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9 15:1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师合作协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教师):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_________家教服务坚持以诚信为本,坚持与老师长期合作,互相信任的原则。现就有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简历、证件真实、有效,第一次授课应向家长出示有关证件。
二、甲方有权利对乙方的资料进行编辑,并将乙方的简历、相片及相关证书在甲方网站,如乙方不希望将个人资料,可向甲方特别说明。
三、乙方的资料在甲方网站免费登记,乙方授课后,甲方每节课收取服务费20%。
四、甲方承诺
乙方每一节课不低于:_________ 元(包括甲方服务费20%),每次授课为_________小时(_________节课)。
五、费用支付
(一)乙方费用:甲方或家长支付,通常以月结方式;(如家长直接支付给老师须经甲方同意)
(二)甲方费用:乙方必须在每月10日之前将家教服务费汇到甲方账号并电话或短信通知。 开户行: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 _________银行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银行帐号:_________
六、双方义务
(一)甲方
1、应准确通知乙方上课地点、时间、家长联系方式,孩子目前学习情况;
2、如有家长拖欠或拒绝向乙方支付工资,甲方须负责解决。
(二)乙方
1、上课前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不得随意改变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如有特殊情况,上课时间改变乙方要提前_________小时通知家长;
2、乙方定期给家长提供教学计划和通报教学效果,甲方也将每季度不定期对用户进行家访。
3、每月上课应做好记录,如实向甲方汇报,甲方有绝对权利查询乙方的上课质量、次数等。
七、如家长对乙方的上课质量不满意,甲方可更换其他老师,费用按实际次数结算。如家长要求停止授课,或授课时间结束,乙方必须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通知甲方。
八、违约责任
如发现乙方提供虚假证件或虚报、假报上课次数,甲方将立即取消乙方家教资格,扣除当月授课工资,并将乙方列入不诚信老师名单在网网站首页公布_________个月(包括相片)。
九 、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作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十、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有效期限为_________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 方(盖章):_________ 乙 方( 签字 ):_________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写作教学 技能 策略
写作技能是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而通过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出规范的、可交际的英文。而很多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还不尽如人意,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中采取“学生练习+阅读范文”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指导,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地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方法论对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和深刻的现实启示。
一、摈弃“盘问”式教学、“命令”式写作
英语写作教学中长期的命题作文式写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视角被固定,思维想象力被束缚,这样进行写作只会使学生感到毫无兴趣,敷衍了事,当然也不会考虑用什么词语,用什么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通篇作文下来言之无物,词句贫乏,写作能力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提高。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行动”、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会得到解放,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写作的技巧,追求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从而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在完成“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的写作教学时,笔者给学生几个问题:“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world”“environment problems”“how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happen”“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主动地查阅资料,写作短文,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而且有的学生考虑的问题不止这些,所写短文内容更为丰富,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示范
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亲自写作范文。教师往往是拿出教辅资料上撰写好的范文让学生阅读、模仿,而很少动手写作范文。陶行知先生指出“以教人者教己”“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可见为了教好学生,教师应当亲自做。一个写作题目教师只有亲自动手去写才能了解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句式,学生应该怎样组织段落,怎样遣词造句,否则教学就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三、丰富课外教学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性经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只有进行更多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除了立足课堂之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写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是很方便的,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自己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写成短文通过e-mail反馈给教师,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培养写作能力,又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做到教学相长。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已收到学生的多篇习作,内容关于人物、环保、体育、文学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佳作。
总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以“做”为中心,将教和学建立在做的基础上,要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写作”,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英语交际乐趣。这样,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必将使教、学、做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学生的写作技能、英语运用水平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周毅先.“‘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J].学科教育.2001.(5).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办学项目: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双方合作办学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甲方权利义务:
一、负责提供培训教材,并负责为合格学员办理相关证书,认证手续费、证书工本费由乙方负责。
二、负责对联合办学单位的招生、教学负责人及师资进行指导。
三、负责审核乙方的办学资格、条件、管理、考试等事项,如发现乙方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违反双方约定、提供不实资料等行为之一或不适应合作项目办学条件的,甲方有权单方面提前终止合作协议,后果由乙方承担。
四、对乙方的考试进行监督。
五、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
六、甲方负责学员的就业安排工作。
乙方权利义务:
一、负责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办学项目的报批手续,做到依法办学。
二、负责承担办学活动中发生的全部税金并负责向当地税务部门交纳。
三、负责办学所需的设备、场地、人员、师资、资金等,实行自主办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四、负责在当地聘请教学人员,将教师资料按要求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其授课资格。
五、负责当地的招生、教学、日常管理等培训班全部事务。
六、乙方应按甲方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如因特殊原因须调整收费的,应提前与甲方协商,并获得甲方批准后方能执行。
七、乙方所有广告、信息、招生简章的文本,须经甲方确认后方可。
八、合作期限内,联合办学方不得与其他办学机构再签订类似或专业相近的协议、合同。
九、甲乙双方各自独立承担民事及法律责任,相互之间无产权关系。
费用及结算方法:
一、协议签署当日,乙方应向甲方交纳培训指导费_________元整。乙方向甲方交纳_________%管理费及_________%的就业安置费。
二、培训班开班前两天内,乙方应将学员报名表装订成册报甲方注册,并按甲方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三、甲方到乙方开展工作或办理相关事务,所发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由甲方承担。
四、甲方负责为乙方考试合格的学员办理有关单位的证书,相应的认证手续费和证书工本费由乙方负责向甲方支付,该费用乙方可向学员另行收取。
五、乙方如在开班前向甲方提前申领教材,应按规定价格支付教材资料费。
协议书的生效
一、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二、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期满自行作废。乙方如需继续合作须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书面续约申请,经甲方核准后双方另立协议。
甲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一条 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 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开放公平。各方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
(三)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优势集成与互补。
(四)依法行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依法行政原则,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第三条 合作要求
(一)各方应主动创造合作条件,落实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协商解决相互关联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提升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第四条 合作内容
(一)政策研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调研及学术交流与合作,实时研究政府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战略性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渠道和措施,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二)宣传与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等方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培养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人才,提高区域知识产权意识。
(三)中介与信息服务。消除地区障碍,加强规范和管理,统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标准和从业纪律,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及服务质量;加强中介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中介市场规范和繁荣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众服务领域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信息服务和公众信息利用水平。
(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定期交流与考察学习机制,及时交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成功经验,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区域技术创新水平。
(五)知识产权保护。九省(区)间打破地方保护,加强区域内知识产权执法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统一、有效、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秩序,整体提高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六)专利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建立区域专利技术转移促进机制,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及区域间的合作与转移,充分发展各方的产业优势,促进产业优势互补,构建区域产业发展链条,提高泛珠三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条 合作机制
为保证有效开展合作,各方同意建立以下合作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议成员由协议各方省(区)级知识产权协调机构及相关专利、商标、版权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研究决定合作重大事宜,必要时可召开临时联席会议。会议由协议各方轮流召集和主持,每届会议确定下届会议的主办方、时间和地点。会议设会议主席,由当年主持会议的省(区)知识产权负责人担任。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各省(区)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联络、沟通和协调工作。联络员应加强跟踪、落实和情况反馈,畅通各成员单位信息交流渠道,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建立专题工作小组制度。根据每年联席会议确定的合作项目,成立相应的专题工作小组,开展具体的专项合作工作。专题工作小组成员由协议各方指定,对具体合作项目及相关事宜制订合作计划,提出工作措施,落实合作事项,并定期向联席会议报告合作项目落实情况。
第六条 联席会议视合作情况,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可对本协议进行修订。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九份,签署各方各执一份,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广州签署,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开发途径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输入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传授知识,还需特别重视学生的输出过程,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及如何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及表达力等方面能力。
一、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代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不仅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质量,导致初中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升。以下分析了当代初中生写作主体意识缺乏的具体原因。
(一)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禁锢。
作文教学中,学生本是写作主体,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应试教育,学生长期被禁锢在学校和家庭中,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导致学生阅历和见识较浅。在应试教育下,“读书”充斥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致使学生无法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沟通与交流,无法品味和体会生活的真实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大部分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和社会,而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使得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会由于应试教育的禁锢而无法展开,由此造成写作中主体意识的缺乏。
(二)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束缚。
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学工具,是被教科书、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料掌控和束缚着的傀儡,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没有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往往只从应试教育目的出发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内在审美情趣进行塑造,因而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不得不跟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造成在写作中缺乏主体意识。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告诫学生,要想保证中高考作文得分,绝对不能标新立异,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写“保险”作文。学生在教师这种保险思想意识的灌输下,写作中往往也就是按部就班,因而造成学生在写作中主体意识缺失。
(三)评价机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作文教学中,教师有一套固定的评价机制,而这套机制也是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较为陈旧老套,因此对学生缺乏客观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影响下,不能体验成功的欢乐与喜悦,造成写作中自信心严重缺失,也就影响了主体意识的发挥。由于作文的评价大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上,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作文评价,而教师往往采取的评价方式是指责多而表扬少,因而学生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遭受严重打击,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二、初中生确立写作主体意识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期,因为该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正处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教师需对初中生进行塑造,培养其主体意识、积极健康的思维与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课内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前,我国开始积极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它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献给母亲的歌”时,教师可单独安排一节课进行朗诵比赛。首先,布置1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自行写一段与母亲相关的朗诵词。其次,每组挑选1―2名学生上进行朗诵比赛。再次,比赛结束后,由老师和每组的小组长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给出评价意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学生的思维有效得到开发,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而且课堂氛围得到有效保障。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赏识学生。
初中生的好胜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对其十分敏感,因而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其他内容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某一单元作文教学后,学生特别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评价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随意修改。同时,在学生作文中强加自己的意愿,对学生作文进行一味批评,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积极反馈。学生费尽心力创作的作文被教师修改得体无完肤,学生在这种挫败感的影响下,完全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写评语时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信心,使学生逐渐在写作中发挥主体意识。
(三)体验生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内涵。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文,必须收集丰富、优秀的素材。素材支撑着整个作文的框架和体系,几乎每篇作文都有所涉及。学生通过学习生活收集的素材十分有限,还需通过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对素材进行收集。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只需对素材进行整合,再在具体作文中使用恰当素材。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学生自行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与观察周边事物,也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目光聚焦于集万千变化于一身的社会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第一次?摇?摇 ?摇?摇》作文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进行作文写作,比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能够体验的,因而生活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写作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性。
写作目的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对写作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写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都能当上作家,而在于通过写作过程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能够在社会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授写作的目的和缘由。由此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与思考,留意生活的点滴,才能使初中生更积极地投入写作,学习写作技能,进而在写作中发挥主体意识,自觉进行写作。
(五)与学生共同命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自身经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教师主要是从自身立场出发,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因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可让学生参与命题,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掌握命题权。在命题方式上,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协商,使命题结果达成一致。共同命题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命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参与命题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类型,从而写出自己擅长的文章。通过长期命题训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写作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然而在我国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写作中的主体意识被严重禁锢和阻碍,写作水平与能力较为低下。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和训练,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写作教学目的,在写作中自觉挖掘主体意识,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夏琴.让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艳丽花朵绽放在作文教学的枝头――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整合微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153-156.
[2]周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7-18.
[3]李春丽.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刍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2):90-93.
[4]朱艳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强化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J].求知导刊,2014(07):111-112.
【关键词】数学广角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呈现出来"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因此,教材增设了"数学广角",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这些逻辑性强,抽象度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易理解。由此,如何让小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在具体事例中,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和作法。
一、 潜心研读文本,把准数学专业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之后就带有了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分析"数学广角"的内容,不难发现,它涉及的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出现在教材文本中,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学习经验,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根据教材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教学内容的实质,搞清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在各种实际问题中体现,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还必须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教学目标,避免偏离。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2,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位老师将此节课题改为"有趣的换",这样命题不能体现本节内容的核心和本质的数学专业知识。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替,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它是代数思想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作准备。而单纯从"趣"字入手,学生的认识角度就缺乏了数学知识上本质的内容。
同册同单元例1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有的老师将此节课题定为"重叠问题",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重叠现象来引出新课。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折叠床,折叠椅,而这些是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这位老师没有理解集合和交集的含义。在数学中,集合(也简称集)是指某一类事物组成的整体。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而生活中重叠现象(或称之为某件物品的折叠部分)并不属于集合与交集的范畴。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的例举,反应了教师对教材文本中所隐含的数学专业知识没有理解到位,导致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偏离,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数学思想和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在同伴及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即在一定的情境中由学生自主地调度各自己有的知识、经验、方法,与新知相互作用,建构新知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能使全体学生都能有差异地得到发展
所以教学新知前,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唤起、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一是使学生学习新知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二是在解决新的问题时,可以受到以前认知的某些类似事物和知识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片断一: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
师:请两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帮老师给发学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俩发放学具的过程和结果,你会有什么想法。
一位学生自己拿着学具,一组一组地发;另一位学生请各组组长来领学具。结果第一位学生的学具才发了一半,第二位学生已将学具全部发完。
课前教师通过设计发学具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发放学具方法的不同,所用时间差别很大,即问题解决策略不同,效果就不同。同时为即将学习的优化思想,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埋下伏笔。
三、小组活动,体验升华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结论形成过程中,往往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设计大量的现实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存在和运用,促使数学知识在不断内化中升华。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和例2,都是以为家人烙饼、为客人沏茶的生活事例,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和"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问题,如何达到"尽快"是本节研讨的核心和关键。在关键之处,教师设计了两次实践活动。
片断二: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1。
师:小明的爸爸马上就要下班了,可妈妈还没有烙好饼,同学们能不能帮小明的妈妈安排一下,她怎样才能尽快烙完三张饼?
次 数1号饼2号饼3号饼需要几分钟师:下面咱们通过小组合作来设计烙饼方案,请看活动要求。(略)
师:请组长拿出一号学具袋里的学具锅,学具饼和烙饼操作过程记录表。开始。……
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烙饼方案共需要12分钟。……
生2:我们组的方案共需要18分钟。……
生3:我们组设计的烙饼方案共需要9分钟。……
师:同样烙3张饼,为什么所用时间却不同呢?
生:锅里始终是两张饼在烙,能节省时间。
师:哦!你可真会观察,发现了锅里始终是两张饼在烙时,用时最少。
请用时最短的组来演示他们的烙饼过程和设计方案(生演示时强调锅里每次都是两张饼)。
在这些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下。学生看到烙饼时要想用时最短,锅里始终是两张饼,深刻体会节省空间即时节省时间。
片断三: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2。
(课件出示情景图,使学生知道妈妈让小明帮着做什么事。)
师:小明沏茶需要做这么多事,可怎样才能尽快让李阿姨喝上茶呢?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小明设计沏茶工序。
活动要求:
1、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将沏茶工序按顺序在桌上摆出来。
3、算一算设计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汇报展示。(将几种不同方案贴在黑板上)
师: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
师:这种方法快在哪?
洗水壶:
1分钟接水:
1分钟烧水:
8分钟沏茶:
1分钟
洗茶杯:
2分钟
找茶叶:
1分钟
师:同时做几件事情,我们也可以节省时间,同学们又应用了"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这种数学思想,老师真佩服你们。
由于沏茶程序中一次呈现出比较多的信息,有的学生不能一下子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但在学具图片的帮助下,学生能逐步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操作中深切感受"同一时间内安排做多种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教师设计两次活动将教材文本中静态的事例转化为动态的操作活动,学生思考着,用学具摆着,讨论着,不亦乐乎!在交流中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过程,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体验着所用方法、策略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不断感悟优化、运筹的思想。教学具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和学生的真切感受,是静态的文本或教师用语言描述所无法达到的。
四、展示思维过程,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着策略方法的选择,不断感悟、体验着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理解呢?教师在引领学生步入有趣事例的解决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分析、比较、梳理,归纳等活动中,通过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片断四: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
学生通过操作演示、比较、讨论,理解了锅里始终是两张饼时,能节省时间。
师:用9分钟烙完饼的这种方案充分考虑了锅里的空间和饼的张数,合理安排了烙饼的顺序,节省了时间,达到了"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这里花费的时间虽多,但是学生讨论充分,化解了学生对3张饼合理烙法这一难点的理解)
师:请大家讨论交流:烙4张饼,5张饼……9张饼的合理方法,并完成表格。
烙饼的张数所用时间烙饼的张数所用的时间2张6分钟3张9分钟 4张(2、2)12分钟5张(2、3)15分钟 6张(2、2、2)18分钟7张(2、2、3)21分钟 8张(2、2、2、2)24分钟9张(2、2、2、3)27分钟 师:观察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饼的张数是双数时,按2张2张地烙;是单数时,先2张2张地烙,最后剩下的3张一起烙。烙饼的最短时间=烙饼的张数×3。同学们可真能干,做事情时能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让烙饼这件事既省时又省事。
在学生操作、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汇报交流,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借此教师从中一次次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把焦点推向了"整体考虑,合理安排"。学生经历了比较和归纳,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感悟水平,使优化运筹等数学思想扎根与学生心中。
总之,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以"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教学中注重"过程"。也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提升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内心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逐步体验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递进化过程,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无痕",逐渐根植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策略;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同样可以运用到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在过去的教学中以往我们在学生阅读方面是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逻辑能力,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很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相通的,我们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别的学科适合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来运用到英语的教学中。
一、深入课本学习,加强课外阅读的补充
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水平还比较薄弱,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对英语文章进行阅读,不光是书本上的文章,还要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是一种积累,我们不光要读,还要精读,去深入地对文章进行理解,理解课本文章的内在含义,先把课本读精,因为课本上的阅读资料包含的知识非常多,这样在阅读课外资料时对于文章的理解就更透彻,而不是走马观花,就能理解文章的写作逻辑和词汇运用,这就是我们在进行英文写作所需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积累阶段,积累得多,运用得也就多。
二、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其实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不可分开的,就是看如何将这两个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地研究创新,能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得更完善。
三、学生要端正态度,舒缓压力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情景剧和情景朗读的模式,既能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文章进行不断地揣摩,对文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四、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学者的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自身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把更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并且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更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维灌输到教学中,让学生的读与写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误区二: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误区三: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误区四:制作课件即备课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误区五: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多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在听了语文课之后都会说:现在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这应该是给那些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多种信息的融合,而缺少了朗读,这一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点的课堂活动的教师的最中肯的评价。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说过;“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足见古人已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探究精神和团队互助能力的体现。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很快吸引了大批老师进行了尝试,但在轰轰烈烈的实验热潮中,有些老师感到迷惑了: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好。下面举两个课堂的例子:
例1:
师:大家一起看课本21页的材料分析,分小组进行讨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那些基本条件?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4个凑在一起,但各自在看自己的书。
一会儿,开始有声音了,听到一个组长在督促组员说:答案在书本13页倒数第5行,快点划起来,等一下老师要提问。听到另一个组的学生在说:长颈鹿喝水的姿势很难看,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说:脖子那么长伸一伸就可以了。有一些小组4个同学没有任何的交流。
大约3分钟后,老师宣布讨论结束。
例2:
是一个练习课,老师把练习题发下去,学生独立完成。
20分钟后,老师叫学生停止做题。
师:大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题目,现在小组讨论一下这些题目,10分钟后提问。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同学们很紧张。我看到的是这样一片景象,组长一题一题的讲答案是什么,组员紧张的在写,答案对完了,小组活动也结束了。
提问开始,同学们踊跃举手,但大部分只是将答案是什么说出来,老师如果再问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多同学就不会答了。
布鲁门菲尔德(Blumenfeld)在《透视课堂》中说:当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得很糟糕时,学生通常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履行表面的程序上,而不是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上的案例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我们除了花工夫在对学生的分组,明确学生职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上,我想,更主要的是我们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能够把握恰当,这个时机包括什么时候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如何合作,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当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恰当,学生对学习的任务感兴趣和有准备,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很强,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会取得效果。
如何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呢?这是我们老师感到不容易做好的地方。近几年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1、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学生互相帮助的时候:例如,《探究计划生育的意义》的实验,里面涉及到一些计算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计算方面有困难,而这个实验答案的准确性将会影响结论的得出。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数学计算比较好的学生,就能帮助其他的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一起将答案算出来,顺利的完成这个探究实验。面对包含了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及学生容易造成理解、掌握上的屏障的地方,作为教学组织者就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探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学生互动的时候:例如,在阐述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家园知识的时候,我们举了生物圈Ⅱ号的例子,我让学生先独自阅读课本中科学・技术・社会中关于生物圈Ⅱ号的内容,布置了思考题:生物圈Ⅱ号的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完成了独立思考后,我给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以下任务:(1)小组的每个同学讲自己的想法,(2)就自己的想法接受同学的质疑、提问(3)讨论、争辩(4)形成自己组的答案,准备在全班发言。这样的做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促进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讨论和争辩,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能较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3、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提升学生能力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知识呈现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空气质量报告、月经初潮、艾滋病等内容是以网上页面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要鼓励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包括网络媒体的信息等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达成这个目标呢?一般我们是这样做的:布置任务让同学们课前收集信息,上课的时候在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小组展示,然后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同学们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在全班交流。在小组合作展示的时候,同学们不但可听到不同的信息,还知道信息的各种来源;还可通过在小组中参与对信息的整合,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和方法。一个人刚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他的视觉非常有限,不知道该从哪里要获得什么信息,但在与同学们互相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步掌握方法,完善自己的“网络”,进而提升为自己的能力。
4、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学生表达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展示、表露或“外化”已经学到的东西,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因为能在同学面前口若悬河,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对知识也就更充满期待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就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这样的体会。例如:八年级上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以往的做法是一个班选几个同学出来,分别扮演几个角色,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参与了,其他学生的意见没有机会表达,时间长了学生会逐渐失去思考的积极性。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辩论的范围放在了小组内,这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担当一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课堂是这样的一个情形:同学们或感慨激昂、或喋喋不休、或理直气壮、或哑口无言,有慢条斯理的、有指手画脚的、有不停翻书的、有迫不及待的。每一个同学都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都想赢得这场辩论,全班没有一个闲人。既掌握了知识,我想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5、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学生协同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这里所说的“协同”就是让各个小组成员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吸取别人的长处相结合,取长补短、同心协力、积极探究,在团队的努力下一同完成学习任务。(2)这种合作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6、当教学的任务中需要同学相互检查的时候:例如在实验操作的时候,一个老师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全部同学掌握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用小组内互相检查的功能。在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同组中一个学生操作,其余3个同学观察并打分,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出现错误的地方。结束后进行轮换,每个学生都要操作一次,组长进行分数的统计上报。老师可以通过分数和组长的汇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同学中比较多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
论文摘要:语言学习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网际交流环境下的合作写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英语文化交流和写作互助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为交流平台进行英语合作写作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计划。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网际交流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掌握网际交流的基本技能和英语的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面对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现在的教学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利用新的资源,通过构建、协作、会话来完成,这正是建构主义关于认知与学习的理论观点。
二、网际交流与合作写作的内涵及其实践
(一)网际交流
网际交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际交流以网络为媒介,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因此被看作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出的特殊形式。由于网际交流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所以,一定的英语写作水平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关于英语写作,Raimes提出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主要有:巩固、练习、模仿、交际、学习。Nystrand指出:“书面交际的很明显特征不在文章本身,也不在读者与文章之间的交流,而在于作者与读者进行的交流。”然而,我国许多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主要还是注重语法结构,而非内容,对作文的评判着眼于用词是否妥帖、语法是否正确等。这种现象目前表现得还是很突出,其弊端是:写作成为纯粹的语言作文的练习而不是一种交际活动,也不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英语写作教学,导致了中国大学生不擅长于交际写作。即时的网际交流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它更多地需要准确表达思想内容,还要对环境作出快速反应。
(二)合作写作
合作写作是在“合作构建”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是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应用。“合作构建”是斯皮维(Spivey)通过写作增强学生社会认知、人际交流的重要策略,她强调写作中的合作建构,意在使独立自主与协调互相形成必要的张力。合作是互动的平台和途径,它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交流、传递信息与资源,营造集体的力量,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川苏州大学讲授计算机辅助写作课程的苏晓军教授认为,合作写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英语文化交流和写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利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流技术增进英语写作能力。
笔者在本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写作实践活动,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学生们被要求通过E—mail、BBS、在线交谈、论坛等,同本班同学、其他学校的学生以及国际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主要训练其英语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配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采访、写交流纲要、写文化感受、网上互改、互评等方式相互帮助,在网上实现合作学习。活动的后期,让学生进入专题聊天室,如在YahooChat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从事family&Home,Hobbies&Crafts,School&Education等专题打字或语音讨论,从而达到跨越时空的网络文化交流。然后,要求学生撰写“聊”后感,主要谈不同文化和时空的交流感受。之后,要求学生对“聊天”概要或“聊”后感进行网上互改、互评,最终将合作写作的成果发表在网上或博客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E—mail或面对面地交流,下达任务,提出写作要求并进行指导,评价学生的写作,提出问题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陈述他们的思想、建议,激励学生进一步写作。
在此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不断端正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就英语教材内容和国际、国内时事及价值观、金钱观、幸福观以及学习压力等进行交谈。为了使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在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和合作写作实践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其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建构、去感受英语写作水平快速提高的快乐。
在此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整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这也正是合作写作中的“合作”所在。
三、网际交流与合作写作的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学习必需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最常用的技巧就是提供真实的语境和真实的交流者,网际交流中的英语合作写作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营造了必需的真实“情境”。学生进入这种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会逐渐形成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网际交流和网上发表能帮助营造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能使得写作成为一种交互的、有意义的任务。网际发表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读者,因此,他们有了用外语写作的理由。当他们用外语写作有了真实的目的和真实的读者后,他们的写作就是交流性的。Meloni说:“当写作活动是真实的、交际的,语言才是真实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老师指导下的主题交流中,学生能在网络的“真实”情境中自主构建交流内容、享受真实交际的快乐,同时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学习目标。
(二)增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会话”与“合作”
“会话”与“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元素,是实现学习目的的必要途径和方法。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在合作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决定他们自己的学习节奏,诸如写什么,从什么角度去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他们还积极地参与到有意义写作建构的活动中,如信息搜集、同伴写作互改和网上发表等。学生每周都通过E—mail向老师呈示自己的习作,他们乐于以这种方式告诉老师更多的东西,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寻求更深刻的讨论。为了学生进一步地写作和思考,教师应当在他们的“作品”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可在家里、宿舍里与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探讨问题、互相修改写作内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合作写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调整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只有在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意义建构中去。
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际交流和英语合作写作体现为学生问和师生间的“会话”与“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还学会相互沟通,正确处理分歧,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应用文历来都是“应付世用”的,应用文写作曾经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中学生能写应用文是原则,会写小说是例外。”但事过一个半世纪多,我们现在的状况正好与此相反,如今走上社会不会应用文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可能会写散文、小说,但却不会写应用文,成了“应用文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于教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教的行为中去分析,但如果我们再往前推几步,可能就要从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课程层面去分析考查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为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这种自主性毕竟是在课程标准的限定之内,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离开了课标和教材,教师就不知道“教什么”和“用什么来教”。而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又不是一线教师所能左右的,王荣生教授也曾指出:“认识语文教学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1]从“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的角度去认识义务教育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集团性的问题”,是让日常应用文教学走出迷茫与尴尬的一条科学路径。
一、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规定的模糊性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2]作为一个“依据”,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实施和评价都以此为标准。那么语文课程标准对应用文是怎么规定的呢?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应用文的共3次,都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中,摘录如下:
*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二学段3~4年级)
*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第三学段5~6年级)
*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7~9年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课标有两个值得肯定的方面:
1.重要性。课标对应用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是单独列出,特别是第四学段中,把应用文和“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并列,可见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是十分重视的。
2.层级性。课程标准对日常应用文的训练是从小学中段开始的,从第二学段的“简短的书信、便条”到第三、第四学段“常见的应用文”,从第二学段的“能用”到第三学段的“学写”,到第四学段的“写”。一定程度上遵循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的学习规律。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课标在应用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上存在着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即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㈠日常应用文教学文类的模糊性
除了课标明确列出的“书信”“便条”“读书笔记”三类之外,对于“常见应用文”的理解是模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常见”二字的理解。首先,“应用文”在汉语中是一个固定的概念,特指一类文体,在“应用文”前加“常见”,在逻辑上叫“概念的限定”,概念限定的目的是缩小概念的外延,也就是去除了“不常见”的应用文。课标既然提出了“常见应用文”这个概念,就应该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但是由于课标并没有它进行界定,所以一线教师对此的说法不一,到底什么是“常见应用文”?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应用文文体?一时语焉不详,说法不一。其次,“常见”和“不常见”之间的区分标准是什么?看到多少次才算是“常见”?所以,实在不清楚“常见应用文”具体是哪些应用文?最后,第三学段的“常见应用文”和第四学段的“常见应用文”所包含的具体应用文文类是不是一样?根据我的理解,不同年段有不同的写作主体,那么,不同写作主体“常见”的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应用文具体文类。那么,具体到底不一样在哪里呢?真是一片模糊。
②对“生活需要”的理解。第四学段规定:“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这里前后应该是有关联的,即这些“常见应用文”是来源于“生活需要”的,“根据”一词,指出了“生活需要”对“常见应用文”进行了限定,即“生活需要”决定了“写不写”和“教不教”的起点和归宿,根据“生活需要”来选择内容,同时,教又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这是符合应用文这种文体之本义的。应用文应“生活需要”而产生,并应用于“生活需要”。
明确“生活需要”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关键,但“生活需要”指的是学生现有的“生活需要”,还是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还是兼而有之,理解是模糊的。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生活需要”是否也会有不同,如果有,那么,是否也意味着面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要教的“常见应用文”是不同的?又是一片模糊。
㈡应用文目标层级的模糊性
前面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目标内容的层级性进行了肯定。但我们也发现了课标在目标层级性方面存在的模糊性。比如,第二学段是“简短的书信、便条”,那么,接下来应该有下文,即什么时候要写“复杂的篇幅较长的书信、便条”了?对此,教师是模糊的。又比如第三学段中有“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我们且不说,“读书笔记”是否属于“常见应用文”,这样表述是否恰当。如果是的话,这样的表述在逻辑上是否说得通?单说“学写读书笔记”,既然课标单独列出来,提出要“学写”,那么应该有下文,即什么时候要“学会”。
“对课程内容缺乏内涵的规定与外延的划分的表现,令广大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到底应该做什么。”[3]“结果是任由教师和学生处于朴素状态做自发的尝试,生产着各自‘我以为’的语文教学内容。”[4]课程标准的这些模糊性,都可归结为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规定的模糊性。这些模糊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教材中应用文的选编、课堂教学中应用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考评价中应用文文体的选择,用“无所适从”和“自发的尝试”来形容实在不为过。
这方面美国语文教材就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教材清晰地地列出了劝说类文章的写作过程,用简单的框架图表示如下[3]
按照这样的表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就能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就很有效。
总的来看,前面三个系统编排,缺乏日常应用文方法的指导,作为主体的范文系统又存在着“阅读化”和“人文化”的倾向,整个初中的日常应用文教学缺乏来自教材的方法指导。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凭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不明和随意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必然表现为迷茫与尴尬,直接影响了日常应用文教学的盲目和随意,影响了应用文教学的效果。
三、以2016年中考命题导向反观课程导向问题
课标对应用文教学的规定和教材对应用文选编的问题,使教师对日常应用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陷于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应用文教学?在我们还无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日常应用文教学现状的时候,往往可以从评价我们可以反观教学的问题,追溯问题的源头。作为一线教师,无法回避中考评价,往往把中考评价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风向标。
以2016年各地的中考为例,由于版本的不同,加上教师认识的迷茫,其考查是五花八门,根本理不出一个标准。
⒈考查内容。表现为常见的应用文可以“考什么”的问题。比如2016年嘉兴的中考卷,考查了“租赁协议”,由于这种应用文离学生现有的生活比较远,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很多教师对命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这就关系到“租赁协议”是否属于“常见应用文”,关系到“租赁协议”是否是学生“生活需要”,关系到“租赁协议”要紧扣学生现有的“生活需要”,还是要面向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未来“生活需要”。学生埋怨教师没有教,教师埋怨课标没有告诉他要教,命题者埋怨课标没有告诉他可以考什么。总之,都是无奈、无辜,而这些无奈和无辜都是由课标的模糊性所带来的,一片片的模糊导致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应用文教学内容的尴尬。
这里我们可以继续深入一下,纵观2016年各地的中考应用文试题,在“考什么”上表现为:一是“考与不考”的尴尬。江西省南昌市从2014年开始在考试说明中就明确指出,不再考查应用文。还有一些地区虽然没有在考试说明中指出,但试卷中也没有出现应用文,实际上就是觉得没必要考,比如,天津、长春、广西河池、河南、无锡市等,大多数地方都以语言运用题或综合性学习中的语言表达题代替了常见应用文的考查。个别地区虽然M行了考查,但明确指出,格式不做要求,其实也等于没考,因为应用文的格式是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约定俗成的,是应更好地交际而存在的,去掉了格式,等于消解了应用文这种文体。当然,还有一些不多的地区还是考查了日常应用文。总之,“考与不考”实在是个问题。二是“考什么”的问题。比如前面嘉兴卷的“租赁协议”要不要考?简单的通知、请假条还要不要考?中考的“常见应用文”可以考哪些?
2.考查难易度。表现为常见的应用文可以“考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从2016年全国应用文考查的情况来看,同样是考查通知这一应用文,浙江杭州卷考的是根据对话提取信息写通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是通知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考查的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写通知,我们要思考的是,三个地区的考查显然是有难度差异的,齐齐哈尔最简单,宁夏较简单,杭州有一定难度。除了地区差异的因素之外,命题者是否考虑了年段的差异,“通知”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是属于“小学”的“常见应用文”,还是“初中”的“常见应用文”?这里考查的是“初中”的“通知”写作,还是“小学”的“通知”写作?在此,我们无意批评齐齐哈尔和宁夏的“通知”考查,可能有地区差异的因素,但是,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在很多小学的练习和考试中看到,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题目是小学的还是初中的?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应用文考查的无序、无标准,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无所适从。
“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模糊和随意,说到底是教学的问题,再说到底更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问题,其源头问题属于课程层面的标准和教材。
四、走出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尴尬的建议
1.对课程标准相关条目的修订。
在课程标准方面必须对概念进一步明晰化和具体化,摒弃标准的模糊性。对“日常应用文”做出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对“生活需要”做出界定,对什么时候教什么日常应用文和教到什么程度都有一个具体明晰的规定。“把各年级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化、细致化,使之更加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具有可控制、可测量的特点。”[3]
王爱娣老师在《美国语文教育》指出:“借助课程标准要解决的只是学生学什么,做什么的实质性问题。……课程标准解决了语文教育‘教什么’、‘学什么’两个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问题。”[3]而我们的课程标准在应用文教学方面的条目未能准确地回答“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美国的课程标准都有“具体的内容标准,条分缕析,而且标准细则是以年级为单位陈述的,每个年级教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教师可以对照这些标准,灵活地选择和处理课堂教学内容。”[3]具体到应用文,小学3年级开始进行劝说类文章的写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接触研究报告,这种写作训练一直贯穿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中,直至高中毕业。具体每一个年级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有明晰的规定,教师教的明白,学生学得明白,与之相应的评价也是如此。
“‘内容标准’缺失,语文课程内容很容易变成一个可以随便放什么东西的‘空篮筐’。从理论上讲,这为教师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实际上则把选择与确定‘教什么’‘学什么’的责任,转嫁给了一线的语文教师。”[5]因此,对课程标准中应用文相关条目的明晰化和具体化,这是让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2.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编写教材。
由于课标的这些模糊性,造成了教材编者的无所适从,在应用文编选方面就显得很随意,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物化,编者努力要做到的只是课程内容的教材化,标准不明,教材必然高度自由化随意化。因此,一旦课标进一步明晰化和具体化之后,我们的教材编者就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选日常应用文,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的教材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凭借,发挥它的主力军作用。
张华教授指出:“教材总是方法化了的教材。”[6]“一门科学的教材总是有组织的,这个事实说明,这种材料已经经过理性的学科化,它已经方法化了”。“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以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7]针对教材教学化不够,教材编者需要认真研究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方法,努力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3.集中各方力量的一体化建设。
其,在日常应用文方面,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选问题,其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张明雪老师在研究了我国历年20份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后指出:“只有8份就初中语文教科书应用文的编写提出了比较粗略的要求和规范,由此可见国家编写初中语文教科书应用文的意识并不明确。”[8]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设科学合理明晰的日常应用文标准和教材显得任重道远!
这就不能单枪匹马,不能自说自话,不能闭门造车,要集各方力量。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应该如何编排应用文?每个学年学习哪些应用文?这些应用文是否都是学生“生活需要”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历年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一方力量就能行的,因为问题的产生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集合课程标准研制者、教材编者、应用文研究专家、一线教师各方面的力量,大家群策群力,从日常应用文教学的标准的研究制定,到对教材的编写合理科学的定位,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施,进行一体化建设,保证课标规定在与教材编者、一线教师之间的传递过程中不打折扣,真正让日常应用文教学走出尴尬的境地。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7-318.
[2]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人民教育[J].2001(1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3]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117.
[4]李金云.论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
[5]王荣生.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9):.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3.
关键词: 机械专业 课程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能力本位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和以实验室、实训车间为中心。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构成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中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一矛盾,设立专门化方向,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前培训。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我校机械机电专业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线路》、《金属材料》和《液压与气压》等学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整个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具体措施如: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在原机械制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内容,融入公差与配合部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融为一体;《机械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包含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内容,将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培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初步知识和基本能力;《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器控制PLC等内容,《液压与气压》包含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内容,将《电工基础》与《液压与气压》整合教学,使机械中常用的电、液、气控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培养机械控制方面初步知识和能力。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管理
为了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必须对实施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等。必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课程已经基本脱离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联系企业实际,如何将企业生产工艺转化为学校课程,目前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学校要因地制宜编写适应本校需求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必须建立适合课程的完善的教学评价,考核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模拟测试、项目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交流、直接观察、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和能力,减少纯理论性试卷考试。
结语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变目前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职业技能的考证率,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在职业技能课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的益处,从而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刁亮琦.谈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J].成功(教育),2011,(09).
1 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的错误,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语法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学生们在学习汉语之前,毕竟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母语汉语,所以他们汉语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他们用英语写作的时候,尤其在学习英语的初期,用汉语的思维,措辞和造句子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得到教师理解的。要让学生明确的指导两种语言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这方面的区别,学生们才可能避免一些母语负迁移所引起的错误,例如前文所出现的句号连接的流水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误用,如何恰当适度的使用被动语态。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写作习惯,英文的语篇模式就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每一个段落都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汉语的语篇习惯就是“兜圈子”,但是所阐述的是一个中心思想。所以教师在平时平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善于积累典型的错误,也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正面的讨论,让学生们记住很多典型的错误,从而进一步了解英汉之间的差别。
2 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培养英语语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语言的输入主要来自于英语课堂,参加外语角或者接触外籍教师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以各种形式来增加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英语语感。写作和听、说、读是密不可分的,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精读泛读的习惯,精读让学生可以对背诵一些经典的范文,对文章中的措辞,句式,和表达习惯要精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必要的话要背诵,让学生们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背诵一些段落或者是句型,自己背诵或者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背诵,然后在一起交流体会,以增加语言的输入并有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做个细心地人,不断发现更好的适合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好方法。
3 加大语篇教学,综合提高能力
语篇教学是一门综合的教学课程,它将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和篇章分析综合为一听,使零散的语音规则、词汇规则和语法规则在一个具体的语篇中得到最有机的结合。使学习者能借助各种具体生动地语言材料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思,掌握词汇的固定搭配,词性的使用和变化等等。同事,教师还可以结合语篇内容,给学生们讲解一些与文章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社会行为习俗和习惯,思维方式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篇布局特点,了解语篇模式,是“开门见山”,还是在“兜圈子”,让学生们真正体会英语语言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平交易工作,我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喜忧参半”。欣喜的是通过全市公交战线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在办案方面,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案件总数达到__件,“硬指标”实现了“双过半”;在维权方面,今年3.15活动在往年基础上突出了新意,扩大了影响,12315指挥中心职能进一步理顺,为下一步建设12315综合指挥平台奠定了基础,同时整合了工商、消协的职能,消协组织进村组打开了局面,完善了农村维权网络。应该说我们的执法力度是大的,执法行为是较规范的,维权是富有成效的,我们公平交易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体干部是付出艰辛的。但是,我们查办的一些案件,是不是都符合“三轻三重”、“三先三后”、“四宽四严”的执法原则和要求呢?是不是都是无暇疵的铁案呢?这里透露一个信息:前不久,在市政府党组制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中有一条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督促四个单位(这里面就包括我们工商局)抓好执法宗旨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以不断优化我市经济投资环境。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认真正确对待。这个信息同时还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工商部门执法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系统内一些执法行为没有和市局提出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谐__”的要求结合起来,说明了在一部分执法机构,还存在数字论的现象。一句话概括,都叫不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如何通过合理、合法、有效的市场监管,协调市场上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构筑和谐的市场秩序。这是新形势下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我想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抓住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机制,才能始终保持行政执法的生机与活力。
__局长将要讲很重要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确立“遵立法宗旨,创和谐监管”的执法理念,切实端正执法的指导思想
我们这里所说的“遵立法宗旨,创和谐监管”,就是工商行政管理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采取合法、积极、适当的行为方式,通过执法监管不断构筑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关系的和谐、行政机关与消费者关系的和谐、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消费者与市场主体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市场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监管呢?我想主要树立以下几个理念。
一是遵立法宗旨,依法监管的理念。因为良好秩序的规范和标准集中体现于法律规定,“和谐”的要求便蕴含在法律内容当中。因此,市场经济监管只有按照立法的目的,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手段展开,才能使监管行为本身得到规范和约束,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管机关与市场主体、监管机关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其他关系的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经济社会不仅不会因监管而朝和谐的方向迈进,反而会对社会和谐产生不良影响。和谐监管要求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一步树立法治观念,特别是法律授“权”的理念,遵循立法目的,依照法律程序,以法律允许的方式积极监管,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二是尊重民意、民主监管的理念。民主监管包括监管依据的民主和监管行为的民主。监管依据的民主要求监管机关在制定相关监管规定(如起草法规,制定规章、监管具体办法)时,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各方利益代表的参与。监管行为的民主具体到工商机关,首先就要充分听取大企业、大集团的意见,也要听取私企、个体户等的意见;不仅要听取单位消费者的意见,也要听取个体消费者的意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12315执法平台作用,建立经济社会舆论(也就是消费者申诉、对各类违法行为举报)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执法信息收集、分析和反应机制。这是把握民意,确立重点的前提,而具体监管行为就要反映民意,并受经济社会上各种利益主体的监督,民主参与的广泛性、持久性和对监管人员行为的影响力是相当重要的。
三是公正公平,平衡监管的理念。工商机关要通过监管行为构筑经济社会的和谐,就要平衡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创造行政机关公正执法,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经营主体权益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平衡;要通过监管明确和维护既有的利益平衡,并把失衡利益恢复到平衡状态。具体而言,既要有强制的刚性监管,又要有协调的柔性监管;既要有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性监管,又要有对应提倡行为的激励监管;既要有经济处罚等物质监管,又要有如评选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这样的精神监管。
四是刚柔相济,人本监管的理念。古人云:和者,不刚不柔也。和谐本身就是体现出刚性与柔性的完美结合。监管具有强制性。在不影响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体谅、理解市场主体、消费者,尊重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尊重具体经办人的权利,营造工商行政管理亲民氛围,表现出市场监管“柔”的一面,既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有利于刚性监管的贯彻落实。
总之,和谐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规范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需要,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然,和谐监管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在我们的具体执法工作中予以落实。市局每次研究案件,伦才局长和我总是要问办案机构几个问题:当事人的行为有什么危害后果?当事人有什么从重和减轻、从轻情节?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普遍性?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不合法的范畴?问这些问题既是便于全面了解案情,作出既合法又合理的决定,又更多的在有意引导办案机构树立和谐监管的理念。包括市局制定的集中办案规程中设定了对特定主体实施检查前要向市局 报告的规定,这也是具体体现了服务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监管的执法理念。在座的各位都是办案单位和办案机构的领导,你们尤其是公平交易的局长、科长们要带头树立和谐监管的新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具体办案人员的教育。千万不能一天到晚只盯着报表上的罚没数字和进度百分比,那样对单位、对个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有的同志要说“现在的执法环境不好、干涉太多、风险太大,而目标任务考核压力又重”。我看持这种认识的同志可能不在少数。尽管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如目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与我们“吃饭”问题还存在一些矛盾;工商部门在各级媒体上经常因违规执法、收费被曝光;暴力抗法事件在__也时有发生;上级部门和一些政府部门出面为案件当事人协调、检察机关加大监督力度,要求我们移送一些案件。但是在实事求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要辩证地来看待问题:环境不好我们能不能紧紧抓住政府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查办一些危害性大的案件?能不能在对涉及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案件查办过程中提前地、主动地向地方政府报告,寻求到支持?能不能主动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多走动、多沟通、多协调,换来他们的充分理解与密切配合?能不能优化地方名优企业打假维权网络建设,更多地发挥企业对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掌握更精确的优势,从而查办一些侵犯商标注册权和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类案件?我们要在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上多发挥主动性,“协调也是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和谐的执法环境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创出来的。
二、以创和谐监管为目标,把握公平交易执法重点
通过上半年在一些单位的调研和市局直接查处的一些案件,总感觉目前全系统公平交易执法的重点还不突出。市局年初提出了“两保两打一加强”(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保护消费安全;以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为重点,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重点,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很好的,可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上半年案件情况:在2__8件案件中,食品、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三类案件为__件、134件、41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5.15、6.45和1.97,就是三者加起来,还不到15;而主体资格类案件却有1572件,占到案件总数的75.65。这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啊!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在执法办案的重点上和方向上出了偏差呢?
从案件类型来看,全市查处的食品案件比例还比较低,应该说市局对这块工作还是相当重视的,也专门制定了奖励政策,但是收效还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分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案值不大、检测手续繁琐、不合格食品没收后无价值、处理难,所以办案机构不愿意办。但是我们始终不应该忘记“阜阳奶粉”事件的深刻教训,工商部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应该还是有待进一步作为的。当前,食品生产、销售经营活动中,使用或超标添加禁用原料、虚假标注生产厂名、厂址、涂改生产日期、保质期、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等行为还较为普遍;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中也有不少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我们要注意到,当前新闻媒体对一些消费问题尤其是食品问题的报道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今年以来,先后有肯德基用苏丹红、高露洁牙膏、假2B铅笔等热点事件,但是我们总体上没有很好地抓住,也没有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公平交易分局在春节后查处了__新世纪粮油有限公司合同欺诈案,市局觉得这个案子查得很好,当事人骗了那么多外地企业和农民,引起了省、市两级政府的重视,我们最后吊销了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并移送公安部门立案处理。这个案子虽然没有一分钱的罚款,也没有没收财物。但是典型地体现了工商部门执法为民思想和监管职责的到位,政府和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是满意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典型案件还太少了,大多数案件还是普通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虚假出资,这反映了我们的执法工作重点不突出,也同时暴露出我们执法队伍的政治敏感性还不强。
下半年,各单位要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工商部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的坚强决心和成果。
----“进口的”,就是要查处食品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要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为主线,下半年突出对水产品、农副产品、畜产品和重点区域的监管。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社会焦点食品事件和辖区内突发性的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做到反应快捷、控制得当、处理稳妥、信息畅通。一方面要确保全市系统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不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和研究的力度,积极在基层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试点工作,争取有所突破,以逐步改善目前监管中较为被动的局面。
----“入土的”,就是要查处农资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在巩固上半年“红盾护农”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化肥、农药、种子进行重点监管,最近市局组织了对化肥的抽检,马上准备发个通知,各单位要按要求抓好落实。并着重开展农机具及零配件市场整治工作。加强对联合收割机、机动脱料机、农用运输机械等农机具市场的监管,整顿农机具维修市场,坚决打击非法拼装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机具、涉及提供劣质服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抓好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工作,扶优惩劣,消除农机具及零配件的质量安全隐患,净化市场环境。
----“举报的”,就是认真落实我们提出的“有诉必接、有假必打”的承诺。要高度重视群众的举报,千万不能辜负人民群众对工商部门的信任。要按照12315工作规范的程序要求,做好举报的受理、登录、审批、分派、调查、回复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对举报事项查不属实的,一定要客观全面地记载我们的调查经过,不能用简单的“经查举报不实”来回复上级单位和举报人。同时,对于查证属实的举报,要依法对被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给予 行政处罚,并且在处罚幅度进行自由裁量时,可以结合举报情况酌情从重处罚。对于实名举报的举报人,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在案件办结后要及时将查处结果回复举报人,并按照有关规定适当给予举报奖励。
----“统一布置的”,就是要按照省局、市局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打击商业欺诈、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整治医疗购销活动不正之风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合同欺诈、虚假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网络欺诈、商业贿赂等严重危害市场公平交易秩序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特别是对化妆品、保健品、食品、药品类广告,既要查广告主,也要查广告经营单位,对各类媒体也要从严监管,从严查处。还要加强对无照经营的清理。在查办个案的同时,要按上级要求做好情况、报表的上报,并且对典型案例、新型案例要予以分析,尽可能多地形成一些调研成果。
三、以创和谐监管为手段,建立公平交易执法新机制
(一)加强和谐监管的教育。要改革和创新执法人员的教育内容,围绕和谐执法,重点解决为谁执法和怎样执法这个根本问题。其一是为谁执法的问题。工商部门是党的工商、政府的工商、人民的工商,工商干部来自人民,代表国家进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其目的就是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服务发展、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体现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从老百姓最希望做的事做起,最关心的事做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高标准,创人民群众满意工商。其二是怎样执法的问题。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违法行为可以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些新违法手段也是前所未闻。如果我们总是用老方法、老模式来应对,是不能适应新形势式的要求的,就会出现__局长所说的“五个不”现象。高考前一周,市里几家媒体每天到市局来采访,问工商部门对央视报道的假2B铅笔是否作出具体反映,而我们的回答是八个字“密切关注、正在布置”。直到省局在几天后发文要求清查,我们才统一采取行动,但已经落在技术监督局后面去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我们队伍对新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对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映能力还急待提高。所以我们要加强调研分析,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工作要想保一流、上台阶,就必须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是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的建设,二是执法领域上切切实实的突破,三是农村(社区)维权的深化,四是如何真正实现和谐执法。这也是工商事业今后发展大的形势。但是,如何建设行政执法网络体系?到底选取哪个经济领域突破?农村维权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和谐执法”如何实现?我们还缺乏研究,这些具体问题都要靠我们下大力气去调研,然后制定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来逐步解决。各单位尤其是公平交易分局要站在市局的角度上以更高的层次去看待、研究和处理问题,对内倡导务实的政风、扎实的学风和踏实的调研风气,使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实现素质与和谐执法有机统一。
(二)规范和谐监管的行为。前段时间,公平交易分局连续下发了两个通报,一个是关于去年示范卷宗评选情况的,一个关于今年一季度处罚决定书备案审查的。发下去之后反响比较大,各种声音都有。两个通报我都仔细看了,其中列举了不少案卷和处罚决定书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10的问题是因为不符合省局新提出的要求,但90的问题都是在市局〔20__〕6号文件中就指出过的,比如滥用强制措施;不按程序报批的;先将罚没款入库、后送达处罚决定书等等。这就说明我们在学习规范、应用规范、遵守规范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尽管有的同志会说,基层监管任务重、办案人员也很紧张、档案整理和文书制作都是内勤一个人完成的,出现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还有的同志会说:规范要求越来越高、完成内部程序和完善形式要件都要花很多时间,过于强调规范,工作效率就难以保证。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前几年在办案工作上重点强调程序合法,去年实行集中办案后,我们开始强调证据的“三性”;今年则强调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处罚幅度更加合法合理。这个转变的过程说明我们通过抓规范,依法行政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去年省局案件评查的标准是76项,今年增加到84项。所以说,大家要看到行政执法工作的趋势,就是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
虽然,在有的时候,会出现同志们说的规范性和效率性的冲突,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把工作做的规范一些、扎实一些。那么当事人能够抓住我们漏洞的概率就下降了,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数量就会减少,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复议撤销和败诉的风险。反之,由于一味讲效率、讲罚没数字,那么就会带来更多的复议和诉讼,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答辩、去诉讼,这也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三)提高和谐监管的艺术。上半年明显感觉到行政复议尤其行政诉讼增加了,几乎每个月市局都会作为被告出庭。这个现象不是很正常,分析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当事人不服。有可能是对认定的事实不服、有可能是对行为的定性不服,但可能更多的是觉得处罚幅度过重、觉得办案人员态度不好、方法简单。这个问题下来后公平交易分局还要作细致的分析。除了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不正常增多,市局在其他工作上有时也能感受到因查办案件带来的一些后遗症,市局领导在一些场合也能听到外部对我们一些不好的评价和议论,有些领导在言谈中无意识地流露出对工商部门的不满意。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说明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正在增多,如果我们不注意在工作中综合运用科学方法、讲究执法艺术的话,那么我们开展工作起来会越来越难,甚至会出现执法办案的低潮。我想应该:
首先是以规范为目标,寓执法于服务之中。
按照和谐监管的理念,我们的行政执法应从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以查打为主,转为以规范为主,除了我们以前提出的“三涉”案件应予严查外,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把查处作为手段,而把帮助其规范作为目的。这是我们执法之所以能够赢得政府支持、群众理解、企业欢迎的关键,也是体现和谐执法的根本。要真正达到我们检查企业欢迎,我们查处企业配合,我们处罚企业理解,我们帮扶企业高兴的顺向工作局面,变执法与企业的“水火关系”为“鱼水关系”,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以规范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作为建立和谐监管工作模式的基准。
在工作方法上要学会“三用”,即用法律法规说服人、用人格魅力感染人、用真诚建议引导人。用法律法规说服人 ,就是要正确把握法律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充分理解法条的本意,掌握定性的构成要件,而不是生搬硬套。当事人有异议的,应多向当事人宣传、讲解法规,而且要有耐心,直到说服当事人为止。而不能采取压制的方法,更不能凭借耍威风甚至通过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当事人暂时屈服;用高尚人格感染人,不仅仅要求办案、维权人员语言和举止要文明,更重要的是平等对人、廉洁对事,执法中更是要学会倾听,让当事人有发泄负面情绪的机会;用真诚建议引导人,就是要在案件处理完以后,还去主动关心、帮助、指导当事人,用高质量的行政建议让当事人觉得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是在真诚的帮助他。“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句话大家都会说,也都在经常讲,但“规范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是要靠具体行动来落实的,公平交易分局目前在个案上使用了《行政建议函》,使用后效果不错,当事人缴了几十万罚款后,还能对办案人员笑着说感谢之类的话,很难得啊!我看这个措施在系统内可以推广一下,但是不能搞成形式,一定要用切合当事人经营活动特点的建议来引导人。
其次是注重社会效果,体现和谐目标。
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违章案件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顾客观实际,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味的以查处为主,认为处罚越大,越能体现执法的力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与企业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最后使我们的执法成为“孤家寡人”。还有这种情况,你前边查处企业的违法行为,后边纪检、审计、物价、纠风办就查你的违纪行为。山东省菏泽市一个县的工商局就因查棉花时未处理好和谐执法,导致全县有好几个工商所被封账,有数人被“”。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行政执法不仅要看打击的力度大小,更要看打击后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意识,还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尤其是查处一些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企业或当地政府重点扶植的企业的违法案件时,如果仅仅是一些不影响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一般违法案件,要慎用自由裁量权;而对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十分困难的小企业存在的轻微问题,只要企业能改正的,原则上就不要进行罚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法律规范与执法的客观条件相结合,把司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使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严查监管不和谐的行为。当前要严查影响和谐监管的下列问题:对行政相对人居高临下,态度蛮横;查处案件张口罚款,闭口要钱,“朝天喊”;乱用行政强制措施,动不动“一锅端”;不送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上线,送了礼,案件处罚金额定下线;该重罚的则顾及面子轻罚,该轻罚的则不顾影响重罚;只要罚款到手,不管整改是否到位;以领导为当事人说情为由,拒绝执行行政指令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坏了工商执法形象,造成了执法违法的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极不和谐的因素,必须认真对待,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