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范文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17:18: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

篇1

[论文摘要]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通过对智能建筑的网络布线、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技术在建筑智能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地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建设单位和设计师外,还需要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电气技术等的众多专家们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一、网络与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设备的开通更改只需增加设备和跳线管理;可靠性——器件通过ISO等组织认证,星形拓朴结构使得一条线路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运行;先进性——采用最新通信标准的5类、超5类、6类双绞线或光纤,实时传输多路多媒体信号;经济适用性——将分散线缆综合到统一标准布线系统中。从网络架构上分,网络可划分为控制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市网。TCP/IP协议使得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城市网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网,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是把多个局域网互相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支持高速传输和综合业务,适合城市范围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二、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施工验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评估标准》、新疆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布线施工验收标准》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为容易,与各专业也可密切配合,同时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参差不齐多,也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故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智能建筑将给今后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后患。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因此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存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和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诸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有奏效。

下面列举的我实际工作的案例就能验证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1.案例1:某智能建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保安系统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现场实况进行监视。

该系统设备的选型:摄像机为日本松下产品,云台、防护罩、及光端传输设备数据接品选用某知名公司产品。

该系统开通后,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的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被无故烧毁,更换和维护工作量很大,设备工作极不稳定,用户意见很大,集成商也很头疼。经分析是光发射机的AC220V电源质量存在问题,尽管选用了高精度稳压电源也还是承受不了瞬流(包括电涌)的冲击。瞬流可以损坏任何一种电器,何况耐受电压很低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呢?摄像机因距大楼较远无法保证AC220V专用线供电。前端机电源就近接在30KW直流电磁铁的配电线路上,该线路上的瞬流和电涌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极快,属于微秒到皮秒级,其电压幅值可高出工作电压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2.案例2: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不但要满足人身安全的要求,还应满足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等,除产品系列的不同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于场地、位置、施工和投资等条件的限制,在计算机的接地问题上国内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发达国家也同样持有不同的观点。计算机接地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如处理不好将直接造成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工作在弱信号条件下数字设备接地线的脉冲干扰更是不容忽视。目前计算机工作频率多在100MHz、200MHz,今后甚至可以达到1GHz、10GHz,这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会引起电流通路的阻抗发生很大的变化,当这些参数对谐波产生谐振时又会产生超出常态的阻抗和能量,将会直接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接地有以下几种方式: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方式,在智能建筑中宜采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与防雷接地的三组接地装置要达到相互独立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而联合接地还可避免雷电的反击危害。经过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接地方式的调研,联合接地完全可利用其结构钢筋和基本钢筋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值不会超过0.4Ω,很适宜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接地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接地做功能性接地用时接地线需从基础接出,不得与其它接地线混接、短接,接地线宜选用25-35mm2绝缘缆线。为保证人身安全和弱电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已遍及各行业各部门乃至每个家庭。因此,要求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合理布线加装过电压保护等多项重要因素),作为整体来统一考虑,从而使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真正成为标准、灵活、安全、无误的网络与布线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国忠、姜伟文,智能建筑中设备工种的地位与作用.浙江建筑. 2005年03期.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控制方法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行业有机、协调的结合。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现代化的标志。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对“智能建筑”定义为:利用系统和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1.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未来的发展看,智能建筑将成为日后建筑业的主要潮流,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尚有待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具体问题,首先,在社会和建筑从业者方面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问题。其次,有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没能给智能建筑更良好的发展空间。再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阻碍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其四,已建成的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严重影响示范效果。最后,片面借鉴国外经验,造成经济损失及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

2.加强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

鉴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向,社会各界和从业者必须从明确认识,提高素质,完善政策,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建设智能建筑工程,本文推荐寻求处理智能建筑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2.1 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现实中许多业主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了解比较少,对信息化产品的要求又非常分散,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个性化”。一些开发商把智能建筑变成促销手段和炒作噱头,造成智能建筑不正常运行。从业人员对于智能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深度,真正达到智能标准的建筑缺乏。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像。上述原因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投资风险提高,技术和工程风险增加。智能建筑的发展应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原则。根据服务对象和区域的不同装置智能建筑。

2.2 构建智能建筑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法律体系的规范、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是智能建筑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智能建设相关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地方政府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还有待加强,管理部门多且各种标准不同,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从法律体系、行政管理、技术规范和服务上对智能建筑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和管理监管。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政府理顺现行建设体制、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相关职能部门改变管理观念提倡服务意识,综合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2.3 倡导智能建筑的一体化运作

智能建筑能满足人们自动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这必然导致设计、施工与其相适应,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以便适应智能化高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系统,涉及建筑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一体化运作可以更好地融合各学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2.4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智能建筑的设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避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施工人员中缺乏掌握智能化的系统技术型人才,这导致施工、检查、竣工和验收等过程中不能严格把关,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智能建筑的管理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智能建筑是一个跨行业,多层管理的项目,需要培养出一批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加强与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的配合利于智能建筑的发展。

2.5 提倡经验总结和反思

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建筑领域起步较晚,经过艰辛付出和努力,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正在逼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我们要看到,智能建筑在我国并未普及,应提倡在智能建筑完工后推行经验总结和反思活动,抓住不可多得的机会普及智能建筑的知识和经验。

2.6 推进智能化生活小区的建设

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第一,市场定位的问题,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在开发设计时就要明确建筑居住房屋的档次,提供那些智能化设施,不要使功能不够用或过剩造成浪费。第二,经济适用性问题,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参考文献:

[1] 窦志等. 建筑师与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谢浩等. 城市住宅小区的智能化设计解读[J].规划与观察.2003,03.

[3] 吴建琪,等.智能建筑初探[J].陕西建筑.2005,05.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管理自主创新

自1984年第一幢智能大厦在美国出现,智能建筑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智能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它利用当今日益发展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集成系统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它展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活力,预示着它必定成为并代表着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一、中国智能建筑的现状

虽然智能建筑在中国到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但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猛。根据中国智能建筑整体形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建筑每年保持着20%的良好增长势头。从2006年的283.5亿元到2010年得541.5亿元,可见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可喜成绩。然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智能建筑的质量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运用不正常地比例竟达到70%以上。这种情况的确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造成现今这种局面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水平、建筑的衡量标准、管理方法与策略等等。

二、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智能建筑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对建筑的装备、服务和管理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效果最优化。因而它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也非常复杂,特别是要实现通信自动化(CAS)、楼宇自动化(BAS)、办公自动化(OAS),这些都是需要先进的技术。虽然全世界智能建筑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同时设计单位没有优质的技术人才,缺乏智能建筑系统的专业知识,设计智能建筑时没有长远的规划。施工队伍方面也是良莠不齐,因为他们大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安装一些设备系统时,他们可以凭借经验,但面对更高要求的智能建筑建设时,就没有对策了,只有盲目施工了。

2.建筑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智能建筑建设是多方参与的过程,并且每一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建筑的标准衡量也就不相同了。房地产开发商多请国外的设计单位和系统集成商们为他们设计,国外的智能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各类标准也不统一,这使得我国的各地建筑标准混乱不堪,智能建筑的合格率不高。虽然有些地方政府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和颁布了地方的建筑建设标准,譬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建筑的法律文件,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标准以及全国的智能建筑建设规范依然没有形成。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有些法律法规相对落后,已不再适应现实的要求了。

3.建设管理在施工现场监管人员有的直接从施工队伍中选择,或者依靠个人关系取得工程监管人员的职位,然而,他们都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或者实际经验,对于智能建设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有些监管人员本身素质低,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一旦发生事故则是相互推卸责任。对于建筑质量,监管人员马虎了事,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检测完工的工程。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利润、高速度,急躁冒进,往往忽视竣工验收时对质量的重视。

4.自主创新在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上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外资企业,包括IBM、西门子、江森自控、朗讯科技和霍尼韦尔等国际大企业。中国还没有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智能建筑集成产品。智能建筑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它正处于成长期,对于全球那些想盈利的企业来说,中国是风水宝地,未来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依然会火爆,国际性大企业参与中国分红夺利自不用说,这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如何能与国际大企业博弈并生存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智能建筑建设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统一认识由于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当前国内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各人有各自的看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的功效日益扩大,对智能建筑始终不好下定义。而那些大举着“智能建筑”旗帜的开发商们也只是借着智能建筑的名头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因此,我们应该对智能建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搞清楚关于智能建筑的模糊观念,还要在全社会进行适当的统一讲解和宣传,提高认识,以防某些不良的开发商对客户进行蒙骗欺诈。

2.制定合理的建筑标准和设计规范要解决中国智能建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应当组织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建筑工程师以及相关部门共同研讨出切实可行的建筑标准,同时完善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标准、科学的智能建筑管理法律体系。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增强建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感,让中国的智能建筑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地方上,地方政府要结合各地的地域特色,风俗民情,考虑到各种因素,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制定出合理的智能建筑标准和设计规范。

3.重视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我国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和技术缺陷,国家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智能建筑中的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还要注重消化吸收,发展国产化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平台。国家在严格智能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要注重扶持那些自主研发,竞争能力较弱的本土企业,使之发展壮大,能与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上的外资企业竞争,解决我国国内智能建筑建设依靠国外设计单位和智能产品的状况。

4.培养专业人才和专门管理人才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并且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因而除了施工队伍中要配备专业的安装人员外,还需要懂得现代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国家要定向培养,在各大学院校开设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的课程,以青年学生为教授对象,建筑专家直接讲解,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智能建筑建设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建设一支高规格高标准的专门智能建筑建设队伍。在管理方面,需严格把关,建设单位要挑选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管理人才,在后期还要针对智能建筑的管理进行专门培训。

结论

智能建筑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都已经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近几年政府项目工程和高校合并都为智能建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开发商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既不了解智能建筑的概念和要求,也不了解信息化产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没有长远的规划。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追求又快又省,胡乱消减开支,尤其是减少对建筑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投入使用后问题重重,也没有做全面的安检,敷衍了事。对于智能建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谨慎研究,认真解决。智能建筑在中国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戴国文;谈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科教纵横;2010(9)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施工水平

智能建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在我国才真正开始起步,但是表现出来迅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结合了当前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集合了一些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智能建筑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潮流。然而,国内的智能建筑能真正达到智能化的标准,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目前,智能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是尤为必要的。下面,就从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计人才的稀缺。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建筑、水暖和电气等几个方面,并没有贞贞意义上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这样就使得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无法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虽然很多的设计院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了智能建筑的专业培训,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外,很多的系统集成商虽然取得了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资质,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很专业的设计概念,进而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施工图没法达到专业的水平,不符合整个设计的规范要求。同时,我国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的设计要求和规范都是理论性的,真正起到施工指导作用的并不多,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设计和施工能力无法配套的情况,不利于整个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

施工方面的问题

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能力差,智能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欠缺上,这样的问题时的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进而制约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很多的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都不是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而是一些挂靠的无资质企业。由于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薄弱,管理意识严重落后,技术人员也少,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施工无法得到优质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很难跟得上去。另外,一些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智能建筑施工工艺,虽然中标成功,但是在具体的智能技术环节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样也就加大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在设备供应商方面,很多的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套供给,使得整个的施工工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在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具体措施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国内很多的智能建筑设计单位并不具备智能建筑设计的资质,同时很多具有资质的设计院里面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也是严重稀缺,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对整个智能建筑中的各项技术有熟练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整个智能建筑的认识高度,在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智能建筑每一项技术的具体运用,积累一定的智能建筑设计经验,让自己的设计专业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很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应该针对智能建筑这一块为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对国外的先进智能建筑技术的学习和一些专家经验和学术的研究,来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管理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只有当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有了很好的保障,对整个智能建筑设计行业的前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具体施工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应该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智能建筑是一种集合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建筑,在它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的智能建筑能够得到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其次,智能建筑不同于以往的房建土建,智能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管理应该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在合理安排这些设备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确保整个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完善。最后,作为工程的最高领导者,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己的到场率,通过现场的监督和指导来保障整个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较国外而言就比较落后,为了提升我国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整个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各项智能建筑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智能建筑的质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的速度。

二、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即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及高效管理的智能化要求,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建筑为平台,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就是 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AS(通信自动化系统)和OAS(办公自动化系统)三者通过 SC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机集成,智能化在此基础上通过 A+3C 实现的,其中 A是指现代建筑技术,3C 是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

从广义上讲,智能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建筑,它是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晶。 具体来说,它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筑本体提供基本或配套设施、并成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用户及周边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虽然每幢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是根据使用要求、投资额度、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率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但其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主要有:

1、共享信息资源;

2、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3、楼宇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 以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资源;

4、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性。在信息化社会中,办公室工作已从日常的事务处理转向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办公环境已逐渐成为企业集团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和决定因素之一。 智能建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逐渐成为产业活动的中心。

三、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智能建筑的先进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智能建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1、对智能建筑的研究不到位

我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和产品的使用大多是在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改造和创新,我国建筑业对智能建筑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技术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关于智能建筑学术文章和刊物来讲,我国较为专业的智能建筑理论著作很少,而且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规范也是迟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没有充分的专业的理论指导前提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就看好现在的智能建筑的优势大力建设智能建筑,所以只能照搬国外的技术加上自己理解进行建设施工。最后一座座的智能建筑在没有明确建筑方向的前提下建成了,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智能建筑的发展和使用也没能如人所愿。

2、缺乏智能建筑的施工人才

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建筑工程的规划水平、设计水准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还不是很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关于智能建筑的标准化的规范,也没有成立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施工水平的施工队伍,加上对智能建筑的专业工程师的缺乏,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没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设计师和专业工程师作指导,智能建筑的建设和规划就往往取决于建设商的要求,设计方案缺乏对整个智能建筑全面性和长远性的考虑,这就不能保证很好的智能建筑的质量。另外,智能建筑的施工人员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层面,对智能建筑的整个系统不熟悉不了解,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这就导致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

3、智能建筑的技术存在缺陷

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网络频宽方面收到了技术上的限制,对于数据传输量大需要宽阔的通讯空间等等,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完整的合理的数据模型,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建筑系统的自动化设施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数据转换和交换。另外,对于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之间存在着技术层面的缺欠。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到的技术知识甚广,而且要求建筑对信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发展应变能力很强,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是各行各业的高新技术的结晶。因此,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技术人员团队,那么智能建筑的质量水平就达不到国际水平

四、解决对策

建筑智能化要坚持绿色建筑实施原则,倡导“经济、实用、先进、可靠”的理念,保障系统高度集成、安全可靠、同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升级性,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国内外对智能建筑的界定还不统一,主要是囚为建筑智能化所用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在更新。所以,一此投资商对智能建筑不理解,对建设的建筑心中无数,台目投资却建出了低智能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实现大楼各设施的合理运用、高效竹能。社会上有很多误导性的宣传,存在4A, 5A, 6A, 7A的宣传,实际上,A越多表示系统化集成度越低,建筑设备无法统一集成到自动化系统上,内行人看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非常有必要举办大型的智能建筑技术交流大会,普及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提高投资商的认识,转变投资商观念,确保建设的智能化建筑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

2、建设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

不能过于依赖国外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或者系统集成商,我国要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只是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的一小部分,智能化设计与整个建筑息息相关,要完全服从于建筑的设计需要。我国因为智能设计与建筑设计不符,出现了很多设计事故,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工作要以建筑专业为基础,同时协调好各专业的关系。为了促使智能系统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机配合,有条件的设计单位要进行专业调整,有效结合自动控制、信息、计算机、通讯等专业,建设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在智能建筑中,建筑设计单位作为主体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作为配合单位。

3、加强规范化管理

加强建筑设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智能建筑实施的重要环节,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的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管理要点展开。对工程质量进行时时监理。工程管理中要把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分开,引出第三方监理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为了保证投资的产出最大,对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在正式使用前要经过有关的评估机构评估,通过后方可使用。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阶段都要实施监督,确保质量。

4、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专门管理人才

智能建筑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了解智能建筑,就不能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智能建筑发展迅速,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较快,管理公司的员工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操作系统后才能上岗。智能建筑专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使物业管理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机电设备的知识。

五、结束语

根据当前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现场,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节能,主动式节能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总的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在理论上的节能降耗优势确实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并不是拥有“智能”头衔的建筑就是真正的节了能。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 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为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而大型公共建筑又以智能建筑居多,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一、智能建筑的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真正的智能建筑,应该是能够感知各种需求,并用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资源去满足这些需求。但一些所谓“智能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在环境能源管理中的问题较多,甚至某些“智能建筑”成了高耗能建筑的代名词。

1.建设期间施工不规范导致智能建筑先天缺陷

在部分智能建筑建造期间,某些开发商为控制短期的成本支出,忽视建筑的节能因素,为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过渡耗费留下隐患。为弥补较高的地价对利润的影响,一些开发商采取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做法,过高的建筑密度导致“热岛效应”频频发生,增加了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此外,即使在设计环节考虑到建筑节能的要求,但出于控制建造成本的短期行为,一些开发商不愿采用节能新技术,而采用普通材料代替节能环保建材,造成建筑实际使用时的更多能源消耗。

2.智能建筑采暖、照明等方面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智能建筑的许多监控设备和OA机器24小时运转,目前智能建筑的耗电要比普通建筑增加30%。在采暖方面,为保证室内气候的舒适,智能建筑均采用中央空调调节室温,空调温度过低,空调装机冷量过大,大型设备的散热等都增加了空调的负荷;在照明方面,“室外阳光灿烂,室内灯火通明”的现象已日益普遍;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广泛使用,也加大了环境光污染和空调负荷。

3.智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颇多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安装的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尽管我们已经有从设计、产品、安装到维护的相关专业人员,但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许多智能化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导致设备从引进到安装、操作、培训、保养、修理都要请国外公司来承担。一旦要控制成本支出,改由国内人员操作,会使一些设备运行达不到预定的设计目标而造成浪费。

4.对智能建筑节能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智能建筑的节能除了涉及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节能,也要考虑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等问题。而目前智能建筑节能的重点主要局限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水、电、气、设备等方面,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当中的节能问题比较忽视。主要表现为:很多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高、技术也先进,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低,实际应用程度也不高,系统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1.做好建筑智能化节能规划

经验证明,规划设计决定了工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阶段,紧紧围绕节能要求,做好节能规划,在系统设计中集中体现节能思路和建筑运行管理模式,是做好设计的关键。应该认识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为管理和节能服务的,在此基础上来确定系统的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要求,才能使系统建成后真正为管理者所用。主要可从能耗计量、能耗分析、能耗预测、能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着手考虑。

2.推广终端节能在智能建筑建造中应用

终端节能是能源需求端管理(D S M)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投资能源产生的效益。节约与生产等量的能源投入之比为1∶5~1∶10。政府应出台促使开发商关心建筑节能的政策,使终端节能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保证物业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大量节省一次性能源和开发资源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与建设成本。同时,政府还需设立措施鼓励建筑终端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3.进行建筑设备改造,以主动式节能模式减少能耗

这是智能建筑实现节能的重要环节。被动式节能是指在建筑的外型及外装修材料上着手,尽量获取自然能源,减少自身能源散失。而主动式节能是指整个建筑的节能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自动调温、自动调光、自动通风换气、自动开关、太阳能利用、节水器具、能量回收等。对于采暖、照明等方面能耗较大的智能建筑,开发商或物业应运用主动式节能模式,改造基础设备,通过各种传感器将末端数据输送到中央电脑,经过与外界气温、光照等对比处理后,再由电脑将命令发送至调节系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外界的阳光、气温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调节室内环境的目的。这样即可降低能耗,节省资金,又能保持室内环境的最佳状态。

4.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以高效的运行管理促进节能

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不善,导致智能建筑能耗高、自控效果差、设备损耗加速、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后续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讲授、设备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争在短时期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管理队伍,从整体上提高国内智能建筑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效管理人才,充实到物业管理与节能改造的实际工作之中,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三、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需要多部门的努力,通过执行节能标准、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加强管理、精确与优化控制、引进节能设备,实现主动式节能。在技术运用方面要注意克服“短板效应”,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树立全方位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海,鲁娟,武六元.智能建筑节能分析及优化方法[J].智能建筑, 2006,(05) .

篇7

【关键词】 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Enhanc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Abstract】 An important 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ion system that i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automation, building au-

tomation and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three systems integration. The original buildings in the "weak" system level upgrade. This

higher leve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High-tec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 ,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 ①市场定位: 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窦志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智能建筑的综合定义;理解、掌握智能建筑的特点及智能建筑产业的现状和智能建筑管理发展。

二、教学过程

教师把写有填空题的小黑板在黑板左上角挂出,随即要求学生阅读课文1.1后,甲同学主动到黑板前做填空题。填空题:智能建筑在1980年后产生于美国,首栋智能楼宇在美国哈特福德市,于20世纪80 年代初落成。随后智能建筑在欧美、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出现。中国的智能楼宇于1990 年后开始,随即以快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横线上的答案是学生填的)。教师问:“甲同学填写的答案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说:“对”。然后,老师提示说,我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楼宇规模名列世界首位,我国的大型楼宇建筑约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五十,智能建筑是这些大型楼宇建筑的主流,因此,掀开智能建筑奥秘,对其做深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着老师请大家阅读课文1.1.1的内容,准备回答:“智能建筑”这一名词,近几年在社会广泛流传,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这是什么原因?准备好的请举手发言。不一会儿,D同学举手后随即站起来回答说:“这是因为智能建筑出现在信息时代,目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的很多成果都已经用于或将应用于智能建筑,其形式、内容都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国外新建的大型楼宇大多数属于智能建筑之列,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意见不一,未能达成一致的认识。”老师接着要求大家综合各国的定义,根据“智能建筑”应强调它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特点,给智能建筑找出它的统一定义是什么?下面谁想好了请举手回答。接着C同学回答说:“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与楼宇进行优化组合;并且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技术、楼宇技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求并且具有高效、安全、灵活和舒适的楼宇。”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1.1.2,采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教学法共同找出并理解熟悉智能建筑四个方面的优良特点。

老师继续布置大家阅读1.1.3课文内容后,采用独立思考、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等教学法,共同理解、明确智能建筑的现状和发展。在发达的国家,商品经济促使楼宇开发商与房地产投资商积极兴建智能楼宇。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财力、物力与意识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困难或问题,正在起步中加速前进。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的形式与内容正在各行业中蓬勃发展,并在各行业、科研、医院与政府办公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建筑超强的生命力与非凡的经济效益,快速向前推进。21世纪的我国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正以超凡的速度向前发展,甚至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

最后,老师继续布置学生阅读课文1.1.4智能建筑的管理。采用独立思考、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法共同理解掌握物业管理的宗旨、物业管理公司应具备的条件。首先,大家在教学中明确认识到智能建筑的宗旨就是统一并优化组合结构、系统、服务与营运。智能建筑能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环境和足够的现代化管理设备与手段,能为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次,明确掌握要完成智能建筑高效技术含量的任务,需要物业管理机构或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建立专业化、高水平的维修队伍,并使维修工作智能化。

三、小结与建议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思考、独立探索、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篇9

[关键词]建筑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74-01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智能建筑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二、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三、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篇10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篇11

1、首先是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系统的建筑自动化优势。传统建筑的排水、电力、消防、暖通空调、信息通讯等,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的就地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建筑可以将这些子系统之间联动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联动运行,实现远程控制及综合管理。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篇1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必要性;趋势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第二,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发展的必然;在现代信息社会,建筑物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应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标志。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建筑节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节能优先已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随着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的增加,办公能耗将越来越大,同时对办公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等要求也更加高。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只有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才能使建筑物智能化,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三、建筑智能化的特点

1、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调控

在智能化建筑中,对于建筑运行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机电设备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尤其是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控制更为明显。智能建筑能够自动实现对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控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需求,且避免了空调系统的空转资源浪费,达到节能目的。并对照明进行定时开关设置,且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2、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

在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设计了安全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诸多安全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在高层智能建筑中发挥了巨大的安全保护作用,是现代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项智能系统。

3、智能集成化、通讯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智能建筑系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

4、实现高精度的建筑室内温湿度调节

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的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室内暖通空调的调节精度往往不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智能建筑中则能够利用楼宇自控系统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提高了暖通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即增强了人们的舒适感,更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四、建筑智能化现状

1、生态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远远不够

智能建筑应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通信、土建诸多行业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环保、节能减排,在各资源方面能循环利用,这方面在现阶段的智能建筑中有待提高。

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房地产开发已经进入热潮,目前智能建筑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工程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大量智能建筑工程未能达到设计标准,尤其是一些商务大厦打着智能的招牌但距真正的智能化相去甚远。个别房地产建筑开发商还没有完全搞清智能化建筑的真正涵义,但却率先发现这个新概念的商业价值,于是“5A建筑”“7A建筑”“智能建筑”等专业名词频繁出现在各类广告中。我国目前还处在智能化起步阶段,各大系统信息集成度不高,缺乏一些标准与要求。今后还需智能系统进一步地研发,使各大系统能有更好地融合。在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个人认为智能化建筑的标准指标与工程质量的检测成为当今的迫切需求。

3、智能工程的关键在于设计与整体规划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工程中,总体设计方案的规划是能否在前期做好智能建设的首要条件。由于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地产公司对智能建筑与智能社区的建设缺少对整个系统的认知与工程建设的经验,所以造成定位不准确,需求方提不出明确需求的现状。

五、智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环保

随着时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已成为当今人们的迫切需求;以现代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们对生活与工作的环境需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推动了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可持续的智能化系统在未来必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建筑主要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从而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最终目的是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的能耗一般是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包括照明、设备耗电、空调的冷暖系统、保洁设备、电梯等。节约环保需要在绿色建筑中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利用智能化系统的高度自控,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损耗,其具体应用是在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等方面。

2、智能系统集成

智能系统集成的本质在于优化设计与统筹。智能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从设备供应需求方向来考虑,还必须从建筑物整体的设计结构、操控系统及服务管理三个方面的集成问题来考虑。

智能建筑必然要求设计与智能系统相互适应,设计必须要从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协调方面考虑,建筑平台必须要足够支撑建筑智能化的实现。建设智能化建筑必须要以设计、整体规划、智能化系统集成、精细管理为主。

六、智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1、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

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

2、信息家电的普及

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

3、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

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

4、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

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一种具有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智能建筑水平,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促使智能建筑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军尉.试论建筑智能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北企业,2014,04:114-115.

篇13

关键词:智能建筑;要素;生态建筑

一、智能建筑: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信和自动控制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时代。高新技术也逐渐渗透入建筑行业,建筑的智能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智能建筑、智能住宅小区发展十分迅猛,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建筑的构成必须具备三大系统:一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主要是对现代化建筑中所有的机电设备和能源实现自动控制。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CAS),主要指电信网络、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还有防火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德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仿效。近年来,美国新建和改建的办公楼有70%为智能建筑,总数计上万座。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智能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到本世纪末将有65%的建筑实现智能化。英、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的潮流。

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北京的发展大厦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北京燕莎中心、上海商城、广州世贸中心等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功能的大型化公共建筑,最成功的上海博物馆的智能化系统,居国际先进水平。“上博”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陶瓷、书画等21个门类的12万件珍贵文物。“上博”大厅入口两侧各有一台触接式电视屏,只在观众在所需要的项目色块上轻轻一点,画面上即刻出现你想了解的内容,并伴有概况介绍,可了解馆内各个展览馆的位置、藏品种类及特点。如果走累了想休息一会儿,触接屏便会告诉你餐厅、茶室、酒吧的位置。文物是国宝,安全保卫更是博物馆的重中之重。馆内设有中心监控室,一旦出现情况,馆内警报保安系统便会自动启动,布成罪犯无法逃匿的罗网。智能建筑的发展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如电子、电力、邮电、机械工业等。智能建筑作为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之一,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也相当可观,有较高的回报率和节能效果。据统计,智能建筑比常规建筑节能30%。

二、智能建筑必须把握“环节”

智能建筑在中国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业内人士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有混沌逐步走向清晰,建筑智能化市场也从混沌开始走向有序,政府相关部门对建筑智能化市场的监督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专家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市场。面对庞大、混乱、超高利润的智能建筑市场,建设各方的注意力已经不仅在智能建筑的内部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而且是越来越重视如何合理地进行建设这一实质性的问题。据工程学的观点,规范而且科学的建设过程应该包括八个方面。

1.客观、独立的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作为独立的专业工程师,应该做到设计有主见。业主提供的需求不能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相反,一般情况下,业主提供的需求往往偏向于求全、求高。专业工程师应该多做到细致的比较和沟通,与业主商议确定最终的选择方案。作为业主,应更多考虑实用上的要求,而不要在技术细节上给予设计师太多的限制。毕竟,相同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手段,目标才是客户真正需要关心的。

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工程上5%的偏差和修改是允许的。设计工程师不能因为要消灭5%的允许偏差而不合理地提高95%的性能,尤其是在不同性能之间价格相差悬殊的时候。

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

系统设计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系统设计施工图已基本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系统设计图作为日后的招标、投资工作、优化设计等的需要。

4.优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合理化手段

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下转第76页)(上接第72页)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统一后报业主批准实施。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系统集成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本身有充分的理解,才可能做出符合该建筑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优化方案;必须对安装工艺有丰富的经验,才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通过质监部门的验收;必须掌握控制、通讯、计算机等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才能达到二次集成的目的。这三个必须是优秀的一次集成的必要条件。

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

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系统集成商或有实力的设计院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任何人不能随便对施工图进行修改和变更。

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以往技术的积累,以往建设经验沉淀反映在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严谨的施工规范上。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经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于原批准标准不符的质量问题。

智能建筑的建设应充分重视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要在设计上、实施中、管理上将设备物尽其用,让业主的投资落到实处。

7.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管理公司员工不经过培训就能熟练的操作系统。所以必须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8.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是智能建筑建设发挥效益的保证

售后服务包括保养、维修、改造和系统升级等内容。

三、生态建筑:建筑市场的“绿色革命”

2000年4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联促进地区生态发展、规划与管理研讨会上,与会的26个国家的100余位环境问题专家为浙江金华的生态建筑所折服,盛赞这一发明为人类建筑的发展开创了新模式,树立了环保的成功典范。

生态建筑在设计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地下建有沼气净化池;二是屋顶覆土种植或养殖;三是墙体垂直绿化。生态建筑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为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生态建筑节土、节水、节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

篇14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建筑 应用

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智能建筑是什么,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在建筑中运用智能信息控制技术,使建筑得到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将建筑中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它们得到优化。为了使用户有一个高效率和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将运用其内部的计算机系统,收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检测建筑内部的情况传达情况,从而实现对建筑内部的智能化的管理。综上所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能建筑,但是智能建筑的发展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人们对智能建筑进一步探究。

1.当前智能建筑发展的状况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数十年中,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中不仅融合了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而且将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智能系统运用到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中,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各种控制系统的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仍有一些因素阻碍智能建筑的发展,主要可概括为两大因素:第一,智能系统中存在许多泡沫是当前智能建筑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具体来说就是智能建筑所运用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只具有顺序逻辑判断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楼宇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自主学习。这一严重的缺陷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当建筑内部数据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需要人工地对参考数据进行修改。不仅如此,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这一缺陷还会导致维护系统的难度加大,使系统瘫痪的可能性增加。第二,在智能建筑中所运用的主系统和子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控制的,这就导致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相互脱节,降低智能建筑综合优化的控制性,也会导致系统之间协作能力的减低。这一问题就需要管理人员对各个系统的技术达到充分了解的程度,否则会造成系统运行的效果弱化。

2.智能建筑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是随着我国智能化的发展,在建筑中运用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要求管理职能的提升。下文对智能建筑中所产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智能化水平较低

在我国科技的发展中,智能化系统发展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智能化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建筑中也运用到了许多智能化系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智能化也提出增高的要求,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一些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达不到建筑中所需要的标准,需要工作人员对自动系统进行辅助才能使智能建筑系统运行正常。这样的智能化建筑得不到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所以要使智能建筑得到发展必须促进智能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真正智能化。

2.2智能系统之间缺乏协调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下,我国智能建筑中的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在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中并没有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配合。这就导致整个智能建筑在发展中产生很大阻力,这一问题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使智能建筑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智能化管理。所以要想使智能建筑得到优化的控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协作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3.智能建筑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3.1专家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渐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所谓专家系统就是在系统的运用和控制中以专家知识作为填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架和功能。在智能建筑中运用这种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在建筑业中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一样,使智能建筑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专家控制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来说具有许多优势,不仅能运用数学模型得到更加准确的计算,而且可以使决策更加智能化,实现控制技术与知识信息处理的有机统一。专家系统的运用不仅能使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3.2决策支持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数据库、计算机等运算能力方面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所以人们对于数据库的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建筑中运用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而且使智能化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这种新兴的技术不仅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而且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因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出现,使智能建筑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管理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及运筹学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理论,其中还包括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补助,使得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决策问题的帮助。智能决策系统的优势在于为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系统的帮助,也将为决策者提供用于决策的相关资料和必要分析情况。这就使决策者对于问题认识更加准确,使决策者能够实行一套切实可行的决策。不仅如此,决策支持系统在现代化的管理中也需要智能系统的支持。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而且为工作人员带了极大便利。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也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使建筑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将控制和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3.3人工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的应用

我国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已经能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到智能建筑的发展中。人工神经网络优势就在于具有语音识别、最优计算、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不仅在智能建筑能看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身影,在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工神经网络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内电气设备的安装也日益增加,这给智能建筑带了新挑战。面对智能建筑中产生的问题,不仅需要人工神经网络的帮助,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具体熟悉。面对新的挑战,智能建筑需要内部的系统具有精确性和灵敏性的特点,而人工神经系统恰恰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所以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能够使智能建筑进一步发展。

4.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提升。在建筑业中添加智能化的应用,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而且能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阻碍智能建筑的发展。为了应对智能建筑中所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人们进行多种实践使得更多人工智能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这样不仅使智能建筑得到提升,而且促进我国智能化的发展。运用多种智能化技术,使智能建筑内部得到有效优化,同时降低智能建筑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使智能建筑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彬.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