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教育收益的分类范文

简述教育收益的分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15:16: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简述教育收益的分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简述教育收益的分类

篇1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内部收益率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114-06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更高层级,既能够产生社会收益又能够产生个人收益,社会和个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都有需求。社会出于稳定和发展的需求,希望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价格需求弹性很小,因此社会需求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并不敏感。另一方面,个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则是出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以获取未来更高收益的目的。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的支出,相当于放弃了当期的消费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期望这种投资行为能带来更高的个人收益。因此,只有在放弃当期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小于或等于未来收益给个人带来的效用情况下,个人才会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所以个人对硕士研究生学费的接受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接受研究生教育后的收入水平。

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还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不同行业间和区域间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5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工资省际间最高相差2.13倍,行业间最高相差5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其工资性收入会因其进入地区或者从事行业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长期受成本分担思想约束,使得我国高校不同学校、专业间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并不大,这就造成了我国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成本相差无几,而未来收益却差异较大的局面,结果形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各个专业之间冷热不均,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将影响该项投资未来收益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等因素考虑进去后,通过一个案例来测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为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测算不同专业内部收益率,并据此为学费差异化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简述

关于学费这个概念,通常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机构交纳的培养费。《如教育大辞典》指出,学费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举办者交纳的培养费[1]。另外一种观点以教育成本为基础,认为应该按照合理的比例划分,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部分支出。学费是“学生及其家庭按规定必须向学校交纳的基本学习费用。学费主要是用于补偿学校支付的高等教育成本中,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应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那部分支出”[2]。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家庭或者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此理论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3]。他认为,高等教育的获益者不仅是政府和社会,个人和家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获益人。受教育者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而获得了高于他人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那部分收益,应该由家庭或其本人承担那部分成本。其实,这种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后来此方法应用于对教育的投资分析,而反映教育收益率水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内部收益率[4]。教育内部收益率是对一个人因增加接受某级教育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其最初的目的是测度教育的收益能否补偿教育的成本,通过对教育的成本现值与收益现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用以判断是否对某级教育做出投资[5]。

关于研究生阶段收费的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比如,实行收费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而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增加经费投入,收费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7]。在此共识基础上,国内学者就研究生学费的定价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迁指出,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必须划分出梯度和层次[8]。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属性、学位类型、培养成本、教育质量、劳动力市场需求、工作补偿和地区经济差异等都是定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9]。而且有研究测算得出影响研究生收费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生均成本、地区经济差异、办学水平、专业差异、未来需求和国家投入,BP神经网络方法测算出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2、0.9、0.8、0.4、0.26、0.24[10]。此外,不同专业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项目进行差异化收费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都认为,应考虑不同学校、学科和专业及毕业后的经济收益,按照市场公平、投入与产出相关的原则制定标准,不能够“一刀切”[11]。比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层次、地域要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史、哲及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或者基础性长线专业,应采取保护性资助措施,甚至可以对一些基础学科免收学费,以吸引优秀生源;而对专业学位或者应用性质的学科专业,如MBA、MPA、工程硕士等应遵循市场机制,其学费价格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节[12-13]。

总之,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支持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化收费,只是在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上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的定价主体应为政府,且政府应该采用获利原则对不同学校和专业实施差异性定价;另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市场定价,高等教育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就我国来看,高等教育市场并未形成,市场主体缺乏定价意识和能力,更无从谈及这一市场的社会福利最优化问题。所以,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基于获利原则――特别是从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来对硕士研究生学费进行定价。

而且,国内学者遵循获利原则对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的文章,受数据可得性影响,绝大多数是关于定价原则和影响因素的讨论,并没有实际定价策略的定量分析;或者是采用平均意义上的数据进行探讨,其数据选择方式和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行业间和区域间工资差异大的特点,对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启发性不大。因此,本文利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区域、行业、性别、岗位等因素对硕士毕业生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计算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该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给出具体的定价策略,以作为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依据[14]。

三、根据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差异化定价

内部收益率法可以更为直接地反映项目投资成本变化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学费则是这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将建立起学费与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为高校提供一个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方法。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模型构建

根据后面的调查数据,我们这里假设2005年有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其22岁。如果其同年接受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于2007年24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我们假设60岁为退休年龄,则根据内部收益率法,有如下公式:

上式左端为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在未来工作中所得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右端第一项为硕士研究生学费的现值,即这项投资的会计成本,第二项为若该名同学没有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是直接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工作所获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即为这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其中Yi代表该名同学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Xi代表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r代表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1)式中的9.88%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计算的我国居民自2008-2013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平均值,用以代表该名同学未来年均收入增长水平。

(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现值

本文采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对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的1694个数据样本进行测算,用以计算受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差异,并据此推算出工资差异。这一方法对当前我国行业和区域工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因就业去向不同而造成的未来工资性收益差别,进行差异化学费定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设立两方程如下:

其中,INC为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SCH为受教育年限,EXP为工作年限,EXP2为工作年限的平方项,EDUi和bi分别代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收益率,基准变量为小学,SCH*DUMk表示教育变量SCH与虚拟变量DUMk的交互项;各类分类的基准分类为女性、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城镇集体所有制、生产工人;ek表示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间的差别。

根据方程(2)经计算得本科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6765,硕士研究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8816。根据公式RREi=[exp(bi)-1]/di,得出本科生年教育收益率为:9.69%,硕士研究生年教育收益率为:11.78%。其中,bi代表回归方程(2)的回归系数,di代表第i级教育程度与小学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之差。研究生di取12年,本科生di取10年。

下一步,按照前面的假设,对该名同学进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的现值估计。假设该名同学毕业后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硕士研究生未来年收入的参数如表1所示;若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同学读研的机会成本参数如表2所示。

将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年未来工资收入额、机会成本,以及2007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学费12000元,代入方程(1)中,得出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为10%。如表3所示,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得到,在我国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一位女性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为5237元。而这里的学费数据是根据2007年全国60所211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计算而得的平均数。

最后,结合2007年我国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来看,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其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当年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1个百分点。假设这名同学的情况代表是某一专业的平均水平,则表明接受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所获得的收益率较高,而这必然引起考生出于对未来更高收益的要求报考这一专业,相应的高校也会因为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而开设该专业或者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便获得更多的学费收益。若高校仅是出于通过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扩大招生规模,进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话,这对于高校形成自身优势特色专业,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有好处的。但是高校若出于为了获取更多的学费收益目的,在自身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设这一专业,不但会影响本校原有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造成有限教育资源错配,还会使得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良莠不齐,反而不利于这一专业的发展。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当前我国研究生学费定价策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从高等教育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策略。我们的研究发现,根据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测算不同高校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形成不同专业学费差异化定价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时,内部收益率法的使用使得学费定价主体能够更为方便地通过学费变化,调整不同专业的内部收益率,有助于缓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冷热不均的现状,有助于形成我国高校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势学科布局。

研究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应参照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从增加教育成本角度适度提高学费水平,降低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从而减少报考该专业的人数,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拥有该优势专业高校的办学热情,更加专注于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又可以使不具有该专业办学条件的高校,因为报考这一专业的人数下降,而降低其开设这一专业的热情,这有利于该专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通过前面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利用内部收益率法测算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比较,就能为高校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实行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学费定价的方法。进一步的,就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关系,为政府在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提出建议如下三点明确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将学费定价权部分交予高校,允许其根据人才市场薪酬水平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定价。这样能够使高校办学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持,促使高校将教育资源配置到本校强势学科之上,有助于高校优秀学科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也有助于适度缓解我国当前因为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较小,造成的专业选择冷热不均的情况。同时,政府还应该提高对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助贷水平,保证其不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放弃学业。

第二,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对那些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专业进行补贴,降低这些专业发展所需资金对学费的依赖程度,从降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自己支付教育成本的角度,提高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同时,政府还应该适度增加奖学金额度,增强这类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动力,从获得收益的角度提高教育内部收益率,尽量使得这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内部收益率持平。

第三,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经常围绕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波动的专业,政府应该允许用人单位资金进入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不稳定的原因在于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行业或企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而这将会造成高水平专业人力资本闲置或者企业用人成本偏高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这一专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允许用人企业资金适度进入公办高校这类专业之中,实现订单式人力资源培养,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对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分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63.

[2] 王康平.高校学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8

[3] [美]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沈红,李红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70.

[4] 李丹.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测算与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57-59.

[5] 丁小浩.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评析[J].教育与经济, 1998(4):17-20.

[6] 董碧莎,等.关于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度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110.

[7] 邓朴,石正义,冯文全.我国研究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06(4):160.

[8] 陈迁.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71.

[9] 李淑霞,张海兰.制定研究生收费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4 (4) :15.

[10] 王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收费模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3.

[11] 王玉云,康玉唐.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5(10):49.

[12] 孟东军.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7-49.

篇2

[关键词]博弈论 囚徒困境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21-01

1.博弈论简述

博弈论研究的是“当结果无法由个人完全控制而须视群体的共同决策而定时,个人为了取胜而应该采取何种策略”的学问。局中人、策略、收益是最基本的博弈要素。

非合作博弈中最为著名的是纳什均衡。因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纳什均衡可能是高成本的。但如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改变规则,两个囚徒就有可能选择都不坦白。亦即现实生活中某些规则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低成本的新的博弈均衡。

2.大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既具有人的素质结构的普遍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不仅包括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高等教育特殊环境下,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拓展为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此,各高校在各自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社会实践教育、课外培养教育等模式探索着建立和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但是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严峻性,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陷入了“囚徒困境”。

3.用博弈论思想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囚徒困境”

大学生自身需求是希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宗旨。但就业难的现实让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必须先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有个好的就业前景是其期望收益。

由于在校期间的各种评价、毕业资格审核、以及社会就业面试评价大多以分数为主或有着一些刚性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因此只要获得高分就代表该学生是优秀的。

所以,在校大学生之间的博弈可设定为如图“囚徒困境”式博弈模型。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学生A和学生B代表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他们有提高分数,和提高专业、创新、职业素质两个策略。因为大学生都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因此在学校的培养体系、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状况方面拥有的信息的同样的,因此应属于完全信息博弈。尽管提高个人素质会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获得高分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都是最大的,因此尽管高分策略并不是最优策略,却是最终选择的策略。却也背离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初衷。

4.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多年来,我国为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出目前的困境已经做出了很多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摆脱这一囚徒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改变目前教育的博弈结构,就要去改变博弈规则,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博弈均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期望,应从专业能力的评价,转化为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评价,例如专业外,学生所获得资格证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各项活动的获奖证书等等,从根源上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层档案;档案管理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简述

社会保险并不以收益为目的,在推广过程中以人民的切实利益出发,减轻医疗等方面的社会压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包含资料的整理收集、保管移送等,涉及到大量重要文件,因此工作职责重大。社保档案是对投保流程的详细记录,也是对被保险人在受保期间出现各类状况的总结,证明了居民与社保单位签订合同具体法律效益。国家规定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务合同时对基础社会保险应有详细说明,员工在职期间由企业支付基本保险金额。员工档案与保险缴纳情况都会详细记录在档案中,工作出现变动后由档案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将相应社保资料移送至新单位。

2.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社保档案长期保管对保险双方都有利。管理部门可通过对统计资料进行查阅快速了解社区群众的基本情况,对企业员工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有一个全面认知,便于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全面开展。同时从直观层面进行分析,在保险行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业务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得以提高,降低骗保案件出现的可能性。社保档案管理在维持基层社会稳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系列民生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二、基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基层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相应的工作参照标准,档案存放室杂乱无章,对档案的调动监管松散,存在着大量危险因素很容易造成档案丢失破损。大多数单位没有独立的档案室,直接存放在管理人员办公室中,分类也不明确,为资料调动带来了很大困扰。由此可见大部分基层单位都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案。

2.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社保资料以纸质形式展现,重要合同拟定也是如此。档案管理阶段缺少科学的录入手段,仍然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单一保管存放,时间久书本很容易受潮字体变得模糊,甚至遭受到虫蛀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缺少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造成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档需要对档案进行频繁的翻阅与复印,多次拆订后页面松散掉落现象时有发生,不安全同时严重影响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3.基础设施落后

社保制度在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完善,需要存放管理的资料档案随之增多,但落后的建筑结构很难满足资料存放对场地的需求,多数档案室安放在空旷的角落中或者直接使用空余的房间,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房间内不具有通风结构,大面积的门窗不能遮挡阳光,同时消防设备检修更换不及时,多数老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为社保档案存放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4.分类不清

分类混乱是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通病,在基层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是普遍存在。此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有装订规章不统一、不同年份卷宗书写格式存在差异、摆放位置缺少明确标记等,都不同程度的困扰档案调动工作的进展。

5.档案升级工作脱离实际

政府部门针对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出了相应参照标准,下级单位在执行政策时只注重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很少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很多设施并不实用,档案管理工作宣传不到位,过于追求高科技信息化,忽略了资料管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导致一些先进设备建立后很少投入使用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对基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管理人员重视程度

针对管理人员开展专项思想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工作责任感,管理人员重视度增高可促进整个保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使档案的保存管理切实有效的深入到基层中。

2.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加强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熟悉使用计算机网络录入基础信息,使工作流程面向信息化发展。同时从业者还应该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明确档案中的资料部分,做到严格保管、合法调动,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3.创建完善管理体系

资料的记录与保管要做到一体化,单位内部应探讨出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对各项调档、录入工作进行严格审查,完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所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确保档案中各项资料齐全才可归档,查阅调动需要进行记录,对各项资料名称在摆放处精准标记,减少翻动的范围减小,保护了档案的质量安全。

4.加强各监管部门沟通合作

保存与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互相交流,借鉴彼此工作经验同时为基层社保管理工作打造了有利的工作环境。给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建立档案室,指派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收集、整理、保管各环节科学规范,便于社会利用。

5.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工作中使用先进设备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档案门类是档案基础建设的基础,微机化管理是社保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着力进行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文件类别的选择直接生成保管期限,既避免了人工分类不准的现象,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充分发挥档案为业务经办工作服务的作用。

篇4

课程代码:001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称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更多的地理和历史涵义

B.是世界上的贫困国家对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

C.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处在不发达状态

D.这些国家都是从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和解放的

2.按照联合国发展委员会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5,则说明这一国家处于

A.低度人类发展 B.中度人类发展

C.高度人类发展 D.无法确定

3.发展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的代表理论是

A.经济成长阶段论 B.两部门模型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发展模式变换理论

4.新增长理论强调

A.物质资本积累 B.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

C.规模收益递减 D.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

5.功能分配也叫要素收入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单个个人从

A.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各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某个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6.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将决定世界人口的增长水平、数量和结构,其人口增长的状况和特点是

A.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D.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实现人口稳定

7.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托达罗 B.熊彼特

C.纳克斯 D.马尔萨斯

8.教育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

A.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B.促进平均分配

C.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D.提高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的收入水平

9.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规模取决于城市和农村的

A.人口的相对密度 B.实际收入水平的差异

C.失业率 D.预期收入差距

10.强制性储蓄属于

A.公共储蓄 B.私人储蓄

C.外国援助 D.外国私人储蓄

1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需要

A.拥有自己的资产 B.自身是资本家

C.具有远见卓识 D.自身是天资聪明的发明家或技术专家

1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是因为

A.政府过度干预 B.缺乏政府管制

C.市场经济理论自身存在缺陷 D.现实的市场达不到理论上的严格条件

1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直接税的比重比较低

B.对关税收入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C.直接税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D.税收对收入的变化不具有高度弹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财政支出的增加带来了相应的公共投资的增长

B.经常性支出过小,但一些必要的经常性开支又常常过多

C.巨大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D.在生产上的补贴支出主要出于增加就业的目的

15.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顺利的金融系统通过风险的分散和分担以及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可以把总体的金融风险贴水减少到

A.零 B.正数

C.负数 D.无穷小

16.假设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2%,通货膨胀率为7%,则实际利率为

A.-7% B.-5%

C.5% D.9%

17.关于农业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为以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

B.只是为工业部门提供各种服务,属于辅的作用

C.通过以农业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D.为仪器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

18.根据诱致技术变革理论,技术进步是由下列哪一项因素所引导的?

A.政府干预 B.创新意识

C.市场力量 D.社会文化

19.某个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效应”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进行衡量?

A.该产业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B.与其“前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C.与其“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D.与其所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20.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以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

B.都以各国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状况为前提

C.都假定各国生产技术是变化的

D.都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21.假设A产品世界价格为200美元,该产品生产中劳动力的附加价值是30美元,剩下投入品的总价值是170美元,某国对该产品征收15%的关税,则该国A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

A.10% B.50%

C.100% D.150%

2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

A.盲目征税 B.贸易条件改善

C.大量资本流入 D.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结果

23.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A.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问题,应该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部资源

B.政府没有必要调整经济结构

C.跨国公司及外债负担过重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D.政府干预没有必要

24.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的对外负债非常少

B.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

C.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意识到了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25.目前世界经济中贸易区域化主要发生在

A.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B.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C.北美区域、南美区域、欧盟区域 D.北美区域、南美区域、亚洲区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分布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

A.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B.弱势人口占相当大的部分

C.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妇女 D.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老人

E.工业活动中分布的贫困人口最多

27.关于绝对收入、永久收入和阶级收入三种假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私人储蓄的格局问题

B.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公司储蓄的格局问题

C.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收入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D.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E.绝对收入和永久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凯恩斯,阶级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卡尔多

28.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吸收并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B.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

C.必须创造适应发展中国家本地情况的知识

D.缩小国内的知识差距

E.增加对产品、服务和规章制度方面的知识

29.在选择征税商品时,无论是征收进出口关税还是货物税,为了保证限度的税收收入,最少的征税成本,必须遵循的经济和行政管理原则有

A.必须能够控制逃税

B.商品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应当很高

C.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应当比较高

D.为达到多征税的目的,对大众消费品征税

E.为达到公平的目的,对富人消费的商品征税

30.通过发展国内产业生产部分工业品,以“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品,这种“进口替代”战略

A.是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B.是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

C.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要以丰富资源为基础

E.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吉尼集中比率

32.人口增长的隐蔽势头

33.教育深化

34.通货膨胀

35.产业革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特点。

37.简述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

38.简述20世纪80年代所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

39.简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基本含义。

40.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所面临的三大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篇5

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或是没有有效机制来正确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垃圾似乎就只是一种废弃物,已经变成没有价值的物品。但实际上,垃圾的回收利用对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奥斯陆政府大力推广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并且卓见成效。在挪威,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据商务部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挪威垃圾总量为990万公吨。其中,860万公吨为无危险废物。87%的无危险废物通过不同方式得以循环利用,这一数据较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处理工业生产及矿产开采等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时,奥斯陆政府对能够再利用的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对技术手段无法回收利用的废物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填埋,或输出到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欧洲国家进行妥善处理。2011年,挪威危险废物总量为130万公吨,其中30%得以回收利用,其余70%进行预处理后予以填埋。

过于干净的“烦恼”

可以说,奥斯陆是一个热衷于回收利用的城市。近几十年来,奥斯陆的供热发电都是通过燃烧垃圾,所以现在对垃圾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过于干净的奥斯陆也有着“发愁”的地方,那就是垃圾不够。所以奥斯陆有时会进口垃圾,这听起来有点奇怪。实际上,挪威是世界十大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国之一,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但奥斯陆还是每年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垃圾,“垃圾焚烧转换能量只是一个能源再生项目,为的是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奥斯陆废物能源利用机构负责人PalMikkelsen说。每天全球会制造出数以亿吨的垃圾,大多数国家都会为此感到头疼,但挪威成熟高效的垃圾能源处理技术却使情况恰恰相反。整个北欧每年大约会生产1亿5千万顿的垃圾,而挪威已经达到了每年7亿吨的垃圾利用水平。

奥斯陆的垃圾循环利用系统

奥斯陆政府对垃圾处理和有效利用有完善的法律规定,根据《废弃物回收利用有关条例》,不仅对垃圾的填埋、焚烧、运输等处理方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定,同时针对不同废弃物如废旧电器、电池、报废机动车、饮料包装、玻璃制品等分门别类制定了相应的回收和处理政策。挪威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垃圾减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垃圾循环利用的最大化。

奥斯陆的垃圾循环利用由市政府卫生部门与能源部门协同负责。奥斯陆市卫生机构(负责指导垃圾分类,管理垃圾回收站点和垃圾回收公司,奥斯陆垃圾能源化机构负责对回收垃圾进行处理,将垃圾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能源。“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循环利用――能源转化及生物处理”这一流程构成了奥斯陆“以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垃圾处理系统。

“复杂”的垃圾分类

在奥斯陆的街头很难找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垃圾回收的理念已经变成奥斯陆人的一种环保意识。奥斯陆人都普遍具有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市民需要将不同的垃圾丢弃到具有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垃圾箱或回收点。其中,食物垃圾需要用特制的绿色垃圾袋盛放,塑料垃圾则用蓝色垃圾袋盛放,以便于在垃圾处理厂中分拣提取。这两种特制垃圾袋在奥斯陆的超市中均可免费领取。

居民家中的厨房至少有四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盛放不同类别的垃圾。根据当地法律,这四种垃圾的分类分别是食物、塑料、纸张以及其他垃圾。这种以颜色来区分不同垃圾类别的措施可以极大的提高垃圾处理厂的分拣效率,同时节省了垃圾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在奥斯陆的各大超市里,都专门设有塑料瓶和易拉罐等器皿的自动回收机器,奥斯陆的市民也会非常自觉的将废弃的瓶子投掷于此。这项举措的好处是市民可以直接在回收器上获得相应的金额,既环保又有收益,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大多数奥斯陆市民都非常热衷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篇6

关键词:教育公平;进化心理学;公平

作者简介:李昕(198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27)谢敏(1987-),女,江西南康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01-02

进化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认为心理机制的形成与人类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有关,因为这些心理机制有助于人类祖先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因而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教育公平也是永恒的热点问题,进化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教育的作用呢?如何分析公平现象及教育公平问题呢?在种种不公平、不协调的教育现象背后,进化心理学是如何解释的呢?

一、进化心理学简述

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结构和起源。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已经形成形态各异的神经环路(neural circuit)。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神经环路就表现为各种心理机制。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心理机制决定的。没有心理机制,就不可能产生任何行为。依据进化心理学,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是复杂的神经环路和相应的心理机制产生、发展的动力源泉。心理机制的物质基础――神经环路的建立有着生存的目的。任何一种神经环路或者心理机制,只要它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就会被自然“选中”,具备这一机制的有机体就比没有这种神经环路或心理机制的有机体有更大的生存机遇。因此,心理机制的形成与人类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有关,这些心理机制因为有助于人类祖先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因而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进化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发现、描绘和解释这些心理机制及其特性。[1]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可以简单地介绍为:群体间或者群体内部成员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应对自然选择,胜利者的基因及心理机制被遗传下来,并不断强化得以延续;失败者的心理机制和行为因为不能解决面临的适应性生存问题,由此被灭绝,这些失败机制无法被延续从而自然消亡。为此,所有成员不得不尽可能地将自己的DNA最高效传递下去,以最大化减少自己族系灭绝的可能。所以,进化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论点:第一,自然选择带给人类的心理机制得以延续;第二,竞争与合作机制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二、教育公平属性及其度量

第一,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范畴,只有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才出现教育公平问题。历史和现实表明,凡是有人群并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必然产生公平问题。社会如果不设置有差别境界而引发竞争,必然缺乏动力源;而有差别却无公平,这种动力源就会枯竭,不利于社会的进步。[2]在这一前提下,教育公平可以算作为与人类历史永恒的绝对范畴。因为社会在不断演化前进,公平的标准也在不断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理想,更是一个过程。它只是在人类的不断进化中无限逼近而永远无法终极到达的一个瑰丽的梦想。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自然需要用进化的视角来解释、预测以及控制。

第二,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后带来的新命题,要研究教育公平就需要先厘清公平的定义。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中有关公平的论述不计其数,笔者这里采用周洪宇教授的定义:公平是对利益关系调整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3]对合理性的判断因人而异,因此公平是一种观念,是一个心理量,不像物理量可以通过精确测定或逻辑实证推论。公平观人人都有,但是如何让每一个人体会到公平呢?这就必然需要和别人的心理量比较。所以公平观的研究离不开需要心理学,尤其是群体心理学观点的导入,因此比较不同的心理量必须在群体中衡量,否则没有任何意义。而进化心理学为群体心理学心理学补充了新的假说。

三、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在进化心理学看来,所有的心理机制都源于人类面临的适应性生存问题,在成功解决适应性的生存问题后,该机制被有效遗传下来,应用该机制的行为得到强化,所以产生了如此繁多的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教育是一种人类行为,它的作用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将人类所有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经验传导给下一代亲本,以减少下一代亲本在进化中遇见问题而茫然无措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下一代亲本所面临的生存困难的几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类不断进化、推动社会进步与高效发展的活动。由此,这种活动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并不断被人类思考,如何使之更有效、更充分、更完整地推动人类进步,这种一直延续到今日的思考,才创建出今天美好的家园。

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行为的产生必然在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心理评估活动,评估该行为能否促进群体或个人的发展。在生产力低下的石器时代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并没有消亡,只是内隐地存在于每一个自然选择出的胜利者后代中。前文已经概述了进化心理学的基本逻辑以及对教育功能的假设,下面就为什么说教育公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及不公平背后的实质这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1.教育公平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公平

教育公平在进化心理学里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公平,如地位公平或者民利公平。教育是使人类最快速习得生存适应机能的手段,倘若没有这种手段,人类的既往经验无法有效延续,在遇见生存适应性问题时必然带来群体和个人极大的损失,这是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都不愿见到的,教育公平的独特性就在于此。没有教育,大部分人将因为不停面临新的适应性生存问题无从解决而疲于奔命,甚至部分人的基因难以延续,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提供了一种保护自我的机制,这种机制在进化中替代某些不必要过分强化的身体机能,例如跑、跳、平衡等能力,只要有前人充足的适应性经验,知道某些时候危险物在何处并及时避开就可以保护自己,而不需要比伤害物(如:老虎、狮子的机能)更高、更优秀,这样,人类可以空出大量时间进行专门研究学习,不断提高应对危险的各种机能,从而高效地减少危险带给人类的伤害,而不是将时间用于训练自身的身体机能上,这就使得某些身体材质一般的个体因发达的大脑而被自然选中得以延续,而这些脑力发达者又不断提出新的应对适应性生存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有了人类不停的进化上升,才创造出如此美好的今日社会。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进步的高效通道,教育解放了束缚在人类身上的体能桎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对知识的限制,例如以前单个匠人的优秀技能因为时间或者空间限制未能流传的遗憾,通过教育这一双启蒙培智之手得以抹平。因而说教育公平不同于其他公平,而且远比其他公平更为重要。

2.进化心理学对公平现象及公平背后的实质解读

“公平”一词在心理学看来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心理量,不能像物理量一样通过实质的测量来测定出精确的数据,达到该数据的人就是公平,未达标者即为不公平。正如前文所述,个人感受不同,所感觉到的公平程度也不同。它只存在于群体成员的比较中,不能脱离群体谈公平,只有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发现是否公平。第二,不同群体所体会到的公平程度是不同的。有没有一种对社会所有群体都不公平的政策?当然没有,因为对所有人不公平的政策保护不了任何人的权益,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自然会被废止而无法实施,所以,所谓的公平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所在的群体。如果一个群体的大多数成员都体会到某政策对该群体权益的保护,自然感觉到该政策对他们是公平的,将极力维护该政策而可能忽视其他群体的权益诉求。简言之,公平不是一个能够精确测量的恒定量,它会根据成员不同类型的人格特性、所属不同群体等不停变化,所以,研究公平现象成为一个难题,笔者引入进化心理学,从远古时代的公平如何形成入手对公平现象进行阐释。

在进化心理学看来,公平的实质是个体按照个体的能力获得的与其能力相符的收益,任何违背该原则的行为应该都是不公平的。而能力则包括了多种方面,不仅仅只是正向能力,也应该包括负向能力。通俗地说,既包括积极进取获得收益的能力,也包括技巧性占有群体其他成员的权益能力。在这里,能力不分好坏,亦不考虑道德与法律,因为在远古时代,这些精神还尚未形成约束力,而人类进化需要符合一个经济性原则,那就是以最小的损失带来最大的收益。在远古时代,如果一个强有力的抢夺者抢夺他人利益毫不费劲,他将习惯使用这一策略,但在强取豪夺之后,人们会远离这些自私不考虑群体利益的霸权者,也即群体排斥群体内的抢夺者,而再强大的抢夺者也不可能永远一直依靠个人生存,该抢夺者在遇见危险时面临灭绝,所以这样的行为习惯难以延续。这是群体内部对强势者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排斥,将保持群体内部的大致公平。对于弱势者,群体内部将会提供保护机制,这是基于我们害怕如果任由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剔除弱者而我们若不给予弱者以任何保护措施,下一个倒霉的弱者就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人。所以我们用部分资源来辅助弱者,由此维护了群体内部的大致公平。但是,当我们的目光转向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程度时,问题变得严峻起来:现阶段的实证研究说明不同阶层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不同阶层或者说群体感受了相应的不平等。[3-6]那么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如何维系呢?进化心理学对此的解释和对群体内部公平机制解释大致类似,只不过泛化了群体或者说阶层的属性,将其赋予理性人的考量,即认定各群体是有意识为自己群体DNA延续服务的,所有该群体的成员都必须为群体的这一目标提供必要资源,对阻隔该目标实现的群体或个人予以攻击来限制其阻隔能力的发挥。由此可以看到的是,进化心理学认为的不公平实质上是群体或个人认为他人占有了与他们能力不相符的资源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调,我们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权益,但是过于使用负面技能巧取豪夺会被群体排除,但是限于本能又想获得更多资源,在这种矛盾往复中建立起基本的公平概念。

综上,进化心理学对教育的功能及教育公平的实质做出了新颖的解读,虽然它面临很多批评,被批评家认为是社会生理学的“翻版”,但是它促进了对心理和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进化心理学把自然选择和适应作为心理起源和作用的重要概念,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对于教育和心理现象的理解、探索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与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新秤.进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

[2]周洪宇.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J].人民教育,2005,(7):7.

[3]余秀兰.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18.

[4]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

[5]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J].中国社会科学,

篇7

摘要:高等教育筹资涉及到与学生未来经济财富相关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这一问题,历史上最常见的做法是在违约情况下政府担保向银行偿还学生贷款。然而这一贷款方式有其局限性,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笔者在研究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的相关情况,包括不同类型的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以及各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筹资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学生贷款;高等教育筹资

高等教育筹资的基本问题是学生未来经济财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学生违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将同时出现社会次优和倒退两种结果。对于信贷市场失灵,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违约情况下政府担保向银行偿还学生贷款。然而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财富审查的奖学金有纰漏的,传统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并提倡,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国际改革的浪潮。

一、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的基本介绍

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Income con?tingent loans)最初由经济学家米尔顿·弗莱德曼于1955年提出,其内涵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以未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偿还求学期间获得的现金支持①。根据澳大利亚学者查普曼的研究,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是一种在扩大贷款覆盖面、降低拖欠率、提高教育参与率等方面优越于传统贷款的新型贷款方案。从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实践来看,它实质上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还款计划或贷款计划,而是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政府财政短缺的经费筹措方式。

根据收费水平、贷款利率、还款的收入阈值、还款占收入的比例等参数,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按收入比例还款工具:(1)风险共担的按收入比例还款。它是将违约风险和成本的某些部分转移给非违约者,从而有可能增加后一组成员的还款义务,即贷款时债务是个人的,还款时债务是群体的,违约风险由学生共同承担。逆向选择(与选择参与此类计划的学生有关)、道德风险(与一旦还款期开始就进行的劳动或休闲选择有关)是其主要特征。(2)风险分担的按收入比例还款。不还款的风险可与纳税人分担,并与公共财务部门有关。它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发生道德风险的程度较小,因为个人的债务总量是确定的,个人的还款风险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无关,当个人发生还款困难时,由纳税人(政府)帮助承担②。(3)毕业生税。对于一个给定的时间长度,毕业生同意偿还他们收入的一定比例,通常会提供一生中最高水平的累进税。毕业税不以成本补偿为依据。作为所得税的一种补充,毕业税是持续的。来自毕业税的收入将不会反映边际成本定价规则,无法影响经济效率。(4)人力资本合同。它规定学生与人力资本投资公司签订合同获得贷款,并承诺在未来预定时间段内用收入的一部分以偿还人力资本投资公司为其支付的费用。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在毕业生、公司与社会间分担。它以更低的风险为高等教育投资筹集必要的费用③。

二、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的国际应用

1.国际经验简述

耶鲁大学于1972 年推出了耶鲁计划,它是风险共担的按收入比例还款,1976年进行了扩展,但几年后就终止了。1988年,瑞典政府的学生资助计划由补助和贷款组成,1989年作了修改。1989年,澳大利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基础广泛的高等教育收入比例收费系统——高等教育贡献计划(HECS),它是一种风险分担的按收入比例还款,于1997 年作了重大改革。1991年,新西兰推出世界上第二个基础广泛的贷款计划。1991年,南非推出了国家学生财政援助计划。1990年,英国推出新的贷款计划,1997年,采用按超额收入固定比例还款。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就助学贷款项目推行广泛的改革,实行选择性超额收入累进比例还款。1994年智利出台了按收入比例还款的贷款计划。

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推行按收入比例还款的主要动机是免费系统的累退性、在偿还贷款中违约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扩大高等教育所需资源的必要性,它们都提供了高效、全面且稳定的所得税征管机制。美国实行的动机有所不同,根据施拉格调查,因为非常高的还贷负担,学生不得不在教师和律师之间选择更高薪的律师及私人执业工作,但事实上一个人应根据他或她想要做什么而做出职业选择,而不应根据他或她可以赚多少来还清大学的债务。所有这些国家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免费”高等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来自没有直接贡献的私人受益者资助的大学教育在本质上是倒退的和不公平的,大学入学机会的扩大或教育服务质量的改善被认为是可取的。

2.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贡献计划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育贡献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简称HECS),是一种学生延迟支付学费按个人收入比例还款的贷款制度,在教育、训练和青年事务部制定的《1988年高等教育资金法案》的指导下,由澳大利亚税务署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执行④。

⑴HECS学费描述。考虑到不同学科未来收入的差异,HECS自2001年起实行三级收费标准。在三年内完成学业的文科毕业生承担的HECS债务在10000澳元和11000 澳元之间,理科毕业生承担的HECS 债务刚刚超过15000 澳元,法律硕士(一般为四年制课程)的债务大约为20000澳元。债务与消费物价指数挂钩,因此对那些选择延期付费的学生来说实际利率为零,但对预先支付的学生,起初有一个15%的折扣。

⑵HECS还款参数。大部分学生选择推迟偿还HECS费用,并且当个人年收入超过最低门槛水平时他们才开始还款。在2000-2001课税年度,这个最低门槛为每年22346澳元,或为澳大利亚平均收入的65%左右,还款条件如表1所示⑤。

3.按年龄分类的HECS 还款

研究表明,那些从事全职工作并获得平均毕业生收入的男性理科毕业生,将在大约8 或9 年内还清HECS 债务,而在同等条件下雇佣的女性毕业生大约需要12年来还清HECS债务。另一方面,假设毕业生在22-25岁从事全职工作,连续4年获得社会保障,在29岁该毕业生从事兼职工作,直到32岁,之后收入假定是该年龄和性别的全日制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其HECS的还款责任不会超过收入的6%,当收入比较低的时候则为零,但是在低收入时期传统银行贷款的还款高达收入的25%,因此相较而言,按收入比例还款可以提供平滑消费。

4.HECS 对弱势群体教育机会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HECS可以降低费用征收阻碍贫穷的未来学生的参与的程度。根据查普曼和瑞安的研究,推出HECS之前,高等教育的入学和家庭财富的度量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为免费公立大学系统是倒退的观点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在HECS出台后,来自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参与度并没有减少,高等教育参与的总量大幅增加,有利于弱势群体更加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

三、发展中国家的应用问题及政策选择

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了高等教育筹资改革,特别关注按收入比例还款计划的可能性。1990年,在世界银行的协助下,埃塞俄比亚国家政府开始探索公共高等教育学生的成本分担,然而政府税务部门对毕业生收入的查证能力和回收贷款能力有限。1996年,澳洲顾问简尼科尔斯为纳米比亚设计了财政援助方案。1995年,亚洲开发银行在印度尼西亚试点小规模按学生收入比例贷款计划。1999年,英国国际发展部门资助的一项咨询研究建议卢旺达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针对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部门的亚行项目,菲律宾于2003-2004年实施小规模贷款计划。

有效的管理和回收是这类政策改革的核心。理想上,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可靠的,最好是通用的唯一标识符系统;(2)准确记录保存学生的累计负债;(3)完善的计算机记录保存及回收机制;(4)随时间推移准确确定毕业生实际收入的有效方式;(5)强有力的法律框架和功能性的司法系统。但是,在发展中世界往往缺乏这些前提条件。行政管理系统可能非常薄弱,常常依赖于密集、低效的手工记录保存。通常不存在可靠的唯一标识符系统,税制可能是不稳定的,甚至是腐败的,金融监管、破产法和合同法往往是无效的。基于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次一级的选择:向没有充分违约保护的借款人收取学费;或没有学费的高度累退税制。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贷款的启示及建议

自1999 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转变,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受教育需求的膨胀以及生均成本的提高,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加剧,从而导致经费短缺。然而,经费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源成为教育财政研究及实践的重要课题。

高等教育筹资和学生贷款政策的制定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外部性为政府支持高等教育找到依据,通过提高高等教育的参与促进公平;另一方面,学生获得的较高私人收益,包括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工资及社会地位,要求其支付求学的部分成本,通过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总量提高效率。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下,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高校贫困生群体扩大。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教育公平,向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基于需求的助学金和学生贷款,如果他们无法入学,将形成学生家庭背景和终生收入之间无法打破的壁垒关系,造成社会阶层固化的局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保障贫困家庭及偏远落后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公平是任何政策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是对低收入毕业生实施补偿的一种方式,当收入低于一定底线时,他们无需承受拖欠或违约的压力。当然,现阶段我国实施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的条件尚未成熟,还必须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税收体系、诚信体系、民主参与和诉求反应机制。

引文注释

①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争议[J] .教育与经济,2006(2):36-38.

②梁爱华,沈红.国际视野下学生贷款风险及其防范机制[J] .高教探索,2008(2):79-83.

③刘丽芳,沈红. 美国学生贷款偿还的新机制——“人力资本合同”[J] .教育与经济,2007(1):69-72.

④牛长松.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06-109.

篇8

关键词:材料核算与管理;企业收益;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及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化的大生产过程中资金流动量在逐渐加大,流转频率不断加快。材料的核算及管理是生产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因此,加强材料核算、增进材料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一项主要手段。

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production costs is the cost of materials, particularly in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faciliti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terial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enhance the level of material management, rapid turnover of enterprise funds, reduceproduction costs, increase corporate incom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terial accounting concept, the importance of manag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material procurement process and account management approach, designed to increase revenue, improv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material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orporate earnings;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材料核算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材料核算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用的材料费用,根据性质及发生地点、时点,进行分类整理、汇总、核算,分析出在该时间段内生产所消耗的总费用及计算每种产品的实际费用。其基本目的在于准确、及时的计算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及科学依据,并考核生产运营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材料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材料是产品在形成过程中的所消耗的有形的无形资料。它在生产过程中被人为加工后形成产品,一些在生产中被损耗掉,一些在管理中被浪费掉,同时,伴随时间的增加,一些产品也会逐渐失去原有性能。无论什么企业,不管是平时经营,还是生产建设,都与材料有紧密联系。材料的价值占整体企业流动资金的40%以上,企业对于材料核算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同企业成本投入多少、经济收益高低、资金流动快慢等紧密相连。

三、材料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生产企业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不按照生产计划编制材料计划,不按规定进行审批、材料入库材不按要求验收;同时,采购的材料成本过高、价格控制不严谨;在材料保管、出入库环节上不合理,使用监管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的使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采购价格不透明

一些生产企业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普遍存在“友情价格”、“关系价格”等,甚至一些企业领导在企业失去监督权力的情况下,将材料采购同权力相挂钩,造成了材料采购中形成了“权力价”,人为的增加了材料采购的成本投入,从而减少企业经济收益。

(二)材料采购及保管流程不全面

生产企业中材料采购员及仓库保管员对工作流程及工作责任不够重视,很多员工认为材料的管理就是单纯的购买及分发、保管工作,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关联及复杂性。长此以往,就很可能出现库存材料堆积、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分配不合理等情况。

(三)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

因为材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占用资金数量巨大,材料种类繁多、流转频繁,所以就更容易造成管理过程不规范,不依据工作计划进行原料领取、运用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生产企业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从材料选购、保存、领取三个环节进行控制,才可以保证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序进行运转。企业的材料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约束能力,是企业加强管理标准、规范生产程序的基础,同时,材料管理制度还应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员工可以准确、规范执行。

四、材料核算与管理的办法

(一)增强材料价格管理、质量检验及信息反馈

1.增强材料价格管理

在签订采购合同前,企业应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大量收集物资价格信息,对各供货厂家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包含:材料价格、型号规格、配套厂商、销售途径、配送情况、质量保障体系、生产能力等。全面了解市场原料信息,对材料价格进行动态管理,正确针对价格波动情况作出判断。

2.增强材料质量检验

在材料进入工厂前应先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分析,验收材料的型号、品种、重量及质量是否同采购计划相一致,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入库登记。这项工作应设置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负责。材料经购买进入工厂后进行入库登记,如果需要大量购买材料,就要依据程序进行取样,待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开据质量检验报告,库房人员经签收后进行登记台账。一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应交还采购部门,进行出库登记,并到财务部门进行材料退还资金结算。

3.增强材料信息反馈

材料采购人员应及时进行材料信息的反馈工作,向物资供应厂商及生产厂商进行通报,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并尽快汇报直属企业领导,保证材料信息的及时、准确、通畅。对于进行协调仍未解决的材料质量、价格等问题,经过经理批准后,向总公司领导进行汇报,等待决定。

4.增强定期盘点工作

在进行材料管理工作中,库存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库房进行盘点工作,做到材料实物同出入库台账相符,特别是对近期新增加的材料数目进行清点、检查工作,是保证材料未来采购数量的基础,为生产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5.增强仓库管理控制

第一,要依据销售规划、生产资金流动、采购资金投入等制定仓库存储材料计划,确定合理的库存数量及结构;第二,增强对日常材料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未进过授权的员工接触材料;第三,建立库存材料分类管理方法,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材料根据种类、价格、使用量等进行划分,分别进行出入库登记及管理;第四,对一些较重要的材料、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位零件、危险物品等进行特殊管理;第五,建立健全的库房防火、防潮、防盗、防霉等管理方法;第六,定期对库房进行全面盘点,如果发现亏损情况,应划分责任,尽快上报相关领导进行处理。

(二)建立材料日清点、日结算的网络化管理方法

生产材料的核算工序要始终贯穿材料的整体管理过程中,从材料的购买、检验、领取、运输、应用、回收、报废、统计等各个过程,根据企业标准进行监控及管理,进而降低资金成本投入,加快生产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收入,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发展的材料信息资料。

1.应用网络化管理方法建立统计表格

对生产材料的统计可根据材料的出品厂商、种类、数量、型号等建立电子表格,查询同一批材料的应用、报废等情况,同时还可以依据公司控制、部门控制、单位控制、人员控制等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电子表格,方便进行材料管理及核算工作。

2.现场材料的管理

对现场材料进行管理包括:是否为一次性应用材料、材料的交接部门、单位、地点及用途等。进而更好的掌握材料的应用信息,为日后应用及采购工作奠定准确的数据基础。

3.总结材料应用管理

可以定期或每月月末依据整理的数据进行材料应用总结,根据实际生产完成的任务情况、应用材料情况、管理人员情况等进行分析,以便尽快发现超支原因,对比计划寻找改进措施,更好的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资金投入,提高收益。

五、总结:

总而言之,没有材料管理,企业就不会收入更好的经济效益,没有成本控制,企业就没有更高的利润、更全面的发展。材料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管理全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创建全面严格的材料核算与管理制度,贯穿企业材料整体,将基础管理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材料利用率,从而使材料物尽其用,增强资金流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材料核算与管理是值得广大企业领导深入关注、积极研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PDG教学法;眼科学;眼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66-02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医学生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的临床专业课[1]。眼科学中疾病种类繁多,理论内容专业性强,对眼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透彻地学习难度比较大。如何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2-3],本项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学院自身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尝试。“问题-讨论-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4]。PDG教学法的运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眼耳鼻喉专业2009级学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3.12±1.46)岁。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

1.2 方法

1.2.1 教师在比较重要的眼科疾病中选择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章内容,学生对这两个疾病均非常重视、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青光眼一章,采用PDG教学法的是白内障一章。

1.2.2 在PDG教学课之前,教师提前准备1例典型的临床病例以及一些问题,在上课前3天将病例布置给学生并分组,每个班分成4组,每组9~10人。每组同学要在课前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通过查阅白内障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章PPT。

1.2.3 在问题讨论之前,教师先将病例简述,然后将问题以PPT的形式投放给学生,并说明讨论时间和要求,学生开始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40 min后,每组推选1~2名同学阐述该小组对相应问题的讨论意见,另外三组同学可以对该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该小组同学要进行回答。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把握好讨论重点,必要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提醒。

1.2.4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整理并分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病例,进行重点的讲解以及难点的剖析,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1.3 统计学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在期末,统计在相同难度和分值的试卷中两章内容取得的成绩,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

PDG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在各项调查中,学生的满意度均较高(表1)。

表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n(%)](n=38)

2.2 两章内容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两章内容分值均为20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平均成绩为(13.12±7.68)分;应用PDG教学法的平均成绩为(17.10±8.33)分;两种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面临不断的更新,临床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也在有步骤地实施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5]。作为医学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以及人文教育,对医学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医学人才,面临飞速发展的医学进程,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医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多地渗透医学的人文知识,使学生收益匪浅。

眼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实施后理论授课课时更为紧张且内容繁多,在见习课中,重要体征也难以让每位学生观察清楚[6-7]。目前眼科学在众多的临床教学中并不是重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担任眼科医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愿用太多时间学习眼科学,但是眼科学中有很多疾病都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将继续改革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非眼科专业的学生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眼科学内容。

PDG教学法是将理论教学的单向讲授改为互动教学,学习的内容着重于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8]。本研究发现此教学方法的一些优点:①优化了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②PDG教学法将传统的讲授法转变成互动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③课前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病例的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代表发言及回答其他组学生的提问,主动思考,增强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经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PDG教学法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有了显著性提高,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可见,PDG教学法对眼科学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教师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凤琪.眼科临床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1120.

[2] Michaelsen LK,Michael S,Dean XP.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8:1-99.

[3] Zgheib NK,Simaan JA,Sabra R.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teach pharmacology to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J].Med Teach,2010,32(2):130-135.

[4] 许虹.PDG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8(4):292-294.

[5] Abraham RR,Vinod P,Kamath MG,et al.Learning approache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to physiology in a non-PBL-and partially PBL-oriented curriculum[J].Adv Physiol Educ,2008,32(1):35-37.

[6] 马文豪.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708.

[7] 陈嘉莹,郑小薇,徐威,等.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改进影响眼科学见习质量的因素[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3):16.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针对问题,结合“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思想,在“三全五优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分层训练、分层推进、分层指导的同课异构的分层达标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理清要点,找准切入点,边教边导,引领学生主动、活泼地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更为宽裕的空间和时间中获得充分自主活动的余地,锤炼其意志品质,充分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每一个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之终身收益。

关键词中学体育生耐力素质素质训练增强体质

一、背景即问题

来访的俄罗斯00后的孩子们以15:0,打败了比他们高许多的中国学生,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可是留给我们的冲击波却在持续地发酵。一场惨败的比赛,折射的是中俄小学不同的教育环境和理念。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行,而是我们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在体育和体质方面比不过人家。教育部曾对国内15个省、直辖市的120个县市区,专门进行了调研,结果令人堪忧,身体素质和中小学里的体育教育都是千疮百孔,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国内中小学校的普遍问题。虽然,2006年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加强青少年体育》的中央七号文件下发,后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被郑重地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教育会议也再次强调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等等,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故我。这些都警醒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我们的学生身体状况,要切实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鉴于此,笔者就学生身体素养的提高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问题即契机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体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让体育教学迎来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等已渗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在受到重视。

根据调查,我国中学生800米和1000米跑成绩下降明显,城市学生尤为明显。专家们分析,耐力素质下降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尤其长跑活动减少,此外,在学生中怕苦怕累思想严重。特别是今年南京市把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作为中考必考项目,为我们每一位体育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课题,可以说也是体育的一个最好的契机。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工作,真正体现教育本源,我们必须每节课都能够抓住学生素质进行有序训练。

三、契机即探求

在“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思想指引下,在我区“全面、全程、全员”和“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的“三全五优化”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新课程倡导的“体验中学习”的理念,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不断摸索和总结,在初中小班化体育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手段和形式,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分层训练、分层推进、分层指导的同课异构的分层达标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厘清要点,找准了切入点,边教边导,引领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等等,这些边学边练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理解和感悟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实践、身体练习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悉心的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提高,让学生在更为宽裕的空间和时间中获得充分自主活动的余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每一个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之终身收益。

初中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但还不成熟,有氧耐力练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是增强学生体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克服一定疲劳,耐力才会得到发展,因此耐力练习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就耐久跑一课为例,简述提高学生体质策略方法。

其实,每节课的准备时间都是为了训练学生身体素质,为增强体质,活动好身体,但现在由于大家清楚的诸多因素,学生很脆弱,训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课堂中必须方法得当的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要能够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愿意跟着做,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认真分析,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教授一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勇气,是要把学生的潜能诱导出来,树立他们的信心;而且,体育教学不仅是从外部(比如降低动作难度、减少运动量)来解放学生(因为这不一定能改变学生已习惯了的被动),更要解放学生内部的力量,将价值感、生命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体育教育的意义和满足感并不在于我们内在的对运动知识技能和运动方法的好奇心,而在于对学生的兴趣。为此,我认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四维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技术。一位书法老前辈说得好:“下笔之前心中要有字,下笔之后心中要无字。”教学前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场地等等情况,反复预设可能生成的各种情境,做到“心中有字”,真正上课了才能够“心中无字”。

就耐久跑教材的学习目标而言,运动参与目标为积极参与有氧训练,运用脉搏测定方法掌握运动负荷,运动技能目标是耐久跑时能做到控制跑速,体力合理分配,活动过场中动作轻松,步伐均匀,重心平稳,且能保持一定的呼吸节奏(二~三步一呼,二~三步一吸)。身体健康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心理健康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社会适应目标为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这几个目标多数也适应学生平时每节体育课上的活动,按照这种目标有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如何提高学生们的长距离跑的兴趣和控制跑速、体能如何分配,持久的匀速跑是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我预设了耐久跑课堂教学设计了很多种情景,如:飚短绳,限距离达标跑及线路定时跑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跑动节奏是必须要掌握的。在整个过程中,控制跑速,学会体力分配尤为重要,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男女学生中又各有差异的特点,我制订出各个不相同的达标要求,学生通过200米跑的达标练习,学习体能分配,控制跑速。从而增强学生有氧耐力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排除心里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从而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每一节课的前面准备训练,不能每次都是老生常谈,不能总是围绕操场跑几圈,压压腿,活动活动腰身等等都是司空见惯的,久了学生没有兴趣了,要不断创出新意,让学生有兴趣。我在耐久跑这一课上,就试图改变过去那种常规的活动准备。根据新课改的课堂设计要求,精心设计了一份特色鲜明的教案,将快乐体育、生活体育、竞技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学生学得扎实,练得及时。

流程如下:

总之,耐力素质作为人体基本素质之一,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体育类考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耐力素质训练,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素质,增进其健康,使学生终生投入并受用。

让我们学生再赛足球时,赛出自己的精神风貌来,不再是0:15,相信我们会做到。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11

论文关键词:信息法学 网络教学 教学平台

论文摘要:信息法学是信息管理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是对人类信息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法律关系规范的制订、完善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的学科,是大学生的普适课程。本文探讨《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平台构成、功能和建设方法,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更强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现代高等教育中更多地注重交流、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及信息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外部环境方面打下了基础。

一、《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成

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教师大量重复性劳动,同时也为学生获取信息、开拓视野提供条件。《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由资源平台和学习平台两部分构成。

1.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主要由教材、案例、法规及网上相关资源构成。《信息法学》课程的知识资源比较丰富,马海群、周庆山、朱庆华、查先进等国内较知名学者都有信息法学方面的专著,这些专著都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在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信息政策及法规在网上很容易获得,相关案例需要教师不断关注和积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和讨论素材。还有网上的资源,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缪尔森教授(Pamela Samuelson)的个人网站主页、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法学院的李特曼教授(Jessica Litman )开设的网络法课程(Seminar:The Law in Cyberspace)、美国坦普尔大学法学院波斯特教授(David G. Post)的网络信息法课程等,这些网上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国顶尖大学相关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和研究情况;此外,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平教授开设的青苹之末:知识产权法在线教学网站,为了解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2.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主要由一些技术模块构成,包括身份认证模块(根据用户身份授予相应权限,可访问不同的资源,确保网络流量负载均衡)、学习跟踪模块(记录登陆自主学习平台的学生的学习时间、点播的内容与使用设备的情况,方便教师监督)、站内检索模块(采用基于内容和基于超链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平台还运用多线程技术、高效的索算法、稳定的Linux平台服器以确保速度)、在线测试模块(设有《信息法学》课程模拟题库,并设置考试分析软件,便于学生随时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学科论坛(师生运用平台上的论坛讨论区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该论坛进行答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后台管理模块(通过后台管理以上模块,包括用户身份管理、资源管理、测试功能管理功能、采集信息管理等)。

二、《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6个层次:知识(knowledge)、了解(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其中,书本的知识记忆和领悟属于较低级的思维过程;运用原则,包括解决“新问题”、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属于教高级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综合”和“评价”属于更高级的思维过程。现阶段的教学,更多地集中在知识、领会和运用等较低级思维能力的参与上。网络教学中的学习则是需要高级思维积极参与的,在学习活动中更为强调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两方面。

1.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网络教学的形式大多是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类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阅读能力。《信息法学》课程教学资源平台提供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可以提高学生文本信息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比较、提炼、概括和评价,从而获得更多对学习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法学》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级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记笔记、回答问题往往是一些较低思维层次的摘抄引用和简单的叙述性回答,而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有助于形成高级思维习惯。《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交流与讨论。平时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但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提供的讨论区进行知识交流,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并达成一定的共识。

2.提高教师的网络教学效率。进行网络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够真正地理解学生自我建构进行自组织式学习的重要性。《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高本课程教师团队的教学效率。第一,《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进教师熟悉和应用主流网络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稳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范式,网络教学模式突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目前网络教学中常用的模式有基于弗莱雷“对话式”教育思想的讨论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教学模式、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竞争教学模式和基于个别化学习理论的个性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以适应课程特点。第二,《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督促教师积累网络资源。《信息法学》课程突出案例教学,所以要经常关注最新法律问题,关注相关案件的进展,关注相关网站的最新报道,以及时补充教学资源。第三,《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促使教师掌握基本信息技术,以共享网络平台。网络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网络操作技术,了解留言版、作业提交平台等动态环境,从而跟学生一起共享网络平台。

三、以效率为导向的《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的信息技术,也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网站结构,但一定要注重效率和效益,如,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重组、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评价标准的确定和学习小组的组织等,都要以效率为导向,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即定目标。

1.以校园网依托构建。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最能体现效率导向的做法。很多高校都在创建精品课平台,并把这一资源放在校园网上,那么高校开设《信息法学》网络课程完全可以依托校园网构建课程平台,以节省资源。从硬件、软件条件的角度分析,校园网的硬件功能强大,软件更新快,是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的理想平台,更重要的是,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多媒体网络的建设为教师快速、高效、全面地收集、处理和使用广泛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校开展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教师备课,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依托校园网建设《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选择VOD (Video-On-Demand)视频课件同步点播教学模式、网络异步学习模式、实时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等,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效率更高。

2.以博客圈模式构建。Blog(博客)是web log的缩写,也就是网络日记,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以博客圈模式构建《信息法学》网络教学平台符合效率和效益原则。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以博客圈模式构建《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成本主要包括:(1)硬件投入。《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博客圈的应用必须保证有足够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就目前高校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已经可以保障中小规模的信息法学教学博客圈的使用。(2)管理投入。在信息法学教学博客圈建立之后,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机制。(3)智力投入。教学博客圈内容及版面的维护更新和特色栏目的创建以及发展与其他博客圈的关系、吸纳人才入圈都需要一定的智力成本。(4)时间投入。信息法学教学博客圈的使用需要教师和学生支出一定的时间。显然,师生交流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视野的拓宽、社会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其巨大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以博客圈模式构建《信息法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预期收益要远远大于预期成本,同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教学投入,也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是有效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 刘青.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法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图书情报知识,2006(1):108-111.

[2] 王晶等.高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简述.信息系统工程,2009(5):135-136.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dev.csdn.net/article/37/37728.shtm (2009-12-10).

[4] 张剑平.把握网络教学的效益与效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5):8-10.

[5] 倪丽娟.网络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6):69-70.

[6]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模式探悉. (2009-12-10)

篇12

本文以戴尔公司为例,简述供应链管理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原由。我们都知道戴尔公司采取的“直销”的模式,那为什么国内在管理上先进的联想做不到呢?在这里“直销”只是表象,在其背后是其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严格的说,戴尔采取的是“直线”的模式:通过独一无二的高水平的供应链以及与用户保持亲密关系、提供强大支持等方式向客户提供高价值。直线模式与直销不同,直线模式关注的是与顾客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让顾客能够直接与公司互动,其核心在于快速地对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进行反应。直销可以被模仿,但直线模式却是很难模仿的,这也正是戴尔公司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随便就可以拷贝来的。

与其他公司的生产过程优先于销售不同,戴尔公司采取的是订单生产,在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后,再生产与顾客需求符合的产品。在这生产销售方式中,供应链管理是其中的核心,供应链系统被很好的解决了,直线模式就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不但使顾客得到最大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积压。戴尔的存货期只有6天,而中国最优秀的电脑生产企业的存货期也要15天,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说明直线模式的强势。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电脑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库存管理几乎成了电脑制造企业的财务生命线。直销模式的背后直线模式是一个听起来非常诱人的管理模式,似乎也非常容易理解,但是要实现这个模式却是非常之难的。怎样正确地处理每一个客户的信息需求?怎样把了解到的客户信息迅速传到生产部门?怎样迅速采购到顾客指定的零件?怎样减少材料库存、同时又不降低生产速度?这些都是一条流畅的供应链需要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能在收到顾客个性化需求的订单后,立即向不同的供应商采购材料,迅速转入生产,再交给快递公司分发送货。在整个过程中,戴尔能保证公司的实际材料库存量始终保持在最低水平,从而使产品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戴尔的供应链管理有二个难点,一是客户服务,一是物料配送。客户服务要面对面地处理好所有客户的要求,戴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部分的客户建立联系,并且能够和每一个客户都维持一对一的详尽对话,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客户信息和客户要求。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发送各自的订单,提出自己的服务要求。在戴尔的公司内部,有一个专门处理客户信息的系统,它能对不同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对客户的订单进行处理并且自动传递到采购和生产部门。网上订单处理既加快了速度,又加强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为公司下一步的采购和生产做好铺垫。在客户服务这一点上,还要提到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在这一点上,戴尔采取的是外包的方式,并且用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服务品质,控制外包厂商的技术水平,外包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司成本,对公司的业务重点作出细分。物料配送物流成本每年大概要花费公司运营成本的74%,每年戴尔花在物料上的资金达200多亿美元,这笔费用只要下降0.1%,就能带来很大的收益。为了削减物流成本,戴尔在物流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建有非常严密的网络,每一个供应商都和戴尔连在网上,通过网络戴尔和上游配件制造商组成了一个虚拟企业,在这个虚拟企业中,供应商变成了戴尔的一个零件提供部门,互相之间联系紧密。当戴尔接到客户从网上发出的购买电脑的电子订单以后,公司的配置中心会把整张订单分解成一张张的零件采购订单,通过网络发给配件供应商,各个供应商在收到订单以后,马上会组织生产,在指定的期限内发货给戴尔,收到零件以后,戴尔公司只需在生产车间进行组装(戴尔的装配车间是唯一不让外人参观的地方),就可以把成品包装发送了。有时戴尔也会面对原料不足的情况,这时戴尔就会和供应商马上取得联系,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的数量,如果问题涉及硬盘之类的通用部分,公司会与后备供应商商量。

可以看出,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已经非常先进,但迈克尔.戴尔说,我们的供应链管理时时都在改进,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简化了商务环节,缩短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据统计,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其总成本大概减少了10%,并且提高了节点企业的按时交货率,大概提高了15%,订货生产的周期也缩短了30%左右。

篇13

关键词: 文化导入 高职英语教学 博弈论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不断地发展;普遍的认识是高职英语教学要符合高职特色,以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以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为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此笔者理解为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在我们重视各式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以达到使用目的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否则会导致学生既无法像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那样学习掌握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又无法充分吸收语言的文化内容,不能真正地认识英美文化的本质,最终难以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从博弈论的思维和策略分析方式研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一、博弈论简述

博弈是指对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1]早期人们通过博弈游戏运筹帷幄,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棋类游戏,其中的布阵思路尽现古人智慧。而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博弈中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科学,其所涉及的策略分析可展现决策利弊。博弈论中最为有名的案例被称作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如下图所示:

A

沉默 坦白

沉默

B 坦白

警方逮捕两名犯罪嫌疑人A和B,并将两个嫌疑人隔离审讯。如果审讯中两人都保持沉默,由于证据不足1年后两人都会被释放,如果一个沉默而另一个坦白,那么坦白一方立即获释,沉默一方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各判三年徒刑。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人都是理性的,对于任何一个嫌犯而言,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都是招供。

博弈论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结果、均衡。[2]而从不同的角度可对博弈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如果按照参与人之间是否合作,博弈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二、博弈论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联系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为顺应形势,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语言的运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会运用语言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扩充。而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善用博弈游戏规则,依靠理性的思维和双赢的策略在均衡中求发展,就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捷径。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适用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也可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博弈的主要参与人,文化导入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

三、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欠缺

有笑话说:一个中国人到外国旅游掉到山崖下,他大喊:“Help!”有人听到后帮忙呼叫救助人员。救助人员到山崖边问了一句:“How are you?”游客回答:“I’m fine,thank you.”救助人员听后就离开了。这不仅仅是个笑话,实际上这种情况跟很多高职学生目前真实的英语掌握情况类似。许多学生通过之前的英语学习能够背出或者说出简单的英语交际用语,却不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使用,就如这名游客只知道“How are you?”作为招呼用的“你好吗?”这个意思,却不知道,在所谈到的情况中这句话是询问“你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帮助?”的意思,结果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失去得到救援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因为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或者没有语境意识,所以只能生搬硬套,当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沟通。很多同学都有说“Hello,hi,good morning”之类的交际能力,但只局限于这些通过电影等娱乐方式学到的口语,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日常交流的普及性文化知识都所知甚少,知识面很窄。

(二)改革者和教育者认识的局限所导致的文化教学内容缺失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目前总的方向是EGP+ESP的模式,即通用英语+专业英语模式。逐渐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力度,让学生为其在实际行业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做准备。但有的教学改革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实用为准则,课堂上就应只教授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专业文章,而且认为这些跟文化、文学等毫无关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应舍去文化类不必要的知识以免“浪费时间”。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不违背“实用教学理念”的原则下,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专业词汇,翻译专业篇章,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涉及专业、行业知识,绝不会“浪费时间”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淡薄。

四、文化导入的优势策略

博弈(game theory)是以游戏的方式在规则中探求利益。英语学习需激发好奇心,如能在教学过程以博弈游戏的紧张感和幽默性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师和学生的所得收益将颇丰。

(一)文化导入过程中的师生的合作博弈

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主体,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形成双向互动博弈。[3]教师希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积极通过教材和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文化信息,充分备课;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意,注重内涵,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博弈中的另一主体学生作为理性参与人,在接收到积极文化内容的同时理性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讨论。教学过程随着文化导入渐入合作型良性博弈状态。

(二)文化导入方式

信息(information)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教师应把学生看做博弈主体而非被动学习者,通过分析学生的信息特征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问题,通过扩大信息量,学生有意识地吸取和拓展相关信息。比如丰富教学的中英文化对比内容,使其熟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titanic一词时,因为看过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学生对这一词汇有一点兴趣,但是印象有些模糊,理解得并不深刻。教师可追溯词语起源,在希腊神话中有提坦神(Titans),随后有了提坦的、巨大的之意,然后联系上那艘豪华大船,这让学生把词汇具体形象化,同时也理解其实英语单词不是单调的死记硬背,它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宗教和信仰。

博弈论的“游戏”性就是在假设条件和规范中主动思考获取所得,如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4]

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语言文化的交际氛围。如教师在第一节课上greeting students,随后简单地把英语的自我介绍作为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入一个英语交流环境,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没有尴尬感也会很积极地投入,打破沉默,在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教师可在旁倾听,稍作提示或修正。

另一方面教师可制定适当的规则和合理的奖惩制度。比如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小组,课前先给出情境主题,如:面试。教师设置出不同特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每小组都推荐一名学生担任主要角色。课后,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相关角色的资料,包括个性、背景、习惯等,使要扮演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师准备小道具,包括假发、桌椅、面试官的座位上的名字牌等。课堂上营造面试小场景的真实气氛,教师可作为面试官之一,其他同学作为面试人群。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面试,并评价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教师评价后各小组共同评分取平均分,成绩优秀的团队给予加分与平时成绩挂钩,落后的团队将被安排口语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搜索信息,了解商务礼仪,体验跨文化差异,接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语言承载着文化,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狭隘化,因为它是语言承载文化的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积极的方式导入文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博弈论中可透析教学智慧和策略。为了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正积极地探索,希望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可转换思维,跳出定势,避免盲目和滞后。轻松而自然的环境是习得的温床,可让学生通过类似博弈游戏这种较有趣的方式自然进入反复练习和操作的过程,并及时纠正错误,在语言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国庆.博弈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2.

篇14

Abstract:State-owned grain storage status is introduced, and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obtain the development is futhur discussed.

关键词:国有粮库;现状;发展

Key words: state-owned grain storage;statu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62-02

国家储备粮的目的:一是粮食安全;二是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平抑市场粮食价格;四是以最低的财政支出成本储备粮食。目前储备粮一是目标与价格定位误区,以价格为导向;二是粮食储备静态管理,市场机制不成熟。市场化运营方式不灵活,与市场变化脱节,而市场疲软时粮价无力回升。国家扩大收储指标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粮源短缺时又很难抢占市场稳定物价。这就是多年粮改的难题。

1国有粮库现状

国有粮食企业总体设备陈旧,落后,短缺。相当一部分仓储设备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设备条件差,技术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相当部分是手工操作。仓储能力严重不足,缺口大,不能满足收储粮食的需要。合理有效利用现有仓库。依托国家政策增收节支,对新建仓实行新技术,新工艺科学管理,开展现代化保粮技术,有效延缓粮质陈化。实施绿色储粮,降低粮食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内部挖潜,降低消耗增效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化经营,走多元化道路。

2抢抓机遇谋发展

在新一轮粮改形式下,一是依脱政策优势好做粮食储备粮工作,强化内部管理,为储粮打牢基础。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利用资金信誉优势,广招财源。三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仓库,场地,铁路干线,低成本烘干条件,专业人力基础吸纳多方客,加强代收代储,增收增效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好仓库的物流优势,加大增收频率,取得更好的经济受益。逐步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增加服务功能,辐射范围最广的粮食物流中心,再则是减少原字号,加大成品转化最大限度的增加吨粮利润。

增强服务工作是商业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作为粮库担负着执行国家政策,保护农民根本利益,服务三农创建满意粮库的任务。认真贯彻国家惠农政策,按着国家粮食质价政策,确保公开公正政策透明,确保农民粮食送进来储得下,不限收不拒收。一手抓政策粮收购,一手抓市场调节粮。要以质论价,主动把好粮食质量关,加大检验力度,这是企业今后长期生存的关键。

粮食仓储管理,真正解决入库粮品质不下降,质好量足,仓储安全。一方面加强保防职工队伍建设,加强现有人员仓储业务技术培训,吸收科班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岗位,加强整体素质,强化事业心、责任感教育;一方面不断完善保粮制度建设,强化保粮措施“责权利”相结合。采取“四包、二定、一挂钩”办法。即保数量,包质量,包管理费用,包储粮安全;定责任,定奖罚,保粮实与职工工资挂钩。责任到人到仓,实行末位淘汰制使仓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新技术,加大科学保粮工作力度,加强入库粮烘干整理入仓排风工作,解决好撒药杀虫,环流熏蒸。通风调湿,排风降温,粮面压盖(用稻壳)隔热保冷工作,一次性熏蒸,加强密闭达到低温,低氧储藏目的等技术。降低成本,延缓粮质陈化,保持粮食品质和新鲜度,达到增加经济收益之目的。把好粮食轮换工作健全手续制度,是保证储备粮品质的根本保障,也是发展经济,壮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力的有效途径。

3国有粮库主渠道离不开政策指导

这是国有粮食职能所决定的:(1)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提出全市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和粮食流通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粮食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工作。(2)负责对全市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者和从事食用植物油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实行行业管理。(3)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对全市粮食收购者资格进行审查、批准、发放收购资格证书,对粮食收购者的经营活动依法进行监督。(4)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5)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卫生标准,依法履行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对粮食质量监督、检测结果进行通报。(6)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粮价,保障军队粮油供给,指导城镇居民、灾区、水库移民、缺粮和贫困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安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粮食供应。(7)负责地方储备粮油的管理和资金费用的划拨;建立和完善市级储备制度,制定市内储备粮油的布局规划。(8)贯彻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及粮油检测法规制度和办法,对地方储备粮油和粮食经营者的安全储藏进行监督检查。(9)指导全市粮油行业的教育培训,科技进步、新技术推广、经验交流和经济合作;(10)负责粮油集贸市场和中心粮油批发市场的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等等。国家赋予粮食行业这么多权力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不尽意的地方。

国家粮源的储备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着调节供需矛盾平抑市场,稳定民心,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之重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国家政策与市场双项调节有机结合。如何在政策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解作用,是粮食企业发展的保障,在政策调节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是粮食企业今后工作重中之重。