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范文

对智能建筑的认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17:18: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论文摘要]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通过对智能建筑的网络布线、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技术在建筑智能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地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建设单位和设计师外,还需要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电气技术等的众多专家们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一、网络与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设备的开通更改只需增加设备和跳线管理;可靠性——器件通过ISO等组织认证,星形拓朴结构使得一条线路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运行;先进性——采用最新通信标准的5类、超5类、6类双绞线或光纤,实时传输多路多媒体信号;经济适用性——将分散线缆综合到统一标准布线系统中。从网络架构上分,网络可划分为控制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市网。TCP/IP协议使得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城市网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网,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是把多个局域网互相连起来,构成覆盖范围更大,支持高速传输和综合业务,适合城市范围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二、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施工验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评估标准》、新疆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布线施工验收标准》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为容易,与各专业也可密切配合,同时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参差不齐多,也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故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智能建筑将给今后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后患。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因此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存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和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诸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有奏效。

下面列举的我实际工作的案例就能验证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1.案例1:某智能建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保安系统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现场实况进行监视。

该系统设备的选型:摄像机为日本松下产品,云台、防护罩、及光端传输设备数据接品选用某知名公司产品。

该系统开通后,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的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被无故烧毁,更换和维护工作量很大,设备工作极不稳定,用户意见很大,集成商也很头疼。经分析是光发射机的AC220V电源质量存在问题,尽管选用了高精度稳压电源也还是承受不了瞬流(包括电涌)的冲击。瞬流可以损坏任何一种电器,何况耐受电压很低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呢?摄像机因距大楼较远无法保证AC220V专用线供电。前端机电源就近接在30KW直流电磁铁的配电线路上,该线路上的瞬流和电涌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极快,属于微秒到皮秒级,其电压幅值可高出工作电压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2.案例2: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不但要满足人身安全的要求,还应满足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等,除产品系列的不同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于场地、位置、施工和投资等条件的限制,在计算机的接地问题上国内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发达国家也同样持有不同的观点。计算机接地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如处理不好将直接造成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工作在弱信号条件下数字设备接地线的脉冲干扰更是不容忽视。目前计算机工作频率多在100MHz、200MHz,今后甚至可以达到1GHz、10GHz,这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会引起电流通路的阻抗发生很大的变化,当这些参数对谐波产生谐振时又会产生超出常态的阻抗和能量,将会直接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接地有以下几种方式: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方式,在智能建筑中宜采用联合接地(共用接地)。在钢筋混凝土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与防雷接地的三组接地装置要达到相互独立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而联合接地还可避免雷电的反击危害。经过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接地方式的调研,联合接地完全可利用其结构钢筋和基本钢筋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值不会超过0.4Ω,很适宜作为电子计算机的接地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接地做功能性接地用时接地线需从基础接出,不得与其它接地线混接、短接,接地线宜选用25-35mm2绝缘缆线。为保证人身安全和弱电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已遍及各行业各部门乃至每个家庭。因此,要求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合理布线加装过电压保护等多项重要因素),作为整体来统一考虑,从而使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真正成为标准、灵活、安全、无误的网络与布线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国忠、姜伟文,智能建筑中设备工种的地位与作用.浙江建筑. 2005年03期.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控制方法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行业有机、协调的结合。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现代化的标志。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对“智能建筑”定义为:利用系统和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1.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未来的发展看,智能建筑将成为日后建筑业的主要潮流,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尚有待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具体问题,首先,在社会和建筑从业者方面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问题。其次,有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没能给智能建筑更良好的发展空间。再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阻碍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其四,已建成的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严重影响示范效果。最后,片面借鉴国外经验,造成经济损失及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

2.加强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

鉴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向,社会各界和从业者必须从明确认识,提高素质,完善政策,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建设智能建筑工程,本文推荐寻求处理智能建筑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2.1 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现实中许多业主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了解比较少,对信息化产品的要求又非常分散,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个性化”。一些开发商把智能建筑变成促销手段和炒作噱头,造成智能建筑不正常运行。从业人员对于智能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深度,真正达到智能标准的建筑缺乏。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像。上述原因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投资风险提高,技术和工程风险增加。智能建筑的发展应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原则。根据服务对象和区域的不同装置智能建筑。

2.2 构建智能建筑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法律体系的规范、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是智能建筑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智能建设相关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地方政府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还有待加强,管理部门多且各种标准不同,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从法律体系、行政管理、技术规范和服务上对智能建筑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和管理监管。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政府理顺现行建设体制、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相关职能部门改变管理观念提倡服务意识,综合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2.3 倡导智能建筑的一体化运作

智能建筑能满足人们自动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这必然导致设计、施工与其相适应,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以便适应智能化高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系统,涉及建筑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一体化运作可以更好地融合各学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2.4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智能建筑的设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避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施工人员中缺乏掌握智能化的系统技术型人才,这导致施工、检查、竣工和验收等过程中不能严格把关,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智能建筑的管理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智能建筑是一个跨行业,多层管理的项目,需要培养出一批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加强与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的配合利于智能建筑的发展。

2.5 提倡经验总结和反思

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建筑领域起步较晚,经过艰辛付出和努力,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正在逼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我们要看到,智能建筑在我国并未普及,应提倡在智能建筑完工后推行经验总结和反思活动,抓住不可多得的机会普及智能建筑的知识和经验。

2.6 推进智能化生活小区的建设

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第一,市场定位的问题,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在开发设计时就要明确建筑居住房屋的档次,提供那些智能化设施,不要使功能不够用或过剩造成浪费。第二,经济适用性问题,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参考文献:

[1] 窦志等. 建筑师与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谢浩等. 城市住宅小区的智能化设计解读[J].规划与观察.2003,03.

[3] 吴建琪,等.智能建筑初探[J].陕西建筑.2005,05.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管理自主创新

自1984年第一幢智能大厦在美国出现,智能建筑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智能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它利用当今日益发展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集成系统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它展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活力,预示着它必定成为并代表着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一、中国智能建筑的现状

虽然智能建筑在中国到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但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猛。根据中国智能建筑整体形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建筑每年保持着20%的良好增长势头。从2006年的283.5亿元到2010年得541.5亿元,可见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可喜成绩。然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智能建筑的质量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运用不正常地比例竟达到70%以上。这种情况的确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造成现今这种局面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水平、建筑的衡量标准、管理方法与策略等等。

二、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智能建筑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对建筑的装备、服务和管理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效果最优化。因而它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也非常复杂,特别是要实现通信自动化(CAS)、楼宇自动化(BAS)、办公自动化(OAS),这些都是需要先进的技术。虽然全世界智能建筑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同时设计单位没有优质的技术人才,缺乏智能建筑系统的专业知识,设计智能建筑时没有长远的规划。施工队伍方面也是良莠不齐,因为他们大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安装一些设备系统时,他们可以凭借经验,但面对更高要求的智能建筑建设时,就没有对策了,只有盲目施工了。

2.建筑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智能建筑建设是多方参与的过程,并且每一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建筑的标准衡量也就不相同了。房地产开发商多请国外的设计单位和系统集成商们为他们设计,国外的智能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各类标准也不统一,这使得我国的各地建筑标准混乱不堪,智能建筑的合格率不高。虽然有些地方政府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和颁布了地方的建筑建设标准,譬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建筑的法律文件,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标准以及全国的智能建筑建设规范依然没有形成。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有些法律法规相对落后,已不再适应现实的要求了。

3.建设管理在施工现场监管人员有的直接从施工队伍中选择,或者依靠个人关系取得工程监管人员的职位,然而,他们都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或者实际经验,对于智能建设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有些监管人员本身素质低,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一旦发生事故则是相互推卸责任。对于建筑质量,监管人员马虎了事,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检测完工的工程。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利润、高速度,急躁冒进,往往忽视竣工验收时对质量的重视。

4.自主创新在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上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外资企业,包括IBM、西门子、江森自控、朗讯科技和霍尼韦尔等国际大企业。中国还没有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智能建筑集成产品。智能建筑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它正处于成长期,对于全球那些想盈利的企业来说,中国是风水宝地,未来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依然会火爆,国际性大企业参与中国分红夺利自不用说,这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如何能与国际大企业博弈并生存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智能建筑建设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统一认识由于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当前国内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各人有各自的看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的功效日益扩大,对智能建筑始终不好下定义。而那些大举着“智能建筑”旗帜的开发商们也只是借着智能建筑的名头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因此,我们应该对智能建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搞清楚关于智能建筑的模糊观念,还要在全社会进行适当的统一讲解和宣传,提高认识,以防某些不良的开发商对客户进行蒙骗欺诈。

2.制定合理的建筑标准和设计规范要解决中国智能建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应当组织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建筑工程师以及相关部门共同研讨出切实可行的建筑标准,同时完善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标准、科学的智能建筑管理法律体系。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增强建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感,让中国的智能建筑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地方上,地方政府要结合各地的地域特色,风俗民情,考虑到各种因素,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制定出合理的智能建筑标准和设计规范。

3.重视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我国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和技术缺陷,国家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智能建筑中的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还要注重消化吸收,发展国产化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平台。国家在严格智能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要注重扶持那些自主研发,竞争能力较弱的本土企业,使之发展壮大,能与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上的外资企业竞争,解决我国国内智能建筑建设依靠国外设计单位和智能产品的状况。

4.培养专业人才和专门管理人才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并且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因而除了施工队伍中要配备专业的安装人员外,还需要懂得现代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国家要定向培养,在各大学院校开设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的课程,以青年学生为教授对象,建筑专家直接讲解,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智能建筑建设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建设一支高规格高标准的专门智能建筑建设队伍。在管理方面,需严格把关,建设单位要挑选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管理人才,在后期还要针对智能建筑的管理进行专门培训。

结论

智能建筑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都已经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近几年政府项目工程和高校合并都为智能建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开发商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既不了解智能建筑的概念和要求,也不了解信息化产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没有长远的规划。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追求又快又省,胡乱消减开支,尤其是减少对建筑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投入使用后问题重重,也没有做全面的安检,敷衍了事。对于智能建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谨慎研究,认真解决。智能建筑在中国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戴国文;谈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科教纵横;2010(9)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施工水平

智能建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在我国才真正开始起步,但是表现出来迅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结合了当前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集合了一些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智能建筑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潮流。然而,国内的智能建筑能真正达到智能化的标准,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目前,智能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是尤为必要的。下面,就从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计人才的稀缺。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建筑、水暖和电气等几个方面,并没有贞贞意义上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这样就使得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无法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虽然很多的设计院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了智能建筑的专业培训,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外,很多的系统集成商虽然取得了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资质,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很专业的设计概念,进而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施工图没法达到专业的水平,不符合整个设计的规范要求。同时,我国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的设计要求和规范都是理论性的,真正起到施工指导作用的并不多,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设计和施工能力无法配套的情况,不利于整个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

施工方面的问题

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能力差,智能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欠缺上,这样的问题时的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进而制约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很多的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都不是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而是一些挂靠的无资质企业。由于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薄弱,管理意识严重落后,技术人员也少,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施工无法得到优质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很难跟得上去。另外,一些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智能建筑施工工艺,虽然中标成功,但是在具体的智能技术环节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样也就加大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在设备供应商方面,很多的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套供给,使得整个的施工工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在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具体措施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国内很多的智能建筑设计单位并不具备智能建筑设计的资质,同时很多具有资质的设计院里面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也是严重稀缺,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对整个智能建筑中的各项技术有熟练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整个智能建筑的认识高度,在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智能建筑每一项技术的具体运用,积累一定的智能建筑设计经验,让自己的设计专业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很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应该针对智能建筑这一块为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对国外的先进智能建筑技术的学习和一些专家经验和学术的研究,来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管理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只有当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有了很好的保障,对整个智能建筑设计行业的前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具体施工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应该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智能建筑是一种集合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建筑,在它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的智能建筑能够得到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其次,智能建筑不同于以往的房建土建,智能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管理应该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在合理安排这些设备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确保整个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完善。最后,作为工程的最高领导者,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己的到场率,通过现场的监督和指导来保障整个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较国外而言就比较落后,为了提升我国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整个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各项智能建筑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智能建筑的质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篇5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的速度。

二、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即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及高效管理的智能化要求,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建筑为平台,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就是 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AS(通信自动化系统)和OAS(办公自动化系统)三者通过 SC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机集成,智能化在此基础上通过 A+3C 实现的,其中 A是指现代建筑技术,3C 是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

从广义上讲,智能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建筑,它是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晶。 具体来说,它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筑本体提供基本或配套设施、并成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用户及周边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虽然每幢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是根据使用要求、投资额度、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率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但其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主要有:

1、共享信息资源;

2、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3、楼宇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 以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资源;

4、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性。在信息化社会中,办公室工作已从日常的事务处理转向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办公环境已逐渐成为企业集团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和决定因素之一。 智能建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逐渐成为产业活动的中心。

三、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智能建筑的先进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智能建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1、对智能建筑的研究不到位

我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和产品的使用大多是在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改造和创新,我国建筑业对智能建筑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技术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关于智能建筑学术文章和刊物来讲,我国较为专业的智能建筑理论著作很少,而且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规范也是迟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没有充分的专业的理论指导前提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就看好现在的智能建筑的优势大力建设智能建筑,所以只能照搬国外的技术加上自己理解进行建设施工。最后一座座的智能建筑在没有明确建筑方向的前提下建成了,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智能建筑的发展和使用也没能如人所愿。

2、缺乏智能建筑的施工人才

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建筑工程的规划水平、设计水准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还不是很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关于智能建筑的标准化的规范,也没有成立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施工水平的施工队伍,加上对智能建筑的专业工程师的缺乏,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没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设计师和专业工程师作指导,智能建筑的建设和规划就往往取决于建设商的要求,设计方案缺乏对整个智能建筑全面性和长远性的考虑,这就不能保证很好的智能建筑的质量。另外,智能建筑的施工人员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层面,对智能建筑的整个系统不熟悉不了解,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这就导致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

3、智能建筑的技术存在缺陷

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网络频宽方面收到了技术上的限制,对于数据传输量大需要宽阔的通讯空间等等,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完整的合理的数据模型,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建筑系统的自动化设施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数据转换和交换。另外,对于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之间存在着技术层面的缺欠。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到的技术知识甚广,而且要求建筑对信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发展应变能力很强,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是各行各业的高新技术的结晶。因此,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技术人员团队,那么智能建筑的质量水平就达不到国际水平

四、解决对策

建筑智能化要坚持绿色建筑实施原则,倡导“经济、实用、先进、可靠”的理念,保障系统高度集成、安全可靠、同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升级性,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国内外对智能建筑的界定还不统一,主要是囚为建筑智能化所用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在更新。所以,一此投资商对智能建筑不理解,对建设的建筑心中无数,台目投资却建出了低智能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实现大楼各设施的合理运用、高效竹能。社会上有很多误导性的宣传,存在4A, 5A, 6A, 7A的宣传,实际上,A越多表示系统化集成度越低,建筑设备无法统一集成到自动化系统上,内行人看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非常有必要举办大型的智能建筑技术交流大会,普及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提高投资商的认识,转变投资商观念,确保建设的智能化建筑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

2、建设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

不能过于依赖国外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或者系统集成商,我国要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只是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的一小部分,智能化设计与整个建筑息息相关,要完全服从于建筑的设计需要。我国因为智能设计与建筑设计不符,出现了很多设计事故,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工作要以建筑专业为基础,同时协调好各专业的关系。为了促使智能系统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机配合,有条件的设计单位要进行专业调整,有效结合自动控制、信息、计算机、通讯等专业,建设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在智能建筑中,建筑设计单位作为主体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作为配合单位。

3、加强规范化管理

加强建筑设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智能建筑实施的重要环节,实施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的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管理要点展开。对工程质量进行时时监理。工程管理中要把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分开,引出第三方监理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为了保证投资的产出最大,对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在正式使用前要经过有关的评估机构评估,通过后方可使用。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阶段都要实施监督,确保质量。

4、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专门管理人才

智能建筑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了解智能建筑,就不能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智能建筑发展迅速,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较快,管理公司的员工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操作系统后才能上岗。智能建筑专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使物业管理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机电设备的知识。

五、结束语

根据当前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现场,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