确具体要做的事情,把个人的“金点子”实实在在地用起来。其次,照顾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只要孩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就算结果不很理想,但是这种自信将长期延续下去。最后,学会分享。要求几个孩子共用一盒水彩笔,开始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抢着不给对方用,但经过教导指正,慢慢地孩子学会:用完放好,便于他人使用;或等他人用好,自己再用,并伴有礼貌语言。教师再用鼓励的动作、语言肯定孩子的进步,强化他们的愉快经历,激发他们再次分享的愿望,养成他们谦逊有礼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管”,而且要有“理”。
教师应具备组织学生上好课的教学能力。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是采取“管”而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把课堂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引起纪律混乱的往往是几个领头人物,对他们不要简单压制,而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的沟通辅导来解决问题,如给予他们一定的头衔和职务,要求他们帮助管理课堂纪律。这些孩子由于平时受到的批评多、肯定少,会特别卖力,效果出奇得好。另外,让纪律不好的学生替代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或者请爱讲话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节目,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要运用个人威信及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必须向学生施加准则和控制,对学生要有奖惩、监督,也要理解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多个方面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转变“示范+临摹”为主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强化儿童观察力为主的欣赏评述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加自由、开阔、丰富的创作空间,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和不容忽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才标准的不断提高,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儿童美术教育,就必将使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确解释等方面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下,经过《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如统计设计不合理、资料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研究结果解释不正确等。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如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由于缺乏良好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开展科研实践中遇到了较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因为课题设计存在严重问题,只好在课题已经开始实施后推到重来;有的因为在资料分析时采用了错误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和结论,不仅导致了本研究的失败和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错误的研究结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导致了后续研究资源的投入,产生了更多研究资源的浪费。此外,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对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高级统计学方法如生存分析、Meta分析等涉及较少或者着力不够。
2 《医学统计学》教改措施
2.1教学方式的调整
目前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理论授课,辅助课后练习题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应采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的方式。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理论授课应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采用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老师为导向的启发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学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 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课题标书、研究论文,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找出标书或论文在统计设计或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缺点和巧妙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最后剖析和点评。
(2)小组课题设计 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等的应用能力。具体方式为: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行选题,进行科研设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一组课题标书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3)导师课题演练法 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开始前、开始中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课题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有关课题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医学统计学》,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课程内容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统计学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二维表、秩和检验等。②高级统计学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等。③科研设计。主要有:简单析因设计、简单拉丁方设计以及研究样本量的估算等。④统计软件及应用。主要有SPSS软件的应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应根据培养学生的类型及医学研究的需要进行实时调整。一方面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础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增加或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所有博士研究生对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如COX回归和Kaplan Meier等常用高级统计学方法的学习。虽然有些学校现有教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这些内容,但要求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此方法开展科研实践。此外,还应增加高级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统计软件中的使用方面的教学内容。
2.3考核方式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而对学生统计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具体为:一方面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分值约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课题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份。博士研究生则采用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平时作业综合考评得分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为: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60-70分;同时,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分。
3 思考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方面要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际运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医学研究的需要,丰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尝试,而且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发明,廖芳芳,夏果,等.1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一).安徽医药,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孙忠. 加强医学统计学教育 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 25(5):346-348.
[3]潘发明,夏果,廖芳芳,等.I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4]万献尧, 张久之. 医学科研或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黄高明. 不同类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10( l2):1459-1463.
[6]邹延峰,潘发明,田果等. 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 .中国卫生统计,30(6):934-935转933.
[关键词]医学期刊;队列研究;统计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52-03
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这里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等)、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或行为(如吸烟等)[2]。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队列研究中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相对明确,受一些偏倚的影响小,是观察性研究方法中验证病因能力最强的研究方法[3],其证据等级仅次于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尽管我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一些队列研究[4]。如果这些研究未能正确使用该研究方法,不但不能有效验证病因假设,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论文,发现其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作者、编者和审稿专家的重视,提高期刊论文的质量。
1队列研究文献的检索
以“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4~2015年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共1874篇,剔除重复文献和非研究性文献后,获得研究性文献929篇(表1)。
2 载文量及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根据李康等[5]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和Cochrane推荐的Newcastle-Ottawa-Scale(NOS)工具[6]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评判,评判结果在文献评价表中登记并复核,采用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队列研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约占82.0%;而使用了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仅占13.0%(表2)。
3常见统计学问题
3.1研究对象描述不清楚或不确切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随访研究的首要问题,因此文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准确清楚,根据研究属于总体研究或是抽样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应加以区别[7]。目前我国队列研究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描述中对总体研究或抽样研究未加以明确说明;抽样研究中的描写模棱两可,未说明具体抽样方法。从统计学上讲,总体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而抽样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例如,就“某高校教师肥胖率及其对糖尿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而言,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研究的纳入标准为“某高校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教师”,排除标准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教工”。如果研究为总体研究,其研究对象应是该高校的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如果研究为抽样研究,则其研究对象是该高校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的一个随机样本,研究对象描述中还应具体说明所使用的抽样方法,如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等,同时写明随机抽样的具体实施方法。
3.2结局事件及其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
随访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结局事件,其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研究中既要记录是否发生了结局事件,还应记录是否存在失访及失访原因(失去联系、因其他疾病死亡、研究终止)。分析我国2014~2015年已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章发现,大多数研究均未描述是否存在失访,部分研究对结局事件的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按照队列研究的设计要求,结局事件要有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例如,2型糖尿病结局的判断标准[8-9]:确诊糖尿病,即自我报告医生诊断糖尿病和(或)正在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未确诊糖尿病,即未诊断糖尿病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者;对于随访期发生死亡者,如果其死亡原因中含有糖尿病也认为是随访期发生2型糖尿病。
3.3统计分析不充分或错误
3.3.1基线特征描述不全面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方向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因此基线特征的描述是队列研究资料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目前国内的队列研究文献中存在较严重的不按暴露有无分组描述基线特征的现象。此外,如随访过程中存在失访,则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的比较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在查阅的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无失访情况描述,无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比较者达90%以上。
因此,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应首先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的一致性,以分析基线特征的差异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同时也可确定多因素分析中需要调整的混杂因素。如果研究中有失访,还应比较失访者与随访者的基线特征是否一致,以判断失访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
3.3.2统计推断方法选择不当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一向是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队列研究中主要涉及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χ2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此三种方法的误用和混用在队列研究文献中较严重,包括误用χ2检验代替Logistic回归、误用Logistic回归代替Cox回归等。由表2可知,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应用了Cox回归的仅占13.0%,且2015年的比例与2014年基本相同(13.1% vs 13.0%),可见这一方法的正确应用近两年内并未引起作者以及编辑足够的重视。
队列研究中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正确思路为[10]: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一致,则可以直接应用χ2检验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是否有关联,同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关联强度。相反,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存在差异,应采用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如果数据资料中无时间变量,可采用Logistic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变量;如果有时间变量,则应采用Cox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
3.4其他问题
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存在的其他问题:①应用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时,分类变量或等级变量无赋值说明,造成结果解释的混乱。例如,只有在明确“男性=1,女性=0”或者相反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解释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②误用χ2检验公式:应该使用校正公式时,却应用了非校正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不能应用χ2检验时,却计算了χ2值。例如,两组率比较时,只有满足总例数n≥40且理论频数T≥5的条件下,才能采用非校正的四格表χ2检验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如果n≥40且1≤T
4队列研究医学论文作者及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结果表明,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基本正确,编辑人员也比较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但是仍有部分论文在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的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为使作者、编辑和审稿者高度重视统计学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提高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质量,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4.1提高对统计学知识的认识,强化统计学意识
目前,国内医学科研工作者未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要加大“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强化医学统计学意识,促使其在科研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中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11]。
4.2加强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工作
医学研究,包括队列研究,其统计分析都是以科学研究设计为基础的。研究设计不科学、有缺陷,即使应用了高级的统计学方法也于事无补。所以,审稿专家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知识,能够做到从研究设计到统计分析,系统地审核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确保论文质量[12]。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所有稿件应先通过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的审核,然后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审稿,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13]。因此,医学期刊编委会应增设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业的专家委员,严格审核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不合格的论文坚决不发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水平。
有计划地定期聘请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对期刊编辑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培训[14]。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选派编辑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定期组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励等措施,以提高编辑人员学习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啸飞.前瞻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A]//2014浙江省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2014: 15.
[2]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59.
[3]李立明,吕筠.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187-1189.
[4]王慧,陈培战,张作文,等.我国人群队列研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1016-1021.
[5]李康,贺佳.医学统计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4-150.
[6]何琼,黄渊秀,康文婧,等.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13-916.
[7]王芳,戴国华,娄昊.循证中医药队列研究的随访设计[J].山东中医杂志,2016,(1):14-17.
[8]樊森,陈纪春,黄建凤,等.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 29(5):372-376.
[9]李卫东,傅坤发,连燕舒,等.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28):3426-3429.
[10]韩梅,陈薇,曹卉娟,等.比较效果研究常用方法之二:队列研究设计[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3):20-23.
[11]沈洪兵.重视大型队列研究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储备[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47-548.
[12]高永,张中文,石德文,等.基于Excel的统计分析系统在期刊编辑部审稿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3,25(5):478.
[13]黄晨,袁平戈,张大志.医学期刊来稿中有关统计学错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