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新理念范文

德育新理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德育新理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德育新理念

篇1

关键词: 德育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一切教育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作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开放、高效的德育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但是,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德育理念在学校内的普及和传承。比如学校里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严重;在德育方面投入师资较少,不能满足教育要求;认为德育就是靠教师约束和管理,学生不能掌握主动权,等等。在新时期,德育教育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首先分析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着重对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新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被提上日程,德育工作的进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行为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心灵,给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动力。现在社会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由于学生对社会接触的不多,因此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从而给心理带来影响。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情感疏导,将学生的错误思想扼杀在萌芽之中,促进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在新时期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思想变化,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新理念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学校教育现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当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校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新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教育,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将抽象的德育教育内容转化为具体事例,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并且秉承“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思路,为学生提供成长空间。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观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同时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和需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或者行为方式,从中启发学生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强化自己的道德分析能力。

(二)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建立新型教育体系。

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由教师进行灌输,被称为“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德育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回归生活,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建立起新型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德育教育不能把学生与现实生活分离,要让学生在社会中历练,从而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对于交通规则、防火防灾、封建迷信等的教育,就可以进行实践演练,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带领学生到马路上做义务交通宣传员,让更多人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组织学生观看火灾或者地震的逃生视频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巧;参加反封建迷信主题演讲,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三)建设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注重对教师的师德培养。

要想德育教育能够发挥作用,学校要建设具有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欢乐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校园内可以张贴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或者宣传画,营造校园文化气息,还可以利用升国旗、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师德的培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师会通过自身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规范的行为。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把学生内心里潜在的道德意识激发出来,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坚持家校结合的德育思路,施行养成教育方针。

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要坚持家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德育教育质量。首先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德育教育大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究,养成习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培养学生领悟尊老爱幼的好传统。教师要提高教育水平和素养,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改变。家长要在家里为学生营造德育氛围,提倡孩子自己打扫卧室、自己洗碗筷等,从而使孩子端正态度。德育教育要实施养成教育方针,只有学生养成了德育习惯,才会真正养成道德品行。

三、结语

学校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对德育教育保持高度重视,从一点一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新理念。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开放的德育氛围,提供发展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强本领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一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的普通中职学生从生源上来看,是在重点高中、重点中职、普通高中、内地中职等层层选拔后剩下的学生,都是中考“淘汰”者,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存在着文化基础差、知识水平低、家庭情况复杂等问题,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因此这些孩子感情脆弱、自卑感重,对未来毫无自信更无动力。面对着最差的生源、面对着一群缺乏自信、问题多多的弱势群体,如何才能让的中职生通过三年的职校学习后,能够依靠一技之长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让中职学生能够用知识和技能彻底改变命运呢?这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职教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二 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构想

要想让中职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知识和轻松就业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离不开职教工作者的观念、心态和工作热情。我们要立足于中职教育实际和学生实际,更新观念、调整心态,认真教学、认真育人,相信我们的学生即使成不了杰出的人才,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能通过三年的职校学习收获梦想。

1.关爱是前提

听过很多优秀教师传授她们的教学经验,她们言语中总是亲切地称呼学生为“孩子”,她们说“孩子”这个词是那么顺口、那么自然,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温柔亲切。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她们把学生当做孩子,已经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多么崇高,而是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在她们眼中、心中,学生就是她们的孩子。一个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孩子的教师绝对是百分百关爱学生的好教师,这样的教师会更细心、更有耐心、更善于倾听、更善于理解和尊重,也更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对学生多一分细心、多一分耐心,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也会多一分理解与宽容。爱是接力棒,把爱传递给学生,他们才会传递给他人,才会更加热爱生活、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一个感受到爱、体会到爱并懂得爱的学生,要教育好还会难吗?哪怕他的成绩不是很优秀,但他一定会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教育出这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所期待的吗?

2.身教胜过言传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那么教师到底有没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用自己的正确言行去引导学生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给学生留下的是一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好印象,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反面例子。这样教师不用多说学生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创建一个班级管理及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教坛收获想谈谈感想,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共同探讨和交流,因此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班级管理及教学方法交流专栏,教师们可就自己日常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收获与想法甚至是一个好点子向其他同事进行传授,同时也可以就自己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咨询,其他教师可就自己的共鸣或解决办法进行留言。通过交流沟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找到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

4.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一,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要求全体师生共同来维护校园环境,有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德育是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会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效果。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校园中多一些优美的以人为本的宣传标语和提示性话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浓郁的关怀中感受爱,传递爱。很多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处处可见其精细精致,充满人性关怀。校园的显示屏上除了有“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警示语之外,更有“天气寒冷,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健康的身体,喜迎春节”这样的温馨话语,校园的草地上不是“不准”“禁止”这样的话,而是“花草也有生命;当你伸手采摘,美丽已不存在”这样动人的语句。校园是鼓励竞争之地,我们的校园有竞争,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与和谐,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竞争达到了和谐统一,如此一个相对宽松的育人环境,师生的创造性与工作学习潜能又怎能不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呢!

第三,成立学生活动社团。职校都有很多兴趣小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兴趣小组的规模还不够大、运作不够规范,可以在原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参加学生多的、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成立一些社团,在相关教师的管理下让学生担任社团的负责人,社团负责人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各社团要定期组织活动并将活动成果在校园展示,这样的社团会更规范更有吸引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的东西,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篇3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把“新理念”看得太神秘了,看得太神圣了。看到和学到的“新理念”只是局限在书本中、理论中、表象中,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没有体现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其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将“教育新理念”看得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新理念”就是建立在一种新思维基础之上的“新观念”、“新思想”。现实工作中,它就是一种指导思想,它区别于传统的旧观念、旧思想。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在进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中,提出一些区别于传统的新的想法,并将其加以提炼形成自己的一种新的思想,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这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的形成,不是“空穴来风”,它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对教育实践的再理解、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对于别人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要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具有理性的、前瞻性的思考,采用“扬弃”的哲学方法,对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一番深刻的批判。结合学校现实情况:其一是师资状况,如学识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德水平等;其二是学生状况,如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品德修养等;其三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将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者需要进行一番深刻的思考,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和指导思想的缺欠。

同时,领导者还要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自己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经过思考、总结、归纳、提炼这一过程,使之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本校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即所谓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对现实工作的一种认识过程、思考过程、总结过程、归纳过程、提高过程和内化过程。通过这一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它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我们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我自己的学校管理工作中,认识到“应试教育”其实质就是以放弃绝大多数学生、以牺牲绝大多数学生为代价的“精英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整天一副冷面孔,死死地统治着课堂,统治着学生。教师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课堂和学生的统治者!学生不被重视,甚至遭到歧视和体罚。学生得不到理解和宽容,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遭到扼杀,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教师就是这个机器的操纵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有用,既是人才!”、“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别人的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是孩子,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关爱和呵护!”、“不择生而教,是教师思想的最高境界,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不择生而教,是我们育人者的最高理想。”、“把学生首先看成是孩子――是既有优点同时又有很多缺点的孩子。只有这样,为师者、为人父母者、为长者,才能真正读懂一个孩子!”、“凭着一种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并为之感动!”、“只有消除偏见,勇于关爱,才能真正彰显一名教师的博怀。”、“理解和爱,是学校德育之魂。”、“学校教育肩负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它需要我们用生命和灵魂去投入。育人,从爱开始,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富有爱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等等。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教育而言,创新同样是教育的灵魂、学校的灵魂,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凌源教育应该在教育创新方面大做文章。

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教育创新计划”,制定“教育创新实施方案”。基层学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创新计划”,确定“教育创新目标”,制定“教育创新实施方案”。教育创新要从小处着眼,从宏观到微观,更要注重微观,注重细节,要从教育的精准、精细上下工夫。比如,从宏观上,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做课题”教育;山东渡郎口中学的“探究式开放性课堂”教育等。微观上,我们可以注重细节的个案研究。如,从“书写标准汉字”上研究,教育和指导学生写出一手标准漂亮的汉字。写一手好字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还有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亲情、感恩、责任、沟通、合作”等方面人文素质的教育。

其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出典型、学习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典型引路来促进凌源教育的创新,引领凌源教育走向创新之路。

凌源教育缺少的是各个层次的教育典型。这也是凌源教育的缺憾!我们应该从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各培养和树立至少一个典型学校,使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典型学校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其自己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创新性。教学方面,它必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管理方面,它必须具有合法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但是,典型学校并不是重点学校。

篇4

关键词:中职生教育;教学新理念;新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67-02

一、“三贴近”教学新理念

“三贴近”原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它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关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校园德育教学中的延伸和发展。它明确表明了教育部指定的德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贴近实际”就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就是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就是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贴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意他们的情感培养。

1.在工作内容层面上,要用科学的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法律理论去教育、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学生讲一些过时的无用的理论。

2.在工作的原则方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包括从学校的实际硬件条件、授课的师资力量和现阶段的政策方向等实际方面出发。不能不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制订目标、安排计划。

3.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抛弃过去消极的授课方法。合理安排课程,提倡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法,增强教学效果。改变陈旧的考核方法,多样化考核方式。

二、教学新方式

1.多媒体教学。(1)多媒体技术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平台传播视听信息的技术。它可以将常规教学媒体和其他现代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了教学多元化平台,同时与同学以交互式的方式讨论授课内容、安排教学训练。多媒体辅助授课功能与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设计,按一定的策略和要求,把多媒体信息呈现在荧屏上,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交流和学习。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技术,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兴奋、渴求知识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长了学生的知识。(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①教学内容展现直观,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全方位影响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通过动画、图形、视频等方式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克服了单一媒体单调表现的问题,丰富了课堂内容的表现方式。②课堂教学情景更加愉快、和谐。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添加音乐、动画或视频等表现形式,以此展现壮丽的景观或者动人的旋律,将学生带入绚丽的世界,受到美和爱的熏陶。③大量信息得到储存,极大地拓展了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内容,达到传统意义的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水平。并且减少了教师板书时间,相应增加了知识学习和传授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①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问题往往是认知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和活动的教学情景,引出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知识。②小组互助共同学习。依托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解决某个难题。每个同学都可以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互相交流,使理解更全面。同时学习协作精神和合作技巧。③开放互动式学习。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充分交流。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以及试听强化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情景教学。(1)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①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创设某个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进而出现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教学中激发的学生兴趣和营造的自主学习环境。②认知心理学规律。该规律告诉我们,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方式对外界事物和客观现实进行反映和揭示。学生基本上依赖于感觉和感知获取知识,并依靠自我认识和比较,逐步认识事物。因此要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觉、感知和注意,逐渐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表象及内涵。(2)情景教学的主要方法。①生活表现情景。该方法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某一经典场景,在教师语言描述后,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生活场景中。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入该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实物展现情景。以某件实物为核心,粗略设一背景,形成一整体,以表现某一情景。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③图画音乐再现情景。此法与多媒体技术联系密切。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课中的一些内容以图画、音乐、视频等方式再次表现出来,使得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④表演体验情景。根据授课内容,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某些课本中的场景。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故事之中。这样,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很自然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和对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剖析法的应用

1.案例剖析法的含义。案例剖析法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有组织地和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件中理解掌握理论和原则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学习也将更加深刻。

2.具体案例方法剖析。小林拾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准备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皮包愿以500元相谢。可小林觉得,交还失主再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此案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讨论:(1)“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法律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2)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至于当事人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问题。让学生在不同观点中能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学习并运用相关理论,从而对课堂内容认识更加深刻。

四、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具有现实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是中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紧紧遵循“三贴近”原则的教育新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新方式,结合案例剖析方法,使德育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努力为祖国培养有技术有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淑弘.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0,(26).

篇5

一、树立新的理念

现在的多数教师是计划经济时代培养出的,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已不是过去的“五分加绵羊”,他们阳光,靓丽,敢向权威挑战。头脑的灵活程度绝对超过老师;他们情商高,与他们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讲诚信、如何讲友爱,他们保准说的头头是道,比老师不逞多让,就是做起来不行。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新时代中学生的心理和发展规律,这样,你才能说到他的心里,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如:我班有个组长,最近经常欺负学生,找他谈话,给他讲同学之间要友好、要团结、要和谐,他就听不进去,甚至觉得比你老师都懂、都明白,你的道理在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次又和另一个组长打了起来,原因是他组没考过另一个组,他说另一组有的同学抄袭,另一组不服,结果打了起来。这时我不转变观念,再和他讲大道理,效果也不一定好。于是,我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找到他说“你以前经常欺负别的同学,老师仔细想了想,这也是一件好事,这充分说明你想当班干部,有当班干部的愿望,这不很好吗?你没考过人家,就说人家抄还打人,这说明你有不服输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吗?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但不能打人,打人是不能服人的。你想当班干部,学习不好怎么服人,他比你考的好,你应当和他去竞争,变压力为动力,这才是班干部的风范”。他听了我的话之后,深有感触。表示今后一定不再打架,一定带领全组超过他们,给全班同学做个好榜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后来,他真的考上了高中并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

二、改变评价机制

现在学校思想品德课的各项考试,都是理论考试,根本没有行为能力的考核,造成意义重大的学科,理论与行为脱节。讲的和学的是一套,做起来又是另一套。教学评价只评理论,不评实践,才出现学习好而品德差的学生。我校在思想品德评价上引入了行为评价机制,一是结合学习内容及时进行行为考评,如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之前,我让学生写出你最崇拜的十个人,结果98%的学生都没写自己的父母,写的都是一些他所崇拜的歌星、影星、球星。学习这一单元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家能够听从父母的教诲,能够尊老爱幼、能够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忧愁。二是通过班主任考评、任课教师考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分,并按一定的比例记入学生的期末总分中,起到了一定的约束、监督作用。用所学的知识来修正自己的行为,符合时展的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