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9 15:1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网络教学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自主性;传统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已经充分看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但是没有弄清网络教学的特点就不能实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网络教学的优势则难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上不能因为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徒增学生课外负担,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为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下面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自主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会非常突出,原因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与传统教学所提供的资源相比,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有了更大、更为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再被教师、教材所提供的仅有教学资源牵着走,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学习材料;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身表达和传播对象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刺激自身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教材,听相同讲授,参考相同资料,习惯于利用统一的内容、固定的方式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培养更的不懂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学生,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网络为教学注入发展“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经常出没于网吧,沉迷于网络,为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控,即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关键取决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和网络课件的设计思想,突出网络的可选择性和交互性的同时又要控制选择的自由度,才能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件设计要有先进性。课件设计要能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既有丰富的内容,又要突出重点,不仅要激发优秀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要使所有学生轻松掌握必修内容;第二,课件设计要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学生在网上活动的范围要有明确的规定,课件层次性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互联网,第二层为校园网,第三层为本课件。课堂教学时,学生首先要在第三层进行学习,通过课堂测试后便可进入第二、第三层次学习;第三,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即时监控,即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确保课件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同时,重视本地资源的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不同主题的教育网站不断涌现,各种形式的网校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同时,重视本地资源开发,以便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互联网上资源确实不少,但优质资源却很少,商业网站炒作成份居多,免费网站的资源质量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网上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分散,不易查找和获取,如果遇上网络拥堵,更会失去查找的耐心。出于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本地资源的开发,利于消除网络资源的一些弊端。那么,如何进行本地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呢?第一,采用教育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教育资源库,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但应用起来较为方便,软件升级、维护有保障,成为了本地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第二,从教育网站上下载资源后加以整理、改造、归类,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不仅建设成本低,应用上也较为便捷;第三,利用一切自建资源库。由于这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系统工作,仅凭一个人、一个学校难以完成,为此,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个学校分工建设,确保资源库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符合教育特点和规律;第四,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每一方式的优势,使本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三、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同时,重视传统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网络精确教学平台;日语教学;过程掌控;评价标准
Suggestions for the network precision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Japanese precision teaching
Gu Ch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dopts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l that is applied in Japanese precision teaching practice, trying to develop a platform that can achieve the precisely teaching network and to provide a new ideal for the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earch combines the task plan of language communicative tasks, precise control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then tries to integrate them with currently existing network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put forward th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network precision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network precision teaching platform; Japanese teaching; process controlling; evaluation standard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开创了管理新时代,其主要原则是将熟练工人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分解和测量,去掉多余及非合理动作,用最经济、高效的动作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并依此实行计件工资制,实现工人间的平等和企业生产的高效。基于这一管理理念,2011年,我校外国语学院搭建了利于教学过程精确管理的电子教学平台,对如何把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何岑成院长发表了《专业英语精确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商务英语信息库的精确教学管理模式》。在其研究中,以我校英语专业43名大一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问卷信息采集,并对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课Text A为例,对基于信息库的精确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说明[1],提出了专业英语精确教学的管理模式,证明了其在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参与了网络教学及日语教学过程管理的尝试。
1 精确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
精确教学是一种方法,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施教,根据学生学习后的数据,监控教学过程,依据学习结果对教学计划、策略、进度、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调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实现精确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它相当于一个多媒体集成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搭载电子教学、学习数据的空间,在平台上可以完成电子学档的集成、展示、上传、评价,并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本文重点讨论如何构思和实施精确教学的目标、课后任务以及过程反思、结果评价的设计,并对它的网络化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教学流程及网络精确教学平台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流程图
2 精确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的优势
精确教学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分析,使教学双方了解学习状态及效果,为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因而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设计,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同时,由于在精确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批判性和探究性。
3 我国目前的日语教育观、教育现状及其与精确教学整合的契合点
任何教学理论都是以“教”和“学”为认识的核心,日语教学实践也逐渐将教学的关注点从如何“教”转移到了如何“学”,从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和语言表达的内容,即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语言知识层面上,转移到了如何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层面上。
对于“教”,不仅要有语言知识的提供,还要有完成交际任务的环境设计。针对“学”,则要明确何为有效的环境与任务,何为有效的知识传授以及如何评判它的学习成效。这就要求教学(学习)目标―教学(学习)过程―教学(学习)评价三个纬度的立体统一和有效组合。
目前,由于日语教学和课程标准往往以语言要素为标准,并建立在语言词汇和语法条目上,语言能力的等级也主要根据掌握词汇、句型、语法条目的熟练程度来制定,这种以知识界定能力的评价标准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过程的设计,从而背离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初衷。为此,日语教育领域虽然越来越注重通过社交环境的模拟来培养语言交际的运用能力,但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依旧遵循既往的要求,而使得日语教学方式的改革事倍功半。所以,以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制定学习效果(同时反映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建立与之匹配的教学或学习目标是实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精确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纲挈领的一步。
什么是有效的评价标准?2009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根据“「日本で何ができるかという遂行を重する重视日语执行能力(笔者译)”的教育理念对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26年之久的日语能力测试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将“着重考查考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除了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外,还将测试考生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3]作为考核的标准,即以用日语完成交际任务的水平划分语言能力等级,这为以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依据的日语教学现状提供了参考。
在新的能力考试中,如学习者要“用日语完成电话预约博物馆门票”的任务,不仅要熟悉预约、时间等相关词汇,还要掌握“陈述”“询问”等句型,对服务场合的敬语表达也要有所了解。在此任务里,评价被划分为六个等级,从“能够读出准备好的预约时间”“能够请求服务员重复关于门票预约信息的提问,并回答对方的问题”到“能够自信轻松地陈述预约内容,流畅地回答对方问题,并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应付各种提问,调整日程并准确地表达出来”,难度逐渐升级。此评价标准将知识要素的考查转变到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上,学习者如果只凭借死记硬背掌握词汇、句型,则无法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故精确教学的评价标准将以语言交际能力为依据,而教学目标与评价相一致。
在确立了目标与评价的方向之后,将关注到以“语言交际”为目的的课堂设计。既然学习是为了实际的交际运用,那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服务于这一目的,可将交际任务设置于讨论、辩论、游戏、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之中,使学生成为演练的主体,拥有行动的动机、任务的角色,并通过精确教学的管理,使他们在过程中实现自我把握与调整、完整的结果评价,最终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退居为参与者、协同者、指导者。
在介绍完评价、目标与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理后,笔者将着重说明如何精确把握学习过程。针对学习过程,布置合理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对课堂及课下学习任务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按照要求完成学习记录。
任务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可以是练习、讲演、会话、演剧等多种方式,关键在于任务的科学布置,即将语法、句型等理论知识作为语言实践的基础,设计在交际环境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让学生以自省的态度完成过程的记录、效果的评价,由此促使学习者对自身现有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笔者将学习记录命名为“学习日记”,包括“目标”“任务”“回顾”“评价”“结论”五项内容,由学习者自行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目标”指学习者根据自身水平制订的学习目标并由此设定的学习计划。
“任务”指具体的学习活动,布置任务时多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相对抽象的技能或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参与的程度可适当增多。
“回顾”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回顾和反省,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总结。
“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及任务完成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教师评价,教师通过学习日记了解学习者的自我定位、任务执行情况、自我评价而作出评价,并以此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过程的掌控是双向的,同时指向学习者和教学者。
尊重个体的过程把握与以语言交际能力为依据的教学评价、目标设定立体结合,是否能找到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定的交际环境完成语言表达的任务完成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堂外自律的、主动的学习打破传统教学中受控于教师评价的模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精确教学理念下的过程掌控和结果评价能够为教与学的双方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些探讨及精确教学理念的启发下,笔者利用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结合外语实践教学的方法,在日语精读及听力课程中对日语精确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期从两个层面改进日语教学,一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控性,二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期待过程掌控最终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得以展现。
4 精确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教学示例
笔者以基础日语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课为例展开说明。
授课对象:二年级下学期日语专业学生
课文名称:《人生咨询》(『身の上相)
教材出处:《基础日语教程》第三册第五课[4]
授课人数:22人
学习目标:
(1)能够听懂或看懂他人对身边事件的叙述,正确把握叙事者的心情。
(2)能够用日语流利地描述自己烦恼、吃惊、高兴、惊恐等情绪及原因。
(3)能够用较流畅的日语转述他人的事件、烦恼等。
(4)在对话中能够对他人的问题予以适当地评价、建议。
学习目标可依据统一标准由学生结合自身水平设定,如水平欠佳的学生可适度将目标放低:(1)能基本听懂或看懂……(2)能够用日语简单地描述……(3)能使用学习的语法条目转述……(4)在对话中能够较自然地衔接对话内容,对他人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掌握较好的学生则适当提高目标要求。
涉及语法项目如图2所示。
图2
由于每课用到的单词、句型、语法甚多,所以在设定总目标的同时,将单词、句型与句法进行了难易度分级,如了解()、掌握()、自由运用()(见表1)。
表1 掌握程度分级表
现试以「らしい这一表示传闻的语法条目为例说明如何设计语言交际环境,布置交际任务。在导入理解和接受产出场景再现的教学循环中,首先通过两段对话引入「らしい表示传闻的用法:
会话1
A:たくさんの人がんでいるね。
B:あ、『フランケンウィニという映画をやっているんだ。
A:『フランケンウィニはおもしろいらしいよ。
B:うん、そうらしいね。
(A:那边排着好多人呢。
B:啊,原来在上映电影《法国小狗维尼》呢。
A:听说《法国小狗维尼》很好看呢。
B:是啊,我也听说了。)
会话2
A:雨が降りそうですね。
B:ええ、天予で雨が降ると言ってました。
A:そうですね、午後から天が崩れるらしいですね。
A:(抬头仰望天空)好像马上要下雨呢。
B:恩,天气预报说要下雨来着。
A:是啊,听(天气预报)说下午就要开始变天了。
学生通过两段对话初步体会「らしい表示传闻的意思。随后运用大量含有语境的例子进行解说,使学生正确理解「らしい的用法和接续,进而促使他们自由表达,进行大胆的模仿,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一条表示传闻的「って口语后,将二者结合,布置以下角色扮演任务。任务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完成学习任务,记录学习日记(见表2),进行课堂学习的回顾、反思并加以评价,将相应表格上传网络。
表2 学习日记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析教学效果,进行合理化评价。
5 对于网络精确教学平台的建议
现有的精确教学通过学生完成学习日记并上传网络后由教师完成。目前的教学平台提供收集教学、学习文档,建设习题库与成绩分析的功能。但是对于学习记录的数字化采集及分析仍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笔者希望网络平台开设“目标”“任务”“回顾”“评价”“结论”的对应栏目,将表2中的相应内容分别设置到各个栏目中,将表1中的程度分级设置在教学目标栏中。同时,在“评价”栏目中,通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选择及统计得出基本目标与实现度的匹配数据,其他无法计算的内容则由教师阅读完成,或在自我分析栏目中开拓历史性重复记录的采集及统计功能,以便通过对重复记录的统计了解问题所在以及是否得到改善的结论。
另外,自我反思及评价应与期末考评相结合,以获得对学习者的综合考核结果,实现学习过程、学习思考程度与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从而改变只用习题成绩决定名次的方法。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记录与评价在学习中明确“已经学会了什么”“还需做什么”“问题出在哪里”以及“该如何去做”。网络可以成为一个精确掌控学习过程、效果,完成全面评价的教学平台,同时还能制造一种学习的互动情境,在学习伙伴共享彼此、教师指导参与的过程中,促进学习潜力的发挥,提高自我改善的能力。
6 结束语
网络学习是未来社会主要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还提供大量可行的支持反思性学习及教学过程掌控的技术条件。在网络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适合的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管理并支持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依据反思性学习数据掌握学习过程,达到精确教学的目的。笔者对网络学习过程管理的尝试希望对我国日语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何岑成,陈飞飞.专业英语精确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商务英语信息库的精确教学管理模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1):63.
[2] [美]莫兰,马洛特.实证教育方法[M].肖艳,邵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指南[EB/OL].概要版.http:///down/JLPT概要版CN.pdf.
[4] 张永旺.基础日语教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5] 田中望.日本教育の方法コス・デザインの[M].大修店,1997.
在中学生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化的影响,加之学校道德教育方式以及方法的落后,使得学生的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进而使得学生在对网络文化具有辨别力的状况下进而接触,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所以,针对网络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道德教育水平和质量。
二、网络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1.网络文化影响中学生道德观念
在中学生的身上,由于其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文化没有一定的抵制力,网络文化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观念。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青春期,对于各种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而其又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一批人,使得对其网络的依赖性较大,进而影响其道德观念。但是,在网络中,由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学生无法对其进行分辨,使得一些有害的道德观念进入中学生的思想中,进而影响中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使得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出现不该有的问题。所以,网络文化对于中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2.网络文化影响中学生道德知识的获取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影响中学生道德知识的额获取方式以及思想方式。在原有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学生一般是通过老师获得道德教育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方式以及理念格外重要。但是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再通过教师进行获取道德知识,他们借助网络,自己进行学习,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道德知识的获得。
3.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对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的方面对人们具有促进作用,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网络改变了以往学生获取道德知识的途径,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的方法,学生借助互联网,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想要的道德知识,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大学习能力。
三、应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正面道德教育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负面信息侵入中学生的眼界,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以抵制其负面信息对中学生的影响。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由于其信息的良莠不齐,加之学生的抵抗能力不高,学生在网络中容易接收到负面的信息。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给学生讲解什么事正确的道德观念,什么事错误的道德观念,使得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能够辨别其正面和负面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额辨别能力;同时学校?ü?知识竞赛以及辩论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正负面得到观念的辨别。
2.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
在网络的背景下,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使得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今的中学生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一批人,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极大,让其摆脱互联网的影响的可能小之又小,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网络文化辨别。学生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文化的课程,在学生进行上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网络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而不是一味的相信网络中的道德教育知识,让学生建立对网络文化的过滤功能,进而提高中学生自学道德知识的能力和辨别良莠文化的能力。所以,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3.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负面道德信息的管理
学校和家庭加强对负面道德信息的管理,减少学生对负面道德信息的接触,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网络环境,对负面道德信息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家庭和学校双方要加强对负面道德信息的管理。首先学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减少不健康信息的流入,中学生就会较少的接触到负面的道德观念和信息,进而价钱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此外,家庭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如果发现学生最近有接触过什么负面的道德观念,要及时的进行制止和教育,进而让学生及时的摆脱其负面道德的影响。所以,基于网络环境加强对中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出击,通过对负面道德信息的管理,进而加强对中学生得到奥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交需求
如今,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有力地推动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91亿。网络游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玩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缺乏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其实,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必然有其契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网络游戏不能一味地“堵”和“防”,要研究它的优势并加以利用,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一、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自主意识飞速发展,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形。而这一时期,又正是他们中学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力、整齐划一的纪律要求压抑了他们的自我诉求和个性伸展。网络游戏在多方面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需求,因而极其容易被接纳。
(一)网络游戏能够满足社交需求
网络游戏平台既是一个娱乐平台、竞技平台,也是一个社交平台,网络游戏平台多建有开放式的社交空间,玩家或者游客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流。这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平台聚集,话题始于游戏并延伸到游戏外的现实生活。并且,游戏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交手段,青少年一般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一起参与游戏,游戏也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话题。
(二)网络游戏能够满足平等需求
网络游戏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等世界。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以平等的身份聊天,每个人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世界让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不平等,不用唯唯诺诺,不用理会责备与批评。
(三)网络游戏能够满足控制欲
在游戏中,青少年没有日常生活中那种被安排、被控制的感觉,一切活动都由自己决定,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且,他们还可以控制自己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游戏任务。这样,青少年玩家获得了一种摆脱控制并且能掌控别人的体验。
(四)网络游戏能够满足探索欲
青少年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网络游戏正满足了这种寻找新鲜的体验。像“英雄联盟”这类游戏带有科幻的色彩,能够获得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视觉和声音效果。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去探索。
(五)网络游戏能够慰藉失落
不自信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沉迷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他们会因为出色的游戏技能获得不少赞誉,这样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慰藉失落的平台。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借鉴网络游戏的优点
网络游戏迎合了青少年的诸多心理需求而受到青睐,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也可以借鉴它的优点,改进方法以契合学生心理,改善教学效果。
(一)营造社交氛围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关注人的社会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营造社交氛围。例如,在进九年级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设计不同角色,通过特定的情境发生冲突,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也通过这种模拟社交的方式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
(二)践行平等理念
青少年学生希望获得尊重、希望被肯定,所以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平等理念,不以教师的权威压迫、训导学生,而是应该平等相待、循循善诱。老师要能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发表,理解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足。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的事物,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让学生感受到他与你有共同语言,感受到被尊重。
(三)鼓励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掌控、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时,因为教材内容较多涉及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新课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的,学生给出了法庭旁听、模拟法庭、情景剧、专题报告、小论文、社会调查等建议,一个学期下来,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热情也大大提高。
(四)激励自信自强
七年级下册内容主要针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设置内容,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联系网络游戏的实例,激励学生自信自强,不做逃避现实的弱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生态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84―02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围墙的樊篱,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网络教育效率的核心因素,而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财政、技术、人文因素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如资源缺乏,质量不高;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分布不均衡等等[1],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影响网络教育的质量。信息生态学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信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信息生态”本身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onnie Nardi 和 Vicki O’Day在著作《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 》中首先提出:信息生态是由特定的环境中的人,实践,价值与技术共同组成的和谐系统,信息生态系统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强调的是在技术下支持的人的活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2]。20世纪90年代,张新时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不过,其研究主要局限于生态学领域,以自然生态系统而非信息为研究对象, 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建模并加以分析;1995年,陈曙在《信息生态的失衡与平衡》一文中,对信息生态系统的失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国内首篇研究信息生态学问题的文章[3];此外,还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生态学进行了界定,使信息生态学在国内得到很大的发展。笔者认为信息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三者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目的是在该系统核心价值的指导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信息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演化;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生态系统中产生的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来优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率。
作为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信息生态系统,它有如下五个特点:系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多样性,是说信息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类型的要素;协同演化性,指信息生态系统不断变化和发展;关键性“物种”,指某些因素会对信息生态系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性,指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空间中,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4]。比如学校就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它由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它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价值的引导下,校长、教师、教学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共同为学生服务,并且学校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等,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和图书馆以及学校网络办公环境的构建,而全体老师都在学校这一综合的大环境中进行着分工不同,但目的相同的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信息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有区别的: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自发的,是无组织的;而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为的,是人主动构建的,它包括经济、人文、技术三大支柱。经济是基础,技术是保证,人文是引导。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有系统产生的物质条件;没有技术的保证,系统不会顺利的构建;而没有政策法律的引导,系统就会杂乱无章。正是有这三种因素的支撑,信息生态系统才得以产生、发展、以及演化。
三 信息生态学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包含人、信息、环境三要素的信息生态系统。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指一线教师、技术人员、资源使用者等;信息因素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及其使用说明、有关通知等;环境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学校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等等。所以,作为一门以研究信息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学科,信息生态学必然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注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性,树立科学的系统观
信息生态学以信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5],而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建设资源库要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确定资源库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要选择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发什么样的资源类型;要选择采用什么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要注重与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在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注意资源库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兼顾,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开发出文本资源,也可以开发出视频资源,但是开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分析哪种类型的资源对学生的学生具有启发性、促进性,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生态学强调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要让技术来服务于人。长期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一些学校、组织好大喜功,重技术轻应用。往往是先开发出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去使用、去适应。这种方法没有做到对具体学习者的分析,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开发出好的学习资源,不仅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不仅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注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信息生态系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资源库面向的更是广大的学生群体。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变量和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发的资源也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目前最主要的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那么,在资源库中,这些资源都要存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建立便利的反馈机制,促进资源库的协同演化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它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资源库的建设也应遵循同样的路线,必须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确保资源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能够顺畅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资源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一直向前演化。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是一个主导力量。因为通过交流,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想法,从而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建立顺畅的反馈通道是实现交流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资源库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
5 应用“优胜劣汰”法则,保持资源库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信息生态系统也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过程中。信息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信息安全[6]。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库中的某些信息还有没有用、信息的内容是否科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不是安全等;如果资源库中的一些信息陈旧了、过时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须及时清理;如果开发的资源有误差,甚至不正确、不科学,一定要予以纠正,甚至清除;或者由于技术的原因,使得资源的存储和传输不安全,容易给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网络资源就面临着被篡改,被删除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保障资源库的安全。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资源库系统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然后会开始以后的动态平衡的轮回。
6 促进资源库中信息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7]。应该注意,信息也只有在循环中才会产生价值,这是信息特有的一个特点。信息资源的流动影响着资源的价值,流动越快,价值越高;反之,流动越慢,价值越小。因此,在网络教育中,必须加快资源库中学习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提高资源流动速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来利用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四 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始终是网络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生态学给我们处理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对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对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网络教育资源库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得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网络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鲁子荟,纪颖.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希望月报.2007,(4):3.
[2][4] Bonnie Nardi and Vicki O’Day. Information ecologies: 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New York: MIT Press.1999.
[3] 周庆山,李瀚瀛等.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6:24-29.
[5]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 2002,(1):32-34.
关键词: 心理词库 语义网络 词汇习得
一、引言
多年来,由于词汇本身缺乏较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兼之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二语习得研究偏重于二语的语法(形态和句法)习得(戴曼纯,2000),二语的词汇习得研究只能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不过,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成果,词汇习得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成果也逐渐增多(文秋芳,2004)。二语词汇习得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一个热点。国外的Aitchison(1987,2000)、Henrickse (1999), 国内的桂诗春(1991,2000)、董燕萍(1998,2002,2005)、张淑静(2003, 2005)等人对心理词库都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如Aitchison (1987)对儿童词汇习得过程的探究; Harris (1992)对词汇习得在各个年龄阶段发展的情况研究;Jiang Nan (2000) 对二语的词汇习得过程的探索等。本文拟从心理词库在习得者头脑中的建构过程出发, 探讨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心理词库概述
桂诗春(2000)认为,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涉及词语是如何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及人们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如何提取它们的过程。心理词汇是一个在发音、意义和数量方面呈变化的完整的知识系统。心理词汇词库类似于普通词典,但心理词库中的词汇不是像词典词汇那样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而是以语义网络的方式将词语组织在一起。Collins和Quillia (1969)提出了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NetworkModel) 。在语义网络中,大脑中储存的每一个词都用接点来表示,在大脑中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结构,接点与接点之间通过词的语义联系而相互连接。Collins 和Loftus(1975)在分层网络的基础上作了修改,提出扩散激活模型( Sp 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认为心理词汇的组织近似于一张由相互连接的接点组成的蜘蛛网,每个单词就是一个接点,词汇提取是通过不断扩散的激活来进行的。记忆过程对心理词汇的储存和提取有重要影响。人类的记忆过程包括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词汇学习者先将所获得的词汇信息以完整的形式保存在感觉记忆中, 往往只能持续半秒钟到1 秒钟。通过辨认,将一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词汇信息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在人脑中保存不超过20分钟。要使得这些词汇成为心理词汇, 必须对这些词汇进行进一步加工,使之长时间甚至永久地保存, 形成长时记忆的词汇就转变为心理词汇。心理词汇的提取模式主要包括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的扩散激活模型和Forster( 1976)提出的串行搜索模型。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包括词频、语境、语音特征、语法结构和语义等效应。
三、通过语义联想构建心里词库网络
词在人脑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尽管就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大多数人认为词汇存在于语义网络中,每个词以各种形式互相联系。Nation (1990)认为词汇知识包括八个方面,即意义、拼写、发音、语法特征、搭配、语域、联想及词频。由此可以看出,联想知识是词汇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使二语学习者掌握了足够的词汇知识并能造出基本正确的句子,他也可能缺乏联想知识,因而无法说出有语义联系的反应词。这就表明,二语词汇需要重组。词汇重组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把所学词汇按相关性归类,另一方面词与概念之间匹配复杂化。二语学习者在认知方面已经相当成熟,所以他们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大量接触这些词的搭配、联想词、不同词义、语法特征等,以确保熟悉其使用环境,丰富不同类型的词汇知识,并把词汇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建立有效的词汇语义网络。在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中,根据词义进行联想记忆可分为:同义联想、同类联想、反义联想和一词多义联想。同义联想是指质上或意义上相类似的词,或某些具有共性的词,会使人产生联想。如表示“笑”的英语词汇就有: laugh, smile, giggle, grin, banter, dimple等。同类联想即把具有同艺术性的一类词联系起来思考。如由动物( animal)这个词便可联想到狗( dog) 、大象( elephant) 、老鼠(mouse)。反义联想是一种对比联想,它将具有相反或相对意义的词语联想在一起,如:like - dislike, better - worse, failure - success, open - close, asleep - awake。这些词汇无论在形式上、类别上都很有代表性。利用语义记忆的理论来记忆词汇,不仅可以记住词汇,扩大词汇量,而且还可以对词汇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加强对词汇深度的习得。有利于建立语义场来识记词汇。语义记忆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式。在层次网络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利用语义记忆的理论来记忆词汇,不仅可以记住词汇,扩大词汇量,而且还可以对词汇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加强对词汇深度的习得。有利于建立语义场来识记词汇。在层次网络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当大脑要提取某个词时,认知系统会自动进入相关网络激活另一个接点,被激活的接点又向外激活其它相关接点。认知系统就是这样通过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延伸,使词汇不断被激活、提取和使用的。由此,在二语词汇习得中,尤其是词汇深度习得中,掌握这两种类型和模式,将会大大加深对词汇的深度的习得,并且还可以“激活”相关的词语,扩大词汇量。根据词义进行联想记忆就可以帮助二语学习者建立有效的语义网络,有利于学习者词汇习得。
四、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首先,根据心理词库激活扩散模型,心理词库是以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结构,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语义的相似性组织概念进行单词输入就可以帮助进行词汇教学,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词汇安排中没有根据语义相似性进行编排的,所以先要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编排进行重组,这涉及到教改的研究。对大学生掌握的英语进行测试,从而得出以语义相似性的词汇。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写出food一词,然后检测学生最容易想起的词汇有哪些,这样学生可能会想到vegetable, fruit, dinner等。然后将单词归类在不同的语义场内,例如按单词的主题归类,按单词的上下义和并列等语义关系归类。通过这种方式总结出来的词汇网络结构放在一块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词汇输入和心理词库的组织,也有利于以后的词汇提取。在心理词库激活扩散模型中,各节点之间的距离是属性关系和概念的使用频率决定的,使用频率即我们讲的词频效应,词频效应告诉我们,频率越高的词就越容易被提取。但是要想用此类方法学习英语词汇首先从教改中做起,对国内大学生词汇掌握的分布情况作出语料库来改编大学英语词汇教材中词汇的安排,这样学习者学习英语就会简单的多,不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再者教师应指导学生辨认语言中的板块(chunks)。Lewis (1993) 认为英语有四个板块:(1)词,短语。短语指具有一定习语性质的词组,即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词组”,比如on the other hand。(2) 搭配词。指那些在一起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例如:takep ride in, raise cap ital。(3)惯用话语。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单词组合。他们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结束语
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对于培养和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根据心理词汇的组织和结构特点、影响心理词汇的储存、激活、识别的因素以及记忆过程的特点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指导,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还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组织结构特点以及低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发展特点等。
参考文献:
[1] Wallace, Michael.J.Teaching vocabulary.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82.
[2]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国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2002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旨在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设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体系。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推进基于网络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作用显著。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距离,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向网络多媒体模式转型时所遇到的问题,学界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而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针对学习需求、关注大学生对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态度与看法的科学调查仍然鲜见。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态度、学习感受、评价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建议,以便为设计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教学效果优化的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0.04%。问卷调查结束后,选取7名被调查者深入访谈。
(一)学生对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总体态度。
1、适应程度。
被调查学生开始接触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时间有所不同。调查显示,5.96%的学生从小学起开始接触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模式,28.51%学生从初中开始,32.34%学生从高中开始,33.19%学生从大学开始。可见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66.81%)已接触过多媒体网络英语课堂。然而,学生是否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中已经适应了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呢?大部分学生(72.34%)表示对该模式较为适应,少部分学生(9.79%)认为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该模式。另有极少部分学生(1.28%)认为自己并不适应该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对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模式适应程度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这或许和英语专业学生与该教学模式接触更为频繁有关。
学生为何会对多媒体网络英语课堂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呢?在大学之前,尤其是小学及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65.53%)接受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即看黑板、记笔记、做练习、读课文等。他们习惯了单一模式的语言输入,在教师一步步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多媒体网络教学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语言输入模式多样化,信息密度比在传统课堂中大大增强。倘若学生不具备极强的信息筛选、自主学习能力,就难以适应多媒体网络课堂中的英语教学。
2、教学效果。
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课堂英语学习效率。当被询问到“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对你的英语学习产生何种影响”时,55.32%学生认为积极影响为主。34.47%学生认为消极、积极影响各半,2.55%学生认为消极影响为主,而7.66%学生认为其对学习没有什么显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以及教学效果评价都相对低于英语专业学生。这进一步说明了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加需要得到使用多媒体网络课堂的科学指导,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效果,尽快适应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3、喜爱程度。
73.41%学生“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只有2.13%学生不喜欢该教学模式。可见,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广受学生群体的欢迎。在对传统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喜爱程度的对比上,72.34%的学生更加喜欢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11.91%学生偏爱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而14.89%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更喜欢二者中的哪一个。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具有形式新颖有趣、素材丰富多彩、讲解形象生动的特点,其似乎更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因其专业性强、互动程度高、教师自主性强的特点,更受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欢迎。
三、应用形式
无论是否喜欢、是否适应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绝大部分学生(83.83%)赞成教师有必要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占23.40%,认为有必要的占60.43%,表示无所谓的占15.3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28%。可见目前大学生群体比较认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几乎所有学生(96.6%)都反对课堂上仅使用传统或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其中的一种。那么,学生觉得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各占多少比重呢?认为传统、多媒体网络教学各占一半的学生比例最高,为58.72%。另外,23.83%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应占更大比重,14.8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应占更大比重,2.55%的学生认为只需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认为只需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学生几乎没有,为O.85%。可见,学生眼中最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传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仅使用传统或多媒体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四、教学建议
在分析大学生对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态度,学习中的问题、感受和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提建议,我们对改进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适应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在所有大学生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比英语专业学生更加不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也明显低于英语专业学生。因此,我们建议给予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多的科学指导,提高其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减少耗时低效的学习弊端,尽早适应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二)多为低年级学生开展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相比大学高年级学生,大学低年级学生更加欢迎新颖有趣、形象生动、活泼多彩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因此,在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上,可适量增加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比重,而在高年级课堂上,则应谨慎把握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占分量。另外,在所有学生中,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最喜爱传统教学模式,最肯定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最反对完全用多媒体网络模式取代传统模式。因此,建议在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英语课程时,可考虑增加教学中传统模式所占比重,并适时、适地、适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三)传统、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皆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通过课堂上面对面的讲解、交流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其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实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最优课堂教学效果。
虽然学生更适应、更喜爱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补充和发展,并不能完全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中仅使用传统或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都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眼中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传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二者均衡比重。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占比重尽量不要高于传统教学所占比重。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30-04
高校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始终是国计民生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说,其代表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并且,教育部的“教育质量工程”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在教高[2007]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1]以及教高[2007]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此外,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也对其建设需求提出要求。因此,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课堂的主流模式,其发展态势及存在利弊需要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着重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及问题剖析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内涵及外延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3]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语言传输知识方式的弊端,依据视觉信息媒介对知识接收过程的突出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听觉和视觉同步的信息接收模式,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较为稳定的新型交互式教学模式。然而,依据教育教学中“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于教学活动的基本作用需要谨慎思考。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体现其“锦上添花”的补充机制,而非“画蛇添足”的消耗机制。因此,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扬长避短以求相得益彰,这成为高校教学效率提升探索中的重要问题。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优势
当前,高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探讨日渐丰富,归结起来,根据网络覆盖范围以及高校教学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分为基于教室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校园网的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 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三种。[4]各模式的基本功能及优点可概述如下:
1.基于教室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的典型形式就是多媒体网络教室,通过视觉、听觉同步教学手段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了知识接收效率,能够同时满足多媒体课件的示范教学、听力教学和语音教学。此外,还可进行单独对话、远程辅导、电子举手、批量传输教学文件及在线作业批改等。
2.基于多媒体校园网的教学典型形式是校园网,是前述模式的扩展和延伸,提供了校内线上学习网络课程、上传课件讲义、在线批改作业、网上辅导与答疑、搜索网络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以及电子书籍等多种“教”与“学”互动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再现教学情境,实现协作互助,拓展教学环境,凸显了网络教学的“高开放性”。
3.基于Internet 的多媒体教学的典型形式是远程教育,是校园网教学交互平台至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此外,还有虚拟教室、虚拟大学、虚拟校园等多种教育平台,在降低时空约束的基础上,还扩大了教育受众面,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三)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丰富的动画及图片资源带来的视觉冲击较大程度弥补了以往“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不足,众多高校纷纷引入各类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然而,发展过程中依然暴露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点:
1.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过程相对割裂,教师教学过程“一言堂”式教学仅仅是由讲授加板书转变为单纯课件展示,教师主体地位下降,学生主动程度并未提升,并且,教学过程情感内涵不丰富,导致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体验性较差。
2.教师队伍中年纪较大的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控能力和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对多媒体教学仅限于形式上的应用,而对关键内容的展示方法与突出效果的表达尤为欠缺,更毋庸提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完善与更新,在多数高校中此种情形较为普遍,因此带来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有其名。
3.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跟风与逐利心理,以及多数高层次高校教学资源的有限开放性导致各大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此外,由于地区间经济差异及高校层次差异也会造成区际和区内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进而导致教育教学条件的马太效应。[5]
二、提升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前述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既有不足,在研读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领域的诸多文献,对所在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高校教学工作经验,笔者提出提升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注重双向交流和情感融入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模式不仅集成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并能极大刺激感官体验的教学优势,同时也能兼顾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的强逻辑推理性和重点突出性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双向问答与讨论互动,同时教师注重情感要素的注入,以此形成视觉与听觉并举,理性与情感并重,形象性与逻辑性兼备的新型教学模式。
1.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以传统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原因在于,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主体,语言学习是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教师是语言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尽管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能够为学习者进行交互式的教学提供最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教师通过传统方式讲授和展示知识体系的逻辑架构以及单纯多媒体课件无法形象具体解释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局限性十分明显,高等数学的课堂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演算、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与此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演算、推理过程中得到提升。如果高等数学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也就失去了演算、推理的机会,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2.增加师生双向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效率。第一,随着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日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量上明显提升,部分教师受制于时间掌控不到位,往往机械地追求内容完整而忽视学生对课堂内容质的吸收,极大压缩甚至取消了课堂交流时间。根据加涅(Gagne)的教育信息加工理论,教学信息通道是一个由传输和反馈形成的闭合回路。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纠正偏差。第二,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师生双向交流之间搭建知识传输的桥梁,且高校教育对象是成人,成人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往往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学以致用。此外,师生双向互动增加还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进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注重情感因素的融入是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今多媒体网络教学下的课堂尽管充满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教师行为及语言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性日益严重,认为丰富的图片及多媒体动画比传统语言描述更具生动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的情感投入相对较差。然而,巴普洛夫指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不仅仅传递信息,而且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也认为,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语音语调会影响到93%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关注与投入,比如,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灵活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能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等,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二)努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究教材,夯实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还应积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新事物新技术搬入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
1.学习多媒体技术,提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操作生疏,课件内容布局与知识点表达不合理等现象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中应避免总菜单、次级菜单及分级菜单层次混乱,避免大篇幅电子文档式的文字课件或只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单一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进课堂,避免多媒体和网页链接错误,按钮失效,课件、网页运行不稳定,超文本链接失败,图片使用不当等技术方面的问题。此外,建议高校教师在课件制作中注意配色方案的选取,重要知识点的凸显与表达,课件整体布局的统一性和逻辑性,这些都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2.强化对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建议对高校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使用学校构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定期完善、更新课件资源,完成学生答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的综合载体功能。此外,提升多媒体课件在整体构思、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积极推动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建议地方管理者积极探索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多媒体网络资源建设的体系化,探寻鼓励高水平、高层次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公开和共享,使得各层次高校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第一,可以缓解地域经济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平衡,使得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可以分享东部高校的前沿知识和教学资源;第二,可以缓解区域内部教育水平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平衡和软硬件资源重复建设,使得一般高校可以分享一流高校的名师、教授的优质课堂;第三,各高校依据自身特色建设特有型多媒体网络资源库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凸显自身专业特色并扩大地区影响力,还能推动高校特色资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以此呼吁地方管理者能够对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其体系化建设进程。
三、结语
针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对网络视频课程和开放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需求,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充实与丰富确实起到积极影响。随之相应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单纯多媒体教学方式暴露的师生互动性不足与情感融入的欠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与多媒体表达方法的生疏,以及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鼓励以传统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并能注重运用师生双向互动和情感因素融入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方法,提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呼吁中央或地方探索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机制,推动体系化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改善教学效果,但不能过度使用,否则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彭新一,陆芳,郑道林.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及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张海彦.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综述及优化模式策略[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3]李祁,孔波,邢翠芳.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9).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网络课程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C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课堂教学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演示性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新选择,其直观、简明、便捷的教学特点深受新时期学生的喜爱。所谓网络课程,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预先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活动。网络的便捷性可以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地了解教学内容,获取教学知识,评估教学的效果,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针对如何解决女性健康的问题,帮助女性进行疾病诊断和常规保健的一门学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提高学生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课堂,通过使用图片、影像、声音、视频等教学资源,能够直观清晰地向学生讲授与护理有关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护理知识,既方便将复杂的护理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又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1 《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网络课堂的内容形式单一
网络课堂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现在的《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堂,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的情景就是将网页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师在镜头前讲授,另一边是讲课内容的文字书稿,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网络课堂的优势。
1.2网络课堂互动交流较少
互动交流不仅是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网络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充分的互动交流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堂的建设却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设立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分工协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方式缺乏连续性和互动性,使得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
1.3网络课堂教学设计不完善
网络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关注设计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堂的学习是否增长了护理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能等,这才是网络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但是,现有的网络课堂设计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及时跟进了解教学的目的是否实现、学生对网络课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工作。
1.4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不足
网络课堂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服务,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但是《妇产科护理学》的网络课堂资源较少,现有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堆叠,没有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简单实用的教学资源,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体系,以致学生即使想通过网络课堂学习也缺乏相关的教学内容、案例以及实践技能操作。
2 《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
2.1丰富《妇产科护理学》的网络教学资源
一方面,组织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根据《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和任务要求,从护理的理论知识、护理的基本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旁征博引、吸收借鉴相关的资料,丰富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类人才,将传统的书本知识转换成图片、影像、声音、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将复杂、难懂的护理技能以直观的影像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提高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2建立情境化的网络课堂教学方式
一方面,网络课堂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就《妇产科护理学》某一方面的知识通过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等方式,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堂的建设可以建立网络虚拟教室,对同时在线学习的学生进行分组,布置问题让他们相互讨论、找出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建立网络答疑系统,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或没有学会的护理技能,通过向教师留言,由专业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师进行答疑,通过互动问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关键词] 网络教学;调查问卷;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34-03
0 引言
北京工业大学网络教学源于2002年9月,并在2007年10月研发启用新版“教育在线”网络教学交互平台,与后续研发的新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课程论坛、博客、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多媒体教室网、教师多媒体培训网等资源网共同构成了网络教学多平台体系,推动了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随着平台和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支持、培训等工作情况通过清晰、准确的数据体现出来,教学技术支持与辅助服务逐步进入到科学、及时的管理层次[1]。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平台中开课课程(组)710门,班级1568个。学生用户26332人,教师用户1209人,助教用户158人。总访问量超过4100万次,日均登录次数1440次。本学期活跃课程(组)131门,班级206个,活跃教师158人,学生5793人,日均访问量近万次,登录次数2160次。“教育在线”访问量很大,面临很大的压力,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促进学习、改善课程,如何深化网络教学及数字资源建设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次问卷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教师应用“教育在线”平台的情况和满意度;了解教师应用平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平台需要完善的功能,如功能、技术、流程;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的规律;形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的措施。
1 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1.2 数据取样
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通过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系统(http:///Questionnaire),并通过学校门户网、教育在线和第五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网站转发问卷信息,还通过群发邮件给“教育在线”教师用户发送了问卷链接。
1.3 数据取样
问卷采用实名调查方式,经5人测试,修正了“表述有偏差”等问题,经过对题量和问题难易度的调整,答卷时间控制在9~13分钟。问卷的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单页面滚动呈现,前言部分阐释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意义。统计结果通过系统生成,答卷人可查看统计结果,并可将其作为研究数据。为防止个人信息泄密,公开的结果过滤了答卷人姓名和邮件等信息。
2 问卷与分析
2.1 问卷内容
“教师问卷”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2题,对问题依次编号为T1、T2、T3、……、T22。问题结合4个维度展开:答卷人基本信息;网络教学的作用;“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题目内容正面表述,并尽量保持维度内的一致性,具体编写情况如下。
维度1:答卷人基本信息。从答卷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院所、学科背景、网络教学经验、邮件方面测查,共9小题,包括单选和填空题,部分示例如表1。
表1 “答卷人基本信息”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以“;”区别各选项,下同)
T5 您的职称(单选) 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
T8 您的网络教学经验值(填空)
维度2:网络教学的作用。从大学课堂教学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学习、来自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需求和压力是否促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案例的分享、网络教学在学校自主学习类课程中的角色方面测查,共4小题,部分示例如表2。
表2 “网络教学的作用”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0 您认为大学课程的教学中
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单选) 是;否;不确定
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
T11 需求量大,来自学生对网络资料的需求和 是;否;不确定
依赖是否会促使您开展网络教学?(单选)
维度3:“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从是否在“教育在线”上开设课程、是否继续使用、是否满意、使用过哪些功能、开展过哪种网络教学形式、“教育在线”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功能和服务上的不足方面进行测查,共7小题,示例如表3。
表3 “教育在线”使用情况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5 如果再开新课,您是否会继续 是;否(请填原因);
使用“教育在线”?(单选) 不一定(请填原因)
T16 您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 满意;基本满意(请填写改进
上满意吗?(单选) 之处);不满意(请填写原因)
T21 您认为“教育在线”在功能和
服务上还有哪些不足?(简答)
维度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从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支持方面调查,共2小题。如T20题为“您觉得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多选)”,选项有:缺少时间;缺少技术;缺少电脑设备;缺乏激励;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担心教学资料外泄;担心网络教学不可控;教师网络教学的工作量评价不清晰;学生获取资料积极性低;其它。T22题为“您认为深入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简答)”。
2.2 结果与分析
1)答卷人基本信息。“教师问卷”共收到有效答卷116份。维度1中T1~T9(第1~9题)的数据统计反映了教师对网络教学关注的基本情况。其中,男、女教师比例为37.07%和62.93%。教师年龄方面,20~30岁的教师占总数的13.79%,30~40岁的占50.86%,40~50岁的占29.31%,50~60岁的占4.31%,60岁以上的占1.7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0~50岁,比例达到80.17%。学历方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5.34%。职称方面,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0.52%,副高级职称的43.1%,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总比例为83.62%,而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4.31%。计算机学院、应用数理学院和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对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更高。具有理工科学科背景的教师占到76.72%。这些数据与“教育在线”教师用户数据统计基本相同,总体而言,年龄在30~50岁、具有博、硕学历、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理工科教师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主力军。
2)网络教学的作用。这部分测查教师是否从思想上认同网络教学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T10测查出97.41%的教师认可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认为“不确定”的占2.59%,没有教师认为不需要网络教学。而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料的需求是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一个促进因素,T11测查出持此观点的教师达95.69%。
T12分享了一个网络教学案例:“教育在线”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BBS访问量120余万次,主题帖1800余帖,教师版主“老汉”退休后仍常回到论坛答疑、发帖,毕业多年的学生也常“回来”答疑和问候,该课程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题有宣传和激励的作用,是多选题。91.38%的教师认同:“老汉”通过论坛答疑方式让更多人受益,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肯定的;78.45%的教师认同:“老汉”对教学的热爱、执着和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有很大触动。75%的教师认同:信息技术不是“点石成金术”,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优秀的网络教学需要技术、设计,更需要经营和坚持。然而也有2.59%的教师认为“老汉”的付出不明智,耽误了“研究”职能。T13探讨网络教学对学校的自主学习类课程所起到的作用,意见并不一致。观点1:自主学习基于学习任务和资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等能力,适合网络教学为主加上少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通过平台课件、练习模块,提供学习任务和资料;通过BBS组织、支持和监控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模块收作业并评价等。持此观点的教师占73.28%。观点2:网络教学只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适宜自主学习类课程。持此观点的教师占23.28%。另有3.45%的教师有其它观点,如不同课程不同对待等。从这个测查结果发现,教师认同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但并不完全认同以网络资源为主、课堂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北京工业大学基于“教育在线”开展的网络教学采取网络辅助课堂的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精品课程、视听课堂等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3)“教育在线”的应用情况。T16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上满意,66.37%的教师对“教育在线”很满意,31.86%的教师基本满意并提出了建议,只有1.77%的教师不满意。T15测查出85.34% 的教师表示将继续或尝试使用“教育在线”,12.93%的教师表示“不一定”,仅有1.72%的教师不会再使用。
T17的多选题测查出教师应用“教育在线”的功能集中在课程通知、课程介绍、大纲、课件、作业和答疑讨论功能,其它如博客、课程自荐等应用很少(课件资料74.31%;课程介绍60.55%;课程通知52.29%;课程作业52.29%;课程大纲49.54%;答疑讨论33.03%;助教管理16.51%;课程自荐11.93%;博客11.01%;帮助文档(word形式)13.76%;快速使用指南(Flash形式)15.6%)。这与T18统计的教师主要开展的网络教学形式的结果是对应的,主要使用课件、作业、论坛、视频等功能,具体统计为:教师主要开展课件模式(教师共享课程资源,便于学生下载)占69.81%;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助教协助教师建设课程资源,并利用课程论坛组织讨论)占38.68%;作业管理模式(教师通过平台发、收、批作业)占37.74%;视频教学模式占23.58%。结合“教育在线”实际运行数据也发现,部分功能模块如“博客”等,已失去存在意义,运维精力应主要投入到教师关注的功能上。
T19的多选题测查出在应用“教育在线”过程中,90.52%的教师认为共享便利了(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实现了课件资料、作业、练习的网络共享);81.03%的教师认为内容拓展了(教师可以整理并课堂上没时间讲的内容、一些习题解答、学科发展信息、资料和资源链接等,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56.9%的教师认为交流深入了(通过论坛整理常见学习问题,避免教师重复回答共性问题,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交流)。
T21的简答题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功能和服务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作业、课件版权保护、浏览器兼容性、推广培训等方面。如课程作业方面的建议:增加打包下载批阅、批阅后能上传批阅文档、增加作业评分后的成绩统计和分组管理、作业能重新和学生能二次上传作业等。这些建议小中见大,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主旨。对这些问题以邮件方式一一回复,问题整理后也在校园网做了解答。
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T20的多选题测查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其中,缺少时间占51.3%;缺乏激励政策占47.83%;网络教学工作量和质量评价还不清晰占44.35%;担心资料外泄,关注版权问题占40.87%,另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表4所示。本题从逆向思维寻找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缺少时间”反映出教师竞争压力大,对花心思搞网络教学难以尽力,教师希望能对这部分工作有所鼓励,并拟出工作量计算方法和系数。版权保护问题一直制约网络教学的开展,实际教师通过转换文档格式(如pdf或swf)或加密方法均可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表4 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统计图
选项 比例
缺少时间 51.3%
缺乏技术 33.04%
缺少电脑设备和好的网络环境 28.7%
缺乏激励因素和政策 47.83%
缺乏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信任 20.87%
担心教学资料外泄,关心版权保护 40.87%
担心失去对学生和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2.17%
网络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师工作量的评价 44.35%
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来自学生的压力 30.43%
其他 1.74%
(下转第42页)
T22的简答题测查出网络教学激励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设定“网络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对考核合格的教师予以奖励;配备助教协助开展网络教学;设置“校级网络教学优秀成果奖”;学校教研项目中增加网络教学类研究项目等。目前,各高校对这部分工作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还不能形成统一,随着网络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也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3 思考和总结
“教育在线”平台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量体裁衣”的原则,随着不断发展,教育在线整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等资源平台,功能得到拓展,基本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2]。教师们也在平台推广应用、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平台整合、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需要总结和完善。
在技术层面,目前平台到了一定的技术服务周期,随着浏览器的升级,平台需要“修补”一些代码,解决浏览器兼容性、编辑器版本等问题。
在设计层面,根据教师需求,部分边缘模块意义不大,可以终止服务。对如作业、论坛、课件等重点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功能,优化网络教学过程。
在应用和推广层面,制作了平台帮助文档、flash主要步骤动画指南、留言板及辅以人工电话辅助,技术支持服务已比较完备。但仍需继续同步整理相关网络教学模式案例,制作宣传介绍电子资料,并辅以小型座谈会、去各学院宣介交流和日常培训等形式,推动和深化网络教学。
研究受样本少、部分样本未使用过“教育在线”的限制,另外问卷也兼有推广宣传目的,因此一些问题和选项设置比较主观,这些都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精确性,本调查结果仅供参考,所做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以“教育在线”日常数据为重要参考得出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一、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二、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三、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四、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大量错综复杂、彼此交织的概念与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公认的较难教授的课程。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点的不断增多,使该课程的教学更添难度。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都致力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探索与尝试更好的适应于该学科发展特点的改革方法。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探讨性建议。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任何具体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之前,都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改革的过程中,任何具体内容应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计算机网络”是各高校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面向的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气、财经、管理等,覆盖面较广。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数理基础,以及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将本科阶段“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互联网络的一般应用;中级层次要求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等重要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具备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基本维护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网络应用能力;高级层次要求具备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思想,对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中小型网络的设计与规划,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保证技术和综合管理知识,具备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其中初级层次无需强大的理论基础,强调基本的应用操作能力,主要针对文科类的专业;中级层次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类;高级层次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注重实践中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达到教学目的,应本着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就我校多年来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动力,习惯于被动接受,这对于理论厚重,实践性又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即便在教授过程中不断加大投入,学生的收益也依然差强人意。二是教师理论讲解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缺乏生动的表述,以及清晰简洁的概括,使得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多半是支离破碎的协议和孤立繁杂的概念原理。三是教师忽视对实践内容的合理安排与充实,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而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程度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理论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中的网络技术联系起来,致使学生只为通过考试,而从心理上不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更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安排,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下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2.1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在课程开始前给学生推荐良好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并可在课程中间,对具有延展性的内容推荐相应的参考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学时限制带来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的习惯,也为了培养学生初级科研能力,建议由教师设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行组成课题小组,每组有1个组长负责,针对所选题目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安排2至3次演讲,提交书面报告。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到本科学生的数理基础及现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较好的联系,并尽可能地兼顾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比如系统集成在企业网中的应用、校园网建设实施方案设计、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安全技术等。范围也可以更广泛一些,适当包括如网络服务的发展历程、网络领域的创新人物介绍、流行的网络管理平台介绍等非具体技术的内容。该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可以获得创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2)重视课堂启发式提问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提出启发性质的问题。教师可以由前述的内容引发新问题。先让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由教师给予指正和总结。或者由教师设计典型问题,给出若干提示,让学生运用当堂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方案。比如在讲解POP协议之前,通过“我们的个人电子邮箱放在哪里合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针对他们的一些回答提出质疑,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思考,而最终的答案恰恰是“需要有一个支持远程收取信件的通信协议”。类似于这样的引导方式往往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启发式的问题不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课件内容要清晰简洁,合理运用图片和动画说明
一堂课的内容通常包含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能包含多个要点,这些要点根据联系性应分页显示,每个页面上较长的叙述性文字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文字描述应具有代表性、概括性。插图对说明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域名解析部分,大段的文字描述无法让学生明确域名系统的工作过程,而包含实物元素的图形实例可以让这一过程变得清晰明朗,而且通过改变图片中的若干元素可以直接形成练习内容。另外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使用静态的图片仍不能很好地表述,则应该制作动画实例。比如滑动窗口的工作过程,制作前首先要找准关键的描述点:接收窗口的运动驱动发送窗口的运动;什么条件触发接收窗口动作;某个时刻发送站点应发送哪些数据帧;接收站点采用不同的确认方式时,发送窗口如何运动等。接下来要设计对所描述过程的表现方式:由于滑动窗口采用循环序号,在有限的区域内使 用可以转动的圆形窗口,表现力会更好。最后要选择良好的动画制作工具将其实现,该工具生成的动画应能方便地嵌入到不同的课件中,这将为以后课件的修改、扩充及再制作提供方便。总之,动画实例的制作应有精心的设计过程,避免做成只包含动态元素但不能说明问题的所谓动画。
(4)举例贴近生活,并重视举例内容的设计
举例对于任何复杂抽象的内容的讲解都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许多知识点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作比喻,如体系结构中服务与服务访问点的概念,可以用银行内部、服务窗口、客户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帮助学生很快地建立概念。又如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概念,可以用在传送带上传送货品的例子来作比喻,使学生对这两个时延的产生位置以及各自的影响要素准确把握。但是这些例子不能拿来就用,一个好的例子除了本身具有近似含义或相似特点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合适的例子给予条件约束,合理地进行编排,使其特点与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吻合,才能具有正确和良好的说明能力。
(5)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于理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本遵循“总说,分说,再总说”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结束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讲解以后,应有意识地阐明该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全局位置,或者该知识点与特定范围内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讨论网络协议时,首先应强调协议是以层次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每次讲解完某个协议时,应说明它与同层次的其他协议是否有关系,它与上下相邻层次中哪个特定协议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某个应用或者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最直接的做法是可以将实验涉及的应用拿来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拓展学习思路。另外,实验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指明与本次实验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作好实验预习。
(6)概念词汇尽量采用英文
这在重点院校中实施情况较好,但是还有许多院校并不重视这一点,包括笔者的学校以往也是如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含了大量术语及缩写,同一术语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的中文翻译往往并不一致,对于中文授课环境,课堂讲解中术语使用英文,并适当提示以权威的中文翻译,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概念含义,而且为学生阅读英文资料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许多网络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转化为网络技能,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以下建议旨在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学时,正确引导学生,改善实验条件,以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内容,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1)注重实验设计
应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当前条件,设计实验内容,分配实验学时,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实验应尽可能包括验证、应用、设计、综合多个类别,内容应覆盖线缆制作,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配置,以及网络编程等多个方面。片面的实验安排无法使学生真正锻炼实践能力,对理论教学的帮助也将很小。实验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环节,实验内容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变及时完善和更新。
(2)安排课外实验学时
全面合理的实验内容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学时来完成,通常情况下,为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安排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许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完成实验的质量缩减了实验内容,如此一来,只能使学生错失锻炼能力的良机,有悖于教学目的。所以可考虑适当调整学时安排,或者添加课外实验学时,如网络编程部分,与其他网络实验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可在单机环境下调试完成,所以可以安排在课外实验学时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3)重视实验预习
计算机网络实验过程中,以往有学生照搬实验指导书的实例内容,出现的问题有:发生错误或者产生与书上不同的结果时不会分析;脱离指导书,面对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有二:缺少实验预习环节;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并不理解实验内容,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给予实验足够重视,开展实验之前,应提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及要点;接下来应督促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应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必要时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实验课上教师要分阶段反复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流动辅导。此外,在实验中应提出实际问题或给出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在验证了书本的实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作为实验成绩。
(4)利用模拟软件
由于计算机网络实验依赖于网络环境,一组学生一次实验可能涉及多个设备的使用,如果实验室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验设计内容的需求,就会给部分实验的开展造成困难。可以考虑使用模拟软件,如用专业的虚拟机软件VMWare来模拟一台或多台微机,完成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络服务的配置与访问等实验。利用网络设备模拟器软件如Cisco实验模拟器来模拟真实的交换机、路由器,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连通测试等实验。当然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体化的网络实验模拟系统,开展更多样、更细化的实验项目。使用模拟软件可以降低实验成本,以及实验实施的复杂度。对于实验室硬件条件欠缺,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过多等情况,使用模拟软件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5)划分实验内容
考虑到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能力差异,应为实验内容划分难易梯度,规定基本实验内容和选作实验内容。
远程英语教学是多媒体及网络发展时代下的产物。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音频和视频(直播或录像)及包括实时或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作为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远程英语教学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主体,提倡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实效,但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下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特点,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二、远程英语教学模式特点
远程英语教学有很多优点。就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学习者而言,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学习者投入最少的花费,在灵活安排个人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甚至可以实现终身学习。
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知识与技能,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学习。而远程英语教学有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比如在线学习模块、强化技能模块、课程练习模块等,并有文字阅读、语音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输入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简单来讲,远程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是指通过收集不同多样的学习资源并运用它们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下,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实现意义建构的主要依赖和基础,这相应提高了对远程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身处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唾手可得,但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选取最符合学生特征和水平的教学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同时能在处理资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远程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应及时更新信息、文件和观点,以确保学习资源的有效性。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远程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角色,从课堂控制者和教学信息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参与者和学生的帮助者,教学方式也由以前的课堂传授转换为网络论坛、电子邮件、qq、微博以及虚拟学习社区等交流模式。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还必须学会在各种学习资源中迅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料,消化吸收以实现有效学习。
3.教学相长的交互式学习模式。远程英语教学通过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不仅促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学习规划,增强其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者、教师与学习者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沟通与交互学习。通过各类模块的学习和辅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而参与教学的教师则能通过网络传输更快地获取学生的信息和评价,再给出相应的回复和帮助。对学习者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其边学习边操练边巩固,最终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教师,诸如在网络提交问题这个环节里,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和其他教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步骤,修正教学方案。
三、关于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改进的几点建议
尽管远程英语教学已是现代社会英语学习的主要趋势,并已取得一些成就,但实践证明,由于学习者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对分离的教学特征,远程教学还有待改进。以下笔者将以远程英语教学模式特征分析为基础,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完善英语教学设备,加强计算机信息与技术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安全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实现远程英语学习。这不仅要求实行远程英语教学的学校需要具备专业的网络设备条件,还要鼓励和支持参与教师和学生了解网络教学,并坚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首先,教师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主讲教师一定要懂得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课堂更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其次,我国大部分参与远程教学的学生由于身处偏远地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为了全面开展远程英语教学,学校必须大力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只有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远程英语教学的优势。
2.提倡个性化、多样化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远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因此,首先应以学习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为了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不仅需要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体现出多样化。即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以此为依据给出必要的个性化提醒和建议,使学习者在得到情感关怀的同时,乐意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不能仅依据书本来设置教学活动,而应随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如加入流行的英语词汇,提供一些热门图片、flash或者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不熟悉,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用中式思维解决英语问题的情况,因此,远程英语教师应考虑将英语文化背景信息的介绍融入到教学中去,通过可理解性输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语。
3.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建立学习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学习者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目前最为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听语音、看视频等不同方式的任务完成,及时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而教师则通过反馈给出相应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清理英语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可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来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任务完成的质量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之一。除任务考核之外,模拟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必须明确的是,在远程英语教学环境下,这种学习评价体系应贯穿始终,以便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摘要:近年来,由于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验的相对不足,致使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林立、质量难保、社会信誉下降。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才会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社会上的需求、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